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学专题转移性支出

合集下载

《财政学》 04转移性支出

《财政学》  04转移性支出
第四章 转移性支出
v转移性支出——指政府单方面把一部分收入所有权无 偿转移出去而发生的支出。
v转移性支出通过转移性支出的受益者将政府支出转化 为实际的购买商品和劳务的支出,对社会需求间接地 产生影响,并通过转移性支出的具体领域表现出对社 会供给的影响。
v转移性支出是为了实现社会公平目的而采取的资金转 移措施,如社会保险、社会救济、扶助贫困人口等支 出。
(3)资金来源
受保人单位财政资金 投保人
(4)权利与义务 对应关系
对等关系
(5)性质
强制性
自愿性
无所不保的保险市场
F在上海的大型餐馆就餐时,如果不幸滑倒受伤, 不用担心餐馆会推卸责任,因为有保险公司“买 单”。今年年初,一款“食客安心险”露面,许 多餐饮店都加入了投保队伍。
F“怜香惜玉险”:毁容也有赔 F“禽流感险”:保人不保鸡 F“家政险”:“阿姨”闪腰也能获赔 F“有线电话盗打险”: F“雇员忠诚险”:防范诚信风险
• 社会保障支出是与社会保障制度联系在一起的, 它是社会公共需要的重要组成部分。
• 社会保障支出是政府主要的转移性支出内容。
社会保障的特征
v1.覆盖面的社会广泛性 v2.参与上的强制性 v3.制度上的立法性 v4.受益程度的约束性
社会保障的内容
A 社会保险
核心
B 社会救助
C 社会福利
D 优抚安置
本章作业:
v1、社会保险主要有哪些形式? v2、社会保障的资金来源有那些? v3、简述近年来国家对农民的补贴种类。 v4、如何建立农村社会保障体系?
v2、城镇医疗保险制度。1998年底开始, v覆盖面——城镇职工; v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
雇主 雇员
缴费6% 支付

第5章 转移性支出 《财政学》PPT课件

第5章 转移性支出 《财政学》PPT课件

第一节 转移性支出概述
❖二、转移性支出的主要内容
❖ 政府的转移性支出主要包括补助支出、捐赠支出和债 务利息支出。
❖ 补助支出是指政府对所有非政府部门的各种补助性支 出;
❖ 捐赠支出是指政府向外国政府或国际组织提供的捐款 ,是国家承担履行国际主义义务而发生的支出,是国 家把资金或物质单方面转移给外国政府;
❖ 税收支出之所以被纳入财政补贴的范畴,是因为政府 在决定减免税时,是从财政支出的角度考虑的,是那 些决定政府财政支出的因素影响着政府的税收减免政 策。
第三节 财政补贴支出
❖三、财政补贴的经济效应 ❖ (一)矫正或扭曲价格形成机制,实现资源配
置的特定目的 ❖(二)改变补贴产品和相关产品的供需结构 ❖(三)影响需求总量 ❖(四)改善社会公平与效率的实现程度 ❖(五)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 ❖(六)对企业经营管理和经济核算产生负激励
❖ 1.社会保障制度的责任主体是政府 ❖ 2.社会保障制度的目标是满足公民的基本生活需要 ❖ 3.社会保障制度得以实施的保证和依据是相应的社
会立法
第二节 社会保障支出
❖ ❖ 二、社会保障支出的主要内容 ❖ ❖ (一)社会保险支出 ❖ 1.养老保险 ❖ 2.医疗保险 ❖ 3.失业保险 ❖ 4.工伤及遗属保险 ❖ 5.生育保险
第二节 社会保障支出
❖(三)社会福利支出
❖ 社会福利是国家向全体社会成员普遍提供资金帮助和优价服务的 社会保障制度。它表现为国家举办的各种公共福利事业与提供的 社会公共服务,如基础义务教育、公益文化设施、环境保护、交 通安全、住房条件、公共卫生医疗等,目的是为了改善和提高国 民的素质和生活质量,促进社会的文明与进步。
❖ 财政贴息实质上是财政替企业向银行支付利息,是国 家财政应用金融手段对重点企业或项目给予的扶持。

