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骨伤学教材
《中医骨伤科学基础(中医骨伤科学专业院校规划教材)》读书笔记模板
第二节病因
第一节分类
第三节病机
第一节分类
一损伤的分类 二骨病的分类
第二节病因
一损伤的病因 二骨病的病因
第三节病机
一损伤的病机 二骨病的病机
第二节四诊方法
第一节症状体征
第三节辨证方法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第一节症状体征
一损伤的症状体征 二骨病的症状体征
第二节四诊方法
一望诊 二闻诊 三问诊 四切诊
第三节辨证方法
第二节实验室检查
(一)实验室检查的内容 (二)临床骨伤科常见实验室检查
第三节其他检查
一肌电图 二活体组织检查
1
第一节手法治 疗
2
第二节固定疗 法
3
第三节药物疗 法
4
第四节手术疗 法
5
第五节练功疗 法
第一节手法治疗
一概述 二骨折复位手法 三脱位复位手法 四理筋手法
第二节固定疗法
一外固定 二内固定
作者介绍
同名作者介绍
这是《中医骨伤科学基础(中医骨伤科学专业院校规划教材)》的读书笔记模板,暂无该书作者的介绍。
谢谢观看
第二节针灸疗法
一针灸疗法基础 二针灸疗法在骨伤科的应用
第三节针刀疗法
(一)器具类型 (二)治疗原理 (三)适应证与禁忌证 (四)操作方法 (五)注意事项
第四节封闭疗法
一封闭疗法基础 二封闭疗法在骨伤科的应用
第五节创伤骨科微创技术
一微创钢板接骨术 二髓内钉内固定术 三外固定器固定
第六节脊柱微创技术
目录分析
第一节中医骨伤科的 起源
第二节骨伤科基础理 论的形成
第三节骨伤科诊疗技 术的进步
第四节骨伤科临证的 学术争鸣
中医骨伤学基础教学课件第十章固定
• 一次性包扎法 • 续增包扎法 • 板间距1-1.5cm 扎带距板端1-1.5cm
夹板固定注意事项
抬高患肢以利消肿 密切观察伤肢远端血循 5p征 注意骨突部有无灼热感 注意调节扎带的松紧度 4日以内 定期进行照片复查,了解骨折是否再发生移位 (2周内) 指导患者进行合理的功能锻炼
夹板固定的日期
牵引疗法分为:皮牵引,骨牵引和布托牵引
一、牵引用具 1、牵引床架;2、牵引支架;3、牵引附件
• 二、皮牵引 • 凡牵引力通过对皮肤的牵拉而使作用力最终达到患处,
并使其复位,固定与休息的技术,称为皮牵引。 • 1、适应症与禁忌症 • 2、牵引前的准备 • 3、牵引方法 • 4、注意事项
二、操作步骤:
1体位 2放垫 3制作石膏条 应用 5包扎石膏的基本方法
4石膏托的
• 三、石膏固定体位
• 肢体关节必须固定在能发挥最大功能的位置,此位 置称关节功能位.
石膏固定后注意事项
1抬高患肢 注意观察血循
2手术后或有伤口患者,如发现石膏有血或 脓液浸透,应及时处理。
应注意冷暖
应注意清洁
应注意松紧
固定
2022/12/29
1
固定的目的
为了维持损伤整复后的良好位置,防止骨折.脱位再 移位,保证损伤组织的正常愈合.
常用的固定方法有:
1.外固定 2.内固定
良好固定方法的标准:
能达到良好的固定作用,保持损伤处正常血运,不影
响正常愈合.
能有效地固定骨折,清除不利于骨折愈合的旋转.剪切
和成角外力,使骨折端相对稳定,为骨折愈合创造有利条件.
