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桑子重阳赏析
采桑子重阳诗歌鉴赏
采桑子重阳诗歌鉴赏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
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
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一、整体意境与主题。
这首词有着一种豁达又独特的意境。
主题呢,既包含着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又有一种超越常人悲秋情绪的乐观豪迈。
你看啊,一上来就说“人生易老天难老”,这就像一个人在那感叹,人啊,一辈子过得可快了,但是老天呢,好像永远都不老,这时间对人和天可太不公平了。
这就是一种对时光易逝的敏锐感知,很容易引起咱们的共鸣,毕竟谁都觉得时间过得嗖嗖的。
二、词句赏析。
1. “岁岁重阳。
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 “岁岁重阳。
今又重阳”这种重复,就像在强调时间的循环。
每一年都有重阳,今天又到重阳了,就好像在提醒我们,日子就这么一年年地过。
但是啊,这可不是那种消极的感慨,后面紧接着“战地黄花分外香”,一下子就把情绪给提起来了。
在战场上的菊花怎么就分外香了呢?这黄花可不仅仅是普通的花,它代表着一种坚韧的生命力。
在战火纷飞的地方还能有菊花盛开,而且还特别香,这就说明作者看到了战争中的希望,看到了在艰难环境里生命的顽强。
这种乐观的态度可不容易,一般人看到战场可能就只看到残酷了,但是作者却能发现其中美好的一面。
2.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
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 “一年一度秋风劲”,秋风嘛,大家都觉得秋风萧瑟,吹得人心里凉凉的。
可是作者却说这秋风虽然不像春光那样明媚温暖,但是“胜似春光”。
这可就有点意思了,为什么呢?因为后面跟着“寥廓江天万里霜”。
你想啊,秋天的天空特别开阔,江面上一片霜白,这种景色是很壮观的。
作者的眼光很独特,他不觉得只有春天那种繁花似锦才是美的,秋天的这种辽阔、这种冷峻的美,更有一种大气磅礴的感觉。
就好比有的人只喜欢小清新的美,而作者却能欣赏那种大气、豪迈的美,这境界可就高多了。
三、情感表达。
整首词表达的情感很复杂又很纯粹。
既有对人生短暂的感叹,又有对眼前景色的喜爱和赞美。
采桑子重阳赏析
采桑子重阳赏析
《采桑子·重阳》是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的一首词。
它是明代文学家杨慎所作,描绘了重阳节的浓郁节日氛围和人们的欢乐心情。
以下是对这首词的赏析:
首先,这首词以重阳节为背景,通过描绘节日的热闹景象,表达了人们对重阳节的热
爱和怀念。
词中多次提到了民间活动,如登高赏菊、观桂兰、买菖蒲等,展示了重阳
节的传统习俗和民间风情。
整首词运用了丰富的象征意象,如“金风玉露一相逢”、“寒鸦别会夏初飞”,将重阳节的喜庆气氛和秋天的美景融为一体,给人以强烈的视
觉感受。
其次,词中渲染了主人公的情感与思绪。
歌词中的“绿遍池塘新竹阴,红满园梨花院”描写了园中的美景,同时也展现了主人公对这个节日的悠然自得和情感愉悦。
而“欲
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则暗示了主人公的寂寞与无奈,表达了对远方亲友
的思念之情。
最后,词中的音韵结构和节奏感也是其魅力所在。
词中运用了重复、对仗、押韵等修
辞手法,使整首词有着细腻的节奏感和优美的韵律。
特别是最后一句“山长水阔知何处”,以平仄相间的格律,给人一种行走在广袤山水中的感觉,使整首词达到了意境
上的高潮。
总的来说,杨慎的《采桑子·重阳》通过描绘重阳节的景象和主人公的思绪情感,展示了节日的喜庆气氛和人们的欢乐心情。
同时,其优美的词章结构和韵律感也使这首词
成为了经典之作。
采桑子·重阳 赏析
《采桑子·重阳》是一首写景词,通过对重阳节时周边环境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和人生的感慨。
上片写景。
开篇“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二句写出了作者在重阳节傍晚于篱边饮酒,正值秋菊开放、花香四溢的美好景象。
“独在异乡为异客”,则是以双重身份来写自己的孤独:一方面是自己独自一人在他乡作客,另一方面是自己以“异客”的身份来作“异乡”的客。
通过这一反复的申述,表达出作者孤身一人在他乡作客的惆怅和孤独感。
“佳节又重阳”则点明时令,交代重阳节正逢秋分,夜渐长、气渐凉,时令已进入深秋,更增加了作者的孤寂感。
