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下文语境在对外汉语教学词语义分析中的重要作用

合集下载

语境理论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运用

语境理论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运用

语境理论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运用语境理论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运用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我们对语言的运用必须依附于一定的语言环境,同时也受到语言环境的制约和影响。

所谓语言环境,简而言之,就是语境。

语言的内部环境和语言的外部环境共同构成了语境,其中,语言的内部环境即上下文,指的是交际中为了表达某种特定意义所使用的话语结构、表现方式及构成因素,如口语中的前言后语、内部衔接等;语言的外部环境即文化环境、社会环境、情景语境等,它包括诸多因素,如社会政治背景、社会文化背景、交际双方的社会心理因素、社会角色、交际双方的百科知识等。

由于所包含内容的宽泛性,目前在学术界仍没有对语境分类的统一标准和广泛共识,从对外汉语教学的视角来看,我们比较赞成将语境分为"上下文语境"、"情景语境"和"文化语境(即民族文化传统语境)",因为这种分类方式在将语境进行了二分这样的传统观念上又加入了"文化语境"这一类别,充分体现出对外汉语教学跨文化交际这一学科特点。

随着近些年语用学理论研究的扩展和深入,我们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已经不知不觉地将语用学的研究成果运用到其中,强化了语言的交际功能,同时更好地解决了以往对外汉语教学中面临的难点问题。

借助语用学中的语境理论,我们可以在教学中精心设计一些巧妙的语言环境,以利于留学生更准确地理解一些语言在特定环境中的特定含义,起到增强留学生交际能力的最终目的。

利用上下文语境找出话语所表达的真实含义,使学习者能够准确地掌握词汇意义或整个会话的正确意图。

例如"由于今天刮大风,我不会骑自行车,我要步行去学校",在这个句子中"我不会骑自行车"常被理解为"我没有骑自行车这个能力",这也是一种正确的、通常意义上的理解。

但是联系上下文,我们发现,这个意义与"今天刮大风"和"我要步行去学校"不构成语义上的因果关系。

上下文语境在对外汉语教学词语义分析中的重要作用

上下文语境在对外汉语教学词语义分析中的重要作用

第31卷第3期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9年5月 Vol. 31 No. 3 Journal of Tangshan Teachers College May 2009 ────────── 收稿日期:2008-10-14作者简介:刘淑芬(1981-),女,河北唐山人,硕士,湛江师范学院人文学院助教,研究方向为对外汉语教学。

-24-上下文语境在对外汉语教学词语义分析中的重要作用刘淑芬(湛江师范学院 人文学院,广东 湛江 524048)摘 要:在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中,词语义分析恰当与否直接影响留学生汉语词语学习效果。

词汇教学过程中,要求留学生掌握词语义并会灵活运用,留学生往往能够记住大量词义,但却不能灵活运用之。

利用上下文语境进行对外汉语词语义分析对留学生掌握并正确运用词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关键词:上下文语境;词汇教学;词语义分析 中图分类号: H 19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115(2009)03-0024-03Importance of Context in the Vocabulary Analysis of TCSLLIU Shu-Fen(College of Humanity, Zhanjiang Teachers College, Zhanjiang Guangdong 063000, China)Abstract: In the vocabulary teaching of Teaching Chinese as a Second Language (TCSL), the vocabulary analysis has impacts on the effect of foreign students’ learning. In the process of the vocabulary teaching, it requires foreign students to master and apply flexibly. Foreign students are able to remember a lot of meaning, but they can not use them freely. It has vital importance for foreign students to master and rightly use the vocabulary meaning of TCSL by context.Key words: context; vocabulary teaching; vocabulary analysis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词汇教学具有重要地位,对外汉语教学应以词汇教学为中心[1]。

利用上下文和语境来快速推断词义和答案

利用上下文和语境来快速推断词义和答案

利用上下文和语境来快速推断词义和答案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不熟悉的词汇,这时候我们就需要根据上下文和语境来推断词义和得出答案。

利用上下文和语境的能力是一个重要的语言学习技巧,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加准确地理解文章的意思。

首先,我们来看一个例子:一位学生在阅读一篇文章时,遇到了一个陌生的词汇:“indigenous”。

这个词在课本上没有出现过,学生并不知道它的具体含义。

然而,在接下来的文中,作者提到了一些“indigenous people”,并描述了他们生活在“forests”中,依靠“traditional”方式获得食物。

通过这些上下文信息,学生可以推断出“indigenous”可能表示“原住民的”或者“土著的”。

除了上下文提供的信息,语境也可以帮助我们推断词义和答案。

比如,如果我们遇到一个问题:“在英语中,‘cat’是什么意思?”我们可以根据我们对猫的常识来得出答案,“cat”在英语中就是“猫”的意思。

这个答案并不是通过上下文推断得出的,而是基于我们对语言和文化背景的了解。

在解决词义和答案的问题上,上下文和语境是相互作用的。

上下文提供了有关词的定义、描述或者例子等信息,语境则帮助我们了解使用这个词的场景和背景。

通过综合考虑这些因素,我们可以更好地推断词义和答案。

然而,有时候上下文和语境并不能完全解决所有的问题。

在一些情况下,我们可能需要查阅词典或者进行更深入的研究来了解生词的确切含义。

此外,我们还可以通过交流和讨论与他人分享自己的推断和猜测,并借此提高自己的语言理解能力。

总之,利用上下文和语境来快速推断词义和答案是一个重要的语言学习技巧。

通过综合考虑文中的信息和知识背景,我们可以更加准确地理解例句,丰富词汇,并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对于学习语言的人来说,这是一个不可忽视的技巧,也是提高语言学习效果的关键因素之一。

