凹凼隧道右洞出洞方案
(完整word版)隧道进洞专项施工方案1
1、编制依据 (2)1。
1编制依据 (2)1。
2工程概况 (2)1.3施工条件和主要技术标准 (3)1.3。
1设计标准 (3)1.4 主要工程数量 (3)2、工程进度安排 (3)2。
1施工重点 (3)2。
2工程进度安排 (4)3、施工准备 (4)3.1技术准备 (4)3.2 施工现场准备 (4)3.3主要资源配置 (5)4、洞口及边仰坡开挖方法 (7)4。
1施工工序 (7)4。
2施工方法 (8)4.3施工技术要求 (8)4。
4边仰坡石方爆破方案 (9)5、边仰坡防护施工方法 (12)5。
3锚杆施工: (13)5。
4钢筋网挂设: (13)6、洞口套拱、管棚施工方法 (13)6。
1管棚设计参数 (13)6。
2施工方法 (13)7、监控量测 (16)7。
1量测目的 (17)7。
2量测项目 (17)7.3施工检测管理 (18)7.4量测资料的整理 (18)8、雨季施工措施 (19)8。
1原材料及机械保护措施 (19)8.2建立组织,统筹安排 (19)8.3其它主要措施 (19)9、确保工程质量的措施 (20)9。
1质量组织机构与人员配置 (20)9。
2技术保证措施 (20)9。
3施工保证 (21)10、安全保证措施 (21)10.1安全保证体系 (21)11、质量保证体系 (23)11。
1思想保证体系 (23)11.2组织保证体系 (23)1、编制依据1.1编制依据1。
1。
1福建省京台线建瓯至闽侯高速公路南平段A2标施工招标文件。
1。
1。
2福建省京台线建瓯至闽侯高速公路南平段A2标《两阶段施工图设计》。
1。
1。
3《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
1.1。
4《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JTJ024-2009)。
1。
1.5当地的水文、气象及本项目的地质资料.1.1.6国家和当地地方法令、法规具体规定.1.1.7《福建省高速公路施工标准化管理指南(隧道)》。
1。
1。
8业主对本合同段工程的质量和工期要求。
郭家湾1号隧道右洞出洞方案
郭家湾1号隧道右线出洞方案一、工程概况郭家湾1号隧道右线,起讫桩号为YK10+897~YK11+242,总长355m。
设计进、出口均设置16m超前长管棚进、出洞。
出口山坡坡度约为30°~35°,坡向约7°,围岩破碎,碎石状镶嵌结构围岩;雨季地下水出水状态以点滴状为主,局部呈淋雨状。
工程地质性质及围岩自稳能力差,围岩易坍塌。
根据“早进洞、晚出洞”的施工原则,我部在进口进洞之前,结合洞口的实际情况,及时施作洞口地表防排水措施,并采用超前长管棚注浆,顺利进洞。
根据以上实际地质、施工情况、隧道施工基本原则编写本方案。
二、总体出洞方案YK11+223~239范围围岩为强~中风化石英二长岩,节理裂隙发育,岩体破碎。
为保持山体的原始平衡,避免洞口塌方,保证隧道安全贯通,结合出口洞口的地形地质及便道条件,决定采用小导洞超前贯通,接通风水管线及材料运输至进口,然后施工出口超前管棚、明洞及边仰坡支护。
再由进口端逐步扩挖小导洞至设计轮廓,及时按照设计要求进行初期支护,并尽早封闭。
仰拱、二衬紧跟,确保洞口段施工安全。
三、施工工艺流程四、分项工程施工方法1.小导洞超前贯通施工1、开设小导洞前的处理。
在单口掘进至设计明暗洞交界里程向洞内9m也即YK11+233处开设小导洞,小导洞开设前,对已完成上台阶掌子面喷5cm 厚C20混凝土封闭,上台阶10m范围钢架拱脚每隔2m 设一道水平支撑,形成临时封闭环。
2、小导洞开挖。
小导洞置于隧道上台阶底部中央,如下图所示,洞身尺寸为4m×4m,φ42 注浆小导管超前支护:环向间距40cm,小导管长度3.5m,排距2m,I18 钢架每100cm 一榀,开挖循环进尺0.5~1m。
3、小导洞底采用I18型钢架横撑并喷射C20砼封闭成环。
4m 4 m小导洞锁脚锚管4、小导洞施工说明:(1)小导洞侧墙采用I18型钢,单层φ6.5,20×20cm网片,喷射20cm厚 C20砼支护,底部设置I18钢架临时封闭,加强稳定性。
隧道进洞施工技术方案(非常全面)
目录
第一章 编制说明.......................................................................................................................................4 1.1 编制依据......................................................................................................................................4 1.1.1 招标设计文件....................................................................................................................4 1.1.2 技术标准、规范和规程 ................................................................................................... 