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文学活动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我的后园,可以看 见墙外有两株树,一株是枣 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
———鲁迅《秋夜》
魏晋时期
“曹丕的一个时代可说是‘文 学的自觉时代’,或如近代所说 是为艺术而艺术(Art for art’s sake)的一派。”
——鲁迅《魏晋风度及文章 与药及酒之关系》
二、文学的审美含义
西方
➢ 18世纪诗正式成为“美的艺术” ➢ 查里斯·巴托
二、文学作为审美意识形态
审美意识形态
➢ 指与现实社会生活密切缠绕的审美表现领域, 其集中形态是文学、音乐、戏剧、绘画、雕 塑等艺术活动。
审美意识形态的特殊性:
➢ 意识形态中的富于审美特性的种类 ➢ 渗透着社会生活以及其他意识形态的因子
审美是艺术的共性特征
沙扬娜拉
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 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
➢ 诗有多方面作用 (兴、观、群、怨)
➢ 《说文》:“文,错画也,象交 文。”
一、文学的文化含义
古希腊
➢ 未产生一般文学概念,只有文学 的特定形态,如史诗、颂诗、演 讲术、悲剧等
➢ 自由艺术:艺术、技艺、哲学等 ➢ 文学( literature ):14世纪自
拉丁文litteratura和litterae引进
➢ “文学研究不仅与文明史的研究密切相关,而且 实在和它就是一回事。在他们看来,只要研究的 内容是印刷或手抄的材料,是大部分历史主要依 据的材料,那么,这种研究就是文学研究。” ——韦勒克、沃伦:《文学理论》
一、文学的文化含义
魏晋前
➢ 文学泛指一切文章
➢ 《论语》:文学为孔门四科之一 (德行、言语、政事、文学)
文学的审美表现过程与意识形态相互浸染、 彼此渗透的状况。
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表现 ➢ 无功利与功利 ➢ 形象与理性 ➢ 情感与认识
三、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的表现 (一)无功利与功利
文学是无功利的
➢ 无功利(disinterested,又译无利害),指 人的活动不寻求实际利益的满足
➢ 审美的无功利性(disinterestedness)表现在, 审美并不寻求直接的实际利益满足
上海的教授对人讲文学,以为文 学当描写永远不变的人性,否则便不 久长。……譬如出汗罢,我想,似乎 于古有之,于今也有,将来一定暂时 也还有,该可以算得较为“永久不变 的人性”了。然而“弱不禁风”的小 姐出的是香汗,“蠢笨如牛”的工人 出的是臭汗。不知道倘要做长留世上 的文字,要充长留世上的文学家,是 描写香汗好呢,还是描写臭汗好?这 问题倘不先行解决,则在将来文学史 上的位置,委实是“岌岌乎殆哉”。
三、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的表现 (二)形象与理性
审美形象的含义及特征 P60
➢ 形象,即审美形象,是由文学的文本结构所 呈现的富于意义的审美感性形态,它是文学 的特有存在方式。
➢ 审美形象既具有感性特征,同时又渗透想像、 虚构或情感等精神过程。
➢ 审美形象总是假定的、不确定的或模糊的。
➢ 人类活动的发展使文学从一般文化形 态中独立出来。
➢ 现代学科分类机制的建立与健全,文 学被划分到审美—表现领域,专门承 担表现审美体验的任务。
文学的审美含义通行:
历史学——研究人类历史发展规律 心理学——考察人的生理心理机制 哲 学——研究人类共性的综合世界观 文 学——探讨人的情感和美的存在价值
文本赏析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辛弃疾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 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 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 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 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 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 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听雨楼
二、文学的审美含义
文学的审美含义
➢ 文学的审美含义指具有审美属性的 语言行为及其作品,包括诗、散文、 小说、剧本等。
➢ 文学分离、独立出来,成为特殊审 美形态。
二、文学的审美含义
