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美术是人类文化的造型载体
1.美术是人类文化的造型载体

纺织技术与工艺水平如何?c.整个画面人物,动物等描绘的栩栩如生,你觉得唐代绘画水平如何?d.从作品描绘的仕女面庞、体态、你能说出当时对女性的审美观吗?2.共同探讨唐代工艺品展示课件图片。
3.展示伦敦圣保罗天主教堂与武当山紫霄殿的图片,提问学生:“它们不同的建筑风格是什么?这些建筑体现什么样的文化?”4.让学生结合图片对比观察讨论,最后让学生说出见解。
1、请同学们欣赏课本第4面上的3幅作品并积极思考。
(15分钟)《马》(公元前15000-公元前10000)洞窟壁画(法国);《鹿》(公元前8000年左右)岩画(挪威);《狩猎》(公元前6000-公元前4000)岩画(非洲)。
在仔细观察和欣赏这几幅作品后,你能感觉到什么吗?讲解:大约是在1-2万年以前,世界上不同地方的人类用红泥、木炭或动物的鲜血等最简陋的绘画工具材料,在岩壁或洞窟壁上创作出的世界上最早的岩画。
这些作品所描绘的各种动物形象,如牛、鹿、马等,或是人们集体狩猎的场面,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在原始农业还未形成之前,人们主要是依靠渔猎手段来获取食物的生存状态。
大约在200-300万年前,地球上出现了最早的人类。
在漫长的原始社会里,人们过着原始共产主义的生活,没有私有制,没有阶级,也没有国家,大家共同参加劳动,平均分配劳动成果。
那时的生产方式十分落后,生产力极其低下。
最初的生产方式就是狩猎,以后逐渐发展到种植和养殖。
这几幅作品所描绘的就是当时人们集体狩猎的场面,它告诉我们,原始人类狩猎的工具极为简陋,只能依靠集体的力量来获取足够的猎物并战胜自然,以维持人类的繁衍和生存。
另外,我们从原始岩画中简单质朴的绘画手法和简约夸张的动物及人物形象,使我们从一定的侧面大致了解了当时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和早期人类的生产方式。
因此,我们在接触一件美术作品时,不仅要从审美的角度加以欣赏,而且要善于发掘其所蕴涵的时代文化及其意义。
任何一件美术作品,都是特定时期政治、经济、宗教、文化等社会生活和科技手段的产物。
八年级美术上册《美术是人类文化的造型载体》教案、教学设计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引导他们发挥个性,进行美术创作。
2.教学过程:
(1)导入:以美术作品为切入点,引导学生思考美术在人类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
(2)新知学习: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形式,让学生掌握各种美术门类的特点及其在历史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二)过程与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培养以下过程与方法:
1.通过小组合作、讨论、汇报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2.利用多媒体、网络等资源,开展研究性学习,提高学生的信息收集、整理和分析能力。
3.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层次欣赏美术作品,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学活动:教师展示一组具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如中国古代的绘画、雕塑,以及西方的经典画作,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作品背后的文化内涵。
2.提出问题:美术作品仅仅是视觉享受吗?它们与人类文化有着怎样的联系?
