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 作业

合集下载

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实验报告

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实验报告

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实验报告《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开放实验报告[江门市交通规划]2012_12_27二零一二年十一月一目录一目录 (2)二、查找资料并识图 (3)三、规划制图过程 (5)1、实验底图的制作 (5)2.乡镇名的采集 (15)3、交通规划线的制作 (16)4.制图输出 (18)四、实验总结 (21)五、任务分配 (21)二、查找资料并识图通过网上的百度百科与江门市是规划局我们找到了,江门市行政区划图、行政边界图、江门市交通规划图,还有就是江门市规划文本,不过这个不能下载,只能在网上浏览。

行政区划图我们可以从行政区化图中明显的看出,江门市共由七个区县组成,利用谷歌地图对照该图可以看出从右上到左下依次为鹤山市、蓬江区、江海区、新会区、开平市、恩平市、台山市,简称三江四市。

通过这图我们可以看出共有92个镇,其分布如下台山市镇:台城、公益、大江、水步、白沙、附城、冲蒌、端芬、都斛、斗山、海侨、三八、三合、田头、赤溪、北徒、上川、下川、沙栏、横山、海宴、四九、深井、汶村、隆文、广海、那扶、南湾开平市镇:水井、水口、月山、沙塘、龙胜、马冈、塘口、蚬冈、百合、赤坎、东山、金鸡、苍城、大沙、长沙、三埠、沙冈恩平市镇:洪滘、恩城、大槐、郎底、良西、恩侨、圣堂、江洲、君堂、东成、牛江、大田、沙湖、那吉、横坡鹤山市镇:沙坪、雅瑶、龙口、桃园、古劳、址山、宅梧、双合、云乡、合城、鹤城、共和蓬江区镇:环市、潮连、荷塘、棠下、杜阮办事处:仓后、堤东、沙仔尾、北街江海区镇:外海、江南、滘头、滘北新会区镇:大泽、会城、司前、七堡、小冈、沙堆、古井、三江、崖西、崖南、双水、罗坑、大鳌、睦州、牛湾还包括最南边上川岛和下川岛以及一些无名小岛综合交通规划图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全市内共有国道线一条G325,高速公路四条,轻轨线8条,地铁线8条,由于图的分辨率比较低,镇间公路就不叙述了。

江门市总体规划文本/trm_sys/news_view.asp?newsid=2813三、规划制图过程1、实验底图的制作打开Catlog找到我们需要建立新的shp文件的位置E/区域开放性试验/44,点击该文件选择新建shp,参数设置如下点击OK可以看见新建的线文件如下黑框中所示,此时文件中没有任何线元素打开ArcMap,加载江门市行政区划图和新建的线图层如下打开江门市行政区界图属性表,添加属性项“界线类型”利用Editor/starting editor开始编辑,画好市域界线如下,并在属性表中添加市域界线市域界线跟踪画好区域界线并在属性表中添加区域界线如下停止编辑并保存编辑,最后的市区域界线图如下把画好的线图层数据输出保存。

(9085)《区域分析与规划》网上作业题及答案

(9085)《区域分析与规划》网上作业题及答案

1:[论述题]技术条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参考答案:答:1、技术进步改变自然资源的经济意义技术越进步,人们利用自然资源的范围越广泛。

许多有害的自然条件可以转化为有利的自然资源。

在些经济意义不大的自然资源可以转化为经济意义较大的自然资源。

2、技术的进步有利于减少区域发展对非本地产资源的依赖程度。

由于技术进步,单位产品的生产要素(劳动力、资本、能源、原材料等)消耗定额降低,节约了生产要素,进而使区域发展对非本区域资源尤其是自然资源的依赖减轻,提高了区域经济发展的稳定性,增强了区际竞争能力。

3、技术的进步推动了区域经济结构多样化。

技术进步推动着农业和工业部门的变化,致使区域经济结构发生变化。

同时,技术进步使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人们消费结构发生变化,进而导致区域产业结构的变化。

在人类经济发展的历史过程中,产业结构从低级到高级的演进,其根本的动力就是技术进步。

4、技术进步为区域劳动就业开辟了广阔的出路。

技术进步催生新的产业部门和行业,推动了消费结构的升级,扩大了社会的劳动需求,为区域劳动就业开辟了广阔的空间。

2:[论述题]自然资源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参考答案:自然资源对区域发展的影响答:自然资源是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物质前提和物质基础,自然资源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自然资源的数量多寡影响区域生产发展的规模大小。

一般而言,某种自然资源数量越丰富的地区,开发利用该种自然资源的生产部门的规模就有可能越大。

2、自然资源的质量及开发利用条件影响区域生产活动的经济效益。

同一种资源,其质量及开发利用条件不同,则开发利用的方式不同,开发利用过程中的成本投入及劳动生产率、产品质量、市场售价等也就不同,经济效益存在显著的差异。

3、自然资源的地域组合影响区域产业结构。

自然资源是产业发展的基础,有那种资源就有可能发展起以开发利用该种资源为主的产业部门。

因此,不同种类的自然资源的组合,就有可能导致以这些自然资源为利用对象的不同的产业部门的发展,即资源结构对产业结构有很大的影响。

16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第三版)电子教案(思考题答案)

16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第三版)电子教案(思考题答案)

