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输系统规范
长途通信干线光缆传输系统线路工程设计规范
长途通信干线光缆传输系统线路工程设计规范1、光缆线路路由的选择1.1 直埋光缆线路路由的选择1.1.1光缆线路路由方案的选择,应以工程设计任务书和干线通信网络规划为基础,进行多方案比较。必须保证通信质量,使线路安全可靠、经济合理和便于施工、维护。在满1.1.2足干线通信要求的前提下,可适当考虑沿线地区的通信需求。1.1.3选择光缆线路路由时,应以现有的地形地物、建筑设施和既定的建设规划为主要依据,并应充分考虑铁路、公路、水利、长途管道等有关部门发展规划的要求。1.1.4光缆线路路由一般宜避开干线铁路,且不应靠近重大军事目标。1.1.5光缆线路路由,在符合大的路由走向的前提下,宜沿靠公路,但应顺路取直,避开路边设施和计划扩改地段,距公路不宜小于50米。1.1.6光缆线路路由应选择在地质稳固、地势较为平坦的地段,尽量减少翻山越岭,并避开可能因自然或认为因素造成危害的地段。路由的选择应充分考虑到线路稳固、运行安全、施工及维护方便和投资经济的原则。1.1.7宜选择在地势变化不剧烈、土石方工作量较少的地方,避开滑坡、崩塌、泥石流、采空区及岩溶地表塌陷、地面沉降、地裂缝、地震液化、沙埋、风蚀、盐渍土、湿陷性黄土、崩岸等对光缆安全有危害的地方。应避开湖泊、沼泽、排涝蓄洪地带,尽量少穿越池塘、沟渠,在障碍较多的地段应合理绕行,不宜强求长距离直线。并应考虑建设地域内水利及土地利用长期规划的影响。1.1.8光缆线路穿越河流,当过河地点附近存在可供光缆敷设的永久性桥梁时,光缆宜在桥上通过。采用水底光缆时,应选择在负荷敷设水底光缆要求的地方,并应兼顾大的路由走向,不宜偏离过远,对于河势复杂、水面宽阔或航运繁忙的大型河流,应着重保证水线的安全,在这种情况下可局部偏离大的路由走向。1.1.9光缆线路通过水库的位置,应在水库的上游。当必须在水库的下游通过时,应考虑水库发生事故,危及光缆安全时的保护措施。1.1.10光缆不应在水坝上或坝基下敷设。如需在该地段通过时,必须报批工程主管单位和水坝主管单位,批准后方可实施。1.1.11光缆不宜穿过大的工业用地,如大型工厂和矿区等。当必须在该地段通过时,应考虑地层沉陷对线路安全的影响,并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1.1.12光缆不宜穿越和靠近城镇及开发区,少穿越村庄。当必须穿越或靠近村镇时,应考虑村镇建设规划的影响。1.1.13光缆不宜通过森林、果园及其他经济林区或防护林带。对于地面建筑设施和电力、通信线缆等应尽量避开。1.1.14光缆线路应考虑强电影响,不宜选择在易遭受雷击、腐蚀和机械损伤的地段。1.1.15光缆线路路由应考虑到建设地域内的文物保护、环境保护等事宜,减少对原有水系及地面形态的扰动和破坏。1.2架空光缆线路路由的选择2、光缆线路敷设安装2.1敷设方式选择2.1.1长途通信省际干线光缆线路在非市区地段敷设时应以采用管道或直埋方式为主。省内干线光缆线路除管道和直埋方式外也可采用架空方式。2.1.2长途干线光缆线路在市区内敷设应以采用管道方式为主,对不具备管道敷设条件的地段,可采用简易塑料管道、槽道或其他示意的敷设方式。2.1.3长途干线在下列情况下可采用局部架空敷设方式:(1)必须穿越峡谷、深谷等采用其他敷设方式不能保证安全或建设费用过高的地段;(2)地下或地面存在其他设施,施工特别困难、原有设施业主不允许穿越或陪补费过高的地段;(3)因环境保护、文物保护等原因无法采用其他敷设方式的地段;(4)受其他建设规划影响,无法进行长期性建设的地段;(5)地表下陷、地质环境补稳定的地段;(6)其他不能采用管道或直埋方式敷设的地段,如陡峭山岭等。2.1.4在长距离直埋地段局部架空时,可以不改变光缆外护层结构。2.1.5长途干线光缆穿越河流的敷设方式,应以线路安全稳固为前提,并结合现场情况按下列原则确定:(1)路由附近有永久性坚固桥梁可以利用的,光缆应当在桥上敷设。(2)不具备桥上敷设条件,或建设费用过高时,河床情况适宜的一般河流可采用定向钻孔或水底光缆的敷设方式。采用定向钻孔时根据实际情况可不改变光缆护层结构。(3)遇有河床不稳定,冲淤变化较大,或河道内有其他架设规划,或河床土质不利于施工,无法保障水底光缆安全时,可采用架空跨越方式。注:(1)其他预留按实际需要。(2)由管道或直埋至架空引上每处增加6~8m.2.3 直埋式光缆线路的敷设与安装要求注:1.采用钢管保护时,与水管、煤气管、石油管交越时的净距可降低为0.15m。光缆与热力管靠近时,应采取隔热措施;2.大树指直径30cm以上的树木,对于孤立大树,还应考虑防雷要求;3.穿越埋深与光缆相近的各种地下管线时,光缆宜在管线下方通过;4.地下光缆与采取了防腐蚀措施的高压石油、天然气管接近时,除满足表中的距离要求外,还应考虑防腐蚀的距离要求或采取有效的防腐蚀措施;5.地下光缆采用了防腐蚀和防机械损失措施后,与积肥池等易腐蚀地带的净距可降为1~1.5m;6.光缆与易塌方土井的净距不宜小于5m;7.与高压电力线路的交叉跨越角度:宜不小于30度;8.距电厂、变电站的接地装置:一般情况宜大于200m;2.3.2埋深:注:1.边沟设计深度为公路或城建管理部门要求的深度;2.石质、半石质地段应在沟底和光缆上方各铺100mm厚的细土或沙土,此时可将沟深视为光缆的埋深;3.