财政学-第四讲 转移性支出

财政学-第四讲 转移性支出

■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阐述社 会总产品的分配问题时就已经涉及了社 会保险。
■在传统体制下,中国的社会保险体系事实 上被分为两大块:一是集体所有制单位(包 括广大农民及城镇集体单位)二是国有制单 位.
2.5.1我国社会保险制度的建立和发展
我国传统体制下的社会保险制度
1、已经取得重大进展
① ② ③ ④ ⑤
2.5 我国的社会保险制度
2.5.1 我国社会保险制度的建立 和发展 2.5.2 养老保险
2.5.6 辅助社会保险项目
我国社会 保险制度
2.5.3 失业保险
2.5.5 社会救济和社会福利 项目
2.5.4 医疗保险
2.5.1我国社会保险制度的建立和发展
我国传统体制下的社会保险制度
■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实施社会保障自 然是政府的一项重要职能。
工伤保险
生育保险
186.8 1006.0 2644.5 6968.6 151.9 877.1 2385.6 5401.0 117.3 516.8 1327.5 6066.1
178.8 950.1 2278.1 5093.3
9.3 35.3 160.4 333.0
/ 8.1 24.8 93.0
/ 2.9 11.2 44.0
2、医疗保险的内容
3、医疗保险的运行模式
2.5.5 我国的辅助社会保险项目
2.5.5 我国的辅助社会保险项目
思考与讨论:中国的社会保险制
度存在哪些问题?如何改革?
34
2.6 我国社会保险制度进一步完善的目标和问题
1.进一步完善的目标 2.养老基金的筹资模式问题
3.开征社会保险税问题
4.广大农村人口的社会保险问题
俾斯麦 1815-1898

财政学第8章 转移性支出

财政学第8章 转移性支出

1965 1970 1975
2.35 1.01 1.57
1995 2000 2004
1.69 1.34 1.98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05
0.5 1 2
1.5
2.5
0 占支出百分比
52 60 70 78 85 20 20 02 04 95
(二)社会保险基金支出(预算外) 1.我国社会保险基金支出的规模随着保险项目的增加、 覆盖面的拓宽及筹资比率的调整,支出规模呈明显扩 张趋势。 2.就我国社会保险基金支出结构考察,社会养老保险 基金支出占保险基金支出的大部分,由此可以看出养 老保险在我国社会保险体系中举足轻重的地位,但其 所占比重有降低趋势。
350000 300000 250000 200000 150000 100000 50000 0 1996 1998 2000 2002 保险基金支出规 模
养老 失业 医疗 工伤 生育
养老 失业 医疗 工伤 生育
1995年
2005年
2003-2007年社会保险参保人数
(单位:万人)
近五年社会保险参保人数
社会保险是国家通过 立法,对法定受保人 (劳动者)在遭遇风 险而失去或减少收入 时,给予其一定的收 入补偿,以满足其基 本生活需要的社会保 障项目。
社会福利是国家在社 会成员基本收入之外, 以提供设施、服务和 津贴的方式来使社会 成员的生活达到一定 水平,以提高其物质 文化生活质量的社会 保障项目。
职工的缴费率为本人缴费工资的8%,企业缴费率不超过企业工资总额的20%
基本养老保险金
企业
职工
社会统筹基金
企业缴费一部分
2006.1.1起 为企业缴费 的全部
个人帐户 存储额

第9章 转移性支出(财政学)

第9章  转移性支出(财政学)

选择零工时 P
200元
R G
不工作时,张三在P点 实现效用最大化。
O
F
T
月闲暇时间
图8-5 在救助制度下选择不工作
37
获得救助后张三的工作决策:选择工作
月 收 入 D
U′ E2 P
200元
工作时,张三的效用最大化 可能在E2点。
单位:万人、%
2205
2234.2
2240.1
250 200 150 年 增 100 长 率 50
人 数
1170.7 76.4
1.3
0.3 0 -50
2005年 2006年
年增长率
图8-3 我国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覆盖面 (1997—2006年)
29
城市最低生活保障的运作
• 以收入调查(means-tested)为基础; • 采取补差机制
1997
1998 1999
11.5
12 18.7

— —

— —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8.6
54.2 108.7 153 172.7 191.9 224.2

