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学》转移性支出(财政补贴)
财政学-第四讲 转移性支出
![财政学-第四讲 转移性支出](https://img.taocdn.com/s3/m/87c5b80802020740be1e9bf4.png)
■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阐述社 会总产品的分配问题时就已经涉及了社 会保险。
■在传统体制下,中国的社会保险体系事实 上被分为两大块:一是集体所有制单位(包 括广大农民及城镇集体单位)二是国有制单 位.
2.5.1我国社会保险制度的建立和发展
我国传统体制下的社会保险制度
1、已经取得重大进展
① ② ③ ④ ⑤
2.5 我国的社会保险制度
2.5.1 我国社会保险制度的建立 和发展 2.5.2 养老保险
2.5.6 辅助社会保险项目
我国社会 保险制度
2.5.3 失业保险
2.5.5 社会救济和社会福利 项目
2.5.4 医疗保险
2.5.1我国社会保险制度的建立和发展
我国传统体制下的社会保险制度
■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实施社会保障自 然是政府的一项重要职能。
工伤保险
生育保险
186.8 1006.0 2644.5 6968.6 151.9 877.1 2385.6 5401.0 117.3 516.8 1327.5 6066.1
178.8 950.1 2278.1 5093.3
9.3 35.3 160.4 333.0
/ 8.1 24.8 93.0
/ 2.9 11.2 44.0
2、医疗保险的内容
3、医疗保险的运行模式
2.5.5 我国的辅助社会保险项目
2.5.5 我国的辅助社会保险项目
思考与讨论:中国的社会保险制
度存在哪些问题?如何改革?
34
2.6 我国社会保险制度进一步完善的目标和问题
1.进一步完善的目标 2.养老基金的筹资模式问题
3.开征社会保险税问题
4.广大农村人口的社会保险问题
俾斯麦 1815-1898
财政学第8章 转移性支出
![财政学第8章 转移性支出](https://img.taocdn.com/s3/m/088a087231b765ce050814a3.png)
1965 1970 1975
2.35 1.01 1.57
1995 2000 2004
1.69 1.34 1.98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05
0.5 1 2
1.5
2.5
0 占支出百分比
52 60 70 78 85 20 20 02 04 95
(二)社会保险基金支出(预算外) 1.我国社会保险基金支出的规模随着保险项目的增加、 覆盖面的拓宽及筹资比率的调整,支出规模呈明显扩 张趋势。 2.就我国社会保险基金支出结构考察,社会养老保险 基金支出占保险基金支出的大部分,由此可以看出养 老保险在我国社会保险体系中举足轻重的地位,但其 所占比重有降低趋势。
350000 300000 250000 200000 150000 100000 50000 0 1996 1998 2000 2002 保险基金支出规 模
养老 失业 医疗 工伤 生育
养老 失业 医疗 工伤 生育
1995年
2005年
2003-2007年社会保险参保人数
(单位:万人)
近五年社会保险参保人数
社会保险是国家通过 立法,对法定受保人 (劳动者)在遭遇风 险而失去或减少收入 时,给予其一定的收 入补偿,以满足其基 本生活需要的社会保 障项目。
社会福利是国家在社 会成员基本收入之外, 以提供设施、服务和 津贴的方式来使社会 成员的生活达到一定 水平,以提高其物质 文化生活质量的社会 保障项目。
职工的缴费率为本人缴费工资的8%,企业缴费率不超过企业工资总额的20%
基本养老保险金
企业
职工
社会统筹基金
企业缴费一部分
2006.1.1起 为企业缴费 的全部
个人帐户 存储额
第六章_转移性支出(财政学)案例
![第六章_转移性支出(财政学)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93cb205c336c1eb91a375dd2.png)
492.29
758.74 605.44 535.24 550.15 660.41
14.25
17.71 16.74 5.32 5.15 5.22
20.55
19.39 4.55 1.60 1.28 1.28
170.55
246.44 114.78 102.91 60.70 128.89
B
y
A
AB、AC:预算线
O
B
C
x
暗补降低受补贴商品的价格
2、WTO《补贴与反补贴措施协议》(SCM)分类
