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伤科常用方药详解ppt
合集下载
中医骨伤科内治法ppt课件
以接骨续筋为主,后期以补气养血、强筋壮骨为主。 • 骨折气血损伤较轻,淤肿、疼痛不严重者,往 往在
初期就用接骨续筋法,配合活血化淤之药。 • 挫扭伤筋的治疗,初期也宜消淤活血、利水退肿,
中期则用和营续筋法,后期以舒筋活络为主。
17
2.损伤部位辨证治法
• (1)按部位辨证用药法 • 头面部用 通窍活血汤; • 四肢伤用 桃红四物汤; • 胸胁部伤用 复元活血汤; • 腹部用 膈下逐淤汤; • 腰及小腹伤用 少腹逐淤汤、桃核承气汤; • 全身多处损伤可用 血腑逐淤汤。
9
• ④开窍活血法:
• 适用于头部损伤或跌打重症神
志昏迷者。
• 闭证是实证,治宜开窍活血、
镇心安神;
• 脱证是虚证,治宜固脱,忌用
开窍.
10
(2)中期治法
• 损伤诸症经过初期治疗,
肿痛消退,疼痛减轻,但
淤肿尚未尽除,断骨虽连
而未坚,故损伤中期宜和
营生新、接骨续筋。
•
其治疗以和法为基础,即 11
• ①和营止痛法:适用于损伤后, 虽经消下等法,但仍气滞淤凝, 肿痛尚未尽除,而继续运用攻 下之法又恐伤正气。
18
• (2)主方加引经药 • 上肢加 桑枝、桂枝、羌活、防风; • 头面伤 如巅顶加藁本、细辛,两太阳加白芷,
后枕部加羌活; • 肩部加 姜黄; • 胸部加 柴胡、郁金、制香附、苏子; • 两胁肋伤加 青皮、陈皮、延胡; • 腰部伤加 杜仲、补骨脂、川断、狗脊、枸杞、
桑寄生、萸肉等; • 腹部伤加 炒枳壳、槟榔、川朴、木香 • 小腹伤加 小茴香、乌药; • 下肢损伤加 牛膝、木瓜、独活、千年健、防
3
1.损伤三期辩证治法
• 初期: • 一般在伤后1~2周内, • 由于气滞血瘀,需消肿止痛,
初期就用接骨续筋法,配合活血化淤之药。 • 挫扭伤筋的治疗,初期也宜消淤活血、利水退肿,
中期则用和营续筋法,后期以舒筋活络为主。
17
2.损伤部位辨证治法
• (1)按部位辨证用药法 • 头面部用 通窍活血汤; • 四肢伤用 桃红四物汤; • 胸胁部伤用 复元活血汤; • 腹部用 膈下逐淤汤; • 腰及小腹伤用 少腹逐淤汤、桃核承气汤; • 全身多处损伤可用 血腑逐淤汤。
9
• ④开窍活血法:
• 适用于头部损伤或跌打重症神
志昏迷者。
• 闭证是实证,治宜开窍活血、
镇心安神;
• 脱证是虚证,治宜固脱,忌用
开窍.
10
(2)中期治法
• 损伤诸症经过初期治疗,
肿痛消退,疼痛减轻,但
淤肿尚未尽除,断骨虽连
而未坚,故损伤中期宜和
营生新、接骨续筋。
•
其治疗以和法为基础,即 11
• ①和营止痛法:适用于损伤后, 虽经消下等法,但仍气滞淤凝, 肿痛尚未尽除,而继续运用攻 下之法又恐伤正气。
18
• (2)主方加引经药 • 上肢加 桑枝、桂枝、羌活、防风; • 头面伤 如巅顶加藁本、细辛,两太阳加白芷,
后枕部加羌活; • 肩部加 姜黄; • 胸部加 柴胡、郁金、制香附、苏子; • 两胁肋伤加 青皮、陈皮、延胡; • 腰部伤加 杜仲、补骨脂、川断、狗脊、枸杞、
桑寄生、萸肉等; • 腹部伤加 炒枳壳、槟榔、川朴、木香 • 小腹伤加 小茴香、乌药; • 下肢损伤加 牛膝、木瓜、独活、千年健、防
3
1.损伤三期辩证治法
• 初期: • 一般在伤后1~2周内, • 由于气滞血瘀,需消肿止痛,
骨伤科常用中药的处方1PPT培训课件
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骨伤科常用中药 在临床应用中具有一定的疗效和安全 性,但仍需进一步研究和验证。
骨伤科常用中药的未来发展前景
加强基础研究 深入探讨骨伤科常用中药的作用 机制和药理作用,为其临床应用 提供更加科学和有力的支持。
国际交流与合作 加强与国际同行的交流与合作, 共同推动骨伤科常用中药的国际 化发展,为全球患者提供更好的 治疗方案。
临床观察
通过对照实验、随机对照试验等方法, 对骨伤科常用中药的临床疗效进行观 察和评估。
动物实验
利用动物模型对骨伤科常用中药的药 效和作用机制进行研究,为临床应用 提供科学依据。
分子生物学技术
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对骨伤科常用中 药的作用机制进行深入研究,从分子 水平上揭示其疗效机制。
综合评价
结合临床观察、动物实验和分子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物 学技术等多种方法,对骨伤科常用中 药的疗效进行综合评价。
中药的疗效与用药时机有关,应根据病情 选择合适的用药时机,如饭前或饭后服用 。
剂量控制
过敏反应
中药的剂量应严格控制,过少可能无效, 过多可能产生不良反应,应遵循医嘱正确 使用。
