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境胁迫对植物生理生化代谢的影响

合集下载

逆境胁迫对植物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逆境胁迫对植物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3.实验结论
从实验数据的计算结果对比能够知道Pro、MDA、 的积累在干旱条件下均比正常条件下的高,即逆境胁迫对植物影响上述几项生理生化指标的增加。
1.结合旱生植物的抗旱机制,抗旱植物应具有下列特征:
(1)发达的根系,可吸收土壤深层的水分,在干旱时保证充足的水分供应;
(2)灵敏的气孔调节能力和特殊的气孔结构,如气孔内陷,发达的角质层,减少蒸腾失水;
【2】张志良、瞿伟菁.植物生理学实验指导:第3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3】潘瑞炽主编.植物生理学(第五版).北京:高教出版社,2004.
【4】潘瑞炽主编.植物生理学(第五版).北京:高教出版社,2004.
二.实验报告
1.实验现象及结果
(1)结果记录表:
条件
重量
体积
OD值
现象
Pro
/(μmol/L)=6.45 -0.56
式中, 为可溶性糖的浓度; 为MDA的浓度
(3)逆境胁迫与 的积累
①记录 提取及测定时的现象
②测定OD410计算: content = /ε.L.W× × (mmol.g-1FW)
4.参考文献
【1】李合生主编.《植物生理学学习指导与题解》.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3
③计算: content = /ε.L.W× × (mmol.g-1FW)
2.试验注意事项:
①研磨要充分,注意材料不要溅出,用提取液洗研钵时要尽量充分;
②正确离心并且正确取舍液体或沉淀;
③ 的积累测定时,实验组添加的试剂是5% 对照组使用的试剂是20% 取(由于5% 是使用 配制而成的);
3.实验数据处理方法
(3)逆境胁迫与 的积累
① 提取:分别取0.5 g实验组和对照组→加入3ml50mMPBS (pH=6.8,内含1mM HA)和少许石英砂→充分研磨→用2mlPBS洗研钵→5000 rpm离心10 min→上清液定容至5ml。

植物逆境生理学

植物逆境生理学

植物逆境生理学植物逆境生理学是研究植物在环境逆境下的生理响应和适应机制的学科。

逆境是指植物在生长和发育过程中遭受的各种不良外界因素,如高温、低温、干旱、盐碱、酸碱、重金属等。

逆境对植物的生长和产量产生极大的影响,因此研究植物逆境生理学对于提高农作物的逆境抗性和生产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1. 逆境对植物生理的影响逆境条件下,植物会产生一系列的生理变化。

首先,植物会启动一系列的防御机制,如合成特定的抗氧化物质、活性氧清除酶等,来抵抗逆境中产生的活性氧物质对细胞的损伤。

其次,植物会调节自身的生长和发育进程,以适应逆境环境。

例如,在干旱条件下,植物会降低水分蒸腾速率,减少水分的损失。

另外,植物还会调节离子平衡和渗透调节,以维持细胞内外的稳定环境。

2. 植物逆境胁迫信号传导逆境胁迫会激活植物内部的逆境信号传导途径,从而引起相应的生理反应。

逆境信号传导主要通过植物激素、钙离子和二氧化碳浓度等多个信号分子参与。

例如,在高盐胁迫条件下,植物会产生较高的烟酸腺嘌呤二核苷酸(NADPH)浓度,从而降低植物内部的氧化胁迫。

另外,植物还会通过激活多种激素信号传导途径来调节逆境胁迫反应,如乙烯、脱落酸等。

3. 逆境胁迫对植物基因表达的影响逆境胁迫可以引起植物基因表达谱的改变,进而导致植物发生一系列的生理变化。

以高温胁迫为例,研究发现许多与热休克蛋白、膜稳定性和脯氨酸等相关的基因表达受到调控,从而增加植物对高温的适应能力。

另外,逆境胁迫还可以引起DNA甲基化和组蛋白修饰等表观遗传调控机制的改变,从而调节基因的表达。

4. 植物逆境生理研究的应用植物逆境生理研究对于农作物育种和生产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通过研究逆境胁迫下植物的适应机制,可以筛选出逆境抗性较强的品种,并通过遗传改良和基因工程等手段培育具有高逆境抗性的农作物品种。