上下文对词汇的上下位义选择的制约

上下文对词汇的上下位义选择的制约

上下文对词汇的上下位义选择的制约-------语篇理解策略探究摘要语言是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变化而发展衍化的。

其中,语言交际是语言发展变化的一个主要方面,它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

在交际过程中,语言的使用与理解离不开语境,语境可以分为两种:语言语境和非语言语境。

在外语教学中,上下文对词语的上下位义的语境制约也是比较重要的教学内容,因为在外语的阅读理解中常常会出现大量的生僻词,如何理解这些生僻词对于理解文章的语义有着重要的意义。

根据上下文对词语上下义的制约作用,可以对在外语阅读中遇到的生僻词进行猜测,从而推导出整句句子的意思。

因此说,根据上下文的语境,选择适合的上下位义词对于外语的阅读以及翻译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的理解和翻译,有着重要的作用。

在对国内外语言语境文献进行梳理之后,重新对认知语境有了自己的界定和理解,为今后继续研究语篇语境打下了基础。

关键词:上下文;上下词义;制约;语义;认知语境目录摘要 (1)目录 (2)第一章绪论 (3)1.1 研究背景 (3)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7)1.3 要解决的问题 (8)1.4 论文框架 (9)第二章文献综述 (10)2.1 语境制约 (10)2.2 上下词义内涵 (19)2.3认知语义的空间语境分析 (23)第三章语境的功能语义分析 (23)3.1 语境认知语义学理论基础 (23)3.2 情景上下文对语境的制约 (25)3.2.1话语上下文对语用的制约 (25)3.2.2情景上下文对语言的制约 (26)3.3 上下义词语境衔接分析 (26)3.3.1语篇语境衔接理论 (26)3.3.2 非语言语境中语篇衔接的提示功能对上下位义词的影响 (27)3.3.3 非语言语境中的语篇的篇章组织功能对上下义词的影响 (28)第四章上下文对上下位义选择理解的制约 (29)4.1上下义词空间词汇的认知——功能语义分析 (29)4.1.1 上下义词空间词汇认知 (29)4.1.2词语理解对上下义词的认知 (30)4.2教学中的应用 (33)4.2.1上下文语言语境对上下位义的制约进行阅读理解教学 (33)4.2.2对教学的启示 (35)第一章绪论1.1 研究背景英国的B.Malinowski教授早在1923年就总结出了语境的概念。

浅谈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中语境的运用-教育文档资料

浅谈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中语境的运用-教育文档资料

浅谈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中语境的运用一、语境理论的提出(一)国外语言学界对语境理论的研究语境学说的创始人是英国语言学家弗斯。

20世纪40年代,弗斯继承了他的老师著名的人类学家马林诺夫斯基关于“言语环境中的完整的话语才是真正的语言事实”的学说。

进入60年代中叶以后,国外对于语境的研究更加的深入,1964年韩礼德继承了弗斯的语言理论,提出了语域的概念,他把语域分为话语的范围、话语的方式和话语的风格,这三方面的综合就相当于言语环境。

在此之后语境理论继续发展并不断完善,语境理论在国外的语言学界占有重要的地位。

(二)国内语言学界对语境理论的研究国内陈望道先生最早明确提出语境概念——题旨情景。

20世纪60年代以后,国内学者对语境的研究开始重视起来,先后出现了张弓的《现代汉语修辞学》以及王德春的《使用语言的环境》等,都发展了语境理论。

进入80年代以后,我国语言学家对语境的研究无论是从数量上,还是从质量上来说,都取得了一个大的飞跃。

特别是90年代以后,对语境的研究范围更加广泛,理论深度更加深入,主要学者有王占馥、冯广艺等。

二、课堂教学中语境设置的原则(一)有效性与真实性的紧密结合有效性是指教师为了讲解新词意思给留学生设置语境时,应考虑这个语境是否具有针对性,能否使学生明白这个词出现的典型环境。

比如教师在讲解毕业一词时所举的例子是:1、我马上就要毕业了。

在这个句子中虽然用到了毕业这个词,但仔细一想似乎没有什么启发性,留学生听到这样的句子以后还是不知道这个词怎么用。

我们可以把这样的句子改为:2、我已经大学四年了,马上就要毕业了。

这样学生们就会明白毕业主要用于表示一阶段的学习、生活的结束。

真实性是指教师所用的语境要贴近生活。

如果教师在讲解时只注意生词用法的运用,而忽视语言是否符合我们日常的交际,不仅学生们容易失去兴趣,而且会使他们觉得学习和生活是脱节的,甚至最终放弃学习汉语。

(二)语境设计要坚持适度原则什么词语该讲,什么词语不该讲,该讲的词语讲到什么程度,这些都需要我们认真思考。

谈上下文语境在对外汉语教学词语义理解中的重要作用

谈上下文语境在对外汉语教学词语义理解中的重要作用

谈上下文语境在对外汉语教学词语义理解中的重要作用作者:王亚梅来源:《文存阅刊》2017年第15期摘要:任何言语的交际都离不开语境,对外汉语教学也如此。

上下文语境的解释功能有助于帮助理解复杂的词义。

因此,它对于语言教学,特别是对外汉语教学有着重要的作用,有意识地合理地加以利用,可以有效提高留学生的词汇理解和运用能力。

关键词:上下文语境;词义;对外汉语教学对外汉语教学是指对外国人进行的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它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并不断提升学习者在具体的语境中使用汉语交际的能力。

语言的使用离不开语境,任何话语都是一定语境中的产物。

美国学者Robert.W.Blair指出:“只有学习外语的人沉浸在丰富的强化的持续不断的外语环境中,而且有办法理解语言的内容,并去接受这些语言,那才会达到最有效的外语学习效果。