第一章
2. 简述区域分析的主要研究内容。
区域分析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三个方面。即,区域发展 条件分析、区域发展状况评价与问题诊断、区域发展方向 及策略分析等三个方面。
(1)区域发展条件分析:包括区域自然条件和自然资 源、人口与劳动力、科学技术条件、基础设施条件及政策 、管理、法制等社会因素等。
(2)区域发展状况评价与问题诊断:区域资源环境分 析主要是评价区域生态环境质量和资源环境容量及其对区 域发展的影响,分析区域发展所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 形成原因,研究区域资源开发和环境治理的方向,为区域 发展中协调人与环境关系和制定资源开发与环境治理规划 提供依据。区域经济发展状况评价主要是对区域经济发展
第二章
过程中的成本投入及劳动生产率、产品质量、市场售价等 也就不同,经济效益也存在差异。第三,自然资源的地域 组合影响区域产业结构,不同种类自然资源的组合,就有 可能导致以这些自然资源为利用对象的不同产业部门的发 展,即资源结构对产业结构产生了影响。
第二章
3.自然资源评价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对自然资源的评价主要从以下五个发面展开:
第二章
2.试述自然资源与区域发展的关系。 自然资源与区域发展的关系表现为:
一方面,自然资源是区域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自然资 源是区域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必要的自然资源, 决不可能出现某种生产活动。虽然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生产 力水平的提高使自然资源的范畴不断扩大,但自然资源仍 是区域生产力发展的自然物质基础。
第一章
3. 区域研究和区域分析的综合性体现在哪些方面?
区域研究是以综合、全面地把握或理解某一特定地理 区域的人群所创造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系统为目 的的。它把区域作为一个复合系统来研究,谋求在一定 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整体地把握研究对象。

川农《区域分析与规划学(本科)》17春在线作业

川农《区域分析与规划学(本科)》17春在线作业

奥鹏17春川农《区域分析与规划学(本科)》16秋在线作业一、单选题(共20 道试题,共100 分。

)1. 区域规划的具体目标不包括()。

A. 经济目标B. 社会目标C. 平均指标D. 建设目标正确答案:2. 关于区域发展水平的量度,最常用的指标是()。

A. 农业总产值B. 国民生产总值(GNP)C. 工业生产总产值D. 农村社会总产值正确答案:3. 按国家统计局1985年10月制定的标准,()划分为第一产业。

A. 工业B. 农业C. 服务产业D. 信息产业正确答案:4. 并于劳动地域分工,有五种经典的理论模式,其中大卫?李嘉图提出的是()。

A. 绝对优势说B. 相互需求论C. 地理分工论D. 比较成本说正确答案:5. 在工业化前期,()是区域经济的主导产业,一般都占整个经济的50%—80%。

A. 农业B. 工业C. 商业D. 手工业正确答案:6. 中国的基础设施相对于经济发展水平而言是比较落后的,属于()发展的国家。

A. 随后型B. 滞后型C. 同步型D. 先行型正确答案:7. 确定评价指标的权重一般采用()。

A. 长期趋势法B. 经验法C. 方差分析法D. 特尔斐法正确答案:8. 在国外基础设施建设实践中,美国属于()发展的国家。

A. 超前型B. 平行型C. 随后型D. 同步型正确答案:9. 区域经济增长,简单地说是指区域产品和劳务总量的增长,即()的增长。

A. 农业总产值B. 国民生产总值(GNP)C. 工业生产总产值D. 农村社会总产值正确答案:10. 不能用()这一方法来预测土地需求量。

A. 平均增长法B. 回归分析法C. 用地定额指标法D. 主成分分析法正确答案:11. ()是指在一定地域范围内对国民经济建设和土地利用的总体部署。

A. 国土规划B. 土地规划C. 农业区划D. 区域规划正确答案:12. ()是指在一个区域或城市,从事某种产品的生产,其劳动生产率较另一个区域城市要高(或成本要低)。

区域分析与规划(教学参考书)

区域分析与规划(教学参考书)

区域分析与规划(教学参考书)区域分析与规划是现代城市发展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通过对一个特定区域的综合分析,了解该区域的自然条件、经济状况、人口特征、社会需求等各方面因素,再结合相关政策和规划原则,制定出合理的发展规划,推动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在进行区域分析时,首先需要对该区域进行全面的调查研究。

通过收集和整理相关的数据,了解该区域的自然地理特征,包括地势、气候、土壤等;了解该区域的经济产业结构、就业情况等经济状况;了解该区域的人口特征,包括人口分布、年龄结构、教育程度等;了解该区域的社会需求,包括居民对住房、教育、医疗、交通等公共服务的需求。

在进行区域规划时,需要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确保规划的可行性和可持续发展。

首先需要根据区域的发展潜力和优势,确定发展的重点方向和目标。

例如,如果该区域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可以发展生态旅游、农业等相关产业;如果该区域靠近重要交通枢纽,可以发展物流中心、商贸等相关产业。

其次,需要考虑区域内不同区域之间的协调发展。

在规划时,要合理安排不同功能区的布局,确保各区域的互补性和协同性。

例如,居住区与工业区的合理距离,可以减少环境污染和交通拥堵。

此外,还需要考虑规划的可持续性。

在制定规划时,要充分考虑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环境的保护。

例如,可以引入节能技术、可再生能源等,降低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最后,为了实施规划,需要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措施,并确保其有效落实。