上表中不包括冻土地带的埋深要求,对此在工程设计中应另行分析取定;(2)缆沟a.光缆沟的尺寸必须把光缆沟挖到所需的深度,光缆沟底部宽度(W b)随光缆的数目而变,顶宽(W a)可用下式来计算:W a=W b+0.1D(cm)式中:D-埋深(cm)挖沟深度(d)由光缆类型而定。通常,由下式来确定:+D+10(cm)注:沼泽、盐盖土视作软石;2.3.2 光缆可同其他通信光缆或电缆同沟敷设,但不得重叠或交叉,缆间的平行净距不应小于10cm。2.3.4 光缆线路标石的埋设应负荷下列要求(1)下列地点应埋设光缆标石a.光缆接头、转弯点、预留处;b.适于气流法敷设的长途塑料管的开断点级接续点;c.穿越障碍物或直线段落较长,利用前后两个标石或其他参照物寻找有困难的地方;d.装有监测装置的地点及敷设防雷线、同沟敷设光、电缆的起止地点,直埋光缆的接头处应设置监测标石;此时可不设置普通标石;e.需要埋设标石的其他地点;(2)利用固定的标志来标示光缆位置时,可不埋设标石;(3)光缆标石的埋设要求:光缆标石宜埋设在光缆的正上方。接头处的标石,埋设在光缆线路的路由上;转弯处的标石,埋设在光缆线路转弯处的交点上。标石应当埋设在不易变迁、不影响交通与耕作的位置。如埋设位置不宜选择,可在附近增设辅助标记,以三角定标方式标定光缆位置。2.3.5直埋光缆接头应安装在地势较高、较平坦和地质稳固之处,应避开水塘、河渠、沟坎、道路等施工、维护不便,或接头有可能受到扰动的地点。光缆接头盒可采用水泥盖板或其他适宜的防机械损伤的保护措施。2.3.6 光缆线路穿越铁路、通车方忙或开挖路面受到限制的公路时,应采用钢管保护,或定向钻孔地下敷管,但应保证其他地下管线的安全。采用钢管时,应伸出路基两侧排水沟外1m,光缆埋深距排水沟沟底不小于80cm,并符合相关部门的规定。钢管内径应满足安装子管的要求,但。
中国民航飞行品质监控系统数据传输规范MHT 2010-2019
中国民航飞行品质监控系统数据传输规范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快速存取记录器及等效设备的数据传输基本要求、传输规范,飞行数据地面接收基站的数据接收与转发等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中国民航飞行品质监控系统收集的民用航空器机载快速存取记录器及等效设备的数据传输相关工作。
注:本标准中的数据是指中国民航飞行品质监控系统收集的民用航空器机载快速存取记录器及等效设备记录的飞行数据。
2 术语和定义2.1中国民航飞行品质监控系统 flight operation quality assurance system of CAAC通过收集快速存取记录器及等效设备记录的民用航空器飞行数据,根据局方飞行品质监控项目和标准进行监控,分析研究行业典型不安全事件,动态评估行业飞行安全状态和安全趋势,为行业安全管理和监管提供数据支持的系统。
2.2快速存取记录器 quick access recorder(QAR)主要用于日常运行时获取飞行数据的、无保护装置的机载飞行数据记录设备。
注:包括不具备无线数据传输功能的普通快速存取记录器和无线快速存取记录器。
2.3无线快速存取记录器 wireless quick access recorder(WQAR)具备通过移动通信技术将飞行数据传输到数据接收服务器功能的快速存取记录器。
注:其工作原理是在有通信网络覆盖的区域,当航空器停在地面且发动机处于关车等情况下,无线快速存取记录器将飞行数据传输到地面数据服务器,软件系统可自动下载和处理飞行数据,无需人工干预。
2.4等效设备 equivalent equipment对于一些未安装无线快速存取记录器的新型民用航空器,能够利用无线局域网WLAN或其他通讯网络方式将机载设备记录的飞行数据自动传输到飞行数据地面接收基站、具备WQAR设备同等功能的设备。
2.5飞行数据地面接收基站 flight data ground base station配置在地面的数据服务器,装有飞行数据地面接收软件,用于接收由快速存取记录器及等效设备自动或人工传输的数据包,并将其转发到中国民航飞行品质监控系统或其他飞行数据分析中心的服务器终端。
网络数据传输性能规范
网络数据传输性能规范一、引言网络数据传输性能规范是为了确保网络数据传输的效率和稳定性而制定的一系列标准和规范。
本文将从带宽、延迟、丢包率和吞吐量等方面介绍网络数据传输的性能要求和相应的规范。
二、带宽1. 定义和意义带宽是指网络系统在单位时间内传输数据的能力。
在网络数据传输中,带宽决定了数据传输的速度和能力。
合理的带宽规范可以提高数据传输的效率,减少传输延迟。
2. 性能要求网络数据传输的带宽应满足以下要求:- 对于大型企业或机构内部的局域网(LAN),带宽应具备高速传输的能力,以满足大量数据的传输需求。
- 对于云计算或大数据中心,带宽应具备高带宽、低延迟的特点,以满足大规模数据处理和实时传输的需求。
- 对于普通住宅或个人用户的宽带接入,带宽应适中,能够满足个人需求,同时考虑成本因素。
三、延迟1. 定义和意义延迟是指网络数据从发送端到接收端所经历的时间间隔。
延迟的高低直接影响到网络数据的传输速度和实时性。
2. 性能要求网络数据传输的延迟应满足以下要求:- 对于实时视频会议、在线游戏等对延迟有较高要求的应用场景,延迟应尽可能低,以保证数据的即时性。
