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古诗词赏析---江南
小学语文1-6年级古诗词注解

小学语文1-6年级古诗词注解江南汉乐府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
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1.田田:茂盛的样子。
古朗月行(唐)李白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1.朗月行:是乐府古题,属《杂曲歌辞》。
鲍照有《朗月行》,李白也采用这个题目,故称《古朗月行》。
2.疑:以为,认为。
3.瑶台:神话中西王母所用的梳妆台。
4.镜:镜子。
5.青云:浅蓝色的云朵。
村居【清】高鼎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1)村居:在乡村里居住时见到的景象。
(2)拂堤杨柳:杨柳枝条很长,垂下来,微微摆动,像是在抚摸堤岸。
(3)醉:迷醉,陶醉。
(4)春烟:春天水泽、草木等蒸发出来的雾气。
(5)散学:放学。
(6)纸鸢:风筝。
锄禾唐乐府·李坤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1.锄禾:用锄头松禾苗周围土。
悯农唐乐府·李坤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1.悯:可怜。
2.粟(sù):小米,谷子。
这里泛指粮食的种子。
3.四海:到处,天下。
4.犹:还要。
李绅,字公垂。
他不仅是中唐时期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之一,而且是写新乐府诗的最早实践者。
江上渔者[北宋] 范仲淹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一.注解:1.渔者:捕鱼的人。
2.但:只。
3.爱:喜欢。
4.鲈鱼:一种头大口大、体扁鳞细、背青腹白、味道鲜美的鱼。
生长快,体大味美。
5.君:你。
6.一叶舟:像飘浮在水上的一片树叶似的小船。
7.出没:若隐若现。
指一会儿看得见,一会儿看不见。
8.风波:波浪。
二.作者简介:范仲淹,宋代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诗人。
静夜思[唐]李白床前看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山月,低头思故乡。
长歌行汉月府民歌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1.长歌:长声歌咏,也指写诗。
2.行(xíng):古代歌曲的一种体裁。
【小学古诗词】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必背古诗词:忆江南(带译文简析)

【小学古诗词】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必背古诗词:忆江南(带译文简析)(学习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学校: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学习资料,如英语资料、语文资料、数学资料、物理资料、化学资料、生物资料、地理资料、历史资料、政治资料、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learning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English materials, language materials, mathematics materials, physical materials, chemical materials, biological materials, geographic materials, historical materials, political materials, other materials, etc.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data format and writingmethod!【小学古诗词】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必背古诗词:忆江南(带译文简析)古诗词的学习是语文的重要一部分,小学到高中,每一本语文书中都要有古诗词的背诵,一定要重视起来。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三首-忆江南》课件PPT

词
同学们,你们知道词吗?
词是我国古代诗歌的一种特殊形式,可以 配上乐曲歌唱。词的句子有长有短,又叫长短 句。词有各种不同的词牌,比如:“忆江南”、 “渔歌子” ,还有“江城子” 、 “菩萨蛮”等。
忆江胜火,春来江水绿如 蓝。能不忆江南?
忆江南
三
江南忆,其次是吴宫。吴 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 蓉。早晚复相逢。
1、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爱迪生 2、一个人几乎可以在任何他怀有无限热忱的事情上成功。 ——查尔 斯· 史考伯 3、深窥自己的心,而后发觉一切的奇迹在你自己。——培根 4、坚强的信念能赢得强者的心,并使他们变得更坚强。 ——白哲 特 5、流水在碰到底处时才会释放活力。——歌德 6、那脑袋里的智慧,就像打火石里的火花一样,不去打它是不肯出 来的。——莎士比亚 7、多数人都拥有自己不了解的能力和机会,都有可能做到未曾梦想 的事情。 ——戴尔· 卡耐基 8、勿问成功的秘诀为何,且尽全力做你应该做的事吧。——美华纳 9、苦难有如乌云,远望去但见墨黑一片,然而身临其下时不过是灰 色而已。——里希特 10、幸运并非没有恐惧和烦恼;厄运也决非没有安慰和希望。——培 根
谙(ān):熟悉 蓝:蓝草,叶子可
以提炼蓝色染料。
白居易在任杭州、苏州刺使时,筑 堤浚井,为人民做了不少好事,人民 对他也很好,传说他离任时,“苏州 十万户,尽作婴儿啼”。
江南好
人好 能不忆江南?
景好
忆江南
日出江花红胜火,出来江水绿如蓝。
表达了作者对江南的 无比怀恋之情
忆江南 二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 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 何日更重游?
《江南》PPT优秀课件

江南
-.
课前准备操
书本铅笔齐备好, 坐姿端正不乱摇。 专心听讲记得牢, 认真书写错字少。
找不同
②
① ③
④
反义词对对碰
反义词对对碰
反义词对对碰
反义词对对碰
反义词对对碰
学习目标
1.能认识“江、南”等9个生字和三点水、草字头2个偏旁。 2.能正确朗读课文。
③江 南
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来读 难读的字圈出来多读几遍
小手指,伸出来。 听要求,找页码。 捏书角,轻轻翻。 手指字,大声读。
身坐正,脚放平。 双手拿书向外倾。
记一记
长江
三点水
江
河
湖
氵+工= 江
海
草字头
莲艹
草字头
小草
苹果
荷花
莲蓬
采花
采蜜
采蘑菇
采茶
河-氵= 可
草鱼
上
江南
识字方法
• 利用熟字学生字 加一加:熟字加偏旁 江 减一减:熟字减偏旁 可
• 字源识字 采 鱼 • 反义词识字 东 西 南 北 • 生活中识字 可 东 西 南 北
……
我会读Leabharlann 我会分氵艹
池 芽 清 蓝节 洒 洗 落
作业: 把《江南》这首古诗读给爸爸妈妈听。
三点水
草字头
小学语文必背古诗词70首及释义

