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肠科疾病应该怎么治疗
中医肛肠科学如何运用中医祛邪疗法
中医肛肠科学如何运用中医祛邪疗法中医肛肠科学是中医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在治疗肛肠疾病方面有着独特的理论和方法。
其中,中医祛邪疗法是常用的治疗手段之一。
本文将详细探讨中医肛肠科学中如何运用中医祛邪疗法。
中医认为,肛肠疾病的发生往往与邪气侵袭有关。
所谓邪气,包括风、寒、暑、湿、燥、火等外邪,以及痰饮、瘀血、食积等内邪。
祛邪疗法的目的就是要祛除这些致病因素,恢复肛肠部位的气血调和、脏腑功能正常。
在中医肛肠科学中,常见的祛邪方法包括中药治疗、针灸疗法、推拿按摩等。
中药治疗是运用中药的性味归经和功效来祛邪。
例如,对于热毒壅盛所致的肛周脓肿,常使用清热解毒的中药,如金银花、连翘、蒲公英等,以清除热毒之邪。
对于湿热下注引起的痔疮,会选用清热利湿的药物,如黄柏、苍术、薏苡仁等,以祛除湿热之邪。
而对于瘀血阻滞导致的肛裂,活血化瘀的中药如桃仁、红花、赤芍等则能发挥作用,消散瘀血。
针灸疗法也是中医祛邪的重要手段。
通过针刺特定的穴位,可以调节经络气血的运行,达到祛邪的目的。
比如,对于内痔出血,针刺长强、承山等穴位,能够起到清热凉血、止血的作用。
对于肛门周围疼痛,针刺八髎穴可以疏通经络、止痛祛邪。
推拿按摩在肛肠疾病的治疗中也有一定的应用。
通过按摩肛门周围的穴位和肌肉,可以促进局部的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紧张,有助于祛除邪气。
例如,按摩尾骨尖两侧的长强穴,对于改善肛肠部位的气血运行有一定帮助。
除了上述方法,中医还注重内外兼治。
在外治法方面,熏洗法是常用的祛邪手段之一。
使用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作用的中药煎汤熏洗肛门局部,如苦参、黄柏、蛇床子等,可以直接作用于病变部位,祛除病邪。
栓剂和膏剂的应用也较为广泛,如痔疮栓、马应龙麝香痔疮膏等,通过局部给药,发挥清热利湿、活血消肿等祛邪功效。
在运用中医祛邪疗法治疗肛肠疾病时,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进行辨证论治。
中医强调个体差异,同样的肛肠疾病,不同的患者可能由于体质、病因等因素的不同,治疗方法也会有所差异。
中医肛肠科如何运用中药内服治疗肛肠疾病
中医肛肠科如何运用中药内服治疗肛肠疾病肛肠疾病是一类常见且多发的疾病,给患者带来了不少痛苦和困扰。
在中医肛肠科,中药内服是治疗肛肠疾病的重要方法之一,具有独特的优势和良好的疗效。
中医认为,肛肠疾病的发生与人体的整体气血、脏腑功能失调密切相关。
例如,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劳倦过度等因素都可能导致肛肠疾病的发生。
通过中药内服,可以调理人体的气血阴阳,恢复脏腑功能,从而达到治疗肛肠疾病的目的。
对于内痔出血的患者,中医常采用凉血止血、清热利湿的方法进行治疗。
常用的中药方剂有凉血地黄汤,其中包含生地、当归、地榆、槐角、黄连、黄芩等药物。
生地清热凉血、养阴生津;当归养血活血;地榆、槐角凉血止血;黄连、黄芩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诸药合用,共奏凉血止血、清热利湿之功,可有效缓解内痔出血的症状。
对于肛裂患者,多因阴虚津亏、肠道失润所致。
治疗时以滋阴清热、润肠通便为主。
常用的方剂有增液汤合麻仁丸加减。
增液汤中的玄参、麦冬、生地能滋阴增液、润燥通便;麻仁丸中的麻子仁、杏仁、白芍、大黄、枳实、厚朴等药物则可润肠泻热、行气通便。
通过内服这些中药,能够增加肠道的津液,使大便通畅,减轻肛裂的疼痛和出血。
在治疗肛瘘时,中医认为其多由正气不足、湿热下注所致。
治疗上常采用扶正托毒、清热利湿的方法。
常用的中药有黄芪、白术、茯苓、金银花、连翘、黄柏、苍术等。
黄芪、白术、茯苓健脾益气,扶助正气;金银花、连翘清热解毒;黄柏、苍术清热利湿。
通过内服这些中药,可以提高机体的抵抗力,清除体内的湿热之邪,促进肛瘘的愈合。
对于炎性肠病所致的肛肠疾病,如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等,中医治疗则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进行辨证论治。
如果是湿热蕴结型,常用白头翁汤加减,以清热利湿、解毒止痢;如果是肝郁脾虚型,可用痛泻要方合四君子汤加减,以疏肝健脾;如果是脾肾阳虚型,则用四神丸加减,以温补脾肾。
除了上述常见的肛肠疾病,中药内服在治疗肛门直肠周围脓肿、肛窦炎等疾病方面也有显著的效果。
中医肛肠科学如何预防和治疗肛门肿瘤
中医肛肠科学如何预防和治疗肛门肿瘤肛门肿瘤是一种发生在肛门部位的肿瘤性疾病,包括良性和恶性肿瘤。
在中医肛肠科学中,对于肛门肿瘤的预防和治疗有着独特的理论和方法。
一、肛门肿瘤的概述肛门肿瘤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如遗传因素、生活习惯、环境因素、感染等。
常见的肛门肿瘤有肛门鳞状细胞癌、肛门基底细胞癌、肛门黑色素瘤等。
其症状可能包括肛门疼痛、出血、肛门肿物、排便习惯改变等。
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导致病情恶化,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危及生命。
二、中医对肛门肿瘤的认识在中医理论中,肛门肿瘤的形成多与正气不足、邪气侵袭、情志失调、饮食不节等因素有关。
正气不足使得机体抵御外邪的能力下降,邪气乘虚而入,蕴结于肛门,导致气血凝滞、经络阻塞,日久形成肿块。