此外,逆境生理研究还可以为农业生产提供科学合理的农艺措施,以减少逆境对农作物产量和品质的不利影响。

总结起来,植物逆境生理学的研究对于揭示植物在逆境环境中的生理适应机制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为农业生产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植物逆境胁迫下的生理生化指标研究

植物逆境胁迫下的生理生化指标研究

植物逆境胁迫下的生理生化指标研究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加剧,植物面临着越来越频繁和严重的逆境胁迫。

逆境胁迫对植物的生长发育、生理代谢、生物化学等方面都会产生重大的影响。

因此,研究植物在逆境胁迫下的生理生化指标,对于了解植物适应环境变化的机制,提高植物抗逆能力,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实际价值。

一、植物生理生化指标的选择与意义逆境胁迫下的植物生理生化指标种类繁多,常见指标包括植物的抗氧化酶活性、膜脂过氧化程度、光合作用参数、叶绿素含量、非饱和脂肪酸含量等。

这些指标可以从不同的层面反映植物对逆境胁迫的响应和适应能力。

例如,抗氧化酶活性可以反映植物对逆境胁迫产生的氧化应激的抵抗能力;膜脂过氧化程度可以反映植物细胞膜的稳定性;光合作用参数可以反映植物光能利用的效率;叶绿素含量可以反映植物叶片的光合能力;非饱和脂肪酸含量可以反映植物细胞膜的可流动性。

通过对这些指标的研究,可以揭示植物适应逆境胁迫的机制,为培育抗逆品种、改善植物逆境胁迫抵抗能力提供理论依据。

二、逆境胁迫下植物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逆境胁迫下,植物的生理生化指标往往会发生明显的变化。

以抗氧化酶活性为例,逆境胁迫会导致植物体内活性氧的积累,进而激活一系列抗氧化酶,如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等的活性增强。

同时,膜脂过氧化程度也会随之增加,导致细胞膜的功能和稳定性下降。

此外,光合作用参数的变化也是逆境胁迫下植物生理生化指标的重要表现形式。

在强光辐射和干旱等逆境条件下,光合作用的光抑制现象明显,表现为光合速率的下降和光系统II的损伤。

这些指标的变化往往与植物对逆境胁迫的响应和适应密切相关。

三、植物逆境胁迫下生理生化指标研究的方法和技术对于植物逆境胁迫下的生理生化指标研究,需要运用一系列的方法和技术进行分析和检测。

常用的方法包括酶活性测定、色谱分析、光合作用测定、光谱分析等。

例如,通过酶活性的测定,可以分析抗氧化酶活性的变化情况;通过色谱分析,可以测定植物中非饱和脂肪酸的含量;通过光合作用测定,可以评估植物的光合能力。

植物逆境胁迫下的生理生化响应研究

植物逆境胁迫下的生理生化响应研究

植物逆境胁迫下的生理生化响应研究植物生长发育受到许多环境因素的影响,其中逆境胁迫是指外界环境因素对植物生长发育的不利影响,如干旱、高温、低温、盐碱、重金属污染等。