1、江南(汉乐府)【原文】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理解】青年男女在江边采莲,茂盛的莲叶在江中生长,有些游鱼在莲叶间穿梭往还。
鱼儿一会儿游向东,一会儿游向西,一会儿游向南,一会儿游各北,无拘无束,怡然自得。
2、敕勒歌(北朝民歌)【原文】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理解】敕勒人生活的原野在阴山脚下,这里的天幕象毡帐篷一样笼罩着辽阔的大地。
苍天浩渺无边,草原茫茫无际,每当大风儿吹来草儿低伏的时候,放牧的牛羊就显现出来。
3、咏鹅(骆宾王)【原文】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理解】“呷哦,呷哦,”——多好看的鹅!曲着脖子仰起头,对着青天唱赞歌。
雪白的毛,碧绿的水,一对鲜红的脚掌,轻轻地,拨弄起两行清清的水波。
4、风(李峤)【原文】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理解】风,能使晚秋的树叶脱落,能催开早春二月的鲜花,它经过江河时能掀起千尺巨浪,刮进竹林时可把万棵翠竹吹得歪歪斜斜。
5、咏柳(贺知章)【原文】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理解】如玉雕一样的新柳碧玉婆娑,无数柔嫩的柳条挂下来象丝带一样。
细长的柳叶是谁剪出来的呢?原来二月的春风就是一把神奇的剪刀。
6、凉州词(王之涣)【原文】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理解】黄河远远流淌直飞上白云端,孤零零一座边城屹立在崇山峻岭间。
兵士们何必吹着羌笛奏起衰怨的《折杨柳》,温情的春风难以吹过玉门边关。
7、登鹳雀楼(王之涣)【原文】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理解】太阳贴着山落下去了,黄河水滚滚流向大海。
想要看到千里之外更壮观的景色,那就得再登上一层楼。
8、春晓(孟浩然)【原文】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理解】春夜里贪睡眠不知不觉天已破晓,醒来时四处已传来鸟儿的啼叫。
小学生必背古诗词77首带注释

43、江南春
(唐)杜牧
• 千里莺啼绿映红, • 水村山郭酒旗风。 • 南朝四百八十寺, • 多少楼台烟雨中。
44、乐游原
(唐)李商隐
•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 释文:傍晚时分,我的心情郁闷, • 于是我驾着马车来到了京都长安城东南的 乐游原观赏风景。 • 只见夕阳放射出迷人的余晖, • 然而这一切的美景转瞬即逝,不久会被那 夜幕所笼罩。
(唐)孟郊
•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29、江雪
(唐)柳宗元
•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 孤舟蓑(suō)笠(lì )翁, • 独钓寒江雪。
30、渔歌子
(唐)张志和
• 西塞山前白鹭(lù)飞, • 桃花流水鳜(guì )鱼肥。 • 青箬(ruò)笠(lì 绿蓑(suō) ), 衣, • 斜风细雨不须归。
2、敕(chì )勒(lè)歌—北朝民歌
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qióng)庐, 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敕(chì )勒(lè)歌—北朝民歌
赏析: 它歌唱了大草原的景色和游牧民族的生活。开头两 句“敕勒川,阴山下”,交代敕勒川位于高耸云霄的阴山 脚下,将草原的背景衬托得十分雄伟。接着两句“天似穹 庐,笼盖四野”,敕勒族人用自己生活中的“穹庐”作比 喻,说天空如毡制的圆顶大帐篷,盖住了草原的四面八方, 以此来形容极目远望,天野相接,无比壮阔的景象。这种 景象只在大草原或大海上才能见到。最后三句“天苍苍, 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是一幅壮阔无比、生机勃勃的 草原全景图。“风吹草低见牛羊”,一阵风儿吹弯了牧草, 显露出成群的牛羊,多么形象生动地写出了这里水草丰盛、 牛羊肥壮的景象。
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原文、翻译及赏析)

