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肠科常见疾病及诊疗方案精
肛肠科常见疾病及诊疗方案
肛肠科常见疾病及诊疗方案肛肠科是一门以治疗肛门、直肠等消化系统下端疾病为主的医学专科。
肛肠科常见疾病包括痔疮、肛裂、直肠息肉、肛门狭窄等疾病。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这些常见疾病的症状、诊断和治疗方案。
痔疮痔疮是指肛门周围或肛门直肠内突出的静脉曲张,外痔和内痔均可发生。
痔疮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肛门疼痛、排便困难、便血等症状。
诊断对于痔疮的诊断主要通过肛门直肠检查,可以根据痔核的类型和程度进行分类。
痔核分为内痔、外痔和混合痔,内痔位于肛门直肠内,外痔位于肛门外皮肤下,混合痔则同时包括内痔和外痔。
在检查时,医生还需了解病人的病史、症状和体征等。
治疗方案痔疮的治疗主要分为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两种。
保守治疗包括饮食调理、便秘治疗、肛门周围卫生、外用药物和内用药物。
饮食中应注意摄入纤维素、水分和减少辛辣刺激类食物。
便秘治疗可采用口服轻泻剂、大剂量纤维素等。
肛门周围卫生包括使用温水浴、干燥纸巾擦拭等。
外用药物包括涂抹抗炎消肿药膏、止痛药膏等。
内用药物可采用口服和局部介入治疗。
手术治疗则包括常规手术和微创手术,针对不同的痔核情况选择不同的手术方案。
肛裂肛裂是肛门周围皮肤或肛门黏膜的裂口,常伴有明显的疼痛和便血等症状。
诊断对于肛裂的诊断,主要通过直肠指诊和肛门镜检查,可以清晰地观察到裂口的情况和周边黏膜的缺血情况。
治疗方案肛裂的治疗可以采用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两种。
保守治疗以口服轻泻剂和肛门周围卫生为主,如纤维素、小儿止泻口服液等。
肛门周围卫生应当使用温水清洗,保持肛门皮肤干燥。
在休息、用足量纤维素等能使肠变软的情况下,大多数病人可以通过保守治疗达到康复。
手术治疗一般为括约肌切开术,其效果较好。
直肠息肉直肠息肉是指盘状大肠黏膜或粘膜下层组织向肠腔内突出形成的良性肿瘤。
直肠息肉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段的人群,其中以50岁以上人群的发病率最高。
诊断直肠息肉的检查方法主要包括肛门指诊、直视下结肠镜检查等。
直视下结肠镜检查可观察到息肉的形态、数量、大小、部位以及有无出血等情况,可以做到切除和组织病理学检查。
肛肠科常见病诊疗常规
肛肠科常见病诊疗规范——痔(混合痔)痔是指肛垫病理性肥大、移位,齿线远侧皮下的直肠下静脉丛发生病理性扩张或血栓形成。
在肛肠疾病中,痔是最常见的,任何年龄都可发病,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病率增高。
本病以便血、痔核脱垂、肛门不适为临床特点,属中医学中“痔”的范畴。
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7-94)。
中医病名:痔(1)症状:①间歇性便血:特点为便时滴血、射血,量多、色鲜红,血不与粪便相混淆。
亦可表现为手纸带血。
②脱垂:便后颗粒状肿物脱出肛外,初期可自行还纳,后期需用手托回或卧床休息才可复位,严重者下蹲、步行、咳嗽或喷嚏时都可能脱出。
③肛门不适感:包括肛门坠胀、异物感、瘙痒或疼痛,可伴有粘液溢出。
④肛门疼痛有肛门水肿或血栓形成者,可出现肛门疼痛。
(2)体征:肛检见齿线上下同一方位粘膜皮肤隆起,连成整体,质柔软,多位于3、7、11点处。
具备以上第(2)项加第(1)项中的①或②,诊断即可成立。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2006年中华医学会外科分会结直肠肛门外科学组、中华中医药学会且肛肠分会和中围中西医结合学会肛肠分会联合制定的“痔临床诊治指南”。
痔分为内痔、外痔和混合痔。
内痔是肛垫(肛管血管垫)的支持结构、血管丛及动静脉吻合发生的病理性改变和移位;外痔是齿状线远侧皮下血管丛扩张、血流瘀滞、血栓形成或组织增生,根据组织的病理特点,外痔可分为结缔组织性、血栓性、静脉曲张性和炎性外痔4类;混合痔是内痔和相应部位的外痔血管丛的相互融合。
(1)临床表现内痔:主要临床表现是出血和脱出,可并发血栓、嵌顿、绞窄及排便困难。
根据内痔的症状,其严重程度分为4度。
Ⅰ度:便时带血、滴血,便后出血可自行停止;无痔脱出。
Ⅱ度:常有便血;排便时有痔脱出,便后可自行还纳。
Ⅲ度:可有便血;排便或久站及咳嗽、劳累、负重时有痔脱出,需用手还纳。
Ⅳ度:可有便血;痔持续脱出或还纳后易脱出。
肛肠科常见疾病诊课件
定期进行体检与筛查
定期进行肛肠检查
通过指检、肛门镜等检查手段, 早期发现肛肠疾病,提高治愈率 。
筛查高危人群
针对有家族史、长期便秘、久坐 等高危人群,定期进行筛查,做 到早发现、早治疗。
及时就医与规范治疗
01
