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整理及重点题型梳理]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新课标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点归纳
新课标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点归纳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第一节细胞生活的环境一、应该牢记的知识点1、水生单细胞生物直接与水进行物质交换。
从水中获得氧和养料,向水中排放代谢废物。
如草履虫。
2、体液:指多细胞生物体内以水为基础的液体。
也是人体内液体的总称。
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
3、细胞内液:指细胞内的液体。
包括细胞质基质、细胞核基质、细胞器基质。
4、细胞外液:指存体内在于细胞外的液体。
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
5、血浆:指血液中的液体部分。
是血细胞生活的内环境。
主要含有水、无机盐、血浆蛋白、血糖、抗体、各种代谢废物。
6、组织液:指体内存在于组织细胞间隙的液体。
成分与血浆相近。
是组织细胞生活的内环境。
7、淋巴:指存在于淋巴管内的液体。
是淋巴细胞的生活的内环境。
8、内环境:是指人体的细胞外液所构成的体内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
内环境就是细胞外液,是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9、非蛋白氮:是非蛋白质类含氮化合物的总称,是蛋白质的代谢产物,包括尿素、尿酸、肌酸肌苷、氨基酸、多肽、胆红素和氨等。
10、细胞外液理化性质的三个主要方面:渗透压、酸碱度和温度。
11、渗透压:⑴、指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
⑵、溶液渗透压的大小与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微粒的数目成正比。
⑶、血浆渗透压主要与血浆中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⑷、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以上来源于Na+和Cl—。
⑸、内环境渗透压的稳定程度取决于肌体对水盐平衡的调节水平。
⑹、人的血浆渗透压约770Kpa,相当于细胞内液渗透压。
12、正常人体内环境的酸碱度:⑴、血浆接近中性,PH在7.35——7.45之间⑵、内环境PH能维持相对稳定是因为缓冲物质的存在。
13、人体细胞外液温度一般维持在37°C左右。
二、应会知识点1、细胞液:特指植物细胞液泡内液体。
2、内环境PH值维持稳定的调节:⑴、缓冲物质:指血液中含有的成对的具有缓冲作用的物质。
缓冲物质由弱酸和强碱盐组成。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汇总
生物必修3知识点总结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1.体液:体内的液体。
细胞内液(2/3)体液细胞外液(1/3):包括:血浆、淋巴、组织液等。
2.体液之间关系:判断方法:独来独往为淋巴;血浆沿毛细血管动脉端进入组织液,组织液从毛细血管静脉端重新吸收进入血浆;淋巴液经过淋巴循环由左右锁骨下静脉汇入血浆,参与血液循环。
3.内环境: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
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4.组织液、淋巴的成分和含量与血浆的相近但又不完全相同,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组织液和淋巴中蛋白质含量较少。
5.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渗透压、酸碱度、温度。
(1)渗透压:指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
溶质微粒越多,溶液浓度越高,对水的吸引力越大,即溶液渗透压越高。
血浆渗透压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含量有关。
细胞外液的渗透压90%以上来源于Na+和Cl-。
37℃时,血浆渗透压为770kPa,相当于细胞内液的渗透压。
(2)血浆中酸碱度:7.35---7.45调节的物质:HCO3-、HPO42-:例NaHCO3/H2CO3和Na2HPO4/NaH2PO46.稳态: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的状态。
三、内环境稳态指的是内环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质都处于动态平衡中。
四、直接参与物质交换的系统:消化、呼吸、循环、泌尿系统。
五、间接参与调节的系统:神经系统、体液(内分沁系统)、免疫系统。
六、人体稳态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同时调节也是相对的。
七、稳态的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7.内环境稳态的意义: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第二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第一节:神经调节一、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反射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
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2.反射的过程:感受器接受刺激,产生兴奋,通过传入神经(具神经节)传到神经中枢,对兴奋进行分析和综合,新的兴奋通过传出神经到达效应器并作出应答。
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总结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H2CO3+Na2CO3NaHCO3
(3)温度:37°C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
1.稳态: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
2.细胞的代谢过程是由细胞内众多复杂的化学反应组成的,完成这些反应需要各种物质和条件。
3.贝尔纳:内环境的恒定主要依赖于神经系统的调节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细胞生活的环境
细胞内液
1.体液血浆
细胞外液组织液
淋巴
2.细胞内液存在于细胞内,约占2/3;细胞
外液存在于细胞外,约占1/3
3.血浆是血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组织液是
体内绝大多数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
4.淋巴中混悬着大量的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
等,可以协助机体抵御疾病,对这些细胞
来说,淋巴就是它们直接生活的环境。
坎农(经典解释):内环境稳态是在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共同作用下,通过机体
各种器官、系统分工合作、协调统一而实现的。
4.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5.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6.细胞摄取葡萄糖过程(主动运输)
