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备分级分类
设备分级管理责任制度
设备分级管理责任制度1. 总则为了加强企业设备管理工作,提高设备使用效率,确保设备安全运行与维护,订立本《设备分级管理责任制度》。
本制度适用于企业内全部设备的分类管理、使用、维护和保养,包含生产设备、办公设备以及其他相关设备。
2. 设备分级管理分类依据设备的功能、紧要性和使用范围,将设备分为三个级别:2.1 A级设备A级设备为企业生产过程中不行或缺的关键设备,关系到产品质量和生产本领,由企业正式授权的专业人员负责管理。
2.2 B级设备B级设备为企业生产过程中紧要但不属于关键设备,由专职设备管理员负责。
2.3 C级设备C级设备为非生产关键设备,重要用于企业办公和辅佑襄助运营,由部门负责人或相关人员负责管理。
3. 设备管理职责3.1 高级管理人员高级管理人员负责设备管理水平的提高和设备管理制度的完善,确保设备管理工作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质量管理体系要求。
3.2 A级设备管理人员A级设备管理人员是企业设备管理的紧要岗位,重要职责包含:•订立A级设备管理规程和操作规范;•负责A级设备的日常维护、保养和检修;•定期进行设备维护记录和维护和修理记录的整理和归档;•监督设备的使用情况,订立设备维护和修理计划和更新计划;•引导设备操作人员进行设备操作培训和安全教育;•建立设备事故和故障的报告和处理制度。
3.3 B级设备管理员B级设备管理员是对B级设备进行全面管理的专职人员,重要职责包含:•订立B级设备的维护保养计划和操作规程;•负责B级设备的日常维护保养和检修;•定期进行设备维护记录和维护和修理记录的整理和归档;•监督设备的使用情况,订立设备维护和修理计划和更新计划;•帮助A级设备管理人员进行设备操作培训和安全教育;•及时上报设备故障和维护和修理需求。
3.4 C级设备管理人员C级设备管理人员是对C级设备进行管理的责任人,重要职责包含:•确保C级设备的正常运行和日常维护保养;•定期进行设备维护记录的整理和归档;•监督设备的使用情况,及时上报设备故障和维护和修理需求;•帮助A级和B级设备管理人员进行设备操作培训和安全教育;•订立相关设备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
设备分级管理规定
设备分级管理规定一、分级标准:A级:设备一旦出现故障可能会引起生产停产,如:纯化水系统、空气压缩系统、净化空调系统、灌装机;B级:主要用于特殊过程、关键工序,对产品质量有重要影响且操作较复杂的仪器设备或主要的检验仪器设备;C级:在其它环节中使用,对产品质量有轻微影响且操作较简单的设备或一般的检验仪器设备。
D级:辅助类的仪器设备,如:震荡器等。
二、各级别注意事项:A级:此类设备要有独立的操作规程进行指导使用、维护保养,并按照相对应的操作规程要求进行保养维护和使用记录的填写;没有特殊要求的设备填写《A级设备使用记录》;维护保养填写《维护保养记录》;内容如下:•保养频次为六个月进行一次,由设备维护人员进行,设备操作人员协助。
•清扫、检查、调整电器部分,检查电器接触是否良好,接线是否牢固;•彻底清洁、擦拭设备内外表面和死角部,清除表面活动毛刺,无污物;•检查、调整必要的零件,调整各部件的间隙,更换易损件;•检查紧固件和操纵装置,做到齐全可靠;•清洗油杯、油管、油标,检查油质,按规定加油,做到油路畅通,油标醒目;•排除故障,消除隐患,必要时对设备局部拆卸检查,调整和修复。
B级:此类设备要有独立的操作规程指导使用;并按照相对应的操作规程进行保养维护和使用记录的填写,没有特殊要求的设备按照《B级设备使用记录》进行日常使用记录,维护保养填写《维护保养记录》。
内容如下:•设备的B级维护保养为每年进行一次,由设备维修人员进行,设备操作人员协助。
B级维护保养需完成A级维护保养的全部内容;•检查传动系统,修复、更换磨损器件;•检查电机,更换润滑油,检查电机绝缘;•整理电器线路,做到线路整齐安全,接地线符合规定;•更换新油,消除漏油;•对设备进行部分解体检查,调整、修复和更换必要的零部件。
注:设备操作人员、设备维修人员在对设备实施维护保养后,应如实填写《设备维护保养记录》。
C级:此类设备根据操作的复杂程度评估是否需单独编写操作规程,对于其中结构简单且需长时间连续使用或者频繁使用的设备,如温湿度计、压差计、容量瓶、移液器等,不需要填写保养记录级使用记录,其它的按照《设备日常保养及使用记录》说明进行保养和日常使用记录的填写。
设备分类分级管理制度
设备分类分级管理制度一、总则为规范和管理企业设备的使用和保管,加强对设备的监督和保养,提高设备的利用率和寿命,制定本制度。