3.学生思考:引导学生从美术作品的创作背景、历史环境、社会意义等方面进行分析,激发他们对本节课的兴趣。
2.讨论主题:探讨美术作品如何反映人类文化,以及它们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3.小组汇报:每个小组选派代表进行汇报,分享他们的观点和发现。
(四)课堂练习
1.教学内容:学生根据所学知识,选择一种美术门类,进行创作实践。
2.教师指导:针对学生的创作过程,给予个性化的指导,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
3.学生创作:鼓励学生发挥个性,运用所学技法,创作出具有独特风格的作品。
(3)实践体验:组织学生进行美术创作,鼓励他们尝试不同的表现手法,展示个性。
人美版美术八上第一课《美术是人类文化的造型载体》word教案

一、 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 √ 中学□小学 2,课时:1 3,课前准备: (1)教材,白纸,笔; (2)教师自制的多媒体课件; (3)上课环境为计算机网络教室。
2,学科:美术
二、 教学课题 人美版义务教育课程《美术是人类文化的造型载体》八年级 15 册第一课 三、 教材分析 本课为人美版义务教育课程《美术是人类文化的造型载体》第 15 册第一课,属于欣赏· 评述 课程。学生在美术学习方面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如:造型 · 表现、设计· 应用、欣赏· 评述、综 合· 探索,也掌握了部分历史知识和文化材料,对于新的美术知识的学习学生充满好奇,喜欢快 乐的学习方式,喜欢通过美术作品欣赏去自己感受作品内涵,这个年龄层次的学生欣赏评述有 了很大提高,合作、探究的能力在不断提升,但是要深刻理解“美术是人类文化的造型载体” 这一基本认识,还需要老师进行必要的引导。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学生通过对作品的赏析,认识美术是人类社会的文化资源,从而加强对美术的热爱之情。 2.通过美术作品欣赏,激发对人类丰富文化遗产的珍惜意识。 过程与方法 1.从观察入手,在欣赏的过程中,逐步将历史、地理、美学等学科知识与美术知识结合,加深对 “美术是人类文化的造型载体”这一基本认识的理解。 2.学生通过对美术作品进行观察、比较、分类,体会美术作品与特定时代文化的联系,激发对术作品以它独特的方式承载,展示人类文化”这一观点有初步的理解和认识。 2.通过对一些有代表性的作品的欣赏和比较,理解美术与社会,美术与历史,美术与文化的关 系。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 “美术是人类文化的造型载体”这一基本认识。 2.美术作品与特定时代文化的联系。 四、教学方法
美术是人类文化的造型载体教案

美术是人类文化的造型载体教案教案标题:美术是人类文化的造型载体教学目标:1. 了解美术作为人类文化的造型载体的重要性和作用;2. 探索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美术表现形式;3. 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创造力;4. 提高学生的艺术表达能力和批判思维。
教学内容:1. 美术作为人类文化的造型载体的概念和定义;2. 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美术表现形式的比较和分析;3. 艺术作品中所传递的文化信息和意义;4. 学生的艺术创作和表达。
教学步骤:引入:1. 利用图片、视频或实物等展示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艺术作品,引发学生对美术作为文化载体的思考和兴趣。
认知:2. 介绍美术作为人类文化的造型载体的概念和定义,让学生了解其重要性和作用。
3. 分组或个人研究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美术表现形式,例如中国传统绘画、埃及壁画、印度雕塑等,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或图书馆等途径获取相关资料。
4. 学生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进行比较和分析,讨论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美术表现形式的特点和共同之处。
拓展:5. 引导学生思考艺术作品所传递的文化信息和意义,例如中国传统绘画中的意境表达、埃及壁画中的宗教信仰等。
6. 鼓励学生自主选择一个文化背景,进行艺术创作,表达自己对该文化的理解和感受。
总结:7. 学生展示自己的艺术作品,并分享创作过程和心得体会。
8. 总结美术作为人类文化的造型载体的重要性和作用,并鼓励学生继续探索和学习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艺术表达。
教学评估:1. 学生对美术作为人类文化的造型载体的理解和认识程度;2. 学生对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美术表现形式的比较和分析能力;3. 学生艺术创作和表达的能力和创造力。
教学资源:1. 图片、视频或实物展示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艺术作品;2. 互联网、图书馆等获取相关文化艺术资料;3. 艺术创作工具和材料。
