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学科渗透课例
德育教学案例(5篇)

德育教学案例(5篇)第一篇:德育教学案例德育案例一、有一次我的上课内容是初三体育的障碍跑,障碍项目有跳、钻、爬。
跳过连续的折起的小垫子需要同学们双脚团身跳,膝盖尽量靠近胸部才能跳过障碍,能够让学生们培养克服困难的勇气和坚持不懈克服困难的决心;钻铁圈我的要求是身体不能碰触到铁圈,把它想象成火圈,用最大的勇气和灵活性快速钻过去,这个项目很考验同学们的注意力集中程度,锻炼他们非常认真的对待事情的良好习惯;爬长垫子这个项目的设置,主要是培养同学们的身体协调性和上、下身配合的能力,需要很强的下肢和上肢的力量才能以快速爬过垫子。
我让同学们分成四组进行比赛式练习,培养他们的竞争意识。
在上课过程中,有的同学能够把我对每一个环节的要求都记住并认真的努力做到,遇到困难也表现的很坚强,摔倒了还能够爬起来继续前进;而有一部分同学则不然:当轮到一个叫陈梨静的女同学练习时,因为是比赛式进行,所以她可能比较紧张,个子矮小的她过第一环节的时候就遇到了困难—跳不过去,当她尝试了一个不行之后,慢悠悠的把头转向我:“老师,我不行。
”我便回应:“梨静,快,你能行的,只是没有用尽全力,现在在比赛,不要落队啊。
”她便慢悠悠的一只脚一只脚的跨过去,到了钻铁圈环节,由于她脚懒得抬起来,把铁圈绊倒了,竟没有意识把铁圈扶起来,继续慢悠悠的往前走,其他同学见状哈哈大笑,纷纷讨论梨静不协调的动作,更甚者直说她笨,我便对着奇尘说:“奇尘,去把铁圈扶起来。
”“老师,是梨静弄倒的,凭什么让我扶啊!”这时文静见状默默的跑过去扶起了铁圈,向同学们做了个安静的手势,随后转头向静喊:“梨静,加油……”。
我吃惊异常,一个如此简单的任务或者说如此容易的一个忙,竟遭到拒绝,我感叹:现在的孩子竟如此的以自我为中心,如此的懒惰与自私!整个练习过程中,绊倒了就赌气不练的,不顾组内荣誉故意放慢速度的,嫌同组同学跑的太慢而斗嘴的层出不穷,具有我要锻炼的良好品质的同学实属少数,让我这个做老师的心里很不是滋味……二、案例分析现在的学生由于生活条件的优越和家长的过度溺爱,不少学生娇生惯养,怕吃苦,缺乏集体的意识,常以自我为中心。
思想品德渗透教育教案5篇

思想品德渗透教育教案5篇认真备课,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过程的程序及时间安排都作了详细的记录,认真写好教案。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5篇思想品德渗透教育教案内容,感谢大家阅读,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思想品德渗透教育教案1作出的选择新课标要求(一)知识目标1、识记-决策的重要性,公民参与-决策的意义2、理解-决策的方式和意义3、运用实例公民参与-决策的意义(二)能力目标提高公民参与-决策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参与-决策的意识和责任感教学重点-决策的重要性,公民参与-决策的意义教学难点-决策的方式和意义教学方法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
教学建议建议多引入-决策的具体材料、数据、实例等辅助学习、理解。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教师活动:政府的决策往往涉及社会各阶层的利益,关系千家万户的生活起居,决策是否科学合理至关重要。
通过-选举,选出代表人-志的人进入决策机关,参与、审议、监督、制定决策,是各项决策能够反映人民根本利益的重要保证。
但是,随着我国-形式的日益丰富,还有更多的机会、渠道直接参与决策,对决策的形成发挥积极作用,本节将进一步学习这方面的内容。
(二)进行新课教师活动:请同学们看教材第19页漫画,并思考讨论所提问题。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思考讨论。
教师活动:总结点评。
第二种观点充分发扬了-,倾听群众意见,公民能够参与决策过程,这样形成的决策集中民智、反映-,体现人民根本利益,是科学合理的。
第一种观点恰好相反,是不可取的。
作为决策者应该让公民充分参与决策过程,以了解民情,反映-,体现人民根本利益。
目前,随着经济科技的发展,公民参与-决策的方式、渠道很多,如电话、信函、网络、新闻媒体等,都可以用来参与决策。
下面我们就学习公民参与-决策的方式问题。
一、参与-决策的方式1、间接参与决策通过-选举,选出代表人-志的人进入决策机关,参与、审议、监督、制定决策,是公民间接参与决策的方式。
思想品德德育渗透教案5篇

