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预策略

合集下载

临床研究中的干预策略

临床研究中的干预策略

临床研究中的干预策略在临床研究中,干预策略是非常重要的,它们不仅能够影响研究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还可以对患者的健康产生积极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一些临床研究中常见的干预策略,包括药物干预、行为干预以及其他相关干预措施。

一、药物干预策略药物干预策略是临床研究中最常见的干预措施之一。

在药物干预中,研究人员会对患者进行一定剂量的药物治疗,以观察其对患者病情的影响。

药物干预策略能够帮助医生评估新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同时也为临床实践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在进行药物干预研究时,研究人员需要明确研究设计、随机分组和盲法等基本原则。

他们通常会将患者随机分组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在实验组中给予新药物治疗,而对照组则接受传统治疗或安慰剂。

通过对两组患者的观察和比较,研究人员可以更准确地评估新药物的疗效和不良反应。

二、行为干预策略除了药物干预,行为干预策略也在临床研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行为干预策略主要通过改变个体的生活习惯、行为方式和心理状况,进而对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产生积极作用。

常见的行为干预策略包括饮食改变、体育锻炼、戒烟和减少酗酒等。

行为干预策略的研究往往需要长期的随访和观察,以评估干预效果的长期影响。

这就需要研究人员进行有效的调查和数据分析,了解患者在干预后的行为改变情况,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以便评估干预策略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三、其他相关干预措施除了药物干预和行为干预,临床研究中还存在其他一些相关干预措施,例如手术干预、物理治疗和心理疏导等。

这些干预措施多用于特定的研究领域,如外科手术后的康复研究、慢性疼痛的缓解等。

在进行手术干预研究时,研究人员需要考虑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并密切关注手术后的效果和并发症。

物理治疗和康复研究中,研究人员需要制定详细的物理治疗方案,包括频率、持续时间和治疗方法等。

心理疏导研究中,研究人员需要关注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并选择适当的心理疏导手段,以促进患者的康复和心理调适。

总结:临床研究中的干预策略是保证研究结果准确性和可靠性的重要组成部分。

简述三级干预措施

简述三级干预措施

三级干预措施概述三级干预措施指的是在健康管理过程中,针对不同阶段和不同程度的健康风险或疾病进行的分级干预措施。

三级干预措施以健康风险评估为基础,根据评估结果将个体划分为不同的风险水平,并采取适当的干预策略,以实现预防、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和康复的目标。

本文将从干预策略、实施要点和效果评估等方面对三级干预措施进行详细讨论。

二级标题:三级干预策略三级干预措施包括一级、二级和三级干预策略,分别针对不同风险水平的个体进行干预。

1.一级干预策略一级干预策略主要针对健康人群,旨在促进健康、预防疾病。

一级干预的重点是倡导健康生活方式,包括饮食均衡、适量运动、戒烟限酒等。

此外,一级干预还包括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活动,通过宣传健康知识和技能,增强人们的健康意识和健康行为,从而降低健康风险。

2.二级干预策略二级干预策略主要针对已经出现一定健康风险的个体,旨在早期发现和早期治疗疾病,防止疾病的进一步发展。

二级干预的重点是健康检查和早期筛查,包括体检、实验室检查和特定疾病的筛查。

通过这些检查和筛查,可以对个体的健康风险进行评估,并提供相应的治疗建议和干预措施,以阻止疾病的发展。

3.三级干预策略三级干预策略主要针对已经患有疾病的个体,旨在提供及时的治疗和康复服务,减少疾病的伤害和并发症的发生。

三级干预的重点是疾病管理和康复护理,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康复训练和心理支持等。

通过这些措施,可以控制病情,减轻症状,提高生活质量,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二级标题:三级干预的实施要点三级干预措施的实施要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健康风险评估健康风险评估是三级干预的基础,通过对个体的生活方式、疾病史、家族史、遗传因素等进行综合分析,评估个体的健康风险,并划分为不同的风险水平。

健康风险评估可以采用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等多种方法,以客观数据为依据,更加准确地评估个体的健康风险。

2.干预措施个性化三级干预措施需要根据个体的健康风险水平和具体情况进行个性化干预。

中小学生心理危机预防和干预策略

中小学生心理危机预防和干预策略

中小学生心理危机预防和干预策略
心理危机是指在个人或集体生活中遇到意外事件、生命重大变故和心
理压力过大等情况下,个体的情绪、行为和心理功能出现严重紊乱的状态。

中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阶段,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容易出现
心理危机。

下面将介绍中小学生心理危机的预防和干预策略。

一、预防策略
1.建立良好的教育环境:学校应提供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
成就感和自信心。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提供适当的支持和鼓励。

2.加强家校合作:学校和家庭应建立有效的沟通渠道,定期交流学生
的情况,共同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3.注重情绪教育:学校应开设情绪管理课程,教授学生正确的情绪表
达和处理方法,提高他们的情绪认知能力。

5.加强班级管理:班主任应密切关注学生的情绪变化,及时发现问题,并做好个别关爱和及时疏导。

二、干预策略
1.早期干预:发现学生出现情绪波动、学习困难等问题时,应及早干预,避免问题进一步扩大。

2.提供信息支持: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为他们提供有关心理健康和
问题解决的相关知识和资料,增加他们的自我认知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鼓励积极参与:通过丰富多样的课外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
高社交能力和自信心。

4.建立支持系统:组织班级活动,增加学生之间的互动和沟通,建立友好关系和支持系统。

5.加强家庭支持:与家长进行有效的沟通,提供家庭教育支持,共同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

6.深入了解问题原因:与学生进行心理辅导,了解他们的心理问题的原因,制定个性化的干预方案。

心理危机干预策略与技巧

心理危机干预策略与技巧

心理危机干预策略与技巧心理危机是指人在面对突发的生活事件或心理困扰时,无法有效应对造成的心理压力过大,超出个体应对能力范围,出现异常心理反应,严重影响身心健康和社会功能。

在面对心理危机时,正确的干预策略和技巧至关重要,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心理危机干预策略和技巧:1.倾听和支持:在面对心理危机的人最需要的是有人能够倾听和理解他们的困扰,给予情感上的支持。

作为干预者,应该保持耐心和同理心,认真倾听对方的讲述,不打断或评判,而是给予肯定和鼓励。

通过支持和倾听,可以帮助对方减轻压力和恢复情绪。

2.提供信息和教育:在心理危机时,人们常常缺乏足够的知识和信息来应对问题,这会增加他们的不安和焦虑。

作为干预者,应该提供准确和有用的信息,帮助对方更好地理解和应对问题。

同时,还可以通过心理教育的方式,帮助对方认识到自己的心理反应是正常的,促使他们积极参与解决问题的过程。

3.制定有效的解决方案:在干预过程中,可以与对方一起制定有效的解决方案来应对心理危机。

通过逐步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帮助对方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并给予必要的指导和支持。

