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部编)三年级语文下册《三单元9古诗三首元日》公开课教案_10
新人教版(部编)三年级语文下册《三单元 9 古诗三首 元日》研讨课教案_0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9.《古诗三首》---《元日》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正确认读“屠”等生字新词,并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2.能正确读写“符”等生字。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借助注释、图画和结合生活实际,了解诗歌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元日》写的是哪个传统节日以及写了什么样的节日情景,激发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借助注释、图画和结合生活实际,了解诗歌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元日》写的是哪个传统节日以及写了什么样的节日情景,激发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兴趣。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明确主要学习目标。
(一)阅读单元导读,明确单元主要教学目标。
1.出示任务:默读单元导读的两段话,想一想,这个单元学习的是关于什么内容的课文?这个单元的主要教学目标有哪些?2.反馈指导。
这个单元学习的是关于我们中国深厚的传统文化的课文。
这个单元的主要学习目标有三个:了解课文是怎么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收集传统节日的资料,交流节日的风俗习惯;写一写过节的过程。
3.小结:是的。
在这个单元里,我们将集中学习几篇从不同角度展现我国深厚的传统文化的课文,了解我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了解我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二)导入,释题,明确课文主要教学目标。
1.导语:那么,今天我我们通过学习三首古诗来了解我国传统文化板书课题:9.古诗三首齐读2.通过课题,我们知道要通过学习三首古诗来了解我国传统文化的。
那么,这三首古诗写的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哪个方面呢?(传统节日)二、学习《元日》导语:同学们,我们现在就进入到第一首诗歌《元日》的学习,了解一下诗歌描绘了这个节日的什么样的情景。
(板书诗题后齐读诗题)。
1.了解“元日”的意思,区别“元旦”。
2.交流现在过年的习俗。
3.出示《元日》古诗①.请同学们自己去细读这首诗,给你提出三个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读出节奏。
②.你们有信心读准、读懂古诗吗?谁敢来读给大家听听?(请一生读,随机点评)(再请一生读,师随机点评)我们一起来读读,好吗?(全班齐读)③.古诗还以他特有的节奏美吸引着我们一代又一代的炎黄子孙。
9古诗三首《元日》(教案)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1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元日》教学设计教材解析《元日》是部编版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一篇课文《古诗三首》中的一首。
这首诗描写新春喜庆和万象更新的动人景象,同时寄托了作者执政变法、强国富民的抱负。
诗句中“新”字成了本诗的诗眼,诗人所写春节情景都在叙述“新年新气象”。
本课教学着重让学生在文本体验中,了解春节习俗,感受中华传统文化,成为有根的中国人。
学情分析三年级学生思维活跃,有强烈的好奇心,对显现的画面感兴趣,但理解能力和学习能力较弱,因此,在教学中要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结合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对学生各方面的学习应提出具体明确的要求,重视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元日》。
2.能借助注释了解诗句的意思,描述诗中的节日情景,体会诗中的情感。
3.收集和积累描写传统节日的古诗词,体验传统节日的氛围和文化。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元日》。
教学难点:描述诗中的节日情景,体会诗中的情感。
教学过程一、感悟传统,喜迎“新”春1.游戏导入“闯古诗宫格”游戏导入,需要从九个字中找到一句诗,敢来接受挑战吗?(课件出示:二月春风似剪刀;春眠不觉晓;春风花草香)学生寻找诗句共同点。
师:春,万物复苏。
在这个季节里,有一个中国人最注重的传统节日,就是春节。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描写春节的古诗—王安石的《元日》。
2.趣解诗题师:“元”字下面像什么?(课件出示甲骨文)无论汉字如何变迁,上面这一横都没有变化,表示人的头部,所以“元”的本义就是“人头”。
由此引申出两个意思,那元日的意思是什么?(生会借助汉字字义、借助注释理解“元日”的意思。
)师:元日,一元复始,一起走进王安石笔下描绘的元日(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古诗、汉字蕴藏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汉字寻根,让学生一开始就沉浸在祖先创造文字的智慧中,感受中华文明的博大。
】二、初探古诗,读出“新”韵律1、自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2、共读古诗(1)代表读:读准屠苏、瞳瞳、旧符三个词语。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元日》教案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元日》教案教学目标:1. 学习本科生字新词。
2. 了解诗局所描绘欢天喜地,热热闹闹节日景象。
3. 了解诗人及写作思想。
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1.放视频,谈春节,回忆去年春节场景。
2.引入新课,解题。
(元的含义,元日的意思)二、初读感知1.自读课文(读通顺,读流利)认清字音,辨识字形。
2.读词语,学生字,范写“爆”。
3.将词语送入诗中齐读。
三、精读理解1.再读诗句,划出难理解的词句。
2.交流词语含义,“屠苏”“新桃”“旧符”教师帮组理解。
3.将自己对古诗的理解带入古诗,再读。
过度:听你们读一句句诗,我仿佛看到一幅幅图画。
你最喜欢这首诗中那幅图画,能用自己的话描绘一下吗?四、说诗意,促理解1.学生说,教师相机板书(放鞭炮、喝屠苏、迎红日、换桃符)。
2.过渡:一句诗一幅图像,一首诗连起就是一串美好的图画。
3.指名(整体)说诗意。
4.师总结。
(相机指读板书)5.再读,读流利,读通顺基础上,读出节奏,停顿,把握诗的韵味。
过渡:同学们读的喜气洋洋,你从元日这首诗中感受到了一种怎样的氛围,说一说?相机板书:欢乐祥和五、读议诗文1.你从哪句中感受到欢乐祥和气氛,指名读。
2.除,除去。
师:除去了,又迎来了。
3.暖,师:暖,真是人暖,心暖,天地暖,神州一边暖洋洋。
4.从总字中你又体会到什么。
5.想象练习。
过渡:深深祝福,代表人们对来年的祝福,也说明人们对来年充满希望。
6.齐读(将欢乐祥和融入文中)师:诗中有画,画中有境,境中有情。
身为丞相的王安石走在大街上会想些什么?六、了解诗人1.师:王安石在写着首诗时正在推行改革,他一心想改变国家的面貌。
(我们来了解一下)2.看诗人背景资料,师:通过改革,让人们过上幸福生活,让我们带上这种“豪情壮志”再读这首诗。
七、拓展王安石一生创作了大量诗词,流传至今。
师总结:几百年前的诗句在科技发展的今天,依然流光溢彩,诗中简短的语言,蕴含丰富内容。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古诗三首《元日》人教(部编版)
-学生记录学习心得,完成课后练习。
