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专题七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二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练习人民版必修2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知识点一斯大林的工业化之路

1.1925年12月,苏联提出了“社会主义工业化”方针,这一方针的特点是( )

A.采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B.排斥市场和价值规律的作用

C.优先发展重工业

D.取消新经济政策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再认再现能力。A、B两项是苏联模式的特点,排除。D项与农业集体化相关,与工业化无关。苏联工业化的特点是优先发展重工业,故选C项。

答案 C

2.斯大林在论述苏联工业化时说:“没有重工业就无法保卫国家,所以必须赶快发展重工业,如果这事迟了,那就要失败。”他强调苏联优先发展重工业,就外部环境而言,是因为( )

A.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形成

B.苏联处于资本主义世界的包围中

C.第二次世界大战迫在眉睫

D.协约国对苏俄进行武装干涉

解析从题干的材料信息判断,A、C、D三项与当时的史实不符。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是在资本主义世界的包围下开始的,这样的国际环境决定了必须要优先发展重工业。

答案 B

知识点二农业全盘集体化

3.“谁不加入集体农庄,谁就是苏维埃政权的敌人”的口号的出现,所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

A.在农业集体化运动中,出现了过激现象

B.确立的生产关系与生产力水平还有距离

C.农民加入集体农庄的积极性很高涨

D.苏联搞农业集体化运动时机还不成熟

解析把是否加入农庄当作敌我矛盾处理,这个口号反映出农业集体化运动出现了过激的情况。

答案 A

4.苏联的农业政策发生变化,由原来的逐步实现农业集体化,转变为“全盘集体化”和“在全盘集体化基础上消灭富农”,其原因和背景不包括( )

A.工业发展,对粮食的需求增加

B.苏联出现粮食供应困难

C.斯大林的主观认识

D.苏联模式的形成

解析考查学生再认再现历史事件的能力,理解农业集体化实施的背景,苏联模式形成于1936年晚于“全盘集体化”。

答案 D

知识点三苏联模式

5.苏联模式在经济上的主要表现有( )

①是一种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模式②国家占有绝大部分生产资料③排斥市场调节④经济管理中采用强制性的行政手段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解析题干明确要求的是“苏联模式在经济上的表现”,限定在“经济”方面,①②③④均为经济上的表现。

答案 A

6.以下有关对苏联模式的评价,最全面和确切的是( )

①促进了当时苏联经济的高速增长

②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

③一度推动了苏联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④从长远来看,压抑了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解析①②③是从这一体制的积极影响方面分析的,④主要是这一体制的消极影响。

答案 D

[综合拓展]

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列宁说:“向社会主义过渡可以有各种不同的形式,这要取决于国内是大资本主义经济占优势还是小资本主义经济占优势。”“既然我们还不能实现从小生产到社会主义的直接过渡……所以我们应该利用资本主义(特别是要把它纳入国家资本主义的轨道)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之间的中间环节,作为提高生产力的手段、途径、方式和方法。”斯大林说:“我们所以采取新经济政策,就是因为它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当它不再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时候,我们就把它抛开。”

材料二斯大林认为社会主义只能实行计划经济;社会主义只能允许两种公有制形式的存在和发展;社会主义公有制越公就越优越;以重工业为中心的工业化道路就是社会主义区

别于资本主义的工业化道路;加强党的领导就是一切权力越来越集中于党,社会主义越发展,阶级斗争就越尖锐。

——《世界历史》杂志请回答:

(1)在列宁的领导下,苏俄在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问题上进行了哪些探索?

(2)斯大林在“把它抛开”后又进行了哪些探索?结果如何?

(3)依据材料二,归纳斯大林社会主义体制的特点。

解析本题是材料式问答题,材料的作用主要在于创造一种问题情境,以便提出新问题。第(1)、(2)问从列宁、斯大林两个领导人切入考查他们的经济政策,需要注意的是“结果如何”的“结果”应是探索的结果,不是指其客观效果;第(3)问应从政治和经济等方面进行说明。

答案(1)列宁首先设想通过战时共产主义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实践证明这不是正确途径,后来实行新经济政策,利用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生产,逐步向社会主义过渡。

(2)斯大林实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开展农业集体化运动,到1936年苏联新宪法颁布,确立了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即苏联模式。

(3)单一的公有制和计划经济;优先发展重工业;充满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实行一党专政。

一、选择题

1.右图是苏联工业化的宣传画,这一运动的基本特点是( )

A.农工轻协调发展

B.优先发展轻工业以改善人民生活

C.在一定限度内恢复资本主义

D.优先发展重工业以增强国防力量

解析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是联共(布)十四大的决议,工业投资绝大部分用于重工业是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具体表现;基本特点是优先发展重工业。

答案 D

2.苏联工业化资金的主要来源是农业,苏联采取的与工业化相配合的重大农业举措是( )

A.余粮收集制B.征收粮食税

C.农业集体化D.农产品自由贸易

解析本题考查基础知识。为了给工业化积累资金,苏联在农业方面采取的措施是进行集体化。故选C项。

3.下表是1913-1937年苏联工业总产值及重要工业产品在欧洲和世界所占地位。(1913年的数字是按1939年9月17日以前的疆界计算的)对此表解读正确的有( )

——王斯德《世界现代史参考资料》

①计划经济取得巨大成就②苏联模式具有优越性③重工业发展速度快④农轻重工业比例严重失调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苏联的计划经济开始于1928年,1932年和1937年是前两个五年计划完成的时间,苏联模式也是在这一时期形成的。根据表格数据,从两个五年计划完成之时苏联的工业总产值与重要工业品在世界及欧洲地位的变化可知①③解读正确;这一成就的取得与苏联模式关系密切,②解读正确;④在表格数据中不能体现。故选C项。

答案 C

4.右图为1937年创作的苏联雕塑《工人和集体农庄女庄员》,根据这一雕塑创作的时代背景我们可以得出的信息不会有( )

A.二五计划完成

B.基本实现国家工业化

C.工农业总产值跃居世界第一位

D.农业集体化已经实现

解析苏联工农业总产值从来没有跃居世界第一位,故选C。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