政府需要提供相应的支持和指导,促进各方面力量的参与,保证规划的顺利实施。

通过区域分析与规划,可以合理利用和整合资源,推动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制定出科学合理的规划方案,并保证其有效实施。

区域分析与规划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为了达到这一目标,需要从多个角度综合考虑,制定出相应的规划策略。

下面将进一步探讨一些与区域分析与规划相关的内容。

首先,需要关注区域的经济发展。

经济是区域发展的基础,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

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打印)

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打印)

1.区域是一个空间概念,是地球表面占一定空间,以不同物质与非物质客体为对象的形式。

2.区域概念中具有根本意义的,是一个区域内部各组成部分间在特性上存在的高度相关性3.区域的本质特征,一是整体性,二是结构性,区域另外还具有动态性等特征。

4.二战后各国潜力于经济重建当时的区域规划的重点是在的基础上。

5.根据自然资源的利用方式可将其划分为直接生活资源,劳动资料资源两类。

6.由于自然资源的有限性特征,就使得自然资源的所有者可以获得绝对地租等经济利益。

7.自然资源的地域差异不但表现在不同区域同一资源在数量和质量上存在差别,而且还表现在不同区域的各种自然资源在其品种组合上的差异。

8.可持续发展成为区域发展的主题。

9.区域研究对于区域经济运行系统的优化,区域社会的和谐稳定,以及区域的生态环境质量的提升有重要意义。

10.区域研究把区域当作一个复合系统来研究,在一定时间空间范围内整体把握研究对象。

11.区域研究的新动向包括有更新区域的资源的观念,强调区域间关系研究,重视区域环境研究,建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等方向。

12.根据自然资源能否再生可将其划分为可再生资源,可更新资源和不可再生资源三类。

13.由于区域性的特征导致自然资源在丰度上的差异,使其占有者可获得级差地租等利益。

14.每一区域各种自然资源要素彼此都有生态上的联系,形成个整体,即自然资源生态系统。

15.自然资源是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物质前提和物质基础,原因之一在于自然资源是区域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无空?)16.自然资源的数量多寡影响区域生产发展的规模大小。

17.对自然资源的质的评价主要考察自然资源的可利用价值和对一定生产部门的适合程度。

18.对。

评价应从技术上的可能性,经济上的合理性和需求上的迫切性这三方面考虑。

19.对自然资源质量的评价应结合资源本身和一定生产部门的质量要求确定其相应的质量指标,并运用这些指标进行综合评价。

20.对自然资源量的评价主要目的是确定自然资源的和自然资源对一定生产部门和区域经济发展与布局的保证程度21.在评价中对自然资源保证程度的考虑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自然资源满足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当前需要量的程度,亦即自然资源在合适开发利用程度下的服务年限,二是预测资源的远景需求量。

区域规划与区域分析报告

区域规划与区域分析报告

第二章:规划区现状及重点问题分析、第一节:规划区现状:1.地理位置:武汉理工大学鉴湖校区位于北纬30°30’59.72″,东经114°13′27.62″,处于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为武汉理工大学马房山四大校区之一,在呈带状分布的马房山校区中处于中间地段,连接着西院与南湖。

鉴湖校区位于雄楚大道,由北部的洪达巷,东部的工大路,南部的雄楚大道以及西部的武汉科技学院包围而成。

如图所示:2.校园区域布局鉴湖校区功能分区明确,设施齐全,面积虽然不大但是容纳量可谓不小。

鉴湖校区主要是教学任务以及学生住宿的场所,平面基本成正方形(缺了左上角西北方向上的正方形,同时右上角东北方向多了三角形的草坪),其边长为530米,粗略估计面积0.2809平方公里。

其中包括教学区、运动区、生活区、绿化休闲区等部分。

其中,鉴湖校区较之于其他校区尤为独特的是它是最具有人文气息,同时也是理工大景色最具有观赏性校区之一,其中最为关键的因素便是鉴湖的存在,鉴湖校区也是因此而得名。

(1)教学区:教学区的主要部分位于鉴湖校区的东南部,成东西走向的长方形分布,边长300米,宽度为100米,面积为0.03平方公里。

包括鉴主,鉴一,鉴二,鉴三以及处于工大路东侧的鉴四(外国语学院),为鉴湖校区总面积的10%。

鉴主教学楼是鉴湖校区乃至武汉理工大学的最高建筑,理所应当的成为了理工大学的标志性建筑,全称是“鉴湖校区主教学楼”,二十层将近四百个教室的庞大容纳量也使得它承担了鉴湖校区众多院校的主要教学任务。

鉴一教学楼位于鉴主教学楼的西侧,主要承担学校会议以及部分教学任务。

鉴二教学楼位于鉴一教学楼西侧,因为学校文艺活动众多,需要一些专业的场地来满足学校社团的排练需求,在鉴湖校区其他楼栋足以满足鉴湖师生教学任务的前提下,鉴二的主要用途被定位给学生社团诸如大学生艺术团等提供排练场地以保证大学生文化活动的顺利开展。

