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本选修语文选修高一至2015届高中语文 3.2.2《蝶恋花》同步备课教案 苏教版必修4
(苏教版)《蝶恋花》(晏殊)教案(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苏教版)《蝶恋花》(晏殊)教案(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d9d70f8e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7272537.png)
(苏教版)《蝶恋花》(晏殊)教案(网友来稿)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蝶恋花》(晏殊),使学生能够理解并背诵诗歌,了解诗歌的背景及作者晏殊的生平和创作风格。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分析等方法,培养学生欣赏古典诗词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歌中的美好情感,培养学生热爱古典文学,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1. 诗歌的字词解释和句意理解。
2. 诗歌表现手法的分析和欣赏。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意象的理解和把握。
2. 诗歌意境的体会和感受。
四、教学方法采用情景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的精神。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作者晏殊及《蝶恋花》的背景,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情境。
2. 朗读诗歌:指导学生正确朗读诗歌,注意语气、节奏和情感的把握。
3. 解析字词:解释诗歌中的生僻字词,帮助学生理解句意。
4. 分析诗歌: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结构、意象、表现手法等,体会诗歌的美感。
5. 讨论交流: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6. 总结提升: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歌的意义和价值。
7. 作业布置:要求学生背诵诗歌,并进行相关的写作练习。
六、教学评价1. 学生背诵诗歌的情况。
2. 学生对诗歌内容、意象、手法等的理解程度。
3. 学生在讨论、交流中的表现,包括表达能力、合作精神等。
七、教学拓展1. 推荐学生阅读晏殊的其他诗作,进行比较学习。
2. 引导学生关注同期的其他诗人的作品,了解不同诗人的创作风格。
八、教学资源1. 教材《蝶恋花》(晏殊)。
2. 相关资料:关于晏殊的生平介绍、诗歌创作的背景等。
3. 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诗歌、图片等教学素材。
九、教学时间本节课计划用时45分钟,具体分配如下:1. 导入新课:5分钟2. 朗读诗歌:5分钟3. 解析字词:10分钟4. 分析诗歌:15分钟5. 讨论交流:10分钟6. 总结提升:5分钟7. 作业布置:5分钟十、教学建议1.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的朗读,让朗读成为理解诗歌的重要手段。
语文选修苏教版唐诗宋词选读《踏莎行》《蝶恋花》教案.
![语文选修苏教版唐诗宋词选读《踏莎行》《蝶恋花》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4f16b15bb68a98271fefa28.png)
语文选修苏教版唐诗宋词选读《踏莎行》《蝶恋花》教案【学习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诗词阅读鉴赏的一般方法,能对诗歌中的佳妙的炼字进行鉴赏。
2、了解北宋早期婉约的词以婉约风格为主流、以亲情和离愁别恨为主旨的艺术风貌。
3、了解欧阳修在北宋词坛的地位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诵读感受词的感情,提高审美能力。
2、把握诗词中常用意象的含意,提高古诗词的鉴赏能力。
3、欣赏探究名句,对诗歌中的佳妙的炼字进行鉴赏。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撰写文笔隽永的诗词意境想像文章,体会古代诗词的情感。
2、北宋早期婉约的词以婉约风格为主流、以亲情和离愁别恨为主旨的艺术风貌。
【教学重难点】1、诗词阅读鉴赏的一般方法,能对诗歌中的佳妙的炼字进行鉴赏。
2、通过撰写文笔隽永的诗词意境想像文章,体会古代诗词的情感。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安排]一教时[教学内容与步骤]一、导入1、回忆所学欧阳修文章及有关重要文句2、引入两首词二、听两首词录音三、朗读,体会情感四、质疑、讨论《踏莎行》:选写残梅、细柳有什么作用?①选写残梅细柳有交代时令、描写路上所见景色的作用。
②“残梅”暗用《荆州记》的典故:“陆觊与范晔相善,自江南寄梅花一枝,诣长安与晔,因赠以诗:折梅逢驿使,寄予陇头人。
”而眼前梅已残,无法寄赠家人;“细柳”也暗用折柳送别的典故,想到家人送别情景。
表明行人思念家人的意思。
“草熏风暖”是描写春色秾丽,以乐景写哀愁,在大好春光里离家远行,更觉悲伤。
