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疼痛的基础理论与知识--王秋石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伤害感受性疼痛:
病因
疾病
是伤害性刺激作用于人体后产生的不愉快感受。
是神经系统正常的生理功能,对人体有保护作用。
是许多疾病的常见症状。
通常为急性痛,去除伤害性刺激,疼痛消失。
神经病理性疼痛:
外周或中枢神经系统本身发生病变,产生疼痛感受。
不存在伤害性刺激,失去警示作用,本身就是一种疾病。
多种组织
脂酸类
前列腺素、白三 G蛋白偶联的EP 通过膜受体,改变感受器 免疫细胞

敏感性;直接激活C纤维 交感传出末梢
细胞因子
IL-、TNF-α 神经生长因子
TrK-A
通过PG使C纤维敏化,通过 巨噬细胞 TrK-A受体改变敏感性
肽类物质 氢/钾离子 蛋白激酶类 嘌呤类
SP、CGRP
H+/K+
激肽释放酶,胰 蛋白酶 ATP
疼痛的发生机制
生理过程(四个方面)
1. 信号转导:是伤害性感受器将有害刺激转化为神经冲动的过程。 2. 信号传递:神经冲动沿感觉神经纤维(Aδ、C纤维)上传;并在脊髓背角换元,
中间神经元对信号进行调制并通过脊髓传导束继续上传至丘脑。
3. 感知疼痛:皮层和边缘系统对传入的神经冲动进行整合产生痛觉和情绪反应。 4. 下行痛觉调控:大脑和脊髓对下位中枢及传入神经元有常态化抑制性调控作用。
敏化:一定强度的刺激在长期传入后,增强疼痛通路的反 应性,这种现象称为敏化。
敏化可发生于从周围伤害性感受器到脊髓和大脑的任何部位。
外周敏化:利用致炎物质刺激神经元感受野可导致组织内 炎症物质的释放,同时伴有伤害性感受器阈值的降低。
临床表现:自发性疼痛、痛觉过敏、痛觉超敏(异常疼痛) 类型:
神经元—构成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神经元:胞体、树突、轴突
神经纤维:神经元的轴突被髓鞘和神
经膜所包裹,称为神经纤维 突触: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或神经元与效
应器及感受器之间特化的接触区域。大部分突
触依靠神经递质进行冲动的传递
初级传入纤维的胞体位于背根神经节(DRG)
2.1 周围神经纤维的类型(初级传入纤维)
• 机械损伤 • 温度变化 • 化学因素
有害刺激
局部痛 中枢
感知疼痛 产生情绪反应
• 释放致痛因子 - PG、K+、 - 5-HT、缓激肽、 - 组胺、P物质等
• 分布于 - 皮肤、内脏、 - 肌肉、骨、 - 关节、结缔组织 的游离神经末梢
•脊髓 •丘脑 •大脑
2.3 外周敏化
§第二章
疼痛的基础理论与知识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一院 疼痛科 王秋石
内容提要
一. 概述 二. 疼痛的外周机制 三. 疼痛的中枢机制
一.概述
1.定义:疼痛是由实际或潜在的组织损伤所致的一种 躯体感觉和情感经历。

痛感觉 • 神经系统生理功能之一

要 素
痛反应 躯体运动反应,情感反应,
自主神经反应,痛行为…
➢ 原发性痛觉过敏(损伤区域敏化) ➢ 继发性痛觉过敏(周围区域敏化)
2.4 激活和敏化神经纤维的物质
血液产物:5-羟色胺,组胺 炎症细胞:蛋白酶、细胞因子、趋化因子、生长因子 组织损伤产物:缓激肽、前列腺素、H+/K+ 和ATP酶 传入神经末梢释放:P物质(SP)、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
ASIC、TRPV1
分解后的蛋白产 物作用于PARs P2X
敏化周围神经,扩血管, 激活肥大细胞
直接作用于神经,使其放 电,调节离子通道
疼痛是一种主观感受
知识拓展
“总疼痛”的起源和发展
‘Total Pain’
一生与癌症和疼痛结缘, 勤勉工作,执着追求,成就卓越。
“总疼痛”的概念包含了更多的人文内涵
癌症和非癌症性疾病 虚弱的症状,治疗副作用
躯体来源
失去工作和地位 疼痛具有主观性! 朋友不探视
评估和治疗有难度! 失去经济来源 压抑
慢性疲劳、失眠 身体变形
典型临床表现:
自发性疼痛
异常疼痛(轻微疼痛变成重度疼痛)
痛觉超敏(触觉变成痛觉)
二.疼痛的外周机制
基础知识回顾 神经结构
1. 初级传入神经元 2. 伤害性感受器
神经功能
反射 疼痛的形成机制(四个生理过程)
周围神经痛觉敏化机制
3.“外周敏化”(掌握概念) 4.激活神经的物质 5.离子通道变化 6.继发性结构改变
高阈值机械、温度化学感受器 游离神经末梢
0.4 ~ 1.2
交感 交感节后纤维
0.3 ~ 1.3
传导速度 (m/s) 70 ~120 30 ~ 70 15 ~ 30 12 ~ 30
3 ~ 15 0.6 ~ 2.0
0.7 ~ 2.3
相当于传入 纤维的类型
Ia、Ib II
III
IV
2.2 伤害感受器(nociceptor NP)
整体疼痛
愤怒
延迟诊断 医、护很麻木 治疗失效
忧虑
担心:病情失控、疼痛、死亡 精神不安、不确定的未来
一.概述
2.疼痛的分类
疼痛程度
轻度;中度;重度
持续时间
急性(症状);慢性(疾病)
病理学特征
伤害感受性(炎症性);神经病理性;混合性
临床综合分类
头痛;颌面部痛;颈肩痛;上肢痛;腹痛; 腰腿痛;内脏痛
一.概述
伤害感受器:选择性地对伤害性刺激敏感的感受器。
高阈值机械NP、有髓机械-热NP、C类机械-热NP、温热NP、C多觉 型NP、沉默性NP
广泛分布于机体的:皮肤、肌肉、关节和内脏等不同组织。
神经系统活动的基本方式
反射:是神经系统活动的基本方式,其结构基础为反射弧。 反射弧构成: 感受器 感觉神经 中枢部 运动神经 效应器
纤维类型
A(有髓鞘)
功能
纤维直径 (m)
本体感觉、躯体运动
13 ~ 22
触-压觉 低阈值机械感受器
8 ~ 13
特异性结构的神经末梢
支配梭内肌(使其收缩)

痛-温觉、触-压觉
低/高阈值机械或温度感受器
游离神经末梢
B(有髓鞘) 自主神经节前纤维
4~8 1~4
1~3
C(无髓鞘)
后根 痛-温觉、触-压觉。
激活和敏化神经纤维的物质
类别
氨基酸类
激肽类
神经活性物质 受体
组胺、谷氨酸 5-HT、NE
缓激肽 神经激肽
H1/H2 、AMPA NMDA、5-HT3
α1 α2
B1、B2
作用
来源
通过G蛋白偶联受体,使K+ 肥大细胞、嗜碱性粒细胞、
离子流减弱
血小板、交感传出末梢
作用于游离神经末梢 诱导磷脂酶C活化,增加神 经放电;促进前列腺素类 物质生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