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松龄的三苦

合集下载

第30课狼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30课狼七年级语文下册

具体分析:课文在第一自然段中向我们交代了 几大要素?分别是什么?请用原文语句回答。
四要素: 时间:傍晚 地点:途中 人物:一屠,一狗 事件的起因: 一屠晚归,两狼缀行
具体分析,小组讨论后回答下面问题: (1)屠夫急中生智想出了一个什么办法? (2)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 至” 读到这,你对狼产生了什么样的看法? (3) “并驱如故”可看出狼的什么特点? 投以骨(缓兵之策显示出屠夫的退让迁就)
第五自然段: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止增笑耳。 黠,狡猾; 顷刻,一会儿; 变诈,欺骗; 几何,多少; 止,“只”,只是。
隧:名词用作状语,从隧道。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惧:恐惧。 从:跟随。 驱;追赶。 恐:恐怕。 瞑:闭眼。 毙:杀死。 寐:睡觉。
故:原来(一样)。 窘:困窘。 顾:看到。 暴:突然。 股:大腿。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 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 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 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 /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 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 /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 哉?止/增笑耳。
听录音请注意加点字音
缀行( zhuì ) 屠大窘( jiǒng ) n bì 苫蔽成丘(shà ) 弛担持刀( chí ) ng ) 眈眈相向( dān ) 目似瞑( mí 隧入( suì ) 狼亦黠矣( xiá )

八年级语文上册 29 劳山道士背景知识 语文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 29 劳山道士背景知识 语文版

劳山道士一、蒲松龄简介:蒲松龄(1640~1715),字留仙,又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自称异史氏,清代杰出文学家,小说家,山东省淄川县(现淄博市淄川区洪山镇)蒲家庄人。

出身于一个逐渐败落的地主家庭。

18岁应童子试,以县、府、道三考皆第一而闻名籍里,补博士弟子员。

但后来却屡应省试不第,直至71岁时才成岁贡生。

为生活所迫,他除了应同邑人宝应县知县孙蕙之请,为其做幕宾数年之外,主要是在本县西铺村毕际友家做塾师,舌耕笔耘,年近42年,直至61岁时方撤帐归家。

1714年(清康熙五十四年)正月病逝。

郭沫若对他的评价是“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

蒲松龄一生热衷科举,却始终不得志,71岁时才补了一个岁贡生,因此对科举制度的不合理深有感触。

他毕生精力完成《聊斋志异》8卷、491篇,约40余万字。

内容丰富多彩,故事多采自民间传说和野史轶闻,将花妖狐魅和幽冥世界的事物人格化、社会化,充分表达了作者的爱憎感情和美好理想。

作品继承和发展了我国文学中志怪传奇文学的优秀传统和表现手法,情节幻异曲折,跌宕多变,文笔简练,叙次井然,被誉为我国古代文言短篇小说中成就最高的作品集。

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说此书是“专集之最有名者”;郭沫若先生为蒲氏故居题联,赞蒲氏著作“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老舍也评价过蒲氏“鬼狐有性格,笑骂成文章”。

《聊斋志异》书成后,蒲松龄因家贫无力印行,直至1766年(清乾隆三十一年)方刊刻行世。

后多家竞相翻印,国内外各种版本达30余种,著名版本有青柯亭本、铸雪斋本等,近20个国家有译本出版。

全国《聊斋》出版物有100多种,以《聊斋》故事为内容编写的戏剧、电影、电视剧达160多出(部)。

二、蒲松龄与《聊斋志异》——马瑞芳教授在山东大学的演讲如果问大家一个问题,中国古代最好的小说是哪一部?毫无疑问,白话长篇小说《红楼梦》。

如果再问:哪部小说在艺术形式上和《红楼梦》不同,成就可以媲美?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

聊斋志异

聊斋志异

• 一位西方理论家有句名言:"小说家总是喜欢把男女 主人公弄到一张床上结束."又说:"床是爱情的摇篮, 也是爱情的坟墓."夫妻之间的爱情如何描写?对于作 家们始终是个难题,很难写好,以至于张敞画眉的琐 事变成夫妻恩爱的经典. • 蒲松龄的高明之处就在于,他总是在常人想不到的地 方做文章,出人意外,入人意中.他居然能在最该板起 道学面孔的地方大作"媚"的文章.按照传统观念,夫 妇之间应该举案齐眉,相敬如宾,非礼勿动.蒲松龄偏 偏要写一位嫡妻如何使用性的魅力跟小妾争宠.描写 女性如何把握男性心理,知己知彼地操纵婚姻.
法度情觉的乎的妻欲 制上理反婚可有子的江 以可之抗姻以力对表城 毒以 爱说报二现之 悍正 攻说 情是复三也 如 毒是 中男这其是妒 在江女女 德 对一 刚 城 封定 性不妒的强是 不 建程 的平 丈的占 合 宗 自等几夫 有 " , " ", " , . . ", " ",
• .
女的 对泼在 压悍一 迫是定 的封程 畸建度 形时上 反代江 抗的城 妇
谢谢观赏!
聊斋志异
• 所谓“聊斋: • "聊"有"姑且"之意,"聊斋" 跟屈原《离骚》叩天门不 开"聊逍遥以相羊"有关,跟 陶渊明辞官归乡"聊乘化以 归尽"有关,"聊斋"含有作 者鹏飞无望,聊以著书,聊 以明志的意思.
《聊斋志异》是一部文言短篇小说集,共有 短篇小说431篇。其内容大致有四部分: 一、怀着对现实社会的愤懑情绪,揭露、嘲 讽贪官污吏、恶霸豪绅贪婪狠毒的嘴脸, 笔锋刺向封建政治制度。 二、蒲松龄对腐朽的科举制度有切身的体会, 作者无情地揭开了科举制度的黑幕,勾画 出考官们昏庸贪婪的面目,剖析了科举制 度对知识分子灵魂的禁锢与腐蚀,谴责了 考场中营私舞弊的风气。 三、对人间坚贞、纯洁的爱情及为了这种爱 情而努力抗争的底层妇女、穷书生予以衷 心的赞美。

第18课 狼

第18课 狼

《聊斋志异》
“聊斋”是作者的书房名,“志”是记述的 意思,“异”指奇异的故事,相传蒲松龄曾摆 过一个茶摊,为过往路人提供休息解渴之地, 但是路人需要留下一个故事,久而久之,蒲松 龄搜集了如此丰富的资料,写成了此书。
《聊斋志异》是一部文言短篇志怪小说集。 作者通过谈狐说鬼的手法,对当时社会的腐败, 黑暗进行了有力的批判,表达了人民的愿望。
少时,一会;径去,径直离开; 犬坐,像狗一样坐着; 久之,时间长了 瞑,闭眼; 意,神情; 暇,从容,悠闲; 暴,突然; 毙, 杀死; 洞,挖洞; 隧, 从通道; 股,大腿; 尻;屁股; 寐, 睡觉; 盖, 原来是。
第五自然段: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止增笑耳。
黠,狡猾; 顷刻,一会儿; 变诈,欺骗; 几何,多少; 止,“只”,只是; 耳,罢了;
⑤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指屠户)
⑥屠自后断其股。
(指狼)
⑦其一犬坐于前。
(其中)
1、一狼洞其中。 洞:名词用为动词,打洞。
2、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隧:名词用作状语,从隧道。
3、其一犬坐于前。 犬:名词用作状语,像狗一样。
{止 止 同“只”:止有剩骨。 停止:一狼得骨止。
{意 神情:意暇甚。 想: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1、又数刀毙之。 代词,它,指狼
2、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助词,的,
3、久之。 助词,调整音节,不译,
4、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助词,位于主谓之间,不译
投以骨