02
03
及时就医
一旦出现肛肠不适症状, 应及时就医,避免病情恶 化。
规范治疗
遵循医生的诊疗方案,按 时服药、定期回诊复查, 确保治疗效果。
02
肛肠科医生需具备丰富的医学知 识和临床经验,能够准确判断病 情,提供合适的治疗方案。
肛肠科常见疾病的分类
痔疮
肠易激综合征
痔疮是肛肠科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包 括内痔、外痔和混合痔,通常表现为 便血、疼痛和肛门不适等症状。
肠易激综合征是一种功能性肠道疾病, 主要表现为腹痛、腹胀、排便习惯改 变等症状。
局部用药
如痔疮膏、栓剂等,用于缓 解肛肠局部症状,如瘙痒、 疼痛等。需在医生指导下使 用,注意药物过敏反应。
药物治疗的方法与注意事项
外用给药
将药物涂抹于肛肠局部病变处,注意药物 的用量和涂抹方式,避免药物过敏反应。
口服给药
根据药物种类和剂型,选择合适的 给药时间和方式,如餐后服用、空 腹服用等。注意药物的副作用和相
饮食调整
增加水分摄入
保持饮食均衡,多摄入富含纤维的食物, 如蔬菜、水果和全谷物,减少高脂肪、高 糖分、辛辣食物的摄入。
保持足够的水分摄入ຫໍສະໝຸດ 有助于软化粪便, 预防便秘和痔疮等肛肠疾病。
规律作息
戒烟限酒
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避免长时间久坐, 适当进行运动,促进肠道蠕动。
戒烟限酒有助于改善肛肠血液循环,预防 肛肠疾病的发生。
肛肠科中医优势病种诊疗方案
肛肠科中医优势病种诊疗方案痔(混合痔)概述痔是最常见的肛肠疾病,故有“十人九痔”的说法。
本病种参照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结直肠肛门外科学组、中华中医药学会肛肠病专业委员会、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结直肠肛门病专业委员会修订的《痔临床诊治指南(草案)》(2006版)进行诊断。
并根据我科临床实践不断优化。
1.1.中西医病名痔的中西医病名相同,但中医术语中痔的概念有狭义与广义之分,中医肛肠科所治疗的痔是狭义概念的痔疮。
现代观点认为痔是人人皆有的正常解剖结构,即肛垫,肛垫为一种类似于生殖系统勃起组织,其作用类似于水龙头的垫圈样物质,能够辅助肛门括约肌达到精细的控便目的,不需要治疗,更不能随意手术切除;在各种致病因素的作用下正常肛垫发生出血、脱出或嵌顿等症状即称为痔病。
据此理论,内痔即肛垫的病理性肥大或下移,外痔则为肛门部位的皮肤皱襞发炎、肥大,结缔组织增生或血栓淤滞。
1.2.痔的分类痔分为内痔、外痔和混合痔。
内痔是肛垫(肛管血管垫)的支持结构、血管丛及动静脉吻合发生的病理性改变和移位;外痔是齿状线远侧皮下血管丛扩张、血流瘀滞、血栓形成或组织增生,根据组织的病理特点,外痔可分为结缔组织性、血栓性、静脉曲张性和炎性外痔4类;混合痔是内痔和相应部位的外痔血管丛的相互融合。
1.3.内痔分期Ⅰ期:便时带血、滴血,便后出血可自行停止;无痔脱出。
Ⅱ期:常有便血;排便时有痔脱出,便后可自行还纳。
Ⅲ期:可有便血;排便或久站及咳嗽、劳累、负重时有痔脱出,需用手还纳。
Ⅳ期:可有便血;痔持续脱出或还纳后易脱出。
2.痔的诊断2.1.临床表现2.1.1.内痔:主要临床表现是出血和脱出,可并发血栓、嵌顿、绞窄及排便困难。
2.1.2.外痔:主要临床表现为肛门部组织团块,有肛门不适、潮湿瘙痒或异物感,如发生血栓及炎症可有疼痛。
2.1.3.混合痔:主要临床表现为内痔和外痔的症状同时存在,严重时表现为环状脱出。
2.2检查方法2.2.1.肛门视诊:检查有无内痔脱出,肛门周围有无静脉曲张性外痔、血栓外痔及皮赘,必要时可行蹲位检查。
肛肠科常见疾病诊疗常规及技术操作规范 ppt课件
ppt课件
13
【 治 疗 原 则 】 绝 大 多 数 应 早 期 手 术 。 低位畸形 ①会阴前肛门狭窄,排便功能无障碍者不需治疗;②肛管或直肠下 端轻度狭窄可采用扩张术;③肛门皮下瘘做“后切”手术;④膜性肛门闭锁 可 经 会 阴 行 肛 门 成 形 术 。 中间位或高位畸形 ①生后均可先做结肠造瘘术,6月后行骶会阴、腹骶会阴 或后矢状入路肛管成形术,术后3月关闭瘘;②目前在生后一次性行根治术, 效 果 也 很 好 。 直肠前庭瘘 如瘘孔小、大便困难,于生后即行骶会阴肛管成形术;如瘘孔较 大 , 可 于 6 月 以 后 施 行 手 术 。
直肠由交感神经副交感神经支配,肛管受体神经系统的阴部 内神经支配。 6 ppt课件
【生理 】直肠肛管的主要生理功能是排便。排便是一种非常复 杂而协调的生理反射过程。直肠下段是排便反射的始发部位, 在直肠保肛手术时应予重视。
ppt课件
7
直肠肛管检查方法
检查体位:
(1)膝胸位 最方便、最常用; (2)左侧卧位 病人身体较弱,同时做简单治疗; (3)截石位 显露清楚,双合诊,手术; (4)蹲位 易于看清内痔、脱肛和直肠息肉,可扪到较高部位的直肠癌; (5)弯腰前俯位 暴露虽差,但方便省时,适用于人群健康普查。
ppt课件
2
直肠肛管解剖生理概要及检查方法
一、直肠肛管解剖生理概要 二 、 直 肠 肛 管 检 查 方 法
