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的怀念课时
七年级语文上册秋天的怀念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七年级语文上册秋天的怀念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七年级语文上册《秋天的怀念》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抓住“看花”线索,进一步体会母爱。
(重点)2.体会标题内涵,理解重要语句。
3.拓展阅读,领悟文章的表达特色。
(难点)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秋天是个多情的季节,最易让人产生怀念之情,尤其是当秋菊怒放时。
今天,让我们继续陪同去看菊怀人吧!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理清线索,体会情感1.课文三次写到看花。
请勾画出相关句子,完成下面表格。
看花“我”的态度第一次听说北海的花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
不,我不去!/我可活什么劲儿!第二次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
什么时候?/好吧,就明天。
第三次又到秋天了,姐姐推着我去北海看菊花。
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2.为什么母亲那么渴望带儿子去看菊花?明确:花代表美好的事物,希望他看花是为了转移他病痛中的痛苦,更是为了让他找到生活的勇气。
3.从上面的表格中可以看出,“我”对生活的态度前后有什么变化?请结合相关语句说明。
明确:“我可活什么劲儿”(绝望)→“要好好儿活”(再生)。
4.找出文中直接表现“我”懊悔的语句,体会其深层意思。
明确:在第二自然段和第五自然段中:(1)“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为自己没能关心母亲的健康而难过;(2)“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那样”——为突如其来的生离死别而悲伤,为自己的“暴怒无常”而懊悔。
目标导学二:分析细节,理解标题1.文中多次提到菊花,有什么作用呢?明确:母亲带“我”看花,是对生命的热爱;菊花的淡雅高洁,是母亲品质的写照;菊花热烈深沉,是母爱的写照;母亲爱花,“我”看菊花是对母亲的缅怀。
2.母亲把“好好儿活”这句话重复了两次,究竟要告诉儿子什么呢?明确:接受现实,不要自暴自弃。
你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要儿子坚强地活下去,不要被病痛压倒,要笑看人生。
她要在仅有的时间陪伴儿子好好儿活。
3.本文在内容上主要表达对“母亲”的怀念,但却不以《怀念我的母亲》为题,而以《秋天的怀念》为题,好在哪里?明确:《秋天的怀念》是由秋天的故事引发的对母亲的怀念。
【教案】秋天的怀念第二课时
《秋天的怀念》第二课时教学设计设计理念:运用“自主、探究、合作”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初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教学目标:(1)继续学习课文,了解写法、体会感情;(2)有感情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抓住有关词句体会人物感情。
教学难点:了解文章通过任务动作、神态、语言来表现人物感情的写作方法。
教学过程:1.引入新课(1)理解题目的含义:1)课题的关键词是什么?(怀念)。
怀念谁?)2)为什么要在“怀念”前面加上“秋天的”(因为是发生在秋天的事);(2)课文分为几段来写,每一段写什么?(重病母亲的劝慰——临死前的牵挂——怀念母亲)2.听老师范读课文第一段㈠自主思考:(1)哪个句子是详写“我”的“暴怒无常”的?(注意写句子要具体);(2)每当"我"暴怒无常时,母亲是怎么做的怎么说的?分别用"﹏﹏"、"~~"、"="画出表示动作、神态、语言的词语,体会母亲的感情。
(心痛、难过、爱怜)(3)"母亲喜欢花……都死了"这句话起什么作用?(1)“喜欢花”说明了母亲为什么要带“我”去北海看花;2)“死了”说明了母亲的全部心思都放在“我”身上,没有心情弄花了)㈡汇报学习情况。
3.举手读第二段㈠自主思考:(1)作者是怎样写母亲临死前叫我去北海看菊花的?母亲的神情有什么变化?(央求--喜出望外--笑了)分别用"﹏﹏"、"~~"、"="画出表示动作、神态、语言的词语,体会母亲的感情。
(爱怜)(2)母亲临死前的最后一句话是什么?体现了母亲什么样的感情(无私忘我的爱,无尽的牵挂)㈡讨论、交流。
㈢汇报交流情况。
4.齐读最后一段,看谁能快速回答(1)那句话是描写菊花盛开的情景的?作者为什么要细致描写一下菊花?(这是因为母亲生前要我去看的花,体现了作者对妈妈的怀念);(2)课文为什么要用"要好好儿活"结尾(1)这是妈妈的话,体现了作者对母亲的怀念;2)照应前面,突出"怀念"的感情)5.有感情朗读课文看还有什么地方没有弄明白的,提出来。
《秋天的怀念》一二三课时教案
《秋天的怀念》集体备课教学设计年级:七年级科目:语文主备人:辅备人: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并积累瘫痪、侍弄、捶打等词语。
2.理清文章思路,划分层次结构,了解作者及相关背景。
过程与方法:1.反复朗读品味语言,体会作者的复杂情感。
