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菌生产技术教学大纲
食用菌加工教学大纲
食用菌加工教学大纲食用菌加工教学大纲导言:食用菌是一种营养丰富、味道鲜美的食材,其加工制作不仅可以提高菌类产品的附加值,还可以满足人们对美食的需求。
为了规范食用菌加工的教学内容,制定一份科学合理的食用菌加工教学大纲是非常必要的。
本文将探讨食用菌加工教学大纲的制定原则、内容和教学方法,以期为食用菌加工教学提供参考。
一、制定原则1.适应市场需求:食用菌加工教学大纲应紧密结合市场需求,关注学生就业和创业的实际情况,培养具备市场竞争力的食用菌加工专业人才。
2.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食用菌加工教学大纲应既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又注重实践操作的培养,使学生既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又能熟练掌握加工技术。
3.强调创新能力培养:食用菌加工教学大纲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鼓励学生在加工过程中探索新的加工方法和技术,提高加工产品的质量和附加值。
二、教学内容1.食用菌的分类与特点:介绍不同种类的食用菌及其特点,使学生了解不同食用菌的加工特点和适用范围。
2.食用菌的采摘与储存:讲解食用菌的采摘时机、采摘方法和储存技术,培养学生对食用菌鲜活度的掌握能力。
3.食用菌的加工工艺:详细介绍食用菌的加工工艺流程,包括清洗、切割、脱水、腌制等环节,让学生了解加工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和技术要点。
4.食用菌的加工产品:介绍常见的食用菌加工产品,如食用菌干货、食用菌罐头、食用菌酱料等,让学生了解不同加工产品的特点和市场需求。
5.食用菌加工设备与工艺装备:介绍常用的食用菌加工设备和工艺装备,让学生了解设备的选择、使用和维护,提高工作效率和产品质量。
三、教学方法1.理论授课:通过课堂讲解、PPT展示等方式,传授食用菌加工的理论知识,包括分类特点、加工工艺、产品开发等内容。
2.实践操作:通过实验课程和实地考察,让学生亲自参与食用菌加工的各个环节,培养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3.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实际的食用菌加工案例,让学生了解市场需求和行业发展趋势,培养市场意识和商业思维。
43 食用菌教学大纲
《食用菌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食用菌学课程代码:英文名称:mushroomology总学时:36学时学分:2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授课专业:适用于制药工程、环境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化学(精细化工方向)等专业。
教学目标与任务:食用菌是一门应用型的食品微生物生产技术学科。
是真菌学的一个重要分支,通过学习本门课程使学生能掌握食用菌栽培的理论知识和实际应用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使学生掌握食用菌学的基础理论和食用菌生产技术,基本理论方面主要是掌握食用菌的形态结构、生活史、分类、生理、生态、食用菌的菌种选育和生产、食用菌的病虫害防治等,生产技术主要掌握平菇、香菇、木耳、金针菇、磨菇、猴头菌、灵芝等栽培理论和生产技术,通过栽培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各种菇从种到收的全过程以及各个生长发育阶段的管理。
本课程总学时数为36学时,具体课时安排:理论教学(24学时)实验课(12学时)学时数分配表课程内容与基本要求:第一章绪论本章要求:1.掌握食用菌的定义,种类、价值基础知识2.掌握食用菌学研究的内容主要内容:一、食用菌的定义,种类、价值二、食用菌学研究的内容三、食用的栽培史与发展趋势第二章食用菌的形态结构本章要求:1.掌握食用菌菌丝体形态结构2.掌握食用菌子实体形态结构3.掌握食用菌的生活史的各个阶段本章要求:学生重点掌握食用菌生活史中单核、双核菌丝形成,双核菌丝生长的过程;子实体形成及条件主要内容:第一节、菌丝体子实体一、大型伞菌子实体的形态(一)菌盖(二)菌褶(三)菌柄(四)菌环(五)菌托二、子实体发育的形式及条件第三节、食用菌的生活史一、营养菌丝生长阶段(一)孢子的萌发方式芽管式、伸长式、芽殖式、分生孢子式(二)单核菌丝概念、形成过程(三)双核菌丝概念、形成过程(四)同宗接合概念、具体过程(五)异宗接合概念、具体过程二、生殖生长阶段(一)无隔担子菌亚纲担子的核行为变化(二)有隔担子菌亚纲担子的核行为变化(三)担孢子的释放第三章食用菌的生理本章要求:1、掌握食用菌的营养、生长发育及其规律2、掌握食用菌的生长发育条件(生长条件)本章要求学生重点掌握食用菌生长发育所需的营养条件;掌握各种理化环境因素对食用菌生长发育的影响规律;主要内容:第一节、食用菌的生长发育第二节、食用菌的生长发育条件(生长条件)一、食用菌的营养要素(一)碳源概念、作用、种类、来源(二)氮源概念、作用、种类、来源(三)无机盐概念、作用、种类、来源(四)生长激素二、温度(一)菌丝生长和温度的关系(二)温度与子实体发育的关系三、湿度(一)食用菌生长发育的水分条件(二)营养菌丝阶段栽培基质的含水量(三)子实体发育阶段的空气相对湿度四、酸碱度对食用菌生长发育的影响五、食用菌生长发育的空气条件(一)氧的效应(二)营养阶段的呼吸(三)生殖生长阶段的呼吸六、光照对子实体发育的影响(一)光对子实体原基形成的影响(二)光照度对子实体的影响(三)光质对子实体发育的影响第四章食用菌的菌种生产本章要求:1.掌握食用菌菌种的类型及生产流程2.掌握一级种、二级种、三级种的制备本章要求学生重点掌握菌种、制种的概念;掌握菌种的扩大方法和培养方法;掌握菌种分离中常用的组织分离法、孢子分离法、基木菌丝分离法的操作过程;掌握菌种的类型和制种的工艺流程;掌握食用菌一级、二级和三级菌种培养基的制备过程;理解菌种的保存原理及常用保存方法。