4 1.2 编制目的......................................................................................................................................4 1.3 适用范围......................................................................................................................................4
某隧道右洞进洞口处理方案分析
某隧道右洞进洞口处理方案分析本文是针对浙江某隧道右洞进洞口边仰坡滑动,及时分析制定应急处理方案,在地质情况很差的情况下做到了安全进洞,以文章总结希望对以后有所借鉴。
标签:隧道;进洞口;地质;设计0 前言2005.12月隧道进口边仰坡开挖后,连日的降雨使边仰坡坡顶出现裂缝,部分土体失稳,开挖边仰坡坡面破坏。
1 隧道洞口工程地质概况1.1 地形地貌隧道右洞进口位置,地形坡度约30~35度,地表植被不发育,主要为梯田,呈台阶状地貌,残坡积土层覆盖比较厚,山体上部植被发育,陡坡地貌,因此降水迅速汇聚在台阶状的梯田内,下渗补给地下水。
台阶状地貌不利于山体的稳定。
1.2 工程地质特征残坡积层碎石土,灰黄色,饱和,稍密状为主,碎石粒径5~15cm为主,约占50%左右,夹个别块石,其余为角砾和粘性土,局部粘性土含量高,该层厚约4~8m;全~强风化沉凝灰岩,灰黄~灰褐色,岩石风化强烈,节理裂隙发育,部分岩石风化成土状,该层厚约5~8m。
1.3 水文地质特征根据现场观察,地表水主要为大气降水,由于受地面形态的影响的地表水大部分下渗,成为地下水的主要补给来源,地下水在重力作用下,主要沿较松散层向下径流,部分渗入基岩裂隙之中。
雨季时,潜在地下水位上升,地下水沿此层中流动,形成软弱滑带,上部厚度较大岩土体在自重作用下易形成蠕滑变形,从而影响山坡稳定性。
2 洞口滑塌规模及产生的原因2.1 特征滑坡呈舌状,上部沿截水沟位置开裂下陷,造成已支护仰坡和右侧边坡部分开裂,坡脚受推挤已经明显鼓出,滑坡后部经几次降雨不断扩大,现在截水沟位置形成约1~2米错台,已经滑动部分约900m3,如果临空面加大滑动范围有可能会进一步扩大,后缘可能向上延伸,主要滑动方向和线路夹角约40度。
滑体主要以表层的含碎石粘性土、含粘性土碎石、块石及部分风化层。
根据地质调查及浅部工程所见,滑动面受地形、地质条件控制,滑坡为残坡层重力推移式的滑塌。
2.2 产生原因(1)地貌地层:台阶状地貌不利于边坡的稳定;浅部残坡层碎石土厚度较大,分选性差;下部岩石风化较强烈,风化层比较厚,岩石面较陡,由于上述地貌特征和地层分布,造成了形成滑坡的内在因素。
真武山二号隧道右洞塌方处理轨排施工方案完整
真武山二号隧道右洞塌方处理轨排施工方案完整(完整方案资料,可直接使用,可编辑,推荐下载)真武山二号隧道右洞塌方处理轨排施工方案一、情况说明真武山二号隧道右洞施工至YK15+908~+916段时,溶洞突然塌方,巨石落下,将初期支护砸毁。
因本段地处浅埋地段,上层履盖层仅有31米左右,其中土层将近16米,塌方后对地表扰动较大,溶洞内孤石、黄泥与地表土一齐涌入洞内,出碴9天,掌子面仍被大量土及石充填,考虑实际情况,一九九九年十一月二十六日,经设计院、业主、监理及施工方面四方会议商定,拟定先在洞内强支撑通过,后处理洞外塌陷的方案.二、施工步聚及方法施工步聚1、清理塌方面处两拱脚充填物,使能安设一榀43kg/m 拱部拱架,在拱架上分段,间距35cm的Φ22钢筋头焊立架隔,在未倒塌之初次衬砌上1m间距补打2m深锚杆,外露锚杆头与钢拱架焊接,以保持拱架稳定.2、24kg/m轻型钢轨一头用用氧焊加工成尖头。
尖头架立在钢拱架上,另一头放在自制钢架上,定位后,用推土机顶推或撞击将钢轨以15︒外插角打入。
3、推土机推入困难后,考虑撞击法,即在离塌方体2~3米处在拱部焊立一三角架,作为悬挂撞击桩体之用。
将桩体悬挂,撞击部位以钢板加强,撞击直至基本没入塌方体中。
4、打钢拱架顺序为自拱部中央处向两边对称打入。
5、沿拱部密打完钢轨排架后,开始出碴,出碴1~2米后,将花拱与钢轨棚架焊接牢固。
施作1米厚C25混凝土初次支护,将钢花拱打入混凝土中,由于YK15+908~+912段模注混凝土厚度受开挖控制,因此钢花拱间距设计为YK15+912~+916段的一半.6、钢轨尾端侵入二次衬砌厚度的部分,为防止二次衬砌施工时刺破土工布及防水布,待本段初期支护完成后将其割除。
7、洞内施工渡过后,将地表塌陷处取土回填,为防止地表水下渗,地表陷坑回填出地表1米,顶部2米厚全部用粘土回填。
溶洞塌方处理流程图洞内施工完后,将洞项回填夯实。
三、操作规程及注意事项1、钢拱与拱项部锚杆的焊接必须牢固,锚杆锚固密实,钢拱架底部架立稳固,防止施工时前后错动,影响钢轨位置准确.2、对于每一根轻型钢轨的标高和中线予以测量,保证打入位置与角度准确。
施工隧道出洞方案(超前小导洞)