“摇”形象写出行人不忍速行,时时勒紧缰绳,眷顾美好景色的情态。
“离愁渐远”怎么会“渐无穷”?常理离愁越远越淡,然而这里离愁越远越多,原因是离家,离思念自己的女子越远。
生动形象地表现行人的悲伤之情。
“春水”的比喻好在何处?“春水”比喻愁情,承袭“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写法,以形象表现抽象,也是以乐写哀。
“离愁渐远渐无穷”和“迢迢不断”为比喻作了两层铺垫,很是自然。
叠词的效果起强调作用,强调是指全部的、所有的、满满的柔情、思念以及哀怨。
语文必修4苏教版第三专题版块二《蝶恋花》最新同步教案3
![语文必修4苏教版第三专题版块二《蝶恋花》最新同步教案3](https://img.taocdn.com/s3/m/8fb736826c175f0e7cd137c8.png)
语文必修IV苏教版第三专题版块二《蝶恋花》最新同步教案《蝶恋花》教案3教学目标:1.披文入情,由辞体情。
2.体味本词的写作特色。
课时:一教时教学内容及过程:一.导入:看《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 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作者是谁?晏殊。
介绍:中国北宋重臣,词人。
字同叔。
谥元献,世称晏元献。
范仲淹、欧阳修等皆出其门下。
他擅长小令,多表现诗酒生活和悠闲情致,语言婉丽。
他善于捕捉事物特征,熔铸佳句,如“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千古传诵。
今天,我们来学习的他另一首颇负盛名的词作――《蝶恋花》。
二.文本研习:1.听课文录音,抓住关键词句,理解词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情绪。
……这是一首写离别相思之情的词,通过对昨夜到今朝所见景物的描写,抒写了离别及别后的伤痛。
2.这是一首婉约诗的代表作品,所谓婉约,指作者的情感不是直露而是通过富有情感的意象来表达的。
请同学们找出这首诗的上阕哪些意象写出了诗人的这种离愁。
……起句描写了晓庭圃中的景物:菊花笼罩着一层轻烟薄雾,看上去似乎在脉脉含愁;兰花上沾有露珠,看起来又像在默默饮泣。
室内罗幕连清寒都不御,燕子已双双飞去。
明月呀,你怎么不理解人的离愁别恨,却彻夜将清辉洒进朱门?(1)兰和菊本就含有某种象征色彩(象征品格的幽洁),这里用“愁烟”、“泣露“将它们人格化,透露女主人公自己的哀愁。
(2)燕子在这里也赋予了作者的愁绪。
一是借燕子的飞去写出了女子敏感的心理;二是借燕子双飞反衬了女子的孤单寂寞。
(3)明月本无知无情,它彻夜洒光,原很自然,但作者却埋怨它。
这种仿佛无理的埋怨,却正有力地表现了女主人公在离恨的煎熬这与苏轼《水调歌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相类。
这样,诗人的离愁就借助了兰菊、燕子和明月含蓄地表达了出来。
3.再看下阕,诗人进一步通过意象抒写了这样的离情。
我们再来找找哪些词与上面照应。
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唐诗宋词选读》蝶恋花 教案
![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唐诗宋词选读》蝶恋花 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4cd650be518964bcf847c70.png)
三、赏析:
1、“深深”二叠字本已写出庭院的幽深、空旷,再用一个“深”字的设问,让庭院的“深”“旷”得到深入和强化。暗示了女主人公孤身独处的深沉心事和怨恨莫诉之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2、“堆”字,写出了杨柳之密,雾气之浓。“无重数”的帘幕,阻碍了女主人公远望丈夫的视线,传达出深居闺中的孤独凄苦之情
3、庭院深深,但有多深远呢?远处是茂密朦胧的层层杨柳,近处是重重密遮的帘幕,构成了一幅深闺独处图,意境孤寂凄冷,运用烘托渲染的手法,将女主人公内心的孤独寂寞与独处的怨恨之情寄寓居处的幽深之中,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着一个“怨”字。
“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原来丈夫正乘坐着豪华的车骑,在温柔富贵乡里尽情享乐呢。与闺妇的处境形成对比,既点出了女子怨恨的原因,也传达出“楼高不见章台路”的怨恨之情。
着一“苦”字。
6、《蝶恋花》前三句是从闺妇的角度,后两句是从行者角度进行对比,也可以是闺妇想象行人,下片写闺妇。
这样两面兼写、对照映射的方法能收到什么样的艺术效果?
一是丰富了词的内容,全方位展示情感
二是使感情更加的细腻
四、作业:
背诵《蝶恋花》
关键点拨
加工润色
作业
布置
教学
心得
着一“恨”字。
4、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
在猛烈的风雨之中,春天将去,一天又逝,黄昏时独自掩门,人既未归,又无计留春,将无限的孤独凄凉和红颜易逝的凄苦表达得深沉感人。
着一“伤”字。
5、采用层层深入手法,写深婉绵邈的情思,自然浑成。毛先舒《古今词论》:永叔词云“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此可谓层深而浑成。何也?因不见丈夫而有泪,此一层意也;因泪而问花,此一层意也;花竟不语,此一层意也;不但不语,且又乱落,飞过秋千,此一层意也。人愈伤心,花愈恼人,语愈浅而意愈入,又绝无刻画费力之迹,谓非层深而浑成耶?
