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跨国公司的法律地位
如何应对跨国公司的权力和影响力
![如何应对跨国公司的权力和影响力](https://img.taocdn.com/s3/m/4ce359b3ed3a87c24028915f804d2b160a4e8674.png)
如何应对跨国公司的权力和影响力随着全球化的进程不断加快,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进入了不同国家的市场,他们的影响力和权力也在不断扩大。
如何应对这些跨国公司的权力和影响力已经成为了一个十分重要的话题。
本文将探讨如何应对跨国公司的权力和影响力。
一、了解跨国公司的权力和影响力要应对跨国公司的权力和影响力,首先需要了解他们的权力和影响力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
跨国公司往往拥有庞大的资金和资源,可以利用这些资源来进入新市场、改变局面或影响政策。
他们往往在全球各地拥有生产基地和销售渠道,可以通过不同国家的政策、法规和文化差异来实现利益最大化。
此外,跨国公司也可以通过与政府官员和其他利益相关者建立联系来影响政策的制定和执行。
二、加强监管和规范为了应对跨国公司的影响力和权力,各国政府需要加强监管和规范。
政府可以通过立法和制定相关政策来监管跨国公司的行为。
例如,强化反垄断法律和反腐败法律,防范跨国公司的垄断和不正当行为。
此外,政府还可以制定税收和环境保护规定以保护本国生产者和环境。
政府应该建立一个健全的监管机制,及时发现和纠正跨国公司的不当行为。
三、加强合作和竞争除了加强监管以外,加强合作和竞争也是应对跨国公司的权力和影响力的有效方式。
各国企业和政府可以通过合作来提高竞争力和技术水平。
政府可以支持本国企业的创新和研发,通过建立公共技术平台和研发基地来促进技术创新和发展。
各国政府还可以加强贸易往来,通过贸易合作来加强经济联系并促进经济发展。
此外,竞争也是应对跨国公司的权力和影响力的重要手段。
政府可以促进国内市场竞争,鼓励本国企业在市场中发挥作用。
政府还可以严格执行质量标准和认证要求,提高本国产品的质量和信誉度。
四、加强消费者教育和保护作为跨国公司的主要客户,消费者也可以通过加强消费者教育和保护来应对跨国公司的影响力和权力。
消费者需要了解产品的真实情况和成本,选择合适的产品和品牌。
消费者还应该关注环保、安全等方面的问题,拒绝购买不良产品并对跨国公司的不当行为提出质疑。
公司法与跨国公司法理解跨国公司法的特点和法律规范
![公司法与跨国公司法理解跨国公司法的特点和法律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638ca817302b3169a45177232f60ddccda38e6f2.png)
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进行资源配置,具有经营多元化、组织结构复杂、管理 策略灵活等特点。其经营活动往往涉及不同国家的法律制度、文化背景和市场 环境,因此需要特别关注跨国公司法律规范。
跨国公司法的渊源与发展
跨国公司法渊源
跨国公司法源于国际法和国内法两个层面。国际法层面主要 包括国际条约、国际惯例和国际组织文件等;国内法层面则 涉及各国公司法、外资法、贸易法等相关法律法规。
诉讼
争议双方将争议提交给法院进行审理 和判决。诉讼具有权威性、公正性和 强制执行力等优点,但程序繁琐、时 间长、费用高等缺点也不容忽视。
跨国公司争议解决机制的完善与发展
完善争议解决机制
加强跨国公司法律制度建设,完 善协商、调解、仲裁和诉讼等多 元化争议解决机制,提高争议解 决效率和质量。
发展在线争议解决
信息披露与透明度要求
为确保母公司与子公司之间关系的透明度和公信力,相关法律法规要求跨国公司必须及时 、准确、完整地披露相关信息,包括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关联交易等。
04
跨国公司的投资与经 营法律规范
跨国公司的投资规范
投资准入规范
跨国公司在东道国进行投资,需 遵守当地的投资准入规定,如投 资领域、投资比例、投资方式等
跨国公司还可以通过与东道国企业或其他跨国公司组建合资企业或建立 战略联盟的方式,共同开展业务活动。
母公司与子公司关系的法律调整
控制权与经营权分离
母公司与子公司之间实行控制权与经营权的分离,母公司通过股权控制子公司,但不直接 参与子公司的日常经营。
关联交易与利益输送规范
为防止母公司与子公司之间进行不公平的关联交易和利益输送,相关法律法规对这类交易 进行严格规范,要求交易必须公平、公正、公开,并保障其他股东和债权人的合法权益。
论跨国公司在国际经济法中的主体地位 精品
![论跨国公司在国际经济法中的主体地位 精品](https://img.taocdn.com/s3/m/2c21975e69eae009581bec43.png)
论跨国公司在国际经济法中的主体地位内容提要在21世纪国际化越来越突出的今天,跨国公司在国际经济交流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和影响。
我们十分看重跨国公司是经济组织的地位,那么它的法律地位又是如何呢?首先在国内法中,跨国公司与其所在国的其他商业组织有着同样的法律地位。
比如说,在跨国公司的母国成立总公司,根据母国的公司法,这个母公司的法律行为能力是由本国的法律规定的。
而对于母公司控制下的子公司,是和对于东道国下的其他公司是有相同的法律地位。
或者说,作为分公司在东道国登记注册,其地位仍然属于外国公司。
对于跨国公司的法律地位的问题,我们应该注重从事物发展的角度,动态的眼光看问题。
国际法可以赋予国家某些实体以权利、义务和责任,那最起码在理论上就不存在在跨国公司可以通过此途径取得国际法权利义务的障碍。
另外,赋予跨国公司在特定的、有限的范围内国际经济法主体资格有着实际的意义,即不仅使它的某些权力能够得到更有力的保护,而且还可以使其根据国际法承担相应的责任和义务,从而在经济一体化的条件下改善国际治理,促进国际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因此,在一定条件下,经过主权国家和国际社会的认可,跨国公司在特定的范围内也可以成为国际法赋予的权利和设定义务的主体,这可能时时间发展的一种客观趋势。
