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末闲谈(资料)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春末闲谈》资料

一、作家作品

1、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中国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的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

1918年到1926年间,主要文学作品:

3部小说集:《呐喊》(1923年 14篇)、《彷徨》(1926年 11篇);一部历史题材作品集:《故事新编》(1936年 8篇);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

杂文集16部:《坟》、《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而已集》、《三闲集》、《二心集》、《且介亭杂文》《南腔北调集》《准风月谈》等专集。

2、本文写作于1925年4月22日的北京,最初发表在《莽原》周刊第一期,署名冥昭。后来被选入鲁迅的杂文集《坟》。

二、写作背景

当时,以北洋军阀政府为中心的封建势力和帝国主义势力,为了对抗日益高涨的革命运动,实行白色恐怖政策,在思想文化战线上提倡“尊孔诗经”,鼓

吹“特别国情”,妄图用封建思想麻痹革命人民的斗

志,瓦解革命运动。针对这股反动逆流,鲁迅写了这篇批判奴化思想的战斗檄文。

三、字词

1、字音

果蠃.(luǒ)螟蛉

..(mínglíng)嘉猷.(yóu)窠.里(kē)孵.化(fū)棘.手(jí)麻痹.(bì)

中枢

..(zhōng shū)中.(zhòng)风轶.出(yì)仓.颉.(cāng jié)流弊.(bì)

覆宗绝祀.(sì)返璞.归真(pú)唯辟.作福(b

ì)刑天舞干戚

..(gān qī)

螫.针(shì)惊蛰.(zhé)蛰.伏(zhé)蜇.人(zhē)海蜇.(zhé)

勋.(xūn)章旷.(kuàng)达粗犷.(guǎng)2、字义

至道嘉猷:最好的法则。猷,计划、谋划、法则。

不落窠臼:比喻文章或艺术等有独创风格,不落旧套。窠:鸟兽的窝。臼:一种中间凹下的舂米器具。“窠臼”比喻老套子,旧框框。

返璞归真:去掉外饰,还其本质。比喻回复原来的自然状态。反,通“返”,回。璞,未雕琢的玉。真,天然,自然。

刑天舞干戚:干,盾牌。戚,斧头。

皇帝一伦:伦,类。

3、名言解释及出处

(1)螟蛉有子,蜾蠃负之:出自《诗经·小雅·小宛》,螟蛉比喻义子。

(2)唯辟作福,唯辟作威,唯辟玉食:出自《尚书·洪范》。辟,指天子或诸侯。

(3)君子劳心,小人劳力:出《左传·襄公九年》。君子从事脑力劳动,小人从事体力劳动。

(4)治于人者食(sì)人,治人者食(sì)于人:出自《孟子·滕文公》。被统治者供养别人,统治者被人供养。食,供养。

(5)勿视勿听勿言勿动:出自《论语·颜渊》。不符合礼的不看,不符合礼的不听,不符合礼的不说,不符合礼的不做。

(6)礼失而求诸野:出自《汉书·艺文志》。朝廷上的礼乐制度失传了,只好到民间去求。诸,之于。野,田野,民间。

(7)龙御上宾:出自《史记·封禅书》。旧时特指皇帝逝世,意即乘龙仙去。

(8)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出自陶渊明《读山海经》第十首。

四、课文知识点

1、文章“闲谈”了哪些话题?表达的中心观点是什么?

明确:(1)闲谈的话题:细腰蜂的捕食习性、俄国诗人的发愁、我国圣君的黄金世界、外国的防民之策、无头刑天的抗争。

(2)中心观点:统治者的一切麻痹术都是不能十分奏效的。

2、“细腰蜂的毒针”“刑天”在文中分别喻指什么?明确:“毒针”喻指统治者愚民是手段;“刑天”喻指誓死反抗,不怕牺牲的民众。

3、试体会“夷人究竟可恶,偏要讲什么科学”一句的言下之意。

明确:本句以统治者的口吻说话,讽刺和挖苦那些统治者们的愚民花招不过如此,表达了作者对统治者的鄙夷之情。

4、文章开篇记叙故乡细腰蜂捕捉青虫的闲谈,这闲谈有何作用?

明确:(1)鲁迅善于将深刻的思想借用具体平凡的事物和生动的形象加以表述,看似信手拈来,漫不经心,闲谈絮语,实质是触发思考的导线。

(2)神奇的毒针,既是对蜾蠃这种寄生蜂独特

功能的描述,也是对下文旧时的统治者精神麻痹术的形象比喻。

5、所谓“我国的圣君,贤臣,圣贤,圣贤之徒,却早已有过这一种黄金世界的理想了”,这里“黄金世界的理想”指什么?

明确:“黄金世界的理想”指历代封建统治阶级所追求的理想世界——百姓不懂思想,不去反抗,只甘心做服役和战争的机器,任由统治者作威作福。

6、文章中提到二十四史,是想要说明什么问题?

明确:作者通过“二十四史”的朝代更迭,表明统治者的精神统治术不能十分奏效。

7、作者认为中外统治者运用精神麻痹术失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明确:根本原因在于,二大良法,而还缺其一——无法禁锢人们的思想。

8、“二大良法”是什么,“缺其一”之“一”又是什么?

明确:二大良法——不准集会;不许说话;“一”指:无法禁止人们的思想。

9、文章第7小节中提到了“三恨”,具体指什么呢?如何理解这里的“三恨”?

明确:(1)“三恨”具体指:一恨造物主没有永远分

清“治者”与“被治者”;二恨造物主没有给治者生一枝细腰蜂那样的毒针;三恨造物主没有将被治者造得即使砍去了藏着思想中枢的脑袋而还能服役。

(2)这里以反语的形式说明了统治者想要达到统治的目的却没那么容易,言下之意在于告诉人们:A.暴虐统治最终会被推翻;B.手段终究无耻且有限;

C.人民的思想不可禁止。

10、第8小节中说:“假使我们的国民都能这样,阔人有何等安全快乐”,又说“阔人的天下一时总怕难得太平了”。“这样”,在文中具体指什么?

明确:“这样”指民众“没有了头颅,却还能做服役和战争的机械”;民众“没有了能想的头,却还能活着”。(概括提炼:民众像机械一样没有思想地活着,甘受统治。)

11、第8小节作者举刑天的例子是为了说明什么道理?

明确:作者意在表明(1)百姓不是“小青虫”(2)封建统治阶级为达到统治目的会不择手段。(3)迷惑民众的精神控制术只能是枉费心机,即杀戮也禁锢不了人们的思想。(4)从根本上对精神控制术进行了彻底的颠覆。

12、文末引用了陶潜的“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