”语境是人们运用自然语言进行言语交际的言语环境。

言语交际有效地进行必须依赖言语环境。

词语只有在语境中才能得到运用和准确理解,只有依靠语言环境才能有确切的具体含义。

语境对词语义的理解至关重要。

上下文语境是语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上下文语境包括口语的前言后语和书面语的上下文。

对于语言使用中的一个特定的词、短语、句子等,它前面或后面出现的其他语言单位,如语句、语段,甚至语篇等,都是这个特定语言单位的上下文语境。

语言单位之间有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

语言中无论是词,还是大一些的句子,或者更大一些的话语片段都不是孤立的,都有它的前言后语,这些前言后语都会帮助或影响对它的理解。

仅就词来说,根据具体的上下文语境去理解词义,可以更好地辨别、明确词义。

对外汉语教学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以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为主要目的。

提高学生的词语理解能力是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

利用上下文语境解释词汇教学的难点、重点,可以使外国留学生学会在特定语境中去推导词汇含义,准确掌握词汇的使用规则。

一、多义词、同音词理解中上下文语境的作用。

一词多义、一音多词是汉语词汇中常见的一种现象。

词语解读教学学生通过上下文理解生词的意义

词语解读教学学生通过上下文理解生词的意义

词语解读教学学生通过上下文理解生词的意义词语解读在英语学习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通过上下文理解生词的意义,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还可以加深他们对语言的理解和运用。

本文将探讨词语解读教学的必要性,以及一些有效的策略和实践方法。

一、词语解读教学的必要性词汇是语言学习的基础,而理解生词的意义是扩充词汇量的重要途径。

通过上下文理解生词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并在阅读中获得更多的信息。

而且,在日常生活中,无法准确理解生词的意义会影响学生对话的流畅度和表达的准确性。

因此,词语解读教学对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和交际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有效的词语解读教学策略1. 上下文推测法上下文推测是解读生词意义的常用策略之一。

学生可以根据文章上下文的线索推测生词的含义。

例如,当学生遇到生词“technology”,可以通过查找文章的其他部分,了解“technology”可能与计算机、互联网等相关。

通过这种推测的方式,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生词的意义,同时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词根词缀分析法对于复杂的生词,学生可以运用词根词缀分析的方法来理解其意义。

例如,当学生遇到生词“biography”,可以分析其中的词根“bio”和词缀“-graphy”,了解“bio”表示“生命”,“-graphy”表示“写作”或“记录”。

通过分析词根和词缀的含义,学生能够理解“biography”是指“传记”。

3. 词义比较法词义比较法指的是通过和已知的同义词或反义词进行比较,来推测生词的意义。

例如,当学生遇到生词“depressed”,可以将其和已知的同义词“sad”进行比较,从而推测出“depressed”意为“沮丧”的含义。

通过词义比较,学生能够更准确地理解生词的意义。

三、词语解读教学实践方法1. 词语解读练习为了帮助学生熟悉和掌握词语解读的策略,教师可以设计一些词语解读练习。

这些练习可以包括单词填空、词义选择和阅读理解等不同形式。

语境在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

语境在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

语境在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作者:王玉英刘鑫媛来源:《汉字文化(教育科研卷)》2018年第20期【提要】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灵活运用语境进行词汇教学,可以加深学生对于词汇的理解和运用。

以《发展汉语·高级综合Ⅰ》中的词汇为例,从语境的角度对对外汉语词汇教学进行分析,能够清晰语境辅助教学的优势,探索其最佳运用形式。

【关键词】语境; 对外汉语; 词汇“语言教学只有借助一定的语言环境和上下文,才能把句子的结构、意义和交际功能结合起来”,从教学的角度看,要想使学习者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提高得体交际的能力,语境是关键。

所以说语境的使用,在对外汉语词汇教学教学在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一、语境和词汇的关系概述在日常生活中,交际时如果脱离语境,就会出现歧义现象无法完成信息传递,在对外汉语教学中,也有许多和语境相关的教学方式,如听说法,视听法,功能法等。

刘珣(2000)提到词的教学应与句子教学相结合,在一定的语境中掌握词汇。

由此可见语境和词汇不仅在日常生活中息息相关,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同样发挥着密不可分的作用,一定的语境可以辅助教师更好的对学生进行词汇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发展汉语·高级综合1》中的词汇分析《发展汉语·高级综合1》在每一课的开篇都有字词准备的引导,并在介绍生词的同时加以形象的解释,例如从第一课起至第十五课的主要词汇如下,“扌”为主与手的动作相关;“讠”为主含有言语的意思;“辶”为主有行走的意思;“氵”为主与水的意思有关;“刂”为主与刀的意思有关“艹”为主与植物、草的意思有关;“忄”为主与心的意思有关;“女”为主与女性的意思有关;“纟”为主与纺织的意思有关;“宀”为主与室内的意思有关;“贝”为主与钱财的意思有关;“犭”为主与动物的意思有关;“火”为主与火的意思有关;“雨”为主与天空、天气意思有关;“钅”为主与金属的意思有关。

通过举例可知,教材在编写中注重了词汇的比例的同时也注重了情景的设置,无论是从字形方面有形象地描述,还是课后练习选择会话填词的方式,都充分体现出词汇的教学需要语境辅助的特点。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词义与语境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词义与语境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词义与语境作者:刘艾菲来源:《亚太教育》2015年第06期摘要:在现代汉语中,就实词而言,每个词的意义包括词汇意义和语法意义。

