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辩证法——知识点精华版

合集下载

自然辩证法考试知识点总结

自然辩证法考试知识点总结

自然辩证法考试知识点总结一、唯物辩证法唯物辩证法是辩证法的根本原理和方法,是探索客观世界发展变化规律的科学方法。

1.物质的辩证法唯物辩证法首先肯定了物质的存在,认为物质是客观世界的物质基础。

唯物辩证法强调了物质的辩证性,认为物质是永恒的、发展的、具有辩证性的。

2.运动的辩证法唯物辩证法认为运动是物质的存在形式,一切事物都是处在不断发展变化的运动状态中的。

唯物辩证法还强调了运动的普遍性、无限性和对立统一的一致性。

3.对立统一的辩证法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内部的对立统一。

对立统一是唯物辩证法的核心概念,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法则。

4.否定之否定的辩证法唯物辩证法认为一切发展变化的事物都是按照“否定之否定”的规律进行的。

事物发展的最终结果是新事物的产生。

二、历史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是研究社会历史发展的辩证法,它揭示了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和历史的终极目标。

1.社会发展的辩证法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关系和经济基础是社会发展的基础。

历史唯物主义探索了社会发展的阶段性规律,揭示了社会制度更替的客观规律。

2.社会发展的对立统一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发展的动力源泉是矛盾的斗争,社会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社会内部的对立。

社会也遵循对立统一的辩证法规律。

三、自然辩证法的应用1.科学研究中的应用自然辩证法可以指导科学家进行科学研究,可以帮助科学家发现事物的内在联系和规律性,剖析和解决科学研究中所面临的问题。

2.生产实践中的应用自然辩证法可以指导生产实践,帮助人们正确把握发展变化的规律,指导实践活动。

3.社会斗争中的应用自然辩证法可以指导人们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揭示社会斗争的本质和规律,指导人们正确地参与和引导社会斗争。

四、自然辩证法的发展与创新1.积极应对新问题随着社会的发展,新问题层出不穷。

自然辩证法需要不断推陈出新,积极应对新的社会问题,寻求新的解决办法。

2.弘扬创新精神自然辩证法需要不断弘扬创新精神,鼓励人们在实践中勇于创新,探索新的发展模式。

自然辩证法——知识点精华版

自然辩证法——知识点精华版

自然辩证法——知识点精华版自然辩证法是一门研究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一般规律、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一般方法以及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的学科。

它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我们理解自然、科学和技术,以及它们与人类社会的关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自然观自然观是人们对自然界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人类的自然观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

古代朴素自然观认为自然界是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整体,万物之间存在着神秘的联系。

古希腊哲学家泰勒斯认为水是万物的本原,赫拉克利特则提出火是世界的本质,这种观点虽然直观、朴素,但也蕴含了对自然界统一性的思考。

近代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则将自然界看作是一部按照力学规律运行的机器。

牛顿力学的巨大成功使得人们相信,自然界的一切现象都可以用机械运动来解释。

这种观点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科学的发展,但也具有局限性,它忽略了自然界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现代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认为自然界是物质的,物质是无限可分的,自然界处于永恒的运动和变化之中。

它强调了自然界的普遍联系和相互作用,为我们正确认识自然界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二、科学观科学是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重要手段。

科学观是关于科学的本质、特征、发展规律和社会功能的总体看法。

科学的本质是对客观世界的正确反映,具有客观性、系统性、真理性和可检验性。

科学的发展是一个不断积累和创新的过程,它遵循着一定的逻辑和方法。

科学方法包括观察、实验、假说、理论等。

观察和实验是获取科学事实的基础,假说是对科学问题的初步猜测,理论则是对科学现象的系统解释。

科学方法的运用需要遵循客观性、逻辑性和创新性原则。

科学的社会功能十分重要。

它不仅能够推动生产力的发展,促进社会进步,还能够提高人类的思维能力和文化素质。

同时,科学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科学知识的不确定性、科学研究的伦理问题等。

三、技术观技术是人类为了满足自身的需要而改造自然的手段和方法。

自然辩证法知识点整理

自然辩证法知识点整理

绪论1.什么是自然辩证法答: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是关于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及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的科学理论体系。

2.马克思、恩格斯对科学的看法答:3.学习自然辩证法的意义答:1,时代发展的需要。

21世纪是科学技术深入发展的时代,必须深入地研究科学技术的内在规律,将科学技术置于社会大系统中,研究科学技术在社会中发展的规律,包括科技如何转化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机制。

因而自然辩证法显得特别有现实意义2,科技工作者探索自然界奥秘的需要。

正确的哲学理论可以启迪科技工作者的思维,开拓科技工作者的思路,有助于科技工作者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去认识和掌握自然界的奥秘。

3,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需要。

自然辩证法必须从当代迅速发展的科学技术中吸取营养,促进自身的发展。

同时自然辩证法还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科学技术之间起着纽带作用,因此自然辩证法的发展对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起到重要作用。

4.如何理解知识就是力量答:5.哈伯:天使还是魔鬼?答:科学是把双刃剑自然观1.原子论传统、毕达哥拉斯主义传统答:毕达哥拉斯主义:坚持去把握自然界的数学关系,认为自然事物之间尊在严格决定的因果关系。

认为数是万物的本源,追求数的和谐是探索自然规律的过程中最有利的启发性原则。

原子论传统:2.人与自然关系的历史演变答:1,从采集狩猎社会到原始农业社会。

在采集社会里,人仅仅是自生态系统中的而普通成员和食物链中的普通环节,人类的这种与自然的相互适应模式伴随着人类社会跨越了上百年的历程;在接下来的原始农业社会里,农业产生,人类开始利用农业技术开发农业资源而非依靠天然食物,导致了人与自然相互作用方式的改变在原始农业社会里,人类活动受控于自然,屈服于自然。

2,传统农业社会,传统农工业社会中,人类生产和生活使用的能源主要是生物能源,在自然面前人类处于被动地位,传统农业社会中,人与自然的冲突主要是消费结构与自然资源之间的不平衡造成的,为了缓解人口压力和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们不断改进传统农业技术。

自然辩证法——知识点精华版

自然辩证法——知识点精华版

绪论1、什么是自然辩证法?其性质和研究内容是什么?答: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自然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以及科学技术与人类社会相互作用的理论体系;是对以科学技术为中介和手段的人与自然、社会的相互关系的概括、总结。

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自然辩证法是一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与思维科学相交叉的哲学性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

)性质:自然辩证法是一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与思维科学相交叉的哲学性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

自然辩证法明显区别于自然科学和技术的各门具体学科。

它是从具体科学技术认识上升到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的一个中间环节,是联结马克思主义与科学技术的重要纽带。

