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诗词中的《杨柳》意象

合集下载

唐诗三百首柳的意象

唐诗三百首柳的意象

唐诗三百首柳的意象
在《唐诗三百首》中,柳是一个非常常见的意象,它在诗歌中被广泛运用,具有丰富的象征意义。

柳是春天的象征,它是春天最早发芽的树木之一,代表着春天的到来和生机勃勃的景象。

例如,王之涣的《凉州词》中写道:“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这里的杨柳就象征着春天的到来。

柳也是离别的象征,因为它的枝条柔软,容易被风吹动,所以常常被用来形容离别时的悲伤和不舍。

例如,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中写道:“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这里的柳就象征着离别时的悲伤。

柳还可以象征爱情和相思,因为它的枝条柔软,常常被用来形容女子的柔美和婉约。

例如,王昌龄的《闺怨》中写道:“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这里的杨柳就象征着女子的相思和爱情。

柳在《唐诗三百首》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意象,它具有丰富的象征意义,既可以象征春天、离别、爱情,也可以象征生命的柔弱和坚韧。

不同的诗人在不同的诗歌中运用柳的意象,表达了不同的情感和
思想,展现了唐诗的丰富多彩和深刻内涵。

【课外阅读】古典诗词曲中杨柳意象探幽

【课外阅读】古典诗词曲中杨柳意象探幽

【课外阅读】古典诗词曲中杨柳意象探幽在我国古典诗词曲中,杨柳是最常见的意象之一,也是最优美动人、缠绵多情的一个意象。

仔细而深入地探究杨柳意象在古诗中的作用,对于了解古代文化传统,提高民族文化素养,增强诗词鉴赏能力是大有裨益的。

一、借杨柳抒写惜别深情“长安陌上无穷树,唯有垂柳管别离。

”(刘禹锡《杨柳枝词九首》)蕴含惜别之意是杨柳意象最本质的艺术特征。

古代诗词曲借杨柳意象来抒写离别之情的佳句可谓不胜枚举。

“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

”(李白《劳劳亭》)“渭城朝雨邑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光无故人。

”(王唯《送元二使安西》)“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

”(郑谷《淮上与友人别》)“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苏轼《水龙吟》)“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柳永《雨霖铃》)“柳丝长玉骢难系,恨不倩疏林挂住斜晖。

”(王实甫《西厢记》)这些佳词丽句都以柳传情,缠绵悱恻。

杨柳意象与离别联系在一起,首先,是因为杨柳姿态婀娜柔美,温婉多情,“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诗经•小雅•采薇》)杨柳的依依不舍之态和人们的依依惜别之情水乳交融地吻合在一起,以至南朝刘勰在《文心雕龙•物色》篇中称赞道:“灼灼状桃花之鲜,依依尽杨柳之貌。

”认为“杨柳依依”生动地表现了杨柳的婉软美好之态,“以少总多,情貌无遗”。

从《诗经》这个源头开始,我国古典诗词曲中的杨柳意象便有了惜别的暗示性和启发性。

其次,是因为古人有折柳送别的习俗,所谓“载酒送春别,折柳系离情”。

这一习俗到唐代尤盛。

当时长安人多到灞桥折柳送别。

据《三辅黄图》载:“灞桥在长安东,跨水作桥,汉人送客到此桥,折柳赠别。

”这是折柳与赠别有密切联系的最早记载。

“高拂危楼低拂尘,灞桥攀折一何频。

思量却是无情树,不解迎人只送人。

”(裴说《柳》)“灞桥烟柳,曲江池馆,应待人来。

”(陆游《秋波媚》)“杨柳青青著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

意象柳枝的诗句和寓意

意象柳枝的诗句和寓意

意象柳枝的诗句和寓意
1、“柳条百尺拂银塘,且莫深青只浅黄。

”(杨万里《新柳》)这句诗描写了初春时节,柳条披离垂直的长枝条微微摆动,像美人的裙带,低垂轻拂银亮的池塘,尽管是深青的柳色,只是一点浅黄。

寓意着春的到来。

2、“杨柳依依绿丝绦,舞春风群芳妒。

”(袁枚《杨柳》)这句诗中的“杨柳依依”表达了离别时的不舍之情,而“绿丝绦”则形容了柳条的柔软和翠绿。

3、“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

”(雍陶《柳》)这句诗描绘了柳枝在春风吹拂下欢快地起舞,而舞筵则是古人举行宴会时搭建的一种平台,通常由竹子或树枝制成。

诗人通过这个意象表达了对春天的喜爱和对生命的热爱。

4、“柳絮飞时别洛阳,梅花发后到三湘。

”(贾至《别严士元》)这句诗中的“柳絮”和“梅花”都是春天的代表性花卉,而“别洛阳”和“到三湘”则表达了离别与重逢的情感。

诗人通过这个意象表达了对离别的伤感和重逢的期待。

5、“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王之涣《凉州词》)这句诗中的“羌笛”是一种古老的乐器,而“杨柳”则暗喻离情别绪。