情志失调如长期的抑郁、焦虑、愤怒等,会影响脏腑功能,导致气血运行失常,从而增加肛门肿瘤的发生风险。
饮食不节,如过食辛辣、油腻、肥甘厚味之品,或饮酒过度,损伤脾胃,内生湿热,下注肛门,也可能引发肛门肿瘤。
三、中医肛肠科学对肛门肿瘤的预防1、调理情志保持心情舒畅,避免过度的精神压力和焦虑情绪。
中医认为,情志舒畅则气血调和,脏腑功能正常。
可以通过适当的运动、听音乐、与朋友交流等方式来缓解压力,调节情绪。
2、合理饮食饮食均衡,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适量摄入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如鱼肉、鸡肉、豆类等。
避免过多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以及腌制、熏烤、油炸食品。
同时,要控制饮酒量,避免酗酒。
3、起居有常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的睡眠。
避免熬夜,因为熬夜会损伤人体正气,影响脏腑功能。
4、适度运动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如散步、慢跑、游泳、太极拳等,可以增强体质,提高机体的免疫力。
但要注意运动的强度和时间,避免过度劳累。
5、中医保健可以通过艾灸、按摩等中医保健方法来促进气血运行,增强机体的抵抗力。
例如,艾灸关元、气海、足三里等穴位,具有温阳补气、扶正祛邪的作用。
按摩腹部、肛门周围的穴位,如天枢、中脘、长强等,可以改善局部血液循环,预防肛门疾病。
肛肠科疾病的基本知识
肛肠科疾病的基本知识肛肠科疾病的基本知识肛肠科疾病是指发生在肛门和直肠部位的病症,其中包括肛裂、痔疮、肛门瘙痒、肛门周围脓肿、肛门狭窄、直肠炎、肛门及直肠肿瘤等多种疾病。
这些疾病常常会引起患者的不适和痛苦,给生活带来很大的不便,因此了解肛肠科疾病的基本知识,对于预防和治疗这些疾病是非常重要的。
一、肛肠科疾病的症状肛肠科疾病的症状因病情不同而各异,但是有些症状比较常见,如:1. 肛门疼痛和刺痛感,尤其是排便时更为明显;2. 肛门或直肠部位出现明显的肿块或肿瘤,有些患者还可以出现肛门出血或异物感;3. 肛门瘙痒和灼热感,常常会导致睡眠质量下降和生活质量降低;4. 排便困难,如便秘、腹泻等;5. 肛门周围脓肿等感染性疾病,有时会出现发热、乏力、全身不适等症状。
二、肛肠科疾病的预防肛肠科疾病可以通过以下措施进行预防:1. 科学饮食:食物中含有的纤维素和水分可以增加肠道蠕动,防止便秘。
多吃蔬菜水果和粗粮、少吃油腻和辛辣食品。
2. 恰当用药:滥用泻药和抗生素不仅会破坏肠道的正常菌群,而且还会加重便秘和引起腹泻。
3. 合理运动:适当运动可以增强肠道蠕动,促进消化道代谢,有利于肛肠保健。
4. 排便姿势:传统的坐式排便容易导致肛门部位括约肌失去张力,长期容易导致痔疮等疾病,因此可以采取蹲式排便。
三、肛肠科疾病的治疗肛肠科疾病的治疗要针对不同的疾病进行,常用的治疗方法有以下几种:1. 药物治疗:痔疮、肛裂等疾病可以采用局部外用药物(如抗生素、糖皮质激素、消炎药等)治疗,减轻症状和防止感染。
2. 手术治疗:一些疾病如肛周脓肿、肛垫脱垂、肛门闭锁等,需要进行手术治疗,以达到切除病灶、清除感染和恢复功能的目的。
3. 生活方式调整:便秘等症状可以通过改善饮食习惯、增加运动量、改变排便姿势等生活方式调整,减轻症状和预防疾病的发生。
4. 中药治疗:一些肛肠科疾病如肛门瘙痒、肛瘘等也可以采用中药治疗,较为温和,但需要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用药。
中医肛肠科学如何运用中医五行治疗肛肠疾病
中医肛肠科学如何运用中医五行治疗肛肠疾病在中医理论体系中,五行学说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它将世间万物归纳为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元素,并阐述了它们之间相生相克的关系。
中医肛肠科学巧妙地运用五行学说的原理,为肛肠疾病的治疗提供了独特的思路和方法。
五行中的木、火、土、金、水分别对应着肝、心、脾、肺、肾五脏。
而肛肠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往往与五脏的功能失调密切相关。
从木与肝的角度来看,肝主疏泄,调畅气机。
若肝气郁结,疏泄失常,气血运行不畅,可导致肛肠局部气血瘀滞,引发痔疮、肛裂等疾病。
治疗时,可采用疏肝理气的方法,常用的药物如柴胡、郁金、青皮等,以恢复肝气的疏泄功能,促进气血流通。
火与心相应,心主血脉。
若心火亢盛,灼伤阴血,可导致血热妄行,引起肛肠部位的出血,如内痔出血。
此时,需清心泻火、凉血止血,可选用黄连、栀子、犀角等中药。
土与脾关系紧密,脾主运化,为气血生化之源。
若脾气虚弱,运化失司,水湿内生,下注大肠,可导致泄泻、痢疾等肛肠疾病。
治疗应以健脾益气、化湿止泻为主,常用的药物有白术、茯苓、山药等。
金与肺相关,肺主气,司呼吸,主宣发肃降。
若肺气不利,肃降失常,大肠传导失司,可出现便秘等病症。
治疗时应宣肺降气、润肠通便,可选用杏仁、桔梗、紫苏子等。
水与肾对应,肾主水,藏精。
若肾阳不足,命门火衰,可致虚寒性肛肠疾病,如直肠脱垂。
治疗当温补肾阳,常用药物有肉桂、附子、肉苁蓉等。
在中医五行治疗肛肠疾病的过程中,还需注重五行之间的相生相克关系。
相生关系意味着相互滋生和促进,相克关系则表示相互制约和克制。
例如,木生火,肝血可以滋养心血。
在治疗心的病症时,有时需要从肝论治。
而木克土,肝气太过可能会克伐脾土。
当脾土虚弱时,不仅要健脾,还需疏肝,以防肝气乘脾。
此外,中医还会根据患者的体质、病情的轻重缓急以及季节气候等因素,综合运用五行理论进行治疗。
比如,在夏季,火气较旺,对于心火亢盛导致的肛肠出血病症,治疗时要更加注重清热泻火;而在冬季,寒气较重,对于肾阳不足引起的肛肠疾病,温补肾阳的力度则需适当加大。
