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文学审美意识形态的内涵

合集下载

如何解读“文学审美意识形态”

如何解读“文学审美意识形态”

如何解读“文学审美意识形态”作者:李映冰宋运娜来源:《学理论·中》2014年第11期摘要:“意识形态”用来界定文学,只能表现出文学反映社会生活的一般特征,“审美”作为人类主观的、情感的、想象的创造性活动,才是文学实践活动的基本特性。

意识形态的文学,往往成为对于社会存在的机械反映,成为庸俗社会学的试验场;纯粹审美的文学可能沦为个人情感无节制的宣泄,而缺乏现实关怀、人文精神的文学,它的价值总是有限的。

只有在“意识形态”和“审美”之间,在社会发展的总体进程和主体的自我生成之间寻求到平衡的文学,才能更好地去实现它“历史—人文”的价值追求。

“文学审美意识形态论”的理论依据就在于此,理论价值也在于此。

关键词:审美;意识形态;审美意识形态;文学审美意识形态中图分类号:I206 ; 文献标志码:A ; 文章编号:1002-2589(2014)32-0107-03在1979年召开的“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会”上,邓小平提出文学艺术应根据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发展。

党的作用不是发号施令,而是给文艺工作者提供条件繁荣文艺事业[1]。

问题是如何将邓小平的讲话精神,从政治话语转变为学术话语,文艺审美特征论作为一种新的理论建构,应运而生。

它以学术的语言话语表达了邓小平的不提文艺从属于政治,但文艺不能脱离政治的思想[2]。

文学是对社会生活的“审美反映”、“文学审美意识形态论”就是在这样的大的时代背景下产生的。

一1981年,童庆炳发表《关于文学特征问题的思考》一文,对别林斯基的形象特征论提出质疑和批评,同时指出:“文学反映的是人的美的生活。

如果生活不能跟美发生任何联系,那么它还不能成为文学的对象。

文学,是美的领域。

文学的对象和内容必须具有审美价值,或是在描写之后具有审美价值。

”[3]658就如何理解“审美”这个内涵极其丰富的概念,童庆炳讲:“审美是主体与客体、个人与社会所缔结的一种特殊关系。

从主体、个人的角度看,审美是主体、个人的一切心理机制处于无障碍和高度自由的状态。

文学的定义及其审美意识形态属性

文学的定义及其审美意识形态属性

文学的定义及其审美意识形态属性
文学是一种文化艺术形式,通过使用文字来表达情感、思想和精神活动,也是一种社会审美形式。

文学可以将世界表达得流畅、生动,而审美意识形态就是文学所表达的审美观念、文化特征和价值观的集合体。

传统的文学审美意识形态包括几个属性,例如情节、语言、格调以及文学中的文化内容。

情节指的是文章由开始到结束的整体发展,故事结构围绕着主角的行为变化,在审美观念的指导下进行叙事,来吸引读者的兴趣。

语言表述指的是作家在文章中使用的华丽、有针对性的语言,来表现主角的思想感受、情绪变化,也可以表现情节中角色之间的关系转变。

格调是指作家在表达文章内容时使用的方式,可以分为传统和现代两种,而文学中的文化内容则是指文章中所表达的文化主题、思想以及现实社会现象等。

此外,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文学审美意识形态也发生了变化,变得更具有主题性、激情性和实用性,并且在情节表述、语言表述和格调表述中都具有创新性。

比如,《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老炮儿》等小说,表现出了它们所表达的人物思想和情绪变化,以及个性和未来社会发展的洞见等;《青年》杂志则以报告文的形式表现出了文章的实用性,让读者更好的理解现实社会的发展变迁,从而启发人们改变现状,作出新的选择。

总之,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具有深远的影响力,可以在不同的文学作品上表现出所表达的人物思想和情感,以及时代语境中
的文化主题和社会观念,来影响人们的思想感受和价值取向,为社会文化发展作出贡献。

《文学理论》复习资料

《文学理论》复习资料

《文学理论》复习资料1. 文艺学包括三个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的分支:文学发展史、文学批评和文学理论。

