一年级上册小学数学课程纲要
一年级数学课程纲要
一年级数学课程纲要一、课程目标本课程旨在培养一年级学生的数学思维、数学兴趣和数学能力,使他们能够掌握一年级数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建立数学的基本概念,为日后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内容数字与数的认识数字的名称和读写能力数字的大小比较和排序数字的在数轴上的位置十以内的数的拆分和组合十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算术运算加法和减法的实际应用加法和减法的口算能力和解题技巧数的量与数的度量长度、面积、容量、重量的认识和比较使用标准度量单位进行量的读数和度量动手操作实践,培养实际量的感觉常见几何图形的认识:正方形、长方形、圆形、三角形等几何图形的比较和分类数据的收集和整理用图表表示数据数据的简单分析和总结三、教学方法游戏化教学:通过游戏、竞赛等活动,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参与度,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操作性教学:鼓励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进行数学实践,提升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观察推理能力。
合作学习: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互相讨论、相互帮助,提升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追踪评价:通过日常作业、小测验、课堂表现等方式进行频繁的评价,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四、教学评价日常表现评价:观察学生的课堂参与程度和学习态度,完成作业和任务的主动性和准确性。
作品评价:评价学生的作业、作品和解题过程,包括整洁、合理性、创意性等方面。
学情评价:通过小测验和评估,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程度和学习进展情况。
考试评价:以期末考试为主要评价方式,检查学生对整个学年内容的掌握情况。
教师将结合以上的评价方式,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帮助学生发现并克服存在的问题,对教学进行及时的调整和改进。
五、教学改进措施加强学习兴趣的培养:积极创设有趣的数学情景,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多样化的教学活动:结合游戏、分组合作等方式,帮助学生参与互动,提高他们的学习热情和主动性。
差异化教学:根据学生的不同能力和学习进展,设置不同的学习任务和扩展活动,满足学生个体差异的需求。
一年级上册数学课程纲要
《一年级数学上册课程纲要》
课程类型:义务教育课程必修内容授课时间:61课时设计教师:黄俊英马剑授课对象:一年级学生
课程总目标:
1、通过创设情境,学生能正确地数出不同物体的个数并逐步抽象出数,能区分“几个”和“第几个”,熟练地掌握10以内的组成,会正确工整地书写数字。
2、通过动手操作、探讨交流,学生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和十位上的数所表示的意义,能正确地读、写20以内的数,掌握20以内的数的组成。
掌握20以内的数的顺序,学生会使用“=、>、<”这些符号比较20以内数的大小。
3、通过观察、探讨,学生初步知道加和减法的含义,直观地了解加法与减法的关系,能熟练地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
4、学生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解答比较容易的加减法一步计算的图文解决问题。
知道题目中的信息和问题并能正确列出算式,口述答案,能看实物或直观图口述题意,简单的讲述和与求剩余的数量关系。
5、学生能直观地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
通过对简单物体和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运动的探索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课程内容、实施与评价】。
一年级上册数学课程纲要解读
引言:走进一年级上册的数学世界随着新学期的到来,一年级的学生们即将踏入数学的大门。
那么,一年级上册的数学课程到底有哪些内容?又将如何引导孩子们走进数学的美妙世界呢?本文将为您详细解读一年级上册数学课程纲要,帮助家长和孩子们更好地了解即将学习的数学知识。
一、数与代数:基础概念的建立一年级上册的数学课程以数与代数为基础,主要涵盖了数的认识、数的顺序和大小比较、数的运算等内容。
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孩子们将初步建立起对数的概念,为后续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数的认识:课程将引导孩子们认识0-20以内的数,包括数的读法、写法以及数的实际意义。
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孩子们感受到数的存在和应用。
数的顺序和大小比较:通过直观的教学方法,让孩子们理解数的顺序,学会比较数的大小,培养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数的运算:初步引入加减法运算,让孩子们通过具体的物体操作来理解加法和减法的意义,为后续的数学运算打下基础。
二、图形与几何:空间观念的初步培养除了数与代数,一年级上册的数学课程还包括图形与几何的学习。
通过这一部分的学习,孩子们将初步建立起对图形的认识,培养空间观念。
平面图形的认识:课程将引导孩子们认识常见的平面图形,如圆形、正方形、长方形等,并了解它们的基本特征。
立体图形的初步感知:通过观察和操作,让孩子们初步感知立体图形,如正方体、球体等,培养空间想象力。
三、实践与综合应用: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一年级上册的数学课程还注重实践与综合应用,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和实际操作,让孩子们感受到数学的趣味性和实用性。
数学游戏与活动:通过组织各种数学游戏和活动,如数学接龙、数数比赛等,激发孩子们对数学的兴趣和热情。
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引导孩子们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计算物品的数量、比较物品的大小等,让孩子们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结语:一年级上册数学课程纲要的启示通过对一年级上册数学课程纲要的解读,我们可以看到,这一阶段的数学学习主要以建立基础概念、培养空间观念和实际应用为主。
人教版课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课程纲要
人教版课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学期课程纲要课程类型:小学一年级数学必修教学材料:人民教育出版社2021年出版的《一年级上学期数学》授课时间:50课时摆布授课教师:高爱敏授课对象:城关镇甘寨小学一年级学生课程内容:这一册教材包孕下面一些内容:数一数,位置,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11—20各数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数学乐园。