同时要鼓励对方积极面对挑战,相信自己的能力,增强对问题解决的信心。

4.建立支持网络:与他人的连接和支持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应对心理危机。

干预者可以帮助对方寻找并建立支持网络,例如家人、朋友、同事或社区资源。

通过与他人分享经验、感受和困扰,可以减轻压力,获得支持和鼓励。

同时要鼓励对方主动参与社会活动,增强社会支持系统,促进心理健康的恢复和发展。

5.规划未来发展:面对心理危机,人们常常感到迷茫和无助,对未来缺乏信心和方向。

作为干预者,可以帮助对方重新审视自己的目标和价值观,重新规划未来发展的方向。

通过设定可行的目标和制定详细的行动计划,可以帮助对方逐步恢复健康和重建生活。

除了以上的具体策略和技巧,干预心理危机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尊重个体差异:每个人的心理危机都是独特的,因此干预者要尊重对方的感受和选择,不强迫对方采取其中一种方式或决策。

学生行为问题的预防与干预策略

学生行为问题的预防与干预策略

学生行为问题的预防与干预策略在教育领域,学生行为问题一直是教师和学校管理者面临的重要挑战之一。

学生行为问题不仅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结果,还可能对整个学校环境和其他学生造成负面影响。

因此,预防和干预学生行为问题是教育工作者十分关注的议题。

本文将探讨学生行为问题的预防策略和干预策略,并提出一些有效的方法。

一、预防学生行为问题的策略1.建立积极的校园文化校园文化是影响学生行为的重要因素之一。

学校应该致力于营造积极的校园文化,强调尊重、合作和共同成长的价值观。

通过课堂教育、校内活动和社区合作等途径,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引导他们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学生行为问题往往与学习环境有关。

学校应该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包括设备齐全的教室、丰富多样的学习资源和合理的课程设置。

同时,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支持,并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和鼓励,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

3.加强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沟通学生与教师之间的积极沟通是预防学生行为问题的重要保障。

教师应该定期与学生进行面谈,了解他们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关心他们的成长和困扰。

同时,教师还应该给予学生必要的指导和支持,引导他们处理困难和情绪的方式,增强他们的情绪管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干预学生行为问题的策略1.制定明确的规则和纪律学校应该建立明确的规则和纪律,使学生知道哪些行为是被禁止的,哪些行为是被鼓励和奖励的。

同时,学校还应该制定相应的惩罚措施,对于违反规定的行为给予适当的处罚。

这样可以提升学生对行为后果的认识,减少违规行为的发生。

2.提供行为指导和心理咨询对于一些有行为问题的学生,学校可以提供行为指导和心理咨询服务。

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可以通过与学生的谈话和交流,了解他们的问题和需求,并针对性地提供相应的建议和支持。

这样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和改变不良行为,解决心理困扰,提升他们的自信心和社交能力。

3.加强家校合作家庭是学生行为养成的重要环境之一,学校应加强家校合作,与家长密切沟通。

健康教育计划的干预策略

健康教育计划的干预策略

健康教育计划的干预策略引言:健康教育计划是指为改善人们的健康素养和促进健康行为而制定的一系列活动和策略。

通过健康教育计划的干预策略,可以提高人们的健康意识、知识和技能,引导他们形成良好的健康习惯和行为。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健康教育计划的干预策略。

一、宣传教育宣传教育是健康教育计划中最常见的干预策略之一。

通过媒体、社区宣传、健康讲座等形式,向公众传播健康知识,提高人们对健康问题的认识和了解。

宣传教育可以针对不同的人群和健康问题,制定相应的宣传方案,如针对儿童的口腔健康宣传、针对老年人的防跌倒宣传等。

通过宣传教育,可以提高人们的健康素养,促使他们采取积极的健康行为。

二、行为干预行为干预是健康教育计划中的重要策略之一。

它通过对个体的认知、态度和行为进行干预,促使其改变不健康的习惯和行为,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行为干预可以包括个体辅导、群体讨论、行为监测等形式。

例如,对于吸烟者,可以通过个体辅导和行为监测,帮助他们戒烟;对于长时间久坐的人群,可以通过群体讨论和行为监测,引导他们增加运动量。

行为干预的重点是改变人们的健康行为,提高其健康水平。

三、环境改变环境改变是健康教育计划中的一种重要干预策略。

它通过改变人们生活和工作的环境,为他们提供更有利于健康的条件和机会。

环境改变可以包括社区环境改造、工作环境改善等措施。

例如,在社区中建立健身设施,提供方便的运动场所,以鼓励人们积极参与体育锻炼;在工作场所提供健康饮食选择,减少不健康食品的供应。

通过环境改变,可以为人们提供更好的健康条件,促进他们的健康行为。

四、互动参与互动参与是健康教育计划中的一种重要策略。

它通过鼓励人们参与健康教育活动和项目,增强他们的主动性和参与度。

互动参与可以包括健康俱乐部、互动游戏、小组讨论等形式。

例如,开展健康知识竞赛,鼓励人们积极参与,提高他们对健康知识的学习兴趣;组织健康讲座,鼓励听众积极提问和互动。

通过互动参与,可以增强人们的学习效果和健康意识。

健康教育计划的干预策略

健康教育计划的干预策略

健康教育计划的干预策略健康教育计划的干预策略是指通过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健康教育活动,以促进个体或群体的健康意识、健康知识和健康行为的改变,从而提高整体健康水平。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用的健康教育计划的干预策略。

一、信息传递策略信息传递是健康教育的基础和核心,通过向受众传递健康相关的知识、技能和态度,提高他们的健康意识和健康行为。

在健康教育计划中,可以采用多种方式传递信息,如举办健康讲座、发放宣传资料、制作健康教育视频等。

此外,还可以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手机APP、社交媒体等,将健康知识传递给更多的人群。

二、行为干预策略行为干预是健康教育计划的重要内容,通过改变人们的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达到促进健康的目的。

