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风急性期
中西医结合治疗中风病急性期的研究现状
中风病是 人类 三大 死亡 原 因之一 , 是危 急重 症 , 具有 发病 急、 病情重 、 病死率 高 , 致残率高的特点 , 主要包括脑梗死和脑出 血, 其病理生理是多 因素 、 多层 次 、 靶点 的复杂过程 。近年研 多 究的新 理论认为脑梗死急性期病理生理机制与损伤级联反应有 关, 主要包括兴奋性毒性 、 围除极 、 周 炎症 、 程序性细胞 死亡等 4 种机 制。这 4种机制往往是相互因果 、 相互影响 、 相互重 叠和相
或 2次 。白蛋 白具有提高血浆胶体 渗透 压作用 , 与甘露醇合用 ,
可明显提 高脱水效果 。用法 ( ~1 )g静脉输 注 , 用 ( - 1 ) 5 0 连 7 0
常脑组织 问的移行 区 即半 暗带 区, 细胞 结构 存在 , 织功 能受 组
压增高外 , 血肿周 围组织 缺血 缺氧水肿 , 理生 理机制也与损 其病 伤级联反应有关 J 。因此 , 中风病 急性期 的治疗应该 是全方 位
2 1 脱 水降颅压 , . 调控血压
中风病急性期无论是脑 出血还是
脑梗死 , 脑水肿颅压增 高是 的主要原 因 。脑 出血 血肿 占位 效应
与血肿 周围组织水肿是颅 内压增 高致 死 的主要原 因 ; 脑梗 死是 因脑缺血缺氧而致脑水肿 , 而较 大颅 内动脉闭塞 和大 面积脑梗 死或小 脑梗死 可致广 泛而严 重的脑水 肿 , 如不及 时处理 可并发
维普资讯
C NE E J HI S OUR NAL OFI TE N GRA VE ME CI ON C TI DI NE ARDI O一/ E B C RE ROVA CA AR DIEA E Ap i 2 0 Vo 5 No. STL S S rl 0 7 1. 4
中风(急性期)症状分级量化表
中风(急性期)症状分级量化表
临床痊愈对应效果评价中的好: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或基本消失,症候积分率≥95% 显效对应效果评价中的较好: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症候积分率≥70%
有效对应效果评价中的一般:临床症状、体征均有好转,症候积分率≥30%
无效对应效果评价中的差:临床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善甚或加重,症候积分不足30%
附录:
吞咽障碍程度分级
重度不能经口进食
1级吞咽困难或不能吞咽,不适合做吞咽训练
2级大量误吸,吞咽困难或不能吞咽,适合做吞咽基础训练3级如做好训练可减少误吸,可进行进食训练
中度经口及辅助营养
4级作为兴趣进食可以,但营养摄取仍需非口途径
5级仅1-2顿的营养摄取可经口
6级 3顿的营养摄取均可经口,但需补充辅助营养
轻度可经口营养
7级如为能吞咽的食物,3顿均可经口进食
8级除少数难吞咽的食物,3顿均可经口进食
9级可吞咽普通食物但需给予指导
正常可正常进食
10级进食、吞咽能力正常。
中风病(脑梗死)急性期中医诊疗方案
中风病(脑梗死)急性期中医诊疗方案一、诊断(-)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科研协作组起草制订的《中风病中医诊断疗效评定标准》(试行,1995年)。
主要症状:偏瘫、神识昏蒙,言语骞涩或不语,偏身感觉异常,口舌歪斜。
次要症状:头痛,眩晕,瞳神变化,饮水发呛,目偏不瞬,共济失调。
急性起病,发病前多有诱因,常有先兆症状。
发病年龄多在40岁以上。
具备2个主症以上,或1个主症、2个次症,结合起病、诱因、先兆症状、年龄即可确诊;不具备上述条件,结合影像学检查结果亦可确诊。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2010年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制定的《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0》。
(1)急性起病(2)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少数为全面神经功能缺损(3)症状和体征持续数小时以上(4)脑CT或MR1.排除脑出血和其它病变(5)脑CT或MR1.有责任梗死病灶。
(二)疾病分期1.急性期:发病2周以内。
2•恢复期:发病2周至6个月。
3.后遗症期:发病6个月以后。
(三)病类诊断1.中经络:中风病无意识障碍者。
2.中脏腑:中风病有意识障碍者。
(四)证候诊断1.中脏腑(1)痰蒙清窍证:意识障碍、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骞涩或不语,痰鸣漉漉,面白唇暗,肢体瘫软,手足不温,静卧不烦,二便自遗,舌质紫暗,苔白腻,脉沉滑缓。
(2)痰热内闭证:意识障碍、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骞涩或不语,鼻鼾痰鸣,或肢体拘急,或躁扰不宁,或身热,或口臭,或抽搐,或呕血,舌质红、舌苔黄腻,脉弦滑数。
(3)元气败脱证:昏愦不知,目合口开,四肢松懈瘫软,肢冷汗多,二便自遗,舌卷缩,舌质紫暗,苔白腻,脉微欲绝。
2.中经络(1)风火上扰证:眩晕头痛,面红耳赤,口苦咽干,心烦易怒,尿赤便干,舌质红绛,舌苔黄腻而干,脉弦数。
(2)风痰阻络证:头晕目眩,痰多而黏,舌质暗淡,舌苔薄白或白腻,脉弦滑。
(3)痰热腑实证:腹胀便干便秘,头痛目眩,咯痰或痰多,舌质暗红,苔黄腻,脉弦滑或偏瘫侧弦滑而大。
中风护理急性期和康复期的关键护理要点
