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湿痹证辨证施护体会

合集下载

中医辨证治疗痹证临床体会

中医辨证治疗痹证临床体会

中医辨证治疗痹证临床体会痹证是中医常见的疾病之一,也是中医辨证治疗的重点之一。

痹证是指肌肉、骨骼、关节、筋脉等组织器官的功能障碍或损伤所产生的临床症状和体征,以疼痛、麻木、僵硬、肿胀、强直等表现为主要特征。

中医认为痹证多是由风、寒、湿、热等外邪侵入体内,致使人体经络阻滞、气血不畅,引起经络气滞、血瘀、痰湿、肝肾不足等病理变化,进而导致病症出现。

在辨证治疗中,针对不同的痹证类型,中医医生常采用不同的中药和治疗方法。

以下是本人在临床中对不同类型痹证的体会:1.寒湿痹寒湿痹是由风寒湿邪困扰,使筋骨、气血受阻而引起的疼痛、局部肿胀和僵硬,多见于老年人和体弱者。

此类痹证以温补为主要治疗,常用药物有羌活、巴豆、芍药、细辛、细辛等。

羌活温经散寒、活血化湿,巴豆散寒止痛,芍药、细辛活血止痛,可缓解痹痛、肿胀、僵硬症状。

2.湿热痹湿热痹主要表现为关节肿痛、热感明显、肌肉萎缩、痒痛难忍等。

主要是由于湿热邪气侵入人体,致使湿热毒邪郁积肉体所致。

此类痹证,治疗应以清热利湿为主要手段,常用的药物有木通、南星、车前子、蒺藜、泽泻、茵陈等,这些药物多为利尿清热、通经活络之剂,能缓解痹痛、肿胀、红肿、热感等症状。

3.气滞痹气滞痹主要表现为肢体麻木、疼痛、运动僵硬、肌肉萎缩等,主要由于气机郁滞不畅、气血不足所致。

治疗气滞痹主要以行气活血为主要措施,常用的药物有川芎、赤芍、乳香、没药等。

川芎能活血行气、舒筋活络;赤芍能凉血止痛、活血调经;乳香、没药可通经活络、扶正化气,从而缓解气滞症状。

4.血瘀痹血瘀痹表现为关节疼痛、肌肉萎缩、色素沉着、皮肤硬实、裂纹出血等。

主要是由于气滞血瘀、经络不畅所致。

痹证是一种临床多发疾病,中医辨证治疗痹证是中医治疗疾病的重点之一。

在治疗痹证时,医生要根据不同的病情和病因,进行辨证施治,从而达到有效的临床治疗效果。

通过临床经验和实践,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中医药在治疗痹证方面的独特优势,希望在未来的工作中能够更好地发挥中医药在治疗病症中的价值。

浅谈痹证的临床辨证论治心得

浅谈痹证的临床辨证论治心得
相合 ,即 “ 疏 风 勿 燥 血 ”之 意 。
2 痛

邪 ;配桑枝利关节除湿痹 ;薏苡仁健脾燥湿 ,善除湿 滞皮 肉筋
脉 所 致 的 疼 痛 ,配 白术 燥 湿 健 脾 ;羌 活 、独 活 、防风 祛 风 祛湿 ; 五 加 皮 、木 瓜 专 治 风 湿 膝 痛 。肿 甚 加 猪 苓 、萆 薜 ;肌 肤 麻 木 不
..
8 0 . .
Cl i n i c a l J o u r n a l o f Ch i n e s e Me d i c i n e 2 0 1 5 V o 1 . ( 7 ) No . 2
浅 谈 痹 证 的 临 床 辨 证 论 治 心 得
An i s s u e o n t r e a t i n g a r t h r o my o d y n i a i n d i f f e r e n t i a t i o n
关节屈伸 不利、僵硬 、肿 大、变形 等症 状的一种 疾病 。本人现将从 医三十载 ,在 临床治疗痹证 的一 些心得体会 总结如下 ,望 同行
【 关键 词 l 痹 证 ; 临床 治疗 ; I 临床 辨 证 论 治
[ A b s t r a c t ] Ar t h r o my o d y n i a i s a d i s e a s e , w i t h s y mp t o m o f p a i n , Z h o n g z h u o , s o r r o w a n d g r i e f a n d n u m b n e s s o n mu s c l e s , b o n e s a n d
j o i n t s ; o r Q u s h e n B u l i , s t i f f , s we l l i n g a n d d e f o r m o n j o i n t s , f r o m F e n g , Ha n , S h i , R e a n d Xi e q i Bi z u . S o me e x p e r i e n c e s f o r t r e a t i n g

痹证患者的辨证施护体会

痹证患者的辨证施护体会

2 . 3 痰瘀 痹阻证
主症 : 痹 证 日久 , 肌 肉关 节 刺痛 , 固定 不
移, 关节肿大 , 甚 至强直 畸形 , 屈伸 不利 , 有 结节 、 瘀斑 。舌质
紫暗 , 苔 白腻 , 脉细涩。调护原则 : 化痰祛瘀 , 搜 风通络 。调 护
方法 : 慎起居 , 避 风寒 , 病 房 阳光 充 足 , 通 风 良好 。可 进食 百
从而达 到行气活 血、 祛 风除湿 、 散寒 止痛 的功效 , 促 进疾病 的 好转 。
有密切 的关系 。正 虚卫外不 固是痹 证发 生 的内在基础 , 感 受 外邪是痹证发生 的外在 条件 。邪气 闭阻 经脉为其 病机 根本 , 病变多累及肢体 筋骨 、 肌 肉、 关节 , 甚则 影 响脏 腑 。常 见 的痹 证分型有风寒湿痹 、 风湿热痹 、 痰瘀痹阻证 、 肝肾亏虚证 , 根 据
鼓励并指导患者注意防风 、 防寒、 防湿 , 避免居暑 湿之地 。
顺应 时令及 时增 减衣 物 , 注 意防寒保 暖 , 避 免风寒湿 邪侵袭 ,
进而使疾病加 重甚至 恶化 。劳作 或运 动汗 出之时 , 切勿 当风
贪凉 , 乘热 浴冷 。居住 和作业 的地方 保持 清洁 和干燥 。根 据 病情作适 当的功能锻炼 , 以滑 利关 节 、 疏通经 络, 增强体质 , 有
品 。中药 汤剂 宜温服 。配合 拔火 罐疗法 , 肩背 痛 、 腰 腿痛 、 肢 体麻 木者给 予拔火罐 , 达 到活血行 气 , 消肿止痛 , 祛风 除痰 的 作用。 2 . 4 肝 肾亏虚证 主症 : 痹证 日久不愈 , 关 节屈伸不 利 , 肌 肉
药, 不要随便停 药 、 换药 、 增减 药物 , 持 之以恒 , 减 少疾病复 发 。 指导 患者 正确 的选择 食谱 , 改变 既往 不 良饮食 习惯 。饮食 宜 多食 优质蛋 白、 高维 生素 、 营养 丰富的食 物 , 多饮水 , 以满足机 体组 织修 复的需要 , 禁食辛辣 、 煎炸 、 油 腻、 生冷食 物。患者病 情 多反复发作 , 应用情志护理 , 帮 助患者消除 因对疾病 缺乏正 确认识 , 角色转换 自我认 知 异常 以及 环境 因素 和社会 因素 的 影 响, 导致患者心理情感 障碍出现紧张 、 恐惧 、 忧 虑、 愤怒等不

