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至塞上公开课教案

合集下载

《使至塞上》优秀教案

《使至塞上》优秀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使至塞上》优秀教案适用年级:八年级教学目标:1. 能够理解并背诵《使至塞上》。

2. 分析并欣赏王维的诗意画境。

3. 了解唐代边塞诗的背景和特点。

4.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创造力。

教学重点:1. 《使至塞上》的诗意画境。

2. 边塞诗的背景和特点。

教学难点:1. 诗中意象的分析。

2. 边塞诗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二、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唐代诗歌,讨论其主题和风格。

2. 提问:《使至塞上》是谁的作品,其主题和风格有何特点?Step 2:新课内容展示(15分钟)1. 介绍王维的生平背景和诗歌创作。

2. 讲解《使至塞上》的诗意画境,分析诗中的意象和意境。

Step 3:小组讨论(15分钟)1. 学生分小组,讨论边塞诗的背景和特点。

2. 每组选出一代表进行分享。

Step 4:诗歌创作(10分钟)1. 引导学生以《使至塞上》为灵感,创作自己的边塞诗。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创作,大家共同欣赏和讨论。

三、课后作业1. 背诵《使至塞上》。

2. 写一篇关于边塞诗的小论文,分析其背景和特点。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王维的《使至塞上》,使学生了解了边塞诗的背景和特点,培养了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创造力。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气氛活跃。

但在诗歌创作环节,部分学生表现出一定的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以引导和培养。

五、评价方式1. 课堂表现:学生参与度、讨论积极性等。

2. 课后作业:背诵情况、小论文质量等。

3. 创作展示:诗歌创作创意、表达能力等。

六、教学拓展Step 1:对比分析(15分钟)1. 引导学生找出其他唐代边塞诗的代表作品。

2. 与《使至塞上》进行对比分析,讨论其异同。

Step 2:欣赏影视作品(15分钟)1. 播放与边塞诗相关的影视作品片段。

2. 引导学生关注影视作品中的边塞风光和情感表达。

七、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王维的《使至塞上》,了解了边塞诗的背景和特点。

《使至塞上》公开课教学设计

《使至塞上》公开课教学设计

《使至塞上》公开课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王维的生平和创作背景,理解诗歌的内容和主题。

2、引导学生品味诗歌的语言,欣赏诗歌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3、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理解诗歌中描绘的景象,感受诗人在边疆的孤独和寂寞。

(2)体会诗人借景抒情、含蓄表达情感的手法。

2、难点(1)理解“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一千古名句的妙处。

(2)领悟诗人在诗歌中蕴含的复杂情感。

三、教学方法1、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理解诗歌的内容。

2、赏析法:引导学生对诗歌的语言、意境、情感进行赏析,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3、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诗歌中的重点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展示一些边塞风光的图片或视频,让学生直观地感受边塞的壮丽景色。

(2)提问学生对边塞诗的了解,引出本节课要学习的《使至塞上》。

2、作者及背景介绍(1)简要介绍王维的生平,重点突出他在诗歌创作方面的成就。

(2)讲述这首诗的创作背景,让学生了解诗人出使边塞的原因和心情。

3、初读诗歌(1)学生自由朗读诗歌,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教师范读,学生注意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3)学生再次朗读,感受诗歌的语气和情感。

4、诗歌解读(1)逐句解读诗歌,理解诗句的意思。

(2)引导学生想象诗歌中描绘的画面,如“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所展现的景象。

5、重点赏析(1)赏析“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一千古名句。

让学生描述自己想象中的画面。

分析“直”和“圆”这两个字的妙处,体会诗人用词的精准。

探讨这两句诗所营造的意境和传达的情感。

(2)分析诗人在诗歌中表达的情感变化,从孤独寂寞到豁达开阔。

6、课堂讨论(1)组织学生讨论诗人在边疆的所见所感对他的人生态度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让学生思考这首诗在今天的现实意义。

7、课堂小结(1)回顾诗歌的主要内容和重点词句。

使至塞上教案

使至塞上教案

使至塞上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背诵并默写《使至塞上》这首诗。

理解诗歌中重点字词和诗句的含义。

感受诗歌描绘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反复朗读,培养学生的语感和朗读能力。

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诗歌中的画面,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诗人在诗歌中表达的孤独、寂寞之情,培养学生对古代文人内心世界的理解和同情。

激发学生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诗歌的意境和诗人的情感。

赏析诗歌中的名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2、教学难点体会诗人在诗中含蓄表达的思想感情。

理解诗歌中意象的象征意义。

三、教学方法1、朗读法通过反复朗读,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体会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2、讲授法讲解诗歌中的重点字词、诗句和写作背景,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含义。

3、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诗歌中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4、想象法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描绘诗歌中的画面,加深对诗歌的理解。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展示一些关于边塞风光的图片或视频,如沙漠、长城、烽火台等,让学生感受边塞的辽阔和荒凉。

