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初中历史学科“史料实证”核心素养的培养

合集下载

浅议以史料实证培养初中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策略

浅议以史料实证培养初中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策略

浅议以史料实证培养初中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策略摘要:随着核心素养在教育领域不断深入,各科教师面临着全新的挑战与机遇。

尝试和探索新的有效的教学方法,是培养学生学科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关键所在。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合理运用史料实证,有助于培养学生历史核心素养。

在对历史史料的分析、判断与论证过程中,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相应的知识,以及了解历史的真相。

对于历史事实,能够在不同的历史背景下进行分析。

本文结合相关教学经验,浅议史料实证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如何落实核心素养。

关键词:初中历史;史料实证;核心素养;教学策略前言:“求真致用”是历史学的本质追求,落实到初中历史课堂则体现在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达成。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等五个方面,它有助于建构正确的历史认识和落实立德树人的任务,体现了历史课程核心价值新变化和课程改革不断深化新成果,是引领一线教师教育教学行为的纲要指南。

史料实证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重要内容,也是历史教学重要载体。

史料实证是指对获取的史料进行辨析,并运用可信的史料努力重现历史真实的态度与方法。

历史过程是不可逆的,认识历史只能通过现存的史料。

要形成对历史的正确、客观的认识,必须重视史料的搜集、整理和辨析,去伪存真[1]。

通过在历史课堂中渗透史料实证教学能够培养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在引导学生掌握基本历史知识基础上,对学生的学科思维和情感价值观进行塑造,从而提升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

下文将通过四个方面探究史料实证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运用的策略。

一、兴趣先导开展史料实证教学,激发学生家国情怀兴趣是激发学生求知向学的内生源泉,是激励学生参与学习的内在动力。

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兴趣是学生学好初中历史的基础和前提。

初中历史教材具有丰富翔实的史料、图文并茂的编排、贴近学生的认知等诸多优点,加上初中学生受影视、小说和游戏影响,对历史学科具有天然的亲近力,有助于学生对历史学科学习兴趣的激发,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和教学效果。

浅谈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浅谈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浅谈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摘要: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历史核心素养,有助于提升学生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核心素养;全面发展《初中历史课程标准》规定“义务教育阶段的历史课程,要以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为宗旨”“通过对历史课程的学习,不仅能够提高历史素养,而且有助于学生逐步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增强对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责任感。

” 初中历史核心素养主要包括五大内容: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及家国情怀,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历史核心素养,有助于提升学生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全面发展。

以下是我在教学中的做法,便于与同行商榷。

一、重视历史时间,强化学生时空观念。

所谓历史时空观念,简单来说就是一个人对特定时间、空间内发生的事件和事物之间的联系和分析意识。

初中生通过学习历史这门课程,可以在知晓历史发生的具体事件的同时,有效地将事件与时间、地点结合在一起,从而实现培养学生历史时空观念的目的。

在平时的历史教学中,我要求学生重视课本最后的大事年表,重视历史时序,以时间和历史事件为线索理清历史发展的脉络。

在复习七年级历史上下册时,引导学生熟读并背诵《中国古代朝代更替歌》“奴隶社会夏商周,春秋战国乱悠悠。

秦汉三国又两晋,南朝北朝是对头。

隋唐五代又十国,宋元明清帝王休。

”歌谣通俗易懂、朗朗上口,便于记忆。

在中考复习时,每一个历史阶段要求学生绘制历史坐标轴,将古今中外历史有机联系起来。

首先,要将中外历史知识横向联系,使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有机结合。

讲授罗马帝国繁荣联系到汉朝丝绸之路;讲授英国工业革命联系到鸦片战争;讲授巴黎和会联系到五四运动;讲授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联系到抗日战争。

其次,要善于将不同时期的相关事件纵向对比,比较辨析。

例如世界历史中三次资产阶级革命,三次科技革命,欧洲两次思想解放运动都可以纵向对比,通过比较,加强记忆。

初中历史教学中“史料实证”素养的培育策略探讨

初中历史教学中“史料实证”素养的培育策略探讨

初中历史教学中“史料实证”素养的培育策略探讨1. 引言1.1 研究背景初中历史教学是培养学生历史素养的重要阵地,而史料实证素养作为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对学生进行历史思维、历史感知和历史表达能力的培养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在当前教育环境下,学生对史料的利用和分析能力普遍偏低,缺乏对史料的深入理解和挖掘能力。

如何有效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素养,成为当前初中历史教学的重要课题。

随着信息科技的发展和多媒体技术的普及,传统的历史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学生对历史知识的需求。

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史料实证素养的培养已经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之一。

如何运用多媒体教学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对史料的理解和分析能力,是当前研究的重点之一。

本文将围绕史料实证素养的概念和特点、培育方法、多媒体教学在史料实证素养培育中的应用、课堂教学设计中的培育策略以及案例分析等方面展开探讨,旨在为初中历史教学中史料实证素养的培育策略提供参考和借鉴。

1.2 研究意义史料实证素养的培育是初中历史教学中一个重要的课题。

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学生面临着海量的历史信息,如何正确理解和运用史料成为了一个必修课。