消化道 毛细血管壁→血液→毛细血管壁→组织液→组织细胞
5.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叫做内环境。
6.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
媒介。
7.消化系统 呼吸系统 泌尿系统
血浆
组织细胞 组织液 淋巴
8.细胞外液成分:
血浆:水、蛋白质(多)、无机盐;营养物质(糖类)、代谢废物;激素、气体、抗体。
组织液和淋巴中成分和含量与血浆相近,但蛋白质含量少。
9.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 稳态与环境 知识点复习提纲(全面)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稳态与环境知识点复习提纲第1节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一、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体内都含有大量以水为基础的液体,这些液体统称为体液。
1、体液组成(泪液、尿液、汗液、消化液不属于人体内,不属于体液)2、体液之间关系:血细胞的内环境是血浆;淋巴细胞的内环境是淋巴毛细血管壁的内环境是血浆、组织液;毛细淋巴管的内环境是淋巴、组织液3、细胞外液的成分组织液、淋巴的成分和含量与血浆的相近,但又不完全相同,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组织液和淋巴中蛋白质含量较少★判断是否属于内环境的成分内环境成分:水、无机盐、葡萄糖、氨基酸、CO2、血浆蛋白、神经递质、激素、抗体,尿素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①细胞内特有的物质:胞内酶(呼吸酶、RNA聚合酶)、血红蛋白等②细胞膜上的成分:载体、受体等③外界环境中的液体:泪液、尿液、汗液、消化液等④不能被人体吸收的物质:纤维素、麦芽糖等二、内环境的理化性质1、渗透压-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①血浆渗透压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含量有关;组成细胞外液的无机盐离子中Na+、Cl-占优势②生理盐水(质量分数为95%的NaCl)为等渗溶液,与细胞(外)内液渗透压相等。
2、酸碱度①正常人的血浆近中性,pH为7.35~7.45②pH之所以能够保持稳定,与它含有HCO3-、HPO42-等离子有关(缓冲对)3、温度:温度通过影响酶的活性影响代谢三、内环境的作用①是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②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四、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1、概念:稳态是指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
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2、稳态相关的系统:消化、呼吸、循环、泌尿系统(及皮肤)3、稳态的意义: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细胞代谢需要依靠氧化分解葡萄糖来提供能量,只有血糖含量和血液中的含氧量保持在正常范围内,才能为这一反应提供充足的反应物。
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知识点
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一、内环境:(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体液:体内都含有大量以水分为基础的液体,这些液体统称为体液。
(细胞内痕(细胞质基质、细胞液八(存在于细胞内.釣占23)L体液J 「血浆"细胞外疲=内环境(細胞直接主活的环境)彳蛆织液屮 &存在于细胞外.约占M)L淋巴等"2. 内环境的组成及相互关系内环境:为了区别于个体生活的外界环境,人们把这个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叫做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細胞内液------ ►组织液------- ►血浆”W徘巴(淋巴循环)3、细胞外液的成分a水,无机盐(Na+, Cl-),蛋白质(血浆蛋白)b血液运送的物质营养物质:葡萄糖甘油脂肪酸胆固醇氨基酸等废物:尿素尿酸乳酸等气体:02、CO2等匚激素,抗体,神经递质,维生素C组织液,淋巴,血浆成分相近,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很多的蛋白质,细胞外液是盐溶液,反映了生命起源于海洋,注意:(1)内环境属于多细胞动物的一个概念,单细胞动物(原生动物)以及植物没有所谓的内环境。
(2)人的消化道、呼吸道、尿道等属于人体与外界相通的环境,故汗液、尿液、消化液、泪液等不属于内环境, 而是外界液体。
(3)血浆蛋白≠血红蛋白,血浆蛋白是血浆中蛋白质的总称,属于内环境的成分;而血红蛋白存在于红细胞内,不是内环境的成分。
(4)血液中的物质不一定是内环境成分,血液包括血浆和血细胞,血浆属于内环境成分,但血液中的血细胞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
(5)不同体细胞所处内环境4、理化性质(渗透压,酸碱度,温度)(1)渗透压:分为离子渗透压和胶体渗透压一般来说,溶质微粒越多,溶液浓度越高,对水的吸引力越大,渗透压越高,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人的血浆渗透压约为77OkPa ,相当于细胞内液的渗透压。
功能:是维持细胞结构和功能的重要因素(2)酸碱度正常人血浆近中性,7.35--7.45缓冲对:一种弱酸和一种强碱盐H2CO3 / NaHCo3 NaH2PO4∕Na2HPO4∣CO2+H2O^=→H2CO3 ⅜ ---- k H--HCO3-(3)温度:有三种测量方法(直肠,腋下,口腔),恒温动物(不随外界温度变化而变化)与变温动物(随外界温度变化而变化)不同•温度主要影响酶。
(完整word版)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总结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考点1 稳态的生理意义1.体液包括: 细胞外液(血浆、组织液、淋巴)和细胞内液2. 内环境: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叫做内环境。
3.细胞外液之间的关系毛细血管壁血浆组织液淋巴循环毛细淋巴管壁淋巴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渗透压、酸碱度、温度。
4.稳态的调节机制: 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第二章动物的生命活动调节考点1 人体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调节过程①反射与反射弧①反射是动物通过神经系统, 对外界和内部的各种刺激所作出的有规律性的反应。
②结构基础: 反射弧(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类型: 条件反射与非条件反射2. 神经元的结构与功能结构:神经元包括胞体和突起,突起又可分为树突和轴突功能: 具有感受刺激和传导冲动的功能.考点2 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1.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过程及特点传导过程: ①静息状态时: 电位(外正内负)②受到刺激时: 电位(外负内正)2.③恢复到静息状态时: 电位(外正内负)传导特点: 双向传导3.兴奋在神经元间的传导过程及特点①传递结构: 突触(一个突触包含突触前膜、突触间隙与突触后膜)②信号转换: 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传递方向: 单向传递(轴突→树突, 轴突→胞体)单向传递的原因:因为只有突触前膜有递质, 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到突触间隙中, 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