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原文、翻译及赏析)导读:古诗文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积淀,蕴含丰富的人文精神。
学习古诗文,可以帮助小学生认识与理解我国优秀文化,下面为同学们整理了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帮助同学们进行古诗词的学习。
独坐敬亭山(唐代:李白)【原文】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译文】群鸟高飞无影无踪,孤云独去自在悠闲。
你看我,我看你,彼此之间两不相厌,只有我和眼前的敬亭山了。
【注释】⑴敬亭山:在今安徽宣城市北。
《元和郡县志》记载:“在宣城县北十里。
山有万松亭、虎窥泉。
”《江南通志》卷一六宁国府:“敬亭山在府城北十里。
府志云:古名昭亭,东临宛、句二水,南俯城闉,烟市风帆,极目如画。
”⑵尽:没有了。
⑶孤云:陶渊明《咏贫士诗》中有“孤云独无依”的句子。
朱谏注:“言我独坐之时,鸟飞云散,有若无情而不相亲者。
独有敬亭之山,长相看而不相厌也。
”独去闲:独去,独自去。
闲,形容云彩飘来飘去,悠闲自在的样子。
孤单的云彩飘来飘去。
⑷两不厌:指诗人和敬亭山而言。
厌:满足。
【赏析】此诗前两句“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看似写眼前之景,其实,把伤心之感写尽了:天上几只鸟儿高飞远去,直至无影无踪;寥廓的长空还有一片白云,却也不愿停留,慢慢地越飘越远,似乎世间万物都在厌弃诗人。
“尽”、“闲”两个字,把读者引入一个“静”的境界:仿佛是在一群山鸟的喧闹声消除之后格外感到清静;在翻滚的厚云消失之后感到特别的清幽平静,尽既有消失的意思,又有慢慢消失在天际的感觉。
闲,主要是为了表达闲适的感情,是以孤云的闲适衬托作者心境的闲适。
这两个词对“独”有意境上的烘托作用。
主要是为了写作者此刻独坐但情意悠然,很符合李白本人的仙道思想。
因此,这两句是写“动”见“静”,以“动”衬“静”。
这种“静”,正烘托出诗人心灵的孤独和寂寞。
这种生动形象的写法,能给读者以联想,并且暗示了诗人在敬亭山游览观望之久,勾画出他“独坐”出神的形象,为下联“相看两不厌”作了铺垫。
小学语文古诗词赏析---江南春

江南春唐代:杜牧作者简介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
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
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创作背景杜牧生活的晚唐时代,唐王朝以做大厦将倾之势,藩镇割据、宦官专权、牛李党争,一点点的侵蚀着这个巨人的身体。
这是一首素负盛誉的写景诗。
小小的篇幅,描绘了广阔的画面。
它不是以一个具体的地方为对象,而是着眼于整个江南特有的景色,故题为《江南春》。
原文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韵译辽阔的干里江南春景美如画,莺歌燕舞绿叶映衬鲜艳红花。
水村山郭酒旗在春风中招展,南朝佛寺有多少笼罩烟雨下?散译干里江南,到处莺歌燕舞,有相互映衬的绿树红花,有临水的村庄,有依山的城郭,到处都有迎风招展的酒旗。
昔日到处是香烟缭绕的深邃的寺庙,如今亭台楼阁都沧桑矗立在朦胧的烟雨之中。
注释⑴莺啼:即莺啼燕语。
⑵郭:外城。
此处指城镇。
酒旗:一种挂在门前以作为酒店标记的小旗。
⑶南朝:指先后与北朝对峙的宋、齐、梁、陈政权。
四百八十寺:南朝皇帝和大官僚好佛,在京城(今南京市)大建佛寺。
据《南史·循吏·郭祖深传》说:“都下佛寺五百余所”。
这里说四百八十寺,是虚数。
⑷楼台:楼阁亭台。
此处指寺院建筑。
烟雨:细雨蒙蒙,如烟如雾。
赏析这首《江南春》,千百年来素负盛誉。
四句诗,既写出了江南春景的丰富多彩,也写出了它的广阔、深邃和迷离。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诗一开头,就像迅速移动的电影镜头,掠过南国大地:辽阔的千里江南,黄莺在欢乐地歌唱,丛丛绿树映着簇簇红花;傍水的村庄、依山的城郭、迎风招展的酒旗,一一在望。
迷人的江南,经过诗人生花妙笔的点染,显得更加令人心旌摇荡了。
摇荡的原因,除了景物的繁丽外,恐怕还由于这种繁丽,不同于某处园林名胜,仅仅局限于一个角落,而是由于这种繁丽是铺展在大块土地上的。
部编版语文新教材中小学古诗文全释系列 - 《江南》 汉乐府

部编版语文新教材中小学古诗文全释系列——含作者、写作背景、注释、翻译、赏析、参考资料005《江南》汉乐府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出自两汉的《江南》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
何:多么。
田田:莲叶长的茂盛相连的样子。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译文江南又到了适宜采莲的季节了,莲叶浮出水面,挨挨挤挤,重重叠叠,迎风招展。
在茂密如盖的荷叶下面,欢快的鱼儿在不停的嬉戏玩耍。
一会儿在这儿,一会儿又忽然游到了那儿,说不清究竟是在东边,还是在西边,还是在南边,还是在北边。
注释汉乐府:原是汉初采诗制乐的官署,后来又专指汉代的乐府诗。
汉惠帝时,有乐府令一官,可能当时已设有乐府。
武帝时乐府规模扩大,成为一个专设的官署,掌管郊祀、巡行、朝会、宴飨时的音乐,兼管采集民间歌谣,以供统治者观风察俗,了解民情厚薄。
这些采集来的歌谣和其他经乐府配曲入乐的诗歌即被后人称为乐府诗。
田田:荷叶茂盛的样子。
可:在这里有“适宜”、“正好”的意思。
这是一首采莲歌,反映了采莲时的光景和采莲人欢乐的心情。
在汉乐府民歌中具有独特的风味。
民歌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回旋反复的音调,优美隽永的意境,清新明快的格调,勾勒了一幅明丽美妙的图画。
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荷叶,莲叶下自由自在、欢快戏耍的鱼儿,还有那水上划破荷塘的小船上采莲的壮男俊女的欢声笑语,悦耳的歌喉,多么秀丽的江南风光!多么宁静而又生动的场景!从文化学的角度,我们又会发现这是一首情歌,它隐含着青年男女相互嬉戏,追逐爱情的意思。
你看那些鱼儿,在莲叶之间游来躲去,叫人怎能不想起北方的“大姑娘走进青纱帐”?读完此诗,仿佛一股夏日的清新迎面扑来,想着就令人觉得清爽。
还不止于此,我们感受着诗人那种安宁恬静的情怀的同时,自己的心情也随着变得轻松起来。
诗中没有一字是写人的,但是我们又仿佛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感受到了一股勃勃生机的青春与活力,领略到了采莲人内心的欢乐和青年男女之间的欢愉和甜蜜。
新课标小学生必背古诗词75首含注释(按年级整理)