思想品德德育渗透教案5篇以“政治课程标准”为宗旨,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增强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正确把握政治学科特点,积极倡导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培养学生积极地情感态度和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思想品德德育渗透教案1一、教学设计说明:作为政府权力行使的三个环节之一的执行环节——依法行政,体现了政府对人民负责的原则。
本节设计主线是让学生通过两段情景材料谈谈对政府工作人员的这种做法的认识,探究对政府的这种不作为对人民群众、对政府自身、对整个社会所带来的危害,使学生加深对依法行政的重要性的认识。
同时提出让学生思考如何提高政府的依法行政管理水平以及政府如何做到审慎用权科学民主决策。
主要内容是学习依法行政的原因和意义以及如何提高行政管理水平、依法行政的具体要求、政府如何科学民主决策等。
二、研讨主题:新授课中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运用三、课堂评价:1.学生参与度:由于学生已在前一天晚上对本课的自主探究学案做了预习,因此学生课堂参与度较高。
2.问题设计:设计编排合理,在课本基础上对梯度思考有所改进,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有所提高。
3.教师引导:新课导入自然顺畅,但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缺乏向纵深发展。
4.课堂对话:教师富有亲和力,注重师生互动,课堂气氛融洽。
5.知识落实:梯度思考回答问题合理,正确性高。
注重知识的落实与巩固。
学生记忆较快。
6.总体评价:从教学过程来看,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较好,识记熟练,探究问题的意识较强,但学生探究时的问题引导有偏离主题的现象。
四、课后反思1.成功之处:教学设计符合学生的实际,通过情景导入,课堂自然顺畅,学生巩固落实较好。
最后知识体系构建符合本课的主旨。
2.个人特色:自主学案编排合理,导入自然。
教学设计符合学生实际,课堂互动效果好。
3.存在问题:课堂注重教师与学生的交流,虽有探究意识,但学生小组在探究中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小学社会课堂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案例

小学社会课堂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案例
引言
德育渗透是指在学校教学过程中,通过学科知识的传授和教学
活动的设计,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和价值观念。
小学社会课堂作为
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重要环节,德育渗透在其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一些小学社会课堂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的案例。
案例1:环保意识的培养
在小学社会课堂中,老师可以通过教授有关环保的常识和案例,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比如,在研究地理知识时,老师可以讲述环
境保护的重要性,并组织学生参与环保活动,如清理校园垃圾、植
树造林等。
这样的教学活动既能提高学生的社会意识,又能培养学
生的环保责任感。
案例2:民族团结的培养
小学社会课堂也可以用来培养学生的民族团结意识。
在研究历
史知识时,老师可以通过讲述各民族之间的相互交流和促进发展的
案例,让学生了解不同民族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尊重和包容之心。
案例3:公民意识的培养
小学社会课堂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
在研究政治知识时,老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公民权利和义务,让学生了解自己应该积极
参与社会事务,并遵守社会规则。
同时,可以组织学生参观政府部
门或社区,让学生亲身体验和了解公共事务的运行和管理。
结论
小学社会课堂是培养学生道德素养的重要阵地,德育渗透在其
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案例教学和实践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环
保意识、民族团结意识和公民意识。
这样的教学设计能够使学生在
学习知识的同时,更好地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
德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案例

德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案例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的渗透是非常重要的。
培养学生的文明修养和健康心理,不仅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也是小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一个方面。
下面将介绍一些德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案例。
案例一:以文明礼貌为主题的课堂教学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老师可以设计一些以文明礼貌为主题的教学活动,如讲述一些关于文明礼貌的故事、引导学生讨论文明礼貌的重要性等。
通过这些教学活动,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还可以引导学生养成文明礼貌的习惯和态度。
老师可以讲述一些关于孝敬父母、尊敬师长的故事,通过教学引导学生理解和尊重长辈,培养孝敬师长的美德。
案例二:利用课文教学促进学生的价值观培养语文课本中的课文内容丰富多彩,可以通过课文教学促进学生的价值观培养。
教学《小荷才露尖尖角》这篇课文时,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的意境,让学生通过欣赏诗词的美好,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和美丽,培养对自然界的敬畏和热爱之情;教学《小时候的船》时,可以引导学生思考童年时的快乐与美好,培养对纯真、快乐的向往和追求。
通过这些课文教学,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美好情感和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案例三:启发学生思考社会现象,培养公民素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可以通过一些现实生活事件的讨论引导学生思考社会现象,培养公民素质。
在教学《荷花》这篇课文时,可以引导学生讨论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启发学生关注生态环境,提倡节约资源,保护自然。
在教学《一粒种子的力量》这篇课文时,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助人为乐、关爱他人的美德,并通过课文内容引发学生的积极行为。
通过这些教学活动,可以引导学生关注社会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德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一些有针对性的教学设计和教学活动,可以在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养成文明礼貌的习惯和态度、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关注社会问题,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人格素质。
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得到良好的德育熏陶,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学科德育渗透案例