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素养,既可以提高他们对历史事实的理解和把握能力,也可以培养他们的批判思维和分析能力,有利于他们形成正确的历史认识和判断能力。

史料实证素养的培育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教育教学改革的必然要求。

史料实证素养的培育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在历史课堂上取得更好的学习成绩,还可以提高他们在其他学科领域的综合运用能力,培养他们的跨学科学习思维。

史料实证素养的培育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综合分析能力,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研究初中历史教学中史料实证素养的培育策略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教学质量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2. 正文2.1 史料实证素养的概念和特点史料实证素养是指学生在历史学习中,通过运用史料对历史事件或问题进行分析、推理和判断的能力。

浅谈初中历史学科“史料实证”核心素养的培养

浅谈初中历史学科“史料实证”核心素养的培养

浅谈初中历史学科“史料实证”核心素养的培养摘要:历史学科是一门特殊的学科,想要学好本科目的教学前提是,学生必须具备良好的史料实证与分析历史材料的能力。

因此,史料实证素养对学生学习历史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作为新时代的初中历史教师,要及时调整课堂教学模式,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素养,这样既可以辅助学生的历史学习,还能提升学生历史综合素养。

关键词:要提高学生的史料实证能力,学生必须广泛大量地搜集历史资料、并深入挖掘资料中蕴含的历史事件,并运用自身的历史知识进行分析和甄别,去粗取精,这样才能使历史资料中的真实事件、客观规律得到清晰的呈现。

史料实证素养从本质来讲,既包括学生在历史学习中逐渐形成的特定思维品质也包括学生探究和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史料实证素养呢,我认为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在课堂上,选择生动鲜活的史料,以此帮助学生树立史料实证意识。

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要想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素养,就需要学生对史料实证产生一定的兴趣,树立史料实证意识。

历史课程中包含的内容是非常丰富的,有发人深省的历史事件、有可歌可泣的历史人物事迹、有巧夺天工的艺术作品……这些都可以成为激发学生兴趣,树立学生史料实证意识的途径。

目前,对于课本教学来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参考的历史资料也仅仅停留在教材涉及的范围中,有些学生在学习时不会产生太大的兴趣,也无法保证学习效果,学生的史料实证意识的培养也更无从谈起。

所以教师在教学时,可以适当补充更多的历史材料,引导学生运用史料对历史事件进行论证。

例如:在学习隋唐繁荣与开放这一单元时,在《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这课中,我们讲到到唐太宗善于纳谏,可以先向学生介绍魏征,分析唐太宗对魏征的评价,使学生从侧面感受到唐太宗善于用人纳谏的特点。

之后,老师还可以以图片形式向学生展示魏征写给唐太宗的奏章,或者讲述唐太宗和魏征之间的历史故事,供学生阅读。

让史料的价值丰满课堂——论初中历史教学中史料实证素养的培育

让史料的价值丰满课堂——论初中历史教学中史料实证素养的培育

-048-2021年第10期(总第262期)课堂教学KETANG JIAOXUE引 言历史学科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要想让学生真正掌握历史学科知识,教师需要培养学生挖掘和实证、分析史料的能力,并在此前提下开展相关教学活动,从而有效发展学生的历史逻辑思维。

要想在实际教学中充分挖掘史料的价值,教师需要为学生选择适切的史料,引导学生关注史料,激发学生研读史料的兴趣,鼓励学生阅读史料,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觉运用史料,进而不断提升学生的史料收集能力,使他们学会收集史料,懂得对史料进行分类,养成分析史料的良好习惯,逐步培养和提升史料实证素养[1]。

本文主要探讨了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史料实证素养的策略。

一、选择适切的史料,让学生关注史料,激发研读兴趣历史学科涵盖内容较多,有许多令人印象深刻的历史事件,还有很多人物事迹及有价值的艺术作品。

教师提供各种丰富的教学资源,可以有效地调动学生对历史学习的积极性。

但在具体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仅学习教材内的知识,难以对历史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不利于学习效果的提升,也不利于史料实证素养的提升。

因此,教师有必要在课堂上补充适切的史料。

在教学起始阶段,教师应选择适切的史料,这是培养学生史料实证素养的前提。

在备课的过程中,历史教师需要根据本章的重要内容进行分析,搜集史料,保证历史资料的真实性,同时要关注学生的学段特点及基础能力、知识储备等,不宜选取文字阅读量过大、过难的史料。

例如,在教学“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一节时,在讲到唐太宗善于纳谏这一知识点时,教师可以为学生补充吴兢的《贞观政要》与《谏太宗十思疏》。

吴兢的《贞观政要》中这样记载:“太宗每与之言,未尝不悦。

征亦喜逢知己之主,竭其力用。

又劳之曰:‘卿所谏前后二百余事,皆称朕意。

非卿忠诚奉国,何能若是!’三年,累迁秘书监,参预朝政,深谋远算,多所弘益。

”这一内容比《谏唐太宗十思疏》更容易被学生理解,文字更简练,并与课文存在直接联系。

历史教学中学生史料实证素养的培育

历史教学中学生史料实证素养的培育

历史教学中学生史料实证素养的培育历史教学一直是中学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不仅可以帮助学生了解过去的人和事,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史料实证素养。