1340036《食用菌栽培学》教学大纲
GDOU-B-11-213课程简介课程简介:我国食用菌的自然资源,人工栽培历史、产量水平、营养价值及我国食用菌生产在世界上的地位和我国发展食用菌的广阔前景。
食用菌的生物学特性:食用菌的形态结构、分类、生活史及食用菌生长发育对环境条件的要求和管理方法。
食用菌生产全过程的基本操作技术:制种程序及设备仪器的使用、培养基的制备和灭菌,各级菌种的制作方法,菌种质量检查及选育和保藏等。
介绍蘑菇、香菇、平菇、木耳、草菇等等食用菌的栽培方法和技术。
课程大纲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食用菌栽培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是植保、植科、园艺等专业的专业选修课。
其目的是通过学习本门课程使学生能掌握食用菌栽培的理论知识和实际应用能力。
二、课程的目的与基本要求:要求掌握食用菌栽培的理论基础知识,掌握食用菌的制种技术,实践学会多种具有代表性的食用菌栽培技术。
期未考查为评分依据。
三、面向专业:植保、植科、园艺等专业四、先修课程:微生物学五、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本课程讲授内容,涉及微生物学知识;在“微生物学”课程学习后再开课为宜。
六、教学内容安排、要求、学时分配及作业:第一章概论(1学时)第一节食用菌的基本概念食用菌(edible fungi) (A)、蘑菇(mushroom)(A)第二节食用的营养价值及药用价值(C)营养价值、药用价值、观赏价值第三节发展食用的意义、食用菌的发展前景(C)第二章食用菌的生物学知识(3学时)第一节形态结构与分类地位食用菌的一般形态结构与主要识别特征(A):伞菌子实体结构:菌盖、菌褶(或菌孔)、菌柄、菌环、菌托、孢子印等;营养体:菌丝与菌丝体特征;孢子:有性孢子与无性孢子;特殊组织化形体一子座、菌索、菌核。
分类地位及主要种类(A):子囊菌::块菌(Tuber)、羊肚菌(Morchella)、冬虫夏草(Cordyceps)、担子菌:1.层菌纲:有隔担子菌纲:担子分隔。
代表种:银耳、木耳;无隔担子纲:担子无隔。
食用菌栽培技术教学大纲
食用菌栽培技术教学大纲一、引言食用菌是一种充满营养、口感鲜美的食品,近年来备受关注。
为了培养专业的食用菌栽培技术人才,制定一份完备的教学大纲显得尤为重要。
本大纲致力于提供全面的食用菌栽培技术知识和培养指南,以便学生能够掌握菌类的生长环境、种植技巧、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知识。
二、理论教学1. 食用菌的基本概念和种类分类a. 食用菌的定义和特点b. 常见食用菌种类及其特征介绍2. 食用菌的生物学基础a. 食用菌的生命周期和繁殖方式b. 食用菌的营养需求和生长环境要求3. 食用菌的种植方法a. 菌种的选择和保存b. 基质的选择和配制c. 栽培环境的构建和调控4. 食用菌的疾病和虫害防治a. 常见病害和虫害的识别和控制方法b. 疫病防治的基本原理和措施5. 食用菌的采收和贮藏a. 采收的时机和方法b. 食用菌的处理和贮藏技巧三、实践教学1. 食用菌菌种培养实验a. 菌种的制备和保存方法b. 菌种的分离和培养技术2. 食用菌基质配制和培养a. 基质种类的选择和配比方法b. 基质的消毒和包装技巧3. 食用菌生长环境调控实验a. 温度和湿度对食用菌生长的影响b. 光照和通风对菌类生长环境的调节4. 食用菌的病虫害防治实验a. 病害和虫害的识别和防治方法b. 化学和生物防治措施的评估和比较5. 食用菌的采收和贮藏实验a. 采收的时间和方法探究b. 不同贮藏方式对菌类质量的影响实验四、考核方式1. 学科知识考核a. 闭卷考试b. 平时成绩评定2. 实验操作考核a. 实验报告评分b. 实验操作技能评估3. 综合能力考核a. 设计实验方案和解答问题b. 小组合作能力评估五、教学参考资料1. 《食用菌栽培技术实用手册》2. 《食用菌生物学基础》3. 《食用菌病虫害防治技术》六、教学进度安排本教学大纲的教学进度参照标准教学学时安排,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实践操作时间,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实践教学的时间比例。
七、结语食用菌栽培技术教学大纲是培养专业食用菌栽培技术人才的重要指导文件。
《食用菌栽培技术》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食用菌栽培技术》实验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食用菌栽培技术英文名称:The techniques of edible mushroom cultivation课程性质:专业发展课课程属性:非独立设课适用专业:生物科学学时学分:课程总学时:36;课程总学分:2开设学期:第七学期先修课程:基础化学微生物学植物学植物生理学遗传学生态学二、课程简介食用菌学是一门应用学科,在教学实验和实践中,首先要求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