夹板的材料与制作要求
夹板的材料应具备以下要求:
可塑性 韧性 弹性 吸附性和通透性 质地轻 能被x光穿透
中医骨伤科学-中医骨伤科学-2023年学习资料
第三章-临床检查-·第一节损伤的症状体征-·第二节骨病的症状体征-·第三节四诊-·第四节骨与关 检查方法-·第五节影像学检查
第一节损伤的症状体征-一、全身情况-严重损失之后,由于气滞血瘀,或瘀血停聚积瘀-化热,或因血容 减少等原因导致全身症状的出-现。-二、局部症状体征-一一般症状体征-●-1、疼痛;2、肿胀青紫 、功能障碍-二特殊症状体征-1、畸形2、骨擦音3、异常活动4、关节与-空虚5、弹性固定
内因-内因是指由于人体内-部的变化而致损伤的-因素。损伤都有各种-年龄-不同的内在因素和一-· 质-定的发病规律。《素-·解剖结构-问评热病论》指出:-·先天因素-“邪之所凑,其气必-·病理 素-虚。”人是一个内外-统一的整体。损伤的-职业工种-发生发展是内外因素-·七情内伤-综合作用 结果。
第三节-损伤的病机-在外伤的论治过程中,均应从整体观念加-以分析,既要辨治局部皮肉筋骨的损伤, 又要对外伤引起的气血、津液、脏腑、经-络功能的病理生理变化加以综合分析,这-样才能正确认识损伤 本质和病理现象的-因果关系。-·1、皮肉筋骨病机-·2、气血津液病机-·3、脏腑经络病机
望-舌-象-舌质-正常情况下,舌质为淡红色。-1、舌淡白气血虚弱,或阳气不足而兼有-寒象。-2 舌红、绛主热,多见于里热实证、感-染发热和创伤:也可见于阴虚。-3、舌青紫气血运行不畅,瘀血凝 。
舌苔-1舌苔少或无苔表示脾胃虚弱;厚白而滑为损伤伴有寒湿或-寒痰等兼症:厚白而腻为湿浊,薄白而 燥为寒邪化热-津液不足;厚白而干燥表示湿邪化燥:白如积粉可见于损-伤感染、热毒内蕴之症。-2舌 厚腻为湿浊内盛,舌苔愈厚则邪愈重。苔由薄增厚为-病进:由厚减薄为病退。舌红光剥无苔,属胃气虚弱 阴-液耗伤,多见于老年人股骨颈骨折等。-3黄苔一般主热症、主里症、如创伤感染,瘀血化热时多见。 邪热侵扰脏腑,导致白苔转黄,尤其是脾胃有热;薄黄而-干,为热邪伤津;黄腻为湿热;老黄为实热积聚 淡黄润-表示湿重热轻;黄白相兼表示由寒化热,由表人里。
2023年中医骨伤科学专业考研书目
2023年中医骨伤科学专业考研书目
2023年中医骨伤科学专业考研书目:
1. 《中医骨伤损伤学》(第二版),作者:杨书峰,出版社: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 《中医骨病诊疗学》(第二版),作者:姚红,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3. 《中医科学指南》,骨科卷,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4. 《中医骨伤科学千题精选》,作者:何鸿琛,出版社:人民军医出版社。
5. 《中医骨伤学精品教材》,出版社: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6. 《中医骨伤科学专业词汇手册》,作者:田华,出版社: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7. 《中医现代骨伤科学》,作者:李锁江,出版社: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8. 《中医骨伤损伤学入门与实践》,作者:邱伟华,出版社: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9. 《中医骨伤学(影印本)》,作者:汪宇宁,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10.《中医骨伤科学教程》,作者:陆治国,出版社: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以上是中医骨伤科学专业考研的书目,建议考生在备考过程中,结合自己的情况和专业背景,有针对性地选择适合自己的书籍进行学习和阅读。
中医骨伤科学书
中医骨伤科学书
以下是一些关于中医骨伤科学的书籍推荐:
1. 《中医骨伤科学》- 杨绍勤
这本书是介绍中医骨伤科学的基础著作,详细介绍了中医骨
伤学的理论、诊断和治疗方法。
2. 《中医骨伤学》- 周任团、冯石铭
该书详细介绍了中医骨伤科学的理论、病因病机、诊断和治
疗方法,并结合临床实践进行案例分析。
3. 《中医骨科学》- 邱久铭、欧阳德任
这本书主要介绍了中医骨科学的基本理论和疾病诊治,内容
包括骨伤科学、关节疾病和脊椎疾病等方面。
4. 《中医骨伤应急互助手册》- 徐张顺
这本书是一本实用的中医骨伤科学指南,介绍了中医应对急
性骨伤的紧急处理方法,涵盖了各类骨折、脱位等伤害的处理。
5. 《中医骨科学教程》- 于立军、蔡亚军
这本书是一本系统介绍中医骨科学知识的教程,包括中医骨
伤科学基本理论、诊断和治疗方法的讲解,以及常见病例的分析。
以上是一些关于中医骨伤科学的书籍推荐,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请注意,中医骨伤科学是一门专业性较强的学科,如果需要深入学习,建议在专业指导下进行。
中医骨伤科学书籍
中医骨伤科学书籍
以下是几本关于中医骨伤科的科学书籍:
1. 《中医骨伤科学》作者:朱虹翔、朱南松
该书系统地介绍了中医骨伤科的理论、诊断与治疗方法,包
括中医经络学、骨伤科基本理论、常见骨伤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等内容。
2. 《中医骨伤科学丛书》作者:赵鸿翔、卢方容
该丛书包括多本专著,涵盖了骨折、脱臼、关节损伤、软组
织损伤等多个方面的内容,系统地介绍了中医骨伤科的理论和临床实践。
3. 《中医骨伤科学》作者:李新华、赵敬修
该书讲述了中医骨伤科的理论基础和诊疗方法,包括针灸、
推拿、草药等综合治疗方法,也较为系统地介绍了中医在骨折、脱臼、关节病变、软组织损伤等方面的应用。
4. 《中医骨伤科学》作者:赵森生
该书从中医整体观念的角度出发,结合临床实践,系统地介
绍了中医骨伤科的理论、诊断与治疗方法,并通过丰富的病例分析,加深对中医骨伤科学的理解。
这些书籍都是较为综合性的中医骨伤科学著作,可以帮助人们了解中医在骨伤科领域的理论和实践。
中医骨伤科学总论课件教材教学课件
中医骨伤科患者的日常管理与教育
病情监测
用药指导
定期对患者进行病情评估,了解病情变化 ,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教育患者正确使用药物,包括中药和西药 ,注意药物的副作用和相互作用。
生活护理
心理疏导
指导患者合理安排生活起居,避免过度劳 累和不良姿势,预防疾病复发。
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及时进行心理疏导和 干预,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后期康复治疗
在骨折愈合后,针对肢体功能障碍进行康复治疗,如理疗、按摩、 针灸等,促进肢体功能全面恢复。
05 中医骨伤科常见病症及防 治
骨折的分类、诊断与治疗原则
1 2
骨折分类
根据骨折处是否与外界相通,分为开放性骨折和 闭合性骨折;根据骨折的程度和形态,分为完全 骨折和不完全骨折。
诊断方法
通过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和影像学检查(如X线、 CT等)来综合判断。
骨病的分类、诊断与治疗原则
01
骨病分类
根据发病原因和病理变化,分为感染性骨病、代谢性骨病、退行性骨病
和肿瘤性骨病等。
02
诊断方法
通过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来综合判断。
03
治疗原则
针对不同类型的骨病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如抗感染、调整代谢、改善
退行性病变和抗肿瘤等,同时配合中药内服和外用,以缓解症状和促进
观察伤处外形
02
有无畸形、肿胀、瘀血、破损等,初步判断损伤性质和程度。
观察伤者步态、姿势
03
判断是否有骨折、脱位或筋伤等。
闻诊在中医骨伤科中的应用
01
02
03
听骨擦音
骨折时,两骨折端相互摩 擦发出的声音,可判断骨 折的存在。
中医骨伤课件
中医骨伤的未来发展方向
1 2 3
深入研究中医骨伤的作用机制
未来研究将进一步深入探讨中医骨伤的作用机制 ,为中医骨伤的现代治疗提供更科学的理论支持 。
开发新的中医骨伤治疗方法
未来研究将致力于开发新的中医骨伤治疗方法, 提高中医骨伤的治疗效果,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治 疗服务。
加强中医骨伤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未来研究将加强中医骨伤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推 动中医骨伤的国际化发展,为全球患者提供更好 的治疗服务。
现代医学对中医骨伤的治 疗研究
现代医学对中医骨伤的治疗方法进行了大量 研究,包括中药治疗、针灸治疗、推拿治疗 等,为中医骨伤的现代治疗提供了丰富的手
段。
中医骨伤的现代研究方法
临床研究
通过临床试验的方法,对中医骨伤的 治疗效果进行评估,为中医骨伤的现 代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实验研究
通过动物实验和细胞实验的方法,对 中医骨伤的作用机制进行深入研究, 为中医骨伤的现代研究提供理论支持 。
谢谢
THANKS
治疗
中医治疗骨折的方法包括手法 复位、小夹板固定、中药内服
外敷等。
脱位
定义
脱位是指关节失去正常的对合 关系,导致关节功能丧失。
病因
脱位通常由创伤、关节疾病、 长期慢性损伤等因素引起。
症状
关节疼痛、肿胀、畸形、功能 障碍等。
治疗
中医治疗脱位的方法包括手法 复位、固定制动、中药内服外
敷等。
软组织损伤
合理安排运动
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如太极拳、瑜伽 等,增强肌肉力量和关节灵活性。
定期进行体检
及早发现骨关节问题,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干 预和治疗。
注意保暖
避免关节受到寒冷刺激,诱发疼痛或加重病 情。
中医伤科学参考书目录.