2. 文学理论以人类社会历史的现实的一切文学现象作为研究对象。

以美学方法论为总的指导,从理论高度和宏观视野上阐明文学的性质、特点和一般规律。

3. 文学理论的基本内容一般可分为文学观念论、作品论、创作论、接受论、源流论等方面。

4. 美国当代文艺学家M.H.艾布接姆斯(M.H.Abrams)提出了文学四个要素的著名观点:作品、艺术家、世界(自然、生活)、欣赏四个要素组成。

5. 在现代,最具影响的是波兰现象学派美学家英加登。

6. 作品的构成可以分为四个层面:语音层、意义单元层、再现的客体层和图式化的外观层。

7. 文学的完整活动必须考虑到作家、生活、作品、读者这几个方面的联系。

8. 美国学者艾布拉姆斯认为文学活动应包括作品、作家、世界和读者四个要素。

9. 世界—作家—文本—读者这四个要素,包含了体验、创作、接受三个过程。

10. 历史上六种主要的文学观念:再现说、表现说、实用说、独立说、客观说和体验说。

11. 柏拉图提出“理式模仿说”,亚理士多德提出“自然模仿说”。

12. 作品是作家情感的自然流露。

13. 雪莱指出:诗是最快乐最良善的心灵中最快乐最良善的瞬间之记录。

14. 文学是一种工具和手段。

15. 比较典型的实用说是中国古代的“教化说”和(“文以载道说”)和西方的“寓教于乐”说。

16. 中国古代有所谓的“教化说”。

17. 古罗马时期贺拉斯在《诗艺》中提出的“寓教于乐,既劝谕读者,又使人喜爱,才能符合众望。

”18. 独立说包括文学自律、艺术无功利、纯形式、纯审美。

“为艺术而艺术”是这种观念的主要口号。

19. 托?斯?艾略特的名言:论诗,就必须从根本上把它看做诗,而不是别的东西。

20. “体验说”是指在文学四要素中强调读者对作品的意向性体验,强调读者阅读作品时的感受和再创造。

21. 文学观察嬗变的原因:①时代原因,②演变与文学自身的演变。

文学是一种审美意识形态

文学是一种审美意识形态

具有广阔的包容性
•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其反映生活的广度和描写 的细致入微、深入曲折的程度,都是其他艺术 (绘画、雕塑、音乐、舞蹈、电视连续剧等)无 法相比的。因此,文学的审美最为辽阔丰富。在 文学的审美活动中,人们可以以自己的情感或拥 抱或排斥或喜爱或憎恨一切,生活里的一切(美、 丑、悲、喜、崇高、卑下等),都可以当做审美 观照的对象,都可以成为作家读者的诗意的过滤。
从性质上看,有集团倾向性又有人类共通性
从主体特征看,是认识又是情感
从目的功能看,是无功利性又是有功利性
岳飞 的《满江红》
• 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 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 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 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 这首词,代表了岳飞“精忠报国”的英雄之 志,表现出一种浩然正气、英雄气质,表现了报 国立功的信心和乐观主义精神。“
二、文学是人的一种审美活动
• (一)审美的含义
• (二)审美实现的条件 • • (三)文学审美活动的特点
审美的含义
• 审美是心理处于活跃状态的主体,在一 定的中介作用条件下,对于客体的美的观 照、感悟、判断。 换言之,审美是对事物 的情感评价。如感觉花很美(视觉),感 觉某首乐曲很好听(听觉(,感到某部小 说很动人(心灵)。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二)审美实现的条件
主体心理层(观照—感悟—判断)
特定的心理时空和心境
历史文化的积累
客观对象层(美、丑、崇高、卑下、悲、喜)
审美活动的过程是多层面协同的过程
• 主体心理层:“审”的愿望、要求和必要的 能力,以及主体心理功能的活跃。 • 客观对象层:包括美(美感)、丑(厌恶 感)、崇高(赞叹感)、卑下(蔑视感)、悲 (怜悯感)、喜(幽默感)等。 • 特定的心理时空和心境:在审美活动中,孤 立的事物若与主体各个方面的条件缺乏契合,那 是无所谓美不美的。 • 历史文化的积累:审美活动的实现还必须有 赖于主体的历史文化知识条件。

[文学]文学概论复习题

[文学]文学概论复习题

第一章文学观念一、单项选择题1.艾布拉姆斯所指的‘文学四要素”是(B)。

A.创作、文本、传播、阅读 B.作品、艺术家、世界、欣赏者C.思想、生活、技巧、知识 D.情节、结构、人物、事件2.“只有音乐才能激起人的音乐感;对于不辨音律的耳朵说来,最美的音乐也毫无意义”,说这句话的是(C)。

A.黑格尔 B.谢林 C.马克思 D.高尔基3.客观存在与审美对象(B)。

A.直接等同 B.不直接等同 C.小部分等同 D.大部分等同4.说“凡触于目,入于耳,会于心,宣之于口而为言”这句话的是(B )。

A.荆浩 B.叶燮 C.谢赫 D.石涛5.在西方文艺史上首倡“寓教于乐”的人是( D)。

A.苏格拉底 B.柏拉图 C.亚里士多德 D.贺拉斯6.文学是(C)。

A.独立自足,不需借助外力而存在的主体B.除自身外别无任何目的的存在C一种社会性的实践,根植于社会文化之中D.孤立绝缘的自生物7.人类的文学艺术自身演变的总趋向是( A )A.由再现到表现,由表现到装饰 B.由表现到再现,由再现到形式C.由表现到抒情,由抒情到装饰 D.由再现到装饰。

由装饰到表现8.在广义的文化概念中,最为活跃、最易变化的是(C)。

A.制度文化 B、精神文化 C.物质文化 D,全部文化9.首先提出“人是文化的动物”这一观点的人是(C)。

A.亚里士多德 B.狄德罗 C.卡西尔 D.伏尔泰10.“价值阅读,钓意义在于( A )。

A.发现文学作品中的文化内涵 B.评价文学作品中的文化内涵C.在发现作品中文化内涵的同时给予评价 D.以评价为主、发现为辅11.发现文学所负载的文化意义的基本途径是( B )。

A.品质阅读, B.价值阅读C.品质阅读为主,辅以价值阅读 D.价值阅读可有可无12.区别了诗与画的界限的名著《拉奥孔》的作者是( B )。

A.谢林 B.莱辛 C.温克尔曼 D.泰纳13.各类艺术之间是(D )。

A.相通而不互动的 B.互动而不相通的一C.既不相通又不互动的 D.既相通而又互动的14.社会生活是文学艺术的( D )。

文学的审美意识

文学的审美意识

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是对文学活动的特殊性质的概括,指文学是一种交织着无功利与功利、形象与概念、情感与认识等综合特性的话语活动。