关键词跨国公司;国际经济法主体;法律,经济和发展方面AbstractIn recent years there is a new phenomenon in foreign investment in China and overseas listed companies. The first source region of foreign investment is Hong Kong companies.And an unknown in the Caribbean island British virgin islands accounts for the second,followed by the cayman islands offshore field, ect. Through the offshore company , registered in Hong Kong, the British virgin islands, the cayman islands, Bermuda ect ,returns to China to establish a foreign-funded enterprise or achieve listed abroad and oversea acquisition has become an open secret between enterprises in the mainland. Many of the state-owned enterprises and almost all of the international investment risk and private equity m&a fund and many private enterprises achieve its huge success and span through offshore in the way of holding company that set up offshore.The offshore company can be defined in the view of law as a kind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vehicle which registered in offshore islands with foreign capitals invested by onshore investors in order to conduct global businesses of all kinds outside of its registered place.Key word: Offshore Company, Leagal, Economic and Mangerial Aspects,Developement目录一、跨国公司的概念,特征及其发展(一)跨国公司的定义(二)跨国公司的特征(三)跨国公司的发展进程二、关于跨国公司主体资格的争议(一)客体论(二)主体论三、跨国公司产生的法律关系(一)跨国公司内部间的关系(二)跨国公司实体与其他企业、公司间的关系(三)跨过公司与东道国间的关系四、跨国公司在我国的发展(一)外国跨国公司在中国的发展(二)中国跨国公司的发展论跨国公司在国际经济法中的主体地位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社会生产生活日益专业化,社会化,全球一体化,尤其是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跨国公司成为国际经济关系里发展变化最重大的成果之一。
跨国公司的国际法主体地位分析
![跨国公司的国际法主体地位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a442731b964bcf84b9d57b16.png)
国际关系学院学报 2001年第4期Journal of the University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2001N o.4跨国公司的国际法主体地位分析张 磊(国际关系学院研究生部,北京100091) 摘要:由于跨国公司越来越多地参与国际关系,在地区性司法实践中开始直按承受国际法上的权利义务,从理论发展和客观实践而言,跨国公司已具备了国际法主体地位。
跨国公司与以国家为代表的国际法主体在具体权利义务上的差异不能否定跨国公司的国际法主体地位,只能说明不同的国际法主体在法律地位平等的前提下,具有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的多样性和差异性。
关键词:跨国公司;国际法主体中图分类号:D996 文献标识号:A 文章编号:100423489(2001)0420047207 国际法的主体问题是国际法的基本理论问题。
随着近现代国际关系的深入发展,全球化与区域化趋势并存,经济因素日益彰显,在主权国家继续发挥着无可取代的作用同时,跨国公司在国际关系中扮演着不容忽视的角色,对国际法主体问题提出了新的挑战,本文拟就跨国公司的国际法主体地位作一点粗浅探讨。
一、问题的提出跨国公司,又称多国公司或多国企业,是指以一国(通常指母国)为基地,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在其它国家或地区(又称东道国)设立子公司、分公司或附属机构,从事国际性或世界性的生产、经营或服务活动为获取高额垄断利润而形成的一种国际垄断组织①。
跨国公司是一种超国家的经济实体,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特别是60年代以来,迅速发展起来的跨国公司在国际经济交往中起着日益重要的作用,约四万家跨国公司控制着全球范围内的商品、技术、服务贸易以及国际直接投资,在世界经济生活甚至政治生活中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成为跨国政治中的重要行为体”②。
跨国公司是依一国国内法建立的法人,无疑具有国内法主体的地位,但对于跨国公司是否具有国际法地位则众说纷纭,正如《中国大百科全书》对“国际法主体”所作的解释那样,“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出现一些新情况,国际法主体问题变得比较复杂起来,对于民族、国际组织、公司甚至个人是否是国际法主体的问题,国际间意见极不一致”③。
国际经济法与跨国公司的责任与保护
![国际经济法与跨国公司的责任与保护](https://img.taocdn.com/s3/m/ee0defa6afaad1f34693daef5ef7ba0d4b736d77.png)
知识产权保护
国际知识产权保护制度
通过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等国际组织,推动各国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包 括专利、商标、著作权等。
知识产权执法
加强跨国公司在海外的知识产权执法力度,打击侵权行为,维护公司的创新成果 和市场竞争力。
劳工权益保护
国际劳工标准
遵守国际劳工组织(ILO)制定的 国际劳工标准,包括结社自由、 集体谈判、消除强迫劳动、废除 童工等。
积极应对贸易保护主义
通过多元化市场布局、本土化战略等方式,降低对单一市场的依赖, 提高公司的抗风险能力。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申请国际专利、注册商标等,加强知识产权的防御和保护,同时积极 应对侵权行为,维护公司的合法权益。
