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文学活动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

合集下载

《文学理论》chapter04

《文学理论》chapter04

文本赏析: 酒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饮
5、形象与理性的辨正关系(总结)
a、文学的直接的审美感性特征决定了文 学是形象的; b、文学的人类活动属性本身决定文学蕴 含某种理性; c、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在表现方式 层面表现为文学直接地是形象的,在深层 具有某种理性。
意 境
“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泪眼问花花不语,
乱红飞过秋千去’、‘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
斜阳暮’,有我之境也。‘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
山’、‘空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无我之境也。 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无我之 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 ——王国维《人间词话》
2、‚表现型‛形象:指为表现作家的理想 和感情而创造的形象,这类形象是想象活动 的产物,与现实生活中的现象不同。(这类 在诗歌和散文中尤多) eg:顾城的《远和近》 你,一会儿看我/一会儿看云/我觉得/你看 我时很远/你看云时很近
‚表现型‛形象大多有细化、突出形象的某 个方面,运用多种表达手法来进行(变形) 处理的特点,主观色彩浓。 3、‚象征型‛形象:这类形象都含有大于形 象本身的含义,它常指某种思想、理念甚至 抽象的观念,象征型形象本身就是一个符号, 因为它代表着另一形象。
有三重形象,a、由意象构成,特点:情境 交融、拟容取心,将需要表达的思绪情感 寄托于物象或景象,从而创造出情中景、 景中情的审美意象; b、境生象外,即通过意象所创造的空间, 具有虚实相生的特点,由意象引发读者的 审美想象,并在想象中达到一种境界。eg: 红杏枝头春意闹;
c、韵外之致,即意境能给人带来象外之 象,也能给人言外之意,此刻,从语言中 所获得的韵味就能将读者带入一个形而上 的层面(道),由此生成的感受超越了眼 前景物、象外之象,从而进入与人生、世 界、宇宙相关的韵味与思考。 实践性技巧:创造--欣赏意境的方法,审 美视线的‚仰观俯察‛,‚远近往返‛的 游目,阴阳五行、黑白相生、虚实相生哲 学的运用。

文学理论教程(第四版)L04·文学活动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

文学理论教程(第四版)L04·文学活动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

教学设计库第四章文学活动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一、教学目标与重点(一)目标1.理解并掌握文学的含义。

2.理解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

3.认识文学的话语蕴藉属性。

4.掌握文学的价值系统与功能系统。

(二)教学重点1.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有哪些表现?2.文学的话语蕴藉属性的典范形态有哪些?3.文学的价值系统与功能系统是什么?二、课堂教学的思路与设计1.让学生理解文学的各种含义,突出强调文学具有的特殊的审美属性,文学主要被视为审美的语言组织。

2.讲解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

首先需要明确文学作为意识形态,在整个社会结构中所处的位置,理解它与经济基础和其他上层建筑之间的关系;其次需要突出强调文学不仅是一种意识形态,更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形态,具有审美意识形态属性;再次理解文学是一种语言艺术,审美的、社会的各种内涵是通过话语蕴藉而体现出来的;最后理解和把握文学作为话语蕴藉的审美意识形态所具有的特殊的审美教育功能。

3.审美意识形态属性的表现是重点要讲解的内容,从以下三个方面讲解:(1)无功利与功利。

让学生理解文学不带有直接功利目的,即是无功利的,但这种无功利本身也隐含有某种功利意图。

无功利性是直接的,功利性是间接的,直接的无功利性总是实现间接功利性的手段。

(2)形象与理性。

文学直接地是形象的,但在深层又具有某种理性。

这是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在表现方式层面的显现。

(3)情感与认识。

在文学中,审美情感是直接的,理智认识则是间接的。

直接的审美情感的深层往往隐伏着间接的理智认识。

通过以上三点的学习,明白文学的属性决不是单一的而总是双重的;其次,文学的审美属性与意识形态属性复杂地缠绕在一起。

文学具备审美与社会双重属性:既是审美的又是社会的。

4.掌握话语和话语蕴藉的概念。

文学作为话语,至少包含的五个要素:(1)说话人;(2)受话人;(3)文本;(4)沟通;(5)语境。

而文学作为话语蕴藉,有两层意思:(1)整个文学活动带有话语蕴藉属性。

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第5版)(课后习题 第4章 文学活动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圣才出品】

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第5版)(课后习题 第4章 文学活动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圣才出品】

第4章文学活动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1.文学有哪两种含义?现在通行的文学含义是什么?答:(1)文学概念的两种含义文学概念有广义的文化含义和狭义的审美含义两种含义。

①文化含义是指一切口头或书面语言行为和作品,包括今天的文学以及政治、哲学、历史、宗教等一般文化形态。

此种文学概念盛行于中国魏晋以前和西方18世纪之前,把文学当作一般文化形态,并无特殊的或专有的性质。

②审美含义是指具有审美属性的语言行为及其作品,包括诗、散文、小说、剧本等。

此种文学概念大致完成于中国魏晋时期和西方16至18世纪,强调文学具有不同于一般文化形态的特殊审美性质。

(2)现在通行的文学含义①在现代世界,通行的是文学的审美含义:文学主要被视为审美的语言作品。

文学是艺术门类之一,是主要表现人类审美属性的语言艺术,包括诗歌、小说、散文、剧本等体裁。

②尽管文学的通行含义已经固定,但也并不存在一个明确、清晰的界限,可以截然分辨文学与非文学。

文学的含义具有一定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

2.怎样理解文学的一般意识形态性质?答:(1)文学是社会结构的—个组成部分社会结构是由人类社会生活过程的各种要素或各个方面的总和构成的总体组织,包括两个基本层次: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

经济基础是与一定物质生产力相适应的、由社会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的、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现实物质基础。

