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学第8章 转移性支出
合集下载
财政投资性支出与转移性支出课件
![财政投资性支出与转移性支出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8964487db38376baf1ffc4ffe4733687f21fc13.png)
优化财政资源配置
通过比较分析,可以评估两种支出方式的效益,为财政资源配置提 供决策依据,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
促进社会公平与发展
了解两种支出方式的差异,有助于制定更加公平、可持续的财政政 策,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比较方法
数据收集
收集有关财政投资性支出 和转移性支出的相关数据 ,包括支出规模、结构、 效益等方面的信息。
政策选择
在经济发展阶段和财政状况不同的国家或地区,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财政支出方式 。在经济增长较快时期,可适当增加财政投资性支出;在社会经济发展较为成熟、民生问 题较为突出时,可适当增加转移性支出。
04
我国财政投资性支出与转 移性支出现状分析
我国财政投资性支出现状分析
投资规模
近年来,我国财政投资性支出规 模呈现稳步增长趋势,主要用于 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等领域
特点
具有直接投资性质,资金投放量大, 主要集中在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对 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长期影响。
投资性支出的主要内容
01
02
03
04
基础设施建设
如道路、桥梁、水利、电力等 。
公共服务设施
如学校、医院、科研机构等。
环境保护与治理
如污染治理、生态修复等。
高新技术产业支持
如对科技创新、新能源等产业 的投资。
优先支持国家重点建设项目的投资, 提高基础设施的现代化水平和覆盖面 。
促进科技创新
加大对科技创新领域的投资,支持企 业研发和技术改造,提高产业技术水 平。
优化投资结构
根据国家发展战略和经济发展需求, 优化财政投资结构,提高投资效益。
加强监管和评估
建立健全财政投资项目的监管和评估 机制,确保投资构逐步优化,向 民生领域和薄弱环节倾斜,同时加 强了对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等方面 的支持。
通过比较分析,可以评估两种支出方式的效益,为财政资源配置提 供决策依据,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
促进社会公平与发展
了解两种支出方式的差异,有助于制定更加公平、可持续的财政政 策,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比较方法
数据收集
收集有关财政投资性支出 和转移性支出的相关数据 ,包括支出规模、结构、 效益等方面的信息。
政策选择
在经济发展阶段和财政状况不同的国家或地区,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财政支出方式 。在经济增长较快时期,可适当增加财政投资性支出;在社会经济发展较为成熟、民生问 题较为突出时,可适当增加转移性支出。
04
我国财政投资性支出与转 移性支出现状分析
我国财政投资性支出现状分析
投资规模
近年来,我国财政投资性支出规 模呈现稳步增长趋势,主要用于 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等领域
特点
具有直接投资性质,资金投放量大, 主要集中在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对 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长期影响。
投资性支出的主要内容
01
02
03
04
基础设施建设
如道路、桥梁、水利、电力等 。
公共服务设施
如学校、医院、科研机构等。
环境保护与治理
如污染治理、生态修复等。
高新技术产业支持
如对科技创新、新能源等产业 的投资。
优先支持国家重点建设项目的投资, 提高基础设施的现代化水平和覆盖面 。
促进科技创新
加大对科技创新领域的投资,支持企 业研发和技术改造,提高产业技术水 平。
优化投资结构
根据国家发展战略和经济发展需求, 优化财政投资结构,提高投资效益。
加强监管和评估
建立健全财政投资项目的监管和评估 机制,确保投资构逐步优化,向 民生领域和薄弱环节倾斜,同时加 强了对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等方面 的支持。
《转移性支出》课件
![《转移性支出》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b246dc282d049649b6648d7c1c708a1284a0a2d.png)
特点
自愿性、无偿性、非交易性。
捐赠支出的主要内容
慈善捐赠
向慈善机构、福利机构等提供的 资金或物品,用于救助贫困、支 援灾区等公益事业。
公益捐赠
向教育、科研、文化、环保等公 益事业提供的资金或物品,用于 支持社会公共服务和事业发展。