2.学习运用插叙细节刻画人物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悟文章蕴含的深沉无私的母爱,激发学生的感怀,感恩情怀,学会感恩,学会爱。
教学重点: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等描写体会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领悟文章蕴含的深沉无私的母爱,激发感恩情怀,学会感恩,学会爱。
课型:新授教学手段:教学常规用具课时:三课时教学方法:教法:讲授法,引导法学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课前三分钟:一、激趣导入(1)导入:同学们,现在是什么季节?你认为秋天是什么样的季节?是啊,秋天硕果累累,大地丰收,是一个多么美好的季节啊,然而,在作家史铁生的心理秋天,却有着无限的伤感,这是为什么呢?让我们跟随作家史铁生一起走进秋天的故事。
(2)学习目标:1.朗读课文,读准字音,理解词义。
2.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文章思路。
3.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二、自主学习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文中生字词。
2.说说你了解的作者史铁生(1951—2010)生于北京,代表作品《我与地坛》《合欢树》三、合作探究小组合作,探究以下问题:1.本篇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2.可以将课文分为几个部分?四、精讲解疑1.课文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1-2)母亲忍受病痛的折磨,安慰我第二部分:(3-6)母亲打算带我看菊花因病去世第三部分:(7)妹妹带我看菊花,明白了母亲的苦心2.介绍写作背景五、达标测评(一)测评瘫痪()暴怒() qiao cui()絮叨()(二)小结谈谈你这节课的收获板书设计:5.秋天的怀念第一部分:(1-2)母亲忍受病痛的折磨,安慰我第二部分:(3-6)母亲打算带我看菊花因病去世第三部分:(7)妹妹带我看菊花,明白了母亲的苦心作业布置:读读写写生字词抄写三遍课后反思:第二课时课前三分钟:一、激趣导入(1)导入:复习导入听写生字词,回顾上节课知识点。
秋天的怀念课时练答案
窗前的母亲
• • • • 8 坐在窗前的母亲 9 一眼望去,所有的景物全看见了 谈得很有兴趣 10 见原句
• 11 对母亲深深的怀念 • 12 “哭吧!”父亲的大手稳稳地落在 我的肩头,在这微凉的秋季,给人温 暖的慰藉。父亲抚摸着我的头,我的 哀伤仿佛也被他一层层抹去。“青春 之路,的确会有很多的眼泪,坚强地 走下去,怀着一颗希望之心,你会发 现未来还有好多的惊喜点缀着你的生 命。”父亲望着远方,坚定地说道。 我看着父亲的眼睛,在他黑亮的眸子 里,我看见了期待与信任。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课内阅读
• 4 因为我的原因,母亲已经筋疲力 尽。没有精力也没有心情再照顾花 了。 • 5 儿子双腿瘫痪后不想活带给自己 的痛苦, • 母亲自己身上的病痛。
6题
• ⑴母亲十分体谅儿子的苦衷 • ⑵母亲周到细心 尽可能不去惊 扰儿子 • ⑶母亲心里更难受
7题
• 母亲是想告诉儿子:你虽然瘫痪了, 但是还有妈妈照顾,要有勇气和细 心好好活下去。
初一语文《秋天的怀念》教案、教学设计、课后练习
初一语文《秋天的怀念》教案、教学设计、课后练习秋天的怀念(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理清文章内容,把握感情基调和节奏。
2.品味细节描写,分析母亲形象,读出本文深沉的母爱。
注意把握朗读的重音、停连。
【课前学习任务】1.字词积累: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瘫.痪侍.弄整宿.憔悴....诀.别絮絮叨叨2.解释下面的词语。
侍弄:憔悴:诀别:絮絮叨叨:喜出望外:3.通读全文,圈画出蕴含着作者丰富情感的语句。
【课上学习任务】学习任务一:确定感情基调感知文章内容:3-4:5-6:7:轻声朗读全文,用2-3个词概括本文的感情基调。
学习任务二:图示情感起伏和节奏变化请同学们依据自己对文章的理解,请用一条曲线来标示文章的情感起伏和节奏变化。
学习任务三:分析母亲形象选择出你感受最深的一段文字,圈画描写母亲的词句,分析母亲形象,并有感情地朗读。
1.2.3.4.5.【推荐学习资源】1.《奶奶的星星》徐静蕾朗诵2.《秋天的怀念》康辉朗诵3.《秋天的怀念》董浩朗诵【课后练习】1.朗读全文。
注意把握感情基调和节奏。
2.品味语言,把握母亲形象。
秋天的怀念》(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品味细节描写,读出儿子情感的变化,分析儿子的形象。
注意把握朗读的重音、停连。
2.结合文章相关内容,品读菊花的意象,理解“好好活儿”的深刻内涵,获得对人生的有益启示。
注意把握朗读的语气、语调。
【课前学习任务】1.诵读全文,注意把握感情基调和节奏。
2.圈画文中描写儿子的语句,分析儿子的形象。
【课上学习任务】学习任务一:品读“我”的变化请同学们以“看菊花”为线索,自选角度,梳理“我”的变化。
学习任务二:品读“好好儿活”诗歌中的菊花的象征意义:1.3.4.5.课文中菊花的含义: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
结合链接材料,品读史铁生“好好儿活”表现在哪些方面。
他的人生就是一部苦难史,但他始终微笑着。
史铁生的名言就是:“微笑着,去唱生活的歌谣。