这些逆境因素一旦出现,植物的生长发育、物质代谢、生理反应等都会遭到不同程度的损害。

为了适应和应对逆境环境,植物进化出了一套完备的逆境胁迫响应机制,以保证自身生存和繁衍。

本文将围绕植物逆境胁迫下的生理生化响应研究,分别从逆境胁迫的信号识别与传递、抗逆调节物质的合成与调控、逆境诱导基因组学及蛋白质组学等几个方面展开论述。

逆境胁迫的信号识别与传递在植物逆境胁迫情况下,植物酶类和植物激素等信号分子会发生变化,从而诱导出许多生理生化响应。

如干旱环境下,植物会通过根系和叶片的水分状态来感知干旱,从而逐渐开启整个植物的干旱应答途径,通过逆境胁迫信号识别和传递,激活一系列胁迫反应途径。

其中,胁迫信号的识别与传递是逆境胁迫响应的起始阶段。

欧洲黑杨(Populus tremula)与奶油杨(Populus euphratica)是地球上广泛分布的极端条件下生长的阔叶树种,因其对盐碱、低温等逆境条件具有高度适应性而备受关注。

研究表明,这两种杨树在逆境胁迫下的生理生化响应有很大的区别,其中逆境信号的感知、传递及下游调控机制可能起到重要的作用。

Salinity-Induced Protein Phosphorylation Changes in the Halophyte Populus euphratica and the Related Glycophyte Populus tremula,该研究结果显示,盐碱胁迫下欧洲黑杨的蛋白质磷酸化水平增加并与逆境信号识别与传递相关蛋白出现不同程度的调控,而奶油杨则显示出不同的信号转导途径,特别是腺苷酸调节蛋白家族的调控可能在干旱逆境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抗逆调节物质的合成与调控为了应对逆境环境,植物通常合成出一系列抗逆调节物质。

实验九 逆境胁迫下植物相关生理生化指标的测定-植物细胞质膜透性的测定

实验九 逆境胁迫下植物相关生理生化指标的测定-植物细胞质膜透性的测定

实验九、逆境胁迫下植物相关生理生化指标的测定-----植物细胞质膜透性的测定(电导法)一、目的植物细胞质膜是细胞与外界环境的一道分界面,对维持细胞的微环境和正常的代谢起着重要作用。

但植物常受到外界不良因子的影响,而不同植物种类其抗逆性则不同。

用电导仪率法测定植物质膜透性的变化,可作为植物抗逆性的生理指标之一。

本实验主要测定低温(或高温)对细胞质膜透性的影响,并掌握用电导仪法测定植物细胞质膜透性的原理及方法。

二、原理植物细胞的细胞质由一层质膜包围着,这种质膜具有选择透性的独特功能。

植物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发生的一切物质交换都必须通过质膜进行。

各种不良环境因素对细胞的影响往往首先作用于这层由类脂和蛋白质所构成的生物膜。

如极端的温度、干旱、盐渍,重金属离子(如Cd2+等)和大气污染物(如SO2、HF)等都会使质膜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其表现往往为细胞膜透性增大,细胞内部分电解质外渗,外液电导率增大。

该变化可用电导仪测定出来。

细胞膜透性变得愈大,表示受害愈重,抗性愈弱,反之则抗性愈强。

三、材料、仪器设备1. 材料:植物叶片。

【仪器与用具】电导率仪1台;真空泵(附真空干燥器)一套;恒温水浴1具;水浴试管架1个;20ml具塞刻度试管10支;打孔器1套(或双面刀片1片);10ml移液管(或定量加液器)1个;试管架1个;铝锅1个;电炉1个;镊子1把;剪刀1把;搪瓷盘1个;记号笔1支;去离子水适量;滤纸适量;塑料纱网(约3cm2)6片。

四、实验方法【方法】1.容器的洗涤电导法对水和容器的洁净度要求严格,水的电导值要求为1~2μS(微西门子);所用容器必须彻底清洗,再用去离子水冲净,倒置于洗净而垫有洁净滤纸的搪瓷盘中备用。

为了检查试管是否洁净,可向试管中加入电导值在1~2μS的新制去离子水,用电导仪测定是否仍维持原电导。

2.试验材料的处理分别在正常生长和逆境胁迫的植株上取同一叶位的功能叶若干片。

若没有逆境胁迫的植株,可取正常生长的叶片若干片,分成两份,用纱布擦净表面灰尘。

植物逆境胁迫及其应对机制

植物逆境胁迫及其应对机制

植物逆境胁迫及其应对机制植物作为生物界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承担着维持生态平衡和人类生存的重要角色。