鉴三教学楼也是教学活动的主要承担楼栋,楼高五层,每层设教室四个,全部为百人以上的大教室,为鉴湖校区各学院的跨学系教学提供了充足的教室保证。

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实验报告

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实验报告
• 运用区域规划的方法和技术,制定某区域的发展规划和实施方案
实验过程与结果分析
实验过程
• 阅读教材和参考资料,学习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的基本理论和技术
• 收集实验数据,整理数据,为实验做好准备
• 运用区域分析的方法和技术,分析某区域的发展情况
• 运用区域规划的方法和技术,制定某区域的发展规划和实施方案
基本理论和技术
• 提高解决区域发展与规划问题的能力
• 熟悉实验数据和方法,独立完成实验任务
• 认真撰写实验报告,总结实验经验和教训
实验数据与方法
实验数据
• 提供某区域的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和发展趋势等相关数据
• 提供某区域发展规划的文本和图表资料
实验方法
• 运用区域分析的方法和技术,分析某区域的发展情况
01
发展趋势一:信息化
• 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提高区域分析与规划的效
率和准确性
• 利用GIS、虚拟现实等技术,提高区域分析与规划的可视
化程度
02
发展趋势二:智能化
• 利用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等技术,提高区域分析与规划
的智能化水平
• 利用专家系统、知识图谱等技术,提高区域分析与规划
的科学性
03
发展趋势三:跨学科融合
SMART CREATE
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实验报告
CREATE TOGETHER
01
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的基本概念与理论
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的定义与内涵
区域分析
• 是一种研究区域空间结构和发展过程的方法
• 通过分析区域的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和发展趋势,为区域规划提供依据
• 区域分析主要包括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
• 通过区域分析,了解区域经济发展的基础和条件

《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第三版崔功豪课后思考题+老师布置习题及答案

《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第三版崔功豪课后思考题+老师布置习题及答案

第一章绪论1.谈谈你对区域概念的理解,简述区域的类型及特征。

答:(1)区域:依据一定的目的、准则在地球表面上划定的一个空间范围,以某些物质或非物质客体特征区别于其他空间范围,是一个空间概念。

即地球表面上占有一定空间的、以不同的物质客体为对象的地域结构形式。

(2)类型:均质区域、结节区域;(3)特征:整体性、结构性、动态性。

参考:1)概念——区域是一个空间概念,是依一定的目的、准则在地球表面上划定的一个空间范围,它以某些物质或非物质客体特征而区别于其他空间范围。

2)类型——按照内部分布状况可划分为均质区域和结节区域。

按照区域性质可划分为自然区域、经济区域和社会文化区域。

按规模大小可划分为大型区域、中型区域、小区域等。

还可依据其他特征进行划分。

3)特征——整体性(或系统性)、结构性、动态性。

2.简述区域分析的主要研究内容。

答:主要内容包括:(1)区域发展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背景条件的分析;(2)区域发展状况评价及存在问题诊断:区域资源环境分析和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状况评价;(3)区域发展方向及其策略研究:发展预测、结构优化、方案比较。

参考:区域分析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三个方面。

即,区域发展条件分析、区域发展状况评价与问题诊断、区域发展方向及策略分析等三个方面。

1)区域发展条件分析:包括区域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人口与劳动力、科学技术条件、基础设施条件及政策、管理、法制等社会因素等。

2)区域发展状况评价与问题诊断:区域资源环境分析主要是评价区域生态环境质量和资源环境容量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分析区域发展所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形成原因,研究区域资源开发和环境治理的方向,为区域发展中协调人与环境关系和制定资源开发与环境治理规划提供依据。

区域经济发展状况评价主要是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水平及所处阶段、区域产业结构和区域空间结构的分析评价。

区域社会发展状况的评价主要包括区域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精神文明状况,区域社会组织、管理和运行的成本、效率及其对发展的支撑状况,尤其是区域政策与制度对区域发展的作用等方面的分析评估。

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复习题

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复习题

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复习题一、名词解释1. 区域科学:区域科学是一门有关区域或空间系统的治理、开发、管理的具有地域性、综合性和实践性的学科。

2. 区域:区域是一个空间概念,是地球表面上占有一定空间的、以不同的物质与非物质客体为对象的地域结构形式。

3. 适度人口:指对一国或地区发展最适宜的人口数量4. 劳动地域分工:社会劳动分工的空间形式。

指一国或一地区按照各自条件和比较优势,着重发展有竞争优势的专业化部门和在产品交换基础上的相互协作,以取得较高的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5. 区域投资环境:是指影响投资主体进行投资决策的各种区域因素的组合。

6. 主导产业:是指具有一定规模,能够充分发挥经济技术优势,以技术优势改变生产函数并对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演进有强大的促进和带动作用的产业。

7. 区域规划:根据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总的战略方向和目标,对未来一定地区范围内的社会经济发展和建设进行总体部署(包括区际和区内)。

8. 区域优势:某个区域在发展过程中,所具有的特殊的有力条件。

由于这些条件使该区域更富于竞争力,更高的资源利用效率。

9. 区域发展战略:是指对区域整体发展的分析、判断而做出的重大的、具有决定全局意义的谋划10.点轴开发模式:是点-轴渐进扩散理论在区域规划和区域发展实践中的具体运用,也是经济空间开发的一种重要方式。