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参观艺术展览或博物馆,进一步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艺术作品;2. 鼓励学生进行跨学科的研究,将美术与其他学科进行结合,例如历史、地理、宗教等。
《1美术是人类文化的造型载体》作业设计方案-初中美术人美版八年级上册

《美术是人类文化的造型载体》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本课作业设计的目标在于使学生通过学习《美术是人类文化的造型载体》,理解美术在人类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掌握美术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对美术作品的欣赏能力和创作兴趣。
同时,通过作业实践,提升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二、作业内容作业内容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 欣赏与讨论:学生需选择一幅代表不同文化背景的美术作品(如中国传统绘画、西方油画等),进行作品欣赏,并就作品的主题、色彩、构图等元素进行小组讨论,分析作品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
2. 美术创作实践:学生以所学知识为基础,创作一幅表现自己对于某一文化主题理解的美术作品。
创作过程中要体现出自己的独特构思和创造性,注意色彩和构图的运用。
3. 美术与文化关联研究:学生需搜集关于所选美术作品背后文化背景的相关资料,了解作品与当时社会文化的联系,以及其对于今天的影响和意义。
三、作业要求作业要求如下:1. 欣赏与讨论环节:学生需认真观看所选作品,并积极与小组同学交流讨论,分析作品特点和文化内涵。
2. 美术创作实践:创作要体现个性化和创造性,使用色彩、线条等美术语言来传达自己的思想情感和审美观点。
创作过程应细致认真,完成一幅质量较高的美术作品。
3. 美术与文化关联研究:学生需在搜集资料的基础上,进行整理和归纳,形成完整的报告或论文形式。
报告应包含对文化背景的介绍、作品与文化的关联性分析以及对个人启示等内容。
四、作业评价作业评价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 欣赏与讨论环节的评价:评价学生是否积极参与讨论,是否能够准确分析作品特点和文化内涵。
2. 美术创作实践的评价:评价学生作品的创意性、技术水平和表现力等方面。
同时,也要关注学生在创作过程中的态度和努力程度。
3. 美术与文化关联研究的评价:评价学生搜集资料的能力、整理归纳的能力以及报告的完整性和逻辑性等方面。
五、作业反馈作业反馈是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环节。
美术是人类文化的造型载体教案

美术是人类文化的造型载体教案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美术作为人类文化的造型载体,并能认识和欣赏一些具有代表性的艺术作品。
教学重点:1. 理解美术作为人类文化的造型载体的含义和重要性;2. 通过欣赏具有代表性的艺术作品,培养学生的美学能力和欣赏艺术的兴趣。
教学过程:导入:通过展示一幅经典的绘画作品,如《蒙娜丽莎》等,引起学生的兴趣,并提问:你们认为这幅画作有什么特别之处?Step 1:引入美术作为人类文化的造型载体通过简要的讲解,让学生了解美术作为人类文化的造型载体的含义和重要性。
可以引用一些例子,比如古埃及的壁画、中国的山水画等,解释这些作品通过图像和符号表达了人们的思想、情感和价值观。
Step 2:欣赏具有代表性的艺术作品为了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美术作品的魅力,教师可以选择两幅具有代表性的艺术作品,如梵高的《星夜》和毕加索的《格尔尼卡》,并向学生展示这些作品的图像。
Step 3:分析和讨论让学生观察这些艺术作品,提问他们对作品的第一印象,以及作品中体现了哪些元素、色彩、线条和构图等。
教师可以倾听学生的观点,引导他们深入分析和讨论。
Step 4:学生自主创作鼓励学生通过绘画、雕塑或其他形式的艺术创作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
可以为学生提供素材和材料,让他们自由发挥想象和创造力。
Step 5:分享和展示让学生互相分享自己的作品,并展示在教室或学校的艺术墙上。
教师可以组织一个小型的艺术展览,邀请其他班级或家长参观。
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美术作为人类文化的造型载体有了基本的了解,并培养了一定的艺术欣赏能力。
同时,通过自主创作和分享,学生也有机会展示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希望学生能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更加关注和欣赏艺术。
2020最新八年级美术上册 第1课《美术是人类文化的造型载体》教案2 人美版

美术是人类文化的造型载体1教学目标显性:通过一些有代表性的作品的欣赏和比较,让学生理解美术与社会、美术与历史、美术与文化的关系。
并对“美术作品以它独特的方式承载、展示人类文化”这一观点有初步的理解和认识。
隐性:通过欣赏美术作品,认识美术也是人类社会的文化资源,从珍惜人类丰富文化遗产的角度出发,培养自己对美术的爱好与兴趣。