提问学生:看到这些图片,你想到了哪些与边塞有关的诗句或故事?2、作者及写作背景介绍介绍王维的生平经历和文学成就,重点强调他在山水田园诗和边塞诗方面的创作。

讲解《使至塞上》的写作背景: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736 年),王维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出使凉州,察访军情。

途中,他写下了这首著名的边塞诗。

3、朗读诗歌教师范读,要求学生注意字音、节奏和语调。

学生自由朗读,教师巡视指导,纠正学生的读音和朗读错误。

指名学生朗读,其他学生评价。

全班齐读,感受诗歌的韵律之美。

4、诗歌解读结合注释,让学生自主理解诗歌的大意。

教师讲解重点字词和诗句的含义,如“单车”“属国”“征蓬”“归雁”等。

引导学生思考:诗人为什么说自己像“征蓬”和“归雁”?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5、赏析名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这两句诗所展现的画面。

王维诗《使至塞上》教案

王维诗《使至塞上》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并掌握王维诗《使至塞上》的生字词,能够正确地朗读、背诵这首诗;了解王维的生平和诗歌创作背景,感受诗人对边疆风光的热爱和赞美。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让学生分析诗中的意象、意境和表现手法,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学生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宽广的胸怀。

二、教学重点1. 诗歌的字词含义和正确朗读、背诵。

2. 分析诗中的意象、意境和表现手法。

3. 理解诗人对边疆风光的热爱和赞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鉴赏能力。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生僻字词的理解和运用。

2. 分析诗中的意象、意境和表现手法,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内容包括王维的生平介绍、《使至塞上》的全文、生字词解释、意象分析等。

2. 准备相关的文学鉴赏书籍和资料,供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介绍王维的生平和对边塞诗的贡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学生自主学习,认读生字词,理解诗歌内容。

3. 教师讲解生字词的含义,分析诗中的意象、意境和表现手法。

4. 学生合作探讨,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感悟。

6. 学生朗读、背诵诗歌,巩固所学知识。

7. 课后作业:请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写一篇关于边疆风光的作文。

六、教学拓展1. 对比分析:《使至塞上》与其他边塞诗的异同,如高适的《塞上曲》、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等。

2. 联系实际:让学生了解当今边疆地区的发展变化,增强对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认识。

七、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王维诗《使至塞上》的艺术特色和审美价值。

2. 引导学生关注边疆风光,培养他们热爱祖国、关心国家大事的情怀。

八、课后作业1. 熟读、背诵《使至塞上》。

2. 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写一篇关于边疆风光的作文。

3. 深入研读王维的其他诗作,了解其诗歌创作风格。

使至塞上语文教案设计(通用12篇)

使至塞上语文教案设计(通用12篇)

使至塞上语文教案设计使至塞上语文教案设计(通用12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

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使至塞上语文教案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使至塞上语文教案设计篇1教学目标:教会学生诵读,让学生在吟咏当中加深对诗的理解,熟读成诵。

帮助学生了解有关诗歌产生的历史背景以及作者的生平思想。

体会诗歌的意境,领会诗歌所表达的深刻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记忆名句,体会其中内涵。

难点体会诗歌的意境,领会诗歌所表达的深刻思想感情一、导入:在每一个朝代,都有爱国将士戍守边关的动人故事,都有仁人志士渴望杀敌报国的雄心壮志。

请大家回顾曾学过的描写边塞风光和将士心情的诗句。

1、李贺:《雁门太行》:“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2、王维:《使至塞上》:“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3、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4、王昌龄:《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5、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6、王翰:《凉州词》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边塞诗王维的《使至塞上》二、作者及背景开元二十五年(737)的春天,王维奉唐玄宗之命,以监察御史的身份赴西北边塞慰问战胜吐蕃的河西副大使崔希逸,这实际上是被排挤出朝廷,《使至塞上》所写的就是这次出使的情景。

三、擂台比赛教师范读自由读男女pk读全班pk 教师读四、赏析诗句:1.请大家先展开想象的翅膀,用语言描绘一下诗歌的主要内容由题目可看出:王维作为使节出使边塞。

2.你感受的或是诗人的情感是如何的?从那些诗句看出来的?请读出情感,并简要分析悲伤忧伤昂扬积极乐观A.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单车:说明随从少仪节规格不高微显失意情绪忧愁苦闷过居延:目的地之远特殊的地域欲问边:出使目的B.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征蓬—蓬草,它成熟后枝叶干枯,跟离大地,随风飘卷故称“征蓬”诗人自喻写出飘零之感,去国离乡与出塞的诗人此行相照应(正衬) 归雁—出塞的时间是春天,在一派春光中雁北归巢,适得其所,而此刻诗人却远离故土被排挤出朝廷(反衬)出作者对仕途的担忧以及离开故土的依依不舍之情。