以劈狼首

以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来
盖以诱敌
用来
①恐前后受其敌。
(指狼)
②场主积薪其中。
(指打麦场)
③屠乃奔倚其下。

(24)第二章 《聊斋志异》剖析

(24)第二章  《聊斋志异》剖析

科举失利的痛苦
• 19岁的蒲松龄参加科举考试,在县、 府、道三试中名列榜首,成为秀才。 • 接连参加四次乡试(举人考试),都 名落孙山。 • 蒲松龄31岁时到江苏宝应县给知县孙 蕙做幕宾 。 • 岁考 ——科考——乡试
• 蒲松龄19岁成秀才, 72岁成为贡生。
• 蒲松龄对科举制度有深刻认识,《聊 斋志异》是较早的集中揭露科举制度 弊端和危害的作品。 如《叶生》、 《王子安》、《司文郎》、《贾奉雉》 等多篇精彩小说。
写作《聊斋志异》的艰苦
• 蒲松龄南游期间有两句很有名的诗: “新闻总入鬼狐史,斗酒难消块磊 愁。” • 在穷困潦倒、全家食粥的情况下坚持 写作 • “聊斋”含有作者鹏飞无望,聊以著 书,聊以明志的意思。
• 结识大文学家王士祯
戏题蒲生〈聊斋志异〉卷后 王士祯 姑妄言之姑听之, 豆棚瓜架雨如丝。 料应厌作人间语, 爱听秋坟鬼唱时。
《阿宝》——为情痴而离魂 • 穷书生孙子楚、富家少女阿宝 • “魂游”是古代小说戏剧常用的构 思模式。 • 《搜神记· 庞阿》
聊斋最美:阿秀 • • • • 《阿秀》 两个阿秀:民间少女,狐仙 刘子固 对美的执着追求,对爱的无私奉献
丑女亦美:乔女 • 《乔女》 • 乔女、穆生、孟生
• 不事二夫
• 一手启罗衿,解佩刀,刃薄于纸, 把钏握刃,轻轻附根而割。紫血流溢, 沾染床席。二贪近娇姿,不惟不觉其 苦,且恐速竣割事,偎傍不久。

娇娜使松娘捧其首,兄以金簪拨 其齿,自乃撮其颐,以舌度红丸入, 又接吻而呵之。
• “腻友”
《连城》——知己之恋的颂歌
• 美丽才女连城、父亲史孝廉 • 贫士乔生、盐商之子王化成
• 蒲松龄自我身影的投射多为内在的 精神,表现在他们所拥有的超凡脱 俗的个性、才情、气质上。

婴宁——笔下的蒲松龄

婴宁——笔下的蒲松龄

婴宁——笔下的蒲松龄摘要:婴宁是作者的社会理想在现实中屡屡碰壁的产物,源于“撄宁”,但结局却是当时社会大背景下命定的归宿。

在我看来,说婴宁的一生是场悲剧未免太过偏激,而作为理想女性,爱笑的女孩最终却不笑了,这个结局又难以让人看出理想该有的丰满。

与其说《婴宁》是鬼狐的传说,不如说是作者的自传。

关键词:婴宁、蒲松龄、“撄宁”、自传“鬼狐有性格,笑骂成文章”(1),老舍曾这样评价《聊斋志异》。

而《婴宁》作为《聊斋志异》的名篇,脍炙人口,更具有个性。

婴宁的笑灿烂间又带有犹抱琵琶半遮面的神秘,笑声兜兜转转中又渐起难以言传的悲伤。

她的笑,让人久久回味。

杜贵晨(2)认为《婴宁》即《庄子》“撄宁“思想的演义。

但苏涵(3)却不信服,认为”从《婴宁》及整个《聊斋志异》产生的时代背景来说,这个“婴”字与婴宁形象的”婴儿“特征,更明显地凝聚和象征着明清时代新的文化精神,而非古老哲学命题的演义。

”我却认为婴宁是作者的社会理想在现实中屡屡碰壁的产物,源于“撄宁”,但结局却是当时社会大背景下命定的归宿。

现实无法跟着理想走,走歪了,就只能在悲喜中交织着。

熊文斌(4)认为婴宁是一场童心的丧失、憨痴的隐藏和真幻颠覆的悲剧。

而姚亦登(5)认为婴宁天真烂漫,爽朗喜笑,憨态可掬,是那个时代不太可能出现的新人,这一人物真切地寄寓了蒲松龄的生命智慧与痴情诗意,表达了作者对理想生存状态的体悟和向往。

在我看来,说婴宁的一生是场悲剧未免太过偏激,而作为理想女性,爱笑的女孩最终却不笑了,这个结局又难以让人看出理想该有的丰满。

与其说《婴宁》是鬼狐的传说,不如说是作者的自传。

一、三试第一名,天真烂漫时“观书如月,运笔如风”,八字评语透彻点出了蒲松龄的文采。

那个将当时贵胄追名逐利的丑态毕露于《蚤起》二字之上的蒲松龄,那个笔法细腻,人物心理描写传神的蒲松龄,那个三试文章有人物独白、人物对话的蒲松龄,毫不掩饰地将自己的所思所想披露于纸张,绝不八股地敷衍着自己的理想。

初中文学常识:蒲松龄简介

初中文学常识:蒲松龄简介

蒲松龄简介蒲松龄(1640-1715),字留仙,一字剑臣,号柳泉,世称聊斋先生,山东淄博人(淄川),生于一个中小地主兼商人家庭,清代小说家,被誉为中国短篇小说之王。