在行为干预中,可以采用多种策略,如设定目标、制定行动计划、提供行为技能培训等。

此外,还可以采用激励机制,如奖励措施、竞赛活动等,鼓励人们积极参与健康行为。

三、社会环境策略社会环境对个体的健康行为有重要影响,因此在健康教育计划中,可以通过改变社会环境来促进健康。

比如,在学校设置健康食堂,提供健康饮食选择;在工作场所设置健康角落,提供休闲健身设施等。

此外,可以倡导健康生活方式,组织社区健康活动,营造良好的健康氛围。

四、个体参与策略个体参与是健康教育计划成功的关键,通过引起个体的参与和自主性,提高其对健康问题的认知和重视程度。

在健康教育计划中,可以设立健康小组、开展健康讨论会等,鼓励个体积极参与,并给予其一定的决策权和表达权。

五、评估和反馈策略评估和反馈是健康教育计划的重要环节,通过对计划效果的评估和反馈,及时发现问题和改进不足之处。

在健康教育计划中,可以通过问卷调查、观察记录等方式,对受众的健康知识、态度和行为进行评估。

同时,根据评估结果,及时给予反馈和建议,促使个体或群体的健康行为得到改善。

健康教育计划的干预策略包括信息传递策略、行为干预策略、社会环境策略、个体参与策略以及评估和反馈策略。

通过综合运用这些策略,可以提高健康教育的效果,促进个体或群体的健康水平提升。

心理健康干预策略

心理健康干预策略

心理健康干预策略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心理健康,但随之而来的是人们日益增多的心理问题。

而干预是改善心理健康问题的一种有效方法,本文将以干预策略为主线,探讨心理健康干预的相关内容。

一、定义心理健康干预指针对个体或群体心理健康问题的预防措施或治疗行动,以帮助他们获得健康心理状态的一系列手段和措施。

干预策略可以包括心理教育、心理治疗、心理辅导、心理咨询、家族治疗、社区支持等多种形式。

二、干预策略的分类1.心理教育心理教育是一种旨在通过培养心理健康知识和技能,提高个体和群体心理水平,从而预防和治疗心理问题的干预策略。

它可以包括心理健康课程、压力管理、自我控制训练等内容。

2.心理治疗心理治疗是一种通过专业技术手段帮助人们解决心理问题的干预策略。

它可以包括认知行为治疗、情绪调节治疗、人际关系治疗等内容。

3.心理辅导心理辅导是一种通过非专业的心理技术手段,帮助人们缓解心理问题的干预策略。

它可以包括支持性心理治疗、家族系统疗法等内容。

4.心理咨询心理咨询是一种提供心理建议和解决方案的干预策略。

它可以包括个人心理咨询、情感咨询、婚姻家庭咨询等内容。

5.家族治疗家族治疗是一种通过家庭系统建立和促进家庭间的互动和沟通,解决家庭内部问题的干预策略。

6.社区支持社区支持是一种提供心理支持和服务的干预策略。

它可以包括各种社区组织、社区志愿者等。

三、干预策略的应用根据不同的心理健康问题,可以选择不同的干预策略。

例如,对于抑郁症患者,可以使用认知行为治疗和情绪调节治疗等心理治疗方法;对于焦虑症患者,可以采用支持性心理治疗和婚姻家庭咨询等心理辅导方法。

同时,在干预过程中,还应该注意以下几点:1.针对个体情况制定干预计划,注重个体特点和差异。

2.积极倾听和关注个体和群体的需求和反馈。

3.建立信任和良好的帮助关系,促进患者的积极参与。

4.促进个体和群体的社会支持和资源,加强心理健康的环境保障。

四、结论心理健康干预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可以帮助人们预防和治疗心理健康问题。

健康教育计划的干预策略

健康教育计划的干预策略

健康教育计划的干预策略引言:健康教育计划是指通过系统性的健康教育活动,旨在提高公众健康意识、增强健康知识和技能,以及促进健康行为的形成和维持。

为了实施一个有效的健康教育计划,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干预策略。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干预策略,以帮助制定和实施健康教育计划。

一、传统教育方式传统教育方式是指通过讲座、培训班、海报、传单等方式向目标群体传递健康知识和信息。

这种方式通常适用于大规模的健康教育活动,可以迅速传播健康知识,提高公众的健康意识。

但传统教育方式存在信息传递不全面、效果难以持久等问题,因此需要结合其他干预策略来提高效果。

二、社区参与社区参与是指将目标群体纳入健康教育计划的制定和实施过程中,使其成为计划的主体参与者。

通过与目标群体的合作,可以更好地了解他们的需求和意见,从而制定更切实有效的健康教育计划。

社区参与可以通过开展座谈会、小组讨论、问卷调查等方式实施,可以提高计划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增强目标群体的参与意识和责任感。

三、行为改变理论行为改变理论是指根据社会行为学和心理学的理论,通过对目标群体的行为进行分析,制定相应的干预措施。

行为改变理论认为,一个人的行为是由其个人特征、社会环境和行为触发因素共同决定的。

因此,健康教育计划应该针对这些因素进行干预,以促进目标群体的健康行为。

常用的行为改变理论包括卫生信念模型、自我效能理论和社会认知理论等。

四、多媒体教育多媒体教育是指通过电视、广播、互联网等多种媒体形式向目标群体传递健康知识和信息。

多媒体教育具有信息传递快速、形式多样等优势,可以吸引目标群体的注意力,提高教育效果。

在制定多媒体教育计划时,需要注意选择合适的媒体形式和内容,以及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五、社交媒体和移动应用随着社交媒体和移动应用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通过这些平台获取健康信息和参与健康教育活动。

社交媒体和移动应用可以提供更便捷、个性化的健康教育服务,可以根据个体的需求和偏好进行定制化的健康教育。

行为改变阶段的干预策略

行为改变阶段的干预策略

行为改变阶段的干预策略以行为改变阶段的干预策略为标题,我们将探讨如何有效地干预个体的行为,以实现积极的变化和发展。

在实施干预策略时,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的阶段,采取相应的方法和技巧。

1. 前期准备阶段在进行行为改变的干预之前,我们需要进行充分的前期准备。

这包括明确干预的目标、制定可行的计划,并获取必要的资源和支持。

在这一阶段,我们还需要建立有效的沟通和信任关系,以促进个体的参与和合作。

2. 意识和准备阶段在这个阶段,个体开始认识到需要改变自己的行为,并表达出改变的意愿。

在干预策略中,我们可以通过提供信息和教育,增强个体对改变的认识和理解。

此外,我们还可以帮助个体识别和解决可能出现的障碍,以增加其改变行为的准备程度。

3. 行动阶段在行动阶段,个体开始积极地采取行动,以实现行为的改变。

在这个阶段,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干预策略:- 设定具体的目标和计划:帮助个体明确想要达到的目标,并制定具体可行的计划。