7.课后作业:布置与《元日》相关的创意写作或绘画作业,鼓励学生表达对节日的个性化理解。
四、教学反思
课后,教师应反思教学过程中的有效性和学生的参与度,根据学生的反馈和学习效果,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古诗教学的质量。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五、教学反思
今天在教授《元日》这首古诗时,我发现学生们对春节的传统习俗非常感兴趣,这让我感到很高兴。在导入环节,通过提问春节的体验,成功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为后续的教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讲授古诗的过程中,我注意到学生们对诗句中的生字词和意象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但也遇到了一些理解上的困难。
我尝试通过图片和实际例子来解释“爆竹”和“一岁除”等难点,从学生的反馈来看,这种方法还是有效的。在实践活动环节,分组讨论和朗读体验让学生们更深入地感受到了古诗的韵律和情感。看到他们积极参与,我深感欣慰。
2.朗读体验: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次集体朗读《元日》。在朗读过程中,注意诗句的韵律和情感表达。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选取一名代表进行朗读展示,其他小组成员可补充解释诗句意义。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元日》中的春节习俗和情感表达”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逐句分析这首诗的内容,了解诗句中的形象描写和情感表达。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诗句的韵律美和词语的生动形象。对于难点部分,如“爆竹声中一岁除”中的“爆竹”和“一岁除”,我会通过图片展示和实际例子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新课标)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9 古诗三首 元日》教案
1、朗读课文,背诵古诗并默写。
2、体会古诗中所表达的诗人情感。
课堂小结
《元日》这首诗虽然用的是白描手法,极力渲染喜气洋洋的节日气氛,同时又通过元日更新的习俗来寄托自己的思想,表现得含而不露。
对本节课主要内容进行一个全面的总结,加深学生对于本节课的理解。
板书
9.古诗三首
元日
爆竹声中一岁除,——从除夕写起
(4)“春风送暖入屠苏”描写了一个什么画面?
人们迎着和煦的春风,开怀畅饮屠苏酒的欢快、热闹场面。
2.接下来学习后两句。
(1)曈曈:形容太阳刚升出来的景象、
换旧符:用新桃符换旧桃符。
天刚亮时,家家户户都取下了旧桃符,换上新桃符,迎接新春。
(2)桃符:用桃木制成,上面刻有神像,据说挂在门上可以求福避祸,是春联的前身。
通过阅读,加深学生对诗句的熟读。
了解古诗题目的含义,帮助学生对古诗的了解。
品读诗句。
了解诗句中词的意思。
了解古诗中出现的事物。
了解诗句含义。
品读诗句
了解诗词含义
了解诗中出现的事物。
理解诗句含义。
体会诗句所描绘的景象。
体会诗句中所描写的景物及含义。
体会诗人情感。
拓展学生知识面。
锻炼学生阅读能力,拓展思维。
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背诵。
难点
想象画面,抓住重点词句了解古诗描绘的节日情景以及诗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1.图片导入:
中国传统节日知多少。
教师指名回答。今天接着学习一首关于传统节日的古诗。
2.ppt出示课题:
3.板书课题:9.元日
小学语文人教版(部编)三年级下册《9 古诗三首 元日》优质课教案公开课教案讲课比赛获奖教案D032
小学语文人教版(部编)三年级下册《9 古诗三首
元日》优质课教案公开课教案讲课比赛获奖教案
【名师授课教案】
【教材分析】
《元日》描绘了古时候人们过春节的情景,着力介绍的是放鞭炮、
饮屠苏酒、换新桃符的民间习俗。
诗中爆竹、屠苏、桃符是典型意象,诗中洋溢的吉祥与喜庆则是这首诗的美好意境。
这首诗编排在
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中,第三单元正是以“中华传统文化”为主题。
关于传统节日,学生有一定的生活体验,但是对“屠苏”“桃符”
这些意象,是不熟悉的,对意境的感受也是有困难的。
【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屠、苏”,会写“旧、符”。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理解诗意,了解元日的习俗,感受节日的喜庆,体会诗人喜悦的
心情。
重点:诵读古诗,了解节日习俗,感受节日的喜庆。
难点:感受节日的喜庆,体会诗人喜悦的心情。
【课时】1课时。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 元日》(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古诗三首元日》,使学生了解并掌握古代节日的习俗,理解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交流分享,提高学生的古诗鉴赏能力和文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课题:《古诗三首元日》2. 课型:新授课3. 教学内容:学习《古诗三首元日》,理解诗意,体会作者情感,感悟传统文化。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诗意,体会作者情感,感悟传统文化。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把握诗意,感悟作者情感,提高鉴赏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古代节日的习俗,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古诗三首元日》,理解诗意,体会作者情感。
3. 合作探究:分组讨论,交流学习心得,共同解析诗意,感悟传统文化。
4. 交流分享:各组代表汇报学习成果,全班交流分享,教师点评指导。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解答疑难。
6. 课后作业:布置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课题:《古诗三首元日》2. 作者:王安石3. 诗意:描绘了春节的喜庆气氛,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4. 传统文化:了解古代春节的习俗,感悟传统文化的魅力。
七、作业设计1. 课堂练习: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家庭作业:背诵《古诗三首元日》,并用自己的话解释诗意。
八、课后反思1. 教学效果: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理解诗意,体会作者情感,感悟传统文化。
2. 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交流分享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3. 改进措施:在今后的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古诗鉴赏水平。
总计:约800字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过程”。
新人教部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元日》优质课一等奖教案设计
课堂练习
(难点巩固)
考考你:
温暖的阳光普照着大地,家家户户忙着张贴大红春联。当我们沉浸在这喜庆祥和的气氛中,你想到的诗句是:(),()。这句诗出自“唐宋八大家”之一的( )写的《 》。
拓展延伸:
《元日》给我们描绘了一幅过春节万象更新,喜气洋洋的画面,咱们中华民族除了春节以外还有哪些传统节日?这些节日都有哪些风俗呢?