上层建筑是由经济基础影响和制约的各种制度及情感、信念、幻想、思想方式和世界观的总和,包含两个层面:政治、法律制度和社会意识形态。

(2)文学属于上层建筑中的社会意识形态意识形态是与经济基础相对的一种上层建筑形式,指上层建筑内部区别于政治、法律制度的话语活动。

文学作为意识形态,一方面最终决定于社会的经济基础;另一方面,它与经济基础的关系不是直接的,而是间接的有距离的,它往往要与上层建筑中政治、法律等中介的环节与经济基础发生联系,而经济基础对于文学的作用也不是直接的,也要通过政治等中介环节才能发生支配性的作用。

文学概论4'4.4 课件

文学概论4'4.4 课件
中国球迷挂心的 四十一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 团体赛 赛制有变
卡勒《结构主义诗学》的讨论
一则新闻报道分行: 昨天在一号公路上 一辆汽车 时速为一百公里时猛闯 在一棵法国梧桐树上 车上四人全部 死亡
问题:
分行就成诗?
诗有没有特定 阅读程式
四、文学与非文学
判断文学与非文学的标准
⒈ 语言富有独特的表现力; ⒉ 呈现出审美形象的世界,这种形象具有想
最终决定于社会的经济基础 与经济基础的关系是间接的,通过上层建 筑中政治等中介环节与经济基础发生联系
二、文学作为审美意识形态
意识形态的多样性 哲学意识形态 政治意识形态 法律意识形态 道德意识形态 审美意识形态 宗教意识形态 商品意识形态
文学在社会结构中的位置图
审美活动从本质上看是出自于人的内在需要,
与欲望、兴趣等感性生命的要求相联系,是为达 到自己需要的满足而进行的活动。因此,在审美
活动中,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关系是一种价值关系。
审美活动不像认识活动那样要去认识客观世
界、客观真理,要以概念的形式去定义对象,而 是对对象价值的寻求,对自身需要的满足的追求。
自由艺术:艺术、技艺、哲学等。 文学( literature ):14世纪自拉丁文
litteratura和litterae引进。

一方面,文学还没有从历史、哲学、演讲术
等一般文化现象中分离出来,独立发展;另一方
面,它还没有像后来那样被明确地赋予特殊的审
美性质。

文化概念的几种界定
(一)广义的文化概念:
例二:
《红楼梦》第十回叙述张太医为秦可卿开了 一个名为《益气养荣补脾和肝汤》的药方:
“人参二钱,白术二钱土炒,云苓三钱,熟 地四钱,归身二钱酒洗,白芍二钱炒,川芎钱半; 黄芪三钱,香附米二钱制,醋柴胡八分,怀山药 二钱炒,真阿胶二钱蛤粉炒,延胡索钱半酒炒, 炙甘草八分,引用建莲子七粒去心,红枣二枚”。

文学概论第四章第三节 文学的话语蕴藉属性

文学概论第四章第三节 文学的话语蕴藉属性
13
• 文学不是个人所有物,而是人与人之间的 社会活动; • 文学不是个人言语行为,而是人与人之间 的社会话语实践。
14
二、文学与话语蕴藉
文学作为话语,与日常话语、哲学话语、政治话语、 科学话语、新闻话语等一般话语不同,具有“蕴藉”特点, 具体表现即为“话语蕴藉”。
蕴藉:“蕴”-------积聚、收藏,引申而为含义深奥;
26
江汉----杜甫
• • • • 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 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病欲苏 一作:疏) 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其一,我的心已如落日,但它仍然强壮。 其二,我的心不像落日,它仍然强壮。 其三,在落日中,心仍然强壮。 其一,虽然我的病已如秋风,但它会很快痊愈的。 其二,我的病不像秋风,它会很快痊愈的。 其三,在秋风中,病将要痊愈。 27


比较而言,含蓄突出的是表达上的小中蓄 大,含混偏重的是阐释上的一生多。不过,两者 在实质上是一致的,共同揭示出文学文本的话语 系统具有丰富的意义生成可能性即话语蕴藉属性。
28
四、话语蕴藉的意义
1、能使作品寓意深刻,避免浅露 2、回味无穷,使文学作品充满意境之美 3、能充分调动读者的想象能力,扩大作 品的审美空间。
19
庖丁解牛
• 管子-----用它阐明用兵之道。 • 庄子-----用它阐明养生之道。 • 吕氏春秋----用它阐明人们专注到一点, 才能把事情做好。 • 淮南子-------用它阐明工具和技巧之间 的关系。 •
20
2. 在更具体的层次上,被创造出来以供阅 读的特定文本带有话语蕴藉属性。
文本作为话语蕴藉,是指文本内部由于话语的特 殊组合包含有意义生成的无限可能性。这就是说,文本 是特定的,但文本的意义似乎是无限丰富的。 话语蕴藉由作者来创造,让读者去体味。文学话 语不同于日常话语、新闻话语、科技话语、政治话语, 因为文学话语具有话语蕴藉性。在特定的文本里,话语 蕴藉可以通过一个篇章段落来体现,有时还可以是一个 句子、一个词、一个字,甚至可以是人名和地名。

文学活动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

文学活动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

第四章文学活动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延伸阅读1、杰姆逊:意识形态分析的七种模式2、伊格尔顿:文学与意识形态3、伊格尔顿:文学、话语实践和修辞学4、阿多诺:艺术的双重性5、阿尔都塞:艺术与审美和意识形态基本概念1.文学的含义:简言之,文学是一种语言艺术,是话语蕴籍中的审美意识形态。

当然文学的含义是变化发展的。

2.话语:话语是一种具体的社会存在形态,是指与社会权利关系相互缠绕的具体言语方式。

是特定社会语境中人与人之间从事沟通的具体言语行为,即一定的说话人与受话人之间在特定社会语境中通过文本而展开的沟通活动,3.话语蕴籍:是指文学活动的蕴蓄深厚而又余味深长的语言与意义状况,表明文学作为社会话语实践蕴涵着丰富的意义生成可能性。