《秋天的怀念》第一课时
生字新词学习 1.字音字形 瘫痪tān huàn 脾气pí 暴怒无常 雁阵 砸碎zá 沉寂 侍弄shì 捶打chuí 娘儿俩liǎ 整宿xiǔ 翻来覆去fù 憔悴qiáo cuì 央求 喜出望外 絮絮叨叨 仿膳shàn 敏感 豌豆 鲜血xuè 诀别jué 淡雅 高洁 泼泼洒洒pō sǎ 烂漫
词意 瘫痪:由于神经功能发生障碍,身体的一部 分,完全或不完全地丧失运动的能力。 暴怒无常:脾气非常恶劣,时常极端愤怒, 变化不定形容人很容易发怒,而且很没有规 律。 沉寂:十分寂静。 侍弄:经营照管(庄稼、家禽、家畜等)。 翻来覆去:躺在床上来回翻身形容睡不着觉 ,常用于口语。 憔悴: 央求:不断的央告。希望得到满足,希望得 到满足。
方法导航:找文中反复出现的词
课文两次写到了秋天,一次在母亲即将去世前, 一次在母亲去世后多年,“我”和妹妹去北海公园看花 。 线索:看花 母亲要带我去看花——我答应母亲去看花——母亲不能
要求:课后查字典,读准字音,掌握字形(抄 写两遍),理解词意。 字音字形 瘫痪 脾气 暴怒无常 雁阵 砸碎 沉寂 侍弄 娘儿俩 捶打 整宿 翻来覆去 憔悴 央求 喜出望外 絮絮叨叨 仿膳 敏感 豌豆 鲜血 诀别 淡雅 高洁 泼泼洒洒 烂漫 词意 瘫痪 暴怒无常 沉寂 侍弄 翻来覆去 憔悴 央求 喜出望外 絮絮叨叨 敏感 诀别 淡雅 高洁 泼泼洒洒 烂漫
3.课文几次写到秋天?叙事 的线索是什么?
1.请用一句话概括课文内容。
方法导航:什么人+(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做了什么事
本文写“我”怀念身患重病的母亲悉心照顾双腿瘫 痪 的“我,”直到生命的最后一息的事。 或 讲述了一位重病缠身的母亲,体贴入微地照顾双 腿瘫痪的儿子,鼓励儿子好好活下去的故事,表达了 儿子对母亲深深地怀念。 2.课文几次写到秋天?叙事的线索是什么?
《秋天的怀念》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秋天的怀念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理解“怀念”这一概念的含义。
2.学生能够用自己的话表达自己对秋天的怀念之情。
3.学生能够通过朗读、赏析诗歌等形式感受秋天的美丽。
教学重点
1.学习秋天相关的汉字词汇。
2.了解怀念的含义及表现形式。
3.能够识别和理解秋天的诗歌及其表达的意境。
教学内容
自我介绍
首先进行自我介绍,让学生更快的融入课堂氛围,教师用生动有趣的方式来介绍自己。
自主阅读
学生精读《静夜思》、《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秋夜寄邱员外》等诗歌。
读后教师用问答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词语学习和意境分析。
朗读
请学生模仿老师的朗读,并请三人小组跟老师做比赛,获奖组可以获得感恩贴纸等小奖品。
感性体验
请学生听完秋天的话题音乐,谈一谈自己的感受,学生可以自由发挥,表达自己的想法。
思维拓展
请学生阅读张爱玲的《秋天的菜园子》一文,展开小组思维激发,让学生围绕“家庭与自然”展开讨论。
作文练习
让学生组成小组,展开话题讨论,以“怀念秋天”为主题,写一篇自己的文章,展示给大家听。
教学方法
采用问答式教学,读书小组讨论式教学,课堂演示式教学,小组演讲式教学等方式。
教学评估
通过朗读、小组活动等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评估,综合考察学生对秋天怀念的理解、表达能力和朗读能力等方面。
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既注重词语学习,也要注重学生的批判思维,通过不同的教学方式和评估方式,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信程度。
秋天的怀念第一课时
课件PPT
字词乐园
璃 砸 妹 覆 叨 诀 艰 懂 瘫 痪 捶 憔 悴 絮
字词过关
瘫痪 捶打 憔悴
诀别
沉寂
暴怒无常
侍弄
央求 敏感 絮絮叨叨
喜出望外 得
翻来覆去
砸碎
艰难 懂
课件PPT
字词乐园
多音字: xiǔ 一宿 宿 sù 宿舍 xiù 星宿
近义词:
暴怒--- 盛怒 央求--- 恳求 反义词: 暴怒---温和 沉寂--- 喧闹
随堂练习
三、形近字比较组词。 憔悴)淡( 淡雅 侍(侍候 )悴( ) 坚持)碎( 摔碎)谈( 持( ) 谈话 诀别)飘(飘落 诀( )
决定)漂( 漂泊) 决(
课件PPT
作业
1.熟读课文。 2.积累有关母爱的词句。
课件PPT
课文详解
一、 导入课文
关于母爱,古今中外多少人在 真情地为她唱着赞美的歌。今天就 让我们一起读这篇课文,再一次感 受催人泪下的母爱,一起学习史铁 生的《秋天的怀念》。
作家简介:
史铁生,当代著名作家。1951 年出生,北京人。1967年毕业于 清华附中,1969年去延安地区插 队落户1972 年因一场车祸双腿瘫 痪回到北京,在街道工厂工作。 1979年发表第一篇小说《法学教授及其夫人》,其后陆续 发表了《我们的角落》《在一个冬天的晚上》、《山顶上 得的传说》等小说。其中《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和《奶奶 的星星》分别获得到1983年和1984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 除小说外,还有《我与地坛》、《秋天的怀念》《病隙碎 笔》等。
字词乐园
瘫痪:比喻组织机构失去作用,不能正常工作。
侍弄:整治;料理。 捶打: 敲打。 絮絮叨叨 :形容说话罗嗦,唠叨。
《秋天的怀念》(第一课时优秀教学设计)