— 52 59 65 72.3 83.6

— — — 152 156 169.6
31
9.2.4 社会救助支出的经济效应
7
(二)社会救济 • 社会救济是由国家和社会向因残疾、自然灾害或意外事 件等不可抗拒的力量而使维系生命所需要的物质来源中 断的那部分社会成员提供物质帮助的一种形式。社会救 济的主要内容:对残疾公民提供的部分生活资助、对残 废军人和军烈属的抚恤和照顾、对灾区和部分生活困难 居民的资助等。 • 与社会保险不同,社会救济具有两个显著特点:一是不 以接受者预先支付一定费用作为受助前提,资金全部由 政府财政拨款或由社会捐助;二是受益人的选择性,即 只有经过一定形式的经济情况调查被证明符合救济条件 的个人或家庭才能得到救济。

财政学第7章 财政转移性支出

财政学第7章 财政转移性支出

• 性质:属于转移支出,是国民收入再分配的一种形式。
• 内容: • 1、价格补贴 • 2、企业亏损补贴 • 3、财政贴息——国家由于宏观调控的需要,对某些企 业的贷款利息或特殊事项发生的费用补贴。包括:国家
储备棉花利息费用补贴,国家储备糖费用补贴,煤炭企
业发展第三产业、外贸出口贷款贴息,政策性银行利差
费支出。
其具体项目有:


1)城市社会救济(困难户救济、收容遣送安置费)
2)农村社会救济(贫困户救济、“五保户”供养)

3)自然灾害救济(灾民救济、安置及医疗费用)
(二)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现状及改革 资料:《中国的社会保障状况和政策》白皮书 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进程及措施: 1、实行了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 2、实施失业保险制度改革和再就业工程; 3、建立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4、职工医疗保障制度改革; 5、建立企业职工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制度; 6、改革社会保障行政管理和基金管理体制。

横向不平衡
• 转移性支出的调整
• 合理划分中央和地方的财权事权; • 改革现行的税收返还制度,增强中央转移支付实 力;
• 完善省以下转移支付制度,缓解县乡财政困难;
• 加快法制化建设 ,依法完善转移支付制度
• 二、社会保障支出
• (一)概念和内容 • 概念:
• 社会保障支出:
• 社会保障制度:是政府通过法律强制建立的,在国民因 年老、伤残、疾病而丧失劳动能力或就业机会,或因自 然灾害和意外事故等原因面临生活困难时提供补助或服 务的一种制度。

现代社会保障制度起源于19世纪80年代的德国; 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是在1951年原政务院颁布的《中华 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财政学第二章第三节 转移性支出

财政学第二章第三节 转移性支出

得的减免税视同已征税款予以抵免。
9.优惠退税
是指政府将纳税人已经缴纳或实际承担的税
款退还给规定的受益人。如再投资退税、出 口退税。就再投资退税而言,主要是为了鼓 励外国投资者将其分得的税后利润继续在中 国投资;就出口退税而言,主要是作为对外 贸易的一项促进措施。
10.延期纳税
在规定期限内可以无偿占用应纳税款,相当
层)或活动受益而在正常税率表之外规定的 较低税率。优惠税率可以分地区、行业、项 目、产品、纳税人确定,适用范围具有较强 的伸缩性。
6.减税
即政府通过规定减征比例对应纳税额打个折
扣,纳税人只承担应纳税额扣除上述折扣后 的差额部分的税负。这种方法既不改变正常 税制结构的税基,也不改变既定税率,便于 解决征纳过程中所出现的各种特殊情况。可 以分地区、行业、项目、产品、纳税人确定。
7.税收抵免
即在计算纳税人应缴税款后,允许从中减除
一定的数额。主要用于两方面:一是投资抵 免,是指政府允许纳税人在计缴所得税前, 将一定比例的设备费用在应纳所得税额中抵 扣;二是境外税收抵免,即居住国政府允许 本国居民在境外缴纳的所得税、财产税在本 国的税收中抵免。
8.税收饶让
如征收所得税时对本国居民纳税人从外国获
3.失业社会保险 缴费及基金管理:个人按照本人工资1%比例缴 费;企业按照2%比例缴费。统一实行社会统 筹管理。 支付期限:累计缴费时间满1年不足5年的,最长能
够领取12个月的失业保险金;累计缴费时间满5年 不足10年的,最长能够领取18个月的失业保险金; 累计缴费时间10年以上的,最长能够领取24个月的 失业保险金。 待遇:第1-12月,上限(最低工资标准);下限 (最低生活保障线);第13-24月,为前一阶段的 80%。