XX路网改造省道XX公路XX隧道02标(K1+923-K3+903.315)XX二号隧道出洞施工方案XX集团有限公司XX省道XX公路XX隧道02标项目经理部2009年7月10日一、工程概况XX二号隧道起讫里程K3+596~K3+755,全长159m。
进出口均为弱风化白云岩、灰岩,均位于低中山斜坡位置,岩石部分裸露,水平及竖向节理较发育,地下水为岩溶裂隙水,水量小,洞身开挖受地表水影响较大,洞身有滴水,降雨时施工有小量涌水,出口自然坡度约45度。
隧道进口端因地形限制不能增设开挖工作面,由出口方向独头组织施工。
进口端地形纵断面、横断面见下图:(纵断面图中要体现变化点埋深)二、隧道出洞施工方案2.1进口端边仰坡植被及覆土清理提前对进口端边仰坡刷坡范围内的地表植被及覆土进行人工清理,在设计图明暗交界里程K3+618位置,采用内燃小空压机人工打眼垂直向下刷坡。
2.2 超前小导洞在对进口端洞口地表段进行测量并经现场踏查分析后,决定洞身开挖支护至K3+625处时,采用超前小导洞施工穿越地表。
此处地表埋深仅有 m,开挖一洞口大小为4.5m×4m的拱形上坡小导洞,坡度约为15%左右,小导洞洞身采用锚网喷封闭岩面,锚杆采用φ22砂浆锚杆,L=2.5m,间距1.0m×1.0梅花型布置,φ6钢筋网,网格间距25cm,喷射C20混凝土10cm。
小导洞贯通后,施工人员及风、水、电等管线从小导洞延伸至进口端,挖掘机从小导洞出洞,以备从进口端回头向出口方向开挖,见图。
(将上述数据在中心线地形纵断面图反映出来)2.3边仰坡开挖及防护采用超前小导洞出洞后,为了确保洞口的稳定和安全,边坡及仰坡均不宜开挖过高,开挖底标高控制在上台阶底标高位置,边仰坡开挖成型后,按设计图纸对进口端边仰坡进行锚网喷加固处理,把上台阶边仰坡处理的措施及参数加上并附图2.4 弱爆破进口端洞口边仰坡处理完毕后,按照原出口端上台阶进洞方式,先架立三榀护拱拱架,打设超前注浆小导管,喷射C20混凝土形成护拱,由进口端回头向出口段进行扩挖施工,为了尽量少扰动岩层,采用“短进尺、弱爆破”的原则,每循环进尺长度控制在0.8 m~1.0 m。
高速公路隧道进口出洞专项施工方案
延安至延川(陕晋界)高速公路LJ-10合同段杨家湾隧道进口出洞专项施工方案编制:复核:审核:日期: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延延高速公路LJ-10合同段项目经理部目录一、编制依据............................................... - 4 -二、编制原则............................................... - 4 -三、工程概况............................................... - 5 -3.1工程简介 (5)3.2隧道进口地形地貌及工程地质 (5)四、出洞施工方案........................................... - 6 -4.1 洞内施工............................................... - 7 -4.2 洞外施工............................................... - 8 -五、施工步骤............................................... - 8 -5.1小导洞贯通开挖施工 (8)5.1.1 小导洞开挖........................................... - 9 - 5.1.2 小导洞初期支护....................................... - 9 - 5.2洞口边仰坡开挖及防护. (11)5.2.1 边、仰坡刷坡........................................ - 11 - 5.2.2 喷射混凝土.......................................... - 11 - 5.2.3截水沟、排水沟砌筑 .................................. - 11 - 5.3出洞施工 . (11)5.3.1 洞身开挖............................................ - 11 - 5.3.2 支护................................................ - 12 - 5.4洞口套拱施工 (13)5.5明洞仰拱施工 (13)5.5.1 明洞仰拱施工........................................ - 13 - 5.6出洞施工安全技术措施. (14)5.7人员、机械设备及贯通时间安排 (15)六、隧道贯通测量控制...................................... - 16 -七、杨家湾隧道左线进口出洞施工的组织管理.................. - 16 -八、质量、安全、环保和职业健康保证措施.................... - 17 -8.1质量保证措施 (17)8.2安全保证措施 (18)8.3环保和职业健康保证措施 (19)九、应急预案.............................................. - 19 -杨家湾隧道左线贯通专项施工方案一、编制依据(1)延安至延川(陕晋界)高速公路第LJ-10合同段项目两阶段施工合同文件及其他有关文件资料。