中风护理急性期和康复期的关键护理要点中风,也被称为脑卒中,是一种常见而严重的疾病,可以导致患者在整个生活中遭受严重的生理和心理影响。
中风可分为急性期和康复期两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护理要点。
本文将重点探讨中风护理急性期和康复期的关键护理要点。
一、中风急性期的关键护理要点中风急性期指的是中风发作之后的头几个小时至几天之间。
在这个阶段,患者面临着生命和生活能力的威胁,因此护理要点如下:1. 快速反应:中风是一种紧急情况,需要护理人员快速反应和立即采取行动。
在发现疑似中风患者时,护理人员应立即呼叫急救并迅速将患者送往医院。
2. 观察和监测:在中风急性期,观察和监测患者的症状和体征非常重要。
这包括监测患者的血压、心率、呼吸和体温等指标,并密切关注任何新出现的症状或变化。
3. 维持呼吸通畅:中风可能会引起喉头肌肉无力或咽部神经功能障碍,导致患者面临呼吸困难的风险。
因此,在急性期,确保患者的呼吸道通畅非常重要,可以通过头部抬高、吸痰和气管插管等手段实现。
4. 液体和营养支持:中风患者在急性期往往会出现吞咽障碍,影响正常饮食水平。
在这种情况下,通过静脉输液或胃肠外营养来提供液体和营养支持是必要的,以确保患者身体的正常功能。
5. 预防并发症:中风急性期存在许多并发症的风险,包括深静脉血栓形成、感染和肺炎等。
护理人员应采取积极措施,如按时翻身、进行皮肤护理、使用抗凝剂预防血栓形成等,以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二、中风康复期的关键护理要点中风康复期指的是中风发作后的恢复和康复阶段。
在这个阶段,患者需要进行一系列的康复护理,以最大程度地恢复其日常生活功能。
以下是中风康复期的关键护理要点:1. 多学科团队合作:中风康复是一项复杂的任务,需要多个专业的护理人员共同合作。
康复团队包括康复医生、护士、物理治疗师、职业治疗师和言语治疗师等,他们共同为患者提供全面的护理和康复计划。
2. 功能恢复训练:康复期的护理重点是帮助患者恢复日常生活功能。
最新中风分期及护理
最新中风分期及护理简介中风(stroke)是一种常见的疾病,也被称为脑卒中。
它是由于脑部血供突然中断或脑血管破裂而引起的病症。
中风可以导致人们丧失部分或全部的脑功能,因此对于中风的分期和护理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最新的中风分期和护理措施。
分期第一期:急性期- 急性期是中风后的最初几天到几周,这个阶段是救治中风患者的关键时期。
- 患者可能会出现头痛、失语、面部麻木等症状,严重者可出现昏迷。
- 在急性期,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并输送患者到医院进行治疗。
第二期:康复期- 康复期即急性期后的数周到数月。
- 在康复期,患者的病情可能会有所改善,但仍需要持续的治疗和康复工作。
- 康复期的护理包括物理治疗、语言治疗和康复训练等,以帮助患者恢复脑功能。
第三期:稳定期- 稳定期是指急性期和康复期后的阶段,一般为数月到数年。
- 在稳定期,患者的病情相对稳定,但需要定期进行复查和药物治疗,以预防再次中风和控制相关症状。
护理措施急救护理- 在急性期,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将患者送往医院。
- 补充氧气,以确保大脑得到足够的氧供。
- 监测生命体征,特别是血压和心率。
康复护理- 物理治疗:通过运动和锻炼来加强肌肉力量,改善运动功能,提高平衡和协调能力。
- 语言治疗:通过语言训练和说话技巧的练,帮助患者恢复语言和交流能力。
- 营养护理:提供营养丰富的饮食,满足患者的营养需求,促进康复。
稳定期护理- 定期复查:检测血压、血脂和血糖等指标,以及进行脑部影像学检查。
- 药物治疗:根据医生的建议,定期服用抗凝血药物、抗高血压药物等,以控制相关症状。
结论中风是一种严重的脑血管疾病,需及时分期和给予相应的护理。
通过了解中风的分期和采取正确的护理措施,我们可以提供更有效的治疗和康复,帮助患者恢复脑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中风病(脑梗死)急性期诊疗方案总结分析优化
中风病(脑梗死)急性期诊疗方案总结分析优化中风病(脑梗死)急性期诊疗方案临床疗效评价中医治疗难点及其解决思路与措施(2022)一、临床资料中风又名卒中。
是由于正气亏虚,饮食、情志、劳倦内伤等引起气血逆乱,产生风、火、痰、瘀,导致血脉痹阻或血溢脉外为基本病机,以突然昏仆、不省人事、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謇涩或不语、偏身麻朩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证。
根据脑髓神机受损程度的不同,有中经络、中脏腑之分,有相应的临床表现。
本病多见于中老年人。
中风病临床表现与西医的脑血管病相似,脑血管病主要包括缺血性与出血性两大类型。
不论是出血性还是缺血性脑血管病均可参考中风辨证诊治。
中经络可分为风痰阻络、肝阳暴亢、阴虚风动、气虚血瘀四型,分别应用脑脉通1-4号治疗。
我科在2022年1月一2022年12月共收治中风病人405人,其中中风急性期386人,中风恢复期19人,中风住院人数占内科总住院人数39%。
其中男198例,女207例;年龄最小者51岁,最大86岁,平均年龄(67.5士5.3)岁。
二、结果在所有患者中,其中风痰上扰型共128人,占31.6%;肝阳暴亢型共56人,占13.8%;阴虚风动型占105人,占25.9%;气虚血瘀型占116人。
占28.6%。
在总疗效判定方面,四种证型总有效率均在89%以上,中医证侯疗效均在90%以上,实验室指标改善的疗效在85%以上。
三、分析、总结及评价在中风的治疗中,在按照西医(脑梗死)诊疗指南处理时,加用中医辩证施治。