二、设备分类根据用途和性质,企业设备分为生产设备、辅助设备和办公设备三类。
1.生产设备:指直接参与产品生产的设备,包括生产线、机床、起重设备等。
2.辅助设备:指协助生产设备工作的设备,包括压缩空气设备、冷却设备、运输设备等。
3.办公设备:指用于企业办公和管理的设备,包括电脑、打印机、传真机等。
三、设备分级管理为了更好地管理企业设备,要根据设备的重要性和价值分级管理,制定以下管理标准:1.重要性分级根据设备对生产经营的重要程度,设备分为A级、B级和C级三个等级。
A级设备:对生产经营具有重要影响,一旦损坏会导致生产中断或影响产品质量;B级设备:对生产经营有一定影响,一旦损坏会对生产进度有所影响;C级设备:对生产经营影响较小,一旦损坏可通过其他设备替代。
2.价值分级根据设备的价值和使用寿命,设备分为高价值设备、中价值设备和低价值设备三个等级。
高价值设备:设备价值较高,一般为生产设备和关键辅助设备;中价值设备:设备价值适中,一般为一般辅助设备和办公设备;低价值设备:设备价值较低,一般为低价值办公设备和附属设备。
四、设备管理责任1.设备管理员每台设备由设备管理员负责管理,设备管理员对设备的使用、保养和维护负有责任。
设备管理员应具备相关技术和管理知识,定期检查设备状态,及时维修保养,确保设备正常运转。
2.设备保养设备管理员应定期制定设备保养计划,包括设备清洁、润滑、紧固等工作,定期检查设备损坏和磨损部件,及时更换和修复。
对于重要设备,还需制定专项保养计划,定期进行大修和设备升级。
3.设备维修设备管理员应及时对设备出现的故障进行维修,对于无法维修的设备应及时报废或更换。
维修过程中必须按规定的流程和标准进行,确保设备维修质量。
4.设备安全管理设备管理员应对设备操作人员进行培训和考核,确保设备操作规范和安全。
19设备分级保养制度
19设备分级保养制度一、概述为了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制定设备分级保养制度是必要的。
本制度旨在对公司内的各类设备进行分类管理和定期保养,以达到保障设备安全、提高设备效率的目的。
二、设备分类根据设备的类型、重要性和使用频率,将设备分为三个级别,分别为A级、B级和C级。
1.A级设备:指对公司生产或经营具有重要性、必须处于正常运行状态的设备,一旦发生故障将对公司业务产生重大影响的设备。
如主要生产设备、关键仪器、领导办公设备等。
2.B级设备:指对公司生产或经营有一定重要性,但发生故障对公司影响较小的设备。
如辅助生产设备、分析测试仪器、一般办公设备等。
3.C级设备:指对公司生产或经营影响较小,一旦发生故障也不会对公司业务产生严重影响的设备。
如办公文具、劳保用品等。
三、设备保养周期1.A级设备保养周期:1)每天保养:对设备进行日常清洁、润滑、检查等简单保养工作,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2)每周保养:对设备进行更为彻底的检查和维护,包括更换易损件、校准仪器、清洗过滤器等。
3)每月保养:对设备进行全面检查和维护,对设备进行大修、更换关键部件等。
2.B级设备保养周期:1)每周保养:对设备进行日常的清洁、润滑、检查等工作,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2)每月保养:对设备进行更为彻底的维护和检查,包括更换易损件、校准仪器、清洗过滤器等。
3.C级设备保养周期:1)每月保养:对设备进行日常的清洁、润滑、检查等工作,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2)每季度保养:对设备进行更为全面的维护和检查,包括更换易损件、校准仪器等。
四、保养记录和报告为了确保设备保养工作的有效性和跟踪设备状况,每次保养都需要记录和报告。
具体要求如下:1.保养记录:1)记录保养的日期、保养人员、保养内容等。
2)记录保养过程中发现的异常情况,以及处理和解决方法。
2.保养报告:1)定期编制设备保养报告,包括保养情况、设备状态评估等。
2)报告中应包括对设备的改进建议和维修需求。
设备成熟度分级
设备成熟度分级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设备成熟度分级是指根据设备的技术和性能水平将设备划分为不同的级别,以评估设备在市场竞争中的地位和发展潜力。
设备成熟度分级是企业管理和市场营销中的重要工具,能够帮助企业了解设备的发展阶段,制定合理的市场营销策略,提高竞争力和市场份额。
一般来说,设备成熟度可以分为五个级别:初级、中级、高级、领先和尖端。
每个级别具有不同的特征和标准,企业可以根据其设备的技术水平和市场表现来确定设备的成熟度级别。