学科德育渗透案例第一篇:学科德育渗透案例《认识四边形》德育渗透案例【教材分析】本教材根据《标准》的理念,加强了知识与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增加了图形变换、位置的确定等内容,加强了几何建模以及探究的过程。
这样,把课程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有机地融合,其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体现“空间与图形”的教育价值,使学生更好地认识、理解和把握自己赖以生存的空间,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
教材中安排了两个例题,例1是借助于涂颜色的活动,让学生从众多的图形中区分出四边形,并感悟到四边形有四条边和四个角。
例2让学生通过把各种四边形分类,对不同的四边形各自的特性有所了解,特别是加深对长方形、正方形的认识,从而知道:长方形的对边相等,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它们的四个角都是直角。
【学情分析】《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是小学数学几何教学的重要任务。
几何初步知识,无论是线、面、体的特征还是图形特征、性质,对于小学生来讲,都比较抽象的,也较难掌握。
而学生生活的世界和所接触的事物大都和空间与图形有关,他们的生活经验是发展空间观念的宝贵资源。
因此教学时,要注重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充分发挥这些素材的作用,将视野从课堂拓宽到生活的空间,引导他们去观察生活,从现实世界中发现有关空间与图形的问题。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方面让学生直观感知四边形,能区分和辨认四边形,并进一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知道它们的角都是直角。
2.过程与方法方面:通过学生一系列自主性活动的开展,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动手操作和概括抽象的能力。
3.情感与态度方面: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四边形无处不在,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验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认识四边形及其特征2.教学难点:掌握四边形(特殊)的特征【教学具准备】三角板、直尺、钉子板、方格纸、剪刀等。
【学科与德育的有效融合点】学生生活的世界和所接触的事物大都和空间与图形有关,他们的生活经验就是发展空间观念的宝贵资源。
语文德育渗透案例

语文德育渗透案例案例一:互助合作的故事小明是班级里的一位非常活泼开朗的孩子,他与同学们相处融洽,但在学习上经常会遇到一些困难。
一次,班级组织了一次作文比赛,小明发现自己在写作方面有些欠缺。
为了帮助他,他的好友小红主动提出要帮他改进写作技巧。
他们一起经常找时间一起探讨写作方法、相互修改作文,并互相鼓励进步。
这个案例中,小红主动帮助小明,体现了互助合作的意识。
通过这种合作,小明不仅在写作技巧上得到了提高,更重要的是培养了他们之间的友谊和团队意识。
案例二:学科交流的启发小杰是一个语文成绩不太好的学生,常常感到对语文学习兴趣不高。
一次他偶然听到同学在讨论课文内容,感觉很有趣。
于是他主动找同学请教,并和他们一起建立了一个读书小组。
小杰也开始主动关注课文内容,通过读书小组的交流,他发现不仅可以理解更深入,还能发现更多的乐趣。
这个案例中,小杰通过和同学的交流,激发了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他不再把语文学习看作是一项枯燥的任务,而是把它当作一种享受和沟通的方式。
这也使他在语文学习上取得了较大的进步。
案例三:情感陶冶的阅读小丽是一个内向的女孩,常常在班级里沉默寡言。
语文老师发现后,决定通过阅读来陶冶她的情感。
老师为班里的同学准备了一本关于亲情的小说,希望通过阅读之后的讨论,能够让小丽主动表达自己的情感。
小丽在读完故事后,感触颇深,她主动向同学们分享了自己的体会,也让班级里的同学更多了解了她。
这个案例中,语文老师通过阅读故事激发了小丽的情感表达能力。
她逐渐从内向的孩子变得更加开朗,学会表达自己的情感,也更加主动参与到课堂和班级活动中。
结语:在语文教育中,德育渗透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兴趣和情感表达能力,不仅能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更能培养他们的品德素养。
以上案例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希望能够给读者一些启示,让我们在语文教育中更多地注重德育的渗透。
德育渗透教案

德育渗透教案
教案一:培养学生责任心和团队合作精神
一、教学目标:
1. 培养学生的责任心和团队合作精神;
2. 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爱国情怀;
3. 掌握并运用准确、得体的语言、行为等在团队中表现自己。
二、教学重点:
1. 培养学生的责任心;
2.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3. 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三、教学内容:
1. 提出任务:班级分小组,每个小组负责完成一个班级任务,例如布置教室、校园环境整理等;
2. 小组合作:小组成员分工合作,共同完成任务;
3. 任务总结:每个小组结合完成的任务进行展示和总结。
四、教学步骤:
1. 导入:通过小组讨论,引导学生了解责任和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2. 任务布置:教师布置任务,指导学生分组;
3. 小组合作:小组成员根据分工,共同合作完成任务;
4. 展示总结:每个小组展示完成的任务,并总结合作中的困难和收获。
五、教学方法:
1. 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2. 问题导入法:通过引导提出问题,激发学生对责任和团队合作的思考。
六、教学评估:
1. 小组任务评估:观察每个小组成员的表现和贡献度;
2. 学生印象评估:学生对自己的表现进行总结,自评和互评。
七、教学延伸:
通过学生分享自己在实践中的体会和感受,进一步加深对责任和团队合作的理解和重视。
同时,可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校和社区的志愿者活动,提升爱心与责任感。
高中生物德育渗透课例-1

