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生化实验》综合性实验总结写好的
植物学实验心得体会2020

植物学实验心得体会2020植物学是生物学的分支学科,是从人类文明开始的生物学分支出来的一个学科,主要研究植物的形态、分类、生理、生态、分布、发生、遗传、进化等。
目的在于开发、利用、改造和保护植物资源,让植物为人类提供更多的食物、纤维、药物、建筑材料等。
下面是小编带来的有关植物学实验心得,希望大家喜欢植物学实验心得1一、实习目的1、通过野外观察,准确、熟练掌握和应用常用的植物形态学术语。
2、通过实习,进一步了解植物的多样性,掌握植物界各大类群以及种子植物的常见科、属的主要特点,认识和区分常见种子植物科、属、种,扩大和丰富植物分类学的知识范围。
3、验证、复习和巩固课堂和书本上所学的理论知识,做到理论联系。
4、学习懂得用科学的方法观察,研究植物的基本特征。
二、实习意义1、通过实习可以培养学习科学的态度,吃苦耐劳的精神,严明的组织纪律性,团结协作精神。
2、利用野外实习可以很好的让同学们感受到祖国山河的壮丽,培养热爱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3、野外实习不仅是对理论知识的验证和巩固、对课堂知识的补充和深化,同时也是对综合素质的全面锻炼和提高。
野外实习对于激发同学们学习兴趣,培养观察能力、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三、实习收获通过三次难得的实习机会(农博园,南山公园,岱王山),与植物的近距离接触。
在老师的带领和讲解中,对植物的分类及辨别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
在实习中,我们常常被各种植物的不同形态吸引着,让我记忆尤深。
现在我将自己熟悉的植物展现出来。
四、实习心得在这短短的几次植物学野外实习中,我亲身体验了辨别植物、采集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领会了野外实习对专业的巩固和提高的重要性。
它是检验理论的一块试金石;是课堂内与课堂外的互补;是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是教与学的互动;是感性和理性的升华。
这几天的实习过程,也培养了我们吃苦耐劳的精神,提高了我们的综合与分析能力,让我们产生了对大自然的新奇与美丽的惊叹与热爱之情。
植物生化实验》综合性实验总结写好的

植物生化实验》综合性实验总结写好的福建农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综合性实验总结《植物生理生化实验》综合性实验总结201*-201*学年第一学期课程:《植物生理生化实验》--生化实验21学时成绩:学院:林学院专业:林学年级:10级学号:102253007040姓名:陈薇综合性实验项目面向专业吸胀与萌发水稻种子若干生化指标的差异分析10级农学、植保、农资、园艺、设施、茶学、本项目学时14学时林学、水保、制药、生安等种子萌发是种子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的早期阶段,是个体发育中最为关键的时期,直接影响到后期的出苗、生长和结实等。
本综合性实验要求学生测定吸胀和萌发水稻种子的若干生化指标,利用植物生理生化理论知识综合分析两组种子之间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游离氨基酸总量、过氧化物同工酶以及淀粉酶的活性等生化指标的差异。
综合性实验报告总结吸胀与萌发水稻种子若干生化指标的差异分析摘要:以吸胀与萌发的水稻种子为材料,通过茚三酮试剂显色法,Foin-酚试剂法,滴定法,活体法等方法测定了不同处理水稻种子的游离氨基酸含量、淀粉酶活性及其过氧化物同工酶特性。
结果表明:与吸胀水稻种子相比,萌发水稻种子的游离氨基酸含量更高;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更高;淀粉酶活性更高;过氧化物同工酶含量更高;种子中各种酶活性提高,各种氨基酸含量升高,明显有利于促进种子的萌发。
引言植物根系吸收、同化的氮素主要以氨基酸和酰胺的形式进行运输,所以测定植物组织中不同时期、不同部位游离氨基酸的含量,对于研究根系生理,氮素代谢等有一定意义;蛋白质作为细胞中含量最丰富的生物大分子,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最重要的基础物质之一。