内容:马克思主义自然观、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方法论和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社会论,构成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辩证法的重要理论基石。

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是自然辩证法中国化发展的最新形态和理论实践。

一马克思主义自然观1、何理解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和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三者之间的辩证关系?答:1)古代朴素自然观以直观性、思辨证和猜测性的方式从整体上把握认识自然界的本原和发展,但缺乏系统的、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依据,尤其是将非物质性的东西当作先于物质世界的独立存在,并认为物质世界是它的派生物,为唯心主义的产生提供了借口,最终导致人类认识的分化。

2)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核心是自然界绝对不变,虽然在实证科学的基础上继承和坚持了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思想,但是不懂得一般与个别、运动和静止等的辩证关系,以一种片面的、孤立的和静止的方法观察自然界,即不懂得自然界的辩证法,自然不能把唯物主义坚持到底。

3)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克服了以往哲学自然观的缺陷,坚持了物质世界的客观实在性的唯物主义一元论原则,突出了物质世界的整体性和矛盾性,提示了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强调了人类起源于自然界、依赖于自然并在把握自然界发展规律的基础上能够能动地和改造自然,调了人与自然界的和谐统一。

(完整版)《自然辩证法》知识点总结

(完整版)《自然辩证法》知识点总结

自然辩证法是一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与思维科学相交叉的哲学性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

它站在世界观、认识论和方法论的高度,(1)从整体上研究和考察包括天然自然和人工自然在内的自然的存在和演化规律,以及人通过科学技术活动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普遍规律;(2)研究作为中介的科学技术的性质和发展规律;(3)研究科学技术和人类社会之间相互关系的规律。

具有综合性、交叉性和哲理性的特点。

它是从具体科学技术认识上升到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的中间环节,是联结马克思主义与科学技术的重要纽带。

自然观;科技观;科技方法论;科技社会论;中国科技观建设创新型国家是中国马克思主义科技观的具体体现;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创新型国家建设的核心;国家创新体系建设是创新型国家建设的关键。

【自然观】是关于自然界及其与人类关系的总和的观点;它是人们认识和改造自然的本体论基础和方法论前提;它和自然科学发展相一致,并随科技发展而改变形式;它的发展历程始终存在着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等论争,并由此推动其演化和进步。

思想渊源: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和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理论基础和重要标志: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是自然观的高级形态,是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核心;马克思主义自然观是具有革命性、科学性、开放性和与时俱进等特点的辩证自然观,是自然辩证法的重要理论基础。

体现在具体的物质形态中;自然界处于永恒的产生和消灭中,处于不断的流动中,处于无休止的运动和变化中,人和其他动物都来源于自然界。

主要特征:直观性、猜测性、思辨性等。

作用:1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形成的思想渊源。

2从某一方面为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缺陷:1受原始宗教和神话影响,存在着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对立。

2受当时自然哲学限制,不能在细节上科学具体地说明自然界,缺乏科学论证和严密的逻辑体系。

物质的性质取决于组成它的不可再分的最小微粒的数量组合和空间结构,物质具有不变的质量和固有的惯性;一切物质运动都是物质在绝对的空间和时间中的机械运动,都遵循机械决定论的因果关系,都是来源于外力的作用;自然界的未来发展严格地取决于其过去的历史,不存在偶然性和随机性;人与自然界是分立的。

自然辩证法——知识点精华版

自然辩证法——知识点精华版

自然辩证法——知识点精华版自然辩证法是一门研究自然界、科学技术以及人类认识与改造自然的一般规律的学科。

它既关注自然界的本质和发展规律,也探讨科学技术的方法论和社会影响。

以下将为您呈现自然辩证法的一些核心知识点。

一、自然界的辩证发展自然界并非静止不变的,而是处于不断的运动、变化和发展之中。

从微观的粒子世界到宏观的宇宙天体,一切都在遵循着一定的规律演化。

1、物质的永恒运动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

例如,地球围绕太阳公转,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热运动。

运动的形式多种多样,包括机械运动、物理运动、化学运动、生命运动等。

2、自然界的普遍联系自然界中的事物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之间存在着广泛而复杂的联系。

比如,生态系统中的生物与环境相互依存、相互影响,一个物种的变化可能会引发整个生态链的连锁反应。

3、自然界的发展是进化与退化的统一进化是指事物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退化则是指事物从复杂到简单、从高级到低级的变化。

自然界的发展往往是进化与退化相互交织的,在某些方面进化的同时,可能在另一些方面出现退化。

二、科学技术的本质与方法科学技术是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重要手段,了解其本质和方法对于推动科学进步和技术创新具有重要意义。

1、科学的本质科学是一种知识体系,是通过观察、实验、推理等方法获取的关于自然界的客观真理。

科学具有客观性、系统性、可验证性等特征。

2、技术的本质技术是人类为了满足自身的需求而对自然进行的改造和控制。

技术具有实践性、功利性、综合性等特点。

3、科学研究的方法包括观察、实验、归纳、演绎、类比等。

观察是获取感性材料的基础,实验则是对自然现象的人工干预和控制,以更准确地揭示事物的本质。

归纳和演绎是从个别到一般、从一般到个别的推理方法,类比则是根据两个或两类对象在某些方面的相似性推出它们在其他方面也可能相似。

4、技术创新的过程通常包括技术发明、技术创新和技术扩散三个阶段。

技术发明是创造出新的技术成果,技术创新是将技术发明应用于实际生产并产生经济效益,技术扩散则是技术在社会范围内的广泛传播和应用。

《自然辩证法概论》重点笔记+知识点总结

《自然辩证法概论》重点笔记+知识点总结

《自然辩证法概论》重点笔记+知识点总结第一部分:自然辩证法概论1. 什么是自然辩证法?自然辩证法是哲学的一个基本范畴,是指导我们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哲学方法。

它是贯穿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是指导我们改造自然、保护自然的哲学方法,是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方法论。

2. 自然辩证法的内涵自然辩证法认为(1)事物的矛盾着、发展着(包括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相互作用);(2)事物自然辩证法的原理与规律;(3)世界万物都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世界是一个统一的辩证的整体。

3. 自然辩证法的基本原理(1)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2)质量互变是矛盾的主要内容;(3)否定之否定是事物发展的规律。

第二部分:自然辩证法知识点总结1. 矛盾矛盾是自然辩证法的基本范畴,是贯穿于自然界一切事物和运动过程的存在形式。

矛盾是事物发展和变化的根本原因,推动事物前进的内在动力。

2. 质量互变质量互变是指事物的性质、特点和属性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的过程。