同时,要求学生不仅要学会如何栽培食用菌,而且应当理解某些技术步骤和技术程序中的具体措施或组合栽培的原理,使感性认识提高到理性认识的水平。
这样的毕业生就能在生产实践中,具备较多的自由权,具有更高的独立思考能力和技术革新的能力。
三、实验课程目的与要求学习本门课程的目的:本课程是与食用菌栽培技术理论教学同步开设的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
通过本实验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食用菌的生物学基础知识,食用菌母种、原种及栽培种制种技术及常见和珍稀食用菌的栽培技术。
学习本门课程的要求:1. 要求学生在实验前认真做好预习准备,了解实验原理方法步骤,独立或分组完成实验,实验结束后需提交实验报告;2. 通过实验,要求学生掌握菌种分离、培养技能与主要食用菌栽培技术,能在生产实践中,具备较多的自由权,具有更高的独立思考能力和技术革新的能力。
四、考核方式实验报告:1. 预习报告做得规范、全面;2. 在进行实验时,认真记录实验结果,实验报告应该有实验情况分析、实验结论;3. 设计性、综合性实验必须事先做好实验方案并按方案实施;4. 报告的最后要完成要求解答的思考题。
实验课的考核方式和成绩评定办法:从实验态度、实验动手和观察能力、实验报告完成情况三个方面进行考查。
评价结构比例:实验态度占10%、实验动手和观察能力占50%、实验报告占40%。
五、实验项目、学时分配情况六、实验内容实验一食用菌母种培养基的配制目的要求:学会母种培养基的配制方法;实验内容1、培养基配方2、培养基的配制3、分装试管理4、灭菌5、摆斜面主要仪器设备药品材料:超净工作台、高压灭菌锅、电炉、铝锅、天平、切菜小刀、切板、烧杯、捆扎绳、棉花、试管(18x180mm或20x200mm)、1.5mm厚的长木条、试管架、漏斗、漏斗架、橡皮管、玻璃管、止水夹、牛角勺、棉花、纱布、酒精灯、75%酒精、高锰酸钾、富尔马林、马铃薯、葡萄糖、琼脂、磷酸二氢钾、硫酸镁、维生素B计划时数:4实验类型:验证性实验性质:必做每组人数:2人实验二母种的转管及分离技术目的要求:1、掌握母种转管继代培养技术;2、掌握制作母种的基本技能。
食用菌生产技术教案、改后
2学时
教学目标
1.了解食用菌的养分类型。
2.弄清食用菌生长发育所须要的养分物质,了解在实际生产中限制解决的方法,从而为食用菌制种和栽培打下理论基础。
教学重点及难点
1.食用菌的养分类型。
2.食用菌生长发育所须要的养分物质。
教学方法
讲授
教学过程及内容
其次节食用菌的生活条件
食用菌的基本生活条件包括养分因子和环境因子两个方面。不同种类的食用菌,对养分条件和环境条件的要求不同;同一种菌类,菌丝体生长阶段和子实体发育阶段所须要的养分条件与环境条件也有区分。探讨各种食用菌不同生长阶段对养分因子和环境条件的不同要求,是进行高产栽培的须要。
③鸟不啄,虫不蛀,鼠兽不食;
④与葱、蒜、银器、大米共煮时呈乌黑色;
⑤生于阴暗潮湿和污秽的地方。
防止毒菌中毒的方法:
①虚心向老农学习,相识自己四周可食用的野生菌和毒菌;
②食用时,即使是特别可口的,第一次应少吃,待证明该菇的确可食时方可食用;
③禁止食用变质的菇菌。
三、食用菌的分布及种类
分布广泛,种类繁多。
(一)伞菌子实体的基本结构:以伞菌为例
伞菌子实体的形态、大小、质地因种类不同而异,但其基本结构类似。典型的伞菌子实体由菌盖、菌肉、菌褶、菌柄、菌环和菌托等组成。
(二)各部分的形态结构特点
1.菌盖:形态大小、颜色等。
2.菌肉:依据子实体的结构,可以将菌肉分为3种类型(丝状菌肉、泡囊状菌肉、胶质丝状菌肉)
依据子实体形成时期对光线的要求,一般可以将食用菌分为喜光型、厌光型和中间型3种类型。
4.空气(O2与CO2)
5.酸碱度(pH值)
6.生物因子
除了上述环境因素影响食用菌的生长发育以外,还有某些生物因子与食用菌的生长也有着亲密的关系。
食用菌栽培技术理论教学大纲
《食用菌栽培技术》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食用菌生物学基础知识和食用菌菌种生产技术,多种食用菌的栽培技术,食用菌的保鲜贮藏与加工、食用菌病虫害的防治等。
二、教学目的和教学方法(一)教学目的:《食用菌栽培》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要求在教学中密切联系生产实际,强化实践教学,使学生牢固掌握食用菌的基础理论及生产技术,并能利用其原理对生产技术进行实践及革新。
在教学中利用丰富的教学手段及开展生动活泼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创新精神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其具备一定高等专业人才素质及带领农民劳动致富的能力。
(二)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课堂教学形式,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进行课堂讲授,使课堂教授生动反映食用菌的生物学和生产特征。
另外设置60学时实验课,加强学员的感性认识和操作能力。
成绩评定采用考试和考查相结合的方法,百分制计分。
试卷成绩占总成绩的80%;考查根据课堂或实验等平时表现计分,其成绩占总成绩的20%。