政治捐赠
向政治团体、政党等提供的资金 或物品,用于支持政治活动和政 治主张。
包括对特定行业、企业或 个人的财政补贴,旨在促 进特定领域的发展或缓解 特定群体的经济压力。
债务利息支出
政府为偿还债务而支付的 利息,是转移性支出的一 部分。
其他转移性支出的经济影响
刺激消费
转移性支出可以直接增加居民的可支配收 入,从而刺激消费需求,促进经济增长。
A 调节经济
通过转移性支出可以调节社会财富 分配,缩小贫富差距,促进社会公
ABCD
消费刺激
通过转移性支出增加低收入人群的可支配收入, 可以刺激消费需求,促进经济增长。
财政负担
过度的转移性支出会增加政府的财政负担,影响 财政的可持续性。
PART 02
社会保障支出
社会保障支出的定义与特点
定义
社会保障支出是国家为了保障社会成 员的基本生活权利而进行的资金转移 支付。
特点
社会保障支出具有普遍性、强制性、 互济性和补偿性的特点,旨在保障社 会成员在遭遇年老、疾病、失业等风 险时能够获得一定的经济保障。
捐赠支出的经济影响
促进社会公平
通过捐赠支出,企业、个人或机构可 以缓解社会贫困、不公等问题,促进 社会公平和和谐。
激励效应
捐赠支出可以激发人们的慈善意识和 公益精神,促进社会公益事业的发展 和壮大。
消费效应
捐赠支出可能会减少个人或家庭的消 费支出,从而对经济增长产生一定的 负面影响。
自愿性、无偿性、非交易性。
捐赠支出的主要内容
慈善捐赠
向慈善机构、福利机构等提供的 资金或物品,用于救助贫困、支 援灾区等公益事业。
公益捐赠
向教育、科研、文化、环保等公 益事业提供的资金或物品,用于 支持社会公共服务和事业发展。
政治捐赠
向政治团体、政党等提供的资金 或物品,用于支持政治活动和政 治主张。
包括对特定行业、企业或 个人的财政补贴,旨在促 进特定领域的发展或缓解 特定群体的经济压力。
债务利息支出
政府为偿还债务而支付的 利息,是转移性支出的一 部分。
其他转移性支出的经济影响
刺激消费
转移性支出可以直接增加居民的可支配收 入,从而刺激消费需求,促进经济增长。
A 调节经济
通过转移性支出可以调节社会财富 分配,缩小贫富差距,促进社会公
ABCD
消费刺激
通过转移性支出增加低收入人群的可支配收入, 可以刺激消费需求,促进经济增长。
财政负担
过度的转移性支出会增加政府的财政负担,影响 财政的可持续性。
PART 02
社会保障支出
社会保障支出的定义与特点
定义
社会保障支出是国家为了保障社会成 员的基本生活权利而进行的资金转移 支付。
特点
社会保障支出具有普遍性、强制性、 互济性和补偿性的特点,旨在保障社 会成员在遭遇年老、疾病、失业等风 险时能够获得一定的经济保障。
捐赠支出的经济影响
促进社会公平
通过捐赠支出,企业、个人或机构可 以缓解社会贫困、不公等问题,促进 社会公平和和谐。
激励效应
捐赠支出可以激发人们的慈善意识和 公益精神,促进社会公益事业的发展 和壮大。
消费效应
捐赠支出可能会减少个人或家庭的消 费支出,从而对经济增长产生一定的 负面影响。
《转移性支出》课件
![《转移性支出》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1b7279577eeaeaad1f34693daef5ef7ba0d12c0.png)
稳定收入预期
通过建立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等转移性支出,可 以增强人们的收入预期,稳定消费和投资信心。
06
转移性支出的管理
政府转移性支出的管理
政府转移性支出的定义
政府转移性支出是指政府为实现特定的社会目标,通过财政手段 将一定的收入或资源从某些社会成员转移到其他社会成员手中的
一种财政支出。
政府转移性支出的目的
03
其他个人转移性支出受到个人价值观、社会责任感、经济状况
等因素的影响。
05
转移性支出的经济影响
对消费的影响
增加消费需求
转移性支出直接支付给居 民或企业,增加了他们的 可支配收入,进而刺激消 费需求增长。
促进消费结构升级
转移性支出可以针对特定 群体或地区,通过专项补 贴或救助等方式,引导消 费结构向更高层次发展。
的财政补助。
02
财政补贴支出的作用
财政补贴支出可以调节资源配置,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缩小地区发展差
距,提高社会福利水平。
03
财政补贴支出的管理
政府应制定科学的财政补贴政策,明确补贴对象、标准和程序,加强财
政补贴资金的管理和监督,防止财政补贴资金的滥用和腐败现象的发生
。
债务利息支
债务利息支出
指政府为了偿还各类债务而支付的利息。
提升投资效益
转移性支出可以改善企业的外部环 境,如基础设施建设等,从而提高 投资效益。
对收入分配的影响
1 2 3
缩小收入差距
转移性支出如社会保障、扶贫救助等,旨在缩小 不同收入群体之间的收入差距。
促进公平与效率的平衡
转移性支出在保障低收入群体的基本生活需求的 同时,也鼓励他们通过自身努力提高收入水平, 实现公平与效率的平衡。
通过建立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等转移性支出,可 以增强人们的收入预期,稳定消费和投资信心。
06
转移性支出的管理
政府转移性支出的管理
政府转移性支出的定义
政府转移性支出是指政府为实现特定的社会目标,通过财政手段 将一定的收入或资源从某些社会成员转移到其他社会成员手中的
一种财政支出。
政府转移性支出的目的
03
其他个人转移性支出受到个人价值观、社会责任感、经济状况
等因素的影响。
05
转移性支出的经济影响
对消费的影响
增加消费需求