因此,作者在孤寂中所见之景、所忆之人、所感之情,都带有一种凄清萧疏的色彩。
“战地黄花分外香”一句写得笔锋一转,由上片的凄清萧疏的写景转入下片的情景交融的抒情。
作者以“黄花”(即菊花)自喻,自况以战地黄花(菊花)为战场上的英雄,以从容不迫、意气风发的英雄概貌傲视着岁岁重阳、今又重阳的秋高气爽。
下片抒情。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三句直抒作者的孤寂之感,是上片“有暗香盈袖”所引发的直接结果。
“莫道不销魂”,直点离情。
用“帘卷西风”来说明良人远征在外;其中一“卷”字写出了西风乍起、寒气袭人,而作者正于闺房之中独对青灯,既思良人,又伤秋景,所以更加消魂。
“人比黄花瘦”一句是全词的主调。
以花木之“瘦”,比容人之“瘦”,诗词中不乏类似的句子,但此句则是并非完全套用前人诗词,而是有出蓝之妙的。
一方面,“瘦”字带上了明显的感情色彩,刻画了一个因相思而消瘦的形象;另一方面,“瘦”字提出之后,还隐含了作者对深闺寂寞、独此一人、无心梳妆打扮、容颜无华的怨恨和无奈。
这首词的艺术特色之一是对比手法的运用相当成功。
特别是把佳节团圆的欢乐场面与作者独自一人在他乡作客的悲苦心境作强烈的对比。
这种对比既写出了菊花的繁荣怒放,又写出了菊花凋零后憔悴枯萎的景象。
通过这种对比所造成的艺术效果,无疑使读者体会到作者的悲愁之深、孤寂之感。
毛主席诗词《采桑子·重阳》原文译文赏析
【导语】“采桑⼦”是词牌,“重阳”是题⽬,这个题⽬确定了词的内容与重阳节相关。
下⾯是分享的⽑主席诗词《采桑⼦·重阳》原⽂译⽂赏析。
欢迎阅读参考! 《采桑⼦·重阳》 【原⽂】 ⼈⽣易⽼天难⽼⑴,岁岁重阳⑵。
今⼜重阳,战地黄花⑶分外⾹。
⼀年⼀度秋风劲,不似⑷春光。
胜似春光,寥廓⑸江天万⾥霜。
【题解】 采桑⼦,词牌名,本为古乐采桑曲。
⼜名丑奴⼉、罗敷媚、醉梦迷、伴登临。
重阳,题⽬。
我国农历的九⽉初九为重阳节,传统上有⽂⼈登⾼赋诗的习俗。
⼀九⼆九年的重阳是阳历的⼗⽉⼗⼀⽇。
便呈现出“寥廓江天万⾥霜”的壮丽景象,“万⾥霜”写出了秋天的神韵和朝⽓,由于诗⼈的⾰命乐观精神,连秋景也“胜似春光”。
全词极⼤地⿎舞了⾰命的⽃志和信⼼。
【注释】 ⑴天难⽼:李贺《⾦铜仙⼈辞汉歌》,“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
⑵重阳:阴历九⽉初九,传统上⽂⼈登⾼赋诗之⽇。
⼀九⼆九年的重阳是⼗⽉⼗⼀⽇。
⑶黄花:指菊花。
⑷不似:不类似,不像。
⑸廖廓:空阔远⼤。
“采桑⼦”是词牌,“重阳”是题⽬,这个题⽬确定了词的内容与重阳节相关。
【译⽂】 ⼈之⼀⽣多么容易衰⽼⽽苍天不⽼, 重阳节却年年都来到。
今天⼜逢重阳, 战场上的菊花是那样的芬芳。
⼀年⼜⼀年秋风刚劲地吹送, 那不是春天的光辉。
却胜过春天的光芒, ⽆涯的汀江之上有绵绵不绝的秋霜。
【鉴赏】 “⼈⽣易⽼天难⽼,岁岁重阳。
”宛如⼀⼭飞峙,起势突兀。
在这两句中,从近处看,前句是虚,后句是实;前句泛论⼈⽣天道,后句带出重阳⼊题。
从远处看,前句是主,后句是宾;前句中“天难⽼”三字是纲,笼罩全篇,后句只是进⼀步申说。
于此,必须弄清楚以下三点:⾸先,“⼈⽣易⽼”只是与“天难⽼”对⽐着说,丝毫不含有消极感伤的意味。
古诗词中伤春怨秋,嗟贫叹⽼,这种作品是太多了。
但在这⾥,却完全是另⼀种思想感情,这⾥着重说的是“天难⽼”。
其次,“天难⽼”是说宇宙间⼀切事物在不断地发展变化,⽣⽣不已,光景常新。
诗词赏析采桑子·重阳
诗词赏析采桑子·重阳采桑子·重阳毛泽东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
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
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赏析:这首词写的是重阳节令,但并不是纯写重阳节,而是借重阳节礼赞战地风光。
透过写景,抒发了革命豪情,通篇洋溢着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上阕热情歌颂革命根据地红军的战斗精神。
诗人开始就是大气磅礴的感慨,“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这一句气势宏大,感叹光阴不再的体验唯有孔子的“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可与之相较。
并非“诗家九日怜芳菊”式的感慨,毛泽东关心得更多,思考得更多,整个人生或苍天都在他的视野之内。
接着他反复吟唱,后二句,连用两个叠字叠韵,让“重阳”二字回荡在耳边,令人产生一种博大的沉郁之感。
下阕赞美秋天的美丽景色。
“一年一度秋风劲”,其中的“劲”字,写出了秋天的个性,也融进了主观感情色彩。
一年一度的强劲秋风,荡涤酷暑,使大地景象不像美丽的春天,却又胜过春天的美丽景色,可见作者对强劲秋风中的景色是十分喜爱的。