中医肛肠科如何运用辨证论治的原则治疗疾病
中医肛肠科如何运用辨证论治的原则治疗疾病在中医的领域中,肛肠科疾病的治疗并非简单的对症处理,而是遵循着辨证论治这一核心原则。
辨证论治是中医认识疾病和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也是中医肛肠科治疗取得良好效果的关键所在。
辨证论治,简单来说,就是通过对患者症状、体征、舌象、脉象等多方面的综合分析,判断疾病的病因、病机、病位、病性等,从而制定出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对于肛肠科疾病,这一原则同样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首先,中医会对肛肠科患者进行详细的问诊。
了解患者的大便情况,是干燥还是稀溏,排便是否困难,有无便血,便血的颜色是鲜红还是暗红,以及排便时是否伴有疼痛等。
同时,还会询问患者的饮食习惯、生活起居、情志状态等,因为这些因素都可能与肛肠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有关。
比如,对于痔疮患者,如果其便血鲜红,量较多,肛门肿物脱出不能自行回纳,伴有口渴、舌红、苔黄、脉数等症状,中医认为这多属于风热肠燥证。
治疗上应以清热凉血祛风为主,常用的方剂如凉血地黄汤加减。
再如,肛裂患者排便时疼痛剧烈,便后疼痛持续一段时间才能缓解,伴有大便干结、口干口臭、舌红苔黄燥、脉弦数等症状,多属于燥热内结证。
治疗则以清热润肠通便为主,可选用麻子仁丸加减。
在肛肠科疾病的辨证论治中,舌象和脉象的观察也非常重要。
舌红苔黄腻、脉滑数,可能提示体内有湿热;舌淡苔白、脉沉细,可能是气血不足的表现。
通过对这些细微征象的辨别,可以更准确地判断病情。
除了内服中药进行治疗,中医肛肠科还会运用外治法来配合辨证论治。
对于内痔出血,可采用栓剂纳肛、中药熏洗等方法。
如果是肛周脓肿,未成脓时可外敷金黄膏消肿散结;已成脓则需要及时切开排脓,并配合中药坐浴以清热解毒、祛湿消肿。
对于肛肠疾病术后的患者,辨证论治同样具有重要的意义。
术后患者可能会出现气血亏虚、伤口愈合缓慢等情况。
此时,中医会根据具体的辨证结果,给予益气养血、托里生肌的中药内服,促进伤口愈合,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另外,中医还强调情志因素在肛肠疾病中的作用。
中医肛肠科学如何利用穴位按摩治疗肛肠疾病
中医肛肠科学如何利用穴位按摩治疗肛肠疾病肛肠疾病是一类常见的疾病,给患者带来了不少痛苦和困扰。
在中医肛肠科学中,穴位按摩作为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具有独特的优势和显著的疗效。
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了解一下中医肛肠科学是如何利用穴位按摩治疗肛肠疾病的。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一些与肛肠疾病相关的穴位。
其中,长强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穴位。
它位于尾骨端下,当尾骨端与肛门连线的中点处。
按摩长强穴可以促进肛门周围的血液循环,缓解肛门括约肌的紧张,对于痔疮、肛裂等疾病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另外,承山穴也是一个常用的穴位。
它位于小腿后面正中,委中与昆仑穴之间,当伸直小腿或足跟上提时,腓肠肌肌腹下出现的尖角凹陷处。
承山穴具有舒筋活络、理气止痛的功效,对于肛肠疾病引起的疼痛、痉挛等症状有较好的缓解作用。
还有一个重要的穴位是大肠俞穴。
它位于腰部,当第4 腰椎棘突下,旁开 15 寸。
按摩大肠俞穴可以调节大肠的功能,促进肠道蠕动,改善便秘等肛肠问题。
在进行穴位按摩时,手法和力度非常关键。
一般来说,常用的按摩手法包括按揉法、点压法和推法。
按揉法是用手指的指腹在穴位上进行顺时针或逆时针的揉动。
按摩时力度要适中,以患者感到酸胀但能够忍受为宜。
比如按摩长强穴时,可以用食指或中指的指腹按揉,每次按揉 2-3 分钟,每天可进行多次。
点压法是用手指的指尖或指关节在穴位上进行按压。
这种手法力度相对较大,可以更好地刺激穴位。
按摩承山穴时,可以使用点压法,每次按压 1-2 分钟,重复 3-5 次。
推法是用手指或手掌在穴位所在的经络上进行推动。
按摩大肠俞穴时,可以用手掌根部从腰部向臀部方向推,以达到疏通经络的作用。
除了单独按摩这些穴位外,还可以结合一些辅助的按摩方法来增强疗效。
比如,可以沿着足太阳膀胱经和足阳明胃经进行按摩,这两条经络与肛肠的生理功能密切相关。
同时,在进行穴位按摩治疗肛肠疾病时,也需要注意一些事项。
首先,按摩前要保持双手清洁卫生,避免感染。
其次,如果患者的肛肠疾病处于急性发作期,如大量出血、剧烈疼痛等,应及时就医,不宜单纯依靠穴位按摩治疗。
肛肠科实习医生总结肛肠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心得
肛肠科实习医生总结肛肠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心得在肛肠科实习的这段时间里,我有幸接触到了各种肛肠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通过实践与学习,我积累了一些经验和心得,特此总结与分享。
本文将从常见肛肠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方面展开探讨,希望对于从事或将从事该领域的医生们有所帮助。
一、痔疮痔疮是一种常见的肛肠疾病,主要表现为局部疼痛、出血、肿块等症状。