蛋白质的含量测定,是植物生理、生化研究中最常用、最基本的分析方法之一;淀粉酶活性高低可以衡量种子萌发速率,也可以作为水稻抗旱性的生化指标;同工酶谱的差异是基因表达的差异造成的,所以在研究植物基因调控与生长发育及其与环境条件的关系以及许多生意生化和遗传问题时,常常要分析同工酶谱的差异,因此,同工酶研究在理论和实践中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植物生理生化实验报告总结最终定稿 - 副本

1《植物生理生化实验》综合性实验总结(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课程:《植物生理生化实验》—生化实验21学时 成绩:NaCl 溶液浸种对水稻种子萌发过程若干生化指标的影响综 合 性实验项目面向专业 09级农学、植保、农资、园艺、设施、茶学、林学、水保、制药、生安等 本项目学时 14学时 (总学时45)综合性实验总结报告: 题目:NaCl 溶液浸种对水稻种子萌发过程若干生化指标的影响。
摘要:目的:为农作物的耐盐育种和栽培提供试验数据。
方法:将水稻种子分别用蒸馏水、60mmol/LNaCl 、600mmol/LNaCl 溶液浸种,本实验通过研究水稻种子在被不同浓度NaCl 浸种和清水浸种后的各种生理活性比较,运用分光光度计、离心机、电泳仪等仪器的使用方法以及电泳技术的基本操作、标准曲线的制作,找出水稻种子的耐盐程度和最适发育环境,探讨了NaCl 溶液浸种对水稻种子萌发过程若干生化指标的影响。
结果:表明NaCl 溶液浸种对水稻种子萌发过程若干生化指标的影响与NaCl 溶液的浓度有关。
在1~60mmol/L 的NaCl 溶液浸种能提高水稻种子的活力及淀粉酶、过氧化物酶、脂肪酶的活力,提高游离蛋白质的含量和降低游离氨基酸的含量,并且能促进水稻幼苗茎、叶和根系的生长。
当浓度超过1~600mmol/L 时,浸种会降低水稻种子的活力及淀粉酶、过氧化物酶、脂肪酶的活力,降低蛋白质的含量和提高游离氨基酸的含量,并且水稻种子的萌发及幼苗的生长受到抑制。
结论:低浓度的NaCl 溶液比高浓度的NaCl 溶液的促进效果更好。
关键词:生化指标、高低盐水处理、水稻种子 1.前言: 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人类对农产品的需求量逐渐增大,由于土地的局限性,所以如何提高农作物的生长及生产的研究程度进一步加大。
特别对于中国这个既是人口大国又是农业大国的国家来说,如何提高水稻的萌发及生长和生产的研究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研究了研究了高低浓度浸种处理对水稻种子萌发的剂量效应,选择最佳浓度和界定临界浓度,为提高水稻的高产和耐盐育种及栽培提供试验数据。
植物学实习报告模板汇编8篇(植物学实验报告总结)

植物学实习报告模板汇编8篇(植物学实验报告总结)植物学实习报告篇120xx年7月13日,结束了泉州、厦门站的动物野外实习后,我们来到了南靖和溪,由孔祥海老师带队,开头了这次的植物野外实习。
一、实习目的与任务1.了解采集地植被分布状况和华南地区森林的基本结构,熟识部分北回归线植物及其生境,充分理解植物的分布与环境的相关性。
2.通过野外实习巩固理论学问,在实践中加深对理论学问的理解和记忆。
3.激发学习生物科学、探究大自然的热忱,通过形式多样的学习和老师同学之间的相互沟通,提高对植物学的兴趣。
二、实习步骤与内容7月13日下午,从实习宿舍(和溪镇热带雨林实习基地)动身,在孔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在和溪镇沿着大路熟识沿路植物并采集标本20余种。
7月14日下午,我们来到了乐土雨林.在孔老师等的带领下,沿路熟识了许多植物.并以小组为单位(五人一组)采集标本70余种。
同时压制了所采集的标本。
7月14日下午,校车再次把我们送到乐土雨林后便返回了。
我们在孔老师等的带领下沿路认种并采集标本50余种。
同时压制了所采集的标本。
7月15日上午,我们来到了仙岭,在孔老师等的带领下,沿山路认种并采集了30余种植物标本。
7月15日下午,我们在宿舍压制所采集的标本。
(并在晚饭后返回了学校)7月16日,回到了学校,我们在试验室忙着压制标本,挂标签,复习巩固。
7月17日上午,针对这次植物野外实习,以小组为单位孔祥海老师对我们进行了考核。
三、实习心得与体会这次在南靖和溪的实习使我获益良多。
最直接的学习成果就是对所采集的160多种植物的特征以及所属科目有所熟识。
到现在,我还记得种子会粘人衣服的鬼针草,属于百合科有着好听名字的吉利草,长了“瘤”的福建莲座蕨,有药用作用的积雪草,天南星科的名符其形的一把伞天南星,跟姜长得很相像的高粱姜……以前还没有认真地去观看学习的时候,一棵树就是一棵树,全部的叶子长得都差不多,全部的树皮都是一个样。