考点3 人脑的高级功能1. 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在: 大脑皮层。
体温调节中枢、水盐平衡中枢位于: 下丘脑。
呼吸中枢位于: 脑干。
维持身体平衡的中枢: 小脑。
调节躯体运动的低级中枢: 脊髓。
2. 人的语言中枢位置:大脑皮层。
涉及人的听、说、读、写。
考点4 动物激素的调节激素的产生: 内分泌腺或内分泌细胞分泌的。
化学本质: 蛋白质(如: 胰岛素)类固醇(性激素)2.①血糖的正常范围:80—120mg/dL.来源:①食物中的糖类消化吸收、②肝糖原的分解、③非糖物质的转化。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稳态与环境》核心知识归纳大全
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汇编第一章人体内环境及其稳态1、体液细胞内液细胞外液(血浆、组织液和淋巴)2、细胞外液间的关系 3、不同细胞所处的内环境4、血浆成分:水、血浆蛋白、无机盐,抗体,激素等。
组织液、淋巴的成分与含量与血浆相近,但又不完全相同,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组织液淋巴中蛋白质含量较少。
5、内环境的理化性质:渗透压,酸碱度,温度①血浆渗透压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含量有关;无机盐中Na+、cl-占优势②正常人的血浆近中性,PH为7.35-7.45与HCO3-、HPO42-等离子有关;③人的体温维持在370C 左右(一般不超过10C )。
7、稳态:①稳态的基础:是各器官系统协调一致地正常运行②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③稳态相关的系统:消化、呼吸、循环、排泄系统(及皮肤)④维持内环境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限的第二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反射弧(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2、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1)传导形式:电信号(又叫神经冲动);(2)传导方向:双向;(3)静息电位(外正内负);动作电位(外负内正)(4)电流方向:膜内(兴奋部位→未兴奋部位),膜外(未兴奋部位→兴奋部位)3、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突触(1)突触: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2)突触类型:轴突-树突型,轴突-胞体型(3)信号类型: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4)传递方向:单向(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4、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位于大脑皮层的高级中枢可以调节脊髓的低级中枢活动。
5、人们发现的第一种激素:促胰液素 7、血糖平衡的调节6、各种分泌腺分泌的激素及作用(1)血糖来源和去路(2)参与血糖平衡调节的激素:胰岛素、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拮抗作用: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协同作用: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8、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调节:既存在分级调节,也存在反馈调节。
高中生物必修3《稳态与环境》重要知识点汇总
高中生物必修3《稳态与环境》重要知识点汇总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1、内环境:由细胞外液(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构成的液体环境。
2、高等的多细胞动物,它们的体细胞只有通过内环境,才能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3、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主要是:渗透压、酸碱度和温度。
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4、稳态: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
内环境稳定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5、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主要调节机制。
第二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1、(多细胞)动物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它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部分组成。
2、兴奋:指动物体或人体内的某些组织(如神经组织)或细胞感受外界刺激后,由相对静止状态变为显著活跃状态的过程。
3、静息电位:内负外正;兴奋部位的电位:内正外负。
4、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
5、由于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前膜的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上,因此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只能是单方向的。
6、调节人和高等动物生理活动的高级中枢是大脑皮层。
7、激素调节:由内分泌器官(或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进行调节。
8、在一个系统中,系统本身工作的效果,反过来又作为信息调节该系统的工作,这种调节方式叫做反馈调节。
分为负反馈调节和正反馈调节。
9、激素调节的特点:微量和高效;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
相关激素间具有协同作用或拮抗作用。
10、体液调节:激素等化学物质(除激素以外,还有其他调节因子,如CO2等),通过体液传送的方式对生命活动进行调节。
激素调节是体液调节的主要内容。
11、单细胞动物和一些多细胞低等动物只有体液调节。
12、动物体的各项生命活动常常同时受神经和体液调节,但神经调节仍处于主导地位。
13、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吞噬细胞和淋巴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抗体、淋巴因子、溶菌酶等)。
高中生物必修3之稳态与环境知识点整理
高中生物必修3之稳态与环境知识点整理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1、体液:体内含有的大量以水为基础的物体。