初级设备是指技术水平和性能较低的设备,通常在市场中处于起步阶段,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和潜力。
这类设备通常是新型设备,尚未被市场广泛接受,需要进行进一步的技术改进和市场推广。
企业可以通过提升设备的性能和功能,拓展市场渠道和建立品牌形象,逐步提高设备的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
中级设备是指技术水平和性能逐渐提升的设备,已经在市场中得到认可和接受,具有一定的市场地位和竞争优势。
这类设备通常具有一定的市场份额和客户群体,可以通过持续的技术创新和市场营销活动,巩固市场地位,提高市场竞争力。
企业可以通过不断改进产品质量和性能,丰富产品线和服务内容,提升品牌知名度和市场份额。
尖端设备是指在技术和性能方面最先进的设备,具有极高的市场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
这类设备通常是市场上的独家产品,处于技术领先地位,被公认为最具市场价值和发展潜力的产品。
企业可以通过不断创新和突破,实现产品差异化和技术领先,引领市场趋势,创造更高的市场溢价和利润空间。
第二篇示例:设备成熟度分级是指根据设备的技术水平、性能、可靠性和成熟度等因素进行评估和分类的过程。
通过对不同设备进行成熟度分级,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把握设备的发展水平和使用情况,从而制定更加有效的设备管理和维护策略,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运营成本。
设备成熟度分级通常包括以下几个级别:一、初始级:设备处于初始级别时,通常表现为技术水平较低,性能不稳定,存在较多的故障和维修问题。
设备分级管理方案
设备分级管理方案设备分级管理是指根据设备的性质、功能和安全等级,对不同级别的设备进行分类和管理的一种手段。
它旨在实现对设备资源的合理利用,提高设备的使用效率和安全性。
设备分级管理方案应包含设备分类、安全防护等级划分、设备权限控制、设备监测与管理等内容。
一、设备分类根据设备的特性和用途,可以将设备划分为以下几类:1.办公设备:如电脑、打印机、复印机、传真机等。
3.生产设备:如机械设备、生产线、工业机器人等。
4.安全设备:如监控摄像头、门禁系统、报警器等。
5.储存设备:如服务器、存储设备、网络设备等。
根据设备的种类和功能,将其进行分类,是合理进行设备分级管理的前提。
二、安全防护等级划分根据设备的重要性和涉及的安全风险,可以将设备分为以下几个等级:1.高安全等级设备:包括对国家安全、重要设施、重要数据的保护等有重要意义的设备。
2.中安全等级设备:包括对部门内部业务数据的保护、公司核心业务的支持等有一定意义的设备。
3.低安全等级设备:包括对一般办公、通信、生产等设备的管理,风险相对较低的设备。
根据安全等级划分设备,可以有针对性地制定不同的管理措施,并确保关键设备的安全性。
三、设备权限控制设备权限控制是指对设备的使用者进行身份验证,并授予相应的权限,确保设备的正常使用和安全管理。
设备权限控制可以按照以下原则进行:1.用户身份认证:对使用设备的用户进行身份验证,包括用户名、密码、指纹、人脸识别等多种方式。
2.权限分级管理:根据用户的职责和需要,对不同的用户分配不同的权限,确保他们只能访问和操作自己需要的设备和数据。
3.访问控制:对设备进行访问控制,限制未经授权的访问和使用,防止信息泄露和设备被恶意篡改。
四、设备监测与管理设备监测与管理是指通过监控设备的使用情况、运行状态和访问行为,及时发现和解决设备故障、安全隐患等问题。
1.设备使用监测:对设备的使用情况进行监测,包括使用时间、使用频率、使用地点等,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合理利用。
设备分类分级标准及范围
设备分类分级标准及范围设备分类分级标准及范围是指对各类设备进行分类并确定其等级标准,以便于管理和使用。
设备分类分级标准的制定是为了规范设备的使用和管理,确保设备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提高设备的利用率和效益。
同时,设备分类分级标准也是对设备进行科学管理和合理配置的基础,有助于推动设备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和制度化。
设备分类分级标准主要包括设备的功能分类和等级标准两个方面。