中医伤科学参考书目录(1)本科生中医骨伤科学理论参考书
《中医伤科学》主编王和鸣中国中医药出版社《中医骨伤科各家学说》主编刘柏龄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中医骨伤科学基础》主编丁继华人民卫生出版社《中医伤筋学》主编孙树春人民卫生出版社《中医正骨学》主编朱云龙人民卫生出版社《中医骨病学》主编蒋位庄人民卫生出版社《骨科手术学》主编袁浩人民卫生出版社
习题参考书
《中医伤科学习题集》(“十五”国家规划教材教学配套书)
主编赵文海中国中医药出版社编《骨伤科临床实习指南》(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实习指导丛书)
主编赵文海科学出版社编
(2)研究生教学参考书
《骨与关节损伤》主编赵文海北京科技出版社《骨病临床研究》主编何伟北京科技出版社《软组织损伤临床研究》主编蒋鸣福北京科技出版社(3)临床参考书
《实用骨科学》主编胥少汀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临床骨科解剖学》主编郭世绂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骨关节X线诊断学》主编李景学人民卫生出版社《骨与关节MRI》主编江浩上海科技出版社《骨肿瘤诊断图谱》主编李瑞学天津科技出版社《中国骨伤治疗彩色图谱》主编赵文海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中医骨伤科学》主编赵文海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中西医结合骨伤科学(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四五”规划教材
第一节肩臂部损伤 第二节肘、前臂部损伤 第三节腕、手部损伤
第一节髋、大腿部损伤 第二节膝、小腿部损伤 第三节踝、足部损伤
第十章颈肩臂痛 第十一章腰腿痛
第十二章骨关节疾病 第十三章骨质疏松症
第十四章骨与关节感 染
第十五章骨肿瘤
第十六章骨关节及肢 体畸形
第十七章其他常见筋 骨关节疾病
第一节颈椎病 第二节落枕 第三节肩周炎 第四节肱骨外上髁炎
(一)中医学类专业
(二)针灸推拿学专 业
(三)中西医临床医 学专业
(四)中药学类专业
(五)护理学专业 (六)公共课
(七)中医骨伤科学 专业
(八)中医养生学专 业
作者介绍
这是《中西医结合骨伤科学(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四五”规划教材)》的读书笔记模板,暂无该书 作者的介绍。
读书笔记
这是《中西医结合骨伤科学(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四五”规划教材)》的读书笔记模板,可以替换 为自己的心得。
中西医结合骨伤科学(全国中医药行 业高等教育“十四五”规划教材
读书笔记模板
01 思维导图
03 目录分析 05 读书笔记
目录
02 内容摘要 04 作者介绍 06 精彩摘录
思维导图
本书关键字分析思维导图
全国
临床医学
专业
理论
类专业
医药学
部
行业
方法
教材 关节
筋骨
规划
疾病
骨伤
综合征
关节炎
损伤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科学
内容摘要
第二章骨伤科 疾病的分类与 病因病机
第三章诊断
第四章治疗
一发展史 二研究范畴 三研究意义
第一节损伤的分类与病因病机 第二节筋骨关节疾病的分类与病因病机
中医骨伤学教案
中医骨伤学教案《中医骨伤学》教学大纲前言《中医骨伤学》骨伤学是临床医学的一门重要学科,是研究防治骨折和脱位的一门科学,是中医骨伤科学的重要组成部份。
它有悠久的历史、系统的理论和丰富的实践经验,是中医骨伤专业临床课程之一。
设置本课程的目的与任务,是使学生系统掌握中医骨伤学的基本知识和常见的防治方法,为今后参加中医骨伤科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
教材选用由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张安桢主编的《中医骨伤学》共八章,第一章总论,着重介绍常见骨折的诊疗。
第二至第四章,着重介绍常见四肢骨折、颅骨与躯干骨折,诊疗,包括整复方法、固定方法、药物治疗、练功疗法及其他疗法等。
第五至第八章,着重介绍常见关节脱位的诊疗,包括整复方法、固定方法、药物治疗、练功疗法及其他疗法等。
本课程教学分堂讲学及见习,共110学时,教学要求理论密切联系实际,熟悉教学大纲,掌握教材内容,突出讲授重点。
多采用启发式教学,可结合具体的临床病例,充分利用X 线、幻灯片、挂图、实物、多媒体课件及电视录像等各种现代化教学设备。