转移性支出直接支付给居 民或企业,增加了他们的 可支配收入,进而刺激消 费需求增长。
促进消费结构升级
转移性支出可以针对特定 群体或地区,通过专项补 贴或救助等方式,引导消 费结构向更高层次发展。
的财政补助。
02
财政补贴支出的作用
财政补贴支出可以调节资源配置,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缩小地区发展差
距,提高社会福利水平。
03
财政补贴支出的管理
政府应制定科学的财政补贴政策,明确补贴对象、标准和程序,加强财
政补贴资金的管理和监督,防止财政补贴资金的滥用和腐败现象的发生
。
债务利息支
债务利息支出
指政府为了偿还各类债务而支付的利息。
提升投资效益
转移性支出可以改善企业的外部环 境,如基础设施建设等,从而提高 投资效益。
对收入分配的影响
1 2 3
缩小收入差距
转移性支出如社会保障、扶贫救助等,旨在缩小 不同收入群体之间的收入差距。
促进公平与效率的平衡
转移性支出在保障低收入群体的基本生活需求的 同时,也鼓励他们通过自身努力提高收入水平, 实现公平与效率的平衡。
第8章转移性支出
![第8章转移性支出](https://img.taocdn.com/s3/m/f7f77167cdbff121dd36a32d7375a417866fc1c4.png)
8.1.2社会保障制度的经济效应分析
社会保障制度的经济效应可分为微观层面和宏观层面,前者是对微观 经济主体的储蓄行为和劳动供给的影响,后者是对宏观经济及经济周 期的影响。
社会保障制度与储蓄以及资本的形成
社会保障制度对居民收入结构有重大影响,在人们边际储蓄倾向相对 稳定时,储蓄量将发生变化,这将直接影响社会总资本存量的形成。 一般来讲,社会保险税减少消费者现期收入,增加其未来收入,从而 影响了消费者的现期消费和未来消费。
将个人生活分为现期阶段 和未来阶段,理性消费者 将其收入在现期消费与未 来消费之间进行分配,以 达到一生效用最大化。
假定消费者现期收入为Y1 ,未来收入为Y2,利率为 r,对现期消费CC和未来 消费FC进行选择。
AB为预算线,表达式如左 上所示。
消费者对于现期消费和未 来消费的无差异曲线。
8.1 社会保障支出
8.1.1 市场经济与社会保障制度
社会保障收入是国家参与国民收入分配的重要手段
• 通过社会保障税,调节国民收入分配,缩小贫富差距,缓和社会矛盾;
调控经济运行,稳定经济发展。
• 社会保障税一般是由企业和劳动者分担,企业负担部分进入成本,间接
影响其利润水平,劳动者个人负担部分是其未来生活费的预先扣除。
减少,一方面,社会保障支出增加,另一方面,由于税基缩小,社会 保险税收入大为减少。这样,社会保障基金出大于入,有时不得不动 用往年结余基金,这样,原本处于储备状态的一部分资金重新被注人 到经济中,家庭部门收人有所增加,购买能力增强,社会有效需求扩 大,即萧条时期自动释放需求,促进经济复苏。
8.2 财政补贴
公共经济学
第8章 转移性支出
基本思路:转移性支出即政府支出没有对应的商品和劳务补偿,而是 将资金直接划拨给受益群体,是社会财富在不同人群间的再分配,主 要包括补助、捐赠和债务利息支出。
财政学之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课件
![财政学之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2038526dcccda38376baf1ffc4ffe473368fd36.png)
现象的发生。
THANKS
感谢观看
未来研究方向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财政 支出结构会发生变化,未来需要进一 步研究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的比 重变化及其对经济的影响。
随着全球化的进程,国际间的财政政 策合作与协调成为新的研究领域,需 要加强国际比较和合作研究。
需要深入研究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 关系,探讨如何通过财政政策来调节 经济波动和促进经济发展。
分类
转移性支出可分为社会保障支出、财政补贴支出、捐赠支出 等。
经济影响
收入分配调节
产业与就业
转移性支出可以调节社会成员之间的 收入分配,缩小收入差距。
财政补贴等转移性支出可能对特定产 业和就业产生影响。
消费与储蓄
转移性支出增加个人可支配收入,促 进消费和减少储蓄。
案例分析
社会保障支出
以养老保险为例,转移性支出为 退休人员提供生活保障,减轻其
生活压力。
财政补贴支出
以农业补贴为例,转移性支出有 助于提高农民收入,促进农业发
展。
捐赠支出
以抗震救灾为例,转移性支出用 于支援受灾地区,帮助灾民重建
家园。
04
比较与讨论
BIG DATA EMPOWERS TO CREATE A NEW
ERA
购买性支出与转移性支出的比较
目的不同
购买性支出是为了满足政府对商品和劳务的需求,如教育 、医疗、国防等;而转移性支出是为了实现政府转移支付 ,如社会保障、补贴等。
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是财政学中的重要概念,它们在财政支出中占据着不同的 比重,对经济产生不同的影响。
购买性支出主要用于满足社会公共需要,通过购买商品和劳务来实现,对生产和就 业有直接促进作用。
THANKS
感谢观看