- 对于普通网页浏览、电子邮件等一般网络应用,允许适当的延迟,但延迟也应尽量控制在可接受范围内,以提高用户体验。
四、丢包率1. 定义和意义丢包率是指数据在传输过程中丢失的比例。
丢包率高意味着数据传输不稳定,可能导致数据丢失或传输错误。
2. 性能要求网络数据传输的丢包率应满足以下要求:- 对于实时音视频传输、在线直播等对数据稳定性有较高要求的应用场景,丢包率应尽量低,以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 对于普通的文件传输、电子邮件等一般网络应用,对丢包率的要求相对较低,但也应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内,避免数据传输错误。
五、吞吐量1. 定义和意义吞吐量是指网络系统在单位时间内能够传输的数据量。
吞吐量高意味着网络的传输效率和容量足够大。
2. 性能要求网络数据传输的吞吐量应满足以下要求:- 对于大型企业或机构内部的局域网(LAN),吞吐量应具备高速传输的能力,以满足大量数据的传输需求。
电子公文传输系统管理办法
中国人民银行电子公文传输系统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中国人民银行电子公文传输系统的管理,保证电子公文传输系统安全、高效、畅通,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中国人民银行电子公文传输系统包括:总行与各分行、营业管理部,各省会(首府)城市中心支行(以下简称各单位)及副省级城市中心支行之间的电子公文传输系统(骨干网),各单位与所辖地市中心支行的电子公文传输系统(二级网)。
第三条本管理办法所指电子公文是指具备中国人民银行公文要素,通过电子公文传输系统传输的电子文本或输出打印文本。
中国人民银行电子公文与纸质公文具有相同效力,对电子公文的收发、传阅、签批、归档等均按《中国人民银行公文处理办法》(银发[2000]360号)的规定执行。
第四条中国人民银行电子公文传输系统实施密码保护,各使用单位和操作人员应认真执行有关密码管理规定,确保电子公文和密码设备的安全。
第二章职责分工第五条总行办公厅统一负责电子公文传输系统的管理。
各单位办公室负责辖区内电子公文传输系统的日常管理。
第六条总行办公厅和科技司统一组织电子公文传输系统软件开发、升级改造和网络加密工作,各单位不得自行对该系统进行软件升级改造。
总行科技司负责该系统服务器、打印机等硬件设备的统一选型。
各单位科技部门负责其他相关设备的选型并按总行的要求进行设备的配置、安装、调试及技术支持等工作,确保系统正常运行。
第七条电子公文传输系统在中国人民银行内联网电子邮件系统平台上运行。
网络及电子邮件系统平台由科技部门统一配置、维护和管理。
第八条各使用单位设立电子公文传输工作站,配备机要人员具体负责传输公文的接收、递送工作。
该项操作人员实行AB制,并保持相对稳定,以确保电子公文传输系统连续、稳定运行。
第九条各单位办公室会同科技部门定期或不定期对电子公文和传输系统的运转及管理情况、有关技术人员和操作人员的工作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第十条各电子公文传输工作站要严格依照规定的操作程序传输电子公文。
城市综合管廊工程技术规范通信和数据传输系统设计要求
城市综合管廊工程技术规范通信和数据传输系统设计要求一、引言城市综合管廊工程是在城市地下综合管线的基础上,建设起一个集电力、燃气、通信、给水排水、热力、自来水等各类管线及其设备的综合管廊系统。
在城市综合管廊工程中,通信和数据传输系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深入探讨城市综合管廊工程中通信和数据传输系统的设计要求。
二、系统设计原则1. 系统可靠性通信和数据传输系统设计要确保系统具备高可靠性,能够满足城市综合管廊工程长时间、稳定的运行需求。
同时,还应考虑系统的可维护性,方便对系统进行日常维护和故障排除。
2. 联网互联性城市综合管廊工程中的通信和数据传输系统必须具备联网互联的能力。
不同设备之间能够实现数据的快速、稳定的传输,达到信息共享和集成管理的目的。
3. 系统扩展性通信和数据传输系统的设计要考虑到城市综合管廊工程未来的发展需求,具备一定的系统扩展性。
随着城市发展和技术进步,系统能够随时添加新的设备和功能,满足不断增长的需求。
三、通信系统设计要求1. 网络拓扑结构通信系统的设计应采用合适的网络拓扑结构,可以选择总线型、星型、环型、网状等拓扑结构,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同时,还要充分考虑网络带宽、延迟等因素,保证网络通信的稳定性和效率。
2. 设备选型通信设备的选型要根据系统需求、传输距离、传输速率等因素进行选择。
设备应具备良好的抗干扰性、稳定性和兼容性,能够满足不同数据传输的要求。
3. 电力供应与保障通信设备的正常工作和数据传输需要稳定可靠的电力供应,电力线路应进行合理的规划和布线,确保通信系统的电力供应安全可靠,并考虑备用电源等应急措施。
4. 传输介质通信系统的传输介质可以选择光纤、电缆等。