设备的功能分类是指按照设备的用途和功能特点将设备进行分类,如生产设备、测试设备、运输设备等。
而等级标准则是根据设备的性能、质量、技术指标等方面的要求,将设备划分为不同的等级,如一级设备、二级设备、三级设备等。
设备分类分级标准的范围涵盖了各个行业和领域的设备,包括工业设备、农业设备、医疗设备、科研设备等。
在工业领域,设备分类分级标准对生产设备、加工设备、检测设备等进行了详细的分类和等级划分,以便于企业对设备的管理和维护。
在农业领域,设备分类分级标准对农机具、农业机械设备等进行了分类和等级划分,有助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
在医疗领域,设备分类分级标准对医疗设备、诊断设备、治疗设备等进行了分类和等级划分,以确保医疗设备的安全和有效性。
在科研领域,设备分类分级标准对实验设备、测试设备、分析设备等进行了分类和等级划分,有助于科研工作的开展和成果的推广。
设备分类分级标准的制定需要考虑设备的技术特点、使用环境、安全要求、维护难易程度等多方面因素。
在制定设备分类分级标准时,需要充分调研各类设备的实际情况,了解设备的技术参数、性能指标、使用范围等信息,以便于科学合理地对设备进行分类和等级划分。
同时,还需要结合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确保设备分类分级标准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设备分类分级标准的实施对于设备的管理和使用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设备分类分级标准,可以对设备进行科学管理和合理配置,提高设备的利用率和效益,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降低设备的维护成本。
同时,设备分类分级标准也有助于提高设备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保障生产和工作的正常进行。
办公设备分级管理制度
办公设备分级管理制度一、总则为规范办公设备的使用和管理,保障办公环境的正常秩序,提高办公效率,制定本管理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内所有的办公设备管理,包括但不限于电脑、打印机、复印机、传真机、投影仪、办公桌椅等。
三、设备分类管理1. 根据使用频率和重要性将办公设备分为三个等级:A级设备、B级设备、C级设备。
2. A级设备:使用频率高,对工作效率有直接影响的设备,如主要办公电脑、服务器、高级打印机等。
3. B级设备:使用频率一般,对工作效率有一定影响的设备,如次要办公电脑、普通打印机、复印机等。
4. C级设备:使用频率较低,对工作效率影响较小的设备,如传真机、办公桌椅、投影仪等。
四、使用权限1. A级设备的使用权限由公司领导决定,只有经过严格审批才能获得使用权限。
2. B级设备和C级设备的使用权限由部门负责人审批,根据工作需求适当安排使用。
五、设备使用规范1. 使用任何办公设备都要按照使用说明书上的要求来操作,不得擅自修改设置。
2. 使用电脑时要注意保护眼睛,每小时休息5分钟,并不定期做眼保健操。
3. 使用打印机、复印机时要节约纸张和墨盒,不得打印无关内容。
4. 使用办公桌椅时要正确姿势,长时间工作后要适当休息。
5. 使用投影仪时要注意保护灯泡,使用完毕后及时关闭电源。
六、设备存储管理1. A级设备采取封存管理,由专人保管,不得私自移动或更换。
2. B级设备和C级设备可以由使用部门自行安排存放位置,但要保持整洁,并做好防盗和防水措施。
3. 所有设备存放期间要定期检查,保持设备的正常使用状态。
七、设备维护保养1. 每台设备在使用前和使用后都要进行必要的清洁和保养,保持设备的外观整洁。
2. 定期对设备进行维护保养,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
3. 发现设备出现故障或损坏时要及时上报,由维修人员进行处理。
八、设备报废处理1. 达到报废标准的设备要进行统一处理,不得擅自丢弃或私自处理。
2. 报废的设备要交由专人进行拆解、清理和处理,在做好环保工作的前提下,可以适当回收或捐赠。
设备等级分类管理标准
生产设备等级分类管理标准
一、目的:
通过制定分类标准对设备进行分类管理,根据设备的不同等级,制定不同设备的维修、备件、维护保养等方案,合理的安排人力,将有限的资源(人力、财力和物力)应用于最重要的设备上,降低维修成本,提高设备管理水平。
二、等级分类
根据设备对生产、价值、质量、故障、安全等方面影响的重要程度,将公司的生产设备分为:A、B、C、D四个等级。