《秋天的怀念》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扫清字词障碍,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熟练运用“要素法”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3、学习人物的描写方法,品味文中母亲的动作、神态、语言描写,抓住关键字词句体会母亲的艰辛和无私伟大的爱,感受母亲形象。
4、联系生活,学会感恩与爱。
【学习重难点】学习人物的描写方法,品味文中母亲的动作、神态、语言描写,抓住关键字词句体会母亲的艰辛和无私伟大的爱,感受母亲形象。
【学习方法】品读法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相结合【学习过程】一、走进作者,导入新课本文作者叫,生于。
岁因病双腿。
他是当代中国最令人敬佩的之一。
二、听读课文,整体感知1、给下列加点词注音。
瘫痪..侍.弄翻来覆.去..砸碎捶.打整宿.憔悴......唰唰啦啦仿膳.豌.豆诀.别絮絮叨叨....2、课文标题是“秋天的怀念”,请问作者在秋天怀念的是谁?为什么要怀念?3、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三、研读母亲,感受母爱1、当时,儿子和母亲的情况是怎样的?2、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1、3、6自然段,找出描写母亲言、行、色的句子,圈点其中重要的词句,并思考从中你读懂了什么?3、归纳母亲形象。
四、拓展延伸,升华感悟通过今天这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和感悟?请大胆说出来和同学们分享分享。
五、布置作业(二选一)1、请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把母亲最让你感动的一件事写出来。
2、我想,今天你学习了史铁生的《秋天的怀念》,你一定想对你的母亲说点什么,请你以《妈妈,我想对您说》为题,写一篇文章。
七年级上册语文《秋天的怀念》教案三篇
七年级上册语文《秋天的怀念》教案三篇交流当苦难、逆境来临的时候我们首先应想到的是好好活活得热烈而辉煌。
但愿大家从这篇文章中看到的不仅仅是母爱还能看到作者对生命的思索。
小编小编整理了七年级上册语文《秋天的怀念》教案【三篇】,希望对你有帮助!《秋天的怀念》教案1一、教学目标主要目标:学会本课生字生词,朗读课文能做到文通字顺,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能用表格对比梳理文章内容,体会“我”的感情变化。
能正确分析文章中的动词,形容词使用的效果,提高鉴赏文章的能力。
同时目标:能分角色表演,体味不同的人物心理能体味出文中传达出的深深的母爱和对待生命的态度,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1.形声字的形旁表示意义,声旁表示读音,根据字形,学会分析字的读音和含义,如文中的“憔悴”“瘫痪”。
2.线索是贯穿全文可以使文章浑然一体,结构完整的,明含或暗含在文章的对象。
找出文章中的线索可以理清文章的行文思路,应学会如何找线索,分析线索。
如本文的线索“看花”。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读题解题,披情入文。
简介写作背景,指导学生朗读课题,突出对母亲的怀念之情。
(二)快速读文,初步感知。
学生自读课文,达到文通字顺。
(三)揣摩字词,走近人物。
1.学习生字“瘫”与“痪”,由字至词,将“瘫痪”与史铁生内心的痛苦联系起来。
2.学习生字“憔”与“悴”,由字至词,将“憔悴”与母亲内心的痛苦联系起来。
3.“憔悴”的母亲面对“瘫痪”的儿子,最想做的一件事是什么?请学生在浏览课文的基础上概括。
(四)借助表格,理清文路。
师生共同完成如下表格:第一次第二次母亲的话“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
” “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
”“我”的情况暴怒无常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
母亲的表现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
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
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
七年级上册《秋天的怀念》第一课时“学教评”一体化教学设计
七年级上册《秋天的怀念》“学教评”一体化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朗读与情感【教学内容】字词教学;朗诵技巧教学;背景教学【教材分析】本文选自部编本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单元主题是亲情。
在学法指导上,教师应要求学生继续重视朗读,把握文章的情感基调,注重语气、节奏的变化,并在感知全文的基础上,体会作者思想情感。
文章本身优美短小,文字平实易懂,但在平实的文字中又有较大的情感起伏,所以较适合学生进行朗读训练。
【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接受过基础的朗诵训练,具有一定的文本解读能力,对于基础的散文也有接触。
本文主题和亲情相关,对于学生来说并不陌生,所以本文的教学起点不高,但是如何让学生领会文中较为深层的主题是教学的一个难点。