诗人通过这个意象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和对离别的悲凉之情。

古代诗词意象中的杨柳

古代诗词意象中的杨柳

古代诗词意象中的杨柳早在《尔雅》的《释木》篇中就有如下记载:“柽,河柳;旄,泽柳;杨,蒲柳。

” 而西汉学者毛亨在《毛诗诂训传》,亦曰:“杨柳,蒲柳也。

”清代郝懿行在其所著的训诂学专著《尔雅义疏》一书中也说:“《诗》言…杨柳依依‟、…有菀者柳‟、…东门之杨‟,皆一物耳。

《尔雅》柽、旄、杨通谓之柳,蒲柳又谓之杨,是皆通名矣。

”由此,我便知道了,《战国策》里那个“百步穿杨”的典故为什么偏偏射的是柳,还有观音菩萨手持的“杨枝净水瓶”为何要插柳枝。

不过后人却将“杨柳”的由来附会给了隋炀帝,京杭大运河两岸遍植柳树,隋炀帝便赐予其杨姓,当然这只是后人的传说了。

概述柳絮:柳树的种子。

有白色绒毛,随风飞散如飘絮,因以为称。

南朝梁庾肩吾《春日》诗:“桃红柳絮白,照日复随风。

”唐杜甫《绝句漫兴》之五:“颠狂柳絮随风舞,轻薄桃花逐水流。

”宋苏轼《和孔密州东栏梨花》:“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

”生态环境:耐水湿,也能生于旱处。

资源分布:分布于长江及黄河流域,其它各地均有栽培。

概述杨花:据《辞源》解释为“柳絮”。

庾信《春赋》:“新年鸟声千种啭,二月杨花落满飞”。

《辞源》是对的,古代诗词中“杨柳”意象不是指杨树和柳树,而是指柳树,一般是指垂柳。

折柳送别是古人的一个习俗,远行走水路居多,而水边多植柳树,折柳条最方便,而且柳者,留也,也更能表达送别者的依依惜别之情。

隋代无名氏《送别》:“杨柳青青著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

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这里就用了“杨柳”、“杨花”、“柳条”几个词,显然,这里的树是柳树,“杨柳”是柳树,“杨花”是柳絮。

我们可以得知,在古代诗文中,杨、柳、杨柳,均是指柳树,而且多指垂柳,并非什么杨树。

至于现在说的杨树,柳树,是两种不同的,前者代表如白杨,而后者就如一般的垂柳了,不过它们同属杨柳科。

但现在说的杨树,的确杨花也是和柳絮差不多会到处飘舞的。

只是杨树飘的是花,柳树飘的是种子。

而且杨花和柳絮体态也很相似,大概这个就造成现代人的误解了。

古代诗词鉴赏――“杨柳”的意象

古代诗词鉴赏――“杨柳”的意象

古代诗词鉴赏――“杨柳”的意象
“杨柳”在中国古代诗词中被赋予了浓郁的意象,成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意象之一。

在古诗中,杨柳的形象丰富多彩,有时被描述为婀娜多姿,有时被形容为风姿绰约,更多时候则是被视为寓意着离别或相思之情的象征。

杨柳的美丽是从形态上开始的。

杨柳的枝条柔软细长,常常被风吹得飘摇起伏,给人以优美动人的印象。

而古代的诗人们通常会把杨柳的形态与女子的妩媚、轻盈相比,形象地营造出许多形态各异的描绘。

李商隐的《夜雨寄北》中就写到了“杨柳岸晓钟声寺,沧浪夜雨痕花底”的景象。

诗人的笔下,杨柳岸早晨的景象被描绘得十分动人,夜雨冲刷出的痕迹,映照在湖水中的花底,给人以淡雅清幽的美感。

在苏轼的《江城子·滁州西涧》中,则描写了“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的画面,再现了杨柳在水中倒影交错、悠然飘荡的景象。

除此之外,杨柳还与离别和相思情思联系在一起。

在中国古代,许多诗词中将杨柳作为形象象征离别之情,也被称为“别树”。

唐代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中就有“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这句著名的“萋萋满别情”,便是描述了杨柳含着羞怯之情,依依不舍地和行人道别的场面。

其实,杨柳已经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意象,而诗人们对杨柳的描写也让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了这个意象所包含的丰富内涵。

总的来说,杨柳是一个既有美感,也有情感内核的古代诗词意象。

它造就了许多美妙诗句,也激发了我们对于自然美、人文美的深刻体验和思考。

漫谈古典诗词中的“杨柳”意象

漫谈古典诗词中的“杨柳”意象

漫谈古典诗词中的“杨柳”意象古诗词中出现的杨柳意象,常常被赞美为“千年杨柳色,万里杨柳堤”,是中国古代文学中非常重要的意象之一。

杨柳是驰名中外的树种,具有文化、生态、经济和审美等多重意义。

杨柳这一常见的自然景物,自古以来就深受文人墨客的喜爱,成为汉韵唐风、宋词元曲等文学作品中常见的描写对象。

本文拟从不同的角度,对古典诗词中的“杨柳”意象进行分析和论述。

一、杨柳形态杨柳绿叶海棠红,除了形态的鲜明外,它所赋予的一种意境,也令不少古诗词作者为其所倾倒。

在中国古代文化中,杨柳被称为“柳絮王”、“绿衣柳”,一般生长于江南、南方一带水边。

杨柳枝条柔软而细长,春季初发新芽,将葱翠的新叶旋即伸展,形成了一道优美的风景线。

古代诗词中经常以杨柳为主要描写对象,充分展现了杨柳的生命力与青春美丽。

二、杨柳意蕴杨柳的意蕴丰富,代表着古代诗词中一种自然美的修辞手法,将自然与情感巧妙的结合在一起。

1、清朝诗人袁枚《世说新语·讽刺篇》中有句话:“千里之堤,毁于蚁穴;柳絮之隙,碍于蚊鸣。

”将蚊虫的细微以及杨柳的柔软细密比作社会世间偏激之人,可见杨柳与蚊虫结合,代表了社会和人民生活之间的关联和融合。

2、唐代诗人温庭筠《商山早行》中有句话:“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表达了诗人离别时两情相悦的凄婉之情。