三、分级方法及评价依据
1、对每台设备从停机风险、负荷、价值、质量、故障、安全六个类别方面进行打分评价,在每个类别根据其影响程度划分不同的占有比重。
各类别得分与比重相乘,再把得分进行汇总相加,得到等级分类总分。
2、评价依据表格:
四、设备分类对预防性维护的影响:
五、评价更新
设备等级不是长期不便的,他随着生产、工艺、设备用途、更新改造、介质、故障等情况发生变更而变化,各车间每年定期组织各部门评定。
设备分级管理划分方法(ABC类)
(1 分)无影响。
(1 分)无环境污染,不会 对人员造成伤害。
(2 分)单套生产装置异 常波动或未引起装置异常 波动的大机组 停机。
评分
说明 (2 分)无环境污染,对人 (3 分)工艺系统或装置
员造成伤害存在一般环境因素/
危险源,对人员造成严重伤
害(,4 分后)遗有症爆。炸或火灾危
(5 分)机组停机电磁阀、 电液转换器、喘振阀等影响 装置切断进料或紧急放空的 阀门等关键仪表且非冗余配 置。
分方法
仪表、电磁阀、电液转换器,按照生产 类。A 类:≥2.8 分;B 类:<2.8
为 A 类设备,DCS、PLC 等其它系统随装置重要性等级评
仪表设备故障裕度
25%
考虑仪表设备的运行故障裕 度
(0 分)测量仪表、不参加 联锁的气体报警仪、控制回 路的测量仪表、有副线的控 制阀、非联网环保仪表。
(2 分)无副线的控制阀、 联锁冗余设置的测量仪表。
险,存在重要环境因素/重要 (4 分)单套装置非计划
危险源,对人员造成生命威 停工。
胁。
(5 分)2 套及以上装置
异常波动。
(3分)聚合等重要类 装置
(5 分)公用工程(水 、蒸汽、电、风)源
填写 说明
无介质泄露的设备或即使泄 露压力温度毒性等不构成伤 害或污染的介质得 0分;介 质压力 0.5MPa~3MPa, 温度<200℃得 1 分;介质 压力≥3MPa、温度≥200℃ 的得 2 分;介质为易燃易爆 气体、烃类得 3 分;剧毒介 质的得 4 分。
电气仪表等设备分类划分方法
1、测量仪表、可燃有毒气体报警器、调节阀、开关阀、机组轴系仪表、联锁仪表、电磁阀、电液转换 重要性、介质安全环保、装置重要性、设备故障裕度 4 个维度。分为 ABC 三类。A 类:≥2.8 分;B 分,≥1.75 分;C 类:<1.75 分。
设备分级管理规定 2022.5.19
设备分类管理规定一、目的为进一步推进设备的精细化管理,明确设备管理的责任目标,在设备管理方面分清主次,突出重点,又能兼顾一般,降低企业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生产效率,充分发挥现有设备最大效能,提高管理效率,制定本规定。
二、适用范围适用于公司所有在用的生产设备分类,各车间应根据本规定对设备进行分级分类。
三、术语(一)A类设备(关键设备):指设备发生故障后对安全、生产、质量、维修和成本等因素影响重大的设备。
例如:在主装置上不可旁路或无备用、出现故障影响重大必须立即抢修的设备;直接造成一个或多个生产车间(厂)停工、降量、循环的设备;影响全厂稳定运行的公用工程设备。
(二)B类设备(重要设备):指发生故障后对以上安全、生产、质量、维修和成本等因素有一定的影响。
例如:在主装置上可旁路或有备用、出现故障影响较大必须立即抢修的设备;对主生产装置造成局部影响的设备。
(三)C类设备(一般设备):指发生故障后对安全、生产、质量、维修和成本等因素影响较小的设备。
例如:在配套装置上可旁路或有备用、出现故障影响不大,允许在一段时间内修复的设备。
四、设备分类原则(一)直接判定原则凡是以下三种情形时可直接判定为关键设备:1.发生故障后,对安全、生产系统造成重大影响的设备;2.电力系统的高压变电站、高压配电室、高压电机;3.锅炉、压力容器(II、In类)、深冷空分系统。
(二)专业划分原则1.机修专业:机>泵>阀;2.电气专业:100OKW以上电机>250KW以上电机>250KW以下电机;3.仪表自控专业:联锁回路>控制回路>显示回路;4.静设备专业:高压设备>中压设备>低压设备。
(三)按照设备关注程度划分原则1.无备用设备>有备用设备;2.专用设备>通用设备;3.高故障率设备>低故障率设备;4.无维修经验设备>有维修经验设备。
(四)综合评价标准参考设备可靠性、维修性、经济性和备件周期因素综合判定设备分类。
关联A、B、C类设备供电设备、仪表系统对应设备分类级别进行判定。
设备分级管理责任制度
设备分级管理责任制度一、前言为了保障公司生产设备的安全和稳定性,规范设备管理过程,制定设备分级管理责任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全体员工、设备管理员和设备使用者,包括办公设备、生产设备、实验室设备等所有设备。