中医辨证治疗痹证临床体会

中医辨证治疗痹证临床体会

中医辨证治疗痹证临床体会痹证是中医学中重要的疾病类型,其发病机理复杂,涉及多个脏腑、经络及气血津液等方面,治疗难度大,需要结合较长时间的临床经验和多方面的知识来进行综合分析和治疗。

在这里,我想分享一些我在临床中治疗痹证的体会。

一、辨证施治应以肝肾、脾胃为主要方向痹证的发病机理多与肝肾虚损、脾胃失调等有关。

因此,在辨证施治时,应以这两个脏腑为主要方向。

肝肾亏损引起的痹证,可以用滋肾壮阳的中药方剂来治疗,如桂枝加龙骨牡蛎汤、补骨脂饮等;脾胃失调引起的痹证,可以用理气健脾的方剂来治疗,如活血通络丸、逍遥丸等。

二、按摩治疗效果显著按摩是治疗痹证的常用方法之一,尤其是对于症状较轻的痹证患者,按摩治疗效果显著。

按摩可以促进经络的畅通,改善气血运行,缓解疼痛和肌肉僵硬等症状。

但需要注意的是,按摩力度要适中,不宜过强或过弱,以免损伤身体或治疗效果不佳。

三、针灸疗法为痹证的主要治疗方法之一针灸疗法是中医治疗痹证的主要方法之一,其疗效卓著、无毒副作用,广受患者信赖。

在针灸疗法中,需要根据不同的症状配合不同的针灸手法和针灸穴位来进行治疗。

例如,对于肝肾亏损引起的痹证,可以采用补肾益肝的针灸手法和穴位来治疗;对于脾胃失调引起的痹证,可以采用健脾利湿的手法和穴位来治疗。

四、食疗调理中医食疗是治疗病症的一个重要方面,痹证也不例外。

痹证可以通过摄入一些补益肝肾、健脾开胃的食品来进行食疗调理。

例如,可以多吃一些黑豆、黑芝麻、核桃、山药、枸杞等食物来滋肾壮阳,增强体质;可以多吃一些鸡肉、牛肉、鱼类、黑鱼肉、蛋类、豆浆、海带等食物来健脾暖胃,帮助身体排出湿气。

五、注意生活方式调节在治疗痹证的过程中,除了药物治疗和针灸治疗外,还需要注意生活方式的调节。

例如,要保持足够的休息和睡眠时间,保持心情愉悦、积极乐观,少受到精神上的折磨等。

同时,还需要控制饮食,减少烟酒的摄入等不良生活习惯,以避免加重病情。

痹证是一种常见的中医疾病,其治疗不仅需要医生的经验和技能,也需要患者的主动配合和参与。

中医辨证治疗痹证临床体会

中医辨证治疗痹证临床体会

中医辨证治疗痹证临床体会痹证是中医学中的一种常见病症,包括风湿痹、关节痹、四肢痹痛等多种类型。

中医辨证治疗痹证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临床经验,本文将结合个人临床体会,探讨中医辨证治疗痹证的方法和特点。

一、痹证的基本特点痹证是中医学中的一类慢性病证,主要表现为关节或肌肉僵硬、活动受限、疼痛不适等症状。

根据临床表现不同,痹证可分为风湿痹、寒湿痹等多种类型,症状也有所差异。

但痹证表现为四肢疼痛、关节肿胀、活动受限等症状,严重者还可能导致生活质量严重下降。

二、中医辨证治疗痹证的方法1. 辨证施治中医治疗痹证首先要进行辨证施治,根据病人的具体症状、脉象、舌象等进行辨证分型,如风湿证、寒湿证、湿热证等。

然后根据辨证结果采用对应的中药治疗方案,既可以采用外用贴敷、熏洗等物理治疗手段,也可以采用内服中药进行治疗。

2. 调整气血中医治疗痹证主要是调整气血,因为在中医理论中,痹证的发生与气血的运行不畅有较大的关系。

中医治疗痹证时常常会用到活血化瘀、理气活血的中药治疗,以调节气血,改善痹证症状。

3. 推拿按摩在中医治疗痹证时,推拿按摩也是一种常用的治疗手段,通过按摩和推拿可以改善患者的血液循环,活血化瘀,缓解痹痛。

4. 针灸疗法针灸疗法也是中医治疗痹证的重要手段,通过选择穴位,针刺等手段来疏通经络,活血化淤,以达到治疗痹证的目的。

三、个人临床体会在临床工作中,我曾遇到一位患风湿痹的病人。

这位患者年龄较大,双手关节肿胀、疼痛,活动受限。

在进行辨证分析后,我认为该患者主要表现为风湿寒凝,气血不畅。

于是在治疗中,我采用了活血祛风的中药治疗方案,同时结合中医推拿按摩和针灸疗法进行治疗。

经过持续的治疗,患者的症状明显改善,关节肿胀、疼痛明显减轻,活动灵活起来。

患者的心情也变得积极乐观,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通过这个病例,我深刻体会到了中医辨证治疗痹证的重要性和独特优势。