光纤的传输速率高、带宽大、抗干扰能力强,适合长距离传输;电缆适用于传输距离较短、带宽要求较低的情况。
四、数据传输系统设计要求1. 数据采集与处理数据传输系统应能够准确、高效地采集和处理各类管廊设备的数据信息。
数据采集设备要具备实时性、准确性和稳定性,能够满足系统对数据的及时性和精确度的要求。
HFC网络数据传输系统技术规范第1部分总体要求
HFC网络数据传输系统技术规范第1部分:总体要求1 范围本部分描述了HFC网络数据传输系统基本构成,规定了对系统的基本要求以及对系统管理、兼容性和扩展性的要求。
本部分适用于HFC网络数据双向传输系统。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部分的引用而成为本部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部分,然而,鼓励根据本部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部分。
GY/T 106-1999 有线电视广播系统技术规范GY/T 180-2001 HFC网络上行传输物理通道技术规范YD/T 1076-2000 接入网技术要求一电缆调制解调器(CM)IEEE 802.3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elecommunications and information exchange between systems – Local and metropolitan area networks – Part 3: 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 with collision detection(CSMA/CD) access method and physical sublayer specifications RFC 0791 互联网协议3 缩略语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部分。
CM Cable Modem 电缆调制解调器CMTS Cable Modem Termination System 电缆调制解调器前端系统DHCP Dynamic Host Configuration Protocol 动态主机配置协议NSI Network Side Interface 网络侧接口RFI Radio Frequency Interface 射频接口SNMP Simple Network Management Protocol 简单网络管理协议TFTP Trivial File-Transfer Protocol 简单文件传送协议ToD Time of Date 日期时间(服务器)UNI User Network Interface 用户侧接口4 HFC网络数据传输系统描述及基本构成4.1 HFC网络本标准中的HFC网络是指光纤/同轴电缆混合(包括全同轴电缆)的有线电视接入网络,该网络应符合GY/T 106-1999和GY/T 180-2001的基本要求。
海底光缆数字传输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本标准要紧起草人:王卫昀高军诗。
1
1.0.1《海底光缆数字传输系统工程设计规范》(下列简称“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海底光缆数字传输系统(下列简称“海缆系统”)的工程设计。改建、扩建与其它涉及海底光缆数字传输系统内容的工程设计亦可参照本规范结合具体工程情况执行。
9
9.0.1海缆系统终端传输设备的机架宜使用宽架结构,机架高度可根据工程的具体情况决定。
9.0.2远供电源设备的安装位置应靠近并单独使用列柜中的电源分配熔丝。
9.0.3海底光缆系统的网管监控设备应安装在设备保护监测区内。
9.0.4本规范中未包含的设备安装及配置的其它要求应符合现行通信行业标准YD/T 5095-2000《同步数字系列(SDH)长途光缆传输工程设计规范》与YD/T 5092-2000《长途光缆波分复用(WDM)传输系统工程设计暂行规定》中有关条款的规定。
3.0.4海底光缆中所使用的光纤根据技术要求与实际需要可选用标准单模光纤、色散位移单模光纤或者1550nm波长损耗最小的单模光纤。
3.0.5海缆系统的标称工作波长宜为C波段或者C+L波段。
4
4.0.1系统的构成
海缆系统由终端传输设备(LTE)、远供电源设备(PFE)、网管/系统监控设备、海底放大设备与海底光缆、海底接头盒、海底分支单元(BU)等构成。终端传输设备中包含构成WDM系统的合波器、分波器、光放大器(功率放大器、前置放大器)、波长转换器等。
海洋专业中是指海水深度大于2000m且开阔的海区。本规范中特指海水深度大于200m的海区。
2.0.10浅海
海洋专业中是指海水深度小于2000m的海区。本规范中特指海水深度不大于200m的海区。
2.0.11电源远供系统
城市综合管廊工程技术规范之通信与信号传输系统要求
