凹凼隧道右洞出洞方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银川至龙邦国家高速公路贵州境惠水至

罗甸第HL-6合同段

隧道洞口专项施工方案

中交二公局东盟营造工程有限公司

2013年11月23日

凹凼隧道右洞出口惠水端洞口施工方案

一、工程概况

1、基本情况

凹凼隧道地处云贵高原与广西丘陵过渡的斜坡地带,隧道位于罗甸县板庚乡境内。属分离式短隧道,其中左幅里程桩号ZK69+995-ZK70+275,全长280m。最大埋深96m,右幅里程桩号为YK70+025-YK70+277,全长252m。最大埋深约79m。左幅隧道平面线形位于R=4000的圆曲线上,右幅隧道平面线形位于R=4200m的圆曲线上。左右幅隧道均为下坡,纵坡坡度为-2.3%。

2、地质水文情况

1、地形地貌

隧道横穿山体,基岩裸露,坡体植被发育,多为灌木,进出口均位于斜坡上。隧道区附近海拔507.4-746.8m,相对高差239.4m。左右幅隧道轴线通过地段的地面高程为551.3-655.6m,相对高差104.3m。地貌类型为溶蚀-侵蚀低山地貌。进出口附近有省道S101公路通过,交通条件好。

2、气候条件

本项目地处属珠江域红水河水系之涟江支流,地表水不发育。

区内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光照充足,热量丰富,无霜期长,太阳辐射量多,年均日照数1350-1520小时,年平均气温19.6℃,极端最高为40.5℃,极端最低为-3.5℃,年平均降雨量为1200mm,最多年降雨量1623.4mm,最低年降雨量为781.2mm,年无霜期340天,主要灾害性天气春寒频繁,夏季暴雨,边阳、板庚地区时有冰雹。

3、工程地质条件

(1)地质构造

隧址区在杨子准台地-黔南台陷-贵定南北向构造变形区,根据地质调查,场区内未发现断层通过,岩层呈单斜产出,综合地层产状为326°∠14°,场区岩体节理、裂隙发育,节理主要有J1:184°∠52°、J2:326°∠14°两组,节理间距200-400mm,单条节理裂隙地表延伸长度约为3-5m,中风化层内节理面较为平滑,多呈闭合状,强风化层中节理裂隙多呈张开状,局部见粘土及碎石充填,无胶结,结合差,岩体被节理裂隙、切割成碎块、碎石状。

(2)地质岩性

隧址区出露地层上覆第四系残坡积(Qe1+d1)粉质黏土、(Qme)人工填筑土,坡面堆积层(Qc)块石土,下伏基岩为三叠系中统凉水井组(T2l)中厚层状灰岩。覆盖层:粉质粘土(Qe1+d1):黄褐色,可塑状,含少量灰岩碎石,仅洼地区有分部,厚0-3.0m。人工填筑土(Qme):杂色,块石成分主要为灰岩,松散。为S101省道修筑路基

弃渣,厚度0.0-1.5m。块石土(Qc):杂色,块石成分主要由灰岩块石、碎石组成,一般块径200-800mm,最大达5m,期间充填粘土、碎石等,块石之间存架空现象,土体松散,性质差,主要分布于隧道出口右侧约25米处的坡面表层,现处于稳定状态,厚3.0-5.0m。基层:强风化灰岩,灰白、灰黄色,中厚层状,节理裂隙发育,岩体破碎。岩芯呈短柱状,岩质较软。厚2-4m。中风化灰岩:灰色,灰白色,中厚层状,节理发育-不发育,岩体较为破碎-较完整,岩质较硬。

4、水文地质条件

(1)地表水

涟江为区内地表水的主要排水通道,隧道设计标高高于最低排水基准面,隧道区山脊内沟谷多为季节性冲沟,主要由大气降水补给,水量小,受季节影响明显,地表水不发育,地表水对隧道施工及运营无影响。

(2)地下水

隧址区地下水靠大气降水补给,大气降雨时,雨水下渗后赋存于基岩裂隙及溶蚀孔洞中,其水量受气候影响较大。雨水下渗后地下水沿基岩裂隙、岩层层面、溶蚀孔洞运移,地下水向地势低洼处散流排泄并最终流入涟江支流,进出口外侧冲沟地势较低,受排泄基面影响,场区地下水位埋藏深,均位于隧道底板以下,据观测,场区内钻孔中未见稳定地下水位。

(3)地表、地下水化学特征

根据区域水文地质资料及工程类比分析,场区地下水水质类型为[C]CaI型,即为碳酸盐钙质水,对混凝土结构物具有微腐蚀性。

(4)、水文地质条件

4、水文地质条件

(1)地表水

涟江为区内地表水的主要排水通道,隧道设计标高高于最低排水基准面,隧道区山脊内沟谷多为季节性冲沟,主要由大气降水补给,水量小,受季节影响明显,地表水不发育,地表水对隧道施工及运营无影响。

(2)地下水

隧址区地下水靠大气降水补给,大气降雨时,雨水下渗后赋存于基岩裂隙及溶蚀孔洞中,其水量受气候影响较大。雨水下渗后地下水沿基岩裂隙、岩层层面、溶蚀孔洞运移,地下水向地势低洼处散流排泄并最终流入涟江支流,进出口外侧冲沟地势较低,受排泄基面影响,场区地下水位埋藏深,均位于隧道底板以下,据观测,场区内钻孔中未见稳定地下水位。

(3)地表、地下水化学特征

根据区域水文地质资料及工程类比分析,场区地下水水质类型为

[C]CaI型,即为碳酸盐钙质水,对混凝土结构物具有微腐蚀性。

二、出口段原设计情况及现场施工情况

凹凼隧道右线出口端明暗交界里程桩号为YK70+269,YK70+245~YK70+269段设计衬砌类型为S-Va,超前支护为小导管及长管棚支护。目前现场掌子面施工桩号为YK70+239,距离明暗交界YK70+269还剩30m;仰拱施工至YK70+190。

三、施工计划

根据凹凼隧道右洞目前剩余工程量和围岩地质情况,以及近期施工进展情况,剩余30m暗洞开挖、支护约需要30天时间,计划贯通时间为2013年11月23日。

四、洞口段施工方案

由于凹凼隧道出口地形复杂,地表植被茂密,以灌木林为主,区内无道路交通,便道无法贯通,因此,我部拟从洞内直接出洞。总体方案如下:

1、将掌子面开挖至YK70+245桩号,掌子面停止施工,跟进下导,施工仰拱。将仰拱施工至掌子面位置,再跟进二衬,将二衬跟进至仰拱。

2、仰拱、二衬跟进至YK70+245掌子面时,掌子面开始掘进,每次进尺按1榀控制,并根据监控量测数据,及时加强洞内支护,确保安全出洞。

五、施工过程控制措施

1、洞内开挖采用上下台阶预留核心土法施工,严格控制每循环进尺,每次进尺不大于2榀拱架间距,严控超前、拱架、喷射混凝土等施工过程质量管理,以质量保安全,以安全促进度。

(1)上下台阶预留核心土法施工工序

上下台阶预留核心土法开挖,即先采用双层φ50超前小导管护顶,将隧道断面分为上下两个台阶分步开挖,仰拱紧跟下台阶并及时闭合成环。采用该法施工时,在上、下两个台阶形成一定的步距,而且下台阶左右工作面形成相互错开后,即可在各工作面按每循环进尺进行平行流水作业。施工时每循环进尺1m,上下台阶步距控制在10m,下台阶左右工作面错开2~3m。

①上导施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