2、体液之间关系:3、内环境: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
内环境作用: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4、组织液、淋巴的成分和含量与血浆的相近,但又不完全相同,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组织液和淋巴中蛋白质含量较少5、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渗透压、酸碱度、温度。
6、血浆中酸碱度:7.35---7.45调节的试剂:缓冲溶液:NaHCO3/H2CO3 Na2HPO4/ NaH2PO47、人体细胞外液正常的渗透压:770kPa、正常的温度:37度8、稳态: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的状态。
内环境稳态指的是内环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质都处于动态平衡中9、稳态的调节:神经体液免疫共同调节内环境稳态的意义: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第二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反射弧反射弧:感受器→传入神经(有神经节)→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还包括肌肉和腺体)2、3、人体的神经中枢: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水平衡调节中枢、生物的节律行为脑干:呼吸中枢小脑:维持身体平衡的作用大脑: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脊髓:调节机体活动的低级中枢4、大脑的高级功能:除了对外界的感知及控制机体的反射活动外,还具有语言、学习、记忆、和思维等方面的高级功能。
大脑S区受损会得运动性失语症:患者可以看懂文字、听懂别人说话、但自己不会讲话5、激素调节:由内分泌器官(或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进行调节激素调节是体液调节的主要内容,体液调节还有CO2的调节6、人体正常血糖浓度;0.8—1.2g/L低于0.8 g/L:低血糖症高于1.2 g/L;高血糖症、严重时出现糖尿病。
7、人体血糖的三个来源:食物、肝糖原的分解、非糖物质的转化三个去处:氧化分解、合成肝糖原肌糖原、转化成脂肪蛋白质等8、血糖平衡的调节9、体温调节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又会反过来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作用,这就是反馈调节。
必修三《稳态与环境》必背知识点(人教版)
第1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第1节细胞生活的环境1.体液:体内以水为基础的液体,由(占2/3)和(占1/3)构成注意:①“体内”指与外界环境不能直接相通的内部环境;②人体内环境仅仅指细胞外液构成的环境;细胞内的液体统称细胞内液;③细胞内液≠细胞液(特指液泡内的液体);④消化道、呼吸道、尿道等官腔内的液体都不属于人体内环境。
2.细胞外液主要包括(位于血管)、(位于淋巴管)和(位于细胞间隙),绘制它们相互联系的概念模型。
注意:①血浆与血液、血清的关系:血液=血浆+血细胞;血浆=血清+纤维蛋白原②全身所有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一般组织细胞如肌细胞、肝细胞、神经细胞、胰腺细胞等都等生活在中;血细胞主要生活在中;淋巴细胞主要生活在中;毛细血管壁细胞生活在中;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生活在中。
2.细胞外液中的成分血浆是由(占90%),其余包括(占1%)、 (占 7%~9%)以及血液运送的物质(包括各种营养物质、代谢废物、气体和激素等)特别提醒:通过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的来源记忆它们所含有的成分:血浆成分的主要来源有:①②③组织液成分的主要来源有:①②淋巴成分的主要来源有:①注意:①组织液和淋巴液的成分和含量与血浆相近,但含量少于血浆。
②细胞内的成分如血红蛋白、呼吸酶、DNA和RNA等一定不属于内环境③细胞分泌的外分泌液如唾液、胃液、胰液、泪液、汗液等一定不属于内环境。
3.细胞外液(内环境)的理化性质(1)渗透压:其大小主要取决于。
注意:血浆渗透压主要与血浆中和的含量有关;但细胞外液的渗透压90%源自其中的和。
人体血浆中渗透压约为 KPa。
(2)酸碱度:细胞外液中PH,主要由缓冲物质如和等离子调节。
人体血浆中pH接近。
(3)温度:人体细胞外液温度一般维持在℃左右。
第2节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1.内环境的功能:它是 的媒介。
2.内环境稳态:指 机体通过 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 和 的 的状态。
Eg :不同人的体温有差异,一个人一天中不同时刻的体温也有变化,但人体不管处于寒冷或炎热条件下体温都可以维持在37℃左右;正常人体中血糖含量维持在 g/ml 。
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一二章节知识点整理
必修3《稳态与环境》知识梳理(仅供参考,以教材为蓝本)第一节 人体的稳态一、稳态的生理意义 1、内环境: ,(1)单细胞生物一般生活在水中,通过细胞膜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和能量转换。
(2)体液的组成:(3)内环境:①概念:相对于人体生活的外界环境,细胞外液称为内环境。
练习:写出下列细胞所处的内环境。
(1)组织细胞:组织液 (2)血细胞:血浆(3)毛细血管壁细胞:血浆、组织液 (4)毛细淋巴管壁细胞:淋巴、组织液 (5)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淋巴、血浆。
②主要组成之间的关系:(如上图)2、稳态(1)概念:在神经—体液—免疫调节下,机体会对内环境的各种变化做出相应的调整,使得内环境的温度,渗透压、酸碱度及各种化学成分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称为稳态。
(2)调节机制目前认为: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第一节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一、人体的神经调节 1、神经系统 (1)组成:中枢神经系统:包括位于颅腔中的脑(大脑、小脑和脑干)和脊柱椎管内的脊髓。
组织液血浆淋巴细胞内液 细胞外液 体液 (内环境)周围神经系统:包括从脑和脊髓发出的遍布全身的神经。
(2)基本单位——神经元①结构:由细胞体、树突(短)、轴突(长)构成。
(轴突和树突称为神经纤维。
神经纤维末端的细小分支称为神经末梢。
)②功能:接受刺激、产生兴奋,并传导兴奋。
③种类:传入(感觉)神经元、传出(运动)神经元、中间(联络)神经元2、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动物体或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作出的规律性应答。
3、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反射弧4)兴奋:指动物体或人体内的某些组织(如神经组织)或细胞感受外界刺激后,由相对静止状态变为静息状态时,细胞膜电位外正内负(原因:K+外流)→受到刺激,兴奋状态时,细胞膜电位为外负内正(原因:Na+内流)→兴奋部位与未兴奋部位间由于电位差的存在形成局部电流(膜外:未兴奋部位→兴奋部位;膜内:兴奋部位→未兴奋部位)→兴奋向未兴奋部位传导。
高中生物必修3知识点总结