三、理论与实验教学学时分配(一)理论教学学时分配(120学时)(二)实验教学学时安排(60学时)四、选用教材和主要教学参考书[1] 吕作舟.食用菌栽培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2] 张松.食用菌学[M].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0[3] 陈士瑜.食用菌生产大全[M].北京:农业出版社,1988[4] 李阜棣.农业微生物学实验技术[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6[5] 郑其春.食用菌主要病虫害及其防治[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5[6] 张金霞.新编食用菌生产技术手册[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五、理论教学内容(一)第一章、绪论主要讲授内容:1、概述(1) 食用菌的概念(2) 是功能性食品2、食用菌产业的前景(1) 原料广泛(2)生效快、效益高(3)市场广阔(4)菌糠再利用价值高3、生产概况与发展趋势(1) 世界生产概况(2)我国生产概况(3)发展趋势教学时数:2学时重点与难点:重点:食用菌的作用及其产业的特点难点:产业的发展趋势思考题(1)你当地的食用菌生产现状如何?有哪些有利及不利的发展条件?(2)试分析我国食用菌生产的有利因素及限制因素有哪些?(二)第二章、食用菌的形态与分类主要讲授内容:1、形态结构与生活史(1)形态结构(2)生活史2、食用菌的分类(1)食用菌在真核生物中的分类位置(2)主要种类3、毒菌教学时数:4学时重点与难点:重点:菌丝体、菌丝的组织体、子实体难点:一级菌丝与二级菌丝、二级菌丝与子实体、担子及担孢子间的异同点思考题(1)在自然条件下,你发现易在何时何地生长野生食用菌,采完后还能再长出吗?为什么?(2)长时间在菇棚内操作,容易产生呼吸道不舒服的感觉,为什么?应怎样避免?(三)第三章、食用菌的生理生态主要讲授内容:1、食用菌的营养(1)营养物质(2)食用菌的生理类型2、食用菌的理化环境(1)温度(2)水分和湿度(3)酸碱度(4)空气(5)光照3、食用菌的生物环境(1)食用菌与微生物(2)食用菌与动物(3)食用菌与植物教学时数:4学时重点与难点:重点:营养条件及环境条件难点:生理类型思考题(1)对温度、空气湿度、空气、光照的需求有何规律?(2)香菇、木耳等菌类为何不用粪草培养料栽培?(3)利用自然条件,栽培食用菌最好是什么季节?(四)第四章、消毒灭菌主要讲授内容:1、物理消毒灭菌(1)热力灭菌(2)紫外线灭菌2、化学消毒灭菌(1)气雾熏蒸法(2)液体消毒灭菌法教学时数: 10学时重点与难点:重点:高压蒸汽灭菌难点:冷空气的排除思考题(1)为何湿热比干热效果好、时间短?(2)高压蒸汽灭菌成败关键是什么?(3)紫外线灭菌应注意哪些问题?(4)何高浓度乙醇杀菌力低?(5)现有酒精灯、紫外线、高压锅、烘箱、甲醛、接种箱、接种工具、培养皿、水,应怎样对号使用?(五)第五章、食用菌菌种生产主要讲授内容:1、菌种概述(1)菌种概念(2)菌种类型(3)菌种生产程序2、菌种生产主要设备(1)配料设备(2)灭菌设备(3)接种设备(4)菌种培养设备(5)母种保藏设备(6)菌种厂的布局3、菌种培养基(1)概述(2)各级菌种的培养基(3)培养基的灭菌4、菌种的接种(1)无菌操作(2)母种的接种(3)原种、栽培种的接种5、菌种培养及质量鉴定(1)菌种培养(2)菌种质量的鉴定6、菌种保藏与复壮(1)菌种保藏(2)菌种复壮教学时数:30学时重点与难点:重点:菌种分离;母种、原种、栽培种的培育。
食用菌生产教学设计方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食用菌的种类、生长条件、生产过程及市场前景;掌握食用菌生产的选种、接种、培养、出菇等关键技术。
2.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独立操作、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使学生具备食用菌生产的基本技能。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食用菌产业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农业、关注农村、服务农民的情感。
二、教学内容1. 食用菌概述:食用菌的种类、生长条件、市场前景等。
2. 食用菌生产技术:(1)选种与接种:菌种选择、菌种保存、接种方法等。
(2)培养技术:培养基配制、菌种培养、菌丝生长、菌袋管理等。
(3)出菇技术:出菇条件、出菇管理、采收与保鲜等。
3. 食用菌病虫害防治:病虫害种类、发生规律、防治措施等。
4. 食用菌加工与营销:食用菌产品加工、包装、营销策略等。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系统讲解食用菌生产理论知识,提高学生的理论素养。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生产案例,让学生了解食用菌生产中的实际问题。
3. 实践操作法:组织学生进行食用菌生产实践,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