其中,“点”是指区域中的各级中心城市,是一定区域内人口和产业集中的地方,有较强的经济吸引力和凝聚力。

“轴”是联结点的交通干线、高压输电线、通讯设施线路、供水线路等工程性线路组成的线状基础设施束。

其实质是依托沿轴各级城镇形成产业开发带。

11. 区域发展:国家和区域的经济增长、社会发展及其地域结构的变化12. 自然资源:存在于自然界,能被人类利用并能产生紧急或社会价值的自然条件。

13. 可持续发展:既满足代人的需求,又不对满足后代人其需求构成危害的发展14. 外部性:一个经济主体的经济活动对另一个经济主体所产生的有害或有益的影响。

区域规划与区域分析试题期末试题

区域规划与区域分析试题期末试题

区域规划与区域分析试题期末试题一、简答题(每题20分,共5题)1. 请简述区域规划的概念和目的。

2. 区域规划的基本原则有哪些?请列举并简要说明其中三个原则。

3. 区域分析是什么?请简要介绍一种常用的区域分析方法。

4. 环境容量是区域规划中的重要概念,请解释环境容量的含义和作用。

5. 区域规划实施过程中可能面临哪些挑战和问题?请列举并简要说明其中三个。

二、论述题(每题30分,共2题)1. 请结合具体案例,论述区域规划的实施过程中需要考虑的社会、经济和环境因素。

2. 区域分析在城市规划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请详细阐述区域分析方法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和意义,并结合实际案例进行说明。

参考答案:一、简答题1. 区域规划是指根据一定的原则和目标,对一个特定区域进行综合分析和预测,制定出一个可行的规划方案,以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其目的是保障和改善人民的生活环境,促进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 区域规划的基本原则包括:- 综合性原则:充分考虑社会、经济、环境等多方面因素,实现综合规划。

- 可持续性原则:保护环境,合理利用资源,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 公平原则:保障社会公平正义,促进资源和利益的合理分配。

3. 区域分析是通过对一个区域内的自然、人文、经济等要素进行系统研究,以了解该区域的现状和发展潜力,进而为区域规划提供科学依据的方法。

其中一种常用的区域分析方法是SWOT分析,即对区域的优势(Strengths)、劣势(Weaknesses)、机会(Opportunities)和威胁(Threats)进行综合分析,从而为规划提供全面的信息和决策支持。

4. 环境容量是指一个区域所能承载的人口、产业等活动数量以及其对环境的影响程度。

环境容量的含义是区域内环境资源的上限,是区域发展的可持续性和环境保护的基础。

通过对环境容量的评估和管理,可以实现区域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避免资源过度利用和环境破坏。

5. 区域规划实施过程中可能面临的挑战和问题包括:- 利益冲突:不同利益主体之间对区域规划方案的利益分配可能存在冲突,需要通过公平公正的决策机制来解决。

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复习参考题

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复习参考题

1.区域:是一个空间概念,是地球表面上占有一定空间的,以不同的物质客体为对象的地域结构形式。

区域并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

其基本属性是:(1)是地球表面一部分,并占有一定空间:有自然的、经济的、社会的空间。

(2)具有一定的X围和界线:X围大小不一,界线具有过渡性。

(3)具有一定的体系结构形式:分级性、多级性、层次性等。

(4)区域是客观存在的:是主观对客观的反映。

但是反映的有正确与错误之分。

2.区域科学:区域科学是用各种近代的计量分析和传统区位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由区域或空间的各个要素与其组合所形成的差异和变化分析入手,对不同的等级和类型区域的社会、经济发展等问题进行研究的一门应用学科。

3.区域分析:主要是对区域发展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背景特征,与其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进行分析,探讨区域内部各自然、人文要素之间和区域之间相互联系的规律。

但它不是一门独立学科,而是作为一种科学的方法论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为有关学科研究区域问题和为进行区域规划提供理论基础和研究方法的。

4.适度人口:p93法国人口学家索维认为:适度人口就是一个以最令人满意的方式,达到某项特定目标的人口。

因此,目标有多少个,适度人口也相应的有多少个,适度人口存在着静态和动态的变化。

5.人口承载力:又称土地承载力。

在一定的生产条件下,土地资源的生产能力与在一定生活水平下承载的人口数量。

资源承载力研究主要是对土地资源的生产能力也即生物生产能力的研究。

6.技术条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一)技术进步改变了自然资源的经济意义:p115技术进步扩大了自然资源利用的广度和深度,可以变废为宝、变害为利。

(二)技术进步有利于减少区域发展对自然资源的依赖程度。

技术进步节约了生产要素的投入,使得区域生产对自然资源的依赖程度减轻,从而提高了区域经济发展的稳定性,增强了区域竞争能力。

(三)技术进步推动了区域经济的多样化:一方面新技术带来了新产品层出不穷,另一方面,新技术出现,使原有的产品功能和效用不断的延伸与扩大。

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

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

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相互关联,是城市规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区域分析是对城市或区域的发展现状进行全面的研究和评估,旨在找出问题、发掘潜力、确定目标,为制定合理的区域规划提供依据。

区域规划是在区域发展的基础上,通过制定具体的规划方案,实现城市或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和空间优化。

区域分析是区域规划的起点和基础。

通过对区域的自然、人文、经济、社会和环境等各个方面的详细调查和研究,可以了解该区域的优势、弱势、机遇和威胁,明确发展的方向和目标。

区域分析可分为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两个方面。

定性分析主要通过收集和整理各种文献资料、数据、地理信息等,了解和分析区域的自然条件、历史文化、产业结构、人口结构等方面的情况。

通过分析比较和归纳,可以评价区域的发展潜力、矛盾和问题,并准确把握区域的发展方向。

定量分析则依靠统计学和模型分析等方法,使用数据进行计算和分析。

常用的方法有区域经济计量模型、综合评价模型、三维可视化模型等等。

定量分析可以更加明确地评估区域的经济特征、交通运输状况、土地利用结构、环境质量等方面的情况。

同时,通过定量分析,还可以预测和模拟不同规划方案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提供决策参考。