2学情分析3重点难点理解“美术是人类文化的造型载体”是重点,美术作品与特定时代文化的联系是难点。
通过欣赏美术作品,认识美术也是人类社会的文化资源,从珍惜人类丰富文化遗产的角度出发,培养自己对美术的爱好与兴趣。
4教学过程4.1第一学时4.1.1教学活动活动1【讲授】美术是人类文化的造型载(第一课时)1、请同学们欣赏课本第4面上的3幅作品并积极思考。
(15分钟)《马》(公元前15000-公元前10000)洞窟壁画(法国);《鹿》(公元前8000年左右)岩画(挪威);《狩猎》(公元前6000-公元前4000)岩画(非洲)。
在仔细观察和欣赏这几幅作品后,你能感觉到什么吗?讲解:大约是在1-2万年以前,世界上不同地方的人类用红泥、木炭或动物的鲜血等最简陋的绘画工具材料,在岩壁或洞窟壁上创作出的世界上最早的岩画。
这些作品所描绘的各种动物形象,如牛、鹿、马等,或是人们集体狩猎的场面,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在原始农业还未形成之前,人们主要是依靠渔猎手段来获取食物的生存状态。
大约在200-300万年前,地球上出现了最早的人类。
在漫长的原始社会里,人们过着原始共产主义的生活,没有私有制,没有阶级,也没有国家,大家共同参加劳动,平均分配劳动成果。
那时的生产方式十分落后,生产力极其低下。
最初的生产方式就是狩猎,以后逐渐发展到种植和养殖。
这几幅作品所描绘的就是当时人们集体狩猎的场面,它告诉我们,原始人类狩猎的工具极为简陋,只能依靠集体的力量来获取足够的猎物并战胜自然,以维持人类的繁衍和生存。
另外,我们从原始岩画中简单质朴的绘画手法和简约夸张的动物及人物形象,使我们从一定的侧面大致了解了当时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和早期人类的生产方式。
第1课 美术是人类文化的造型载体

第1课美术是人类文化的造型载体【课型】欣赏•评述【课时】一课时一、教材分析:本课的设置突出体现美术课程的人文性,旨在引导学生学会从文化的角度认识美术作品,认识美术作品所折射的时代文化特征,所打上的历史烙印,从而形成一种良好的美术欣赏习惯和发现各种关系的综合思维能力。
教材选择了若干中外美术作品,包括绘画、服装、工艺、建筑以及摄影等,引导学生理解在人类的历史进程和社会的不断发展变化中,美术是如何反映社会文化,以及社会文化是如何影响美术创作的。
本课精心策划了四个不同的“思考与讨论”活动,为开展教学活动和学生自学提供思考内容,尤其有助于学生对本课课题的理解。
此外,还录有名家关于美术与文化关系的论述,以加深学生对美术与文化关系的理解。
二、学生分析:如果教师在教学中如果能够根据学生的认知进行启发性使用教材,那是最理想的状态。
本课的教学要注意引导学生认真观察美术作品中的形象、色彩、服饰、环境等方面的特征,由此引导学生联系特定的时代文化,从而达到对本课基本观点的认识。
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尤其要注意采用比较的方法,选取恰当的点进行比较,找到它们之间的差别,从中发现时代文化的演变和不同文化之间的区别。
比如,以中国女性着装为例,可以从服装的样式、道该课的学习主要应基于对美术课本上图例和文字的学习,如果时间、条件允许,可以对一些作品进行横向补充,如中国古代的绘画作品《虢国夫人游春图》等。
因此学生在学习本课是还是有一定的难度的,需要老师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认知特点进行针对性的教材处理,这种处理要求不能破坏美术作为完整学科的整体性进行分析。
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对一些有代表性的作品的欣赏、比较,让学生理解美术与社会、美术与历史、美术与文化的关系。
并对“美术作品以它独特的方式承载、展示人类文化”这一观点有初步的理解和认识。
2.能力目标:将历史、地理等学科知识与美术知识结合起来,提高对问题的整体认识和综合3.情感目标:通过欣赏美术作品,认识美术是人类社会的文化资源,从而更加喜爱美术,更加珍惜人类丰富的文化遗产。
《美术是人类文化的造型载体》示范教案

《美术是人类文化的造型载体》教学方案教材解析引导学生从文化的角度来欣赏美术作品,认识美术作品中所折射出的时代文化特征。
教材主要选择了包括雕塑、绘画、服装、建筑、工艺等中外美术作品,认识美术作品在人类历史发展中进行中是如何体现社会文化,以及社会文化是如何反映美术创作的。
教学目标1.学生通过对作品的赏析,认识美术是人类社会的文化资源,从而加强对美术的热爱之情。
通过美术作品欣赏,激发对人类丰富文化遗产的珍惜。
2.从观察入手,在欣赏的过程中,逐步将历史、地理、美学等学科知识与美术知识结合,加深对“美术是人类文化的造型载体”这一基本认识的理解;学生通过对美术作品进行观察、比较、分类,体会美术作品与特定时代文化的联系,激发对人类丰富文化遗产的珍惜意识。
3.对“美术作品以它独特的方式承载,展示人类文化”这一观点有初步的理解和认识;通过对一些有代表性的作品的欣赏和比较,理解美术与社会,美术与历史,美术与文化的关系。
教学重点理解“美术是人类文化的造型载体”这一基本认识。
教学难点创新使用材料,制作方法精细。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课前搜集相关资料。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出课题1.出示《清明上河图》。
2.教师提出问题:“仔细观察作品,你能理解它所反映的历史文化以及经济、政治和生活背景吗?”【设计意图】根据名画直接导入,直观让学生去思考作品背后所代表的意义。
