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影像-脂肪肝的影像学诊断

合集下载

肝脏影像学表现ppt课件

肝脏影像学表现ppt课件
4
肝脏正常CT表现
• 实质密度均匀,CT值40-60HU,密度高于脾、 胰及肾。增强后强化均匀。
• 肝内管道系统平扫呈低密度、树枝状,增强后 血管明显强化。肝动脉、胆管及门静脉伴行。
• 肝门及肝韧带裂呈低密度(纤维脂肪组织)。 • 肝轮廓光滑,各层面形态各异。
5
6
肝脏正常CT表现
• 第二肝门层面: 肝静脉汇入腔 静脉处。
17
正常肝脏、脾脏MRI
18
肝脏正常MRI表现
• 第二肝门层面: 肝静脉、 膈肌角、 贲门部、 肝胃韧带(内含 脂肪)。
肝门: 门静脉、肝动脉及 管道系统、 肝尾叶、 圆韧带周围有脂肪、
19
20
肝脏正常MRI表现
• 胆囊与胰腺大致在 同一层面: 肾周脂肪呈高信号、 肾上腺呈条状或人 字形的实质信号
13
14
腹部MRI慨述
• MRI成像原理与CT完全不同,与CT互补。 • 多序列成像(SE、梯度回波—血管) • 多平面成像 • MRI水成像 • 流空效应对血管的显示 • MRI增强
15
16
肝脏正常MRI表现
• 区分肝脏T1WI,T2WI • 常规SE序列,肝组织T1WI为中等均匀信
号,与胰腺相似,稍高于脾;T2WI信号 明显低于脾。 • 肝静脉、门静脉及主要分之呈无信号影。 • 扩张的胆管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 • 脂肪组织表现为高信号。
肝脏影像学表现
郧阳医学院医学影像学系
1
肝 胆 胰 关 系 示 意 图
2
肝脏正常X线表现
• X线平片价值有限,仅能显示明显的钙化结石 • 造影检查对诊断有一定价值 • 1、肝脏X线平片表现:大小、密度 • 2、肝脏血管造影表现:采用腹腔动脉造影。

医学影像学上腹部CT

医学影像学上腹部CT

医学影像学上腹部CT概述上腹部CT扫描是一种用于诊断上腹部疾病的医学影像技术。

上腹部包括肝脏、胆囊、胰腺、脾脏、肾脏等重要器官,因此上腹部CT扫描对于这些器官的疾病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上腹部CT扫描的技术、适应症、禁忌症以及注意事项。

技术上腹部CT扫描使用X射线和计算机技术,对腹部进行断层扫描。

在扫描过程中,患者需要平躺在检查床上,技师将患者送入CT室,并按照医生的要求进行扫描。

扫描时,X射线会穿过患者的身体,并在计算机中形成图像。

通过断层扫描,可以获得患者腹部各个器官的清晰图像,从而帮助医生诊断疾病。

适应症上腹部CT扫描主要用于诊断上腹部器官的疾病,如肝脏、胆囊、胰腺、脾脏、肾脏等。

具体适应症包括:1、肝脏疾病:如肝癌、肝脓肿、脂肪肝等;2、胆囊疾病:如胆囊结石、胆囊炎等;3、胰腺疾病:如胰腺炎、胰腺癌等;4、脾脏疾病:如脾脏肿大、脾脏肿瘤等;5、肾脏疾病:如肾结石、肾癌等;6、其他疾病:如腹腔淋巴结肿大、腹水等。

禁忌症上腹部CT扫描并非适用于所有人群,以下人群不宜进行此项检查:1、孕妇和哺乳期妇女;2、有金属植入物或心脏起搏器等患者;3、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者;4、过敏体质或哮喘等过敏症状者。

注意事项在进行上腹部CT扫描前,患者需要注意以下事项:1、按照医生要求进行空腹或饮食控制;2、穿着宽松舒适的衣物,避免穿着带有金属饰品或口袋的衣物;3、配合技师进行扫描,保持身体静止不动;4、了解CT扫描的辐射剂量和安全性,避免不必要的担忧。

结论上腹部CT扫描是一种重要的医学影像技术,对于诊断上腹部器官的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在进行检查前,患者需要了解适应症和禁忌症,注意饮食控制和穿着要求。

在检查过程中,患者需要配合技师进行扫描,保持身体静止不动。

通过上腹部CT扫描,可以帮助医生准确诊断疾病,为患者的治疗和康复提供有力支持。

腹部CT影像学检查是一种广泛应用于临床诊断的重要检查方法。

它通过高精度的CT扫描仪,能够提供腹部内脏器官的详细图像,帮助医生准确诊断各种腹部疾病。

脂肪肝的B超诊断分析

脂肪肝的B超诊断分析

( .8 例 血脂 正常患者 7 7 6 ) 。 (.1例 1 3 研究方法 : . 全部患者于检查 前一天禁食 油腻性食 物 , 次 醇增 高 9 9 7 ) ,
.讨 论 日早晨空腹进行检查 。取 仰卧位 , 用常规 方法 扫查肝 脏 , 采 观察 3
肝脏 的形态 、 大小 、 膜边界 、 被 内部 回声光点强 弱及其分 布均匀 与
弥漫型 8 (80 ) , 18.4 例 非均 匀型 6 65 ) , (.2 例 局限型 5 54 ) ( .3 例。讨论 : 时进行 B超等常规检 查 , 及 对脂肪肝 患者的诊 断、 治疗和预后具
有十分重要 的意义 。
【 关键词】 脂肪肝; B超; 诊断
脂肪肝是 由于各种 原 因引起 的肝 细胞 内脂肪 堆积过多 的病 纹理不 清难 以辨认 , 肾实质 回声反差显著增大。与此同时 , B 肝 对 变 。脂肪性肝病正严重威胁 国人 的健康 , 其发 病人数成逐 年上升 超确诊 为轻 、 重度脂肪肝的患者一律要求 进行肝功 , 中、 两对半检 的趋势 , 成为仅次于病 毒性肝 炎 的第 二大肝 脏类疾 病 , 已被公 认 查 , 血脂 、 血糖等常规检查 。 为隐蔽性 肝硬化 的常见原 因L 。脂肪肝是一种 可逆性病变 , I J 经正 2 果 .结
间关系。平片整体感不强 , 临床 医师不 习惯或者不 擅长依 据其 图 诊断方法 , 值得推广应 用。因此 我们认 为 c 对 评价髋关 节损 伤 T
像来理解相关的解 剖关 系和推 断骨折 的全貌 , 而螺 旋 c T图像 能 具有重要 的临床价值 , 统 x线检查结合 可获得更全面 的诊 断 与传
确处理或积极治疗 , 可恢 复正 常 , 长期患脂肪肝 可发展 为肝硬变 。