在具体的言语活动中,词语具体的词汇意义常常是丰富而又复杂的。

语境是理解词义的基础,准确判断词义是我们进行话语交际的一分重要的环节。

在具体言语活动中,只有把丰富而又复杂的词义与语境结合起来,才能正确地理解词义。

对留学生而言,学习汉语本身存在一定的难度,如果在对外汉语教学中,仅向学生说明词的词汇意义,则会导致学生在具体言语活动中使用词义时产生偏误,所以让学生理解汉语的词义与语境关系十分必要。

关键词:对外汉语教学;词义;语境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9214(2015)02-0129-02一、语境英国功能源语言学家哈利迪最早提出提出“语域”这一概念,在他的理论中,语体是由于使用语言的场合不同而产生的各种语域变体。

美国社会语言学家费什曼1963年提出对语域的看法,在他看来,语域是受共同行为规则制约的社会情境,包括地点、身份和主题,即谁何时对谁说什么语言。

波兰人类学家马林诺夫斯基(1884~1942)在1923年最早提出语境这一概念。

他将语境分为两类,即“情景语境”与“文化语境”。

两者可分为“语言性语境”与“非语言性语境”。

简单地来说,语言性语境是指在交际中表达特定意义时所依附的上下文,包括口语前后语,书面语中的前后文。

非语言性语境则是指在表达过程中语言结构依赖的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例如交际者的身份地位、文化背景、时间、场合、地点、话题等诸多因素。

早在三十年代,我国学者陈望道先生就非常重视语境,他认为:“修辞以适应题旨情境为第一义,不应是仅仅语辞的修饰,更不应是离开情意的修饰,“一凡是成功的修辞,必定能够适合内容复杂的题旨,内容复杂的情境,极尽语言的可能性”。

(《修辞学发凡》13页)二、词义与语境的关系词义与语境有密不可分的关系,词义离不开语境,语境离不开词义。

语境理论和对外汉语教学

语境理论和对外汉语教学

语境理论和对外汉语教学一、语境理论评析语境是现代语言学一个重要的基础概念。

20世纪以来,随着语言学的研究由重视语言结构的分析逐渐转向重视语言的功能,语境成为语言学界研究视野中重要的目标。

由于语境本身的复杂性和人们研究角度和观点各异,对于什么是语境,不同分支学科甚至同一学科内部说法并不统一。

因此澄清不同语言学平面上的语境概念,揭示语境的本质属性,对深化语境理论研究显得十分必要。

我们认为国内有两种语境构拟系统具有一定代表性。

一种语境系统由“上下文语境”“情景语境”“民族文化传统语境”组成。

“上下文语境”包括“书面语的上下文、口语的前言后语”;“情景语境”包括“时间、地点、话题、场合、交际参与者”;“民族文化传统语境”包括“历史文化背景、社会规范和习俗、价值观”①。

另一种语境系统由“语言知识”“情景知识”“背景知识”组成。

“语言知识”包括“句法规则、词汇、音系规则,以及对语言的上下文的了解”;“情景知识”包括“时间、地点、话题、交际的正式程度、参与者的相互关系”;“背景知识”包括“特定文化的社会规范、会话规则、关于客观世界的一般知识、参与者的相互了解”②。

前一种语境系统把语境看作影响言语行为的客观存在的实体,我们称之为实体语境。

该实体不是指可感觉到的具体实物,而是包含现场的客观情景因素、抽象却客观存在的社会文化规则因素和作为社会个体的个体因素等,该体系不介入任何一方交际者,而是从一个终极的视点分析一切客观上会对人的言语行为产生影响的所有因素。

后一种语境系统从交际者理解话语的角度来分析语境,是交际者脑中存在的语境,是人对实体语境认知后形成的,因而作者将之看成是一种知识,我们称之为认知语境。

经比较我们可看出,这两个语境系统所包含的因素有相近之处,不同的是体系的属性。

认知语境在表述上为了强调交际者的主体作用,语境要素都用“知识”加以定性。

实体语境中的“上下文语境”和认知语境中的“语言知识”相比较,后者强调语言知识而非语言文本,明显突出了交际者对交际活动的认知作用。

语境及其在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

语境及其在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

语境及其在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摘要:文章介绍了国内外关于语境的概念、语境的特征、语境的功能的主要观点及见解。

词汇教学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重要性,发挥语境在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中的作用。

以及在发挥语境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中,对外汉语教师应采用什么方式,注意哪些问题。

关键词:语境;词汇教学;应用在国际汉学院实习过程中,听的课程主要是中级班的精读课,在听课过程中发现词汇教学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尤为重要。

学习第二语言最重要的目的并不在于语言知识的掌握而在于对语言这个交际技能的灵活运用。

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汉语课,就其本质来说是汉语工具课,语言技能课;对外汉语教学的根本目的则是通过以技能训练为核心的汉语教学,培养学生运用汉语进行交际的能力。

作为构成语言的三大要素:语音、词汇、语法,词汇是对外汉语教学应该教授的最基本的内容。

只有掌握了足够多的词汇,才能够清楚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想法,进而达到交际目的。

对于将汉语作为目的语来学习的外国学生而言,掌握一定量的汉语词汇是学好汉语、提高交际能力的关键。

而其中“语境释义”的方式为绝大多数对外汉语教师所采用。

因此提出“语境及其在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这一题目。

文章主要从语境的基本概念、语境的特征、语境的功能以及语境教学对对外汉语教师的要求几个方面来进行讨论。

一、语言学家对语境的解释。

语境这个术语最早是由波兰的语言学家马林诺夫斯基提出来的。

他在《意义的意义》这本书所写的补录中,提出并解释了语境。

他把语境分为两类:文化语境和情景语境。

新华词典对语境的定义是:语境即语言环境,即使用语言是所处的实际环境。

包括交际的具体场合(时间、地点、参与者等)、语言的上下文和社会文化背景等。

关于语境,国内外学者都有不同的理解。

近年来,随着认知科学的兴起以及udi语言交际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对语境有了新的认识。