诊断方面,重要的观察点有肛门及周围皮肤的状况、肛管开口情况等。
治疗方面,根据痔疮的不同分型,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如局部药物、手术等。
二、肛裂肛裂是指肛门黏膜和直肠皮肤发生纵裂的疾病,表现为排便时剧痛、便血等症状。
诊断肛裂的关键在于详细询问患者症状,肛门检查以及必要的辅助检查,如拍片、肛门镜等。
治疗可采用保守治疗或手术治疗,个体化治疗方案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定。
三、肛周脓肿肛周脓肿是一种常见的急性化脓性肛肠疾病,主要表现为疼痛、肿胀、红肿、体温升高等症状。
临床诊断主要依靠详细的病史询问与肛门检查,必要时借助B超、CT等检查手段进行辅助诊断。
治疗方面,常规处理包括抗感染、放脓、协助排脓等。
四、直肠息肉直肠息肉是肠道常见的良性肿瘤,大多数患者无明显症状,部分患者可出现便血、腹痛等症状。
诊断要点在于肛门指检和直肠镜检查,直肠镜的检查可明确病变的位置、大小和形态,必要时还可以取活检。
治疗方面,常采用内科治疗、内镜手术和外科手术等方法,具体方案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定。
五、直肠癌直肠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早期通常无明显症状,晚期可出现便血、腹痛、贫血等症状。
诊断主要通过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和影像学检查,如CT、MRI、PET-CT等,确诊最好还是通过活检来进行。
治疗包括手术、放疗、化疗等综合治疗手段,具体的治疗方案需根据患者的病情、阶段和全身情况进行综合考虑。
六、肛门肿瘤肛门肿瘤分为恶性和良性,其中恶性肛门肿瘤的发病率逐年上升。
诊断主要通过肛门指检、镜检和活检等方式,如有必要可辅助影像学检查,如CT、MRI等。
中医肛肠科学如何诊断和治疗肛门狭窄
中医肛肠科学如何诊断和治疗肛门狭窄肛门狭窄是一种常见的肛肠疾病,给患者的生活带来了诸多不便和痛苦。
在中医肛肠科学中,对于肛门狭窄有着独特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一、肛门狭窄的诊断1、症状观察患者通常会出现排便困难,粪便变细,甚至呈扁条状或细条状。
排便时可能会感到疼痛、费力,伴有肛门坠胀感。
严重的肛门狭窄患者可能会出现排便不尽感、粪便潴留等情况。
2、肛门指诊这是诊断肛门狭窄的重要方法之一。
医生通过手指插入肛门,感受肛管的松紧程度、狭窄的部位和范围。
正常情况下,肛门能够容纳两指以上且无明显阻力。
如果手指插入困难,感觉到肛管狭窄、僵硬,或者只能容纳一指甚至更窄,就提示可能存在肛门狭窄。
3、肛门镜检查通过肛门镜可以直接观察肛门内部的情况,包括肛管的黏膜、狭窄的部位、程度以及是否存在其他病变。
同时,还可以了解狭窄部位的黏膜色泽、有无溃疡、瘢痕等。
4、钡剂灌肠造影对于一些复杂的肛门狭窄病例,可能需要进行钡剂灌肠造影。
这项检查可以清晰地显示肠道的形态、狭窄的部位以及肠道的蠕动情况,有助于全面了解病情。
二、肛门狭窄的中医病因病机中医认为,肛门狭窄的发生多与以下因素有关:1、外伤染毒肛门部位因手术、外伤等损伤后,感染邪毒,导致局部气血凝滞,经络阻塞,日久形成瘢痕,进而引起狭窄。
2、湿热下注平素饮食不节,嗜食辛辣肥甘厚味,导致湿热内生,下注肛门,灼伤脉络,气血瘀滞,形成狭窄。
3、气血亏虚久病或产后,气血不足,肛门失于濡养,肌肉萎缩,弹性降低,也可能导致肛门狭窄。
三、肛门狭窄的中医治疗1、中药内服(1)气滞血瘀型:治宜活血化瘀,行气通络。
常用方剂如血府逐瘀汤加减。
(2)湿热下注型:治宜清热利湿,解毒消肿。
常用方剂如龙胆泻肝汤加减。
(3)气血亏虚型:治宜益气养血,润肠通便。
常用方剂如八珍汤加减。
2、中药熏洗坐浴选用具有活血化瘀、消肿止痛、软坚散结作用的中药,如苦参、黄柏、蒲公英、红花、桃仁等,煎汤熏洗坐浴。
通过温热和药物的作用,改善局部血液循环,缓解括约肌痉挛,软化瘢痕,促进狭窄的缓解。
肛肠科 肛裂病(肛裂)中医诊疗方案
肛裂病(肛裂)中医诊疗方案(2019年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1—94)。
(1)主要症状:排便时疼痛明显,便后疼痛可加剧,常有便秘及少量便血。
(2)主要体征:好发于肛门前后正中部位,肛管皮肤浅表纵裂,创缘整齐、基底新鲜、色红,触痛明显,创面富于弹性,多见于急性肛裂;有反复发作史,创缘不规则,增厚,弹性差,溃疡基底紫红色或有脓性分泌物,上端邻近肛窦处肛乳头肥大,创缘远心端有哨兵痔,或有皮下瘘管形成。
多见于慢性肛裂。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外科学》第8版(陈孝平等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年)。
肛裂的诊断要具备主要症状如肛门部疼痛、便血或伴有便秘,肛裂的疼痛呈典型的周期性疼痛,排便时疼痛,便后数分钟后可缓解,随后再次发生疼痛可达数小时后缓解;便血为滴血或手纸染血,鲜血,量少。
肛门部检查有肛管皮肤裂开,肥大乳头和哨兵痔等体征即可作出诊断。
(二)证候诊断1.血热肠燥证:大便二、三日一行,质干硬,便时滴血或手纸染血,肛门疼痛;腹部胀满,溲黄。
裂口色红。
舌质偏红,苔黄燥,脉弦数。
2.阴虚津亏证:大便干燥数日一行,便时疼痛点滴下血;口干咽燥,五心烦热。
裂口深红。
舌红,少苔或无苔,脉细数。
3.气滞血瘀证:肛门刺痛,便时便后尤甚。
肛门紧缩,裂口色紫暗。
舌质紫暗,脉弦或涩。
二、治疗方法(一)手术治疗1.肛裂扩肛术(1)适应症:急性肛裂(2)操作方法:患者取截石位,骶麻或局麻后常规消毒,术者戴橡胶手套,并将双手食指和中指涂上润滑剂,先用右手食指插入肛内,再插入左手食指,两手腕部交叉,两手食指掌侧向外侧扩张肛管,以后逐渐伸入两中指,持续扩张肛管3~4分钟,使肛管内外括约肌松弛,术毕。