其中的杨柳,是倾诉出诗人的心声,也成为了情感的象征。

将杨柳与离别、怀念等情感诉之于诗,可见古诗中杨柳不仅具有藤蔓的美感,更是流露出蕴含深思的内核。

3、《木兰诗》中诗人写道:“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诗中蕴含了两种事物之间的虚实和相同之处。

杨柳既是自然景物,同时也是情感表达的符号,其内涵深厚,具有深层次的意蕴。

三、杨柳的文学表现1、唐代诗人杜甫《赋得古原草送别》中,写到“客行静宜城,孤馆寒潭影。

雪断谷云垂,松禽鸟绿香。

霜梅庭径冷,雪柳帘栊香。

”将杨柳与雪花、香气相对应,展现出了杨柳在诗词中的重要性。

古代诗词鉴赏——“杨柳”的意象

古代诗词鉴赏——“杨柳”的意象

古代诗词鉴赏——“杨柳”的意象一、“杨柳”本意解析在我国古代诗词中,“杨柳”是一个情思缠绵的常见意象,含有这一意象的名篇佳句数不胜数、俯拾即是,如:“曾栽杨柳江南岸,一别江南两度春。

遥忆青青江岸上,不知攀折是何人”(唐·白居易《忆江南》)、“水边杨柳曲尘丝,立马烦君折一枝。

惟有春风最相惜,殷勤更向手中吹”(唐·杨巨源《和练秀才柳杨》)、“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唐·刘禹锡《竹枝词》)、“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唐·王昌龄《闺怨》)、“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幕帘无重数”(北宋·欧阳修《蝶恋花》)、“西城杨柳弄春柔,动离忧,泪难收,犹记多情,曾为系归舟”(北宋·秦观《江城子》)、“一丝杨柳千丝恨,三分春色二分休”(元·薛昂夫《最高楼》)、“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清·高鼎《村居》),等等。

许多人在读到这些诗词时,可能会以为这些诗句中所提到的“杨柳”是杨树和柳树两种树的并称,其实不然,这些诗句中的“杨柳”都是指柳树,而与现代植物学分类中所说的杨树没有任何关系。

其证如下:清代张英等奉敕于康熙年间编撰而成的类书《渊鉴类函》中“杨柳”条目下诸多的古诗文例句中“杨柳”词义均被解为“柳”。

而当代《汉语大词典》中所收录的以“杨柳”为词素的三音节词十余条,其中的“杨柳”的意思亦皆为“柳”,如“杨柳腰”就是“柳腰”的同义词。

那么,柳树为什么会被称为“杨柳”呢?对此,清代杜文澜在其编撰的《古谣谚》一书的卷九十引唐代传奇《开河记》一书中的记载云:“功既毕,上言于帝,决下口,注水入汴梁。

帝自洛阳迁驾大渠,诏江淮诸州,造大船五百只。

龙舟既成,泛江沿淮而下。

到大梁,又别加修饰,砌以七宝金玉之类。

于是吴越取民间女年十五六岁者五百人,谓之殿脚女。

至于龙舟御楫,即每船用彩缆十条,每条用殿脚女十人,嫩羊十口,令殿脚女与羊相间而行,牵之。

古代诗词中柳的意象

古代诗词中柳的意象

古代诗词中柳的意象柳,是我国古典中的一种非常重要的意象,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古代诗词中柳的意象,希望大家可以帮助到大家!古代诗词中柳的意象(一)以柳写景,摹春光无限。