认数和计算,简单的分类,以及初步认识钟面,使学生获得数数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发展数学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建立学习和应用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具体内容如下:数与代数:第一单元:数一数第三单元:1—5的认识和加减法第六单元:6—10的认识和加减法第七单元:11—20各数的认识第九单元:20以内的进位加法空间与图形:第二单元:位置第四单元:认识图形(一)第八单元:认识钟表课时放置:一、数一数(1课时)二、位置(2课时)三、1~5的认识和加减法(10课时)1、1~5的认识。
3课时摆布2、加减法的初步认识。
5课时摆布3、0的认识和有关0的加减法。
2课时摆布四、认识图形(3课时)五、6~10的认识和加减法(20课时)1、6、7的认识和加减法。
5课时2、8、9的认识和加减法。
5课时3、10的认识和有关10的加减法。
4课时4、连加、连减、加减混合。
4课时整理和复习。
2课时六、11~20各数的认识(4课时)1、数11~20各数、读数和写数。
2课时2、10加几的加减和相应的减法。
2课时实践活动:数学乐园(1课时)七、认识钟表(2课时)八、20以内的进位加法(11课时)1、9加几。
3课时2、8、7、6加几。
4课时3、5、4、3、2加几。
3课时整理和复习。
1课时九、总复习(4课时)课程方针: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按次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
2、初步认识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力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一年级数学上册课程纲要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课程纲要
课程背景
这册教材共九个单元,从内容上来看,可以分为准备性知识(第一单元)、数与代数(第三、五、六、八单元)、图形与几何(第四单元)、综合与实践五个内容。
这些内容穿插安排,互相搭配。
如数与代数一共有四个单元,都相隔一单元,使同一领域的内容从总体上有所变化,这样学生学起来,既轻松又不觉枯燥。
并且每册第一单元尽可能安排内容比较少、活动性强的单元,给一定过渡时间,让玩了一个假期的学生慢慢地恢复学习状态。
这一册的重点教学内容是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
这两部分内容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一般总称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学生学习认数和计算的开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同时它们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
因此,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终
【课程评价】
一、评价内容
1.课程评价
本学期评价总分100分,结果以等级呈现,评价项目包括过程性评价(占40%)和期末终结性评价(占60%)两个部分。
学业评价95分以上为优,85—94.5分为良,60—84.5分为及格,低于60分为不及格。
总评=过程性评价(40%)+终结性评价(60%)。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课程纲要
小学数学课程纲要(一年级上册)一、课程名称:小学数学二、课程类型:学科课程三、教学材料: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四、适用年级:开发区小学一年级第一学期五、教学进度一年级数学教学进度表六、课程内容1、学材分析本册教材中所揭示的数学知识的难度在逐步加深。
教学内容有生活中的数、比较、加与减(一)、分类、位置与顺序、认识图形、加与减(二)、认识钟表。
根据学情,可以把第三单元(加与减(一))和第七单元(加与减(二))整合一下来讲。
10以内的加减法学生比较容易掌握,在熟练掌握的基础上,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在熟练计算的基础上,进行20内的数的连加、连减及加减混合的运算,学生应该能够掌握。
在学生计算时,注重算法多样化的培养与选择。
其中教学重点是:①在认识0~20各数的基础上,掌握10 以内的加减法和 20 以内的进位加法数以及20以内的不退位减法。
②体会“凑十法”,并学会“拆小数,凑大数,拼成十,再相加”。
③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培养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并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教学难点是:①学会看图、图意、列式,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②对于数位的理解,掌握“凑十法”的思考过程。
③对于上下、左右、前后相对性的理解,学会按一定的顺序排列物体。
本册教材的重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为此教材中提供了大量学生可以开展探索活动的题材。
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应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要让学生了解体会重要知识形成、发展的过程。
2、学情分析刚从幼儿园进入小学一年级的小朋友,天真可爱,对学校的一切都觉得好奇,从“游戏”到“学习”的转变,使他们对“学习”这回事更是似懂非懂,特别是在新鲜感过后,同时也对学习存着一种压力。
他们有着儿童散漫、好动的天性,有着极强的可塑性。
这些孩子大部分家境都非常富裕,家里都很宠爱,养成了他们的任性、自私、娇气,自我等一些不良习惯。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课程纲要》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课程纲要课程类型:基础型课程教学材料: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年出版的《一年级上册数学》课程类型:新授课设计教师:日期:适用年级:小学一年级课时:60课时左右课程内容: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这些内容:准备课,位置,1--5 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6--10的认识和加减法,11--20 各数的认识,数学乐园,认识钟表,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总复习。
课程目标: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一-20各数。
2、认识符号<,>的含义,能够用符号和词语来描述20以内数的大小。
3、初步认识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4、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初步认识钟表。