财政学5转移性支出

财政学5转移性支出
第五章 转移性支出
29.11.2020
会计ppt
1
本章内容
转移性支出概述 社会保障支出 财政补贴支出 政府间转移支付
29.11.2020
会计ppt
2
第一节 转移性支出概述
一、概念:
转移性支出——政府为实现特定的政策目标,通过一定的渠道或形式, 将一部分社会资源无偿地从一个(几个)群体转移给另一个(几个)群体。


会计ppt
5
第二节 社会保障支出
一、概念:社会保障——是国家通过立法,以强制手段对国民收 入进行再分配,形成社会保障基金,并对因多种原因使生存发 生困难的社会成员给予物质上的帮助,以保障其基本生活需要 的一系列有组织的措施、制度和事业的总称。
二、社会保障的产生和普及: 三、社会保障的内容: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社会救济 四、社会保障的意义:内在稳定器作用、私人保险市场的局限性
二、类型:根据接受对象的不同,可以分为政府对居民(企业、家庭和个人)
的转移支出和政府间的转移支付:
1、
——出于对个人基本生存权的保障的考虑而实施
2、 社会保障 ——主要是为了保护低收入者,弱势阶层或者因为政府价
格管制财而政近补乎贴不能盈利的公益事业部门
3、
——政府间的转移支付问题
三、原因转:移(支理付论依据)
支持政府进行转移支出的理论基础是由市场经济决定的收入分配结果 的不公平,这也是政府介入收入分配领域的一个重要前提条件。
29.11.2020
会计ppt
3
纯粹由市场决定的收入分配格局,必然是一种不公正的分配格局: 1、新剑桥学派经济学家卡尔多提出的分配理论说明,随着经济的
发展和投资的不断增加,投资率的不断提高必将导致国民收入 的分配越来越不利于劳动要素而有利于资本要素,从而使得收 入分配的差距不断扩大。 2、波兰经济学家卡莱茨基的垄断程度理论:垄断程度越高,国民 收入的分配就越不利于劳动,而垄断在现实中是客观存在的, 因而由市场经济决定的收入分配的不公平现象也就必然客观存 在。

第8章转移性支出

第8章转移性支出

8.1.2社会保障制度的经济效应分析
社会保障制度的经济效应可分为微观层面和宏观层面,前者是对微观 经济主体的储蓄行为和劳动供给的影响,后者是对宏观经济及经济周 期的影响。
社会保障制度与储蓄以及资本的形成
社会保障制度对居民收入结构有重大影响,在人们边际储蓄倾向相对 稳定时,储蓄量将发生变化,这将直接影响社会总资本存量的形成。 一般来讲,社会保险税减少消费者现期收入,增加其未来收入,从而 影响了消费者的现期消费和未来消费。
将个人生活分为现期阶段 和未来阶段,理性消费者 将其收入在现期消费与未 来消费之间进行分配,以 达到一生效用最大化。
假定消费者现期收入为Y1 ,未来收入为Y2,利率为 r,对现期消费CC和未来 消费FC进行选择。
AB为预算线,表达式如左 上所示。
消费者对于现期消费和未 来消费的无差异曲线。
8.1 社会保障支出
8.1.1 市场经济与社会保障制度
社会保障收入是国家参与国民收入分配的重要手段
• 通过社会保障税,调节国民收入分配,缩小贫富差距,缓和社会矛盾;
调控经济运行,稳定经济发展。
• 社会保障税一般是由企业和劳动者分担,企业负担部分进入成本,间接
影响其利润水平,劳动者个人负担部分是其未来生活费的预先扣除。
减少,一方面,社会保障支出增加,另一方面,由于税基缩小,社会 保险税收入大为减少。这样,社会保障基金出大于入,有时不得不动 用往年结余基金,这样,原本处于储备状态的一部分资金重新被注人 到经济中,家庭部门收人有所增加,购买能力增强,社会有效需求扩 大,即萧条时期自动释放需求,促进经济复苏。
8.2 财政补贴
公共经济学
第8章 转移性支出
基本思路:转移性支出即政府支出没有对应的商品和劳务补偿,而是 将资金直接划拨给受益群体,是社会财富在不同人群间的再分配,主 要包括补助、捐赠和债务利息支出。