【课标要求】1.关于朗读:2022年版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同时要求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
这为我们教学目标的设定指明了方向。
2.关于评价:2022年版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课程评价具有检查、诊断、反馈、激励、甄别和选拔等多种功能,其目的不仅是为了考察学生实现课程目标的程度,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应发挥语文课程评价的多种功能,尤其应注意发挥其诊断、反馈和激励功能。
课标同时指出,要坚持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
突出语文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
这些都为我们的“学教评”一体化教学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方法指导。
【教学目标】(单元教学目标和本课教学目标)1.学生通过朗读训练,提高自身对于语气节奏的感知,把握文章感情基调。
2.学生通过文本解读和背景了解,体会本文丰富的内涵。
【教学重点】学生通过朗读训练,提高自身对于语气节奏的感知,把握文章感情基调。
【教学过程】导入:秋天,本应该是个收获的季节,人们在秋日里忙碌且充实。
但是在作家史铁生的心中,秋天却显得空虚且伤感。
《秋天的怀念》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秋天的怀念》第一课时教学设计知识与能力1.了解史铁生的文学常识。
2.积累课文中的重点字词。
3.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解作者的复杂的情感变化。
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读中理解。
情感、态度、价值观初步感知平凡而伟大的母爱,培养学生正确认识挫折,勇于面对挫折的精神。
教学重点感知课文内容,理解作者复杂的情感变化。
教学难点理解作者复杂的情感变化。
教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谈话激趣导入同学们,秋风扫落叶,常常会给人一些伤感,秋天常是我们思念故乡、远方的亲人以及逝者的季节。
之前,我们已学过一些在秋天里思念故乡的古诗,如张籍的《秋思》。
今天,让我们一起跟随作家史铁生走进秋天的世界,去了解他那值得怀念的往事。
板书课题:秋天的怀念。
二、理解题目“秋天”点出了文章叙事的时节,“怀念”指“我”对母亲的深深的追忆。
这一题目富有深刻的含义、绵长的情思,沉淀的是对母爱和生命的思考与感悟。
三、叙事散文叙事散文是以写人、记事为主要内容的散文。
它侧重于从叙述人物和事件的发展过程中反映事物的本质,具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要素。
它往通过叙述事情的经过,反映社会生活;或刻画人物形象,表达作者的爱憎感情。
四、背景资料本文选自《史铁生散文选》(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版)。
史铁生的母亲是一位活得很苦的母亲。
史铁生26岁时,也就是史铁生双腿瘫痪的第6个年头,她便因肝病去世,当时才49岁。
母亲的早逝让史铁生感到了母爱的珍贵与厚重。
后来他在许多作品里,都写到了他的母亲。
对“母爱”这个话题,史铁生一直是笔耕不辍的。
他的成长之路,其实是母亲用生命的代价铺就的。
他对母爱的理解,是在母亲去世以后,这也就成了他心中永远的痛。
五、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自主学习)学生默读课文,解决以下问题:1.自学本课的生字词。
2.“我”双腿瘫痪后,情绪怎样?3.课文写了哪几件事?生:母亲鼓励我好好地活、约我看菊花、临终前挂念我和妹妹、妹妹推我去看菊花。
4.给课文分部分,概括段落大意。
5《秋天的怀念》(第一课时)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
5《秋天的怀念》(第一课时)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第二单元秋天的怀念学习目标:1.自由朗读课文,理清课文结构;学习课文中的生字生词,积累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味优美语句,体会母子真情,感受伟大的母爱。
3.正确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以小写大的写法。
重点难点: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品味优美语句。
难点:从课文中对母亲的语言、动作、神态这些细节描写来感悟母爱。
教学课时:2第一课时教学流程:一、课前导入刘禹锡说:“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秋天,一个特殊的季节,它以独特的艺术吸引着许多文人墨客的笔墨;又以独特的魅力感染着它的热爱者,正如《秋天的怀念》一样,作者史铁生将母爱通过秋天展现在人们面前,赋予了他面对凄凉和寂寞的勇气和希望,给人以启迪。
二、预习课文(一)作者简介(多媒体显示)史铁生(1951—2010),出生于北京,中国作家、散文家,北京作家协会原副主席,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原副主席。