未来研究方向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财政 支出结构会发生变化,未来需要进一 步研究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的比 重变化及其对经济的影响。
随着全球化的进程,国际间的财政政 策合作与协调成为新的研究领域,需 要加强国际比较和合作研究。
需要深入研究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 关系,探讨如何通过财政政策来调节 经济波动和促进经济发展。
分类
转移性支出可分为社会保障支出、财政补贴支出、捐赠支出 等。
经济影响
收入分配调节
产业与就业
转移性支出可以调节社会成员之间的 收入分配,缩小收入差距。
财政补贴等转移性支出可能对特定产 业和就业产生影响。
消费与储蓄
转移性支出增加个人可支配收入,促 进消费和减少储蓄。
案例分析
社会保障支出
以养老保险为例,转移性支出为 退休人员提供生活保障,减轻其
生活压力。
财政补贴支出
以农业补贴为例,转移性支出有 助于提高农民收入,促进农业发
展。
捐赠支出
以抗震救灾为例,转移性支出用 于支援受灾地区,帮助灾民重建
家园。
04
比较与讨论
BIG DATA EMPOWERS TO CREATE A NEW
ERA
购买性支出与转移性支出的比较
目的不同
购买性支出是为了满足政府对商品和劳务的需求,如教育 、医疗、国防等;而转移性支出是为了实现政府转移支付 ,如社会保障、补贴等。
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是财政学中的重要概念,它们在财政支出中占据着不同的 比重,对经济产生不同的影响。
购买性支出主要用于满足社会公共需要,通过购买商品和劳务来实现,对生产和就 业有直接促进作用。
财政学课件第八章第二节财政补贴
![财政学课件第八章第二节财政补贴](https://img.taocdn.com/s3/m/db80a658b14e852458fb57db.png)
• 会计制度渐趋严格,基本上堵住了利用关联交易等财务手段大幅 拉高利润的途径,可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半路杀出的这 个“财政补贴”却没有一个政策能管住它,明明是有关联的,因 为全部都是当地政府在“自扫门前雪”,从未有地方政府“补贴” 外省公司,但目前监管部门对“财政补贴”归入上市公司利润一 事似乎采取“三不管”的态度,难怪“财政补贴”大行其道,不 少公司竟相“效法”。怪事,平时很“抠”的地方财政居然少则 千万,多则过亿来“补贴”当地上市公司,跟用自己资产补贴公 司的几个ST吉轻工流通股东一样“伟大”,如果这种补贴能“持 之以恒”,估计所有人都会支持这种做法,问题是这样的“及时 雨”带有明显的功利性,且很可能时断时续,而地方政府一旦 “断奶”,这类造血功能不全的企业岂不是劫数难逃?毕竞地方 财政平时叫“穷”的居多,现在摆阔补贴这个、补贴那个,上一 级政府见状,难免会提高当地纳税的指标,这样地方财政岂不是 作茧自缚?而被财政补贴暂时“救活”的上市公司,假如主营业 务仍不能创造利润的话,则年年要靠补贴养活,始终是一个引信 未能拆除的炸弹,而且地方政府一个长久的负担。
第八章 转移性支出
第二节 财政补贴
一、财政补贴特征
• 1.政策性 • 2.价格相关性 • 改变资源配置、供给与需求结构 • 3.灵活性 • 4.收入效应与替代效应的兼并性
二、财政补贴的构成
• 价格补贴 • 企业亏损补贴 • 新式补贴:上市公司亏损补贴 • 财政贴息 • 税收补贴 • 进出口补贴
因为你确实需要它。但是如果你一旦能
够自食其力,哪怕是勉强的自食其力,
你还不停止接受施舍,那么你就会失去 灵魂。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kenan,1982
由政府出面给予油价补贴的悖论
三峡大学课件之财政学第08章转移性支出
![三峡大学课件之财政学第08章转移性支出](https://img.taocdn.com/s3/m/1a28aa1c5ef7ba0d4b733bab.png)
根底设施的开发式扶贫,
城市反贫困政策那么主要通过建立以社会救助和
社会保险为核心的社会保障体系进展应对。
表9-2 显示了中国政府当前援助穷人的假设干主要
工程。
8.1.3 农村反贫困方案
1978-1985 年间,中国的反贫困进程主要是借助经济增长
推动的。
在这期间,农村经济改革初步推进,并且取得令人意外的
育、卫生等更广泛领域的投资。
总体来说,以工代赈工程在中国政府大规模的反贫困行动中发挥了
较为重要的作用。它一方面为经济增长创造了物质根底,另一
方面为贫困人口提供短期就业和获得收入的时机,缓解贫困人
口的食物短缺问题,从而将社会救助、经济增长与开展有机地
结合起来。
8.1.4 城市反贫困方案
与较早实施的农村反贫困方案相比,中国城市反贫困政策
贷资金用以支持本地区的县办企业和乡镇企业,导致能直接使
贫困户受益的信贷资金只占很低的份额。
在认识到扶贫贷款工程难以到户之后,政府开场试验运用扶贫
贷款开展农户小额信贷活动。所谓小额信贷,指的是由金融机
构实施的、以农户的信用为根底、在核定的额度和期限内向农
户发放的不需抵押、担保的贷款。它旨在缓解穷人在从事生产
早期工程的资金几乎全部投向农村公路建立、饮用水工程建立和土
地改进。在开展贫困地区根底设施和生产生活环境方面发挥了
重要作用。同时,为农闲季节的农民提供了短期就业时机,提
高了农民的收入水平。
自1990年代初工程资金大幅增加后,工程投资开场多样化,包括了
在农田水利设施、造林、人工草场培育、 线路架设,甚至教
使他们养成一种对福利依赖的心理?或者,社会救助会
使人变“懒〞吗?