生物德育渗透课例基因的表达X 颖生物德育渗透课例—基因的表达1、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①能准确说明基因与遗传信息的关系。
②理解并概述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的过程,与与DNA复制的区别。
(2)能力目标:①通过DNA和RNA的对照掌握类比方法与读图能力。
②通过RNA的碱基决定氨基酸的复习,掌握先逻辑推理再经验验证的方法。
③通过遗传信息的传递与表达的复习,建立信息意识学会从信息角度认识事物。
④利用课本插图和课件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提高分析、类比归纳的学习方法。
(3)情感目标:①体验基因表达过程的和谐美,基因表达原理的逻辑美、简约美。
②认同人类探索基因表达奥秘的过程仍未终结激发学生探知未知世界的欲望。
③开阔学生视野,对学生进行热爱科学、探求真理的教育。
2.教学重点:〔1〕了解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的中间物质──RNA的基本单位、化学组成和种类,以与它与DNA在组成、结构、功能和分布等方面的异同;〔2〕理解基因表达的转录和翻译的概念和过程;〔3〕比较转录和翻译的异同;〔4〕认知和区分相关概念:遗传信息、遗传密码、反密码子;〔5〕计算问题:基因(DNA)碱基、RNA碱基和氨基酸的对应关系。
3.教学重难点:〔1〕理解基因表达的转录和翻译的概念和过程〔2〕认知和区分相关概念:遗传信息、遗传密码、反密码子;〔3〕计算问题:基因(DNA)碱基、RNA碱基和氨基酸的对应关系,以图解方法解决。
4.教学方法:结合教材有关转录和翻译的图解或模型动画演示。
5.教学过程:学习阶段教师组织和引导教学学生活动教学意图导学引入课题学生自学回顾教师指导学生自学回顾教师讲解思考教师适当提示提问:电影中的科学家是怎么使已灭绝的动物复活的?(回答:复活的恐龙是科学家利用提取恐龙的DNA培育繁殖而来的。
)教师引导:基因就像一X蓝图,生物体就是根据这X蓝图用蛋白质构建起来的。
思考:基因〔DNA〕在细胞核中,而蛋白质的合成是在细胞质的核糖体上进行的,在细胞核的基因如何控制在细胞质中的蛋白质的合成呢?教师指出:在DNA和蛋白质之间,有一种中间物质──RNA充当信使。
学科德育渗透教学案例

学科德育渗透教学案例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学科德育是教育中的重要方面,通过学科德育渗透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和道德素养,使他们成为品学兼优的人才。
本文将以三个案例来说明学科德育如何渗透教学,并在教育实践中发挥重要作用。
第一个案例是数学课堂上的学科德育渗透。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设置生活化的数学问题来引导学生思考,让他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品德修养。
通过讲述数学家的故事,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同时传递数学家的勤奋、刻苦的品质。
又如,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公平地分配资源,如何合理规划时间等,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的同时培养公平、负责的品德。
第二个案例是语文课堂上的学科德育渗透。
语文是传承文化的学科,通过语文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情感修养。
教师可以通过讲解经典文学作品,引导学生学习优秀的品德模范,如岳飞的忠义、杜甫的仁爱等。
在诗歌赏析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展现情感、表达感悟,让学生在感受美的同时培养敬畏、感恩的情感。
第三个案例是科学课堂上的学科德育渗透。
科学是理性思维的学科,通过科学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精神。
教师可以通过科学实验、案例分析等方式引导学生探索科学道德,如遵守实验规则、尊重科学成果等。
在科学探究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勇于探索、勇于质疑,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以上三个案例,我们可以看到学科德育在教学中的重要性和实践意义。
学科德育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和道德素养,还可以提升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注重学科德育的渗透,通过生动的教学案例和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品格和能力,为学生成长成才创造条件。
【2000字】第二篇示例:学科德育渗透是指在学科教学的过程中,通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的设计和实施,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价值观念和品德修养。
学科德育渗透的目的是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能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
小学德育渗透课教育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德育是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旨在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在我国,小学德育工作一直受到高度重视。
本案例以一堂小学德育渗透课为例,探讨如何将德育融入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
二、案例描述(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诚信的含义,认识到诚信在人际交往中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诚实守信的品德,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
3. 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二)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诚信吗?”引导学生思考,然后简要介绍诚信的含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诚信故事分享教师讲述一个关于诚信的故事,让学生了解诚信在生活中的体现。
故事结束后,教师引导学生谈谈自己对诚信的理解。
3. 小组讨论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要求每个小组讨论以下问题:(1)诚信在学习和生活中的重要性;(2)如何做到诚实守信;(3)诚信对个人和集体的影响。
讨论过程中,教师巡视指导,确保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
4. 分享交流各小组代表发言,分享讨论成果。
教师点评,肯定学生的观点,并提出一些建设性的意见。
5. 诚信实践活动教师组织学生开展诚信实践活动,如:(1)诚信考试:要求学生在考试过程中遵守纪律,不作弊;(2)诚信借还:培养学生借东西要还,借人东西要还的良好习惯;(3)诚信交往:引导学生与他人交往时做到诚实守信。
6. 总结提升教师对本次德育渗透课进行总结,强调诚信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践行诚信。
(三)教学效果1. 学生对诚信有了更深入的认识,明白了诚信在人际交往中的重要性。
2. 学生能够自觉遵守诚信原则,提高道德素养。
3. 学生在诚信实践活动中,增强了团队协作能力,培养了集体荣誉感。
三、案例分析本案例通过一堂德育渗透课,将诚信教育融入课堂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以下是本案例的几个亮点:1. 紧密结合教材内容,注重德育与学科知识的融合。
教师以诚信为主题,引导学生思考诚信在学习和生活中的重要性,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提高道德素养。
学科德育渗透教学案例