4.审美意识形态:是指与现实社会生活密切缠绕的审美表现,其集中形态是文学、音乐、戏剧、绘画、雕塑等艺术活动,不是审美与意识形态的简单相加,而是指在审美表现过程中审美与社会生活状况相互渗透,侵染的状况。

5.文学:文学是一种语言艺术,是话语蕴籍的审美意识形态。

思考问题1.文学有哪两种含义?现在通行的文学含义是什么?答:文学的两种含义是文化含义和审美含义。

文化含义是指一切口头或书面语言行为和作品,包括今天的文学,以及政治、哲学、历史、宗教等一般文化形态。

审美含义是指具有审美属性的语言行动及其作品,包括诗、散文、小说、剧本等。

现在通行的含义是审美的语言作品。

2.怎样理解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答:文学作为审美意识形态的表现在,文学成为具有无功利性,形象性和情感性的话语与社会权力结构之间的多重关联域。

文学作为审美意识形态,在无功利、形象、情感中隐含功利、理性和认识。

3.什么是话语蕴籍?怎样理解文学的话语蕴籍属性?答:话语蕴籍是指文学活动的蕴蓄深厚而又余味深长的语言与意义状况,表明文学作为社会话语实践蕴涵着丰富的意义生成可能性。

进一步看,文学作为话语蕴籍,有两层含义:第一。

整个文学活动带着话语蕴籍属性。

论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内涵

论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内涵

论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内涵专业班级:汉语言文学1502班学生姓名:谢佳敏摘要: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是指文学的审美表现过程与意识形态相互浸染、彼此渗透的状况。

本文将从目的、方式和态度三方面来探究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表现在无功利性与功利性、形象性与理性、情感性与认识性的相互渗透状况。

关键词:审美意识形态内涵表现一、文学既是无功利的又是功利的无功利,是指人类的文学活动不追求实际利益的满足。

也就是说,在文学活动中,无论作家还是读者在创作或欣赏的状况中都没有直接的实际目的,并不企求直接得到现实利益。

康德认为“那规定鉴赏判断的愉悦是不带有任何利害的。

”“关于美的判断只要混杂有丝毫的利害在内,就会是很有偏心的,而不是纯粹额鉴赏判断了。

”1这一“审美无功利说”承认了美感的无功利性,而否定了它的功利性。

而王国维“一切之美,皆形式之美”的观点,就深受康德审美无功利论的影响,无论是对于“文以载道”的旧文艺工具论,还是对于同时期梁启超等人服务于政治改良的新文艺工具沦,王国维均表示了不屑。

他提出美之性质在于“可爱玩而不可利用”,“天下最神圣、最尊贵而无与于当世之用者,哲学与美术是已。

天下之人嚣然谓之日‘无用’,无损于哲学、美术之价值也。

”2文学的这种无功利性集中体现在作家的创作活动和读者的阅读过程中。

中国古代的“虚静”观,就充分体现了这一点。

“虚”是摒弃一切杂念,“静”是指停止的,没有声音,“虚静”就是虚空宁静,进入一种无功利的创作境界。

刘禹锡说“能离欲则方寸地虚,虚而万景入;入必有所泄,乃形乎词。

”就是说当创作者进入犹如佛门禅定的离欲状态时,万千景物可以返照于心,作者可以捕捉到生动的景象,然后用文词表现出来。

陶渊明的《饮酒》中写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就是在某个时刻,进入了一个纯然平和的、忘却人生所有困扰的状态,传达出“静穆淡远”的美感,这就是无功利的境界。

但是,如果由此而认定文学是无功利的,那就片面抹杀了文学同社会经济、政治、道德的关系。

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

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

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一、文学作为一般意识形态文学是上层建筑中社会意识形态的组成部分;文学作为意识形态,最终决定于社会的经济基础;与经济基础的关系是间接的,通过上层建筑中政治等中介环节与经济基础发生联系。

文学创作和文学史研究,应当置于宏观的社会结构之中,才能对文学活动作出科学的解释。

社会生活是文学艺术的本源。

文学的唯一源泉是社会生活。

二、文学作为审美意识形态1、意识形态的多样性:哲学意识形态;政治意识形态;法律意识形态;道德意识形态;审美意识形态;宗教意识形态;商品意识形态。

“纯”意识形态原则上是不存在的。

2、审美意识形态指与现实社会生活密切缠绕的审美表现领域,其集中形态是文学、音乐、戏剧、绘画、雕塑等艺术活动。

审美方式的三个方面:从目的看,审美是无功利的;从方式看,审美是形象的;从态度看,审美是情感的。

参看康德《判断力批判》“审美判断力的四契机”“美的分析”:1)“非功利而生愉快”;美在对象的形式而非实际存在。

2)“无概念而有普遍性”,想象力与知性的自由运动,心理方面。

3)“无目的的目的性”,非客观目的,是主观目的,哲学概括。

4)“共同感”,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审美之根源在社会。

2、审美意识形态的特殊性意识形态中的富于审美特性的种类。

渗透着社会生活以及其他意识形态的因子。

3、文学审美与意识形态的关系文学作为审美意识形态,看起来只是一次远离社会生活的个体审美事件,但归根到底总是与某种思想、观念、意识联系在一起的。

举例:汪曾祺《受戒》4、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表现文学的审美表现过程与意识形态相互浸染、彼此渗透的状况。

表现:无功利与功利、形象与理性、情感与认识。

(1)无功利与功利无功利(disinterested,又译无利害),指人的活动不寻求实际利益的满足;审美的无功利性(disinterestedness)指作家或读者的创作或欣赏活动不指向直接的实际利益满足的特性。