元宵节: 吃元宵、赏花灯、舞龙、舞狮子等
清明节: 扫墓祭祖、踏青、放风筝等
端午节: 吃粽子、赛龙舟等
中秋节: 赏月、吃月饼等
重阳节: 登高祈福、秋游赏菊、佩插茱萸、吃重阳糕等
小结
这首诗主要通过描写新年热闹、欢乐和万象更新的动人景象,抒发了作者革新政治的思想热情。放鞭炮,喝美酒,迎红日,换上春联过大年。这是我们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节日。让我们珍惜合家团圆的时光,享受与家人团聚的喜悦吧!
教师姓名
×××
单位名称
×××
填写时间
×××
学科
语文
年级/册
三年级(下)
教材版本
部编版
课题名称
古诗三首《元日》
难点名称
知晓古诗所描绘的节日情景,体会诗人的情感。
难点分析
从知识角度分析为什么难
要走进诗人的内心,就要感受诗中的情感,借助古诗中的关键字词,细细品味、揣摩诗中的意蕴,与诗人感同身受,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古诗。
“一岁”: 一年
“除”: 过去
3.学习第二句诗: 春风送暖入屠苏。
注释:“屠苏”:屠苏酒,是中国古代春节时饮用的一种药酒,又名岁酒。相传农历正月初一饮屠苏酒可以避邪不染瘟疫。饮用屠苏酒,要按照先幼后长的顺序,原因是小孩过年又长一岁,大家要祝贺他,而老年人过年则又少了一年的生命,迟一点喝,含有祝他们长寿的意思。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三首教案(精选10篇)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三首教案(精选10篇)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三首》教案1一课时一、教学目的1.学习本课5个生字。
2.了解诗的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重点学习《游园不值》,理解诗句,体会诗歌描写的意境。
二、教学重点1.了解诗的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重点学习《游园不值》,理解诗句,体会诗歌描写的意境。
三、教学难点赏析《游园不值》中“一枝红杏出墙来”的写法,以小见大,给人留下了无限的遐想。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我们今天学习三首描写春夏不同景色的诗。
板书课题:《游园不值》《饮湖上初晴后雨》《晓处净慈寺送林子方》(二)检查预习1.自读诗歌,读准字音。
2.指名朗读三首古诗。
(读出诗的节奏,读准确)注意这些字的读音:屐齿扣潋滟亦抹3.简要交流三首古诗的作者资料。
(三)指导学习《游园不值》1.指名读课文。
(读准、读熟)2.借助注解,初步了解诗歌的内容:诗中描写了怎样的景象?划出不理解的问题。
3.在小组里讨论,解决质疑。
4.交流:按小组向全班汇报,学生自由更正自由补充,教师适时点拨:看图(或出示相应的课件)展开想象,说一说“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描写了怎样的景象?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对春天美好风光的赞美和喜爱)5.反复吟诵。
(要求体会感情,读出语气。
)背诵古诗。
提问:诗人向我们描述园子里的景象了吗?为什么?让学生品读:“一枝红杏出墙来”体会着画龙点睛之笔,这比那一览无余、面面俱到描写春天景象,不知要高妙多少倍。
因而能发挥读者的形象,使诗句委婉含蓄,耐人咀嚼。
6.开拓联想,激发创作。
我们已经充分感悟古诗所描述的意境的了,同学们愿意把它画下来吗?学生绘画,自由创作。
(四)作业你还能背一背有关描写春天的诗吗?附:板书《游园不值》屐齿扣潋滟亦抹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饮湖上初晴后雨》《晓处净慈寺送林子方》第二课时一、教学目的1.学习《饮湖上初晴后雨》《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理解诗句,体会诗歌描写的意境。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九课古诗三首《元日》教学设计
三年级下册第九课古诗三首《元日》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并理解“屠苏”这个词语,会写“符”字。
2.了解古诗大意,知晓古诗所描绘的节日情景,体会诗人的情感。
3.背诵古诗,培养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背诵并默写古诗《元日》,了解古诗大意。
教学过程一.设疑揭题,理解诗题1.解疑:为什么把正月初一叫作“元日”?2.交流:你知道家乡在春节期间有哪些习俗活动吗?3.联系创作背景,体会诗情。
(课件出示王安石简介)(一)初读古诗,采用不同的方式来读。
(1)比一比谁能把古诗读正确、流利。
结合生字表或工具书,自由朗读《元日》,把不流畅的地方多读几遍。
(2)同桌之间互读互听,互相正音。
强调“屠苏”“曈曈”的读音。
(3)班级内交流、评价。
教师范读。
(4)指名读。
(重点检查“爆、屠、换、符”等字的读音)(5)推荐一名同学展示读。
(二)读出节奏。
(1)古诗很有节奏感。
你能尝试一边打节拍一边读古诗吗?(2)学生练习读。
(3)教师指名读,师生点评。
(课件出示古诗的朗读节奏)课件出示: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4)组内打节拍齐读《元日》。
(三)了解大意。
(1)圈出习俗。
朗读古诗,想一想诗人写了哪些春节习俗,试着圈出来。
(2)小组合作理解诗意。
(3)学生交流探究。
①理解“一岁除”。
(除:除去,逝去)②理解“屠苏”。
(了解“屠苏酒”,课件出示有关屠苏酒的资料)③理解“暖”字。
喝了屠苏酒,有什么感受?是什么滋味?二.读出美好,想象画面1.创设意境,想象画面。
(1)读这首诗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2)创设意境,引导想象。
(3)学生描述诗的画面。
2.指导朗读,体会意境。
(1)再读《元日》,找出最能体现诗人情感的字词。
(2)学生圈画交流。
“暖”既指春风暖,也说明心情暖暖的;“曈曈”是指灿烂的阳光,表达了愉快的心情;“新”指新的事物替换旧的事物,心情愉快。
(3)说说诗人写这首诗想要表达什么。
新人教统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元日》优质课教案
新人教统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元日》优质课教案教学目标1.结合注释朗读并理解诗句,通过组常用词语、结合自身经验的方法理解生字字义。
2.学习古诗《元日》,通过理解古诗内容,了解诗句所描绘的欢天喜地、热热闹闹的节日景象,感受诗中表达的人们欢度佳节、辞旧迎新的美好愿望。
教学过程板块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1.谈话:同学们知道我们国家有哪些传统节日吗?(春节、清明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往往都有它们自己特有的风俗习惯,这一课我们将通过学习三首古诗,了解三个中华传统节日以及它们的风俗习惯。
2.课件出示春节、清明节、重阳节的相关照片。
3.过渡:在开始学习古诗之前,我们先通读三首古诗,学习本课的生字。
板块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朗读古诗,课件出示自读要求,教师巡视指导。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古诗,初步感知课文。
(2)读一读,读准字音,读通诗句,读懂大意。