4. 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食用菌生产中的问题,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四、教学进度安排1. 第1周:食用菌概述、食用菌生产技术2. 第2周:选种与接种、培养技术3. 第3周:出菇技术、病虫害防治4. 第4周:食用菌加工与营销5. 第5周:实践操作、总结与考核五、教学评价1. 理论知识评价:通过考试、课堂提问等方式,评价学生对食用菌生产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实践操作评价:通过学生参与实践操作的表现,评价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
3. 团队协作评价:通过小组讨论、实践活动等方式,评价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 情感态度评价:通过学生参与课程的热情、关注农村的态度等,评价学生的情感态度。
六、教学资源1. 教材:食用菌生产技术相关教材。
2. 教学课件:食用菌生产技术相关课件。
3. 实践基地:食用菌生产实践基地。
4. 网络资源:食用菌生产相关网站、论坛等。
食用菌生产技术教案、改后
食用菌生产技术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了解食用菌的种类、生长条件和繁殖方式。
2. 掌握食用菌的栽培技术和管理方法。
3. 学会食用菌的病虫害防治技巧。
过程与方法:1. 通过观察、实践,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2. 采用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 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精神。
2. 增强学生对食用菌产业的认知,提高学生对食用菌生产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第一节:食用菌概述1. 食用菌的定义及分类2. 食用菌的生长条件3. 食用菌的繁殖方式第二节:食用菌栽培技术1. 食用菌栽培的基本流程2. 培养基的制备与消毒3. 接种与发菌4. 出菇与管理第三节:食用菌病虫害防治1. 食用菌常见病虫害识别2. 病虫害防治方法3. 环保型病虫害防治策略第四节:食用菌保鲜与加工1. 食用菌的保鲜方法2. 食用菌的加工技术3. 食用菌产品的市场前景第五节:食用菌产业现状与发展趋势1. 我国食用菌产业现状2. 国际食用菌产业发展趋势3. 食用菌产业的发展策略三、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教学,展示食用菌的生长过程和病虫害图片,增强学生的直观认识。
2. 实践教学:安排学生到食用菌栽培基地进行实地操作,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3.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食用菌产业的发展现状和趋势,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 案例分析:分析典型食用菌病虫害案例,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包括发言、讨论、作业等,占总评的30%。
2. 实践操作:评估学生在食用菌栽培基地的操作技能,占总评的30%。
3. 期末考试:考察学生对食用菌生产技术的掌握程度,占总评的40%。
五、教学资源1. 教材:《食用菌生产技术》2. 多媒体课件:食用菌的生长过程、病虫害图片等。
3. 食用菌栽培基地:用于实践教学。
4. 网络资源:查阅相关食用菌产业的发展动态。
六、食用菌的采集与鉴定教学目标:1. 学习食用菌的采集方法。
食用菌生产技术教学大纲
《食用菌生产技术》教学大纲一.基本信息二.教学目标及任务食用菌生产技术通过该课程的教学,掌握食用菌的基本生物学特性,各种食用菌的栽培方式,了解当前食用菌产业的发展趋势,提高实践能力,增强学生的社会竞争力。
三.学时分配四.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第一章食用菌的生理特性第一节食用菌的生物学特征要点:伞菌的形态结构第二节食用菌的生长条件要点:营养需求和环境条件本章教学要求:1. 掌握伞菌的形态结构。
2. 掌握食用菌对营养的需要和相应的环境条件。
第二章食用菌菌种的生产技术第一节菌种生产的设施和用具要点:接种箱和接种用具第二节消毒与灭菌技术要点:消毒的定义和方法;灭菌的定义和方法。
第三节培养基和培养料制作技术要点:培养基的定义和类型第四节菌种分离和接种技术要点:菌种分离的方法第五节菌种的保藏要点:菌种保藏的方法。
本章教学要求:1. 掌握消毒与灭菌的定义和相关的方法。
2. 掌握培养基的定义及类型。
3. 掌握菌种的保藏方法。
第三章常见食用菌的栽培技术第一节双孢菇栽培1.生物学特性2.栽培技术要点:双孢菇的生物学特性和栽培中的关键技术。
第二节香菇栽培1.生物学特性2.栽培技术要点:香菇的生物学特性和栽培中的关键技术。
第三节平菇栽培1.生物学特性2.栽培技术要点:平菇的生物学特性和栽培中的关键技术。
第四节金针菇栽培1.生物学特性2.栽培技术要点:金针菇的生物学特性和栽培中的关键技术。
第五节鸡腿菇栽培1.生物学特性2.栽培技术要点:鸡腿菇的生物学特性和栽培中的关键技术。
第六节草菇栽培1.生物学特性2.栽培技术要点:草菇的生物学特性和栽培中的关键技术。
第七节黑木耳栽培1.生物学特性2.栽培技术要点:黑木耳生物学特性和栽培中的关键技术。
第八节银耳栽培1.生物学特性2.栽培技术要点:银耳的生物学特性和栽培中的关键技术。
本章教学要求:1. 了解食用菌的生物学特性。
2. 掌握食用菌栽培中的相关关键技术。