目标应该明确、可量化,并与个体的价值观和意愿相一致。

计划应该具体、可操作,并包括逐步实施的步骤。

- 提供技能训练和支持:帮助个体获得必要的技能和知识,以支持他们实施行为改变。

这可以包括提供培训课程、技能训练和指导。

此外,提供持续的支持和鼓励也是非常重要的,以帮助个体克服困难和保持动力。

- 制定奖惩机制:设立奖励和惩罚机制,以激励个体积极地改变行为。

奖励可以是实物奖励、口头认可或其他积极刺激,而惩罚可以是适当的限制或负面后果。

奖惩机制应该合理、公正,并与个体的动机和目标相匹配。

4. 维持和巩固阶段在个体成功地改变了行为后,我们需要采取措施来维持和巩固这种变化。

在这个阶段,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干预策略:- 提供持续的支持和监督:在行为改变的初期,个体可能需要持续的支持和指导。

我们可以提供定期的反馈和监督,帮助个体保持积极的改变,并及时纠正可能出现的问题。

- 建立支持网络:帮助个体建立自己的支持网络,包括家人、朋友、同事等。

干预策略

干预策略

主要的干预策略(一)重建自我认识的技术主要用来帮助病人澄清自己的思想和情感,以新观点看待和理解病理性问题与各种内外因素的关系,获得领悟,使其能走上自己解决问题的新路。

1.阐释(interpretation)技术阐释,指对病人方面心理、行为及人际情境中的关系或意义提出假设。

也可称作解释、释义。

阐释在解决问题的努力中给予病人多一点自由,使其用与己不同的词汇、语言,新的参照系来看待、描述心理和行为现象。

各种流派对阐释的性质有不同的说法:精神分析将阐释视为让病人的焦虑和冲突意识化的一种工具。

人本主义咨客中心疗法不欣赏这种技术,认为这会把促变的责任过多地放在治疗师这一边,还可能导致阻抗。

但是,咨客中心疗法所重视的情感反映技术,实际上也在起着温和的阐释作用,因为治疗师选择、反映的情感内容,就一定折射他对这个情感内容的意义的判断。

只不过这样做给人的印象是“强加于人”的程度很弱。

认知治疗将阐释看成是一种归因治疗或认知重建的技术。

不管各种流派提出的阐释听起来有多精彩,判断其是否有用的标准,是要看能不能促进病人朝着他自己觉得合意的方向发展。

许多技术或多或少有阐释的功能,施用于病人及其相关系统时引发的感受是不同的,直接干预的力度也不同,或许按它们各自的意图来说,发挥作用的时间大概还有差异。

以下4个构成一个连续谱的概念可体现这些差异:(1)反映:已在第二节介绍过。

这一技术给病人的阐释信息没有超过公开表达出来的内容。

(2)澄清:只是稍微点明病人的表达中所暗含、暗示的,但自己未必意识到的内容。

到这一步时,已经需要心理动力学和机制的知识,在对情感进行的反映中加入许多认知成分,以帮助病人将以往只是模糊感受到的心理体验言语化。

(3)对质:治疗师利用病人呈现出来的情感和思想作为材料,提醒病人注意暗含的,但没有意识到或不愿承认的情感和思想。

具体的线索可以是口误、前后不一致、掩饰行为、言语与非言语行为的不协调、静默,等等。

(4)阐释:治疗师直接导入全新的概念、意义联系或联想。

干预策略

干预策略

主要的干预策略(一)重建自我认识的技术主要用来帮助病人澄清自己的思想和情感,以新观点看待和理解病理性问题与各种内外因素的关系,获得领悟,使其能走上自己解决问题的新路。

