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章外科休克

【大纲要求】

▲外科休克的基本概念、病因、病理生理、临床表现、诊断要点及治疗原则。

一、概论

【概念】休克是机体有效循环血容量减少、组织灌注不足,细胞代谢紊乱和功能受损的病理过程,它是一个由多种病因引起的综合征。

(1)休克的本质:氧供不足和需求增加。

(2)休克的特征:产生炎症介质。

(3)治疗休克的关键环节:重新建立氧的供需平衡和保持正常的细胞功能。

(4)休克的病理生理变化:从亚临床阶段的组织灌注不足向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或多器官衰竭(MOF)发展的连续过程。

【病因】①失血和失液;②烧伤;③创伤;④感染;⑤过敏;⑥心脏功能障碍;⑦强烈的神经刺激。(《病理生理学》(第8版))

【分类】低血容量性、感染性、心源性、神经性、过敏性。

【病理生理】

1.微循环的变化

●正常情况:

(1)动静脉吻合支是关闭的。

(2)只有20%毛细血管轮流开放,有血液灌流。

(3)毛细血管开放与关闭受毛细血管前括约肌的舒张与收缩的调节。

●微循环缺血期:微循环收缩期,休克早期。

(1)交感神经兴奋和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分泌增多,小动脉、微动脉、后微动脉,毛细血管前括约肌收缩。

(2)动静脉吻合支开放,血液由微动脉直接流入小静脉。

(3)毛细血管血液灌流不足,组织缺氧。

●微循环淤血期:微循环扩张期,休克继续进展。

(1)小动脉和微动脉收缩,动静脉吻合支仍处于开放状态,进入毛细血管的血液仍很少。(2)由于组织缺氧,组织胺、缓激肽、氢离子等舒血管物质增多,后微动脉和毛细血管前括约肌舒张,毛细血管开放,血管容积扩大,进入毛细血管内的血液流动很慢。

(3)由于交感神经兴奋,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分泌增多(可能还有组织胺的作用),使微静脉和小静脉收缩,毛细血管后阻力增加,结果毛细血管扩张淤血。

●微循环凝血期:微循环衰竭期,若病情继续发展,便进入不可逆性休克。

(1)由于组织严重缺氧、酸中毒,毛细血管壁受损害和通透性升高,毛细血管内血液浓缩,血流淤滞;另外血凝固性升高,结果在微循环内产生播散性血管内凝血。

(2)由于微血栓形成,更加重组织缺氧和代谢障碍,细胞内溶酶体破裂,组织细胞坏死,引起各器官严重功能障碍。

(3)由于凝血,凝血因子(如凝血酶原、纤维蛋白原等)和血小板大量被消耗,纤维蛋白降解产物增多,又使血液凝固性降低;血管壁又受损害,继而发生广泛性出血。

2.代谢改变

(1)无氧代谢引起代谢性酸中毒:

当氧释放不能满足细胞对氧的需要时,将发生无氧糖酵解。缺氧时丙酮酸在胞质内转变为乳酸,因此,随着细胞氧供减少,乳酸生成增多,丙酮酸浓度降低,即血乳酸浓度升高和

乳酸/丙酮酸(L/P )比率增高。当发展至重度酸中毒pH<时,心血管对儿茶酚胺的反应性降低,表现为心率减慢、血管扩张和心排出量下降,还可使氧合血红蛋白离解曲线右移。 (2)能量代谢障碍:

创伤和感染使机体处于应激状态,交感神经-肾上腺髓质系统和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兴奋,使机体儿茶酚胺和肾上腺皮质激素明显升高,从而抑制蛋白合成、促进蛋白分解,以便为机体提供能量和合成急性期蛋白的原料。如果具有特殊功能的酶类蛋白质被消耗后,则不能完成复杂的病理生理过程,进而导致MODS ,应激时,脂肪分解代谢增强,成为危害病人机体获取能量的主要来源。上述激素水平变化还可促进糖异生、抑制糖降解,导致血糖水平升高。

3.炎症介质释放和缺血再灌注损伤

(1

)严重创伤、感染、休克可刺激机体释放过量炎症介质形成“瀑布样”连锁放大反应。

(2)炎症介质释放和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生成氧自由基(O 2-): 溶酶体膜破裂后除释放出许多引起细胞自溶和组织损伤的水解酶外,还可产生心肌抑制因子(MDF )、缓激肽等毒性因子。线粒体膜发生损伤后,

引起膜脂降解产生血栓素、白三烯等毒性产物,呈现

线粒体肿胀、线粒体嵴消失,细胞氧化磷酸化障碍而影响能量生成。

4.内脏器官的继发性损害

(1)肺:缺氧使肺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和肺泡上皮受损,表面活性物质减少。复苏过程中,如大量使用库存血,则所含较多的微聚物可造成肺微循环栓塞,使部分肺泡萎陷和不张、水肿,部分肺血管嵌闭或灌注不足,引起肺分流和死腔通气增加,严重时导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 )。

(2)肾:因血压下降、儿茶酚胺分泌增加,使肾的入球血管痉挛和有效循环容量减少,肾滤过率明显下降而发生少尿。休克时,肾内血流重分布、并转向髓质,因而不但滤过尿量减少,还可导致皮质区的肾小管缺血坏死,可发生急性肾衰竭。

(3)脑:因脑灌注压和血流量下降将导致脑缺氧。缺血、CO 2潴留和酸中毒会引起脑细胞肿胀、血管通透性增高而导致脑水肿和颅内压增高。病人可出现意识障碍,严重者可发生脑疝,昏迷。

(4)心:冠状动脉血流减少,导致缺血和酸中毒,从而损伤心肌,当心肌微循环内血栓形成,可引起心肌的局灶性坏死。心肌易遭受缺血一再灌注损伤,电解质异常将影响心肌的收缩功能。

(5)胃肠道:因肠系膜血管的血管紧张素Ⅱ受体的密度比其他部位高,故对血管加压物质的敏感性高,休克时肠系膜上动脉血流量可减少70%。肠黏膜因灌注不足而遭受缺氧性损伤。另外,肠黏膜细胞也富含黄嘌呤氧化酶系统,并产生缺血-再灌注损伤,可引起胃应激性溃疡和肠源性感染。因正常黏膜上皮细胞屏障功能受损,导致肠道内的细菌或其他毒素经淋巴或门静脉途径侵害机体,称为细菌移位或内毒素移位,形成肠源性感染,这是导致休克继续发展和形成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得重要原因。

(6)肝:休克可引起肝缺血、缺氧性损伤,可破坏肝的合成与代谢功能。可见肝小叶中央出血、肝细胞坏死等。生化检测有ALT 、血氨升高等代谢异常。受损肝的解毒和代谢能力 严重创伤

感染

休克

细菌毒素

氧自由基 补体凝血系统活化 局限炎症

足够的免疫反应

炎症控制

全身毒素反应 细胞毒素释放 SIRS 组织损伤 其他激发因素 MOD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