ppt课件
3
直肠肛管解剖生理概要
【解剖】
面与两侧为腹膜覆盖;中1/3前面有腹膜,并向前返折形成直肠 前凹,在男性为直肠膀胱陷凹,女性为直肠子宫陷凹;下1/3完 全在腹膜外面。直肠下端粘膜呈现8-10个隆起的纵行皱襞,称 为肛柱。肛柱基底之间有半月形皱襞,称肛瓣。肛瓣与肛柱下 端共同围成的小隐窝,称肛窦。窦口向上,底部有肛腺开口, 一旦发生感染常会形成肛管直肠周围脓肿。肛管与肛柱连接的 部位,有三角形的乳头状隆起,称为肛乳头。肛瓣边缘和肛柱 下端共同在直肠和肛管交界处形成一锯齿状的环形线,称齿状 线,是重要的解剖标志。
肛肠科 肛裂病(肛裂)中医诊疗方案
肛裂病(肛裂)中医诊疗方案(2019年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1—94)。
(1)主要症状:排便时疼痛明显,便后疼痛可加剧,常有便秘及少量便血。
(2)主要体征:好发于肛门前后正中部位,肛管皮肤浅表纵裂,创缘整齐、基底新鲜、色红,触痛明显,创面富于弹性,多见于急性肛裂;有反复发作史,创缘不规则,增厚,弹性差,溃疡基底紫红色或有脓性分泌物,上端邻近肛窦处肛乳头肥大,创缘远心端有哨兵痔,或有皮下瘘管形成。
多见于慢性肛裂。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外科学》第8版(陈孝平等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年)。
肛裂的诊断要具备主要症状如肛门部疼痛、便血或伴有便秘,肛裂的疼痛呈典型的周期性疼痛,排便时疼痛,便后数分钟后可缓解,随后再次发生疼痛可达数小时后缓解;便血为滴血或手纸染血,鲜血,量少。
肛门部检查有肛管皮肤裂开,肥大乳头和哨兵痔等体征即可作出诊断。
(二)证候诊断1.血热肠燥证:大便二、三日一行,质干硬,便时滴血或手纸染血,肛门疼痛;腹部胀满,溲黄。
裂口色红。
舌质偏红,苔黄燥,脉弦数。
2.阴虚津亏证:大便干燥数日一行,便时疼痛点滴下血;口干咽燥,五心烦热。
裂口深红。
舌红,少苔或无苔,脉细数。
3.气滞血瘀证:肛门刺痛,便时便后尤甚。
肛门紧缩,裂口色紫暗。
舌质紫暗,脉弦或涩。
二、治疗方法(一)手术治疗1.肛裂扩肛术(1)适应症:急性肛裂(2)操作方法:患者取截石位,骶麻或局麻后常规消毒,术者戴橡胶手套,并将双手食指和中指涂上润滑剂,先用右手食指插入肛内,再插入左手食指,两手腕部交叉,两手食指掌侧向外侧扩张肛管,以后逐渐伸入两中指,持续扩张肛管3~4分钟,使肛管内外括约肌松弛,术毕。
参照《中医外科学》第9版(李曰庆等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年)。
2.内括约肌切开术(1)适应症:慢性肛裂(2)操作方法:在肛缘一侧距肛缘1~1.5cm作小切口达内括约肌下缘,约定括约肌间沟后分离内括约肌至齿状线,剪断内括约肌,然后扩张至4指,电灼或压迫止血后缝合切口,可一并切除肥大乳头,前哨痔。
肛肠科常见疾病和诊疗方案说明
---------------------考试---------------------------学资学习网---------------------押题------------------------------格式可编辑WORD肛肠科常见疾病及诊疗方案肛管皮肤下痔静脉丛屈曲和扩张而形成痔是直肠末端黏膜、任何年龄多发病。
肛门的柔软静脉团。
是发生在内外的常见病、岁多见,大多数病人随年龄增长而加重。
40均可发病,以20~性肛管血管多数学者认为是有关痔的发病机制目前尚无定论,“垫”,是正常解剖的一部分,只有合并出血、肛脱垂、疼痛等症状时,才能称为病。
症状与体征:①便血:无痛性、间歇性、便后有鲜红色血是其特点,也是便血多因粪便擦破黏膜或排粪用内痔或混合痔早期常见的症状。
力过猛,引起扩张血管破裂出血。
轻者多为大便或便纸上带血,这对继而滴血,重者为喷射状出血,便血数日后常可自行停止。
及食刺激性食物等都是诊断有重要意义。
便秘、粪便干硬、饮酒出血的诱因。
若长期反复出血,可出现贫血,临床并不少见,应与出血性疾病相鉴别。
多先有便血后有脱垂,因晚期②痔块脱垂:常是晚期症状,轻者只在大排粪时被推出肛门外。
痔体增大,逐渐与肌层分离,重者需用手推回,更严重者是稍加便时脱垂,便后可自行回复,痔状就能脱出,以至咳嗽,腹压即脱出肛外,行走等腹压稍增时,回复困难,无法参加劳动。
有少数病人诉述脱垂是首发症状。
整理分享专业知识WORD格式可编辑当内痔或混合③疼痛:单纯性内痔无疼痛,少数有坠胀感,痔脱出嵌顿,出现水肿,感染、坏死时,则有不同程度的疼痛。
常有分泌④瘙痒:晚期内痔、痔块脱垂及肛管括约肌松弛,甚至出现肛门周围往往有瘙痒不适,物流出,由于分泌物刺激,皮肤湿疹,病人极为不适。
临床分期或分度:根据内痔病变程度可分为:。
Ⅰ度:齿状线上仅可见有半球状以下隆起(早期内痔)初期( Ⅱ度:齿状线上有半球状内痔结节,但无痔脱出。
内痔)大便时内痔脱出肛外,可以自Ⅲ度:内痔呈球状膨胀, )。
肛肠病中医诊疗方案