1.阐释(interpretation)技术阐释,指对病人方面心理、行为及人际情境中的关系或意义提出假设。

也可称作解释、释义。

阐释在解决问题的努力中给予病人多一点自由,使其用与己不同的词汇、语言,新的参照系来看待、描述心理和行为现象。

各种流派对阐释的性质有不同的说法:精神分析将阐释视为让病人的焦虑和冲突意识化的一种工具。

人本主义咨客中心疗法不欣赏这种技术,认为这会把促变的责任过多地放在治疗师这一边,还可能导致阻抗。

但是,咨客中心疗法所重视的情感反映技术,实际上也在起着温和的阐释作用,因为治疗师选择、反映的情感内容,就一定折射他对这个情感内容的意义的判断。

只不过这样做给人的印象是“强加于人”的程度很弱。

认知治疗将阐释看成是一种归因治疗或认知重建的技术。

不管各种流派提出的阐释听起来有多精彩,判断其是否有用的标准,是要看能不能促进病人朝着他自己觉得合意的方向发展。

许多技术或多或少有阐释的功能,施用于病人及其相关系统时引发的感受是不同的,直接干预的力度也不同,或许按它们各自的意图来说,发挥作用的时间大概还有差异。

以下4个构成一个连续谱的概念可体现这些差异:(1)反映:已在第二节介绍过。

这一技术给病人的阐释信息没有超过公开表达出来的内容。

(2)澄清:只是稍微点明病人的表达中所暗含、暗示的,但自己未必意识到的内容。

到这一步时,已经需要心理动力学和机制的知识,在对情感进行的反映中加入许多认知成分,以帮助病人将以往只是模糊感受到的心理体验言语化。

(3)对质:治疗师利用病人呈现出来的情感和思想作为材料,提醒病人注意暗含的,但没有意识到或不愿承认的情感和思想。

具体的线索可以是口误、前后不一致、掩饰行为、言语与非言语行为的不协调、静默,等等。

(4)阐释:治疗师直接导入全新的概念、意义联系或联想。

心理咨询师的应对技巧与干预策略

心理咨询师的应对技巧与干预策略

心理咨询师的应对技巧与干预策略心理咨询师作为心理健康领域的专业人士,在咨询过程中需要具备一定的应对技巧和干预策略,以有效地帮助客户解决心理困扰。

本文将从咨询师的沟通技巧、情绪管理和干预策略等方面进行探讨,帮助咨询师提升自身专业能力。

一、沟通技巧1. 倾听和理解作为咨询师,倾听是至关重要的技巧。

倾听并理解客户的问题和感受,不仅可以让客户感受到被重视和尊重,还能帮助咨询师更好地了解问题的本质。

在倾听时,咨询师可以通过肢体语言和非语言表达来表明自己的关注和理解。

2. 非指责性回应咨询师在回应客户时,应避免使用指责性的言辞或态度。

相反,咨询师应使用肯定性和鼓励性的回应,以建立积极的沟通氛围。

例如,可以使用“我理解你现在的感受”、“你已经做得很好了”等表达方式。

3. 提问技巧合理的提问能够引导客户思考,帮助客户更好地了解自己的问题。

咨询师可以使用开放性问题和反馈性问题,激发客户深入思考和表达内心感受。

同时,咨询师需要注意问题的数量和节奏,以避免给客户造成压力和困扰。

二、情绪管理1. 自我意识和情绪调节在与客户进行咨询时,咨询师需要保持良好的自我意识和情绪调节能力。

咨询过程中可能会遭遇情绪激动、冲突或痛苦的情况,咨询师需要学会正确处理和应对这些情绪,以确保咨询过程的顺利进行。

2. 接纳和认同情绪情绪接纳是咨询师帮助客户处理情绪问题的重要方法之一。

咨询师应尽量避免判断或嘲笑客户的情绪体验,而是以开放、尊重和理解的态度对待客户的情绪表达。

通过接纳和认同客户的情绪,咨询师可以建立起更好的工作关系,促进有效的干预。

三、干预策略1. 建立目标导向在咨询过程中,咨询师需要与客户共同建立目标导向,明确咨询的目标和预期结果。

通过明确目标,咨询师可以在干预过程中以目标为导向,帮助客户更好地解决问题,并评估和调整干预计划。

2. 使用认知行为策略认知行为策略是心理咨询中常用的干预方法之一。

咨询师可以帮助客户识别和改变消极的思维模式,培养积极的认知方式。

健康教育计划的干预策略

健康教育计划的干预策略

健康教育计划的干预策略引言:健康教育计划是一种重要的干预策略,旨在提高个体和群体的健康意识和健康行为,促进健康的生活方式。

本文将探讨几种常见的健康教育计划的干预策略,包括个人行为干预、社区干预和媒体干预。

一、个人行为干预策略个人行为干预是指通过向个体提供相关的健康知识和技能,引导他们改变不健康的行为,培养良好的健康习惯。

这种干预策略常见的方法包括:1. 健康教育课程:开展针对不同年龄和群体的健康教育课程,向个体传授健康知识,如营养、运动、心理健康等方面的知识,帮助他们了解健康的重要性和如何保持健康。

2. 个体辅导:针对个体的特定健康问题,提供个体化的辅导和指导,帮助他们制定可行的健康目标和行动计划,并提供必要的支持和监督。

3. 自我管理技巧培训:教授个体一些自我管理技巧,如目标设定、问题解决、时间管理等,帮助他们更好地管理自己的健康行为,提高自我效能感。

二、社区干预策略社区干预是指通过在社区层面开展相关的健康促进活动,影响社区成员的健康态度和行为。

这种干预策略常见的方法包括:1. 社区健康宣传活动:通过组织健康讲座、健康展览和健康促销活动等方式,向社区居民传播健康知识,提高他们的健康意识和健康素养。

2. 社区健康促进项目:开展一些具体的健康促进项目,如体育运动活动、健康饮食培训、疾病筛查等,以提高社区居民的健康水平。

3. 健康资源整合:整合社区内的相关健康资源,如健康服务机构、社区卫生站等,为居民提供便利的健康服务,促进社区居民的健康行为改变。

三、媒体干预策略媒体干预是指通过大众传媒向广大群众传播健康信息和健康知识,影响他们的健康观念和行为。

这种干预策略常见的方法包括:1. 健康广告宣传:在电视、广播、报纸等媒体上发布健康广告,向公众传播健康信息和健康知识,引导他们采取健康行为。

2. 健康咨询节目:通过电视、广播等媒体开设健康咨询节目,邀请专业人士为听众解答健康问题,提供健康建议和指导。

3. 社交媒体健康宣传:利用社交媒体平台,开展健康宣传活动,如发布健康知识文章、健康挑战等,以吸引更多的人关注健康问题。

学生学习困难的干预策略

学生学习困难的干预策略

学生学习困难的干预策略学习困难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和挑战,可能导致他们无法有效地掌握学习内容,影响学习成绩和学业发展。

针对学生学习困难的存在,教育专家和心理学家提出了一系列有效的干预策略。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学生学习困难的干预策略,以帮助教师和家长更好地帮助学生克服困难,提升学习能力。

一、个体化教学策略个体化教学是一种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量身定制教学内容和方式的教学方法。

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来说,个体化教学能够更好地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提供更贴近他们水平和能力的学习内容。

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实施个体化教学策略:1. 学生评估:进行全面的学生评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学习风格、学习能力等方面的信息。

可以采用问卷调查、观察记录和与学生面对面的交流等方式获取学生的信息。

2. 设计个性化学习计划:根据学生的评估结果,教师可以制定相应的个性化学习计划。

该计划应包括具体的学习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以满足学生的需求。

3. 分层教学:以小组为单位,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水平的不同,区分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

分层教学可以更好地满足学习困难学生的学习需求,使他们在适合自己的学习环境中取得进步。

二、启发式教学策略启发式教学是一种通过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教学方法。

它强调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思维,培养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学习策略。

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启发式教学策略可以帮助他们主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学习效果。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启发式教学策略:1. 提问引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适时提出开放性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欲望。

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可以主动思考问题,并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2. 学生合作: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鼓励他们相互探讨、交流和合作解决问题。

学生在讨论和合作中,可以互相启发,从而促进学习效果的提高。

3. 课堂案例:教师可以通过真实生活案例或模拟情境,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学生通过分析和解决案例中的问题,培养问题解决能力和学习策略。

健康教育干预策略

健康教育干预策略

健康教育干预策略
健康教育干预是一种针对个体、群体或社区的干预方法,旨在提高健康知识、促进健康行为的改变和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健康教育干预策略:
1. 健康意识提高:通过宣传媒体、广告、社交媒体等渠道,向个体传递健康知识和意识,使其认识到自己的健康问题和可改变的健康行为。

2. 群体教育活动:组织健康讲座、健康展览、健康运动等活动,吸引大众参与,传达有关健康生活方式的信息。

3. 行为改变技术:通过个体教育、咨询、指导等方式,帮助个体识别不健康的行为,提供相关信息和技能,引导其改变行为,如戒烟、减重等。

4. 社区互助支持:建立健康教育社区,在社区层面上提供支持和资源,组织小组活动或交流会议,帮助个体分享经验、互相支持,促进健康行为的培养。

5. 健康政策倡导:通过发展健康倡导组织和网络,推动政府颁布有关健康政策,提供支持和资源,促进社会环境的改善。

6. 多媒体教育工具:利用多媒体技术,开发健康教育应用程序、网站或在线课程等,使健康知识的传递更高效、便捷。

7. 健康监测和评估:建立健康监测系统,对健康教育干预的效
果进行评估,了解干预的效果和改进方向。

8. 健康教育资源整合:整合社区、学校、医疗机构等各方资源,建立协作机制,提供全面的健康教育服务。

总之,健康教育干预策略的目标是通过提高健康意识、传递健康知识和培养健康生活方式,促进个体和群体的健康水平提高。

在实施中,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策略和方法进行干预。

关于老年人各种干预策略

关于老年人各种干预策略

关于老年人各种干预策略老年人是社会中一个特殊的群体,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老年人的人口比重不断增加,老龄化问题逐渐凸显。