可从三个方面看:第一,从目的看,文学并不直接寻求实际利益的满足,然而间接地或内在地又有某种功利性,即力求审美地掌握世界,并把审美无功利性当作实现现实功利目的的手段。

第二,从方式看,文学的审美形象既具有感性特征,又渗透着想象、虚构或情感等精神过程,并要求人以活生生的审美态度去把握。

但形象被置入文学时,必须依赖于作家分析时代、素材、主题及预测读者反应的理性力量。

第三,从态度看,文学的形象世界直接凝聚着作家或读者的主体态度——审美情感,同时,也包含着他们的客观理具体地说,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表现在,文学成为具有无功利性、形象性和情感性的话语与社会权力结构之间的多重关联域,其直接的无功利性、形象性、情感性总是与深层的功利性、理性和认识性等缠绕在一起。

文学从本质上说是意识形态。

作为意识形态,文学具有普遍的属性,也具有特殊的属性。

文学的普遍属性在于,它是一般意识形态;文学的特殊属性在于它是审美意识形态。

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表现在,文学成为具有无功利性、形象性和情感性的话语与社会权力结构之间的多重关联域,其直接的无功利性、形象性、情感性总是与深层的功利性、理性和认识性等交织在一起。

文学作为一般意识形态;一方面最终决定于社会的经济基础;另一方面,它与经济基础的关系不是直接的,而是间接的有距离的,它往往要与上层建筑中政治、法律等中介的环节与经济基础发生联系,而经济基础对于文学的作用也不是直接的,也要通过政治等中介环节才能发生支配性的作用。

文学作为审美意识形态;审美意识形态,是指与现实社会生活密切缠绕的审美表现领域,其集中形态是文学、音乐、戏剧、绘画、雕塑等艺术活动。

审美意识形态在意识形态中具有特殊性:它一方面被看作意识形态中的富于审美特性的种类,但另一方面又渗透着社会生活以及其他意识形态的因子,与它们复杂地交织在一起。

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性简论

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性简论

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性简论作者:孙军鸿来源:《文学教育》2010年第01期内容摘要:2000年,童庆炳先生的在《学术研究》(第一期)发表了《意识审美形态作为文艺学的第一原理》,阐发文学意识形态性在当下仍然是文学的第一要素。

立刻引起了以董学文为代表的一些学者的反对。

可见,对文学本质的探寻,历时时间长,争论很大,其中便随着对马克思经典文艺理论的阐发,其实正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丰富理解。

本文尝试对这个论题进行理解。

关键词:文学审美意识形态对文学本质的界定是人们长期关注的问题。

70年代末朱光潜先生质疑文艺属于意识形态但不属于上层建筑。

80年代王元骧先生提出文学是意识形态性和非意识形态性的结合,在此基础上童庆炳先生提出“文学是一种审美的意识形态”。

2000年,童庆炳先生的在《学术研究》(第1期)发表了《意识审美形态作为文艺学的第一原理》,阐发文学意识形态性在当下仍然是文学的第一要素。

立刻引起了以董学文为代表的一些学者的反对。

可见,对文学本质的探寻,历时时间长,争论很大,其中伴随着对马克思经典文艺理论的阐发,其实正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丰富理解。

本文尝试对这个论题进行理解。

一.文学是一种意识形态是马克思文论的基石人们最早对于文学的界定应该就是从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的一段话开始的。

“人们在自己生活的社会生产中发生一定的、必然的、不以他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关系,即同他们的物质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合的生产关系。

这些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结构,即有法律的和政治的上层建筑竖立其上并有一定的社会意识形式与之相适应的现实基础。

物质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

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1]。

所以,文学隶属于经济基础之上的上层建筑之中的意识形态,但文学只是意识形态的一种具体表现,所以马克思在文中使用了“一种社会意识形式”这个概念。

苏联著名“审美学派”的主将阿·布罗夫曾说过:“‘纯’意识形态原则上是不存在的。

文学理论 文学作为审美意识形态

文学理论 文学作为审美意识形态

郭沫若《石榴》一文中有这样一段描写: 石榴有梅树的枝干,有杨柳的叶片,奇崛 而不枯瘠,清新而柔媚,这风度实兼备了 杨柳之长,而舍去了梅柳之短。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文学世界是一个广阔的自由世界,在文学 的世界里你可以展开想像的翅膀自由地驰 骋。人们在现实中不能实现的愿望,在文 学世界里可以如愿以偿。 在现实世界里,人的个性往往受到各种客 观环境的压抑而不能得到充分展示,但在 文学世界里,人的主体性却能得到尽情地 任意发挥。
你的作品揭露了一种腐败现象写了企业领导和政府官员相互勾结狼狈为奸的现状政府官员腐败成群最大腐败者居然是即将接任省委书记的二把手腐败给社会给人民造成的损失和悲剧可说是令人发指最后因为老省委书记的正义力量腐败分子得到了应有的制裁结局可谓大快人心
文学作为审美意识形态
——文学本质论(二)
一、文学具有审美性
2、文学又具有理性的一面 所谓理性的一面,就是说文学的在用形象 反映生活的同时,通常蕴涵着耐人寻味的 理性思考。 曹雪芹:“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3、文学直接是形象的,间接是理性的。 形象是文学的外部形态,理性则是文学的深层内 涵。形象是直接的,理性是间接的,二者互为表 里,相得益彰,相映成趣。只有蕴涵了理性内容 的形象才有意义,才有价值;只有用具体鲜活的 形象表现出来的理性内容才会给人以强烈的感染 和审美的愉悦。正是因为文学既是形象的又是理 性的,所以文学是耐人寻味的。