学科德育渗透教学案例
学科德育渗透教学案例:数学中的德育教育
一、案例背景
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不仅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同时也可以作为德育教育的载体。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挖掘数学知识的德育价值,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
二、案例描述
在讲解“比例与比例尺”这一章节时,除了让学生掌握比例和比例尺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还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行德育渗透:
1. 引入中国传统文化:通过介绍中国古代建筑中的比例关系,如故宫、颐和园等建筑群的比例布局,让学生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强民族自豪感。
2. 强调团队合作:在小组活动中,让学生合作完成比例尺的计算任务。
通过小组讨论、交流和协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协调能力。
3. 强调实事求是的态度: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树立实事求是的态度。
要求学生严格按照题目要求进行计算,不得随意更改数据或结果,培养学生的诚信品质。
4. 培养环保意识:结合比例尺的应用,让学生了解地球资源的有限性,以及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通过计算不同比例尺下地球表面的面积,让学生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三、案例反思
通过这一章节的教学,不仅让学生掌握了数学知识和技能,还成功地进行了德育渗透。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更加注重挖掘数学学科中的德育元素,发挥数学在德育教育中的独特作用。
同时,需要不断反思和总结教学经验,不断完善和优化教学方法,提高德育教育的效果。
六年二班语文上 德育渗透课例刘艳

六年四班语文德育渗透课例----《穷人》(2010---2011年度)(上)一、教学目的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沙俄时代穷人的凄惨生活和他们的美心灵。
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句。
3.展开合理的想象,续编《穷人》的故事。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1.从桑娜的行动和思想活动中体会穷人的美好心灵。
2.续编故事,展开想象。
三、教学工具1.生字生词卡片。
2.教学挂图。
四、德育渗透点感悟桑娜和渔夫的美好心灵,学习他们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他人的美好品质。
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努力学习,回报祖国。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学习生字词,理清课文顺序,给课文分段。
教学内容:一、复习旧课1.听写词语。
摇篮围裙烤鹅冻僵火焰薄纱橱窗灌进来暖烘烘圣诞树明晃晃眨眼睛2.同座互相批改。
二、检查预习1.《穷人》这篇课文的作者是谁?(是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
)我们读过他写的什么文章?读过他写的《跳水)2.《穷人》这篇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谁能用两三句话把这个故事的主要内容说一说?(请两三个同学说说,大概意思正确就行。
)3.用生字生词卡片检查生字读音。
(提醒注意”溅、填、怨”都是前鼻音。
)三、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1.开火车朗读课文(按座位顺序每人朗读一段)。
大家边听边想,这篇课文先讲什么,再讲什么,最后讲什么,可以分成哪几个局部。
2.这篇课文可以分为几段?每段讲的是什么?(可以分为三段。
第一、二自然段是第一段j讲渔大的妻子桑娜在海风呼啸的夜晚,焦急地等待丈夫出海归来。
从第三自然段到第十一自然段是第二段,讲桑娜出门去看丈夫是否回来,顺便去看生病的邻居西蒙,发现西蒙已死,便抱回西蒙的两个小朋友。
从第十二自然段到结束是第三段,讲渔夫回来,听说西蒙死了,主动提出把西蒙的小朋友抱回来抚养。
四、按分成的三段朗读课文1.同座互相练习朗读。
2.指名分段朗读。
五、识记生字。
书写生字词每个字写两遍,能组成词的组成词写。
六、安排作业根据课后“考虑·练习”第一、二题,进一步自学课文。
小学品德课堂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案例