新课标小学生必背古诗词75首含注释(按年级整理)按新标课内容亲手整理,对小学生有很大的帮助。
《语文课程标准》小学生必背古诗词75首(加粗的为课本上已有的诗词,其余为补充推荐的诗词)一年级上册1.江南汉乐府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注解这首诗描写了采莲时观赏鱼戏莲叶的情景。
《乐府解题》云:“《江南》,古辞,盖美芳晨丽景,嬉游得时也。
”后四句用重复的句式,表现了鱼在莲叶间穿梭往来的轻灵的样子,传达出采莲人欢快的心情。
古代诗歌中用“莲”字还有一种原因,是因为“莲”和“怜”同音,因此也借来表示“怜爱”的意思,如南朝乐府《西洲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
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
”宋朝周敦颐的一篇《爱莲说》:“予独爱莲之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更赋予莲花以品性高洁的形象,从此莲被誉为“花中君子”。
2.静夜思唐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直译明亮的月光洒在床前的窗户纸上,好像地上泛起了一层霜。
我禁不住抬起头来,看那天窗外空中的一轮明月,不由得低头沉思,想起远方的家乡。
韵译皎洁月光洒满床,恰似朦胧一片霜。
仰首只见月一轮,低头教人倍思乡。
3.悯农唐李绅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概写[注释]1.悯:怜悯。
2.粟:(ù)[简析]这是一首揭露社会不平、同情农民疾苦的诗,着重写旧社会农民所受的残酷剥削。
第一、二句“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以“春种”“秋收”,农民的劳动。
从“一粒粟”化为“万颗子”,形象地写出丰收的景象。
第三句“四海无闲田”,更写出全国的土地都已开垦,没有一处田地闲臵着。
此句与前两句的语意互相补充,进而展现出硕果累累,遍地金黄的丰收景象。
劳动人民辛勤劳动创造出如此巨大的财富,在丰收的年头,照理该丰衣足食了吧?谁知结句却是“农夫犹饿死”。
一年级语文《江南》原文及教案解读

一年级语文《江南》原文及教案解读小学一年级语文《江南》原文江南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注释:1、何:多么2、田田:莲叶长的茂盛相连的样子。
译文:江南水上可以采莲,莲叶多么茂盛,鱼儿在莲叶间嬉戏。
鱼在莲叶的东边游戏,鱼在莲叶的西边游戏,鱼在莲叶的的南边游戏,鱼在莲叶的北边游戏。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
2、复习巩固汉语拼音,认识8个生字,会写其中的4个字。
3、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江南水乡的美景。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借助拼音和课文插图,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借助拼音认识8个生字,会写4个字。
教学难点:初步具有阅读古诗的兴趣。
教具:自制CAI光盘,课文放大彩图,生字卡片,画有小鱼、荷叶、东南西北图案的头饰。
学具:生字卡片。
课时安排:1~2课时。
教学过程一、利用CAI课件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多媒体显示江南夏季的荷塘人们采莲和水中鱼儿戏游的情景。
(学生一边看画面、听音乐,一边想象)小朋友,看了刚才屏幕上的画面,你们看到了什么?你们觉得这个地方美吗?想知道那是什么地方吗?想不想到那里去游玩呢?今天,老师就带你们到那里去游玩一番吧!板书课题。
学生借助拼音齐读课题两遍。
教师讲解:江南就是我国的长江以南一带,那里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是的鱼米之乡。
二、初读课文1、借助汉语拼音自由地轻声读课文。
要求:先读读拼音,再看看下面的字,遇到难读的字多读几遍,特别要读准生字的音。
2、数一数,课文共有几行,是由几句话组成的。
3、检查自读情况。
问:谁愿意读给大家听?抽几个同学读课文,其余同学边听边用“•”画出生字,教师抽查。
4、教师范读、领读。
三、学习生字1、指名分句朗读,结合学习生字词。
(出示生字卡片)第一句:江、可、采;第二句:叶、何;第三句:鱼、戏、间。
2、学生拿出生字卡自读,教师相机正音。
注意“江”、“间”的读音一个是后鼻音,一个是前鼻音。
小学语文-小学生必背古诗八十首——江南逢李龟年(注音和赏析)