作者采用欲扬先抑的手法,写出了自己独特的感受,带来鲜明而新奇的出人意料之美,这是诗人生活的一个侧影,也是革命斗争中抒情的一笔。
最后以整体描写景致结束,“寥廓江天万里霜”,作者豪情激荡,大笔挥洒,描绘了一幅万里霜天的空阔深远景象,这也是“胜似春光”的形象化说明。
通观全词,上下两阕的末句,均以景作结,上阕写黄花吐香,下阕写江天寥廓。
写黄花是近景,写江天是远景,一近一远,前后呼应,生动地展现了一幅秋色万里、生机盎然的动人画境,格调高昂,意境开阔,余韵悠扬,生动地展现了诗人在逆境中的乐观情绪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采桑子【重阳】赏析_教案教学设计
采桑子【重阳】赏析【鉴赏】“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
”自战国楚宋玉《九辩》以来,悲秋就成为中国古典诗赋的传统主题。
而前人以九九重阳为题材的诗章词作,则更借凄清、萧杀、衰飒的秋色状景托怨情、兴别恨,少有不著一“悲”字者。
诸如王维的“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杜甫的“弟妹萧条各何在,干戈衰谢两相催”,杜牧的“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苏轼的“万事到头都是梦,休休,明日黄花蝶也悲”等等,或叙写羁旅他乡的孤寂清冷,或叙写羁旅他乡的孤寂清冷,或寄寓伤时忧国的凄怆痛楚,或倾吐落拓失意的抑郁苦闷,或抒发获罪被贬的万端感慨,皆“婉转附物,招怅切清”。
毛泽东的这首词却脱尽古人悲秋的窠臼,一扫衰颓萧瑟之气,以壮阔绚丽的诗境、昂扬振奋的豪情,唤起人们为理想而奋斗的英雄气慨和高尚情操,独步诗坛。
词以极富哲理的警句“人生易老天难老”开篇,起势突兀,气势恢宏。
“人生易老”是将人格宇宙化,韶光易逝,人生短促,唯其易逝、短促,更当努力进取,建功立业,莫让年货付流水。
“天难老”却是将宇宙人格化。
寒来暑往,日出月落,春秋更序,光景常新。
但“难老”并非“不老”,因为“新陈代谢是宇宙间普遍的永远不可抗拒的规律”〔毛泽东『矛盾论』〕。
“人生易老”与“天难老”,一有尽,一无穷;一短促,一长久;一变化快,一变化慢。
异中有同,同中有异,既对立又统一。
这并非“天行键,君子以自强不息”这一古老格言的简单趋附,而是立足于对宇宙、人生的清理并茂的认知和深刻理解的高度,揭示人生真谛和永恒真理,闪耀着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光辉,具有极强的审美启示力。
“岁岁重阳”承首句而来,既是“天难老”的进一步引申,又言及时令,点题明旨,引起下文:“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今又重阳”是“岁岁重阳”的递进反复,年年都有重阳节,看似不变,其实也在变,各不相同:如今又逢佳节,此地别有一番风光。
古有重阳登高望远、赏菊吟秋的风习。
在历代诗文中,重阳节与菊花结下了不解之缘。
采桑子·重阳赏析
《采桑子·重阳》是一首极富哲理意味的咏怀词,通过对重阳节到来时的景物描写和对历史人生的反思,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岁月无情的感慨,同时也揭示了人生无常、自然永恒的真理。
在这首词中,诗人通过描写菊花、黄花、秋风等自然景观,营造出一种萧瑟凄凉的氛围,同时也表达出对历史人生的深刻思考。
其中,“人生易老天难老”一句,既表达了诗人对生命短暂、时间流逝的无奈感伤,也传递出一种对生命的珍视和对时间的敬畏。
而“岁岁重阳”则将诗人的思绪带入到更远的时间和空间中,引发了对历史和人生的反思。
在词的下片中,诗人通过描绘战地的重阳、黄花、秋风等景象,进一步抒发了对历史人生的感慨。
其中,“悲哉秋之为气也”一句,表达了诗人对秋天的感受,同时也隐含着对人生无常的悲哀。
而“一年又一年秋风刚劲地吹送”则表达了诗人对岁月无情、自然永恒的感慨。
最后,“战地黄花分外香”一句,则以黄花的芬芳和战地的重阳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革命战争和民族精神的赞扬。
总体来说,《采桑子·重阳》是一首富有哲理性和思想深度的咏怀词,通过对自然景观和历史人生的描述和反思,表达了诗人对生命、时间、历史、自然的深刻理解和感悟。
同时,这首词也以其凝练的语言、优美的韵律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成为了中国现代诗歌中的经典之作。
赏析《采桑子·重阳》
赏析《采桑子·重阳》原词: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
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