(3)看一看,结合课文插图,揣摩诗意。
2.检查自读情况,指名学生读课文,教师更正读音,重点强调“屠、苏、魂”等生字的读音。
“苏”是平舌音,不要读成翘舌音;“兄”是后鼻音。
3.课件出示本课要求会写的字,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发现“魂、借、酒、何、独、佳”为左窄右宽的字,“欲、牧”是左右同宽的字。
让学生通过将生字组成常用词语来理解字义,结合自身生活经验理解词语“牧童”,结合注释理解“旧符”的意思。
教师板书生字时,提醒学生注意观察书写笔顺。
符:上短下长,下部的横写在横中线上,点写在竖中线上。
欲:“口”略向右上倾斜;“欠”第三笔撇伸向“谷”下,捺向右下伸展。
魂:左边的“云”要写得靠上一些;“鬼”的长撇要舒展些,插到“云”的下面。
牧:“牜”的最后一笔提要有力,第八笔捺稍长一些。
“牛”做偏旁时,第二横要变成提。
4.过渡:学习了本课的生字,我们接着来学习第一首古诗。
5.板书诗题:元日。
6.过渡:大家看到诗题,可能会问:“元日”到底是什么意思?大家可以先交流一下,说说你们理解的“元日”是什么意思。
新人教部编版教材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元日》优质课教案
新人教部编版教材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元日》优质课教案教学目标1.会认“屠、苏”2个生字,会写“符”这1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元日》,同时能够进行背诵。
在反复诵读中,感悟诗歌的韵味和意境的美好。
3.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元日的喜庆场面,体会诗人辞旧迎新的美好愿望,了解中国传统节日的深厚内涵和独特风俗。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揭题激趣1.出示有关中国传统节日风俗的图片,引导学生形成对单元的整体认识,同时激发学生对传统节日的兴趣,对单元学习的兴趣。
导语:同学们,你们知道我国的传统节日都有哪些吗?有没有哪位同学告诉我们,图片中分别表示的是哪些节日?中国传统的节日中,你最喜欢哪一个或哪几个呢?为什么?哪位同学来跟我们分享一下?(学生自由发言。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三首诗,就是和我们的传统节日的习俗相关的。
2.板书诗题,解释题意。
过渡:我们首先要一起来学习的,是宋代大诗人王安石的这首《元日》。
请大家读一读注释,“元日”指哪一天?(农历正月初一。
)它和“元旦”有什么不同?(一为农历,一为公历。
)这首诗写的就是古代的人们过春节时的情景。
3.师生交流讨论对诗人王安石的了解,教师给出课件进行补充。
二、初读古诗,识记生字1.朗读诗歌,读准字音,读通诗句,把握诗歌的朗读节奏。
(1)教师范读,提醒学生注意“屠、苏”两个生字及“曈”字的准确读音,同时指导学生读准诗歌的节奏。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2)学生自主朗读诗歌,读通、读熟,读出一定的节奏美。
(3)同桌互读,互相纠正。
2.课件出示诗歌中的生字(符、屠、苏),指导“符”字的书写。
(1)引导学生观察字形、结构及重要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了解字的基本架构。
(2)教师范写,提示书写重点。
(3)学生临写三遍,教师巡视检查,并及时辅正。
(4)同桌合作,一人用会写字组词,一人听写。
三、理解诗意,感悟诗情1.质疑引入。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9古诗三首《元日》教案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流畅朗读并背诵《元日》,理解诗意,了解有关春节的传统文化知识。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图片展示、生活经验分享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对古诗的欣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体会诗人对春节的热爱和赞美之情,增强学生对传统节日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教学内容1. 古诗背景介绍:介绍王安石创作《元日》的历史背景,让学生了解宋代春节的习俗。
2. 词语解析:解释诗中的生僻词语,如“爆竹”、“屠苏”等,帮助学生理解诗意。
3. 诗意理解: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讨论,深入理解诗中描绘的春节景象和气氛。
4. 诗歌欣赏:分析诗中的意象、韵律,引导学生感受古诗的美。
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并背诵《元日》,感受诗中表达的春节气氛。
2. 难点:学生对诗中一些生僻词语的理解,以及如何引导学生深入欣赏古诗的韵味。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春节的图片和视频。
2. 学具:学生自备《元日》的文本,彩色笔用于标记关键词语。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春节的图片和视频,引起学生对春节的回忆和兴趣。
2. 背景介绍:简要介绍王安石和《元日》的创作背景。
3. 词语解析:讲解诗中的生僻词语,帮助学生理解诗意。
4. 诗意理解:引导学生通过朗读和讨论,深入理解诗中的春节景象。
5. 诗歌欣赏:分析诗中的意象和韵律,引导学生感受古诗的美。
6. 总结:回顾本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春节的文化意义。
板书设计- 课题:《元日》- 作者:王安石- 重点词语:爆竹、屠苏- 诗意理解:春节的喜庆气氛- 诗歌欣赏:意象、韵律作业设计1. 必做题:背诵《元日》,并用自己的话解释诗意。
2. 选做题:收集有关春节的习俗,与同学分享。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图片、视频和讨论等多种方式,激发了学生对《元日》的学习兴趣。
学生在理解诗意、背诵诗句方面表现良好,但对于一些生僻词语的理解仍存在困难。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更加注重词语的讲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
最新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元日》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难点突破)
字词学习,基础积累
1.利用课件检查生字新词,要求读准字音、认清字形。教师重点指导“屠”字。
屠 苏 换 旧 符
2.结合注释理解生词的意思。
元日:指农历正月初一。
屠苏:屠苏草泡的酒,一般在元日饮用,据说可以祛除瘟疫。
曈曈:太阳刚出来时光辉灿烂的样子。
桃符:用桃木制成,上面绘有神像,据说挂在门上可以求福避祸,是春联的前身。
明确:①贴桃符:桃符用桃木制成,上面绘有神像,据说挂在门上可以求福避祸,是春联的前身。②饮屠苏酒:药酒名。这是古代的习俗,人们在大年初一饮用这种用屠苏草浸泡的酒,以驱邪避瘟疫,求得健康长寿。③燃爆竹:古人烧竹子时会发出爆裂声,人们用这种方式驱除邪秽,求得一岁平安。
小结
宋代过春节时喜庆的民俗景象,字里行间洋溢着他对革除时弊、推行新法的坚定信念
明确:“元日”指农历正月初一,也就是春节。
3.回忆一下,现在的人们是怎样过春节的?