史铁生是中国文学界的中坚人物,以真诚著称,也被先锋派作者奉为精神领袖。
(二)学习字词1.听读课文,画出生字词。
教师运用多媒体播放课文朗读录音,学生认真对照课文边看文章边听朗读,用红色彩笔画出课文中的生字生词。
2.自读课文,拼读生字词。
⑴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用“①②③……”标出各个自然段的序号。
⑵学生大声再读课文,借助工具书或结合课文下的注音读准生字。
⑶学生继续默读课文,借助工具书或结合课文下的注释理解词义。
3.检查效果,测试生字词。
⑴教师运用多媒体出示生字测试题,指名说出测试结果。
题目:下面加点字的读音有误的一项是()A.瘫痪(huàn)暴怒(nù)沉寂(jì)墙壁(bì)B.侍弄(sì)捶打(chuí)憔悴(cuì)恢复(huī)C.央求(yāng)絮叨(xù)诀别(jué)豌豆(wān)D.淡雅(yǎ)高洁(jié)烂漫(làn)敏感(mǐn)明确:B(“侍弄"的“侍”读“shì"。
《秋天的怀念》教案(通用5篇)
《秋天的怀念》教案《秋天的怀念》教案(通用5篇)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
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秋天的怀念》教案(通用5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秋天的怀念》教案1学习目标1、品味语言、解读母爱2、联系实际、激发亲情教学过程:导入:(课前音乐《天之大》)同学们好,今天老师带领大家拜访一位老朋友,他是我国著名的作家,散文家史铁生。
大家对他的了解有多少呢?学生齐读史铁生生平:请同学们用一个词概括史铁生的一生:同学们的回答不外乎不幸、悲惨。
作者在最狂妄的年龄上忽地残废了双腿,两条腿瘫痪后的最初几年,找不到工作,找不到出路,突然似乎什么都找不到了。
他曾自嘲:“我的职业是生命,业余是写作”可见,活着对于这样一个不幸的人是多么艰难而又幸运的事,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他的故事《秋天的怀念》初读感知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思考你读完课文后感受到了什么?生命的坚强,母亲无私的奉献。
用两个字来概括就是:母爱。
接下来我们就品读课文,解读母爱。
(一)1、请同学们回到文中,找出描写母亲,表现母爱的句子,自己读一读,品一品其中蕴含的浓浓母爱。
2、建议你这样来品:“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
”母亲爱花,但更爱我,因为照顾我,无暇顾及她养的花,所以那些花都死了。
这句话从侧面表现出母亲对我的爱。
所以我认为:母爱是无私的奉献。
板书学生们畅所欲言。
(学生边品,边读,边板书)3、当然,集中体现母爱的段落在第三段,我们分角色朗读第三段,(教师先指导朗读,读后其他同学点评)4、从同学们刚才的解读中,我们懂得了母爱是——————当然,母爱的内涵不止这些,需要同学们去发现,悄悄一躲,偷偷一哭,默默一挡,无不体现着母亲对她浓浓的爱。
5、母亲此时,自己的情况是怎样的?身患绝症儿子瘫痪深受苦楚的母亲有没有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有没有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有没有大声呼喊我活着什么劲?没有母亲选择了,自己做坚强的母亲,让儿子成为坚强的儿子;正是她的要好好活;照亮了儿子的后半生,让有缺憾的生命活得如此光亮。
《秋天的怀念》第一课时
第一课时目标
1、认识本课的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史铁生: 当代作家,1951年出生。北京人。
1967年毕业于清华附中,1969年到延安插队 落户。1972年因一场大病双腿瘫痪回到北京, 后来在北京新桥工艺美术加工厂工作,1978 年开始文艺创作。1979年陆续发表作品。 1983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曾获1983年全国 优秀短篇小说奖和首届“青年文学创作奖”, 代表作品:《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命若琴 弦》《我与地坛》等。
“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 条可恨的腿 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
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 —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
听到母亲提议去看菊花—— 不,我不去!我活着有什么劲!
史铁生
1972年,21岁的他因病致瘫, 从此永远地坐上了轮椅。
活到最狂妄的年龄 上忽地残废了双腿。
18岁农村落户时
两条腿残废的最初几年, 我找不到工作,找不到去 路,忽然间几乎什么都找 不到了……
读一读
1、我发脾气时,母亲抚慰“我”。 2、母亲为了 “我” 隐瞒病情 。 3、母亲央求 “我” 去看花。 4、母亲的临终嘱托。
体现了母亲对“我”的关爱 和“我”对母亲的怀念。
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怎样了呢? 暴怒无常
“我”的暴怒无常体现在哪儿?把 这样的句子画出来?