城市综合管廊工程技术规范之通信与信号传输系统要求一、引言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和信息化水平的提高,城市综合管廊工程成为新型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为城市管理和发展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本文就城市综合管廊工程技术规范之通信与信号传输系统要求进行探讨,以指导此类工程的设计和建设。
二、总体要求1. 通信与信号传输系统应满足城市综合管廊的整体要求,并与其他系统实现集成。
2. 系统应具备安全、可靠、高效的特点,满足信息传输的实时性和稳定性。
3. 通信与信号传输系统应具备可扩展性和灵活性,适应未来技术发展的变化。
三、设备选型与布置1. 根据工程需求,选择符合国家相关标准要求的设备,确保设备的质量和可靠性。
2. 设备布置应合理,避免与其他管廊设备冲突,确保通信与信号传输系统的运行不受干扰。
四、技术指标1. 通信与信号传输系统的数据传输速率应满足工程要求。
2. 系统的容量应符合工程需要,预留一定的扩展空间。
3. 信号传输的时延和误码率应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以保证信息传输的质量。
五、电源与接地1. 系统电源应采用稳定可靠的供电方式,确保系统正常运行。
2. 接地应符合相关标准要求,确保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六、系统集成与调试1. 通信与信号传输系统应与其他系统实现集成,确保各系统之间的信息互通。
2. 完成系统的安装和布线后,进行必要的调试和测试工作,确保系统正常运行。
七、运维与维护1. 建立系统运维与维护的管理机制,确保系统持续稳定运行。
2. 定期对通信与信号传输系统进行巡检、维护和更新,保证系统的性能和可靠性。
经过对城市综合管廊工程技术规范之通信与信号传输系统要求的探讨,我们可以明确在设计和建设中需要考虑的方面,以保证通信与信号传输系统的安全、可靠和高效运行。
希望本文对相关人员能提供一定的指导和参考,为城市综合管廊工程的成功实施做出贡献。
《长途光缆波分复用(WDM)传输系统工程验收规范》
50,10
30,20
50,20
单选
A
立体交叉
交叉
平行
重叠
单选
C
100
110
120
130
单选
A
基本一致
完全一致
看上去一样
无所谓
单选
D
3
5
8
10
单选
B
0.05%
0.1%
0.15%
0.2%
单选
单选
单选
单选
单选
单选
单选
单选
单选
单选
单选
单选
单选
单选
单选
单选
根据《长途光缆波分复用(WDM)传输系统 工程验收规范》,列内机架应相互靠拢,机 架间隙不应大于()mm,并保持机架门开关 顺畅. 根据《长途光缆波分复用(WDM)传输系统 工程验收规范》,机面应平直,每米偏差不 大于()mm,全列偏差不大于()mm 根据《长途光缆波分复用(WDM)传输系统 工程验收规范》,在需要抗震的地区,机架 安装按照施工图设计要求进行()加固. 根据《长途光缆波分复用(WDM)传输系统 工程验收规范》,光跳线接头处应留一定的 富余,余长应依据接头位置等情况确定,能 够方便维护,调度和操作即可.一般不宜超 过()m. 根据《长途光缆波分复用(WDM)传输系统 工程验收规范》,光跳线余长部分应整齐盘 放,曲率半径应不小于()mm. 根据《长途光缆波分复用(WDM)传输系统 工程验收规范》,使用的电缆的()应符合 施工图设计要求. 根据《长途光缆波分复用(WDM)传输系统 工程验收规范》,电缆的()应符合施工图 设计要求. 根据《长途光缆波分复用(WDM)传输系统 工程验收规范》,芯线焊接时,焊接的芯线 应端正,牢固,焊锡适量,焊点光滑,圆满,不 成()形. 根据《长途光缆波分复用(WDM)传输系统 工程验收规范》》,列柜或电源柜的()应 符合施工图设计要求. 根据《长途光缆波分复用(WDM)传输系统 工程验收规范》,插入损耗测试:在合波器 ()端口用光谱仪分别逐个测试不同波长 的光功率电平, 根据《长途光缆波分复用(WDM)传输系统 工程验收规范》,按如下方法分别计算出各 波长通路的插入损耗: 根据《长途光缆波分复用(WDM)传输系统 工程验收规范》,分波器插入损耗计算结果 应满足各波长通路插入损耗的设计指标要 求.光谱仪分辨率宜设置为()nm状态测 根据《长途光缆波分复用(WDM)传输系统 工程验收规范》,计算结果应满足各波长通 路插入损耗的设计指标要求.光谱仪分辨率 宜设置为()nm状态测试. 根据《长途光缆波分复用(WDM)传输系统 工程验收规范》,OADM设备上下通路在() 个波长之内时,参照"非相邻通路隔离度测 试". 根据《长途光缆波分复用(WDM)传输系统 工程验收规范》,OADM设备上下通路在() 个波长之内时,参照"相邻通路隔离度测试 根据《长途光缆波分复用(WDM)传输系统 工程验收规范》,OTU平均发送光功率测试: 用光功率计测量OUT输出端口(作为发送端 的测()点,作为接收端的测()点)的光 功率,测得的功率电平值应满足设计指标要 根据《长途光缆波分复用(WDM)传输系统 工程验收规范》,OTU接收灵敏度测试:设备 工作在误码率BER≤()的情况下,在OUT的 输入端口,测得送入设备平均光功率电平的 最小值,该功率电平值就是接收灵敏度.