中医认为中风由于正气亏虚,饮食、情志、劳倦内伤等引起气血逆乱,产生风、火、痰、瘀,导致脉痹阻或血溢脉外为基本病机,治疗以袪风化痰、平肝潜阳、滋阴熄风、活血化瘀等为主要方法。
但以活血通络贯通始终。
风痰阻络型选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化裁加用丹参,当归,川芎,鸡血藤,地龙等活血化瘀通络。
方药如下:陈皮12g 、半夏15g、茯苓15g、天麻20、丹参30g 、当归20g、胆星12g、鸡血藤30g、白术15g、炙甘草15克、川芎12g 肝阳暴亢型用脑脉通2号方,以天麻钩藤饮加减,亦加丹参,当归,地龙等以活血通络。
中风病(急性期)中医临床路径实施情况分析总结2016
中风病(急性期)中医临床路径实施情况分析总结一、基本情况中风病(急性期)作为脑病科优势病种,我们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优势病种诊疗方案和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我脑病科完成了中风病(急性期)临床路径的入径工作。
制定了中风病(急性期)的治疗方案并加以实施。
应用的主要治疗方法有:口服中药汤剂、口服中成药、静脉滴注中药注射液、针灸、穴位注射、刮痧、拔罐等。
我们脑病科从2016年1月到2016年12月期间按照诊疗方案应入径人数为315人,变异人数为145人,退出路径人数为32人,完成入径人数为138人,中医临床路径的运行情况良好。
对于临床路径的实施情况我科不断分析总结,提出问题并加以完善,回顾去年仍有较多患者在中风病(急性期)治疗中合并其它多项疾病,而使临床路径中断或无法纳入。
二、中风病(急性期)中医临床路径实施情况统计分析经过近1年的临床路径工作,共治疗符合临床路径标准的中风病(急性期)病人138例,现就本病疗效进行分析总结如下:1、临床疗效:中医治疗方法采用中药汤剂54例、中药静脉制剂54例、针灸23例等治疗,就患者愿意接受的中医治疗方法,中药汤剂及中药静脉制剂使用广泛,而中医特色疗法的使用率较低,下一步注重中医特色疗法的使用。
2、辨证分型:气虚血瘀证10例,痰蒙清窍证32例,痰热内闭证11例,风痰阻络证8例,痰热腑实证2例,阴虚风动证0例,元气败脱证0例。
3、中医特色:中药饮片使用率100%,中成药使用率60%,特色疗法使用率15%,中医药治疗比率逐年提高。
4、治疗效果:临床痊愈率40%,临床显效率50%,有效率10%,无效率0%。
5、患者满意度调查:通过对完成的部分病例患者进行调查,对治疗费用、疗程、治疗效果、诊疗服务很满意,满意率达到98%,并愿意接受本临床路径。
三、中医药的作用分析(一)中风病(急性期)临床治疗难点分析在中风病(急性期)的治疗可以首选中医治疗,但是对于中风病(急性期)治疗中中医选用的时机:是在选用西药的基础上使用中药还是单纯选用中药?这样结果又如何评价?(二)中医药的作用分析从疗效分析中可以看出,本诊疗方案采用综合治疗方案进行辨证论治,改善了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明显好转,减轻了中风病(急性期)对身体造成的各种损害,从而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中风脑梗死急性期中医护理方案
尿路感染处理
根据尿培养结果选用敏感抗生 素进行治疗,同时保持尿路通 畅。
压疮处理
对压疮部位进行清创换药,加 强局部护理和营养支持,避免 继续受压。
深静脉血栓形成处理
立即给予抗凝治疗,同时避免 剧烈运动以防止血栓脱落导致
肺栓塞等严重后果。
05
康复训练与心理支持工 作部署
康复训练计划制定和执行情况回顾
理等。
尿路感染预防
保持会阴部清洁干燥、 避免长时间留置尿管、 定期更换尿管和尿袋等
。
压疮预防
定期翻身、使用气垫床 或软垫、保持皮肤清洁 干燥、加强营养支持等
。
深静脉血栓预防
鼓励患者早期活动、穿 弹力袜或使用间歇充气 加压装置、避免在下肢
静脉输液等。
出现并发症时紧急处理方案
肺部感染处理
立即给予抗感染治疗,同时加 强呼吸道管理,如吸痰、吸氧
中医护理理念与优势
护理理念
中医护理注重整体观念,强调“天人 合一”和“辨证论治”,通过调节人 体阴阳平衡和脏腑功能,促进患者康 复。
优势
中医护理方法多样,包括针灸、推拿 、拔罐、中药等,具有安全、有效、 副作用小等优点,在急性期护理中能 发挥重要作用。
02
患者评估与辨证分型
患者全面评估
生命体征监测
根据中医理论,将中风脑梗死急性期分为风痰瘀阻证、痰热腑实证、肝阳暴亢 证、气虚血瘀证等证型。
不同证型特点分析
风痰瘀阻证
痰热腑实证
以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謇涩或不语 、感觉减退或消失为主症,舌苔白腻,脉 弦滑。治宜熄风化痰,活血通络。
以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謇涩或不语 、便秘腹胀为主症,舌红苔黄腻,脉弦滑 数。治宜清热化痰,通腑泄热。
中风病(脑梗死)急性期中医临床路径实施方案
中风病(脑梗死)急性期中医临床路径实施⽅案中风病(脑梗死)急性期中医临床路径实施⽅案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脑梗死的急性期患者。
⼀、中风病(脑梗死)急性期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适⽤对象中医诊断:第⼀诊断为中风病(TCD编码:BNG080)。
西医诊断:第⼀诊断为脑梗死(ICD-10编码:I63)。