意大利表现主义大师克罗齐说:“一切历史都是 当代史”。 柯林伍德说:“一切历史都是思想 史。”中国现代启蒙主义大师胡适有这样一句话: “历史是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历史应该是客 观真实的,但人们在解释历史的时候,却都带有 现实的功利色彩。所谓以史为鉴,述往而知来者 也。既然人们在述说历史的时候都带有功利性, 那么作为表现人们的理想愿望、抒情感怀的虚构 文学,又何尝不带有功利性呢?

2.2文学是一种审美意识形态

2.2文学是一种审美意识形态

文学作为审美意识形态,区别于政治、法律、 宗教、道德等意识形态的依据主要有下述几点 : 1、在反映对象上,作家观察、体验和表现的都 是活生生的人及人生。
2、在反映方式上,文学艺术以感性形式来把握 世界。 3、在反映态度上,文学艺术以富有主观色彩的 审美眼光来重写人生。
总结:文学是一种意识形态,是一种认识,具 有一定的功利性和理性特征,但仅仅把文学当做是 意识形态,有违文学的本性,从根本上来说,文学 是情感的,非功利性和感性的。因此,它是审美特 性和意识形态复杂地融合在一起,而不是两者简单 的叠加。
文学是对社会的一种的能动反映,是精神性的, 属于意识范畴,它不是经济基础,而是受经济基础 制约、离经济基础有一定距离的上层建筑。我们一 般在说文学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的时候,它是用语 言来表达对世界的某种感悟、观念、思想和见解的 一种精神活动。
意识形态的两种特性:
1,它作为精神范畴,是由社会存在决定的,是 社会存在的反映。
经济基础是与一定物质生产力相适应的、由社 会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的、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 现实物质基础,而在经济基础之上,则“耸立着由 各种不同情感、幻想、思想方式和世界观组成的整 个上层建筑。” 上层建筑是各种制度及情感、信念、幻想、思 想方式和世界观的总和,它受经济基础的影响和制 约。
什么是意识形态?意识形态是与经济基础相对 的一种上层建筑形式,指上层建筑内部区别于政治、 法律制度的话语活动,如哲学、伦理学、宗教、文 学及其他艺术等。简要的说,就是指在一定的经济 基础上形成的对世界和社会的系统看法。
意大利的葛兰西(Antonio Gramsci)(1891-1937) 从争取社会霸权(hegemony)的角度去阐释意识形 态,他认为,无产阶级应该夺取霸权,除了政治支 配意义上的霸权外,还要夺取文化霸权。葛兰西强 调要夺取“意识形态霸权”(ideological hegemony),亦即在思想、文化领域的支配权和控 制权。

论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内涵

论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内涵

论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内涵专业班级:汉语言文学1502班学生姓名:谢佳敏摘要: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是指文学的审美表现过程与意识形态相互浸染、彼此渗透的状况。

本文将从目的、方式和态度三方面来探究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表现在无功利性与功利性、形象性与理性、情感性与认识性的相互渗透状况。

关键词:审美意识形态内涵表现一、文学既是无功利的又是功利的无功利,是指人类的文学活动不追求实际利益的满足。

也就是说,在文学活动中,无论作家还是读者在创作或欣赏的状况中都没有直接的实际目的,并不企求直接得到现实利益。

康德认为“那规定鉴赏判断的愉悦是不带有任何利害的。

”“关于美的判断只要混杂有丝毫的利害在内,就会是很有偏心的,而不是纯粹额鉴赏判断了。

”1这一“审美无功利说”承认了美感的无功利性,而否定了它的功利性。

而王国维“一切之美,皆形式之美”的观点,就深受康德审美无功利论的影响,无论是对于“文以载道”的旧文艺工具论,还是对于同时期梁启超等人服务于政治改良的新文艺工具沦,王国维均表示了不屑。

他提出美之性质在于“可爱玩而不可利用”,“天下最神圣、最尊贵而无与于当世之用者,哲学与美术是已。

天下之人嚣然谓之日‘无用’,无损于哲学、美术之价值也。

”2文学的这种无功利性集中体现在作家的创作活动和读者的阅读过程中。

中国古代的“虚静”观,就充分体现了这一点。

“虚”是摒弃一切杂念,“静”是指停止的,没有声音,“虚静”就是虚空宁静,进入一种无功利的创作境界。

刘禹锡说“能离欲则方寸地虚,虚而万景入;入必有所泄,乃形乎词。

”就是说当创作者进入犹如佛门禅定的离欲状态时,万千景物可以返照于心,作者可以捕捉到生动的景象,然后用文词表现出来。

陶渊明的《饮酒》中写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就是在某个时刻,进入了一个纯然平和的、忘却人生所有困扰的状态,传达出“静穆淡远”的美感,这就是无功利的境界。