中医辨证治疗痹证不是简单的治疗症状,而是从病人整体出发,从根本上去调整人体的气血功能,达到治疗和预防痹证的目的。

辨病、辨证、辨病位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体会

辨病、辨证、辨病位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体会

h
3
2、辨病论治的重要性
辨病治疗是针对疾病的基本规律的治疗方法,它在痹病的论治的
重要性主要有四点,
(1)传统中医辨证方法,基于“有形内必行诸外”的理论,主要是 靠宏观的望闻问切,四诊合参的手段,搜集辨证素材,运用中医理论 归纳分析,“司外揣内”地进行理论思维辨证,正如《医宗金鉴·四 诊心法要诀》所述“望以目察,闻以耳占,问以言审,切以指参,明 斯诊道,识病根源,能合色脉,可以万全。”虽然辨证论治理论也始 终强调探微求真,辨证精细入微,但其产生,受古代科技水平和时代 的限制,终未摆脱其宏观辨证的局限性,四诊识(证)病的缺陷越来 越多的暴露出来,实难达到万全的境界。如系统性红斑狼疮(蝶疮流 注)靠仅依靠传统的望闻问切手段,进行辨证论治很难取得显著的临 床疗效。
中医的痹病包含了现代医学多种风湿免疫性疾病,如果机 械的把所有的风湿免疫性疾病按痹证为分若干证型用于临 床,可能对风湿性关节炎治疗有效,而对类风湿关节炎治 疗较差,这是为什么?
这是因为风湿性关节炎的基本病机为风湿痹病阻经络,热 毒充斥血脉为主,预后良好,一般不会引起关节变形;与 此相反,类风湿关节炎的基本病机为湿热毒痹阻经络、筋 脉、骨节,预后较差,往往引起关节变形,肢体功能障碍 或丧失。
“证”所反映的是机体在疾病过程中,某阶段的病理概括,即主要矛
盾,这样,辨证论治对不同的风湿病反映的基本矛盾。认识就相对不
足。虽然辨证论治也强调病证结合,既要辨病,又要辨证,但是其重
视程度较辨证而言,多偏重于辨证。
中医治病不但是着重于辨证论治,而且更着眼于辨病论治,辨病 论治,古代前贤已有经典论述,如在《伤寒论》、《金匮要略》等前 人医籍中有很多都是病证同治的。
(2)辨病论治还体现在对疾病宏观上总体认识,如病因病机、临床 表现及证侯特点,能掌握痹病的一般发展变化规律等,从而对具体的 论治起到整体指导作用,避免随证变法的被动应付。

痹证患者的中医护理体会

痹证患者的中医护理体会

痹证患者的中医护理体会标签:痹证;中医护理;体会痹证以风寒、湿、热邪气痹阻经络,气血运行不畅,肢体关节疼痛为基本特征。

因病邪偏胜不同分为痛痹、热痹、行痹、着痹;又因病程长或久治不愈导致虚痹(肝肾亏虚、气血亏虚)。

久病肝肾亏虚、气血亏虚,筋脉肌肉失养,肌肉萎缩,严重影响工作、学习、生活质量。

按痹证患者的证侯属性,从生活起居、情志、饮食、服药、治疗等,给予有效的辨证施治和辨证施护,明显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生活质量。

1一般资料本科自2009年~2012年共收治痹证患者306例,其中男20例,女186例;年龄最大者87岁,最小者38岁,平均年龄575岁。

2护理方法21临床常见证型①痛痹:痛有定处,肢体关节疼痛较剧,屈伸不利,活动障碍,遇寒加重,得热痛减,日轻夜重,苔簿白,脉弦紧。

②着痹:肢体关节肿胀、重着、麻木不仁,或酸痛、痛有定处,手足沉重,遇湿或阴雨天加重,苔白腻,脉濡数。

③行痹:肢体关节酸痛,屈伸不利,疼痛游走不定,遇风疼痛加重,恶风发热,苔簿白,脉浮。

④热痹:肢体关节红肿热痛,发病急,痛不可触,得冷则缓,遇热加重,屈伸不利,多兼发热,口渴心烦,汗多,舌红,苔黄燥,脉滑数。

⑤虚痹:病程长,反复发作,肢体关节疼痛,时重时轻,心悸汗出,面色无华,乏力头晕,舌淡,苔簿白,脉濡。

22一般护理①生活起居护理:病室空气流通,阳光充足,避免阴暗潮湿。

适四时,调寒温,随气候变化,及时增减衣服,夏天不能贪凉,不能用凉席、凉床,注意关节的保暖。

②情志护理:痹证因风、寒、湿、热邪气乘机体正虚邪侵而反复发作,病程长,治疗时间长,患者易失去信心,甚至悲观失望,做好情志护理有利于患者积极配合治疗,早日康复回到工作岗位。

③饮食护理:痹证因病程长,久痹易虚、易萎,饮食宜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富含维生素C、维生素A、维生素B的食物为主,久病偏虚时宜吃大枣、桂园等滋补之品,忌辛辣、刺激、厚味之品。

④服药护理:遵医嘱按时准确给药,寒痹、行痹、着痹、虚痹中药浓煎饭后1 h少量热服,服药后食热粥、热饮可助药力。

中医辨证治疗痹证临床体会

中医辨证治疗痹证临床体会

中医辨证治疗痹证临床体会
痹证是中医常见的疾病之一,患者在发作时会感到肢体麻木、寒冷、疼痛等不适,严
重时还会导致肢体功能障碍。

经过一段时间的临床实践,我总结了一些中医辨证治疗痹证
的体会。

要注重辨证分型。

痹证的辨证分型有寒痹、热痹和湿痹等,每种分型所对应的治疗方
法和药物都不同。

在实际操作中,要仔细观察患者的症状表现,如疼痛程度、发作频率、
肢体颜色和温度等,以确定是属于哪种痹证,从而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要从病因入手。

痹证的发病原因有外感邪气侵袭、湿气蕴结、气血运行不畅等多种因素。

对于外感邪气侵袭引起的痹证,可以采用发散寒邪或驱除湿邪的方法进行治疗;对于
湿气蕴结引起的痹证,可以选择祛湿化痰或络清药物进行治疗;对于气血运行不畅引起的
痹证,可以通过活血化瘀或理气行滞等方法进行治疗。

要根据患者的病因特点来选用相应
的治疗方法。

要注重调理阴阳。

中医认为痹证是阴阳失调所致,因此在治疗过程中要注意调理阴阳
平衡。

对于寒痹患者,可采用温经散寒的方法;对于热痹患者,可以使用清热解毒的药物;对于湿痹患者,则应选择健脾化湿的药物。

还可以通过脉诊、舌诊等方法观察患者的阴阳
状态,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以达到调理阴阳平衡的目的。

要根据病情进一步调整治疗。

在治疗痹证的过程中,有时患者的病情可能会出现波动
或者是并发其他疾病,这时候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可以适当增减用药剂量,或者添
加药物以强化治疗效果。

同时还要注意患者的观察与沟通,及时了解患者的病情变化,以
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中医辨证治疗痹证临床体会

中医辨证治疗痹证临床体会

中医辨证治疗痹证临床体会
一、辨证
治疗痹证首先要进行辨证,由于痹证属于中医的“痹病”范畴,所以一定要了解病程,病因,病位和症状等。

病程的长短及病情虚实,病因的寒热湿燥,病位的部位及范围,症
状的表现情况都是我们需要仔细观察的。

根据辨证结果分类治疗,可以使治疗更为精确,
从而提高了治愈率。

二、针灸疗法
针灸疗法是中医治疗痹证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在临床治疗中应用非常广泛。