必修3 稳态与环境知识点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1、体液:体内含有的大量以水为基础的物体。
细胞内液(2/3)体液细胞外液(1/3):包括:血浆、淋巴、组织液等2、体液之间关系:血浆细胞内液组织液淋巴3、内环境: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
内环境作用: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4、组织液、淋巴的成分和含量与血浆的相近,但又不完全相同,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组织液和淋巴中蛋白质含量较少5、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渗透压、酸碱度、温度。
6、血浆中酸碱度:7.35---7.45调节的试剂:缓冲溶液:NaHCO3/H2CO3Na2HPO4/ NaH2PO47、人体细胞外液正常的渗透压:770kPa、正常的温度:37度8、稳态: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的状态。
内环境稳态指的是内环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质都处于动态平衡中9、稳态的调节:神经体液免疫共同调节内环境稳态的意义: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第二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反射弧反射弧:感受器→传入神经(有神经节)→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还包括肌肉和腺体)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静息时外正内负静息电位→刺激→动作电位→电位差→局部电流2、兴奋传导神经元之间(突触传导)单向传导突触小泡(递质)→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有受体)→产生兴奋或抑制3、人体的神经中枢: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水平衡调节中枢、生物的节律行为脑干:呼吸中枢小脑:维持身体平衡的作用大脑: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脊髓:调节机体活动的低级中枢4、大脑的高级功能:除了对外界的感知及控制机体的反射活动外,还具有语言、学习、记忆、和思维等方面的高级功能。
语言中枢的位置和功能:书写中枢(W区)→失写症(能听、说、读,不能写)运动性语言中枢(S区)→运动性失语症(能听、读、写,不能说)听性语言中枢(H区)→听觉性失语症(能说、写、读,不能听)阅读中枢(V区)→失读症(能听、说、写,不能读)5、激素调节:由内分泌器官(或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进行调节(1)激素调节是体液调节的主要内容,体液调节还有CO的调节2(2)人体主要激素及其作用6、人体正常血糖浓度;0.8—1.2g/L低于0.8 g/L:低血糖症高于1.2 g/L;高血糖症、严重时出现糖尿病。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点详解
生物必修三《稳态与环境》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一、内环境:(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细胞内液(细胞质基质、细胞液)(存在于细胞内,约占2/3)1.体液血浆细胞外液=内环境(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组织液(存在于细胞外,约占1/3)淋巴等2.内环境的组成及相互关系细胞内液组织液血浆淋巴(淋巴循环)3、细胞外液的成分a.水,无机盐(Na+, Cl- ),蛋白质(血浆蛋白)b.血液运送的物质营养物质:葡萄糖甘油脂肪酸胆固醇氨基酸等废物:尿素尿酸乳酸等气体:O2、CO2等激素, 抗体,神经递质维生素c.组织液,淋巴,血浆成分相近,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很多的蛋白质,细胞外液是盐溶液,反映了生命起源于海洋,d.血浆各化学成分的种类及含量保持动态的稳定,所以分析血浆化学成分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体内物质代谢情况,可以分析也一个人的身体健康状况❖细胞外液又称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血细胞的内环境是血浆❖淋巴细胞的内环境是淋巴❖毛细血管壁的内环境是血浆、组织液❖毛细淋巴管的内环境是淋巴、组织液4、理化性质(渗透压,酸碱度,温度)a.渗透压:一般来说,溶质微粒越多,溶液浓度越高,对水的吸引力越大,渗透压越高,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人的血浆渗透压约为770kpa,相当于细胞内液的渗透压。
功能:是维持细胞结构和功能的重要因素。
典型事例:(高温工作的人要补充盐水; 严重腹泻的人要注入生理盐水,海里的鱼在河里不能生存;吃多了咸瓜子,唇口会起皱; 水中毒;生理盐水浓度一定要是0.9%;红细胞放在清水中会胀破;吃冰棋淋会口渴;白开水是最好的饮料;)b.酸碱度正常人血浆近中性,7.35--7.45缓冲对:一种弱酸和一种强碱盐H2CO3/NaHCO3NaH2PO4/Na2HPO4CO2+H2OH2CO3H+ + HCO3-c.温度:有三种测量方法(直肠,腋下,口腔),恒温动物(不随外界温度变化而变化)与变温动物(随外界温度变化而变化)不同.温度主要影响酶。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知识点总结
必修3 稳态与环境知识点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1、体液:体内含有的大量以水为基础的物体。
细胞内液(2/3)体液细胞外液(1/3):包括:血浆、淋巴、组织液等2、体液之间关系:血浆细胞内液组织液淋巴3、内环境: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
内环境作用: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4、组织液、淋巴的成分和含量与血浆的相近,但又不完全相同,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组织液和淋巴中蛋白质含量较少5、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渗透压、酸碱度、温度。
6、血浆中酸碱度:7.35---7.45调节的试剂:酸碱缓冲对: NaHCO3/H2CO3 Na2HPO4/ NaH2PO47、人体细胞外液正常的渗透压:770kPa、正常的温度:37度8、稳态: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的状态。
内环境稳态指的是内环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质都处于动态平衡中9、稳态的调节神经体液免疫共同调节内环境稳态的意义: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第二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反射弧反射弧:感受器→传入神经(有神经节)→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传出神经末梢,还包括肌肉和腺体)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静息时外正内负(膜内外电流方向相反)2、兴奋传导静息电位→刺激→动作电位→电位差→局部电流神经元之间(突触传导)单向传导突触小泡(递质)→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有受体)→产生兴奋或抑制3、人体的神经中枢: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水平衡调节中枢、生物的节律行为脑干:呼吸中枢小脑:维持身体平衡的作用大脑: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脊髓:调节机体活动的低级中枢4、大脑的高级功能:除了对外界的感知及控制机体的反射活动外,还具有语言、学习、记忆、和思维等方面的高级功能。