小学品德课堂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案例案例一:团队合作案例描述在小学品德课堂教学中,可以通过团队合作的方式渗透德育教育。
例如,在一堂课中,老师可以安排学生分成小组,共同完成一个任务或项目。
通过分工合作、相互协作,学生们可以培养团队意识、合作能力和互助精神。
案例步骤1. 设定任务或项目:老师确定一个适合小组合作的任务或项目,可以是小组讨论、小组演讲或小组活动等。
2. 分组合作:将学生分成小组,确保每个小组中的成员兼具不同的能力和特长。
3. 分工协作:每个小组成员根据自身的特长和兴趣,承担相应的任务和责任,并在合作中共同协商和解决问题。
4. 培养合作精神: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相互支持的意识,鼓励学生懂得倾听和尊重他人的意见。
5. 反思总结:在任务或项目完成后,老师组织学生进行反思总结,分享小组合作的体会和感受,以及从中学到的合作技巧和经验。
案例二:关爱他人案例描述在小学品德课堂教学中,可以通过关爱他人的方式渗透德育教育。
例如,在一堂课中,老师可以给学生讲解关于友谊、亲情或社会公益的故事,引导学生关注他人的需求和感受,培养学生的同理心和关爱他人的意识。
案例步骤1. 故事讲解:老师选择一个具有积极影响力的故事,讲解给学生听,故事内容可以涉及友谊、亲情、帮助他人等。
2. 讨论引导:引导学生对故事进行讨论,鼓励学生表达自己对故事中人物行为的看法和感受。
3. 分享经验:学生可以分享自己曾经关心、帮助他人的经历,或者表达自己对他人关爱的期待和愿望。
4. 实践行动: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主动关心他人,比如主动帮助同学、尊重长辈或参与公益活动等。
5. 经验交流:定期组织学生交流关爱他人的行动和体会,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研究。
案例三:公平竞争案例描述在小学品德课堂教学中,可以通过公平竞争的方式渗透德育教育。
例如,在一堂课中,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参与竞赛活动,让学生体验公平竞争的重要性并培养学生的诚实守信、尊重规则的意识。
小学语文德育渗透案例(合集五篇)

小学语文德育渗透案例(合集五篇)第一篇:小学语文德育渗透案例语文学科德育渗透案例语文课上,我和同学们一起学习《永远的学校》。
这是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一篇阅读课文,当拿到教材的时候,我第一反应就是将课文第二单元的内容提前到开学初来学习,以更好地对学生进行尊师爱师的德育教育。
学习这篇课文的时候,记忆最深刻的是课文第三小节有这么一段‚老师——绿叶在风里沙沙,那是我们给你你唱歌,帮您消除一天的疲倦。
‛我当时问了这样一个问题:‚孩子们,你们还记不记得老师什么时候是‘疲倦’的呢?同学们顿时变得很安静,我有点失落。
过了一会儿,一名同学站起来说:老师,我记得上个学期的一天,你本来就有两节语文课,但是那天刚好老师外出,由您来代课,那天你上了四、五节课,而且还要管理班级,我觉得那天你特别的疲倦。
‛听到他的回答,我特别的惊讶,没了任何言语,有的只有红红的眼眶,天哪,孩子还能这么清楚得记得是哪天,当时是怎样的情况,着实让我感动不已。
接着,又有同学发言了,‚老师,您每天第一个到教室,也是最后一个离开教室,您每天都特别的疲倦,我多想为您捶捶背呀!老师,您辛苦了!‛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同学们似乎懂事了不少,下课了,‚老师,我为您捶捶背‛吧;作文里,‚老师,我不再惹您生气了,我知道您也是为我好。
‛……【案例思考】通过抓住课文里的重点词语对学生进行‚感受老师的爱,回报老师的爱‛的教育还是显现出了一定的效果。
‚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课程标准》的这一理念,强调了在语文教学中,必须渗透德育教育。
作为一个工作在教育第一线的语文教师,我也在思索怎样在语文学科中合理、有效地对学生进行德育。
我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结合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坚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挖于‚深‛处。
可以说,语文课本是最好的德育教材,我们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也要渗透德育,在学生的心灵播下适应健康发展的种子,但是要能做到这一点,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不能仅停留在那些表面的内容上,而应当是深入挖掘教材内在的德育因素,如,本课中就可以挖掘课文中的重点词句,抓住‚疲倦‛,让学生感受老师的辛勤,从而培养学生要感受、感谢老师的爱的思想情感。
语文德育渗透课例三篇