1、禁止性补贴
– 出口补贴
– 进口替代补贴
2、可诉补贴(黄箱补贴)
– 一定范围内可以实施的补贴
3、不可诉补贴(绿箱补贴)
– 主要包括不具有专向性的补贴、给予基础研究的 援助性补贴、给予贫困地区的补贴、为适应新环 境而实施的补贴、用于鼓励农业研究开发、鼓励 农民退休等方面的补贴。
2、取消对国有企业的财政补贴。
中央财政直补种粮农民
在粮食连续减产的背景下,2004年我国对种粮农民全面 实施了粮食直补,从粮食风险基金中安排100亿元对种粮 农民直接补贴以刺激粮食增产。 2006年,由于成品油调价,化肥、农药等农资价格上涨, 政府又增加了对种粮农民的农资综合直补政策。 此外,除了直接补贴,国家还推行对良种购买和农机具 购置进行补贴。
3. 税收抵免:
• 允许纳税人从其某种合乎奖励规定的支出中, 以一定比率从其应纳税额中扣除,以减轻其 税负。 – “有剩余的抵免”: • 抵免额不允许超过应纳税额。 – “没有剩余的抵免”:
• 将没有抵尽的抵免额(超过应纳税额的 抵免额)返还给纳税人。
04 财政转移性支出:社会救助、社会保险、财政补贴
![04 财政转移性支出:社会救助、社会保险、财政补贴](https://img.taocdn.com/s3/m/f8587317f78a6529647d53ba.png)
天津商业大学
农村低保制度
• 我国农村低保制度概况 • 由于经济发展水平、贫困程度等方面的差异,各地区的农 村低保标准存在较大的差异。 • 2012年,全国农村低保平均标准为172.3元/(人﹒月), 月人均补助水平为104元。 • 截止2012年底,全国有农村低保对象2814.9户、5344.5万 人,全年各级财政共支出农村低保资金718亿元,其中,中 央补助资金413.4亿元,占总支出的60.1%。
• 城市低保经费来源:
•
1999年开始,中央财政开始注入资金。2012年,全年各级财政 城市低保支出674.3亿元,其中,中央财政补助资金439.1亿 元,占总支出的65.1%。
天津商业大学
4.1.3 社会救助支出的经济效应
• 社会救助计划实施途径 • 市场途径
• • 在农村实施的以项目开发为基础的各种扶贫计划; 目的:为缺少进入市场机会和能力的贫困人口创造条件,使他 们在增加收入的基础上,增加自立能力。一般被认为具有“造 血”功能,而不只是“输血”功能。
天津商业大学
农村低保制度
•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2007年7月,中央政府决定在全国普遍建立农村低保制度。
•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的运作
• 最低生活保障,以收入调查(means-tested)为基础,家庭人 均收入低于当地农村贫困线(最低生活保障线)的家庭可 以得到救助。 • 农村贫困线,由县级以上地方政府按照能够维持当地农村 居民全年基本生活所必需的吃、穿、水、电等费用确定。 • 补助数额:采取补差机制,即按照家庭人均收入低于当地 贫困线标准的差额享受。
2000年制定的人均年收入865元的低收入标准,2007年,该 标准调整为1067元。
财政学第二章第三节 转移性支出
![财政学第二章第三节 转移性支出](https://img.taocdn.com/s3/m/6d62cd68783e0912a2162a52.png)
得的减免税视同已征税款予以抵免。
9.优惠退税
是指政府将纳税人已经缴纳或实际承担的税
款退还给规定的受益人。如再投资退税、出 口退税。就再投资退税而言,主要是为了鼓 励外国投资者将其分得的税后利润继续在中 国投资;就出口退税而言,主要是作为对外 贸易的一项促进措施。
10.延期纳税
在规定期限内可以无偿占用应纳税款,相当
层)或活动受益而在正常税率表之外规定的 较低税率。优惠税率可以分地区、行业、项 目、产品、纳税人确定,适用范围具有较强 的伸缩性。
6.减税
即政府通过规定减征比例对应纳税额打个折
扣,纳税人只承担应纳税额扣除上述折扣后 的差额部分的税负。这种方法既不改变正常 税制结构的税基,也不改变既定税率,便于 解决征纳过程中所出现的各种特殊情况。可 以分地区、行业、项目、产品、纳税人确定。
7.税收抵免
即在计算纳税人应缴税款后,允许从中减除
一定的数额。主要用于两方面:一是投资抵 免,是指政府允许纳税人在计缴所得税前, 将一定比例的设备费用在应纳所得税额中抵 扣;二是境外税收抵免,即居住国政府允许 本国居民在境外缴纳的所得税、财产税在本 国的税收中抵免。
8.税收饶让
如征收所得税时对本国居民纳税人从外国获
3.失业社会保险 缴费及基金管理:个人按照本人工资1%比例缴 费;企业按照2%比例缴费。统一实行社会统 筹管理。 支付期限:累计缴费时间满1年不足5年的,最长能