针灸疗法
可以通过调节机体内环境的平衡,促进局部和整体的身体循环,改善局部的病变状况,使
症状得到改善,缓解患者的疼痛感。

三、理疗疗法
理疗疗法也是治疗痹证常用的方法之一,主要包括电疗和热疗,这两种理疗方法都可
以通过加热或传导电流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加速血液循环,调节机体内部环境,增强免
疫功能,起到很好的治疗作用。

四、草药治疗
草药治疗是治疗痹证最基础的治疗方法之一,对于治疗痹证有着很好的效果,中药湿
热清热的功效是治疗痹证极为有效的草药疗法。

五、食疗调理
饮食十分重要,合理健康的饮食习惯可以预防和缓解病症的发生。

食疗也可以成为治
疗痹证的一个方面。

例如,填食一些易于消化的食物,维生素D和钙可以预防关节炎的发生,这种护理措施可以预防病症的发生,也可以缓解症状从而有效的治疗痹证。

在临床治疗中,中医辨证治疗痹证的方法多种多样,我们应该根据患者个人情况来综
合使用,以达到最好的治疗效果。

总之,对于痹证这样的疾病,中医辨证治疗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医生也需要有一定的临床经验,既重视良好医患关系,又根据患者个人身体状况,精准治疗,才能取得最好的治愈效果。

中医辨证治疗痹证临床体会

中医辨证治疗痹证临床体会

中医辨证治疗痹证临床体会痹证是中医学上常见的疾病,主要特点是肢体麻木,运动不灵活,久之可导致肢体功能的丧失。

中医认为痹证的发生主要与气血不畅,寒湿凝滞,肝肾不足等多种因素有关。

辨证治疗是中医治疗痹证的核心,通过综合分析患者的病情,结合中医的辨证施治理论,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以下是我在临床实践中对痹证的辨证治疗体会。

痹证的辨证要点是其发病机制。

痹证属于中医的“痹病”范畴,产生原因主要有风、寒、湿、热、燥、气等多种因素。

不同的发病机制决定了辨证治疗的方向和方法。

对于由于风寒湿邪所致的痹证,治疗时要清热祛湿,散寒通络;对于由于气血不畅所致的痹证,治疗时要理气活血,通经络。

在辨证治疗痹证时,要充分了解病因病机,准确判断病情,才能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

痹证的辨证要从脏腑经络、气血津液、寒热虚实等方面综合分析。

中医辨病论治是以“辨证”为基本方法,了解病人的身体状态、气血状况、脏腑功能等,是做好辨证治疗的关键。

痹证的主要症状有四肢麻木、拘挛疼痛等,根据其病情发展和伴随症状,可以判断其病证属于哪一类痹证,再根据脏腑经络的辨证分型,确定治疗的方向和方法。

在治疗中,还要分清虚实寒热的不同类型,因为不同类型的痹证需要采取不同的治疗措施,对于寒湿痹证要取温化寒湿之法,而对于热痹证则要清热燥湿。

在辨证治疗痹证时,要全面分析患者的病情,进行综合辨证,做到因病施治。

辨证治疗痹证要针对病情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中医治疗注重因人因病制宜,对于不同体质、病情轻重的患者要制定不同的治疗方案。

对于气血不足、寒湿凝滞的痹证患者,可以采用温阳祛湿、活血补气的治疗方法;而对于寒湿痰凝所致的痹证患者,则可采用燥湿、化痰的治疗方法。

还要考虑患者的年龄、病史、病情的变化等因素,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在治疗痹证时,要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痹证的辨证治疗要注重调理和防病。

中医治疗强调“治未病”,要通过调理阴阳、益气养血、调和脏腑等方法来增强患者体质,提高自身抵抗力,使其远离病痛。

痹证患者的辨证施护体会

痹证患者的辨证施护体会

痹证患者的辨证施护体会作者:邹成松郑艳芳李萍来源:《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3年第08期关键词:痹证;辨证施护;特色护理中图分类号:R255.6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007-2349(2013)08-0078-02痹证是由于风、寒、湿、热等邪气闭阻经络,影响气血运行,导致肢体筋骨、关节、肌肉等处发生的疼痛、重着、酸楚、麻木,或关节屈伸不利、僵硬、肿大、变形等症状的一种疾病。

相当于现代医学的强直性脊柱炎、风湿性关节炎、痛风等疾病。

痹证的发生与体质因素、气候条件、生活环境、及饮食等有密切的关系。

正虚卫外不固是痹证发生的内在基础,感受外邪是痹证发生的外在条件。

邪气闭阻经脉为其病机根本,病变多累及肢体筋骨、肌肉、关节,甚则影响脏腑。

常见的痹证分型有风寒湿痹、风湿热痹、痰瘀痹阻证、肝肾亏虚证,根据患者的辨证分型,对患者进行相应的护理,解除患者痛苦,提高其生活质量。

1一般护理鼓励并指导患者注意防风、防寒、防湿,避免居暑湿之地。

顺应时令及时增减衣物,注意防寒保暖,避免风寒湿邪侵袭,进而使疾病加重甚至恶化。

劳作或运动汗出之时,切勿当风贪凉,乘热浴冷。

居住和作业的地方保持清洁和干燥。

根据病情作适当的功能锻炼,以滑利关节、疏通经络,增强体质,有助于提高机体对病邪的抵御能力。

痹证初发,要积极就医治疗,防止病邪传变。

病情较重者应卧床休息,上床栏,有家人陪行,防止坠床、跌扑,发生意外,并要注意保持肢体功能位,避免久坐、久卧,避免受累关节负重,要经常变换体位,维持患处皮肤清洁,防止并发症发生。

指导患者正确服药,中药汤剂应在清晨或睡前服用,服药后静休30 min,使药物通行周身而起效,观察服药后的效果及反应,并告知患者要自觉遵医嘱服药,不要随便停药、换药、增减药物,持之以恒,减少疾病复发。

指导患者正确的选择食谱,改变既往不良饮食习惯。

饮食宜多食优质蛋白、高维生素、营养丰富的食物,多饮水,以满足机体组织修复的需要,禁食辛辣、煎炸、油腻、生冷食物。

痹证的辨证施护体会

痹证的辨证施护体会

痹证的辨证施护体会标签:痹证;辨证护理;体会痹证是由于风、寒、湿、热等邪气闭阻经络,影响气血运行,导致肢体筋骨、关节、肌肉等处发生疼痛、重着、酸楚、麻木,或关节屈伸不利、僵硬、肿大、变形、或晨僵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证。

因其病程缠绵,反复发病等特点,往往迁延难愈。

笔者根据中医辨证分期实施相应的护理及调养,对促进疾病的康复收到了满意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归纳如下。