1986年Sperber&Wilson 突破传统语境概念,提出了“认知语境”这一概念,他们认为,交际中的语境事实上是一个心理结构体,是动态、发展的概念。

语境对语义的影响

语境对语义的影响

语境对语义有重要的影响。

同一个词语或句子,在不同的语境中可能会有不同的含义或解释。

以下是语境对语义的影响的几个方面:
1. 上下文:一个词语在特定的上下文中可能会产生不同的意义。

例如,单词"银行" 可以指代金融机构,也可以指代河边的地理特征。

具体意义将取决于所使用的词语周围的其他词语和句子。

2. 文化背景:不同的文化背景可能赋予相同的词语不同的含义。

例如,"礼物" 在某些文化中可能被视为正面的象征,而在其他文化中则可能具有负面的含义。

因此,了解特定文化的背景和价值观是理解语义的重要方面。

3. 指代:语境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代词的指代对象。

例如,在句子"他拿起笔" 中,如果之前提到了一个男性人物,那么"他" 可能指代该男性人物。

但如果前文没有提及相关的信息,那么"他" 的指代对象就不太明确。

4. 言外之意:语境可以暗示或传递一种隐含的意义。

例如,一个经典的例子是句子"这个房间真干净"。

在正常情况下,这是一种称赞的说法。

但如果这句话是在一个咖啡馆中说的,那么它可能暗示着讽刺或不满。

因此,了解和注意语境对于理解和使用语义非常重要。

在沟通和交流中,我们需要综合考虑上下文、文化背景、指代和言外之意等因素,以确保我们传达的意思能够被准确理解。

语境在对外汉语语法教学中的运用

语境在对外汉语语法教学中的运用

本文采 用索 振羽在 《 用学教程 》 中的定 义和分类 ,认为 的。在这样 的教学 中,教师不仅是 知识的传 授者 ,更 是学 语
生学习语 言的引 导者 。学生不 仅可 以在愉 快的气 氛 中学 到
它包括 “ 下文语境 、情 景语境及 民族文 化传统语境 三个 语法知 识,而且 激发 了学 习语言 的兴趣 和潜 能。一节成 功 上
境 。语 言 的 目的 是为 了交 际,在 对 外汉 语 教 学 中要 贯彻 科 ,讲授 一个个规 则 ,这不 仅事倍功 半,而且 也使学生感 “ 际性原则 ”, “ 交 语境 ”是 一个不可忽 视的概 念。在语 言教学 中,只有 借助于 一定的语 言环 境 ,才 能把句子 的结
好地运用。
语 教学 中情 景语境 的创设至关重 要 。在 教学 中,情 景语境 阶段 和 扩 展 阶 段 。 堂上 的真实 情景,老师 或学生利 用道具 ,通 过不 同的动作 的具体事物 为道具 ,以学生生活 中经常遇 见的情况 为例 , 展 示想要表 达的句 子。课外情景 是指课堂 以外 的情 景 ,教 展示 实物与场景 ,使直观 的感性认 识上升到理 性认识 。存
挥 语境 的作 用 。
做什 么 。这就 是感知 的 目的 :不更能激发学生继续学习的兴趣 。 理 解 阶段 ,利 用 老 师 的 “ 表演 ”和 语 言叙述 并用 的
二 、对外汉语语法教学 的现状 语法 是 一种 语 言 中所 有 规则 的总和 ,所 以语 法 往往
设 置语境的原则及优 势。本文的创新之 处在 于以汉语的语 法项 目为例 ,详 细地 阐述 了语境的运 用。
关键词 :对 外汉语 语境 语法


语境 的含义及分类
分析说 明一些语法规 则 、结构 等 ,没有联 系具 体的语言环

对外汉语教学语境应用教学法探究

对外汉语教学语境应用教学法探究

对外汉语教学语境应用教学法探究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对外汉语教学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发展。

而在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语境应用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它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语言的使用场景,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学习效果。

对外汉语教学语境应用教学法成为了一个备受重视的研究课题。

本文将就对外汉语教学语境应用教学法进行探究,以期为教师们提供一些有益的教学参考。

一、语境应用的重要性语境是指言语所处的环境和条件,它是指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使用语言时所处的具体场景和具体情境。

语境的应用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汉语的使用场景,从而能更加准确地理解和运用汉语。

对外汉语教学中,语境应用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语境应用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语境应用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融入到语言使用的场景中,从而能够更好地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对汉语学习的热情。

对外汉语教学语境应用不仅能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汉语,还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提高学习效果。

语境应用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教师们应该注重语境应用在教学中的运用,以提高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语境应用教学法探究1.创设真实的语境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教师们应该注重创设真实的语境,使学生更好地融入到汉语的使用场景中。

教师可以通过虚拟实境、角色扮演、实地考察等方式,帮助学生切身地感受和体验汉语的使用场景,从而更好地掌握语言技能。

2.提供丰富的语境资源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教师们应该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如故事讲解、情境演绎、游戏互动等方式,激发学生对汉语学习的兴趣,使他们更主动地融入到语言的使用场景中,提高学习效果。

4.培养学生的语言习惯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教师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习惯。

教师可以通过日常对话、语言操练、模仿表演等方式,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语言习惯,提高他们的语言运用能力。