《使至塞上》教案

《使至塞上》教案

《使至塞上》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使至塞上》。

(2)理解并掌握诗中的关键词语和典故。

(3)分析诗歌的结构和韵律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诗歌的意境和主题。

(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文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边疆壮丽景色的赞美之情。

(2)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诗歌的字词辨析和理解。

(2)诗歌的韵律和意境分析。

难点:(1)诗歌中典故的理解。

(2)如何把握诗歌中的情感。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王维及《使至塞上》的背景。

(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情境。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和意境。

(2)学生通过工具书或课文注释,自行解决字词问题。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诗歌的主题和意境。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诗歌解析:(1)解析诗歌中的典故和比喻。

(2)分析诗歌的结构和韵律特点。

5. 情感体验:(1)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诗歌中的情感,感受作者的爱国情怀。

(2)分享个人感受,进行情感交流。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歌的意境和主题。

四、作业布置:(1)背诵《使至塞上》。

(2)写一篇关于《使至塞上》的读后感。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个性发展,激发学生对古典诗词的热爱,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六、教学策略1. 互动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他们的积极性和思维能力。

2. 情境教学:利用多媒体展示边疆风光,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诗歌的意境。

3. 对比教学:与其他描写边疆的诗作进行对比,突出《使至塞上》的特点。

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

古诗《使至塞上》 教案

古诗《使至塞上》 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古诗《使至塞上》教案教学目标:1. 能够理解并背诵《使至塞上》这首古诗。

2. 分析并欣赏王维的诗意和艺术特色。

3. 了解古代边塞诗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4.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1. 诗句的意义和背诵。

2. 分析王维的诗意和艺术特色。

3. 了解边塞诗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教学难点:1. 诗句的深层意义和理解。

2. 王维的诗意和艺术特色的分析。

3. 边塞诗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的掌握。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或者黑板,用于展示诗句和讲解。

2. 准备相关的参考资料和背景知识。

教学过程:步骤一:引入(5分钟)1. 向学生介绍王维和《使至塞上》这首诗。

2. 引导学生关注古代边塞诗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步骤二:诗句学习(10分钟)1. 逐句讲解诗句的意义和深层含义。

2. 引导学生分析王维的诗意和艺术特色。

步骤三:背诵练习(10分钟)1. 引导学生进行诗句的背诵练习。

2. 鼓励学生通过朗读和默写来加深记忆。

步骤四:小组讨论(10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边塞诗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2. 每个小组选择一首边塞诗,进行分享和讨论。

步骤五:总结和作业布置(5分钟)1. 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2.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使至塞上》的读后感或者赏析文章。

二、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应该能够理解并背诵《使至塞上》这首古诗,分析并欣赏王维的诗意和艺术特色,了解古代边塞诗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反馈情况进行调整教学,对于学生的掌握情况可以进行测试或者作业检查,以便更好地指导学生。

三、作业布置1. 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使至塞上》的读后感或者赏析文章,可以包括对诗句的理解、对王维的诗意和艺术特色的分析,以及对自己感受的描述。

2. 要求学生进行《使至塞上》的背诵练习,可以通过朗读和默写来加深记忆。

四、教学评价通过学生的读后感或者赏析文章的质量和背诵的熟练程度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使至塞上》公开课教学设计精选3篇

《使至塞上》公开课教学设计精选3篇

《使至塞上》公开课教学设计7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学生可借助工具书,结合注释正确解释全诗大意,并有感情地背诵全诗。

【过程与方法】通过品词析句和小组讨论,学生可领悟诗中托物言志和寓情于景的写作手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可体会诗文雄浑、豪迈文字背后的孤寂、悲苦和无奈,以及对羁旅生活沉重的叹息。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通过品词析句和小组讨论,学生可领悟诗中托物言志和寓情于景的写作手法。

【教学难点】学生可体会诗文雄浑、豪迈文字背后的孤寂、悲苦和无奈,以及对羁旅生活沉重的叹息。

三、教学方法谈话法、小组合作探究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情境法。

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出示大漠落日的图片,并引出诗文“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请学生结合图片和此句思考:全诗的情感基调是怎样的?是激昂的,雄壮的,沉郁的,惆怅的还是其它?2、补充本诗的创作背景: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吐蕃发兵工大唐属国。