够领取12个月的失业保险金;累计缴费时间满5年 不足10年的,最长能够领取18个月的失业保险金; 累计缴费时间10年以上的,最长能够领取24个月的 失业保险金。 待遇:第1-12月,上限(最低工资标准);下限 (最低生活保障线);第13-24月,为前一阶段的 80%。
2011级《财政学》参考版(第六章 转移性支出)综述
![2011级《财政学》参考版(第六章 转移性支出)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5a029dafe53a580216fcfe4b.png)
● 经济稳定效应(economic stabilization effect)
中央财经大学 财政学院 Shigang
重要的基本概念:社会保障的替代率、待遇给付标准
● 社会保障的给付水平:社会保险金替代率 替代率(replace ratio)——退休或失业时的收入与 工作时的收入的比率,亦即:参保人所领取的养老保险金 (或失业保险金)相当于其退休(或失业)前的平均所得 的比例。 两种替代率的计算: 毛替代率(gross replace ratio or rate)(税前) 净替代率(net replace ratio or rate)(税后) ● 社会保障的待遇给付:两种不同标准 缴费基准制 受益基准制
中央财经大学 财政学院 Shigang
社会保障对个人储蓄的影响(部分): 社会保障的财富替代效应、退休效应、遗产效应
● 社会保障对储蓄的影响(A):财富替代效应 社会保障的财富替代效应(wealth substitution effect)——劳动者以参加社会保障而积累的财富会取代其 他形式的私人财富,进而减少(个人)储蓄。
中央财经大学 财政学院 Shigang
社会保障制度的社会经济效应(B)
● 个人储蓄效应(individual saving effect)
这一效应的强弱受社会保障金的替代率、社 会保障的财富替代效应、退休效应、遗产效应等 的影响。(社会保障影响个人储蓄的三种效应) ● 社会储蓄效应(social saving effect) 这一效应与社会保障制度运行的财务模式 (现收现付制、完全基金制、部分基金制)及其 他因素有关。(社会保险的财务或筹资模式) ● 产业结构效应(industrial structure effect)
中央财经大学 财政学院 Shigang
财政学课件第八章第二节财政补贴
![财政学课件第八章第二节财政补贴](https://img.taocdn.com/s3/m/db80a658b14e852458fb57db.png)
• 会计制度渐趋严格,基本上堵住了利用关联交易等财务手段大幅 拉高利润的途径,可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半路杀出的这 个“财政补贴”却没有一个政策能管住它,明明是有关联的,因 为全部都是当地政府在“自扫门前雪”,从未有地方政府“补贴” 外省公司,但目前监管部门对“财政补贴”归入上市公司利润一 事似乎采取“三不管”的态度,难怪“财政补贴”大行其道,不 少公司竟相“效法”。怪事,平时很“抠”的地方财政居然少则 千万,多则过亿来“补贴”当地上市公司,跟用自己资产补贴公 司的几个ST吉轻工流通股东一样“伟大”,如果这种补贴能“持 之以恒”,估计所有人都会支持这种做法,问题是这样的“及时 雨”带有明显的功利性,且很可能时断时续,而地方政府一旦 “断奶”,这类造血功能不全的企业岂不是劫数难逃?毕竞地方 财政平时叫“穷”的居多,现在摆阔补贴这个、补贴那个,上一 级政府见状,难免会提高当地纳税的指标,这样地方财政岂不是 作茧自缚?而被财政补贴暂时“救活”的上市公司,假如主营业 务仍不能创造利润的话,则年年要靠补贴养活,始终是一个引信 未能拆除的炸弹,而且地方政府一个长久的负担。
第八章 转移性支出
第二节 财政补贴
一、财政补贴特征
• 1.政策性 • 2.价格相关性 • 改变资源配置、供给与需求结构 • 3.灵活性 • 4.收入效应与替代效应的兼并性
二、财政补贴的构成
• 价格补贴 • 企业亏损补贴 • 新式补贴:上市公司亏损补贴 • 财政贴息 • 税收补贴 • 进出口补贴
因为你确实需要它。但是如果你一旦能
够自食其力,哪怕是勉强的自食其力,
你还不停止接受施舍,那么你就会失去 灵魂。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kenan,1982
由政府出面给予油价补贴的悖论
财政学教学课件第四章转移性支出
![财政学教学课件第四章转移性支出](https://img.taocdn.com/s3/m/e2df9c64a5e9856a57126021.png)
4.公平性