然而,在自然环境中,植物常常面临各种逆境胁迫,如高温、干旱、寒冷、盐碱、病虫害等,这些逆境会对植物的生长和发育产生严重影响。

为了适应这些逆境胁迫,植物会激活一系列适应机制,以保护自身并维持生长发育的正常进行。

1. 植物逆境胁迫类型及其影响植物逆境胁迫可分为多种类型,例如温度胁迫、水分胁迫、盐碱胁迫、氧气胁迫、病害胁迫等。

这些胁迫会对植物的生理和生化过程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如降低光合作用效率、破坏细胞结构、抑制酶活性等,从而导致植物生长受阻、产量下降、甚至死亡。

2. 植物应对逆境胁迫的机制为了应对逆境胁迫,植物具备了一系列适应机制,包括形态、生理和分子水平上的调节。

在形态上,植物会产生逆境适应相关的器官或结构,如根系的生长、叶片的退化等,以提高对逆境的适应能力。

在生理上,植物会调控水分、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等关键生理过程,以保持生长发育的稳定。

在分子水平上,植物会激活一系列信号传导链路和基因调控网络,以产生与逆境胁迫相关的抗氧化酶、热休克蛋白等物质,以应对逆境的损害。

3. 温度胁迫与植物的逆境应对温度是影响植物生长与发育的重要环境因素,过高或过低的温度都会对植物产生不利影响。

植物通过温度适应性转录因子、热休克蛋白等分子机制来应对温度胁迫。

此外,植物还会通过调节叶绿素聚集体、膜脂组分等来维持光合作用正常进行,以适应高温胁迫。

4. 干旱胁迫与植物的逆境应对干旱是造成全球范围内植物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植物通过调节根系结构、合成保护蛋白和调节水分转运来应对干旱胁迫。

此外,植物在干旱条件下还会积累保护性物质,如脯氨酸和脯氨酸衍生物,以维持细胞内的稳定。

同时,植物还通过活性氧清除酶系统来清除由干旱引起的氧化损伤。

5. 盐碱胁迫与植物的逆境应对盐碱胁迫是全球范围内影响植物生长的主要因素之一。

植物通过调节根系结构、离子平衡、渗透调节等来应对盐碱胁迫。

植物逆境胁迫下的生理生化反应及其调节方法

植物逆境胁迫下的生理生化反应及其调节方法

植物逆境胁迫下的生理生化反应及其调节方法植物在生长过程中,常常会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逆境胁迫,比如高温、低温、缺水、盐碱等等,这些胁迫会对植物的生长和产量产生非常大的影响。

为了适应这些逆境胁迫,植物会通过一系列的生理和生化反应来进行调节,以保证自身的生长和生存。

一、高温胁迫下的生理生化反应高温胁迫对植物的生长和发育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当环境温度超过植物所能适应的范围时,植物会出现一系列生理和生化反应,以应对高温的挑战。

1.生理反应(1)气孔关闭当植物受到高温胁迫时,会引起气孔关闭,以减少水分蒸腾,防止植物因失水而死亡。

(2)生物节律改变高温胁迫会改变植物的生物节律,导致植物的生长和发育受到影响。

(3)根系生长减缓当植物受到高温胁迫时,根系生长减缓,其原因在于根部细胞活力下降,细胞分裂减少。

2.生化反应(1)ROS处理植物细胞会利用一系列的酶来清除肿瘤,则化物,以防止其引起毒性作用,其中ROS(Reactive Oxygen Species)是最为常见的一种代谢产物。