明确:吃年夜饭:人们举杯同庆,迎接新年的到来,餐桌上菜品丰富,人们展望来年衣食无忧,生活充足;贴对联、贴福字:表达一种美好的心愿;守岁、拜年:寄托美好愿望和祝福。
4.结合自己搜集到的知识,和小组同学交流,想一想古时的人们为什么要在春节贴桃符、饮屠苏酒、燃爆竹。
3.结合词语理解,准确并流利地朗读古诗,在朗读中,正确识记本课的生字,同时,教师对要求会写的字进行书写指导。
书写指导:
“旧”左竖短而有力。
课堂练习
(难点巩固)
研读古诗,理解诗意
1.《元日》的作者是谁?
明确: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江西临川人,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
2.《元日》这首诗写的是哪个传统节日的景象?
难点教学方法
1.通过情境诵读和想象。
三年级下册语文部编版9古诗三首《元日》(教案)
《元日》教学设计一、教材简介:《元日》是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古诗三首》中的第一首,是王安石在神宗初年刚任宰相不久写的一首著名诗作。
“元日”就是农历正月初一。
全新的热闹景象,取材于民间习俗,敏感地摄取老百姓过春节时的典型素材。
诗人抓住有代表性的生活细节,点燃爆竹,饮屠苏酒,换新桃符,既表现出新年元日热闹、欢乐和万象更新的动人景象,也抒发了作者力图革新政治的思想感情。
选编意图:本首诗作为本单元第一课中的第一首,应指导学生细致学习。
它既承担着“指导掌握学习古诗的方法,在后两首古诗的学习上由扶到放”的作用,又承载着“引导学生收集中华传统节日的相关资料,更好地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的使命。
二、设计理念: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如何有效地进行古诗教学成为老师关注的焦点。
在本课三首古诗的教学中,我尝试打破以往古诗教学的模式,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权力,充分调动其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在参与中自悟自得。
以《元日》为例,指导学生细致学习,本课后面的第二、第三首诗则可以让学生运用学法、自主学习、汇报学习成果的方式展开学习活动,教师只需在旁进行点拨指导。
在教学中用多层次的理解感悟、多层次的吟诵,让诗中的画面和诗人的感情在学生脑中“活”起来,进而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建立情感连接点,让学生的生活世界融入文本世界,激发其情感,把诗人创造的意境在学生的心中再现。
三、学情分析:《元日》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读通读顺并不难,重点是里面一些词汇离学生生活较远,需要借助注释、想象画面、收集资料等方法来进行理解,对于此阶段孩子来说,借助注释已经基本掌握,而收集资料是本课,乃至本单元综合性学习一项重要的学习途径和方法,想象画面则是学习古诗最为重要的方法之一,因此在教学中,我根据学生以上的实际情况和知识起点,结合现代过年时的风俗,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设计适合学生的教学,利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下学习古诗。
四、教学目标:1.认识“屠、苏”2个生字,会写1个生字“符”。
最新人教部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元日》优质课教案设计
教师姓名×××单位名称×××填写时间×××学科语文年级/册三年级下册教材版本人教部编版课题名称古诗三首《元日》难点名称体会诗句所描绘的欢天喜地、热热闹闹的节日景象;感受诗中表达的全民族欢度佳节、辞旧迎新的美好愿望,同时体会王安石革除旧政,施行新政的改革精神。
难点分析从知识角度分析为什么难1.理解诗意。
2.体会诗中表达的全民族欢度佳节,辞旧迎新的愿望。
从学生角度分析为什么难1.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
2.理解诗意,了解写作背景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难点教学方法通过直观教学,讨论,小组合作。
教学环节教学过程导入老师播放歌曲《新年好》听唱《新年好》后,老师激情导入:是呀,过新年时我们唱歌跳舞心里多高兴呀!你们知道吗?过新年时还有很多更让人高兴的事,就让我们一起来读读宋代诗人王安石写的《元日》吧。
知识讲解(难点突破)一.自学诗歌,感知诗意。
提出疑问,了解写作背景,理解诗句的意思。
二。
检查预习。
1。
读古诗,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3.生字游戏。
师:课文上说,过年的时候放鞭炮,这鞭炮用了什么词?学生:爆竹师:对呀,大家写上这个词,想象它是怎么就是鞭炮呢?学生:在竹子里安装上火药,爆炸,发出声响。
师:没错,那这“爆”字该怎么写呢?爆的火作形旁,爆燥的暴作声旁,两个字合起来,很好记。
还有“屠”“苏”‘符’。
生:屠刀、屠苏、音符4.学生读生字,再读古诗,理解诗意。
(1)“岁”就是“年”“除”就是“过去”,这句的意思就是爆竹声中一年过去了。
(2)屠苏:这里指一种酒,根据古代风俗,每年除夕家家用屠苏草泡酒,吊在井里,元日取出来,全家老小朝东喝屠苏酒。
这句话说:春风把暖气吹进了屠苏酒,喝了屠苏酒,暖洋洋地感觉到春天已经来了。
(3)曈曈:形容太阳出来后天色渐渐亮的样子。
(4)新桃换旧符:用新桃符换下旧桃符,桃符是古代新年时悬挂于大门上的辟邪门饰,春联的前身。
部编版三年级下小学语文教案:《古诗三首元日》
部编版三年级下小学语文教案:《古诗三首元日》【知识目标】1.复习课本中已学过的古诗《静夜思》。
2.了解元日的习俗和传统。
3.学习新词汇:雕饰、欣欣向荣、狂欢、共庆、喜庆、锣鼓喧天。
4.培养学生的语感,让学生体会到古诗的美。
【能力目标】1.通过教师讲解,学生和教师共同合作,并通过表演和朗读等形式,体验和理解古诗的意义和美感。
2.通过听、说、读、写的方式,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能力,促进学生的口语表达、听力理解和写作能力的提高。