语境在词义理解中的作用

语境在词义理解中的作用

语境在词义理解中的作用作者:臧嫦艳来源:《青年文学家》2011年第09期摘要:语境对语义具有制约和补衬作用。

结合词义变化的主要方式及产生一词多义现象的原因,分别论述了三种语境,即语言语境、情景语境、文化语境在词语理解中所起的作用。

关键词:语境、词义、语言语境、情景语境、文化语境一、引言语境,即语言环境,指的是“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一定的具体场合。

”根据交际的原则,语言交际必须切合语言环境。

语境对于语言的表达和理解具有语用和语义上的制约和补衬作用。

归纳起来说,Malinowski把语境分为三类:话语语境(contextofutterance),情景语境(context ofsituation)和文化语境(contextof culture)。

话语语境是指字、词、句、段等的前后可帮助确定其意义的上下文。

情景语境是指语篇产生的环境。

文化语境是指某种语言赖以根植的民族里人们思想和行为准则的总和.冯国华教授在“语境通观,随便适会”一文中提出,篇章段落通常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语意连贯,语句关联。

充分理解原文是翻译的前提,有效落实译文是翻译的关键,因此,在对篇章中的任何词进行翻译时不能把它们看作一个个孤立的词来对待,而必须做到“语境通观”(translate at the level oftext)。

二、词的意义一个词刚出现的时候只是用作一定的事物、现象、性质或者行为的名称,因而总是单义的,继而在语言发展过程中逐渐获得新义,这样便形成了一词多义(polysemy)。

一词多义是词义变化的结果。

所以,多义词都有它的原始意义(primarymeaning)和派生意义(derivative meaning),也可称之为本义和转义。

词义变化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1)、词义的扩展(extension)词义的扩展指词从原先表达外延较狭窄的概念扩大到表达外延较宽广的概念,也就是词从表达个别的意义扩大到表示一般的意义。

例如,economy原来指“家庭料理”,现在泛指“经济”,holidays专指圣诞节、复活节等节日,现可指任何假日。

探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词义与语境

探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词义与语境

探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词义与语境作者:魏婷婷来源:《智富时代》2016年第04期【摘要】语境真的是语言中很重要的部分,一般呢分为上下文语境和情景语境。

我在上对外汉语的课程中也慢慢了解了语境的内容也逐渐感受出语境这一概念的意义。

语言并不是静态的而是动态的。

不同的语言环境下,对语言所表达的含义也是有不同的理解。

而对外汉语教学的目的绝对是使学习者能够正确的使用汉语进行交流、在日常交际中能够熟练得体的应用。

此文从语境的性质及功能、语境对于对外汉语教学和对外汉语的重要性以及语境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运用三个方面进行论述及其分析,具体分析语境出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语境;对外汉语教学;应用一、语境的性质及功能各种各样的的学者对于语境的性质呢有不同的理解。

冯炜在1988年的《语境是语用的中介场》中便指出语用环境即语境的主要特征是总结前人的观点,语境是依托于周围存在的人或事物,不同的社会环境、不同的人就会形成不同的语境,所以本文认为语境是有相对性的。

前者应该叫做‘因文定义’,后者则是‘望文生义’。

本文认为语境对语言是有支撑的功能的,一个语言要想表达就要有语言环境的支撑,在一定环境下的语言才有其具体固定的意义。

例如“球”,“削球”里球指的是乒乓球,“又会拦网又会扣球”中,球指的是排球。

二、语境对于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重要性现如今大多数对外汉语教师更加注重汉语基础知识以及语法的教学,忽略了语境对语言的重要性,导致学生不能熟练的运用汉语,正确的理解汉语,形成汉语的思维方式。

学生只可能掌握语言,但是不能运用语言呢。

针对这一现象,许多专家学者都提出了重视语境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作用的主张,认为应该使学生掌握在真实的语境中灵活的使用语言的方法,完成交际任务。

作为老师,应该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如果教师可以充分的利用教学内容构建出一个好情境,那是极好的因为呢学生一定可以置身其中,充分感受语言所使用的环境,不但能使其可以牢固的掌握知识点,还有可能进一步的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产生主动学习的欲望,有利于学生对汉语的学习。

如何利用上下文信息来提高翻译的质量和准确性

如何利用上下文信息来提高翻译的质量和准确性

如何利用上下文信息来提高翻译的质量和准确性如何利用上下文信息来提高翻译的质量和准确性是翻译领域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

在翻译过程中,上下文信息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可以帮助译者更准确地理解原文意思,避免歧义和误解,从而提高翻译的质量和准确性。

本文将探讨如何利用上下文信息来提高翻译的质量和准确性的方法和技巧。

首先,上下文信息可以帮助译者更准确地理解原文。

在翻译过程中,很多单词和短语都是需要根据上下文来理解含义的。

比如,英文中的“bank”既可以表示“银行”也可以表示“河岸”,如果没有上下文信息,译者很难确定具体的含义。

但是如果将“bank”出现在“river bank”这个短语中,那么就可以确定它的含义是“河岸”。

因此,译者在翻译时应该尽可能地获取更多的上下文信息,以便更准确地理解原文。

其次,上下文信息可以帮助译者避免歧义和误解。

在翻译过程中,很多时候单词或短语的含义不是唯一的,可能存在多种解释。

如果不考虑上下文信息,译者可能会选择错误的含义,导致翻译出现歧义和误解。

通过获取更多的上下文信息,译者可以更好地理解原文的意思,避免出现歧义和误解,提高翻译的准确性。

再次,上下文信息可以帮助译者更好地传达原文的语言风格和语境。

每种语言都有其独特的语言风格和语境,对于译者来说,要想准确地传达原文的语言风格和语境,就需要获取更多的上下文信息。

比如,有些句子在不同的语境下可能有不同的翻译,只有通过获取更多的上下文信息,译者才能选择最合适的翻译方式,保持原文的语言风格和语境。

最后,上下文信息还可以帮助译者更好地处理一些难以翻译的文化差异和习惯用语。

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很多单词和短语都具有特定的文化含义和习惯用法,这些含义和用法在原文中可能很明显,但在目标语言中却很难准确表达。