参照《中医外科学》第9版(李曰庆等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年)。
2.内括约肌切开术(1)适应症:慢性肛裂(2)操作方法:在肛缘一侧距肛缘1~1.5cm作小切口达内括约肌下缘,约定括约肌间沟后分离内括约肌至齿状线,剪断内括约肌,然后扩张至4指,电灼或压迫止血后缝合切口,可一并切除肥大乳头,前哨痔。
中医肛肠科如何运用针灸疗法
中医肛肠科如何运用针灸疗法在中医肛肠科的临床实践中,针灸疗法作为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具有独特的应用价值和显著的疗效。
针灸通过针刺或艾灸人体的特定穴位,调节气血、疏通经络、调和阴阳,从而达到治疗肛肠疾病的目的。
针灸疗法在肛肠科的应用范围较为广泛。
对于常见的肛肠疾病,如痔疮、肛裂、肛瘘、肛周脓肿等,针灸都能发挥一定的治疗作用。
以痔疮为例,中医认为其发病多与气血瘀滞、湿热下注等有关。
针灸治疗时,常选取长强、承山、二白等穴位。
长强穴位于尾骨端下,是治疗肛肠疾病的要穴,针刺此穴能够疏通肛门局部气血。
承山穴在小腿后面正中,具有舒筋活络、清热利湿的功效,可缓解痔疮引起的疼痛和不适。
二白穴则位于前臂掌侧,腕横纹上 4 寸,桡侧腕屈肌腱的两侧,对于痔疮出血有较好的止血作用。
通过针刺这些穴位,可以调节气血运行,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减轻痔疮的症状。
肛裂是肛管皮肤的纵行裂伤,常引起肛门疼痛和出血。
针灸治疗肛裂时,除了上述穴位外,还可选取血海、足三里等穴位。
血海穴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有助于促进肛裂伤口的愈合。
足三里是保健要穴,有调理脾胃、补中益气的功效,可增强机体的免疫力和抵抗力,促进肛裂的恢复。
肛瘘和肛周脓肿多由湿热毒邪蕴结所致。
在针灸治疗时,可选取曲池、合谷、阴陵泉等穴位。
曲池穴和合谷穴有清热解毒、疏风解表的作用,能够清除体内的湿热之邪。
阴陵泉穴则可健脾利湿,帮助排出体内的湿气。
在实施针灸治疗时,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体质,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针灸的手法包括提插、捻转、补泻等,不同的手法和刺激强度会产生不同的治疗效果。
例如,对于实证,多采用泻法,以疏泄邪气;对于虚证,则采用补法,以扶助正气。
同时,针灸治疗还可以与其他中医疗法相结合,如中药内服、外用坐浴等,以增强治疗效果。
比如,在针灸的同时,配合使用清热利湿、活血化瘀的中药内服,能够从内部调理身体的气血阴阳平衡;外用中药坐浴,则可以直接作用于肛门局部,缓解疼痛、消肿止痒。
肛肠科常见病的诊断与治疗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肛肠科常见病的诊断与治疗
导语:肛肠科这种疾病在生活中是比较常见的,比如你们在生活中会遇到便血以及脱垂以及肛门不适感等症状,这些都是肛肠科。
对于肛肠科这种疾病,你
肛肠科这种疾病在生活中是比较常见的,比如你们在生活中会遇到便血以及脱垂以及肛门不适感等症状,这些都是肛肠科。
对于肛肠科这种疾病,你们在生活中可以多去了解一下它们的治疗方法,这样对于你们缓解便血或者肛门堵塞是有帮助的,最好是食用一些通便的食物来治疗它。
肛肠科的发病症状是比较多的,主要是肛门堵塞或者出现便血的情况以及肠胃不适等,所以我们在生活中治疗肛肠科应该要注意它们的发病原因,这样才能够在生活中治疗肛肠科这种疾病。
(1)症状:
①间歇性便血:特点为便时滴血、射血,量多、色鲜红,血不与粪便相混淆。
亦可表现为手纸带血。
②脱垂:便后颗粒状肿物脱出肛外,初期可自行还纳,后期需用手托回或卧床休息才可复位,严重者下蹲、步行、咳嗽或喷嚏时都可能脱出。
③肛门不适感:包括肛门坠胀、异物感、瘙痒或疼痛,可伴有粘液溢出。
④肛门疼痛有肛门水肿或血栓形成者,可出现肛门疼痛。
(2)体征:
肛检见齿线上下同一方位粘膜皮肤隆起,连成整体,质柔软,多位于3、7、11点处。
直肠癌大便带血及粘液,色暗红,排便次数及性状改变。
直肠指检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肛肠科知识点
肛肠科知识点肛肠科是一门专注于肛门和直肠问题的医学科学。
肛肠疾病是一种常见但鲜为人知的问题,很多人对此知之甚少。
本文将为您介绍一些常见的肛肠疾病和治疗方法,希望能帮助您更好地了解和应对这些问题。
一、肛瘘与肛瘘修复手术肛瘘是肛门周围形成的一种病变,通常由于感染或肛门腺管堵塞引起。
患者可能会出现疼痛、流脓以及肛门出口有小洞等不适症状。
对于肛瘘,修复手术通常是最有效的治疗方法之一。
在手术中,医生会清理感染部位并修补肛门周围的破损组织。
手术后,患者需要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休息和恢复。
二、痔疮的治疗方法痔疮是肛门周围静脉曲张的一种常见疾病。
患者可能会感到肛门痒、肿胀、疼痛以及出血等症状。
治疗痔疮的方法有很多种,包括药物治疗、激光治疗以及手术疗法等。
例如,医生可以开具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或缩小肿瘤,或者采用激光技术来切除痔疮。
手术疗法通常是最后的手段,仅在其他方法无效时才进行考虑。
三、直肠息肉的早期发现和处理直肠息肉是指直肠内突出的肿瘤,通常不会引起疼痛,但有时会引发出血或其他症状。
为了早期发现和处理直肠息肉,建议每个成年人都应定期进行肠镜检查。
如果发现一些小型的息肉,医生可以通过内窥镜将其切除。
对于较大的息肉,医生可能会建议进行手术治疗,以避免其发展成为恶性肿瘤。