德育渗透课例—----—-—五年级上册古诗《游子吟》教案朝阳中心校张瑜教学目得:1。
使学生了解古诗内容,感受母亲博大得爱,展开想象,初步体会诗人所表达得情感.2、理解诗句,培养自学能力。
3. 有感情得朗读古诗,并能背诵默写。
4. 能查阅并初步使用有关资料、教学重点:理解诗句,通过诗中所描写语句,展开想象,体会诗人得思想感情、教学难点:理解诗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课前准备:多媒体计算机,教学软件.课时安排:一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激情引趣同学们,您们听过这首歌不?《世上只有妈妈好》就是呀,母亲得爱,就是神圣而伟大得,古今中外,好多诗人都满怀真情,写出好多赞美、讴歌母爱得诗篇。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赞美母亲得古诗-—《游子吟》。
二、学习《游子吟》1、教师范读: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唐代诗人孟郊写得这首《游子吟》。
2、今天请同学们按――“五读学诗法"自学本诗。
附自学提示:步骤要求方法(1)朗读读全诗注意读音(2)细读懂词义瞧注解(3)译读直译每行诗意(4)通读串诗意意会、串讲全诗(5)品读悟情境品评、领悟下面,就请同学们,按照“五读学诗法”自学本诗。
3、好,自学到这里。
①指名读;生齐声朗读全诗,注意停顿、读准字音。
②结合齐读情况,指导读准字音、停顿与重音。
4、学生讨论对诗中词意得理解:5、把上述词意带入诗中,说说每行诗句得意思就是什么。
(同桌互说互听,再指名说给大家听。
)6、指名朗读全诗并说说全诗大意。
小组讨论全诗意思,再推荐代表在全班说,注意词序得变通、句意得完整、过渡衔接与语气得把握。
7、总结全诗,体会作者得思想感情。
您觉得这首诗怎么样?哪里写得好?请您谈谈自己得瞧法?①通过读这首诗您能体会到作者当时得思想感情不?②作者对母亲怀着怎样得思想感情?③下面请同学们瞧一段古诗赏析,相信您会对作者及这首诗得理解会更加深入!8、练习诵读全诗、齐声背诵这就是一首母爱得颂歌。
德育渗透学科教学优秀案例

德育渗透学科教学优秀案例一、教学背景。
在初中数学的教学中,勾股定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知识点。
但传统的教学往往只注重定理的讲解和数学计算,容易让课堂变得枯燥乏味。
我决定在这堂课中巧妙地渗透德育内容,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也能受到品德教育。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能理解勾股定理的概念,掌握其基本的证明方法和简单应用。
2. 德育目标。
通过勾股定理的历史文化介绍,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
在小组合作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幽默开场)我走进教室,神秘兮兮地说:“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一个超级神奇的东西,它就像一把数学世界里的魔法钥匙,可以打开很多神秘的大门哦。
这个神奇的东西啊,和直角三角形有着密切的关系。
”这时候学生们的眼睛都亮了起来,充满了好奇。
2. 勾股定理的历史文化渗透。
我开始讲述:“你们知道吗?勾股定理可是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
在中国,早在西周时期,一个叫商高的人就提出了‘勾三股四弦五’的关系。
那时候的古人啊,没有我们现在这么先进的工具,全靠他们聪明的脑袋。
这就像我们玩游戏,没有高级装备,但是靠着自己的实力打到了高级关卡。
而且,咱们中国对勾股定理的研究可是比西方早很多年呢。
这说明咱们老祖宗是多么的智慧啊!”同学们听到这里,都露出了自豪的表情,我看到民族自豪感在他们心中悄悄地萌芽了。
3. 小组合作探究勾股定理的证明。
我把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发一些不同大小的直角三角形纸片。
然后说:“现在呢,我们就像古代的数学家一样,来探索勾股定理的奥秘。
大家一起动手,看看能不能通过这些三角形找到勾股定理的证明方法。
不过啊,小组里的成员要团结协作哦,就像拔河比赛一样,大家朝着一个方向用力,才能赢。
”在小组活动中,有的小组一开始就争论起来,有的成员想法比较独特,但是表达不清楚。
我就走过去笑着说:“小伙伴们,咱们这是一个团队呢。
要耐心听别人说话,就像我们听故事一样,听完了再发表自己的意见。
德育渗透课例