他用毕生精力完成了小说集《聊斋志异》,被誉为我国古代文言短篇小说中成就最高的作品集(共491篇)。

鲁迅先生称“专集之最有名者”,郭沫若对其评价“写鬼写妖高人一筹,刺贪刺虐入骨三分”。

他生于明崇祯13年(1640),5岁时,李自成进北京,明朝灭亡。

死于康熙54年(1715),享年76岁。

他19岁应童子试,考取县府道三个第一,名震一时,但此后屡试不第,直到71岁才挨了个岁贡生。

为生活所迫,他一生大部分时间都在给别人做塾师,直到1709年才撤帐回家。

蒲松龄一生有三苦:生活过得苦,科举考得苦,写书写得苦。

1、生活苦:家徒四壁妇愁贫。

蒲松龄一生,始终在贫困线上挣扎。

(根据他自己所写,出生就带有几分神奇的色彩。

明崇祯十三年,农历四月十六夜间,山东淄川蒲家庄的商人蒲做了一个奇怪的梦。

他看到一个披着袈裟的和尚,瘦骨嶙峋的,病病歪歪的,走进了他妻子的内室,和尚裸露的胸前有一块铜钱大的膏药,蒲惊醒了。

他听到婴儿在啼哭,原来是他的第三个儿子出生了。

在月光的照耀下,蒲惊奇地发现,新生的三儿子胸前有一块青痣,这块痣的大小、位置,和他梦中所见那个病病歪歪的和尚的膏药完全相符。

病和尚入室,这是蒲松龄四十岁的时候对自己出生的描写。

他还解释,我一辈子这么不得志,这么穷困,很可能就是因为我是苦行僧转世。

当然,苦行僧转世,是蒲松龄在《聊斋自志》当中杜撰的故事,看得出这是他对自己的宿命的一种无奈和叹息。

但是我们看蒲松龄的一生,确实很苦。

)其实蒲松龄年轻的时候,生活不是很苦,因为他的父亲弃儒经商,家里是小康之家。

但是好日子没过多久,因为他分家了。

因为家庭矛盾。

蒲松龄的两个哥哥都是秀才,但是两个嫂子都是泼妇。

蒲松龄曾经在他的书里面说过这样的话:“家家床头,有个夜叉在。

”他这两个嫂子真是典型的夜叉,为了一点儿鸡毛蒜皮的小事,经常把家里闹得鸡犬不宁。

浅谈蒲松龄的诗歌:盛世苦音

浅谈蒲松龄的诗歌:盛世苦音

蒲松龄生于 14 60年 , 卒于 1 1 年 , 7 5 他生活的时代正是清 初康熙盛世 。蒲氏所 创作的千余首诗歌 , 材广 泛 , 题 既有反映 农 民疾 苦的 , 也有 自吟困苦和忧愁 的 , 既有 激愤科场 失利 的 ,
又有抒写友谊亲情的 , 既有描写 自然风物 的, 又有讥刺封建官 僚恶吏 的, 甚至还有咏冬虫夏草和养生之道 的。但是 , 蒲氏的
考 场门前官 弁杂吏 “ 鞭鞭人 背 , 黑 跋扈何 飞扬 ” 动辄 漫 骂挥 ,
年、 留下二百多万 字作品的伟大作家蒲松龄 , 在他生命的最后

年, 生活竟 然如此窘迫清苦 , 如此饥 寒交迫 , 实在是令 人匪 蒲松龄 的一生 ,穷神 ” “ 寸步不离 ,苦影 ” “ 终身笼罩 , 的 他
很 大部 分诗 作 , 或者说 他诗歌的情感 基调 , 离不开一个 苦字 。 薄松龄 的困苦诗 ,也是他诗歌 中思想 内容最 为深 重厚 实的部
分, 值得我们采掘和继承。

对“ 晚禾未 种早禾死 ” 为秋 收无望 , , 官府催 粮催租 而忧 心忡
忡。

身 心 困 苦 吟 困 苦
苦夏愁食 , 寒冬苦冷 。 蒲松龄 7 岁所作的《 5 雪夜布被》 描 。
尺雪 , 布被生寒七尺铁。皮革老皱脚鳞皴 , 长夜屈伸踏里裂 。”
肌肤腿脚冻得 绽裂 , 为御寒而两腿不断伸屈却蹬破被子。“ 衣 覆微罅刺 骨冰 ”衣服盖在被子上 , , 寒气透过衣服空隙侵入 , 只 好“ 抱膝入怀偎 欲暖” 。作为短篇小说 之王 、 前后 坐馆 教书 4 0
倒 困苦的身世 , 科场失利之苦 , 在他 的诗 歌 中得到充 分反映 。 《 历下吟》 五首描写 童生应试 时遭受 的种种侮辱 、 不公和痛苦 。

随笔《蒲松龄一生的坎坷功名路》

随笔《蒲松龄一生的坎坷功名路》

随笔《蒲松龄一生的坎坷功名路》蒲松龄一生的坎坷功名路文 / 孟令占编辑 / 魏强孟子曾经说过:“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纵观古今,但凡有些成就的人无不经历过生活的历练和挫折。

蒲松龄一生的坎坷功名路,颇似被上苍历练过的人。

老舍先生曾说过:“鬼狐有性格,笑骂成文章。

”这是老舍对清代文人蒲松龄最中肯的一句评价。

他的一部《聊斋志异》,说尽鬼道人间,刺贪刺虐,在中国妇孺皆知。

而这位大师的人生,却一生都在贫困线上挣扎,艰辛的生活造就了这位大师的辉煌人生。

蒲松龄出生在山东省淄川(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城外的蒲家庄。

蒲家祖上曾做过官,到了蒲松龄的父亲这辈时,开始他父亲还能读书,后来因家穷,下海做生意去了,他有五个儿子,蒲松龄排行第三。

蒲松龄从小跟着父亲读书,19岁考秀才,异常顺利。

当时他的一篇答卷纵横议论,发挥得酣畅淋漓。

主考官恰巧是当时的爱才若渴的学使施愚山。

这位施大人为人通达,见到蒲松龄连着三场乡里、县里、道里都是第一名。

这事轰动了十里八乡,让蒲家人脸上着实增光。

如按这个情况发展,蒲松龄可谓是前途无量,这位青年才俊一定前途远大,可上苍为了促成这位大师的成长,却让他在科考的仕途上一路受挫,再也没能前进一步!一次,他第一场的答卷相当出色,主考官极为欣赏,甚至内定他为头名人选,谁料想蒲松龄却突发急症,无法继续考下去,前功尽弃,主考官也无能为力。