非经济商业利益:“名画”拍卖。

文学的定义及其审美意识形态属性

文学的定义及其审美意识形态属性

文学的定义及其审美意识形态属性给文学下一个定义,似乎是文学理论不可避免的问题。

在本课程的最开始,我们已经接触到在文学理论模式中存在的两大思维类型:一是普遍主义和本质主义的类型,即从一个先验的预设前提出发去推演出一个普遍的理论体系,企图以此去统摄与解释纷繁多样的文学现象;二是历史主义的文学理论建构类型,即重视文学知识生成的特殊性与历史条件。

同样,对文学的定义同样存在着本质主义和历史主义两大类策略。

本质主义的文学定义方式寄望于以某一种或几种属性(如审美愉悦、形象反映、陌生化的语言形式等)贯穿人类所有的文学现象,把文学定义为体现这一种或几种特定属性的现象。

我们已经知道,任何一种文学理论都是特定视野的产物,都具有意识形态的属性。

按照这样的定义方式,那些更符合某一理论家本质主义文学定义的文学活动就更容易进入他的法眼,而那些不符合这一理论要求的文学现象就会成为被排斥和被批判的,甚至从被这种理论划在文学活动的范围之外。

比如按照某种极端的浪漫主义文论,即认为文学就是对作家个体内心情感世界的表现的说法,在论述文学活动本质的时候,很多摹仿伦体系中的极具价值的文学活动可能就被放到相对次要的位置,那些更多地表现作家内心的作品就会成为浪漫主义文论视野中的文学范本。

很显然,浪漫主义文论的思想基础是浪漫主义思潮。

相反,在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理论看来,那些能够展示更丰富的社会生活内容,能提供一种大多数人幸福生活前景的文学作品相对于只注重表现作家个体内心世界的文学作品就具有更高的价值。

而这种理论我们很清楚地就能看到它的阶级立场。

艾布拉姆斯认为:“一个有待探讨的领域,假如没有先在概念作框架,没有达意的术语来把握它,那么这个领域对于探索者来说就是不完善的——它或者是一片空白,或者是一片浑浊,使人无从下手。

我们常用的补救方法,就是寻觅一些物体,以其类似的特性来了解新的领域中感觉不明显的方面,以较为熟知的事物来说明相对陌生的事物,借有形的事物来论述无形的事物。

文学活动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

文学活动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

(二)形象与理性
1 、文学活动的形象性 文学形象与科学形象的区别:情感化、虚构化、意义的丰富性 2、文学活动的理性 文学活动的理性与科学活动的理性的区别:存在方式不同(蕴藏于文学形象之中,存在于形象
的背后)、非概念性(不可言说、模糊性)
1、文学活动的情感性 2、文学活动的认识性
民国年间,军阀韩复榘斗大的字识不得一升。但他在任山东省主席时,却爱冒充斯文,到处发表 “演讲”。他在齐鲁大学的一次演讲,确实是一篇难得的奇文. 诸位、各位、在齐位:今天是什么天气,今天确实是演讲的天气。来宾十分茂盛,敝人也实在感冒。 今天来的人很多咧,看样子大体有五分之八啦,来的不说,没来的把手举起来!

企业破产法

悄悄地

悄悄地

逼近了

生效期
国家
不再提供

不再提供

避风港。
三十万家
三十万家啊
亏损企业

将被淘汰,将被淘汰!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 让他去死吧! 群鸡正乱叫,客至鸡斗争。
格式塔质
第二节 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
【一】文学作为一般意识形态 【二】文学作为审美意识形态 三、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的表现
【二】文学的审美含义
【三】文学的通行含义
1、文学含义有广义、狭义之分,但其通行含义是文学的审美含义 2、区分文学与非文学,要以审美含义为依据 3、在强调文学的审美属性的同时,要看到文学与其他文化形态的内在联系(文学与社会、历史、
哲学、政治等不可分割)
【四】文学与非文学
1、区分文学与非文学的标准是不确定的、变化的 2、区分的标准除了形式的因素外,还要有内容的考究。符号与意义构成单一对应关系,依然多

文学概论第四章

文学概论第四章

文学的含义
文学活动的 审美意识形 态属性
文学的话语蕴藉属性
内容简说 重点概念
课后思考 背景知识
相关资源 相关资源
文学的语言富有独特表现力。 文学的语言富有独特表现力。 美 形 象 具 有 想 象 、 虚 构 和 情 感 等 特 性 。 文 学 总 是 要 呈 现 审 美 形 象 的 世 界 这 种 审 文学 的 。
文学的话语 蕴藉属性
文学与话语蕴藉
在更具体的层次上, 在更具体的层次上,被创造出 来以供阅读的文本带有话语蕴 藉属性。 藉属性。 含蓄: 含蓄:有限的话语中隐含或蕴蓄 仿佛无限的意味, 仿佛无限的意味,使读者从有限 中体味无限。 中体味无限。
话语蕴藉的典型形态 含混: 含混:看似单义而确定的话语蕴 蓄多重不确定意义, 蓄多重不确定意义,令读者回味 无穷。 无穷。
方式: 方式:形象与理性
态度: 态度:情感与认识
内容简说 重点概念
课后思考 背景知识
相关资源 相关资源
文学与话语:它决不只是个人所有物, 文学与话语:它决不只是个人所有物,而是人与人之间的 社会活动;决不只是个人言语行为,而是人与人之间的社 社会活动;决不只是个人言语行为, 会话语实践。 会话语实践。 整个文学活动带有话语蕴藉属性。 整个文学活动带有话语蕴藉属性。
文本中的话语蕴藉是十分普遍的现象。有时看起来用得平 常的词语,也有可能蕴藉着普通话语所没有的丰富意蕴。
内容简说 重点概念
课后思考 背景知识
相关资源 相关资源
(三)、话语蕴藉的典范形态 )、话语蕴藉的典范形态 ♣ 文学的话语蕴藉特点常常更具体地体现在两种较为典范 的文本修辞形态中:含蓄和含混。 ♣ 含蓄是指在有限的话语中隐含或蕴蓄仿佛无限的意味, 使读者从有限中体味无限。 ♣ 含混指看似单义而确定的话语蕴蓄着多重不确定意义, 令读者回味无穷。换言之,读者阅读文本时可能感到其中含蕴 着多重不同意义。 ♣ 含蓄突出的是表达上的”小”中蓄“大”,含混偏重的 是阐释上的“一”中生“多”。