长途光缆波分复用(WDM)传输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前言2000年编制的《长途光缆波分复用(WDM)传输系统工程设计暂行规定》YD/T 5092-2000已使用多年。
近几年,随着光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行业标准也在不断完善,《光波分复用(WDM)终端设备技术要求-16x10Gb/s、32x10Gb/s部分》YD/T 1273-2003、《光波分复用系统(WDM)技术要求-160x10Gb/s、80x10Gb/s部分》YD/T 1274-2003、《波分复用系统(WDM)光安全进程技术要求》YD/T 1259-2003等有关规范陆续出台,原有的部分设备技术也不再适用当前需要。
为适应我国电信业的发展,依据信息产业部信部规函[2004]508号“关于安排《通信工程建设标准》修订和制定计划的通知”的要求,重新修订原规范。
本规范根据我国近些年新建的多条长途光缆WDM工程的设计实践经验进行编制。
本规范对原规范进行了修改、补充、增删和细化。
经反复讨论修改,后经有关部门会审定稿。
本设计规范与《长途光缆波分复用(WDM)传输系统工程设计暂行规定》YD/T 5092-2000的主要差异如下:——增加了10Gb/s WDM系统有关内容;——结合国内的应用情况进行了适当调整;本规范主管单位:信息产业部综合规划司。
本规范具体条文解释单位:京移通信设计院有限公司,地址:北京市西直门内大街126号,邮编:100035。
本规范原主编单位:信息产业部北京邮电设计院。
本规范修订主编单位:京移通信设计院有限公司。
本规范主要起草人:李勇、宋力。
目次前言 ...................................................................................................................................................... 11.总则 ............................................................................................................................................ 32.名词术语 .................................................................................................................................. 43.系统制式及系统设计 .................................................................................................................... 63.1 波分复用光线路系统特性 ................................................................................................ 63.2 系统组成、分类 ................................................................................................................ 63.3 光线路系统主光通道接口 ................................................................................................ 73.4 光通路信号光接口 ........................................................................................................ 123.5 光通道 ............................................................................................................................ 193.6 光监控通路 .................................................................................................................... 203.7 光纤类型 ........................................................................................................................ 203.8 系统结构、系统通路数量配置及通路信号速率选用 ................................................ 213.9 站址设置 ........................................................................................................................ 223.10 公务联络系统设置 ...................................................................................................... 233.11 放大器功率控制 .......................................................................................................... 233.12 光性能监测 .................................................................................................................. 234.网络管理 .............................................................................................................................. 244.1 网络管理分级 ................................................................................................................ 244.2 网络管理配置 ................................................................................................................ 244.3 网络管理系统的保护 .................................................................................................... 245 网络保护 ............................................................................................................................ 265.1 网络拓扑 ........................................................................................................................ 265.2 保护方式的选用 ............................................................................................................ 266.供电方式 .............................................................................................................................. 277.传输性能设计指标 .................................................................................................................... 