唐玄宗任命王维以检查御史身份奉使凉州(今甘肃武威),察访军情,并任河西节度使判官,实际上是将王维排挤出朝廷。

本诗是作于出塞途中。

引导语:结合上述背景,王维的心情并不激昂豪迈,甚至是有一些悲苦和无奈的。

现在我们就一起学习一下这首诗。

(二)通读全文,整体感知1、教师范读,学生结合注释和工具书解释全文大意,并画出诗中表示地名和官职的词。

2、教师PPT出示属国、居延、萧关、燕然的位置。

3、请学生自由朗读,试着读出情感。

(三)细读课文,深入研读1、教师指名一个学生读,其余学生思考:这首诗创作的时间和地点是什么?作者要去哪?请结合具体文本回答。

(时间:春天—归雁入胡天;地点:车上—单车欲问边;目的地:属国—属国过居延。

)2、作者途中看到了哪些景物?(征蓬、归雁、大漠、孤烟、长河、落日)追问:这些景物的作用一样么?(不一样。

征蓬、归雁:用于自喻;大漠、孤烟、长河、落日:用于描写雄奇壮美的边塞风光。

)3、分小组讨论:全诗中哪些字词体现了作者悲苦无奈的情感?(首联:单车,轻车简从,形单影只,孤单之感;“车”欲问边,而不是人欲问,展示了出塞并非本愿的无奈;颔联:征蓬,蓬草本是深恋着土地,不随意移动,然而茎叶绷断只能被迫地随风而走,自喻身不由己;归雁,从南边归来的燕子本应归去中土,却出现在胡天,自喻离群失伴,孤单而行,并且雁也是可以自由地回归中土,而自己却不能自由地回归,也体现了身不由己的`无奈之感;颈联:孤烟,狼烟也只是势单力孤,落日虽壮美,却也近黄昏。

使至塞上公开课教案4篇

使至塞上公开课教案4篇

使至塞上公开课教案4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计划报告、合同协议、心得体会、演讲致辞、条据文书、策划方案、规章制度、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lan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insights, speeches, policy documents, planning plans, rules and regulation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ould like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使至塞上公开课教案4篇《使至塞上》是唐代诗人王维奉命赴边疆慰问将士途中所作的一首记行诗,记述出使塞上的旅程以及旅程中所见的塞外风光。

王维《使至塞上》的教案

王维《使至塞上》的教案

【篇一】王维《使至塞上》的教案使至塞上教案《使至塞上》教案冯济聪教学目标1、理解诗歌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能流畅地背诵并默写诗歌。

教学重点1、朗读并背诵诗歌。

2、体会理解诗歌内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体会诗歌的意境和情景交融的艺术特点。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内容及过程一、导入唐代自开国以来,各方蕃夷部落不断入侵,唐政府不得不加强边防,以应付战事。

有时也乘胜逐北,有扩张领土的意图。

开元天宝年间,有许多诗人参加了守边高级将帅的幕府,做他们的参军、记室。

这些诗人把他们在边塞上的见闻写成了诗歌,于是边塞风光和军旅生活成了盛唐诗人的新题材。

这类诗,文学史上称为“边塞诗”。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边塞诗――王维的《使至塞上》。

二、学生自读这首诗注意字的读音单车(dān)候骑(jì)..三、学生了解作者及诗作背景王维,字摩法,唐代著名山水田园诗人,人称“诗佛”。

他的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开元25年(737年)春,王维奉唐玄宗之命,赴西北边塞慰问战胜吐蕃的河西副大使崔希逸(实是被排挤出朝庭)。

《使至塞上》写的就是这次出使的情景。

四、学生再读这首诗思考出使人是谁,在什么情况下出使的,出使的目的是什么?结果如何?明确王维轻车简从,要到远在西北边塞的居延,经长途跋涉,在萧关遇到了骑兵,却没有遇到将官,(一问才知)将官此时正在燕然前线。

五、研读赏析1、说说“征蓬出汉塞,归燕入胡天”的含义,蕴含作者怎样的感情?赏析“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句明确诗人经简练的笔墨写了此次出使的经历。

“单车过居延”,山高路远,像“征蓬”,又像“归雁”一般进入“胡天”,既言事又写景,在叙事写景中传达着难言的情感。

经过长途跋涉,终于到达萧关,见到了侦察兵,可将官还在前线。

故事似乎还要延续下去,而诗歌却戛然而止。

蕴含了作者被排挤出朝廷的惆怅,暗写自己内心的激愤和抑郁。

2、诗人传神刻画了奇特的塞外风光,“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使至塞上教案

使至塞上教案

使至塞上教案《使至塞上》是唐代文学家王维创作的一首古体诗,描写了诗人在使命驱使下征战边疆、经历艰险并与当地百姓建立深厚情感的情节。

教案如下:一、教学目标1. 通过学习诗歌《使至塞上》,了解王维这首诗的背景和意象。

2. 培养学生欣赏古体诗的能力,提高学生阅读理解和文学鉴赏能力。

二、教学步骤1. 课堂导入(5分钟)通过图片或短视频,向学生介绍中国古代边塞风光和古体诗的特点。

引发学生对于《使至塞上》诗歌的好奇心和兴趣。

2. 阅读课文(15分钟)让学生阅读王维的《使至塞上》诗歌。

可以选择逐句解析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意义和构思。

也可以安排学生自主阅读,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3. 讨论和解读(15分钟)引导学生根据诗歌的内容和意象,进行讨论。