(⼆)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科研协作组《中风病中医诊断疗效评定标准》(试⾏,1995年)。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 2010年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管病学组制定的《中国急性缺⾎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0》。
2.疾病分期(1)急性期:发病2周以内。
(2)恢复期:发病2周⾄6个⽉。
(3)后遗症期:发病6个⽉以上。
3.病类诊断(1)中经络:中风病⽆意识障碍者。
(2)中脏腑:中风病有意识障碍者。
4.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中风病(脑梗死)急性期诊疗⽅案”。
中风病(脑梗死)急性期临床常见证候:痰蒙清窍证痰热内闭证元⽓败脱证风⽕上扰证风痰阻络证痰热腑实证阴虚风动证⽓虚⾎瘀证(三)治疗⽅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中风病(脑梗死)急性期诊疗⽅案”、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ZYYXH/T22-2008)。
1.诊断明确,第⼀诊断为中风病(脑梗死)。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为≤21天。
(五)进⼊路径标准1.第⼀诊断必须符合中风病(TCD编码:BNG080)和脑梗死(ICD-10编码:I63)的患者。
2.病期属于急性期。
3.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本路径。
4.由脑肿瘤、脑外伤、⾎液病等引起的脑梗死患者可不进⼊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中风急性期的护理
中风急性期的护理脑血管病是老年人的常见病之一,大部分患者病情来得较急,且伴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
因此,及时抢救治疗及时恢复功能是治疗脑血管病的关键,也是护理工作的重点。
1 院前急救1.1取合理舒适的体位,神智清醒的病人可取半坐位,以利于脑部静脉回流,减轻脑水肿,昏迷病人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以便于口腔粘液及呕吐物引流出来.1.2严密观察病情,密切观察病人神智瞳孔,各项生命体征变化.吸氧.一般2-4升每分.保持气道通畅.严防发生窒息.予以鼻导管给氧或鼻塞吸氧均可.昏迷病人常有喉头肌松弛,舌后缀大量分泌物流入气管而阻塞气道.此时可经口腔放置通气管,或用拉舌钳将舌头拉出,并及时清除分泌物和呕吐物,必要是尽早气管切开供氧,以防阻塞后窒息,以保证供氧.1.3 建立有效的静脉通道,降低颅内压减轻脑水肿,原则是越早越好.20%甘露醇125ml 快速静滴.或速尿20-40毫克静推,甘露醇是作用较强的自由基清除剂,科增加红细胞变形性.降低血粘度,改善循环,减轻脑细胞损伤.静滴甘露醇严防甘露醇外渗,最好选用静脉留置针.一旦病情允许立即将病人送入医院治疗.2 院内护理2.1 生命体征观察.急性期应绝对卧床,尤其是发病后24~48小时内避免搬动。
一般是让患者卧可以摇高床头的床病人取侧卧位,头部抬高15°~30°,以利颅内血液回流,减轻脑水肿,对有面神经瘫痪的病人,可取面瘫侧朝上侧卧位,有利于口腔内分泌物的引流。
病室应保持安静,避免声、光刺激,限制亲友探视;各项护理操作如翻身、吸痰、鼻饲等动作均需轻柔,必须搬动病人时需保持身体的长轴在一条直线上。
病人应避免情绪激动、剧烈咳嗽、打喷嚏等,以防止颅内压和血压增高导致进一步出血。
,必要时加床挡以防坠床碰伤.急性期变化较大,尤其是发病头3天,可发生急剧变化.因此病情观察非常重要入院后病情比较严重的患者可以行心电监护,监护仪可以不间断的监测患者各个生命体征的变化,注意观察病人的意识状况及眼球位置,瞳孔变化,定时测体温血压、脉搏和呼吸。
中风(脑梗塞)急性期中医治疗指南
中风(脑梗塞)急性期中医治疗指南中风(脑梗塞)急性期中医治疗指南背景脑梗塞是由于脑血管阻塞而导致的脑部缺血缺氧,其急性期的治疗对于患者的康复非常重要。
中医药在治疗中风急性期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和作用。
治疗原则中医治疗中风(脑梗塞)急性期的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 疏通经络:通过刺激或调理相关经络,促进血液循环,改善脑部血液供应。
2. 补益元气:以补充患者的元气,调理身体功能,提高康复能力。
3. 清除痰瘀:通过药物或针灸等方式,清除体内的痰瘀,减轻病情。
4. 综合调理:根据患者具体情况,综合运用中医各种疗法,全面调理患者的身体。
中医治疗方法中药治疗1. 祛风通络类:包括大黄、川芎、丹参等药物,可有效舒展血管,改善脑血液循环。
2. 补益元气类:包括黄耆、人参、党参等药物,可增强患者的免疫力和抵抗力。
3. 清热解毒类:包括连翘、金银花、蒲公英等药物,可清除体内的痰热,减轻病情。
4. 脑保护类:包括鱼腥草、菊花、冬虫夏草等药物,可保护和修复脑细胞,促进康复。
针灸治疗1. 风池穴针刺:通过刺激风池穴,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改善脑部供血。
2. 手阳明经针刺:通过刺激手太阳经络上的穴位,疏通经络,减轻病情。
3. 足阳明经针刺:通过刺激足太阳经络上的穴位,调节气血,促进康复。
饮食调理在中风急性期的治疗中,饮食也起到了重要的辅助作用。
建议患者注意以下几点:1. 少盐少油:减少食用高盐和高油食品,有利于控制血压和血脂。