3.宣布下课,师生再见
1.放松学生身体、心理,消除疲劳
2.促进学生养成教育
2圈
3’
弱
全课练习时间22分钟全课练习密度55%
本课小结:
我在本次课堂上运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坚持“在乐中学,在学中玩,在玩中会”的课程理念,突出学生主体地位,优化教学过程,通过多种辅助练习使学生潜移默化、不知不觉地掌握了立定跳远的动作技能。由于在以往的体育课中,我经常培养学生自律能力,所以本堂课,学生气氛虽然很活跃,但是依然保持了良好的组织性、纪律性。另外,在游戏环节,学生能够相互尊重,鼓励和关心,体现出良好的、和谐的人际关系。
第1周备课日期10月21日
教材内容
跳跃:立定跳远
舞蹈:“兔子舞”
教具
音乐器材
小青蛙头饰4个
呼啦圈12个
教学目标
1.学生对体育课以及体育运动产生浓厚兴趣
2.学生初步掌握立定跳远的技术动作
3.建立和谐人际关系,学生在游戏活动中表现出对他人的尊重和关心
结构
时间
教学内容
教学过程与措施
设计意图
运动量
次数
时间
强度
准备部分
10’
一、课堂常规
二、队列队形
三、准备活动
1整队集合
2课堂常规
3图形跑
4热身操
1.加强学生组织性纪律性
2.热身充分,防止运动损伤
4圈8节48呼
3’
4’
中
弱
基本部分
25’
一、立定跳远
1.原地摆臂
2.原地跳跃
3.立定跳远
动作要领:
1预摆:两脚左右开立,两腿伸直,后摆时,屈膝,上体稍前倾,手尽量往后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
语文课程的“人文性”其核心是“人文精神”,它的教育就是使人的思想更加健康,使人的品质更加高尚,使人的个性更加张扬,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十分必要。
在进行语言训练、人物形象的分析,利用各种手段创设情境,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教育,培养良好的意志,品格和爱美情趣,在感悟与体验中催化情感,激发内部因素,使思想道德教育融合、渗透于教学中。
德育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历来是学校教育的永恒主题,对培养青少年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社会公德,法纪观念和文明习惯,逐步确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起着主导作用,尤其是语文学科,德育内容十分丰富,它对一个人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远的、广泛的,我们在语文教学中,要走出离开教材离开教材的思想内容进行纯工具训练的误区,要把社会的主流价值(如学会尊重,学会关心、学会合作、学会生存等)贯穿于语文教学的全过程。
新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点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该把它的当作外在的附加任务。
应该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挖掘教材的思想点,对学生潜移默化地进行思想教育,把思想政治教育,道德情操教育渗透在语文教学之中,21世纪需要德才兼备的人,这样的人才是从学校中培养出来的。
因此,国家强盛,民族振兴的重任就落在了教育者的肩上,尤其落在语文工作者的肩上,这是由语文学科自身的特点所决定的,因为语文工作者既要教书,还要育人,做好语文教学中德育的渗透是时代的需要、是国家、民族发展的需要。
语文作为中华民族最重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初中语文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对于培养初中阶段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和科学文化素养,弘扬祖国的优秀文化和吸收人类进步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注意和兼顾道德和思想品质教育,是语文教师应尽的义务,当然语文教学应以语文教育为主,不能因为强调德育教育而冲淡了语文教育的本色主体。
因此,德育教育在渗透中要讲究一定的方法与艺术。
有诗意盎然的散文,有引人入睡的小说,有催人泪下的剧作,这些文章都蕴含着浓郁的情感因素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如朗读魏巍的《谁是最可爱的人》,可使学生了解志愿军战士,爱祖国、爱人民的高尚品德和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气概的同时,受到爱国主义、国
际主义教育,使他们深切感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我国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也有句至理名言: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千教万教教人求真。
现在有些学生迷恋电脑游戏,而心浮气躁,面对纷繁复杂良莠并存的快餐文化,难以辨别真伪。
所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在语文教学中也是非常重要的。
在教奥斯特洛夫斯基《生命的意义》时,我先请同学说说自己的理想是什么。
有位同学说,我的理想是以后设计电脑游戏,因为电脑游戏太有趣了。
同学们听了哈哈大笑,因为这位同学平时就喜欢玩电脑游戏,并因此影响了功课,我趁机说:“大家不要笑,这电脑游戏并不是从都能设计的,他其实就是想成为一名电脑软件设计师,这是一个非常崇高的理想,就必须付出辛勤的汗水和不懈的努力,克服自己的弱点,你们有足够的信心吗?”接着,我给他们讲《生命的意义》中的主人公保尔·柯察金铁故事,当我讲到保尔在身体残疾、双目失明的情况下,还以非凡的毅力坚持写作时,我注意到所有同学都震撼了,此时,大家齐声朗读“人的一生应当怎样度过呢?当你回首往事的时候,你不因碌碌无为而悔恨,也不因虚度年华而羞耻;这样,在你临死的时候,你能够说:我的全部生命和整个力量都已献给了世界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解放而进行的半争。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同学们为实现理想而坚定了自己的信念,理解了生命价值的意义所在。
写作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写作能力关键是培养学生关注生活、发现生活、品味生活、感悟生活的能力。
在写作教学过程中适当地渗透德育,对于学生良好品德的养成,会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在作文教学中,从身边琐事中去体味市井百态去关注社会,去感悟人生,这样的作文让学生自己命题,让他们从生活的小事中,透过现象看本质,做出合乎情理的感悟,给人以思想上的升华。
教师提供某些具体人物形象,让学生展开类比联想,联想人生感悟生活,如:我在讲完冰心作品《小桔灯》后,让学生结合作品小姑娘形象:“她的镇定、勇敢、乐观的精神鼓舞了我使我觉得眼前有无限光明。
我让同学们写一篇文章,《我和小姑娘比童年》,作文交上来了,同学都感觉和小姑娘相比,自己的生活太幸福了,也应该象小姑娘那样要多体谅父母,看着同学们的肺腑之言,更让我感到教学中德育教育的责任重大。
”
“间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语文教学德育渗透必须“活水”长流,这是一项长抓不懈的工作,在教学中如何使学生自觉的接受到爱国主久教育,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有待于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去深入细致的尝试与探索,以上是本人在初中教学过程中的一点粗浅的探索,希望有更多的教育者能投身其中!
学科德育渗透案例
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
宝山一中曹国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