三、设备分级管理1.设备分类所有设备按照安全和稳定性等级进行分类,分为I、II、III三个等级。
•I级设备:对人身安全、生产环境和产品质量风险较小的设备,如电脑、打印机、传真机等。
•II级设备:对人身安全、生产环境和产品质量风险较大的设备,如搅拌机、豆浆机等。
•III级设备:对人身安全、生产环境和产品质量风险非常大的设备,如压力容器、高压机械等。
2.设备使用规定•所有员工必须按照设备等级使用设备,禁止跨级使用设备。
•设备管理员必须确保所负责设备的分级准确、清晰,不得随意调整设备的等级。
•设备管理员必须按照设备使用说明书正确操作设备,如使用的设备属于II、III级,需经过相应的培训和考核后方可使用。
•设备使用者必须按照设备使用说明和设备管理员培训的内容正确使用设备,对不熟悉的设备需要向设备管理员咨询并经过培训后再使用。
3.设备维护保养•设备管理员必须定期检查设备的安全和稳定性,并记录检查结果,如存在问题,及时上报并维修。
•设备管理员必须按照设备使用说明书和维修保养手册进行设备的维护和保养,如对维修保养内容不清楚需要咨询厂家或专业人员。
•设备使用者必须按照设备管理员提供的设备维护和保养方案按时实施,如存在问题需要及时上报并进行维修。
四、责任分工•公司领导:负责制定和审批设备分级管理责任制度,并对实施情况进行监督和检查。
•设备管理员:负责设备的安全、稳定性评定和设备分级,设备维护保养、检查和记录。
•设备使用者:负责按照设备分级和使用规定正确使用设备,并按照设备使用说明和设备管理员提供的设备维护保养方案按时实施。
五、附则1.本制度应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和公司的相关管理制度执行。
2.发现违反本制度的行为,应及时上报公司领导并进行处理。
设备管理如何分级
设备管理如何分级为了更好地进行设备管理,通常可以将设备分为不同的级别,根据设备的用途、重要性和管理需求进行分类。
以下是设备管理分级的常见方法:一、关键设备关键设备是指对企业或组织的正常运行具有重要影响的设备。
这些设备通常包括生产设备、通讯设备、电脑网络等。
对于这些设备,需要特别加强管理控制,建立健全的维护计划和应急预案,以确保设备的安全和可靠性。
二、重要设备重要设备是指对企业或组织的运行具有一定影响的设备。
这些设备包括办公设备、仓储设备、办公自动化设备等。
对于这些设备,通常需要建立日常维护计划和定期检查机制,以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减少故障次数。
三、一般设备一般设备是指对企业或组织的运行影响较小的设备。
这些设备包括办公家具、小型工具设备、办公用品等。
对于这些设备,通常需要建立基本的维护规范和定期清理保养,以确保设备的整洁和可用性。
通过设备管理分级,可以更加有针对性地进行设备的维护和管理,提高设备的使用效率和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
同时,也能够优化资源配置,降低管理成本,提高整体运营效率。
因此,企业、组织或个人在进行设备管理时,可以根据设备的不同级别,制定相应的管理维护措施,实现设备管理的科学化和规范化。
设备管理是企业和组织管理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因为设备的正常运行和有效利用直接关系到生产效率、质量以及成本控制。
因此,对设备进行有效的管理和维护至关重要。
设备管理的分级管理方法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制定管理策略和资源配置,并提高整体管理效率。
在进行设备管理时,首先需要对所有设备进行分类并制定相应的管理政策。
具体来说,设备管理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设备分类设备可以根据其用途和重要性进行分类。
例如,生产设备、通讯设备、办公设备等可以作为分类的依据。
根据设备的不同用途和特点,可以对其进行维护和管理的不同规定。
二、设备管理计划针对不同级别的设备,需要制定相应的管理维护计划,包括日常维护、定期检查、预防性维护、故障排除等。
ABC分类分级管理办法
设备ABC分类分级管理办法为进一步推进设备的精细化管理,明确设备管理的责任目标,提高重点关键设备的受控力度,提高管理效率,制定本办法。
本办法主要对设备的分类分级管理进行了具体的要求,公司所有设备均应按本办法进行分类分级管理。
设备按A、B、C三类进行分类,分别是:A—重点设备;B—主要设备;C—一般设备。