287.1 光信噪比 ........................................................................................................................ 287.2 误码性能 ........................................................................................................................ 287.3 抖动性能 ........................................................................................................................ 298.安全要求 .................................................................................................................................... 31附录A 32/40×2.5Gbit/s WDM系统主通道参数......................................................................... 32附录B 16×10Gbit/s WDM系统主通道参数................................................................................. 33附录C 32/40×10Gbit/s WDM系统主通道参数.......................................................................... 35附录D 80/160×10Gbit/s WDM系统主通道参数 ....................................................................... 37附录E 发送端OTU的接口参数................................................................................................ 39附录F 作为再生中继器OTU的接口参数................................................................................ 42附录G 接收端OTU的接口参数 ............................................................................................... 45附录H 本规定用词说明............................................................................................................ 47附:条文说明 .................................................................................................................................. 481.总则1.0.1 《长途光缆波分复用(WDM)传输系统工程设计规范》(以下简称“本规范”)适用于新建及改、扩建承载10Gbit/s速率以下SDH信号的单纤单向WDM传输系统的工程设计。
HFC 网络数据传输系统技术规范说明
HFC网络数据传输系统技术规范编制说明一任务来源本标准是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科技司广技监字[2000]294号文“国家广电总局2000年行业标准制、修订计划项目”下达,由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标准化规划研究所、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广播影视信息网络中心、歌华有线电视网络股份有限公司、华为技术公司等共同承担。
考虑到本标准影响面广,涉及传输运营网和有关开发生产部门,为了充分发挥我国企业和使用部门在标准制定过程中的作用,本标准的研究制定吸收了较多单位参与。
参加本标准起草的单位还有:青岛有线电视台、成都康特电子高新科技公司、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上海广电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傲龙宽频科技有限公司、中兴通讯有限公司、香港电讯盈科公司、深圳迪科信息技术公司、广东环网公司、创维数字技术有限公司。
二编制依据和编制过程2000年11月13日,全国广电标委会秘书长、总局标准化规划研究所所长高少君教授在深圳组织召开了起草小组成立会议,会议推举北京有线电视台金国钧教授担任起草小组组长,并制定了本标准的编制计划,本标准起草工作正式启动。
本标准编制分为以下几个过程。
1、全面研究分析国际现行标准和技术,进行实验室仿真试验和应用环境测试本标准起草小组首先全面研究分析了国际现行标准和技术,提出了“HFC数据接入国际标准分析报告”和“EuroDocsis与EuroModem技术分析与比较”两份研究报告。
在对HFC数据接入应用技术广泛研究的基础上,部分专家还提出与现行标准使用技术不同的“码分多址HFC 宽带接入网络MAC层协议规范”供小组讨论。
根据技术分析报告,起草小组成员单位进行了系统实验室仿真试验。
为了全面了解和掌握本标准应用的电磁环境情况和上行信道的频谱利用率,起草小组成员单位成都康特公司还组织完成了成都地区电磁环境测试分析报告。
经过上述的理论分析、环境测试和对仿真结果的分析、并且考虑到现行国际标准的发展及其对我国有线电视HFC网络升级改造的适应性、本标准将对产业发展的影响等等,起草小组提出了初步的标准起草意见,即参照ITU-T J.112建议书附录B(Transmission Systems for Interactive Cable Television Services,Annex B: Data-over-cable radio frequency interface 1.0)提出标准草案,而后该建议书由美国CableLabs实验室升级为DOCSIS 1.1版本,且扩展了EuroDOCSIS 1.1。
长途通信干线光缆传输系统线路工程验收规范标准
3.2.12 光缆直埋线路应尽量避免雷暴严重地域的弧站树、杆塔、高耸建筑、树林等。易引雷目标无法避开时,应采用消弧法、避雷针等措施。光缆离电杆拉线较近时应穿放塑料保护。
3.2.13需要用防雷线方式防止强雷电的地段,应按设计要求布放单条线双条防雷线。防雷线应在光缆上方30cm处布放,双条防雷线应保留之间的间距。防雷线的连接处应采取重叠焊接方式。
3.1.8光缆线路施工,应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杜绝人身及光缆等设施的安全事故的发生。按照光缆的敷设方式的安全控制要点的要求进行施工,具体可参照附录4。
3.2直埋光缆敷设安装
3.2.1长途干线光缆埋深应达到表2.2.1规定。
表3.2.1 直埋光缆埋深
敷设地段及土质
埋深(m)
普通土、硬土
≥1.2
砂砾土、半石质、风化石
③普通标石应面向公路,监测标石面向光缆接头盒。
④标石按不同规格埋深,一般普1m标石埋深60cm,出土部分40cm;标石周围土囊应夯实。
3.2.16标石应统一刷白色。标石编号应为白底红(或黑)漆正楷字,字体应端正,编号应按中继段由A-B或B-A(根据当地维护习惯)方向编排。标石的符号、编号应一致,可参照图3.2.16所示。
10.0
0.5
长途通信干线光缆传输系统线路工程设计规范
长途通信干线光缆传输系统线路工程设计规范长途通信干线光缆传输系统线路工程是现代通信技术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设计规范对保障通信质量和系统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光纤接入网、光缆布线、接头盒选择以及光缆埋设等方面,介绍长途通信干线光缆传输系统线路工程设计规范。
1. 光纤接入网为了确保系统的安全可靠,设计者必须在进入镇需要光缆进户的地方处置好光纤接入网。
在选择光纤时,应该以正确经济的考虑,根据接入网的用户数量和所需带宽来选择,使其满足用户数量和速率要求,避免造成性能瓶颈。
在布线时,应保证光缆与场地地形条件相适应,避免光缆挂在高空架空线上,以免光缆长时间受到外部环境的侵蚀。
光缆纤芯直径和光纤颜色也应在设计中考虑,避免混淆和使用不当。
2. 光缆布线在光缆布线时,应考虑到是否能保障光缆长期稳定运行,防范光缆在使用过程中受到外界的侵蚀而产生质量问题。
在考虑光缆走向和承载要求时,应优先考虑地势,选择适合场地条件的骨干路线,避免光缆的接口和连接点出现雨水或者破坏气候等因素导致的意外故障。