双腿瘫痪以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 常。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 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 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 的墙壁。
秋天的怀念三课时(精选优秀)PPT
得怎样了呢?
暴怒无常
“我”的暴怒无常体现在哪儿?
把这样的句子画出来?
1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
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
2听着听着收音机里甜美的歌声,我会—— 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 3听到母亲提议去看菊花—— 不,我不去!我活着有什么劲!
3品读第三段,母亲又是怎样对待儿
子的?
—— 挡在窗前。 —— 央求般的神色。 —— 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
1文中写了哪几件事情表现母亲对 “我”的关爱?
(第一、当“我”发脾气时,母亲 对我的抚慰. (第1节)
二、在病危那天,母亲想方设法央 求儿子去北海看花。(第2节)
三、在临终前,还在念叨生病的儿 子和未成年的女儿。5节)
母亲重病缠身,却不告诉儿子,不 想给儿子增添痛苦.
2品读第一段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
4、哪些语句最能表现母亲对儿子的 关爱?
“北海的菊花开了,我 推着你去 看看吧。”她憔悴 的脸现出央求般的 神色。” “央求”什么意思,你读出 了怎样的母亲形象。研讨二3
“憔悴 的脸”表明母亲积劳成疾。 “央求”是恳求,乞求,苦苦哀求的意 思,表现母亲的耐心和慈祥。母亲多么 希望我能振作,走出阴影。
一 1、2段母亲要带我去看花。 春天看花未看成。我不去。 二 3 段我答应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亲去看花。 三 4、5、6自然段:。 写母亲去世前的事。 母亲不能陪我去看花 秋天看花未成行,母亲去世了。
四 7、自然段写我对母亲的怀念。
妹妹陪我去看花。秋天看花心已懂。
2初读课文,思考问题:为什么是“秋 天”的怀念?解析题目研讨一
两次写到秋天。一次是在母亲即将 去世前。一次是在母亲去世后多年, 我和妹妹去北海公园看花。
《秋天的怀念》课时训练(解析版)
5 秋天的怀念★积累运用1.阅读下面语段,完成后面题目。
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票落。
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
”她qiáo cuì的脸现出yāng qiú般的神色。
“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
”她说。
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忘外了。
“好吧,就明天。
”我说。
她高兴得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那就赶紧准备。
”“唉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
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
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
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字注音。
①qiáo cuì( ) ②yāng qiú( ) ③絮.叨( )④仿膳.( )(2)“絮叨”在文中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2)画横线的句子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加以修改。
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答案】(1)憔悴央求 xù shàn (2)形容说话啰嗦。
(3)票飘忘望【解析】(1)憔悴(qiáo cuì):意思指黄瘦、瘦损、瘦弱无力,脸色难看的样子。
央求(yānɡqiú):意思是恳求;乞求。
请求别人宽恕自己的错误;有时可以比喻这个人非常有礼貌。
絮叨(xùdāo):(形)形容说话啰唆:絮絮叨叨说个没完。
仿膳(fǎng shàn):为皇帝提供的饮食,称为御膳。
(2)本题考查词语含义。
絮叨:(形)形容说话啰唆,说个没完。
结合“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
《秋天的怀念》第一课时
读准即可)。
(二)学生自由读课文,从整体感知内容。
1.自由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什幺?你觉得课文中的母亲是一个怎
样的人?(学生可简单说)教师板书:“关心我”
2.默读课文,标出母亲关心我的四件事,并且画出课文的哪些地方使你最
感动,并把简单的体会批注在书旁。
(四)讨论交流
然而当时“我”未能体会母亲的这一片苦心,这无私而伟大的爱,就在母亲
与“我”诀别的时候,“我”才真切地体会到了母亲的深情,才真正懂得了母亲
没有说完的话。你们想想这话是什幺意思?学生读书,联系上下文后说出:
母亲希望“我”和妹妹好好活着,“我”和妹妹都知道母亲对我们的希望,一定
不让母亲失望。
《秋天的怀念》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认识本课生字,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母子情深,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体会课文内容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
联系课文内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过程:
(一)从课题Βιβλιοθήκη 入齐读课题。秋天是我们看菊花的时候,在这时候作者想到了谁?(母亲)。
这是史铁生为了怀念母亲,写下的文章,谁能介绍一下有关作者和作品的资
(五)进行口语训练
假如清明节到了,作者面对母亲的遗像伟说些什幺呢?
教师根据学生说的内容,概括出词语板书:愧疚、热爱、怀念。
3.在自学的基础上小组讨论交流
4.在全班交流,老师引导学生抓信“母亲”的表情、动作、语言来说,尽量
说得详细,让学生透过这四件小事概括出母亲的爱是一种什幺样的爱?