文学的审美意识属性

文学的审美意识属性

文学的审美意识属性文学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意识形态,但文学更是审美的;文学之所以为文学主要就在于文学的审美性。

文学具有审美和意识形态的双重性质,是一种审美意识形态。

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是指文学的审美表现过程与意识形态相互浸染、彼此渗透的状况,表明审美中浸透了意识形态,意识形态巧借审美传达出来。

正是以为文学具有审美和意识形态的双重性质,所以审美的无功利性、形象和情感特质往往遭遇来自意识形态的功利、理性和认识等性质的挑战或抵抗。

审美意识形态是一种交织着无功利与功利、形象与理性、情感与认识等综合特性的话语活动。

因此,文学这种审美意识形态就具有三方面的特征:文学既是无功利的也是功利的;文学既是形象的也是理性的;文学既是情感的也是认识的。

首先,从目的看,文学的无功利性与功利。

在文学活动中,无论作家还是读者在创作或欣赏的状况中都没有直接的实际目的,并不企求直接得到现实利益。

文学的无功利性“背后”又总是存在着某种功利。

文学直接的是无功利的,但间接地或内在地却又隐伏着某种功利性。

文学活动是无功利与功利的交织。

在文学活动中,无论创作还是欣赏,无论作者还是读者,在创作和欣赏的瞬间一般都没有直接的功利目的性。

如果一个作家正在描写一处美景,却在想入非非地动心思要“占有”这处美景,那么他的创作就会因这种“走神”而不能艺术地描写,使创作归于失败。

一个正在剧场欣赏《奥赛罗》的男子,若因剧情的刺激而想起自己的妻子有外遇的苦恼,那么他就会因这一考虑而愤然离开剧场。

在创作和欣赏的时刻必须排除功利得失的考虑才能进入文学的世界。

法国启蒙时代的思想家狄德罗说:你是否在你的朋友或情人刚死去的时候就作哀悼诗呢?不会的,谁在这个当儿去发挥诗才,谁就会倒霉!只有当剧烈的痛苦已经过去,感受的极端灵敏程度有所下降,灾祸已经远离,也只有到这个时候才能控制自己,才能做出好文章。

狄德罗的意思是,当朋友或情人刚死去的时候,满心是得失利害的考虑同时还要处理实际的丧事等,这个时候功利性最强,是不可能进行写作的,只有在与朋友或情人的死拉开了一段距离之后,功利得失的考虑大大减弱,这时候才能唤起记忆,才能发挥想象力,创作才有可能。

文学概论 第四章

文学概论 第四章





第二节 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
一、文学作为一般意识形态 文学是一种上层建筑中的社会意识形态,它最终间接 地决定于经济基础,同时反作用于经济基础。政治、 法律、宗教对文学的作用更直接,更大。
二、文学作为审美意识形态 1.审美意识形态是在人与世界的审美关系中体现出的 情感、思想、信念、幻想、人生观、世界观等的总和, 与现实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其表现形态有音乐、文 学、戏剧、绘画、雕塑等艺术活动。 2.审美意识形态既具有审美的特性,又与其它意识形 态关系密切,相互渗透和浸染。
二、文学的审美含义 文学指具有审美属性的语言行为及其作品,包括诗、散文、小 说、剧本等。 中国古代对文学审美特性的认识: 魏晋时代,文学进入自觉时代,文学的审美属性得到了确认, “文学”、“文章”、“文”逐渐成为同义词。“四学”分为 儒学、玄学、史学和文学。 《典论 论文》提出“诗赋欲丽”、“文以气为主”,分别论 述了文学语言的形式美和风格美。 南朝梁史学家萧子显:“文章者,盖情性之风标,神明之律吕 也。”重视文学的审美情感性、生命节律性。 陆机《文赋》:“诗缘情而绮靡,赋体物而浏亮” 刘勰《文心雕龙 情采》:“情者文之经,辞者理之纬,经正而 后纬成,理定而后辞畅。” 钟嵘“滋味” ,“居文词之要,是众作之有滋味者也”,它 在诗歌的“指事造形,穷情写物”。

病后的树阴 也比从前浓郁了 开花的枝头, 却有小小的果儿结着。 ——冰心《春水· 一五五》
凭栏久 凉风渐生 何处是天家? 真要乘风归去, 看—— 清冷的月 已化作一片光云 轻轻地飞在 海涛上。 ——冰心《春水· 一五九》