凹凼隧道右洞出洞方案
至龙邦国家高速公路境惠水至罗甸第HL-6合同段隧道洞口专项施工方案二公局东盟营造工程2013年11月23日凹凼隧道右洞出口惠水端洞口施工方案一、工程概况1、根本情况凹凼隧道地处云贵高原与XX丘陵过渡的斜坡地带,隧道位于罗甸县板庚乡境。
属别离式短隧道,其中左幅里程桩号ZK69+995-ZK70+275,全长280m。
最大埋深96m,右幅里程桩号为YK70+025-YK70+277,全长252m。
最大埋深约79m。
左幅隧道平面线形位于R=4000的圆曲线上,右幅隧道平面线形位于R=4200m的圆曲线上。
左右幅隧道均为下坡,纵坡坡度为-2.3%。
2、地质水文情况1、地形地貌隧道横穿山体,基岩裸露,坡体植被发育,多为灌木,进出口均位于斜坡上。
隧道区附近海拔507.4-746.8m,相对高差239.4m。
左右幅隧道轴线通过地段的地面高程为551.3-655.6m,相对高差104.3m。
地貌类型为溶蚀-侵蚀低山地貌。
进出口附近有省道S101公路通过,交通条件好。
2、气候条件本项目地处属珠江域红水河水系之涟江支流,地表水不发育。
区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光照充足,热量丰富,无霜期长,太阳辐射量多,年均日照数1350-1520小时,年平均气温19.6℃,极端最高为40.5℃,极端最低为-3.5℃,年平均降雨量为1200mm,最多年降雨量1623.4mm,最低年降雨量为781.2mm,年无霜期340天,主要灾害性天气春寒频繁,夏季暴雨,边阳、板庚地区时有冰雹。
3、工程地质条件〔1〕地质构造隧址区在子准台地-黔南台陷-贵定南北向构造变形区,根据地质调查,场区未发现断层通过,岩层呈单斜产出,综合地层产状为326°∠14°,场区岩体节理、裂隙发育,节理主要有J1:184°∠52°、J2:326°∠14°两组,节理间距200-400mm,单条节理裂隙地表延伸长度约为3-5m,中风化层节理面较为平滑,多呈闭合状,强风化层中节理裂隙多呈开状,局部见粘土与碎石充填,无胶结,结合差,岩体被节理裂隙、切割成碎块、碎石状。
隧道出洞方案
隧道出洞方案(总3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滴水岩隧道出洞施工方案一、工程概况滴水岩隧道处在龙门山断裂带中央断裂带中段,地质构造作用强烈。
受断裂构造影响,岩体裂隙较发育,局部段岩体较破碎,但岩层产状变化较大。
隧道洞口处为悬崖绝壁,处岩质陡坡,平均坡度 58~65°,局部近直立。
由于受构造挤压作用,山脊高耸。
隧道穿越山脊顶部最高高程大于 2000m,隧道洞口处高出清水河现今河床分别为 25m不等。
施工段内主要为闪长岩,花岗岩,石灰岩,隧道围岩II、Ⅲ围岩居多,洞口位置围岩一般为Ⅳ、V级。
隧道内主要为裂隙水和碎屑岩层间裂隙水,主要靠大气降水和地表水的入渗补给,富水性较好。
由地形、地质、地貌条件限制、无法从隧道进出口位置直接进洞,采用横洞进洞。
沿线施工便道全部修建与河床上,每年7、8、9雨季暂停施工。
二、小洞出洞施工方案由于地形条件限制,隧道两端均采用横洞进洞,隧道从横洞进入主洞后,优先先向洞口方向掘进,当隧道掘进至离洞口10m时,停止全断面开挖,采用小导洞出洞。
总体方案为:当隧道掘进至离洞口10m时,停止全断面开挖,改用×小导洞施工,并作支护措施,直至出洞。
出洞后按照设计要求对洞口边仰坡进行刷坡并施做防护,在洞口防护工程完成后。
在洞口施作超前小导管,然后从洞口往洞身方向全断面反向扩挖,反向开挖2-3m,开挖每循环进尺按照每榀拱架间距进行开挖,并及时做好初期支护。
然后在从洞身往洞口方向正常开挖,对小洞扩挖至设计断面,并及时支护,直至全面贯通。
进出口明洞段均采用先做超前支护措施加固后开挖,管超前、严注浆、短进尺、弱爆破、强支护、早封闭、勤量测、早衬砌的等一系列安全施工措施,确保稳定出洞。
具体出洞方案如下:小洞开挖—初期支护—洞口边仰坡防护—从洞口向洞内反向扩挖2m—初期支护—从洞内向洞口对剩余断面扩挖—初期支护—明洞及洞门二次衬砌1、小洞开挖隧道开挖采用全断面开挖,当开挖面掘进至离洞口桩号10m位置时,用洞渣垫便道开始小导洞开挖-并作初期支护。
XX隧道出口进洞方案
岩山隧道出口进洞方案一、工程概况岩山隧道(DK218+680~DK233+190)全长14510m,共分进口、横洞、组合导坑、二号斜井和三号斜井五个工区。
出口端位于陡崖上,为开辟出口施工场地,于隧道DK233+100处线路左侧设一横洞,横洞与隧道大里程方向平面夹角60°43',横洞平距257m,洞身坡度0.4%,采用单车道无轨运输。
岩山隧道出口位于增冲河"U"型河谷左岸,坡面纵坡45°,局部直立;斜坡上覆盖碎石土,褐黄色、灰黄色,潮湿、稍密,石质主要为强风化的砂质板岩,下伏基岩以变余砂岩为主,砂质板岩次之,地表沟溪纵横发育,沟内常年流水,沟床坡降大,地表水与地下水互为补给,水质对混凝土具侵蚀性,侵蚀等级为H1。