财政学教学课件第四章转移性支出

财政学教学课件第四章转移性支出
-16-
4.公平性
社会保障作为一种再分配手段,强调分配 的公平性。它采用的是经济或物质援助手 段,为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权利提供安全 保障,以确保社会成员不因特定事件的发 生而陷入生存困境。任何一个社会成员在 基本生活发生困难时都可以均等地获得社 会保障。
-17-
5.储蓄性
社会保障作为一种再分配手段,强调分配的 公平性。它采用的是经济或物质援助手段, 为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权利提供安全保障, 以确保社会成员不因特定事件的发生而陷入 生存困境。任何一个社会成员在基本生活发 生困难时都可以均等地获得社会保障。
人口老龄化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指老年人 口相对增多,在总人口中所占的比例不断上升 ;二是指社会人口结构呈现老年状态,进入老 龄化社会。国际上通常的看法是,当一个国家 或地区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10% ,或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7%,即 意味着这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处于老龄化。
-22-
-9-
(一) 对社会公平的作用
从转移性支出的性质来看,转移性支出代表着 经济资源经由财政之手,从经济社会中的某一 个部门、集团、个人转移到另一个部门、集团 、个人手中。因此,它影响和改变着社会成员 之间的收入分布状态。从转移性支出的组成来 看,其绝大部分是社会保障性支出。这种支出 是政府直接作用于社会公平问题的产物。
-19-
(二) 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历史
英国据此在1942—1947年相继通过了一系列有关社会保障的法律,率先 在世界上建立起完整的社会保障制度。1952年,国际劳工组织制定并通 过的《社会保障最低标准公约》(以下简称《公约》)被西方国家誉为 国际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的里程碑。《公约》对退休待遇、疾病津贴、医 疗护理、失业津贴、工伤补偿、残疾津贴、子女补助、死亡补助以及定 期支付应遵从的最低标准做出了明文规定。《公约》制定的标准对各国 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发展起到了指导和参考作用。《公约》的制定表 明社会保障已成为全球共同关注的问题。

财政学(陈共第七版)第六章转移性支出

财政学(陈共第七版)第六章转移性支出
重视公平与效率的平衡
在设计和改革转移性支出制度时,需要平衡公平和效率的 关系。过度的公平可能会导致效率低下,而过于强调效率 则可能忽视公平。
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挑战
人口老龄化是各国转移性支出面临的主要挑战之一。各国 应采取措施,如提高社保费率、延长退休年龄等,以应对 这一挑战。
加强监管与立法
转移性支出需要严格的监管和立法保障。各国应建立健全 的法律和监管体系,确保转移性支出的合理使用和管理。
转移性支出的定义与特点
定义
无偿性
转移性支出是指政府无偿向居民和企业提 供财政资金,以增加其可支配财力的一种 财政支出形式。
政府转移资金给居民或企业时,不要求对 方提供相应的物品或服务作为交换。
非对称性
激励与保障性
转移性支出使得政府的财力从财政部门转 移到居民和企业手中,但居民和企业的财 力并未直接回流到财政部门。
捐赠支出
指政府通过财政拨款或税 收减免等方式,向慈善机 构、教育机构、科研机构 等提供的捐赠。
捐赠支出的种类
包括公益捐赠、教育捐赠、 科研捐赠等。
捐赠支出的形式
包括现金捐赠、实物捐赠 和劳务捐赠,如向灾区捐 款、向学校捐赠教学设备 等。
03
转移性支出的经济影响
收入再府将财政资金直接转移给企业和居民的一种支出方式,这种转移支付的目 的在于调节社会成员之间收入分配的公平性。通过转移支付,政府可以向低收入人群提供 帮助,缩小贫富差距,实现社会公平。
欧洲的福利国家改革
面对财政压力和人口老龄化,欧洲许多国家正在对福利国家模式进行改革,如实施劳动力市场改革、提高退休年龄、 削减部分福利项目等。
日本的社会保障改革
日本政府正通过提高社保费率和延长社保缴费年限等措施,来应对社保制度的财政压力。同时,也在探 索引入市场机制,以提高社保资金的使用效率。