而史料实证素养是历史学习中非常关键的一部分,它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历史事件,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本文将从历史教学中学生史料实证素养的培育入手,探讨如何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素养。

一、史料实证素养的内涵和重要性史料实证素养是指学生在历史学习中具备正确处理和分析历史文献、资料的能力,能够准确理解和评价史料,从中找出历史事实,形成正确的历史认识并做出合理的历史推断。

史料实证素养的培养对于学生的历史学习和未来的发展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史料实证素养可以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历史事件。

通过对史料的分析和评价,学生可以更加准确地理解历史事件的发生和演变过程,建立正确的历史观念,避免对历史事件的误解和曲解。

史料实证素养可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

在历史学习中,学生需要对史料进行分析和评价,这就需要他们具备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能够对史料进行深入的思考和分析,形成独立的观点和见解。

史料实证素养可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历史认识。

通过对史料的分析和评价,学生可以形成正确的历史认识,避免对历史事件的盲目跟从和盲目崇拜,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观念和历史态度。

二、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史料实证素养的策略和方法针对学生史料实证素养的培养,历史教学需要采取一系列策略和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史料实证素养。

注重史料的引导和分析。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讲解历史事件的史料,引导学生对史料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评价。

教师可以指导学生从史料中找出历史事件的事实和线索,形成正确的历史认识。

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互动,引导学生根据史料进行合理的历史推断和判断,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

注重历史事件的多元解读和思辨。

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历史事件进行多元解读和思辨,让学生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和立场去理解历史事件。

初中历史课堂史料实证素养的培育策略

初中历史课堂史料实证素养的培育策略

初中历史课堂史料实证素养的培育策略初中历史课堂是培养学生史料实证素养的重要阵地,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

史料实证素养是指学生通过历史史料的研读和实证分析,获得对历史事实的深入理解和认识能力,是培养学生历史思维和历史分析能力的关键环节。

下面我们就初中历史课堂史料实证素养的培育策略进行探讨。

一、关注课程设计在初中历史课程设计中,应当注重培养学生对史料的实证素养。

教师可以选择有代表性、有争议性的历史史料,通过这些史料的研读和实证分析,让学生感受到历史的真实性和复杂性,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好奇心。

课程设计还可以设置一些与史料相关的课堂活动,如小组讨论、研讨会、实地考察等,让学生在参与中提高对史料的理解和解读能力。

二、注重教学方法在教学方法上,教师应当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对史料实证素养的培养。

利用多媒体技术,呈现历史史料的图片、音频、视频等资料,让学生通过多种感官获取史料信息,提高对史料的感知和认识。

教师可以采用案例教学法、问题导入法等活跃课堂气氛的手段,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对史料的思考和分析,提升史料实证素养。

三、重视学习资源学校和教师要重视学习资源的建设和利用,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历史史料资源。

学校图书馆、数字图书馆、博物馆等都是宝贵的学习资源,可以为学生提供各种历史史料的查阅和借阅服务。

教师还可以通过网络资源、教学软件等方式,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的历史史料资源,让学生在多样的史料材料中获得对历史的全面认识。

四、鼓励实证研究在历史教学中,教师还应当鼓励学生进行实证研究,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和实证分析能力。

学校可以设立历史研究兴趣小组,由老师指导学生选题,开展历史实证研究活动,让学生深入了解研究方法和历史史料的采集和分析技巧,提升史料实证素养。

五、注重评价体系关于史料实证素养的培育,还需要完善的评价体系支持。

学校和教师应当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标准和方法,对学生的史料实证素养进行全面、细致的评价。

评价不仅应当关注学生对史料的理解和解读能力,还要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思考深度。

浅析初中历史学科“史料实证”核心素养的培养

浅析初中历史学科“史料实证”核心素养的培养

浅析初中历史学科“史料实证”中心修养的培育沈阳虹桥中学王彬初中历史学科“史料实证”中心修养的培育摘要:历史学科中心修养是中学历史课程改革的新指向。

本文从历史学科“史料实证”修养培育的必需性谈起,进一步就其培育策略进行了剖析。

重点词:历史学科;“史料实证”修养;必需性;策略中心修养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发展的新指向,它是“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逐渐形成的适应个人平生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行和重点能力” 。

学科中心修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表现 , 是中心修养在特定学科的详细化 , 带有鲜亮的学科特点 , 依靠于详细学科的知识系统 , 是学生学习该学科以后所形成的、拥有学科特点的思想质量和重点成就。

历史修养是人文修养的重要构成部分之一 , 是学生在接受历史教育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基本知识、重点能力和方法、感情态度和价值观等的综合表现是学生经过历史学习可以表现出的带有历史学科特征的质量。

对于历史学科中心修养的构成,高校理论专家和中学一线教师纷繁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笔者以为从历史教育的价值取向上看,它包含时空看法、史料实证、历史理解、历史解说和历史价值观五个方面。