6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7.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8.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9.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课程实施:一年级学生的计算学习要和意义理解与思维训练相结合。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要重视计算策略的优化和算理的渗透,同时在计算教学过程中要渗透思维的训练。
数学教学中加强学生的生活经验的积累和对学习对象的直接感知。
(一)教学方式充分利用班班通资源,采用直观演示、启发讲解、师生互动交流、讲练结合等方式进行教学。
(二)学习方式通过自主预习、小组交流、班级展示、运用操作等学习方式进行学习。
(三)实施对策1、充分利用教具、课件、及有关多媒体资料。
同伴交流、观察、思考,经历知识的形成。
2.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3、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难、广。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课程纲要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课程纲要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一、课程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掌握10以内数的认识、加减法运算等基础知识,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培养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和热爱,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1. 数与代数:学生能够认识0-10各数,理解数的顺序、大小和比较,掌握数的加减法运算。
2. 空间与图形:学生能够认识简单的图形,如圆形、正方形等,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图形组合和辨识。
3. 统计与概率:学生能够初步了解统计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如分类、排序等,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三、教学方法1. 情境创设:通过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
2. 实践操作:通过实践操作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3. 合作学习:通过小组合作、交流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4. 个性化教学: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和需求,采用个性化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作业完成情况:通过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测验或考试:通过测验或考试的方式,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教师评价和学生自评:通过教师评价和学生自评的方式,了解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情况和自我评价能力。
以上是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课程纲要的主要内容。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策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课程纲要
《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课程纲要课程类型:小学数学必修教学材料: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一年级数学上册》授课时间:63--65课时授课教师:胡清洋授课对象:小学一年级学生具体内容:一、课程目标:1、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能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
会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能比较数的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与20以内数的组成,能认、读、写0——20各数。
2、初步了解数位和计数单位,知道个位、十位上的数各表示什么意义。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10以内的减法,20以内的进位加法,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20以内数的大小。
5、通过实物模型辨认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等立体图形,能辨认长方形、三角形、正方形、圆等平面图形,会用这些图形进行拼图。
6、初步了解事物比较和分类的方法,结合实际,能把同类事物进行比较和分类。
7、、初步培养操作,观察、比较、辨析、整理、概括、语言表达、用数学交流的能力。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二、课程内容: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数一数,比一比,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分类,11—20各数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用数学,数学实践活动。
认数和计算,比较多少、长短和高矮,简单的分类,以及初步认识钟面,使学生获得数数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发展数学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建立学习和应用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一> 生活中的数1、10以内数的认识(2课时)2、0~10数的认识和书写(5课时)<二>比较(3课时)<三> 加与减(一)1、0~5的认识和加减法(5课时)2、6~9的认识和加减法(5课时)3、10的加减法和混合运算(6课时)<四> 分类(2课时)<五> 位置与顺序(5课时)<六> 认识图形(2课时)<七> 加与减(二)(20课时)1、11~20各数的认、读、写(2)课时2、20以内数进位加法(8课时)3、20以内数的退位减法(9课时)<八> 总复习(5课时)三、课程实施建议:1.一年级学生的计算学习要和意义理解与思维训练相结合。
一年级数学上册课程纲要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课程纲要课程名称:一年级数学上册课程类型:义务教育教科书(五四学制)教学材料:青岛出版社授课教师:陈伦星授课对象:一年级学生一、学情分析:一年级学生刚进入小学学习,新的学习和生活对孩子们来说充满了好奇和有趣,对学校、对环境、对老师、对同学、对课堂、对学习的要求都充满了新鲜感。