这种相互转化是事物运动和发展的内在动力。

3. 否定之否定否定之否定是事物发展的规律,是指事物在继承与变化、保持与改造的过程中,经过相互冲突和斗争,最终形成新的事物状态。

4. 统一整体统一整体是指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以一定的联系、依存、包容的方式相互联系着,构成了一个统一的整体。

5. 应用自然辩证法在实际生活中,我们要善于应用自然辩证法,去分析和处理我们所面对的各种问题,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第三部分:个人观点和理解自然辩证法作为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有力工具。

在我的看来,自然辩证法不仅仅是一种理论体系,更是一种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

通过学习和掌握自然辩证法,我们能更好地理解和把握世界的本质和规律,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变化,更好地促进自己的成长和发展。

总结:通过本文的讲解和总结,我们对自然辩证法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和理解。

自然辩证法作为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贯穿于自然界一切事物和运动过程的存在形式。

自然辩证法复习要点

自然辩证法复习要点

第一章绪论1.简述什么是自然辩证法。

自然辩证法由恩格斯于19世纪70年代创立,目的是阐述辩证法的客观性。

广义的自然辩证法,以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以科学技术发展史为基础,研究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特别是科学技术的生产力功能,是研究各门具体科学中出现的一系列重大哲学问题的一个学科群。

狭义的自然辩证法是一种自然观,是指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的最新研究成果和研究方法,探讨清楚四大起源问题:即天体的起源与演化、地球的起源与演化、生物的起源与演化、人类的起源与演化。

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自然界和科学技术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和科学技术观,又是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科学研究的方法论,还包括数学和其他各门具体学科中的重大哲学问题。

自然辨证法的内容主要包含:自然观、科学技术观、科学技术研究方法论三部分内容;其中两对矛盾,即人与自然界的矛盾、科学实践与科学认识的矛盾贯穿自然辨证法体系的始终。

自然辩证法的学科性质是实践哲学。

2.简述恩格斯《自然辩证法》一书的体系结构及主要内容。

该书以两对矛盾——人与自然界的矛盾、科学认识与科学实践的矛盾为主线,将论文、杂记等内容概括为六大部分内容,各部分主要内容如下:第一部分导言论述了自文艺复兴运动以来,自然科学发展的历程和主要成就,说明了形而上学自然观的产生有其必然性。

第二部分自然科学与哲学论述了哲学与具体科学之间的关系,哲学为具体科学研究提供世界观、方法论指导,研究者把握了正确的哲学思维,就能加速科研进程,少走弯路,避免犯唯心主义和宗教神学的错误。

第三部分辩证法论述了唯物辩证法的科学体系是由三大规律(对立统一规律、量变与质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和五对范畴(本质与现象、内容与形式、原因与结果、必然性与偶然性、现实性与可能性)所构成,也批评了黑格尔的唯心主义辩证法。

第四部分物质的运动形式论述了辩证唯物主义的运动观,揭示了物质、运动、时间、空间等之间的内在联系。

自然辩证法知识点精华版

自然辩证法知识点精华版

自然辩证法知识点精华版自然辩证法是一门哲学性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涉及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

它是对科学技术与人类社会相互作用的理论体系,旨在总结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和规律。

自然辩证法由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科学技术观、方法论和社会论构成,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包括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和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

朴素自然观是从整体上把握自然界的本原和发展,但缺乏科学依据,导致唯心主义的产生。

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虽然继承了朴素唯物主义的思想,但不懂得自然界的辩证法,无法坚持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克服了以往哲学自然观的缺陷,强调物质世界的客观实在性和整体性、矛盾性以及人类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系统是由多个相互作用的要素组成的整体,具有整体性、内在联系和相互作用的特征。

系统演化的自组织机制包括自我调节、自我修复和自我增长。

自然界中的许多系统,如生态系统、气候系统和地质系统,都表现出自组织机制,这些机制是自然辩证法研究的重要内容。

系统是由相互关联的组成部分构成的整体,与环境相互作用。

这是自然界物质存在的普遍形式,具有开放性、整体性、动态性和层次性等特点。

自组织是自然界物质自发有序化、组织化、系统化的过程,其演化机制包括开放性、远离平衡态、非线性相互作用和涨落。

这些机制使系统跃迁到一个新的稳定有序状态。

系统自然观、人工自然观和生态自然观都是围绕人与自然界关系的主题,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

它们坚持人类与自然界、人工自然界和天然自然界、人与生态系统的辩证统一,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奠定了理论基础。

同时,它们在研究人与自然界的关系方面各有其侧重点,相互关联,为彼此提供了方法论基础和认识论前提,指明了发展方向和目标。

答:XXX和XXX是科学哲学领域的重要代表人物,他们对科学的发展模式提出了不同的看法。

XXX认为,科学发展具有“范式转换”的模式,即科学的发展不是线性的,而是在不同的范式之间转换的过程。

《自然辩证法》复习知识点

《自然辩证法》复习知识点

《自然辩证法》复习知识点一、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二、学习自然辩证法的价值三、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主要观点、基本特征四、古代中国和古希腊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异同五、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主要观点、基本特征六、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本思想、主要特征七、19世纪自然科学成就的哲学意蕴八、系统自然观的主要观点、重要意义九、系统的含义、特征十、加和性关系和非加和性关系十一、自组织形成的条件十二、自然界进化与退化的辩证统一十三、生态自然观的主要观点、重要作用十四、人类中心主义的核心观点十五、非人类中心主义的核心观点十六、人类中心主义与非人类中心主义争论的焦点十七、在人和自然关系问题上应秉持的观念十八、马克思恩格斯的主要生态思想十九、科学的本质属性、基本特征二十、科学与人文冲突的原因二十一、科学与人文的交融:必要性和可能性二十二、实现科学与人文交融的途径二十三、伪科学的危害、治理措施二十四、科学主义二十五、“李约瑟难题”一、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1、研究对象:自然辩证法以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作为主线,以自然界的本质及其规律、自然科学的本质及其规律、技术发生发展的规律、科学技术方法论以及科学技术与人类社会的关系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

2、研究内容: (1).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

自然观是人们对自然界的总体看法。

(2) 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

科学技术观是人们对科学技术的总体看法。

(3) 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方法论。

科学技术方法论研究科学技术活动的一般性方法的性质与规律。

(4) 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社会论。

科学技术社会论主要研究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追求科学、技术和社会的协调发展。

二、学习自然辩证法的价值(一)增长智慧,提高哲学素养。

(二) 求真务实,树立科学精神。

(三)化成天下,涵养人文精神。

三、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主要观点、基本特征1、主要观点: 自然界是物质的、生成的、相互联系和运动变化的;人来源于动物,生物是进化的。

自然辩证法知识点

自然辩证法知识点

自然辩证法知识点1.什么叫自然辩证法?其性质和研究对象是什么?答:性质:是一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与思维科学相交叉的哲学性质的学科。