初春时节,春寒料峭,柳树的枝条上就已绽出了粒粒新芽。

民间云:“五九、六九,河边看柳。

”柳树早早地将春的讯息传递给人,也带来了春的喜悦,于是,人们把春风称为“柳风”,春信称为“柳信”。

王维《田园乐》:“桃红复合宿雨,柳绿更带朝烟。

”用桃红、柳绿与烟雨描摹了一幅生气盎然的春景图。

元稹写道:“何处生春早,春生柳眼中。

”同样,我们从杨巨源的《城东早春》:“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

若待上林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中,读到的也是满怀的对春光的期待。

苏轼《一丛花・初春病起》:“东风有信无人见,微露意,柳际花边。

”春寒料峭之时,柳梢上已露出丝丝绿意,显现点点春光。

敏感的诗人正是从柳芽萌发中捕捉到来临的信息。

元代诗人刘因《探春》:“道边残雪护颓墙,城外柔丝弄浅黄。

春色虽微已堪惜,轻寒休近柳梢旁。

”冬春交接之际,严寒总是迟迟不肯退让,残雪困守着颓墙负隅抵抗,然而春光还是顽强地来到柳丝之上。

在这一幅对比的画面中,柳丝悄悄地向人们传达着春的希望。

古代诗词中柳的意象(二))以柳喻情,抒世间真情。

1.写离别自汉代以降,“折柳”之风俗流行开来。

因“柳”与“留”谐音,“丝”与“思”谐音,故古人借“柳”传达送别之人对离人的无限惜别、相思之情。

唐代雍裕之《江边柳》:“袅袅古堤边,青青一树烟。

若为丝不断,留取系郎船。

”女主人公希望柳丝绵绵不断,能把“郎”的船儿系住,留他下来,永不分离。

宋代朱敦儒的《柳枝・江南岸》:“江南岸,柳枝;江北岸,柳枝;折送行人无尽时。

恨分离,柳枝。

酒一杯,柳枝;泪双垂,柳枝;君到长安百事违。

几时归?柳枝。

”连用六个“柳枝”(“留之”),将离别之痛写得真切感人。

另外,柳树易栽易活,以“柳”赠友,寄予着对友人的美好祝福,无论友人漂泊何方都能像“柳”一样生根发芽,枝繁叶茂。

漫谈古典诗词中的“杨柳”意象

漫谈古典诗词中的“杨柳”意象

漫谈古典诗词中的“杨柳”意象古典诗词中的“杨柳”意象一直是中国文学中常见的一个意象,它代表着幽静、温柔、柔媚、忧郁、浪漫等情感和氛围。

在古代诗词中,杨柳往往被用来描绘春天的景象,也常常与离别、思念、忧郁等情感联系在一起,成为了表达诗人内心情感的一种象征。

本文将从古代诗词中的一些经典作品出发,来谈谈古典诗词中的“杨柳”意象。

我们不得不提到李白的《将进酒》中的“杨柳岸”一句:“杨柳岸,晓风残月。

”这句诗中的“杨柳岸”描绘了一个春天的夜晚,清风拂过,月光洒在杨柳岸边,给人一种宁静、柔和的感觉。

杨柳在这里成为了诗人表达内心情感的一种载体,暗示着诗人此时内心的平静和柔和,也让读者感受到了一种岁月静好、情绪宁静的氛围。

这种对杨柳的描绘,使得读者在阅读这句诗的时候,能够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宁静和怡然,也让人们对春天的美好充满了向往和憧憬。

我们可以通过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来了解到杨柳在古诗词中的另一种意象:“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空自怜。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春天送别的景象,其中“春风吹又生”的一句,表达了春天万物复苏的生机气息。

而“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的一句,则表现了岁月更迭、悲欢离合的沧桑感。

而在诗中提到的“春风”和“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等场景,则唤起了读者对春天的向往和美好的期待。

在这首诗中杨柳的意象虽然没有直接出现,但是通过对春天的景象和情感的描绘,使得读者不由得将“杨柳”联系到这样的情景中。

在这里,杨柳成为了春天景象的一部分,也代表了春天的气息和情感。

这种将杨柳与春天的景象和情感联系在一起的方式,使得杨柳成为了古诗词中一种极富象征意义的意象,也表现了古人对于自然的热爱和对于春天美好的向往。

我们可以通过杜甫的《春望》来进一步了解杨柳在古诗词中的意象:“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杨柳在古诗中的寓意

杨柳在古诗中的寓意

杨柳在古诗中的寓意
杨柳是一个情意缠绵的常见意象,表示离愁别恨、代指故乡、愁的象征、借指春天、韶华易逝的人生感慨、象征美女、喻指爱情、借代小人等。

在古诗词中,杨柳因“柳”、“留”二字谐音,经常暗喻离别。

离别之时,满城杨柳,郁郁葱葱,万家屋舍掩映在杨柳的青烟绿雾之中,风拂杨柳,迎风摇曳,像是依依不舍的样子,此情此景,情景交融,以杨柳之貌,证杨柳之名,可谓名符其实。

这个时候最适合做的就是折柳相送了,这个习俗最早见于《诗经》: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这四句的意思是:依依杨柳,美好春色留人沉醉,却是黯然离别之际;霏霏雨雪,冰天坼地的寒冷,竟是征夫回乡之时,抒写出当年出征和今日生还两种特定时刻的景物和情怀,言浅意深,情景交融,一个“杨柳”意象就把离愁别绪表达得淋漓尽致。

从此,杨柳意象与离别就联系在了一起。

唐代宰相宋璟写的《送苏尚书赴益州》就引用了诗经的这句“杨柳依依”来表达对送别之人依依不舍的惜别心情:
我望风烟接,君行霰雪飞。

园亭若有送,杨柳最依依。

著名的灞桥折柳说的就是赠别的那种离愁别绪和深情厚谊。

灞桥两岸“筑堤五里,栽柳万株,游人肩摩毂击,为长安之壮观”(《西安府志》),每当早春时节,柳絮飘舞,宛若飞雪,就形成了“灞桥风雪”景观。

到唐朝时,灞桥上设立驿站,凡送别亲人好友东云,一般都要送到灞桥后才分手,并折下桥头柳枝相赠,“灞桥折柳赠别”便成了特有的习俗。

自古多情伤离别,灞桥风雪”景观加上灞桥折柳的习俗,引来无数文人墨客的咏叹,仅《全唐诗》中直接描写或提及灞桥(灞水、灞陵)的诗篇就达114首之多。

因而灞桥又多了“情尽桥”、“断肠桥”、“销魂桥”之称。

漫谈古典诗词中的“杨柳”意象

漫谈古典诗词中的“杨柳”意象

漫谈古典诗词中的“杨柳”意象【摘要】古典诗词中的“杨柳”意象是常见且重要的主题之一,它具有丰富的象征意义。

在古代文学作品中,杨柳往往被赋予柔美、婉转的形象,代表着青春、美好和柔情。

文章通过对杨柳的外貌描写、生长环境、在古诗词中的运用、与爱情的联系以及在宋词中的表现等方面展开探讨。

杨柳意象在古典诗词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不同的作品对其进行了不同的诠释,使其成为文学作品中独具魅力的元素之一。

通过深入理解“杨柳”意象,我们可以更好地欣赏和理解古典诗词中的美感和情感表达。

【关键词】关键词:杨柳、古典诗词、意象、象征意义、外貌描写、生长环境、运用、爱情、宋词、重要性、诠释、深入理解。

1. 引言1.1 古典诗词中常见的“杨柳”意象在古典诗词中,“杨柳”常被用作意象,出现在许多作品中,为读者带来美好的联想和情感。

杨柳因其婆娑的姿态和翠绿的叶子,成为诗人笔下的常客,被赋予了许多象征意义。

杨柳柔软的枝条以及轻舞飘逸的姿态,成为了抒发诗人对自然之美、人生之情的慨叹与倾诉的载体。

在古代文人笔下,“杨柳”不仅仅是一种自然风景的描写,更常常被赋予了情感的寄托和思想的表达。

杨柳的美丽、婀娜和坚韧的生命力,成为了古典诗词中独特而深刻的意象,为作品增添了诗情画意和情感共鸣。

通过对古典诗词中常见的“杨柳”意象的深入探讨和解读,不仅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代文人的意境与情感,也可以体会到自然与人文间那种微妙的交融与共鸣。