但是,如果由此而认定文学是无功利的,那就片面抹杀了文学同社会经济、政治、道德的关系。

文学的意识形态

文学的意识形态

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性尤静蓉中国语言文学X班学号:摘要: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性是文学的意识形态性的表现形式,其实就是在文本中蕴含的作者本人的意识形态的问题。

文学的理论发展至今也还是离不开对于意识形态的文学属性的讨论。

本文从文学的四种定义说起,试探究四种定义下的审美意识形态特性。

关键词:艾布拉姆斯的四要素、人的意识形态、审美正文:文学的审美意识的含义在中国最早出现在魏晋时期。

宋文帝在5世纪的时候始创文、儒、玄、史四学。

故有了最初的文学概念,而后相继而来的文学的审美以及意识形态的问题自然是从古至今文人学者们讨论研究的重点。

在西方的18世纪,美的艺术终被提出,那时候盛行的启蒙思想与浪漫主义情怀都孕育着人们对于文学的审美的产生。

历时不多的审美意识形态(在上世纪80年代1)提出以来引来了很多的争议,若是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来看,新事物的发展总是坎坷的,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这一文学研究课题就是这样的情况。

从马克思主义文论角度看,这是一种强调文学和社会文化关系的一种观点。

这是前人学者们的一些观点,学生接下来则从,文学的四种定义开始对于这个问题阐述自己的观点。

一、艾布拉姆斯的四要素。

什么是文学?这个每一个文学院的学生在最开始接触课程时候就一定得略知一二的问题。

学生根据艾布拉姆斯的艺术的四要素,将文学的定义分为模仿说、表现说、文本说和读者说。

每一种艺术形式都是这样四要素的一种或几种的表现。

1747年查理斯·巴托将诗(这种能在当时作文文学的代表的表现形式)与绘画、雕塑、音乐、建筑、舞蹈和戏剧同时纳入七中“美的艺术”(“Fine Art”),由此开始了审美属性登上艺术家们争宠的舞台。

二、模仿说中的文学审美意识形态性从模仿说,也就是文学作为对客观世界的模仿来说。

审美艺术形态性似乎有了天然的土壤。

本身,文学就是一个世界的再现,对于这样的文学的审美,那当然是进一步的对于已知的、正在历经的、正在进行的世界的世界的再次审美。

可以这样说,文学的出现,给了更多人一个重新认识自己生活环境的机会,让自己暂时性的跳出自己生活的圈子却又没有脱离的看一看这个世界。

怎样理解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

怎样理解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

怎样理解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
理解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观念和价值观:文学作品通过创作者的观念和思想表达了
一定的价值观。

这些观念和价值观包括美与丑、善与恶、正义与不正义等,构成了作品中审美意义的基础。

2.作者的审美选择和呈现方式:创作者在作品中运用特定的
语言、结构和形式来呈现自己的审美观念和情感。

创作者的审美选择和创作方法决定了作品的艺术性和审美体验。

3.社会与历史背景:文学作品受到所处社会和历史背景的影
响,反映了特定时代和文化背景下的审美意识形态。

作品中的审美观念和主题可能受到社会变革、文化传统、历史事件等因素的塑造和影响。

4.读者的审美接受和解读:审美意识形态不仅仅存在于作品
本身,还与读者的审美接受和解读密切相关。

不同的读者基于个人经验、文化背景、教育程度等因素对作品的审美意义和解读可能存在差异。

5.文学与文化的相互作用:文学自身是一种在特定文化环境
中创造和传播的艺术形式。

它既受到文化背景和价值传统的塑造,也对文化意识形态的形成和传承起着重要作用。

需要指出的是,审美意识形态属性是相对而言的,并不是所有文学作品都具有明显的意识形态倾向。

一部作品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是多重因素的综合结果,包括创作者的意图、社会
环境、历史背景以及读者的接受和解读。

因此,理解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需要综合考虑作品本身的创作特点、社会背景和读者的接受,明确作品在审美和思想层面上所传递的观念和价值观。

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

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

功利
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 ——辛弃疾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 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 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 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 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 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 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功利
文学的无功利性“背后”又总是存在着某种功 利。文学直接地是无功利的,但间接地或内在 地却又隐伏着某种功利性。 第一,作为作家或读者的话语活动,文学虽然 与直接的功利目的无关,但间接地仍旧有深刻 的社会功利性。 第二,作为再现现实社会生活的话语结构,文 学的功利性在于,它把审美无功利性仅仅当作 实现其再现社会生活这一功利目的的特殊手段。 Nhomakorabea形象
山居秋暝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理性
文学是一种艺术形象,但是,文学也要依赖理性。形 象被置入文学、成为文学的直接存在方式,这本身就 常常依赖另一种力量---理性的力量。 在创作中,理解时代的意识形态氛围,分析素材,构 思主题、情节、人物关系,预测读者反应和批评界的 态度等,这些重要的环节,却是时常掺杂在作者的理 性过程中的。人们通过对艺术形象的品味而深切地领 悟到自身的存在价值。
认识
《巴黎圣母院》用丰富的形象世界表达了对美与丑的情感评价, 而且也表达了对美与丑的情感评价,但这些丰富的形象是对美和 丑的认识的具体化表达。 雨果本人就总结说:“丑就在美的旁边,畸形靠近着优美,粗俗 藏在崇高的背后,恶与善并存,黑暗与光明相共。” 欧阳修《画眉》:“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始知锁 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这里直接传达出诗人对失去自由 的画眉鸟的关切情感,但又由此间接地表达了对于人类生存状况 的一种普遍认识;自由是最重要的。