目录肛痈(肛管直肠周围脓肿)诊疗方案 (401)肛裂病(肛裂)诊疗方案 (405)脱肛病(直肠脱垂)诊疗方案 (409)痔(混合痔)诊疗方案 (415)肛漏病(肛瘘)诊疗方案 (421)胃痞病(功能性消化不良)诊疗方案 (425)肛肠科中医诊疗方案肛痈(肛管直肠周围脓肿)诊疗方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7-94)。
局部症状:起病急骤,肛周肿痛,便时痛剧,继而破溃流脓经久不愈。
全身症状:头身痛,乏力,大便秘结,小便黄赤。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外科学》第七版(吴在德等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
(1)肛门烧灼痛或跳痛,排便或行走时加重,少数患者伴有排尿困难。
(2)可伴有发冷、发热、全身不适等症状。
(3)肛周超声检查可测及脓腔。
(4)血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计数可有不同程度的增多。
(5)肛门周围有硬结或肿块,局部温度增高、压痛或有波动感。
位于肛提肌以下的脓肿,局部红、肿、热、痛症状较重而全身症状较轻;位于肛提肌以上的脓肿,局部症状较轻而全身症状较重,直肠指检可触及压痛性肿块,肛周穿刺可抽出脓液。
必要时辅助直肠腔内超声检查,CT或MRI检查发现病灶可以确诊。
(二)疾病分期1.急性期:肛管直肠周围硬结或肿块形成,疼痛,坠胀,呈持续性加重;2.成脓期:疼痛剧烈,肿块增大,红肿发热,中心波动感,坠胀不适,伴发全身全身症状,如发冷发热,倦怠乏力,食欲不振,大便秘结,小便黄赤等;3.溃破期:肿块缩小,形成硬结逐渐软化或脓肿破溃,形成瘘管,经久不愈。
(三)疾病分类1.低位脓肿(肛提肌以下脓肿):包括肛周皮下脓肿、坐骨直肠窝脓肿、肛管后脓肿。
2.高位脓肿(肛提肌以上脓肿):直肠后间隙脓肿、骨盆直肠间隙脓肿、粘膜下脓肿。
(四)证候诊断1.火毒蕴结证:肛门周围突然肿痛,持续加剧,伴有恶寒、发热、便秘、溲赤。
肛周红肿,触痛明显,质硬,表面灼热。
肛肠科常见病诊疗常规
肛肠科常见病诊疗规——痔(混合痔)痔是指肛垫病理性肥大、移位,齿线远侧皮下的直肠下静脉丛发生病理性扩或血栓形成。
在肛肠疾病中,痔是最常见的,任何年龄都可发病,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病率增高。
本病以便血、痔核脱垂、肛门不适为临床特点,属中医学中“痔”的畴。
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7-94)。
中医病名:痔(1)症状:①间歇性便血:特点为便时滴血、射血,量多、色鲜红,血不与粪便相混淆。
亦可表现为手纸带血。
②脱垂:便后颗粒状肿物脱出肛外,初期可自行还纳,后期需用手托回或卧床休息才可复位,严重者下蹲、步行、咳嗽或喷嚏时都可能脱出。
③肛门不适感:包括肛门坠胀、异物感、瘙痒或疼痛,可伴有粘液溢出。
④肛门疼痛有肛门水肿或血栓形成者,可出现肛门疼痛。
(2)体征:肛检见齿线上下同一方位粘膜皮肤隆起,连成整体,质柔软,多位于3、7、11 点处。
具备以上第(2)项加第(1)项中的①或②,诊断即可成立。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2006 年中华医学会外科分会结直肠肛门外科学组、中华中医药学会且肛肠分会和中围中西医结合学会肛肠分会联合制定的“痔临床诊治指南”痔分为痔、外痔和混合痔。
痔是肛垫(肛管血管垫)的支持结构、血管丛及动静脉吻合发生的病理性改变和移位;外痔是齿状线远侧皮下血管丛扩、血流瘀滞、血栓形成或组织增生,根据组织的病理特点,外痔可分为结缔组织性、血栓性、静脉曲性和炎性外痔4 类;混合痔是痔和相应部位的外痔血管丛的相互融合。
(1)临床表现痔:主要临床表现是出血和脱出,可并发血栓、嵌顿、绞窄及排便困难。
根据痔的症状,其严重程度分为4度。
I度:便时带血、滴血,便后出血可自行停止;无痔脱出。
H度:常有便血;排便时有痔脱出,便后可自行还纳。
皿度:可有便血;排便或久站及咳嗽、劳累、负重时有痔脱出,需用手还纳。
W度:可有便血;痔持续脱出或还纳后易脱出。
肛肠科常见疾病诊PPT课件
• X线钡剂灌肠检查:初期可见结肠痉挛,后期结肠外形变平,肠腔变小,结
肠袋消失,黏膜形状紊乱。晚期肠管变短变硬,可呈铅管状结肠,有假性 息肉改变。如溃疡深入黏膜下层,则肠管外形不规则,边缘呈锯齿状。少 量急性病人结肠无异常。结肠扩张是可能穿孔的重要征兆,应引2起020/3/重1 视。5
• 疾病分期
2020/3/1
9
• 手术治疗:
• 紧急手术的适应症:症情急剧恶化,并发肠穿孔,急性肠扩张大量出血等
内科治疗无效的危重病例。
• 择期手术的适应症:慢性持续型经内科治疗无效者,反复发作者:全大肠
炎性者;高龄患者,已经癌变或怀疑癌变病例;有局部合并症者;
• 手术方式:
• 常用的手术方式主要有全大肠切除并回肠造瘘术、全结肠切除并回肠直肠
吻合术、全结肠切除并直肠粘膜切除回肠肛门吻合术。
2020/3/1
10
谢谢大家聆听!