了解学生对于诗歌的理解和感受,并进行适当的引导和指导。

可以提问如下问题:- 诗中的“使”指的是什么?“塞上”指的是什么?- 诗中的意象有哪些?如何理解诗中的“千里黄河绕黑山”和“林临晋阳津”的描写?- 诗歌的情感表达是什么?表达了什么样的主题和思考?4. 文学鉴赏(15分钟)通过分析诗歌的结构、用词和意义,引导学生进行文学鉴赏。

可以从以下方面展开讨论:- 诗歌的叙事结构和韵律特点。

- 王维在诗中运用到的修辞手法和意象。

- 诗歌所表达的主题和情感,以及这些主题和情感对于读者的启示。

5. 课堂总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并展示学生的收获和理解。

鼓励学生对于《使至塞上》的进一步思考和阅读。

三、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进行诗歌朗诵或背诵,提高学生的朗诵能力和诗歌记忆力。

2. 鼓励学生以《使至塞上》为题,创作自己的一篇短文或诗歌,表达自己对于边塞风光和情感的思考和感受。

3. 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了解中国古代边塞的历史和文化,进一步理解《使至塞上》的背景和意义。

第13课《唐诗五首:使至塞上》教案

第13课《唐诗五首:使至塞上》教案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唐诗的基本特点。唐诗是中国文学的瑰宝,其韵律美、意境深远,是中华文化的瑰宝。王维作为唐代著名诗人,其山水田园诗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使至塞上》这首诗。通过分析诗中的描绘,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体会诗人如何将边塞风光与个人情感相结合。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诗歌的韵律和意境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如“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我会通过对比分析来帮助大家理解其深层意义。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诗歌描绘风光相关的问题。
2.诗歌创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尝试创作一首简短的诗句,模仿王维的笔触描绘自然景观。
五、教学反思
在本次《使至塞上》的教学中,我发现学生们对唐诗的兴趣还是挺高的。通过引导他们感受诗歌的韵律美和意境,大家逐渐能够体会到王维笔下的边塞风光和诗人的情感表达。但在教学过程中,我也注意到了一些问题。
首先,对于诗歌韵律的部分,尽管我通过朗读和讲解来强调,但仍有部分学生难以把握。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寻找更多生动有趣的方式来帮助学生感知韵律,比如尝试用音乐来配合诗歌朗读,让韵律美加直观。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唐诗五首:使至塞上》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旅途中是否曾经被某处风景深深吸引?”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诗歌中描绘的边塞风光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王维如何通过诗歌表达对自然景观的感受。
第13课《唐诗五首:使至塞上》教案
一、教学内容

《使至塞上》教案

《使至塞上》教案

《使至塞上》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使至塞上》。

(2)理解并掌握诗中的关键词语和典故。

(3)分析诗的结构和韵律特点。

1.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诗的意境和主题。

(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

(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人对边疆壮丽景色的赞美之情。

(2)体会诗人对民族大团结和边疆稳定的渴望。

(3)激发学生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增强国家认同感。

二、教学重点2.1 诗文的朗读和背诵。

2.2 诗中关键词语和典故的理解。

2.3 诗的结构和韵律特点的分析。

三、教学难点3.1 诗中意境和主题的深入理解。

3.2 古典诗词的欣赏和审美情趣的培养。

3.3 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的培养。

四、教学方法4.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诗的意境和主题。

4.2 运用案例分析法,分析诗的结构和韵律特点。

4.3 采用小组合作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批判性思维。

4.4 运用情境教学法,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和审美体验。

五、教学过程5.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王维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激发学生对《使至塞上》的兴趣和好奇心。

5.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和背诵诗文。

(2)引导学生关注诗中的关键词语和典故。

5.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诗的意境和主题。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5.4 案例分析(1)分析诗的结构和韵律特点。