而在这次的观看中,我发觉每一株植物的叶子都长得那么有性格,有些气味特殊,有些叶脉惊奇,有些形状惊奇,有些毛茸茸有些光溜溜……就连貌不惊人的树皮也分长条形剥落还是片状剥落等等。
植物实验总结报告范文(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通过观察和分析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了解植物的基本生理特性,掌握植物实验的基本操作方法,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科学素养。
二、实验内容1. 植物形态观察(1)实验材料:小麦种子、白菜种子、向日葵种子等。
(2)实验步骤:①将小麦种子、白菜种子、向日葵种子分别播种于装有土壤的盆中。
②观察并记录种子发芽、幼苗生长、叶片展开、花蕾形成等过程。
③测量并记录幼苗的高度、叶片长度等生长指标。
(3)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观察,小麦种子发芽后长出细长的茎和绿色的叶片,叶片展开呈长条形;白菜种子发芽后长出细小的茎和圆形的叶片,叶片展开呈匙形;向日葵种子发芽后长出粗壮的茎和绿色的叶片,叶片展开呈掌状。
实验结果表明,不同植物的种子在发芽和幼苗生长过程中具有不同的形态特征。
2. 植物光合作用实验(1)实验材料:向日葵幼苗、遮光纸、光强计、CO2分析仪等。
(2)实验步骤:①将向日葵幼苗置于光照强度为1000勒克斯的环境中,测量并记录光合速率。
②用遮光纸将向日葵幼苗部分遮光,测量并记录光合速率。
③将向日葵幼苗置于黑暗环境中,测量并记录光合速率。
(3)实验结果与分析:实验结果显示,向日葵幼苗在光照条件下光合速率较高,遮光条件下光合速率降低,黑暗条件下光合速率几乎为零。
这表明植物的光合作用受到光照强度的影响,光照强度越高,光合作用越强。
3. 植物呼吸作用实验(1)实验材料:小麦种子、呼吸速率计、CO2分析仪等。
(2)实验步骤:①将小麦种子置于呼吸速率计中,测量并记录呼吸速率。
②将小麦种子置于黑暗环境中,测量并记录呼吸速率。
(3)实验结果与分析:实验结果显示,小麦种子在光照条件下呼吸速率较高,黑暗条件下呼吸速率降低。
这表明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相互关联,光照条件下光合作用增强,呼吸作用减弱;黑暗条件下光合作用减弱,呼吸作用增强。
4. 植物水分运输实验(1)实验材料:向日葵幼苗、水势计、染料等。
(2)实验步骤:①将向日葵幼苗的根部用染料染色。
植物学实习心得

植物学实习心得引言植物学实习是学生学习和了解植物科学的重要途径之一。
在实习过程中,我有机会近距离接触各种植物,通过观察、记录和研究,深入了解了植物的形态、结构、生理和生态等方面内容。
本文将详细介绍我的植物学实习心得和体会。
一、实习地点和时间我的植物学实习地点是学校的植物园,时间为一个学期,共计3个月。
植物园占地广阔,分为不同的区域,包括花卉展示区、乔木区、灌木区、草本区等。
每个区域都有各种各样的植物,形态各异,让我大开眼界。
二、实习内容1.植物鉴定在实习的第一周,老师向我们介绍了一些常见的植物种类,并教给我们一些植物鉴定的基本方法。
在接下来的几周里,我们分组进行了植物鉴定的实践。
每次实践,我们选择一个植物进行鉴定,通过观察其各个部分的形态特征、花、果实、叶片等来确定其科属和种类。
通过这个实践,我学会了一些常见植物的鉴定方法,提高了我的鉴定能力。
2.植物收集和标本制作在实习期间,我们每个人都被要求收集10个以上不同种类的植物,并制作标本。
收集植物的过程中,我们需要仔细观察和记录植物的形态特征、生长环境等信息。
制作标本的过程中,我们先将植物打湿,然后用热水煮沸,再用专用纸夹住植物,通过用力挤压来使植物完全展开并保持形态。
最后,我们将标本晾干,然后用胶水将标本贴在纸上,并写上详细的标本信息。
通过这个过程,我学会了如何正确收集和制作植物标本,提高了我的植物鉴定能力。
3.植物生长实验在实习的后期,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植物生长实验。
其中一项实验是观察植物对光线的反应。
我们选择了几种常见的植物,将它们分别放在不同的光照条件下,观察其生长情况。
通过实验,我们发现不同植物对光线的要求是不同的,有些植物需要光照较强的环境才能良好生长,而有些植物对光照的要求较低。