它从自然观、认识论、方法论与价值论方面,研究科学技术及其与社会的关系,是科学技术研究的思想理论基础。

内容:主要以科学技术及其与社会的关系为研究内容,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方法论是自然辩证法的基石,自然辩证法仍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织部分。

范围:它的研究对象与研究范围涉及如下广泛的领域:自然界—科学—技术—社会。

体系:自然辩证法的体系和主要内容是:自然观—科学观—技术观—科学技术与社会。

2.学习自然辩证法有什么意义?结合你自己所学的专业谈谈学习自然辩证法可能在哪些方面对你有帮助。

自然辩证法既是辩证的自然观和自然科学观,又是自然科学研究的认识论和方法论,改造自然的实践的方法论。

辩证法就是哲学在生活中最生动、最突出的体现,展示了辩证法无坚不摧的强大威力。

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关于以科学技术为中介和手段的人与自然、社会的相互关系和普遍规律的学说。

这就是说,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技术发展及其引发的人与自然、社会的关系的概括、总结和展望。

自然辩证法作为自然观、科学技术工程产业观和科学技术工程产业方法论,是在世界观、认识论和方法论的高度,从整体上来把握自然界、人类认识与改造自然的科学技术研究活动以及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的。

学习自然辩证法的意义:有助于培养研究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有助于培养研究生的科学素养和科学态度;有助于提高研究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有助于研究生树立科学发展观自然辩证法为科学技术研究提供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和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学习自然辩证法,有利于科技工作者培养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树立科学的思维方式,增强创新能力;学习自然辩证法,有利于提高科技工作者对科学技术领域中出现的各种哲学社会思潮的分析鉴别能力;学习自然辩证法,有利于科技工作者认识科学技术的本质和规律,加深对我国科技方针政策的理解,从而更加自觉地为“四化建设”服务。

自然辩证法归纳

自然辩证法归纳

一.名词解释:1.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关于自然界和自然科学发展普遍规律的科学,是指导人们认识自然、改造自然、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推动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理论武器。

它既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科学观,又是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科学方法论。

2.自然界:是指有内在联系的―过程集合体‖。

3.自然观:研究自然界、认识自然界的过程中形成的对自然界总体的、根本的看法。

4.观察方法:指人们为了认识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通过感觉器官和借助一定的科学仪器,有目的、有计划的仔细查看、记载、叙述自然界发生的现象的一种科学研究方法。

5.实验方法: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利用一定的科学仪器设备,在人为控制的环境中,或特定的条件下,对研究对象进行观察、检验的科学研究方法。

实验:人们利用一定的仪器、工具,对研究对象加以人为改变以使精确认识研究对象。

6.科学方法:科学认识的主体为了正确反映、复制客体,使用主观手段的总和。

7.科学问题:科学研究过程中,科研主体在一定时代条件和背景下,提出的科学理论和科学实践中未解决的矛盾,它是科学研究的起点。

8.科研选题:在科学问题的引导下选择和形成今后所要研究课题的过程。

9.观察:有意识、有目的地感知研究对象的过程。

10.实验:人们利用一定仪器、工具,对研究对象加以人为改变以便精确认识研究对象。

13.分析:在思维中把研究对象分解为不同方面、部分、特点和属性。

14.综合:在思维中,在分析的基础上,将事物的各个方面、部分和领域联系起来,形成对事物总体的认识。

15.归纳法:从个别到一般,发现每个个别事物都具有某种属性和特点,形成一般结论。

16.完全归纳法:对一个事物的全体对象进行概括后,得出的一般性结论的方法。

17.简单枚举法:根据某一属性在部分对象中重复出现,从而对该事物做出一般结论的方法。

18.演绎法:从一般到特殊的推理方法。

即从已知的科学原理、结论出发,推知某一事物的本质或规律的方法。

自然辩证法-知识点总结

自然辩证法-知识点总结

第一篇导论第一讲科学与技术一、什么是科学1、概念:(1)科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的知识体系;(2)科学是产生知识体系的认识活动;(3)科学是一种“社会建制”。

2、基本特征:(1)解释性和预见性(2)科学的精确性(3)科学的可检验性(4)科学的可错性或可变性(5)科学的系统性(6)科学的主体际性:主体间相互理解、交流、探讨*伪科学:冒充科学* 非科学:不具备科学性质,不是科学3、自然科学分类:(1)基础科学:研究自然界一切基本运动形式的基本规律(2)技术科学:以科学技术为基础,主要研究应用方面(3)工程科学:综合运用基础科学、技术科学等形成一类高级科学二、什么是技术1、概念:技术一般指认为为满足自己的物质生产、精神生产以及其他非生产活动的需要,运用自然和社会规律所创造的一切物质手段及方法的总和。

三个派别:技术工具论、技术知识论、技术文化论“三相”结构:实体型、经验型(默会性,难言)、知识型2、基本特征:(1)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统一;(2)主体要素和个体要素的统一;(3)物质因素和精神因素的统一;(4)从潜在形态到现实形态的发展过程。

3、技术分类:机械性技术、物理性技术、化学性技术、生物性技术三、什么是工程1、概念:最初是“创造”,特指人类改造自然界的活动。

2、基本特征:(1)所追求的目标是社会实现;(2)是按照一定的目标和规划对科学技术、社会的整合;(3)通过技术集成形成创新过程;(4)是一个复杂的系统。

四、科学、技术、工程的联系(一)区别1、三者研究的目的和任务科学——发现技术——发明工程——创造科学:是什么、为什么,认识世界、揭示规律技术:做什么,怎么做工程:观念转化为现实2、研究过程和方法科学:追求精确数据和完备的理论,从经验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技术:追求确定的应用目标,利用科学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理论上升到实践工程:实行目标的确定、方案设计、项目决策的复杂过程3、从成果的性质和评价标准科学:以只是理论体系形态呈现,科学成果具有共享性,以真理为标准技术:以科学知识的物化形态呈现,以效用为标准工程:计划、实施、观测、反馈、修正,以预期目标是否实现为标准4、从价值取向和价值观念科学:源起好奇心、中立技术:任务取向、负荷价值(正向、负向)工程:任务取向、好和坏5、研究规范科学:普遍性、公有、无私、创造,有条理的怀疑主义技术:以获取经济和物质利益为目标,涉及到保密、专利等工程:团结、协作、团队精神(二)联系科学与技术、工程“一体化”1、科学技术化2、技术科学化第二讲科学技术发展史一、科学发展史古代科学——近代科学——现代科学(一)古代科学1、古代科学起源于神话2、古代常识是古代科学的基础(1)低级:用常识解释常识(2)高级:用非常识解释常识3、特征:(1)直观性(2)同质性(3)公有性(4)表象性(5)非系统性(6)易接受性(7)公认性(8)可解释性(9)多种解释性4、两类问题:解释性、探讨性亚里士多德:(1)定义科学知识——概念、命题(2)获得科学知识的方法:三段论(理性)(二)近代科学16、17世纪——19世纪末1、常规发展:16、17世纪——19世纪末2、繁荣发展:19世纪——20世纪初牛顿:(1)力学认识模式(理性)(2)机械力学认识模式(形而上学)(三)现代科学爱因斯坦:研究方法——分析法、综合法、归纳法、推理法、理性非理性总和之后产生——科学哲学家二、技术发展史古代技术——近代技术——现代技术(一)古代技术技艺、经验“火”的使用——制陶技术——冶炼技术(化学科学)文字——信息技术石器——青铜器——铁器“实用性”技术古罗马(二)近代技术欧洲由“停滞”——飞速发展(18世纪英国工业革命开始)两次技术革命:1、蒸汽动力技术(机器系统)工具机一>动力机“车床”技术体系:任何技术上的发明和应用总是和其他技术的发明和应用相关联,一类技术和各类技术之间依照社会目的和自然科学。