虽然中药过敏反应较少见,但仍有可能发 生。如出现过敏反应,应立即停药并就医 。
05
骨伤科常用中药的疗效评价 与展望
骨伤科常用中药的疗效评价方法
骨伤科常用中药的应用现状
临床应用
骨伤科常用中药广泛应用于临床,对 于骨折、软组织损伤、关节炎等疾病 的治疗具有良好效果。
联合治疗
现代研究
随着现代医学对中药研究的深入,骨 伤科常用中药的有效成分和作用机制 不断被揭示,为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 据。
骨伤科常用中药常与手法复位、手术 治疗等西医方法联合应用,以提高治 疗效果。
骨伤科常用中药的未来发展前景
加强基础研究 深入探讨骨伤科常用中药的作用 机制和药理作用,为其临床应用 提供更加科学和有力的支持。
国际交流与合作 加强与国际同行的交流与合作, 共同推动骨伤科常用中药的国际 化发展,为全球患者提供更好的 治疗方案。
临床观察
通过对照实验、随机对照试验等方法, 对骨伤科常用中药的临床疗效进行观 察和评估。
动物实验
利用动物模型对骨伤科常用中药的药 效和作用机制进行研究,为临床应用 提供科学依据。
分子生物学技术
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对骨伤科常用中 药的作用机制进行深入研究,从分子 水平上揭示其疗效机制。
综合评价
结合临床观察、动物实验和分子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物 学技术等多种方法,对骨伤科常用中 药的疗效进行综合评价。
中药的疗效与用药时机有关,应根据病情 选择合适的用药时机,如饭前或饭后服用 。
剂量控制
过敏反应
中药的剂量应严格控制,过少可能无效, 过多可能产生不良反应,应遵循医嘱正确 使用。
虽然中药过敏反应较少见,但仍有可能发 生。如出现过敏反应,应立即停药并就医 。
05
骨伤科常用中药的疗效评价 与展望
骨伤科常用中药的疗效评价方法
骨伤科常用中药的应用现状
临床应用
骨伤科常用中药广泛应用于临床,对 于骨折、软组织损伤、关节炎等疾病 的治疗具有良好效果。
联合治疗
现代研究
随着现代医学对中药研究的深入,骨 伤科常用中药的有效成分和作用机制 不断被揭示,为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 据。
骨伤科常用中药常与手法复位、手术 治疗等西医方法联合应用,以提高治 疗效果。
《中医骨伤科学基础》课件
针灸治疗
了解针灸疗法在骨伤 科治疗中的独特作用 和效果。
推拿治疗
介绍推拿手法在骨伤 科疾病治疗中的应用 和疗效。
拔罐治疗
探索中医古老拔罐疗 法在骨伤科领域的应 用和优势。
经典案例剖析
1
骨折及关节脱位的中医治疗
Hale Waihona Puke 通过经典案例分析,了解中医在骨折和关节脱位治疗中的独特方法。
2
腰痛的中医治疗
揭示中医对腰痛疾病的综合治疗策略和理论基础。
《中医骨伤科学基础》 PPT课件
这是一份关于中医骨伤科学基础的PPT课件,旨在探索中医在骨伤科领域的重 要性和治疗方法。
简介
中医对于骨伤科的重要性
了解中医在骨伤科领域的独特观点和治疗方法。
基本概念
介绍中医骨伤科的基本理论和核心概念。
骨伤科疾病的中医诊断
1 疼痛症状的中医诊断
通过中医诊断方法准确判断骨伤疾病中的疼 痛来源。
3
颈椎病的中医治疗
探索中医对颈椎病的病因分析和治疗方法。
常见骨伤科疾病的中医预防
1 颈椎病的预防
分享中医方法预防颈椎病的实用建议和日常护理。
2 肩周炎的预防
介绍中医对肩周炎预防的独到见解和养生方法。
3 腰痛的预防
探讨中医对腰痛的预防措施和生活习惯的调整。
结语
中西医结合是未来骨伤科疾病治疗的发展方向,推广中医骨伤科治疗方法对 于患者的健康和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2 肿胀症状的中医诊断
利用中医诊断技术判断骨伤疾病中的肿胀程 度和原因。
3 活动受限症状的中医诊断
探讨中医对骨伤疾病中活动受限症状的诊断 和治疗方法。
4 体征及辅助检查
介绍骨伤科疾病中常见的体征和可行的辅助 检查方法。
(医学课件)骨科常用药 ppt演示课件
呼吸困难等。若有过敏现象,应立即停止用药,给予对症处理。
③外渗可致组织水肿、皮肤坏死。热敷可消退。
活血化瘀、改善微循环类
骨折时,骨髓、骨膜及周围软组织内的血管破裂出血,而 闭合性骨折时,断骨周围周围形成血肿,进而影响患处的血运
状况,影响骨折的愈合及组织的修复,增加了各种并发症的发
生。因此骨科常用前列地尔、丹参酮、苦碟子针、红花注射液 等活血化瘀、改善微循环的药物通过拮抗细胞外钙离子内流、
脱水、消肿类
骨折时,软组织常因受伤而发生水肿,患肢显著肿胀,可产生张 力性水疱,严重时可阻碍静脉回流,使骨筋膜室压力增高,甚至可