小学语文-小学生必背古诗八十首——江南逢李龟年(注音和赏析)q wng zhi lǐ xn chng jiàn岐王宅里寻常见,cuī jiǔ tng qin jǐ d wn崔九堂前几度闻。
zhng shì jiāng nn hǎo fēng jǐng正是江南好风景,luò huā sh ji yòu fng jūn落花时节又逢君。
作者背景见《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的作者背景。
注词释义李龟年:唐代著名歌唱家,安史之乱后流落到江南。
岐王:名李范,唐睿宗的第四个儿子,受封岐王,喜欢结交各样朋友,接待各种人士。
寻常:经常。
崔九:名崔涤,任殿中监、秘书监等官职,是唐玄宗李隆基的宠臣。
也喜欢结交待友。
九,在兄弟中排行的顺序。
江南:这里指今湖南省一带。
落花时节:暮春,通常指阴历三月。
君:您。
这里指李龟年。
古诗今译在岐王宅里经常看见您,在崔九堂前数次听到你的歌声。
而今江南已是风景如画,在这落花时节又碰见您。
名句赏析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李龟年是一个受到皇帝特别优待的著名歌唱家,但在安史之乱后,却流落江南,只是在酒席上为人演唱。
当时杜甫自己也经历了落第失子的磨难,晚景凄凉。
这一相会不能不使杜甫感慨万千。
岐王宅里、崔九堂前不但有开元盛世的繁荣,也有年轻杜甫的充满了浪漫情调的生活和理想,而这一切随着岁月的流逝,都已成为过去而荡然无存。
寻常见、几度闻,流露出了诗人对开元盛世的眷恋之情,也流露出了希望破灭后的哀怨。
梦一样的回忆,改变不了了眼前的现实,所以,即使是在景色秀丽的江南,而诗人所看到的只是花瓣的飘零,它象征着这个美丽的春天已经永远地消失。
这首短小的绝句包含国势哀变、人世沧桑,而看起来自然流畅,毫无痕迹,显示了极为高超的艺术功力。
这是杜甫绝句中最富有时代生活的二十八字。
因此,本诗被推举为杜甫七绝的压卷之作。
小学一年级语文《江南》ppt课件

(二)理解第二句。 1.荷塘里多热闹呀,你们看小鱼也来了,它们在莲叶间 游来游去,一会儿游到东,一会游到西,一会儿游到南,一会游到北。 出示: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这里的“戏”就是游戏的意思,为什么不用“游”呢? (引导:只有人才会游戏,这里说小鱼也在游戏,就是把鱼当成人来写。你们觉得是鱼游莲叶间有趣,还是鱼戏莲叶间有趣呢?) 2.指导朗读。 小鱼们在荷塘中玩得多么高兴啊,谁来把第二句读一读。 指名读,男女分组读,师生配合读。
找朋友
去
年
来
兔
义
照样子写一写
5
去年 年月 回来 白兔
回去 过年 过来 兔子
6
7
8
qù
nián
lái
tù
去 去 年 年 来 来 兔 兔
看图读课文
都有谁?
单击此处添加正文。
种什么呢?
大家商量种东西。
01
结果怎么样? 为什么?
02
还是荒地!
03
争来争去!
04
有什么办法让这块荒地不荒呢?
12.江南
BRAND PLANING
西师大版一年级语文上册
江 南
PART 1
江南 江南/可采莲, 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 鱼戏/莲叶西, 鱼戏/莲叶南, 鱼戏/莲叶北。
同学们,一起跟老师齐读下面的生字,并注意它们的书写……
第一章节
可叶莲鱼西 江南田北东 jiāng nán tián běi kě yè lián yú
(三)再入情境,背诵古诗。 1.学了这首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2.指导朗读。 (配乐),小朋友们,请大家把眼睛闭上, 这时你划着一叶小舟来到了一望无际的荷塘中, 荷叶长得密密层层,碧绿碧绿的,像一把把碧绿的大伞。 荷花也开了,有粉白的,有粉红的,就像一个个美丽的少女。 呦,还有那饱满的莲蓬多诱人呀,采莲姑娘们也划着小船来采摘莲蓬了, 她们说着、笑着,欢笑声飘荡在荷塘上。小鱼也来赶热闹了, 它们在荷叶间游来游去,玩得多高兴啊! 小朋友们,刚才老师说的这些景色,你们都看到了吗? 那么现在就请大家把这首古诗读几遍, 看能不能把江南美丽的景色和姑娘们采摘莲蓬时那种欢快的场面给读出来。
小学语文课本中的古诗词小学语文课本古诗词

小学语文课本中的古诗词小学语文课本古诗词1 《江南》乐府民歌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2 《敕勒歌》北朝民歌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3 《咏鹅》骆宾王(唐)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4 《风》李峤(唐)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5 《咏柳》贺知章(唐)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6 《凉州词》王之涣(唐)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7 《登鹳雀楼》王之涣(唐)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8 《春晓》孟浩然(唐)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9 《凉州词》王翰(唐)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10 《出塞》王昌龄(唐)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11 《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12 《鹿柴》王维(唐)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yǐng)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13 《送元二使安西》王维(唐)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14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唐)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15 《静夜思》李白(唐)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16 《古朗月行》(节选)李白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仙人垂两足,桂树何团团。
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
17 《望庐山瀑布》李白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18 《赠汪伦》李白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人教版《忆江南》教材分析与教案设计