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性

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性

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性.答案:文学的意识形态性与文学的审美特性有机结合在一起,就产生“质变”,产生了作为文学的根本性质的“文学审美意识形态”。

其具体内涵是,从性质上看,有集团倾向性又有人类共通性;从主体把握对象的方式上看,是认识又是情感;从目的功能上看,是无功利性的又是有功利性的;从文学反映生活的形式看,须假定性又须真实性。

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性则是文学区别与其它意识形态的特性。

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性作为独特的思想系统,并非现在某些人所说的“纯审美主义”或“审美中心主义”。

与文学情感表现论也不相同。

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性是有丰富的完整的内涵的,总的说它是一种复合结构。

这大致可以从下面几点加以说明:第一,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性,从性质上看,既有集团倾向性又有人类共通性。

文学作为审美意识形态,的确表现出集团的、群体的倾向性,这是无须讳言的。

这里所说的集团、群体,包括了阶级但又不止阶级。

例如,工人、农民、商人、官吏、知识分子等,都是社会的不同集团与群体。

不同集团、群体的作家由于所处的地位不同,代表着不同的利益,这样他们必然会把他们的不同集团、群体的意识渗透到文学的审美描写中,从而表现出不同集团、群体的意识和思想感情的倾向性。

如一个商业社会,老板与雇工的地位不同,他们之间也各有自己的利益,作家若是描写他们的生活和关系,那么作家的意识自然也会有一个倾向于谁的问题,如果在文学描写中表现出来,自然也就会有集团或群体的倾向性。

但是,无论属于哪个集团和群体的作家,其思想感情也不会总是被束缚在集团或群体的倾向上面。

作家也是人,必然也会有人与人之间相通的人性,必然会有人人都有的生命意识,必然会关注人类共同的生存问题。

如果体现在文学的审美描写中,那就必然会表现出人类普遍的共通的情感和愿望,从而超越一定的集团或群体的倾向性。

例如描写男女之情、父子之情、母子之情、兄弟姐妹之情、朋友之情的作品,往往表现出人类普遍的感情。

大量的描写山水花鸟的作品也往往表现出人类对大自然的热爱的普遍之情。

自学考试《文学概论》终级复习资料

自学考试《文学概论》终级复习资料

第一章文学观念识记1、文学四要素:美国当代文学理论家艾布拉姆斯提出“文学四要素”说,认为文学是由作品、艺术家、世界、欣赏者四个要素组成的一个完整的活动。

2、文学活动三过程:世界——作家——文本——读者这四要素,包含了体验、创作、接受三个过程,构成了完整的文学活动。

3、历史上的五种文学观念:①再现说(摹仿说):在文学四要素中,再现说强调世界与作品的对应关系,认为作品是对世界的摹仿或再现。

在西方,摹仿说(再现说)是最古老的理论。

②表现说:在文学四要素中,表现说强调“作品”与“作家”的关系,认为作品是作家情感的自然流露。

③实用说:在文学四要素中,实用说强调作品与读者的关系,认为文学是工具和手段,可以给读者带来快感,但是文学的根本目的是外在的、功利性的。

其典型是中国古代的“教化”说和罗马时代的“寓教于乐”说。

④客观说:在文学四要素中,客观说把作品抬到高于一切、重于一切的地位,认为作品一旦从作家的笔下诞生,就获得了完全客观的性质和独立的地位,既与作家无干,也与读者无涉,从外界的参照物中孤立出来,本身是一个“自足体”。

客观说是由俄国形式主义学派首先提出的。

⑤体验说:在文学四要素中,体验说强调读者对作品的意向性的体验关系,强调读者阅读作品时的感受和再创造,认为“文本”一定要在读者阅读过程中,经过读者的体验,并与作者构成对话关系时,才能实现其美学价值,才是真正的作品,所以在读者的阅读活动和意向性体验之外是不存在文学的。

4、文学的定义:文学是人类文化的一种特定样式,是具有社会审美意识形态性质、凝聚着个体的生活体验、交流人与人之间思想感情的语言艺术。

5、文化概念:①广义的文化概念:广义的文化概念分为三个层面,即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

物质文化指人创造的第二自然,即对象化的劳动结果;制度文化指渗透了人的观念的社会的各种制度;精神文化指文化心理、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审美趣味、道德情操、宗教情绪、民族性格等更深层的东西。

文学作为一种审美意识形态包含着什么内涵呢

文学作为一种审美意识形态包含着什么内涵呢

文学作为一种审美意识形态包含着什么内涵呢?一、文学与意识形态当我们面对着“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内涵”这个命题时,一般的解释方法是:意识形态指什么?审美意识形态有什么性质和内涵?文学具有怎样的审美意识形态特殊性?文学从本质上说属于意识形态。

根据社会科学和人文学常识,社会结构由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两个层次构成,上层建筑由政治法律等各种制度和意识形态两个层次构成;意识形态又可以分成许多种类,如哲学意识形态、宗教意识形态、道德意识形态、政治意识形态、法律意识形态、审美意识形态等。

意识形态是关于人的情感、信念、幻想、思想方式和世界观的总和,或者可看作是人对世界及自我的观念及其体现,它总是涉及人们所说、所写、所信仰的东西(话语体系)与人们身处其中的种种社会关系之间的复杂联系。