在高温胁迫下,ROS的产生会增加,因此植物会增强清除ROS的能力。

(2)碳水化合物代谢调节高温胁迫会影响植物的碳水化合物代谢,导致碳代谢通路发生变化。

植物会通过提高蔗糖的含量来调节碳代谢,保障细胞正常的能量供应。

(3)脂质代谢调节高温胁迫会引起植物膜结构的改变,膜的稳定性降低,因此植物会通过调节膜脂质的代谢来适应高温环境。

二、低温胁迫下的生理生化反应低温胁迫对植物的生长和发育同样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当环境温度降低到植物所能适应的极限范围时,植物会出现一系列生理和生化反应,以保障自身的生长和生存。

1.生理反应(1)调节细胞膜稳定性低温胁迫会引起细胞膜的稳定性下降,因此植物会采取一系列的策略来维持细胞膜的稳定性,例如调节膜脂质的组成以及增强细胞膜的质量等。

(2)根系生长促进低温胁迫会促进根系的生长,以增加植物吸收和利用水分和养分的能力。

(3)干物质积累低温胁迫会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因此植物会增加干物质的积累,保障细胞的能量供应。

植物逆境胁迫下的生理生化响应机制

植物逆境胁迫下的生理生化响应机制

植物逆境胁迫下的生理生化响应机制植物生长和发育过程中,会受到各种逆境胁迫的影响,如高温、低温、干旱、盐碱等。

在这些逆境环境下,植物会通过一系列的生理生化响应机制来适应和应对,以保障自身的生存和生长发育。

本文将重点讨论植物在逆境胁迫下的生理生化响应机制。

1. 温度胁迫1.1 高温胁迫在高温环境下,植物会出现一系列的生理生化变化。

首先,植物的光合作用会受到抑制,叶绿素含量下降,光合酶活性降低。

其次,植物会产生一些抗氧化酶,如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等,以应对高温引起的氧化损伤。

此外,高温还会导致植物体内蛋白质结构和功能的变化,进而影响细胞膜的稳定性和通透性。

1.2 低温胁迫低温胁迫是植物生长发育的常见问题之一。

植物在低温环境下会产生一系列的抗寒蛋白,如冷凝蛋白、抗冻蛋白等,以增强细胞的抗寒能力。

此外,低温还会导致植物细胞膜的流动性降低,影响物质的运输过程,植物会通过调节细胞膜脂类组成、调节细胞膜脂类酯酶活性等方式来适应低温胁迫。

2. 干旱胁迫2.1 减少蒸腾植物在干旱环境中会通过降低蒸腾作用来减少水分流失。

植物通过关闭气孔,减少气体交换,以减少水分蒸发。

此外,植物还会增加角质层的厚度,减缓水分的蒸发速度。

2.2 合成保护蛋白干旱胁迫会导致植物细胞内部水分的减少,进而影响细胞内的生化反应和蛋白质结构。

植物会合成一些保护蛋白,如脯氨酸、蛋白酶抑制剂等,以减少蛋白质的降解和解聚。

3. 盐碱胁迫盐碱胁迫是指土壤中盐分和碱性成分含量过高,超出植物耐受范围而引起的胁迫现象。

植物在盐碱环境下会积累大量的离子物质,如Na+、Cl-等。

植物通过调节离子的吸收、转运和排泄,以维持细胞内外离子平衡。

此外,植物还会增加抗氧化酶的合成,以减少盐碱环境对细胞的氧化损伤。

总结起来,植物在逆境胁迫下通过调节光合作用、抗氧化系统、膜脂类组成、蛋白质代谢等多个方面的生理生化响应机制来适应和应对逆境的挑战。

这些反应机制的调控不仅能保障植物的生存,还可以促进植物的逆境适应和抗逆能力的提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逆境胁迫对植物生理生化代谢的影响20093391 魏晓明农学0901摘要:对植物产生伤害的环境称为逆境,又称胁迫。