冯至


我的寂寞是一条长蛇 冰冷地没有言语―― 姑娘,你万一梦它时 千万啊,莫要悚惧

第四章 文学活动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

第四章 文学活动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

二、文学作为审美
文学的审美含义
文学的审美含义指具有审美属性
的语言行为及其作品,包括诗、 散文、小说、剧本等 文学分离、独立出来,成为特殊 审美形态
中国魏晋时期 文学审美属性的独立(鲁迅曾指出) 曹丕《典论•论文》:‚诗赋欲丽‛、‚文以气 为主‛ 陆机:‚诗缘情‛ 钟嵘:‚滋味‛说 刘勰:‚情者文之经‛,‚情往似赠,兴来如答‛ 宋文帝‚四学‛:儒学、玄学、史学、文学
魏晋前
文学泛指一切文章。
《论语》 《说文》:‚文,错 画也,象交文。‛
近人章炳麟说,‚文学者,以有 文字著于竹帛,故谓之文;论其 法式,谓之文学‛,就是对这种 广义文学的概括。
古希腊 未产生一般文学概念,只有文 学的特定形态,如史诗、颂诗、 演讲术、悲剧等 自由艺术:艺术、技艺、哲学等 文学( literature ):14世纪自 拉丁文litteratura和litterae引进. lliterature这个词和它在其他欧洲 语言中相似的词指的是‘著 作’,或者‘书本知识’。‛
社会实践不但改变了人类的生存环境, 也改变了人与自然的关系,这种关系的 变化也成为人的本质力量的一种显现。 人与自然的这种新关系的确立,也因此 成为显示人的力量与才智的对象。
文学的审美性从深层上讲就是这种意义 上的审美。 文学从社会生活中寻找、发现和展示的, 是由审美关系所规定的人生境况及其蕴 含的意义和价值。 所以说,审美是文学的内在规定。人们 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把文学视为人类 的精神家园。
折中义文学——介乎广义文学与狭义文 学之间而又难以归类的口头或书面语言 作品 惯例,在这里指人们在使用文学概念时, 有意或无意的遵循或建立的某种未经严 明而又约定俗称的规范
判断文学与非文学的标准

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第4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真题)详解(文学活动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

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第4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真题)详解(文学活动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

第4章文学活动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4.1 复习笔记一、文学的含义(一)文学的文化含义文学是指一切口头或书面语言行为和作品,包括今天的文学以及政治、哲学、历史、宗教等一般文化形态。

在中国,文学最初是泛指文章和博学,这正体现了文学的广义的文化含义。

在西方18世纪之前,文学也往往是在文化含义上使用的,即文学属于一般文化,没有被称为美的“艺术”。

(二)文学的审美含义文学可以被视为一种审美形态,文学是指具有审美属性的语言行为及其作品,包括诗、散文、小说、剧本等。

文学的审美含义的脱颖而出,在中国大致是魏晋时期(3世纪至6世纪),在西方则是16世纪至18世纪。

(三)文学的通行含义1.文学的审美含义在现在通行的因素(1)人类活动的持续发展,促进了人类符号表意能力的发展与丰富,使得文学这类专门的审美表现领域得以从一般文化形态中独立出来。

(2)现代性在全球的扩展,推动了世界文化、学术、学科的分类机制的建立与健全,而在各种人类活动的合理化分工机制中,文学被划分到审美-表现领域,专门承担以符号形式表现审美体验的任务。

2.文学通行含义的确定由于人类活动的长期发展和现代分类机制的合理化作用,文学的通行含义形成了。

文学是艺术门类之一,是主要表现人类审美属性的语言艺术,包括诗歌、小说、散文、剧本等体裁。

(四)文学与非文学1.文学与非文学的关系尽管现行用法已经确定,但事实上,文学的含义常常发生复杂的演变。

正是在这种演变中,通常意义上的非文学有可能会变成文学。

文学的含义总在演变中,需要历史地和具体地对待。

2.判断文学和非文学的标准(1)文学的语言富有独特表现力;(2)文学总是要呈现审美形象的世界,这种审美形象具有想象、虚构和情感等特性;(3)文学传达完整的意义,本身构成一个整体;(4)文学蕴含着似乎特殊而无限的意味。

二、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一)文学作为一般意识形态1.社会结构的构成要了解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首先需要了解意识形态在社会结构中的位置。

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第5版)(章节题库 第4章 文学活动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圣才出品】

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第5版)(章节题库 第4章 文学活动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圣才出品】

第4章文学活动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一、填空题1.文学的一般意识形态性质是指文学是一种________。

(首都师范大学2010年研)【答案】意识形态【解析】文学从本质上说是意识形态。

作为意识形态,文学具有普遍的属性,也具有特殊的属性。

文学的普遍属性在于,它是一般意识形态;文学的特殊属性在于,它是审美意识形态。

意识形态的具体形态多种多样,简要地说,就有哲学意识形态、政治意识形态、法律意识形态、道德意识形态和审美意识形态等。

2.________是构成文学作品的基本要素。

(四川大学2011年研)【答案】语言【解析】题干这一命题包含两层意思:①语言是文学的物质媒体,一切文学作品都是用语言创作的,一切文学作品也都需要通过语言来欣赏;没有语言,就没有文学的物质存在。

②语言也是文学的审美要素,人们阅读文学,不仅是欣赏语言所表达出来的情感和形象,富有个性特色的语言本身也会给人以丰富的美感享受。

因此文学又被称为语言的艺术。

二、名词解释1.审美意识形态(中国传媒大学2010、2011年研)答:审美意识形态是指与现实社会生活密切缠绕的审美表现领域,其集中形态是文学、音乐、戏剧、绘画、雕塑等艺术活动。

审美意识形态在意识形态中具有特殊性:它一方面被看作意识形态中的富于审美特性的种类,但另一方面又渗透着社会生活以及其他意识形态的因子,与它们复杂地交织在一起。

因此,审美意识形态不是审美与意识形态的简单相加,而是指在审美表现过程中审美与社会生活状况相互浸染、彼此渗透的状况。

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是指文学的审美表现过程与意识形态相互浸染、彼此渗透的状况,表明审美中浸透了意识形态,意识形态巧借审美传达出来。

2.艺术形式(南开大学2010年研)答:艺术形式是艺术作品内部的组织构造和外在的表现形态以及各种艺术手段的总和。

艺术形式包括两个层次:一是内形式,即内容的内部结构和联系;二是外形式,即由艺术形象所借以传达的物质手段所构成的外在形态。

文学活动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

文学活动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

文学活动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话语:话语是特定社会语境中人与人之间从事沟通的具体言语行为,即一定的说话人与受话人之间在特定社会语境中通过文本而展开的沟通活动,包括说话人、受话人、文本、沟通、语境等要素。