还有一次更离谱,蒲松龄文采大发,只顾洋洋洒洒,笔走龙蛇,却没想到超出了格式规定,这在当时被称作“越幅”,要被取消考试资格。

蒲松龄得知后如五雷轰顶,惊愕、茫然、痛悔,最终也只能沮丧而归。

40多年间,蒲松龄一共参加过几十届科考,每次都是满怀希望而去,垂头丧气而归。

尽管一再受挫,直到年过六旬,他对带给自己如此痛苦回忆的科举考试还是不肯放弃。

而此时他的生活却家徒四壁,举家填饱肚子就算是幸福了。

而饥肠辘辘的他却还要科考,他的老妻实在看不下去了,毅然出来劝阻,对丈夫说:“你还是省省心吧,咱命里没有这个福气,如能够考上的话,现在都可做司道阁老了。

聊斋志异赏析

聊斋志异赏析

抨击科举腐朽 《叶生》
• 反映
胡歌
对爱情的赞美《细候》
• 反映
胡歌
道德伦理的阐述
• 《画皮》
道德伦理《画皮》
• 反映
胡歌
《聊斋》中的女性
• 一.爱情背景下聊斋女性的代表主要有:
1. 出污泥而不染,誓死捍卫爱情的鸦头和细候 鸦头是个误入风 尘的女子,坚决维护她和王文的爱情婚姻;细候不甘屈从命运, 矢志跟从穷书生满生,在看穿富贾某的圈套后,愤然“杀抱中 儿,携所有亡归满。” 2.狐女阿绣和乔女 阿绣是个执著的 美的追求者,是外貌美和心灵美的完美结合者。她幻化为刘子 固念念不忘的阿绣与其欢会,最终又帮助刘子固和阿绣建立了 幸福家庭。而乔女是个貌丑心美的人。其丈夫死后,拒绝了孟 生的求婚。然而,当孟生死后,她却前往哭吊,为之护理家业, 抚育幼子,“实际上作了孟生无名分的‘未亡人’。 3.泼 悍妒忌的女性 比较突出的有《江城》、《珊瑚》、《马介 甫》、《吕无病》等。江城,不讲孝道人情,甚至有虐待狂倾 向,把公婆威严彻底打掉;《珊瑚》中的二儿媳藏姑“役母若 婢”,即使婆婆卧病在床也置之不理;《吕无病》中的尹氏虐 待佳人,逼得公爹做了道士。这一类女性体现了女性恶的一面。 在当时夫为妻纲的社会中她们的出现似是必然的。
• 一边承受生活的疾苦一边承受科举失利的 痛苦
《聊斋志异》
概述
文本再现
艺术价值
概述
• 《聊斋志异》,简称《聊斋》,俗名《鬼 狐传》,是中国清代著名小说家蒲松龄创 作的一部文言短篇小说集。全书共有短篇 小说491篇。题材非常广泛,内容极其丰富, 艺术成就很高。作品成功地塑造了众多的 艺术经典,人物形象鲜明生动,故事情节 曲折离奇,结构布局严谨巧妙,文笔简练, 描写细腻,堪称中国古典文言短篇小说之 巅峰。

教案:聂小倩(公开课版) PPT

教案:聂小倩(公开课版) PPT

一、蒲松龄与《聊斋志异》
(一)蒲松龄“三苦”
1.蒲松龄
蒲松龄科场失意,一生贫困,对现实生活有 深刻的认识,都反映在其积数十年时间完成的 《聊斋志异》近500篇作品之中。
此外,他还著有《聊斋文集》、《聊斋俚曲 集》、《日用俗字》、《农桑经》、《婚嫁全 书》、《家政内外篇》等。
一、蒲松龄与《聊斋志异》
诘jiã旦 夭殂cú 腼腆miǎn tiǎn 魑魅魍魉chī mâi wǎng liǎng
宵xiāo分 狎昵xiá nì 罗刹chà 性癖pǐ 耽dān寂
箧襆qièfú 齁hōu如雷吼 目光shǎn睒闪 觇chān 检徵zhēng
遽jù 缄jiān口不言 衣qīn衾 租赁lìn 姑嫜zhāng
媵yìng御无悔 真谛dì
影视作品中的 聂小倩
预习情况
1.口头叙述故事梗概 (要求使用最简省的文字概括)
2.了解蒲松龄和《聊斋志异》的相关资料 (分组汇报)
教学大纲
一、蒲松龄与《聊斋志异》 (一)蒲松龄“三苦” (二)《聊斋志异》
二、《聂小倩》 (一)课文讲授 (二)人物形象 (三)主题思想 (四)写作特点 (五)课堂小结与拓展阅读
(一)蒲松龄“三苦”
2.“三苦”
生活苦:始终在贫困线上挣扎。 ——家徒四壁妇愁贫
考试苦:始终在科举考试上奋斗 ——辛酸科举路漫漫
创作苦:始终在艰苦地创作 ——穷其一生写聊斋
一、蒲松龄与《聊斋志异》
(二)《聊斋志异》 1.名字来由
蒲松龄20岁左右开始创作《聊斋志异》, 40岁左右基本完成。“聊斋”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他书斋的名字, “志异”是说记载的全是奇闻轶事。书中收集 了大量的民间神话传说,极大部分以狐仙鬼怪、 鱼精花妖为题材,用以讽刺现实,寄托孤愤。

蒲松龄《婴宁》

蒲松龄《婴宁》

1、读课文,了解《婴宁》的故事梗概
2、小说中的人物及彼此关系
主要人物:婴宁、王子服、鬼母秦氏、婴宁 的狐狸精母亲、吴生 人物关系:鬼母秦氏,姓吴,嫁给秦姓男人, 也是王子服母亲的堂姐,吴生称他们为姑姑, 婴宁为秦姓男人和狐狸精所生。婴宁是王子 服大姨家的女儿,但不是秦氏所生,只是秦 氏所养。
3、小说情节
——鲜花配美人,美丽清新来自(2)爱笑,笑处嫣然①初见王生:“容华绝代,笑容可掬。”“遗花地上,笑 语自去。” ②再见王生:“举头见生,遂不复簪,含笑拈花而入。” ③正式见王生:“良久,闻户外隐有笑声.……” ④在花园的树上见到王生:“见生来,狂笑欲堕.……” ⑤见吴生:“但闻室中吃吃皆婴宁笑声.……” ⑥平日里:“但善笑,禁之亦不可止;然笑处嫣然,狂而 不损其媚,人皆乐之。” ⑦结婚时:“至日,使华装行新妇礼;女笑极不能俯仰, 遂罢。” ⑧母忧怒时:“女至,一笑即解。”
嫁入王家后婴宁的笑发生了变化
笑辄不辍 矢不复笑 竟不复笑 迫不得已 人生的必然
自然天性的失落
社会礼法的顺应
自然人
社会人
当婴宁走出山谷,投入到人类社会,由自然人 变成社会人,就必须经过这样的洗礼
思考
婴宁采花,导致西邻子死亡,学界向来对婴 宁这个“行径”颇有争议,有的甚至以为 婴宁“太过分”,你如何看待这个事情, 如何据此看待婴宁?
(3)“呆痴如婴儿” 近乎痴憨
• 初见对王生“注目不移”的反应:“个儿郎目灼灼似 贼!” 仿佛不知道王子服“目灼灼”是为己 • 对王生出遗花示爱的反应:“园中花……斫一巨捆负 送之” 对王生的示爱茫然不知 • 对王生“夫妇之爱”的反应:“我不惯与生人睡” 对于男女之事一窍不通 • 对其母说:“大哥欲我共寝” 不通人情世故

蒲松龄的生平事迹

蒲松龄的生平事迹

蒲松龄的生平事迹蒲松龄生于明崇祯十三年(1640),卒于清康熙五十四年(1715),出身没落地主家庭,一生热衷科举,却始终不得志,71岁时才破例补为贡生,因此对科举制度的不合理深有感触。