通过获取更多的上下文信息,译者可以更好地理解这些文化差异和习惯用语,选择更合适的翻译方式,避免出现不当的翻译,提高翻译的质量和准确性。

让我们总结一下本文的重点,我们可以发现,利用上下文信息来提高翻译的质量和准确性是非常重要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1卷第3期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9年5月 Vol. 31 No. 3 Journal of Tangshan Teachers College May 2009 ────────── 收稿日期:2008-10-14作者简介:刘淑芬(1981-),女,河北唐山人,硕士,湛江师范学院人文学院助教,研究方向为对外汉语教学。

-24-上下文语境在对外汉语教学词语义分析中的重要作用刘淑芬(湛江师范学院 人文学院,广东 湛江 524048)摘 要:在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中,词语义分析恰当与否直接影响留学生汉语词语学习效果。

词汇教学过程中,要求留学生掌握词语义并会灵活运用,留学生往往能够记住大量词义,但却不能灵活运用之。

利用上下文语境进行对外汉语词语义分析对留学生掌握并正确运用词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关键词:上下文语境;词汇教学;词语义分析 中图分类号: H 19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115(2009)03-0024-03Importance of Context in the Vocabulary Analysis of TCSLLIU Shu-Fen(College of Humanity, Zhanjiang Teachers College, Zhanjiang Guangdong 063000, China)Abstract: In the vocabulary teaching of Teaching Chinese as a Second Language (TCSL), the vocabulary analysis has impacts on the effect of foreign students’ learning. In the process of the vocabulary teaching, it requires foreign students to master and apply flexibly. Foreign students are able to remember a lot of meaning, but they can not use them freely. It has vital importance for foreign students to master and rightly use the vocabulary meaning of TCSL by context.Key words: context; vocabulary teaching; vocabulary analysis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词汇教学具有重要地位,对外汉语教学应以词汇教学为中心[1]。

词汇教学过程中,教师如何进行词义分析对留学生学习词汇的效果有重要影响。

语词的意义是在和其他意义组合在一起而存在的。

语词的意义只有通过语境才能学到。

要想记住意义就必须在各种使用场合去接触它,就好比要记住一个人的面孔应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它一样[2]。

汉语的词汇越是常用,词义就越多。

孤立地讲解词义一方面会使学生产生畏难情绪;另一方面,即使学生懂了,也不会用。

因此,我们认为,应当尽量把词置于一定的语境中进行讲解,词在一定的语境中的意义是唯一的。

利用上下文释义,结合上下文,就是在具体的语境中解释词的特定含义。

学生掌握了该词在这个语境中的语义,即便于记忆,又能掌握用法[3]。

上下文语境在对外汉语教学词语义分析中起着重要作用。

一、词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在传统的对外汉语教学中,常常把汉语言教学简单地看成是词汇加语法,过分重视词语解释、句子分析、语段大意和篇章的串讲,忽视了语境因素教学。

其实,在教学中不仅仅要对课文中词语的所谓“词典意义”、“词汇意义”进行解释,还需要根据篇章中特定的语言环境能够决定词语的具体语用意义或言语意义,即教学中常说的“在这里指的是什么意思”。

教学中如果太过于依赖词典,忽视结合语境对词语和课文意义的讲解,将会大大降低教学效果。

尤其在讲解课文中,单纯地解释词语的词典意义、抽象地分析句子是远远不够的。

留学生大多为成年人,都已具有了一定的查阅词典的能力,最希望教师来讲解特定语境中具体的用意。

在大部分对外汉语教材中,课文的前或后一般列有生词表,教师通常是先教生词,对生词进行音、形、义的教学,然后再进行课文内容的讲解教学。

但在实践中我们发现,这种教法其实并不科学。

特别是对欧、美学生来说,他们最怕的就是让他们一下子学习那么多的孤零零的词语。

学生比较喜欢在句子中或者在文章中学习,因为生词总是在具体的语言环境里学习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刘淑芬:上下文语境在对外汉语教学词语义分析中的重要作用-25-二、上下文语境在词义分析中的重要作用上下文语境是针对语言内部说的,指语言运用中由语言本身因素形成的环境,它能使语言的结构或意义在自己的语境中表现得更清楚、具体、明了,特别是有助于临时义、修辞义的显现。

“上下文”是个宽泛的概念,在一段话或一篇文章中凡出现在某语言单位之前的词、语、句都是该语言单位的上文,出现在后的都是下文。

但是就一个词来说最切近最重要的上下文却是跟该词处于同一个句子的其他的词或短语;笼统的说,词、短语、句子等在语流中出现时,它前面或后面出现的其他语言单位都是该单位的上下文语境。

有时对文章中某一语言单位所表达语义的理解,既要结合上文也要参照下文,因此,上下文语境由句子构成、句群构成、段落或篇章构成等多种形式。

1. 确定多义词在文中的具体意义一个词语可以反映互相联系的几类或多个对象,也就是包含多个互相联系的义项,这类词就叫做“多义词”[4]。

一个多义词虽然可以有多个意义,但在使用中却一般不会产生歧义而影响人们的交际,因为词语总是在一定的上下文中使用的,特定的上下文会使多义词只表现出一个具体意义。

如:(1)选拔突击队,那是为了突击干活,并不是虚摆阵势。

(《汉语高级教程·桑金兰错》)例句中的“阵势”出现的语境是在白云牧场收获牛毛时节,选拔英雄好汉,组成剪羊毛的突击队,当人手不够时,老牧人索南推荐自己刚过门几天的儿媳妇桑金兰错,大家都表现出不可思议、不以为然的神情,主持人君尼场长要大家对“桑金兰错同志是否参加突击队的问题进行讨论、发言”。