以阻碍动脉血液循环,导致患肢远端出现缺血性坏死等严重后果。
而脊髓因受伤发生肿胀时,常会因为其受压出现运动、感觉障碍等 神经受损的表现。因此脱水、消肿是骨科减少骨外伤上述并发症的
抗血小板聚集等作用来解决上述问题。
促进骨愈合类
骨具有较强的修复能力,骨折部最终能被新骨完全替代,恢
复骨的原有结构和功能。骨折的愈合是一个复杂的组织学和生物
化学变化过程,其过程一般分为血肿炎症机化期、骨痂形成期和 骨板形成塑形期等三期。许多研究证实多种骨生长因子在骨愈合 和改建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如骨肽、鹿瓜多肽等生长因 子可在成骨细胞的增殖、分化、蛋白合成中发挥重要的调控作用, 始终严格调控着骨吸收和骨形成之间的平衡。
重要方法。常用的方法有局部物理治疗和甘露醇、七叶皂苷钠等化
学药物治疗等。
甘露醇为多糖醇,经肾小球率过后几乎不在肾小管重吸收,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在体内不被代谢,可以升高血浆渗透压,使组织中的水分进
入血管内,减轻组织水肿,具有很强的脱水作用。另外该药 可以增加血容量,扩张肾血管,增加肾血容量,进而产生利
中医骨伤科特色疗法参考PPT
愈合的具体情况而定。达到骨折临床愈合标准, 即可解除夹板固定。
45
常用规格的夹板
46
中医骨伤科特色疗法
47
中医骨伤科特色疗法
48
中医骨伤科特色疗法
49
中医骨伤科特色疗法
• 石膏的特性 • 1、使用石膏做为外固定材料固定骨折,也
19
蹬顶
足蹬法用于整复 肩关节脱位,操作时 用足跟蹬于患者腋下, 足蹬手拉,同时使患 肢内收、外旋,足跟 用力向外支撑肱骨头 使之复位。膝顶法用 于肘关节脱位。
20
杠杆
用杠杆作为支撑 点,使陈旧性关节脱 位复位。
21
第三节 固 定
22
中医骨伤科特色疗法
• 一 外固定
夹板固定 石膏固定 牵引固定 金属外固定器固定
2.损伤部位辨证治法 (1)按部位辨证用药法 (2)主方加部位引经药
3
(二)骨病内治法
1.清热解毒法
2.温阳驱寒法
3.祛痰散结法
4.祛邪通络法
4
中医骨伤科特色疗法
敷贴药
搽擦药
熏洗湿敷药
热熨药
5
中医骨伤科特色疗法
一 药膏 1 药膏的配置 2 药膏的种类 消瘀退肿止痛类 舒筋活血类 接骨续筋类 温经通络类 清热解毒类 生肌拔毒长肉类 3 药膏临床应用注意事项
搽擦药可分为
•酒剂
•油膏和油剂
9
中医骨伤科特色疗法
• 热敷熏洗 • 湿敷熏洗
10
中医骨伤科特色疗法
•坎离砂
•熨药
•其他
11
第二节 手 法
12
中医骨伤科特色疗法
1 明确诊断 2 密切注意全身情况变化 3 掌握复位标准 4 抓住整复时机 5 选择适当麻醉 6 作好整复前准备 7 参加人员精力要集中 8 切忌使用暴力 9 尽可能一次复位成功 10 避免X线损伤
45
常用规格的夹板
46
中医骨伤科特色疗法
47
中医骨伤科特色疗法
48
中医骨伤科特色疗法
49
中医骨伤科特色疗法
• 石膏的特性 • 1、使用石膏做为外固定材料固定骨折,也
19
蹬顶
足蹬法用于整复 肩关节脱位,操作时 用足跟蹬于患者腋下, 足蹬手拉,同时使患 肢内收、外旋,足跟 用力向外支撑肱骨头 使之复位。膝顶法用 于肘关节脱位。
20
杠杆
用杠杆作为支撑 点,使陈旧性关节脱 位复位。
21
第三节 固 定
22
中医骨伤科特色疗法
• 一 外固定
夹板固定 石膏固定 牵引固定 金属外固定器固定
2.损伤部位辨证治法 (1)按部位辨证用药法 (2)主方加部位引经药
3
(二)骨病内治法
1.清热解毒法
2.温阳驱寒法
3.祛痰散结法
4.祛邪通络法
4
中医骨伤科特色疗法
敷贴药
搽擦药
熏洗湿敷药
热熨药
5
中医骨伤科特色疗法
一 药膏 1 药膏的配置 2 药膏的种类 消瘀退肿止痛类 舒筋活血类 接骨续筋类 温经通络类 清热解毒类 生肌拔毒长肉类 3 药膏临床应用注意事项
搽擦药可分为
•酒剂
•油膏和油剂
9
中医骨伤科特色疗法
• 热敷熏洗 • 湿敷熏洗
10
中医骨伤科特色疗法
•坎离砂
•熨药
•其他
11
第二节 手 法
12
中医骨伤科特色疗法
1 明确诊断 2 密切注意全身情况变化 3 掌握复位标准 4 抓住整复时机 5 选择适当麻醉 6 作好整复前准备 7 参加人员精力要集中 8 切忌使用暴力 9 尽可能一次复位成功 10 避免X线损伤
骨伤科中医治疗方法 PPT课件
牵引疗法分为皮肤牵引、骨牵引及布托牵 引等。
皮肤牵引
凡牵引力通过对皮肤的牵拉而使作用力最 终到达患处,并使其复位、固定和休息的 技术,称皮肤牵引。由于皮肤本身所能够 承受的力量有限,且胶布对皮肤有刺激和 粘着不持久,所以临床适应范围有一定的 局限性。
骨牵引(直接牵引)