他毕生精力完成《聊斋志异》8卷、491篇,约40余万字。

内容丰富多彩,故事多采自民间传说和野史轶闻,将花妖狐魅和幽冥世界的事物人格化、社会化,充分表达了作者的爱憎感情和美好理想。

作品继承和发展了我国文学中志怪传奇文学的优秀传统和表现手法,情节幻异曲折,跌宕多变,文笔简练,叙次井然,被誉为我国古代文言短篇小说中成就最高的作品集。

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说此书是“专集之最有名者”;郭沫若先生为蒲氏故居题联,赞蒲氏著作“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老舍也评价过蒲氏“鬼狐有性格,笑骂成文章”。

《聊斋志异》书成后,蒲松龄因家贫无力印行,同乡好友王士祯十分推重蒲松龄,以为奇才,聘为《聊斋志异》题诗:“姑妄言之姑听之,豆棚瓜架雨如丝。

料应厌作人间语,爱听秋坟鬼唱诗。

”至清乾隆三十一年(1766)方刊刻行世。

后多家竞相翻印,国内外各种版本达30余种,著名版本有青柯亭本、铸雪斋本等,近20个国家有译本出版。

全国《聊斋》出版物有100多种,以《聊斋》故事为内容编写的戏剧、电影、电视剧达160多出(部)。

除《聊斋志异》外,蒲松龄还有大量诗文、戏剧、俚曲以及有关农业、医药方面的著述存世。

计有文集13卷,400余篇;诗集6卷,1000余首;词1卷,100余阕;戏本3出(考词九转货郎儿、钟妹庆寿、闹馆);俚曲14种(墙头记、姑妇曲、慈悲曲、寒森曲、翻魇殃、琴瑟乐、蓬莱宴、俊夜叉、穷汉词、丑俊巴、快曲、禳妒咒、富贵神仙复变磨难曲、增补幸云曲),以及《农桑经》、《日用俗字》、《省身语录》、《药崇书》、《伤寒药性赋》、《草木传》等多种杂著,总近200万言。

还有初中课本中的《狼三则》、《山市》。

蒲松龄的座右铭: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蒲松龄的名人故事

蒲松龄的名人故事

蒲松龄的名人故事蒲松龄落第不落志蒲松龄是清代的文学家,他自幼聪明好学,但长大后屡次应试皆落第.蒲松龄并没有因此而气馁,而是继续追求成功。

他曾含羞自荐,给当时德高望重的大宗师黄昆圃写信,希望能得到帮助,然终没能如愿。

从此,他不得不在乡间一边教书,一边继续准备应试。

正在这时,他的爱妻陈淑卿离开了人世,这使他悲恸欲绝,生活更加清苦。

但生活的艰辛与爱妻的去世并没有动摇他追求成功意志。

他化悲痛为力量,自作了一副对联来激励自己,上联是:"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下联是"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为了实现自己的夙愿,他全身心地投入到读书中去,向时间索取知识和财富。

他说:"耗精神与号呼,掷光阴与醉梦,殊可惜也!"他还坚持不懈地从群众中获取知识;他在家乡靠近大路旁的一棵大树下面,铺一张芦席,设茶备烟,凡是路过此地的人,他都免费供茶供烟,请他们讲一两个民间故事。

就这样,年夏一年,日复一日,他广泛搜集素材,勤奋写作。

历经20年,他终于写了闻名中外的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

这部著作通过说狐谈鬼的表现方式,对社会的黑暗面进行批判,并"寓赏罚于嬉笑",具有百诵不厌的艺术魅力。

同时,他还完成了《聊斋文集》四卷、《聊斋诗集》六卷、《聊斋俚曲》十四种及其他杂著。

小蒲松龄巧对对气石乡绅蒲松龄是清代著名的文学家。

他的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在文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蒲松龄早年就有文名,为村里人所称赞。

当地一个姓石的乡绅十分嫉妒,一心想找个机会显露一下自己的"才学"。

这天,他找到正在和小伙伴们玩耍的蒲松龄,指着不远处被塌落的砖墙砸死的一只小鸡,信口诌道:"细羽家禽砖后死。

"念罢,他又得意洋洋地要蒲松龄来对。

聪明的蒲松龄早知石乡绅的为人,就心生一计,假装为难地说:"我哪能对得上先生出的妙句。

蒲松龄之贫困书写刍议

蒲松龄之贫困书写刍议

蒲松龄之贫困书写刍议刘铁(辽宁大学文学院,辽宁沈阳110036)摘要:蒲松龄的一生,饱受生活艰辛的身苦、身体羸弱的病苦和科考失意的心苦,受此影响,其诗文、辞赋、小说、俚曲、戏曲等作品中,时常可见关于贫困之描写和感慨,以及对于脱贫的设想及思虑。

多难的遭际养成了蒲松龄悲悯的情怀,民生的困苦影响了他创作的风格与基调,囿于底层的生活经历赋予其笔下文字以一种鲜明的平民格调和生存理性。

关键词:蒲松龄;贫困;书写中图分类号:I207.419文献标识码:A今年适逢蒲松龄诞辰三百八十周年,也是我国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中华民族千百年来存在的绝对贫困问题,将历史性地得到解决。

蒲松龄一生赤贫,身心饱受贫困之苦。

受此影响,其诗文、辞赋、小说、俚曲、戏曲等作品中,时常可见关于贫困之描写和感慨,以及对于脱贫的设想及思虑。

蒲松龄身处的历史时点与现如今的时间指针,两者处于不同时空却又古今相连一脉贯通,假如他能看到今天这样的安康景象,不知道会作何感想?假如他身处这样的时代之中,是否还会有如此多关于贫困的书写?假如,没有假如,时间无法追溯,这些终究是无法解答的设想。

由是,处在这样一个特殊的历史时刻,笔者想从贫困书写这一角度,去走近、了解和认识陷于贫困而欲求脱贫的蒲松龄,作为对其人之祭奠与对时代之见证。

收稿日期:2020-05-12作者简介:刘铁(1981-),男,辽宁铁岭人。

文学博士,辽宁大学文学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元明清小说戏曲。

·蒲松龄生平思想研究·文章编号:1002⁃3712(2020)04⁃0016⁃14. All Rights Reserved.一、立身原在窘迫中身心俱疲皆缘穷作为与个体之生存休戚相关的问题,从人类出现之初,贫困问题便犹如影子一般紧紧跟随在人类身后,成了一直以来困扰人类的心病和难题。

太史公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中于此曾有揭橥:“夫千乘之王,万家之侯,百室之君,尚犹患贫,而况匹夫编户之民乎!”[1]274特别是对于身处社会下层的百姓来说,贫困不亚于挥之不去、挣脱不开的梦魇,如何摆脱贫困是他们需要耗尽一生时间、尝试一切努力去破解的首要问题。