2020/3/1
11
2020/3/1
3
溃疡性结肠炎病情程度分类
症状
轻度
重度
局部症状
腹泻
≤4次/天
>6次/天水泻或血便
肉眼血便
小量或无
较多
腹痛
轻度
较重
结肠炎症范围
局限于直肠或直肠和乙状结肠 广泛或全结肠
全身症状
脉率
正常
>90次/min
肛肠科常见病种诊疗方案
痔(混合痔、内痔、外痔)的诊疗规范肛肠科常见病痔是指肛垫病理性肥大、移位、齿线远侧皮下的直肠下静脉丛发生病理性扩张或血栓形成。
在肛肠疾病中,痔是最常见的,任何年龄都可发病,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病率增高。
本病以便血、痔核脱落、肛门不适为临床特点,属中医学中“痔”的范畴。
一、诊断(一)诊断依据:1、症状(1)间歇性便血:排便时滴血、射血,量多,色鲜红,也可表现为手纸染血。
(2)脱垂:便后痔核脱出肛外,初期可自行回复,后期需用手托回或卧床休息才可复位,严重者下蹲、步行、咳嗽时都可脱出。
(3)肛门不适:可有肛门坠胀、瘙痒、潮湿或异物感。
(4)肛门疼痛:有肛门水肿或血栓形成者,可出现肛门疼痛。
2、体征(1)肛门视诊:需采用卧位和蹲位两种体位检查,肛缘可见皮赘或半圆形隆起或痔核脱出。
(2)直肠指检:对痔的诊断意义不大,但可了解直肠内有无其他病变,如直肠癌、直肠息肉等。
(3)肛门镜检查:可见齿线上方粘膜隆起,大小不等,表面充血糜烂或呈灰白增厚。
二、痔的分类根据痔的所在部位不同分为三类。
1、内痔位于齿线上方,表面为直肠粘膜所覆盖,常见于左侧、右前和右后位。
可分为四期。
一期内痔:以便血为主,无痔核脱出。
二期内痔:排便时痔核脱出肛外,便后可自行回纳。
三期内痔:痔核脱出肛外需用手辅助才能回纳。
四期内痔:痔核长期在肛门外,不能还纳或还纳后又立即脱出。
2、外痔位于齿线下方,表面为肛管皮肤所覆盖,可分三种。
结缔组织外痔:肛缘皮赘突起。
静脉曲张性外痔:腹压增高时,肛缘皮下静脉丛扩张淤血。
血栓性外痔:肛缘皮下有血栓形成。
3、混合痔齿线上下方内、外痔连成一个整体。
三、中医证侯分类(1)风伤肠络证侯:便血色鲜红,滴出或喷射状,量较多,肛门瘙痒,口燥咽干,舌质红,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
(2)湿热下注证侯:便血色鲜红,痔核脱出肛门外或肿痛糜烂,有渗液,肛门灼热、潮湿,或伴大便粘滞不爽,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3)气滞血瘀证侯:内痔脱出嵌顿,表面紫暗糜烂,疼痛剧烈,肛门紧缩,大便密结、小便不通,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苔白或黄,脉涩或弦。
肛肠诊疗方案
肛肠诊疗方案肛肠疾病是指发生在肛门和直肠区域的一系列疾病,主要包括肛裂、痔疮、直肠息肉、直肠炎等。
这些疾病的发生给患者带来了不同程度的痛苦和困扰,因此肛肠诊疗方案的制定和实施非常重要。
肛肠疾病的诊断主要依靠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和辅助检查等方法。
最常见的病因是饮食不良、长时间久坐、缺乏运动等引起的肠胃消化功能紊乱。
因此,在诊断过程中,医生通常会详细了解患者的饮食习惯、生活方式和排便习惯等,以便更准确地判断病因。
一般来说,肛肠疾病的治疗方案主要分为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两种。
保守治疗适用于早期病变、轻度病变和无明显症状的患者,通过改善生活方式、饮食结构和排便习惯来缓解症状。
在保守治疗方面,饮食是关键。
患者应选择富含膳食纤维、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如新鲜蔬菜、水果、全麦面包等,以帮助肠道正常运转。
此外,多饮水和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对保持肠道通畅也非常重要。
对于疼痛症状明显的患者,可以适量服用止痛药或使用局部药物减轻症状。
当保守治疗无效或病情较为严重时,手术治疗就成为必要的选择。
手术治疗主要适用于复杂痔、直肠息肉、直肠恶性肿瘤等严重病情。
手术的具体方式根据患者的情况而定,包括开放式手术、腔镜手术和微创手术等。
手术治疗虽然具有一定的风险和创伤,但以其迅速有效的特点被广泛应用。
除了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还有一些相对辅助的肛肠诊疗方案,如中药治疗、穴位按摩和理疗等。