【情感目标】1.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传统文化,培养尊重传统文化的态度。
2.通过分析古诗《元日》的内容及背景,让学生领悟“岁月如梭”的残酷现实,珍惜时间,抓住自己的每一分每一秒。
【教学重难点】1.让学生理解《元日》古诗的意思及具体情境,提高学生对古诗的鉴赏能力。
2.让学生学会体验古诗中的意境和意象,提高学生的语感能力。
3.让学生通过写作,理解和领悟“元旦”的习俗和意义。
【教学步骤】一、导入(10分钟)1.温习已经学过的课本古诗《静夜思》。
请同学们一起朗读它。
2.问:“你们喜欢哪些节日呢?它们主要有哪些习俗呢?”让学生谈一谈它们的特点。
3.出示《元日》古诗,让学生看它的标题,并询问“元日”一词的意思。
4.引出问题:“古人的元日是如何过的呢?”二、讲授(10分钟)1.教师对古诗的字词和意义进行全面讲解。
2.解释“雕饰”的意思。
教师向学生问:“你们家里有没有在元旦这天增添新装饰品的习惯?”3.学生完成小组讨论,归纳出这首古诗主要表达的 sentiment 。
三、练习(25分钟)1.学生根据教师发给的资料了解元日的起源、传统习俗等知识。
并在班上进行分享。
2.学生对古诗《元日》的了解,以生活实际出发,写一篇300字的作文。
3.讲解“锣鼓喧天”的意思,翻译“共庆”的含义,并引导学生完成,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元日”的欢乐氛围。
四、总结(5分钟)1.让具体表现比较突出的学生进行朗读,并引导课堂上班级走到操场上一起欢度元日。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古诗三首《元日》公开课教案设计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古诗三首《元日》公开课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2、学习古诗中的三个生字,理解“爆竹、屠苏、曈曈日、桃符”等词语,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元日的喜庆场面。
3、感受诗中辞旧迎新的愿望教学重点: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元日的喜庆场面。
教学难点:明诗意,悟诗韵。
教学方法:朗读品悟法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图片导入1.观察图片,解释“元日”新年开始的第一天,农历正月初一也叫元日。
2.自读提示:要求把句子读准确,读流利,同桌要认真听,提出意见,一起学习。
3.师范读一遍,注意诗的节奏。
二、解诗意1、解释不理解的词:屠苏。
屠苏是一种酒的名字。
2、解释不理解的词:爆竹。
指导生字爆”的书写。
“爆竹”指的就是鞭炮,鞭炮用火点燃,是火字旁,点燃后火花四溅,联系字的意思来帮忙记住字形,这是记生字的一种好办法。
3、通过填词辨析:爆暴4、解释“桃符”现今的春联。
5、解诗句①爆竹声中一岁除板书:燃放爆竹“爆竹”指的就是放鞭炮。
在欢闹的鞭炮声中,我们又过了一年,长了ー岁,伴着喜庆的鞭炮声,再来读读第一句诗②春风送暖入屠苏板书:在古代,每到大年初一,全家都要喝屠苏酒,据说可以驱鬼辟邪,让人一年都平安健康。
人们喝下屠苏酒,就叫入屠苏,你们家人在过春节时有喝酒吗?不管喝的是什么酒,全家人聚在一起热热闹同吃团圆饭,有说有笑,就是开心!拓展:春节的晚上,全家人坐在一起吃团圆饭,真热闹!带着开心的心情读好第二句诗③干门万户瞳瞳日“千门万户”就是千家万户。
师:你猜猜,“疃”应该跟什么有关?引导观察疃”的部首从而理解“曈”的意思。
师:我们还可以通过观察字形来认识生字的意思,这也是学习生字的一种方法。
师:新年的太阳高高升起,给干家万户带来光明、温暖和希望,那这句诗该怎么读?④总把新桃换旧符“桃符”就是春联.用“新桃符”来換旧桃符”就是用新春联换下日春联。
三、悟诗情诗人仅仅是把旧春联换成新春联吗?他还想告别迎接诗人王安石用新和日的交换让我们看到希望、看到美好的未来,看到他对生活的热爱。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9 古诗三首 元日(教案)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元日》。
2. 学生能够理解并背诵《元日》。
3. 学生能够通过学习,了解《元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过程与方法1. 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学生能够感受《元日》的韵律美。
2. 通过对《元日》的分析,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古典诗词的表现手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学生能够通过对《元日》的学习,增强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和自豪感。
2. 学生能够通过了解《元日》的背景,培养对历史文化的尊重和传承。
教学内容课文背景《元日》是北宋政治家王安石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写的是他在新年元日的所感所想。
王安石当时身为宰相,正在推行新法,这首诗的字里行间都洋溢着对国家昌盛、人民幸福的期盼和自信。
课文解读《元日》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新年的喜悦和对国家未来的美好祝愿。
诗中的“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两句,生动地描绘了新年热闹的气氛和人们对新年的期待。
而“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两句,则寓意着新的一年,新的开始,新的希望。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 学生能够理解并背诵《元日》。
2. 学生能够通过学习,了解《元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1. 学生能够理解《元日》中的意象和寓意。
2. 学生能够通过学习,掌握古典诗词的表现手法。