系利用钢针或牵引钳穿过骨质,使牵引力 直接通过骨骼而抵达损伤部位,并起到复 位、固定和休息的作用。其优点是可承受 较大的牵引重量,阻力较小,可以有效地 克服肌肉紧张,纠正骨折重叠或关节脱位 所造成的畸形
将克氏针从内向外刺 入直达骨骼。
牵引重量一般为2~4kg。
股骨下端牵引(一)
适应证:股骨干骨折、 粗隆间骨折、髋关节 脱位、骶髂关节脱位、 骨盆骨折向上移位、 髋关节手术前需要松 解粘连者。
股骨下端牵引(二)
操作方法:患者仰卧位,置患肢于牵引架 上,屈膝40°,常规消毒铺巾,局部麻醉后, 在内收肌结节上2cm处为穿针部位,从内向 外穿针,方向与股骨纵轴成直角。
扎带
1、扎带的约束力是固定力的来源; 2、扎带的松紧度要适宜。过松则固定力不
够,过紧则引起肢体肿胀,压伤皮肤,重 者则发生肢体缺血坏死。 3、捆扎后要求能提起扎带在夹板上下移动 1cm,即扎带的拉力为800g左右。
夹板固定的操作步骤
1、选择合适的夹板,并将所需用的固定器材准备 齐全。
7、舒筋活络法 8、补气养血法 9、补益肝肾法 10、补养脾胃法 11、温经通络法
攻下逐瘀法(一)
《素问 缪刺论》:有 所坠堕,恶血内留, 腹中满胀,不得前后, 先饮利药。
攻下逐瘀法(二)
大成汤:大黄20 芒硝10(冲服) 当归10 木通10 枳壳20 厚朴10 苏木10 红花10 陈皮10 甘草10 ------仙授理伤续断秘方
皮肤牵引
凡牵引力通过对皮肤的牵拉而使作用力最 终到达患处,并使其复位、固定和休息的 技术,称皮肤牵引。由于皮肤本身所能够 承受的力量有限,且胶布对皮肤有刺激和 粘着不持久,所以临床适应范围有一定的 局限性。
骨牵引(直接牵引)
系利用钢针或牵引钳穿过骨质,使牵引力 直接通过骨骼而抵达损伤部位,并起到复 位、固定和休息的作用。其优点是可承受 较大的牵引重量,阻力较小,可以有效地 克服肌肉紧张,纠正骨折重叠或关节脱位 所造成的畸形
将克氏针从内向外刺 入直达骨骼。
牵引重量一般为2~4kg。
股骨下端牵引(一)
适应证:股骨干骨折、 粗隆间骨折、髋关节 脱位、骶髂关节脱位、 骨盆骨折向上移位、 髋关节手术前需要松 解粘连者。
股骨下端牵引(二)
操作方法:患者仰卧位,置患肢于牵引架 上,屈膝40°,常规消毒铺巾,局部麻醉后, 在内收肌结节上2cm处为穿针部位,从内向 外穿针,方向与股骨纵轴成直角。
扎带
1、扎带的约束力是固定力的来源; 2、扎带的松紧度要适宜。过松则固定力不
够,过紧则引起肢体肿胀,压伤皮肤,重 者则发生肢体缺血坏死。 3、捆扎后要求能提起扎带在夹板上下移动 1cm,即扎带的拉力为800g左右。
夹板固定的操作步骤
1、选择合适的夹板,并将所需用的固定器材准备 齐全。
7、舒筋活络法 8、补气养血法 9、补益肝肾法 10、补养脾胃法 11、温经通络法
攻下逐瘀法(一)
《素问 缪刺论》:有 所坠堕,恶血内留, 腹中满胀,不得前后, 先饮利药。
攻下逐瘀法(二)
大成汤:大黄20 芒硝10(冲服) 当归10 木通10 枳壳20 厚朴10 苏木10 红花10 陈皮10 甘草10 ------仙授理伤续断秘方
骨伤科常见中药处方.ppt
往往表现为气滞血瘀 血瘀:机体脉络损伤,血运受碍,或阻滞于脉络 之中,或溢于筋络之外,瘀积于组织之间或脏腑 之内,它既与好血不相合,反与好血不相能,使 血行之道不得宣通。瘀血停积之处,使正常生理 功能受碍而出现证候,如瘀积在较浅部位“形伤 则肿”,则局部肿胀,皮肤青紫瘀斑。瘀血阻滞 气机的运行,不通则痛,痛有定处,是肿痛、刺 痛。瘀血留滞于伸出,自觉胸腹胀满或胁肋胀痛 ,唇萎面青或面色黧黑,口唇燥、疼痛,日轻夜 重。
血竭、红花去瘀生新,并能敛疮生肌,乳香 、没药活血化瘀、消肿止痛,儿茶长于清热 收湿,冰片、麝香散瘀止痛,朱砂既能清热 ,又安神,外用解毒防腐。
血竭,又名麒麟竭,因其色泽似干结的血, 故名,产于广东、台湾、印尼、马来西亚, 生长缓慢,百年才能成材。
治疗一切恶疮疥鲜,贴敷治疗溃疡。
组成:三七、麝香、草乌等
气滞:气是机体活动的动力,受伤 后,气机壅滞,运行受阻,而成内 伤气滞,出现面色不荣,纳食减少 ,怯气懒言。
这一期治疗原则:活血化瘀。
续断 15g 生地12g 川芎 12g 广木香6g 红花 6g 泽兰 12g 当归 12g 赤芍 12g 苏木 12g 桃红 6g 乌药 12g 大黄 6g 甘草 6g 制乳香 9g 制没药 9g 每日一剂,水煎服。 怀孕、体虚、高年、幼小患者慎用或量减少 。
主治:刀伤、枪伤及跌打损伤主政,妇科血 症
散0.2-0.3g/次 不超过0.5g/次
每瓶内有保险栓子,严重跌打损伤可酒送服 一粒。
创始人曲焕章
消癥块,柔润舒筋
润肠通便5-10g水煎服或泡茶服。老年便秘少 量用即可,每日2-3g泡茶,骨科用于胸腰段 骨折致腹胀、腹痛、大便不通。
七厘散 云南白药
组成:血竭、红花、制乳香、制没药各5g 麝香、冰片 各0.4g 儿茶7.5g 朱砂