第四章珍稀食用菌的栽培技术第一节灵芝的栽培1.生物学特性2.栽培技术要点:灵芝的生物学特性和栽培中的关键技术第二节猴头菌栽培1.生物学特性2. 栽培技术要点:猴头菌的生物学特性和栽培中的关键技术第三节杏鲍菇栽培1.生物学特性2.栽培技术要点:杏鲍菇的生物学特性和栽培中的关键技术。
食用菌生产技术教学设计
食用菌生产技术教学设计
1. 教学目标
本教学将主要介绍食用菌的生产技术,旨在让学生掌握如下能力:
•了解食用菌的种类、生长环境和生长过程;
•掌握食用菌的生产技术,包括培养基的配置、接种、发酵和收获等;
•熟悉食用菌的营养价值和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
•能够独立设计食用菌生产方案并进行实施。
2. 教学内容
2.1 食用菌的种类及生长环境
•简述食用菌的分类及常见品种;
•介绍食用菌的生长环境要求,包括光照、温度、湿度和通风等。
2.2 食用菌的生产技术
•培养基的配制及消毒;
•菌种的选择及培养;
•发酵罐的选择及维护;
•食用菌的接种及发酵;
•食用菌的采收及贮藏。
2.3 食用菌的营养价值及应用
•简述食用菌的营养价值及保健功能;
•介绍食用菌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如食品添加剂、调味品及保健品等。
2.4 课程设计及实践
•分组进行食用菌生产方案设计;
•实地参观食用菌生产厂家;
•小组实操食用菌培养及生产。
3. 教学方法
本教学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理论授课、案例分析、实验操作、现场参观和报告撰写等,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4. 教学评价
本教学旨在让学生掌握食用菌的生产技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教学评价将通过平时表现、实践操作、报告撰写、总结汇报等方式进行。
5. 参考资料
1.《现代食用菌栽培技术》,中国农业出版社,2008年。
2.《食用菌加工技术》,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3年。
3.“中国食用菌产业发展报告”,农业农村部,2020年。
《食用菌生产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食用菌生产技术》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名称:食用菌生产技术二、课程教学目标使学习者理解和掌握有关食用菌生产的基础理论知识;弄清楚食用菌生产的基本流程;掌握食用菌菌种制作和栽培管理过程中的一些基本操作技能;通过课程教学和生产实践学会食用菌菌种制作技术和3种以上具有代表性的食用菌的栽培管理技术及保鲜加工技术,初步具备在食用菌领域就业或创业的能力。
三、适用学科专业:生物技术及应用专业、园艺专业四、先修课程:基础化学、植物及植物生理、微生物学等课程。
五、课程学时:建议课程教学66学时,生产实训2周(计60学时),总计126学时。
六、课程内容与学时分配:见下表说明:课程内容的理论与实践相互渗透,穿插进行,确保理论与实践的一体性。
七、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第一模块】食用菌生产基础知识【单元1】食用菌生产概况【教学目标】1.弄清食用菌的概念、分类地位以及食用菌与毒菌的区别。
2.了解食用菌的种类、分布、营养保健价值以及食用菌产业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3.明确本课程的学习内容、基本要求和考核办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习主动性。
【教学重点】1.食用菌的概念及分类地位。
2.食用菌的食用价值。
3.食用菌产业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教学难点】食用菌与毒菌的区别(难点)。
【教学方法】讲授法、多媒体教学【教学内容】一、食用菌的概念(概念、分类地位、分布及种类)二、食用菌的食用价值(营养价值、药用及保健价值三、食用菌产业的定位和特点四、我国食用菌产业发展现状五、我国食用菌产业发展趋势六、本课程的学习内容及要求七、扩展内容:毒菌【第一模块】食用菌生产基础知识【单元2】食用菌形态发育【教学目标】1.弄清食用菌的基本组成及其形态结构特点。
2.了解食用菌子实体的发育形式。
3.弄清食用菌的生活史过程及生活史类型,理解其基本概念。
【教学重点】1.食用菌的基本组成2.食用菌的形态结构特点3.食用菌的生活史过程及生活史类型【教学难点】1.菌丝及菌丝体的类型2.食用菌的生活史类型【教学方法】讲授法、多媒体教学、实验教学、市场调查(课外)【教学内容】一、食用菌的基本组成(菌丝体、子实体)二、菌丝体的形态结构(菌丝、菌丝体、菌核、菌索、子座)三、子实体的形态结构(一)伞菌子实体的基本结构:以伞菌为例(二)各部分的形态结构特点(菌盖、菌肉、菌褶和菌管、菌柄、菌幕、菌环和菌托)四、子实体的发育类型(裸果型、被果型、假被果型、半被果型)五、食用菌的生活史(概念、过程及类型)【实验实训】食用菌的形态特征观察【第一模块】食用菌生产基础知识【单元3】食用菌的生活条件【教学目标】1.弄清食用菌的营养方式及营养类型。
食用菌栽培学教学大纲
食用菌栽培学教学大纲食用菌栽培学教学大纲食用菌栽培学是现代农业领域的一个重要学科,随着人们对健康饮食的追求和对食用菌的认可度提高,食用菌栽培学的教学也越来越受到关注。