二、探究结构启发构思1.演示课件图片:唐代人物画《簪花仕女图》,要求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并回答。
A.从作品仕女的姿势造型中,你能看出表现了什么样的生活内容?B.从作品仕女的华美服装和精美的手饰中,你觉得唐代纺织技术与工艺水平如何?C.整个画面人物,动物等描绘的栩栩如生,你觉得唐代绘画水平如何?D.从作品描绘的仕女面庞、体态、你能说出当时对女性的审美观吗?2.共同探讨唐代工艺品展示课件图片。
以最典型的唐朝人物画,引申出画面表现出的多种文化内涵,比如政治,经济,绘画,纺织技术,审美水平等,再联系学习过的历史知识,就能够非常直观和准确地从画面上看出整个的唐代社会。
人美版美术八上第一课《美术是人类文化的造型载体》ppt课件2

思考与讨论
美术与政治、经济、历史、社会生活、社会生产有哪些联系?
《清明上河图》局部 (宋代) 张泽端
MEISHU百S万H教学IR资源E免N费L下E载I无W需E注N册HUADEZAOXINGZAITI
思考与讨论
这些作品有实用价值吗?
《彩陶盆》 (原始社会)
《鸟纹爵》 ( 商代)
(2)唐代人物画
《簪花仕女图》 周昉 纵46厘米,横18厘米。画面描绘 的是五个宫廷贵妇在庭院
中游乐的场面。全卷分为四段:采花、看花、漫步和戏犬。 MEISHU百S万H教学IR资源E免N费L下E载I无W需E注N册HUADEZAOXINGZAITI
(2)唐代人物画
《捣练图》张萱 描绘贵族妇女捣练、熨练、缝制的情景。 MEISHU百S万H教学IR资源E免N费L下E载I无W需E注N册HUADEZAOXINGZAITI
MEISHUSHIRENLEIWENHUADEZAOXINGZAITI
美术八年级第15册
第一课
MEISH百U万S教H学I资R源E免N费L下E载无IW需注E册NHUADEZAOXINGZAITI
思考与讨论
一、美术作品带给我们哪些感受? 二、美术作品欣赏与分析:
青铜文化 唐代人物画 西方绘画 建筑与文化 服饰文化
(1)青铜文化
这 件 作 品 高 118 厘
《 莲
米,造型由庄严凝重变
鹤
到奇巧、富丽。通体饰
方
有蟠螭纹,壶身攀附着 姿态生动的镂空龙虎,
壶 》
一派生腾之势,壶盖莲
(
花造型,中立展翅欲飞
西
的鹤,以小兽为壶座,
周
器身轻盈秀丽,给人以
)
活泼、抒展的感觉。预
《1 美术是人类文化的造型载体》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美术人美版八年级上册

《美术是人类文化的造型载体》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通过对美术作品的分析,理解美术与人类文化的密切关系。
2. 掌握欣赏美术作品的方法,提高审美能力。
3. 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提高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美术作品与人类文化的联系,掌握欣赏美术作品的方法。
2. 教学难点:通过实践,将所学知识运用到自己的作品中。
三、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美术作品图片和视频资料。
2. 准备彩色笔、画纸等绘画工具。
3. 提前布置学生搜集与课程相关的文化背景资料。
4. 制作PPT课件,以便更好地讲解和展示。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展示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美术作品,引导学生观察并体会其中的文化内涵。
2. 介绍美术与人类文化的关系,引出本课主题。
(二)新课讲授1. 分组讨论:不同的文化背景下,美术作品的特点和文化内涵有哪些不同?2. 教师进行总结,分析美术作品与文化的关系。
3. 结合具体作品,分析美术作品中的文化元素,如:民俗、宗教、历史等。
4. 引导学生思考:美术作品如何反映和传承文化?(三)实践活动1. 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美术馆等场所,了解更多美术作品及其背后的文化内涵。
2. 鼓励学生搜集本地或身边的美术作品,分析其与文化的关系。
3. 组织学生创作具有文化内涵的美术作品,如:剪纸、绘画等。
(四)课堂小结1. 教师对本课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美术与文化的关系。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所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传承和发扬文化。
3.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收获,增强学习自信心。
(五)布置作业1. 要求学生搜集并整理一些具有文化内涵的美术作品,为后续学习做准备。
2. 鼓励学生继续创作具有文化内涵的美术作品,并分享给同学和老师。
教学设计方案(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美术作品中所蕴含的文化背景,理解美术与人类文化的关系。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美术作品,学习从文化的角度去欣赏美术。
第1课 美术是人类文化的造型载体 课件 2022—2023学年人美版初中美术八年级上册

色彩鲜艳,线条流畅,构图讲究,显示了唐代高超的绘画艺术水平,同时生 动地体现了当时社会高度繁荣发达的政治、经济、文化,染织技术等。
美术是人类文化的造型载体
二、唐代是一个怎样的社会?