蒲松龄

蒲松龄
三 千 越 甲 可 吞 吴 。
苦 心 人 , 天 不 负 , 卧 薪 尝 胆 ,
沉 舟 , 百 二 秦 关 终 属 楚 。
—— 有 志 者 , 事 竟 成 , 破 釜
• 蒲松龄(1640-1715)字留仙,一字剑臣,号 蒲松龄(1640-1715)字留仙,一字剑臣, 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自称异史氏, 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自称异史氏,现山 东省淄博市淄川区洪山镇蒲家庄人,汉族。 东省淄博市淄川区洪山镇蒲家庄人,汉族。出 生于一个逐渐败落的中小地主兼商人家庭。 生于一个逐渐败落的中小地主兼商人家庭。19 岁应童子试,接连考取县、 道三个第一, 岁应童子试,接连考取县、府、道三个第一, 名震一时。补博士弟子员。以后屡试不第, 名震一时。补博士弟子员。以后屡试不第,直 71岁时才成岁贡生 为生活所迫, 岁时才成岁贡生。 至71岁时才成岁贡生。为生活所迫,他除了 应同邑人宝应县知县孙蕙之请, 应同邑人宝应县知县孙蕙之请,为其做幕宾数 年之外,主要是在本县西铺村毕际友家做塾师, 年之外,主要是在本县西铺村毕际友家做塾师, 舌耕笔耘, 42年 直至61岁时方撤帐归家。 61岁时方撤帐归家 舌耕笔耘,近42年,直至61岁时方撤帐归家。 1715年正月病逝 享年76 年正月病逝, 76岁 1715年正月病逝,享年76岁。创作出著名的文 言文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 言文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
蒲松龄19岁的时候,参加秀才考试,他在山东省,三试第一, 蒲松龄19岁的时候,参加秀才考试,他在山东省,三试第一, 19 成了秀才。录取蒲松龄的是山东学政施闰章。 成了秀才。录取蒲松龄的是山东学政施闰章。施闰章是个 大诗人,清初号称诗坛的“南施北宋” 南施” 大诗人,清初号称诗坛的“南施北宋”,“南施”就是安 徽人施闰章, 北宋”是山东人宋琬。他踌躇满志, 徽人施闰章,“北宋”是山东人宋琬。他踌躇满志,义无 考举人了 反顾地踏上了进一步求取功名的道路,下一步要考举人 反顾地踏上了进一步求取功名的道路,下一步要考举人了。 史料记载,蒲松龄三试第一后,连续四次参加举人考试, 史料记载,蒲松龄三试第一后,连续四次参加举人考试, 全部落榜。蒲松龄文章写得这么好,为什么他还会四次落 全部落榜。蒲松龄文章写得这么好,为什么他还会四次落 现在回过头来看, 榜?现在回过头来看,施闰章录取蒲松龄根本就是一种误 导和误判, 导和误判,因为蒲松龄并没有按照八股文那种严格的要求 来写文章,施闰章因为爱才而把他录取为第一名。 来写文章,施闰章因为爱才而把他录取为第一名。蒲松龄 做了多长时间秀才?半个多世纪。 做了多长时间秀才?半个多世纪。秀才是科举考试当中最 低的功名。但是秀才最辛苦,年年考试。 48岁那年, 低的功名。但是秀才最辛苦,年年考试。他48岁那年,又 参加考试。科举考试对文字形式有非常严格的要求, 参加考试。科举考试对文字形式有非常严格的要求,他文 章写得好,隔了一页, 取消资格! 章写得好,隔了一页,被取消资格!蒲松龄自己是什么感 受呢?他在词中说: 得意疾书,回头大错,此况何如, 受呢?他在词中说:“得意疾书,回头大错,此况何如, 觉千瓢冷汗沾衣,一缕呆了。蒲松龄 吓呆了 为什么总考不上?这和他一直在艰苦地写《聊斋志异》 为什么总考不上?这和他一直在艰苦地写《聊斋志异》有 关系。 关系。

月光下,蒲松龄的聊斋世界

月光下,蒲松龄的聊斋世界

月光下,蒲松龄的聊斋世界在中秋节,月亮是最圆的,那时,她才得意洋洋地放出她那明亮的光辉,也许这天晚上是月亮最得意的时光。

看到月亮,就总是能让人文思泉涌,不禁想起“十里平湖霜满天,寸寸青丝愁华年。

对月形单望相护,只羡鸳鸯不羡仙。

”此诗其实原无出处,如果硬要说作者,则应该是《倩女幽魂》一片的编剧阮继志或监制徐克。

这首诗出自影片《倩女幽魂》中的一幅画上,而这部风靡大街小巷的《倩女幽魂》则是通过蒲松龄的小说《聊斋志异》改编而成的。

抱儿洗榻上,月斜过南厢《聊斋志异》是一部很神奇的小说,而《聊斋志异》的作者蒲松龄的出生就带有几分神奇的色彩。

明代崇祯十三年,也就是公元1640年,农历四月十六日的夜间,山东淄川蒲家庄的一户蒲姓商人做了一个奇怪的梦。

他看到一个披着袈裟的和尚,瘦骨嶙峋的,病病歪歪的,走进了他妻子的内室,和尚裸露的胸前有一块铜钱大的膏药。

文丨庞韶青就在这时他忽然听到一声婴儿的啼哭,一下被惊醒了,原来是他的第三个儿子出生了。

“抱儿洗榻上,月斜过南厢”。

在月光的照耀下,他惊奇地发现,新生的三儿子胸前有一块青痣,这块痣的大小、位置,和他梦中所见那个病病歪歪的和尚的膏药完全相符。

病和尚入室,这是蒲松龄四十岁的时候对自己出生的描写。

我国古代作家很喜欢把自己的出生说得很神秘,大诗人李白说他是母亲梦到太白金星入怀而生。

而蒲松龄是他的父亲梦到病和尚入室而生,他还解释,我一辈子这么不得志,这么穷困,很可能就是因为我是苦行僧转世。

苦行僧转世,是蒲松龄在《聊斋自志》当中杜撰的故事,但是看蒲松龄的一生,确实很苦。

一生始终在贫困线上挣扎,为了温饱想过很多办法;他一辈子用了几十年的时间参加科举考试,屡战屡败,屡败屡战,非常痛苦;他为了写《聊斋志异》,受了很多的苦。

所以人们说蒲松龄三苦并存——生活苦,考试考得苦,写书写得苦。

淄博老槐树下,以茶换故事蒲松龄5岁的时候,改朝换代。

满清入关,在山东镇压农民起义,也产生了很多稀奇事,这些都影响到《聊斋志异》。

坎坷功名路

坎坷功名路

坎坷功名路蒲松龄,字留仙,别号柳泉,于明崇祯十三年(1 640年)出生于淄川(今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城外蒲家庄。