本文将探讨食用菌栽培学教学的重要性、教学内容和方法等方面。
一、食用菌栽培学教学的重要性食用菌是一类具有高蛋白、低脂肪、低热量、丰富营养、美味可口的食物,对人体健康有着积极的影响。
食用菌栽培学的教学旨在培养学生对食用菌的了解和栽培技术的掌握,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
此外,食用菌栽培学的教学还能促进食用菌产业的发展,推动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
二、食用菌栽培学教学内容1. 食用菌的分类和特点:教学内容包括食用菌的分类、形态特征、生长环境和生理特点等方面,使学生对不同种类的食用菌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2. 食用菌的栽培技术:教学内容包括食用菌的培养基制备、菌种的选择和培养、培养环境的控制、病虫害防治等方面,使学生能够掌握食用菌的栽培技术。
3. 食用菌的营养价值和功效:教学内容包括食用菌的营养成分、药用价值和保健功效等方面,使学生了解食用菌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
三、食用菌栽培学教学方法1. 理论教学与实践结合:食用菌栽培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相结合是教学的重要方法。
教师可以通过讲授理论知识,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2. 小组合作学习:食用菌栽培学的教学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实地考察和实习实训:食用菌栽培学的教学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和实习实训,让学生亲身参与到食用菌的栽培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食用菌栽培学教学的评价与展望食用菌栽培学教学的评价应该综合考虑学生的理论知识掌握程度、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等方面。
未来,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们对健康饮食的需求不断增加,食用菌栽培学教学将面临更多的挑战和机遇。
教学大纲
校外实训
13
初加工技术
干制加工、盐渍加工
校外实训基地
课内1学时﹢企业实训2周期间
现场教学
校外实训
14
综合实践
市场调查、科技宣传、
产品营销、创业实践等
生产基地、消费市场
课外时间(兴趣小组)
社会实践
具体教学内容:
[第一模块]食用菌生产基础
一、食用菌生产概况
【教学目的要求】
1.弄清食用菌的概念、分类地位以及食用菌与毒菌的区别。
2.食用菌的形态结构特点。
3.担子菌类的生活史过程。
【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市场调查、实验实训
【教学内容】
(一)食用菌的形态结构
1.食用菌的基本组成。
2.菌丝体的基本形态和构造。
3.子实体的基本形态和构造。
4.子体的发育形式。
(二)食用菌的生活史
1.食用菌生活史的概念。
2.担子菌类典型的生活史过程。
3.掌握食用菌常用的保鲜和初加工技术。
【教学重点难点】
1.食用菌冷藏保鲜技术
2.食用菌干制和盐渍技术
【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现场教学、实验实训
【教学内容】
(一)食用菌保鲜技术
1.冷藏保鲜法
2.气调贮藏法
3.化学保鲜法
4.辐射保鲜法
(二)食用菌初加工技术
1.干制技术
2.盐渍技术
【实验实训】
1.冷藏保鲜
序号
实践项目
实践技能
实践场所
实践时间
实践性质
1
形态特征观察
食用菌形态描述、菌类识别
实验室
课内2学时
校内实验
2
菌种场设计
菌种场布局、制种设备
《食用菌栽培》课程教学大纲
《食用菌栽培》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食用菌栽培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适用专业:园艺考核方式:考查总学时、学分:32学时 2 学分其中实验学时:学时一、课程教学目的食用菌栽培学是现代生物科学的重要分支学科之一,是园艺、生物技术和生物工程等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课之一。
它是在近代微生物学、植物生理学等基础课的基础上发展迅速的一门新兴的应用科学。
其目的就是研究食用菌高产的理论和栽培技术。
具体来说,要研究食用菌生长发育规律和产量形成规律及其与环境条件的相互关系,并探讨和解决食用菌高产、稳产、优质、高效的栽培技术措施,从而促进食用菌产业的发展。
二、课程教学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食用菌栽培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
1).基本知识:掌握食用菌栽培学的基本概念,了解食用菌的形态结构及生活史。
2).基本理论:理解食用菌的生长与发育规律,掌握食用菌的制种与栽培的理论,使感性认识提高到理性认识。
3).基本技能:掌握食用菌栽培学的一些基本实验技术及原理,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掌握食用菌的制种技术与主要菇种的栽培技术。