自然辩证法知识点

自然辩证法知识点

自然辩证法知识点第一篇:自然辩证法知识点自然辩证法知识点1自然辩证法是19世纪中叶由恩格斯在概括和总结当时自然科学最新成果的基础上创立的一种自然科学哲学。

2三大发现:细胞学说,能量守恒与转换定律,生物进化论。

3自然辩证法的创立:马克思和恩格斯共同努力的结果,系统的研究并建立主要是恩格斯进行的。

4马恩第一次明确地提出了以社会实践为基础、出发点和目的的认识论和方法论。

5马恩认为科学首先是人类历史上的一种特殊的而且极其重要的历史活动。

6自然辩证法的内容: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科学技术方法论、科学技术观。

(1)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自然界的本质及发展规律的根本观点。

它根据辩证唯物主义和科学技术的已有成果,说明自然界的存在方式,概括自然界的演化发展,揭示自然界的本质,探索自然界的发展的规律,更深刻地认识和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提供人们对于自然界以及人与自然关系的总观点。

(2)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技术方法论,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的理论。

它以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为指导,在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水平上对各门科学技术的研究方法做出概括和总结,阐明各种科学技术研究方法在整体上的特点,和相互间的区别和联系,以及对其科学的理解和评价,从而揭示科学技术研究是如何按照自然界和人类认识的客观规律辩证进行的。

(3)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技术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技术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根本观点。

辩证唯物主义科学技术观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一方面,把科学技术作为认识现象和社会现象结合起来进行研究,研讨其发展规律;另一方面,研究科学技术与社会的互动以及科学,技术,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等问题。

以上三部分构成了一个体系,体现了逻辑和历史的一致。

自然系统的基本形态:1根据自然系统与环境的关系可将自然系统划分为:孤立系统、封闭系统和开放系统。

孤立系统:系统与环境之间没有任何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往,是一个与世隔绝的系统。

自然辩证法知识要点

自然辩证法知识要点

系统自然观、人工自然观和生态自然观之间的关系(1)他们都围绕人与自然界关系的主题,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组自然观的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

他们都坚持人类与自然界、人工自然界与天然自然界、人鱼生态系统的辩证统一,都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供了理论依据,都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奠定了理论基础。

(2)塔门在研究人与自然界的关系方面各有侧重点,系统自然观为正确认识和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提供了新的思维方式,人工自然观突出并反思了人的主体性和创造性。

生态自然观站在人类文明的立场,强调了人与自然界的协调和发展。

(3)它们在研究人与自然界的关系方面互相联系,系统自然观通过系统思维方式,为人工自然观和生态自然观提供了方法论基础,人工自然观通过突出人的主体性和实践性。

为系统自然观和生态自然观提供了认识论前提,生态自然观通过强调人与自然界的统一性,协调性关系,为系统自然观和人工自然观指明了发展方向和目标。

科学与技术的主要区别(1)与自然的关系不同。

科学是人对自然的理论关系,属间接生产力,技术是人堆自然的实践关系,属直接生产力。

(2)目的不同。

科学术语认识范畴,主要回答“是什么”、“为什么”的问题,技术属于实践范畴,主要解决“做什么”、“如何做”的问题。

(3)可预见性不同。

科学研究过程探索性强,研究目标相对不确定,一般难以预见,而技术研究过程计划性强,目标相对明确,总体来说是可预见的。

(4)评价标准不同。

科学进步的标准在于能否完善科学理论,扩大科学知识的储备,技术提高的标准在于是否能生产处出新的和更好的产品。

科学和技术的联系(1)科学与技术都是以解决人与自然的矛盾为宗旨的一种社会活动。

他们都以认识和利用自然规律为满足人类长远生存和发展需要而创造更为优越的环境为根本目的。

(2)科学和技术都是与社会的物质生产紧密相关。

他们都生产于人类的生产实践活动,都可归于生产力的范畴,社会的物质生产需求是科学与技术发展的直接动力。

(3)科学与技术在历史与现实之中存在着互为条件,互为动力的联系。

《自然辩证法》知识点总结

《自然辩证法》知识点总结

《自然辩证法》知识点总结自然辩证法是辩证法的一个重要领域,它研究自然界各种事物的发展和演变规律,揭示了自然界矛盾的普遍性和客观性。

以下是《自然辩证法》的知识点总结。

一、自然辩证法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1.辩证法的基本观点:矛盾普遍性和矛盾特殊性;2.自然界中存在的矛盾类型: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3.矛盾的普遍性:一切事物内部都包含着矛盾,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4.矛盾的特殊性:矛盾的特殊性体现在不同事物矛盾性质的差异,例如质量矛盾和运动矛盾;5.辩证法的基本原理:矛盾的普遍性、矛盾的特殊性和事物发展的辩证逻辑;6.矛盾的结构:包括对立面和统一面,对立面是矛盾的两个方面,统一面是对立面的共性;7.矛盾的斗争和发展:矛盾的斗争推动事物的发展,矛盾的发展表现为量变和质变;8.事物的辩证运动规律:包括质量互变、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打破旧事物、实现新事物等。

二、自然辩证法的矛盾分析方法1.矛盾的基本类型:包括对立统一矛盾、相对统一矛盾、同一性矛盾和异同性矛盾;2.矛盾的揭示方法:包括分析对立面、发现根本矛盾、区分主次矛盾和把握矛盾特殊性等;3.矛盾的解决方法:包括克服消极因素、增强积极因素、统一对立面和实现事物的平衡等。