它表明话语领域存在着不同集团、阶层、阶级、民族或各种权力之间的复杂冲突与调解情形。

文学属于意识形态,同样具有这种一般性质。

任何意识形态都必然表现为话语形态,文学正是一种意识形态话语。

话语,在语言学中原指“构成一个相当完整的单位的语段(text),通常限于指单个说话者传递信息的连续话语”。

话语是人与人之间通过语言而从事沟通的具体行为或活动,即一定的说话人与受话人之间在特定语境中通过文本而展开的沟通活动。

(参见童庆炳主编《文学理论教程》,59 页,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经济基础是社会结构中的最终决定力量,它制约着上层建筑,同时上层建筑也可以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上层建筑中的意识形态比起政治法律制度,距离经济基础要远些,属于“更高地悬浮于空中的意识形态领域”(恩格斯语)。

文学和其他艺术属于审美意识形态,和经济基础的距离更远。

它一方面最终决定于经济基础,但这种关系是间接性的和有距离的;另一方面它有其特殊性:是审美的意识形态。

从意识形态方面来透视文学,是因为,在现代人文学和社会科学的各个领域里,意识形态是一个具有强烈生命力的范畴,也是现代思想界关注的一个热点和重要的分析参照系。

全国统考文学概论n试卷

全国统考文学概论n试卷

文学概论(一)总分:100一、单选题(共20题,共20分)1、文学风格的灵魂是()(1分)A:创作个性B:创作原则C:创作冲动D:创作动机2、西方文学史上第一个有系统理论纲领和自觉文学观念的文学思潮是()(1分)A:古典主义B:浪漫主义C:现实主义D:现代主义3、从社会结构的角度看,文学是()(1分)A:一种语言艺术B:审美意识形态C:作家体验的凝结D:作者与读者沟通情感的渠道4、构成抒情作品的首要条件是()(1分)A:丰厚的积累B:合理的想象C:卓越的技巧D:真实的情感5、提出典型人物“特征”概念的理论家是()(1分)A:黑格尔B:歌德C:席勒D:希尔特6、在对文学作品进行分类时,“三分法”把文学作品分为()(1分)A:史诗类、悲剧类、喜剧类B:小说类、诗歌类、散文类C:叙事类、抒情类、戏剧类D:现实类、浪漫类、象征类7、“从蜘蛛我们学会了织布和缝补,从燕子学会了造房子,从天鹅和黄莺等歌唱的鸟学会了唱歌。

”这说明艺术起源于()(1分)A:模仿B:巫术C:游戏D:劳动8、通常被誉为作家徽记或指纹的是()(1分)A:题材B:主题C:结构D:风格9、《民间故事形态学》的作者是()(1分)A:贺拉斯B:普洛普C:托多罗夫D:列维-斯特劳斯10、“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本诗表达的是()(1分)A:生命瞬间获得的欢欣B:“百年孤独”的悲叹C:“物我两忘”的和谐D:乡村生活特有的情趣11、最先提出“召唤结构”的是()(1分)A:海德格尔B:加达默尔C:胡塞尔D:伊瑟尔12、鲁迅认为中国文学史上“文学的自觉时代”是()(1分)A:先秦B:魏晋C:隋唐D:明清13、作家的独特素质之一是()(1分)A:高尚的道德人格B:深厚的理论基础C:敏锐的观察能力D:丰富的知识储备14、提出风格就是“恰当场合的恰当的词”的是()(1分)A:柏拉图B:布封C:斯威夫特D:福楼拜15、艺术变形的根本意义在于能够()(1分)A:使艺术形象变得生动B:准确地反映生活本质C:加强作品的教育意义D:形成作家的独特风格16、与历史文化相比,文学更重于()(1分)A:情感B:真实C:事实D:理智17、“表现说”在文学四要素中强调的是()(1分)A:世界与作品的关系B:作品与作家的关系C:作品与读者的关系D:读者与作家的关系18、从本质上看,创作冲动是一种()(1分)A:情感活动B:想象活动C:思想活动D:认知活动19、与科学想象相比,艺术想象是一种()(1分)A:纯粹的认知活动B:严谨的思维活动C:审美的创造活动D:主观的模仿活动20、从文学形象的类型来看,苏轼的《题西林寺壁》所表现的是()(1分) A:抒情性文学形象B:表意性文学形象C:叙事性文学形象D:写实性文学形象二、多选题(共5题,共10分)21、文学意境的“生命律动”主要表现在()(2分)A:表诚挚之情B:绘物色之美C:状飞动之趣D:示宇宙之理E:传万物之灵趣22、关于抒情的本质,主要的理论包括()(2分)A:表现论B:再现论C:模仿论D:传达论E:投射论23、艺术直觉的特征是()(2分)A:创造性B:主观性C:科学性D:直接性E:间接性24、文学的规范语体可以区分为()(2分)A:戏剧语体B:抒情语体C:叙述语体D:自由语体E:对话语体25、对于作家的创作而言,重要的动机因素包括()(2分) A:童年经验B:理论思考C:道德修养D:精神创伤E:阅历见闻三、文字题(共11题,共70分)26、名词解释:陌生化(3分)27、名词解释:艺术灵感(3分)28、名词解释:原型意象与抒情母题(4分)29、作家应有怎样的文化修养?(5分)30、如何理解文学观念中的再现说?(5分)31、文学形象有哪些总体特征。

