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抽屉原理》教学实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届全国“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案:

《抽屉原理》课堂教学实录

一、教案背景: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数学六年级第十二册六年级下册第68页

二、教材分析:

1.教材分析:

“数学广角”是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内容。在数学问题中,有一类与“存在性”有关的问题,如任意367名学生中,一定存在两名学生,他们在同一天过生日。在这类问题中,只需要确定某个物体(或某个人)的存在就可以了,并不需要指出是哪个物体(或哪个人),也不需要说明通过什么方式把这个存在的物体(或人)找出来。这类问题依据的理论,我们称之为“抽屉原理”。本节课教材借助把4枝铅笔放进3个文具盒中的操作情境,介绍了一类较简单的“抽屉原理”,即把n+1个物体任意分放进n个空抽屉里(m>n,n是非0自然数),那么一定有一个抽屉中放进了至少2个物体。关于这类问题,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已积累了一定的感性经验。教学时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放手让学生自主思考,先采用自己的方法进行“证明”,然后再进行交流,在交流中引导学生对“枚举法”、“反证法”、“假设法”等方法进行比较,使学生逐步学会运用一般性的数学方法来思考问题,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让学生通过本内容的学习,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学会利用“抽屉问题”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在此过程中,让学生初步经历“数学证明”的过程。实际上,通过“说理”的方式来理解“抽屉原理”的过程就是一种数学证明的雏形,有助于提高学生的

逻辑思维能力,为以后学习较严密的数学证明做准备。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模型”思想,这个过程是将具体问题“数学化”的过程,能从纷繁的现实素材中找出最本质的数学模型,是体现学生数学思维和能力的重要方面。

2.学情分析:

抽屉原理是学生从未接触过的新知识,难以理解抽屉原理的真正含义,发现有相当多的学生他们自己提前先学了,在具体分的过程中,都在运用平均分的方法,也能就一个具体的问题得出结论。但是这些学生中大多数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为什么平均分能保证“至少”的情况,他们并不理解。有时要找到实际问题与“抽屉原理”之间的联系并不容易,即使找到了,也很难确定用什么作为“抽屉”,要用几个“抽屉”。

1.年龄特点:六年级学生既好动又内敛,教师一方面要适当引导,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另一方面要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发表见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2.思维特点:知识掌握上,六年级的学生对于总结规律的方法接触比较少,尤其对于“数学证明”。因此,教师要耐心细致的引导,重在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发生、发展和过程,而不是生搬硬套,只求结论,要让学生不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

三、教学目标:

1.经历“抽屉原理”的探究过程,初步了解“抽屉原理”,会用“抽屉原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通过操作发展学生的类推能力,形成比较抽象的数学思维。

3.通过“抽屉原理”的灵活应用感受数学的魅力。

四、教学方法:

1.将要解决的问题提炼成一个大问题,课前让学生带着问题自主预习探究。

2.借助学具,学生自主动手操作、分析、推理、发现、归纳、总结原理。

3. 适时引导学生对枚举法和假设法进行比较,并通过逐步类推,使学生逐步理解“抽屉问题”的“一般化模型”。

4.引导学生构建解决抽屉原理类问题的模式:明确“待分的物体”→哪是“抽屉”→平均分→商+1

5.完善评价体系,进行小组捆绑,激励学生全员参与,体验成功的乐趣。

6.师生课前准备:①学生每人准备2个笔筒(八宝粥桶)2支彩色画笔。

②学生记录自己是哪一个月出生的。③教师准备1副牌、1块小黑板。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谈话导入:

师:谁知道我们今天要研究什么内容吗?知道什么是抽屉原理吗?

生:抽屉原理应该和抽屉有关,就是往抽屉里面装东西。(学生描述“心中”的抽屉原理)

师:抽屉原理是一种很神奇规律,因为它能够帮助我们解决很多生活中的问题,大家想了解它吗?

师:这种规律离不开(板书:至少)这个词语,谁能用自己的话解释

一下这个词语是什么意思?如果能用“至少”造一个句子或者说一句话就更好了。

生:至少就是不能少于、不少于的意思。……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用至少说一句话或简单描述一件事,加深学生对“至少”含义的理解。为后面学生探究理解抽屉原理做好铺垫)

2.用一副牌展示“抽屉原理”。

师:这有一副牌,老师用它变一个魔术。想看吗?这个魔术的名字叫“猜花色”。老师请5名同学每人随意抽一张牌。我能猜到,至少有两位同学的手中的花色是相同的,你们信吗?(老师与学生合作完成魔术)师:谁能猜一猜,我是用什么方法知道的结果?

生:抽屉原理

3.揭示课题,板书课题《抽屉原理》

师:刚才老师和这5名同学合作展示了抽屉原理中最简单的一种问题。抽屉原理很神奇,我们用它可以解决很多有趣的的问题,想弄明白这个原理吗?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究这种神秘的原理。

(设计意图:老师通过一个魔术展示了在生活里“抽屉原理”问题中的一种,勾起了学生对这个魔术很好奇心,为原本枯燥的数学课注入了活力。)

(二)探究原理建立模型

1.合作探究(问题一)

出示探究任务:学生取出3枝笔,2个笔筒。然后把3枝笔放入2个笔筒中,摆一摆,想一想共有有几种放法?还有什么发现?

学生取出学具,带着问题展开小组活动。

2.汇报展示

学习小组派代表到台前展示成果。要求学生边摆边说,老师同时在黑板上板书草图。可能会出现以下几种放法:

放法1 或

(引导学生明确虽然摆放的顺

序不一样,但是同一种放法)

放法或

师:还有别的放法吗?

生:没有了。

师:是的,就这两种放法。除找到不同的放法之外,哪个小组还有其它的发现?

1组:我们发现不管怎么放,总是有一个笔筒至少放进去了2枝笔。理由是……

2组:……(可能会出现不同发现)

师:一个问题有2种答案这可不行。数学知识是严谨的,正确的结果只能有一个。在小组内先仔细比较不同的放法,用“排除法”判断哪个结果是正确的。注意,大家要弄清问题的要点“不管怎么分”“至少”它们的含义。

小组带着问题再次展开探究。

学生围绕争论再次展开探究。经过教师的点拨,学生能够抓住问题中的要点,通过比较、分析、排除错误结果而得出正确答案。

生:通过运用排除法,我们发现不管怎么放,总是有一个笔筒应该至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