1.2 “杨柳”在古代文学中的象征意义在古代文学中,杨柳常常被用作象征意义,具有丰富的内涵。

杨柳柔软婉转的形态和姿态让它成为诗人们喜爱描绘的对象。

杨柳的柔美和雍容风韵被赋予了美好的意境,代表了女性的温柔与妩媚,展现了生命的顽强和柔美并存的特质。

杨柳在古代文学中还象征着离别和相思之情。

在古代文人笔下,杨柳常常作为描绘离别场景的背景,寄托着人们对亲人、爱侣的思念之情。

杨柳在诗歌中的柔弱、婉约形象往往代表着忧郁与温柔的心境,表达了人们对爱情的无限眷恋和惆怅之情。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古诗中的“杨柳”意象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古诗中的“杨柳”意象

柳的意象在古典诗词中往往运用 “杨柳”一词来表现,如“曾栽杨柳 江南岸,一别江南两度春”(白居易), “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欧阳修)。 那么,“杨柳”与“柳”到底是什么 关系?
有人认为“杨柳”是杨树与柳树的合称。 但从植物学分类中分析,杨树与柳树外形区别 很大,杨树叶圆、树高、枝挺,绝无柳的“依 依”“袅袅”之态。“杨柳”合称一说,实在 不妥。有人认为古诗词中的“杨柳”都是指柳 树。理由是民间传说隋炀帝天性爱柳,下江都 时将汴河两岸全栽上了柳,因炀帝姓杨,于是 “御笔赐柳姓杨”。但此事发生于隋代,即使 此传说确凿,“杨柳”一词早在先秦时期的 《诗经》中即已出现,故此据不足为证。翻阅 相关资料典籍,我们发现,在古代“杨”“柳” 是同义的。因此,古代文学作品中,杨与柳经 常换用。
“柳”是中国古代诗歌中出现频率极高而 且寓意丰富的意象。它经过长期的历史文化 积淀而形成,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❶春光带来的愉悦。初春时节,柳树的枝条 上就已绽出了粒粒新芽。柳树早早地将春的 讯息传递给人也带来了春的喜悦。王维 《田园乐(其六)》:“桃红复合宿雨,柳绿 更带朝烟。”用桃红、柳绿与烟雨描摹了一 幅生机盎然的春景图。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古诗的“杨柳”意象
中国古典诗词中的意象繁多,“柳” 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一个。“柳”作为 一种文学意象出现,最早见于《诗 经·采薇》:“昔我往矣,扬柳依依。” 一说到“杨柳”这个意象,一般人都知 道她和“离别”相关,是“离别”的代 名词,其实,“杨柳”这个传统意象的 意蕴远不止于此。大量运用柳意象的, 是六朝时期。自诗歌兴盛的唐代起,柳 意象所负荷的涵义更加丰富和深刻。
❷送别之人对离人的无限相思之情。 ❸故乡的象征,寄寓着人们对家园故土的眷 念和对家的依恋。
自汉代以降,“折柳”之风俗流行开来。 因“柳”与“留”谐音,“丝”与“思”谐 音,故古人借“柳”传达送别之人对离人的 无限相思之情。古人喜欢种柳,无论家中庭 院,还是河畔池边,遍植柳树。故“柳”常 作故乡的象征,寄寓着人们对家园故土的眷 念和对家的依恋。唐代许浑《咸阳城西楼晚 眺》:“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 洲。”开篇即写自己登楼晚眺,见到蒹葭、 柳树这些生在水边的景物,勾起自己对故乡 无限思念的客居之愁。

浅析古诗词中的杨柳意象

浅析古诗词中的杨柳意象

因为借杨柳能表达依依惜别之深情 , 以诗人词 所
物象的杨柳 , 经过诗人们思想情感 的化合与点染 以及 人也多借《 折杨柳》 曲反映离愁别绪 。因此 , 诗人词人
人 格情趣 的渗透 , 就构成 了许 多意 趣 迥然 不 同的 意 不但喜欢借杨 柳写诗作 词表达惜别 之情 , 也 而且听到
象 。经 过上 千 年 的 文 化 积 淀 , 朝 文 人 雅 士 的探 究 , 《 各 折杨柳》 的曲调时, 也会触景生情 , 心中满是思念 , 不 杨柳成 了诗 的化身 , 的化 身 … 。古 人 的思 维方 式 给 禁 忧伤 。北朝 《 杨柳 歌》 :上 马不 捉鞭 , 情 折 日 “ 反拗杨 柳
薛文素
( 山西 管 理 职 业 学 院 ,山 西 临汾 0 10 4 0 0)
[ 摘
要 ]意 象分析是研 究诗歌 的一种 重要 方法。本为客 观物 象的杨柳 , 古代诗人笔 下常见的意象 , 是 并经过诗人们 思
想情感的化合与点 染以及人格情趣 的渗透 , 了许 多意趣迥 然不 同的意 象。本 文试 图从这 些不 同的意象着手 , 成 去探讨
唐杨巨源《 城东早春》 “ :诗家情景在新春, 绿柳才
的离 情别 绪 。折 柳 送 别 早 在 汉 代 便 有 了 , 宋 有 甚 。 黄半未 匀 。 阳春 暖 回 , 物 复 苏 , 物 侯 变 化 最 为 敏 唐 ” 万 对
“ 杨柳青青着地垂 , 杨花漫漫搅 天飞。花飞尽 , 借问行 感的诗人们 , 从乍现鹅黄的柳条上惊喜地发现春光的
人归不 归 ? 所 谓“ 条折 尽 ”“ ” 柳 攀折 一何 频 ” 说 明这 来 临 。李 白日 :寒 雪梅 中尽 , 都 “ 春风 柳上 归 。 比李 白更 ”