怎样理解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性质

怎样理解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性质

审美意识形态,是指与现实社会生活密切缠绕的审美表现领域,其集中形态是文学、音乐、戏剧、绘画、雕塑等艺术活动。

审美意识形态在意识形态中具有特殊性:它一方面被看作意识形态的富于审美特性的种类,但另一方面又渗透着社会生活以及其他意识形态的因子,与它们复杂地纠缠在一起。

因此,审美意识形态不是审美与意识形态的简单相加,而是指在审美表现过程中审美与社会生活状况相互浸染、彼此渗透的状况。

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是指文学的审美表现过程与意识形态相互浸染、彼此渗透的状况,表明审美中渗透了意识形态,意识形态巧借审美传达出来。

具体地说,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表现在,文学成为具有无功利性、形象性和情感性的话语与社会权力结构之间的多重关联域,其直接的无功利性、形象性、情感性总是与深层的功利性、理性和认识性等缠绕在一起。

第一,从目的看,文学不带有直接功利目的,即是无功利的,但这种无功利本身也隐含有某种功利意图;第二,从方式看,文学处处以形象感人,但也含有某种理性;第三,从态度看,文学富于情感性,但也带有某种认识性。

文学活动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 (2)

文学活动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 (2)

文学活动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文学的文化含义::文学的文化含义泛指广义的文化过程,是指一切口头或书面语言行为和作品,包括今天的文学以及政治、哲学、历史、宗教等一般文化形态“文学者,以有文字著于竹帛,故谓之文;论其法式,谓之文学。

”——章炳麟:《国故论衡·文字论略》“文学研究不仅与文明史的研究密切相关,而且实在和它就是一回事。

在他们看来,只要研究的内容是印刷或手抄的材料,是大部分历史主要依据的材料,那么,这种研究就是文学研究。

”——韦勒克、沃伦:《文学理论》魏晋前文学泛指一切文章《论语》:文学为孔门四科之一诗有多方面作用《说文》:“文,错画也,象交文”古希腊”:未产生一般文学概念,只有文学的特定形态,如史诗、颂诗、演讲术、悲剧等自由艺术:艺术、技艺、哲学等文学(literature ):14世纪自拉丁文litteratura和litterae引进小结最初居于主导地位的是文学的文化含义;文学还未从一般文化现象中分离出来独立发展文学所包含的某种特殊审美属性已被觉察到二、文学的审美含义::文学的审美含义指具有审美属性的语言行为及其作品,包括诗、散文、小说、剧本等\\\文学分离、独立出来,成为特殊审美形态中国魏晋时期文学审美属性的独立(鲁迅曾指出)曹丕《典论•论文》:“诗赋欲丽”、“文以气为主”陆机:“诗缘情”钟嵘:“滋味”刘勰:“情者文之经”,“情往似赠,兴来如答”萧统、萧绎、沈约:声律等方面的努力宋文帝“四学”:儒学、玄学、史学、文学“曹丕的一个时代可说是‘文学的自觉时代’,或如近代所说是为艺术而艺术(Art for art’s sake)的一派。

”——鲁迅《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西方18世纪诗正式成为“美的艺术”查里斯·巴托把诗与绘画、雕塑、音乐、艺术和修辞等纳入七种“美的艺术”(fine art)之中,手工艺、科学不再是“艺术”浪漫主义作家、诗人在创作上对审美的追求三、文学的通行含义文学审美含义的通行::文学主要被视为审美的语言作品文学审美含义通行的原因:::人类活动的发展使文学从一般文化形态中独立出来现代学科分类机制的建立与健全,文学被划分到审美—表现领域,专门承担表现审美体验的任务文学的通行含义::::::主要表现人类审美属性的语言艺术,包括诗歌、小说、散文、剧本等文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简述文学审美意识形态的内涵
文学审美意识形态是指文学作品中所蕴含的特定的价值观、思想观点和思想倾向。

它涉及到作者对社会、人生、道德、美的理解和表达方式的选择和定位。

文学审美意识形态的内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世界观和人生观:文学作品往往反映出作者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包括对人性、人类命运、生死、幸福、苦难等问题的思考和表达。

作品中所展现的价值观可以是乐观主义、悲观主义、人道主义等不同的观点。

2. 社会理念和历史观:文学作品可以对社会现象和历史事件进行观察和揭示,展现作者对社会问题和历史发展的理解和看法。

作品中所体现的社会理念可以是自由主义、社会主义、民族主义等不同的立场。

3. 道德价值和伦理观:文学作品往往涉及到对道德问题和伦理观念的探讨和反思。

作品中所展现的道德价值可以是善恶的判断、道德行为的标准、个人责任与社会责任等问题。

4. 美学观和艺术追求:文学作品中也体现了作者对美的追求和对艺术表现方式的选择。

作品中所呈现的美学观可以是现实主义、浪漫主义、写实主义等不同的美学理念。

总的来说,文学审美意识形态的内涵包含了作者对世界观、人生观、社会观、道德观和艺术观的一系列价值判断和思想倾向。

它影响了文学作品的创作风格、题材选择、人物塑造等方面的
表现。

文学作品是作者审美意识形态的具体呈现,同时也对读者的审美意识形态产生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