常见的逆境有寒冷、干旱、高温、盐渍等。

逆境会伤害植物,严重时会导致植物死亡。

逆境对植物的伤害主要表现在细胞脱水、膜系统受破坏,酶活性受影响,从而导致细胞代谢紊乱。

有些植物在长期的适应过程中形成了各种各样抵抗或适应逆境的本领,在生理上,以形成胁迫蛋白、增加渗透调节物质(如脯氨酸含量)、提高保护酶活性等方式提高细胞对各种逆境的抵抗能力。

关键词:逆境胁迫,抗逆性,相对电导率,脯氨酸,丙二醛,样品,细胞膜透性,过氧化物酶活性,叶绿素,可溶性糖。

前言:植物细胞膜起调节控制细胞内外物质交换的作用,它的选择透性是其最重要的功能之一。

当植物遭受逆境伤害时,细胞膜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膜的透性增加,选择透性丧失,细胞内部分电解质外渗。

膜结构破坏的程度与逆境的强度、持续的时间、作物品种的抗性等因素有关。

因此,质膜透性的测定常可作为逆境伤害的一个生理指标,广泛应用在植物抗性生理研究中。

当质膜的选择透性被破坏时细胞内电解质外渗,其中包括盐类、有机酸等,这些物质进入环境介质中,如果环境介质是蒸馏水,那么这些物质的外渗会使蒸馏水的导电性增加,表现在电导率的增加上。

植物受伤害愈严重,外渗的物质越多,介质导电性也就越强,测得的电导率就越高(不同抗性品种就会显示出抗性上的差异)。

在植物胁迫处理过程中,叶绿素含量会下降,可以把叶绿素含量下降看作是胁迫发展中由功能性影响到器质性伤害的一个中间过程。

过氧化物酶是植物体内普遍存在的、活性较高的一种酶,他与呼吸作用、光合作用及生长素的氧化等都有密切关系,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他的活性不断变化,因此测量这种酶,可以反映某一时期植物体内代谢的变化。

植物体内的碳素营养状况以及农产品的品质性状,常以糖含量作为重要指标。

植物为了适应逆境条件,如干旱、低温,也会主动积累一些可溶性糖,降低渗透势和冰点,以适应外界环境条件的变化。

植物器官衰老时,或在逆境条件下,往往发生膜脂过氧化作用,丙二醛(MDA)是其产物之一,通常利用它作为脂质过氧化指标,表示细胞膜脂过氧化程度和植物对逆境条件反应的强弱。

植物细胞膜对维持细胞的微环境和正常的代谢起着重要作用。

在正常情况下,细胞膜对物质具有选择透性能力。

当植物受到逆境影响时,如高温、干旱、盐渍、病原菌侵染后,细胞膜遭到破坏,膜透性增大,从而使细胞内的电解质外渗,以至于植物细胞侵提液的电导率增大。

膜透性增大的程度与逆境胁迫强度有关,也与植物抗逆性的强弱有关。

1 材料与方法1.1供试材料取生长状况相同的健康八角金盘叶片,随机取若干叶片置于冰箱中低温胁迫处理一段时间,另一组置于常温阴凉的室内,待低温胁迫处理完毕,将两组叶片分别取出,作为实验材料。

1.2实验设计与方法将经过低温胁迫处理过的叶片标记为样品A,未经处理的叶片为样品B(1)叶绿体含量的测定。

①分别取样品A与样品B叶片的剪碎样品(去掉叶中脉)各0.18g.②将样品分别放入研钵中,加入少量石英砂和碳酸钙及95%的乙醇2~3ml,待研磨成匀浆,将提取液过滤至25ml棕色容量瓶中,用少量95%乙醇冲洗研钵、研棒及残渣数次,最后连同残渣一起倒入漏斗中。