(2)引导学生欣赏古典诗词的韵味和美感。

5.5 情感体验(1)让学生发挥想象,感受诗中的边疆景色。

(2)引导学生体会诗人对边疆壮丽景色的赞美之情。

5.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成果,布置课后作业。

后续章节待补充。

六、课后作业6.1 背诵《使至塞上》。

6.2 收集其他描写边疆的诗篇,与《使至塞上》进行比较,分析其异同。

6.3 写一篇短文,谈谈对《使至塞上》中“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理解和感悟。

第13课《使至塞上》教案

第13课《使至塞上》教案
此外,在实践活动环节,学生们在分组讨论和朗读体验中,表现出较高的参与热情。他们通过自己的体验,对诗歌的节奏、韵律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但在实验操作环节,我发现部分学生对于将诗意运用到写作中仍感到困惑。针对这一问题,我计划在下一节课中增加写作指导环节,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内化为自己的写作能力。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鼓励学生们提出自己的观点,并进行交流。这种开放式的讨论氛围,使得学生们在思维碰撞中产生了不少创意。但同时,我也发现有些学生在讨论中过于依赖同伴,缺乏独立思考。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加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他们学会独立思考,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4.强化语言素养:加强诗歌朗读和创作实践,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文学素养。
5.增进人文底蕴:了解唐代边塞诗的历史背景,增进对古代战争、民族关系和地域文化的认识,拓宽人文视野。
本教案将紧扣核心素养目标,关注学生全面发展,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升综合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们对《使至塞上》这首诗的意境和情感表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在分析诗句、讨论诗歌手法时,积极投入,提出了很多有见地的观点。这让我深感欣慰,也让我对今后的教学有了更多的思考。
在讲授新课的过程中,我注意到有些学生对诗句的理解存在一定难度,尤其是在体会诗人情感方面。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我采用了情景代入、对比分析等方法,让他们在具体的语境中感受诗人的情感。从学生的反馈来看,这些方法起到了一定的效果,但仍需在今后的教学中继续探索更合适的教学策略。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使至塞上》这首诗的基本背景和意境。这是一首描绘边塞风光和将士生活的诗篇。王维运用独特的视角和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边塞的壮阔与孤寂。

古诗《使至塞上》 教案

古诗《使至塞上》 教案

一、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古诗《使至塞上》;(2)理解古诗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解释其含义;(3)分析古诗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1.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和默写,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2)运用想象和联想,培养学生对古诗画面的感知能力;(3)采用小组讨论和报告,培养学生的合作和探究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古诗中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气息,培养对传统文化的热爱;(2)理解诗人的情感和心境,培养学生的情感共鸣和审美情趣;(3)引导学生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培养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2.1 古诗《使至塞上》的背景介绍:介绍诗人王维的生平和创作背景,解释塞上的地理位置和特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的内容和情感。

2.2 诗句解析:分析古诗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解释其含义,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等,帮助学生理解古诗的意象和意境。

2.3 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探讨古诗的主题思想,如对大自然的赞美、对边塞生活的思考等,分析诗人的情感表达,如孤寂、豪迈等,引导学生感受诗人的情感和心境。

三、教学步骤3.1 导入:以图片或视频形式展示塞上的自然风光,引导学生对塞上景观产生兴趣和好奇心。

3.2 朗读和背诵:指导学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古诗,注意语音语调和节奏的把握,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3 诗句解析:分析古诗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解释其含义,引导学生通过朗读和默写来加深对诗句的理解。

3.4 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或报告的形式,探讨古诗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培养学生的合作和探究能力。

四、教学评价4.1 学生朗读和背诵的评估:检查学生对古诗的朗读和背诵情况,注意语音语调和节奏的准确性,以及对诗句的理解程度。

4.2 学生诗句解析的评估:通过提问或小测验的方式,评估学生对古诗中关键词语和句子的理解程度,以及对诗句意义的解释准确性。

4.3 学生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的评估:通过小组讨论或报告的评估,了解学生对古诗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的理解和分析能力,以及对诗人的情感和心境的感受程度。

王维《使至塞上》教案

王维《使至塞上》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王维《使至塞上》教案适用年级:初中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使至塞上》的诗意和主题。

2. 培养学生对王维诗歌的欣赏能力和文学素养。

3. 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诗中的情感,提高学生对古诗的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1. 《使至塞上》的诗意和主题。

2. 王维的诗歌风格和艺术特色。

教学难点:1. 诗中一些生僻词语的解释和理解。

2. 诗歌的背景知识和历史背景。

二、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王维的生平背景和诗歌创作特点,引导学生了解王维及其作品《使至塞上》。

2. 诗歌朗读(5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使至塞上》,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美和意境美。

3. 诗歌解析(15分钟)教师对《使至塞上》进行逐句解析,解释生僻词语,分析诗中的意象和情感。

4. 讨论与思考(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诗中的主题和情感,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感受。

5. 总结与拓展(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提出一些与《使至塞上》相关的拓展问题,引导学生课后思考和自主学习。

三、作业布置1. 背诵《使至塞上》。

2. 完成课后练习,包括对诗中重点词语的解释和诗歌主题的思考。

3. 收集其他王维的诗歌作品,了解其诗歌风格和艺术特色。

四、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教学目标,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欣赏能力是否有所提高,根据学生的反馈进行调整和改进。

五、课后评价通过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和学生的反馈,评价学生对《使至塞上》的理解和欣赏能力,以及王维诗歌风格和艺术特色的认识。

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参与情况进行评价,为下一步的教学提供参考。

六、教学活动设计1. 图片展示:教师展示一些与边塞风光相关的图片,引导学生直观感受诗中的景象。

2. 情景模拟: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情景模拟,让学生扮演诗中的角色,体验诗中的情感。

3. 小组讨论: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让学生就诗中的某一主题或意象进行讨论,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4. 创意写作:教师引导学生以诗中的某一景象或情感为灵感,进行创意写作,如写作一首以边塞为主题的现代诗。