1风寒湿痹1.1一般护理保持室内干燥,温度适宜,阳光充足,避免对流风,避免潮湿,防寒保暖。

随气候变化及病情需要及时增减衣服;汗多时应及时擦干更换衣单,保持衣被清洁干燥。

要注意身体锻炼和保养,不宜过劳,保证足够的休息时间。

生活不能自理的卧床患者,要经常帮助活动肢体,适时更换卧位,受压部位用软垫保护,防止发生褥疮。

观察痹痛的部位、性质、时间、与气候变化的关系,以及皮肤、出汗、体温、脉搏、舌象、伴随症状的变化等,做好记录。

1.2心理护理患者反复住院,往往情绪低落,容易产生焦虑、烦躁、悲观等不良心理表现,要使患者对本病有充分的认识和了解,保持病人乐观心境,积极配合治疗,增强治疗疾病的信心。

1.3饮食调护饮食宜高营养、高维生素、清淡可口、易于消化。

可饮木瓜酒,以干木瓜185g,五灵脂、川牛膝、当归、白芍、川革薢、川天麻、台乌、防风、黄芪、威灵仙、虎胫骨、川续断、乳香、没药、白僵蚕、松节、川乌头各35g,轧碎,丝袋盛之,加酒13L共放坛内,密封浸泡14天。

饭前饮1小杯。

1.4临证施护局部注意保暖,患部可用热水袋或热药袋热敷,也可用食盐大葱热熨。

并遵医嘱行针灸治疗:上肢可选肩髑、曲池、尺泽、合谷、外关、下肢可选环跳、阳陵泉、膝眼、足三里、风市、委中等穴,或拔罐、按摩、薰洗等。

2风湿热痹2.1一般护理病室宜清爽通风。

恶寒发热、关节红肿疼痛、屈伸不利者,应绝对卧床休息,病情稳定后方可下床活动。

关节疼痛变形者,防止受压。

关节不利或强直者,应鼓励或协助患者加强功能锻炼,按时做被动活动,脊柱变形者宜睡硬板床。

风湿痹证辨证施护体会

风湿痹证辨证施护体会

增强机体免疫力 、 调节脏腑功能的作用 。每 日 1次 , 每次 2 ~ o
3 n 拔 火罐 治疗 , Omi; 肩背 痛 、 腿痛 、 体 麻 木者 给予 拔 火 腰 肢 罐, 达到温散寒邪 , 活m行气 , 止痛 消肿 , 拔毒 祛腐 的作 用 。每 日1 , 次 每次 1 n 蜡液涂贴法治疗 , 0mi; 关节强直 、 挛缩 等活动
国该病多发于冬春 阴雨季节 , 潮湿 和寒冷是 重要 的诱发 因素 , 有很强的家族倾 向, 至同一 家族 有多个成员 患病 , 女老少 甚 男 皆有患病 的可 能。该病所 致 的关节疼 痛 、 肿胀 、 功能 障碍 , 不 仅给 患者 带来 痛苦 , 且直 接影 响 患者 的 日常 生活 和工 作 。 并
文献标识码 : B
中 图 分 类 号 : 2 56 R 5 .
痛、 肿胀 、 功能 障碍患者 , 应绝 对卧床休 息 。缓解期炎 症消退 , 体温 、 脉搏 、 血沉正常后可适 当活 动。长期卧床 患者应做好 预 防压疮发生 的护理 措施 , 并取 舒适 的体位 和保 持关节 的功 能
文 章 编 号 :O 7 3 9 2 1 )7 0 7 -0 10 —2 4 ( 0 2 0 - 0 4 2
1 4 饮食 施护 风寒 湿痹者 , . 食温 热健脾 祛风除湿 之品 , 行 痹食 蚕蛹 、 荆芥 粥, 痛痹多用姜 、 、 肉、 椒 羊 乌头粥 , 着痹 多用赤
小豆 、 薏苡仁 黄 芪粥 , 当饮 用 五加 皮酒 、 瓜 酒等 , 适 木 忌食 生
冷、 肥甘厚腻 之 品 ; 风湿 热痹 者 , 清热 解毒 、 食 祛风 除 湿 的西
7 4
云 南 中 医 中 药 杂 志
21 年第3 卷第 7 02 3 期

中医辨证治疗痹证临床体会

中医辨证治疗痹证临床体会

中医辨证治疗痹证临床体会痹证是中医学中常见的疾病类型之一,也是中医辨证治疗的重要方向之一。

通过多年的临床实践,我对痹证的辨证治疗有了一些体会,现在与大家分享。

一、辨证分型痹证根据致病因素、病程发展和病情变化可分为风寒湿邪痹、风湿痹、寒湿痹、湿热痹、寒痹、燥痹等类型。

针对不同类型的痹证,我们需要通过仔细询问病史、观察病情变化和望闻问切等方法来进行准确的辩证分型。

二、辨证要点1. 风寒湿邪痹:病情多开始于四肢关节,患处红肿疼痛,寒凉感明显,重者有寒战、发热等表现。

2. 风湿痹:主要表现为关节肿胀、疼痛,活动受限,晨僵和寒湿化热。

3. 寒湿痹:患处关节肿胀、疼痛明显,寒冷感重,活动受限,晨僵。

4. 湿热痹:关节肿胀、疼痛明显,热感重,尤其在夜间加重,可出现红肿、温热、湿热疮等表现。

5. 寒痹:患处关节冷痛,活动受限,寒冷感明显,疼痛缓解后有冷感。

6. 燥痹:皮肤干燥,关节红肿疼痛,活动受限,痛苦难忍。

三、治疗方法根据痹证的不同分型,我们可以采用针灸、艾灸、推拿、中药煎服等治疗方法。

针灸是治疗痹证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调节经络气血,达到疏通经络、活血止痛的效果;艾灸则可以温通经络,散寒燥湿,舒筋活络;推拿可以通过按摩、揉捏、推拿等手法调理经络,舒缓疲劳,改善血液循环;中药煎服则可以根据具体的辩证要点,选用相应的中药方剂进行调理。

四、辨证治法1. 风寒湿邪痹:辛温解表、祛风祛寒、理气活血。

2. 风湿痹:温经散寒、活血化瘀、舒筋活络。

3. 寒湿痹:温经散寒、湿祛除痹、活血止痛。

4. 湿热痹:清热利湿、祛风活血、舒筋活络。

5. 寒痹:温经散寒、活血舒筋、温补阳气。

6. 燥痹:滋养阴液、活血化瘀、舒筋活络。

以上仅是痹证辨证治疗的一些基本体会,实际临床中还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年龄、体质、病情等因素进行个体化的辨证施治。

只有准确辩证,在具体治疗时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希望对于学习和实践中医辨证治疗痹证的同仁有所帮助。