健康体检中的医学影像学检查项目与结论

健康体检中的医学影像学检查项目与结论

1
肝 脏
肝实质回声增粗 声像特征:肝实质回声细密,分布欠均匀, 声能衰减不明显,管道 系统纹理尚清晰。 结论解析:可见于正常体型偏瘦,排除急慢性肝炎,复查肝功,动 态观察。
1
肝 脏
光滑,外壁与周围正常肝组织界限分明,囊肿后方回声增强。
肝囊肿 声像特征:为圆形或卵圆形的无回声,囊壁呈菲薄均一的强回声,其内壁
6
乳 腺
可见“针芒样”回声。乳腺癌CDFI血流信号丰富,肿块周边
乳腺癌 声像特征:表现为形态不规整,无包膜,呈“角状征”,内部回声不均质,
及 内部见丰富的血流。 结论解析:早期表现为无痛性、单发小肿块,多数体检发现,乳腺癌是 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发病率占全身各种恶性肿瘤的7~10 %,是危害女性健康的大敌,应及时专科明确诊断治疗。
1
肝 脏
肝实质分界清楚,病变区与周围肝组织回声有区别,分界明 显有浮雕感。
肝血管瘤 声像特征:以强回声型最多见,其特征是密集、强回声、光团并与周围
结论解析:肝血管瘤是常见的肝脏良性病变,多数临床无症状或症状轻
微,当血管瘤增大至5cm以上时,可能出现非特异性的症状(腹 部包块,胃肠道症状,压迫症状等)。大小5cm以下,除外肝内 其它占位性病变,一般不需特殊处理,定期复查B超观察有无增 大趋势,必要时专科手术治疗。
逐渐发展而来,需要及时专科治疗,如护肝,降酶,抗肝
纤维化治疗等,定期复查超声和肝功能、AFP等。
1
肝 脏
原发性肝癌
声像特征:肝癌的超声特征可因肿物大小生长速度快慢而有所不同;主要 具以下特征:①声晕:②结节中结节:③瘤内隔:④强 回声。晚期出现相关转移声像。 结论解析:是最常见恶性肿瘤之一,死亡率在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列 第三位,超声显像是诊断原发性肝癌首选的影像诊断 方法,体检人群发现多为早期,无症状,应及时进一步 做相应的检查,明确诊断,专科治疗,如抽血查AFP,做 增强CT、增强磁共振确诊,必要时肝穿刺活检,如果影 像学和肝穿刺活检均不能明确诊断,则应该每隔3 个月 复查一次,直到诊断明确。

医学影像学-肝脏PPT课件

医学影像学-肝脏PPT课件
• 肝中上缘层面:肝脏呈楔形,面积较大, 占据整个右侧腹腔
• 肝下缘层面:肝脏近似梭形或月牙形,依 次向下其面积逐渐减少.Βιβλιοθήκη 24肝脏正常CT表现
• 肝脏正常CT表现 • CT平扫时肝内门静脉和肝静脉呈分支状略
低密度影 • CT增强扫描可清晰显示3支主要肝静脉(肝
右静脉、肝中静脉和肝左静脉)和门静脉 主支以及主要分支
.
25
肝脏正常CT表现
.
26
肝脏正常CT表现
第 二 肝 门 层 面
.
27
肝脏正常CT表现
门 静 脉 左 支 层 面
.
28
肝脏正常CT表现
第 一 肝 门 层 面
.
29
肝脏正常CT表现
门 脉 右 后 支 层 面
.
30
肝脏正常MRI表现
• 肝脏正常MRI表现 • 肝脏在MRI上的形态、大小与CT一致 • 肝脏实质信号均匀,肝实质T1WI呈中等信
态、大小均不同
.
20
Glisson系统 门静脉系统水平向行走
.
21
肝静脉系统 肝静脉系统纵向行走
.
22
Couinaud肝段划分法
尾状叶(Ⅰ)
左外叶(Ⅱ,Ⅲ)
左内叶(Ⅳ)
右前叶(Ⅴ,Ⅷ)
右后叶(Ⅵ,Ⅶ)
.
23
肝脏正常CT表现
• 肝脏正常CT表现 • 靠近横膈肝上缘(第二肝门)层面:肝脏
呈类圆形或椭圆形,面积较小,占据腹腔 右半
• 肝脓肿CT诊断 • 多个细小脓肿可相互聚集融合成簇状或花
瓣状,形成所谓“簇形征”或“花瓣形征” • CT平扫表现为多房性或蜂窝状低密度影,
一般边界较为清晰,增强CT扫描病灶边缘 和其中房隔均有明显强化

超声弹性成像定量分析脂肪肝的初步探讨_李银燕

超声弹性成像定量分析脂肪肝的初步探讨_李银燕

超声弹性成像定量分析脂肪肝的初步探讨李银燕,王学梅,张义侠,欧国成(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超声诊断科,沈阳110001)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弹性成像定量诊断脂肪肝的应用价值。

方法选择轻度、中度、重度脂肪肝患者77例,设正常对照组30例,使用超声弹性成像技术测量感兴趣区域内蓝色区域面积并计算比值。

结果各组间超声弹性成像图像表现有不同特点。

感兴趣区域内蓝色区域面积比值在各组脂肪肝之间比较有显著差异。

结论超声弹性成像感兴趣区域内蓝色区域面积比值可作为定量分析脂肪肝的参考指标。

关键词:超声弹性成像;脂肪肝;定量分析中图分类号:R445.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0258-4646(2009)08-0632-03Preliminary Study on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Fatty Liver by Ultrasound Elastography 脂肪肝的发病率逐渐升高,不少人不重视脂肪肝,但是中度脂肪肝就有明显的肝细胞坏死和炎症,当达到重度脂肪肝的程度时,肝脏纤维组织增生,有假小叶形成,肝的硬度发生了变化,如果得不到及时的早期控制与合理的治疗,就可以发展为肝硬化。