蒲家祖上曾做官,到蒲松龄的父亲蒲盘时,开始还读书,后来因为家穷,下海做生意了,他有5个儿子,蒲松龄排行老三。

蒲松龄从小跟着父亲读书,19岁考秀才,异常顺利。

当时他的一篇答卷纵横议论,发挥得酣畅淋漓。

主考官恰巧是爱才若渴的学使施愚山。

这位施大人为人通达,见到蒲松龄的答卷,非常欣赏。

立即将其拔为头筹。

随后,蒲松龄连着三场,乡里、县里、道里都是第一名。

这事轰动了十里八乡,让蒲家人脸面上着实增光。

在一般人看来,这位青年才子一定前程远大,谁料想此后蒲松龄竟然在科举考试的泥途上一路受挫,再也没能前进一步!其中几次落榜都很意外。

一次,他第一场的答卷相当出色,考官极为欣赏,甚至内定蒲松龄为头名入选,不想蒲松龄突发急症,无法继续参加考试,前功尽弃。

他那满心的怨怅之情可以想象。

还有一次更离谱,蒲松龄费尽心思从当官的朋友那里求来一份推荐信,觉得考官一定会照顾他几分,心里一高兴,文采大发,只顾洋洋洒洒、笔走龙蛇,却没想到有一处写得超出了格式规定,这在当时被称作“越幅”,要被取消考试资格。

蒲松龄得知后如五雷轰顶,惊愕、茫然、痛悔,最终也只能沮丧而归。

40多年间,蒲松龄一共参加过十几届科考,每次都是满怀希望而去,垂头丧气而归。

逢发榜之日,他就像领受酷刑一般煎熬,最后还是被落榜的大棒当头打下。

每当这时,他都会咬牙切齿,发誓再不去赴考,可3年过后考期一到,他心里又蠢蠢欲动,忘记了落败之痛,兴致勃勃地打点行装出门应考……就这样,翻来覆去,好像被放在热锅上来回烙烤一般,让蒲松龄的人生变得无比凄惨。

尽管一再受挫,直到年过六旬,蒲松龄对带给自己如此苦痛回忆的科举考试还是不肯放弃。

他的老妻实在看不过去了,毅然出来劝阻,对丈夫说:“你还是省省吧!如果命里有这个福气,能够考上的话,现在都该做到司道阁老了。

从今往后,你就不要再去碰钉子了!”蒲松龄终于冷静一些,想想妻子的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蒲松龄的三苦苦行僧转世是蒲松龄在《聊斋自志》里杜撰的宿命故事。

而他一生更是相当苦,可以说三苦并存:生活很贫苦;科举失利很痛苦,创作《聊斋志异》很艰苦。

他的苦是和民族苦联系在一起的,他五岁那一年,满清贵族入主中原,改朝换代,天崩地裂,老百姓水深火热。

而蒲松龄始终是下层百姓的一员。

第一、生活的贫苦。

蒲松龄青年时在父亲羽翼下安心读书,但好日子没过多久,二十五岁时,分家了。

蒲松龄的两个哥哥是秀才,两个嫂嫂却是泼妇。

为了鸡毛蒜皮的事整天闹得鸡犬不宁。

蒲松龄的父亲只好给四个儿子分家。

家分得不公平,好房子好地都给哥哥分走,蒲松龄分了薄田二十亩,农场老屋三间,破得连门都没有,蒲松龄找堂兄借了块门板,带着妻子、儿子搬进去,他分到二百四十斤粮食,只够一家三口吃三个月。

为了养家糊口,蒲松龄开始了长达四十五年的私塾老师生涯。

私塾教师待遇不高,一年能拿八两银子就算不错。

而维持一户庄稼人最低生活得二十两,这是《红楼梦》里刘老老算的。

反过来说,蒲松龄教书一年挣的钱,不够大观园半顿螃蟹宴。

蒲松龄三十多岁时,四个孩子陆续出生,父亲故去,老母在堂,他到了家徒四壁妇愁贫的地步,有时他不得不卖文为活,替别人写文章挣几个钱,比如说写封婚书,写篇祭文,报酬不过是一斗米,或者一只鸡,两瓶低档的酒。

蒲松龄最犯愁的就是怎样按时交税不让催税的人登门?当时官吏为了催税,搞所谓“敲比”,就是把欠税人拖到公堂上打板子,有时活活打死。

蒲松龄为了交税,要卖掉缸底的存粮,卖掉妻子织的布,甚至卖掉耕牛,他抱怨土地:怎么谷穗不直接长银子?蒲松龄多次写自己的贫困。

有首诗写他看到市上卖青鱼,很想吃,但是没钱,只好“安分忘馋嚼”,青鱼很便宜,但大作家蒲松龄吃不起。

他的《日中饭》写全家没有干粮吃,煮了锅麦粥,几个儿子抢起来,大儿子先把勺子抢到手里,到锅底捞稠的;二儿子拿着碗叫着吵着跟哥哥抢;三儿子刚会走路,翻盆倒碗像饿鹰;小女儿站在一边可怜巴巴看着父亲。

蒲松龄的《除日祭穷神文》说:穷神,我和你有何亲,偏把我的门儿进?我就是你贴身的家丁,护驾的将军,也该放几天假。

你为何步步把我跟,时时不离身,像个缠热了的情人?在古代大作家里,蒲松龄的平民特点很突出,贫困使他和下层百姓同命运,共呼吸,使他对吏治黑暗有深刻认识。

第二,科举失利的痛苦:蒲松龄一生科举不得志,这不得志又恰好从少年得志开始。

顺治十五年(1658),十九岁的蒲松龄参加科举考试,在县、府、道三试中名列榜首成为秀才,录取蒲松龄的是山东学道大诗人施闰章。

清初诗坛号称“南施北宋”,指的就是安徽的施闰章和山东的宋琬。

施闰章给童生道试出的第一道制艺题是《蚤起》。

“蚤起”这两个字出自《孟子》“齐人有一妻一妾”。

科举考试的八股文形式上有严格要求,写多少字,分哪些段,都有具体要求,更重要的是,内容要揣摩圣贤语气,代圣贤立言。

既然题目是“蚤起”,顾名思义,就应该模仿孟子的语气,阐发《孟子》“齐人有一妻一妾”文章本义,阐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大道理。

蒲松龄却写成了既像小品,又像小说的文章。

文章开头写了一段,是文言文,我们用白话说出来:“我曾经观察那些追求富贵的人,君子追求金榜题名的功名,小人追求发财致富,有些人自己并不富贵却迫不及待地伺候在富贵者门前,唯恐见晚了,至于那些悠然自在睡懒觉、无所事事的人,不是放达的高人,就是深闺的女子。

”这段话不像八股文,是描写人情世态的小品文,接下来,蒲松龄走得更远,干脆虚构起来,他写齐人之妇如何夜里辗转反侧,琢磨着追踪丈夫,而且想“我得起来了。

”,写到妻子决定跟踪丈夫时对妾说:“你关上门吧,我走啦。

”有人物心理,有人物独白和对话,很像小说,怎能符合八股文要求?但是,蒲松龄遇到的是大文学家施闰章,爱才如命的施闰章,施闰章欣赏蒲松龄对人情世态栩栩如生的描写,他加批语说蒲松龄“将一时富贵丑态毕露于(蚤起)二字之上。