痹症的辨证施治体会

痹症的辨证施治体会

痹症的辨证施治体会摘要】人体正气不足,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

由于人体正气虚弱致使风、寒、湿乘虚侵入机体,留滞经络、肌肉、关节,引起气血闭阻,血络不畅,而出现疼痛、酸楚、麻木、沉重无力、关节肿大、屈伸不利等症状。

久则导致气滞血凝形成痹证。

痹有渐进性及反复发作的特点。

根据风寒湿三气的特点及形气相合,邪气的偏盛,分别分为:风痹(行痹)、寒痹(痛痹)、湿痹(着痹)。

三气从阳化热而为热痹。

痹证属于现代医学的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坐骨神经痛,尿酸性关节炎、痛风、强直性脊柱炎等病的范畴之内。

治疗以益气祛风除湿,祛寒活络,通痹止痛为大法。

笔者运用该治疗方法在临床上取得了较好疗效。

【关键词】痹证中医辨证施治1 病因病机1.1素体虚弱,腠理疏松,营卫不固,外邪乘虚入侵。

1.2风寒湿邪外入,凡气候变化无常,冷热交错,或居处潮湿,涉水冒雨而罹病者,此外邪直入肌肉关节筋脉而为痹。

1.3素体阳气偏盛,内有蕴热或阴虚阳亢之体,感受风寒湿三气,或日久化热,流注经络关节,而成热痹。

2辨证论治2.1行痹行痹最突出的症状特点是关节疼痛部位游走不定,有时痛在上肢,有时痛在下肢,或在肌肉,或在关节各处走串,这是因为三气之中风气偏盛所致。

治则以祛风为主,辅以通络散寒除湿,佐以活血。

处方:防风15g,羌活12g,独活12g,桂枝12g,制附片12g,白术12g,防已民12g,威灵仙12g,当归12g,赤芍12克g,丹参20g,甘草5g,天麻12g,全蝎12g,蜈蚣3条。

2.2痛痹痛痹以肢体关节或筋骨,肌肉等处剧烈疼痛,痛处固定不移,遇寒加剧,得热则减为其特点,这是因为所感三气中以寒邪偏盛所致。

痛痹为寒气盛而成,治疗以散寒为主,辅以祛风、除湿、温经通络。

痛痹为寒邪阴凝阻滞,非大辛大热之品不能散寒,结合古人“真阳煦熙,寒凝可释”的经验,佐以补肾阳之品。

寒邪阴凝,对气血、经络的影响较重,故痛痹治愈较难,治则以散寒为主,辅以祛风除湿,佐以温肾壮阳。

中医辨证治疗痹证临床体会

中医辨证治疗痹证临床体会

中医辨证治疗痹证临床体会痹证是中医学传统疾病名称之一,它指的是由于风、湿、寒、热等外邪侵袭或气血运行不畅等原因所致的全身或局部肢体麻木、拘急、疼痛等症状。

临床上,痹证常见于风湿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五十肩、坐骨神经痛等疾病,给患者带来了严重的痛苦和困扰。

中医辨证治疗痹证的理论与实践经验丰富,积极有效,值得医护人员深入学习、总结和应用。

我的临床体会是,在治疗痹证时要注重辨证施治,对病情作出详细分析,选取合适的治疗方法,才能够取得良好的疗效。

以下是我在临床实践中的一些体会和心得。

辨证施治是中医治疗痹证的核心。

中医学认为痹证属于气血运行受阻的范畴。

由于外邪侵袭或气血运行不畅,可导致瘀滞、寒湿内生、气机不畅等病理变化,最终出现肢体麻木、拘急、疼痛等症状。

在治疗痹证时,首要任务就是要对病情作出详细辨证分析,搞清病邪侵袭的性质、部位、病因病机等,然后再进行施治。

比如有的痹证为风痹,其病因为风邪侵袭,常表现为痛痹拘挛,应选用祛风活络、温经散寒的方法进行治疗。

而有的痹证为湿痹,其病因为寒湿内生,常表现为重痛,关节肿胀,应选用温阳祛湿、活血化瘀的方法治疗。

由于痹证的病因病机繁多,治疗也要针对不同类型的痹证进行分别的辨证施治,以期达到最佳的疗效。

中医治疗痹证要综合运用各种治疗方法。

在临床实践中,我发现中医治疗痹证要综合运用针灸、推拿、草药、艾灸等多种治疗方法,才能够更好地调理痹证患者的身体。

比如针灸疗法能够疏通经络、活血化瘀,推拿疗法能够舒经活络、湿散风热,草药内服能够祛痹活血、祛风散寒,艾灸能够温经散寒、活血化瘀等。

在治疗痹证时,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灵活地运用各种治疗手段,以期达到最佳的疗效。

对痹证患者的饮食起居等方面也要进行综合调理。

中医治疗痹证强调“治未病”,即在治疗痹证的要综合考虑患者的饮食起居等方面,进行综合调理,以期达到全方位的康复。

在饮食方面,要根据患者的不同体质、病情特点,制定合理的饮食方案,如多食易于消化的食物,如鱼、虾、豆腐等,少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辣椒、生姜等。

中医辨证治疗痹证临床体会

中医辨证治疗痹证临床体会

中医辨证治疗痹证临床体会痹证是中医学中常见的疾病,病因繁多,临床表现也各异,常见的症状为关节疼痛、活动受限等。

针对痹证的辨证治疗是中医医生在临床实践中常常遇到的问题,也是中医特色疾病治疗的一个方面。

通过多年的临床实践,我对痹证的辨证治疗有了一些体会,下面我将结合临床案例,来阐述一下我的一些见解。

一、辨证分型痹证的病因繁多,临床表现各异,中医辨证治疗时首先要根据病情的具体表现来进行辨证分型。

一般可以分为风湿痹、寒湿痹、湿热痹、气滞痹等类型。

不同类型的痹证有着不同的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因此进行准确的辨证分型非常关键。

风湿痹是由风邪侵袭人体而引起的,多表现为关节疼痛、活动受限、红肿热痛等症状。

寒湿痹是由湿邪侵袭人体而引起的,症状表现为关节疼痛、活动不利、肢体沉重等。

湿热痹则是由湿热邪气侵袭所致,表现为关节肿痛、热痒、红肿等症状。

气滞痹是由情志不畅、饮食不节等因素引起的,主要表现为肢体麻木、疼痛等症状。

在实际的临床工作中,辨证分型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准确地分析病因,明确病机,才能有针对性地采取治疗措施。