语言中枢的位置和功能:书写中枢(W区)W代表write表示如果损伤,则不会写字。
高中生物第1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人教版必修三
《生物必修3》第1章一、基础知识填空1.单细胞生物〔如草履虫、变形虫〕可以与环境进行物质交换;多细胞生物体内细胞必须通过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
内环境是指,即。
2.体液包括细胞外液〔主要有〕和细胞内液〔约占〕。
细胞外液是细胞所处的内环境,如红细胞的内环境是,毛细胞血管壁细胞的内环境是,大多数组织细胞的内环境是。
三种细胞外液及细胞内液之间的物质转化关系〔如以下图〕。
3.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主要有三方面。
人体血浆中是维持血浆渗透压的主要因素,人体血浆渗透压约为770KPa;细胞外液的渗透压主要由维持(临床上以N a C l用作生理盐水);血浆pH为。
人体血浆pH的维持与血浆中含有的等离子有关。
4.假设人体长期供应不足或因肾小球肾炎引起蛋白尿、过敏反应中毛细胞血管通透性增加、淋巴循环受阻等,可能导致血浆蛋白质减少,血浆渗透压,导致组织液,出现组织水肿现象。
5.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目前普遍认为,内环境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
内环境稳态是的结果,是指内环境的各种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保持,是一种。
6.多细胞动物〔包括人〕体内细胞与外界物质交换过程〔补充完整〕组织液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组织细胞膜外界环境注:补充完整左图.〔1〕透出毛细胞血管壁的某些小分子蛋白质及由小肠吸收的脂质不能重新透回血浆。
这类物质只能由淋巴循环送回血浆。
〔2〕组织液成分只能透入毛细淋巴管,不能由淋巴透回。
外界环境中的消化系统呼吸系统二、典型例题分析1.以下关于内环境及其稳态的表达中·正确的选项是A.人体代谢中的生物化学反应主要发生在细胞内B.血红蛋白、递质、激素、葡萄糖和CO2都是内环境的成分C.内环境稳态的实质是内环境的渗透压,温度和pH保持不变D2.血液、组织液、淋巴三者关系示意图如右图所示,指出图中哪个箭头表示是错误的A.①血浆B.②组织液C.③水D.④红细胞三、课后习题训练1.医院里医生给病人输液的生理溶液有两种,0.9%的NaCl溶液和5%的葡萄糖溶液,如果把红细胞分别置于这两种溶液中,你预测将会A.前者正常,后者皱缩B.前者皱缩,后者正常C.均正常D.均皱缩2.血浆中的水分来自A.组织液B.血浆、消化道C.淋巴、组织液D.消化道、组织液、淋巴3.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当稳态遭到破坏,必将引起A.酶促反应速率的加快B.儿童患佝偻病C.细胞代谢紊乱D.成年人患肌无力病4.以下各组物质中全是内环境成分的是:A.O2、CO2、血红蛋白、H+B.过氧化氢酶、抗体、激素、H2OC.血浆蛋白、Ca2+、载体D.Na+、HPO42-、葡萄糖、氨基酸、尿素5.维持血液PH恒定的缓冲物质A.都是由强酸和强碱盐组成的 B.都是由弱酸和弱碱盐组成的C.都是由强酸和弱碱盐组成的 D.都是由弱酸和强碱盐组成的6.有关内环境稳态的实质的描述是A .是仅在神经和体液共同调节下实现的B .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的结果C .温度、PH 值等理化性质呈动态平衡D .是体内细胞生活不可缺少的条件7.〔多项选择〕右图是人体局部内环境示意图。
高二生物人教版必修三第一章知识点:人体内环境的稳态与调节
高二生物人教版必修三第一章知识点:人体内环境的稳态与调节
高二生物人教版必修三第一章知识点:人体内环
境的稳态与调节
生物学是农学、林学、医学和环境科学的基础。
小编准备了高二生物人教版必修三第一章知识点,具体请看以下内容。
1.稳态的生理意义
(1)什么是人体内环境?
拓展:①下列液体属于内环境的是:体液、细胞内液、细胞外液、组织液、血液、血浆、淋巴、唾液、汗液、
②下列物质属于内环境成分的是:血糖、血红蛋白、效应T 细胞、效应B细胞、抗体、激素、消化酶
(2)说出体液的各个部分之间的相互联系?
2.神经、体液调节在稳态中的作用
(3)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有何区别、联系?
3.体温调节、水盐调节和血糖调节
(4)人体所需水的主要来源是什么?人体水分排出的最主要途径是什么?
(5)人体钠和钾的主要来源和排出的主要途径是什么?人体内钠、钾代谢的特点是什么?
(6)抗利尿激素的作用是什么?由哪种腺体分泌和释放?
(7)胰岛素通过什么途径降低血糖浓度?
(8)胰高血糖素通过什么途径降低血糖浓度?。
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知识点
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一、内环境:(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体液:体内都含有大量以水分为基础的液体,这些液体统称为体液。
2.内环境的组成及相互关系内环境:为了区别于个体生活的外界环境,人们把这个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叫做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3、细胞外液的成分a 水,无机盐(Na+, Cl- ),蛋白质(血浆蛋白)b 血液运送的物质营养物质:葡萄糖甘油脂肪酸胆固醇氨基酸等废物:尿素尿酸乳酸等气体:O2、CO2等激素,抗体,神经递质,维生素c 组织液,淋巴,血浆成分相近,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很多的蛋白质,细胞外液是盐溶液,反映了生命起源于海洋,注意:(1)内环境属于多细胞动物的一个概念,单细胞动物(原生动物)以及植物没有所谓的内环境。
(2)人的消化道、呼吸道、尿道等属于人体与外界相通的环境,故汗液、尿液、消化液、泪液等不属于内环境,而是外界液体。
(3)血浆蛋白≠血红蛋白,血浆蛋白是血浆中蛋白质的总称,属于内环境的成分;而血红蛋白存在于红细胞内,不是内环境的成分。
(4)血液中的物质不一定是内环境成分,血液包括血浆和血细胞,血浆属于内环境成分,但血液中的血细胞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
(5)不同体细胞所处内环境4、理化性质(渗透压,酸碱度,温度)(1)渗透压:分为离子渗透压和胶体渗透压一般来说,溶质微粒越多,溶液浓度越高,对水的吸引力越大,渗透压越高,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人的血浆渗透压约为770kpa,相当于细胞内液的渗透压。
功能:是维持细胞结构和功能的重要因素。
(2)酸碱度正常人血浆近中性,7.35--7.45缓冲对:一种弱酸和一种强碱盐H2CO3/NaHCO3 NaH2PO4/Na2HPO4(3)温度:有三种测量方法(直肠,腋下,口腔),恒温动物(不随外界温度变化而变化)与变温动物(随外界温度变化而变化)不同.温度主要影响酶。
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处于动态平衡中.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高中生物必修3稳态与环境复习知识梳理