”把人们追求富贵的丑态,通过蚤起这两个字,写活了,写绝了。

还写个批语:“观书如月,运笔如风”。

大笔一挥,蒲松龄,山东秀才第一名。

蒲松龄三试第一,名气很大,踌躇满志地走上了求仕之路。

但他接连参加四次乡试(举人考试),都名落孙山。

追根究底,施闰章对蒲松龄的赏识实际是误导,蒲松龄用写小品和小说笔法写八股,虽然得到施闰章的赞赏,其他考官却不会认可。

他们都是用刻板的八股文做敲门砖取得功名,只会写这样的文章,也只欣赏这样的文章。

可以说,蒲松龄最初参加科举考试就偏离了跑道。

蒲松龄31岁时到江苏宝应县给知县孙蕙做幕宾,知县就是人们所说的县太爷,幕宾就是代写公文书信的秘书。

孙蕙的家离蒲松龄很近,蒲松龄三试第一后颇有些名气,孙蕙邀请了他。

蒲松龄平生唯一一次混迹官场,他观察了官场的方方面面,也坚定了进入官场的决心。

有一次孙蕙问他:你想仿效古时什么人啊?他回答:“他日勋名上麟阁,风规雅似郭汾阳。

”有朝一日我的名字能上凌烟阁,气派像汾阳王郭子仪。

这似乎很滑稽,明明是县官请来处理文稿的文字秘书,却说将来要做郭子仪那样大的官,比县官大得多的官!其实不难理解,蒲松龄如果不想青云直上,他数十年如一日参加科举考试是为什么?蒲松龄做了半个多世纪秀才。

秀才是最低的功名,却最辛苦,总得考试。

各省学道任期三年,学道一到任先举行秀才考试,叫“岁考”,岁考决定秀才的等级,考得不好降级,考到一等,有了做廪生的资格,所谓“廪生”就是享受朝廷津贴的秀才。

廪生有名额限制,即使岁考一等,也得有了空额才能“补廪”。

岁考第二年举行“科考”,成绩分六等,考前两等可以参加乡试,考五、六等降级。

乡试三年一次,纳税多的省可以录取百名左右举人。

蒲松龄参加了多少次乡试?从有关资料看,十次左右。

也就是说,蒲松龄为了求区区“举人”功名,用了不少于三十年时间反复参加岁试、科考、乡试。

实在太可怕也太可惜了。

我们现在旁观者清,当年蒲松龄却当局者迷。

因为,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科举制度是下层知识分子改变人生命运的唯一出路。

蒲松龄一直希望有朝一日金殿对策,光宗耀祖。

他反复练习,挖空心思琢磨写八股文。

四十多岁时他写的八股文跟当年施闰章欣赏的文章已经很不相同。

可是,他还是考不上!一方面,科举腐败,金钱和权势越来越起作用;另一方面,蒲松龄很没运气。

从他写的词看到他乡试失利的具体情况。

他四十八岁那年参加考试,拿到考题,觉得很有把握,写得很快,回头一看,天塌地陷!原来他“越幅”了,违犯了书写规则。

科举考试有严格的书写规范,每一页写十二行,每一行写二十五个字,还必须按照页码1、2、3连续写。

蒲松龄下笔如有神,写完第一页,飞快一翻,连第二页一起翻过去,直接写到第三页上了,隔了一幅,这就叫“越幅”,而越幅要取消资格还要张榜公布。

蒲松龄写了首词《大圣乐》描写闱中越幅的感受:“得意疾书,回头大错,此况何如?觉千瓢冷汗沾衣,一缕魂飞出舍,痛痒全无”,他痛心疾首,无颜见江东父老。

五十一岁时参加乡试,头场考完,被内定第一名,偏偏第二场考试他因病没能考完。

又是名落孙山!他的《醉太平》词写:“倔强老兵,萧条无成,熬场半生。

”蒲松龄的妻子刘氏比他看得开,劝蒲松龄:不要再考了,如果你命里有官运,早就位居台阁了。

山林自有乐地,何必一定要“肉鼓吹”?也就是听打着板子向老百姓催税的声音呢?蒲松龄自认为他做个进士绰绰有余,只是缺少举人这个环节。

蒲松龄始终通不过的,正是举人考试,《聊斋志异》反映出强烈的“举人”情结。

《王子安》写到秀才考举人有七似:入场前光着脚提着考篮,像乞丐;入场后俯首帖耳听着官呵吏骂,像囚犯;进了号房写文章,上边露头,下边露脚,像秋末之冷蜂;出了考场时神情恍惚,像出笼之病鸟;等发榜等得坐卧不宁,像被拴起来的猴;听到落榜的消息,下决心再也不念了,再也不考了,四书五经都丢了,灰心丧气,像吃了毒的苍蝇;过一阵子,又做起当官的美梦,像跌了蛋的斑鸠,重新衔草抱窝。

“七似”对秀才入闱的精彩概括,没有切身体会绝对写不出来。

蒲松龄在科举路上拼搏了几十年,折磨了几十年,终于明白:“仕途黑暗,公道不彰,非袖金输壁,不能自达于圣明。

”现在看来,蒲松龄的苦恼实在可笑、可怜、可悲。

中国古代举人数以万计,世界级短篇小说大师有几个?但正是蒲松龄的可怜可悲可笑,成就了中国小说史上多篇精彩小说,《叶生》《王子安》《司文郎》《贾奉雉》等。

因为蒲松龄对科举制度有深刻认识,《聊斋志异》是较早的集中揭露科举制度弊端和危害的作品。

蒲松龄十九岁成秀才,七十二岁成为贡生,相当于举人副榜,贡生有几种,蒲松龄是岁贡,所谓岁贡,又叫“挨贡”,就是做廪生做够年头,挨号排到了,带安慰赛的意思。

做了贡生,蒲松龄得了个“侯选儒学训导”虚衔,“儒学训导”是哪级官?不是官,也没有品,算个小吏。

封建社会有各级官学,国子监,府学,最低的县学。

县学正教官叫“教谕”,需要举人出身,副教官叫“儒学训导”,而蒲松龄的“儒学训导”前边还加了两个字“侯选”,就是你有儒学训导资格,能不能做上?还得看山东省除淄川县之外,有没有空出位子,如果空出位子,再看有没有排在你前边的人。

对于年逾古稀的蒲松龄来说,贡生只带来精神安慰和小小的实际利益:四两贡银。

县令却迟迟不肯给蒲松龄树旗匾,发规定的贡银,蒲松龄不得不一再上呈,请求县官给树旗匾,还声明,因为天旱少收,他欠了税,急等这几两银子交税。

县令给他树了旗匾,那几两贡银蒲松龄却始终没拿到。

我们现在看到的蒲松龄画像,就穿着贡生的官服,这是蒲松龄七十四岁时,他的三儿子请偶然到淄川的江南画家朱湘鳞画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