话语蕴藉:话语蕴藉概念,是将现代“话语”概念与我国古典文论述语“蕴藉”相融合的结果。

话语蕴藉是指文学活动的蕴蓄深厚而又余味深长的语言与意义状况,表明文学作为社会话语实践蕴含丰富的意义生成可能性。

有两层意思:第一,整个文学活动带有话语蕴藉属性。

第二,在更具体的层次上,被创造出来以供阅读的特定文本带有话语蕴藉属性。

审美意识形态:审美意识形态,是指与现实社会生活密切缠绕的审美表现领域,其集中形态是文学、音乐、戏剧、绘画、雕塑等艺术活动。

审美意识形态在意识形态中具有特殊性:它一方面被看作意识形态中的富于审美特性的种类,但另一方面又渗透着社会生活以及其他意识形态的因子,与它们复杂地交织在一起。

因此,审美意识形态不是审美与意识形态的简单相加,而是指在审美表现过程中审美与社会生活状况相互浸染、彼此渗透的状况。

形象:指艺术形象,即由文学的文本结构所呈现的富于意义的审美感性形态,它是文学的特有存在方式。

与人们认识活动中的感性形象不同,审美形象既具有感性特征,同时又渗透想象,虚构和情感等精神过程。

与科学活动中的理性概念不同,文学中的审美形象总是假定的,不确定的和模糊的。

由于以形象形态存在,文学必然地表现为直觉方式。

它是感性的而不是推理的,是直接的而不是间接的,是体验的而不是分析的。

语言与言语:这是索绪尔在《普通语言学教程》中提出的一种区分,这里的语言与我们常用的语言概念是不同的,有时也翻译为语言系统、语言结构。

指使用语言的总体规则,社会普遍性语法系统,而言语则指个人的实际语言行为。

1.怎样理解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作为一种意识形态,文学的特殊属性就在于它是审美意识形态。

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是指文学的审美表现过程与意识形态相互浸染、彼此渗透的状况,表明审美中浸透了意识形态,意识形态巧借审美传达出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眼光来重写人生。
其他的社会意识形态也 会在某种层面上与人的 主观心理有关,如政治 有政治热情、道德和宗 教也都有情感问题,但 是这些情感成分时时刻 刻都要受到客观事实和 规律的制约,都要受到 现实需要的选择,这样 才有可能保证其客观性 及其真理价值。 文学艺术尽管也需要表 现人类的某些共同的情 感,但文学艺术在表现 人类普遍情感的时候, 又必须是以独特的主观 态度来表现,以独特的 感受、独特的理解、独 特的心理姿态来表现人 的自由本质。

一、文学的文化含义
魏晋前


文学泛指一切文章 《论语》:文学为孔门四 科之一 诗有多方面作用 《说文》:‚文,错画也, 象交文‛
一、文学的文化含义
古希腊
未产生一般文学概念,只有文学 的特定形态,如史诗、颂诗、演 讲术、悲剧等 自由艺术:艺术、技艺、哲学等 文学( literature ):14世纪自 拉丁文litteratura和litterae引进
三、文学的通行含义
文学审美含义的通行

文学主要被视为审美的语言作品
文学审美含义通行的原因
人类活动的发展使文学从一般文化形 态中独立出来 现代学科分类机制的建立与健全,文 学被划分到审美—表现领域,专门承 担表现审美体验的任务

三、文学的通行含义
文学的通行含义

主要表现人类审美属性的语言艺 术,包括诗歌、小说、散文、剧 本等文类。与此含义不相符的哲 学、历史学、科学、宗教学、伦 理学等其他文化形态,当然就不 属于文学范畴,而成为非文学。

三、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的表现
文学也是认识的
文学不仅表达主观情感评价,而且也 表达客观理智认识 文学作为审美意识形态,必然包含认 识因素

文本赏析
画眉鸟
欧阳修
百啭千声随意移, 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 不及林间自在啼。
三、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的表现
3、从目的功能上看 无功利性又有功利性
——阿· 布罗夫:《美学:问题和争论》
二、文学 作为审美意识形态
意识形态的多样性
哲学意识形态 政治意识形态 法律意识形态 道德意识形态 审美意识形态 宗教意识形态 商品意识形态

政治意识形态是一组用来解释社会应当如 何运作的观念与原则,并且提供了某些社 会秩序的蓝图。政治意识形态大量关注如 何划分权力,以及这些权力应该被运用在 哪些目的上。比如说,20世纪中最具有影 响力与最被清楚界定的政治意识形态之一 就是共产主义,它是以马克思与恩格斯的 学说为其基础。其他的例子有:无政府主 义、资本主义、社群主义、企业自由主义、 基督民主主义、法西斯主义、君主主义、 民族主义、纳粹主义、保守主义、自由主 义、社会主义、社会民主主义等。
三、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的表现
文学的审美表现过程与意识形态相互浸染、 彼此渗透的状况 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表现:复合性
既有集团倾向性又有人类共通性 (性质 ) 既是认识又是情感(功能) 无功利性又有功利性(目的功能) 是假定性但有是真实性(方式)
三、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的表现
第一,意识形态都是具体的,而非 抽象的。 第二,所有这些具体形态的意识形 态--哲学意识形态、政治意识形态、 法意识形态、道德意识形态、审美 意识形态--都是一个完整的独立的 系统。
二、文学作为审美意识形态
审美意识形态

指与现实社会生活密切缠绕的审美表现领域, 其集中形态是文学、音乐、戏剧、绘画、雕 塑等艺术活动
审美意识形态的特殊性
意识形态中的富于审美特性的种类 渗透着社会生活以及其他意识形态的因子

二、文学作为审美意识形态
童庆炳
‚审美‛是文学区别于一般意识形态 的特征(1981) “审美反映论‛、‚文学审美特征论‛ (1982、1984)

相关文章


《关于文学特征的思考》 《文学与审美》
第四章
文学活动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
第一节 文学的含义
文学的文化含义 文学的审美含义 文学的通行含义 文学与非文学
一、文学的文化含义
文学的文化含义