2. 多摄入蔬果:蔬果富含抗氧化物质和纤维,对血管和身体健康有益。
3. 限制饮酒:过量饮酒会影响血压和血液循环,应适量饮酒或戒酒。
注意事项1. 在接受中医治疗时,患者应遵医嘱进行治疗,不得擅自更改药物和剂量。
2. 在治疗过程中,患者应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
3. 需定期复诊,根据病情调整治疗方案。
以上是中风(脑梗塞)急性期中医治疗的指南,希望能对患者的康复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参考资料:- XX中医杂志《中风急性期中医治疗规划》。
中风急性期中医操作
中风急性期中医操作常见症状/证候施护(一)意识障碍1.耳穴埋籽:心、神门、脑干2穴位按压:人中、合谷、涌泉参考文献:《穴位按压配合耳穴贴压辅助治疗脑出血意识障碍40例疗效观察》(二)半身不遂1.穴位按压:患侧上肢取穴:曲池、尺泽、合谷等;患侧下肢取穴:三阴交、涌泉、足三里等拇指点揉法是由拇指点法与揉法复合而成。
【操作】以拇指指端置于施术部位,拇指主动用力,进行节律性点按揉动。
2.艾灸:患侧上肢取穴:曲池、尺泽、合谷等;患侧下肢取穴:三阴交、涌泉、足三里等调整身体机能、增强体力与活力,促进血液循环和神经功能恢复(三)眩晕1.耳穴贴压:取穴神门、心、交感等,每日按压3~5次,每次3分钟,隔日更换1次,双耳交替。
2.穴位按摩:适用于风痰阻络,阴虚风动引起的眩晕头痛。
取穴百会、太阳、内关、曲池等,每日4~5次,每次30分钟。
(四)痰多息促1.循经拍背法:排痰前,沿脊柱两侧膀胱经,由下往上轻扣,每日2~3次,每次20分钟,根据痰液的多少,增加力度、时间、次数(五)高热1.穴位按摩:取穴大椎、合谷、曲池中药灌肠:清热灌肠汤:生石膏30克,连翘15克,荆芥15克,薄荷15克,芦根30克,赤芍15克,煎取汁200毫升,高位直肠滴注或保留灌肠。
每2~4小时一次。
大柴胡汤:柴胡15克,大黄15克,枳实 15克,黄芩15克,半夏10克,白芍15克,煎汁200毫升,高位直肠滴注或保留灌肠。
每2~4小时一次。
(六)二便失禁1.艾灸:取穴气海、关元、百会、三阴交、足三里等。
适用于气虚及元气衰败所致的二便失禁2.穴位按摩:取穴气海、关元、百会、三阴交、足三里等。
适用于气虚及元气衰败所致的二便失禁(七)便秘1.穴位按摩:内关、足三里、关元等穴,腹胀者加涌泉,用揉法。
2.艾灸:取神阙、天枢、气海、关元等穴。
(八)言语蹇涩1.穴位按摩,取廉泉、哑门、承浆。
中风急性期健康宣教
中风急性期健康宣教尊敬的病友及亲属:您好!感谢您对我院的信任,您所在的科室是脑病科_床,您的主管医师_,主任_,护士长_,责任组长/护士_,您现在处于中风急性期,给您讲解关于本病的注意事项及健康知识。
什么是脑梗塞急性期?是指脑部血液供应障碍,缺血缺氧所导致的局限性脑组织的缺血性坏死或软化。
急性期一般指在两周之内。
并且有一个逐渐加重的过程,等过了这个过程就会慢慢恢复,在这期间,您可能非常担心您的病情,表现得非常急躁,忧虑,所以您需要保持良好的心态面对疾病的到来,有什么不懂的可以直接咨询医务人员。
在日常生活中请您需要注意以下几个点:(一)生活起居:1. 请您保持室内的环境安静,空气新鲜,定时开窗通风,减少探视人员。
2.寒冷季节要注意保暖,预防感冒。
生活要有规律,要注意劳逸结合,戒烟酒。
3.要注意安全,您可以把呼叫器和经常使用的物品放置于床头可伸及的地方;保持地面干燥,请您避免走潮湿的地面,发现地面有水时,请您及时告诉我们,我们会及时处理;还有最好穿防滑的鞋子,特别是在卫生间应注意防滑;也请不要自行打开水,防止烫伤;请您下床活动时要有家属或陪护,以防跌倒、坠床;卧床时应定时翻身,预防压疮;吞咽困难者应吃流汁,勿用吸水管饮水,避免呛咳,以防窒息。
(二)饮食指导一中脏腑1.痰蒙清窍证者:饮食宜偏温性的食物,如萝卜小油菜菠菜南瓜糯米粥等忌食生冷的食物。
2.痰热内闭证者:饮食宜枇杷叶粥,鲜芦根粥,忌食辛辣刺激的食物。
3.元气败脱证者:饮食宜黄芪粥等,中药宜热服。
中经络1.风火上扰证:饮食宜菊花茶,决明子泡水等。
2.风痰阻络证:饮食宜温热,少食多餐,忌食海虾海蟹及糯米甜食等生湿助痰之品。
3.痰热腑实证:饮食宜萝卜,冬瓜,丝瓜,赤小豆等化痰利水之品4.气虚血瘀证:饮食宜益气,健脾通络,如山药薏苡仁粥,莲子粥,黄芪粥,白菜,冬瓜等。
5.阴虚风动证:饮食宜养阴清热为主,如百合莲子薏仁粥,甲鱼汤,淡菜汤,银耳汤等。
中药宜温服。
中风急性期中医护理方案考核试题
中风急性期中医护理方案考核一、选择题1、中风急性期中医护理的主要目的是()[单选题]*A、防止病情恶化B、防止病情复发C、加速康复√D、缓解症状2、中风急性期患者应保持()[单选题]*A、充足睡眠√B、饮食清淡C、大量饮水D、避免运动3、中风急性期患者应避免()[单选题]*A、暴饮暴食√B、参加社交活动C、阅读书籍D、多做家务4、中风急性期患者应保持()[单选题]*A、情绪稳定√B、高度紧张C、大声喧哗D、悲伤情绪5、中风急性期患者应保持环境安静,避免()[单选题]*A、高温高湿√B、低温低湿C、明亮光线D、大声音乐6、中风急性期患者应保持()[单选题]*A、皮肤清洁干燥√B、随意涂抹药膏C、多洗澡D、随意按摩7、中风急性期患者应保持呼吸道通畅,避免()[单选题]*A、吸烟√B、多喝水C、喝酒D、大量进食8、中风急性期患者应保持()[单选题]*A、室内空气清新√B、室内烟雾弥漫C、室内光线昏暗D、室内温度过高9、中风急性期患者的饮食应以()[单选题]*A、清淡易消化为主√B、油腻辛辣为主C、咸甜食品为主D、冷饮为主10、中风急性期患者应保持充足的()[单选题]*A、水分摄入√B、饮酒量C、咖啡摄入D、饮料摄入11、中风急性期患者应避免()[单选题]*A、过度劳累√B、适度运动C、多休息D、多参加社交活动12、中风急性期患者应保持()[单选题]*A、室内环境整洁