在临床见习时密切联系课堂讲的内容,除继续巩固掌握骨伤学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外,还要传授基本操作技能,使学生能够运用中医的理、法、方药与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防治常见的骨折、脱位。
绪论【目的要求】1. 以历史唯物主义与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思想:使学生了解骨伤学的源流和发展概况2.了解隋唐以来骨伤学的主要著作和成就3.掌握建国以来骨伤学的重大发展4.掌握骨伤等常见骨折与脱位诊疗方法及新发展【教学内容】1.介绍骨伤学的源流和发展过程2.讲述历代骨伤学的主要成就3.列举事实说明解放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正确地贯彻执行党的中医政策,使骨伤学得到了新生和发展第一章骨折概论【目的要求】1.熟悉骨折的定义、病因及分类2.了解骨折的愈合过程,及其影响骨折愈合的因素3.掌握骨折的临床表现,诊断要点及其并发症4.掌握骨折的治疗(急救、手法复位、夹板固定、药物治疗、练功活动等)原则5. 了解骨折愈合标准【教学内容】重点介绍骨折的定义、病因及分类,骨折的愈合过程及影响骨折愈合因素、愈合标准和时间第一节骨折的定义、分类第二节骨折的病因病病机第三节骨折的诊断第四节骨折的并发症第五节骨折的愈合过程和愈合时间第六节影响骨折愈合的因素第七节骨折的治疗原则第八节骨折的整复方法第九节骨折的固定方法第十节骨折的药物治疗第十一节骨折的练功疗法第十二节开放性骨折的处理原则第十三节骨折的畸形愈合、迟缓愈合和不愈合第二章上肢骨折【目的要求】1.掌握锁骨、肱骨干、肱骨髁上、桡骨远端等骨折的病因病机、诊断、整复手法及夹板固定方法2.熟悉肱骨外髁、肱骨内上髁、桡尺骨干双骨折,桡、尺骨于单骨折的诊断、整复手法及夹板固定方法3.了解上肢其他骨折的诊治方法【教学内容】复习上肢各骨的解剖结构及生理功能,讲授上肢各种常见骨折的发病机理、诊断、整复手法、固定方法、药物治疗及练功疗法等第一节锁骨骨折第二节肱骨外科颈骨折第三节肱骨干骨折第四节肱骨髁上骨折第五节肱骨外髁骨折第六节肱骨内上髁骨折第七节尺骨鹰嘴骨折第八节桡骨头骨折第九节尺骨上1/3骨折合并桡骨头脱位第十节桡、尺骨干双骨折第十一节桡、尺骨于单骨折第十二节桡骨远端骨折第十三节腕舟骨骨折第十四节掌、指骨骨折第三章下肢骨折【目的要求】1.掌握股骨颈、股骨干、胫腓骨干、髌骨及踝部骨折的病因病机、诊断要点、整复方法、固定与牵引方法2.熟悉股骨粗隆间、跟骨骨折的诊断、治疗原则、整复方法与固定方法3.了解其他骨折的诊断治疗方法【教学内容】简要复习下肢各骨的解剖结构及生理功能。
中医正骨书籍大全
中医正骨书籍大全
中医正骨书籍大全
建国后中医正骨世家书籍:《郭氏正骨学》,《正骨学》,《整骨学》,上海石攸山《正骨疗法》。
《魏指薪治伤手法与导引》。
《平乐郭氏正骨法》。
杜自明《中医正骨经验概述》。
《刘寿山正骨经验》。
《林高如正骨经验》。
《陈氏祖传正骨手法》,《苏氏正骨》。
《罗氏正骨心法秘诀》。
郑怀贤《伤科诊疗》。
《中医伤科学讲义》。
《临床正骨学》(朱兴恭),《实用正骨学》郭汉章,《陈氏整骨学》,《常氏整骨绝技》,《凤阳门正骨千手大法》(郑福山),《新正骨讲义》,《伤科治验心法》,《整骨手册》,《董万鑫骨科秘验》,《正骨经验荟萃》,《简明正骨》,《中国接骨学》,《实用正骨手册》(李锋)。
《中医正骨入门》,《临床正骨学》1979 ,《正骨术》。
《民间正骨诀窍》,《世医正骨临证录》,《平乐正骨》,《简要针灸正骨》,《岭南正骨精要》(萧劲夫),《郭氏中医骨伤临症验录》,《龚氏三代骨科秘方》,《骨伤手术学》(郭维淮),《快速整骨法》(孙华岳)等。
中医骨伤学基础教学大纲()
《中医骨伤科基础》是一门研究骨关节及其周围筋肉损伤与疾患的基础课程。
讲授本课程的目的与任务,是使学生在学过中医学各门基础课程的基础上,了解与掌握中医骨伤科的基本理论与骨伤科疾病诊断、治疗的基础方法,为今后学习骨伤专业各门临床学科打下扎实的基础。
《中医骨伤科基础》共十四章,第一章介绍中医骨伤科学发展简史;第二至第八章着重介绍中医骨伤科的诊断方法,包括损伤分类、病因病机、辨证诊断、骨关节与神经功能检查法、关节镜及影象学检查等;第九章至第十四章着重介绍中医骨伤科的治疗方法,包括手法、固定、药物、练功、其他疗法及创伤急救等。
本课程教学总时数54学时。
教学方法要求理论密切联系实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辨证思维方法和临床实践能力。