人教版:《忆江南》教材分析与教案设计【教材分析】《忆江南》是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的第一篇词的教学(此前曾在积累运用中出现过这种题材),是第十册第一组(共四篇写景的课文)的一篇讲读课文。
因此这首词引领整个小学阶段词的教学,在本册教材中占有重要的位置。
这个词牌原名《望江南》,其后又有《谢秋娘》、《梦江南》、《望江梅》等许多异名。
白居易则即事名篇,题为《忆江南》。
这首词诗人选取了“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两个典型景色,借助比喻,渲染了江南春天的绚丽景色,最后用一个反问句“能不忆江南?”真切的有力的表达了对江南的思念和眷恋之情。
【学生分析】上课学生是番禺区市桥中心小学五年级的学生,他们有一定的语文基本功。
具备良好的学习习惯,积累了大量的古诗词。
有初步鉴赏古诗词的能力。
但由于受到粤语的影响,运用普通话的语言表达能力还不够强,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的水平还有待提高。
因此,读出韵味,读出意境,将是我本节课教学重点也是教学的难点。
【设计思路】古诗词是我国文学艺术中的瑰宝,是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
古诗词教学应让学生在语言的感悟和情感的熏陶中提高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引领学生走进这民族独特的文化,从而热爱古诗词。
为体现新课程标准以“以读为本”的理念,本节课让读始终贯穿着整个教学过程。
在读中感受古诗词优美精湛的语言文字的和丰富的人文内涵;在读中引领学生入情入境;在读中有所感悟和思考;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
1、示范读激趣通过范读,引领学生懂得怎样读书,教会学生读书的方法,在潜移默化中训练学生“听”的能力,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激发学生读书的欲望。
如在开头以优美的导言和教师声情并茂的朗读,将使学生在心中荡漾起一种淡淡的愉悦之情,把学生带入一种对江南的向往之中,进而有一中渴望要了解这首词的心情,达成“未成曲调先有情”。
2、品味读悟情古诗词的语言精练,文字精美,短短的几十个字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情感内涵。
因此古诗词教学要注重品词品句,在品词品句中感悟语言、熏陶感情。
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古诗教案:忆江南

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古诗教案:忆江南《忆江南》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一篇课文《古诗词三首》中的一首,为诗人白居易回忆江南景物之名作,艺术上很有特色。
这个词牌原名《望江南》,其后又有《谢秋娘》、《梦江南》、《望江梅》等很多异名。
白居易则即事名篇,题为《忆江南》。
这首词语言瑰丽、情景交融,词人选择了“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两个典型景色,渲染了江南春天的绚丽。
开篇一句“江南好”,结语一个反问句“能不忆江南?”真切有力地表达了词人对江南的思念和眷恋之情。
设计理念:许汉老师认为,古诗词教学有个“诗中有画、诗中有情、诗中有诗”的共性规律——这也是我执教这堂课的努力方向。
我的整个设计思路是:了解词的知识,从“江南好”入手,充分感受描绘江南美景的“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指导学生读出江南风光的柔美、热情,读出这两个短短的句子所蕴含的对江南风光的深刻理解与感触,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江南好”。
然后,让学生通过对作者在江南时的作为以及之后回洛阳后的生活的简单了解,将“忆江南景”过渡到“忆江南人”,提升诗歌情感,厚重“忆”的意义!学习目标:1、初步理解词这种文学样式,了解词的结构、理解词牌名《忆江南》。
2、有感情朗读,熟读成诵。
3、根据词所描绘的景物,想象画面。
4、体会诗人对江南的思念和眷恋之情。
教学重、难点:1、根据词所描绘的景物,想象画面。
2、在读中悟情、在读中生情、在读中赏文,体会诗人对江南的思念和眷恋之情。
教学过程:一、导入,未成曲调先有情1.教师导言:一说到春天,你的脑海中会浮现出怎样的画面?请你用一两个词语或一首诗词来描绘。
2.春天是美好的,古往今来,有多少诗人用优美的语言来赞美她。
在张志和的笔下,春天是那不须归的斜风细雨:在韦庄的笔下,春天是那碧于天的春水;在韩愈的笔下,春天是那遥看近却无的草色;在苏轼的笔下,春天是那竹外的三两枝桃花;在叶绍翁的笔下,春天是那一支出墙的红杏;在大诗人白居易笔下的春天又是怎样的呢?(教师有感情地吟诵《忆江南》)请同学们听一听,想一想:它和我们以前学过的古诗有什么区别?3.你知道什么是词吗?教师简介:词初名曲、曲子、曲子词。
小学语文诗词1-6年级必背75篇古诗文(含赏析) 全国通用

教育部权威发布,非常值得收藏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注释】汉乐府:原是汉初采诗制乐的官署,后来又专指汉代的乐府诗。
汉惠帝时,有乐府令一官,可能当时已设有乐府。
武帝时乐府视模扩大,成为一个专设的官署,掌管郊祀、巡行、朝会、宴飨时的音乐,兼管采集民间歌谣,以供统治者观风察俗,了解民情厚薄。
这些采集来的歌谣和其他经乐府配曲入乐的诗歌即被后人称为乐府诗。
田田:荷叶茂盛的样子。
可:在这里有“适宜”、“正好”的意思。
【译文】江南又到了适宜采莲的季节了,莲叶浮出水面,挨挨挤挤,重重叠叠,迎风招展。
在茂密如盖的荷叶下面,欢快的鱼儿在不停的嬉戏玩耍。
一会儿在这儿,一会儿又忽然游到了那儿,说不清究竟是在东边,还是在西边,是在南边,还是在北边。
【解析】这是一首采莲歌,反映了采莲时的光景和采莲人欢乐的心情。
在汉乐府民歌中具有独特的风味。
民歌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回旋反复的音调,优美隽永的意境,清新明快的格调,勾勒了一幅明丽美妙的图画。
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荷叶,莲叶下自由自在、欢快戏耍的鱼儿,还有那水上划破荷塘的小船上采莲的青年男女的欢声笑语,悦耳的歌喉,大么秀丽的江南风光!大么宁静而又生动的场景!诗中没有一字是写人的,但是我们又仿佛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感受到了一股勃勃生机的青春与活力,领略到了采莲人内心的欢乐。
这就是这首民歌不朽的魅力所在。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注释】长歌行:汉乐府曲调名。
葵:冬葵,我国古代重要蔬菜之一,可入药。
晞:天亮,引申为阳光照耀。
阳春:温暖的春天。
布:布施,给予。
德泽:恩惠。
秋节:秋季。
徒:白白的华:“花”。
百川:河流。
衰:为了押韵,这里可以按古音读作"cuī"。
焜黄:形容草木凋落枯黄的样子。
【译文】早晨,园中有碧绿的葵菜,晶莹的朝露等待在阳光下晒干。
小学语文古诗赏析:江南春