古典诗词中杨柳的意象

古典诗词中杨柳的意象

古典诗词中杨柳的意象自古以来,杨柳就在文人墨客笔下频频出现,诗人词人借之或歌春景,或咏愁肠,或斥狂妄之辈,或颂兢兢之修为,或惜韶光,或话别情,或诉凄凉,或说沧桑……不一而足,杨柳所表达的意义可谓多矣。

一、春之使者。

李元膺说:“一年春物,惟梅柳间意味最深,至莺花烂漫时,则春已衰迟,使人无复新意”。

所以他作《洞仙歌》曰:“雪云散尽,放晓晴庭院。

杨柳于人便青眼。

更风流多处,一点梅心,相映远,约略颦轻笑浅。

一年春好处,不在浓芳,小艳疏香最娇软。

”他词作中的杨柳使我们嗅到了春天的气息。

虽仍然春寒料峭,但已是“吹面不寒杨柳风”了。

春天是美好的,特别是在经过了萧瑟的冬天之后,春天变得弥足珍贵。

而杨柳这一随处可生、婀娜多姿的木本植物,在广袤大地上无处不在昭示着春天的来临。

杨柳发芽,预示着春天来到了人间,有绿色的春天必然有绿意盎然的杨柳,有这样美好的杨柳又必然有美可赞叹的春天,所以,在诗人词人笔下,咏柳大多必与春连系在一起,同时,咏春也多半少不了杨柳。

杨柳在诗人词人眼里,简直就是春的象征,春的预言人,可以说成了“春之使者”。

贺知章的《咏柳》就写出了初春的杨柳晶莹剔透的模样,透过那树杨柳,我们仿佛感觉到了那还滴溜着露珠的春天。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杨柳是春天的使者,她的萌发透露出春的生气,随着春意渐浓,她又一天天不停地长啊长啊,不像花那样只开一时。

从初春到春意正浓再到暮春,杨柳几乎占据了整个春天,这正如晁补之在《水龙吟》中写道:“吹尽繁红,占春长久,不如杨柳。

”二、俗之寄者。

古典诗词中的“杨柳”均指柳,“柳”与“留”谐音,从而产生了折柳为别之俗,正如刘禹锡所言:“长安陌上无穷树,唯有垂柳管别离。

”“垂杨”即分垂柳。

基于这一习俗,古典诗词中产生了大量与之相关的作品。

一类是折取眼前柳,送给即将远行的眼前人。

这是折柳赠别的风俗的直观显现,折柳赠别这一风俗始于汉而盛于唐人,《三辅黄图》载,汉人送客至灞桥,往往折柳赠别,相传李白所作的《忆秦娥》“年年柳色,灞陵伤别“即指此事。

古人杨柳的寓意和象征

古人杨柳的寓意和象征

古人杨柳的寓意和象征杨柳的寓意和象征代表意义:思乡、依依不舍,抒写惜别深情。

由于“柳”、“留”谐音,古人在送别之时,往往折柳相送,以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

这一习俗始于汉而盛于唐,汉代就有《折杨柳》的曲子,以吹奏的形式表达惜别之情。

在我国古代诗词中,“杨柳”是一个情思缠绵的常见意象,含有这一意象的名篇佳句数不胜数、俯拾即是,“柳”、“留”二字谐音,经常暗喻离别。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三句表现了柳永对恋人的思念。

“柳”多种于檐前屋后,常作故乡的象征。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抒发了李白对故乡的无限牵挂。

杨柳的花语和象征代表寓意就是思乡、依依不舍。

以折柳表惜别,借杨柳抒写惜别深情,杨柳意象有惜别的暗示性和启发性。

柳”与“留”谐音,折柳送行,含有殷殷挽留之意,表达眷眷难舍之情。

借咏柳来赞美春光歌咏大自然。

借杨柳表达惜春伤春之情的。

借杨柳描写女子和爱情。

汉代以来,常以折柳相赠来寄托依依惜别之情,由此引发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以及行旅之人的思乡之情。

这一习俗始于汉而盛于唐,汉代就有《折杨柳》的曲子,以吹奏的形式表达惜别之情。

唐代西安的灞陵桥,是当时人们到全国各地去时离别长安的必经之地,而灞陵桥两边又是杨柳掩映。

这儿就成了古人折柳送别的著名的地方,如“年年柳色,灞陵伤别”的诗。

后世就把“灞桥折柳”作为送别典故的出处。

故温庭筠有“绿杨陌上多别离”的诗句,柳永在《雨霖铃》中以“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来表达别离的伤感之情。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说的是笛声中《折杨柳》的曲子倒是传播得很远,而杨柳青青的春色却从来不曾看见,以此来表达伤春叹别的感情。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说的是今夜听到《折杨柳》的曲子,又有何人不引起思念故乡的感情呢?从审美的角度讲,杨柳随风披拂,娇羞依人,千般姿态,万种风情,极具女性的阴柔美,因而古人常用杨柳来形容女子的身姿容颜。