此时正是对他们进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关键时刻,教师要好好把握,但不要急于求成。
作为教师,一定要以爱心和恒心来引导学生,指导家长,和家长一起让孩子们尽快适应小学的学习生活,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
二、课程内容:第一单元:10以内数的认识内容标准:1、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以及学习数学的愉悦。
2、能正确写出10以内物体的个数,会读、会写0—10各数。
3、使学生熟练地数出数量在1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会读、会写1到10各数,并注意书写工整。
4、使学生掌握1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以内数的大小,熟练地掌握10以内数的组成。
第二单元:分类与比较内容标准:通过观察、操作,能按指定标准和自定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并会比较事物的大小、多少、轻重、高矮、长短、宽窄、粗细、厚薄等。
在分一分、比一比活动中,让学生形成初步的观察、分析、比较的能力。
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有关分类、比较的简单的数学问题,并能初步汇报交流自己的想法。
学生在经历分类、比较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养成分类整理物品的习惯。
第三单元:10以内的加减法内容标准:1、合具体情景,初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初步了解交换相加两个数的位置得数不变,能真确、熟练的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会口算10以内的两步加减法式题。
2、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学会有条理的思考问题,了解不同的问题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
3、在交流多种方法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养成初步的合作意识。
在用10以内数的加减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课程纲要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课程纲要一、学生情况分析一年级的学生,从他们的年龄特点看,她们刚进入小学学习,新的学习和生活对孩子们来说充满了好奇和有趣,对学校环境、对老师同学、对课堂学习、对学校的要求都充满了新鲜感。
部分学生活泼好动、思维活跃,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可塑性强,也有少数同学基础差,注意力易分散,还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需要教师要以爱心、恒心来引导学生慢慢地适应小学的学习生活,养成良好的习惯。
从整体情况来看,大部分学生们都活泼可爱,已经形成一个积极向上的班级体。
根据上面的情况,教师在教学时,应注意建立良好的师生情感,让学生爱数学,并通过学习体会到学数学的乐趣,除此之外教师要有层次、有耐心的进行辅导,要使每个学生顺利地完成本学期的学习任务。
二教材分析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准备课,位置,1—5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一),6—10的认识和加减法,11—20各数的认识,数学乐园,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总复习。
本册教材以《标准》的基本理念和所规定的内容为依据,在总结现行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材研究和使用经验的基础上进行设计的。
教材的编者力求使教材的结构符合教育学、心理学的原理和儿童的年龄特征,关注学生的兴趣与经验,反映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努力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生动活泼、主动求知的材料与环境。
同时继承了认数和计算相结合,加法和减法穿插编排,突出加、减法之间的关系等较好的做法。
使学生在获得数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发展数学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建立学习和应用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目标一、学习目标(一)、知识和技能方面1、使学生正确地数出不同物体的个数。
逐步抽象出数,能区分“几个”和“第几个”熟练地掌握10以内的组成,会正确,工整地书写数字。
2、使学生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和十位上的数所表示的意义,能熟练地数出20以内的数,正确地读、写20以内的数,掌握20以内的数是由一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一年级上册数学课程纲要
一年级数学上期《课程纲要》◆课程名称:数学◆课程类型:必修课程。
◆教学材料:人民教育出版社教育部审定2012年版◆适用年级:小学一年级◆授课时间: 60课时◆授课对象:小学一年级学生。
◆设计教师:一年级教师◆背景:本期实验教材是以《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所规定的教学内容为依据,在总结以往的小学数学教材研究和使用的基础上进行设计。
并根据儿童发展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
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 , 提供学生熟悉的情景 , 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感受数学的价值。
数与代数领域中的“ 10 以内的加减法和 20 以内的进位加法”是重点内容。
这两部分内容和 20 以内的退位减法是学生学习认数和计算的开始 , 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 , 同时它们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
因此 , 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 , 是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 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
除了认数和计算以外 , 教材安排了常见几何图形的直观认识 , 比较多少、长短和高矮 , 简单的分类 , 以及初步认识钟面等。