具体如下:一、分类原则:按照设备重要程度和对生产系统的影响总体划分1. A类设备:是指该设备损坏后,对生产系统及人员的安全构成严重威胁或直接导致环境严重污染的设备。
2. B类设备:是指该设备损坏或在自身和备用设备均失去作用的情况下,对生产工艺系统和环境污染造成较大影响的设备。
3. C类设备:是指不属于A类、B类的设备。
对生产工艺系统基本不会造成影响的设备。
二、分类的方法:可采用直接指定法和公式判定法两种方法。
1. 直接指定法是指依据设备对生产影响的重要程度和设备价值直接进行指定。
A类设备的确定应主要依据该方法。
2.公式判定法:是指对单位所属的设备进行综合分析,按照规定的项目进行打分评类,规定的项目包括:生产影响程度、价值大小、设备利用率、设备保有量、维修难度、检修频次及关联风险(工艺、安全、环保)。
B类、C类设备的划分应主要依据该办法。
三、管理职责1. A类设备的技术负责人为各车间设备副主任,车间设备副主任为生产组织提供技术支持,设备副主任负责组织制定和审批A类设备故障处理及检维修施工方案。
负责定期组织A类设备状态巡检和分析诊断,组织A类设备开机条件确认;负责组织A类设备运行状态评价,编制A类设备运行状态评价报告;负责组织A类设备故障分析,编制A类设备故障分析报告,监督检查A类设备故障处理及检维修施工方案执行情况,检验维修效果,负责审查B类设备故障分析报告;负责维修、抢修期间A类设备的技术、质量管理。
2. B类设备的技术负责人为各车间技术组技术员,车间技术员为生产组织提供技术支持,车间技术员负责制定A类设备故障处理及检维修施工方案,负责方案交底,负责组织制定和审批B类设备故障处理及检维修施工方案;负责参与A类设备状态巡检和分析诊断,定期组织B类设备状态巡检和分析诊断,组织B类设备开机条件确认;负责参与A类设备运行状态评价,组织B类设备运行状态评价,编制B 类设备运行状态评价报告;负责参与A类设备故障分析,组织B类设备故障分析,编制B类设备故障分析报告,监督检查B类设备故障处理及检维修施工方案执行情况,检验维修效果,负责审查C类设备故障分析报告;负责维修、抢修期间A、B类设备的技术、质量管理。
设备检查分级管理体系
设备检查分级管理体系
一、设备分类:
1.重要设备:对生产、安全、环保等方面具有重要影响的设备,如关键生产设备、安全设备等;
2.一般设备:对生产、安全、环保等方面具有一定影响的设备,如一般生产设备、辅助设备等;
3.辅助设备:对生产、安全、环保等方面影响较小的设备,如办公设备、仪器仪表等。
二、检查频率:
设备的检查频率根据设备的重要性和安全风险确定。
一般来说,重要设备的检查频率应较高。
例如,重要设备可以按照每月、每季度、每年等不同频率进行检查,而一般设备可以按照每半年、每年等较低频率进行检查。
三、检查内容:
设备的检查内容与设备的功能特点和使用条件有关。
一般来说,包括以下方面:
1.设备状态检查:包括设备的完整性、运行状态、工作效率等方面的检查;
2.安全检查:包括设备的安全保护装置、安全操作规程等方面的检查;
3.维护保养检查:包括设备的日常维护保养情况、润滑、清
洁等方面的检查;
4.环保检查:包括设备对环境的影响、废水、废气处理等方
面的检查。
四、检查结果:
检查结果根据设备的实际情况进行评价和处理。
一般包括以
下方面:
1.异常情况处理:对于出现的异常情况,需要及时报修、停
机维修等;
2.预防措施建议:对于存在的问题,需要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以预防类似问题的再次发生;
3.维护保养计划:根据检查结果,制定适当的维护保养计划,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寿命延长。
设备分类分级管理办法
设备分类分级管理办法为进一步推进设备的精细化管理,明确设备管理的责任目标,加强重点关键设备的受控力度,提高管理效率,制定本办法。
本办法主要对设备的分类分级管理进行了具体的要求,公司所有设备均应按本办法进行分类分级管理.设备的分类公司设备按A、B、C三类进行分类,分类的方法是根据该设备的重要性和对生产系统的影响。
分类原则如下:一、A类设备是指该设备损坏后,对人员、生产系统或其他重要设备的安全构成严重威胁或直接导致环境严重污染的设备。
二、B类设备是指该设备损坏或在自身和备用设备均失去作用的情况下,会直接导致装置的操作性、安全性、可靠性、经济性降低或导致环境污染的设备;本身价值昂贵且故障检修周期或备件采购(或制造)周期较长的设备。
三、C类设备是指不属于A类、B类的设备。
分类的方法:可采用直接指定法和公式判定法两种方法。
直接指定法:依据设备对公司生产影响的重要程度和设备价值直接进行指定.A类设备的确定应主要依据该方法.公式判定法: 对单位所属的设备进行综合分析,按照规定的项目进行打分评类。