小学语文古诗赏析:江南春
江南春
——【唐】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作者背景:
见《山行》的作者背景。
注词释义:
山郭:修建在山麓的城池。
酒旗:酒店门口的幌子。
南朝:东晋以后隋代以前的宋、齐、梁、陈四个朝代都建都于建康(今江苏南京),史称南朝。
四百八十寺:形容佛寺很多。
南朝佛教非常盛行。
楼台:指佛寺中的建筑。
烟雨:如烟般的蒙蒙细雨。
古诗今译:
江南大地鸟啼声声绿草红花相映,水边村寨山麓城郭处处酒旗飘动。
南朝遗留下的四百八十多座古寺,无数的楼台全笼罩在风烟云雨中。
名句赏析——“多少楼台烟雨中。
”
这首绝句写春日即目所见的江南景色。
诗中没有细致刻画景物,而是从大处着眼,抓住花鸟、酒旗、寺庙几个江南最常见的景物,淡淡几笔点拨,就描绘出了江南的春天,烟雨的江南。
梁朝丘迟《与陈伯之书》写道:“暮春三月,江南草长。
杂花生树,群莺乱飞。
”这是描写江南春景最脍炙人口的名句,杜牧将它的意思融化在诗里,让人在读诗时联想到丘迟信中的话,可以生发无穷的遐想,无形中拓展了诗歌的景色,后两句笔锋一转,写起雨中的江南景色来。
如烟似雾的蒙蒙细雨,白茫茫一片,被细雨笼罩的景物变得飘飘渺渺,朦朦胧胧,这是江南独有的美景。
南朝留下的寺庙最多,被烟雨包围着,越发显得幽深和神秘,使人产生不尽的历史联想。
第1 页共1 页。
小学语文-小学生古诗——江南

小学语文-小学生古诗——江南汉乐府②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③。
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注释】①这是一首汉乐(yu)府民歌。
②乐府:是古时候掌管音乐的机构。
乐府诗就是这个机构在民间采集的民歌。
③田田:形容莲叶茂盛的样子。
【大意】在江南的水上可以采到莲子,绿油油的莲叶多么茂盛。
鱼儿在莲叶间嬉戏。
一会儿游到荷叶东,一会儿游到荷叶西,一会儿游到荷叶南,一会儿游到荷叶北。
【赏析】诗歌以轻松的笔调,寥寥数笔就勾勒出了一幅江南的美景:江南水乡,碧水悠悠,密密层层的莲叶之间绽放着一朵朵亭亭玉立的娇艳的荷花,露出一只只饱涨的莲蓬。
几个荷花一样动人的女孩悠然地荡着小船隐映在莲叶、莲蓬、莲花之间,真是人面荷花相映红。
她们侧坐船梢,轻舒酥手,戏水采莲,那份惬意,那份美丽连鱼儿都想与之为伍。
这首诗的后四句用重复的句式,表现了鱼在莲叶间穿梭往来的轻灵的样子,传达出采莲人欢快的心情。
全诗有如一轴碧绿曼妙的画面,却时而有采莲女温润欢乐的歌声送进你的心间,宁静而又生动!心情随着采莲女欢乐的步调刹那间变得轻松起来,江南水乡秀丽的风光,一望无际的翡翠般的莲叶,莲叶下无拘无束嬉戏的小鱼儿,让你觉得所有世事浮云,功名利禄早已模糊了,伴你的只是那夏日清新的空气和安宁恬静的淡泊情怀。
【链接】此诗为《相和歌辞相和曲》之一,原见《宋书乐志》,算得上是采莲诗的鼻祖。
大体这种民歌,最初的创作者未必有意为之,而自然显现一片大自然活泼的生机。
余冠英先生认为鱼戏莲叶东以下四句,可能是和声。
前三句由领唱者唱,而后四句为众人和唱。
小学语文古诗词解析:江南逢李龟年