这个实验让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植物对光照的需求和适应性。
三、实习收获1.对植物的形态和结构有了更深入的了解通过实习,我对植物的形态和结构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我学会了如何用专业术语描述植物的各个部分,如茎、叶、花、果实等。
植物实验心得体会(精选11篇)

植物实验心得体会植物实验心得体会(精选11篇)当我们受到启发,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时,写一篇心得体会,记录下来,这样可以记录我们的思想活动。
那么写心得体会要注意的内容有什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植物实验心得体会,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植物实验心得体会篇1在这次实习中,我发现植物学并没有我当初想的那么无聊,而是一门只要你去挖掘,就会发现越来越多的有趣的事物的科目。
植物学是一门内容又广又杂的学科,研究对象是植物各类群的形态结构、分类和有关的生命活动、发育规律、以及植物和外界环境之间多种多样关系的科学。
掌握了这些规律,就可能很好地认识、控制、改造和利用植物,使它能更好地为人类服务,为生产建设服务。
因此它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
因此我们这些大一生为了和植物更亲密地接触而踏上了实习之旅。
在五天的过程中,我得到了以下几点心得:1.它扩大、巩固和加强了我们的课堂教学内容。
如前我所说的,植物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我感受到课堂教学的内容,只有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增强感性认识,才能得到巩固和加强,也只有通过野外实习这样的实践活动,才能够起到扩大知识范围,拓宽知识领域的作用,真正学到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
为将来胜任本专业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2.对于植物来说,它们并不如动物吸引人,因为它们并不会动,令人觉得很没意思。
具有颜色鲜艳或形状奇特等易于吸引人的特点植物并不多,所以,学习植物,需要细心以及耐心。
观察、比较、分析植物界各大类群的典型代表植物,探讨各类群之间的形态特征和亲缘关系,充分认识植物。
3.重点认识各大植物类群中常见的重要科、属及其特征。
这一切为我们以后合理的开发、利用和保护植物资源打好基础。
通过野外实习,使我初步学会和掌握植物学最基本的野外工作方法(观察,识别,摘取等)。
培养了我独立的工作能力。
4.通过野外实习,我亲身领略了大自然的奇特风光,激发了我的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热爱植物科学的热情。
同时,在野外较为艰苦的环境中培养了我艰苦朴素、吃苦耐劳、独立自主、勇于实践的优良作风。
植物生理生化感悟心得体会(3篇)

第1篇在我国,植物生理生化研究已经成为生命科学领域的一个重要分支。
通过学习植物生理生化,我对植物的生命活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对生命科学的研究也有了新的认识。
以下是我对植物生理生化的一些感悟心得体会。
一、植物生理生化的重要性植物生理生化研究是揭示植物生命活动规律的基础,对于推动农业生产、保护生态环境和生物技术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植物生理生化研究的重要方面:1. 揭示植物生长发育的规律:植物生理生化研究可以揭示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各种生理生化过程之间的关系,为农业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2. 揭示植物对环境的适应机制:植物生理生化研究有助于了解植物在环境变化下的生理生化反应,为植物抗逆性育种提供理论指导。
3. 推动生物技术发展:植物生理生化研究为基因工程、细胞工程等生物技术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和实验技术。