教具与学具准备1. 多媒体设备:用于播放《元日》的朗读音频和相关的背景资料。
2. 课文插图:用于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3. 课文朗读稿:用于学生跟读和模仿。
教学过程导入1. 教师通过播放《元日》的朗读音频,引导学生感受《元日》的韵律美。
2. 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元日》的主题和情感。
新课内容1. 教师带领学生朗读《元日》,并解释其中的生词和难句。
2. 教师通过分析《元日》的背景,帮助学生理解诗中的意象和寓意。
3.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感受《元日》的韵律美。
活动与练习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元日》的背诵比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元日》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人教版(部编)小学语文教材第六册第三单元的主题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古诗三首》描绘了春节、清明、重阳节里人们过节时的情境,表现了相关中华传统节日的民间风俗。
《元日》的作者是宋代诗人王安石,这首诗描写了春节除旧迎新的景象。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紧扣题目,写出春节人们放鞭炮、畅饮美酒热闹欢乐的节日气氛。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紧接着上两句的欢乐气氛,用早上的太阳象征无限光明的未来,用“新桃换旧符”的习俗,表现出万象更新的气象。
学情分析:这节课是借用了三年级的一个班,第一次合作,师生之间较为陌生,考验教师的亲和力和课堂组织教学能力。
三年级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基本的阅读方法,有了一定数量的语言积累,初步形成了较为稳定的阅读习惯。
从思维发展的角度来看,三年级学生正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的过渡阶段。
孩子能收集相关语文学习材料,但面不广,收集材料较散。
平时能积极发言,但公开课上表达欲望和自信心不稳定。
设计思路:1.引导学生诵读是经典诗词教学之根本,诵读是不可替代的融通语言和精神的言语感知活动,“读”是主线,要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
读准、读通、读出节奏、读出诗韵、读出诗情,层层递进,显象得意。
随着对古诗语言逐步深入的品味,随着放飞想象产生的多彩体验,学生的古诗诵读能力渐渐趋于个性化,成熟化。
2.重视在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归纳、积累学习的方法,以培养学生今后独立阅读古诗的能力。
“解诗题──晓诗音──明诗意──悟诗情”四个步骤学习,并及时总结。
3.注重情境的创设,注重引导每一位学生主动参与。
教学目标:1.认识“屠”、“苏”、“曈”3个生字,会写“旧”、“符”2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3.感悟诗歌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春节辞旧迎新的景象,了解中华传统节日——春节的民间风俗。
4.激起对祖国诗歌的热爱之情,培养课外主动积累诗歌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1.移情换景,想象画面,了解习俗。
2.读中悟情,读中生情,读中赏诗。
教学准备:学生搜集有关春节的资料。
设计理念:《元日》描写新年元日热闹、欢乐和万象更新的动人景象,抒发了作者革新政治的思想感情。
王安石抓住放鞭炮、喝屠苏酒、新桃换旧符三件传统习俗来渲染春节祥和欢乐的气氛,精炼、典型、概括力强。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
”古诗涵盖面宽,意韵深远,本课设计侧重从搜集整理资料、潜心品析吟诵、想象拓展等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大致按照解诗题──晓诗音──明诗意──悟诗情的方法进行教学,让学生在读诗的过程中,自由地、充分地与文本进行对话,在师生互动的阅读实践中披文入境,唱响“读”的主旋律,让学生读出自己的理解,读出自己的体验,在读中悟美,在读中悟情。
一、创设情境——入情,感受春节欢乐气氛1.欣赏过年的视频,初步感受春节的欢乐气氛。
(课件播放《春节序曲》,播放过年时候的包饺子、放鞭炮、吃年夜饭、看春晚、贴春联、拜年等画面)(值得一提的是本人课件的设计:在红红火火的过年画面中,加入《春节序曲》的欢快音乐,不知不觉中把学生带进春节的欢快气氛,在情境的创设中使学生入情。
)2.这是哪个节日?(春节)你是怎样度过春节的?3.是啊,春节是一年中最热闹,最喜庆的日子,他的习俗也有很。
古往今来,描写春节的古诗多如天上的星星,但是其中最璀璨的一颗便是宋代著名诗人王安石的《元日》。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首古诗(板书:元日,王安石)二、解诗题——晓情,明确古诗场景(一)读准题目1.谁来读一读诗题?( 教师注意倾听并评价)全班一起来。
(读懂题目第一层要求:读准音。
先个体后整体,三年级的语基训练既不放松也不刻意。
不放松是因为对方言区的孩子来讲,正音要成为一种自觉的习惯;不刻意是因为不能因技能训练而影响了情感熏陶。
)(二)理解读题1.能结合预习说说对诗题的理解吗?“元日”就是一年的第一天。
也就是正月初一,春节。
(板书:正月初一,春节)“元”是开始、第一的意思。
出示“元”在字典中的意思,生选择。
元始、元旦、元年、纪元这些词语中的“元”都表示开始、第一的意思。
2.理解了诗题,同学们自己再读一遍题目吧!(读懂题目第二层要求:带着自己的感受读,理解诗题字面上的意思。
)总结学古诗的步骤:读懂诗题是学好古诗的第一步。
(教学过程中要帮助学生归纳、积累学习的方法,以培养学生今后独立阅读古诗的能力。
)三、晓诗音——诵情,感受诗韵律美1.诗中究竟描写了一个怎样的情景呢?请大家读读这首诗,注意读准字音,看清字形,必要时也可以作批注。