可是,目前没有很好的定量分析脂肪肝的方法。

本研究拟采用超声弹性成像新技术来评价脂肪肝,欲找到能够定量分析脂肪肝程度的新的超声指标。

1材料与方法1.1研究对象选择2008年11月至2009年2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消化门诊及病房就诊的脂肪肝患者77例。

所有患者均有两位超声科医生共同检查并严格按照超声脂肪肝分度标准[1~4],分为轻度、中度、重度。

所有患者不同时患有其他肝脏疾病。

按以上标准分3组。

轻度脂肪肝组30例,平均年龄(41.69±11.86)岁;中度脂肪肝组26例,平均年龄(39.65±14.43)岁;重度脂肪肝组21例,平均年龄(49.36±16.43)岁,设正常对照组30例,平均年龄(38.75±12.48)岁。

CT定量诊断与脂肪肝中医证型的相关性1

CT定量诊断与脂肪肝中医证型的相关性1

CT定量诊断与脂肪肝中医证型的相关性CT 定量诊断与脂肪肝中医证型的相关性作者:王嵩,李琼,王夕富,季光【摘要】采用 CT 定量测定的方法,探讨。

方法:选取113 例脂肪肝病例,中医证型分为肝郁脾虚、痰瘀互结、痰湿内阻、肝肾不足、湿热内蕴型,分型后做肝脏螺旋 CT 扫描,分别测量肝、脾 CT 值,以肝与脾 CT 值比值进行中医证型的定量分析。

结果:脂肪肝中医证型与脂肪浸润程度关系密切,五个证型之间弥漫型和局灶型脂肪浸润的构成比及肝脾 CT 值比值有统计学差异,其中弥漫型、轻度脂肪浸润钅多见于肝郁脾虚型。

结论: CT 定量诊断与脂肪肝中医亲证型相关,肝脾 CT 值比值可以作为区分脂肪肝中医证型的客观性指标之一,判断吻各证型脂肪浸润程度。

【榆关键词】脂肪肝;体层摄影术,X 线计算机;诊断; 黏证候在脂肪肝中医证候研笊究和疗效评价方面,多采用鹣超声检测技术[1],而较宽少见应用 CT 定量测定方法摇研究脂肪肝的中医证型[2 透]。

本研究利用 CT 定量分濯析的优势,参照国家中医药鎏管理局发布的《中医病症诊ば断疗效标准》[3],初步阂探讨了 CT 定量诊断与脂肪裣肝中医辨证分型的相关性。

1/ 111 资料与方法研究对象选取本院 XX 年 1 月~XX 年1 月就诊的脂肪肝病例 11 稼 3 例,其中门诊病例 83 例令,年龄 27~77 岁,平均孱 45 岁。

其中男性 66 例,伏平均 43 岁;女性 17 例,噗平均 54 岁。

住院病例 30 茆例,年龄 26~86 岁,平均 55 岁。

其中男性 16例来,平均 50 岁;女性 14 例菏,平均 60 岁。

所有病例均蛹参照中华医学会肝脏病学会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学组制墒定的脂肪肝诊断标准[4]ユ,均经常规肝脾 CT 平扫定砌量诊断,其中 35例行增强CT 检查,由两名高年资影朽像科医师阅片;入选病例排社除合并病毒性肝炎、药物性舴肝炎和自身免疫性肝病等肝环脏疾病或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肽者,并另由两位高年资中医丹医师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淖发布的《中医病症诊断疗效僳标准》[3],结合魏华凤З 等[5]《脂肪肝辨证分型佴规律的初步研究》,辨证分蝣为肝郁脾虚、痰瘀互结、痰セ湿内阻、肝肾不足和湿热内码蕴五型。

彩色超声在脂肪肝影像学诊断中的价值

彩色超声在脂肪肝影像学诊断中的价值

2 0例 ,其 中男性 10例,女性 4 0 6 0例 ;年龄最大者 7 2 岁 ,最小者 1 0岁 ,平均 4 2岁 ;轻度脂肪肝 10 ,中 2 例 度脂肪肝 6 例 ,重度脂 肪肝 1 8 2例 ;糖尿病患者 3 0例 , 嗜酒者 5 0例 ,无显著原 因者 1 例 。 2
统 计 , 2 % 以上 的 脂 肪 肝 患 者 临床 上可 以无 症 状 ; 、 约 5 中 重度脂肪肝有类似 慢性肝 炎的表现 ,可有食欲不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疲
结论 综 合 以上 影像 学检 查 比 对得 出 :彩超 检 查 脂 肪 肝 准 确 率 高 、分 度 明确 、 特 异 性 强 、重 复 性 好 、 无创 伤 ,是 敏 感性 最 高 的 常规 检
查方法。
关键词 :彩 色超声 ;脂肪肝 ;影像 学诊 断;中医辨证
d i 1.9 9 .s .622 7 . 1 .1 6 o: 03 6  ̄i n1 7 —7 92 21. 8 s 0 0 文 章 编 号 : 17 .7 9( 0 2)一l0 0 -2 6 22 7 2 1 l-1 1 0
肢麻木 、四肢感觉异常等末梢神经 炎的改变 ;少数病 人 甚至还可有消化 道出血 、牙龈 出血 、鼻衄等 。 医学影像 学是通过各种先进 的医疗仪器对人体 内脏 器 官进行 成像处理 ,可 以将人体表面无法观察到 的内脏 细微病变 呈现给 医生观察 ,这无疑扩大 了中医望诊的范 畴 ,可 以说是中医四诊中望诊的延伸 。脂肪肝 中医辨证 与影像学特征 的相关 性临床研 究进 展有很多。如沈 国 良
由表 浅至 深面光点渐弱而减 少。轻度 :后半部光 点回声 稍减低 ,深面肝包膜光 带回声可 显示 ;中度 :肝深面 1 / 3 部分光 点回声 明显减低 ,可呈低 回声 ,肝包膜光 带回声 多不显示 ,提高增益则 可显示 ;重度 :深面 23光 点回 / 声及肝包膜光带 回声不显示。 内血管 内血流不 易显示 。 肝 21 非均匀性 脂肪肝 回声增 强的肝实质 内出现一个 .2 . 或 多个类 圆形或 多边形低 回声区 ;其 内可显示 “ 等号 ” 状 管道回声 ,为正常肝实质 回声。 因 B超检 查具 有经济 、快捷 、无创伤、可复性强等 优势 ,所 以已成为检查脂肪肝 的最主要手段之一[。 2 ] 2 C . 2 T图像 C T影像上见肝脏密度不 同程度 、形态各 异 、均匀 或不均匀 的低 于脾脏 ,其与肝脏 中的脂肪含 量 呈线性相 关。 23 磁共振成像 ( I 利用 脂肪抑 制技术 ,可准 确 . MR ) 发现肝 内脂肪浸润 ,也能检测含脂病灶 ,有助 于对 肝癌 脂肪变性 和肝血管平滑肌 脂肪瘤等鉴别诊断 。对局灶 性