三、自然辩证法的科学方法论1.辩证唯物主义方法论:基于辩证法,研究自然规律和解决现实问题的思维方法和工作方法;2.抽象和具体两个方面的辩证关系:抽象是具体的依据,具体是抽象的实现;3.理论和实践的辩证关系:理论是实践的指导和总结,实践是理论的基础和检验;4.科学和艺术的辩证关系:科学是艺术的基础,艺术是科学的升华和人类情感的表达;5.个别和一般的辩证关系:个别是一般的延伸,一般是个别的概括;6.原因和结果的辩证关系:原因是结果的根源,结果是原因的体现;8.必然和偶然的辩证关系:必然是偶然的必然性,偶然是必然的偶然性。

四、自然辩证法的应用1.自然辩证法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分析事物的内部矛盾,揭示事物的发展规律,指导科学实践;2.自然辩证法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指导生产过程的组织和调节,提高生产效率;3.自然辩证法在环境治理中的应用:揭示环境问题的本质矛盾,提出环境治理的对策方法;4.自然辩证法在可持续发展中的应用:推动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

1_自然辩证法全部知识点(考点重点)

1_自然辩证法全部知识点(考点重点)
关于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及科学技术研究的一般方法的学科。它是自然界的辨证法,科学技术的辩证法和科学技术研究的辨证法的总称。
4.自然辩证法学科性质
就学科性质而言,属哲学门类。在认识层次上,属于在科学技术的具体学科与哲学之间,处于中间的层次,属于交叉学科。
5.自然辩证法学科特点
综合性,交叉性,辐射性。
10.科学研究选题及其步骤
①科研选题
形成,选择和确定所要研究和解决的课题(为实现某个特定的目标所需要研究的一个或一组科学问题)
科研选题是科学研究的起始步骤,是科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关系到科研的方向,目标和内容。直接影响科研的途径和方法,决定着科研成果的水平,价值和发展前途。在科学研究中,最困难的是,最需要远见卓识的,就是选好课题。
②科研选题的步骤
(1)了解前人的工作和现实的需要,进行大量的文献调研和实际考察,初步选出课题。
(2)对初选的课题进行初步论证,即进行可行性分析。
(3)评议和确定课题。提出选题报告,经(同行专家)评议,选出最佳课题。
③选题的基本原则
(1)需要性原则(2)科学性原则(3)创造性原则(4)可行性原则(5)有兴趣的原则。
19.库恩的科学发展模式也包含不少的合理因素
①克服了传统归纳主义逐渐累积和证伪主义不断革命的片面性,综合了他们的合理性,提出的常规科学和科学革命相互交替,新旧范式不断更新的科学发展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科学发展历史中实际存在的量变(常规科学)和质变(科学革命),肯定和否定的辨证关系。
②范式理论提出了一种新的科学观:科学不是停留在已有的知识体系上,而是不断探求新知识,放弃旧范式,旧理论,接收新范式,新理论的创造性活动。
1.自然辩证法的来源
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关于自然和科学技术的一般发展规律,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基本方法以及科学技术与人类社会相互作用的理论体系,是对以科学技术为中介和手段的人与自然、社会的相互关系的概括和总结。自然辩证法是就是马克思主义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自然辩证法汇总知识点

自然辩证法汇总知识点

1 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科学基础:牛顿力学2 辨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创立的意义:第一,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创立,实现了自然观发展史上的革命性变革第二,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创立,为马克思主义的科学观、科学方法论以及科学与社会的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第三,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创立,为科学与技术提供了世界观、认识论、方法论与价值论的理论前提。

第四,为自然科学与人的科学的结合提供了理论依据。

3 自然界物质系统的基本特点:1 开放性:自然系统具有物质、能量、信息“三要素” ,自然界实际存在的系统都是开放系统,只是不同系统的开放程度不同。

2 动态性:现实的自然系统都是开放系统,都有物流、能量、信息流不断地运动系统的变化发展有两个方向,一是进化的方向,一是退化的发展。

3 整体性:是自然系统最突出、最基本的特征、是指系统的各个要素按一定的方式构成的有机整体。

整体性是一切自然系统的普遍属性。

4 参次性:一方面系统由一定的要素组成,这些要素是由更小一层次的要素组成的子系统,另一方面系统自身优势更大系统的组成要素。

层次性是自然界的基本属性。

4 自然系统演化的基本方式:1 分叉:稳定性和不稳定性2 突现:突发性、间断性和不可预测性 3 :“内在随机性” :确定性和随机性5 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思想的基本观点:1 自然界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前提与基础:其一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在自然界之中。

其二,人是自然界发展的产物,决定了人与自然之间结成了发生学意义上的关系。

其三,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依赖于自然界。

2 环境创造人,人也创造环境3自然生产力是社会生产力的基础,制约着社会生产力。

4人要与自然和谐一致,人类要认识到自身和自然界的一体性。

5 改革不合理的社会制度,是实现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

6 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思想的基本特征: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的统一、人的能动性与受动性的统一、人的内在尺度与自然的外在尺度的统一以及自然主义与人道主义、共产主义的统一是其“四大”特征。

自然辩证法知识整理--来自网上

自然辩证法知识整理--来自网上

1、什么叫自然辩证法?其性质和研究对象是什么?答:自然辩证法是研究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一般规律、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一般方法、以及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的科学,它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于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成果与活动进行哲学概括与总结的产物。

对象:自然界发展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以及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性质:是一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与思维科学相交叉的哲学性质的学科。

它从自然观、认识论、方法论与价值论方面,研究科学技术及其与社会的关系,是科学技术研究的思想理论基础。

内容:主要以科学技术及其与社会的关系为研究内容,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方法论是自然辩证法的基石,自然辩证法仍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织部分。

范围:它的研究对象与研究范围涉及如下广泛的领域:自然界—科学—技术—社会。

体系:自然辩证法的体系和主要内容是:自然观—科学观—技术观—科学技术与社会。

2、自然界物质系统演化的周期性(可能出辨析题)答:系统是由若干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要素组成的具有特定结构与功能的有机整体。

自然界是物质的,物质结构的层次是无限的,物质处于永恒的运动中,运动无论在量上还是在质上都是不灭的,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基本形式,自然界的运动是有规律的。

非平衡态自组织理论证明,一个远离平衡态的开放系统,通过与外界环境交换物质、能量和信息,从环境中获取负熵流来抵消系统内部的熵产生,就可能在一定条件下使系统从一种混乱无序的状态演化为一种稳定有序的结构。