如“芙蓉如面柳如眉”白居易《长恨歌》,“樱桃樊素口,杨柳小蛮腰。

杨柳在古诗中的寓意

杨柳在古诗中的寓意

杨柳在古诗中的寓意导言杨柳是中国古代文学中最为常见的植物之一,在古诗中经常被用来表达一种特殊的情感或寓意。

本文将探讨杨柳在古诗中的寓意,从多个角度剖析这一形象在诗歌中所蕴含的深层意义。

杨柳的形象描写在古诗中,杨柳常常被描绘成修长柔软的形象,细长的枝条像柔软的柳絮般摇曳,优美动人。

杨柳俊美的外貌和轻柔的姿态给人以柔情的美感。

这种柔美的形象使得杨柳成为古代诗人倾述情感和表达思绪的一种最佳象征。

杨柳的寓意与情感表达1. 悲伤与离别杨柳在古诗中经常被用来表达悲伤与离别的情感。

杨柳常常生长在河岸边,林荫中,因此与别离、离别等情感紧密相连。

在《江南曲》中,诗人写道:“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这首诗用杨柳的形象表达了英雄的抱负与壮志被战乱摧毁,离别之苦。

杨柳的柔软性格与人们的悲伤与离别情感相呼应,更加深化了诗人对此情感的表达。

2. 柔情与恋爱杨柳也常被用来表达柔情与恋爱之情。

在古代文学中,杨柳常常与少女相联系,象征少女的柔美和温柔。

它的婉约形象与少女的柔情恋爱相得益彰。

例如,在杜牧的《秋夕》中,他写道:“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这里的“轻罗小扇”和“牵牛织女星”与杨柳的形象交织在一起,共同展现了诗人对爱情的渴望和柔情的描写。

3. 寓意与意象杨柳在古诗中还被经常以寓意与意象的方式出现。

其柔软的枝条和随风摇曳的形象,常被用来比喻随波逐流的生命态度或柔弱而不屈的精神气质。

例如,杨万里的《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中写道:“聚散苦匆匆,此恨无穷无绝。

”这里的杨柳与长江的东逝水并列,表达了人生在时间中的短暂和无可奈何。

杨柳的文化含义1. 杨柳与自然之美杨柳在中国文化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它被视为自然之美的象征。

杨柳的柔美与生命力给人们带来一种怡然自得的感觉,与大自然的和谐相处成为人们心中向往的景象。

在中国古代园林中,杨柳常被种植在湖畔、庭院等地,为人们营造出良好的环境氛围,反映了中国人对自然美的崇尚。

浅谈中国古典诗词中的杨柳意象[终稿]

浅谈中国古典诗词中的杨柳意象[终稿]

浅谈中国古典诗词中的杨柳意象摘要:在博大精深的中国古典诗词中,杨柳是一个永恒璀璨的意象。

在古代,杨柳并不是杨跟柳的合称,而是单指柳树。

古人借杨柳表达多种情意,有借杨柳抒发惜别深情,有借杨柳歌咏美好春光,有借杨柳描写女子的美丽形态,有借杨柳书写爱情与闺怨,还有借杨柳揭示一些生活哲理。

关键词:杨柳,惜别,依恋,闺怨,哲理“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依依的垂柳,陌生的岸边,清晨的凉风,残缺不全的弯月,柳永在这里创造了一个适合千古离别故事发生的场景。

为什么将杨柳安排在这么一个离别的场合呢?杨柳为什么会被赋予惜别的内涵呢?古典诗词中的杨柳跟我们今天所说的杨树与柳树是一回事吗?杨柳作为一个经典的文学意象,除了蕴含惜别之情,还有哪些深刻的含义呢?下面我们具体来看看杨柳在古代文人骚客笔下历久不衰的原因。

一、杨柳的释义汉典中对杨柳的解释有三种,其一为泛指柳树;其二为杨树和柳树的并称;其三为借指侍妾、歌姬。

《战国策·西周》中有这样一个典故:“楚有养由基者,善射;去柳叶者百步而射之,百发百中。

”在该典故中善射者所射的明明是柳叶,可由此概括而成的成语却为“百步穿杨”;我国神话传说中观音菩萨手持的净瓶名为“杨枝净水瓶”,如果大家有留意的话,会发现瓶中插着的却是柳枝,所以我们有必要对古代的杨树与柳树的含义提出质疑。

那么古典诗词中的杨柳到底为何意呢?姑且让我们先来看两首诗吧!“杨柳”一词最早见于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诗经》中的《小雅·采薇》篇有这么一句千古名句:“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兮,雨雪霏霏。