第五章 转移性支出 《 财政学教程》PPT课件

第五章  转移性支出 《 财政学教程》PPT课件
企业(雇主)缴纳社会保障费,是社会保障基金的又一 重要来源
个人负担一部分社会保障费(特别是社会保险)是必要 的
(二)社会保障基金的筹集模式
1.现收现付式 2.完全基金式 3.部分基金式
1.现收现付式
这是一种以近期横向收付平衡原则为指导的 基金筹集模式。
这种模式要求先作出一年(至多几年)内某 项社会保障措施所需要费用的测算,然后按一定 比例分摊到参加该保障措施的所有单位和个人, 当年的基金收入仅用于涉足当年支出的需要。
3.社会福利
社会福利是指由国家和社会为立法或政策范围 内的所有公民普遍提供旨在保证一定的生活水平 和尽可能提高生活质量的资金和服务的一种社会 保障形式。
社会福利表现为国家和社会提供的各种福利设 施、社会服务以及举办的各种社会福利事业。目 的是改善公民生活,提高公民的生活质量。
社会福利的经费一般由财政负担,社会福利范 围的大小和水平的高低可以通过法律和行政办法, 根据生产发展水平和消费水平加以调整。
2.完全基金式
完全基金式是一种以远期纵向收付平衡原则为 指导的筹集模式。
这种模式要求在对未来较长时间的宏观预测的 基础上,预计保障对象在保障期内所需享受保障 待遇的总量,据此按照一定的比例将其分摊到保 障对象的整个投保期间。
3.部分基金式
部分基金式是一种把近期横向收付平衡原则与 远期纵向收付平衡原则相结合作为指导的筹资模 式。
二、社会保障基金的来源与 筹集模式
(一)社会保障基金的来源 (二)社会保障基金的筹集模式
(一)社会保障基金的来源
社会保障基金的来源,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实行由国家、 企业和个人3方负担的办法,或者依据具体情况,由这3 种来源的不同组合构成。
国家财政负担亦即是国家在财政预算中安排一部分资 金,用于社会保障事业方向的开支,这是社会保障基金 中重要的、稳定的来源

财政学课件 CH7 转移性支出

财政学课件 CH7 转移性支出

保在是期现保间收险,现收或付益者制人在和一的个完开相全支当积的长累制的制度计两。划期种间模内式,的采结取合储蓄。方当式年积筹累集筹的集 社优作际基部会点和分金分保:储配, 采障缓蓄费的一取基解行率功部 积金老为调能分 累的龄;整。采 式制化有灵度冲助活取 以。击于,现 满;资基收足没本本现未有积上付来收累不制支入。存再在满付分受足的配投当需功资前要能风支 。;险付不影会响的扭的需曲问要个题,人;另的代一工
•在这种模式下,国家财政负担轻,主要是 收入调节作用
个人或家庭的自助互济,使劳动者树立自我
保障意识,有利于激励劳动者积极工作。
11
4、国家型保障模式
核心:国家统包 内容:由政府对福利进行直接分配, 社会保障事务由国家统一办理 资金来源:由国家和企业负担
代表国家:前苏联、东欧各国
12
国家型保障模式的特点及面临问题
障资金的筹集,三者互助共济;
•强调了受保人权利和义务的对等性, 要享有受社会保障的权利,就必须尽 缴纳社会保险或进行劳动的义务;
资金的筹集,社会保 障的支出的范围和水 平的不断提高,所需 的资金越来越庞大
•更好的处理了市场效率与社会公平
之间的关系机构进行管理。
9
3、强制储蓄型模式 核心:强制储蓄 资金来源:政府强制雇主、雇员
•保障给付与劳动者的工作年限和工资挂 乏自我保障意识。