在进行区域分析的基础上,区域规划的制定可以根据分析结果,明确发展目标和任务,并提出一系列解决方案和措施。

区域规划主要包括总体规划、分区规划和专项规划等。

总体规划是对整个区域进行宏观布局和综合统筹的规划,包括城市发展方向、居住区、工业区、商业区、交通运输等各个方面的规划。

分区规划则是对不同功能区域进行详细的规划,如产业园区、住宅区、商业中心、公园绿地等。

专项规划则是对其中一特定问题进行规划,如环境保护、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交通规划等。

区域规划需要考虑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空间优化。

可持续发展要求在保证经济增长的同时,注重环境保护和社会公平。

区域规划应该合理布局城市和自然资源,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减少能源和资源消耗,改善环境质量,推动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协调。

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作业

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作业

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作业一、区域分析的主要内容,结合九华经济开发区说明。

1、区域发展条件分析:(自然条件、社会经济背景条件)九华经济技术开发区地处长株潭核心区域,南距湘潭市中心5公里,北距长沙市中心27公里,总面积138平方公里,总人口13.8万人;境内上瑞高速贯穿东西,长潭西线高速连接南北,湘江黄金水道通江达海,距黄花国际机场半小时车程,还有湘黔铁路、湘江生态经济风光带和建设中的沪昆高铁,自然资源虽不丰富,但区位优势得天独厚。

1)、依托发展基础好、发展潜力巨大的长株潭城市群2)、具有无可比拟的交通区位优势:有发达的水路、铁路、公路、航空运输构成的立体交通枢纽。

陆运方面:境内上瑞高速贯穿东西,南北大动脉京珠高速从旁边穿过;长潭西高速实现长沙、湘潭无缝对接,连接长沙坪塘大道的九华大道和连接长沙潇湘大道的滨江大道2014年底已实现全线通车。

铁路方面:湘潭高铁北站设在九华,有京广、湘黔等铁路干线在此交汇,以及武广、沪昆两条高速铁路,沪昆高铁在九华经开区设有一级始发站点,已于2014年通车。

航运方面:湘潭经开区拥有两千吨级码头河西中心港,20分钟内可抵达株洲永利码头,船舶通过湘江可常年直抵长江沿岸城市。

2013年,长沙航电枢纽建成湘江水位整体提升3米以上,湘江常年通航能力将达到3000吨级。

空运方面:距离全国排名第11位、中部最大的黄花国际机场仅30分钟车程。

距大托铺货运机场仅20分钟车程,距离株洲可起降公务机和直升机董家塅通用机场仅30分钟车程。

湘潭九华经济技术开发区地处5小时经济圈内:可享受1个小时到武汉,2个小时到广州,3个小时到上海和香港,4个小时到昆明,5个小时到北京的快速交通便利。

3)、人才科技优势突出2006年底,随着长潭西线高速公路的全线贯通,长沙、湘潭两市的大学园区对接出一条20分钟,总长35公里的知识经济走廊,已成为湖南省科教中心。

在这条走廊内拥有全省最多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其中有中南大学、湖南大学、湖南商学院、湖南中医药大学、湘潭大学、湖南科技大学、湖南工程学院等全日制高等院校15所,有湖南有色冶金研究院、长沙矿山设计研究院等科研院所13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作业系别:城乡发展与管理工程系专业: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学号:09113121姓名:白海蛟时间:2011年12月20日1,试论述商洛在“关中-天水经济发展规划”中的地位与作用。

商洛市位于陕西省东南部,地处秦岭山地。

东临河南,东南与湖北接壤,北接本省渭南市,西南相邻西安市。

辖商州区和镇安、丹凤、商南、洛南、山阳、柞水6个县。

总面积约19292平方千米,人口243万,耕地15万公顷。

主要生产稻谷和小麦,“岭沟红米”最为出名。

是本省核桃、板栗、柿饼、木耳的集中产区。

水貂养殖业居全省之冠。

有大熊猫、苏门羚、青羊、林麝、水獭、黑鹳等珍稀动物。

主要矿产金、银、煤、铝、锌等,钾长石储量位居全国第一,世界第二。

本市以312国道为主轴,连结各县的干线公路。

名胜古迹有笔架山风景区、柞水溶洞、洛南金丝峡大峡谷、二郎庙等。

据介绍,商洛在深刻把握《关中—天水经济发展规划》总体要求的基础上,结合商洛实际,科学谋划,精心编制各项专业规划,为实施《规划》提供依据。

一是制定出台了《关中—天水经济区商洛区域发展规划》,提出了全力打造现代材料基地、秦岭最佳生态旅游目的地、西部现代中药基地、优质绿色食品供应基地和在10年内打造全国循环经济示范基地的总体目标,规划实施重大项目380个,总投资3549.5亿元;二是编制完善了《现代材料工业基地建设规划》,布局重大项目107个,总投资1436.9亿元,为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效率,促进产业聚集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三是出台《陕南循环经济产业发展规划商洛实施意见》和《商丹循环工业园区产业项目建设规划》,布局10个循环发展产业链、45个项目,总投资570.87亿元,完善了循环产业的功能定位和产业体系支撑;四是编制了《商丹一体化城乡统筹发展示范区建设规划》和《商丹次核心城市总体规划》,强力打造全市经济核心区,努力形成以陕东南现代复合型交通枢纽和现代物流为支撑、科研培训为纽带、产业循环关联发展的新格局。