此中,“史料实证”修养是指学生可以在获得可信史料基础上努力重现历史真切的能力和质量。

它是其进一步养成历史理解、历史解说及历史价值观修养的基础。

由此,我们有必需对“史料实证”修养的培养作一番商讨。

一、历史学科“史料实证”修养培育的必需性(一)我国中学生“史料实证”修养有待提高笔者经过问卷检查的方式,对部分学生进行了对于中学历史凭证意识培育现状的检查。

结果表示,学生对史料的态度与运用、对史学的态度、对历史凭证看法的理解及其历史学习方法的养成状况都存在显然问题,学生的凭证意识很单薄。

这则事例说明目前我国历史课程实行中对学生“史料实证”修养的培育有所忽略,学生“史料实证”的修养亟待提高。

(二)外国历史教育重视“史料实证”修养的培育《美国国家历史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要能鉴识历史文件或历史表达的作者或资料根源,并评论其可信程度,要能划分历史事实与历史解说,又能认识二者之间的联系,能运用历史图表、文学资料等说明历史表达隐含的信息,要能运用史料支持历史解说,尽量建立原由充足的论点等。

历史教学中学生史料实证素养的培育

历史教学中学生史料实证素养的培育

历史教学中学生史料实证素养的培育历史教育是培养学生综合素养和人文精神的重要途径,其目标不仅仅是让学生掌握历史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对历史史料的实证素养。

实证素养是指学生通过史料的研究和分析,能够客观、理性地认识历史,理解历史,形成对历史的正确观念和态度。

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素养至关重要,下面就历史教学中学生史料实证素养的培育进行一些探讨。

一、注重史料的引导与解读学生在学习历史知识的过程中,需要大量接触历史史料。

历史教师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阅读各种类型的史料,比如文字史料、图片史料、实物史料等,并指导学生如何解读和分析这些史料。

在引导学生学习史料时,教师应该注重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历史思维,引导学生学会从史料中获取信息、提炼事实,帮助学生理解历史事件的来龙去脉,推断历史事件的影响和意义,以及历史人物的性格和行为等。

二、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和评价史料的能力在历史教学中,学生需要掌握一定的历史知识,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和评价史料的能力。

学生在了解历史事件和人物的应该具备自主思考和独立判断的能力。

历史教师可以通过提出问题,让学生进行讨论,引导学生自主查找相关史料并加以分析,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批判性思维。

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学生学会了解历史事件和人物,同时也培养了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了他们的史料实证素养。

三、引导学生进行史料的实证研究历史教学中,学生需要掌握历史文献的研究方法和技巧,通过自主研究和实证分析,加深对历史史料的理解和认识。

在教学中,历史教师可以布置一些史料研究的课外任务,鼓励学生积极查找相关史料,进行实地调研和实证研究,并撰写相应的历史论文或报告。

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学生将学会运用历史理论和方法,通过实地观察和调查,掌握历史史料的实证研究能力,提高自己的史料实证素养。

四、激发学生的历史兴趣和学习激励历史教学应该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学习的自觉性,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

浅谈初中历史教学如何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浅谈初中历史教学如何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浅谈初中历史教学如何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摘要:随着新课改的开展,在教育教学中越来越注重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只关注传授基本史学知识时代已经过去,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被重视起来。

本文就是针对如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提出了几点策略。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培养核心素養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主要包括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唯物史观这五个方面的内容。

在传统的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习惯性地将教学的重点放在了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上,却忽视了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这对学生的全面和可持续性发展是十分不利的。

因此,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应该与时俱进,要关注并采用有效的措施落实对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一、运用点线结合,培养时空观念时空观念指的是历史时序观念和历史地理观念。

我们知道,时空是构建历史的前提,每一个历史事件的发生都有特定的时间和地理条件。

历史学科的知识也是在历史时空基础上构建而来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加强对学生时空观念的培养。

在初中历史教学阶段,我认为最简易且实效的方法是运用点线结合,将历史事物从零星的点串成有条理的线,再通过绘制时间轴的方式来帮助学生搭建历史时空框架。

通过设计绘制时间轴,不但可以更加形象、直观的展现一件事情的来龙去脉,使学生更好地了解同一时期不同空间所发生的历史事件,理解事件的始末。

比如,在复习国内外的改革专题时,学生经常无法理解国际因素对中国戊戌变法的影响,若将日本的明治维新时间与戊戌变法放在一个时间轴上,学生就能一目了然,心开意解。

再比如,在学习“国防建设和外交成就”这一部分的内容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画时间轴的方式来建立时空观念,使学生对20世纪50年代70年代的外交成就有更好的把握。

另外,教师还可以合理的利用教材中的历史地图、图示等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

比如,教师可以使用地图使学生理解三国两晋南北朝的阶段特征,可以画示意图来展现辽宋西夏的并立。

浅谈新课标下初中历史教学史料实证核心素养

浅谈新课标下初中历史教学史料实证核心素养

浅谈新课标下初中历史教学史料实证核心素养新课标下初中历史教学史料实证核心素养随着新课程的引入,中国的课程思想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历史教育也受到了极大的重视。