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诗词写作背景:1927年毛泽东同志在武汉黄鹤楼上发出“把酒酹滔滔心潮逐浪高”的感叹,汉口八七会议决定开展农村土地革命,毛便第一个执行会议的决定来到湖南领导“秋收起义”,他带领部队上井岗、朱毛会师、开辟闽粤赣边区。
1929年,毛已到了36岁,又一轮岁月已经开启,革命事业却依然在黑暗中摸索。
他本人又面临艰难岁月,在红四军第七次代表大会失去了前敌委员会书记职务,离开心爱的部队。
到上杭等地开展土地革命,期间他又患上了严重的疾病险些丧命。
就是在这样情况下的一个重阳节,闽西山区黄色菊花竞相开放,毛泽东面对壮美的秋色、怒放的菊花吟成了这首词。
诗词赏析: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
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同宋代晏殊“时光只解催人老”,苏东坡“早生华发”一样,诗人感叹时光流逝功业未成感叹人生易老;同他们又不一样,诗人没有沉迷于“人生易老”的感叹局限在个体感受之中,而是眼光投向了辽阔的宇宙,天地悠悠宇宙恒长,所以说“天难老。
”时光不会随个人意念而改变,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我们应该奋发追求,因为苍天不老,希望不灭。
在这种意境之下今年的重阳节又像往年一样如期而至。
今日重阳节和往年重阳节有何不同?秋高气爽九九重阳的日子里,革命之花如菊花一样遍地金黄,格外芬芳。
诗人个人的荣辱得失的感叹到这里被一扫而光,豁达的胸襟、豪迈的情怀到这里被自然地呈现了出来。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
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一年又一年刚劲的秋风吹黄了菊花吹红了枫叶,使得“万山红遍、层林尽染”,“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在诗人眼中秋天的景色更为壮美,“天高云淡,红旗漫卷” “万木霜天红烂漫” 壮美的秋色同如火如荼的革命形势一样一望无际,铺向天边,这样的景色真的是“胜似春光”!大无畏革命家的气质,使他由衷发出:“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的感叹。
古诗采桑子重阳翻译赏析
古诗采桑子重阳翻译赏析《采桑子重阳》作者为当代文学家毛泽东。
其古诗全文如下: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
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
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前言】《采桑子重阳》作于1929年重阳节,为当年阳历10月11日。
毛泽东在闽西征途中,欣逢重阳佳节,触景生情,因成此词。
诗情画意,最为浓郁。
《采桑子重阳》描写了泞秋的战地风光,写得那么鲜明爽朗;它表现了对自然和人生的看法,表现得那么豪迈乐观。
天空海阔,气度恢宏。
使人读过以后,毫无感到肃飒之气,而会受到无限鼓舞。
【注释】⑴重阳:重阳节(The Doube Ninth Fetiva)农九月九日,为传统的重阳节,又称“老人节”。
⑵岁岁:年年。
⑶今又重阳:此重阳是指诗人在战地重逢的重阳,1929年的重阳。
⑷战地:这里指闽西农村根据地,当时这里外有敌人包围,内有地主民团的扰乱。
⑸黄花:指菊花。
⑹分外:格外。
⑺劲:强劲。
⑻不似:不类似,不像。
⑼胜似春光:是说秋风比春光更美,是主观感受。
⑽寥廓:指宇宙的广阔,也指广阔高远。
⑾江天:指汀江流域的天空。
【翻译】人的一生容易衰老而苍天却不老,重阳节年年都会来到。
今天又逢重阳,战场上的菊花是那样的芬芳。
一年又一年秋风刚劲地吹送,这景色不如春天的光景那样明媚。
却比春天的光景更为壮美,如宇宙般广阔的江面天空泛着白霜。
【鉴赏】“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
自战国楚宋玉《九辩》以来,“悲秋”就成为中国古典诗赋的传统主题。
而前人以“九九重阳”为题材的诗章词作,更借凄清、萧瑟、衰飒的秋色状景托怨情、兴别恨,少有不着一“悲”字者。
诸如王维的“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杜甫的“弟妹萧条各何在,干戈衰谢两相催”、杜牧的“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苏轼的“万事到头都是梦,休休,明日黄花蝶也悲”等/b/9305htm,或叙写羁旅他乡的孤寂清冷,或叙写羁旅他乡的孤寂清冷,或寄寓伤时忧国的凄怆痛楚,或倾吐落拓失意的抑郁苦闷,或抒发获罪被贬的万端感慨,皆“婉转附物,招怅切清”。