二、进洞总体方案检查边仰坡稳定情况,清除悬石,处理危石。
做好洞口地段截排水设施。
边仰坡开挖后及时锚喷封闭。
暗洞严格遵守“弱爆破、短进尺、强支护、早封闭、勤量测”的原则。
采用超前小导管注浆预支护,后采用台阶法开挖,开挖后及时安装钢拱架、锚杆、喷射混凝土,及时喷射临时仰拱混凝土,使初期支护封闭成环,达到快速、安全进洞的目的。
三、人员、机械配置情况管理人员:施工员3名,技术员2名,试验员1名,安质员1名。
作业人员:开挖班20名、喷锚班10名、出渣班10名、综合班8四个班组共48人。
机械:挖掘机1台、装载机1台、自卸车4台、湿喷机1台、YT28风钻15台、压浆机2台,空压机4台。
四、主要临时工程部署1、施工便道施工便道及碴场便道均与洞口拉通,洞口段便道宽6m,采用泥结碎石路面,设一个会车道,长20m,宽7m。
2、生产生活房屋在洞口左右侧修建空压机房、修理房、配电房、料库等生产用房400m2,满足生产需求。
新修活动板房作为生活用房。
3、生产用水、电、风生产水池修建于洞口左侧山顶,水池容量120m3,水压不小于0.5mpa。
在洞口左侧设630KV A变压器一台,提供生产用电。
11号附件弯坑隧道进口出洞方案(小导管)终
遂昌县乌溪江大桥建设工程弯坑隧道进口出洞方案编制:复核:审核:中铁九桥乌溪江大桥项目部二0一二年十一月目录一、工程概况 (1)二.变更理由 (1)三、出洞施工方案 (2)3.1、方案总体说明 (2)3.2预留核心土法施工 (2)3.3、超前小导管 (4)3.4、初期支护 (7)四、边坡开挖 (7)五、洞内及边坡的监控量测 (8)六、注意事项 (9)弯坑隧道出洞方案一、工程概况弯坑隧道为双车道二级公路隧道,设计行车速度40Km/h,照明时速按路线时速60Km/h计算。
隧道建筑限界:行车道:W=2×3.5m,侧向宽度:左侧0.5m,右侧0.5m,人行道:左侧1m,右侧1m,建筑限界基本高度:行车道净高5.0m,人行道净高2.5m,设计荷载:公路-Ⅱ级,隧道防水等级:一级(GB50108-2001)。
隧道位于浙江省遂昌县湖山乡境内。
弯坑隧道起讫桩号为K0+795-K1+150,全长355m(其中明洞10m,暗洞345m)。
二.变更理由弯坑隧道K0+795至K1+150段的隧道工程(由出洞口向进洞口方向开挖),现已开挖至桩号K0+860,确定进洞口出洞方案具有相当的紧迫性,因进洞口(桩号K0+795),正北向为乌溪江,属临江面,地形陡峭,山体坡度为60°~70°,无合适道路提供材料运输、挖掘机等大型设备及电气的进场,且难以开辟施工场地,故原设计方案施工困难。
经慎重讨论,采用超前小导管方案替代原方案。
若地质条件满足要求则按设计参数进行初期支护,若遇地质条件较差则加强钢拱架支护参数,钢拱架间距调整为50cm。
此方案可行性有以下几点:⑴根据地质勘探及超前地质预报地质条件满足施工要求,现K0+860掌子面围岩为微风化花岗斑岩,红褐色,致密坚硬,呈块状~整体结构,地下水活动弱,水文地质条件简单,属Ⅲ级围岩。
洞口边仰坡开挖后,将对洞口围岩进行分析,根据洞口围岩状况调整钢拱架支护参数。
⑵经济性,小导管方案在确保安全的同时与原设计相比节约了部分造价,施工条件简单,节约了资源。
风门凹隧道进口开挖施工方案
风门凹隧道左线开挖施工方案1.工程概况大广高速公路(粤境段)第S13标段地处广东省韶关市新丰县,路线起点位于新丰县丰城镇平地围村,途经丰城镇江屋村,终于梅坑镇风门凹附近。
线路起讫里程K81+580~K85+160,线路全长3.58km。
其中风门凹隧道是一座上、下行分离的六车道高速公路长隧道。
隧道起讫里程左线ZK83+170~ZK84+765,长1595米;右线ZK83+273~ZK84+751.959,长1478.959米。
左线隧道围岩级别为Ⅴ~Ⅳ级,共分为3个围岩段,围岩段工程地质评价及工程施工建议如下:(1)、Z1K83+170~Z1K83+495段:长325m,隧道埋深7m~70m,该段为Ⅴ级围岩,岩性主要为砂质黏性土、全风化、强风化及少量中风化花岗岩,全风化花岗岩岩石结构构造基本破坏,多风化呈土状、砂砾状,砂质黏性土受雨水浸泡易软化;强风化岩结构构造大部分破坏,节理裂隙发育,岩体多呈碎裂状结构,岩质较软,岩体破碎自稳能力差,无支护时拱部易坍塌,侧壁易失稳。
集中降雨状态下,洞室呈线状或淋雨状出水。
全风化花岗岩②-1推荐承载力基本容许值[f a0]=300kPa,摩阻力标准值q ik=80kPa,基底摩擦系数μ=0.30,承载力一般,可作为拟建洞门墙扩大基础的天然地基持力层。
(2)、Z1K83+495~Z1K84+435段:长940m,隧道埋深70m~115.7m,该段为Ⅳ级围岩,中风化花岗岩及少量微风化花岗岩,节理裂隙较发育,岩体较破碎,岩质较坚硬,自稳能力较差,无支护时拱部可能产生小型坍塌,侧壁可能产生掉块。
集中降雨状态下,洞室呈点滴状或淋雨状出水。
(3)、Z1K84+435~Z1K84+765段:长330m,隧道埋深6m~93m,该段为Ⅴ级围岩,岩性主要为砂质黏性土、全风化、强风化及少量中风化花岗岩,全风化花岗岩岩石结构构造基本破坏,多风化呈土状、砂砾状,砂质黏性土受雨水浸泡易软化;强风化岩结构构造大部分破坏,节理裂隙发育,岩体多呈碎裂状结构,岩质较软,岩体破碎,自稳能力差,无支护时拱部易坍塌,侧壁易失稳。