新课标下的历史教学,特别是实证核心素养,对学习历史有很大的影响。

首先,新课标要求我们教学过程中使用更多的史料。

只有使用真实有效的史料实证,才能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历史的真相,更好地掌握社会进程,更为深刻地理解历史核心素养。

史料实证让学生学会思考,拓宽了他们的思维视野,培养学生的学习和思考的能力,激发了自学的兴趣。

学习史料,可以让学生更加活泼,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次,在新课标下,能力培养也受到重视,运用史料实证,可以使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培养其逻辑思维和分析问题能力,并通过广泛的调查研究,帮助他们深入地体验历史,使他们学会以一种更全面的视角去看待和解决历史问题,从而培养他们的实践分析能力,学会分析史料和运用史料解决实际问题。

此外,新课程还要求学生学会概括历史大事及历史文献,学会引用历史文献,并将其与学习课程中了解到的知识进行对比、分析,从而有效地提升学生对历史核心素养的理解能力,培养学生严谨踏实的精神,使学生学会知其所以,实事求是的思维方式。

通过史料实证,学生不仅能够掌握知识和技能,还能够从不同角度来思考问题,以更全面深入理解历史的发展过程,提高对历史核心素养的理解能力,从而更好地适应变化的社会。

总之,为了在新课标下更好地完成历史教育,教师应该更注重融汇贯通,正确运用史料实证教学,培养学生正确认识历史,引领学生运用历史实证核心素养,引导学生解决社会实际问题,实现历史教学的可持续发展。

历史教学中学生史料实证素养的培育

历史教学中学生史料实证素养的培育

历史教学中学生史料实证素养的培育历史教学的目的之一是培育学生的史料实证素养。

史料实证素养指的是学生掌握并能灵活运用史料进行历史研究和论证的能力和素质。

在培育学生史料实证素养的过程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加强对史料的引导和解读。

学生在学习历史时,常常面临各种复杂的史料。

教师可以通过讲解、解读等方式,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史料的含义,帮助学生把握史料的时代背景、作者立场、信息价值等重要要素,培养学生对史料的敏感度和理解能力。

注重史料的多元化使用。

历史教学应该尽可能提供不同类型的史料,涵盖文献资料、实物文物、口述史料等多种形式。

学生可以通过分析、对比、梳理等方式,将史料进行整合和应用,从而形成自己的观点和结论。

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审视同一事件或问题的多种史料,培养学生的全面思考和分析能力。

鼓励学生进行史料的自主研究。

在历史教学中,引导学生主动收集和挖掘史料,进行独立的研究是非常重要的。

学生可以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实地调查、采访等方式,积累并整理各种史料,从而开展深入的研究。

这样的实践能够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和独立思考能力,提高他们的史料处理和使用能力。

注重史料实证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历史教学应该将史料实证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应用史料进行历史研究和论证的能力。

教师可以设计各种实际问题,引导学生通过史料分析和实证来回答问题,从而加深对史料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培育学生的史料实证素养是历史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

通过加强对史料的引导和解读、注重史料的多元化使用、鼓励学生进行史料的自主研究以及注重史料实证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史料实证素养,培养学生思辨能力和历史研究能力,让他们在历史领域具备更为全面的素养。

历史教学中学生史料实证素养的培育

历史教学中学生史料实证素养的培育

历史教学中学生史料实证素养的培育
历史教学中,学生史料实证素养的培育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

史料实证素养是指学生通过独立搜集、分析和评估历史史料,形成自己的合理论证和历史观点的能力。

这种能力的培育对于学生的历史学习和思维能力的发展非常有益。

培育学生史料实证素养可以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历史事实。

历史是通过研究史料来分析和理解的,而非单靠记忆和背诵。

只有通过分析史料,学生才能客观地了解历史事件的发生背景、原因和影响。

通过史料实证的方法,学生可以接触到更多的史料,了解到更多的历史细节和内幕,从而对历史事件有更为深刻的理解。

培育学生史料实证素养可以锻炼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

历史学中的史料往往是多样和矛盾的,学生需要通过分析和比较不同的史料,找出其中的共同点和矛盾之处。

通过这个过程,学生可以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判断能力,并能够辨别真假、分辨权威和主观。

这种批判思维的培养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高是非常有益的。

培育学生史料实证素养还可以提升学生的独立研究和学习能力。

历史学习不仅仅是老师的讲解和书本的阅读,还需要学生主动探究和研究。

通过史料实证的方法,学生需要独立搜集、整理和分析史料,形成自己的历史观点和论证。

这种独立的学习过程可以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和独立思考能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培育学生史料实证素养有助于学生的历史思考和历史价值观的形成。

通过学习和分析不同的历史史料,学生可以思考历史事件的意义和价值,并形成一种较为客观的历史观点和历史价值观。

这种历史思考和历史价值观的形成对于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初中历史课堂史料实证素养的培育策略