寻求国际合作与支持
与国际组织、行业协会等建立合作关系,共同推动国际经济法的完善 和发展,为跨国公司提供更加稳定和可预测的法律环境。
关注新兴领域对跨国公司责任与保护的新挑战
随着全球经济格局的不断变化,新兴领域如数字经济、人工智能等将对跨国公司的责任与保护提出新的挑战。未来研 究可以关注这些新兴领域的发展,分析其对跨国公司责任与保护的影响。
加强跨国公司的自律机制和社会责任
除了国际法律规范的约束外,跨国公司的自律机制和社会责任也是确保其合规经营的重要因素。未来研 究可以探讨如何加强跨国公司的自律机制和社会责任,提高其在全球范围内的声誉和竞争力。
平等互利原则
平等原则
公平竞争
国际经济法要求各国在国际经济交往 中地位平等,享有平等的权利和承担 平等的义务。
国际经济法提倡公平竞争,反对任何 形式的贸易保护主义和歧视性待遇, 促进国际贸易的自由化和便利化。
互利原则
国际经济法强调各国在追求自身经济 利益的同时,应兼顾他国利益,实现 互利共赢。
跨国公司在当代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和影响
![跨国公司在当代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和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2ee8733558eef8c75fbfc77da26925c52cc591e4.png)
跨国公司在当代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和影响跨国公司在当代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和影响跨国公司是指在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同时进行经营活动的公司企业,它包括母公司及其在国外设立的分公司,是世界经济中集投资、贸易、金融、服务等功能于一身的特殊主体。
跨国公司是生产国际化和世界经济高度发展的产物,它反过来又对世界经济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和影响。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日益深入,跨国公司的规模在不断扩大。
跨国公司通过建立独资、合资企业、战略联盟以及其他合作形式,几乎渗透到各个国家和地区的所有产业领域和部门,其影响已遍及全球生产、流通和消费等各个领域。
其主要作用:(1)推进了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2)加速了生产国际化(3)促进并控制了国际贸易的发展(4)推动国际资本流动的发展(5)促使科技的开发和利用日趋国际化。
它是经济全球化的产物,也是经济全球化的推动者,二者相辅相成。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由于新科技革命的推动,跨国公司迎来了黄金时代。
20世纪90年代以来,发展更加迅速,作用日益突出。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跨国公司和对外直接投资发展变化对国际贸易产生了重要影响,主要表现在:(1)加强了国际贸易中的垄断程度。
(2)加速了国际贸易的发展。
(3)影响了国际贸易地区分布。
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3/4集中在发达国家。
跨国公司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实际上主要是促进了发达国家对外贸易的发展。
(4)影响了国际贸易的商品结构。
跨国公司的海外投资主要集中在制造业部门,使国际贸易商品结构中制成品贸易的比重上升,初级产品贸易的比重下降。
从实质上看,跨国公司是高度国际化的垄断资本组织,经营目标是最大限度地追逐国际高额垄断利润。
就其影响看,它推动了国际分工的深化,促进了产业结构的调整,客观上发挥了合理的资源配置者的功能,有利于各国经济和世界经济的发展。
但是它也有一定的消极作用。
在现存的国际经济秩序下,它强化了发达国家的资本优势和技术优势,加深厂南北矛盾。
一些跨国公司甚至凭借强大的实力,具有操纵弱小国家的经济命脉,插手他国内政的力量。
跨国公司管理的法律问题研究
![跨国公司管理的法律问题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fb086484c67da26925c52cc58bd63186bdeb925b.png)
跨国公司管理的法律问题研究在全球化的趋势下,跨国公司的数量和规模也越来越大。
这些公司在不同国家进行业务活动,涉及到不同的法律制度和文化习惯。
如何在这样的环境中管理跨国公司,成为了一个重要的问题。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来探讨跨国公司管理的法律问题。
一、合规性跨国公司需要遵守不同国家的法律法规,包括环境保护、人权、知识产权等方面的规定。
合规性是跨国公司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如果不合规,将面临重罚甚至停业的风险。
但是,由于不同国家的法律制度和文化习惯不同,跨国公司需要面对的法律和规定也不尽相同,这给其合规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因此,跨国公司需要制定具体的合规策略和计划,确保其在不同国家的业务活动都能符合当地的法律法规,避免法律风险。
这通常需要跨国公司雇佣专业人员和法律团队,以确保其合规性。
二、员工管理跨国公司需要面对不同国家的劳动法律制度和文化习惯,针对员工管理也会有一些差异。
例如,美国和欧洲国家比较看重员工的个人隐私和人权,而亚洲国家则更倾向于公司可以干预员工的私人生活。
这些差异可能会导致员工管理上的困难。
跨国公司需要制定特定的员工管理制度,以兼顾不同国家之间的差异,例如在员工福利、薪酬、休假和申诉机制上进行合理调整。
此外,跨国公司还需要考虑宣传员工保护政策,培训员工相关规定和法律实践等,以确保员工始终符合当地法律的标准。
三、知识产权知识产权也是跨国公司管理中一个重要的法律问题。
跨国公司往往有自己的专利或者商标,这些权利需在不同国家进行注册和保护。
但是不同的国家对知识产权保护的强调程度不同,有的国家知识产权侵权问题难以解决,容易导致知识产权受到侵害。
为了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在不同国家开展业务时,跨国公司需要对当地的法律制度和知识产权保护机制进行了解和研究,充分了解当地的知识产权法律制度,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和策略。
四、税务合规税务合规是跨国公司的一个法律问题。