是我国历史上的鼎盛时期,其影响之大,以至于现在华人在国外居住的 地方还叫做“唐人街”。
虎是东夷某方氏族的图腾,虎食人则表示把俘虏献给图腾神。 持这种图腾说的还有人认为,虎食人表示以虎神为图腾的人, 受到虎神的保护。还有一种说法,这是虎神食恶鬼,意在驱邪 求吉。
美术是人类文化的造型载体
春秋莲鹤方壶
春秋中期青铜制盛酒或盛水器, 中国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 物。
此壶主体部分为西周后期以来 流行的方壶造型,有盖、双耳、 圈足,重心在下腹部,遍饰于 器身上下的各种附加装饰,不 仅造成异常瑰丽的装饰效果, 而且反映了在春秋时期青铜器 艺术审美观念的重要变化。
美术是人类文化的造型载体
三、唐代社会崇尚什么样的审美观念?
以胖为美,根据历史研究,唐朝的确是以丰肥浓丽为审美取向。
唐代人物画是如何体现 “美术是人类文化的造型 载体”这一观念的?
美术与政治、经济、历史、社会生活和社会生产有哪些联系呢?
青铜文化
建筑文化
唐代人物画
服饰文化
美术是人类文化的造型载体
三.唐代社会崇尚什么样的 活情态。
审美观念?
○ 画中描写了六位衣着艳丽的贵族妇女及其侍女于春夏之交赏花游园。 画作不设背景,以工笔重彩绘仕女五人,女侍一人,另有小狗、白鹤及
辛夷花点缀其间。 全图六个人物的主次、远近安排巧妙,景物衬托少
而精。两只小狗、一只白鹤、一株辛黄花使原本显得孤立的人物产生了
左右呼应、前后联系的关系。
第1课美术是人类文化的造型载体教案人美版初中美术八年级上册

课题
美术是人类文化的造型载体
单元
第一单元
学科
美术
年级
八年级
教材分析
本课选自人民美术出版社的义务教科书美术课程的八年级上册第一课,属于“欣赏课”。八年级的学生学习美术已经有了一定基础,有基本的美术鉴赏和探究能力,同时掌握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和文化储备,对于美术知识的理解更加到位。本课作为开篇,从宏观上展示了美术对人类生活、对社会文明的影响,在教师指导下欣赏、感受作品的内涵,引起学生兴趣,进一步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介绍:《簪花仕女图》传为唐代周昉绘制的一幅粗绢本设色画,作品现藏于辽宁省博物馆。此图描绘的是六个宫廷贵妇在庭院中游乐的场面。全图六个人物的主次、远近安排巧妙,景物衬托少而精。用笔和线条细劲有神,流动多姿。全卷分为采花、看花、漫步和戏犬共四段。
②捣练图(唐代, 张萱)
介绍:《捣练图》唐代作品,原属圆明园收藏。1860年“火烧圆明园”后被掠夺并流失海外,现藏美国波士顿博物馆。《捣练图》卷是一幅工笔重设色画,表现贵族妇女捣练缝衣的工作场面。这幅长卷式的画画上共刻画了十二个人物形象,按劳动工序分成捣练、织线、熨烫三组场面。更有唐朝熨斗的受热过程,使整个画面人物与场景都真实生动,充满了生活的情趣。
阅读名家论述
调动学生的感官系统,将看到的用语言描述,并进一步体会其传达的含义,学会从图片资料提取有效信息
从绘画入手,引申出画面表现出的多种文化内涵,引导学生联系学习过的历史知识,就能够非常直观和准确地从画面上看出整个的唐代社会。从而达到了解“美术是人类文化的造型载体”这一主题。
培养学生民族团结意识,感受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提问:这个景点的名称?它是哪个时代建造的?