教学中应充分利用X线片、幻灯片、挂图、实物、电影及电视录象等各种现代教学设备,实行启发式形象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本课程的教学,既强调中医学术的系统性,又要突出骨伤科的学术特点,应贯彻“少而精”的原则,对重要学术内容必须讲深讲透,能反映当代本学科的新成就、新成果,造就新一代高水平的应用型中医骨伤人才。
教学目的要求和内容第一章中医骨伤科发展简史【目的要求】1.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思想,使学生了解中医骨伤科的起源及其发展的漫长历程。
2.掌握历代中医骨伤科的主要成就。
【教学内容】1.中医骨伤科的起源、发展。
2.历代中医骨伤科的主要成就。
3.清代鸦片战争后,由于帝国主义文化侵略,中医骨伤科受到歧视与摧残的历史。
4.解放后,由于正确地贯彻党的中医政策,中医骨伤科得到新生与发展,并取得巨大成就。
【教学方法】课堂讲述,用启发式、问题式教学。
【教学时数】2学时。
第二章损伤的分类【目的要求】1.了解损伤的概念及各种分类法的特点。
2.熟悉损伤各种分类的相互联系。
3.掌握损伤常用分类方法。
【教学内容】1.按损伤部位分类(外伤、内伤)。
2.按损伤性质分类(急性损伤、慢性损伤)。
3.按受伤时间分类(新伤、陈伤)。
中医骨伤学基础教学课件第四章辨证诊断
• 若肝肾气伤,则痛在筋骨;若营卫气滞, 则痛在皮肉。骨折除了局部有疼痛感觉、 直接压痛外,还可见间接压痛,如纵轴叩 击痛,骨盆、胸廓挤压痛等;关节脱位时, 往往伤及附近韧带、肌腱、肌肉,也可引 起疼痛,尤其在活动时痛甚,关节周围有 广泛的压痛;急性软组织损伤,局部疼痛 较为剧烈,慢性劳损则多表现为胀痛、酸 痛,或与活动牵扯、天气骤变有关。若神 经挫伤有麻木感或电灼样放射性剧痛。
• 3.功能障碍 临床上出现肢体功能障碍的原因主要有 二:(1)损伤后疼痛性肌肉痉挛引起;(2)组织器官的 损害,可引起肢体或躯干发生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如骨 折后,肢体失去杠杆和支柱作用;脱位后,关节解剖对合 关系失常,导致关节不能屈伸;伤在手臂则活动受限,伤 在下肢则步履无力,伤在腰背则俯仰阻抑,伤在关节则屈 伸不利,伤在颅脑则神明失守,伤在胸胁则心悸气急,伤 在肚腹则纳呆胀满。若组织器官仅仅机能紊乱,无器质性 损伤,功能障碍可以逐渐恢复;若组织器官有形态上的破 坏与器质性损伤,则功能障碍难以恢复。损伤后期发生功 能障碍是由于创伤性严整造成机化、粘连、变性、萎缩所 引起,可使关节的主动运动和被动运动均受限。
同样畸形、关节盂空虚、弹性固定是脱位的三 大特有体征,对临床脱位损伤的诊断具有非常重要 的意义。
2.脏腑损伤的特征
•
脏腑损伤后,因损伤部位的不同,常可出现一些
《中医骨病学》教学大纲剖析
《中医骨病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介绍(一)课程目标及地位1.目的:讲授本课程的目的与任务,是使学生在学过中医骨伤学各门基础课程的基础上,了解与掌握中医骨病学的基本理论与骨伤科疾病诊断、治疗的基本方法,为今后学习骨伤专业各门临床实践知识.打下扎实的基础。
2.课程性质::《中医骨病学》是在中国传统医学基础上,结合现代医学的科学知识,以研究防治人体骨骼、关节、筋肉等运动系统疾病的一门学科。
中医骨病学是医学类中医骨伤专业的临床课程。
3.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中医骨病学》共十三章,第一章介绍中医骨伤科学发展简史、中医骨病学范围与分类病因病机、辨病与辨证及治疗原则;第二章介绍骨关节的形态和机能;第三章至第十三章介绍各类骨病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并结合现代医学对部分章节做了重点介绍,使中医学和西医学在骨病学的研究方面得到了很好的结合。
(二)教学基本要求1.思想道德与职业素质目标: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诚实守信,忠于人民,志愿为人类健康而奋斗;热爱中医骨伤事业,积极运用中医药理论、方法与手段,将预防疾病、祛除病痛、关爱患者与维护民众的健康利益作为自己的职业责任,具有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和终身学习的观念,具有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有效沟通的能力,遵守医学伦理,为患者的隐私保密,在追求准确的诊断或改变疾病的进程时,尽可能考虑患者及家属的利益;尊重同事和其他卫生保健专业人员,具有良好的交流沟通与团结协作能力。
具有健全的心理和健康的体魄,能够承受紧张繁忙的临床工作。