血竭、红花去瘀生新,并能敛疮生肌,乳香 、没药活血化瘀、消肿止痛,儿茶长于清热 收湿,冰片、麝香散瘀止痛,朱砂既能清热 ,又安神,外用解毒防腐。
血竭,又名麒麟竭,因其色泽似干结的血, 故名,产于广东、台湾、印尼、马来西亚, 生长缓慢,百年才能成材。
治疗一切恶疮疥鲜,贴敷治疗溃疡。
组成:三七、麝香、草乌等
气滞:气是机体活动的动力,受伤 后,气机壅滞,运行受阻,而成内 伤气滞,出现面色不荣,纳食减少 ,怯气懒言。
这一期治疗原则:活血化瘀。
续断 15g 生地12g 川芎 12g 广木香6g 红花 6g 泽兰 12g 当归 12g 赤芍 12g 苏木 12g 桃红 6g 乌药 12g 大黄 6g 甘草 6g 制乳香 9g 制没药 9g 每日一剂,水煎服。 怀孕、体虚、高年、幼小患者慎用或量减少 。
主治:刀伤、枪伤及跌打损伤主政,妇科血 症
散0.2-0.3g/次 不超过0.5g/次
每瓶内有保险栓子,严重跌打损伤可酒送服 一粒。
创始人曲焕章
消癥块,柔润舒筋
润肠通便5-10g水煎服或泡茶服。老年便秘少 量用即可,每日2-3g泡茶,骨科用于胸腰段 骨折致腹胀、腹痛、大便不通。
七厘散 云南白药
组成:血竭、红花、制乳香、制没药各5g 麝香、冰片 各0.4g 儿茶7.5g 朱砂
中医骨伤科的治疗方法幻灯片课件
10
第三节 固 定
• 一 外固定
外固定是指肢体损伤后用于体外的一种 固定方法。常用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 夹板固定 • 石膏固定 • 牵引固定 • 外固定器固定
• 二 内固定 86
11
一 夹板固定
1 夹板固定的适应症和禁忌症 适应症
(1)四肢闭合性骨折。 (包括关节内及近关节内经手法整复成功者) (2)四肢开放性骨折 创面小或经处理闭合伤口者 (3)陈旧性四肢骨折运用手法恢复者
屈伸
提按
端挤
摇摆
拔伸
触碰
分骨
折顶
回旋
蹬顶
杠杆
8
二 理筋手法
• 一、理筋手法的功效
• 活血化瘀 消肿止痛 • 舒经活络 解除痉挛 • 理顺筋络 整复错位 • 松解粘连 通利关节 • 通经活络 疏风散寒
9
• 二、理筋手法的分类及操作
• 1、舒经通络法 • 1按摩法 • 2揉擦法 揉法 擦法 • 3滚法 • 4击打法 • 5拿捏法 • 6点压法 • 7搓抖法 搓法 抖法 • 2、活络关节法 • 1屈伸法 • 2旋转摇晃法 • 3腰部背伸法 • 4拔伸牵引法 • 5按压踩跷法
5
• 熏洗药(淋拓、淋渫) 将处方药物置于锅 或盆中加水煮沸后,先用热气熏蒸患处, 候水温稍减后用药水浸洗患处。冬季熏洗 时可在患肢上加盖毛巾或棉垫,以便热力 持久。熏洗的同时,可进行患肢的功能活 动,以加强熏洗的效果。每次熏洗时间 15—30分钟,每日2—3次。
• 熏洗药具有舒利关节筋络、疏导腠理、流 通气血、活血止痛的作用。适用于关节强 直拘挛、酸痛麻木或损伤日久夹风夹湿者, 多用于四肢关节部位,对腰背部可视具体 情况酌用。常用的方药如海桐皮汤、舒筋 活血洗方、上下肢损伤洗方等。
第三节 固 定
• 一 外固定
外固定是指肢体损伤后用于体外的一种 固定方法。常用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 夹板固定 • 石膏固定 • 牵引固定 • 外固定器固定
• 二 内固定 86
11
一 夹板固定
1 夹板固定的适应症和禁忌症 适应症
(1)四肢闭合性骨折。 (包括关节内及近关节内经手法整复成功者) (2)四肢开放性骨折 创面小或经处理闭合伤口者 (3)陈旧性四肢骨折运用手法恢复者
屈伸
提按
端挤
摇摆
拔伸
触碰
分骨
折顶
回旋
蹬顶
杠杆
8
二 理筋手法
• 一、理筋手法的功效
• 活血化瘀 消肿止痛 • 舒经活络 解除痉挛 • 理顺筋络 整复错位 • 松解粘连 通利关节 • 通经活络 疏风散寒
9
• 二、理筋手法的分类及操作
• 1、舒经通络法 • 1按摩法 • 2揉擦法 揉法 擦法 • 3滚法 • 4击打法 • 5拿捏法 • 6点压法 • 7搓抖法 搓法 抖法 • 2、活络关节法 • 1屈伸法 • 2旋转摇晃法 • 3腰部背伸法 • 4拔伸牵引法 • 5按压踩跷法
5
• 熏洗药(淋拓、淋渫) 将处方药物置于锅 或盆中加水煮沸后,先用热气熏蒸患处, 候水温稍减后用药水浸洗患处。冬季熏洗 时可在患肢上加盖毛巾或棉垫,以便热力 持久。熏洗的同时,可进行患肢的功能活 动,以加强熏洗的效果。每次熏洗时间 15—30分钟,每日2—3次。
• 熏洗药具有舒利关节筋络、疏导腠理、流 通气血、活血止痛的作用。适用于关节强 直拘挛、酸痛麻木或损伤日久夹风夹湿者, 多用于四肢关节部位,对腰背部可视具体 情况酌用。常用的方药如海桐皮汤、舒筋 活血洗方、上下肢损伤洗方等。
骨伤科常用方药详解PPT课件