兵马俑是古代墓葬雕塑的一个类别。古代实行人殉,奴隶是奴隶主生前的附属品,奴隶主死后奴隶要作为殉葬品为奴隶主陪葬。兵马俑即用陶土制成兵马(战车、战马、士兵)形状的殉葬品。
八年级上册美术 -1《美术是人类文化的造型载体》【教案】

1《美术是人类文化的造型载体》教案教学目标:1.过程与方法:从观察入手,在欣赏的过程中,逐步将历史、地理、美学等学科知识与美术知识结合,加深对“美术是人类文化的造型载体”这一基本认识的理解;学生通过对美术作品进行观察、比较、分类,体会美术作品与特定时代文化的联系,激发对人类丰富文化遗产的珍惜意识。
2.知识与技能:对“美术作品以它独特的方式承载、展示人类文化”这一观点有初步的理解和认识;通过对一些有代表性的作品的欣赏和比较,理解美术与社会,美术与历史,美术与文化的关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通过对作品的赏析,认识美术是人类社会的文化资源,从而加强对美术的热爱之情。
通过美术作品欣赏,激发对人类丰富文化遗产的珍惜。
教学重点、难点:1.理解“美术是人类文化的造型载体”这一基本认识。
2.美术作品与特定时代文化的联系。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教学课件、图片等,学生分组收集当地美术资源照片、图片等。
教学过程:一、初步欣赏、引入课题1.教师出示美术作品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请同学们欣赏。
并尝试提问:你能试着自己理解作品中所反映的历史文化以及经济、政治和生活背景吗?2.教师在学生常识性地回答问题后,提出自己的见解:在人类没有创造文字之前,我们对历史的了解主要是通过一些造型实物(绘画、雕塑、工艺品、建筑等)获得的。
即便文字出现以后,也需要造型实物提供直观的印证。
所以,通过一件美术作品,我们可以从中看到时代的发展、历史的发展。
这就是我今天要讲的课题《美术是人类文化的造型载体》。
二、引导观察、拓展分析师简单介绍文化的内涵:涉及范围十分广泛,举凡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均包括其中。
在一定意义上,文化包括语言、思想、信仰、制度、工具、技术、风俗习惯等等。
教师出示图片并提出问题:美术作品除了能带给我们美感和某种实用价值之外,它还能给我们传达哪些信息?1.学生欣赏人类早期洞窟壁画等美术作品,如美术课本中的法国拉斯科洞窟壁画《马》、挪威岩画《鹿》以及非洲史前岩画《狩猎》,引导学生理解美术与人类历史进程和社会发展的关系:美术是伴随着人类的生产、生活而产生的。
《1美术是人类文化的造型载体》学历案-初中美术人美版八年级上册

《美术是人类文化的造型载体》学历案(第一课时)一、学习主题本节课的学习主题是“美术是人类文化的造型载体”。
该主题旨在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美术作品所承载的文化内涵,理解美术作为文化传播的重要手段,并能够从文化的角度欣赏和分析美术作品。
二、学习目标1. 了解美术作为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的定义与意义;2. 认识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美术作品及其背后的文化背景;3. 学会运用美术作品的造型语言来解读作品的文化内涵;4. 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与文化自觉。
三、评价任务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讨论的积极性和对知识点的理解程度;2. 作品分析评价:学生能否准确分析美术作品中的文化元素和造型语言;3. 小组讨论评价:小组内成员的协作能力及对主题的深入探讨程度;4. 课后作业评价:学生完成作业的质量和深度,是否体现出对主题的深入理解。
四、学习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代表性美术作品,引导学生感受美术作品的魅力,并思考作品背后的文化内涵。
2. 知识讲解讲解美术作为人类文化的造型载体的概念,介绍不同艺术流派、风格及其背后的文化背景。
3. 作品欣赏与分析选择几幅具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引导学生从造型语言、色彩运用、构图等方面进行分析,探讨作品中的文化元素。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就所选作品进行深入探讨,分析作品中的文化内涵和造型语言,并分享小组观点。