采桑子·重阳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
采桑子·重阳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采桑子·重阳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采桑子·重阳》是现代革命家毛泽东于1929年创作的一首词。
此词通过重阳述怀,表达了诗人对革命根据地和革命战争的赞美之情;表达了革命的人生观、世界观;表达了诗人宽广的胸襟和高度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下面为大家带来了采桑子·重阳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欢迎大家参考阅读!原文:采桑子·重阳近现代:毛泽东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
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
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译文: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
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人的一生容易衰老而苍天却不老,重阳节年年都会来到。
今天又逢重阳,战场上的菊花是那样的芬芳。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
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一年又一年秋风刚劲地吹送,这景色不如春天的光景那样明媚。
却比春天的光景更为壮美,如宇宙般广阔的江面天空泛着白霜。
注释: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
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重阳:重阳节(The Double Ninth Festival)农九月九日,为传统的重阳节,又称“老人节”。
岁岁:年年。
今又重阳:此重阳是指诗人在战地重逢的重阳,1929年的重阳。
战地:这里指闽西农村根据地,当时这里外有敌人包围,内有地主民团的扰乱。
黄花:指菊花。
分外:格外。
一年一度秋风劲(jìng),不似春光。
胜似春光,寥(liáo)廓(kuò)江天万里霜。
劲:强劲。
不似:不类似,不像。
胜似春光:是说秋风比春光更美,是主观感受。
寥廓:指宇宙的广阔,也指广阔高远。
江天:指汀江流域的天空。
赏析:“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
自战国楚宋玉《九辩》以来,“悲秋”就成为中国古典诗赋的传统主题。
而前人以“九九重阳”为题材的诗章词作,更借凄清、萧瑟、衰飒的秋色状景托怨情、兴别恨,少有不着一“悲”字者。
采桑子重阳诗歌评论
《采桑子·重阳》是一首充满豪情壮志的诗歌,它以极富哲理的警句“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开篇,气势恢宏,震撼人心。
诗人通过将“黄花”和人民革命战争的胜利联系在一起,表现了对自然和人生的看法,表达出豪迈乐观的情感。
在整首词中,诗人毛泽东以深邃的笔触,描绘出人生易老、天难老的现实,以及岁岁重阳、黄花分外香的景象。
这种现实和景象的交融,让读者能够深刻感受到诗人对于自然和人生的独特见解。
同时,下片的凭高远眺,将诗的意境向更深更阔处开拓,寓情于景,景中抒情,使得整首词充满了力量和鼓舞人心的力量。
诗人通过对于自然景观的描绘,表达出对于革命战争胜利的喜悦和对于未来的希望。
总的来说,《采桑子·重阳》是一首充满豪情壮志的诗歌,它以极富哲理的警句开篇,以写景抒情的方式结束,表达出了诗人对于自然和人生的独特见解以及对于革命战争胜利的喜悦和对于未来的希望。
这首诗歌不仅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同时也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是一首极富感染力和启发性的作品。
《采桑子 重阳》鉴赏
《采桑子重阳》鉴赏《采桑子重阳》是中国古代文学中一首流传广泛的优秀篇章。
作者王之涣利用平铺直叙的手法,生动地描绘了重阳节这一传统节日的独特风俗和人们的欢庆心情,展示了中国古代人民对节日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憧憬。
下面将对这首诗进行鉴赏。