社会保障作为一种再分配手段,强调分配 的公平性。它采用的是经济或物质援助手 段,为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权利提供安全 保障,以确保社会成员不因特定事件的发 生而陷入生存困境。任何一个社会成员在 基本生活发生困难时都可以均等地获得社 会保障。
-17-
5.储蓄性
社会保障作为一种再分配手段,强调分配的 公平性。它采用的是经济或物质援助手段, 为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权利提供安全保障, 以确保社会成员不因特定事件的发生而陷入 生存困境。任何一个社会成员在基本生活发 生困难时都可以均等地获得社会保障。
人口老龄化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指老年人 口相对增多,在总人口中所占的比例不断上升 ;二是指社会人口结构呈现老年状态,进入老 龄化社会。国际上通常的看法是,当一个国家 或地区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10% ,或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7%,即 意味着这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处于老龄化。
-22-
-9-
(一) 对社会公平的作用
从转移性支出的性质来看,转移性支出代表着 经济资源经由财政之手,从经济社会中的某一 个部门、集团、个人转移到另一个部门、集团 、个人手中。因此,它影响和改变着社会成员 之间的收入分布状态。从转移性支出的组成来 看,其绝大部分是社会保障性支出。这种支出 是政府直接作用于社会公平问题的产物。
-19-
(二) 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历史
英国据此在1942—1947年相继通过了一系列有关社会保障的法律,率先 在世界上建立起完整的社会保障制度。1952年,国际劳工组织制定并通 过的《社会保障最低标准公约》(以下简称《公约》)被西方国家誉为 国际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的里程碑。《公约》对退休待遇、疾病津贴、医 疗护理、失业津贴、工伤补偿、残疾津贴、子女补助、死亡补助以及定 期支付应遵从的最低标准做出了明文规定。《公约》制定的标准对各国 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发展起到了指导和参考作用。《公约》的制定表 明社会保障已成为全球共同关注的问题。
财政学(陈共第七版)第六章转移性支出
![财政学(陈共第七版)第六章转移性支出](https://img.taocdn.com/s3/m/f28e3ccbe43a580216fc700abb68a98271feac8f.png)
在设计和改革转移性支出制度时,需要平衡公平和效率的 关系。过度的公平可能会导致效率低下,而过于强调效率 则可能忽视公平。
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挑战
人口老龄化是各国转移性支出面临的主要挑战之一。各国 应采取措施,如提高社保费率、延长退休年龄等,以应对 这一挑战。
加强监管与立法
转移性支出需要严格的监管和立法保障。各国应建立健全 的法律和监管体系,确保转移性支出的合理使用和管理。
转移性支出的定义与特点
定义
无偿性
转移性支出是指政府无偿向居民和企业提 供财政资金,以增加其可支配财力的一种 财政支出形式。
政府转移资金给居民或企业时,不要求对 方提供相应的物品或服务作为交换。
非对称性
激励与保障性
转移性支出使得政府的财力从财政部门转 移到居民和企业手中,但居民和企业的财 力并未直接回流到财政部门。
捐赠支出
指政府通过财政拨款或税 收减免等方式,向慈善机 构、教育机构、科研机构 等提供的捐赠。
捐赠支出的种类
包括公益捐赠、教育捐赠、 科研捐赠等。
捐赠支出的形式
包括现金捐赠、实物捐赠 和劳务捐赠,如向灾区捐 款、向学校捐赠教学设备 等。
03
转移性支出的经济影响
收入再府将财政资金直接转移给企业和居民的一种支出方式,这种转移支付的目 的在于调节社会成员之间收入分配的公平性。通过转移支付,政府可以向低收入人群提供 帮助,缩小贫富差距,实现社会公平。
欧洲的福利国家改革
面对财政压力和人口老龄化,欧洲许多国家正在对福利国家模式进行改革,如实施劳动力市场改革、提高退休年龄、 削减部分福利项目等。
日本的社会保障改革
日本政府正通过提高社保费率和延长社保缴费年限等措施,来应对社保制度的财政压力。同时,也在探 索引入市场机制,以提高社保资金的使用效率。