四、肠易激综合征的症状和治疗肠易激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肠道功能紊乱疾病,患者可能会经历腹痛、腹胀、腹泻或便秘等症状。
虽然肠易激综合征的具体原因尚不明确,但常见触发因素包括饮食、压力和精神紧张等。
治疗方法包括饮食调整、药物治疗和心理疗法等。
针对不同的症状,医生可能会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以缓解患者的痛苦。
总结肛肠科是一个与肛门和直肠有关的医学专业,涵盖了多种疾病和治疗方法。
通过了解肛瘘、痔疮、直肠息肉和肠易激综合征等肛肠疾病的常见症状和治疗方法,我们可以更好地预防和处理这些问题。
但要记住,对于肛肠问题,及早就医和寻求专业意见是非常重要的。
这篇文章只是为了提供一些基本的知识,而不是代替医生的诊断和治疗建议。
肛肠科治疗操作规范增补
肛肠科治疗操作规范增补肛肠科是医院中常见的科室之一,主要治疗结直肠疾病和肛门疾病。
在进行治疗操作时,需要遵循一定的规范,以确保治疗效果和患者安全。
本文将就肛肠科治疗操作规范进行探讨,希望能对医护人员提供帮助。
一、治疗前准备1.了解患者病情:在治疗前,医生应详细了解患者的病情,包括病史、病程、症状等,以便制定最合适的治疗方案。
2.告知患者治疗过程:在治疗前,医生需要向患者告知治疗过程,包括治疗方法、可能存在的疼痛和不适感等,以便患者做好心理准备。
3.洗手:医护人员应该在治疗前先洗手,以避免可能存在的交叉感染。
4.准备治疗器械:医生和护士应准备好所需的治疗器械,包括外科手套、消毒液、针头、注射器等。
5.确保治疗环境清洁:在治疗前,需要确保治疗环境的清洁,以避免可能存在的污染和感染。
6.储备止痛药物:治疗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患者疼痛和不适感,因此需要储备一定量的止痛药物,以便及时缓解症状。
7.检查治疗器械:治疗器械需要在治疗前进行检查,确保器械质量和完整性。
二、治疗标准1.治疗要规范化:在治疗中,需要确保治疗的规范化和标准化,以避免操作不规范造成的患者伤害。
2.避免感染:在治疗中,需要遵循感染控制的规范,尽量避免可能存在的感染风险。
3.避免误诊误治:在治疗中,需要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制定治疗方案,尽量避免误诊误治。
4.遵循操作步骤:在治疗中,需要遵循操作步骤,操作要规范,以确保治疗效果和患者安全。
5.注意疼痛和不适感:在治疗中,需要重视患者的疼痛和不适感,及时给予止痛和缓解不适等措施。
6.治疗后观察:在治疗结束后,需要对患者进行观察,确保治疗效果和患者安全。
三、治疗后护理1.告知患者注意事项:在治疗结束后,需要向患者告知注意事项,包括饮食、休息、药物应用等。
2.观察患者反应:治疗结束后,需要对患者进行观察,观察患者的情况,及时处理可能存在的问题。
3.避免复发:在治疗结束后,需要指导患者遵循医嘱,尽可能避免可能存在的复发风险。
(完整版)肛肠科常见疾病以及诊疗方案
肛肠科常见疾病及诊疗方案痔是直肠末端黏膜、肛管皮肤下痔静脉丛屈曲和扩张而形成的柔软静脉团。
是发生在肛门内外的常见病、多发病。
任何年龄均可发病,以20〜40岁多见,大多数病人随年龄增长而加重。
有关痔的发病机制目前尚无定论,多数学者认为是“血管性肛管垫”,是正常解剖的一部分,只有合并出血、肛脱垂、疼痛等症状时,才能称为病。
症状与体征:①便血:无痛性、间歇性、便后有鲜红色血是其特点,也是内痔或混合痔早期常见的症状。
便血多因粪便擦破黏膜或排粪用力过猛,引起扩张血管破裂出血。
轻者多为大便或便纸上带血,继而滴血,重者为喷射状出血,便血数日后常可自行停止。
这对诊断有重要意义。
便秘、粪便干硬、饮酒及食刺激性食物等都是出血的诱因。
若长期反复出血,可出现贫血,临床并不少见,应与出血性疾病相鉴别。
②痔块脱垂:常是晚期症状,多先有便血后有脱垂,因晚期痔体增大,逐渐与肌层分离,排粪时被推出肛门外。
轻者只在大便时脱垂,便后可自行回复,重者需用手推回,更严重者是稍加腹压即脱出肛外,以至咳嗽,行走等腹压稍增时,痔状就能脱出,回复困难,无法参加劳动。
有少数病人诉述脱垂是首发症状。
③疼痛:单纯性内痔无疼痛,少数有坠胀感,当内痔或混合痔脱出嵌顿,出现水肿,感染、坏死时,则有不同程度的疼痛。
④瘙痒:晚期内痔、痔块脱垂及肛管括约肌松弛,常有分泌物流出,由于分泌物刺激,肛门周围往往有瘙痒不适,甚至出现皮肤湿疹,病人极为不适。
临床分期或分度:根据内痔病变程度可分为:I度:齿状线上仅可见有半球状以下隆起(早期内痔)。
H度:齿状线上有半球状内痔结节,但无痔脱出(初期内痔)。
川度:内痔呈球状膨胀,大便时内痔脱出肛外,可以自然还纳(中期内痔)。
W度:内痔扩张到齿状线以下的肛管部分,大便时内痔脱出,需手法复法(后期内痔)。
检查方法:1.直肠指诊内痔无血栓形成或纤维化时,不易扪出,较大内痔可在齿状线上方摸到纵形皱折和隆起的痔结节。
血栓外痔在痔体中心可触及卵圆的血栓,质硬、可活动、有压痛。
中医肛肠科如何运用辨证论治的原则治疗疾病
中医肛肠科如何运用辨证论治的原则治疗疾病中医肛肠科是一门具有独特理论体系和治疗方法的学科。
在治疗肛肠疾病时,辨证论治的原则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辨证论治是中医认识疾病和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通过对疾病症状、体征等的综合分析,判断其病因、病机,进而制定出相应的治疗方案。
在中医肛肠科,常见的肛肠疾病如痔疮、肛裂、肛瘘、肛周脓肿等,其发病原因和临床表现各不相同。
因此,准确的辨证论治对于治疗效果至关重要。
首先,中医通过望、闻、问、切四诊来收集患者的病情资料。
望诊主要观察患者的面色、舌苔、肛门局部的形态和色泽等。
例如,面色苍白可能提示气血不足,舌苔黄腻可能表示体内有湿热。