13
目前我国已初步建立起新 型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框架:
一是完全由国家财政支撑 的项目
二是用人单位、个人缴费、 国家适当补助的三方共同筹 资的项目
14
(四)社会保障的内容
国际劳工组织1952年制定的《社会保障(最低标准)公约》, 规定了现代社会保障主要包括医疗补助、疾病补助、失业补 助、老年补助、工伤补助、家庭补助和遗属补助等九项内容。

财政学转移性支出PPT课件

财政学转移性支出PPT课件

项目年份
基金收入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基金支出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累计结余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我国社会保险基金收支及累计结余情况
合计
基本养老保险 失业保险 医疗保险 工伤保险 生育保险
2.市场经济条件下财政补贴的功能:促进 具有外部经济的部门发展,优化资源配置; 推行倾斜式发展战略,促进经济更快发展; 贯彻产业组织政策,提高全社会资源配置效 率;平抑产业和价格波动,促进经济和社会 的稳定;促进进出口贸易,增强民族工业竞 争力;对价值规律的综合运用。
1990年代初以来,我国农村开始推选农村社会养老 保险制度,使农民养老的方式开始发生变革。作 为一种正在探索中的新型保障制度,它仍需要进 一步改革与完善,现在已经基本建立起农村社会 养老保险制度。
三、农村医疗保险制度建设
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由政府支持、农民群众与农 村经济组织共同筹资、在医疗上实行互助互济的 一种具有医疗保险性质的农村健康保障制度。
69610.276 83162.599 79111.903 10078.047 132750.547 162308.180 242340
117176.39 133790.51 145897.37 196511.51 227812.85 248896.06 317150
103186.89 125132.80 151162.67 192485.43 211548.33 232126.01 284290
一、最低生活保障(即社会救济)制度建设 二、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建设 三、农村医疗保险制度建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财政学专题转移性支出
4-5
若干国家社会保障税和社会保障支 出占中央财政收支的比重
国家
美国 英国 日本
巴西
韩国
马来 西亚
社会保障税占 中央财政收入 的比重 社会保障支出 占中央财政支 出的比重
31.9 17.2 26.5 26.5 9.3 1.2 28.8 31.1 36.8 30.4 10.出中的重要地位
财政学专题转移性支出
4-6
4.1 .1 社会保障概述
社会保障,是指公共部门向丧失劳动能力,失去就 业机会,收入未能达到应有的水平,以及其他原因 面临困难的公众,以货币或实物形式提供基本生活 保障的活动。
意义 生存权与发展权 “安全网”和“稳定器”
财政学专题转移性支出
4-17
2.社会保障模式
(1)福利型社会保障模式。 ✓ 保障原则:全民性、普遍性、高福利 ✓ 资金来源:国家的税收。 ✓ 国家:瑞典、丹麦、英法、比利时等国家。 ✓ 主要特点:覆盖范围广,保障水平高,全民享有,
内容: ——社会养老保险。社会养老保险在社会保险中
占据核心位置 ——社会失业保险。社会失业保险也是社会保险
的主要内容之一 ——社会医疗保险
——工伤保险
——女工生育险
(2)社会福利
概念:由政府出资兴办的、以低费或免费形式向 一部分需要特殊照顾的社会成员,提供货币或实 物帮助和服务的一种社会保障制度。 包括:福利院、敬老院、疗养院、孤儿院、福利 企业等 目的:保障无生活来源的孤老残幼得到基本生活 待遇 资金来源:财政拨款
资料来源:王砚峰,2003:《铁血宰相创建社保制度》, 《中国经营报》,11月14日
财政学专题转移性支出
4-10
3.社会保障的内容
社会保险 社会福利 社会救济 社会抚恤
财政学专题转移性支出
4-11
(1)、社会保险(核心)
概念:是指以立法形式,由国家、集体和个人共同筹 集资金、以确保社会公民在遇到生、老、病、伤残、失 业等风险时,获得基本生活需要和健康保障的一种社会 保障制度