《采桑子重阳》的整篇诗篇通过描写采桑、登山、观菊、诗酒、赏景等活动,结合描绘季节、景色、人物等具体细节,以叙述的形式表现出人们在重阳节这一特殊日子里的欢乐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首先,诗中以描绘采桑的过程为线索,展示了重阳节的庆祝活动。
"采桑子慢出郊,袖中乘咏意何销"一句以郊外采摘桑叶的景象作为开头,不仅生动地表现了季节与风物的变化,还通过"袖中乘咏意"这句话,把作者自身的心情与景物相融合,表达了作者欢庆重阳的喜悦之情。
接着,诗中描述了在采桑的过程中,人们的热闹场景,展现出重阳节是一个人们欢庆的喜庆日子。
"绛纱帖腾云,袂舞飞天影,咀唇绛袜步,声微毛羽腰"一句中绘制了妇女们整齐的队列与欢快的舞蹈,展现出了节日里人们欢庆的场景。
其次,诗中巧妙地描绘了人们在重阳节登山的乐趣。
"登山能画龙,门对远山表"这两句通过描绘登山的乐趣,展现了人们在登山过程中的豪情壮志,体现了中国古代人们对山的崇拜之情。
诗中还描绘了登山过程中的美景,让读者仿佛置身于山景之中。
"白芷日已西,弯弯翠有余"这句以描绘的手法,生动地展现出登山时美丽的山峦景色,让读者感受到了登山过程中的快乐和对大自然的敬仰。
最后,诗中描绘了重阳节的品菊活动和饮酒赏景的场景。
"菊菡匳瑞香,皇州一秋实"这句通过描绘重阳节品菊的乐趣,展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对艺术的欣赏。
"谈笑君行乐,聊以千金游"这句以描绘的方式表达了人们在节日里放松心情,结交朋友,轻松愉快的场景。
综上所述,《采桑子重阳》通过生动的描写手法,展现了中国古代人民对重阳节的喜悦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毛泽东词《采桑子重阳》鉴赏
《采桑子重阳》鉴赏一、诵读提示这首词写的也是秋景秋情,但没有叹老悲秋的调子,而是赞美秋天的壮美景色,抒发诗人的壮志豪情。
全词营造了极为壮阔的意境,诵读时,要注意把握作品的感情基调,读出雄健豪迈的气势。
二、整体感知1.写作背景“重阳”,阴历九月初九,古人以九为阳数,故称九月初九为重阳节。
1929年10月11日就是重阳节。
这年5、6月间,红四军攻占龙岩,蒋介石组织兵力会剿红军,红四军主力配合当地游击战争,9月21日,攻占上杭,击败敌人的会剿。
此时毛泽东已经离开红四军的领导岗位,他深入上杭、永定的农村,一面养病,一面领导地方土地革命斗争。
这年10月11日,毛泽东来到上杭,这时的闽西山区,黄色的野花竞相开放,毛泽东面对怒放的野菊花吟成了这首词。
2.内容大意上片以对人生的感悟开始,“人生易老天难老”,这是从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的“天若有情天亦老”转化而来的。
意思是人因有情人易老,天因无情天难老。
人生本来就短暂,再加上世事蹉跎,难免生出无穷感慨。
但寒来暑往,“岁岁重阳”,自然界却从不会因为人事变化而改变它的运行规律,年年的重阳节都会如期而至。
“今又重阳”,重阳是赏菊花的日子,看到上杭野外的菊花盛开,想到这里刚刚是充满硝烟的战场,诗人不禁感慨今年的重阳节不同于往年,“战地黄花分外香”,连经历过战争洗礼的野花都比以往更芬芳。
从这里可以看出,诗人虽然已经离开了红四军的领导岗位,但是红四军的胜利仍然极大地鼓舞了他。
下片从四季的变化写起,斗转星移,四时更迭,又是一年秋风起,“不似春光”。
春天有和煦的春风拂面,而秋天不同,它“胜似春光”。
这里可以使人想起刘禹锡的《秋词》:“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因为秋风比春风更强劲,秋景比春景更壮阔。
“寥廓江天万里霜”七个字活画出了一幅宏阔的江天万里的秋景,表现了诗人乐观、开阔的革命情怀。
三、鉴赏要点这首词为我们营造了一个恢弘开阔的艺术境界。
诗人从大处着眼,从人生感悟落笔,摆脱了个人的荣辱得失,站在历史的、宇宙的、人类的高度抒发一个革命者的壮志豪情。
采桑子重阳课文精讲
《采桑子·重阳》课文精讲一、章节划分《采桑子·重阳》这首词通过重阳述怀,表达了诗人对革命根据地和革命战争的赞美之情,同时抒发了革命的人生观、世界观,展现了诗人宽广的胸襟和高度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至于《采桑子·重阳》的段落划分,根据双调的形式,该词可以分为上下两片。
上片写重阳节的景色和气氛,下片则写诗人对革命和未来的乐观态度。
具体来说,上片“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
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
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描述了重阳节的景象,以及诗人在战地中看到黄花格外香美的情景。
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对生命和时光的思考,同时也表达了对革命根据地的热爱和赞美。