为了保障老年人的身心健康,提供他们更好的生活质量,社会各界不断探索和实施各种干预策略。

本文将从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参与三个方面介绍老年人的各种干预策略。

一、身体健康干预策略:1.预防疾病:老年人常见的慢性疾病包括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

通过定期体检、健康教育和合理的饮食习惯,可以预防疾病的发生和恶化。

2.药物治疗:老年人需要根据自身的身体状况和疾病情况进行药物治疗,但要注意用药的安全性和合理性,避免药物相互作用和不良反应。

3.运动锻炼:适量的体育锻炼对老年人的身体健康非常重要。

可以选择散步、跳舞、太极拳等低强度的运动方式,增强身体的灵活性和抵抗力。

4.平衡膳食:老年人需要均衡、多样的饮食,摄入足够的营养物质。

合理的膳食结构可以预防肥胖、高血压、高血脂等疾病。

5.定期体检:老年人要定期进行身体检查,包括血压、血糖、血脂等指标的检测,及时了解身体的健康状况。

二、心理健康干预策略:1.情感关怀:老年人需要得到家庭、社区和社会的情感关怀,例如孩子们和亲戚们的关心和陪伴,社区组织的活动和互助。

2.心理支持:老年人普遍存在退休后空虚寂寞的问题,社会各界可以建立老年人的心理咨询热线和心理健康课程,提供对老年人的心理支持。

3.康复训练:对于老年人出现的认知障碍和运动功能障碍,可以进行康复训练,提高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和认知能力。

4.社交活动:老年人参加社交活动,可以增加社交支持和社会参与感,预防心理问题的发生。

社区可以组织老年人的旅行、集体活动、技能培训等,丰富老年人的生活。

5.定期健康评估: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状况需要定期评估,及时发现心理问题并进行干预。

三、社会参与干预策略:1.老年人社区:建立老年人社区,提供老年人相互交流和互助的平台,满足老年人各方面的需求。

2.社会服务:社会各界可以建立老年人健康服务中心,提供医疗、康复、养老等全方位的服务,满足老年人的多样化需求。

健康教育的干预策略

健康教育的干预策略

健康教育的干预策略
健康教育的干预策略是为了促进个体或群体的健康和健康行为形成而采取的措施和方法。

下面是一些常用的健康教育干预策略:
1. 传统教育方法:通过向个体或群体提供知识和信息,增加对健康问题的认知和理解。

例如,在学校或社区组织健康讲座、展览和培训等活动,传授有关健康生活方式、营养、运动等知识。

2. 行为变化理论:基于行为变化理论,通过指导个体或群体采取积极的健康行为,培养健康习惯。

例如,通过设定具体的目标和行动计划,提供支持和反馈,帮助个体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或定期进行体育锻炼。

3. 社区参与:通过社区层面的干预,促进社区的整体健康发展。

例如,组织社区健康活动,建立健康促进的社区资源,如体育设施、公园和健康资源中心等,鼓励居民参与和享受健康活动。

4. 大众传媒和信息技术:利用大众传媒和信息技术传播健康知识和信息,影响个体和社会健康行为。

例如,制作健康宣传广告、健康教育视频、健康应用程序等,向广大群众推广健康知识和生活方式。

5. 社会政策干预:通过政策和法规的制定和实施,影响个体和社区的健康行为。

例如,实施烟草控制政策、制定营养和食品安全标准等,推动社会环境对健康行为的支持和促进。

这些干预策略可以综合运用,根据不同的健康问题和目标人群进行定制,以达到提升个体和群体健康水平的效果。

日常生活活动干预策略

日常生活活动干预策略

日常生活活动干预策略引言: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面临各种各样的问题和挑战,如时间管理、情绪管理、人际关系等。

为了更好地应对这些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一些干预策略来帮助我们改善日常生活的质量和效率。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日常生活活动干预策略。

一、时间管理策略1. 制定计划:制定一份详细的计划,列出每天要完成的任务和活动,合理安排时间。

2. 设置优先级:将任务按照重要性和紧急程度进行分类,优先完成重要紧急的任务。

3. 避免拖延:采取行动,不要拖延任务的完成,可以使用番茄工作法等时间管理技巧来提高工作效率。

4. 避免多任务:尽量专注于一项任务,避免同时处理多个任务,以免分散注意力。

5. 学会说“不”:学会拒绝一些不重要的事情或活动,以节省时间和精力。

二、情绪管理策略1. 健康生活方式: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充足的睡眠和适度的运动,有助于提高情绪稳定性。

2. 寻找支持:与家人、朋友或心理咨询师交流,分享自己的感受和困扰,得到支持和理解。

3. 放松技巧:学习一些放松技巧,如深呼吸、冥想、瑜伽等,有助于缓解压力和焦虑。

4. 积极思考:培养积极的心态,学会用积极的方式看待问题,避免消极情绪的产生。

5. 自我调节:学会自我调节情绪,如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改变自己的态度和行为等。

三、人际关系策略1. 倾听与沟通:积极倾听他人的意见和想法,保持良好的沟通,避免误解和冲突的发生。

2. 尊重差异:尊重他人的观点和感受,不要强迫别人接受自己的意见,包容他人的不同。

3. 建立信任:建立信任的基础,诚实、可靠、宽容和善良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关键。

4. 解决冲突:学会有效解决冲突,包括积极沟通、妥协、寻找共同点等,避免冲突升级。

5. 社交技巧:学习一些社交技巧,如主动和他人交流、表达感激之情、给予赞扬等,有助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四、健康生活策略1. 均衡饮食:保证摄入各类食物的营养均衡,避免偏食和暴饮暴食。

2. 适度运动:进行适度的体育锻炼,如散步、慢跑、游泳等,有助于增强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

干预策略的构建

干预策略的构建

干预策略的构建一、干预策略的概念干预策略是指在特定情境下,为了达到一定的目的或目标,所采取的一系列有计划、有组织的措施或行动。

这些措施或行动可以是具体的操作或行为,也可以是抽象的思维或理念。

干预策略的构建是指根据特定的目标或需求,对各种可能的干预措施进行选择、组合和优化,以形成一个完整、系统、有效的干预方案的过程。

二、干预策略的构建原则1. 目标导向:干预策略的构建应以目标为导向,根据具体目标选择合适的干预措施。

目标应明确、具体、可衡量,以确保干预的有效性和可评估性。

2. 系统性:干预策略的构建应注重系统性,将各种干预措施进行有机组合,形成一个完整的干预方案。

各种措施之间应相互协调、相互补充,以最大程度地发挥整体效果。

3. 针对性:干预策略的构建应针对特定的问题或需求,选择具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