初中历史课堂史料实证素养的培育策略

初中历史课堂史料实证素养的培育策略1. 引言1.1 概述初中历史课堂是培养学生史料实证素养的重要阵地。

史料实证素养是指学生通过阅读、分析历史文献和资料,能够准确理解、判断历史事件、问题,形成合理的观点和结论的能力。

史料实证素养培养旨在让学生在历史学科学习中,不仅了解历史知识、掌握历史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独立思考能力和历史价值观。

通过史料实证素养的培养,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历史的理解,更可以提高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和素养。

初中历史课堂史料实证素养的培育策略,旨在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参与历史研究与探索,培养其史料实证素养。

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的角色至关重要。

教师应该成为学生学习历史史料的引导者和榜样,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欲望,提高学生史料实证素养的也激发他们对历史学科的热爱和兴趣。

【概述】1.2 定义初中历史课堂史料实证素养的培育策略引言史料实证素养是指学生在历史学习过程中,通过对历史史料的分析、评价和运用,培养和提升其历史思维能力、史料解读能力和历史研究能力。

史料实证素养强调学生具备较强的史料辨析能力和历史现象分析能力,能够准确把握历史事实、辨别历史真伪,并能运用史料证据进行历史论证和历史解释。

通过培养史料实证素养,可提高学生对历史的认识水平,激发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史料实证素养的培育需要重视学生的主体性和实践性,引导学生通过感知历史、解读历史、探究历史、评价历史、创造历史等多个环节,不断提升其史料实证素养水平。

史料实证素养的培育旨在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运用史料的能力和历史研究的能力,使学生能够深入理解历史、独立思考历史、创新表达历史,从而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历史文化传统。

1.3 意义历史课堂中的史料实证素养培育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历史素养和历史观念,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初中历史课堂史料实证素养的培育策略

初中历史课堂史料实证素养的培育策略

初中历史课堂史料实证素养的培育策略初中历史课堂是培养学生史料实证素养的重要平台,史料实证素养是指学生能够熟练运用历史文献、实物、遗迹等史料进行独立研究和分析的能力。

这种能力不仅对学生的历史学习有重要意义,同时也对其学习其他学科和未来的社会生活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本文将探讨在初中历史课堂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素养,并提出相关的实施策略。

一、积极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是当今教学中的常见手段,对于历史课堂来说,可以利用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媒体形式展示史料,激发学生的兴趣。

通过展示历史文献、实物和遗迹的图片或视频资料,可以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史料的来源、特点和应用,从而激发他们对史料的兴趣和好奇心。

多媒体教学也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人物和文化,从而提高他们对史料的分析和应用能力。

二、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史料整理和分析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小组或个人任务,让学生自主参与史料整理和分析的过程。

可以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行查阅相关历史文献,整理并分析其中的史料,然后在班上进行汇报和讨论。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亲自体验史料整理和分析的过程,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和学习能力,提高他们的史料实证素养。

三、组织实地考察和文物展览活动为了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和感受历史史料,教师可以组织实地考察和文物展览活动。

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纪念馆或历史遗迹,让他们近距离接触和感受历史文献和实物,增强他们对史料的实证理解和应用能力。

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参加文物展览活动,让他们亲自参与史料的整理和展示工作,从而培养他们的史料实证素养。

四、开展小型研究项目和作品创作五、鼓励学生参与历史知识竞赛和学术交流活动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参加历史知识竞赛和学术交流活动。

这些活动既可以是学校内部组织的,也可以是社会上的相关活动。

通过参与这些活动,学生可以进一步加深对史料的理解和运用,同时还可以培养他们的协作和竞争意识,提高他们对历史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浅谈初中历史教学中史料实证素养的培养

浅谈初中历史教学中史料实证素养的培养

浅谈初中历史教学中史料实证素养的培养摘要:历史是初中阶段的基础性学科,而史料是学生在学习历史过程中获取历史信息的重要途径。

教师要想提高学生历史核心素养和历史综合学习能力,就需要重视对学生史料分析和发掘能力的培养。

因此,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素养是非常有必要的,只有学生拥有良好的史料实证素养,才能更高效的利用史料去探寻历史规律、解决历史问题,从而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关键字:初中历史;史料实证素养;培养前言:初中生在学习历史过程中,所具备的重要素养就包括史料实证素养,它是学生在学习历史中所逐步形成的对特定思维概括的能力,能够帮助学生在最佳的状态下学习历史知识,从而提升他们的学习效率和历史课堂效果。

另外,培养史料实证素养也是学生认清历史事实的重要渠道,并且有利于强化学生对历史事件的理解和掌握,让学生能对历史做出科学客观的评价。

对此,教师需要不断加深学生的史证意识,在课堂对其落实有效培养。

一、提取有效信息,引导学生自主提问在学生学习历史学科技能中,其中最重要的一项就是提取有效信息,这便要求学生科学的整合史料,并从中获取更为有价值的信息,这此前提下将自己设置的问题进行深度剖析。

教师可以从以下五个层次来帮助学生提取有效信息:第一,提取史料的背景信息;第二,为史料划出句子成分,看重要的关键词和句子,提取其中表象信息;第三,找出修饰关键词或句子的成分,提取其中外援信息;第四,基于自主设置的问题,提取史料中将要使用到的信息;第五,提取史料中存在的内涵信息。

