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对价格的管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政府对价格的管理

内容概要:价格是商品和货币的交换比例,影响价格的基本因素有成本、供求关

系和经济政策。政府主要应用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抑制通货膨胀,促进经济稳定发展就。

政府直接、间接管理价格对价格进行宏观调控、深化价格改革、完善价格政策,有利于

对价格进行结构性调整,改善价格形成机制,保持物价稳定,加快培育市场体系和新的

经济增长点。

关键字:政府管理价格机制经济发展

正文:价格是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价格的基础是价值,商品和货币之间能够相互交换是因为二者之间都具有价值,价格的确定同时取决于商品的价值和货币的价值。价格机制作为“看不见的手”在市场经济中发挥着基础性的作用,充分发挥价格机制的作用,可以提高生产效率,促进市场经济高效率运转,提高劳动者和消费者的积极性,使市场经济保持活力、迅速发展。正因为价格具有这些重要的作用,所以我们应该重视对价格的研究,那么,价格是怎样形成的呢?

一、价格形成的基本因素

(一)成本

成本是企业在生产或销售商品过程中所消耗的物质费用和人工费用。实际上是商品价值中的转移价值和劳动者为自己劳动所创造的价值的货币表现

成本是价格形成的最低经济界限,是保障企业进行正常活动的必要条件,价格低于成本,企业的资金耗费就得不到补偿,发生亏损。一般情况下,产品的价格应当高于成本和税金,这样企业才有利润。

(二)供求关系

供求关系是价格形成的重要因素。价值或生产价格生产是价格形成的基础,只有在供

求平衡时,价格才会等于价值或生产价格。在实际经济中,供求相等是偶然的、暂时的、相对的,供求不平衡是经常的、绝对的,价格也时常偏离价值或价格。因此,供求的变动直接影响价格。供求定理充分说明了这一点,即假定价格不变,需求增加,价格和均衡数量同时增加;需求减少,引起价格和均衡数量同时减少。假定需求不变,供给增加引起价格下降和均衡数量增加;供给减少,引起价格上涨和均衡数量减少。

(三)经济政策

1.政策对价格的影响:(1)财政收支状况决定着价格变动的势态。财政收支平衡,由财政分配形成的社会购买力同市场可供量保持平衡,价格总水平能保持稳定。如果财政支出大于收入财政出现赤字后倒逼银行多发行货币,价格总水平上涨。(2)税收制约着价格的变动。

税金是价格的构成要素,国家调整税率,企业必然要相应地调整价格。(3)补贴对价格调节作用:一是生产性补贴,如投资补贴、利息补贴等,可以降低成本、增加供给,有利于降低价格;二是消费性补贴,如副食品补贴、水电补贴等,实际上等于提高消费者收入,从而可能导致价格上升。

2.金融政策对价格的影响表现为信贷对价格的调节作用和利率对价格的调节作用。

3.工资政策与价格的关系:国家调整工资政策影响价格。工资变动通过影响成本

来影响价格

4.产业政策与价格。实行产业政策对调整产业结构和价格形成的合理化有密切的关系。国家根据产业政策,提高农业、能源、原材料等产业的商品价格,促进了这些

产业的发展。

5.价格政策与价格。价格政策是国家对价格形成过程干预活动的总称。价格政策很多,概括起来可分为两类:(1)国家直接干预价格。凡关系国计民生、资源稀缺、

自然垄断性和社会公益性以及其他不适宜竞争的重要商品和服务项目实行政府定价,

必要时政府还要采取最高限价和最低保护价(2)国家间接调控价格:一是控制价格

水平,利用财政、税收、金融等经济杠杆调整价格总水平;二是实行商品吞吐调节,

国家掌握粮、油、糖、煤等重要商品,当这些商品市场上供不应求,价格上涨较高时,

国家向市场投放商品,增加供给,促使过高的价格下降;反之,国家利用掌握的财力

购进供过于求的商品,促使价格回升。

上述三种影响价格形成的基本因素为价格的形成创造了条件,同

时,价格的形成也使市场机制的产生成为可能。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价格机制

是一把双刃剑,它不仅有优点还存在着许多缺陷,如果价格变动不合理就会造成通

货膨胀,出现市场失灵、公众利益受损等现象,这时政府需要出面调节,通过对价

格的管制改变些不良现象。

二、政府实施价格管理的必要性

价格管理是以价格运行为客体的管理活动。它是经济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属于生产关系范畴,是管理者代表全体人民利益、依据法律规章对价格运行进行强

制性的管理。

价格管理有宏观管理和微观管理之分。宏观管理是对价格总量的管理,表现为政府对价格总水平的宏观调控。微观管理是政府和企业对微观价格的管理。在社会

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大部分产品的价格是由经营者自主决定的,政府对价格的管

理可以纠正市场失灵、保护公众利益、实现国家宏观调控目标。

(一)政府管理对生产者、经营者定价权的保护。企业定价可能会受到其他和社会各方面的非正常的干扰,只有在国家的保护下,企业才能正常行使法律赋予的自主定价权。

(二)避免市场机制的盲目性。市场供求变化在前,价格形成在后,市场价格是对市场供求的事后反应,完全根据市场价格确定生产,往往与实际供求发生偏差,出现供求不相等的现象,导致产品过剩或生产不足,造成社会资源浪费。因此,政府必须调控和指导市场价格,才能避免价格机制的盲目性。

(三)维护市场竞争和消费者利益。一些无法充分开展竞争行业中的企业或有竞争优势的企业,可能会采取不正当的竞争手段损害其他竞争者或消费者的利益,国家要确定或引导这些行业的价格,促进市场充分竞争,资源合理配置,保护公众的利益。

(四)规范市场秩序,完善市场价格机制。目前市场体系还不完善,公平、公正、公开的市场竞争秩序还没有建立起来,各种要素市场不健全,地区、行业的流通不顺畅,经济主体在

市场经营中行为不规范,价格垄断、价格歧视、欺诈价格现象比较多,依靠不完善的市场机制不能形成合理的价格。因此政府要运用经济、法律、行政的手段,对经营者的市场价格行为进行管理。

另外,政府对价格的管理还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否则不但不能完善市场价格机制,还会使市场更混乱。

三、政府实施价格管理的原则

(一)遵循价值规律的原则。价值规律是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也是政府管理价格

中必须遵循的客观规律,其他因素应置于从属的地位。

(二)公平原则。政府管理价格坚持公平的原则包括以下三个面内容:一是维护公

平的定价权,同类企业应有相同的定价权;二是建立公平竞争的秩序,建立和完善

市场环境,促进公开、公平、公正的价格竞争的展开,保护经营者的正当竞争,促

进价格竞争机制的发挥;三是维护社会公平,政府管理应当规范处于不平等地位的

市场主体的行为。如抑制垄断行业生产者,扶持新兴产业的生产者等等。

(三)统筹兼顾国家、经营者和消费者三者利益的原则。在制定价格管理时,要考

虑到三者的经济利益,做到各得其所。

(四)间接管理为主、直接管理为辅的原则。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较

少地通过直接定价和行政命令的手段进行干预,主要是通过各种间接的经济手段对

价格进行调控,实现政府管理价格的目标。

(五)集中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集中统一领导是指关系全局的价格方针、政策、

法律、法规和价格计划,由政府集中统一全面安排,其中特别重要的价格调整,法

律、法规的制定和颁布,以及政府措施的组织实施等,必须由中央政府统一指挥、

统一行动。分级管理是价格管理方面给予地方政府一定的权利,实行分级负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