中国魏晋时期
文学审美属性的独立(鲁迅曾指出)
➢ 曹丕《典论•论文》:“诗赋欲丽”、“文以气为主” ➢ 陆机:“诗缘情” ➢ 钟嵘:“滋味” ➢ 刘勰:“情者文之经”,“情往似赠,兴来如答” ➢ 萧统、萧绎、沈约:声律等方面的努力 ➢ 宋文帝“四学”:儒学、玄学、史学、文学
不是“诗”的“梨花体诗”
《我爱你的寂寞如同你爱我的孤独》
赵又霖和刘又源 一个是我侄子 七岁半 一个是我外甥 五岁
现在他们两个出去玩了
第二节 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
文学作为一般意识形态 文学作为审美意识形态 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的表现
意识形态的多样性
➢ 哲学意识形态 ➢ 政治意识形态 ➢ 法律意识形态 ➢ 道德意识形态 ➢ 审美意识形态 ➢ 宗教意识形态 ➢ 商品意识形态
This Is Just to Say I have eaten the plums that were in the icebox and which you were probably saving for breakfast forgive me they were delicious so sweet so cold
一、文学的文化含义
小结
最初居于主导地位的是文学的文化含义
➢文学还未从一般文化现象中分离 出来独立发展。 ➢文学所包含的某种特殊审美属性 已被觉察到。
文本赏析
虞美人·听雨
蒋捷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 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 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勃兰兑斯:《十九世纪文学主流》
三、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的表现
文学的功利性
➢ 文学直接地是无功利的,但间接地或内在 地又隐伏着某种功利性(interestedness)
➢ 作为再现现实社会生活的话语结构,文学把 审美无功利性仅仅当做实现其再现社会生活 这一功利目的的特殊手段。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功利”目的
鲁迅点评《红楼 梦》:“单是命意, 就因读者的眼光而 有种种:经学家看 见《易》,道学家 看见淫,才子看见 缠绵,革命家看见 排满,流言家看见 宫闱秘事。”
文学作为社会话语活动的双重性 P59
第一,作为作家或读者的话语活动,文学虽 然与直接的功利目的无关,但间接地仍旧有 深刻的社会功利性。
第二,作为再现现实社会的话语结构,文学 的功利性在于,它把审美无功利性仅仅当做 实现再现社会生活这一功利目的的特殊手段。
➢ 文学的无功利性集中体现在作家的创作活动 和读者的阅读过程中
勃兰兑斯
我们观察一切事物,有三种方式——实际的、理 论的和审美的。一个人若从实际的观点来看一座森 林,他就要问这森林是否有益于这地区的健康,或 是森林主人怎样计算薪材的价值;一个植物学者从 理论的观点来看,便要进行有关植物生命的科学研 究;一个人若是除了森林的外观没有别的思想,从 审美的或艺术的观点来看,就要问它作为风景的一 部分其效果如何。
文学是对现实生活的反映 (一)从政治哲学上看:
《在延安座谈会上的讲话》
(二)文学史上看:
中外文学发展史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一切文艺都是一定社会生活在人 类头脑中的反映的产物,社会生活是 第一性的,作为意识形态的文艺是第 二性的。生活是被反映的对象,文艺 是反映生活的形式,文艺与生活是反 映与被反映的关系。”
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唐——宋——元——明清
诗经
楚辞
李清照
பைடு நூலகம்
历史散文 赋
柳永
四大名著
诸子散文 汉乐府 史记 三曹 汉书 陶渊明
民歌
苏轼 辛弃疾
聊斋志异 儒林外史
李白 杜甫
关汉卿 马致远
白居易
郑光祖
王维
白朴
从文学史上看:李商隐
二、文学作为审美意识形态
意识形态的多样性
➢ 哲学意识形态 ➢ 政治意识形态 ➢ 法律意识形态 ➢ 道德意识形态 ➢ 审美意识形态 ➢ 宗教意识形态 ➢ 商品意识形态
道一声珍重,道一声珍重, 那一声珍重里有蜜甜的忧愁—— 沙扬娜拉!
二、文学作为审美意识形态
1.文学审美事件与意识形态
➢ 文学作为审美意识形态,看起 来只是一次远离社会生活的个 体审美事件,但归根到底总是 与某种思想、观念、意识联系 在一起的。
文本赏析
芦花才吐新穗。紫灰色的芦穗, 发着银光,软软的,滑溜溜的, 像一串丝线。有的地方结了蒲棒, 通红的,像一枝一枝小蜡烛。青 浮萍,紫浮萍。长脚蚊子,水蜘 蛛。野菱角开着四瓣的小白花。 惊起一只青桩(一种水鸟),擦着芦 穗,扑鲁鲁鲁飞远了。
《便条》分析
分行排列成“诗” 的样式,无诗意的应 用文就摇身一变成 “诗”了吗?