8.2.3 负所得税的经济效应
城市反贫困政策那么主要通过建立以社会救助和
社会保险为核心的社会保障体系进展应对。
表9-2 显示了中国政府当前援助穷人的假设干主要
工程。
8.1.3 农村反贫困方案
1978-1985 年间,中国的反贫困进程主要是借助经济增长
推动的。
在这期间,农村经济改革初步推进,并且取得令人意外的
育、卫生等更广泛领域的投资。
总体来说,以工代赈工程在中国政府大规模的反贫困行动中发挥了
较为重要的作用。它一方面为经济增长创造了物质根底,另一
方面为贫困人口提供短期就业和获得收入的时机,缓解贫困人
口的食物短缺问题,从而将社会救助、经济增长与开展有机地
结合起来。
8.1.4 城市反贫困方案
与较早实施的农村反贫困方案相比,中国城市反贫困政策
贷资金用以支持本地区的县办企业和乡镇企业,导致能直接使
贫困户受益的信贷资金只占很低的份额。
在认识到扶贫贷款工程难以到户之后,政府开场试验运用扶贫
贷款开展农户小额信贷活动。所谓小额信贷,指的是由金融机
构实施的、以农户的信用为根底、在核定的额度和期限内向农
户发放的不需抵押、担保的贷款。它旨在缓解穷人在从事生产
早期工程的资金几乎全部投向农村公路建立、饮用水工程建立和土
地改进。在开展贫困地区根底设施和生产生活环境方面发挥了
重要作用。同时,为农闲季节的农民提供了短期就业时机,提
高了农民的收入水平。
自1990年代初工程资金大幅增加后,工程投资开场多样化,包括了
在农田水利设施、造林、人工草场培育、 线路架设,甚至教
使他们养成一种对福利依赖的心理?或者,社会救助会
使人变“懒〞吗?
8.2.3 负所得税的经济效应
财政学课件第八章 转移性支出
![财政学课件第八章 转移性支出](https://img.taocdn.com/s3/m/d86b33a1a6c30c2258019e1c.png)
转移性支出:公共收入向私人支出的转移,实现 政府的公平分配的调节目标。
4.属于资源在社会成员之间的再分配
转移性支出只是资源在社会成员之间的再分配, 并不反映政府部门占用资源要求,政府在这里只充当 中介人作用。
二、转移性支出对经济的影响
(一)直接影响国民收入分配,间接影响社会生 产和就业
(二)对政府及微观经济组织具有软约束
社会保障
社社会会保保险险
社会救助 社会福利 优抚安置
(二)社会救助(社会保障体系的最 低层次)
社会救助是国家通过立法,对因各种 原因失去最低生活保障的社会成员给予 物质援助,以满足其最低生活需要,维 护其基本生存权利的社会保障项目。
包括:1、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
2、下岗职工生活补贴
3、农村“五保户”救济
2、缴费率: 按照规定,医疗保险费由单位和个人共 同缴纳:单位缴纳比例一般为职工工资 总额的6%左右,职工个人缴费比例一 般为本人工资收入的2%左右,退休人 员不缴费。
3、运行模式。我国的医疗保险实行社会 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模式。
第二节 社会保障支出
(四)农村社会保障
1.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政府:转移性支出使用效益如何,并不直接取决 于拨付转移支出的政府,而取决于受益人如何 使用这笔资金,社会无法直接考核政府该项支 出的使用效果。
微观经济主体:获得转移支付的数额大小,并不 唯一地取决于自身经营管理水平和其成本开支 水平。
这就提醒社会必须格外重视政府转移支出 的使用效果问题,从不同侧面建立制度、法规 加强对转移支出的监督和控制。
权利义务的对应关系社会救济不能正常劳动或不能获得维持基本生活所需收入的居民标准较低只保证受益人最低的基本生活水准不存在权利和义务的对应关系只要申请救济者达到社会救济的要求就可向社会救济机构申请救济社会保险能够正常劳动且能获得维持基本生活所需收入的居民标准较高一般能保证受益人一定的生活水准一般存在权利和义务的对应关系谁交的保险税费多谁就能获得更多的保险津第二节社会保障支出三社会福利社会保障体系的最高层概念
4.属于资源在社会成员之间的再分配
转移性支出只是资源在社会成员之间的再分配, 并不反映政府部门占用资源要求,政府在这里只充当 中介人作用。
二、转移性支出对经济的影响
(一)直接影响国民收入分配,间接影响社会生 产和就业
(二)对政府及微观经济组织具有软约束
社会保障
社社会会保保险险
社会救助 社会福利 优抚安置
(二)社会救助(社会保障体系的最 低层次)
社会救助是国家通过立法,对因各种 原因失去最低生活保障的社会成员给予 物质援助,以满足其最低生活需要,维 护其基本生存权利的社会保障项目。
包括:1、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
2、下岗职工生活补贴
3、农村“五保户”救济
2、缴费率: 按照规定,医疗保险费由单位和个人共 同缴纳:单位缴纳比例一般为职工工资 总额的6%左右,职工个人缴费比例一 般为本人工资收入的2%左右,退休人 员不缴费。
3、运行模式。我国的医疗保险实行社会 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模式。
第二节 社会保障支出
(四)农村社会保障
1.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政府:转移性支出使用效益如何,并不直接取决 于拨付转移支出的政府,而取决于受益人如何 使用这笔资金,社会无法直接考核政府该项支 出的使用效果。
微观经济主体:获得转移支付的数额大小,并不 唯一地取决于自身经营管理水平和其成本开支 水平。
这就提醒社会必须格外重视政府转移支出 的使用效果问题,从不同侧面建立制度、法规 加强对转移支出的监督和控制。
权利义务的对应关系社会救济不能正常劳动或不能获得维持基本生活所需收入的居民标准较低只保证受益人最低的基本生活水准不存在权利和义务的对应关系只要申请救济者达到社会救济的要求就可向社会救济机构申请救济社会保险能够正常劳动且能获得维持基本生活所需收入的居民标准较高一般能保证受益人一定的生活水准一般存在权利和义务的对应关系谁交的保险税费多谁就能获得更多的保险津第二节社会保障支出三社会福利社会保障体系的最高层概念