临床案例1:一位患者因为风湿痹,出现了全身关节疼痛、红肿、活动受限、恶寒发热等症状。

经过详细的辨证分型,最终确定为风湿痹。

治疗时采用了祛风散寒的中药治疗,同时结合针灸疗法,取得了明显疗效。

二、中药治疗中药治疗是中医治疗痹证的重要手段。

根据不同的病情和辨证分型,中医医生会开具不同的中药方剂,以治疗痹证的病因和病机。

针对风湿痹、寒湿痹、湿热痹、气滞痹等不同类型的痹证,中医医生会选用不同的中药进行治疗。

一般来说,中药治疗痹证有着疗效确切、不易复发等特点。

三、针灸疗法针灸疗法是中医治疗痹证的常用手段之一。

通过在特定的穴位进行针灸操作,可以调理经络气血,达到治疗痹证的目的。

针灸疗法有着疗效快、刺激小、安全等特点,在临床应用中得到了广泛的认可。

四、配合运动疗法在中医治疗痹证的过程中,配合运动疗法也是非常关键的。

适当的运动可以促进气血畅通,增加关节的活动度,对恢复健康有着积极的作用。

中医辨证治疗痹证临床体会

中医辨证治疗痹证临床体会

中医辨证治疗痹证临床体会1. 引言1.1 痹证的特点痹证,是中医学中常见的病证之一,其特点主要表现为阻滞不畅、疼痛拒按。

疼痛可在不同部位发生,有时随人体运动而变化,有时又固定在某一部位。

痹证还常伴随着肿胀、发热等症状,患者常感到局部有拘挛或硬结的感觉,甚至可影响到患部的正常功能。

痹证的发病与体内气血运行不畅有关,常受外感风寒湿邪侵袭、情志不畅、饮食不节等因素影响。

在疾病发展过程中,气血失调导致经络阻滞,瘀血内停,使局部组织营养和氧气供应不足,从而导致疼痛、拘挛等症状的出现。

中医治疗痹证时需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特点,辨证施治。

通过调理气血、舒经活络、祛风散寒等方法,促使体内气血得以畅通,从而达到缓解疼痛、恢复受损组织功能的目的。

只有深入了解痹证的特点,并根据个体差异进行辨证施治,才能取得良好的疗效。

1.2 中医辨证治疗的基本原则1.辨证求因:中医治疗疾病注重辨证求因,即根据病情的表现、脉象等特征,找出病因所在,从根本上治疗疾病。

2.辨证施治:根据辨证结果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法。

不同的疾病痹证、不同的证候类型,应配伍不同的药物或治疗手段,针对性地进行治疗。

3.辩证用药:中医在辨证治疗中强调药物的选择与搭配。

药物的选择要考虑患者的个体特点、病情的发展变化等因素,以达到最佳疗效。

4.标本兼治:中医治疗痹证注重标本兼治,即既要缓解患者症状,又要调整体内的平衡,从根源上防止病情复发。

5.因时制宜:中医辨证治疗痹证需要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和病情发展变化,灵活调整治疗方案,因时制宜,以期取得最佳疗效。

2. 正文2.1 痹证的分类及病因痹证是中医学的常见病症之一,通常可根据其临床表现及病因分为多种不同类型。

痹证的分类主要包括寒痹、湿痹、风痹、瘀痹等,每种类型都有其特定的病因和病机。

寒痹多由外感寒邪或饮食不节引起;湿痹多由湿邪侵袭体内,或由脾胃虚弱引发;风痹则与风邪侵袭体表有关;瘀痹则一般是由于气血不畅或外伤引起的瘀滞所致。

痹症的中医辨证施护体会

痹症的中医辨证施护体会

痹症的中医辨证施护体会
李晓梅
【期刊名称】《哈尔滨医药》
【年(卷),期】1998(018)001
【摘要】痹证在疾病中是最常见的,多数人都在不注意自身保护情况下感受风寒湿热之邪,正气不足所致。

疾病初期可出现皮肤瘀斑、关节周围结节肿、屈伸不利等症。

主要分两证型——风寒湿痹、风湿热痹。

西医又称风湿性关节炎和类风湿性关节炎等。

以关节疼痛呈游走性,屈伸不利,有着重感,局部畏寒遇热痛减等症为风寒湿痹。

以关节红肿灼热疼痛,日轻夜重,活动不便,常伴有发热多汗、烦燥、苔黄腻为风湿热痹。

此病难治愈,病程长。

现将对痹证的护理经验体会报告如下。

【总页数】2页(P58-59)
【作者】李晓梅
【作者单位】哈尔滨市第一医院中医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55.6
【相关文献】
1.火针刺络放血结合罐法治疗痹症的临床体会 [J], 杨娇;朱林林;张癑癑;冯婷;彭家玺;罗玲
2.消渴病痹症中医护理体会 [J], 郭宇红
3.古方在痹症中的临床应用体会 [J], 何素梅
4.浅谈牛痹症的中医诊治体会 [J], 姜玉新
5.中医辨证施护在不同证型消渴病痹症患者中的应用 [J], 谢海燕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内服中药辨证论治治疗---风湿痹病临床体会

内服中药辨证论治治疗---风湿痹病临床体会

内服中药辨证论治治疗---风湿痹病临床体会摘要:本文介绍风湿痹病的病因,发病机制和中药治疗。

关键词:风湿痹病;病因;发病机制;中药治疗风湿痹病是由于风、寒、湿、热等外邪侵袭人体,闭阻经络,气血运行不畅所导致的,以肌肉、筋骨、关节发生酸痛麻木,重着、屈伸不利、甚或关节肿大灼热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症。

现代医学的骨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关节炎、痛风性关节炎、骨质疏松症、骨质增生、退行性关节炎、产后关节痛等等都属于本病范畴。

风湿痹病的主要病因为风寒湿热等外邪侵袭及素体不足、正气偏虚,腠理不密,卫外不固等因素引起。

其病机主要为外邪阻滞经络,气血运行不畅,以致肌肉、关节疼痛、麻木、重着、屈伸不利而形成风湿痹病。

其病位在肌肉和关节。

风湿痹病初病属实,久则多呈正虚邪实,虚实夹杂之候。

治疗原则以祛风、散寒、除湿、清热、舒经通络为治疗风湿痹病的基本原则,后期常配伍益气养血,滋补肝肾以扶助正气。

有痰浊瘀血阻滞者,需结合豁痰祛瘀之法。

临床大致分为风寒湿痹型,风湿热痹型及久痹型。

其中风寒湿痹型又分为行痹、痛痹、着痹等型。

久痹型又分痰瘀阻络,气血亏虚及脏腑痹等型。

我从1992年开始学习朱良春朱老的著作,并有幸得到朱老的指导,在治疗风湿痹病方面也是以朱老的治疗方法为主。

朱老,主任中医师,教授,首届国医大师,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

1987年12月获国务院批准为“杰出高级专家”享受终身不退休待遇。

朱老因擅长用虫类药治疗疑难病,故有“虫类药学家”之称。

朱老认为风湿痹病是机体正气不足,卫外不固,邪气乘虚而入,致使气血凝滞,经络痹阻引起的相关系统疾病。

或日久正虚、内生痰浊、瘀血、毒热,正邪相博,使经络、肌肤、血脉、筋骨气血痹阻,失于濡养,而出现肢体关节疼痛,肿胀,酸楚、麻木、重着、变形、僵直及活动受限等症状,甚至累及脏腑的一类疾病。