2.知识目标:学会应用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基本知识和科学方法指导未来的学习和医疗实践。
掌握中医学基础理论与中医诊断、中药、方剂等基本知识,注重经典理论在实践中的运用。
掌握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基本知识,掌握常见骨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以及治疗原则,熟悉常见传染病的发生、发展、传播的基本规律和防治原则。
掌握基本的药理学知识与临床合理用药原则。
骨伤科中成药旧书
骨伤科中成药旧书
1. 骨伤科中成药学》:作者为王和鸣,本书主要介绍了骨伤科常用中成药的配方组成、功效主治、用法用量、注意事项等内容,对于骨伤科临床医师和药师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2. 中医骨伤科常用中成药》:作者为石印玉,本书系统介绍了中医骨伤科常用中成药的处方来源、药物组成、功能主治、用法用量、注意事项等内容,同时还附有部分中成药的彩图,以便读者更好地了解中成药的外观和剂型。
3. 骨伤科中成药合理应用》:作者为李盛华、周明旺,本书主要介绍了骨伤科中成药的基本知识、临床应用、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等内容,对于提高骨伤科医师的临床水平和合理用药水平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中医骨伤学教材
第三章中医骨伤科病证辨治概要-冬(二)、骨与关节检查法-眼轮匝肌-咬肌-斜方肌-舌骨-胸锁呼乳突肌-三角肌 肌群-胸肌-肱三头肌-肱二头肌-背阔肌-腹外斜肌-1、肌张力:在静止状态时-腹直肌-屈腕肌-肱桡肌-臀中肌 肌肉保持一定程度的紧张度。-臀大肌-逢匠肌-股二头肌-股直肌-半腱肌-肌腱-腓肠肌-骨骼-眼腱-伸趾长肌
第三章中医骨伤科病证辨治概要-0级:肌肉无收缩(完全瘫痪)-I级:肌肉有轻微收缩,但不能够移动关节(接近完 瘫痪)-肌张力-Ⅱ级:肌肉收缩可以带动关节水平方向运动,但不能对抗地-心引力(重度瘫痪)-Ⅲ级:能抗地心引 移动关节,但不能抵抗阻力(轻度瘫痪)-IV级:能抗地心引力运动肢体,且能抵抗一定强度的阻力(接近正常-V级 能抵抗强大的阻力运动肢体(正常)
第三章中医骨伤科病证辨治概要-冬(二)、手法-1.正骨手法:拔伸(欲合先离,离而复合)、旋转、-屈伸、提按 端挤、摇摆、触碰、分骨、折顶、回-旋、蹬顶、杠杆。-2.理筋手法的功效:活血散瘀、消肿止痛,舒筋活-络、解 痉挛,理顺筋络、通利关节,松解粘连、-通利关节,通经活络、祛风散寒。
第三章中医骨伤科病证辨治概要-冬(三)、夹板固定(重点)-1、夹板固定的作用机制:-①扎带、夹板、压垫的外 作用力-②肌肉收缩的内在动力
第二章损伤的分类与病因病机-损伤部位-外伤:皮、肉、筋、骨、脉损伤-内伤:气血、脏腑、经络-损伤性质-急性 伤:急骤的暴力所引起的损伤-慢性劳损:劳逸适度或体位不正确,导致外力长期累积于-人体所致的病证-损伤时间伤:是指2-3周内的损伤,或发病后立即就诊者-旧伤:宿伤,新伤失治,日久不愈,或愈后因某些诱因,-隔一段时 又在原受伤部位复发者-受损部位-闭合性损伤:受钝性暴力损伤而外部无创口者-破损情况-开放性损伤:受到锐器、 器或钝性暴力作用,皮肤黏膜-破损,深部组织与外界环境沟通者-受伤程度-轻伤、重伤-职业特点-生活性、工业性 农业性、交通性、运动性-理化因素-物理性、化学性、生物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用攻下逐瘀法,行气活血法、清热活血法; ❖中期:伤后3~6周,多用“和法”和“缓法”,和营生新、接骨续筋。
常用和营止痛法、接骨续筋法、舒筋活络法; ❖后期:伤后7周以上,多用“补法”和“温法”,调理脏腑,补益气血。
第三章 中医骨伤科病证辨治概要
❖(二)、手法 1.正骨手法:拔伸(欲合先离,离而复合)、旋转、 屈伸、提按、端挤、摇摆、触碰、分骨、折顶、回 旋、蹬顶、杠杆。 2.理筋手法的功效:活血散瘀、消肿止痛,舒筋活 络、解除痉挛,理顺筋络、通利关节,松解粘连、 通利关节,通经活络、祛风散寒。
第三章 中医骨伤科病证辨治概要 Nhomakorabea第一章:发展史
❖ 4、蔺道人《仙授理伤续断秘方》是我国现存最早的 一部骨伤科专著。
❖ 5、元·李仲南《永类欽方》首创过伸牵引加手法复位 治疗脊柱屈曲型骨折。
❖ 6、元·危亦林《世医得效方》最早施用“悬吊复位 法。”
❖ 7、清·吴谦《医宗金鉴》将正骨手法归纳为:摸、接、 端、提、推、拿、按、摩八法。
第三章 中医骨伤科病证辨治概要
0级:肌肉无收缩(完全瘫痪) Ⅰ级:肌肉有轻微收缩,但不能够移动关节(接近完全瘫痪)
肌张力
Ⅱ级:肌肉收缩可以带动关节水平方向运动,但不能对抗地 心引力(重度瘫痪)