转移性支出课件
![转移性支出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e5990fc700abb68a982fb59.png)
•三种模式各有利弊。
•大多数国家在建立社会保障制度的初期都采取现收现付制,尔后 向基金积累制转换。现在很多国家实际上都不是单纯的现收现付或 基金积累,而是混合模式。
•我国传统的社会保障制度在资金运筹上明显是现收现付制,发生 多少,就安排多少,没有社会保障基金的积累。 • 3、问题:(1)国有企业改革使社会保障的任务主要落在了企业 身上,加重了企业负担,也导致企业间不公平竞争。
• (2)就业制度改革使传统社会保障制度难以应对失业问题的 挑战(难以解决失业问题)。1996年至2001年,国有单位从业人员 减少3621万人,下降了32.2%,集体单位减少1856万人,下降了59%。 而改革以来,从1978年至1997年,中国累计从农业有利储或潜在游 离出的剩余劳动力已达27143万人,1998年至2010年预计汉江从农 业中游离出18578.9万人,就业压力很大。据胡鞍钢测算,当城镇 失业率大于自然失业率(自然失业率大约为5%),其造成的经济损 失占GDP的比重约为6%~8%之间。
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比如,伤残、疾病、年老、失业或其他的 意外事故,他丧失了工作能力,失去了工作。他丧失收入来源或 收入很少。这种情况下,他及其赡养的家庭人口一些正常的需要 就无法得到满足,甚至生存也会成为问题。无论从人权或社会稳 定的角度,一个社会都应存在或建立这样一种机制,保障这些人 的生存和发展。 实践证明,市场机制不能履行或不能很好地履行这样的职能。因 为市场机制讲究的是经济公平,不同情弱者。总是偏向那些强者。 低收入阶层的出现实际上正是市场运行的结果。 商业保险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解决一些问题。如老年人口、失业人 口、伤残人口等毕竟曾经工作过,曾经有过收入来源,在他们正 常的工作期间,可以购买商业保险,来满足他们的需要。但保险 市场存在着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的问题,不足以解决全部问题。 比如有些人会选择提前退休,不去认真地寻找工作等,道德风险 会使保险市场的运作变得困难。
财政学转移性支出PPT课件
![财政学转移性支出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87bb24c3169a4517723a389.png)
项目年份
基金收入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基金支出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累计结余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我国社会保险基金收支及累计结余情况
合计
基本养老保险 失业保险 医疗保险 工伤保险 生育保险
2.市场经济条件下财政补贴的功能:促进 具有外部经济的部门发展,优化资源配置; 推行倾斜式发展战略,促进经济更快发展; 贯彻产业组织政策,提高全社会资源配置效 率;平抑产业和价格波动,促进经济和社会 的稳定;促进进出口贸易,增强民族工业竞 争力;对价值规律的综合运用。
1990年代初以来,我国农村开始推选农村社会养老 保险制度,使农民养老的方式开始发生变革。作 为一种正在探索中的新型保障制度,它仍需要进 一步改革与完善,现在已经基本建立起农村社会 养老保险制度。
三、农村医疗保险制度建设
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由政府支持、农民群众与农 村经济组织共同筹资、在医疗上实行互助互济的 一种具有医疗保险性质的农村健康保障制度。
69610.276 83162.599 79111.903 10078.047 132750.547 162308.180 242340
117176.39 133790.51 145897.37 196511.51 227812.85 248896.06 317150
103186.89 125132.80 151162.67 192485.43 211548.33 232126.01 284290
一、最低生活保障(即社会救济)制度建设 二、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建设 三、农村医疗保险制度建设
财政学8_转移性支出
![财政学8_转移性支出](https://img.taocdn.com/s3/m/6ce14de619e8b8f67c1cb970.png)
保险 办机构要按照《社会保险基金财务制度》(财社字 〕60号)、《社会保险基金会计制度》(财会字〔 〕20号)规定,严格个人帐户基金的管理与核算 户基金必须纳入财政专户管理,按规定编制基金 财务决算报告。要加强个人帐户基金的支出管理 。个人帐户基金只能用于支付在定点医疗机构或 售药店发生的,符合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诊 范围、医疗服务设施标准所规定项目范围内的医 。个人帐户原则上要实行钱帐分管,个人当期的 费支出可采取划帐的形式,最后由经办机构定期 医疗机构和定点药店统一进行结算。个人帐户原
三养老保险的含义及其筹资模式 1现收现付制 2完全积累制 3部分基金制 四养老金的给付 1给付水平 现收现付制,一般提供均等水平的养老金 完全积累制,给付水平取决于职工的缴费水平,缴 费期限,基金积累与投资运营等因素 部分基金制,给付水平取决于社会平均工资的某 一比例以及个人帐户积累额的大小 GRR=月退休金/退休前一年的月工资
第八章转移性支出