某隧道进口双侧壁导坑施工方案-10页word资料
XX隧道进口双侧壁导坑施工方案一、目的XX隧道进口DK422+816~DK423+505段中地质状况较差的大跨度地段设计施工方法为双侧壁导坑法。
本方案明确隧道双侧壁导坑开挖作业的工艺流程、操作要点和相应的工艺标准,指导、规范隧道开挖施工,对于大跨度、地质条件差的隧道开挖支护进行有效控制,尽可能地减少超挖,保证隧道的开挖作业安全,保证开挖质量。
二、编制依据⑴《铁路隧道施工规范》(TB1024-2019)⑵《铁路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应用指南》(主编:薛吉刚)⑶《客货共线铁路隧道工程施工技术指南》(TZ204-2019)⑷《双侧壁导坑工法设计图》(向莆隧参03(W)—14—1)三、适用范围XX隧道进口:部分Ⅳ级、Ⅴ级地质状况较差的围岩地段。
四、工艺原理和特点先开挖隧道两侧的导坑,并进行初期支护,再分部开挖剩余部分的方法。
该方法主要应用于大跨度、围岩条件较差的地段。
其原理是:就是把整个隧道大断面分成左右上下6个小断面施工,每一小断面单独掘进,最后形成一个大的隧道,且利用土层在开挖过程中短时间的自稳能力,采用网状支护形式,使围岩或土层表面形成密贴型薄壁支护结构,且用中隔壁及中隔板承担部分受力。
⑴以岩体力学为基础,新奥法基本原理为依据,充分发挥围岩自承能力及支护能力,确保围岩稳定。
⑵采用多工序平行交叉作业,施工相互干扰。
⑶施工中各工序安排合理,加强洞内施工管理和围岩监控量测,当变形速率有增大趋势时,应立即采取有效措施,保证围岩和衬砌处于稳定状态。
五、双侧壁导坑施工方法1、开挖支护参数正洞:Ⅰ20a型钢钢架,间距60cm;相邻钢架采用Φ22钢筋连接,环向间距1.0m,斜向内侧布置,并焊接与钢架内侧翼缘;采用Φ50锁脚锚管,L=4.5m,壁厚3.5mm;喷射C25混凝土28cm.。
导洞:Ⅰ18工字钢,间距60cm;相邻钢架采用Φ22钢筋连接,环向间距1.0m,斜向内侧布置,并焊接与钢架内侧翼缘;采用Φ50锁脚锚管,壁厚3.5mm;超前锚杆Φ25带排气装置的注浆锚杆,L=4.5m, 纵向间距3.0m,环向间距0.4m,系统锚杆采用Φ22砂浆锚杆,L=2.5m,纵向间距0.6m,环向间距1.2m;喷射C25混凝土22cm.。
汪坑隧道左线出洞施工方案02
目录第一章编制依据及原则 (3)1.1、编制依据 (3)1.2、编制原则 (3)第二章工程概况 (4)2。
1隧道概况 (4)2。
2地质、水文概况 (4)2.3洞口概况 (5)2。
4主要工程内容、数量 (6)第三章施工安排 (6)3。
1施工部署 (6)3。
2隧道施工管理组织机构 (6)3。
3劳动力安排 (6)第四章施工准备 (7)4。
1技术准备 (7)4.2隧道施工前期准备 (7)4。
3机具准备 (8)第五章洞口施工方案及方法 (9)5。
1施工方案 (9)5.2出洞方法 (9)第六章洞口施工工艺 (14)6.1施工准备 (14)㈠、前期准备 (14)6。
2截水沟施工 (16)6.3边仰、坡开挖 (16)6。
4边、仰坡锚杆及钢筋网片防护施工 (18)6。
5洞门砌筑及洞外排水沟 (18)第七章监控量测 (19)7。
2贯通误差的测定和调整 (22)第八章施工质量保证 (22)第九章安全保障措施 (25)9。
1安全生产保证体系 (25)9。
2安全教育程序 (25)9.3组织安全活动 (25)9。
4安全检查 (25)9.5安全生产目标 (26)9.6施工安全 (26)9。
6.1安全用电 (26)9.6.2安全焊接作业 (27)9.7施工安全技术措施的落实 (28)9。
8现场消防措施 (29)9。
9现场保卫措施 (30)第十章文明施工保证措施 (30)10。
1文明施工目标 (30)10.2文明施工管理体系 (31)第十一章环境保护措施 (31)11.1环境保护方针 (31)11。
2环境保护目标 (32)11.3施工环境保护内容及措施 (32)第十二章应急预案 (33)第一章编制依据及原则1.1、编制依据1。
1.1黄山至祁门高速公路两阶段施工设计图;1.1。
2有关的设计规范、试验规程、施工规范和国家标准;1.1。
3交通部颁布的有关施工规范、规则及相关的验收标准;JTG D70—2004《公路隧道设计规范》;JTJ042—94《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GB 50108—2001《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GB1499.1、2-2007)《钢筋混凝土用钢第1、2部分》JTG F80/1—2004 《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1.1.4现场考察和勘察所取得的资料;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银川至龙邦国家高速公路贵州境惠水至罗甸第HL-6合同段隧道洞口专项施工方案中交二公局东盟营造工程有限公司2013年11月23日凹凼隧道右洞出口惠水端洞口施工方案一、工程概况1、基本情况凹凼隧道地处云贵高原与广西丘陵过渡的斜坡地带,隧道位于罗甸县板庚乡境内。