Ⅲ级:能抗地心引力移动关节,但不能抵抗阻力(轻度瘫痪)
Ⅳ级:能抗地心引力运动肢体,且能抵抗一定强度的阻力(接近正常)
LOGO
目录
1
发展史
2
损伤的分类与病因病机
3
中医骨伤科病证辨治概要
4
骨折
第一章:发展史
❖1、晋·葛洪《肘后救卒方》最早记载下颌关节脱 臼的手法整复方法,适用夹板固定。 ❖2、《五十二病方》最早记载破伤风。 ❖3、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提出清创四要点: 清创要早、要彻底、要正确的分层缝合,正确包扎。
常用补气养血法、补养脾胃法、补益肝肾法。
总之,初期以活血化瘀、理气止痛为主,中期以接骨续筋为主,后期 以补气益血、强壮筋骨为主。
第三章 中医骨伤科病证辨治概要
❖2、用药用方 上部犀角地黄汤、中部桃仁承气汤、下部抵当汤。 头面部用通窍活血、清上瘀血汤; 四肢损伤用桃红四物汤; 胸胁部损伤可复元活血汤; 腹部尊尚用膈下逐瘀汤; 腰及小腹用少腹逐瘀汤、大成汤、桃核承气汤; 全身多处损伤用血府逐瘀汤或身痛逐瘀汤加味。
❖(三)、夹板固定(重点) 1、夹板固定的作用机制:
①扎带、夹板、压垫的外部作用力 ②肌肉收缩的内在动力
第三章 中医骨伤科病证辨治概要
❖2、夹板固定的适应症与禁忌症: ❖(1)适应症:
①四肢闭合性骨折(包括关节内及近关节内经手法整复成功 者);股骨干骨折因肌肉发达收缩力大,须配合持续牵引;
②四肢开放性骨折,创面小或经处理伤口闭合者; ③陈旧性四肢骨折运用手法整复者。
第三章 中医骨伤科病证辨治概要
❖2、用药用方
归尾兼生地,槟榔赤芍宜; 四味堪为主,加减任选移。 乳香并麦药,骨碎以补之; 头上加羌活,防风白芷随; 胸中加枳壳,枳实又云皮; 脘下用桔梗,菖蒲厚朴治; 背上用乌药,灵仙妙可施; 两手要续断,五加连桂枝; 两胁柴胡进,胆草紫荆医; 大茴与故纸,杜仲入腰肢; 小茴与木香,肚痛不须疑; 大便如阻隔,大黄枳实推; 小便如阻塞,车前木通提; 假使实见肿,泽兰效最奇。 倘然伤一腿,牛膝木瓜知。 全身有丹方,饮酒贵满卮; 苎麻烧存性,桃仁可累累; 红花少不得,血竭也难离。
第三章 中医骨伤科病证辨治概要
❖2、骨病的症状体征 骨病:骨骼、关节及其周围筋肉的疾病。
(1)一般症状体征:疼痛、肿胀、功能障碍。 (2)特殊症状体征:畸形、肌肉萎缩、筋肉挛缩、 肿块、疮口与窦道。
第三章 中医骨伤科病证辨治概要
❖(二)、骨与关节检查法
1、肌张力:在静止状态时 肌肉保持一定程度的紧张度。
Ⅴ级:能抵抗强大的阻力运动肢体(正常)
第三章 中医骨伤科病证辨治概要
(二)、骨与关节检查法 ❖2.临床检查方法(闻诊、切诊)
用途:摸压痛、摸畸形、摸肤温、摸异常活动、摸弹性固定、 摸肿块。
手法:触摸法,挤压法、叩击法、旋转法、屈伸法、摇晃法。 ❖3.关节活动范围测量(量)
中立位0°法、邻肢夹角法
第三章 中医骨伤科病证辨治概要
旧伤:宿伤,新伤失治,日久不愈,或愈后因某些诱因, 隔一段时间又在原受伤部位复发者 受损部位 闭合性损伤:受钝性暴力损伤而外部无创口者 破损情况 开放性损伤:受到锐器、火器或钝性暴力作用,皮肤黏膜 破损,深部组织与外界环境沟通者 受伤程度 轻伤、重伤 职业特点 生活性、工业性、农业性、交通性、运动性 理化因素 物理性、化学性、生物性
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
第三章 中医骨伤科病证辨治概要
❖ 一、检查方法(问诊、望诊、闻诊、切诊)(视、 触、动、量)
第三章 中医骨伤科病证辨治概要
❖(一)、症状体征(望诊) ❖1、损伤的症状体征 (1)一般症状体征:疼痛、肿胀青紫、功能障碍。 (2)特殊症状体征:畸形、骨擦音(骨折的主要体 征之一)、异常活动、关节盂空虚、弹性固定。
第二章 损伤的分类与病因病机
❖ 损伤:是指人体受到外界各种创伤性因素引起 的皮肉、筋骨、脏腑等组织结构的破坏,及其 带来的局部和全身反应。
第二章 损伤的分类与病因病机
损伤部位 外伤:皮、肉、筋、骨、脉损伤
内伤:气血、脏腑、经络
损伤性质 急性损伤:急骤的暴力所引起的损伤
慢性劳损:劳逸适度或体位不正确,导致外力长期累积于 人体所致的病证 损伤时间 新伤:是指2-3周内的损伤,或发病后立即就诊者
第二章 损伤的分类与病因病机
❖1.损伤的病因: 外力伤害(直接暴力、间接暴力、肌肉过度强烈收缩、
持续劳损)、外感六淫、邪毒感染、内因(年龄、体质、解 剖结构、先天因素、病理因素、职业工种、七情内伤)。 ❖2.损伤病机:
明·薛己《正体类要》:“肢体损于外,则气血伤于内,营 卫有所不贯,脏腑由之不和。”“形伤肿”“气伤痛”“气 滞则血瘀”“血为气之母,气为血之帅”“肝主筋”“肾主 骨,生髓”“脾主肌肉四肢”“不通则痛”“不荣则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