跨国公司需要面对不同国家的税法规定。
如果没有合理的税务策略和规划,将会造成重大的财务损失和财务风险。
论跨国公司的国际法主体地位
![论跨国公司的国际法主体地位](https://img.taocdn.com/s3/m/863bc9d183d049649b66587b.png)
论跨国公司的国际法主体地位作者:李颖来源:《法制博览》2017年第05期摘要: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世界各国加深了经济、政治等多方面的合作,并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法律法规推动自身国际化进程,很多国内企业顺应趋势,抓住机遇,发挥优势,不断发展壮大成为跨国公司,为国际经济贡献一份力。
近几年,跨国公司的地位作用愈来愈凸显,已成为国际社会一重要主体,然而根据传统国际法理论,跨国公司并不具有主体地位,因此,各界对于其国际法地位是否成立颇有争议,笔者认为,跨国公司已能成为国际法主体,而且此观点会得到越来越多的认同直至真正被法律认可。
关键词:跨国公司;国际法主体;权利义务中图分类号:D9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379-(2017)14-0086-02作者简介:李颖(1996-),女,汉族,江苏盐城人,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本科生。
现代社会,经济全球化为跨国公司提供了“生长的土壤”,与此同时,跨国公司的发展推动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由此,跨国公司也奠定了其在国际经济交往中的重要地位。
鉴于其对世界经济举足轻重的影响,常人已将跨国公司视为国际社会一主体,而目前法律依然未确立其在国际法上的主体地位,国际法律法规强调了跨国公司的重要性及作用,但对其所处法律位置仍然模糊。
目前,各国对跨国公司的地位看法不同,有些国家已经认可了其具有成为国际法主体的要件,而我国的主流思想是跨国公司不具有主体地位。
由于跨国公司的法律地位争议较大,这一问题值得讨论,笔者赞成跨国公司具有独立法律人格的观点,本文将通过分析国际法主体的构成要件,证明跨国公司符合要件,并对日后跨国公司巩固主体地位提供建议。
伴随着国家经济对外开放及国际合作,对外投资迅猛增长,一些国家大型企业寻求新发展,制定全球战略,在国外设立其分支机构或是子公司,同时生产销售经营,形成了国内到国外获取高额利润的企业一体化体系,成为超国家的经济实体,由此,这些企业得到新名称即多国企业或跨国企业。
跨国公司税收筹划与法律界限
![跨国公司税收筹划与法律界限](https://img.taocdn.com/s3/m/cb56d3b1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ef713fe.png)
跨国公司税收筹划与法律界限
在当今全球化的商业环境中,跨国公司日益频繁地展开跨境经营活动。
面对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税收政策和法律规定,跨国公司在进行税收筹划时必须谨慎选择策略,以最大程度地避免合法避税行为以及不合规的税收操作。
本文将探讨跨国公司税收筹划的相关问题,以及这些筹划活动在法律界限内的合规性。
跨国公司税收筹划的概念
跨国公司税收筹划是指企业通过调整财务结构、运营模式和投资布局等方式,合理规划其跨国业务的税收负担,以达到减轻税收负担、提高利润和降低风险的目的。
税收筹划不仅包括合法避税策略,还可以涉及避免双重征税、降低税率、合理利用税收优惠政策等方面。
跨国公司税收筹划的挑战
尽管跨国公司税收筹划可以帮助企业节约成本和增强竞争力,但在实践过程中也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跨国公司必须遵守各国和地区的税收规定,避免因为违规操作而面临法律风险和税收罚款。
其次,随着国际税收规则不断变化和加强,跨国公司需要不断调整筹划策略,以适应新的税收环境和法律要求。
法律界限下的税收筹划
跨国公司在进行税收筹划时必须考虑法律的约束和规范。
法律界限下的税收筹划应遵循国际税收规则、双边协定和相关司法解释,以确保筹划活动合法合规。
在税收筹划过程中,跨国公司应充分披露信息、保持透明度,避免利用法律漏洞和灰色地带进行不当操作。
结语
跨国公司税收筹划是一项复杂而紧迫的任务,企业必须在合法合规的基础上制定有效的策略,以最大程度地实现税收优惠和降低风险。
在跨国公司税收筹划活动中,建议企业积极配合各国税务机构的监督检查,遵守税法规定,同时密切关注税收政策和法律法规的变化,及时调整筹划方案,以确保在法律界限内实现税务合规和可持续经营。
浅析跨国公司的国际法主体地位
![浅析跨国公司的国际法主体地位](https://img.taocdn.com/s3/m/82d08b947cd184254a353567.png)
浅析跨国公司的国际法主体地位浅析跨国公司的国际法主体地位随着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跨国公司的在国际舞台上的作用不断增强,其发展已经影响到国际关系的发展。
那么它在国际法上究竟具有怎么样的地位也应当有相应的确定。
有关跨国公司到底能否享有国际法上的主体地位一直存在争议。
传统的国际法理论当然否定其具有国际法主体的资格,但是现代国际法已经越来越偏向于承认其国际法主体的地位。
一、关于跨国公司国际法主体地位的相关理论1.跨国公司不是国际法的主体这是我国主流的学术观点。
以王铁崖教授为代表,他认为,国家、政府间国际组织和争取独立的民族是国际法主体,个人和跨国公司不是国际法的主体。
他还指出:因为它们没有独立参与国际关系的能力,没有相应的权利能力,也不能独立的承担义务与责任,所以在国际法上不具有主体的资格。
[1]余劲松教授也持此种观点,他认为跨国公司是根据国内法设立的,并且在国际上没有专门调整公司的法律,所以跨国公司是国内法人,而非国际法主体。
在笔者看来,此种学说是稍有偏颇的。
从国内层面上看,跨国公司的法律地位是国内法规定的,并且可以限制甚至取消。
而国家是否也可以通过国内法来取消跨国公司的地位,那么我们能否通过国内法的规定来否认跨国公司具有国内法主体地位这一普遍原则呢?在国际层面上,国际组织的主体地位也是通过条约和协定也赋予的,那么我们也可以通过国际条约来取消其主体地位吗?所以,从逻辑上说,单本文由收集整理从跨国公司是根据国内法设立来否定其在国际法上的主体地位是站不住脚的。
是否具有法律主体的资格的判断标准,应当从权利和义务两个方面来进行判断,而非单从它是产生于某个法律部门,这样就本末倒置了。
2.跨国公司具有一定程度上国际法主体地位持此种观点的学者认为:判断一个法律实体是否具有主体资格,关键要看他是否能够享有相应的权利,并且还要看它是否具有能够独立的承担义务和责任的能力。
进入20世纪以后,国际社会快速发展,国际关系也有了突飞猛进的进步,尤其是经济的发展。
浅谈国际投资中跨国公司地位及其责任承担问题简