《使至塞上》教案

《使至塞上》教案

《使至塞上》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使至塞上》的创作背景,掌握生僻词语的含义,能够翻译并背诵诗歌。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诗歌的语言、形象和表达技巧,培养学生欣赏古典诗词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会诗人对守边战士的爱国精神和边塞奇异风光的赞美之情,激发学生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祖国的忠诚。

二、教学重点:1. 理解诗歌的内容和主题。

2. 分析诗歌的表达技巧和意境。

3.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一些生僻词语的理解。

2. 诗歌意境的深入领会。

四、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王维及《使至塞上》的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读诗歌,理解诗歌大意,掌握生僻词语的含义。

3. 课堂讲解:分析诗歌的语言、形象和表达技巧,讲解诗歌的意境。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诗歌的欣赏,引导学生深入领会诗人的情感。

5. 总结提升: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歌的鉴赏方法。

五、课后作业:1. 翻译并背诵《使至塞上》。

2. 写一篇关于《使至塞上》的赏析文章。

3. 选择一首类似的边塞诗进行鉴赏,写下自己的心得体会。

六、教学评估:1. 课后收集学生的作业,检查翻译和背诵的情况。

2. 对学生的赏析文章进行评价,关注其对诗歌内容、语言和表达技巧的理解和分析。

3. 课堂表现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的准确性等,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

七、教学反思:1. 课后总结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对教学方法进行调整。

2. 根据学生的反馈,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进一步完善教学内容。

3. 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丰富自己的文学知识,以提高教学水平。

八、拓展学习:1. 推荐学生阅读王维的其他诗作,加深对诗人风格的理解。

2. 引导学生关注其他边塞诗人,如岑参、高适等,拓宽阅读视野。

3. 组织诗歌朗诵活动,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培养对古典诗词的热爱。

九、课程资源:1. 相关书籍:介绍王维的生平和诗歌创作,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料。

《使至塞上》教学教案

《使至塞上》教学教案

《使至塞上》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使至塞上》全文;(2)了解王维的生平和诗歌创作背景;(3)分析并欣赏这首诗的艺术特色。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诗歌内容;(2)学会通过诗句理解诗人的情感;(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人对边疆将士的敬意和对祖国的热爱;(2)学会关爱他人,珍惜和平;(3)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提高文化素养。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诗歌的字词解释和翻译;(2)诗歌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3)诗句的背诵和默写。

2. 教学难点:(1)诗句中的历史典故和地理知识;(2)诗人的情感抒发和意境营造;(3)将诗歌内容与现实生活相结合。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诗歌的字词、翻译和背景知识;2. 自主学习法:让学生自主探究诗歌的主题和艺术特色;3. 合作讨论法: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4.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意境。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熟练掌握诗歌内容,了解王维的生平和创作背景;2. 学生准备:预习诗歌,查阅相关资料;3. 教学资源:多媒体设备、课件、参考资料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介绍王维的生平和创作背景;(2)引导学生关注诗歌的题目《使至塞上》,提问学生对“塞上”的理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2)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歌的字词和翻译;(3)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教师巡回指导。

3. 讲解分析(1)讲解诗歌的字词、翻译和背景知识;(2)分析诗歌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3)引导学生关注诗句中的历史典故和地理知识。

4. 合作讨论(1)分组讨论,探讨诗人情感抒发和意境营造;(2)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3)引导学生将诗歌内容与现实生活相结合。

5.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6. 课后作业(1)背诵《使至塞上》全文;(3)查阅相关资料,深入了解王维的诗歌创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句描绘出了一幅极其奇特壮观的大漠中黄昏落日的画面。“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不愧是被王国维称为“千古壮观”的名句。(1分钟)
七当堂检测(3、4号)(8分钟)
(一)本诗从题材上看是()诗,从内容上看是()诗。本诗叙述了()的艰难行程,描绘了边塞()的景象,也流露出作者去国离乡的()和在朝中受到排挤后的()情绪。(3分钟)
希望有李广那样的飞将军来抵御外敌,安定边疆。
导入语:
同学们,边塞诗是我国古代诗坛上一朵瑰丽的奇葩,是后世诗人可望而不可及的高峰。边塞诗意境高远,格调悲壮,像雄浑的号角。边塞诗人视野开阔,胸怀激荡,充满了一往无前的英雄气概。今天,就让我们走进王维的《使至塞上》,继续感受边塞诗的魅力。(可省去)
板书题目作者
1、“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在写法上有何特点含蓄的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融写景、叙事、抒情于一体,诗人用“征蓬”“归雁”比喻自己,透露出内心的寂寞孤独和飘零之感,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幽微难言怨愤、抑郁以及思乡之情。
2、本诗的末尾写到的“燕然”,暗用一个什么典故有什么作用汉将窦宪大胜匈奴于燕然山,刻石记功以还。诗句一则歌颂守边将士为国奋勇杀敌之功,二则暗示自己为国建功立业之心。
首联叙事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我轻车简从,要前往边境慰问将士,一直要到远在西北边塞的居延。
颔联抒情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我觉得自己像飘飞的蓬草一样出了汉家边塞,又似北归大雁一般飞入胡天。
颈联绘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浩瀚的沙漠上一股狼烟升起又高又直,滔滔的黄河边远望一轮落日大而浑圆。
2、熟诵诗歌(3分钟)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蓬(péng)塞(sài)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骑(jì)燕(yān)
四再读自主探究理解诗意(8分钟)
1、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歌。小组内互相交流,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诗歌的大意。(5分钟)
•五言律边塞
•作者出使边塞
•奇美壮丽
•飘零之感失意(抑郁、忧愤等)
(二)、理解默写(3分钟)
1、诗中既言事又写景,更在叙事写景中透露内心感情的句子是:
2、诗中与李清照“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的回答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
3、诗中描写了塞外壮丽雄浑的风光,被后人称为“千古壮观”名句的是:
八抽查清(3、4号)(课下进行)
使至塞上公开课教案
潦河坡镇中学课时计划
八年级科目语文
教学内容
使至塞上
主备人
简怡乐
课型