同时,应根据不同的情境和对象,制定个性化的干预方案,以提高干预的有效性和适应性。

4. 可行性:干预策略的构建应考虑实施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

所选择的干预措施应具有实际可执行性,并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取得预期效果。

同时,应充分考虑资源、人力、技术等方面的限制条件。

5. 可持续性:干预策略的构建应注重可持续性,确保所实施的干预措施能够在未来持续发挥作用。

为此,应选择具有长期效益的干预措施,并加强后续的维护和更新工作。

三、干预策略的构建过程1. 明确目标:在构建干预策略之前,应明确具体的目标或需求。

这包括要解决的问题、要达到的效果、要满足的需求等方面。

目标应具有明确性、具体性和可衡量性。

2. 收集信息:为了制定有效的干预策略,需要收集与目标相关的各种信息。

这包括对问题的深入了解、对目标群体的特征和需求的分析、对现有干预措施的评价和比较等。

信息收集的方法可以包括文献回顾、调查研究、专家咨询等。

3. 制定方案:根据目标和收集的信息,制定多种可能的干预方案。

这些方案可以是具体的行动计划、操作步骤或思路框架。

在制定方案时,应充分考虑各种可能的因素和条件,并对方案进行权衡和比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主要的干预策略(一)重建自我认识的技术主要用来帮助病人澄清自己的思想和情感,以新观点看待和理解病理性问题与各种内外因素的关系,获得领悟,使其能走上自己解决问题的新路。

1.阐释(interpretation)技术阐释,指对病人方面心理、行为及人际情境中的关系或意义提出假设。

也可称作解释、释义。

阐释在解决问题的努力中给予病人多一点自由,使其用与己不同的词汇、语言,新的参照系来看待、描述心理和行为现象。

各种流派对阐释的性质有不同的说法:精神分析将阐释视为让病人的焦虑和冲突意识化的一种工具。

人本主义咨客中心疗法不欣赏这种技术,认为这会把促变的责任过多地放在治疗师这一边,还可能导致阻抗。

但是,咨客中心疗法所重视的情感反映技术,实际上也在起着温和的阐释作用,因为治疗师选择、反映的情感内容,就一定折射他对这个情感内容的意义的判断。

只不过这样做给人的印象是“强加于人”的程度很弱。

认知治疗将阐释看成是一种归因治疗或认知重建的技术。

不管各种流派提出的阐释听起来有多精彩,判断其是否有用的标准,是要看能不能促进病人朝着他自己觉得合意的方向发展。

许多技术或多或少有阐释的功能,施用于病人及其相关系统时引发的感受是不同的,直接干预的力度也不同,或许按它们各自的意图来说,发挥作用的时间大概还有差异。

以下4个构成一个连续谱的概念可体现这些差异:(1)反映:已在第二节介绍过。

这一技术给病人的阐释信息没有超过公开表达出来的内容。

(2)澄清:只是稍微点明病人的表达中所暗含、暗示的,但自己未必意识到的内容。

到这一步时,已经需要心理动力学和机制的知识,在对情感进行的反映中加入许多认知成分,以帮助病人将以往只是模糊感受到的心理体验言语化。

(3)对质:治疗师利用病人呈现出来的情感和思想作为材料,提醒病人注意暗含的,但没有意识到或不愿承认的情感和思想。

具体的线索可以是口误、前后不一致、掩饰行为、言语与非言语行为的不协调、静默,等等。

(4)阐释:治疗师直接导入全新的概念、意义联系或联想。

这些心理成分存在于病人的体验之中,但显然离其意识甚远。

在系统治疗中,可能会故意“强加”一种让病人及其家属感到十分荒谬的假说,以激起强烈的扰动,如前面案例中暗示患者“当病人有好处”。

临床案例——对志愿者进行催眠治疗前的放松性谈话。

本例能说明以上4种方法的差别:一位男子希望参加催眠治疗的现场示教,但刚要开始时却显得很紧张。

治疗师在力图让其平静下来的过程中先后用了以下话语:(1)反映:“你看上去好象比较紧张。

”(2)澄清:“你第一次来心理治疗室,不太习惯,心里不太踏实。

”(3)对质:“从表情和一些多余的小动作当中,我发现你心情很矛盾,甚至有些害怕。

”(4)阐释:“我推测,你象其他一些人一样,害怕被催眠后失态,或是被我操纵了去做什么不好的事情。

其实这些都不会发生,因为我了解到,你的个性特征是比较稳定的,暗示性比较适中,况且专业的治疗师诱导的催眠只是一种缩窄的清醒状态,你能够随时回到完全清醒状态。

”做好阐释,应注意以下几条建议:(1)掌握好时机和内容:访谈早期只宜针对病人对于治疗的态度、转诊背景,做一般化的和尝试性的反映和澄清;待访谈深入,讨论的问题较广时,逐渐切入症状问题,增加以相关理论为基础的,对于诸如动机、防御机制、阻抗等较深层心理活动的对质和阐释。

为了避免让病人产生 “会 ”的感觉,或者引起反感, 在提出一种阐释之前,应判断对方有没有 进入合适的准, 即对涉及的主题是否愿意深入, 对于自己提出阐释有 等等。

再往后,接近访谈结束时,宜让病人有机会作出自己的阐释,也即让其总结他在治疗 后对问题的新想法。

(2)在 “因果关系 ”阐释中包含可控制的原因,尽量不用不可控制原因;提供积极的阐 释。

如果阐释集中于病人感、 控制的信念或行为上, 效果要比将问题归因于不可 改变的情况好得多。

积极的阐释能发挥良性的塑型作用和强化作用; 听起来精彩但随后却让 人感到无助无望的阐释,不但无用,有时作用。

积极的阐释是 “容许性 ”(permissive )的,表达出来是善意的鼓励,使人有进一步改善的 动机, 使人正视自己没有很好承担过。

使用医学诊断 “标签 ”,紧接着给一套高深的学 说,也许在一些病人可以导致真正领悟,但在很多病人,只会导致沮望,因为不但 他们无能为力, 就连医生也是 “变 ”,正在翘首盼望躯体治疗的新一小步进展。

还有另 一些病人,可能乐意接受限制性( l i m i t a t i v e )阐释,因为那样的话,他不用再做任 何改变现状的努力,甚至还可以增加继发获益。

两种情况都可能导致疾病的 “慢性化 ”。

贴标签而不给心与引导, 是“限制性 ”的。

所以, 各个专业领域的临床医生都不能 单方面地滥用 而是在下诊断时就要同时考虑如何进行释和主动指导, 要让 患者对于治疗的前景有适当的期望, 以提高依从性和主观能动性。