![浅谈国际投资中跨国公司地位及其责任承担问题简](https://img.taocdn.com/s3/m/9fd04602844769eae009ed17.png)
理论新探浅谈国际投资中跨国公司地位及其责任承担问题跨国公司一直以来都是推动国际投资发展的中坚力量然而因其内部组织关系的复杂性可能存在跨国公司规避法律尤其是母公司滥用子公司法人地位的情(中)
◆理论新探
浅谈国际投资中跨国公司地位及其 责任承担问题
国际社会并没有一个约定俗成的关于跨国公司的精确定义, 一般认为, 联合国跨国公司委员会 (现为联合国国际投资和跨国 公司委员会) 在 《跨国公司行为守则》 (草案) 中对跨国公司的定义 可以作为有力的参考, 根据该草案, 跨国公司是指: 由分设在两个 或两个以上国家的实体组成的企业, 而不论这些实体的法律形式 和活动范围如何; 这种企业的业务是通过一个或多个活动中心, 根据一定的决策体制经营的,可以具有一贯的政策和共同的战 略; 企业的各个实体由于所有权或别的因素相联系, 其中一个或 一个以上的实体能对其他实体的活动施加重要影响, 尤其可以与 其他实体分享知识、 资源以及分担责任。该定义从 “决策中心— 执行机构” 的角度界定了跨国公司中各实体的内部关系, 凸显了 跨国公司之所以能够顺利运行的关键所在。 一、 跨国公司的责任承担 理论上来说, 母公司作为子公司的控股股东, 仅以其出资额 为限承担有限责任。 这就产生了一个问题, 即如果母公司设立子 公司的目的在于转移不良资产或者在东道国从事危害环境的行 为等, 母公司的责任范围仍仅限于出资吗? (一)对 “责任” 的界定 首先, 笔者对本节讨论的 “责任” 进行一些必要的说明。 此处 所说的 “责任” 是指母公司出资范围对应的责任以外的, 按照法律 规定应当由子公司独立承担的, 但因与母公司的决策、 资产等密 切相关而引起争议的由子公司造成的损害。 此类责任的主要来源可以概括为母公司滥用子公司的法人 地位规避法律或责任。 (二)相关学说 有关母公司对子公司在东道国造成损害的责任承担问题, 理 论界有如下三种观点。 1. 有限责任说 这种学说坚持了固有的公司法理论, 却不能解决现实存在的 问题。应当认识到, 法律总是具有滞后性, 正是因为现实发生的 问题对法律提出了挑战, 才会存在法律的更新, 从而保持法律的 可适用性。 2. 整体责任说 这种观点并无法律或法理上的依据, 而是基于跨国公司本身 应包括母公司及其子公司的事实, 所以应将跨国公司看作一个统
论跨国公司的法律地位
![论跨国公司的法律地位](https://img.taocdn.com/s3/m/a8a388b205a1b0717fd5360cba1aa81144318fcd.png)
论跨国公司的法律地位【摘要】跨国公司在全球经济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其法律地位受到广泛关注。
本文从法律地位的定义和特点入手,探讨跨国公司与国际法的关系,以及跨国公司在不同国家的法律地位。
分析跨国公司的法律责任和国际法院对其约束的情况。
结合实际案例,讨论跨国公司在法律地位上面临的挑战,提出强化其法律责任意识和提升国际法律规范适用性的建议。
通过深入研究跨国公司的法律地位,可以为国际企业的合法运营和国际法的完善提供参考和指导。
【关键词】跨国公司、法律地位、国际法、法律责任、国际法院、挑战、法律责任意识、国际法律规范、适用性。
1. 引言1.1 概述【论跨国公司的法律地位】跨国公司是指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开展业务活动并且在不同国家均设有生产、销售、研发等机构的大型跨国性企业。
在全球化背景下,跨国公司的法律地位备受关注。
跨国公司不仅要遵守各国的法律法规,还需要应对国际法的规范和约束。
其在不同国家法律体系下的地位和责任也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议题。
跨国公司的法律地位受到国际法和各国国内法律的双重影响。
在国际法上,跨国公司应当遵守国际公约、国际宪章及国际惯例,同时也受国际法院的监督和裁决。
在各国国内法律下,跨国公司必须遵守当地法律法规,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跨国公司既有自身的法人身份,又有其实际经营地的国家法律所赋予的身份。
跨国公司的法律地位既具有独立性,又受到多方法律的约束。
在全球化进程中,跨国公司必须适应不同国家的法律环境,履行相关法律责任,确保自身合法合规经营。
对跨国公司的法律地位进行深入研究,有助于提升公司的法律意识,促进其可持续发展。
1.2 研究背景跨国公司作为全球化经济中的重要参与者,其在各国法律体系中的地位备受关注。
在国际贸易不断增长、国际投资不断扩大的背景下,跨国公司的数量和规模不断增长,其在各国的经济活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由于其跨越国界的经营特点,跨国公司面临着各种法律问题和挑战,比如不同国家法律体系的差异、跨国公司与国际法的关系、跨国公司的法律责任等等。
论跨国公司在国际经济法中的主体地位 精品
![论跨国公司在国际经济法中的主体地位 精品](https://img.taocdn.com/s3/m/2c21975e69eae009581bec43.png)
论跨国公司在国际经济法中的主体地位内容提要在21世纪国际化越来越突出的今天,跨国公司在国际经济交流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和影响。
我们十分看重跨国公司是经济组织的地位,那么它的法律地位又是如何呢?首先在国内法中,跨国公司与其所在国的其他商业组织有着同样的法律地位。
比如说,在跨国公司的母国成立总公司,根据母国的公司法,这个母公司的法律行为能力是由本国的法律规定的。
而对于母公司控制下的子公司,是和对于东道国下的其他公司是有相同的法律地位。
或者说,作为分公司在东道国登记注册,其地位仍然属于外国公司。
对于跨国公司的法律地位的问题,我们应该注重从事物发展的角度,动态的眼光看问题。
国际法可以赋予国家某些实体以权利、义务和责任,那最起码在理论上就不存在在跨国公司可以通过此途径取得国际法权利义务的障碍。
另外,赋予跨国公司在特定的、有限的范围内国际经济法主体资格有着实际的意义,即不仅使它的某些权力能够得到更有力的保护,而且还可以使其根据国际法承担相应的责任和义务,从而在经济一体化的条件下改善国际治理,促进国际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因此,在一定条件下,经过主权国家和国际社会的认可,跨国公司在特定的范围内也可以成为国际法赋予的权利和设定义务的主体,这可能时时间发展的一种客观趋势。