5. 课堂总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美术作品的文化价值和审美意义。
五、检测与作业1. 课堂检测通过提问的方式,检测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2. 课后作业要求学生选择一幅自己感兴趣的美术作品,写一篇关于作品文化内涵和造型语言的赏析文章。
文章需包括作品的简要介绍、文化背景分析、造型语言解读以及个人感悟。
六、学后反思学生在完成学习后,应反思自己在本次学习中的收获与不足。
思考自己在分析美术作品时的思路是否清晰,是否能够准确把握作品中的文化元素和造型语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课美术是人类文化的造型载体
教材分析:本课是通过对美术作品的欣赏,是同学们更加了解美术作品,认识美术是人类社会的文化资源,从而更加喜爱美术,更加珍惜人类丰富的文化遗产。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对美术作品有一定了解。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一系列美术作品的欣赏,对美术作品有一定的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欣赏美术作品,认识美术是人类社会的文化资源,从而更加喜爱美术,更加珍惜人类丰富的文化遗产。
教学重点:理解“美术是人类文化的造型载体”这一基本认识。
教学难点:美术作品与特定时代文化的联系。
课型:欣赏课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
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1 导入:出示2幅作品——〈〈秦始皇陵兵马俑〉〉、〈〈清明上河图〉〉提问(仔细观察上述作品后,你能理解它们所反映的历史文化以及经济、政治和生活背景吗?)教师在学生常识性地回答问题后,提出自己的见解:在人类没有创造文字之前,我们对历史的了解主要是通过一些造型实物(绘画、雕塑、工艺品、建筑等)获得的。
即便文字出现以后,也需要造型实物提供直观的印证。
所以,一件美术作品不仅仅是由美术的意义,而且能够代表一定的文化特征,所以我们说“美术是人类文化的造型载体”。
(2 新授:因此,我们在接触一件美术作品时,不仅要从审美的角度加以欣赏,而且要善于发掘其所蕴含的文化意义。
〈簪花仕女图〉〉唐代周昉
提问: 1. 从作品仕女的姿势造型中,你能看出表现了什么样的生活内容?2. 从作品仕女的华美服装和精美的手饰中,你觉得唐代纺织技术与工艺水平如何?3. 从作品描绘的仕女面庞、体态、你能说出当时对女性的审美观吗?
解释: 1. 从作品描绘的几个贵妇在庭院中闲步、赏花、采花、戏犬的情节,让人感到上流社会贵妇虽然物质富足,但却精神空虚、百无聊赖。
2. 从画中描绘的轻纱薄翼般的华美衣裙,反映出唐代的纺织技术和工艺水平已是相当的高超。
3. 反映出当时对女性美的审美标准是丰腴,而非我们当代苗条。
与同学讨论,共同探讨几件作品的文化意义。
1.〈〈舞马衔杯纹银壶〉〉是传统的中原样式吗?
2.从〈〈三彩骆驼载舞俑〉〉中的人物的面目特征来看,他们是哪里的人?
4. 你知道教堂和道观用途分别是什么吗?它们的外观有什么区别?你能从这两种不同的建筑风格中看到两个不同地域的文化差异吗?
分组讨论书中作品,教师提出要讨论的问题。
服装组的图片讨论。
北京街道的图片讨论。
建筑图片讨论。
岩画的图片讨论。
传统工艺品图片讨论。
每组代表分别向全班同学汇报本组的讨论结果。
6. 小结:
通过欣赏美术作品,认识美术是人类社会的文化资源,从而更加喜爱美术,更加珍惜人类丰富的文化遗产。
将历史、地理等学科知识与美术知识结合起来,提高对问题的合思维能力。
教案意见:本教案的设置突出体现美术课程的人文性,旨在引导学生学会从文化的角度认识美术作品,认识美术作品所折射的时代文化特征,所打上的历史烙印,从而形成一种良好的美术欣赏习惯和发现各种关系的综合思维能力
教学反思:学生理解美术与社会、美术与历史、美术与文化的关系并对“美术作品以它独特的方式承载、展示人类文化”这一观点有初步的理解和认识而更加喜爱美术,更加珍惜人类丰富的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