③用滴管吸取乙醇,将滤纸上的叶绿体色素全部洗入容量瓶中,直至滤纸和残渣中无绿色为止。

最后用乙醇定容至25ml,摇匀。

④把叶绿体色素提取液A和B分别离心3分钟后,分别倒入光径1cm的比色皿内。

以95%乙醇为空白,在波长652nm下测定吸光度。

⑵相对电导率的测定。

①用相同的打孔器分别在样品A和样品B上各取30个小圆片,在打孔过程中应尽量避开叶脉。

②将样品A的30个小圆片置于大试管1中,将样品B的30个小圆片置于大试管2中,分别向两试管各加入15ml的蒸馏水。

③将试管1和2置于37℃的恒温振荡锅中振荡40分钟后冷至室温后在电导仪下测电导率。

④测过电导率之后,再将两试管放入100℃沸水浴15分钟,以杀死植物组织,取出后用自来水冷却10分钟,在室温下测其煮沸电导率。

⑶过氧化物酶活性的测定。

①分别取1.0g样品A和B,将其剪碎研磨至匀浆,分别过滤至两个50ml的容量瓶中,用蒸馏水定容,分别全部装入离心管中,在每分钟4000转的条件下离心3分钟。

②各取0.1ml的离心提取液(上层清液),分别加入0.05mol/L 磷酸缓冲液2.9ml,2%H2O2 1.0ml,0.05mol/L愈创木酚1.0ml。

③将上述溶液分别置于比色皿中,在470nm的波长下测定吸光度,每隔1分钟测一次,每种样品测三次吸光度。

⑷丙二醛含量的测定。

①分别取1.66g样品A和样品B,再分别加入少量10%三氯乙酸(TCA),研磨充分后再用刻度管加TCA至溶液10ml,将溶液在每分钟4000转条件下离心3分钟。

②各取2ml离心上层液,分别再加入硫代巴比妥酸(TBA)2ml,充分混合后分别置于沸水浴中15分钟,冷却后再离心一次。

③分别测定②中上清液在532nm,600nm处的吸光度值,并以2ml的TCA作比色的空白对照,根据公式,算出MDA 浓度。

⑸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

①分别取1.0g的剪碎A样品和B样品,置于两试管中,各加入10ml蒸馏水,放在沸水浴中15分钟。

②将上述溶液过滤,用蒸馏水反复漂洗试管及残渣并定容至50ml。

③各取②中相应提取液0.1ml,再分别加入5ml蒽酮试剂,置于沸水浴中1分钟,冷却后在620nm的波长下分别测其吸光度,以蒽酮试剂作比色皿的空白对照。

2 结果与分析。

2.1数据记录和处理实验一其中一次吸光度A652,色素浓度C T,C T= A652X1000/34.5色素总量=色素浓度x提取总量/样品重实验二其中相对电导率=处理电导率/煮沸电导率用相对电导率来反映植物的伤害率,室温下纯水的电导率为0.084,实验三以每分钟A470变化0.01为1个过氧化物酶活性单位(U)。

过氧化物酶活性{U/(g.min)}=△A470x V T/WxV S x0.01xt式中:△A470为反应时间内吸光度的变化;W为叶片鲜质量(g);t 为反应时间(min);V T为提取酶液总体积(ml);V S为测定时取用酶液体积(ml)。

实验四其中A 532-A 600=155000XCXL算出MDA 浓度(u mol/L ),进一步算出单位质量组织中MDA 含量(u mol/g )。

式中A 532和A 600分别表示532nm 和600nm 波长处的吸光度值。

L 为比色杯厚度(cm ),一般为1cm 。

实验五在620nm的波长下,样品A 的吸光度为0.428,样品B 的吸光度为0.958,2.2 实验结果分析注:图表中相应数据做了一定倍数的扩大,以便于绘制图表,反映出不同样品间各物质的差异,从而了解植物在低温胁迫下生理生化代谢的变化。

(其中色素总量x10-1(mg/g);伤害率为图表中的实际数据,无单位;酶活性x10-3{U/(g.min)};MDA 含量x10-9(umol/g));从实验五数据可知,低温胁迫处理的叶片吸光度低,说明细胞内积累的可溶性糖较多,致使吸光度降低。