朱老认为风寒湿热燥为其外因,脏腑内伤,阴阳失调,气血不和为其内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风湿痹证辨证施护体会
风湿痹是由于风、寒、湿、热等外邪入侵机体,闭阻经络、客于关节、气血运行不畅所致,以全身关节和或肌肉,呈多发性和游走性红、肿、重着、疼痛或晨僵为主要临床表现。

在我国该病多发于冬春阴雨季节,潮湿和寒冷是重要的诱发因素,有很强的家族倾向,甚至同一家族有多个成员患病,男女老少皆有患病的可能。

该病所致的关节疼痛、肿胀、功能障碍,不仅给患者带来痛苦,并且直接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

根据风湿痹患者的证候属性,给予有效的辨证施护,同时做好生活起居护理、情志护理、饮食指导、服药指导及中医封包、热淹包、艾灸、拔罐等治疗,明显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生活质量。

1 一般护理
1.1 生活起居施护做好基础护理,病区安静、整洁、空气流通,温暖、干燥,利于患者休息。

吸氧患者保证有效吸氧,保持呼吸道通畅。

发热患者,多饮温开水,忌汗出当风。

1.2 情志施护因关节疼痛、肿胀、功能障碍影响患者休息和睡眠,关心、体贴和安慰患者,保持乐观愉快情绪,积极配合治疗。

1.3 服药施护遵医嘱按时准确给药,风寒湿痹、气血虚痹中药浓煎少量饭后1 h热服,服药后食热粥、热饮可助药力。

风湿热痹中药宜稍凉服。

服药后2 h忌食生冷、辛辣、油腻之品。

1.4 饮食施护风寒湿痹者,食温热健脾祛风除湿之品,行痹食
蚕蛹、荆芥粥,痛痹多用姜、椒、羊肉、乌头粥,着痹多用赤小豆、薏苡仁黄芪粥,适当饮用五加皮酒、木瓜酒等,忌食生冷、肥甘厚腻之品;风湿热痹者,食清热解毒、祛风除湿的西瓜、冬瓜、丝瓜、绿豆汤等,忌食辛辣、煎炒、烟酒;气血虚痹患者,食补气养血的黄芪炖鸡、红枣桂圆粥等。

1.5 疾病康复施护慎起居,避风寒湿热等外邪,注意关节部位的保暖;饮食有节,食健脾和胃祛风利湿之品;按时服中西药,指导中药调护;定期复查和随访;及时处理风湿痹的诱因,如防风寒、潮湿、热外邪,注意保暖;肥胖者应当控制体重,以减轻关节负荷;有效指导患者活动锻炼,急性活动期关节疼痛、肿胀、功能障碍患者,应绝对卧床休息。

缓解期炎症消退,体温、脉搏、血沉正常后可适当活动。

长期卧床患者应做好预防压疮发生的护理措施,并取舒适的体位和保持关节的功能位,以防肌肉萎缩和关节功能障碍。

关节僵硬者,应进行肌肉按摩和四肢屈伸运动,以防久痹成痿。

2 辨证分型
2.1 风寒湿痹风胜行痹证(行痹):肢体关节酸痛,游走不定,屈伸不利,或见恶风发热,苔薄白,脉浮;寒胜痛痹证(痛痹):肢体关节疼痛较剧,痛处固定,屈伸不利,遇寒加重,得热痛减,日轻夜重,苔薄白,脉弦紧;湿胜着痹证(着痹):肢体关节重着、酸痛,麻木不仁,或有肿胀,痛有固定,手足沉重,阴雨天加重,苔白腻,脉濡数。

2.2 风湿热痹(热邪阻痹证)发病急,关节红肿热痛,痛不可触,得冷则舒,得热则甚,屈伸不利,多兼发热,心烦口渴,多汗,舌红,苔黄燥,脉滑数。

2.3 气血虚痹证(虚痹)病程日久,反复不愈,关节疼痛,时轻时重,面色无华,心悸自汗,头晕乏力,舌淡,苔薄白,脉濡。

3 辨证施护
3.1 风寒湿痹及气血虚痹的辨证施护中药封包或热淹包患处,利用中药祛风温经通络,散寒除湿的作用,每日1次,封包每次4~6 h,热淹包每次30min;隔姜灸合谷、外关、神阙穴、阳陵泉、足三里等穴,达到温经通络,行气活血,散寒祛湿。

每日1次,每次
10~15min;药熨患处,用食盐(500g)炒大葱白(200~250g切成2 cm~3 cm长)装入布袋,热熨患处,利用温热和药物的共同作用,达到行气活血、散寒止痛、祛瘀消肿、温经通络的作用。

每日1次,每次30min;俞穴按摩,按摩疼痛处(阿是穴),刺激局部、疏通经络、滑利关节、活血祛瘀、增强机体免疫力、调节脏腑功能的作用。

每日1次,每次20~30min;拔火罐治疗,肩背痛、腰腿痛、肢体麻木者给予拔火罐,达到温散寒邪,活血行气,止痛消肿,拔毒祛腐的作用。

每日1次,每次10min;蜡液涂贴法治疗,关节强直、挛缩等活动障碍者给予蜡液涂帖患处,达到温中散寒、消肿止痛、改善运动功能、促进组织愈合的作用。

每日1次,每次15~20min;阿是穴中药离子导入法,用祛风通络、散寒除湿的药酒离子导入法治
疗患处,每日1次,每次10~15min。

3.2 风湿热痹辨证施护如下凉封包或冷湿敷治疗,将清热解毒通络,祛风除湿的中药凉封包或冷湿敷患处,每日1次,每次30min;冷贴敷治疗,用等量的新鲜蒲公英捣烂拌入生桑枝粉辅以蜂蜜冷敷红肿热痛患处,达到清热解毒、祛风除湿的作用。

每日1次,每次30min;拔火罐治疗,肩背痛、腰腿痛、肢体麻木者给予拔火罐,达到活血行气,消肿止痛,祛风除湿的作用。

每日1次,每次10min;中药离子导入法,用清热解毒、祛风除湿的药酒阿是穴离子导入法治疗,每日1次,每次10~15min。

4 体会
风湿痹是由于风、寒、湿、热等外邪入侵机体,导致患者全身关节疼痛、肿胀、功能障碍,不仅给患者带来痛苦,并且直接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严重时危及患者的生命。

根据风湿痹患者的证候属性,按中医护理原则给予有效的辨证施护:“急则护标”、“缓则护本”、“同病异护”、“异病同护”、“寒者热之”、“热者寒之”等方法,对顽固、反复发作的关节疼痛、肿胀、功能障碍患者治疗效果显著,能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