社会保障制度的概念 所谓社会保障制度 ,是指由法律规定了的、按照某种确定 的规则实施的社会保障政策和措施体系 。 政府介入的意义 [][][][] 一方面是出于 弥补市场的失灵和缺陷; [][][][] 另一方 面可以减少实施成本,增强抗拒风险的 能力,还可以运用社会保障调节经济的 运行。
第一节社会保险支出
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发展 据认为,社会保障制 度始创于德国的俾斯麦政府,创立时间在19世纪 80年代。到了上世纪30年代, 由于经济大危机的 影响,各国纷纷建立社会保障制度。 西方社会保 障制度的特点: [1] 保障项目繁多。 [2] 社会保障资金有确定的来 源。 [3] 社会保障支出依法由政府集中安排管理。 [4] 政府实施社会保障制度有明显的宏观调控动机 。 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及发展 建立:中国 的社会保障制度,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之后 逐步被建立起来的。 划分;中国的社会保障体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65 1970 1975
2.35 1.01 1.57
1995 2000 2004
1.69 1.34 1.98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05
0.5 1 2
1.5
2.5
0 占支出百分比
52 60 70 78 85 20 20 02 04 95
(二)社会保险基金支出(预算外) 1.我国社会保险基金支出的规模随着保险项目的增加、 覆盖面的拓宽及筹资比率的调整,支出规模呈明显扩 张趋势。 2.就我国社会保险基金支出结构考察,社会养老保险 基金支出占保险基金支出的大部分,由此可以看出养 老保险在我国社会保险体系中举足轻重的地位,但其 所占比重有降低趋势。
350000 300000 250000 200000 150000 100000 50000 0 1996 1998 2000 2002 保险基金支出规 模
养老 失业 医疗 工伤 生育
养老 失业 医疗 工伤 生育
1995年
2005年
2003-2007年社会保险参保人数
(单位:万人)
近五年社会保险参保人数
社会保险是国家通过 立法,对法定受保人 (劳动者)在遭遇风 险而失去或减少收入 时,给予其一定的收 入补偿,以满足其基 本生活需要的社会保 障项目。
社会福利是国家在社 会成员基本收入之外, 以提供设施、服务和 津贴的方式来使社会 成员的生活达到一定 水平,以提高其物质 文化生活质量的社会 保障项目。
职工的缴费率为本人缴费工资的8%,企业缴费率不超过企业工资总额的20%
基本养老保险金
企业
职工
社会统筹基金
企业缴费一部分
2006.1.1起 为企业缴费 的全部
个人帐户 存储额
按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工个 人缴费工 资的11%
2006.1.1起降 为8%,完全 由职工缴纳
基础养老金支付
基础养老金月标准为上年度 职工月平均工资的20%
职工的缴费率为本人工资的2%,企业缴费率应控制在职工工资总额的6%,一
些地区的单位缴费率不一。
基本医疗保险金
企业 职工
社会统筹基金
企业缴费70%
个人帐户
个人帐户支付
个人缴费的全部 企业交费的30%
统筹基金支付
医疗费﹤起付标准的,从个人账户支付或职工个人负担
起付标准﹤医疗费﹤最高支付限额,从统筹基金支付,个人也承担一定的比例
当地职工年平均工资的10%
当地职工年平均工资的4倍
3.失业社会保险制度 1999年1月国务院颁布《失业保险条例》 (1)范围:城镇企、事业单位职工 (2)筹资标准:个人负担本人工资的1%,单位负担 本单位工资总额的2% (3)失业保险金的给付: 失业保险金应按照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高于城市 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水平发放,具体标准由省、 自治区、直辖市政府确定。
(4)给付:统筹基金和个人账户分别有各自的支 付范围,分别核算。 统筹基金的起付标准原则上应控制在当地职工年 平均工资10%,统筹账户最高支付限额(封顶金额) 原则上应控制在当地职工年平均工资的4倍左右。 起付标准以下的医疗费从个人账户中支付或职工 个人负担;起付标准以上、最高支付限额以下的医 疗费则主要从统筹基金中支付,同时个人也要支付 一定比例。 上述标准、限额和比例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 自己确定。
第一节 转移性支出概述
一、转移性支出的含义与特征(P169-170) (一)含义 (二)特征 二、转移性支出对经济的影响(171-172) (一)直接影响国民收入分配,间接影响社会 生产与就业 (二)对政府和微观经济组织具有软约束
第二节 社会保障支出
一、社会保障的涵义
(一)社会保障的概念
社会保障是以国家为主体,按照有关法律规定, 通过对国民收入的再分配,从而对社会成员的基本生 存、生活权利予以保障或进一步提高其生活质量的政 府经济行为。
61
62 63
132
125 117
70
56
46
47 48
212
208 204
55
56 57
170
164 158
64
65 66
109
101 93
(计发月数根据职工退休时城镇人口平均预期寿命、本人退休年龄、利 息等因素确定。)