教学目的
1.理解并背诵诗歌,品味诗中的佳句。
2.结合具体内容和时代背景,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导学案
二次备课




一课前交流(3分钟)
1.你知道哪些边塞诗人
2.你知道哪些边塞诗句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不知何处吹芦管,
一夜征人尽望乡。
(李益)
马上相逢无纸笔,
凭君传语报平安。
(岑参)
卢纶《塞下曲》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二学习目标(1分钟)
1.理解并背诵诗歌,品味诗中的佳句。
2.结合具体内容和时代背景,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昏落日的景色。
•对祖国边塞壮丽山河的赞美之情。
总结感情:(2分钟)
描绘了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表现了诗人对祖国边塞壮丽山河的赞美之情。也侧面表露了诗人被排挤出朝廷后内心的抑郁之情。
六品读合作提升二名句赏析(12分钟)
试赏析“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一千古名句。
1、“征蓬”在古代诗文中一般比喻什么这里的“征蓬”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结合背景谈谈。(4分钟)
“蓬草”随风飞转,古代文学中常用它比喻漂泊不定的行踪。诗人用“征蓬”自喻,流露了身不由己的感慨,含蓄地抒发了自己受排挤离开朝廷的忧愤。
2、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诗的颈联写了哪些景物,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4分钟)
•赏析角度示例:
•一练字(大、孤、直、圆等)
•二写景(画面、构图、色彩等)
•三情感(情景结合等)
小组合作任选一角度赏析,紧扣诗歌内容,言之有理即可。(1分钟)
练字1、“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有哪些词你认为用得好试选一个谈一谈。(4分钟)
示例一
“大”字,突出了边疆沙漠的浩瀚无边。
“直”字,又表现了烽烟的挺拔、坚毅之美。
尾联叙事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在萧关遇到骑兵,一问才知道都护正在燕然前线。
2、概括诗歌主要内容(3分钟)
描绘了诗人出使塞上的途中所见和边陲大漠风光的壮阔雄奇。
五析读合作探究一(10分钟)
结合背景,抓住意象,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历史背景:吐蕃发兵攻打唐朝的附属小国。节度使崔希逸将军战胜吐蕃军。王维奉使出塞犒赏三军,并留作军队判官,实际上是将王维排挤出了朝廷。这首诗即作于此次出塞途中。(2分钟)
3、对比阅读《出塞》(3、4号选做)
出塞
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1)“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这两句诗从千年以前、万里之外着笔,把眼前边塞战争的失利与秦汉时期跟匈奴斗争的胜利联系起来,反映了戍边将士怎样的心情
长期戍边不得回归的抱怨心情。
(2)“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表达了人们什么愿望
“圆”字,写出了落日之低,突出了在大漠中观落日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特殊感受。
“孤”写出作者被排挤后失意的心情。
“长”字,将黄河的壮阔之美写得淋漓尽致。
2、“诗中有画”,从图画美的角度赏析这一句。(5分钟)
示例二构图美:
大漠烽烟长河夕阳——苍茫辽阔
线条美:
直烟曲河圆日——层次丰富
色彩美:
黄沙青烟碧水红日——鲜艳优美
三初读预习检测(5分钟)
1、了解作者(2分钟)
王维,唐代诗人、画家,字摩诘,号摩诘居士。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官至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有《王右丞集》其作品最主要的是山水田园诗,是唐代山水田园派的代表,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晚年无心仕途,专诚奉佛,后世称其为“诗佛”。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学生代表诵读
注意易错字音
有感情的诵读诗歌
播放音频
齐读
熟背诗歌




装订区域
板书设计
课后
反思
1、亮点赏析:
2、缺憾探析:
3、整改措施:
说明:教学过程运用“双分五步教学”模式,必须体现当堂训练练习题,如果不够写时可附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