4. 保护生态环境:植物生理生化研究有助于了解植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为保护生态环境提供科学依据。
二、植物生理生化研究的进展近年来,植物生理生化研究取得了显著进展,以下是一些重要成果:1. 植物生长发育调控机制的研究:通过对植物激素、转录因子等的研究,揭示了植物生长发育的调控机制。
2. 植物光合作用的研究:光合作用是植物生长发育的重要能量来源,研究者通过研究光合作用的光反应和暗反应过程,提高了植物的光合效率。
3. 植物抗逆性研究:针对干旱、盐碱等逆境条件,研究者通过研究植物的抗逆性机制,为植物抗逆性育种提供了理论依据。
4. 植物基因工程研究:通过基因工程技术,研究者将有益基因导入植物,实现了植物性状的改良,为农业生产提供了新的途径。
三、植物生理生化感悟心得1. 植物生理生化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植物生理生化涉及生物学、化学、物理学等多个学科,要求研究者具备广泛的知识面。
2. 植物生理生化研究具有挑战性:植物生理生化研究涉及复杂的生理生化过程,需要研究者具备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实验技能。
3. 植物生理生化研究具有实用性:植物生理生化研究成果在农业生产、生态环境保护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4过氧化物同工酶测定:采用垂直平板凝胶电泳法
2、结果与分析
2.1吸胀与萌发水稻种子游离氨基酸含量比较
处理
游离氨基酸含量(单位)
吸胀
8060(ug/100g)
萌发
14270(ug/100g)
氨基酸的游离氨基与水合茚三酮作用后,能产生二酮茚胺的取代盐等蓝紫色化合物。在一定范围内,其颜色的深浅与氨基酸的含量成正比。氨基酸脱氨脱羧被氧化,水合茚三酮被还原。结果表明:与吸胀水稻种子相比,萌发水稻种子的游离氨基酸含量更高。
本项目学时14学时实验容介绍种子萌发是种子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的早期阶段,是个体发育中最为关键的时期,直接影响到后期的出苗、生长和结实等。本综合性实验要求学生测定吸胀和萌发水稻种子的若干生化指标,利用植物生理生化理论知识综合分析两组种子之间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游离氨基酸总量、过氧化物同工酶以及淀粉酶的活性等生化指标的差异。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材料
从大田或实验地、试验器皿中采取原始样品,再按原始样品的种类分别选出平均样品。本实验的使用到的试验材料为吸胀水稻种子、萌发水稻种子、水果或蔬菜、甘薯叶柄和叶片。
1.2试验方法
1.2.1游离氨基酸含量测定:采用茚三酮试剂显色法
1.2.2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测定:采用Folin-酚试剂法
2.2吸胀与萌发水稻种子可溶性蛋白含量比较
处理
游离氨基酸含量(单位)
吸胀
34(ug/g)
萌发
47.6(ug/g)
在碱性条件下,蛋白质中的肽键与铜结合生成紫红色的蛋白质即铜络合物;此络合物以及蛋白质中络氨酸和苯丙氨酸等芳香族氨基酸的残基使磷钼酸-磷钨酸试剂还原,产生深色混合物。在一定条件下,颜色深浅与蛋白质含量成正相关。结果表明:与吸胀水稻种子相比,萌发水稻种子的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更高。
引言
植物根系吸收、同化的氮素主要以氨基酸和酰胺的形式进行运输,所以测定植物组织中不同时期、不同部位游离氨基酸的含量,对于研究根系生理,氮素代谢等有一定意义;蛋白质作为细胞中含量最丰富的生物大分子,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最重要的基础物质之一。蛋白质的含量测定,是植物生理、生化研究中最常用、最基本的分析方法之一;淀粉酶活性高低可以衡量种子萌发速率,也可以作为水稻抗旱性的生化指标;同工酶谱的差异是基因表达的差异造成的,所以在研究植物基因调控与生长发育及其与环境条件的关系以及许多生意生化和遗传问题时,常常要分析同工酶谱的差异,因此,同工酶研究在理论和实践中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研究结果表明:与吸胀水稻种子相比,萌发水稻种子的游离氨基酸含量更高;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更高;淀粉酶活性更高;过氧化物同工酶含量更高;种子中各种酶活性提高,各种氨基酸含量升高,明显有利于促进种子的萌发。