关键词跨国公司;国际经济法主体;法律,经济和发展方面AbstractIn recent years there is a new phenomenon in foreign investment in China and overseas listed companies. The first source region of foreign investment is Hong Kong companies.And an unknown in the Caribbean island British virgin islands accounts for the second,followed by the cayman islands offshore field, ect. Through the offshore company , registered in Hong Kong, the British virgin islands, the cayman islands, Bermuda ect ,returns to China to establish a foreign-funded enterprise or achieve listed abroad and oversea acquisition has become an open secret between enterprises in the mainland. Many of the state-owned enterprises and almost all of the international investment risk and private equity m&a fund and many private enterprises achieve its huge success and span through offshore in the way of holding company that set up offshore.The offshore company can be defined in the view of law as a kind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vehicle which registered in offshore islands with foreign capitals invested by onshore investors in order to conduct global businesses of all kinds outside of its registered place.Key word: Offshore Company, Leagal, Economic and Mangerial Aspects,Developement目录一、跨国公司的概念,特征及其发展(一)跨国公司的定义(二)跨国公司的特征(三)跨国公司的发展进程二、关于跨国公司主体资格的争议(一)客体论(二)主体论三、跨国公司产生的法律关系(一)跨国公司内部间的关系(二)跨国公司实体与其他企业、公司间的关系(三)跨过公司与东道国间的关系四、跨国公司在我国的发展(一)外国跨国公司在中国的发展(二)中国跨国公司的发展论跨国公司在国际经济法中的主体地位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社会生产生活日益专业化,社会化,全球一体化,尤其是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跨国公司成为国际经济关系里发展变化最重大的成果之一。
论跨国公司的法律地位
![论跨国公司的法律地位](https://img.taocdn.com/s3/m/b0ab330552d380eb62946ddd.png)
摘要:在经济全球化的当下,跨国公司作为作为资本主义国家的垄断企业。
其法律地位一直是人们争论的话题,跨国公司作为以本国为基地,通过对外来进行投资,在世界各个地方设立机构或分公司,从事着国际化的生产和经营。
本文先是对跨国公司和国内法、国外法主体地位的概述出发,通过对跨国公司的国内法、国外法主体地位资格的概述来了解跨国公司的法律地位。
关键词:跨国公司;国内法;国际法;法律地位一、国际法及国际法主体的内涵(一)国际法的概念所谓国际法既是指国际工法,它是与国际法相对应的法律概念,是为了解决国际主体之间的利益冲突及其他各类冲突的国际法律规范,对所有的国际主体都具有约束力。
(二)国际法主体的内涵所谓国际法主体又称作为国际法律人格者,是指依照国际法规定依法享有国际法上的权力,承担国际法上的义务的国际法参加者,其法律地位就好比国内法上依法享有权力承担义务的自然人及法人具有独立的“人格”。
我们可以这样认为:任何一个国际法上的主体或欲成为国际法上的主体都必须满足取得国际法主体资格的条件。
国际法主体是国际法的维护者和承担者,因此要求参加国际法律关系的主体能够像国内法主体那样具有能够自主参加法律关系的能力,不受任何他人的干涉和影响。
国际法与多数国内法有一个相类似的功能,那就是:维护利益规定义务,以履行国际法律义务为享有国际法上利益的前提,也就是说国际法上的义务与国际法上的权利是一种对立统一的关系,两者相互依存缺一不可。
权利与义务是一对对立统一的概念,国际主体具有依照国际法的规定享有国际法上的权利的权力,在不侵犯其他国际主体的前提下任何国际主体都可以高度自由的享有权利。
也就是说作为国际法的主体去参加国际法律关系就要求其必须要能够直接的享有并行使国际法上的权利,例如管辖权、独立权等权利。
相反的,一个主体并不享有这种权利和义务也就不能称其为国际法主体。
这也意味着作为国际法主体的就必须要具备享有国际法上的权利和义务。
二、跨国公司的主体资格跨国公司的主体资格可以分为客体论和主体论这两类:(一)客体论在这里来说跨国公司是没有法律关系主体的资格的。
浅谈跨国公司的法律地位甄选范文.
![浅谈跨国公司的法律地位甄选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a8f3c1abe518964bcf847cfd.png)
浅谈跨国公司的法律地位跨国公司(transnational corporation),又称多国公司(multinational corporation)、多国企业(multinational enterprise),全球公司(global corporation)或国际公司(international corporation),原本是经济学上的名词,在国际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跨国公司已经成为为各个领域普遍接受的概念,但是,至今对于跨国公司没有在法律上形成准确概念。
如何界定跨国公司在法律上的地位成为一个世界性的法律难题,目前各国和地区公司立法及理论尚处于摸索阶段。
事实上,关于跨国公司法律地位的诸多争议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其一,是将跨国公司视作独立且自治的单个实体之组合,还是将其看作是单一的、整体的经济单元;其二,跨国公司是否是国际法主体或国内法主体。
首先,作为集团性质的跨国公司是多个公司的联合,成员企业既非一个企业,也非没有任何关系的多个独立的企业;成员企业之间经济上既相互联系,法律人格上又各自独立。