必修3《稳态与环境》复习学问梳理第一单元 人体的内环境和稳态其次章 生物个体的稳态 第一节 人体的稳态一、稳态的生理意义 1、内环境:(1)单细胞生物一般生活在水中,通过细胞膜干脆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和能量转换。
(2)体液的组成:(3)内环境:①概念:相对于人体生活的外界环境,细胞外液称为内环境。
练习:写出下列细胞所处的内环境。
(1)组织细胞:组织液(2)血细胞:血浆(3)毛细血管壁细胞:血浆、组织液(4)毛细淋巴管壁细胞:淋巴、组织液 (5)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淋巴、血浆。
②主要组成之间的关系:(如上图)③功能: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2、稳态(1)概念:在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等的调整下,机体会对内环境的各种改变做出相应的调整,使得内环境的温度,渗透压、酸碱度及各种化学成分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称为稳态。
(2)调整机制经典说明:内环境稳态是在神经调整和体液调整的共同作用下,通过机体各种器官、系统分工合作、协调统一而实现的。
目前认为:神经—体液—免疫调整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整机制。
组织液 血浆 淋巴细胞内液 细胞外液体液 (内环境)(3)调整途径反馈调整:在一个系统中,系统本身工作的效果,反过来又作为信息调整该系统的工作,这种调整方式叫做反馈调整。
正反馈:反馈信息与原输入信息起相同的作用,使输出信息进一步增加的调整。
负反馈:反馈信息与原输入信息起相反的作用,使输出信息减弱的调整。
(4)意义:维持内环境在肯定范围内的稳态是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
【特殊提示】①稳态不是肯定稳定,而是相对稳定。
②稳态主要通过神经调整,体液调整起协助作用,另外,免疫调整也起作用。
③人体维持稳态的实力是有肯定的限度的,当外界环境的改变过于猛烈或人体自身的调整功能出现障碍时,内环境的稳态就会遭到破坏。
二、体温调整1、体温的概念:指人身体内部的平均温度。
2、体温的测量部位:直肠、口腔、腋窝。
3、体温的来源:体内有机物氧化分解过程中释放出来的热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梳理重点题型(常考知识点)巩固练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学习目标】1、阐述内环境的概念、组成及各液体之间的相互关系。
2、理解内环境稳态的概念,能举例说明。
3、简述稳态的调节机制4、重点:内环境的概念、组成及各液体之间的相互关系【要点梳理】要点一、细胞生活的环境1.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1)体液的概念:人体内含有的大量以水为基础的液体。
(2)体液的组成及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要点诠释】(1)血浆是血液的一部分,所以血液并不全是细胞外液。
血浆(液体成分)包括水、无机盐、葡萄糖、氨基酸、血浆蛋白等。
血细胞(有形成分)包括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
(2)血浆中的物质除大分子蛋白质外,都可以透过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细胞间隙形成组织液。
绝大部分的组织液还可以重新通过毛细血管壁渗透回血浆中,少部分(约10%)则进入毛细淋巴管形成淋巴,淋巴经淋巴循环又进入血管成为血浆。
细胞外液与细胞内液通过细胞膜进行物质交换。
(3)内环境【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07:53~15:17①概念: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是机体内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
②血浆、组织液、淋巴及细胞之间的关系【要点诠释】(1)内环境是体内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其中的“内”与“外”是相对的,从人体的角度来看,人体的外环血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是:血浆 毛细血管壁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是:血浆和组织液 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是:淋巴和组织液 淋巴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是:淋巴 体内绝大多数组织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是:组织液境是我们生活的外界环境,人体的内环境是血浆、组织液、淋巴所组成的液体环境。
(2)从细胞的角度来看,细胞的外环境是细胞外液,即血浆、组织液和淋巴,也就是人体的内环境,细胞的内环境是细胞内液。
因此内环境是相对人体外界环境而言的,相对于细胞来说是外环境。
但人的呼吸道、肺泡腔、消化道、泪腺、输卵管、输尿管等有孔道与外界相通的结构中的气体或液体都应视为外部环境。
也就是说体内的一些液体,如尿液、泪液、消化液等不是内环境(细胞外液)中的液体。
(3)细胞外液即内环境,二者外延和内涵相同,只是名字不同而已。
内环境属于多细胞动物的一个概念,单细胞生物没有所谓的内环境。
2.细胞外液的成分(1)水,血浆中约90%为水。
(2)气体,其中以氧气和二氧化碳最为重要。
(3)各种无机离子,其中Na +、Cl -、K +、Ca 2+、HCO 3-和HPO42-的量较多。
(4)有机化合物,如脂质、氨基酸、葡萄糖、核苷酸、维生素等。
(5)调节生命活动的各种激素。
(6)细胞代谢的废物,如氨、尿素等。
故细胞外液本质上是一种盐溶液,类似于海水。
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生命起源于海洋。
3.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1)渗透压:溶液浓度越高,对水的吸引力越大,溶液渗透压越高。
在37℃时,人的血浆渗透压约为770 kPa ,相当于生理盐水(0.9%的NaCl 溶液)的渗透压。
(2)酸碱度:正常人血浆的pH 为7.35~7.45。
血浆中有多对对酸碱度起缓冲作用的物质——缓冲对,如:H 2CO 3/NaHCO 3、NaH 2PO 4/Na 2HPO 4等。
(3)温度:主要通过影响酶活性来实现的。
人体细胞外液温度一般是37℃,由于炎症引起体温过高,超过酶的最适温度,导致体内代谢反应速度减慢,从而出现不思饮食症状。
4.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要点二、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1.内环境的稳态是一种动态平衡(1)内环境的各种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是不断变化的,其原因是由于外界环境因素的变化和体内细胞代谢活动的进行。
(2)内环境的各种变化都是有一定范围的,而不是某一恒定值。
如正常情况下,人的体温变化范围为36.5℃~37.5℃;血液的pH 变化范围为7.35~7.45;血浆渗透压一般为770 kPa (37℃时);血糖正常水平为80 mg /dL ~120 mg /dL 等。
(3)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叫做稳态。
2.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1)各个器官、系统协调一致地正常运行是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基础。