财政学-名词解释
![财政学-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f2f4ecb9a5e9856a5712606f.png)
财政学名词解释分享首次分享者:☆劈雳king★已被分享26次评论(0)复制链接分享转载举报1、公共物品是指由政府部门(公共部门)提供的、用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物品和服务。
这种物品有两大特征:第一,非排他性;第二,非竞争性。
前者是指无法排除他人从公共物品获得利益,后者是指多一个消费者引起的社会边际成本为零。
2、“成本—效益”分析是指针对政府确定的建设目标,提出若干实现建设目标的方案,详列各种方案的全部预期成本和全部预期效益,通过分析比较,选择出最优的政府投资项目。
成本-效益分析实质上包含了两个过程:第一个过程是政府确定备选项目和备选方案;第二个过程是政府选择方案和项目的过程。
3、转移性支出是指直接表现为资金无偿的、单方面的转移的支出,主要有补助支出、捐赠支出和债务利息支出,它体现的是政府的非市场性再分配活动。
4、财政补贴是政府转移性支出的一种形式。
即通过影响相对价格结构,从而可以改变资源配置结构、供给结构和需求结构的一种政府无偿支出,在我国政府的财政统计中财政补贴主要包括物价补贴和企业亏损补贴两大类。
5、财政贴息是政府提供的一种较为隐蔽的补贴形式,即政府代企业支付部分或全部贷款利息,其实质是向企业成本价格提供补贴。
6、税收支出是指以特殊的法律条款规定的、给予特定类型的活动或纳税人以各种税收优惠待遇而形成的收入损失或放弃的收入,它是政府的一种间接性支出,属于财政补贴性支出。
依据作用的不同,税收支出可分为照顾性税收支出和刺激性税收支出两大类。
7、纳税扣除是指准许企业把一些合乎规定的特殊支出以一定的比率或全部从应税所得中扣除,以减轻其税负。
即在计算课税所得时,从毛所得额中扣除一定数额或以一定比例扣除,以减少纳税人的应课税所得额。
在累进税制下,纳税人的所得额越高,扣除的实际价值通常越多。
8、税收抵免是指允许纳税人从其某种合乎奖励规定的支出中,以一定比率从其应纳税额中扣除,以减轻其税负。
在西方国家,税收抵免的主要有两种:即投资抵免,又称投资津贴和国外税收抵免。
财政学转移性支出PPT课件
![财政学转移性支出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87bb24c3169a4517723a389.png)
项目年份
基金收入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基金支出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累计结余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我国社会保险基金收支及累计结余情况
合计
基本养老保险 失业保险 医疗保险 工伤保险 生育保险
2.市场经济条件下财政补贴的功能:促进 具有外部经济的部门发展,优化资源配置; 推行倾斜式发展战略,促进经济更快发展; 贯彻产业组织政策,提高全社会资源配置效 率;平抑产业和价格波动,促进经济和社会 的稳定;促进进出口贸易,增强民族工业竞 争力;对价值规律的综合运用。
1990年代初以来,我国农村开始推选农村社会养老 保险制度,使农民养老的方式开始发生变革。作 为一种正在探索中的新型保障制度,它仍需要进 一步改革与完善,现在已经基本建立起农村社会 养老保险制度。
三、农村医疗保险制度建设
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由政府支持、农民群众与农 村经济组织共同筹资、在医疗上实行互助互济的 一种具有医疗保险性质的农村健康保障制度。
69610.276 83162.599 79111.903 10078.047 132750.547 162308.180 242340
117176.39 133790.51 145897.37 196511.51 227812.85 248896.06 317150
103186.89 125132.80 151162.67 192485.43 211548.33 232126.01 284290
一、最低生活保障(即社会救济)制度建设 二、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建设 三、农村医疗保险制度建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分析
财政补贴在我们的生活中大量的存在,你感受到政府补贴对你的影响吗?如果你没有感受到,为什么?