松巴柴让队长以高傲、目中无人的态势第一个发言,其中就包括所举例句“并不是虚摆阵势”,“阵势”在文中是场面的意思,即突击队是全力以赴剪羊毛,并不是虚张扩大人数,炫耀场面宏大。

(2)我很快摆开了积极好战的阵势,桑原七段也是力战型风格,硬碰硬地和我对干起来。

(《汉语高级教程·五战五胜》)例中“阵势”出现的上下文语境是,1963年中国围棋队迎战日本围棋代表团的一个月,在上海的比赛中,桑原七段在前一场输给了中国棋手淞笙,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日本的职业高段棋手输给中国棋手会觉得很难堪的。

第二场安排“我”与桑原七段对峙,他知道我并不比淞笙弱,更是下定决心在我身上雪耻,但我也不甘示弱“我很快摆开了积极好战的阵势”,“阵势”在文中指棋子布局。

(3)鲁四凤:(厌恶地)爸,您看您那一脸的油!您把那皮鞋再擦擦吧。

鲁贵:讲脸呢,又学你妈那点穷骨头,你看她,她要脸!跑他妈的八百里外女学堂里当老妈。

(《汉语高级教程·雷雨(第一幕)》)《现代汉语词典》中“脸”的释义:①头的前部,从额到下巴;②(-儿)某些物体的前部;③情面,面子;④(-儿)脸上的表情。

上例中第一句话大意是鲁四贵擦皮鞋时,把鞋油弄到了“脸”上,被女儿四凤看到了,四凤劝他再好好擦擦皮鞋。

可知“脸”在句中的意思是人的面部,采①义。

第二句鲁四贵所说的话中出现两个“脸”:“讲脸呢”、“你看她,她要脸!”,他说话的语气带有对自己老婆(句中的“你妈”)的蔑视,由此可知,这两个“脸”字是面子的意思,采③义。

由此可知,一个多义词在课文中的具体意义,只能靠语境才能确定,离开语境孤立地看一个词,就很难准确地理解该词的真正含义;学生掌握了该词在这个语境中的语义,既便于记忆,又能掌握其用法。

2. 辨别词语的比喻义某些词语由于表达的需要,会用作某种比喻义,这时,要根据上下文语境来具体分析辨别词语的比喻义。

例如:(4)……因为这些天侦探盯得紧——刚刚我才甩掉一条尾巴,跑到你这里。

(《中级汉语教程·林道静与卢嘉川》) “尾巴”是中性词,结合文中语境,句中“尾巴”暗喻当时跟踪地下党人反动派的国民党侦探。

在文中是贬义词。

(5)“把结婚典礼搞成批判会,不对味啊!再说,老牛筋究竟是扭住哪股筋了,还没有号准他的脉哩!弄僵了,可就绷断啦!”(《汉语高级教程·结婚现场会(上)》)句中“老牛筋”指王二兰的爹王拴牛,这个外号是通过他的倔脾气得来的。

“扭住哪股筋了”比喻(王拴牛)哪里想不通了;“号准他的脉”是比喻把握住他想不通的原因;“绷断”喻“与他的关系破裂”。

(6)他把我的手推开,提着两个小拳头,偏着脑袋,质问:“哼!叫我‘小鬼’?我有名字呀!”他指着床上那个睡得挺香的小女孩说:“妹妹叫宝情(成),我叫情(成)渝!” (《汉语高级教程·夜走灵官峡》)句中两个孩子:成渝、宝成是以铁路的名字来命名的,成渝是生长在成渝铁路工地,宝成就是正在修建的宝成铁路工地上出生的。

反映了铁路工人的建设成就,象征着他们连续作战的精神。

3. 理解词语内涵意义邢福义认为,含蓄意义,又称内涵意义,是指说话人对所指对象的委婉的含蓄的评价,它反映人们对事物的非本质的偶有性质的主观认识[5]。

对于词语这种内涵意义的准确理解要根据上下文具体语境。

例如:(7)几个女人有点失望,也有些伤心,各人在心里骂着自己的狠心贼。

(《汉语高级教程·荷花淀》)“狠心贼”本来是贬义词,但是在文中,这个词并不是贬义的,是妇女们对自己丈夫的爱称,附加的是喜爱、戏谑的感情色彩,同时也包含着对丈夫抱怨和依依不舍之情。

第31卷第3期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5月-26- (8)“这恐怕不见得是唯一的原因吧!”他狡黠地眨着眼睛:“在你的一生中,说不定有一件不寻常的事情和紫丁香花有点什么关系。

比方说,在年青时候,你是不是认识过一个像紫丁香花一般忧郁的姑娘?”(《汉语高级教程·丁香花下》)“狡黠”,据《现代汉语词典》是“狡诈”的意思,感情色彩带贬义。

例句中的“他”指老编辑。

他“狡黠地眨着眼睛”表示老编辑是个老练的、善于察言观色的人,没有任何贬义色彩,相反还有一些褒义。

4. 确定词语临时意义一般来说,每一个词都有被大家公认的、固定的意义,我们称它为词语的基本意义。

词在特定语境(包括特定交际背景和特定上下文)中临时的、灵活的意义,称为词语临时义,也称语用义。

词语临时意义的理解关键要看词语出现的具体语境,也就是说语境是获得词语临时意义的关键因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