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大团山隧道出口进洞施工方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团山隧道出口进洞

施工方案

大团山隧道出口进洞施工方案

1 编制依据及范围

1.1编制依据

(1)新建铁路玉溪至磨憨线施工图(DK328+382.5大团山隧道设计图、玉磨施路专-14、玉磨施路专-16);

(2)新建铁路玉溪至磨憨线设计附图(玉磨隧附01、玉磨隧附14);

(3)中国水利水电第十四工程局有限公司所拥有的技术装备力量、机械设备状况、管理水平、工法及科技成果和多年积累的工程施工经验,尤其在客运专线施工中积累的施工经验;

(4)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滇南铁路有限公司规章制度;

(5)我公司经认证中心认证的质量管理体系、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环境管理体系;

(6)相关技术标准、施工指南及滇南铁路有限公司下发的相关文件

《关于进一步明确软弱围岩及不良地质铁路隧道设计施工有关技术规定的通知》(铁建设〔2010〕120号)

《铁路隧道工程施工技术指南》(TZ204-2008)

《铁路隧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17-2003)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

《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指南》(铁建设〔2010〕241号)

《大气环境质量标准》(GBHZ-1-82)

1.2编制范围

大团山隧道DK329+435~DK328+610段。

2 工程概况

2.1概述

本隧道位于普文~野象谷区间,进口里程DK327+330,出口里程为DK329+435,隧道全长2105m,中心里程DK328+382.5。本隧道为双线隧道,左右线间距为 4.2~4.633m。隧道线路纵坡:隧道进口段1170m位于9‰的下坡,出口段935m位于21‰下坡。全隧除进口DK327+330~DK327+782.422段位于半径R=2800的左偏曲线上外,其余地段均位于直线上。隧道洞身最大埋深

约163m,最小埋深约13m,洞身有1处浅埋段。测区属侵蚀剥蚀构造低中山区地貌,线路附近地面高程939.3~1091.9m,最大高差52.6m,自然横坡5°~25°,局部较陡。山间浅沟发育,部分沟槽平坦宽缓。地形波状起伏,丘坡上覆土层较薄;局部基岩裸露;沟槽等低洼地带覆土较厚。隧道进出口有公路可达线路附近,交通较方便。

测区上覆第四系全新统坡残积层(Q4dl+el)粉质粘土,下伏地层为白垩纪景星组(K1j1)泥岩加砂岩,以及断层角砾(Fbr)。地层岩性分述如下:<7-3>粉质粘土(Q4dl+el):褐红色,硬塑状,手捏有粉粒感,含20%角砾,角砾呈菱角状,表层0.3m可见植物根系,分布于测区丘包上,厚0~3m,局部稍厚,属II级普通土,D组填料。

<11-11>泥岩夹砂岩(K1j1):根据《区域地质调查报告》<景洪幅> K1j1底层厚884.5m,岩性主要为灰白色石英砂岩,含长石石英砂岩夹杂色泥岩。出露盐泉。根据现场调查和钻探揭示,该段地层岩性主要为泥岩、砂岩。砂岩为浅灰色、灰白色,棕黄色,中~细粒结构,钙质胶结,中厚~厚层状,质稍硬;泥岩,紫红、褐灰色,泥质结构,泥质胶结,岩质较软,易风化剥落,具遇水软化崩解,失水收缩开裂等特性。据钻孔揭示,风化差异较大,岩质软硬不均。全风化带15~40m,属III级硬土,D组填料;弱风化带< W2>,节理发育,节理面延伸较长,属IV级软石,C组填料。

<22-2>断层角砾(Fbr):浅灰,褐红,褐黄等色,主要以断层角砾为主,一般呈碎石土,角砾土状,中密,石质为砂岩、泥岩等,胶结一般局部为糜棱岩、压碎岩,赋水性较差。分布于大团山推测断层破碎带,宽5~10m。属IV级软石,C组填料。

不良地质包括:滑坡、顺层、顺层偏压,无特殊岩土。

(1)滑坡

大团山隧道沿线分布有11 处滑坡,距隧道有一定距离,对隧道主体工程无影响。

(2)顺层、顺层偏压

线路沿构造线走向展布,岩层走向与线路的夹角3度,视倾角45度,倾向右侧,岩层产状为N25°W/45°SW,地层岩性为砂岩。DK329+060~DK329+435隧道工程左侧边墙存在顺层偏压。

(3)地下水主要为第四系松散层孔隙水、基岩裂隙水。

①第四系孔隙潜水主要分布于第四系新统滑坡堆积层、冲洪积、坡残积层粉质黏土,结构疏松,透水性较好,富水性弱。

②基岩裂隙水:线路区分布的地层主要为白垩系景星组下段砂岩、泥岩、均为碎屑岩,所含地下水为基岩裂隙水,富水性弱。地下水主要赋存于基岩风

化裂隙和构造裂隙之中,地下水的富水性与岩性相关,其中泥岩风化裂隙发育,但构造裂隙不发育,由于岩体抗风化能力弱,风化明显,节理裂隙多被风化泥充填,贮水空间小,富水性贫弱,而砂岩中构造裂隙和风化裂隙发育,富水性弱、中等,总体富水性弱~中等。地下水埋深随地形起状而有较大差异,一般地势低洼地带水位埋深较浅,山区地带水位埋深大,地下水位主要接受大气降水的补给,低洼地带还可接受地表水侧向补给,以裂隙水的形式迳流、排泄。地下水的排泄主要以散流排泄为主。段内受大荒田-官坪山断裂影响,下伏基岩岩体破碎,基岩裂隙水较发育。

2.2洞口概况

隧道出口位于粉质黏土、弱、强、全风化砂岩夹泥岩中,洞口桩号位于DK329+425,洞门采用5m单压式明洞门及5m偏压式明洞段。

大团山隧道DK329+060~DK329+435段左侧边墙存在顺层偏压,为保证大团山隧道出口(出口里程:DK329+435)边坡稳定及结构安全,于隧道明暗分界两侧设置3根预加固桩。具体参数详见下表:

表2-1 大团山隧道出口预加固桩参数表

出口临时边、仰坡采用喷锚网临时防护,参数为:喷C20砼,厚10cm,φ22砂浆锚杆,每根长3.5m,间距1m×1m,梅花型布置;φ8钢筋网,网格间距25cm×25cm;直立面防护参数:喷C20砼,厚10cm,φ22砂浆锚杆,每根长6m,间距1.25m×1.25m,梅花型布置;φ8钢筋网,网格间距25cm×25cm。

洞口至分界处右侧永久仰坡采用锚杆框架梁防护,节点间距3m,主锚杆长度8m;明洞段永久边、仰坡及洞口至分界处左侧永久边坡采用人字型截水骨架防护(3×3m)。

DK329+430处单压明洞边墙外侧设C30混凝土挡头墙,前端采用M10浆砌片石回填成台阶式挡墙,挡墙顶宽1.2m,高度9m。

进洞前采用超前大管棚进行超前支护,大管棚采用钢管规格为:无缝钢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