生活中的很多补贴并不是直接发放给居民个人,而是通过补贴改变商品价格,居民通过消费才能得到补贴,北京对公共交通的补贴就属于这种情形。
乘坐公共交通越多,就意味着享受补贴越多。
另外,补贴让价格降低,就会产生让居民更多消费的激励,当然,居民可能也会过度消费。
二、财政补贴的性质
财政补贴是国家为了一定的政治经济目的,无偿地对经济组织和城乡居民所实施的财政补助支出。
财政补贴作为政府调节国民经济运行的基本经济手段,为世界各国所普遍采用。
从性质上看,财政补贴同社会保障支出一样,是一种转移支出,属于国民收入的再分配。
但财政补贴又与社会保障支出有所不同。
社会保障起因于自然灾害和社会经济事故,支出主要用于消费环节,目的主要在于扶助社会弱者,实现社会公平。
而财政补贴则起因于生产、流通和价格等因素,支出可用于生产、流通、消费等多个环节,目的主要在于补偿外部经济,维持经济的正常运行。
三、财政补贴的分类
财政补贴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类。
如按补贴对象可分为对企业的补贴和对个人的补贴;按补贴环节可分为生产环节补贴、流通环节补贴、消费环节补贴;按经济性质可分为生产补贴和生活补贴;按财政补贴方式可分为现金补贴(明补)和实物补贴(暗补);按政策目的可分为价格补贴、职工生活补贴、企业亏损补贴、财政贴息、税收补贴等。
国家实施财政补贴总是为了一定的政治经济目的,所以按政策目的分类是财政补贴最主要的分类方法。
1. 价格补贴。
它指国家对企业由于执行国家的限价政策所造成的亏损所给予的资金补贴,也可以称为政策性亏损补贴。
主要包括:
(1)农副产品价格补贴。
这主要是对商业企业的价差补贴,是价格补贴中的主要内容。
它是当从事农副产品收购的商业企业由于执行政府的价格政策、出现购销价格倒挂而造成的亏损时,政府给予的补贴。
(2)农业生产资料价格补贴。
这是当农业生产资料的生产企业为执行政府政策,以低于正常价格的价格向农民销售时,政府对其价差给予的补贴。
这些生产资料主要有化肥、农药、农用薄膜、农业用电等。
(3)工矿产品价格补贴。
这是财政对国家需要统一收购的工矿产品(如黄金、白银、统配煤等)的生产企业给予的补贴。
(4)日用工业品的价格补贴。
这是财政对经营某些特殊日用工业品(如民用煤、学生课本、报刊、新闻纸等)的商业企业在进价提高而售价不变时给予的价差补贴。
比如:“2015年北京市公交地铁将补贴142亿余元”。
2. 企业亏损补贴。
它是财政对国有企业的经营亏损给予的补贴。
政府设立国有企业,有它特定的目标(大多与正外部性行业有关),国有企业往往因为承担着一定程度的政策性负担和社会性负担而出现经营亏损,为了保证这些企业能够继续经营,政府作为社会管理者和企业投资者,必须给予相应的补贴。
比如:“中石油中石化十年获政府补贴超千亿补贴名目繁多”。
3. 居民生活补贴。
它是财政支付给居民用以补贴生活的资金。
当社会处于非常时期(如战争、恶性通货膨胀),为了保证居民基本生活,政府有时需要对居民给予补贴。
4. 财政贴息。
亦称"利息补贴"。
它是财政对使用符合政策规定用途的银行贷款的用款单位就其支付的资金利息提供的补贴。
如用于以下目的的贷款:引进和开发先进技术和设备、发展优质名牌产品、开发和使用节能产品、投资落后地区等等。
财政贴息是用有限的财政资金带动更多的社会投资和银行贷款以发展社会经济项目、贯彻政府政策意图的一项重要措施。
比如:“大学生创业贷款政府将全额贴息”。
5. 税收补贴。
亦称"税式支出"。
它是一种特殊的财政补贴,是对减税、免税、退税、税收抵免等税收优惠措施的统称。
与一般财政补贴不同的是,财政补贴是政府的支出行为,而税式补贴是政府的一种减收行为。
之所以将税收优惠纳入财政补贴范畴,是因为税收优惠等于政府将已征收的一部分税款返还给需要扶持的纳税人,这就实际上发挥了财政补贴的功能。
四、财政补贴的经济效应
作为政府调节经济活动的基本手段,财政补贴与政府征税一样,都会产生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不过二者的方向正好相反。
具体地说,财政补贴通过改变商品的相对价格结构和受补贴者的实际收入水平,对国民经济运行产生一系列的影响。
进一步学习参阅“拓展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