脂肪肝超声影像学临床诊断的研究

脂肪肝超声影像学临床诊断的研究

无任何不适感 , 肝功能及 血脂检查 尚正常 。
中度脂 肪肝 5 例 , 1 超声 表现 : 前场 回声增 强 , 后场 回声衰
减 , 内管状结构走行模糊 , 尚可辨认 , 肝 但 出肝光带模糊 , 但提高
增益可 出现 ( 封三 图 9 , )偶有乏力 , 功能均正常 , 中 1 肝 其 5例血 脂检查 中甘油三酯升高 。 重度脂肪肝 1 , 8例 超声 表现 : 前场 回声 增强 , 后场 回声衰减
中甘油三酯升高 、 高密度脂蛋 白减低。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3 讨 论
脂肪 肝是脂 类代 谢 障碍致 肝细 胞 内甘油 三酯 沉着 ,正 常 肝脏 含脂 肪 约 5 , % 当肝脏 内脂 肪含 量 大量增 加 、 肝细胞 内有 大量 脂肪颗 粒时 , 对超声 波 能量吸 收明显 增加 , 产生 散射作 并
用 , 声 能主要 为 肝 的前场 吸收 而后 场发 生 明显 衰减 『, 使 2 在声 ]
1 材料 与方 法
11 一般 资料 .
自 20 0 5年 1 ~ 0 7年 3月某单位 在职及离 退休人员在 月 20 我院的健康体检人员 ,经超声诊断脂 肪肝 的 10例 ,其 中男性 6
15例 , 1 年龄在 1 ~7 岁 , 8 1 平均 4 .岁 ; 63 女性 4 5例 , 年龄在 l ~ 8
【 y Wo d 】Ft i rdsaeU r oorp yLvrG l l drSle Ke r s a yle i s; ha ngah ;i ; a ba e;pen t v e s e l d
脂肪肝是遗传 一环境代谢应激相关 因素所致 的肝细胞脂肪 变性为主的临床病理综 合征 , 目前全球 的平均发病率 约 2 %[ 。 0 1 一 近年来 , 随着人 民生活水平 的提高和饮食 习惯与结 构的变化 , 人 群 中的发病率逐年上升 , 因高龄人 口的增加 , 肥胖 、 糖尿病 、 高脂 血症等发病率的上升 ,其大部分是胰 岛素抵抗密切相关 的非酒 精性脂肪肝 。本文对 10例脂肪肝 的超声资料进行 回顾性分析 , 6 旨在探讨其声像图特征及超声 的临床诊断价值。

脂肪肝测量标准

脂肪肝测量标准

脂肪肝测量标准
脂肪肝的测量标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检查:
1. 肝脏脂肪含量:正常肝脏含脂量2-4%,当肝细胞内脂质蓄积超过肝湿重的5%或组织学上见肝组织的1/3以上肝细胞脂变时,称为脂肪肝。

2. 肝脏超声:B超可检出脂肪含量达30%以上的脂肪肝,但脂肪含量低于30%的诊断率不高。

3. FibroScan检查:精确检测肝脏硬度及脂肪变定量,肝脏脂肪含量>5%即可检测出。

无创无痛、便捷快速,诊断可靠、可替代肝穿刺。

4. 肝硬度检测:脂肪肝有肝弹性检测,其中有脂肪衰减的参数,如果担心脂肪肝会引起肝纤维化、肝硬化等,应该要配合医生进行肝硬度的检测,而正常的数值在,如果大于,则提示有肝硬化的可能。

5. 自身检测:量腰围女士腰围≥85厘米,男士腰围≥90厘米,表明患者存在中心型肥胖的情况,而肥胖又是脂肪肝的高危因素。

自测BMI指数,体重指数(BMI)=体重(kg)÷身高^2(m),当BMI>24的人群患脂肪肝的风险也会增加。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发现肝脏脂肪值异常时,建议及时就医,进行治疗。

医学影像诊断学(影像)

医学影像诊断学(影像)

医学影像诊断学一、课程概述(一)课程性质、地位1.课程性质:《医学影像诊断学》主要介绍人体各系统正常、基本病变的影像表现、疾病的影像表现、影像诊断和鉴别诊断等,是医学影像专业本科生必修的专业课程。

本课程主要培养学生的医学影像诊断能力。

2.课程地位:医学影像诊断学是研究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过程中机体的形态和功能变化的一门临床科学。

医学影像诊断学侧重从形态学角度研究疾病,阐明其大体形态学的影像变化,从而为认识和掌握疾病发生发展的规律,为防治疾病,提供诊断与治疗依据。

因此,医学影像诊断学与基础医学中的解剖学、医学物理学、组织学、临床医学中的内科学、外科学等多门学科均有密切的联系,是临床医学的重要学科之一,是联系临床医学之间的桥梁。

(二)课程基本理念1.课程教学指导思想:本课程教学应以新医学模式、21世纪科技发展和社会健康需求对高等医学人才培养规格的新要求为依据,以全面体现和落实素质教育为目标,坚持“以学员为本”,实现教员主导与学员主体的有机统一;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坚持本课程形象化教学特点,培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课程教学的基本原则:本课程遵循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应用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采用直观形象教学,使学员建立正确的影像学思维方法。