骨伤科常用方药详 解ppt课件
目 录
• 骨伤科常用方药概述 • 骨伤科常用方药分类 • 骨伤科常用方药应用方法 • 骨伤科常用方药临床应用案例 • 骨伤科常用方药的未来发展与展望
01
CATALOGUE
骨伤科常用方药概述
骨伤科常用方药定义
骨伤科常用方药是指用于治疗骨伤疾病的常用中药方剂和成药。这些方药在临床 实践中被广泛应用,具有明确的疗效和安全性。
THANKS
感谢观看பைடு நூலகம்
骨伤科常用方药主要包括中药汤剂、中成药、外用药物等,具有消炎止痛、活血 化瘀、舒筋活络等作用,能够有效缓解骨伤疼痛、肿胀等症状,促进骨折愈合和 功能恢复。
骨伤科常用方药的重要性
骨伤科疾病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疾病,患者常常需要长期治疗 和康复。骨伤科常用方药具有简、便、验、廉等特点,能够 满足患者治疗需求,提高治疗效果,减轻患者经济负担。
注意事项
外用方药需遵循医嘱,避免接触 眼睛、口腔等敏感部位,如有不 适或过敏反应应及时就医。
04
CATALOGUE
骨伤科常用方药临床应用案例
内服方药临床应用案例
案例一
桃红四物汤
药物组成
桃仁、红花、生地黄、赤芍、当归、川芎
适用病症
骨折早期,瘀血阻滞,肿痛明显
内服方药临床应用案例
• 案例描述:患者李某,因车祸导致右胫腓骨骨折,X线显示骨 折处移位明显。初期给予桃红四物汤内服,一周后肿痛明显减 轻,两周后骨折端对位对线良好,四周后骨折愈合,患者可拄 拐行走。
外用方药临床应用案例
案例一:正骨水 药物组成:九龙川、鹰不扑、五味藤、穿根藤、香樟木等
适用病症:软组织损伤,局部瘀血肿胀
外用方药临床应用案例
目 录
• 骨伤科常用方药概述 • 骨伤科常用方药分类 • 骨伤科常用方药应用方法 • 骨伤科常用方药临床应用案例 • 骨伤科常用方药的未来发展与展望
01
CATALOGUE
骨伤科常用方药概述
骨伤科常用方药定义
骨伤科常用方药是指用于治疗骨伤疾病的常用中药方剂和成药。这些方药在临床 实践中被广泛应用,具有明确的疗效和安全性。
THANKS
感谢观看பைடு நூலகம்
骨伤科常用方药主要包括中药汤剂、中成药、外用药物等,具有消炎止痛、活血 化瘀、舒筋活络等作用,能够有效缓解骨伤疼痛、肿胀等症状,促进骨折愈合和 功能恢复。
骨伤科常用方药的重要性
骨伤科疾病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疾病,患者常常需要长期治疗 和康复。骨伤科常用方药具有简、便、验、廉等特点,能够 满足患者治疗需求,提高治疗效果,减轻患者经济负担。
注意事项
外用方药需遵循医嘱,避免接触 眼睛、口腔等敏感部位,如有不 适或过敏反应应及时就医。
04
CATALOGUE
骨伤科常用方药临床应用案例
内服方药临床应用案例
案例一
桃红四物汤
药物组成
桃仁、红花、生地黄、赤芍、当归、川芎
适用病症
骨折早期,瘀血阻滞,肿痛明显
内服方药临床应用案例
• 案例描述:患者李某,因车祸导致右胫腓骨骨折,X线显示骨 折处移位明显。初期给予桃红四物汤内服,一周后肿痛明显减 轻,两周后骨折端对位对线良好,四周后骨折愈合,患者可拄 拐行走。
外用方药临床应用案例
案例一:正骨水 药物组成:九龙川、鹰不扑、五味藤、穿根藤、香樟木等
适用病症:软组织损伤,局部瘀血肿胀
外用方药临床应用案例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4、活血止痛汤(《伤科大成》) [组成] 当归15 川芎10 乳香10 苏木10红 花10 没药10 三七15 赤芍10陈皮10 落得
打10 紫荆藤15 地鳖虫10 [功效与适应证] 活血止痛。治跌打损伤肿痛。 方解:方中当归、红花、川芎、赤芍、苏 木活血通经;乳香、没药、三七活血止痛; 地鳖虫、紫金藤、落得打破瘀通经、消肿 止痛;陈皮理气化滞。诸药合用,共奏活 血化瘀、通络止痛之效。
3、膈下逐瘀汤(《医林改错》) [组成] 当归9 川芎6 赤芍9 桃仁9 红花6 枳壳5 丹皮9 香附9 延胡索12 乌药9 五灵脂9 甘草5 (兄嫂想炒桃花,乌龟领旨糊纸皮) [功效与适应证] 活血化瘀。治腹部损伤,蓄瘀疼 痛。 方解:方中当归、川芎、赤芍养血活血,与逐瘀药 同用,可使瘀血祛而不伤阴血;丹皮清热凉血,活 血化瘀;桃仁、红花、灵脂破血逐瘀,以消积块; 配香附、乌药、枳壳、元胡行气止痛;尤其川芎不 仅养血活血,更能行血中之气,增强逐瘀之力;甘 草调和诸药。全方以逐瘀活血和行气药物居多,使 气帅血行,更好发挥其活血逐瘀,破症消结之力。
3、复元活血汤(《医学发现》) [组成] 柴胡15 归尾15 红花6 天花粉6 穿山甲10 酒大黄30 酒浸桃仁12 甘草6 (将军归天山,胡老献红桃) [功效与适应证] 活血祛瘀,消肿止痛。治跌打损伤,血停积于 胁下,肿痛不可忍者。