√B、室内环境混乱C、室内环境闷热D、室内环境嘈杂13、中风急性期患者应保持()[单选题]*A、大便通畅√B、大便干燥C、大便稀溏D、大便次数增多14、中风急性期患者应保持()[单选题]*A、身体清洁√B、不用清洁身体C、随意清洁身体D、随意更换衣物15、中风急性期患者应保持()[单选题]*A、情绪稳定√B、情绪激动C、情绪低落D、情绪波动16、中风急性期患者的饮食宜选择以下哪些食物()[多选题]*A、杂粮食品√B、新鲜蔬菜水果√C、高糖高脂食品D、海鲜类食物√17、中风急性期患者在饮食方面应避免以下哪些情况()[多选题]*A、饮酒过量√B、暴饮暴食√C、饮用浓茶浓咖啡√D、饮用大量碳酸饮料√18、中风急性期患者应避免以下哪些情况()[多选题]*A、暴露在高温环境√B、熬夜√C、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D、过度运动19、中风急性期患者应保持以下哪些方面的注意()[多选题]*A、皮肤清洁干燥√B、穿着整洁舒适√C、随意涂抹药膏D、多按摩患部。
中风(脑梗死急性期)中医护理方案
一、中风(脑梗死急性期)中医护理方案发病2周以内。
一、常见证候要点(一)中经络1.风痰入络证:肌肤不仁,手足麻木,突然口眼歪斜,语言不利,口角流涎,半身不遂,舌苔薄白,脉浮数。
2风阳上扰证:头晕耳鸣,突然口眼歪斜,舍强语蹇,半身不遂。
舌质暗淡,舌质红苔黄,脉弦。
3.阴虚风动证:眩晕耳鸣,腰酸,突然口眼歪斜,语言不利,半身不遂,少苔或无苔,舌质红苔腻,脉弦细数。
(二)中脏腑:痰热腑实证:腹胀便干便秘,头痛目眩,咯痰或痰多。
舌质暗红,苔黄腻,脉弦滑或偏瘫侧弦滑而大。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一)意识障碍1.保持空气流通,温湿度适宜,环境安静。
2.取适宜体位,避免引起颅内压增高的因素,如头颈部过度扭曲、用力,保持呼吸道通畅等,定时变换体位,用温水擦身,保持局部气血运行,预防压疮发生。
3.密切观察神志、瞳孔、心率、血压、呼吸、汗出等生命体征等变化,及时报告医师,配合抢救。
5.眼睑不能闭合者,覆盖生理盐水纱布或涂金霉素眼膏;6.遵医嘱鼻饲流质饮食,如肠外营养液、混合奶、米汤等,保持口腔清洁。
7.遵医嘱留置导尿,做好尿管护理。
(二)半身不遂1.观察患侧肢体的感觉、肌力、肌张力、关节活动度和肢体活动的变化。
2.加强对患者的安全保护,上床挡,防止坠床摔伤,每日给予中药涂擦全身1~2次,按摩骨隆突处和经常受压部位,促进血液循环预防压疮发生等。
3.协助康复医师进行良肢位摆放,经常观察并及时予以纠正,指导并协助患者进行肢体功能锻炼,如伸屈、抬肢等被动运动,注意患肢保暖防寒。
4.协助康复师穴位按摩,患侧上肢取穴:极泉、尺泽、肩髃、合谷等;患侧下肢取穴:委中、阳陵泉、足三里等。
(三)眩晕1.观察眩晕发作的次数、程度、持续时间、伴随症状等。
遵医嘱监测血压,若出现血压持续上升或伴有眩晕加重、头痛剧烈、呕吐、视物模糊等变化,及时通知医师,做好抢救准备。
2.向患者讲解发生眩晕的病因、诱因,避免诱因的方法,避免不良情绪刺激,改变体位时动作缓慢,避免深低头、旋转等动作,防止摔倒。
中风(脑梗死急性期)中医护理
神经功能缺损评估方法
NIHSS评分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是评估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的常用量表,包括 意识水平、凝视、视野、面瘫、上肢运动、下肢运动、共济失调、感觉、语言、构音障碍 、忽视症等方面。
GCS评分
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用于评估患者的意识障碍程度,包括睁眼反应、语言反应和运 动反应三个方面。
中风(脑梗死急性期) 中医护理
2024-01-09
contents
目录
• 引言 • 脑梗死急性期临床表现与评估 • 中医护理原则与方法 • 日常生活起居与饮食调护 •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策略 • 康复训练与心理支持体系建设 • 总结与展望
01
引言
中风定义及危害中风定义来自中风,又称脑卒中,是一种急性脑血 管疾病,由于脑部血管突然破裂或因 血管阻塞导致血液不能流入大脑而引 起脑组织损伤的一组疾病。
02
脑梗死急性期临床表现 与评估
脑梗死急性期典型症状
头痛
脑梗死可能导致颅内压升高, 引发头痛,疼痛程度因个体差 异而异。
言语不清
脑梗死可能影响语言中枢,导 致患者言语不清或失语。
突发眩晕
患者可能突然出现旋转性眩晕 ,感觉周围物体在旋转。
恶心呕吐
颅内压升高可能刺激呕吐中枢 ,导致恶心呕吐。
一侧肢体无力或麻木
预防措施制定和执行情况回顾
针对肺部感染,采取定期翻身拍背、鼓 励患者深呼吸和有效咳嗽、保持室内空 气流通等措施。同时,对于存在高危因 素的患者,如老年人、吸烟者等,加强
监测和护理。
针对尿路感染,保持患者会阴部清洁干 燥,避免长时间留置导尿管,鼓励患者 多饮水以增加尿量。对于存在高危因素 的患者,如女性、糖尿病患者等,加强
中风1(急性期)中医护理学方案
中风(脑梗死急性期)中医护理方案一、常见证候要点(一)中脏腑1.痰蒙清窍证:意识障碍,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謇涩或不语,痰鸣漉漉,面白唇暗,肢体瘫软,手足不温,静卧不烦,二便自遗。
舌质紫暗,苔白腻。
2.痰热内闭证:意识障碍,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謇涩或不语,鼻鼾痰鸣,或肢体拘急,或躁扰不宁,或身热,或口臭,或抽搐,或呕血。
舌质红,舌苔黄腻。
3.元气败脱证:昏语不知,目合口开,四肢松懈瘫软,肢冷汗多,二便自遗。