“关中-天水经济区规划”颁布和实施一周年,商洛将围绕《规划》战略定位,立足新起点,抢抓新机遇,实现新跨越,以调整优化结构、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全力建设商洛发展的“七大战略基地”,打造关天经济区中最具活力的经济板块:一是以商丹循环工业经济园区10大产业链45个重大项目为支撑,加快开发光伏、锌业、钢铁、煤电、氟硅等循环产业,把商丹循环工业经济园区建成我市突破发展的核心区域,打造“全国知名、西部一流”的现代材料循环工业基地;二是以商州仙娥湖生态休闲度假区、华山南区旅游区和商南金丝峡、镇安木王、柞水牛背梁、山阳天竺山四大国家级森林公园开发建设为龙头,打造成秦岭生态旅游的最佳目的地和西安的第二生活区;三是依托天津天士力、陕西香菊、陕西盘龙等制药集团,引领丹参、黄芩、桔梗、连翘、五味子“五大商药”开发,建设西北地区最理想的药源基地和现代中药基地;四是整合开发商洛核桃、板栗、茶叶等绿色无公害农特产品,促进食品加工企业扩大规模,拓宽销售市场,打造全国知名品牌,建设具有规模优势的绿色食品生产基地;五是以比亚迪全产业链太阳能光伏产业为龙头,发展工业硅、多晶硅、太阳能电池和高储能钒电池等新型能源材料,着力扩大建设规模,打造高效益的新型能源示范基地;六是以商丹循环工业经济园区为核心,七县区工业园区为辐射,相互关联、左右支撑、协作配套,形成循环经济产业聚集区,打造全国循环经济发展示范基地;七是以提高等矿产资源利用率为抓手,最大限度减少尾矿堆量,真正变尾矿和冶炼渣为第二矿产资源,全面打造“全国一流”的尾矿综合利用示范基地。

商洛位于西安的一小时经济区的秦岭山中,是关天经济发展的次核心城市。

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地理环境成为了在发展规划当中的亮点,具有鲜明的区域特色,植被覆盖率高,水资源丰富,农副产品种类多且丰富,在加上丰富的矿产资源为打造生态旅游,发展现代农业基地和工业化城市提供了有力基础。

不但可以满足自生的需要,还可以大量输向西安,为西安的发展可以直接提供支持,在本区域打造生态旅游城市,发展绿色产业,发展成为西安的后花园。

所以商洛在“关中-天水经济发展规划”中的地位与作用有不可忽略的作用。

总之,商洛在“关中-天水经济发展规划”中的地位与作用:①.商洛优越的自然条件为关中天水经济区的构建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包括丰富的自然资源,矿产资源等,将为经济区发展建设做出巨大贡献。

②.商洛区域位置特殊。

商洛地处秦岭南麓,西邻古都西安,东临南阳盆地,北接八百里秦川,南带江汉平原,处在联系我国东西部经济大通道西康、西南铁路和沪陕、包茂、银武、榆商等高速公路的枢纽部位,是关中天水经济区面向东南地区发展的桥头堡。

③.商洛特有的气候地理条件在建设关中天水经济区特色优势农业基地中具有重要作用。

商洛位于暖温带和北亚热带过渡地带,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土壤适宜,水质纯净,独特的地理和气候条件孕育出丰富、天然、绿色、环保的特色农产品。

2.根据商洛市“十二五”规划,介绍商洛城市和产业空间布局,分析商洛市三大产业的优劣势。

商洛城市,因境内有商山、洛水而得名。

市政府所在地商州区。

商州又名“鹤城”,因城区坐落于丹江之北,背靠金凤山,面对龟山,形如鹤翔,故有“鹤城”之称。

位于陕西省东南部,秦岭南麓,与鄂豫两省交界。

东与河南省的灵宝、卢氏、西峡、淅川县市接壤;南与湖北省的郧县、郧西相邻;西南与安康、宁陕、旬阳,西北与长安、蓝田毗邻;北与潼关、华阴、华县相连。

界于东经108°34′20″~111°1′25″,北纬33°2′30″~34°24′40″之间。

东西长约229公里,南北宽约138公里。

全区总面积19292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9.36% 。

辖商州、洛南、丹凤、山阳、商南、镇安、柞水7县区,122个镇,4个办事处。

至2010年底,全市户籍人口244.83万人。

其中农业人口158.66万人。

少数民族有19个,3000余户,13391人,分布于全市7个县(区),约占全市总人口的0.49%;其中百人以上的少数民族4个,为回族、壮族、蒙古族、满族;10人以上的有7个,为藏、维吾尔、苗、彝、土家、黎、侗族。