(2)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3)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是反馈调节。
反馈就是一个系统本身工作产生的效果反过来又作为信息进入这一系统,指导这一系统的工作。
例如,夏日炎炎,体内产生的热引起发汗而使体温不至于上升;各种酶促反应的产物积累到一定数量时,反应就会达到平衡,如果把产物取走,反应又可进行。
这两例都是反应的产物反过来抑制反应的进行,是“负反馈”。
另一类是反应直接相关的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和泌尿系统 起调节作用的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的产物促进反应的进行,是“正反馈”。
很多正反馈都是有害的,因它常导致失控。
例如,当病人体温升高到40℃时,负反馈机制被破坏而发生正反馈时,热量产生更多,体温继续上升,病人可因此导致死亡。
(4)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的限度的。
3.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1)渗透压是维持组织细胞结构与功能的重要因素。
(2)适宜的体温和pH是酶正常发挥催化作用的基本条件。
(3)正常的血糖水平和血氧含量是供给机体所需能量的重要保障。
(4)内环境中过多的代谢产物如尿素、CO2等会使机体中毒。
(5)细胞的代谢过程是由细胞内众多复杂的化学反应组成的,完成这些反应需要各种物质和条件。
内环境稳态失调时,必将引起细胞代谢紊乱。
【典型例题】类型一:体液成分及比较例1.(2014 全国Ⅰ卷)内环境稳态是维持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内环境保持相对稳定有利于机体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B.内环境稳态有利于新陈代谢过程中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C.维持内环境中Na+、K+浓度的相对稳定有利于维持神经细胞的正常兴奋性D.内环境中发生的丙酮酸氧化分解给细胞提供能量,有利于生命活动的进行【答案】D【解析】内环境保持相对稳定有利于机体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为细胞提供一个相对稳定的生活环境,A项正确;内环境稳态可使细胞生活在温度和pH等相对稳定的环境中,有利于新陈代谢过程中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B项正确;静息电位的维持主要依赖于K+外流,动作电位的产生主要依赖于Na+内流,维持内环境中Na+、K+浓度的相对稳定有利于维持神经细胞的正常兴奋性,C项正确;丙酮酸的氧化分解发生在细胞内(丙酮酸的彻底氧化分解在线粒体中,不彻底氧化分解在细胞质基质中),没有发生在内环境中,D项错误。
【总结升华】对于内环境的组成,内环境稳态的意义的理解和把握,以及知识点之间内在的联系是解题的关键。
【举一反三】:【变式一】(2015 全国I卷)某同学给健康实验兔静脉滴注0.9%的NaCl溶液(生理盐水)20mL后,会出现的现象是A.输入的溶液会从血浆进入组织液B.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分别增加10mLC.细胞内液Na+的增加远大于细胞外液Na+的增加D.输入的Na+中50%进入细胞内液,50%分布在细胞外液【答案】A【解析】注入的溶液,随着血液流入毛细血管的动脉端,其中许多物质会透过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液。
【变式二】人体内的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必须经过()。
A.组织液 B.内环境 C.血浆 D.淋巴【答案】B【解析】外界环境中,O2通过呼吸系统和循环系统进入内环境,营养物质通过消化系统和循环系统进入内环境,同时内环境中的尿酸、尿素和CO2等废物又通过循环系统和泌尿系统排出体外。
这样,体内细胞就从内环境中吸收氧和养料,同时将代谢产生的废物排入内环境。
因此,人体内的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必须经过内环境。
【变式三】毛细血管壁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是()。
A.血浆 B.血浆和组织液 C.淋巴和组织液 D.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答案】B【解析】毛细血管壁是由一层扁平细胞构成,内有血浆,外有组织液,此二者均是其生活的液体环境。
类型二:内环境的功能例2、下图为高等动物的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①、③都必须通过消化系统才能完成B.人体的体液包括内环境和细胞外液C.细胞与内环境交换的④为养料和氧气D.⑥可表述为体内细胞可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答案】C【解析】直接与物质交换有关的系统有: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途中①、②、③依次需要通过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和泌尿系统。
在物质交换过程中起调节作用的系统有: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
人体的体液包括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叫做内环境。
细胞与内环境直接交换的④为养料和氧气,⑤为CO2及H2O、无机盐、尿素等废物。
⑥可简短表述为:体内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间接地进行物质交换。
【总结升华】本题考查人体组织细胞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内环境,需要同学们深刻理解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举一反三】:【变式一】体液中存在着许多缓冲成分(如H2CO3和HCO3-、HPO42-和H2PO4-),它们既能与酸性物质反应,又能与碱性物质反应,这说明无机盐()。
A.能够维持细胞的渗透压 B.能够维持生物体体液的酸碱平衡C.能够维持生物体的生命活动 D.是构成细胞的成分【答案】B【解析】体液中的缓冲成分既能与酸性物质反应,又能与碱性物质反应,这样,当体液中酸性物质或者碱性物质多的时候,缓冲体系都要发挥作用,把溶液调至中性,维持体液酸碱度在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
A、C、D三个选项也说明了无机盐的功能,但不是对题干中既能与酸性物质反应,又能与碱性物质反应的解释。
【变式二】科学家通过研究发现,人的血液pH通常在7.35—7.45之间,变化不大的原因是①H2C03/NaHC03, NaH2 PO4/Na2HP04等多对缓冲物质对血液酸碱度起缓冲作用②通过呼吸系统可不断排出CO2,③血浆中过多的碳酸氢盐可以由肾脏随尿排出体外④神经系统对呼吸运动强度的调节有利于维持血液pH 的相对稳定⑤食物中的碱性物质与新陈代谢产生的酸性物质所构成的缓冲对调节了血液pH A.①B.①②③C.①②③④D.①②③⑤【答案】C【变式三】下列关于内环境稳态调节的描述正确的是()。
A.所有调节都有反射弧的参与B.所有稳态的调节中枢都在大脑C.所有稳态的形成都有许多系统参与D.所有的稳态都是相对的【答案】D【解析】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有的只需激素调节或缓冲物质的调节,不需神经系统参与,故A、B不正确。
有的稳态的形成需多种系统参与,有的则无需多种系统参与,如pH的调节,故C不正确。
稳态都是相对,没有绝对的稳态,故D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