这些诊疗方案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患者缓解病情和提高康复效果。
尤其是中药治疗,由于其天然成分和独特的药用功效,被越来越多的患者所接受和喜爱。
在肛肠疾病的诊疗方案中,除了专业医生的指导和治疗外,患者自身的积极配合也非常重要。
如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加强体育锻炼、改善生活方式等,这些都是有效预防和治疗肛肠疾病的重要措施。
此外,患者在遇到疼痛和不适时,及时就医、听从医生的建议也是至关重要的。
总之,肛肠疾病是一类常见疾病,给患者带来了很多困扰和痛苦。
因此,制定合理的肛肠诊疗方案,根据患者的病情和需求,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是解决患者问题的关键。
肛肠科常见疾病诊ppt课件
• [操作方法及程序] • 术前无需特殊准备。 • 局麻后,在血栓所在处作放射状切口,切开皮肤后,见紫红
色血块,用大拇指和示指从血栓的基底部向切口方向将全部 凝血块挤出。
• 如血栓周围已有粘连,用小弯剪做锐行分离,将血栓完整的
摘除。
• 如仍遇有困难,改用刮匙分块清除。 • 创口内填以凡士林油纱布,创面不缝合,任其逐渐愈合。
• (1)体位及注射前检查:可采用截石位、折刀位或侧卧位。常规消毒肛周皮肤,
采用局麻使括约肌松弛利于显露内痔和操作。肛周及直肠腔常规消毒后置入肛门镜 明确痔的位置。
• (2)向上、向下推移肛门镜,使内痔暴露镜内。消毒后将针刺入内痔粘膜下层。
• (3)抽吸无回血后注入少量药液,确认药液注入黏膜下层后根据使用的药物及剂量再
• (1)直肠息肉:常见于儿童,脱出肿块为肉红色,有蒂、质坚实,多为单个,
容易出血,每次排粪都有血液,不与粪便相混,或附在大便表面,血色鲜红, 量不多,混有粘液,有时也可忽然大出血。
• (2)直肠癌 时常误诊为痔,延误治疗,应引起注意。形状不整齐,表面不平,
质坚硬,且有溃疡面,容易出血,分泌物增多,气味奇臭,肛门坠胀,常粪便 带脓血、大便次数增多,应做病例切片进一步确诊。
• 放入荷包缝合辅助肛镜,根据痔脱出的具体程度在齿状线上2.5~4.0c
• 放入吻合器,按使用程序将荷包线收紧并打结。
• 旋紧吻合器,女性病人勿夹入阴道后壁组织。
• 击发吻合器,30s后旋松并取出吻合器,注意检查切除黏膜的完整性
• 仔细检查吻合口,遇有搏动出血的部位必须缝扎止血。
【注意事项】
• 术前30分—2小时预防性使用抗生素。
6
(3)临产期孕妇。
【操作方法及程序】 (1)术前准备:术日早晨洗肠1~2次;采用骶麻、鞍麻、低位硬膜外麻醉者 术前禁饮禁食。 (2) 麻醉:可用局部浸润麻醉、骶麻、鞍麻、低位硬膜外麻醉。 (3) 体位:可采用左侧卧位、截石位或折刀位。 (4) 显露内痔:可选用肛管扩肛法、纱布牵出法或内痔钳夹法充分显露内 痔。 (5) 血管钳夹住内痔并牵拉至肛门外,在钳上1/3处,用10号丝线缝针贯穿 痔核基底部,给予“回”字型结扎,用剪刀剪去痔残端1/3,再用1:1的消痔灵在 痔上静脉处注射1~2ml.最后将存留在肛外的线端剪去,再将痔核送回肛内,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肛肠科常见疾病及诊疗方案痔是直肠末端黏膜、肛管皮肤下痔静脉丛屈曲和扩张而形成的柔软脉团。
是发生在肛门内外的常见病、多发病。
任何年龄均可发病,以20〜40岁多见,大多数病人随年龄增长而加重。
有关痔的发病机制目前尚无定论,多数学者认为是“血管性肛管垫”,是正常解剖的一部分,只有合并出血、肛脱垂、疼痛等症状时,才能称为病。
症状与体征:①便血:无痛性、间歇性、便后有鲜红色血是其特点,也是内痔或混合痔早期常见的症状。
便血多因粪便擦破黏膜或排粪用力过猛,引起扩张血管破裂出血。
轻者多为大便或便纸上带血,继而滴血,重者为喷射状出血,便血数日后常可自行停止。
这对诊断有重要意义。
便秘、粪便干硬、饮酒及食刺激性食物等都是出血的诱因。
若长期反复出血,可出现贫血,临床并不少见,应与出血性疾病相鉴别。
②痔块脱垂:常是晚期症状,多先有便血后有脱垂,因晚期痔体增大,逐渐与肌层分离,排粪时被推出肛门外。
轻者只在大便时脱垂,便后可自行回复,重者需用手推回,更严重者是稍加腹压即脱出肛外,以至咳嗽,行走等腹压稍增时,痔状就能脱出,回复困难,无法参加劳动。
有少数病人诉述脱垂是首发症状。
③疼痛:单纯性内痔无疼痛,少数有坠胀感,当内痔或混合痔脱出嵌顿,出现水肿,感染、坏死时,则有不同程度的疼痛。