”此外,南朝人费昶在其《和萧记室春旦有所思》一诗中也有这样的描写:“水逐桃花去,春随杨柳归。

杨柳何时归,袅袅复依依。

”我们不难看出,这些诗句中所提到的杨柳明显地都是指柳树(确切地说是指垂柳),因为现代植物学意义上的杨树叶圆、树高、枝挺,是绝无“依依”、“袅袅”之态的。

清代张英等奉敕于康熙年间编撰而成的类书《渊鉴类函》中“杨柳”条目下诸多的古诗文例句中“杨柳”词义均被解为“柳”。

《闺怨》中杨柳的意象

《闺怨》中杨柳的意象

《闺怨》中杨柳的意象
在古代文学中,杨柳常常被用作表达忧伤、离别和思念的意象。

在《闺怨》这首诗中,杨柳被巧妙地运用,使得诗人能够深情地表达出对离别的思念之情。

首先,诗中的杨柳被描绘为忧伤的形象。

诗人描述了“绿杨烟外晓寒轻”的景象,这里的绿杨象征着诗人内心中的忧伤。

绿色代表着生命和活力,而杨柳的轻盈摇曳则折射出诗人内心的不安和痛苦。

正是这种忧伤的杨柳,使得诗人的离别之情显得更加深刻和真挚。

其次,诗中的杨柳还象征着诗人和被思念的对象之间的联系。

诗人写道:“断肠人在天涯,怎把离愁破”,这里的“断肠人”可以理解为指诗人自己,而杨柳则成为诗人和离别的对象之间的桥梁。

杨柳的形象将诗人的思念传达到了天涯之外,表达出他对离别之情的无尽思念。

杨柳的存在使得诗人的离愁更加真实而深刻。

最后,诗中的杨柳也具有一种隐喻的意义。

诗人形容杨柳“碧玉青梧几度愁”,这里的杨柳可以理解为代表着女性。

杨柳的柔软婉约与女性之间的温柔美丽相呼应。

通过将杨柳与女性联系起来,诗人巧妙地表达了对女性的思念和渴望。

杨柳成为了诗人内心中对于爱情和感情的寄托,使得诗歌更具深情和情感。

总的来说,《闺怨》中的杨柳意象以其独特的形象和隐喻的意义,使得诗人能够充分表达出对离别的思念之情。

这种意象的运用赋予了诗歌更多的情感色彩,使得读者能够更加深刻地感受到诗人内心的真实感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几 处 冤 魂 哭 虏 尘 。
山 东 今 岁 点 行 频 ,
诗 灞 李 桥 商 隐
灞 桥 与 离 别
/
灞桥与离别
• 野岸回孤棹,吟鞭指灞桥(《红楼梦》第50 回,芦雪庵即景联句)
• (王熙凤起句:)一夜北风紧……(湘云)野岸回 孤棹,(宝琴)吟鞭指灞桥。
• 野岸回孤棹(zhao)(在大雪封湖的时候,到遥远的对 岸去,又在带雪的湖面上划舟返回),宝琴也站起道:吟鞭( 诗人的马鞭)指灞桥(诗人骑着驴慢慢的行走在灞桥上,苦 苦的寻找偶成的佳句).赐裘怜抚戍(皇帝赐给保暖的衣服 ,安抚戍边的人)
杨柳与离别
• “柳”与“留”谐音,折柳送行,含有殷 殷挽留之意,表达眷眷难舍之情。 •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 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的《春夜洛城
闻笛》)
• 为近都门多送别,长条折尽减春风.(白居易
《青门柳》)
古曲《折杨柳》
• 汉乐府《横吹曲》中就有《折杨柳》曲。 • 同学们还记得我们讲《两汉魏晋南北朝诗歌》时 ,为了区别南北文风的不同提到的那首北朝诗歌 吗?
• “门前一株枣,岁岁不知老.阿婆不嫁女,那得孙儿抱.”这就 是一首《折杨柳枝歌》。(《梁鼓角横吹曲》) • 回顾:
古曲《折杨柳》
• 《梁鼓角横吹曲》: • 敕敕和力力,女子临窗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阿婆许嫁女,今年无消息. • 与《木兰辞》的关系?
• 对比南朝诗:
• 杨柳意象与离别联系在一起,是因为杨柳姿态婀 娜柔美,温婉多情,与离别的伤情正可匹配。
•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诗经●小雅●采薇》第一次将杨柳的婀娜柔美 依依不舍之态与人的依依不舍离别之情完美的交 融起来,从而成了这一意象的源头。
杨柳与离别——折柳送别
• 折柳送别,是古人上千年的传统,尤以唐 朝为盛。当时长安人多到灞桥折柳送别。
• 《 三辅黄图 》载:“霸桥在长安东,跨水作桥。汉 人送客至此桥,折柳赠别。” • “灞桥烟柳,曲江池馆,应待人来。 ”(陆游
《秋波媚· 望长安南山》)
• 高拂危楼低拂尘,灞桥攀折一何频。 思量却是无 情树,不解迎人只送人。(裴说《柳》 )
平 时 二 月 有 东 巡 。
灞 水 桥 边 倚 华 表 ,
• 李白《春夜洛阳城闻笛》: •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 闻笛声而激起乡愁,触动离忧,何也?皆因此笛吹奏的是《折杨柳》 曲!
其他《杨柳》词
• 《雨霖铃· 寒蝉凄切》(宋○柳永)
• • • • • • • •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古典诗词中的杨柳意象
北方医学◇吴非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杨柳与离别
• 离别,是杨柳意象最本质的艺术特征。 • “长安陌上无穷树,唯有垂柳管别离。” (刘禹锡《杨柳枝词九首》) • “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李白 《劳劳亭》) • “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 (郑谷《淮上与友人别》)
杨柳与离别
• 离别,是杨柳意象最本质的艺术特征。
• “渭城朝雨邑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 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唯《送元二使 安西》) •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 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 铃》) • “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苏轼 《水龙吟》)
杨柳与离别
• 离别,是杨柳意象最本质的艺术特征。
• 2.借杨柳描写女子和爱情
• “芙蓉如面柳如眉”(白居易《长恨歌》) • “樱桃樊素口,杨柳小蛮腰。”(白居易《不能忘情吟》) •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欧阳修《生查子》)
• • • • • 北窗聊就枕,南檐日未斜。 攀钩落绮障,插捩举琵琶。 梦笑开娇靥,眠鬓压落花。 簟文生玉腕,香汗浸红纱。 夫婿恒相伴,莫误是倡家。
——梁简文帝萧纲《咏内人昼眠》
其他《杨柳》词
• 王之涣的《凉州词》: • 黄河远上白云间,孤城一片万仞山。 •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 其中的“杨柳”指的就是《折杨柳》曲。
其他《杨柳》词
• 《送别》(民国○李叔同)
• • • •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一壶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杨柳”的其他寓意
• 1.借杨柳歌咏美好春光
•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 绝胜烟柳满皇都。”(唐韩愈《初春小雨》) •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唐贺知章《咏柳》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