属分离式短隧道,其中左幅里程桩号ZK69+995-ZK70+275,全长280m。
最大埋深96m,右幅里程桩号为YK70+025-YK70+277,全长252m。
最大埋深约79m。
左幅隧道平面线形位于R=4000的圆曲线上,右幅隧道平面线形位于R=4200m的圆曲线上。
左右幅隧道均为下坡,纵坡坡度为-2.3%。
2、地质水文情况1、地形地貌隧道横穿山体,基岩裸露,坡体植被发育,多为灌木,进出口均位于斜坡上。
隧道区附近海拔507.4-746.8m,相对高差239.4m。
左右幅隧道轴线通过地段的地面高程为551.3-655.6m,相对高差104.3m。
地貌类型为溶蚀-侵蚀低山地貌。
进出口附近有省道S101公路通过,交通条件好。
2、气候条件本项目地处属珠江域红水河水系之涟江支流,地表水不发育。
区内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光照充足,热量丰富,无霜期长,太阳辐射量多,年均日照数1350-1520小时,年平均气温19.6℃,极端最高为40.5℃,极端最低为-3.5℃,年平均降雨量为1200mm,最多年降雨量1623.4mm,最低年降雨量为781.2mm,年无霜期340天,主要灾害性天气春寒频繁,夏季暴雨,边阳、板庚地区时有冰雹。
3、工程地质条件(1)地质构造隧址区在杨子准台地-黔南台陷-贵定南北向构造变形区,根据地质调查,场区内未发现断层通过,岩层呈单斜产出,综合地层产状为326°∠14°,场区岩体节理、裂隙发育,节理主要有J1:184°∠52°、J2:326°∠14°两组,节理间距200-400mm,单条节理裂隙地表延伸长度约为3-5m,中风化层内节理面较为平滑,多呈闭合状,强风化层中节理裂隙多呈张开状,局部见粘土及碎石充填,无胶结,结合差,岩体被节理裂隙、切割成碎块、碎石状。
(2)地质岩性隧址区出露地层上覆第四系残坡积(Qe1+d1)粉质黏土、(Qme)人工填筑土,坡面堆积层(Qc)块石土,下伏基岩为三叠系中统凉水井组(T2l)中厚层状灰岩。
覆盖层:粉质粘土(Qe1+d1):黄褐色,可塑状,含少量灰岩碎石,仅洼地区有分部,厚0-3.0m。
人工填筑土(Qme):杂色,块石成分主要为灰岩,松散。
为S101省道修筑路基弃渣,厚度0.0-1.5m。
块石土(Qc):杂色,块石成分主要由灰岩块石、碎石组成,一般块径200-800mm,最大达5m,期间充填粘土、碎石等,块石之间存架空现象,土体松散,性质差,主要分布于隧道出口右侧约25米处的坡面表层,现处于稳定状态,厚3.0-5.0m。
基层:强风化灰岩,灰白、灰黄色,中厚层状,节理裂隙发育,岩体破碎。
岩芯呈短柱状,岩质较软。
厚2-4m。
中风化灰岩:灰色,灰白色,中厚层状,节理发育-不发育,岩体较为破碎-较完整,岩质较硬。
4、水文地质条件(1)地表水涟江为区内地表水的主要排水通道,隧道设计标高高于最低排水基准面,隧道区山脊内沟谷多为季节性冲沟,主要由大气降水补给,水量小,受季节影响明显,地表水不发育,地表水对隧道施工及运营无影响。
(2)地下水隧址区地下水靠大气降水补给,大气降雨时,雨水下渗后赋存于基岩裂隙及溶蚀孔洞中,其水量受气候影响较大。
雨水下渗后地下水沿基岩裂隙、岩层层面、溶蚀孔洞运移,地下水向地势低洼处散流排泄并最终流入涟江支流,进出口外侧冲沟地势较低,受排泄基面影响,场区地下水位埋藏深,均位于隧道底板以下,据观测,场区内钻孔中未见稳定地下水位。
(3)地表、地下水化学特征根据区域水文地质资料及工程类比分析,场区地下水水质类型为[C]CaI型,即为碳酸盐钙质水,对混凝土结构物具有微腐蚀性。
(4)、水文地质条件4、水文地质条件(1)地表水涟江为区内地表水的主要排水通道,隧道设计标高高于最低排水基准面,隧道区山脊内沟谷多为季节性冲沟,主要由大气降水补给,水量小,受季节影响明显,地表水不发育,地表水对隧道施工及运营无影响。
(2)地下水隧址区地下水靠大气降水补给,大气降雨时,雨水下渗后赋存于基岩裂隙及溶蚀孔洞中,其水量受气候影响较大。
雨水下渗后地下水沿基岩裂隙、岩层层面、溶蚀孔洞运移,地下水向地势低洼处散流排泄并最终流入涟江支流,进出口外侧冲沟地势较低,受排泄基面影响,场区地下水位埋藏深,均位于隧道底板以下,据观测,场区内钻孔中未见稳定地下水位。
(3)地表、地下水化学特征根据区域水文地质资料及工程类比分析,场区地下水水质类型为[C]CaI型,即为碳酸盐钙质水,对混凝土结构物具有微腐蚀性。
二、出口段原设计情况及现场施工情况凹凼隧道右线出口端明暗交界里程桩号为YK70+269,YK70+245~YK70+269段设计衬砌类型为S-Va,超前支护为小导管及长管棚支护。
目前现场掌子面施工桩号为YK70+239,距离明暗交界YK70+269还剩30m;仰拱施工至YK70+190。
三、施工计划根据凹凼隧道右洞目前剩余工程量和围岩地质情况,以及近期施工进展情况,剩余30m暗洞开挖、支护约需要30天时间,计划贯通时间为2013年11月23日。
四、洞口段施工方案由于凹凼隧道出口地形复杂,地表植被茂密,以灌木林为主,区内无道路交通,便道无法贯通,因此,我部拟从洞内直接出洞。
总体方案如下:1、将掌子面开挖至YK70+245桩号,掌子面停止施工,跟进下导,施工仰拱。