•
方解:本方证系外伤损络,血离经脉,停滞于胁肋所致。胁肋是肝经循行的部位,跌 打损伤,瘀血停滞于胁下,血瘀气滞,以致胁肋疼痛,甚则痛不可忍。治当活血祛瘀 为主,兼以疏肝行气通络。方中重用酒制大黄荡涤留瘀败血,引瘀血下行;柴胡疏肝 理气,使气行血活,兼可引诸药入肝经;两药合用,一升一降,以攻散胁下之瘀滞, 共为君药。当归、桃仁、红花活血祛瘀,消肿止痛,共为臣药。穿山甲破瘀通络;天 花粉既能入血分消瘀血,又能清热散结消肿,共为佐药。甘草缓急止痛,调和诸药, 是为使药。加酒煎药,以增强活血通络之力。诸药合用,使瘀去新生,气行络通,服 药后以利为度,提示瘀血已下,免伤正气。方中柴胡疏肝胆之气,当归养血活血,山 甲破瘀通络,桃仁、红花祛瘀生新,甘草缓急止痛,重用大黄荡涤凝瘀败血。诸药合 用,气血畅行,肝络疏通,则胁痛自平。清张秉成云:“去者去,生者生,痛自舒而 元自复矣。”故方以“复元”为名。
•
• • • • • •
腰腿疼痛常用方剂
1、(风湿寒证) 独活寄生汤 药物组成: 独活 20 桑寄生20 杜仲20 牛膝20 细辛10 秦艽10 茯苓15 肉桂心10 防风10 川芎15 人参15 甘草8 当归15 芍药15 干地黄15 功效: 祛风湿,止痹痛,益肝肾,补气血. 主治: 痹证日久,肝肾两虚,气血不足证.腰膝疼痛,痿软,枝节曲伸不利,或麻木不仁, 畏寒喜温,心悸气短,舌淡苔白,脉细弱. 方解:方中用独活、桑寄生祛风除湿,养血和营,活络通痹为主药;牛膝、杜仲、熟 地黄、补益肝肾、强壮筋骨为辅药;川芎、当归、芍药补血活血;人参、茯苓、甘草 益气扶脾,均为佐药,使气血旺盛,有助于祛除风湿;又佐以细辛以搜风治风痹,肉 桂祛寒止痛,使以秦艽、防风祛周身风寒湿邪。各药合用,是为标本兼顾,扶正祛邪 之剂。对风寒湿三气着于筋骨的痹证,为常用有效的方剂。 方歌:独活寄生艽防辛,芎归地芍桂苓均; 杜仲牛膝人参草,风湿顽痹屈能伸。
• • • • •
2、(阴证疮疡) 阳和汤加减 [组成] 熟地30 麻黄6 鹿角胶10 白芥子6 肉桂6 生甘草6 姜炭10 [功效与适应证] 温阳补血、散寒通滞。用于素体阳虚、营血不足、寒凝痰滞之阴疽。 方解:本证多由素体阳虚,营血不足,寒凝湿滞所致,治疗以温阳补血,散寒通滞为 主。痹阻于肌肉、筋骨、血脉所致,故局部或全身见一系列虚寒表现。方中重用熟地 ,滋补阴血,填精益髓;配以血肉有情之鹿角胶,补肾助阳,益精养血,两者合用, 温阳养血,以治其本,共为君药。少佐于麻黄,宣通经络,与诸温和药配合,可以开 月腠里,散寒结,引阳气由里达表,通行周身。甘草生用为使,解毒而调诸药。综观 全方,补血与温阳并用,化痰与通络相伍,益精气,扶阳气,化寒凝,通经络,温阳 补血与治本,化痰通络以治标。用于阴疽,犹如离照当空,阴霾自散,故以“阳和"名 之。
•
• • • • • •
其他常用方剂
1、(阳证疮疡) 仙方活命饮加减 [组成] 金银花15 当归15 赤芍15 乳香10 没药10 陈皮10 皂荚10 防风10 白芷10 浙贝10 天花粉10 [功效与适应证] 清热解毒、消肿溃坚、活血止痛。用于疮疡肿毒属阳证者。(疮疡之 圣药,外科之首方) 方解:方中金银花性味甘寒,清热解毒疗疮,故重用为君。当归尾、赤芍、乳香、没 药、陈皮行气活血通络,消肿止痛,共为臣药。疮疡初起,其邪多羁留于肌肤腠理之 间,与白芷、防风相配,通滞散结,热毒外透;贝母、花粉清热化痰散结,消未成之 脓;山甲、皂刺通行经络,透脓溃坚,可使脓成即溃,均为佐药。甘草清热解毒,并 调和诸药;煎药加酒者,借其通瘀而行周身,助药力直达病所,共为使药。诸药合用 ,共奏清热解毒,消肿溃坚,活血止痛之功。
•
7、六味地黄(丸)汤(《小儿药证直诀》) [组成] 熟地25 淮山药12 茯苓10 泽泻10 山萸肉12 丹皮10 (渔夫单要熟蟹) [功效与适应证] 滋水降火。治肾水不足,腰膝痠痛,头晕目眩,咽干耳鸣,潮热盗汗, 骨折后期迟缓愈合等。 方解:方中熟地滋肾填精为君药;以山萸肉养肝肾而涩精、山药补益脾肾而固精为臣 药,三药同用,以达到三阴并补之功;并配以茯苓淡渗脾湿,助山药之益脾,且防山 药敛邪,泽泻清泄肾浊,防熟地之滋腻敛邪,且可清降肾中虚火;丹皮清泄肝火,制 山萸肉之温,且防酸涩敛邪,共为佐使药。各药合用,三补三泻,大开大合,使滋补 而不留邪,降泄而不伤正,乃补中有泻,寓泻于补,相辅相成之剂
• • • •
4、血府逐瘀汤(《医林改错》) [组成] 当归15 生地10 赤芍15 桃仁10 红花6 甘草6 枳壳5 柴胡9 川芎10 桔梗12 牛膝10 (血府当归生地桃,红花枳壳草赤芍,柴胡芎桔牛膝等,血化下行不作劳。) [功效与适应证] 活血化瘀、行气止痛。主治胸中血瘀证。 方解:本方系由桃红四物汤合四逆散加桔梗、牛膝而成,方中当归、川芎、赤芍、桃 仁、红花活血化瘀;牛膝祛瘀血,通血脉,引瘀血下行。柴胡疏肝解郁,升达清阳; 桔梗开宣肺气,载药上行,又可合枳壳一升一降,开胸行气,使气行则血行;生地凉 血清热,合当归又能养阴润燥,使祛瘀而不伤阴血;甘草调和诸药。全方的配伍特点 是既行血分瘀滞,又解气分郁结,活血而不耗血,祛瘀又能生新。合而用之,使瘀去 气行,则诸症可愈。