这样在提取有效信息情况下,引导学生提问并解决相关历史问题。

例如,在学习《第二次工业革命》时,学生可能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和影响不是很清楚,教师就可以从第二次工业革命最显著的成就入手,为学生出示人类进入电气时代的一些阅读材料,然后引导学生提出疑问:人类在进入电气时代都经历了哪些过程?这时学生就会回答:在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后,人们就以此发明了早期的电动机和发电机,直到19世纪70年代发电机经过不断完善才进入生产领域,至此电力开始作为动力带动机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初中历史学科“史料实证”核心素养的培养沈阳虹桥中学王彬初中历史学科“史料实证”核心素养的培养摘要: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是中学历史课程改革的新指向。

本文从历史学科“史料实证”素养培养的必要性谈起,进一步就其培养策略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历史学科;“史料实证”素养;必要性;策略核心素养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发展的新指向,它是“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生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核心素养在特定学科的具体化,带有鲜明的学科特色,依托于具体学科的知识体系,是学生学习该学科之后所形成的、具有学科特点的思维品质和关键成就。

历史素养是人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学生在接受历史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基本知识、关键能力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的综合表现是学生通过历史学习能够体现出的带有历史学科特性的品质。

关于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构成,高校理论专家和中学一线教师纷纷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笔者认为从历史教育的价值取向上看,它包含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理解、历史解释和历史价值观五个方面。

其中,“史料实证”素养是指学生能够在获取可信史料基础上努力重现历史真实的能力和品质。

它是其进一步养成历史理解、历史解释及历史价值观素养的基础。

由此,我们有必要对“史料实证”素养的培养作一番探讨。

一、历史学科“史料实证”素养培养的必要性(一)我国中学生“史料实证”素养有待提升笔者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部分学生进行了关于中学历史证据意识培养现状的调查。

结果表明,学生对史料的态度与运用、对史学的态度、对历史证据概念的理解及其历史学习方法的养成状况都存在明显问题,学生的证据意识很薄弱。

这则案例说明当前我国历史课程实施中对学生“史料实证”素养的培养有所忽视,学生“史料实证”的素养亟待提高。

(二)国外历史教育重视“史料实证”素养的培养《美国国家历史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要能辨别历史文献或历史叙述的作者或资料来源,并评价其可信程度,要能区分历史事实与历史解释,又能认识两者之间的联系,能运用历史图表、文学资料等阐明历史叙述隐含的信息,要能运用史料支持历史解释,尽量构建理由充分的论点等。

《英国国家历史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要能精选和组织不同来源的资料,在多方考察资料的基础上,运用资料回答历史问题并能够独立地、批判性地运用资料开展研究,得出有说服力的、公正的结论。

《日本高中地理历史科学习指导要领》也明确强调既要以客观公正的资料为基础指导学生正确的理解历史,也要培养学生通过多方面、多角度的考察养成公正的判断能力 。

以上国家关于历史学科的课程标准表明“史料实证”素养的培养得到了各国普遍关注,它是学生在接受历史教育中必须养成的基本素养。

(三)“史料实证”素养的培养是历史课程性质及目标的要求历史的认识过程是通过史料证据的发掘来做出历史解释,这一过程必然要求“史料实证”素养的存在和引导。

我国《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于历史课程性质做出了明确规定:以人类优秀的历史文化陶冶学生的心灵,帮助学生客观地认识历史,正确理解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提高人文素养,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和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具体到“知识与能力”目标,它强调学生要了解历史呈现的多种方式,提高历史的阅读、观察能力,初步学会从多渠道获取历史信息,了解以历史材料为依据来解释历史的重要性,初步形成重证据的历史意识和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在“过程与方法”目标中,它强调学生要逐步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初步理解历史问题的价值和意义,并尝试体验探究历史问题的过程,通过搜集资料、掌握证据和独立思考,初步形成学会对历史事物进行分析和评价 。

这就要求历史教育要重视“史料实证”素养的培养,引导学生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精神。

二、历史学科“史料实证”素养培养的策略(一)历史教师应树立重视史证教育的理念历史教师是历史课程实施的主导者,因此培养学生“史料实证”素养的首要条件是教师自身要树立起重视史证教育的理念。

但就目前中学历史教学实践的情况来看,教师对学生史证素养的培养仍有所缺失,这与教师本身的专业素质也有关系。

首先,历史教师应更新教学理念,重视史证教育。

传统历史教学重视陈述性知识的传授,“史料实证”素养的培养则需要在此基础上更为强调过程性知识的引导。

在以“核心素养”为中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一步深化的背景下,历史教师要引导学生运用历史材料论证历史问题,增强其历史分析能力,进而使他们养成严谨的思辨意识和思维品质。