在实施教学中把握以下原则:一是精选、整合教学内容,注意学科发展的新技术、新理论,根据前沿发展技术进行内容修订。

二是充分发挥医学影像形象化教学特色,引导学生由浅入深观察影像资料,从基本病理改变到疾病诊断,逐步提高学员影像诊断能力。

三是增加学员报告书写机会,即时改正反馈,让学员达到学以致用。

(三)课程设计思路1.框架设计:《医学影像诊断学》在前期临床器官系统教学影像基础内容上对于影像专业学员开设的一门以培养学员影像诊断能力的一门课程,课程有理论课、见习课、专题研讨和自学等形式。

理论课按照呼吸、循环、消化、泌尿生殖、骨关节、中枢、头颈、乳腺内容共八个板块70学时进行讲授,另为培养学员自主学习和分析问题能力,从循环系统和消化系统拿出4个课时安排学员自修。

灰度行程统计法分析脂肪肝患者超声图像的研究

灰度行程统计法分析脂肪肝患者超声图像的研究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脂肪肝 是一种 没有特殊 临床症 状 的疾 病 , 般临床上 只表 一
现为肝 脏轻 至 中度 的肿 大 , 地稍 变硬 或仍 是正 常 , 质 触诊 无 明
显压痛 , 患者 多无特 殊 自觉症 状 , 以在 临床上 对脂 肪肝 的诊 所
分 布层 以及 灰度值 予以反应 , 却将 图像 中所应显示 的信息 予 以
的肝脏 组织 ; 较 大且 长行 程 的 R 2 R 2长 程 因子 , 有相 ② F: F 具
1 资料 与方 法
1 一般 资料 . 1
应较 粗 的图像纹理 , 显示 的肝脏组 织将会 增粗 ; 灰度 非匀称 ③ 的因子 R 3 很 低 的灰 度值 , 示在检 测层 中灰值 具有不 匀称 F: 表 的分 布情 况 , 灰度 值 与检 测 层 中某 灰值 产 生 的多 少情 况成 正 比, 肝脏 组织显 得越 不均匀 且 回声越 强 ; F 程长 度不 匀称 R 4行 因子 : ④所 有灰 度都有 行程 的情 况下 , F R 4变 低 , 就表示 图 这
供定量依据 , 但仍需要进一 步试验米分 析。
[ 参考文献】
3 讨 论
本 次测量研究 发现 , 在脂 肪肝组 中 , 不匀 称的灰度 因子 、 短 程 因子与不 匀称的行程长度 因子较常规组 的测量值 ( P< 00 .5) 而言 , 著偏 高 , 显 而脂 肪组 的长 程 因子明显 低于 正常组 的测 量
素 的数 量 。应 用灰 度行程 统计 法对 于脂 肪肝 主要 是研 究脂 肪 肝 的 图像 纹理 , 长度 、 灰度 的级 数 以及方 向 等方 面可影 响行 程 的矩 阵 , 行程矩 阵不一致 的可视为 R (0) 0对 于不同 的行 程 , 矩 阵取 值 由纹理特性决 定。

超声功能成像在脂肪性肝病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超声功能成像在脂肪性肝病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超声功能成像在脂肪性肝病研究中的应用进展王诗佳,陈秀,徐茂晟综述,邹春鹏审校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育英儿童医院超声影像科浙江温州325000【摘要】脂肪性肝病#Fwty Loer Disease)是我国目前最常见的肝脏病变,主要与过多脂肪蓄积在肝细胞内有关。

患者早期常无明显临床表现,晚期有进展为肝硬化的风险。

因此,应着眼于早期诊断和预后的判断。

超声检查具有无创、便捷、实时、廉价及无辐射等特点,在临床工作中应用广泛。

随着超声检查新技术的不断发展,以超声检查新技术为基础的功能成像在脂肪性肝病诊断方面显示出较大的优势,本文主要针对超声功能成像在脂肪性肝病中的应用予以总结分析。

【关键词】脂肪肝;超声造影;超声弹性成像;超声组织定征;光声成像中图分类号:R575;R44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L011(2021)04-700肋4Applicahoc and progrest of ultrasound fecchocal imaging in the sthdy of fatty liver diseaseWANG Shijia,CHEN Xia,XU MaosOeng,ZOU ChunpengDepatment cf Ultrasound,The Second#iliamd Hospital and Yuying Childrej'o Hospital f Wenzhou Medical Universita,Wenzhou 325000,P.R.China*Abstract]Fatty liver disease is the most common liver disease in China,which is mainly related to excessive fat accumulation in hepWocytes.Patients often have no obvious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in the early stage,and there is a risk of progression to liver cirrhosis in the late stage.Therefore,we shout focus on early diagnosis and prognosis.Ultrasound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non-invasive,convenient,real-Bme,cheap and non-radiadon,sc it is widely used in clinical work.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new ultrasound technology,functional imaging based on new ultrasound technology shows great advanmges in the diagnosis of fatty/ver disease.This paper mainly summarizes and analyzes the application of ultrasound functional imaging in fatty/ver dis-*Key words]Fatty liver;Contrast-enhanced ultrasound;cous/o tomography脂肪肝(fwty lmer)是肝脏较为常见的病理性改变,可由多种因素造成’其定义为肝内堆积的脂肪含量达到肝实重的5%以上,或在组织病理学中肝细胞发生脂肪变性超过50%。

消化系统影像诊断—常见病影像学表现(医学影像诊断课件)

消化系统影像诊断—常见病影像学表现(医学影像诊断课件)