舌卷缩,舌质紫暗,苔白腻。
(二)中经络1.风火上扰证:眩晕头痛,面红耳赤,口苦咽干,心烦易怒,尿赤便干。
舌质红绛,舌苔黄腻而干,脉弦数。
2.风痰阻络证:头晕目眩,痰多而黏。
舌质暗淡,舌苔薄白或白腻,脉弦滑。
3.痰热腑实证:腹胀便干便秘,头痛目眩,咯痰或痰多。
舌质暗红,苔黄腻,脉弦滑或偏瘫侧弦滑而大。
4.气虚血瘀证:面色晄白,气短乏力,口角流涎,自汗出,心悸便溏,手足肿胀。
舌质暗淡,舌苔白腻,有齿痕,脉沉细。
5.阴虚风动证:眩晕耳鸣,手足心热,咽干口燥。
舌质红而体瘦,少苔或无苔,脉弦细数。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一)意识障碍1.密切观察神志、瞳孔、心率、血压、呼吸、汗出等生命体征等变化,及时报告医师,配合抢救。
2.保持病室空气流通,温湿度适宜,保持安静,避免人多惊扰。
3.取适宜体位,避免引起颅内压增高的因素,如头颈部过度扭曲、用力,保持呼吸道通畅等。
4.定时变换体位,用温水擦身,保持局部气血运行,预防压疮发生。
5.眼睑不能闭合者,覆盖生理盐水纱布或涂金霉素眼膏;遵医嘱取藿香、佩兰、金银花、荷叶等煎煮后做口腔护理。
6.遵医嘱鼻饲流质饮食,如肠外营养液、匀浆膳、混合奶、米汤等。
7.遵医嘱留置导尿,做好尿管护理。
8.遵医嘱给予醒脑开窍药枕,置于患者枕部,借中药之辛散香窜挥发性刺激头部腧穴,如风池、风府、哑门、大椎等。
(二)半身不遂1.观察患侧肢体的感觉、肌力、肌张力、关节活动度和肢体活动的变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中风(脑梗死急性期)中医护理方案一、常见证候要点(一)中脏腑1.痰蒙清窍证:意识障碍,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謇涩或不语,痰鸣漉漉,面白唇暗,肢体瘫软,手足不温,静卧不烦,二便自遗。
舌质紫暗,苔白腻。
2.痰热内闭证:意识障碍,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謇涩或不语,鼻鼾痰鸣,或肢体拘急,或躁扰不宁,或身热,或口臭,或抽搐,或呕血。
舌质红,舌苔黄腻。
3.元气败脱证:昏语不知,目合口开,四肢松懈瘫软,肢冷汗多,二便自遗。
舌卷缩,舌质紫暗,苔白腻。
(二)中经络1.风火上扰证:眩晕头痛,面红耳赤,口苦咽干,心烦易怒,尿赤便干。
舌质红绛,舌苔黄腻而干,脉弦数。
2.风痰阻络证:头晕目眩,痰多而黏。
舌质暗淡,舌苔薄白或白腻,脉弦滑。
3.痰热腑实证:腹胀便干便秘,头痛目眩,咯痰或痰多。
舌质暗红,苔黄腻,脉弦滑或偏瘫侧弦滑而大。
4.气虚血瘀证:面色晄白,气短乏力,口角流涎,自汗出,心悸便溏,手足肿胀。
舌质暗淡,舌苔白腻,有齿痕,脉沉细。
5.阴虚风动证:眩晕耳鸣,手足心热,咽干口燥。
舌质红而体瘦,少苔或无苔,脉弦细数。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一)意识障碍1.密切观察神志、瞳孔、心率、血压、呼吸、汗出等生命体征等变化,及时报告医师,配合抢救。
2.保持病室空气流通,温湿度适宜,保持安静,避免人多惊扰。
3.取适宜体位,避免引起颅内压增高的因素,如头颈部过度扭曲、用力,保持呼吸道通畅等。
4.定时变换体位,用温水擦身,保持局部气血运行,预防压疮发生。
5.眼睑不能闭合者,覆盖生理盐水纱布或涂金霉素眼膏;遵医嘱取藿香、佩兰、金银花、荷叶等煎煮后做口腔护理。
6.遵医嘱鼻饲流质饮食,如肠外营养液、匀浆膳、混合奶、米汤等。
7.遵医嘱留置导尿,做好尿管护理。
8.遵医嘱给予醒脑开窍药枕,置于患者枕部,借中药之辛散香窜挥发性刺激头部腧穴,如风池、风府、哑门、大椎等。
(二)半身不遂1.观察患侧肢体的感觉、肌力、肌张力、关节活动度和肢体活动的变化。
2.加强对患者的安全保护,如床边上床挡,防止坠床摔伤,每日用温水擦拭全身1~2次,按摩骨隆突处和经常受压部位,促进血液循环预防压疮发生等。
3.协助康复医师进行良肢位摆放,经常观察并及时予以纠正,指导并协助患者进行肢体功能锻炼,如伸屈、抬肢等被动运动,注意患肢保暖防寒。
4.遵医嘱穴位按摩,患侧上肢取穴:极泉、尺泽、肩髃、合谷等;患侧下肢取穴:委中、阳陵泉、足三里等。
5.遵医嘱艾条灸,患侧上肢取穴:极泉、尺泽、肩髃、合谷等;患侧下肢取穴:委中、阳陵泉、足三里等。
6.遵医嘱中药熏洗:在辨证论治原则下给予具有活血通络的中药局部熏洗患肢,每日1次或隔日1次。
(三)眩晕1.观察眩晕发作的次数、程度、持续时间、伴随症状等。
遵医嘱监测血压,若出现血压持续上升或伴有眩晕加重、头痛剧烈、呕吐、视物模糊等变化,及时通知医师,做好抢救准备。
2.向患者讲解发生眩晕的病因、诱因,指导患者避免诱因的方法,如自我调适,保持心理平衡,避免急躁、发怒等不良情绪刺激,改变体位时动作缓慢,避免深低头、旋转等动作,防止摔倒。
3.眩晕发作时应卧床休息,头部稍抬高,呕吐时取侧卧位,做好口腔护理。
保持室内安静,空气流通,光线调暗,避免光刺激。
多做解释工作以消除患者紧张情绪。
4.遵医嘱穴位按摩:适用于风痰阻络,阴虚风动引起的眩晕头痛。
取穴百会、太阳、风池、内关、曲池等,每日4~5次,每次30分钟。
5.遵医嘱耳穴贴压(耳穴埋豆):取穴神门、肝、脾、肾、降压沟、心、交感等,每日按压3~5次,每次3分钟,隔日更换1次,双耳交替。
6.遵医嘱穴位贴敷:取穴双足涌泉穴,每日1次。
(四)痰多息促1.密切观察痰的颜色、性状、量及气味,有无喘促、发绀等伴随症状,必要时给予氧气吸入。
2.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温湿度适宜,避免外感风寒。
3.保持呼吸道通畅,定时翻身拍背,及时清除口腔内分泌物,每日用中药漱口液清洁口腔2次;痰液黏稠时多饮水,或遵医嘱予雾化吸入,促进痰液排出;神昏或痰多无力咳出者可行机械吸痰。