2.指名读:老师看你读得有滋有味,你能给大家读一读吗?请其他同学评价。
(强调“倾听”,教师也要专心与学生一起倾听,一起评价。
良好的学习习惯要随时随地培养。
)3.读出诗的节奏感古人读诗讲究节奏感,七言诗一般都是二二三和四三的节奏。
“爆竹/声中/一岁除”—这是二二三节奏。
谁能接着往下读?“爆竹声中”四个字连起来读,变成四三节奏(范读),想读的接着读吧!(初读诗歌的目标十分明确,一是面向全体,提出“认清字形,读准字音”基本要求。
二是读出诗的节奏,初步感受诗韵律美。
两个目标简单易行,增加读诗学诗的兴味。
)四、明诗意——知情,了解诗歌大意1.师:读准了字音,读出了节奏,这还不够,我们还要读出诗的韵味,要想读出诗歌的韵味,那就要先了解诗所表达的内容(相机板书:明诗意。
)下面就请你们再次利用书中的注释,看看每句诗讲什么?不懂的地方可以在旁边打个?号,然后和本组的同学共同解决。
(强调“借助注释、字典理解诗句意思”的学习方法,以培养学生独立阅读古诗的能力。
读懂诗句是感受古诗描绘的节日气氛、描述古诗涉及的节日风俗习惯的基础。
课文中对有些字词作了注释,应放手让学生借助这些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
诗句还有一些词语没有注释,例如“除”,可以让学生结合生活经验理解,也可以同步查阅字典了解它有哪些注解,然后结合诗句内容选择恰当的解释。
)2.谁来说说前两句诗是什么意思?后两句诗呢?谁能把这四句连起来说说?(出示课件)在阵阵鞭炮声中送走了旧年,迎来了新年。
人们开怀畅饮屠苏酒。
千家万户迎来了初升的太阳。
人们用新的春联换下旧的春联。
(本环节目的在于方法指导,切忌吹毛求疵,要求过严。
学生能说出大意就行,学习时间不宜长,应有重感悟,轻理解的诗歌学习意识。
学习方式是生生合作交流后指名发言,这样能充分兼顾到每一个个体。
)五、悟诗情——动情,析词品读知风俗(一)想象画面,进入诗境1.同学们,经过努力我们理解了诗的大意。
当我们静下心来细细品读的时候,老师相信我们还会看到诗背后的画,进一步体会到诗背后的情。
谁来说说透过每句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预设一:“爆竹声中一岁除”我仿佛看到了小孩子们在放鞭炮;听到了“噼噼啪啪”的鞭炮声。
(教师板书:放鞭炮)知道为什么要放爆竹吗?古人燃放爆竹是用来吓跑妖魔鬼怪,以求得新年的安宁。
到了宋朝,人们用鞭炮替代了爆竹, 但仍蕴含着美好的祝福,他们希望新年大吉大利。
(课件出示句子:“爆竹声中一岁除。
”)师:听到鞭炮声,你是什么心情?播放爆竹的视频,联系你们去年过年放鞭炮的情景,说一说那时是什么样的景象?五彩缤纷的烟火升上了天空,像五颜六色的菊花在绽放,到处都飘散着爆竹的硝烟味,到处都洋溢着欢声笑语。
置身在这样的情境中,你的心情如何?你能用一个四字词语概括这场景吗?生:辞旧迎新万象更新欢天喜地喜气洋洋是啊!一年之始,万象更新,多喜庆啊!再看“除”字。
出示“除”在字典中的注解,生选择正确的解释。
在清脆的爆竹声中送走的是什么?(生:一年的不如意。
一年的烦恼。
苦涩的一年。
)迎来的是什么?(生:充满希望的新年)让一切陈旧的东西在爆竹声中逝去!读从你们的读中我仿佛看到了孩子们正在放鞭炮,个个脸上洋溢着笑容,四处响起了鞭炮声,一片热闹的景象。
预设二:春风送暖人屠苏。
(教师板书:喝屠苏)屠苏酒是什么酒?为什么要喝屠苏酒?据说大年初一早上,全家老小朝东喝此酒,可保一年不生病。
屠苏酒的喝法是由幼至长,不信,有诗句为证“不觉老将春共至,手把屠苏让少年”。
大年初一的早上,全家人围坐在一起,享受着节日的快乐,品尝新年的第一口酒,心里暖暖的。
此时,孩子们会说:()年轻人会说:()老年人会说:()。
说的真好!把全家人的理想蕴含在酒中。
这浓浓的屠苏酒中蕴涵着全家人对新的一年的?(希望,祝福,理想,企盼,希冀)再读这句,有一个字值得我们品味?(暖)说说你体的理解。
预设三:“千门万户曈曈日”千家万户迎来了初升的太阳。
(教师板书:迎红日)。
理解“曈曈”。
你能用上哪些词形容你现在看到的太阳呢?哪个词描写了这样的太阳?理解“千门万户”。
灿烂的阳光照着(指着千门万户),你可以用哪些词来代替它?(千家万户、家家户户、每家每户)哦,我明白了,阳光照进了每一家人的心里,让人感到前途一片光明,充满希望。
谁愿意读出这种希望?指名怀着希望之情朗读。
男女分组赛读。
预设四:“总把新桃换旧符”这句诗里面有个生字,诗范写。
理解桃符和换旧符的意义。
这里的“桃”和“符”指的都是“桃符”,结合注释说说桃符是什么?古人换桃符有着特殊的意义,我们一起看看。
(课件出示录音小资料:古时候每逢春节,家家户户都用两块桃木板画上两个神像,正月初一早挂在门上,据说可以避邪。
人们表达着祈求新年平安、吉祥、好运的愿望。
)从这首古诗中,你还仿佛看到了什么?我仿佛看到了人们再用新的春联换下旧的春联。
(教师板书:换春联)你帮家长换过春联吗?当时你有什么想法?人们的这个举动有什么含义呢?(除旧布新)把你的感受读出来!“总把新桃换旧符”与第一句前后照应,这里藏着一对近义词(除换)老师出上联:爆竹除一岁。
你能对出下联吗?生:新桃换旧符同学们,新的一年到了,家家户户贴上了红红的春联,挂上了红红的灯笼,人们走家串户,到处洋溢着一片喜庆。
同学们,把你们的感受用读表达出来吧!(学生齐读第二句古诗。
)短短的28个字在同学们的细细品读下成了一幅幅热闹的画面。
相信同学们读了这段资料后,会对这首诗有更深刻的理解。
出示:背景资料王安石:宋朝政治家、文学家。
20岁以前随父亲南北各地游历,了解老百姓的疾苦。
21岁中进士;当过十年地方官,做了很多有利于国家和老百姓的事情。
49岁时被任命为宰相。
《元日》这首诗就写于这一年的春节,那时他正在大刀阔斧的进行改革,推行新政。
在他心中新的国家政策能改变当时社会积贫积弱的现象,使劳动人民过上幸福的生活,实现千门万户曈曈日情景。
所以这首诗并不是单纯地记录宋代的春节民俗,而是表达了他除旧革新的政治思想。
读完资料你觉得王安石仅仅是为我们描绘春节的喜庆场面吗?你对那个词哪句诗有了新的理解?让我们带着这份踌躇满志,这份春风得意,带着这美好祝愿再读古诗。
暖洋洋的晨光中,响起阵阵喜庆的鞭炮声,这时王安石看着家家户户都贴上了崭新的对联,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忍不住大声吟到:“爆竹---”(男生齐读)诗人的志向就是在全国上下推行新政策,让老百姓过的更好,当时身为宰相的他对做好这件事充满了自信,口中不由吟到:“爆竹---”(女生齐读)(教师要用心倾听,注意通过评语挖掘学生内心感受,引导读出祝福,读出喜悦,读出希望,读出诗情,读出诗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