文学的文化含义泛指广义的文化 过程,是指一切口头或书面语言 行为和作品,包括今天的文学以 及政治、哲学、历史、宗教等一 般文化形态
文化的含义
文学作为一般意识形态 文学是上层建筑中 社会意识形态的组成 部分 文学作为意识形态 最终决定于社会的 经济基础 与经济基础的关 系是间接的,通过 上层建筑中政治等 中介环节与经济基 础发生联系
宗教
哲学
艺术
上层建筑 政治法律制度
经济基础
二、文学作为审美意识形态
“‘纯’意识形态原则上是不存在的。 意识形态只有在各种具体的表现中— —作为哲学的意识形态、政治意识形 态、法律意识形态、道德意识形态、 审美意识形态——才会现实地存在。‛
‚丑就在美的旁边,畸形靠近着优美, 粗俗藏在崇高的背后,恶与善并存,黑 暗与光明相共。‛
——雨果:《〈克伦威尔〉序言》
三、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的表现
情感与认识(小结)
审美情感是直接的而理智认识是间接的。 直接的审美情感在深层往往隐伏着间接的 理智认识。 文学的情感性和认识性应当联系起来考察。
文学是社会生活的反映,无疑包含了对社会 的认识。这就决定了文学有认识的因素。、 对历史的总结与反思; 对现实的批判解析; 对现实发展的预测和期待的认识
文本分析
雨果:《巴黎圣母院》
读者可以从对形象的直觉中体味出 来:吉普赛姑娘爱斯梅拉尔达是外美与 内美的美的化身,敲钟人卡西莫多外丑 内美,卫队长法比外美内丑,主教克罗 德外善内恶。
政治 法律 哲学 文学
2、在反映方式上, 文学艺术以感性形式来把握世界
其他社会意识形 态从具体的人和 人生出发,随着 认识的深化便会 渐渐疏远对象自 身的感性特征, 进而专注于对人 和人生的准确单 纯的抽象意义和 普遍原则的把 握;。
文学艺术从具体的人和人生的 体验和观察中,经由对具体人 生的理解和思考,深化和升华, 最终完成的是比人生本身更为 集中和更具表现力度的具体的 审美意象。这种审美意象正是 作家和艺术家所要表现的人生 图景。文学艺术的创作过程虽 然伴随着理性的分析和判断, 但这一过程自始至终都是用具 体个别的形象来反映生活,表 现生活的意义
二、文学的审美含义
文学的审美含义


文学的审美含义指具有审美属性 的语言行为及其作品,包括诗、 散文、小说、剧本等 文学分离、独立出来,成为特殊 审美形态
二、文学的审美含义
中国魏晋时期
文学审美属性的独立(鲁迅曾指出)

曹丕《典论•论文》:‚诗赋欲丽‛、‚文以气为主‛ 陆机:‚诗缘情‛ 钟嵘:‚滋味‛ 刘勰:‚情者文之经‛,‚情往似赠,兴来如答‛ 萧统、萧绎、沈约:声律等方面的努力 宋文帝‚四学‛:儒学、玄学、史学、文学
文学是无功利的
无功利(disinterested,又译无利害),指人的 活动不寻求实际利益的满足 审美的无功利性(disinterestedness)表现在, 审美并不寻求直接的实际利益满足 文学的无功利性集中体现在作家的创作活动和读 者的阅读过程中
童庆炳
二、文学作为审美意识形态
钱中文


‚审美意识形态论‛(1987)
‚文学作为审美意识形态,是以感情为中心,但它是 个感情与思想的结合;它是一种虚构,但又具有特殊 形态的真实性;它是有目的的,但又有不以实利为目 的的无目的性;它具有阶级性,但又是具有广泛的社 会性及全人类性的审美意识形态。‛
——钱中文:《文学是审美意识形态》
二、文学作为审美意识形态
文学审美事件与意识形态

文学作为审美意识形态,看起来只 是一次远离社会生活的个体审美事 件,但归根到底总是与某种思想、 观念、意识联系在一起的。
1、在反映对象上,
作家观察、体验和表现的都是活生生的人及人生
人和人生的政治关系 人的法律关系 人对世界的基本看法和在认识上的规律 人和人生的全部形态为对象
三、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的表现
2、从功能上看, 既是认识又是情感
审美情感

审美情感是凝聚在审美形象中的主体态度
审美情感的特征
超越个人利害得失而具有人类普遍性的情感 情感的形式或形式的情感 与审美无功利、审美形象相互渗透,并通过 它们而显现

三、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的表现
2、从功能上看, 既是认识又是情感
1、从性质上看 既有集团倾向性又有人类共通性
集团倾向性
男女之情 父子之情 母子之情 兄弟姐妹之情 朋友之情 大自然的热爱
1、从性质上看 既有集团倾向性又有人类共通性
《菩萨蛮》 枕前发尽千般愿,要休且待青山烂,水 面秤锤浮,直待黄河彻底枯。 白日参辰现,北斗回南面。休即未能休, 且待三更见日头。
----敦煌曲子词选
四、文学与非文学
判断文学与非文学的标准
文学的语言富有独特表现力 文学总是要呈现审美形象的世界,这种 审美形象具有想像、虚构和情感等特性 文学传达完整的意义,本身构成一个整 体 文学蕴含着似乎特殊而无限的意味

第二节 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
文学作为一般意识形态 文学作为审美意识形态 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的表现
魏晋时期
‚曹丕的一个时代可说是 ‘文学的自觉时代’,或如近代 所说是为艺术而艺术(Art for art’s sake)的一派。‛ ——鲁迅《魏晋风度及 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
二、文学的审美含义
西方


18世纪诗正式成为‚美的艺术‛ 查里斯· 巴托 把诗与绘画、雕塑、音乐、艺术 和修辞等纳入七种‚美的艺术‛ (fine art)之中,手工艺、科学不再 是‚艺术‛ 浪漫主义作家、诗人在创作上对审美 的追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