虽然每一单元的内容都不多 , 但是都很重要 , 有利于学生了解数学的实际应用 , 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课程总目标:1.会熟练地数出数量在 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 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 0-20 各数;认识“=”“ >”“ <”,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2.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3.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
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 20以内的加、减法;会根据加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通过观察、操作、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5.初步认识钟表,会认识整时。
6.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年级数学上册课程纲要
【学校】米河镇草店小学
【课程类型】必修课程
【设计教师】刘春桃
【适用年级】一年级
【课时】 60课时左右
【日期】 xx年9月
课程目标:
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
2、认识符号<,=,>的含义,能够用符号和词语来描述20以内数的大小。
3、初步认识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初步认识钟表。
5、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6、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课程内容:
根据《义务教育阶段国家数学课程标准(征求意见稿)》的要求,采用人民教育出版社的《人民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课程内容进行教学,其课程内容包括: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准备课,位置,1—5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一),6—10的认识和加减法, 11—20各数的认识,数学乐园,认识钟表,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总复习。
本册教材重难点:加减法的意义,20以内的进位加法。
课时安排:
一、准备课…………………………………………………4课时
二、位置……………………………………………………6课时
三、1—5的认识和加减法…………………………………12课时
四、认识图形(一)…………………………………………4课时
五、6—10的认识和加减法…………………………………17课时
六、11—20各数的认识………………………………………4课时
七、认识钟表…………………………………………………4课时
八、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11课时
九、总复习………………………………………………5课时
第一单元、准备课
单元重难点:认识1—10数字,会进行比多少的简单描述,数一数,比多少。
第二单元、位置
单元重难点: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上、下;前、后;左、右;位置。
第三单元、1---5的认识和加减法
单元重难点:体会加减法的含义,简单的计算。
1—5的认识,认识<,=,>,第几,分与合,加减法的含义和计算。
第四单元、认识图形
单元重难点:通过实物和模型辨认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
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简单的拼组。
第五单元、6-----10的认识和加减法
单元重难点:会运用数的分解和组合进行计算,会解决大括号题。
数的分解和组合,6—10的加减法,大括号题型
第六单元、11----20的认识
单元重难点:会数11—20各数及组成,11—20各数的认识,读数写数。
第七单元、认识钟表
单元重难点:会认、读、写整时。
整时,快几时了,几时刚过。
第八单元、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
单元重难点:会熟练计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解决问题。
第九单元、总复习
单元重难点:巩固知识,提高能力 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
11--20以内数的读写法、组成;立体图形的认识,认识钟表;位置,数学乐园;
课程实施:
一年级学生的计算学习要和意义理解与思维训练相结合。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要重视计算策略的优化和算理的渗透,同时在计算教学过程中要渗透思维的训练。
数学教学中加强学生的生活经验的积累和对学习对象的直接感知。
㈠教学方式
充分利用班班通资源,采用直观演示、启发讲解、师生互动交流、讲练结合等方式进行教学。
㈡学习方式
通过自主预习、小组交流、班级展示、运用操作等学习方式进行学习。
㈢实施手段
1、充分利用教具、课件、及有关多媒体资料。
同伴交流、观察、思考,经历知识的形成。
2.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3、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难、广。
应该考虑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平,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
4、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习,作业分层设计。
5、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习的方法。
6.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对教材进行合理的整合,提高教学的效率。
7.重视学习兴趣的培养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
8.面向全体学生,重视学生的个别辅导;知识点落实到位。
课程评价:
一、评价指标及成绩来源
1. 过程性评价
(1)课堂表现。
通过个人回答、板演习题、操作学具、小组汇报,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能力。
(2)作业情况。
根据学生作业上交、独立完成、书写工整、及时纠正错误情况,用“等级+评语”的形式给予评价,并以激励性的评语为主。
(3)组内互评:互评的构成要素包括:用心聆听积极发言认真思考善于
合作。
以星级形式进行评价(优秀:4星良好:3星合格:2星需努力:1星2.终结性评价
(1)纸笔测试。
评价等级:优秀(90分以上),良好(80分以上),合格(60分以上),需努力(60分以下)
(2)成长记录袋。
构成要素:数学日记、手抄报、最满意的一次作业、家长寄语。
以成果的展示的形式回顾学习历程,认识自我。
二、综合评价
综合评价为需努力者可通过自身努力,再次参加相应的水平测试。
学生自评和互评和教师、家长的评价相结合,给每位学生做出综合评定。
评价方式应当多种多样,既可用书面考试、口试、活动报告等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