超声
肠蠕动由强变弱; 短时间内腹腔游离液体大量增加。
CT
协助确定假肿瘤征; 观察腹腔是否有积液; 发现肠系膜扭曲、变形。
X线腹部仰卧位平片 (A)显示空肠扩张积 气;
CT增强扫描(B,C) 示右侧肠壁水肿增厚 呈双层样改变(B, ↑),强化不明显,有 腹水,肠系膜血管断 面可见充盈缺损(C, ↑); CTA MPR重建可见肠 系膜上动脉起始段狭 窄(D,↑)。
• 慢性溃疡如深达浆膜层时称穿透性溃疡。
• 如浆膜层被穿破且穿入游离腹腔者为急性穿孔,也可与 网膜、胰等粘连甚至穿入其中则为慢性穿孔。
• 溃疡周围具有坚实的纤维结缔组织增生者,称为胼胝性 溃疡。
• 直接征象:代表溃疡本身的改变;
• 间接征象:为溃疡所致的功能性与瘢痕性
改变。
• 直接征象:
龛影,切线位呈乳头状、锥状等,边缘光滑整齐、密度 均匀。
1、肠管扩张伴积气、积液 2、肠蠕动异常 3、粘膜皱襞改变:水肿增粗,鱼肋状、乳头状或平行的 线条状,横断面呈车轮状。
• CT:显示扩张的肠曲,并可见多个肠腔内气液平面。
• 肠管互相融合成团或与腹壁相连,提示为粘连性梗阻; • 肠道内或腹腔内可见肿块,提示为肿瘤引起的梗阻; • 肠套叠:显示典型的CT征象,出现三层肠壁征
贲门失弛缓症
• 病因病理
主要是奥厄巴赫神经节细胞变性、萎 缩消失,贲门部肌肉常萎缩,黏膜及黏 膜下层的慢性炎症。
贲门失弛缓症
• 临床表现
发病缓、病程长,主要症状为下咽不 畅,胸骨后沉重或阻塞感。与精神情绪 及刺激性食物有关,梗阻严重者可有呕 吐。
贲门失弛缓症
• 影像学表现
1、漏斗状、鸟嘴状(典型征象) 2、钡剂通过贲门受阻 3、狭窄段以上食管不同程度扩张 4、食管蠕动减弱或消失 5、并发炎症及溃疡:黏膜皱襞紊乱、龛 影

谈脂肪肝的检查方法

谈脂肪肝的检查方法

B 型超声检查因为快速、廉价、可多层面地检查肝脏,同时又是无创伤的检查,为脂肪肝的检出提供了方便有利的方法,更适合大面积的社区普查,因此超声诊断脂肪肝是最方便的检查手段。

超声诊断脂肪肝有以下几个方面。

 ◆ 肝脏区域近场回声普遍性增强,远场回声渐进式衰减。

 ◆ 肝脏轻度至中度肿大,边缘角圆钝。

 ◆ 肝脏实质内管道结构显示不清。

 ◆ 彩色多普勒血流显象提示肝内彩色血流信号减少或不易显示,但肝内血管走向正常。

 ◆ 肝右叶包膜及横膈回声显示不清晰或者显示不完整。

具备上述第1项及第2~4项中一项者为轻度脂肪肝;具备上述第1项及第2~4项中两项者为中度脂肪肝;具备上述第1项以及2~4项中两项和第5项者为重度脂肪肝。

虽然超声诊断方便快捷,但其诊断容易受操作医师的经验差异、检查仪器的性能及参数选择等诸多因素影响,国内外在此方面仍无统一的量化标准,且超声目前尚不能从分子水平对肝细胞内脂肪含量水平进行定量测定,亦不能做出何种病因引起脂肪肝的诊断。

由各种生理性或者病理性的原因引起的肝脏形态和结构的变化相似,其超声图像也基本相似,缺乏特异性,如若遇到体型肥胖的人群,腹部脂肪层较厚时,通过超声检查,声像图会减弱,可 CT 检查作为一种方便快捷的检查方式,现在越来越普遍用于临床检查和诊断,其诊断脂肪肝也有很大优势,它可以客观测量肝脏、脾脏的CT 值,肝脏脂肪变性程度与肝脏的CT 值呈负相关,意思就是肝内脂肪含量越高,CT 值就越低。

我们可以根据测量数据计算相应数值,来诊断脂肪肝的严重程度。

正常时肝实质密度高于脾脏密度和肝内血管密度,我们根据肝脏密度、脾脏密度以及肝内血管密度三者的相对密度法,参考中华医学会肝脏病学分会制定的标准,将脂肪肝分为轻度、中度及重度 3种。

 ◆ 肝脏实质密度轻度减低,其CT 值稍低于脾脏实质,肝/脾CT 值比值在1.0~0.7;肝实质与肝血管密度无明显差别,肝血管显示不清,为轻度脂 肪肝。

 ◆ 肝脏实质密度明显降低,低于脾脏实质, 肝/脾CT 值比值在0.7~0.5; 肝内血管反转显示(血管密度高于肝脏密度),但与肝实质对比不明显,为中度脂肪肝。

医学影像超声诊断三基试题第三部分选择(附答案)

医学影像超声诊断三基试题第三部分选择(附答案)

医学影像超声诊断三基试题第三部分选择(附答案)101、下列疾病中,超声检查是首选且可靠性最高的是:()d、肝内转移灶b、肝腺瘤e、炎性假瘤c、肝囊肿a、肝血管瘤最常见的良性肝肿瘤有:()C、肝腺瘤a、海绵状血管瘤B、肝纤维瘤e、肝脂肪瘤D和肝错构瘤103、下列选项中,肝肿瘤与口服避孕药有关:()b、脂肪瘤d、错构瘤c、腺瘤a、海绵状血管瘤e、畸胎瘤腺瘤是腺上皮的良性肿瘤。

它可以在内分泌腺中发现,如乳腺、垂体、甲状腺和卵巢,以及胃、肠和肝脏。

它发展缓慢,形成局部结节,表面呈息肉样或乳头状。

它由立方或柱状上皮细胞组成,与正常腺细胞相似。

细胞的排列也非常规则,在固有层和周围结缔组织之间形成明显的边界,但缺乏排泄管形成或异常分泌表明在结构和功能上存在一些异质性。

腺瘤间质由包括血管在内的结缔组织组成。

许多肿瘤伴有明显的结缔组织增生(纤维腺瘤)。

有时会出现恶性腺瘤,实际上是一种癌症。

腺瘤的发生和发展受内分泌、神经和其他内部调节机制的控制。

从这个意义上讲,一些学者认为腺瘤只是一种病理性组织增生,而不是真正的肿瘤104、弥漫性脂肪肝的声像图表现主要有:()①肝脏增大;②回声增高密集;③远区回声衰减;④肝内血管模糊不清d、④e、①②③④b、①③c、②④a、①②③105.如果发现患者患有多囊肝,应检查的其他器官包括:()B、胰腺D、心脏e、胆囊C、脾脏A和肾脏106、肝包虫病为一种人畜共患的寄生虫病,病原体为棘球蚴和包球蚴,其声像图特征为:()a、肝脏中的一个或多个圆形液体暗区有厚而透明的壁。