闻诊包括听患者的声音、呼吸以及嗅患者的口气、分泌物等气味。
问诊则详细询问患者的症状,如肛门疼痛的性质、便血的颜色和量、大便的情况等。
切诊包括切脉和触摸肛门局部的肿块、压痛等。
以痔疮为例,中医认为其发病多与风、湿、热、燥、气虚、血虚等因素有关。
如果患者表现为肛门肿物脱出,不能自行回纳,伴有气短乏力、面色苍白,舌淡苔薄白,脉细弱,多辨证为中气下陷证。
治疗上应以补中益气、升阳举陷为法,常用补中益气汤加减。
对于肛裂患者,如果大便干结,排便时肛门疼痛剧烈,伴有口干口臭,舌红苔黄燥,脉洪数,多辨证为燥热内结证。
治疗应以清热润肠通便为主,方选麻子仁丸加减。
肛瘘的辨证则较为复杂。
若局部红肿疼痛,脓液黄稠,伴有发热、口渴、舌红苔黄,脉弦数,多为热毒炽盛证,治疗当清热解毒、消肿排脓,常用仙方活命饮加减。
若瘘管日久不愈,脓液稀薄,神疲乏力,舌淡苔薄,脉细弱,多为气血两虚证,治疗宜益气养血、托里生肌,常用十全大补汤加减。
肛周脓肿在未成脓期,若局部红肿疼痛,恶寒发热,舌红苔黄,脉数,多为热毒蕴结证,治宜清热解毒、消肿止痛,方用黄连解毒汤合仙方活命饮加减。
已成脓者,则应及时切开排脓。
在治疗过程中,中医还注重整体观念。
肛肠疾病虽病位在局部,但与全身脏腑经络气血密切相关。
例如,长期便秘可能导致肛肠疾病的发生,而便秘又可能与脾胃虚弱、肝郁气滞、肾阳不足等有关。
中医肛肠科如何运用中药外敷疗法
中医肛肠科如何运用中药外敷疗法在中医肛肠科的临床治疗中,中药外敷疗法是一种具有独特优势且应用广泛的治疗手段。
中药外敷疗法通过将中药直接敷于患处,使药物的有效成分能够透过皮肤直达病灶,发挥清热解毒、消肿止痛、化瘀止血、去腐生肌等作用,从而达到治疗肛肠疾病的目的。
中药外敷疗法所使用的药物种类繁多,常见的有清热解毒类、消肿止痛类、化瘀止血类、去腐生肌类等。
清热解毒类药物如黄柏、黄连、黄芩等,具有清热泻火、解毒燥湿的功效,适用于肛肠疾病伴有热毒炽盛的情况,如肛周脓肿、肛瘘急性发作等。
消肿止痛类药物如乳香、没药、延胡索等,能够活血行气、消肿止痛,对于痔核脱出嵌顿、肛裂疼痛等症状有较好的缓解作用。
化瘀止血类药物如三七、蒲黄、茜草等,可用于内痔出血、肛裂出血等病症,能够有效地止血化瘀。
去腐生肌类药物如血竭、儿茶、煅石膏等,常用于肛肠术后创面的修复,促进创面愈合。
在实际应用中,根据不同的肛肠疾病和病情阶段,选择合适的中药配方和剂型至关重要。
对于肛周脓肿初起,未成脓者,可选用金黄散、如意金黄膏等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的药物,以蜂蜜或醋调敷患处。
若脓肿已成,需切开引流,术后则可选用红油膏、生肌玉红膏等去腐生肌的药物外敷,以促进创面愈合。
对于内痔脱出、嵌顿引起的水肿疼痛,可使用苦参汤熏洗后,再外敷五倍子散、消痔膏等,以消肿止痛。
肛裂患者则可选用九华膏、蛋黄油膏等药物外敷,以缓解疼痛、促进裂口愈合。
中药外敷疗法的操作方法也有一定的讲究。
首先,需要对患处进行清洁,去除污垢和分泌物,以保证药物能够充分接触病灶。
然后,根据所选药物的剂型和配方,将药物均匀地敷于患处。
如果是膏剂,可直接涂抹于患处;如果是散剂,则需用适量的液体(如蜂蜜、醋、生理盐水等)调成糊状敷用。
敷药的面积应略大于病变部位,厚度适中,一般以 05 1 厘米为宜。
敷药后,可根据病情需要,用纱布或绷带进行包扎固定。
在使用中药外敷疗法时,还需要注意一些事项。
一是要密切观察患者的局部反应,如皮肤有无过敏、瘙痒、红肿等症状。
肛肠科常见病种诊疗方案
痔(混合痔、内痔、外痔)的诊疗规范肛肠科常见病痔是指肛垫病理性肥大、移位、齿线远侧皮下的直肠下静脉丛发生病理性扩张或血栓形成。
在肛肠疾病中,痔是最常见的,任何年龄都可发病,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病率增高。
本病以便血、痔核脱落、肛门不适为临床特点,属中医学中“痔”的范畴。
一、诊断(一)诊断依据:1、症状(1)间歇性便血:排便时滴血、射血,量多,色鲜红,也可表现为手纸染血。
(2)脱垂:便后痔核脱出肛外,初期可自行回复,后期需用手托回或卧床休息才可复位,严重者下蹲、步行、咳嗽时都可脱出。
(3)肛门不适:可有肛门坠胀、瘙痒、潮湿或异物感。
(4)肛门疼痛:有肛门水肿或血栓形成者,可出现肛门疼痛。
2、体征(1)肛门视诊:需采用卧位和蹲位两种体位检查,肛缘可见皮赘或半圆形隆起或痔核脱出。
(2)直肠指检:对痔的诊断意义不大,但可了解直肠内有无其他病变,如直肠癌、直肠息肉等。
(3)肛门镜检查:可见齿线上方粘膜隆起,大小不等,表面充血糜烂或呈灰白增厚。
二、痔的分类根据痔的所在部位不同分为三类。
1、内痔位于齿线上方,表面为直肠粘膜所覆盖,常见于左侧、右前和右后位。
可分为四期。
一期内痔:以便血为主,无痔核脱出。
二期内痔:排便时痔核脱出肛外,便后可自行回纳。
三期内痔:痔核脱出肛外需用手辅助才能回纳。
四期内痔:痔核长期在肛门外,不能还纳或还纳后又立即脱出。
2、外痔位于齿线下方,表面为肛管皮肤所覆盖,可分三种。
结缔组织外痔:肛缘皮赘突起。
静脉曲张性外痔:腹压增高时,肛缘皮下静脉丛扩张淤血。
血栓性外痔:肛缘皮下有血栓形成。
3、混合痔齿线上下方内、外痔连成一个整体。
三、中医证侯分类(1)风伤肠络证侯:便血色鲜红,滴出或喷射状,量较多,肛门瘙痒,口燥咽干,舌质红,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
(2)湿热下注证侯:便血色鲜红,痔核脱出肛门外或肿痛糜烂,有渗液,肛门灼热、潮湿,或伴大便粘滞不爽,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3)气滞血瘀证侯:内痔脱出嵌顿,表面紫暗糜烂,疼痛剧烈,肛门紧缩,大便密结、小便不通,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苔白或黄,脉涩或弦。
中医肛肠科学如何看待肛肠疾病的辨证论治