下片“寥廓江天万里霜。
水调歌头·游泳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
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
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今日得宽馀。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则进一步抒发了诗人的豪情壮志,表达了对未来的信心和期望。
诗人通过对游泳和长江横渡的描绘,展现了自己宽广的胸怀和高度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采桑子·重阳》通过上下两片的划分,既描绘了重阳节的景象和气氛,又抒发了诗人对革命和未来的乐观态度,展现了一种积极向上、奋发向前的精神风貌。
二、文章赏析《采桑子·重阳》这首词以极富哲理的警句“人生易老天难老”开篇,起势突兀,气势恢宏。
通过对重阳节景象的描绘和对人生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宽广的胸襟和高度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首先,词中的“人生易老天难老”是一句极富哲理的警句。
它将人格宇宙化,表达了韶光易逝、人生短促的感慨。
然而,诗人并没有因此陷入消极情绪,而是通过对“天难老”的描绘,展现了宇宙的永恒和自然的壮美。
这种对比既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短暂的深刻认识,又展现了他对生命和自然的热爱与敬畏。
接下来,词中的“岁岁重阳”承首句而来,既是对“天难老”的进一步引申,又点明了时令。
诗人通过描绘战地中黄花分外香美的情景,表达了对革命根据地的热爱和赞美。
采桑子·重阳 阅读答案附赏析
采桑子·重阳阅读答案附赏析毛泽东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注】本词作于一九二九年十月。
一九二九年六月二十二日在闽西龙岩召开了红四军第七次代表大会,他的意见不被多数同志所接受,也未能当选为前委委员,离开了红四军的领导岗位。
以后,毛泽东先后到上杭等地指导地方工作。
直到十一月二十六日,毛泽东才在上海中央(当时由周恩来主持)九月来信的支持下恢复职务。
当时的心情在这首词里也有所反映。
1.揣摩寥廓江天万里霜的意境,从《沁园春长沙》中找出能表现此句意境的句子。
(3分)2.下片说不似春光,又说胜似春光,是不是自相矛盾?请说明理由。
(5分)【答案】1.看万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错一句,扣1分)2.不矛盾,不似春光是就的色比较单调这一特点而言的。
(2分)胜似春光是就秋季里满眼黄花,是收获的季节,这一特点说的。
(2分)又加红军打了胜仗,看到寥廓江天万里霜的景色,自然就发出了由衷的赞美。
(1分)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
自战国楚宋玉《九辩》以来,悲秋就成为中国古典赋的传统主题。
而前人以九九重阳为题材的诗章词作,更借凄清、萧瑟、衰飒的秋色状景托怨情、兴别恨,少有不着一悲字者。
诸如王维的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的弟妹萧条各何在,干戈衰谢两相催、杜牧的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苏轼的万事到头都是梦,休休,明日黄花蝶也悲等,或叙写羁旅他乡的孤寂清冷,或叙写羁旅他乡的孤寂清冷,或寄寓伤时忧国的凄怆痛楚,或倾吐落拓失意的抑郁苦闷,或抒发获罪被贬的万端感慨,皆婉转附物,招怅切清。
毛泽东的这首词却脱尽古人悲秋的窠臼,一扫衰颓萧瑟之气,以壮阔绚丽的诗境、昂扬振奋的豪情,唤起人们为理想而奋斗的英雄气概和高尚情操,独步诗坛。
词以极富哲理的警句人生易老天难老开篇,起势突兀,气势恢宏。
什么岁岁重阳今又重阳什么
什么岁岁重阳今又重阳什么诗句“岁岁重阳,今又重阳”出自毛泽东的诗作《采桑子·重阳》。
全诗的鉴赏如下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
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
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赏析】“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
自战国楚宋玉《九辩》以来,“悲秋”就成为中国古典诗赋的传统主题。