三、先修课程植物生理学、微生物学四、课程教学重、难点食用菌栽培学的教学重点应放在生理生态、制种技术、病虫害防治以及栽培管理技术等方面。
由于食用菌栽培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课,需要植物生理学、微生物学等专业基础知识,在讲授内容时一定要讲清基本概念,通过习题、实验、实习掌握食用菌的制种与栽培技术。
五、课程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本课程可根据实际情况因此施教,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教师授课与学生自学、教学实习相结合,充分利用投影、幻灯、录像等手段或应用多媒体教学,以求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实验课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如何栽培食用菌。
六、课程教学内容绪论(2学时)1.教学内容(1)食用菌栽培学的定义,食用菌栽培学的内容和任务;食用菌栽培的意义;(2)食用菌栽培的发展及现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食用菌生产技术》教学大纲
一.基本信息
二.教学目标及任务
食用菌生产技术通过该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食用菌的基本生物学特性,各种食用菌的栽培方式,了解当前食用菌产业的发展趋势,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增强学生的社会竞争力。
三.学时分配
四.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
第一章食用菌的生理特性
第一节食用菌的生物学特征
要点:伞菌的形态结构
第二节食用菌的生长条件
要点:营养需求和环境条件
本章教学要求:
1. 掌握伞菌的形态结构。
2. 掌握食用菌对营养的需要和相应的环境条件。
第二章食用菌菌种的生产技术
第一节菌种生产的设施和用具
要点:接种箱和接种用具
第二节消毒与灭菌技术
要点:消毒的定义和方法;灭菌的定义和方法。
第三节培养基和培养料制作技术
要点:培养基的定义和类型
第四节菌种分离和接种技术
要点:菌种分离的方法
第五节菌种的保藏
要点:菌种保藏的方法。
本章教学要求:
1. 掌握消毒与灭菌的定义和相关的方法。
2. 掌握培养基的定义及类型。
3. 掌握菌种的保藏方法。
第三章常见食用菌的栽培技术
第一节双孢菇栽培
1.生物学特性
2.栽培技术
要点:双孢菇的生物学特性和栽培中的关键技术。
第二节香菇栽培
1.生物学特性
2.栽培技术
要点:香菇的生物学特性和栽培中的关键技术。
第三节平菇栽培
1.生物学特性
2.栽培技术
要点:平菇的生物学特性和栽培中的关键技术。
第四节金针菇栽培
1.生物学特性
2.栽培技术
要点:金针菇的生物学特性和栽培中的关键技术。
第五节鸡腿菇栽培
1.生物学特性
2.栽培技术
要点:鸡腿菇的生物学特性和栽培中的关键技术。
第六节草菇栽培
1.生物学特性
2.栽培技术
要点:草菇的生物学特性和栽培中的关键技术。
第七节黑木耳栽培
1.生物学特性
2.栽培技术
要点:黑木耳生物学特性和栽培中的关键技术。
第八节银耳栽培
1.生物学特性
2.栽培技术
要点:银耳的生物学特性和栽培中的关键技术。
本章教学要求:
1. 了解食用菌的生物学特性。
2. 掌握食用菌栽培中的相关关键技术。
第四章珍稀食用菌的栽培技术
第一节灵芝的栽培
1.生物学特性
2.栽培技术
要点:灵芝的生物学特性和栽培中的关键技术
第二节猴头菌栽培
1.生物学特性
2. 栽培技术
要点:猴头菌的生物学特性和栽培中的关键技术
第三节杏鲍菇栽培
1.生物学特性
2.栽培技术
要点:杏鲍菇的生物学特性和栽培中的关键技术。
第四节白灵菇栽培
1.生物学特性
2.栽培技术
要点:白灵菇的生物学特性和栽培中的关键技术。
第五节姬松茸栽培
1.生物学特性
2.栽培技术
要点:姬松茸的生物学特性和栽培中的关键技术。
第六节竹荪栽培
1.生物学特性
2.栽培技术
要点:竹荪的生物学特性和栽培中的关键技术。
第七节杨树菇栽培
1.生物学特性
2.栽培技术
要点:杨树菇的生物学特性和栽培中的关键技术。
第八节滑菇栽培
1.生物学特性
2.栽培技术
要点:滑菇的生物学特性和栽培中的关键技术。
本章教学要求:
1. 了解食用菌的生物学特性。
2. 掌握食用菌栽培中的相关关键技术。
第五章食用菌的病虫害防治
第一节食用菌主要病害的防治
要点:食用菌主要病害的基本特征和相应的防治措施。
本节重点,难点:食用菌主要病害的基本特征,食用菌病害的防治措施。
第二节食用菌主要虫害的防治
要点:食用菌主要虫害的基本特征和相应的防治措施。
本节重点,难点:食用菌主要虫害的基本特征,食用菌虫害的防治措施。
本章教学要求:
1. 了解食用菌病害的基本特征,食用菌虫害的基本特征。
2. 掌握食用菌病虫害的防治措施。
第六章食用菌的储藏和加工
第一节食用菌的储藏保鲜技术
要点:食用菌的鲜度的影响因素及相关的保鲜技术
本节重点和难点:食用菌鲜度的影响因素,相关的保鲜技术。
第二节食用菌的加工技术
要点:食用菌的加工技术的定义和相关的加工技术。
本节重点和难点:食用菌相关的加工技术。
本章教学要求:
1. 掌握食用菌鲜度影响因素和保鲜技术。
2. 掌握食用菌加工技术的定义及相关的加工技术。
五.考核方式及要求
考核方式:闭卷考试
考试成绩占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