将仰拱施工至掌子面位置,再跟进二衬,将二衬跟进至仰拱。
2、仰拱、二衬跟进至YK70+245掌子面时,掌子面开始掘进,每次进尺按1榀控制,并根据监控量测数据,及时加强洞内支护,确保安全出洞。
五、施工过程控制措施1、洞内开挖采用上下台阶预留核心土法施工,严格控制每循环进尺,每次进尺不大于2榀拱架间距,严控超前、拱架、喷射混凝土等施工过程质量管理,以质量保安全,以安全促进度。
(1)上下台阶预留核心土法施工工序上下台阶预留核心土法开挖,即先采用双层φ50超前小导管护顶,将隧道断面分为上下两个台阶分步开挖,仰拱紧跟下台阶并及时闭合成环。
采用该法施工时,在上、下两个台阶形成一定的步距,而且下台阶左右工作面形成相互错开后,即可在各工作面按每循环进尺进行平行流水作业。
施工时每循环进尺1m,上下台阶步距控制在10m,下台阶左右工作面错开2~3m。
①上导施工拱顶在小导管的保护下,人工风镐配合机械由上而下弧形开挖上导,开挖后立即初喷4cm厚耐腐蚀混凝土,封闭作业面;钻设系统锚杆并注浆,架立拱架,拱架间距0.5m,安装钢筋网片及连接钢筋,打设锁脚锚杆注浆后将拱架和锁脚锚杆焊接牢固,然后复喷混凝土至设计厚度,形成较稳定的承载拱。
为控制沉降,拱脚除锁脚锚杆加强外,需进行扩大施工,提高承载力。
②下导施工在上导承载拱作用下,进行下导施工。
下导按以下方式开挖:首先开挖边墙中的左边墙,然后再开挖右边墙,使同一台阶左右工作面错开一定的距离(一般控制在2榀拱架间距),而且必须等一侧初支完成并具有一定的强度后方可进行另一侧开挖,严禁同一台阶侧墙对挖,使拱架悬空。
③仰拱施工仰拱开挖长度每3.0m施作一次,距下台阶最大距离控制在10m,有条件时需紧跟,隧道剩余15m时仰拱需施工至下台阶。
为减少仰拱填充混凝土施工缝,其初支分次闭合,仰拱衬砌和填充混凝土分次整体浇筑,长度控制在一幅栈桥长度范围之内即可。
为了解决出碴、进料运输与仰拱施工之间的干扰问题,保证仰拱施工质量,加快施工进度,在施工过程中在已开挖仰拱上铺设栈桥,出碴运输车辆在栈桥上行驶,栈桥下进行仰拱以及仰拱填充施工。
(2)施工注意事项①、隧道施工应坚持“若爆破、短进尺、强支护、早封闭、勤量测”的原则。
②、开挖方式采用弱爆破或人工开挖,进行弱爆破开挖时严格控制装药量,减少爆破对岩体及初支体系的扰动。
③、工序变化处的钢架及临时钢架均设锁脚钢管,且必须对锁脚钢管进行注浆,确保钢架基础稳定。
④、钢架之间连接筋必须按设计要求设置,及时施作并连接牢固。
⑤、1、2、3部开挖循环进尺严格控制在1.0m,预留核心土的长度在3~5m为宜。
⑥、仰拱及仰拱填充每环均一次性整体浇筑,严禁留纵向施工缝。
2、仰拱施工紧跟,二衬适时施作,必要时紧跟。
初期支护及时落底成环,确保初期支护的承载能力,同时方便提前施工洞口段二衬混凝土。
3、出洞后为确保隧道长期安全运营,我部会积极严格按照设计图纸施工套拱及长管棚,具体施工方案与凹凼隧道进口长管棚方案一致。
4、洞内外监控量测1)、洞内拱顶沉降、周边收敛围岩及支护状态观察:采用观测的方法,查看围岩的岩性、岩质、节理裂隙发育程度和方向、有无松散坍塌、剥落、掉块现象、有无漏水等;初期支护状态包括喷层产生裂缝、剥离和剪切破坏、钢支撑是否压屈等。
观察分析,一一进行描述、记录,以此作为支护参数选择的参考与量测等级选择的依据。
拱顶下沉、周边位移及收敛量测应布置在同一断面,断面间距为5m,拱顶下沉量测测点布置在拱顶。
周边位移量测以初期支护上个点的绝对位移为主,同时增加水平及斜向收敛量测,以便校核水平位移结果。
拱顶下沉、周边位移及收敛量测在开挖后立即进行,拱顶下沉、收敛量测起始读数在12h内取得,其它量测读数在开挖24h内且在下一循环开挖前读取。
测点应牢固可靠,易于识别,并注意保护,严防爆破损坏。
2)、地表位移、沉降洞口段覆盖层薄,开挖后围岩难以自稳成拱,地表易沉陷,为了确保洞口浅埋段的施工安全,进行地表位移、沉降监测。
地表浅埋段设置地表观测点,观测点与洞内量测点布置在同一断面上,以便反映量测数据的关联性,地表量测断面间距为5m,每个量测断面上测点间距为2m,每日量测2次每日对观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3)、数理分析对于洞口范围的洞内外监测数据进行综合分析,绘制时态曲线,通过分析成果及时反映围岩下沉、收敛动态,正确指导施工,及时调整施工参数。
4)、加大巡查力度,项目总工、生产副经理及质量管理部长等项目领导每天都要进洞查看现场情况,对于现场出现的问题及时解决。
六、安全与环保措施1、隧道安全施工保证措施建立各级安全岗位责任制,逐级明确分工,责任到人。
分项目部成立隧道贯通施工安全防护领导小组,项目部经理任组长,副经理、总工程师任副组长,全面负责贯通段施工安全防护工作,确保万无一失。
施工中安排专职安全员24小时值班,发现异常情况,立即组织施工人员撤离至安全地带,确保人身安全,并及时向有关领导汇报。
施工前编制详细的安全施工方案和技术措施,逐级进行交底,下达安全作业指导书,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和安全作业交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