从图表中可以看出,经过胁迫处理的叶片细胞通透性增加,色素及电解质分子外流,使色素加速流出,电解质流出,使电导率增大,代谢活动受到抑制,过氧化物酶活性降低,膜脂过氧化作用减少,丙二醛MAD含量减少,细胞开始积累可溶性糖。

3 小结与讨论从实验中我们可以看到在低温胁迫处理下,引起的一系列生理生化指标的差异性变化,相比于未作处理的样品B,经过低温胁迫处理的样品A色素浓度明显增大,电导率大,过氧化物酶的活性较低,MDA含量减少。

通过实验,我们看到,经过低温胁迫处理的八角金盘叶片细胞膜的透性增大,使大量色素和电解质流出细胞外,实验中色素浓度和电导率都比未经处理的叶片明显较大,这是细胞透性增大的依据,从实验三中,我们可以看到,样品A的过氧化物酶活性为0.0015,样品B的过氧化物酶活性为0.0100,样品A的过氧化物酶活性明显降低,说明此时植物体内代谢变慢,在此,我们不能排除低温对酶活性的暂时钝化。

从实验二可以看到,样品A的伤害率(%)为37.2,样品B 的伤害率(%)为8.3,排除实验操作过程中的机械损伤,样品A 的实际伤害率(%)为28.9(计算方式为37.2-8.3),实验说明,低温不仅影响细胞膜的透性,也会造成细胞结构和物理机械性损害,给细胞组织造成伤害。

由实验四可知,样品A的MDA含量(u mol/g)为 4.43x10-9。

样品B的MDA含量(u mol/g)为6.92x10-9,其中样品A的MDA含量明显小于样品B,又由于两种样品为同类植物,排除不同植物种类的抗逆性差异,植物器官衰老时,或在逆境条件下,往往发生膜脂过氧化作用,MDA是其产物之一,通常利用它作为脂质过氧化指标,表示细胞膜脂过氧化程度和植物对逆境条件反应的强弱,样品A在低温胁迫下,MDA含量反而降低,说明在胁迫过程中,细胞膜结构和膜脂含量发生变化,使膜脂过氧化作用不能顺利进行,此过程中仍不能排除低温胁迫对酶活性的影响。

植物为了适应逆境条件(如干旱、低温等),也会主动积累一些可溶性糖,降低渗透势和冰点,以适应外界环境条件的变化。

实验五以样品在620nm的波长下的吸光度为观察可溶性糖变化的指标,可溶性糖含量越多,吸光度越小,实验五中,样品A 的吸光度为0.428,样品B的吸光度为0.958,说明样品A中可溶性糖的含量增加。

综上实验,我们可以看出,八角金盘类植物抗逆性较差,在低温胁迫处理后,细胞膜透性增大,低温对植物造成不可恢复的伤害大,过氧化物酶的活性降低,细胞代谢减慢,膜结构及成分(如膜脂)发生变化,使得膜脂过氧化作用产生障碍,在逆境条件下,细胞开始大量积累可溶性糖,以度过不良环境。

【参考文献】【1】郑国华,张贺英,低温胁迫对批把幼果细胞超微结构及膜透性和保护酶活性的影响,热带作物学报,2008年12月第29卷第6期。

【2】王学奎主编,植物生理生化实验原理和技术(第2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3】陈珂徐刚,干旱胁迫对植物光合作用和活性氧代谢的影响,《安徽农学通报(下半月刊)》2009年16期。

【4】郑元,杨途熙,魏安智,宋晓军,杨向娜,低温胁迫对仁用杏几个抗寒生理指标的影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1日第36卷第1期。

【5】王晓琴;玉米幼苗对水分胁迫的生理反应及其与品种抗旱性的关系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02年。

【6】侯嫦英;水分胁迫对青檀等树种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D];南京林业大学;2003年。

【7】康利平;干旱胁迫对豇豆幼苗生理生化及其显微结构的影响[D];内蒙古农业大学;2004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