一些以心理学机制为内容 的阐释也会产生限制性作用和慢性化作用。

(3)注意柔和,避免武断:前面区别了几种强度不同的传达阐释信息的方法。

的 是,信息的 “宏大、有道理 ”并不等同于表达时的强硬或粗鲁。

有说服力的声音常和、 留有余地的。

建议多用 “我感觉到, 似乎 ⋯ ⋯ ”,“看上去好象是 ⋯ ⋯ ”,“有人可能会猜想, ⋯ ⋯ ” 之类试探性语用 “我看就是那样 ”,“这意思肯定是 ⋯ ⋯ ”之类的表达方式。

医生与病人 争辩,责问 “你怎么不愿承认我的”,更应避免。

(4)重复:重复是重要的学习原则。

要让阐释 “深人人心 ”,就得利用合适的机会和新出 现的证据, 以不同的形式重复大致相同的内容。

这样做的效果如何, 要看对方的阻抗是增加 了还是降低了。

临床案例 — — 对心身疾病多发家庭的积极赋义 (positive connotation) 与改释(reframing ): 在向一个存在着结肠激惹、 睡眠障碍等多种心身疾病和焦虑症诊断, 成员之间情感关 系特别粘滞的五口之家提问完毕回馈印象时,说: “你们家在应付困难的过程中, 互相之间很团结,让敬佩。

你们很在意害别人, 是否给别人添麻烦,所接用 语言表达对别人的批评或 而只是用身体上很微妙的变化, 例如出现不舒服, 来让别 人觉察。

在别人痛苦, 你们家的人有非常敏锐的觉察能力和无微不至能力。

有 人可能会觉得这样的生, 太封闭。

但我觉得这也 只是要请考虑一下, 以后 如何减轻这种生活比如说, 用那些非凡优点, 来发现和促进乐、 放松、 向外扩展的能力。

”这一段话以善意的语气, “包装 ”了对这个家庭存在问题的批评,以及对 于变化方向的暗示。

所依据的理论, 是有关心身疾病发病机制的家庭心理“说法 ”正确与否,并不特别重要,更关键的问题在于,家庭成员能否接变死气沉沉的家庭气氛。

积极赋义与改释在此例指的是, 对当前的症状、 系统从积极的方面 重新进行描述, 所有形式的轻蔑、 指责都不被提及而代之以一种新的看问题的观点。

人们常 说“看事物要一”。

这个新观点就是从家庭困境所具有的积极方面出发, 将家庭中的疾 病现象作为一个与背景(封闭、 沉闷的家庭气氛) 相关联的现象来加以重新定义。

重新定义 的过程传达这样的信息 — — 情景是相对的, 一种现象的意义也是相对的, 依看问题的角度不 同而可以改变。

而对于心理行为问题可以有多种角度, 2.性阐释 (metaphoric interpretation) 技术除了治疗师为患者提出阐释,还有利用譬喻、比方、象征的方法来促进病人及其相关系统产生自己对问题的理解的方法。

前面提到的咨客中心治疗、系统治疗、认知治疗尤其偏好这类做法。

通过以类比语言为基础的象征性思维进行的交流活动,是非常古老而有效的助人方法。

国外的希腊神话、圣经故事、《一千零一夜》,中国的庄子著作,以及其他思想家、文学艺术家的无数作品,均是可资运用的宝贵资源。

治疗师既可运用故事疗法、阅读疗法、看录像治疗这类方法来传达自己的阐释,也可由此来促成病人方面产生自己的阐释。

形象化地打比方,将思想感觉化,讲神话故事、讲别人的故事、讲治疗师杜撰的故事,根据病人的处境用成语进行概括,以及绘画、音乐、雕塑、心理剧等艺术治疗形式,都是绕过以数码语言为基础的抽象逻辑思维,从而启发观念、情感和行为改变的智慧而有诗意的办法。

具体来说,一些著名治疗师常使用的材料很丰富:幽默故事、成语故事;中外小说、传记、神话、传说;各民族奇闻轶事、风土人情;中医和外国治疗师的著名心理治疗案例,以及自己治疗过的成功案例(要注意为故事主人保密);对青少年病人讲自己的成长故事;让患者及其家属一起读有关道家思想、禅宗的连环漫画,读心理学科普书籍,下次治疗时由他们谈感想;等等。

东方人在进行隐喻性交流方面有丰富的资源和较强的能力。

我们面对的患者人群,也与欧美文化背景中的患者不同,擅长使用“器官语言”,并因此而被西方人认为具有较强的“躯体化”倾向。

另外,中国人有很强的“面子”观念,他们不喜欢或不习惯过分理性的剖析,尤其不愿直接涉及“压抑的性冲动”、“过分紧密的亲子感情纽带”这样一些可能有道理的说法。

而形象化的语言,易于理解,促进同情心与同理心,不容易触发患者对暴露问题、缺陷而产生的阻抗。

所以,符合我们文化传统的阐释体系,却仍然有市场。

临床案例——讲故事做心理治疗:“反复换窝的脏鸽子”。

伊朗裔德国治疗师佩塞施基安(N. Peseschkian)以擅长讲故事而出名,著有<<用于积极心理治疗的东方故事>>。

一贯被认为是长于抽象思维的德国人也很喜欢他的讲故事疗法。

一次,在初步了解一位多次离婚的男子来求助的原因之后,他觉得应该用间接、婉转的方式传达信息、引起讨论,就讲了一个古代波斯的寓言故事:一只鸽子换了 5 次窝,每次的原因都是它嫌刚住不久的窝有难以忍受的臭气。

它向一只老鸽子诉苦并请教。

老鸽子说:“窝里的气味就是你的气味。

如果你老是这个样,那再换多少个窝也是臭的。

”故事引起这位咨客的深思。

这位几乎走遍全世界的记者随后向治疗师讲述了自己的童年经历,并主动分析自己为什么总是“喜新厌旧”。

原来是童年时期跟随父亲剧团到处旅行、颠沛流离的生活,逐渐塑造了他对于家庭居所和对于异性的观念;无意中,他正在重走他父亲走过,但又是他所憎恨的老路。

经过讨论,咨客对问题有了越来越深的领悟。

正式的系统家庭治疗和催眠治疗常有录像记录,可以有针对性地请病人及其家属观看他们自己接受治疗的录像带,看完后先在家里讨论,然后来与治疗师讨论,或者写信回馈他们的观感。

观看前有时会布置观看主题;有时什么都不说,故意激发好奇心和想象力,只是嘱专心看两遍,同时考虑治疗师究竟想让他们看出什么来。

夫妻治疗、性治疗中,使用录像带也较普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