同样,混沌理论也揭示了通向混沌的道路,说明了系统从有序向无序的转化过程。

在自然界的演化过程中,正是由于以上两个演化才使得自然界经历了“混沌——有序——新的混沌——新的有序”的循环发展过程。

自然界的系统演化,既不是单调地走向有序和进化,也不是单调地走向无序和退化。

有序和无序的不断转化,进化与退化的不断交替,使自然界处于永恒的物质循环之中。

自然辩证法重点知识总结

自然辩证法重点知识总结

自然辩证法重点知识总结-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1.系统及其相关问题什么是系统,系统的概念包含哪些要义所谓“系统”,是由若干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要素组成的具有特定结构与功能的有机整体。

或者说系统是以各要素的属性为基础经由特定关系而形成的属性不可分割的整体。

其包含以下四个要义:第一,系统是由若干要素组成的。

要素是构成系统的单元,单一要素不能成为系统,即系统内部具有可分析的结构;单一要素不是系统,必须有两个以上的要素才可能构成系统。

且要素只能是具有一定属性的实体。

第二,“系统”在于“系”,即系统内各要素之间、系统要素与系统整体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形成了特定结构。

而结构是系统中各种联系和关系的总和,这些关系可以是数量关系(数量结构),也可以是空间关系(空间结构),还可以是时间关系(时间结构),而更重要的是相互制约关系(相互作用结构)。

第三,“系统”还在于“统”,即要素彼此之间联系成为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使系统成为一个有特定功能的整体。

功能是系统在内部关系和外部关系中表现出来的特性和能力。

功能是系统整体才有的属性。

第四,系统作为一个整体对环境表现出特定的功能,功能之所以为整体所具有,是由于功能以结构为载体,并在系统各要素的功能耦合中突显出来。

而系统总是存在于一定的环境之中,凡是与系统的组成要素发生相互作用而不属于系统的事物,均属于系统的环境。

要素、结构、功能和环境,都是完备地规定一个系统所必需的。

这几种规定之间存在如下基本关系:系统的功能依赖于其要素、结构和环境。

要素性质的变化、结构构型的变化、环境条件的变化,都会影响系统的功能表现,甚至导致系统的质变。

从实质上说,系统概念的要义并不是一般地强调联系,而是强调那种具有新质突现的联系。

系统与要素之间的辩证关系及意义:系统是以各种要素的属性为基础经由特定关系而形成的不可分割的新质的整体。

首先,系统由要素构成,要素是构成系统的基础,要素的属性影响系统的属性,这是系统的加和性;其次,系统并不是各个要素的简单相加,而是由要素之间的相干性耦合作用而形成的具有新质的整体,这就是系统的非加和性,即整体大于部分之和,它是系统的重要特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绪论1、什么是自然辩证法?其性质和研究内容是什么?答: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自然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以及科学技术与人类社会相互作用的理论体系;是对以科学技术为中介和手段的人与自然、社会的相互关系的概括、总结。

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自然辩证法是一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与思维科学相交叉的哲学性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

)性质:自然辩证法是一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与思维科学相交叉的哲学性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

自然辩证法明显区别于自然科学和技术的各门具体学科。

它是从具体科学技术认识上升到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的一个中间环节,是联结马克思主义与科学技术的重要纽带。

内容:马克思主义自然观、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方法论和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社会论,构成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辩证法的重要理论基石。

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是自然辩证法中国化发展的最新形态和理论实践。

一马克思主义自然观1、何理解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和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三者之间的辩证关系?答:1)古代朴素自然观以直观性、思辨证和猜测性的方式从整体上把握认识自然界的本原和发展,但缺乏系统的、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依据,尤其是将非物质性的东西当作先于物质世界的独立存在,并认为物质世界是它的派生物,为唯心主义的产生提供了借口,最终导致人类认识的分化。

2)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核心是自然界绝对不变,虽然在实证科学的基础上继承和坚持了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思想,但是不懂得一般与个别、运动和静止等的辩证关系,以一种片面的、孤立的和静止的方法观察自然界,即不懂得自然界的辩证法,自然不能把唯物主义坚持到底。

3)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克服了以往哲学自然观的缺陷,坚持了物质世界的客观实在性的唯物主义一元论原则,突出了物质世界的整体性和矛盾性,提示了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强调了人类起源于自然界、依赖于自然并在把握自然界发展规律的基础上能够能动地和改造自然,调了人与自然界的和谐统一。

2、什么是系统?系统具有哪些特征?系统演化的自组织机制有哪些?答:系统是处于一定的相互关系中并与环境发生关系的各组成部分的总体。

系统是自然界物质存在的普遍形式。

特点:1)开放性。

是指物质系统与其环境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

自然界任一物质系统都会向其所处的环境输出物质、能量和信息,而环境也会对物质系统输入物质、能量和信息。

2)整体性。

是指系统各要素在系统整体中的相互联系所带来的超过各要素独立时总和的效果。

3)动态性。

是指系统及其要素以及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随时间变化而变化。

4)层次性。

是指系统处于物质的一定层次以及不同系统之间也必定存在一定的层次关系的性质。

自然界演化的自组织形式自组织是自然界物质自发地或自主地有序化、组织化、系统化的过程,其演化机制包含:开放性、远离平衡态、非线性相互作用和涨落。

1)开放性。

借助外部环境输入的负熵克服、抵消内部的熵增。

2)远离平衡态。

只有非平衡态才能导致有序,形成稳定的有序结构。

非平衡是有序之源。

3)非线性相互作用。

远离平衡态时内部相互作用转化为非线性机制,非线性相互作用是一种非常复杂的作用方式,具有相干性。

系统内部的作用关系不在是各种作用的简单叠加,而是各种作用的相互制约、耦合而成的全新整体效应。

4)涨落。

涨落是某个时刻、某个局部空间范围内产生的宏观状态的微小偏离,涨落使系统状态发生的微小变化有可能通过非线性作用反馈机制而被放大,使系统跃迁到一个新的稳定有序状态。

3、如何把握系统自然观、人工自然观和生态自然观对认识人与自然辩证关系的意义与作用?答:系统自然观、人工自然观和生态自然观之间的关系:1)它们都围绕人与自然界关系的主题,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它们都坚持人类与自然界、人工自然界和天然自然界、人与生态系统的辩证统一,都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奠定了理论基础。

2)它们在研究人与自然界的关系方面各有其侧重点:系统自然观为正确认识和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提供了新的思维方式;人工自然观突出并反思了人的主体性和创造性;生态自然观站在人类文明的立场,强调了人与自然界的协调和发展。

3)它们在研究人与自然界的关系方面相互关联:系统自然观通过系统思维方式,为人工自然观和生态自然观提供了方法论基础;人工自然观通过突出人的主体性和实践性,为系统自然观和生态自然观提供了认识论前提;生态自然观通过强调人与自然界的统一性、协调性关系,为系统自然观和人工自然观指明了发展方向和目标。