。
• •
2、腰伤一方(《外伤科学》经验方) [组成] 当归12 赤芍12 续断12 秦艽15 木通10 延胡索10 枳壳10 厚朴10 桑枝30(先煎)木香5(后下) [功效与适应证] 行气活血,通络止痛。治腰损伤初期,积瘀肿痛, 或兼小便不利者。
•
方解:方中当归、赤芍养血活血,与逐瘀药同用,可使瘀血祛而 不伤阴血;配厚朴、元胡、木香枳壳行气止痛;桑枝、秦艽疏通 经络,续断续筋疗伤。全方共奏行气行气活血,通络止痛之效。
目录
2.七厘散(伤科七厘散《良方集腋》) [组成] 血竭20 冰片5 乳香10 没药10 白芍20 红花10 朱砂10 儿茶10 当归15 桃仁15 [功效与适应证]活血逐瘀,定痛止血。治跌打损伤,淤滞 作痛,割伤出血。 方解:本方是伤科名方。方中血竭、红花祛瘀活血;乳香、 没药行气祛瘀,消肿止痛;儿茶清热止血;朱砂镇心安神; 冰片辛散走窜,善于行气血,止疼痛。合用以奏活血散瘀, 定痛止血之效。惟方中香窜走泄,行气祛瘀之药,皆能耗 气堕胎,故孕妇忌服。
骨折常用方剂
1、活血祛瘀方(<四肢骨折和脱臼治疗图解> [组成]当归15 赤芍10 红花10 栀子10 桃仁10 泽兰10 生地15 三七20 [功效与适应证] 活血祛瘀,消肿止痛。治跌打损伤,瘀肿疼痛。用于骨折及伤筋初期。 方解:方中当归、红花、赤芍、桃仁活血通经;三七活血止痛;生地、栀子凉血消肿止痛, 泽兰活血化瘀、行水消肿;诸药合用,共奏活血化瘀、消肿止痛之效。
•
• •
• •
骨性关节炎常用方剂
1、(热证) 二妙散加减 [组成] 参术15 黄柏10 牛膝15 薏苡仁30 [功效与适应证] 清热燥湿。湿热下注,关节疼痛。 方解:本方为治疗湿热下注之基础方。湿热下注,流于下肢,使筋脉弛缓,则两足痿 软无力,而成痿证。湿热痹阻筋脉,以致筋骨疼痛、足膝红肿,或为脚气;湿热下注 于带脉与前阴,则为带下臭秽或下部湿疮;小便短赤,舌苔黄腻是为湿热之征。治宜 清热燥湿。方中黄柏为君,取其苦以燥湿,寒以清热,其性沉降,长于清下焦湿热。 臣以苍术,辛散苦燥,长于健脾燥湿。
骨伤科常用方剂详解
秭归县中医院 骨伤科 田俊松
目录
1、软组织损伤常用方剂 2、骨折常用方剂 3、腰腿疼痛、关节炎常 用方剂 4、其他骨伤科常用方剂
软组织损伤常用方剂 • 1、桃红四物汤
• • • [组成] 桃仁 10 红花10 熟地15 当归15 白芍15 川芎15 [功效与适应证]活血养血。治跌打损伤,血虚兼血瘀证。 方解:桃红四物汤以祛瘀为核心,辅以养血、行气。方中以强劲的破血之品桃仁、红 花为主,力主活血化瘀;以甘温之熟地、当归滋阴补肝、养血调经;芍药养血和营,以 增补血之力;川芎活血行气、调畅气血,以助活血之功。全方配伍得当,使瘀血祛、 新血生、气机畅,化瘀生新是该方的显著特点。
5、肢伤二方(《外伤科学》经验方) [组成] 当归12 赤芍12 续断12 威灵仙12 生薏仁30 桑寄生30 骨碎补12 五加皮12 [功效与适应证] 祛瘀生新,舒筋活络。治跌打损伤,筋络挛痛。用于四肢损伤的中后期。
方解:方中当归、赤芍活血化瘀而不伤正,威灵仙疏通经络,续断、桑寄生、薏苡仁、五 加皮、骨碎补补益肝肾、续筋接骨。
•
• • • 肾气丸加减 [组成] 干地黄15 山药10 山茱萸15 桂枝10 泽泻10 茯苓10 附子10 [功效与适应证] 寒湿凝滞,关节疼痛。方中附子大辛大热,温阳补火;桂枝辛甘而温 ,温通阳气,二药相合,补肾阳,助气化,共为君药。肾为水火之脏,内舍真阴真阳 ,阳气无阴则不化,“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则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故重 用干地黄滋阴补肾生精,配伍山茱萸、山药补肝养脾益精,阴生则阳长,同为臣药。 方中补阳药少而滋阴药多,可见其立方之旨,并非峻补元阳,乃在于微微生火,鼓舞 肾气,即取“少火生气”之义。泽泻、茯苓利水渗湿,配桂枝又善温化痰饮;丹皮活 血散瘀,伍桂枝则可调血分之滞,此三味寓泻于补,俾邪去而补药得力,并制诸滋阴 药碍湿之虞,俱为佐药。诸药合用,助阳之弱以化水,滋阴之虚以生气,使肾阳振奋 ,气化复常,则诸症自除。 3、(肝肾亏虚证) 六味地黄汤加减 [组成] 熟地15 山药10 山茱萸15 牡丹皮10 泽泻10 茯苓10 [功效与适应证] 肝肾亏虚,腰膝酸软等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