4.循经拍背法:排痰前,沿脊柱两侧膀胱经,由下往上轻扣,每日2~3次,每次20分钟,根据痰液的多少,增加力度、时间、次数。
5.遵医嘱穴位贴敷,取穴肺俞、膏盲、定喘、天突等。
(五)高热1.遵医嘱定时观测体温,监测生命体征及汗出情况,及时擦干皮肤,更换汗湿的衣服、被褥等,保持皮肤和床单位清洁、干燥。
2.遵医嘱采用亚低温治疗仪、中药擦浴、头部冷敷等物理降温方法。
3.遵医嘱穴位按摩:取穴大椎、合谷、曲池等。
4.指导多饮温开水,漱口液漱口,使用中药时应遵医嘱。
5.进食清热生津之品,如:西瓜、荸荠等。
忌辛辣、香燥、助热动火之品。
(六)二便失禁1.观察排便次数、量、质及有无里急后重感;尿液的色、质、量,有无尿频、尿急、尿痛感。
2.保持会阴及肛周皮肤清洁干燥,使用便器时动作轻缓,避免拖、拉,以免擦伤患者的皮肤,每次便后将会阴部及肛周擦洗揩干。
如留置导尿,做好留置导尿护理。
3.进食健脾养胃益肾食物,遵医嘱进行肠内营养补充。
4.遵医嘱艾条灸:适用于气虚及元气衰败所致的二便失禁,取穴神阙、气海、关元、百会、三阴交、足三里等。
5.遵医嘱穴位按摩:适用于气虚及元气衰败所致的二便失禁,取穴肾俞穴、八髎穴、足三里、天枢等。
(七)便秘1.观察排便次数、性状、排便费力程度及伴随症状。
2.指导患者保持生活规律,适当运动,定时排便,忌努挣。
习惯性便秘者畅情志,克服对排便的恐惧与焦虑。
3.鼓励患者多饮水,建议每天饮水量在1500ml以上,饮食以粗纤维为主,多吃有利于通便的食物,如黑芝麻、蔬菜、瓜果等;多饮水,戒烟酒,禁食产气多刺激性的食物,如甜食、豆制品、圆葱等。
热秘患者以清热、润肠、通便饮食为佳,可食用白萝卜、蜂蜜汁;气虚便秘患者以补气血,润肠通便饮食为佳,可食用核桃仁、松子仁,芝麻粥适用于各种症状的便秘。
4.穴位按摩,遵医嘱取穴:胃俞、脾俞、内关、足三里、中脘、关元等穴,腹胀者加涌泉,用揉法。
5.腹部按摩:取平卧位,以肚脐为中心,顺时针方向按揉腹部。
以腹内有热感为宜,每次20~30周。
每日2~3次。
6.遵医嘱艾灸:取神阙、天枢、气海、关元等穴。
(八)言语蹇涩1.观察患者语言功能情况,建立护患交流板,与患者达到良好沟通,对家属进行健康宣教,共同参与语言康复训练。
2.鼓励患者开口说话,随时给予肯定,在此过程中,尽量减少纠正,更不应责难,以增强患者的信心。
对遗忘性患者应有意识地反复进行,以强化记忆。
3.配合康复治疗师进行语言康复训练。
包括放松疗法、发音器官运动训练、呼吸训练、发音训练及语言矫治等,初期可用手势或书面笔谈,加强沟通,进而从简单的字、音、词开始。
鼓励患者读书看报,适当听收音机。
4.遵医嘱穴位按摩,取廉泉、哑门、承浆、大椎等穴。
(八)吞咽困难1.协助医师进行吞咽试验以观察有无呛水、呛食等情况。
2.遵医嘱胃管鼻饲,做好留置胃管的护理。
3.对轻度吞咽障碍以摄食训练和体位训练为主。
如采用改变食物性状和采取代偿性进食方法如姿势和手法等改善患者吞咽状况,一般先用糊状或胶状食物进行训练,少量多次,逐步过渡到普通食物。
4.对中度、重度吞咽障碍患者采用间接训练为主,主要包括:增强口面部肌群运动、舌体运动和下颌骨的张合运动;咽部冷刺激;空吞咽训练;呼吸功能训练等。
5.保持环境安静、舒适,减少进餐时分散注意力的干扰因素,如关闭电视、收音机等,指导患者进餐时不要讲话,防止误吸。
三、中医特色治疗护理(一)药物治疗1.内服中药(详见附录1)2.注射给药(详见附录1)(二)康复护理1.安全防护:康复锻炼时必须有人陪同,防外伤,防跌倒,防坠床。
2.落实早期康复计划,鼓励患者坚持锻炼,如肢体运动、语言功能、吞咽功能训练等,增强自我照顾的能力。
3.康复过程中经常和康复治疗师联系,及时调整训练方案。
(三)特色技术(1)穴位按摩:避免对痉挛组肌肉群的强刺激。
常用的按摩手法有揉法、捏法,亦可配合其它手法如弹拨法、叩击法、擦法等(详见附录2)。
(2)中药熏洗(详见附录2)。
(3)穴位贴敷(详见附录2)。
(4)艾灸(详见附录2)。
(5)耳穴贴压(耳穴埋豆)(详见附录2)。
四、健康指导(一)生活起居1.病室宜安静,整洁,光线柔和,避免噪声、强光等一切不良刺激。
2.指导患者起居有常,慎避外邪,保持大便通畅,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勿努挣。
3.注意安全。
防呛咳窒息、防跌倒坠床、防烫伤等意外。
做好健康宣教,增强患者及家属的防范意识。
(二)饮食指导中脏腑昏迷或吞咽困难者,根据病情予禁食或鼻饲喂服,以补充足够的水分及富有营养的流质,如米汤、匀浆膳、混合奶等,饮食忌肥甘厚味等生湿助火之品。
(三)情志调理1.关心尊重患者,多与患者沟通,了解其心理状态,及时予以心理疏导。
2.解除患者因突然得病而产生的恐惧、焦虑、悲观情绪:可采用释放、宣泄法,使患者心中的焦躁、痛苦释放出来。
3.鼓励家属多陪伴患者,亲朋好友多探视,多给予情感支持。
4.鼓励病友间相互交流治疗体会,提高认知,增强治疗信心。
五、护理难点患者及家属对治疗与护理依从性差解决思路:1.向患者及家属讲解疾病的发生发展及转归,使患者了解及早开展康复锻炼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加强与患者及家属的沟通和反复宣教。
3.制定可行的康复锻炼计划,积极指导患者进行康复训练。
六、护理效果评价附:中风(脑梗死急性期)中医护理效果评价表中风(脑梗死急性期)中医护理效果评价表医院:患者姓名:性别:年龄: ID:文化程度:入院日期:证候诊断:中脏腑痰蒙清窍证□痰热内闭证□元气败脱证□中经络风火上扰证□风痰阻络证□痰热腑实证□气虚血瘀证□阴虚风动证□其他:78二、护理依从性及满意度评价三、对本病中医护理方案的评价:实用性强□实用性较强□实用性一般□不实用□改进意见四、评价人(责任护士)姓名技术职称护士长签字: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