正是由于这种模棱两可的地位,各国和地区基本有两种不同的态度:世界各国和地区对公司集团的法律态度有两种:一种是独立实体的态度,即从根本上肯定控制公司及其从属企业是具有独立法律人格的实体,控制公司无权对从属企业进行过多的干预。
英国、美国、法国等均属此类;另一种是企业集团的态度,即允许控制企业对从属企业发出有约束力的指令,以整体的角度对公司集团进行规制,这以德国为代表。
然而,一方面,将跨国公司内的各成员公司作为独立的企业来对待是不符合经济现实的,因为绝大多数子公司的决策受到母公司的影响,仅由子公司承担这种决策的法律后果是不公平的,而且会被母公司利用来逃避法律义务。
另一方面,将公司集团在任何情况下都看作一个单一的企业也是不合适的,因为各个集团的具体情况千差万别,母公司对子公司的控制程度也各不相同。
如果一律将集团看成了个企业,公司集团对子公司作出的任何决策均应当承担法律后果,那么对于母公司和其他关联公司的股东不仅同样是不公平的。
跨国公司的法律地位
![跨国公司的法律地位](https://img.taocdn.com/s3/m/494129910722192e4436f608.png)
跨国公司的法律地位跨国公司在当今的国际经济舞台上越来越活跃。
跨国公司是不是国际法主体?学者们存在两种意见:即有的以国家契约、国际仲裁为理由论证跨国公司是国际法主体;有的则认为跨国公司不是国际法主体。
搞清这个问题,对管理和控制跨国公司的活动,对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我认为跨国公司在国际法上不具有主体资格。
无论是跨国公司的母公司还是其子公司都必须根据母国或东道国的法律设立,这就决定了跨国公司的国内企业法人的性质。
一、跨国公司国际法主体地位的确定标准1、独立意志。
法律关系的主体根据一般的法学理论,要成为法律关系的主体,就必须具有相应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
但法律主体地位不是与生俱来,是由法律赋予的。
因此,判断某一实体是否是法律主体的依据是法律的规定,即法律上是否对其直接规定了权利与义务。
但这只是判断主体资格的表面证据,而不是主体资格取得的依据。
分析法律主体的发展史,从自然人到法人,再到其他组织都是由于具备了独立意志的要素才获得法律赋予的主体地位,因此法律主体资格另一基本要素是独立的意志。
2、社会发展。
“法所反映的统治阶级意志以及法所定型化的权利和义务及其界限, 归根结地由这一阶级的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
法律关系主体地位的获得从根本上取决于当时社会发展的需要,国际法主体有单一的国家主体发展到国际组织、争取独立的民族、个人的多种主体,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社会发展需要赋予它们国际法上的主体资格。
二、跨国公司在《联合国跨国公司行动守则》中的地位首先,《守则》的制订者是国家,而不是跨国公司。
“个人和公司只具有国际法派生出来的权利义务。
不论跨国公司在国际法上的地位如何,由于它们缺少完整的国际人格,它们都不能与国家相比。
因此,跨国公司就《守则》有关事项提出的诉讼是不引起习惯国际法问题的。
”跨国公司既不是国家,也不是国际组织,因此,它即不是“原生的”也不是“拟制的”国际法主本。
霍恩(HORN)认为,尽管在后续程序中跨国公司可能呈现“部分”的和“特殊”的国际法主体形式,但它们仍然缺少完整的国际人格的主要特征。
论跨国公司的国际法律地位
![论跨国公司的国际法律地位](https://img.taocdn.com/s3/m/dfba0c3c5a8102d276a22fe9.png)
论跨国公司的国际法律地位及法律规制完善摘要:随着市场化经济的逐渐扩展,跨国公司作为特有的经济主体在世界范围开展着各项业务,在不知不觉当中已经成长为一个庞大的团体。
人们突然发现,如果不及时在国际关系当中确立跨国公司的国际地位与法律地位,将有可能导致跨国公司由于无限制的获取利益而产生病态的发展趋势,不仅对世界经济造成了严重的恶劣影响,也会对跨国公司总部所在地的社会、市场、环境、经济等方面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
跨国公司这一独立的经济概念在法律当中的地位逐渐提升,因此也针对跨国公司的国际法律问题展开了多方面的探讨。
本次研究将针对跨国公司在国际法律当中的地位进行深入研究,并引申至我国跨国公司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为我国市场经济以及对外贸易发展提供良好的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跨国公司;法律地位;国际法;世界经济;对外贸易目录 (2)引言 (3)一、问题的提出 (4)二、跨国公司国际法律地位的理论溯源以及评析 (5)1.跨国公司概念界定 (5)2.跨国公司法律地位主体资格的争论 (6)2.1 跨国公司客体论 (6)2.2 跨国公司主体论 (6)三、跨国公司国际法律地位及其确定标准的辩明 (8)四、当前跨国公司行为法律规制的困境 (9)1.国际关系实践为跨国公司成为国际法主体提供了可能性 (9)2 国际立法实践呈现确定跨国公司成为国际法主体资格的趋势 (9)3 司法腐败现象日趋严重 (10)4 媒体对错误判决的报道,加重了公民对司法的不信任 (10)五、完善我国对跨国公司行为法律规制的建议和措施 (11)1.股东参与过度 (11)2.董事的利益冲突 (11)3.跨国公司中合资分公司的内部风险 (11)4.完善立法,强化法治建设 (12)5.构建全方位社会监督体系 (12)六、结语 (14)参考文献 (15)资本主义市场化使得现代企业的发展由于对外投资的理念影响,导致跨国公司形成并以极其迅速的发展趋势开始扩张,目前已经成为了全球经济化的主力集团,同时也成为了具备重要作用的社会关系实体。
跨国公司作为国际经济法主体的适格性
![跨国公司作为国际经济法主体的适格性](https://img.taocdn.com/s3/m/3c0eb131b0717fd5370cdc84.png)
跨国公司是国际经济关系的重参加者,在国际经济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和作用,是国际经济法的重要主体。
跨国公司作为一种经济组织,在法律性质上与一般商业组织没有什么不同,但由于其本身的特点,它也产生了一些特殊的法律问题。
五、跨国公司(一)跨国公司的概念与特征跨国公司又称多国公司、多国企业、国际企业、全球公司等。
根据《联合国跨国公司行为守则》(草案)中的定义,跨国公司是指由分设在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的实体组成的企业,而不论这些实体的法律形式和活动范围如何;这种企业的业务是通过一个或多个决策中心,根据一定的决策体制经营的,因而具有一贯的政策和共同的战略,企业的各个实体由于所有权或别的因素的联系,其中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实体能对其他实体的活动施加重要影响,尤其是可以同其他实体分享知识、资源以及分担责任。