《植物生理生化实验》综合性实验总结
(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
课程:《植物生理生化实验》--生化实验21学时成绩:
学院:林学院专业:林学年级:10级学号:102253007040姓名:陈薇
综合性
实验项目
吸胀与萌发水稻种子若干生化指标的差异分析
面向专业
10级农学、植保、农资、园艺、设施、茶学、林学、水保、制药、生安等
综合性实验报告总结
吸胀与萌发水稻种子若干生化指标的差异分析
摘要:以吸胀与萌发的水稻种子为材料,通过茚三酮试剂显色法,Folin-酚试剂法,滴定法,活体法等方法测定了不同处理水稻种子的游离氨基酸含量、淀粉酶活性及其过氧化物同工酶特性。结果表明:与吸胀水稻种子相比,萌发水稻种子的游离氨基酸含量更高;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更高;淀粉酶活性更高;过氧化物同工酶含量更高;种子中各种酶活性提高,各种氨基酸含量升高,明显有利于促进种子的萌发。
3、结论与讨论
3.1实验结果表明:与吸胀水稻种子相比,萌发水稻种子的游离氨基酸含量更高;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更高;淀粉酶活性更高;过氧化物同工酶含量更高;种子中各种酶活性提高,各种氨基酸含量升高,明显有利于促进种子的萌发。
3.2.通过实验:了解了氨基酸总量测定的意义及其在本专业中的应用,掌握了茚三酮十几显色法测定氨基酸总量的原理和方法,学会分光光度计的使用方法和标准曲线的绘制方法;了解测定植物体内可溶性蛋白质的意义和用途,及可溶性蛋白质测定的集中方法,掌握了Folin-酚试剂法测定蛋白质含量的原理及要点;了解α-淀粉酶和β-淀粉酶的不同点及其淀粉酶活性测定的意义,掌握了很温水浴的控温方法,学会用3,5-二硝基水杨酸显色法测定淀粉酶活性的原理及其操作要点,及不同处理的萌发种子淀粉酶活性的差异;了解了同工酶研究在理论和实践中的重要意义,了解了聚丙烯酰胺凝胶中各种化学试剂的作用,通过本实验掌握了电泳技术的原理、方法、凝胶配制、染色方法等等,熟悉垂直平板凝胶电泳装置、操作方法。比较不同处理的萌发种子过氧化物酶谱的差异。
2.4吸胀与萌发水稻种子过氧化物同工酶比较
处理
条带
比移值Rf=a/b
吸胀
8
0.03、0.054、0.11、0.16、0.46、0.64、0.84、0.88
萌发
7
0.02、0.06、0.125、0.4、0.52、0.88、0.94
被分离物质犹豫所载电荷数量、分子大小和形状的差异,因此在电泳是产生不同的泳动速率而相互分离。利用过氧化物酶能催化双氧水吧联苯胺氧化成蓝色或棕褐色产物的原理,将经过电泳后的凝胶至于有双氧水及联苯胺的溶液染色,出现蓝色或棕褐色部位即为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在凝胶中存在的位置,多条有色带即构成过氧化物酶同工酶谱。
参考文献
王学奎,植物生理生化实验原理和技术(第2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柯玉琴,植物生理生化实验,/advanced_search/result?courseID=S0800111,2011/12/3
指导教师评语:
指导教师签名:
年月日
2.3吸胀与萌发水稻种子淀粉酶活性比较
处理
总酶活(单位)
α淀粉酶活性(单位)
β淀粉酶活性(单位)
吸胀
2.100(mg/g·min)
1.012(mg/g·min)
0.088(mg/g·min)
萌发
2.948(mg/g·min)
2.684(mg/g·min)
0.264(mg/g·min)
淀粉酶产生的还原糖能使3,5-二硝基水杨酸还原,生成棕红色的3-氨基-5-硝基水杨酸,淀粉酶活力的大小与产生的还原糖的量成正比,可以用麦芽糖制作标准曲线,用比色法测定淀粉生成的还原糖的量,以单位重置样品在一定时间内生成的还原糖的量表示酶活力。几乎所有植物中都存在有淀粉酶,特别市萌发后的禾谷类种子淀粉酶活性最强。主要是α-淀粉酶和β-淀粉酶。α-淀粉酶不耐酸,在PH3.6以下迅速钝化;而β-淀粉酶不耐热,在70摄氏度15分钟则被钝化,根据它们的这种特性,在测定时钝化其中之一,就可测出另一个的活力。本实验采用加热钝化β-淀粉酶测出α-淀粉酶的活力,在与非钝化条件下测定的总活力(α+β)比较,求出β-淀粉酶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