附: 2005年12月,《国务院关于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 保险制度的决定》 扩大基本养老保险覆盖范围:城镇各类企业职工、 个体工商户和灵活就业人员都要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 老保险。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要以非公有制企业、 城镇个体工商户和灵活就业人员参保工作为重点。扩 大基本养老保险覆盖范围。要进一步落实国家有关社 会保险补贴政策,帮助就业困难人员参保缴费。 保险费用筹集,城镇个体工商户和灵活就业人员缴 费基数为当地上年度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缴费比例为 20%(其中8%记入个人账户),退休后按企业职工基 本养老金计发办法计发基本养老金。
第八章
内容回顾:
转移性支出
1.按财政支出的经济性质进行的分类:
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
2.转移性支出的概念
转移性支出是国家为实现特定目的,而对特定居民、
企业所作的资金的单方面无偿转移。 P169
3.转移性支出的内容
社会保障支出;财政补贴支出;税式支出等
第八章
转移性支出
第一节 转移性支出概述 第二节 社会保障支出 第三节 财政补贴
2.医疗社会保险制度 1998年12月国务院下发《关于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 疗保险制度的决定》。 (1)范围:城镇所有用人单位;乡镇企业、城镇个 体户。原则上以地级以上行政区为统筹单位。
(2)缴费率:用人单位应控制在职工工资总额的 6%左右,个人为工资的2%。 (3)建立统筹账户和个人账户:个人缴费全部计 入个人账户;用人单位缴费一部分计入个人账户 (30%,因地区、年龄而不同),其余计入统筹账 户。
1980
1985
20.31
31.15
2004
563.46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05
600 500 400 300 200 100 0 52 65 78 90 2002 抚恤与社会 福利救济费
2.相对量(占财政支出的比重)多年来维持在1-2%之 间,比较稳定。
年份 1952 1955 1960 抚恤和社会福利救济费 占财政支出的比重(%) 1.68 1.83 1.21 年份 1980 1985 1990 抚恤和社会福利救济费 占财政支出的比重(%) 1.67 1.69 1.60
安居乐业
特殊层次
四、社会保障基金来源
(一)政府财政拨款
(二)受保者及其雇主缴纳
社会保障基金
政府财政拨款
社会保证基金
社会保险基金
受保者及其 雇主缴纳
社会救助基金
社会福利基金
社会优抚基金
(三)社会保障基金的投资收入 (四)社会募捐(自愿性、针对性、不稳定性)
五、我国财政安排的社会保障支出 (一)抚恤和社会福利救济费支出(预算内) 1.绝对量呈明显增长趋势 (单位:亿元)
(二)我国基本的社会保障制度 1.养老社会保险制度 1997年国务院颁布《关于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基本 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 (1)目标:适用城镇各类企业职工和个体劳动者, 资金来源多渠道保障方式多层次、社会统筹和个人账 户相结合、权利与义务相对应、管理服务社会化的养 老保险体系。 (2)覆盖范围:城镇各类企业职工(包括国有企业 城镇集体企业、私营企业、股份制企业、外商投资企 业的职工)以及城镇个体工商户的帮工,都必须参加养 老社会保险,称为基本养老保险。
单位:万人
2003-2007年社会保险基金收支情况
(单位:亿元)
近五年社会保险基金收支情况
单位:亿元
六、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改革
(一)基本方向
1.保障模式:由“企业单位保障”转向“社会保障”。 2.保障项目:由具有福利性质的社会保险(城市)和社 会优抚(农村)转向侧重社会保险和社会救助。 3.保障层次:由单一层次的社会保障转向建立社会保障、 企业保障和个人保障相结合的多层次的保障体系。 4.保障范围:由事实上的“城市社会保障”转向全国性 的社会保障。 5.保障依据:由政府条例转向权力机关审批通过的社会 保障法规。
二、市场经济条件下构建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的经济意义 (一)公平收入分配的需要(弥补税收调节的不足) (二)实现经济稳定增长的需要 (三)防范和化解人们生活中面临的各种风险的需要(相 对单纯通过非政府渠道防范和化解风险有比较优势) 1.有助于克服个人储蓄不足所导致的道德风险及个人、家 庭、企业单位防范和化解风险的能力不足问题 2.有助于解决私人保险市场的逆向选择问题 3.有助于克服私人保险市场的系统性风险 4.有助于解决私人保险市场无法进行的有目的的收入再分 配问题。
06:改革基本养老金计发办法
为进一步完善鼓励职工参保缴费的激励约束机制, 相应调整基本养老金计发办法。 退休时每月基本养老金=(当地上年度在岗职工月 平均工资+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 2×1%×N + 个人帐户存储额 / 计发月数 本人指数化平均月缴费工资 =Xn(Xl/C1+X2/C2+„+Xn/Cn) ÷N 其中:Xn„X1为本人首次缴费至退休上年各年度月 平均缴费基数;Cn„C1为各相应年度全省在岗职工月平 均工资;N为参保人员实际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的年限。
(二)如何理解社会保障的概念
1.社会保障的主体是政府 2.社会保障的客体是全体社会成员 3.社会保障的目的是满足人们的基本生存、生活需 要或进一步提高其生活质量——根本目的:社会稳定 4.社会保障实现的手段是国民收入再分配 5.社会保障的依据是国家有关的法律规定 6.在现代社会保障是政府调节经济的重要手段
三、社会保障体系的构成
社会保障
社会保险 社会救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