在铺设时,应确保光缆铺设平稳,避免抛锚现象。
同时,要尽可能地避免不必要的铺设工程,以节省成本,提高效率。
3. 接头盒选择随着光缆铺设的不断发展使用,接头盒在工程中也成为了重要的一部分。
选用接头盒需要遵循下列原则:一是尽量减少光缆接头的数量,以促进光缆直接连通性。
二是保持盒子的整洁,尽量减少盒子的物理影响,提高通信质量。
三是为避免信号损耗,选用品牌知名、信誉可靠的接头盒。
四是确定接头盒埋设的深度和结实度,以防止光缆接头的断裂。
4. 光缆埋设光缆埋设是光缆传输的最后一步,也是最为重要的一步。
光缆埋设前,需对于地段条件、光缆厚度、铺设方式等方面进行充分考虑,应尽量减短光缆埋设在地下的长度,减少地下工程难度。
在埋设时,需确保光缆深度,不仅可以保护光缆外皮,还能承受外部压力和冲击,使光缆能够长期稳定运作。
同时,还应考虑到自然元素的影响,如地震、地下水位、气温等,以做好预防措施。
SDH光传输系统工程验收规范
YD 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YD/T 5044-2010 SDH光传输系统工程验收规范Acceptance Specification for SDH Optical Fiber CableTransmission Project(送审稿)200 - - 发布 200 - - 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SDH光传输系统工程验收规范Acceptance Specification for SDH Optical Fiber Cable TransmissionProjectYD/T 5044-2010主管部门:工业和信息化部通信发展司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施行日期:20xx年月日******出版社20xx年北京工业和信息化部文件工信部规【20xx】号关于发布《SDH光传输工程验收规范》的通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通信管理局,中国电信集团公司、中国网络通信集团公司、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中国联合通信有限公司、中国卫星通信集团公司、中国铁通集团有限公司:现将《SDH光传输系统工程验收规范》(编号:YD/T 5044-2010)发布,自年月日起实行。
本规范由工业和信息化部通信发展司负责解释。
本规范由出版社负责出版发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二〇xx年月日前言本规范是根据工信部规函〖2009〗XXX号文《关于安排2009年(通信工程建设标准体系)编制计划的通知》的要求,对原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YD/T 5044-2005《SDH长途光缆传输系统工程验收规范》、YD/T 5149-2007《SDH本地网光缆传输工程验收规范》、YD/T 5150-2007《基于SDH的多业务传送节点(MSTP)本地网光缆传输工程验收规范》,进行了修订。
本规范包括SDH光传输系统工程的设备安装检查、设备检查及本机测试、系统性能测试及功能检查、SDH网管系统基本功能检查、工程验收等。
长途通信干线光缆传输系统线路工程设计规范
长途通信干线光缆传输系统线路工程设计标准更新时间:2006-3-17 关于发布?长途通信干线光缆传输系统线路工程设计标准?的通知信部规[2003]393 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通信管理局,中国电信集团公司、中国网络通信集团公司、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中国联合通信、中国卫星通信集团公司、铁道通信信息,中讯咨询邮电设计院,中国通信建设总公司:现将?长途通信干线光缆传输系统线路工程设计标准?〔编号: YD5102-2003 〕发布,自 2003 年 11 月 1 日起施行。
原?长途通信干线光缆传输系统线路工程设计暂行技术规定?〔编号: YDJ14-91 〕同时废止。
本标准由部综合规划司负责解释、修订、监督执行,由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负责出版发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二○○三年九月十三日1 总那么?长途通信干线光缆传输系统线路工程设计标准?〔简称本标准〕适用于新建长途通信干线陆地光缆传输系统的线路工程设计。
改建、扩建及其他类似光缆线路工程可参照执行。
工程设计必须遵守相关法律法规,贯彻国家根本建设方针政策,合理利用资源,节约建设用地,重视文物和环境保护。
工程设计必须保证通信网整体通信质量,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平安可靠。
设计中应当进行多方案比拟,努力提高经济效益,降低工程造价。
工程设计应合理利用已有网络设施和装备器材。
工程设计必须选用符合国家或相关行业主管部门有关技术标准要求的材料和设备,未取得入网许可证的产品不应在工程中使用。
工程设计应与通信开展规划相结合。
建设方案、技术方案、设备选型应以网络开展规划为依据,充分考虑远期开展的可能性。
当本标准与国家相关网络技术体制、进网要求、技术标准有矛盾时,应以后者为准;与本标准引用的标准及标准有矛盾时,应以本标准为准。
在特殊情况下执行本标准的条款确有困难时,应充分阐述理由,提出解决方案,并呈有关主管部门审批。
本标准未尽事宜,可参照现行相关设计标准或暂行规定执行。
5.6 架空光缆敷设安装要求长途架空光缆线路,应根据不同的负荷区,采取不同的建筑强度等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传输系统产品规范
1 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航空数据传输系统的技术要求。
本规范适用于航空数据传输系统的研制和生产。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本标准。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11014 平衡电压数字接口电路的电气特征
GJB 150.2A 军用设备环境试验方法第2部分:低气压(高度)试验
GJB 150.3A 军用设备环境试验方法第3部分:高温试验
GJB 150.4A 军用设备环境试验方法第4部分:低温试验
GJB 150.5A 军用设备环境试验方法第5部分:温度冲击试验
GJB 150.16A 军用设备环境试验方法第16部分:振动试验
GJB 150.18A 军用设备环境试验方法第18部分:冲击试验
GJB 151A―97 军用设备和分系统电磁发射和敏感度要求
GJB 152A―97 军用设备和分系统电磁发射和敏感度测量
GJB 181―86 飞机供电特性及对用电设备的要求
GJB 312―87 飞机维修品质规范
GJB 779―89机载电子设备设计规范
GJB 1405A 装备质量管理术语
GJB 2434A―2004 军用软件产品评价
GJB 2457A―2012 装备测试性工作通用要求
GJB 3404―1998 电子元器件选用管理要求
GJB/Z35―1993 元器件降额准则
GJB/Z112―1999 机载电子设备设计准则
HB6096 SZ―01 数字信息传输系统
《航空数据传输系统技术协议》
3 术语和定义
GJB 145A 、GJB 1405A中确立的及以下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INU 惯导
ADC 大气机
RCDU 远程控显
FSU-1A 故障切换装置
ZHK-429-IV 接口转换装置
BMU-1A 总线监控装置
4 一般要求
4.1 物理特性
4.1.1 系统产品由三个控制单元组成。
4.1.2 质量
系统产品的总重量不大于15Kg,每个控制单元重量不大于5kg。
4.1.3 外形尺寸
每个控制单元外形尺寸不大于225 mm×124 mm×194 mm。
4.1.4 标志
产品的所有标志应清晰无误。
4.1.5 外观质量
产品表面不应有碰伤、划痕、锈蚀等明显缺陷,产品涂覆层应均匀,不得有脱落、漆膜龟裂等现象。
4.2 电气特性
4.2.1电源
额定电源:28.5VDC
工作电压范围:25VDC~30VDC。
4.2.2 产品功耗
系统功耗不大于75W,每个控制单元功耗不大于25W。
4.3 环境要求
4.3.1 工作温度
工作温度:+60℃~-45℃。
4.3.2 贮存温度
贮存温度:+75℃。
4.3.2 工作高度
工作高度为11000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