④瘙痒:晚期内痔、痔块脱垂及肛管括约肌松弛,常有分泌物流出,由于分泌物刺激,肛门周围往往有瘙痒不适,甚至出现皮肤湿疹,病人极为不适。
临床分期或分度:根据内痔病变程度可分为:I度:齿状线上仅可见有半球状以下隆起(早期内痔)。
H度:齿状线上有半球状内痔结节,但无痔脱出(初期内痔)。
川度:内痔呈球状膨胀,大便时内痔脱出肛外,可以自然还纳(中期内痔)。
W度:内痔扩张到齿状线以下的肛管部分,大便时内痔脱出,需手法复法(后期内痔)。
检查方法:1.直肠指诊内痔无血栓形成或纤维化时,不易扪出,较大内痔可在齿状线上方摸到纵形皱折和隆起的痔结节。
血栓外痔在痔体中心可触及卵圆的血栓,质硬、可活动、有压痛。
此外通过直肠指诊可了解直肠内有无其他病变,特别是除外直肠癌及息肉。
2.肛门镜检查先观察直肠黏膜有无充血、水肿、溃疡、肿块等,排除其他直肠疾患后,再观察齿状线上部有无痔,若有,则可见内痔向肛门镜内突出,呈暗红色结节,此时应注意其部位、大小、数目和形态。
原发内痔一般有右前、右后与左中,继发内痔的位置常有变异。
以往认为原发性内痔好发于右前、右后、左中与直肠上动脉主要分支,与直肠右前、右后和左中部有关。
现代研究认为主要是肛垫呈“丫”字型裂沟分为3块,位于右前、右后和左外的原因。
3.吸引器检查对中、晚期有痔脱出史者,可用吸引器将痔体吸引于肛门外观察,也可嘱病人排便后不要复位进行观察。
治疗1.非手术治疗无症状的痔不需治疗;有症状的痔无需根治;以非手术治疗为主。
(1)一般治疗适用于绝大部分的痔,包括血栓性和嵌顿性痔的初期。
注意饮食,忌酒和辛辣刺激食物,增加纤维性食物,多摄入果蔬、多饮水,改变不良的排便习惯,保持大便通畅,必要时服用缓泻剂,便后清洗肛门。
对于脱垂型痔,注意用手轻轻托回痔块,阻止再脱出。
避免久坐久立,进行适当运动,睡前温热水(可含高锰酸钾)坐浴等。
(2)局部用药治疗已被广泛采用,药物包括栓剂、膏剂和洗剂,多数含有中药成分。
(3)口服药物治疗一般采用治疗静脉曲张的药物。
(4)注射疗法对I、H度出血性内痔效果较好;将硬化剂注射于黏膜下层静脉丛周围,使引起炎症反应及纤维化,从而压闭曲张的静脉;1月后可重复治疗,避免将硬化剂注入黏膜层造成坏死。
(5)物理疗法激光治疗、冷冻疗法、直流电疗法和铜离子电化学疗法、微波热凝疗法、红外线凝固治疗,较少用。
(6)胶圈套扎套扎痔根部,阻断其血供以使痔脱落坏死;适用于II、山度内痔,对于巨大的内痔及纤维化内痔更适合。
2.手术治疗(1)手术指征保守治疗无效,痔脱出严重,较大纤维化内痔、注射等治疗不佳,合并肛裂、肛痿等;(2)手术原则通过手术使脱垂肛垫复位,尽可能保留肛垫的结构,从而术后尽可能少地影响精细控便能力;(3)术前准备内痔表面有溃疡、感染时,先行通便、温热水坐浴保守治疗,溃疡愈合后再手术;做肠道准备。
(4)手术方式①血栓性外痔剥离术适用于血栓性外痔保守治疗后疼痛不缓解或肿块不缩小者。
②传统痔切除术,即外剥内扎术。
③痔环切术(Whitehead术)教科书上的经典术式,易导致肛门狭窄,目前临床很少应用。
④PPH手术吻合器痔上直肠黏膜环切钉合术。
为意大利Longo 医生所创,1998年开始推广,主要适用于脱垂型HI-IV 度混合痔、环形痔,以及部分出血严重的II度内痔。
PPH治疗脱垂痔的机理:环形切除直肠下端2〜3厘米黏膜和黏膜下组织,恢复正常解剖结构,即肛垫回位;黏膜下组织的切除,阻断了痔上动脉对痔区的血液供应,使术后痔体萎缩。
PPH手术与传统痔切除术相比,手术时间短、术后疼痛轻、恢复快、并发症少,但器械的价格较昂贵。
(5)术后处理观察有无并发症发生,注意饮食,保持大便通畅。
肛痿是指肛门周围的肉芽肿性管道,由内口、痿管、外口三部分组成。
内口常位于直肠下部或肛管,多为一个;外口在肛周皮肤上,可为一个或多个,经久不愈或间歇性反复发作,是常见的直肠肛管疾病之一,任何年龄都可发病,多见于青壮年男性。
病因:大部分肛痿由直肠肛管周围脓肿引起,因此内口多在齿状线上肛窦处,脓肿自行破溃或切开引流处形成外口,位于肛周皮肤上。
由于外口生长较快,脓肿常假性愈合,导致脓肿反复发作破溃或切开,形成多个痿管和外口,使单纯性肛痿成为复杂性肛痿。
痿管由反应性的致密纤维组织包绕,近管腔处为炎性肉芽组织,后期腔内可上皮化。
肛痿的分类方法很多,简单介绍下面两种:1 .按痿管位置高低分类(1)低位肛痿痿管位于外括约肌深部以下。
可分为低位单纯性肛痿(只有1个痿管)和低位复杂性肛痿(有多个痿口和痿管)。
(2)高位肛痿痿管位于外括约肌深部以上。
可分为高位单纯性肛痿(只有1个痿管)和高位复杂性肛痿(有多个痿口和痿管)。
此种分类方法,临床较为常用。
2.按痿管与括约肌的关系分类(1)肛管括约肌间型约占肛痿的70%多因肛管周围脓肿引起。
痿管位于内外括约肌之间,内口在齿状线附近,外口大多在肛缘附近,为低位肛痿。