部分壁可见钙化,外壁光滑,内壁不均匀。

大胶囊内有儿孙囊肿,显示“胶囊中胶囊”标志。

D.肝内导管可见挤压现象。

C.肝包膜可见驼峰状外观。

E.肝脏增大。

B.肝实质回声正常107、肝内胆管结石和肝内钙化灶的超声鉴别要点是:()①前者比后者大。

②前者为强回声,后方声影明显;后者为强回声,后方声影模糊。

③前者常伴胆囊壁增厚;后者无。

④前者常为多发,沿胆管分布,并可引起远端肝管扩张;而后者则单发,不一定沿胆管分布,无胆管扩张c、②④a、①②③b、①③e、①②③④d、④108.肝囊肿与肝脓肿的超声鉴别要点是:(1)脓肿为实性,囊肿为液体;② 脓肿边缘不规则,囊壁模糊增厚,囊边缘清晰,囊壁薄;③ 脓肿为低回声肿块,囊肿为液体暗区,透声性好;④ ④, ②, ③ 血液流入①, ②, ③, ③, ④, ②, ②, ③, ①, ②, ③ 在早期阶段109、肝癌组织发生坏死时,超声可见的特点是:()d、肿块的后方有衰减效应b、肿块中出现边界不规则的液暗区e、在质量后面有增强效应。

浙江医学影像模拟题2021年(6)_真题无答案001

浙江医学影像模拟题2021年(6)_真题无答案001

浙江医学影像模拟题2021年(6)(总分92.XX02,考试时间120分钟)A1/A2题型1. 肺内团块状阴影,轮廓清楚、光滑,密度均匀,常有钙化,呈少量至大量斑点状或爆米花状,无空洞形成,应诊断为( )。

A. 肺囊肿B. 结核球C. 炎性假瘤D. 周围型肺癌E. 错构瘤2. 肺源性心脏病最常见下列哪项病因?( )A. 机化性肺炎B. 慢性支气管炎C. 肺结核D. 支气管扩张E. 胸膜增厚粘连3. 左心室增大可见于( )。

A. 二尖瓣狭窄B. 二尖瓣关闭不全C. 房间隔缺损D. 法洛四联征E. Ebstein畸形4. 亚急性血行播散型肺结核的主要表现有( )。

A. 常形成空洞透亮区B. 粟粒影像大小不一、分布不均、密度不均C. 纤维化呈索条阴影也是其特征性表现D. 病灶多见钙化E. 临床上有高热、呼吸困难等症状5. 心脏左右缘搏动减弱,大血管搏动正常,是诊断下述哪种疾病的特征性表现( )。

A. 主动脉狭窄B. 联合瓣膜病C. 心肌病D. 心包积液E. 左心衰6. 女,57岁,3个月前发热。

CT扫描示右上肺胸膜下多房性空洞。

部分空洞内可见小气液平面,病变周围散在小斑片状病灶,相邻胸膜增厚,最可能的诊断为( )。

A. 结核性空洞B. 慢性肺脓肿C. 空洞型肺癌D. 肺大疱合并感染E. 支气管扩张并感染7. 诊断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严重损害,最重要的X线征象是( )。

A. 右心房重度增大B. 肺循环高压C. 二尖瓣区钙化D. 左心房重度增大E. 重度间质性肺水肿8. 过敏性结肠炎的X线表现为( )。

A. 乙状结肠黏膜皱襞破坏B. 乙状结肠不规则狭窄C. 肠袋加深,排钡后见线样征D. 局部结肠不规则挛缩及多发性小龛影E. 乙状结肠内不规则充盈缺损9. 消化道常用哪种造影剂?( )A. 医用硫酸钡B. 碘化油C. 优维显D. 泛影葡胺E. 阿米培克10. 肝肿瘤病灶中心见到T1加权像高信号灶最常见的原因是( )。