而前人以“九九重阳”为题材的诗章词作,更借凄清、萧瑟、衰飒的秋色状景托怨情、兴别恨,少有不着一“悲”字者。
诸如王维的“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杜甫的“弟妹萧条各何在,干戈衰谢两相催”、杜牧的“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苏轼的“万事到头都是梦,休休,明日黄花蝶也悲”等,或叙写羁旅他乡的孤寂清冷,或叙写羁旅他乡的孤寂清冷,或寄寓伤时忧国的凄怆痛楚,或倾吐落拓失意的抑郁苦闷,或抒发获罪被贬的万端感慨,皆“婉转附物,招怅切清”。
毛泽东的这首词却脱尽古人“悲秋”的窠臼,一扫衰颓萧瑟之气,以壮阔绚丽的诗境、昂扬振奋的豪情,唤起人们为理想而奋斗的英雄气概和高尚情操,独步诗坛。
此词以极富哲理的警句“人生易老天难老”开篇,起势突兀,气势恢宏。
“人生易老”是将人格宇宙化,韶光易逝,人生短促,唯其易逝、短促,更当努力进取,建功立业,莫让年华付流水。
“天难老”却是将宇宙人格化。
寒来暑往,日出月落,春秋更序,光景常新。
但“难老”并非“不老”,因为“新陈代谢是宇宙间普遍的永远不可抗拒的规律”(毛泽东《矛盾论》)。
“人生易老”与“天难老”,一有尽,一无穷;一短促,一长久;一变化快,一变化慢。
异中有同,同中有异,既对立又统一。
这并非“天行键,君子以自强不息”这一古老格言的简单趋附,而是立足于对宇宙、人生的清理并茂的认知和深刻理解的高度,揭示人生真谛和永恒真理,闪耀着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光辉,具有极强的审美启示力。
“岁岁重阳”承首句而来,既是“天难老”的进一步引申,又言及时令,点题明旨,引起下文:“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Word文档仅供参考
Word文档仅供参考采桑子重阳赏析
毛泽东这首词从外观上说,词句晓畅,几乎没有任何费解的地点。
但是这首词却采古之风于现代之韵。
古往今来,歌咏人一辈子的诗词真是太多了,但大多带有悲观色彩,及时行乐的一面。
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便是很典型的。
全诗只四句:“前别见古人,后别见来者,念乾坤之悠悠,独怆但是涕下。
”愈是“念乾坤之悠悠”,便愈是“感人一辈子之短暂”,前瞻后顾,孤独悲凉,再加上人一辈子坎坷,处处失意,便别免“怆但是涕下”了。
毛泽东这个地方有说“人一辈子易老天难老”且别是悲观面对,而是告诫我们大自然的规律别容回避,应该珍惜生命,造福人类。
尽管古今诗人们看到的是同样的客观存在,是同样的有限与无限的联结,但是经无产阶级革命家这么一说,便没有悲观的味了。
这算是毛泽东和其他诗人在世界观上的别同之处。
这首词的核心句子,或者说最脚以代表这首词的精神的,便是那句“战地黄花格外香”了。
这是对革命战争的由衷赞叹。
谁都知道,战争是伴随着牺牲和灾害的。
尤其处在第一线作战的人,随时随地都有牺牲的可能。
假如一是对革命战争具有英勇无畏的献身精神,假如一是把战争看作是一种幸福,一种愉快,他就可不能对“战地黄花”有一种“格外香”的感受了。
这如同当年马克思回答他女儿的话。
女儿咨询他:“你的幸福是什么?”马克思只回答她两个字:“斗争。
”这算是说,为全人类的幸福而斗争,才是他最大的幸福。
可见,毛泽东与马克思的人一辈子态度多么一致。
如此的世界观,带给他的是革命的乐观情绪。
这在毛泽东的诗词中,别止一处能够看到。
如《大柏地》:“当年鏖战急,弹洞前村壁。
装点此关山,今朝更好看。
”也是一例。
村壁上留下一些弹痕,按常理说有什么好看的呵?但是在伟大的革命家笔下算是与常人别同。
那些弹洞村壁,在歪阳、彩虹如带的映照下,就显得与众别同了。
这是词的上半阕。
下半阕要紧是描写秋天。
毛泽东很喜欢秋天。
俄罗斯的大诗人普希金,就很喜欢秋天。
每个人都各有自己喜欢的季节,这别算特殊。
值得注意的是,毛泽东对秋天的描写能够说独树一帜。
在古代文学的传统描写中,秋天总多少和悲秋相联系。
老杜的《秋兴八首》,能够说是其中的典型了。
江边、孤舟、悲号中的猿啼……确实叫人泪下。
这些在艺术上的高度成就自别必多说。
而老杜在那年多病羁留孤城的逆境中,忧国思家,心事重重,这是很自然的。
可是,毛泽东笔下的秋天,比起许多诗家却是另种调子。
即使在他少年阶段的词作《沁园春.长沙》中,也可看到这种特色。
虽然他“独立寒秋”,而看到的是“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以及“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红烂漫”,比春天的映山红还要红,还要可爱。
总之,这是一首渗透着无产阶级世界观的战斗者之歌。
它感情饱满,总象宏丽。
一种对革命前途的坚决信心,同外部世界的美水乳交融地化为一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