(2)经肛管括约肌型约占25%多因坐骨肛管间隙脓肿引起,可为低位或高位肛痿。
痿管穿过外括约肌、坐骨直肠间隙,开口于肛周皮肤上。
(3)肛管括约肌上型为高位肛痿,较为少见,约占4%痿管在括约肌间向上延伸,越过耻骨直肠肌,向下经坐骨直肠间隙穿透肛周皮肤。
(4)肛管括约肌外型最少见,仅占1%多为骨盆直肠间隙脓肿合并坐骨肛管间隙脓肿的后果。
痿管自会阴部皮肤向上经坐骨直肠间隙和肛提肌,然后穿入盆腔或直肠。
这类肛痿常因外伤、肠道恶性肿瘤、Crohn病引起,治疗较为困难。
临床表现:痿外口流出少量脓性、血性、黏液性分泌物为主要症状。
较大的高位肛痿,因痿管位于括约肌外,不受括约肌控制,常有粪便及气体排出。
由于分泌物的刺激,使肛门部潮湿、瘙痒,有时形成湿疹。
当外口愈合,痿管中有脓肿形成时,可感到明显疼痛,同时可伴有发热、寒战、乏力等全身感染症状,脓肿穿破或切开引流后,症状缓解。
上述症状的反复发作是痿管的临床特点。
检查:确定内口位置对明确肛痿诊断非常重要。
肛门指检时在内口处有轻度压痛,有时可扪到硬结样内口及索样痿管。
肛镜下有时可发现内口,自外口探查肛痿时有造成假性通道的可能,宜用软质探针。
以上方法不能肯定内口时,还可自外口注入亚甲蓝溶液1〜2ml,观察填入肛管及直肠下端的白湿纱布条的染色部位,以判断内口位置;碘油痿管造影是临床常规检查方法。
治疗:肛痿不能自愈。
不治疗会反复发作直肠肛管周围脓肿,因此必须手术治疗。
治疗原则是将痿管切开,形成敞开的创面,促使愈合。
手术方式很多,手术应根据内口位置的高低、痿管与肛门括约肌的关系来选择。
手术的关键是尽量减少肛门括约肌的损伤,防止肛门失禁,同时避免肛痿的复发。
1.痿管切开术是将痿管全部切开开放,靠肉芽组织生长使伤口愈合的方法。
适用于低位肛痿,因痿管在外括约肌深部以下,切开后只损伤外括约肌皮下部和浅部,不会出现术后肛门失禁。
2.挂线疗法是利用橡皮筋或有腐蚀作用的药线的机械性压迫作用,缓慢切开肛痿的方法。
此法还具有操作简单、出血少、换药方便,在橡皮筋脱落前不会发生皮肤切口黏合等优点。
3.肛痿切除术切开痿管并将痿管壁全部切除至健康组织,创面不予缝合;若创面较大,可部分缝合,部分敞开,填入油纱布,使创面由底向外生长至愈合。
适用于低位单纯性肛痿。
肛裂是齿状线下肛管皮肤层裂伤后形成的小溃疡。
方向与肛管纵轴平行,长0.5〜1.0cm,呈梭形或椭圆形,常引起肛周剧痛。
多见于青、中年人,绝大多数肛裂位于肛管的后正中线上,也可在前正中线上,侧方出现肛裂极少。
若侧方出现肛裂应想到肠道炎性疾病或肿瘤的可能。
病因:肛裂的病因尚不清楚,可能与多种因素有关。
长期便秘、粪便干结引起的排便时机械性创伤是大多数肛裂形成的直接原因。
肛门外括约肌浅部在肛管后方形成的肛尾韧带伸缩性差、坚硬,此区域血供亦差;肛管与直肠成角相延续,排便时,肛管后壁承受压力最大,故后正中线处易受损伤。
肛管内原有病变,如肛窦炎、肛乳头炎、直肠炎、结核等均可引发肛管溃疡,形成肛裂。
近来研究认为肛门内括约肌压力在静息期增高与肛裂发生关系密切。
临床表现:肛裂患者有典型的临床表现,即疼痛、便秘和出血。
疼痛多剧烈,有典型的周期性。
排便时由于肛门内神经末梢受刺激,患者会立刻感到肛门烧灼样或刀割样疼痛,称为排便时疼痛;便后数分钟可缓解,称为间歇期;随后因肛门括约肌收缩痉挛,再次剧痛,此期可持续半到数小时,临床称为括约肌挛缩痛。
括约肌疲劳、松弛后疼痛缓解,但再次排便时又发生疼痛。
以上称为肛裂疼痛周期。
患者因害怕疼痛不愿排便,久而久之引起便秘,粪便更为干硬,便秘又加重肛裂,形成恶性循环。
排便时常在粪便表面或便纸上见到少量血迹或滴鲜血,大量出血少见。
检查:局部检查发现肛管后正中或前正中部位的肛裂“三联征”(肛裂、前哨痔、肛乳头肥大),则诊断明确。
急性肛裂可见裂口边缘整齐,创面浅,呈红色并有弹性,无瘢痕形成。
慢性肛裂因反复发作,边缘变硬纤维化,创面深而不整齐,肉芽灰白。
裂口下端皮肤因炎症、水肿及静脉、淋巴回流受阻,形成袋状皮垂向下突出于肛门外,称“前哨痔”。
裂口上端的肛门瓣和肛乳头水肿,形成肥大乳头。
鉴别诊断:依据典型的临床病史、肛门检查时发现的肛裂“三联征”,不难做出诊断。
应注意与其他疾病引起的肛管溃疡相鉴别,如Crohn病、溃疡性结肠炎、结核、肛周肿瘤、梅毒、软下疳等引起的肛周溃疡相鉴别,可以取活组织做病理检查以明确诊断。
肛裂行肛门检查时,常会引起剧烈疼痛,有时需在局麻下进行。
治疗:急性或初发的肛裂可用坐浴和润便的方法,慢性肛裂可用坐浴、润便加扩肛的方法;经久不愈、保守治疗无效且症状较重者可采用手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