其次,历史教师要提高专业素质,增强教学能力。

培养学生“史料实证”素养要求教师本身应具有较高的史学素养和扎实的教学功底,这一培养过程也是教师自身专业成长的过程,值得教师认真研究以真正实现教学相长。

再次,历史教师应深挖教材,精心打磨教学设计。

学生“史料实证”素养的培养主要进行于课堂教学,因而教师在设计教学流程时要充分挖掘历史材料,做到史论结合,以培养学生论从史出的证据意识。

(二)历史课堂教学培养“史料实证”素养的措施1、引导学生自主搜集历史材料,这是“史料实证”素养培养的基础。

教师要让学生了解历史材料的不同类型,包括文献、图片、实物、遗址及历史文学作品等。

同时,引导学生掌握搜集历史材料的主要途径,如书籍、网络、博物馆等。

如在学习《“秦王朝扫六合”》一课前,教师可让学生通过网络、图书等方式自主收集整理关于秦始皇的资料,并结合教材对其中关键性内容进行筛选。

这既能够提高学生的史料搜集能力,又培养了学生证由史来的意识。

2、培养学生鉴别史料真伪、判明史料价值的能力,这是“史料实证”素养培养的关键。

历史材料浩如烟海,教师要引导学生自主归纳与某个问题或观点相关的可靠性材料,区分史料的来源和性质,如第一手材料与第二手材料、材料中的客观表述与主观认识,进而认识其对理解和解释历史的价值。

比如在教授《“宁为战死鬼,不做亡国奴”》一课时,为引导学生深入认识教材中“南京大屠杀”这一问题,笔者展示了当时拍摄的照片,国民党军队老士兵的回忆录,当时中国新闻报纸的报道以及当时日本侵华军官的日记和日本新闻报纸的报道,引导学生关注到史料的不同角度取向,培养其客观判断的能力。

3、引导学生规范地运用有价值的史料表达自己的历史认识,养成实证和理性态度,这是“史料实证”素养培养的目标。

记得有这样的通俗说法,所谓核心素养就是学生在遗忘所学之后仍留有的一点东西。

学生终将会离开校园,当他们进入社会后,学过的历史知识或许早已忘记,历史学科唯一能够使其终生受益的便是他们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养成的这些核心素养。

“史料实证”涵养的是实证和理性意识,培养学生成为讲究证据、理性处事的现代公民。

具体到课堂教学层面,历史教师可通过探究性学习、历史小论文等方式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规范地运用有价值的材料表达自己对问题的看法,使其从中体会实证精神。

比如在学习“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一部分”这一内容时,教师可让学生课前自主搜集关于新疆的相关史料,再按照朝代进行归纳,最后在课堂上分组汇报,并运用所收集的史料证明自己的观点。

这一探究过程便是学生“史料实证”素养的养成过程,有利于他们在今后的人生中以实证和理性精神处理社会与生活上的问题。

(三)历史教科书要成为“史料实证”素养培养的重要载体1、历史教科书在培养学生“史料实证”素养上的价值要充分发挥。

历史教科书是学生学习历史、教师教授历史的主要工具,也是“史料实证”素养培养的重要载体。

就人教版而言,它选入的许多有价值的第一手材料和第二手材料不仅提高了学生历史学习的兴趣,也可作为学生理解和解释历史的“证据”。

书中“动脑筋”“活动与探究”“自由阅读卡”等栏目新颖灵活,扩大了学生的信息量,培养了学生的判断和创新思维。

教科书不仅要有自己的立场,还要培养学生提出观点、立场的能力。

如《洋务运动》一课的“动脑筋”要求学生讨论“洋务运动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这一观点,这正是在培养学生用史料“说话”的素养。

因此,历史教学要重视历史教科书的作用,充分发掘其对“史料实证”素养培养的价值。

2、历史教科书要为学生“史料实证”素养的培养而进一步完善。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化,历史教科书也要与时俱进。

目前使用的历史教科书在史料实证方面仍有不足,同样以人教版初中历史教科书为例,这种缺失主要表现在:对再造性的图像没有作注释,如“秦始皇”“孔子”等历史人物图像,它们多是后来人根据历史背景和史料中的历史信息进行的主观描绘;对于引用史料的出处和来源未作说明,如“司母戊鼎”等图片;对于证明某一历史结论的史料运用不足,如《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一课关于论证“拿破仑事业成功的原因”的史料明显缺乏。

这些都不利于学生“史料实证”素养的养成。

由此来看,历史教科书在材料的选择和编纂以及材料的适当补充上仍有待完善。

具体来说,进一步完善历史教科书可采取以下方法:增加历史地图、历史战争场景,并注明其来源;对再造性图片要注明作者和创作的时间、地点等信息,文物图片应注明其发掘地、出土时间、发掘单位、摄制者或单位;适当补充学生较难理解的历史规律、历史结论的相关史料,注明史料的出处,并注意所选史料要便于学生理解。

“史料实证”素养是学生学习历史之后必须具备的关键能力和必备品质,历史课程的进一步改革应与此相适应。

除了本文提到的历史教师、历史课堂教学及历史教科书的发展与完善外,历史教学评价、历史学习方法也应为学生“史料实证”素养的培养而进一步改善。

另外,培养过程中,尤其是在材料的选择上,还应注意科学性和适度性等原则性问题。

参考文献:①赵亚夫.国外历史课程标准评价[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54+ 89+366.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