中医肛肠科学如何看待肛肠疾病的辨证论治在中医的领域中,肛肠疾病的诊治有着独特而系统的理论和方法,其中辨证论治是核心原则之一。
通过对肛肠疾病患者的症状、体征、舌象、脉象等多方面的综合分析,中医能够准确判断病情,并制定出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首先,我们要明白什么是辨证论治。
简单来说,辨证就是通过四诊(望、闻、问、切)收集患者的病情资料,然后对这些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判断出疾病的病因、病机、病位和病性等。
论治则是根据辨证的结果,确定相应的治疗方法和用药。
对于肛肠疾病,常见的症状如便血、疼痛、脱出、坠胀、瘙痒等,每一个症状都可能有不同的病因和病机。
比如便血,可能是由于风热肠燥、湿热下注、气血亏虚等原因引起。
如果便血颜色鲜红,伴有肛门灼热、大便干结,多为风热肠燥;若便血颜色黯红,伴有肛门坠胀、便溏,可能是湿热下注;而久病便血,血色淡红,伴有面色无华、神疲乏力,则往往是气血亏虚所致。
再来说疼痛。
肛门疼痛剧烈,呈刺痛或跳痛,多为热毒蕴结;疼痛隐隐,伴有坠胀感,可能是中气下陷;而排便时疼痛,便后缓解,多与肛裂有关,其病机多为血热肠燥。
肛门脱出也是肛肠疾病常见的症状之一。
如果脱出物能自行回纳,多为中气不足;若脱出物需用手回纳,甚至不能回纳,多为气虚下陷或肾气不固。
坠胀感通常是由于湿热下注、气滞血瘀或中气下陷等原因引起。
瘙痒则可能是风邪侵袭、湿热下注或血虚生风所致。
在舌象和脉象方面,舌红苔黄腻,脉滑数,多提示湿热;舌淡苔白,脉细弱,多为气血亏虚;舌黯有瘀斑,脉涩,多为血瘀。
中医在肛肠疾病的辨证论治中,强调个体差异和整体观念。
比如,同样是痔疮出血,对于一个体质壮实、平素嗜食辛辣的患者,可能以清热利湿、凉血止血为主;而对于一个年老体弱、气血不足的患者,则要在止血的同时,注重益气养血。
在治疗方法上,中医有内治法和外治法。
内治法包括中药汤剂、中成药等。
根据辨证的结果,选用相应的方剂进行治疗。
如风热肠燥型的便血,可用凉血地黄汤加减;湿热下注型的痔疮,可用龙胆泻肝汤加减;气血亏虚型的脱出,可用补中益气汤加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肛肠科疾病应该怎么治疗
我们很多时候由于不合理的饮食和生活,造成我们的肛肠患病,而且因为很多涉及到隐私部位,让患病病人苦不堪言,其实患病很正常,千万要有一个健康的治疗心理,这样才可以有效的进行治疗,下面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下这些疾病怎么很好的来治疗,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临床常见最多的肛肠疾病可以归纳四大疾病:痔疮、肛裂、肛瘘、肛周脓肿。
其常见临床治疗大概如下:
一、痔疮的治疗技术
1、药物疗法:
常见有枯痔散疗法、口服中药、外用药物。
以上疗法一般适用于轻者,如一、二期患者。
目的是起到减轻痔疮症状,对于病轻患者,并且注意生活饮食避忌,还是能起到根治作用的。
不过对于重者使用,会出现见效慢,并且很难消除病灶,不彻底。
长期用药花费高,对身体又有副作用,所以医师会建议手术治疗。
2、手术疗法:
外科手术疗法,切除痔核,仍是目前最常用的治疗方法,其特点是随着手术方法的改进,手术中及手术后痛苦较轻,创面愈合快,疗效肯定,但要求手术条件较高,是目前治疗痔疮最可靠的方法。
常见的有:结扎切除手术、环性切除手术、外剥内扎切除手术、超低温、超高温手术、激光疗法、PPH手术、HAL痔动脉闭锁术、HCPT消融术。
3、外科疗法中的非手术疗法:
对于那种脱出的痔疮或会脱出肛门外但可自动回缩的痔疮,都可考虑用非手术疗法。
一般都有硬化剂注射、橡皮圈结扎、红外线烧灼或低温冷冻法。
二、肛裂
新鲜肛裂:经非手术治疗可达愈合,如局部热水坐浴,便后用高锰酸钾溶液坐浴,可促使肛门括约肌松弛;溃疡面涂抹消炎止痛软膏,促使溃疡愈合;口服缓泻剂,使大便松软、润滑;疼痛剧烈者可用普鲁卡因局部封闭或保留灌肠,使括约肌松弛。
陈旧性:经上述治疗无效,可采用手术切除、包括溃疡连同皮赘(前哨痔)一并切除,还可切断部分外括约肌纤维,可减少术后括约肌痉挛,有利愈合,创面不予缝合,术后保持排便通畅,热水坐浴和伤口换药,直至完全愈合。
近年来采用液氮冷冻肛裂切除术,获得满意疗效,术后痛苦小,创面不出血。
三、肛瘘
治疗原则肛瘘的治疗原则需根据肛裂发生的机理,以及肛瘘的解剖结构制订。
肛瘘不能自愈。
不治疗会反复发作直肠肛管周围脓肿.因此必须手术治疗。
治疗原则是将瘘管切开,形成敞开的创面.促使愈合。
手术方式很多.手术应根据内口位置的高低、瘘管与肛门括约肌的关系来选择。
手术的关键是尽量减少肛门括约肌的损伤,防止肛门失禁.同时避免瘘的复发。
在肛肠疾病中,肛瘘手术后的复发率是比较高的,这主要是指高位复杂性肛瘘。
国外报道其复发率达21%,所以高位肛瘘的治疗目前仍是国内外公认的难题。
肛瘘手术后复发的原因很复杂。
最主要的原因是内口问题:或是没有找到真内口,或是有两个内口而手术只切开了一个,由于内口是肛瘘的感染源,只要有遗留的内口,手术后就一定会复发。
肛瘘术后复发的另一个原因是病情复杂,瘘管太多,走向不
明,结果是手术中有遗漏,造成术后复发。
综合临床情况可知:如果是高位复杂性肛瘘,手术后大约有1/5的人可能复发;如果是高位单纯性肛瘘,手术后大部分都能瘘愈,极个别人复发;如果是低位复杂性肛瘘,手术后应该都能治愈,复发者可能是有未被发现的高位瘘。
单纯的低位肛门瘘,手术后都能治愈,不会复发。
所以治疗一定要找肛肠专科的医院以及有经验的专家治疗。
上面的治疗方法总有一款是适合患病的你,千万不要有讳疾忌医的心态,好的心态也是可以很好的帮助病情的好转,所以有病治病,加强身体锻炼,让病痛远离我们,还我们一个健康的身体。
相信我,肛肠疾病并不是顽疾,对症下药,效果就会很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