小学语文古诗词解析:江南逢李龟年
小学语文古诗词解析:江南逢李龟年
江南逢李龟年
杜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注释
1.李龟年:是唐玄宗开元、天宝年间著名音乐家。
2.岐王:唐睿宗的第四个儿子,名叫李范。
他爱好文艺,封为岐王。
3.崔九:名涤,中书令崔湜之弟。
他是玄宗的宠臣,任殿中监。
古诗赏析
这首诗是杜甫绝句中最晚的一篇,作于唐代宗大历五年(770年)。
《明皇杂录》中记载:“开元中,乐工李龟年善歌,特承顾遇,于东都大起第宅。
其后流落江南,每遇良辰胜景,为人歌数阕,座中闻之,莫不掩泣罢酒。
杜甫尝赠诗(即指此诗)。
”杜甫少年时代正是开元盛世,曾与李龟年相熟;四十年后国家已经衰败,两人穷途相遇,不胜今昔之感,就写下了这首深沉的`诗。
开首两句“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是追忆昔日长安繁华时期的情谊。
“岐王宅”“崔九堂”是开元时期京都长安的王侯第宅,是他们两人的相逢之地,“寻常见”“几度闻”写两人相会的频繁。
后两句“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写今日相逢正是风光秀丽的江南已到了流水落花的时节。
这“落花时节”包含不少内容,既是明叙相逢的季节,又暗喻唐帝国由盛入衰的局面,作为人生的岁月,两人又到了落花时节的暮年。
这四字写得十分深沉含蓄。
“又”字抒发了诗人抚今追昔,感时伤世之情。
清朝蘅塘退士评说:“世运之治乱,年华之盛衰,彼此之凄凉流落,俱在其中。
”可见对这首诗的评价是较高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南
两汉:佚名
原文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译文
江南水上可以采莲,莲叶多么茂盛,鱼儿在莲叶间嬉戏。
鱼在莲叶的东边游戏,鱼在莲叶的西边游戏,鱼在莲叶的的南边游戏,鱼在莲叶的北边游戏。
注释
何:多么
田田:莲叶长的茂盛相连的样子。
赏析
这是一首采莲歌,反映了采莲时的光景和采莲人欢乐的心情。
在汉乐府民歌中具有独特的风味。
民歌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回旋反复的音调,优美隽永的意境,清新明快的格调,勾勒了一幅明丽美妙的图画。
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荷叶,莲叶下自由自在、欢快戏耍的鱼儿,还有那水上划破荷塘的小船上采莲的壮男俊女的欢声笑语,悦耳的歌喉,多么秀丽的江南风光!多么宁静而又生动的场景!从文化学的角度,我们又会发现这是一首情歌,它隐含着青年男女相互嬉戏,追逐爱情的意思。
你看那些鱼儿,在莲叶之间游来躲去,叫人怎能不想起北方的“大姑娘走进青纱帐”?
读完此诗,仿佛一股夏日的清新迎面扑来,想着就令人觉得清爽。
还不止于此,我们感受着诗人那种安宁恬静的情怀的同时,自己的心情也随着变得轻松起来。
诗中没有一字是写人的,但是我们又仿佛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感受到了一股勃勃生机的青春与活力,领略到了采莲人内心的欢乐和青年男女之间的欢愉和甜蜜。
这就是这首民歌不朽的魅力所在。
鉴赏
这是一首汉代乐府民歌中的采莲歌,全诗没有一字一句直接描写采莲人采莲时的愉快心情,而是通过对莲叶和鱼儿的描绘,将它们的欢乐之情充分透露了出来,仿佛亲耳听到和亲眼看见许多采莲男女的歌声和笑语声融成一片,许多小伙子和采莲姑娘们还在调情求爱。
首先,此歌起句“江南可采莲”,其中的“可”字已透露出消息。
莲花本来是大江南北湖泽沟塘中常见的人工栽培植物,可这位歌者(亦即诗中未露的男主人公)却偏要说“江南可采莲”,这是因为莲花栽培的地区虽然很广,但却以江南最盛;而江南采莲人大都是青年男女,尤以青年妇女为主;同时江南民风柔靡,青年男女在采莲时调情求爱之事极为常见,故盛行于南朝时期的民间情歌,在汉代的江南实际上就很流行。
在这类民间情歌中常用比兴、双关手法,以“莲”谐“怜”,象征爱情。
由此可见,此歌用的显然也是比兴、双关手法。
起句中的“采莲”,也含有寻欢求爱的意思。
由此可推知这位歌者乃是一个风流小生,他可能不是江南人,而是从外乡来到江南的。
他来江南名为采莲,实际上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否则何处不可采莲,而独留恋于江南,可见“可”字之中的寓意。
其次,紧承上句而来的第二句“莲叶何田田”,显然也是明写莲叶茂美,暗喻采莲姑娘们人数众多,姿态丰美的。
而第三句“鱼戏莲叶间”和后四句“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则是以鱼儿戏水于莲叶间暗喻采莲男女调情求爱的欢乐情景。
这也是民间情歌中常用的表现手法。
由此可见,这首采莲歌实际上乃是一首与劳动相结合的情歌。
这首歌辞只有七句,明白如话,而后四句又基本上是第三句的重复,它的妙处究主要在于运用民歌中常用的比兴、双关手法,把男女之间调情求爱的欢乐之情写得极其委婉、含蓄,耐人寻味,而无轻佻、庸俗之弊。
全诗一气呵成,但在结构上又可分为两个部分:前三句揭示题旨;后四句进一步展示采莲时的欢乐情景和广阔场面。
而诗中第三句又在全诗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使上下相连,不着痕迹。
诗的意境清新、开朗,寓情于景,景中寓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感到美景如画,心旷神怡,呈现出一派生意盎然的景象。
这首诗在乐府分类中属《相和歌辞》,“相和歌”本是两人唱和,或一个唱、众人和的歌曲,故“鱼戏莲叶东”四句,可能为和声。
故此诗的前两句可能为男歌者领唱;第三句为众男女合唱;后四句当是男女的分组和唱。
如此,则采莲时的情景,更加活泼有趣,因而也更能领会到此歌表现手法的高妙。
诗中“东”、“西”、“南”、“北”并列,极易流于呆板,但此歌如此铺排,却显得文情恣肆,极为生动,从而充分体现了歌曲反复咏唱,余味无穷之妙。
横道中心小学语文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