跨国公司具有如下特征:(1)跨国性。
跨国公司的实体虽分布于多国,在多国从事投资经营活动,但一般仍以一国为基地,受一国大企业的控制、管理和指挥。
跨国公司在国外经营可采取子公司、参与公司、分公司等多种形式,但母公司和总公司通过所有权或其他手段对这些实体行使决定性的控制。
因此,我们所说的某国的跨国公司是指其母公司或总公司位于某国,而在其他国家设有各种实体从事跨国经营活动的公司集团。
(2)战略的全球性和管理的集中性。
跨国公司制定战略时,不是从某个分公司、某个地区着眼,而是从整个公司的利益出发,以全世界市场为角逐目标,从全球范围考虑公司的生产、销售、发展的政策和策略,以取得最大限度和长远的高额利润。
跨国公司的全球战略,是由母公司制定的。
母公司的决策中心对整个公司集团各实体拥有高度集中的管理权。
(3)公司内部的相互联系性。
跨国公司是由它分布在各国的诸实体所组成的企业,其内部各实体之间。
特别是母公司和子公司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从而使母公司或公司内的某些实体,能对其他实体分享知识、资源和分担责任。
跨国公司内部各实体间虽然在法律上往往是相互独立的实体,但在经济上则是在母公司控制下所形成的一个整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跨国公司的法律地位
跨国公司(transnational corporation),又称多国公司(multinational corporation)、多国企业(multinational enterprise),全球公司(global corporation)或国际公司(international corporation),原本是经济学上的名词,在国际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跨国公司已经成为为各个领域普遍接受的概念,但是,至今对于跨国公司没有在法律上形成准确概念。
如何界定跨国公司在法律上的地位成为一个世界性的法律难题,目前各国和地区公司立法及理论尚处于摸索阶段。
事实上,关于跨国公司法律地位的诸多争议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其一,是将跨国公司视作独立且自治的单个实体之组合,还是将其看作是单一的、整体的经济单元;其二,跨国公司是否是国际法主体或国内法主体。
首先,作为集团性质的跨国公司是多个公司的联合,成员企业既非一个企业,也非没有任何关系的多个独立的企业;成员企业之间经济上既相互联系,法律人格上又各自独立。
正是由于这种模棱两可的地位,各国和地区基本有两种不同的态度:世界各国和地区对公司集团的法律态度有两种:一种是独立实体的态度,即从根本上肯定控制公司及其从属企业是具有独立法律人格的实体,控制公司无权对从属企业进行过多的干预。
英国、美国、法国等均属此类;另一种是企业集团的态度,即允许控制企业对从属企业发出有约束力的指令,以整体的角度对公司集团进行规制,这以德国为代表。
然而,一方面,将跨国公司内的各成员公司作为独立的企业来对待是不符合经济现实的,因为绝大多数子公司的决策受到母公司的影响,仅由子公司承担这种决策的法律后果是不公平的,而且会被母公司利用来逃避法律义务。
另一方面,将公司集团在任何情况下都看作一个单一的企业也是不合适的,因为各个集团的具体情况千差万别,母公司对子公司的控制程度也各不相同。
如果一律将集团看成了个企业,公司集团对子公司作出的任何决策均应当承担法律后果,那么对于母公司和其他关联公司的股东不仅同样是不公平的。
其次,对于跨国公司是否是法律关系主体这一问题,学界并无统一认识。
有学者从根本上否定跨国公司的主体地位,认为“跨国公司”没有也无法成为法律概念。
理由是跨国公司的成员实体都是依据不同国家的法律而成立的,每一个公司或者企业都有自己的国籍,但对于跨国公司来讲,本身并没有国籍,并且,跨国公司并不以自己的名义独立承担法律义务或享有权利,各国法律无法直接规范整个跨国公司的具体行为,因此,它是一个抽象的集合概念;但多数学者认为,跨国公司作为企业集团的跨国形式,不具有国际法主体地位,但具有国内法主体地位。
企业集团在国内法中的法律主体地位是不容否认的。
只不过,在目前多数国家的国内法中,企业集团的立法仍处于发展阶段,企业集团享有主体地位的法律领域相当有限。
跨国公司作为特殊形式的企业集团,其享有主体地位的法律领域自然也有限。
然而,跨国公司由于强大的经济实力,特别是由于其法律结构的
灵活性所带来的强大优势,在一国国内社会经济实践生活通常成为重要主体,其活动对于内国法律主体享有权利义务及内国社会秩序均产生重大影响。
跨国公司应当作为国际法或者国际经济法的客体。
诚然,从经济和管理的角度看,跨国公司的行为是一体的,管理的策略和方式可以同一般的公司一样得到传达和实现,而跨国公司内部的产品、技术和资源也可以没有国境限制的共享。
公司的利益和策略通过人的行为可以没有国界限制的进行。
但由于法律关系的实在性,跨国公司的这种连续的行为被人为的基于国界而割裂划分,归属于不同的该跨国公司的母公司、子公司或者总公司。
跨国公司作为一个经济上的整体,由于各国法律的不同和地域的限制,被分割成不同的法律主体,这种经济实体和法律实体的不对等是造成对跨国公司认识的差异及产生法律问题的根本原因。
跨国公司的这种特殊性,使得国际社会的合作显得更重要,通过国际社会的合作,尽量的减少跨国公司经济实体和法律实体上的不协调。
国家间通过条约在跨国的关联公司的资料、行为方式和责任承担上给予协助。
随着国际经济的发展,跨国公司的作用和影响越来越突出,应当对跨国公司进行整体上的规范,而这种规范不是某个国家能够作到的,需要国际社会对整个跨国公司的活动进行规范和协调。
制定出“示范规则”。
打个比方,跨国公司就象一条多国河流,其源头只有一个且只在一国境内,而其整体涉及很多个国家,所涉及的国家都可以对其享有主权性权利,而河流在一个国家内的情况将会影响其他的国家。
在国际经济交往中,由于跨国公司本身相对与一般的公司的特殊性,其所产生的一些问题可以通过国内法中的相干制度的解决,如母公司和子公司责任的承担问题,实际上就是股东和公司的权利义务和责任承担问题。
但是跨国公司所产生的问题也有部分并不能通过单纯的国内法解决,如跨国公司基于关联企业所产生的问题,由于跨国公司处于不同的国家,对关联企业的问题解决有赖于国际社会的共同的努力。
要保证他国国内的跨国公司的行为不对其他的国家产生不良的影响,国际社会的约定和规范是必要的。
但是这种约定和规范并没有产生新的主体,如《跨国公司行动守则》就是国际社会尝试的对跨国公司的管制,即使这个守则成为有拘束力的国际公约,在这里,跨国公司不是主体,而是《跨国公司行动守则》所含法律关系的客体,是各国约定的在管制跨国公司的组成部分的权利义务的所指向的对象,也是指导各国在从事跨国公司的经营活动中所应当遵循的规范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