财政学专题转移性支出
4-15
附:何谓三无人员
一:无生活来源、无劳动能力、无法定赡养人 (标准答案) 二:无身份证、无暂居证、无用工证明(外来人 员) 三:无技术、无文凭、无特长(工人) 四:“新三无人员”是指从来不用或者在某一段时间 不用呼机、手机、固定电话这三样通讯工具的现 代族群。” 五: 没钱(收入低)、没时间、没朋友。 六:没钱,没房子,没工作。
财政学专题转移性支出
4-3
财政转移性支 出
社会保险
社会保障支出
社会救济(助)
社会福利
社会优抚
财政补贴
援外支出
债务利息支出
养老保险 医疗保险 失业保险 工伤保险 生育保险
贫困人口救济 自然灾害救济
孤儿院 养老院
军烈属抚恤 退伍安置
4.1 社会保障与财政
4.1.1 社会保障概述 4.1.2 财政的社会保障支出 4.1.3 中国社会保障制度与改革
财政学专题转移性支出
财政学专题转移性支出
主要内容
4.1 社会保障与财政 4.2 财政补贴 4.3 其他财政支出
财政学专题转移性支出
4-2
基本含义
转移性支出是政府单方面把一部分收入的所有权, 无偿地转移出去而发生的支出。
它包含的基本涵义: 直接影响社会成员的收入再分配,是实现社会公 平目标的政策工具。 不直接构成社会总需求,它对社会总需求的影响 是间接的,进而间接影响生产和就业。
财政学专题转移性支出
4-14
(3)社会救济
概念:政府对收入在贫困线以下的公民,和因自 然灾害遭受损失或发生其它不幸事故,而暂时生 活处于困难中的公民提供的货币或实物帮助。 包括:济贫(城市最低生活保障线)与救灾 此外还有传统的社会救济:三无人员、五保户。 资金来源:财政拨款,同时鼓励社会捐款和公民 互助。
社会保险与商业保险的区别(社会性、强制性、互济性、福利性)
项目
组织机构 举办的目的 进入的形式 资金的来源 权利与义务的对等 再分配的功能
社会保险
政府 社会效益 强制进入 保费及预算安排的财政资金 有一定的对应关系,非完全对等 有
商业保险
企业 赢利 自愿进入 保费 完全对等 无
财政学专题转移性支出
4-12
五保包括:保吃、保穿、保医、保住、保葬(孤儿 为保教)
财政学专题转移性支出
4-16
(4)社会抚恤
概念:对国家和社会有功劳的特殊社会群体(退 伍、伤残军人、军烈属)给予补助和褒奖的一种 制度。
包括:牺牲病故抚恤、定期定量生活补助、残 废抚恤、残废人员免费医疗、烈军属疾病减免待 遇等。 资金来源:政府预算拨款。
财政学专题转移性支出
4-8
社会保险
社会保障支出
社会救济(助)
社 会 福 利 ( P14 1狭 义 上 )
社会优抚
养老保险 医疗保险 失业保险 工伤保险 生育保险
贫困人口救济 自然灾害救济
孤儿院 养老院
军烈属抚恤 退伍安置
附:俾斯麦与社会保障制度
1881年11月17日,在铁血宰相俾斯麦的建议下,德国皇帝 威廉一世颁布了《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险的皇帝诏书》。诏书 宣布,工人在患病、发生事故、伤残和老年经济困难时应该 受到保障,他们有权要求救济,工人保障应由工人自行管理。 诏书还对社会保险的发展作出规划,确定职业医疗保险、养 老保险、失业救济等制度。此后,德国在1883年颁布实施 了《疾病保险法》,1884年颁布实施了《工伤保险法》, 1889年颁布了《养老、残疾、死亡保险法》。1911年,上 述三项法规被汇总为《帝国保险条例》。政府开始为死难者 家属发放孤寡抚恤金,伤残与老年保险的范围也扩大到全体 职员。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缓和了德国国内的各种矛盾冲突, 对德国经济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19世纪后期,德国的工业 生产迅速增长,增速大大超过英法等国。此后,欧洲各国也 相继建立了本国的社会保障制度。
附:1954年宪法“公民在年老、疾病和丧失劳动能力 情况下,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取物质帮助的权利”
财政学专题转移性支出
4-7
社会保障体系 ▪ 主要是社会保险和社会救济 ▪ 社会保险和社会救济区别(对象上、资金来源上) ▪ 其中:社会保险是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核心内容 社会救济是最低层次的社会保障,社会福利和社 会抚恤起着安定特定阶层生活的功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