四、文学与非文学
判断文学与非文学的标准 (P51)
➢ 文学的语言富有独特表现力 ➢ 文学总是要呈现审美形象的世界,这种审
美形象具有想像、虚构和情感等特性 ➢ 文学传达完整的意义,本身构成一个整体 ➢ 文学蕴含着似乎特殊而无限的意味
亲爱的爸爸妈妈 你们好吗 现在工作很忙吧 身体好吗 我现在广州挺好的 爸爸妈妈不要太牵挂 虽然我很少写信 其实我很想家 爸爸每天都上班吗 管得不严就不要去了 干了一辈子革命工作 也该歇歇了……
便条
威廉斯
便条 我吃了 放在 冰箱里的 梅子 它们 大概是你 留着 早餐吃的 请原谅 它们太可口了 那么甜 又那么凉
一、文学作为一般意识形态
文学是上层建筑中社会意识形态的组成 部分。
文学作为意识形态:
➢ 最终决定于社会的经济基础 ➢ 与经济基础的关系是间接的,通过上层建筑
中政治等中介环节与经济基础发生联系
从“杭育,杭育!”到《卖炭翁》
“断竹,续竹;飞土, 逐肉。”
——《吴越春秋》
一、文学的一般意识形态性
——汪曾祺:《受戒》
作家汪曾祺
文学审美事件
文学是人学,它所描写的社会生活都是以人 为中心的生活。人和人的生活不仅是它表现的对 象,而且是它的审美对象。作家用自己的审美理 想去烛照生活和评判生活。描绘外在的物质世界, 实质上是为了表现人的内在的心理世界。文学通 过物的世界显现人的价值,以满足人类渴望认识 自身的精神需求。
活着还有什么滋味?
假如把一切都搞得甜蜜 蜜的 岂不成了骗人的毒药 假如一切都是一个滋味
只有尝尽了悲欢离合, 生活该有多么单调
才知道什么是幸福。 ——艾青《神秘果》
…… 只有分得清真假虚实 才能保持清醒的头脑
时时尝得出苦辣酸甜
我了解生活的全貌。
——胡昭《神秘果》
三、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的表现
第一节 文学的含义
文学的文化含义 文学的审美含义 文学的通行含义 文学与非文学
一、文学的文化含义
文学的文化含义
➢ 泛指广义的文化过程, 是指一切口头或书面语 言行为和作品,包括今 天的文学以及政治、哲 学、历史、宗教等一般 文化形态。
一、文学的文化含义
➢ “文学者,以有文字著于竹帛,故谓之文;论其 法式,谓之文学。” —— 章炳麟:《国故论衡·文字论略》
三、文学的通行含义小结
文学的通行含义(P49—50)
➢ 主要表现人类审美属性的语言艺 术,包括诗歌、小说、散文、剧 本等文类。与此含义不相符的哲 学、历史学、科学、宗教学、伦 理学等其他文化形态,当然就不 属于文学范畴,而成为非文学。
“惯例”——模糊的折中义文学
鲁迅杂文《文学与出汗》: 李春波《一封家书》:
把诗与绘画、雕塑、音乐、艺术和 修辞等纳入七种“美的艺术” (fine art)之中,手工艺、科学不 再是“艺术”。 ➢ 浪漫主义作家、诗人在创作上对审 美的追求。
文学的 跌宕情感 浮世人生
三、文学的通行含义
文学审美含义通行:
➢ 文学主要被视为审美的语言作品。
文学审美含义通行的原因:(P49)
第四章
文学活动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
文学不同于其他艺术的独特表现形式
音乐——节奏旋律 舞蹈——人体动作 文学——?
文学艺术是为表现美而创作
江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
打油诗 天地一笼统, 白井黑窟窿。 黑狗身上白, 白狗身上肿。
文学:
显现在话语蕴藉中的审美意识形态
2.意识形态呈现为作品的主体性
作家作为创作活动的主体, 他的自身条件和思想感情制约 和调节着文学对生活的把握, 即文学不是客观对象如实投影 于人的大脑的产物,而是在作 家主观因素的积极参与下才得 以形成的,一种包含了主体成 分在内并受主体意志、情感支 配的意识现象。
“神秘果”的体悟
要是我们不知道甜、 酸、苦、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