市委、市政府所在地商州区,距省会西安110公里。

商山,乃为今丹凤县城西7.5公里的商镇对面、丹江南岸之名山——商山。

秦岭、蟒岭、流岭、鹘岭、新开岭和郧岭六大山脉,绵延起伏。

洛水,指的是南洛河,黄河下游南岸大支流。

源出商洛市洛南县洛源乡的木岔沟。

东流入河南境,经卢氏县、洛宁县、宜阳县、洛阳市,到偃师县杨村附近纳伊河后称伊洛河,到巩义市洛口以北入黄河。

《水经注》云:“洛水出京兆上洛县灌举山,东经熊耳山北(今河南卢氏县境),《禹贡》所谓‘导洛自熊耳’即此”。

初置上洛郡(县),因在洛水(东都洛阳因之而名)之上游,郡(县)域为洛水之源故而得名,郡(县)治在今商县。

古郡(县)域较大,有后人因郡(县)治离洛水较之汉江著名支流丹江稍远,而误以为洛水是指较近的丹江,实属误读。

商洛地形地貌结构复杂,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

境内有秦岭、蟒岭、流岭、鹘岭、新开岭和郧岭六大山脉,绵延起伏。

岭谷相间排列,地势西北高,东南低,由西北向东南伸展,呈掌状分布。

海拔最高点位于柞水县北秦岭主脊牛背梁(2802.1 米),最低点位于商南县梳洗楼附近的丹江谷地(2154米)。

主要河流有丹江、洛河、金钱河、乾佑河、旬河五大河流,纵横交错,支流密布。

横垮长江、黄河两个流域。

北部气候属暖温带,南部气候属亚热带。

年平均气温7.8~13.9℃,最高37℃~40.8℃,最低―11.8℃~―21.6℃。

降水量年均710~930毫米,日照1860~2130多小时。

无霜期为210天。

山高,并不危岩耸天,水多,亦很少激浪泛滥。

其风土人情,既兼北国之旷野,又融南国之灵秀。

山清水秀,风景如画。

商洛地区历史悠久。

据考古发现,早在一百多万年前的旧石器时期,这里就有先民活动。

新石器时期,洛河、丹江、金钱河、乾佑河、旬河沿岸,先民在此聚居,繁衍生息。

《史记·殷本纪》载,契(xi è)长而佐禹治水有功,封于商,国名也。

《括地志》云:商州东八十里商洛县,古之商国。

《水经注》曰:丹水自上洛经商县南,契始封此。

契即帝喾之子。

随着朝代的更替,地方建置先后为郡、州、路、道、区、分区、专区、地区,称谓不一,隶属各异。

夏商时期,属豫、梁二州,西周和春秋时期属晋,战国属秦。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北部和南部分属关中郡内史区和汉中郡。

西汉时分属弘农郡和汉中郡。

东汉时分属京兆尹和汉中郡,晋泰始二年(257)设立上洛郡。

北魏在境内先后设荆州、洛州,置上洛、上庸、苌和、魏兴等郡。

西魏增设拒阳郡。

北周撤销苌和、魏兴二郡,设慎政郡。

宣政元年(578)改洛州为商州。

隋时撤销上洛、拒阳、上庸、慎政四郡,保留商州。

后撤销商州,复设上洛郡。

唐时撤销上洛郡,复设商州,归山南道。

后改商州为上洛郡。

宋时撤销上洛郡再设商州,属永兴军路,后又改属河南路。

元时属奉元路。

明时属陕西省西安府。

清时,商州升为直隶州,仍属西安府。

辛亥革命后,民国初年撤销商州,原属县分别划归关中道、汉中道。

后废道制,由省直接领县。

嗣后,设立陕西省第四行政督察区,领属商县、洛南、山阳、镇安、商南、柞水六县和民国末年设立的龙驹寨设治局(三等县)。

市域城镇空间结构规划形成“一核、两主、三辅、七心”的网络状城镇空间结构。

一核:即商丹一体化组合城市核心地区,是市域城镇发展的核心,由商洛市区和丹凤县城构成。

两主:两条城镇发展主轴,即沪陕高速公路发展轴和包茂高速公路发展轴。

三辅:洛南—商州—山阳—十堰发展轴;商南—山阳—镇安—宁陕—洋县发展轴;商州312国道—洛南307省道(洪箭公路)发展轴。

七心:分别为商洛中心城市和柞水、镇安、商南、洛南、丹凤、山阳等六个县域中心城市。

三大产业第一产业:重点以发展茶、畜、果、油、药五大主导产业为主,打造“一村一品”的区域特色。

其中,丹江沿岸带,以大米、小麦、玉米、油菜等粮油作物种植为主;浅山丘陵区,以建设绿色种养基地为主,大力发展中药材、茶叶、烤烟、畜牧等多种经营;中高山区,重点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加强绿色生态林区、动植物保护区的建设;城郊及集镇周边地带,发展特色蔬菜种植;利用退耕还林地、坡源地、河滩地,做大作强中药材基地建设。

优势:地理环境,气候因素,水资源丰富等优势。

由当地特有的农作物。

劣势:多山地,丘陵地带使种植面积,规模大小不一,不便于统一管理,统一提供向市场。

地形,地势,地貌,土壤肥力各不相同,种植模式,管理模式落后,大部分农副产品用于自给自足。

第二产业:重点建设商州-丹凤循环工业经济园区,以发展新能源材料、化工材料、锌合金材料等为主;建设以柞水大西沟为核心的钢铁产业集群,洛南钼材料产业开发链,山阳、丹凤、商南、镇安钒材料产业开发链,商南钛材料产业链,山阳、洛南、商州金属镁冶炼-镁合金产业链、丹凤、山阳、柞水铜材料产业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