4、生态自然观的三大规律有哪些?答:生态系统是生命系统和环境系统在特定空间的组合,其特征是系统内部以及系统外部之间存在着能量的流动和由此推动的物质的循环。

其三大规律是闭路循环规律、反馈调控规律、系统和谐规律。

闭路循环规律:物质从物理环境开始,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又回到物理环境,完成一个由简单无机物到各种高能有机化合物,最终又还原为简单无机物的生态循环。

通过该循环,宏生态与微生态的物质流、能量流、信息流的复合,使生态系统显现为闭路循环的不断转化和无限过程。

反馈调控规律:生态系统中物质能够不断转化再生,实现闭路循环,得到高级利用,要归功于循环过程中各个环节内部、不同环节之间存在的永续运作的反馈调控机制。

反馈是指把系统的输出结果返送到输入端,从而对系统的输入和再输出进行校正以达到目标要求的过程,简言之,就是控制效果的回报。

调控,即调节与控制,具体到生态系统,就是指生物系统的内在调节和环境系统的外在控制作用。

系统和谐规律:循环再生过程和反馈调控机制昭示了生态系统的内在和谐性。

生态系统的和谐状态主要体现在恰当的要素比例、稳定的层次结构、和美的外在形式、绵延的生机活力、精致的性能耦合等方面。

二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1、科学与技术的区别与联系?答:马克思主义认为科学是一般生产力,技术是现实生产力;科学是认识世界,技术是改造世界。

现代科学和技术形成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体系结构。

现代科学的体系结构由学科结构和知识结构组成,现代技术的体系结构由门类结构和形态结构组成。

科学发展在纵向上表现为渐进与飞跃的统一,横向上表现为分化与综合的统一,总体趋势上表现为继承与创新的统一。

技术发展是多种矛盾共同推动的结果,其中社会需求与技术发展水平之间的矛盾是技术发展的基本动力,技术目的和技术手段之间的矛盾是技术发展的直接动力,科学进步是技术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2、库恩和波普尔的科学发展模式(科学的发展模式)。

答:(1)归纳主义的累积模式。

累积模式的主要观点:1、科学起点问题:观察2、科学研究方法:归纳法3、科学发展方式:从观察经验到理论归纳,科学发展的过程是知识积累的过程,科学进步的历史是连续渐进的历史。

(2)波普尔的证伪主义模式。

基本观点:科学问题→猜想→证伪→新问题1、科学的起点:从问题开始;2、科学研究方法:猜想—反驳方法;3、科学的标准:用“可证伪性”代替“可证实性”;4、科学发展的方式:不是从观察经验到理论归纳,而是从问题到猜想、反驳的过程。

(3)科学发展的历史主义模式(库恩历史主义模式)。

范式:指从事同一个领域的研究的学者所持有的共同的信念、传统、理性和方法。

基本观点:前科学→常规科学(形成范式)→反常→科学危机→科学革命(新范式战胜旧范式)→新的常规科学(4)拉卡托斯的科学研究纲领模式。

科学研究纲领的进化阶段→ 科学研究纲领的退化阶段→ 新的科学研究纲领取代旧纲领→ 新的科学研究纲领的进化阶段。

三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方法论1、归纳和演绎的关系答:归纳是从特殊到一般的推理方法,归纳由于不是必然推理,单纯运用归纳就会遇到“归纳问题”;演绎是从一般到特殊的必然推理方法。

但是单纯运用演绎,无法推进科学实践的新发现、新发明。

把归纳与演绎结合起来,形成了归纳与演绎相互结合的辩证思维。

归纳是演绎的基础,演绎则为归纳确定合理性和方向。

归纳与演绎相互渗透、相互转化。

2、思维的批判性答:思维的批判性,即以批判性思考的方式质疑和评估思考过程与结果。

它要求研究者把思考建立在负责任的态度上,而不是最初印象或感觉的基础上。

批判性思维的特征,就是努力认识到许多我们固有的观念都可能有错,需要对思维、已有研究结论和我们研究的过程做出实践、逻辑的检验,在形成立场、观点时,在观察、探究和形成判断时,在形成有说服力的表述时,识别和避免思维中常见的谬误3、科学机遇答:在科学观察和科学实验中要注意机遇的作用。

科学研究有许多意外发现。

在科学研究中能够通过意外事件把握机会而导致科学上的新发现,称为机遇。

把握机遇是一种科学研究的创造性能力。

4、观察、实验与理论的关系答: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方法论,借助现代科学研究,吸取现代科学哲学发展中积极的成分,提出了观察、特别是实验和理论有双向相互作用的观点;在科学发展中,实验相比理论,实验的实践性更强,因而具有更为基础的地位;实践比理论总是更为积极和活跃,实验的新发现不断推动理论的进步,修正理论,指引理论的发展;同样,理论一旦建立,就规范着实验,为实验的设计提供理论框架和指导,使得实验更具有理性的色彩。

5、科学实验室与人工自然答:实验室不仅仅是科学家的研究空间。

科学实验室的实践对于科学研究有如下作用:1)建构特定的微观人工世界。

科学家通过实验室,构建了一个特定的人工简单化“世界”,从而规避了现象本性所包含的巨量的复杂性。

2)隔离和突出研究对象。

它把外部的任何可能的影响隔离开来,并且把建构现象中的若干要素突出出来。

3)操纵和介入。

建构这样的一个在实践上被隔离开来的微观世界的目的,是为了能够以特定的方式操纵它。

科学家有意地引入一个人工微观世界,让事件在实验室里运动。

在实验室里,科学家不是袖手旁观者,而是行动者、参与者和实践者。

他们的科学研究方式不仅是“看”,更重要是“做”。

4)追踪微观世界。

追踪实验涉及到从最初的建构到对整个实验进程实施的全程控制。

通过追踪,实验室的微观世界的种种事件才能变成为可观察的现象。

6、绿色设计与传统设计的区别?答:绿色设计是指在产品及其寿命周期全过程的设计中,要充分考虑对资源和环境的影响,在充分考虑产品的功能、质量、开发周期和成本的同时,更要优化各种相关因素,使产品及其制造过程中对环境的总体负影响减到最小,使产品的各项指标符合绿色环保的要求。

其基本思想是:在设计阶段就将环境因素和预防污染的措施纳入产品设计之中,将环境性能作为产品的设计目标和出发点,力求使产品对环境的影响为最小。

两者联系:1)传统设计是绿色设计的基础,没有传统设计,绿色设计也无从谈起。

因为任何产品都首先必须具备的功能、质量、寿命和经济性,否则一味追求绿色程度也毫无意义。

2)绿色设计是对传统设计的补充和完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