规定的项目包括:生产影响程度、价值大小、设备利用率、设备保有量、维修难度、检修频次、配件供应及关联风险(工艺、安全、环保).B类、C类设备的划分应主要依据该办法。
具体评定方法如下:采用百分制进行评定,通过评价,计算设备分值,总分值在75分以上的设备评为A类设备,40~75分为B类设备,40分以下为C类设备。
评定时依据下表项目和内容进A类设备为重点关键设备,是各级设备部门管理的重点,为公司重点特护对象,要求设备技术档案必须齐全完整,设备投用前必须制定设备的润滑方案,操作及维护人员必须经培训考核后上岗,落实设备的“四定"(定人、定岗、定机、定责)工作,严格执行设备润滑监测制度和设备点检制度,开展设备动态监测技术,实现以状态监测为基础的预防知性维护和修理,确保设备完好高效运行。
定期开展设备的评价工作,对设备的技术状况、运行状态和发展趋势进行定性分析。
设备分类分级管理办法35243
设备分类分级管理办法为进一步推进设备的精细化管理,明确设备管理的责任目标,加强重点关键设备的受控力度,提高管理效率,制定本办法。
本办法主要对设备的分类分级管理进行了具体的要求,公司所有设备均应按本办法进行分类分级管理。
设备的分类公司设备按A、B、C三类进行分类,分类的方法是根据该设备的重要性和对生产系统的影响。
分类原则如下:一、A类设备是指该设备损坏后,对人员、生产系统或其他重要设备的安全构成严重威胁或直接导致环境严重污染的设备。
二、B类设备是指该设备损坏或在自身和备用设备均失去作用的情况下,会直接导致装置的操作性、安全性、可靠性、经济性降低或导致环境污染的设备;本身价值昂贵且故障检修周期或备件采购(或制造)周期较长的设备。
三、C类设备是指不属于A类、B类的设备。
分类的方法:可采用直接指定法和公式判定法两种方法。
直接指定法:依据设备对公司生产影响的重要程度和设备价值直接进行指定。
A类设备的确定应主要依据该方法。
公式判定法: 对单位所属的设备进行综合分析,按照规定的项目进行打分评类。
规定的项目包括:生产影响程度、价值大小、设备利用率、设备保有量、维修难度、检修频次、配件供应及关联风险(工艺、安全、环保)。
B类、C类设备的划分应主要依据该办法。
具体评定方法如下:采用百分制进行评定,通过评价,计算设备分值,总分值在75分以上的设备评为A类设备,40~75分为B类设备,40分以下为C类设备。
评定时依据下表项目和内容A类设备为重点关键设备,是各级设备部门管理的重点,为公司重点特护对象,要求设备技术档案必须齐全完整,设备投用前必须制定设备的润滑方案,操作及维护人员必须经培训考核后上岗,落实设备的“四定”(定人、定岗、定机、定责)工作,严格执行设备润滑监测制度和设备点检制度,开展设备动态监测技术,实现以状态监测为基础的预防知性维护和修理,确保设备完好高效运行。
定期开展设备的评价工作,对设备的技术状况、运行状态和发展趋势进行定性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类别序号项目评价部门评价评分标准
1
开动情况
使用部门
2发生故障时可否代替使用部门3专用程度使用部门4发生故障时对其他设备的影响设备维修部5对产品质量的影响使用部门6
使用部门7故障发生率设备维修部8
故障修理的难易程度设备维修部9故障造成的损失设备维修部10
设备维修部
11故障造成的环境影响设备维修部12设备陈旧程度设备维修部P 生产
5、3、1
5-开动两班设备(无代替设备)3-开动两班设备(有代替设备)1-开动不满两班设备5、3、1
5-不可代替3-可以外协1-能代替
3、1
3-完全专用的设备1-可用通用设备代替5、3、1
5-影响全厂3-影响一部分
1-仅影响该设备本身Q 质量
5、3、1
5-不良品率在15%以上1-不良品率在5%-15%之间5-不良品率在5%以下
对产品最终质量(或精度)的影响程度
5、3、1
5-对精度有决定性影响(无法整修)3-对精度有影响(可整修)1-与精度无关M 质量
5、3、1
5-每月3次以上3-每月3次以下1-基本无故障
5、3、1
5-特难(需外单位修理,费用大)3-一般(部分由外单位修理)1-简单(不需送外单位整理)C 成果5、3、1
5-5000元以上
3-1000 ~5000元以上1-1000元以下S 安全故障对操作人员或作业环境的
影响
5、3、1
5-影响人的生命3-需要停止作业1-可以照常进行作业
E 环保5、3、1
5-受到上级主管部门的行政处罚3-需要停止作业1-可以照常作业
其它
3、1
3-使用3年以上(同型设备已停止制造)1-使用3年以下(局部结构有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