板书:坚强、无私、伟大
(三)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来体会这种情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秋天的怀念课时:2
姓名班级
课前热身:
1.走进作者
史铁生(1951年1月4日—2010年12月31日),原籍河北涿县,1951年出生于北京,1967年毕业于清华大学附属中学,1969年去延安一带插队。
因双腿瘫痪于1972年回到北京。
后来又患肾病并发展到尿毒症,需要靠透析维持生命。
自称是“职业是生病,业余在写作”。
史铁生创作的散文《我与地坛》鼓励了无数的人。
2002年获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杰出成就奖。
曾任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残疾人协会评议委员会委员。
2010年12月31日凌晨3点46分因突发脑溢血逝世。
2.课前导读
这是一篇饱含深情的怀念母亲的散文,作者通过回忆自己瘫痪时,怀着博大无私之爱的母亲是怎样地痛心与忍辱负重地照顾自己,来表达对母亲的深深愧疚和怀念之情。
史铁生笔下对亲情的回忆与感悟,让人感觉亲切而意味深长。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掌握字词,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感知课文内容。
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明确目标。
二、学习过程。
聚焦目标一:
一.自主学习
1.自学要求与步骤
(1)通读课文找出生字词,并自查字典标注读音和词义。
(2)圈划、朗读我和母亲的神态、动作、语言等描写,作好简单批注。
(3)再读课文,能够感知文章的主要内容和语言方面的特点。
2.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填汉字(不要看课本!)
瘫痪憔悴捶打暴怒沉寂央求烂漫
絮絮叨叨砸碎
3.根据原文填空(不要看课本!)
(1)双腿()后,我的脾气变得()。
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
(2)我狠命地()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活着有什么劲!”母亲()抓住我的手,()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
4、整体感知。
让学生带着这些疑问自读全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整体感知课文。
完成课前思考题:那花——
那人——
那段经历——
激发情感:
在自读的基础上,指明朗读水平较高的学生配乐(世上只有妈妈好)朗读,使学生在情感上和作者产生共鸣,激发学生进一步阅读课文的欲望。
回答课前思考题:那花——菊花
那人——母亲
那段经历——双腿瘫痪,母亲病逝
史铁生为什么特别怀念那年秋天的花,那年秋天的人。
那年秋天的那段经历在他的一生中又起着什么重要作用呢?我们学习了文章之后就会找到答案
5、疏通文章结构
线索——看花,3次
1)、第一次:母亲要带我去,我不答应
2)、第二次:母亲要带我去,我答应了,母亲不能同去
3)、第三次:和妹妹一起去
6. 通过预习思考文题“秋天的怀念”的含义是什么?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事?
(提示:可以分解成“作者怀念谁?为什么会怀念?为什么在秋天怀念?”几个方面来理解文题。
抓住概括事件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结果等要素去思考)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重点:体会作者抒发的感情以及母亲话语中含着的意思。
2.难点:透过生活小事感受母亲对“我”的爱,透过生活中的小事表达“我”对母亲的深情。
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明确目标。
二、学习过程。
聚焦目标一:
1、自由散读课文,圈划令你感动的词句、段落。
要求:(1)时间:三分钟(2)有感情地朗读(3)适当批注。
2、读一读感动你的句子,说一说感动你的理由。
(引导学生抓住人物细致的动作、神态、语言等方面的描写,体会深沉无私的母爱。
并指导学生读出真情。
)
3、儿子又是怎样来表达对母亲的这一片深切怀念之情的?引导学生从两个方面感悟作者对母亲的深情怀念:
(1)母亲细小的动作,细微的神情,只言片语,都使作者记忆犹新。
(2)最后一个自然段:
①全班有感情地齐读。
②小组讨论:作者为什么浓墨重彩地描写那些菊花?(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
4、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相结合是本文写作上的又一特色,思考文章哪些地方使你体会到母亲那深沉而无私的爱?
(提示:细细体会文中直接描写母亲的神态、动作和语言的词句,分析其中蕴涵的思想感情,还可以通过对“我”暴躁任性的描写和母亲的慈爱宽厚的描写相对照中体会母爱的深沉与无
私。
)
5、文章最后一段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如何理解“我懂得了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和“要好好儿活”?
(提示:可以从母亲活着的时候曾经多次要带“我”去看花,几乎都遭拒绝,而在母亲去世后“我”却与妹妹一同去看花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本段菊花的天真烂漫的描写中蕴涵着生命的一些精神和意义,以及作者所寄之情)
聚焦目标二:
一.拓展延伸
(一)基础练习
1、试着把第五段结尾的“母亲没有说完的话”补充完整。
2、文章最后自然段情景交融,借景抒情,学习这种写作手法,试着写一段景物描写以抒发某种情感。
(二)学会表达
(1)、述说心声。
又是秋天,当作者站在母亲墓前看着母亲的遗像,他会说些什么呢?学生自由表达。
(2)、笔尖生情。
回忆平日生活中母亲为自己做的点点滴滴的小事,以《妈妈,我想对你说》为题,给母亲写一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