双源CT双能量真实平扫和虚拟平扫在脂肪肝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双源CT双能量真实平扫和虚拟平扫在脂肪肝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双源CT双能量真实平扫和虚拟平扫在脂肪肝诊断中的应用价值骆泉湘;刘自建【摘要】目的:探讨双源CT双能量真实平扫(TNC)和虚拟平扫(VNC)在脂肪肝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在医院就诊的187例脂肪肝患者,均行双源CT双能量增强扫描,比较TNC与VNC图像肝脏感兴趣区域(ROI)噪声、脾脏CT值、下腔静脉CT值等参数的差异,其中35例患者接受病理活检.结果:TNC图像肝脏ROI噪声、脾脏CT值、下腔静脉CT值分别为(7.55±0.64)、(56.14±4.84)HU和(50.22±4.14)HU,明显低于VNC图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473,t=6.483,t=12.434;P<0.05),而ROI信噪比、肝脏CT/脾脏CT、肝脏CT/下腔静脉CT分别为(5.81±1.03)、(0.77±0.31)和(0.88±0.30),明显低于VNC 图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573,t=-2.518,t=-4.365;P<0.05);TNC和VNC图像判断脂肪肝程度与病理结果Kappa值分别为0.746和0.3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0.746,t=0.359;P<0.05),其中TNC图像判断脂肪肝程度准确率为91.43%,明显高于VNC图像的7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629,P<0.05);TNC辐射剂量为(6.10±0.52)mSv,明显高于VN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2.492,P<0.05).结论:双源CT双能量TNC在脂肪肝诊断中应用价值高于VNC,值得临床使用.【期刊名称】《中国医学装备》【年(卷),期】2019(016)004【总页数】4页(P70-73)【关键词】双源CT双能量;真实平扫;虚拟平扫;脂肪肝【作者】骆泉湘;刘自建【作者单位】山东玲珑英诚医院山东大学第二医院招远分院影像中心山东烟台265400;山东玲珑英诚医院山东大学第二医院招远分院肿瘤科山东烟台 2654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75.5肝脏作为人体重要的消化器官,具有较强的防御能力,可参与机体的排泄、消化、代谢及解毒等多项过程,其中脂肪肝是常见肝脏疾病[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脂肪肝的影像学诊断
脂肪肝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很多,但目前 最常用的是超声、CT和MR等。
超声检查简单方便,但对操作者的依赖 程度较高。
CT和MR对肝脏的整体解剖显示好,特 别是CT检测可对肝脏作出密度的测定。
脂肪肝的影像学诊断
近年来CT和MR的技术和设备进展相 当快,1998年推出多层CT后,目前已发 展至64层CT,其扫描速度最快已可达 0.4s以下,覆盖整个腹部的扫描只需10 余秒。高场强MR的应用,使得MR的成像 速度和分辨率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脂肪肝的影像学诊断
脂肪肝的CT检查,通常CT平扫就可进 行检测,但如需排除其他疾患和需进行鉴 别诊断时,应作平扫和增强检查。
脂肪肝的影像学诊断
脂肪肝在CT上表现为脂肪累及部位密度 降低,脂肪浸润越明显,其密度就越低。
在CT上可用CT值来测定密度,表现为 肝脏CT值较正常降低。
脂肪肝的影像学诊断
正常肝脏CT
肝实质密度低于血管
脂肪肝的影像学诊断
作CT增强检查时,可见造影剂进 入血管,血管影和肝脏组织之间密度 差更加明显,肝脏的CT值也明显低于 脾脏。
脂肪肝的影像学诊断
脂肪肝的累及可为比较均匀,也可为 不均匀,通常右叶的累及比左叶为明显, 即在CT扫描时,右叶的密度通常要低在超声检查时主要表现为肝脏 形态饱满或有不同程度增大,肝缘有时显 得不够清晰锐利。
正常肝脏B超
右叶
左叶
肝脏形态饱满
脂肪肝的影像学诊断
肝脏近腹壁区域回声增强,呈密集的 细点状增强回声,深部区域的回声明显 减弱或减少,表现出超声能量逐渐衰减 的特点。
脂肪肝的影像学诊断
脂肪肝的影像学诊断
CT和超声等影像学检测手段能较好 地显示肝脏的大体解剖以及脂肪肝时的 浸润范围、程度,对脂肪肝的诊断、随 访及疗效评估可有很大的帮助。
脂肪肝的影像学诊断
CT、MR、超声等影像学检测方法 可对肝脏的形态及功能进行评估,对病 理活检和生化检测资料进行补充,有利 于临床的综合评估。
脂肪肝的影像学诊断
脂肪肝的影像学诊断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放射科 陈克敏
脂肪肝的影像学诊断
脂肪肝在临床上较为常见,由各种因 素导致肝细胞脂质储存和代谢异常及失衡 而造成。
病理上可见肝脏有弥漫肿大,肝细胞 内、外脂肪浸润。
脂肪肝的影像学诊断
脂肪肝的发生与很多因素有关,包括肝 炎和各种慢性肝病、酒精、肥胖、糖尿病、 高血脂病、内分泌代谢病、营养不良、空回 肠旁路手术、妊娠、激素和化疗等。
通常不同个体肝脏的CT值可有较大的 差别,但应高于脾脏的CT值,相差约5~ 10个CT值单位。
因此在CT上见到肝脏的CT值低于脾脏, 可诊断为脂肪浸润或脂肪肝。
脂肪肝的影像学诊断
在脂肪肝,特别是脂肪浸润比较明显 时,由于肝脏组织密度普遍降低,可使得 其与肝静脉和门脉主要分支间的密度差增 加。因此在平扫时可见其血管影相当清晰, 类似增强CT血管影的表现。
肝内血管影和血管韧带显示减少及显 示不清晰,肝肾切面显示肝实质和肾实质 回声差异增大,肝脏回声强度高于脾脏。
脂肪肝的影像学诊断
脂肪肝的脂肪浸润可不均匀,表现为局灶 性不规则强回声斑片状影,可单发或多发,无 包膜,边界不清楚。叶段型累及时,右叶的回 声通常较左叶为明显。
脂肪肝的影像学诊断
弥漫脂肪浸润时残留的相对正常区, 表现为普遍肝内回声增强的背景下,其 内可见多个相对正常回声的区域,可呈 类圆形,应与肿瘤鉴别,通常其血管影 形态正常。
右叶密度低于左叶
脂肪肝的影像学诊断
脂肪肝时通常在胆囊窝及肝韧带边缘 可见相对密度较高的区域。主要与肠系 膜上静脉含有脂质的血流较先、较多流 入右叶,而在胆囊窝及肝韧带边缘的肝 实质存有体循环的交通支有关。
脂肪肝的影像学诊断
局灶性脂肪肝可呈亚段或叶段分布, 边缘通常比较规则,也可呈斑片状或结 节状分布,这种脂肪肝的不均匀累及, 其血管走向通常表现为正常。
脂肪肝的影像学诊断
脂肪肝在MR上表现为脂肪信号的 增加,通常在T1W和T2W相上均有肝 脏信号较正常略增高的表现,依据脂肪 浸润程度的不同而改变。
脂肪肝的影像学诊断
在脂肪肝的检测中,MR主要用于 肝内病灶的鉴别诊断,对于脂肪肝的检 测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均不及CT。
脂肪肝的影像学诊断
近来有作者对超声、CT和MR评估 脂肪肝的准确性作了比较,结果表明在 平扫CT上测定肝脏和脾脏CT值的差异, 与组织学检测脂肪肝浸润程度间的相关 性最好(r=0.78)。
脂肪肝的影像学诊断
影像学检查目前正从形态学检测逐渐向 功能方面发展,可对各个脏器进行动态观察, 特别是由于脂肪肝、肝纤维化及肝硬化等疾 病的分布常不均匀,影像学检测与病理检测、 生化检测等之间存有很好的互补性。
脂肪肝的影像学诊断
脂肪肝的累及可以是弥漫性的,亦可 是部分及局灶性的,累及通常不均匀,右 叶的累及一般较左叶为明显,在广泛累及 时尚可存有未累及的相对正常区。
节段性分布
不规则片状分布
不均匀分布
脂肪肝的影像学诊断
在弥漫性脂肪肝浸润的基础上,常 可见到残存的相对正常的肝组织,称之 为肝岛。在CT上表现为弥漫脂肪浸润 低密度的背景下,出现斑状或类圆形的 相对密度较高区域。
脂肪肝的影像学诊断
脂肪肝为可逆性病变,其脂肪浸润 的形态、范围及程度可随病情的好转 或进展在短期内发生改变,这也是脂 肪肝较为特征性的表现。
CT、MR、超声等影像学检测方法可 对肝脏的各种病变进行鉴别,明确脂肪 肝是否合并肝脏的其它良恶性病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