苏教版选修语文选修高一选修江苏省新沂市第二中学专题三《蝶恋花》教案 苏教版必修4
![苏教版选修语文选修高一选修江苏省新沂市第二中学专题三《蝶恋花》教案 苏教版必修4](https://img.taocdn.com/s3/m/56833ba710a6f524cdbf852d.png)
一、 作者(参见导学案)
二、诵读全词
1. 对照注释,注音
2. 听读录音
3. 齐读
【合作学习】
一、 炼字析文,感悟意象:
1. 读完这首词,说说词人想通过这首词传达什么情感?
明确:提示抓关键词 “离别苦” 写与友人(恋人)远别之苦。
2. 古诗词中常将绵长的情感溶于景色中,请同学们找一找,词的上阕写了哪些景物?一位词人,他擅长小令,多表现诗酒生活和悠闲情致,语言婉丽。他的《浣溪沙》中有“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原诗: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二句,传诵颇广。知道这位词人是谁吗?对,他就是晏殊。今天,我们来学习的他另一首颇负盛名的词作――《蝶恋花》。
蝶恋花
课题
《蝶恋花》
课型
新授
教学目标
1. 认识诗歌意象,感悟全诗意境。
2. 反复诵读,体会诗人情感。
3. 通过吟咏,了解古诗文赏析的一般方法和术语
重点
1. 认识诗歌意象,感悟全诗意境。
2. 反复诵读,体会诗人情感。
难点
1、认识诗歌意象,感悟全诗意境。
教法及教具
教
学
过
程
教
学
过
程
教 学 内 容
个案调整
教师主导活动
6. 前人说这首词上阕“情致深婉”,下阕“寥廓高远”,通过我们的分析,说说你的看法。
提示:紧扣词句中的用字,意境营造,阐述情感,体会词的风味转换。
请学生讨论交流,上、下阕分别小结。
【小结】
1. 齐读本词,上阕低沉婉转,下阕开阔畅达,试用声音充分体现。
2. 你对赏析诗歌有什么心得。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专题三:《蝶恋花》教案.doc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专题三:《蝶恋花》教案.doc](https://img.taocdn.com/s3/m/3ac296911ed9ad51f11df2e9.png)
蝶恋花晏殊三维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反复朗诵,读出词作的情感特征并掌握朗诵技巧。
2、学会从意象入手,品读主人公情感。
3、了解词作多元化的主题。
4、把握古典诗词中菊、兰、燕子等传统意象的象征意义。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个别学生朗诵,教师范读,学生对读、齐读等多种方式朗诵词作,体味主人公情感,掌握朗诵技巧。
2、提取意象,分析意象,品味情感。
3、在分组讨论中,了解词作的多元化主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在诵读中体味词作情感,与词人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2、在学习中,得到中国古典诗词的艺术熏陶。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方法:诵读法、启发法,讨论法,探究法。
一、导入1•北宋有一位词人,他仕途显达,官至宰相。
他爱好文艺,乐于引荐人才。
他家常常终日宴饮,宴饮时必定歌乐相伴,按我们今天的话来讲,他家其实就是一个文艺沙龙。
他曾留下: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的名句。
他就是一晏殊。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他的另一名篇:《蝶恋花》。
2.作者简介:晏殊,字同叔,北宋著名词人,著有《珠玉词》。
词的主要成就在艺术上。
他常用委婉手法,巧妙地运用景物暗示的能力去表现作品的主题。
造语工妙,是晏殊词的一大特色。
二、诵读,整体感知1、请一学生诵读,其余同学仔细听读,后做点评。
2、由学生点评总结诵读要点:音准;节拍正确;情感把握到位。
3、投影展示节拍,教师范读。
4、学生齐读。
(在此环节中重点解决音准和节拍正确这两个问题)5、自由朗读,说说该词传达了什么情感?明确:离恨苦。
(因与对方别离而产生的痛苦)三、品鉴上阕(一)词的上阕描写了哪些意象。
(小组内成员对读,边读边找)1 •意象概念复习:意象就是客观事物融入了作者的主观情感。
明确:菊、兰,罗幕,燕子,明月(二)眼中景,心中情1•鉴赏菊、兰问:透过主人公眼中的菊、兰,你读到了主人公心中的什么情感?明确:早晨的雾气笼罩在菊花上,这在主人公看来,是菊花脸上笼罩着一股忧愁。
兰花上的朝露,在她看来,是兰花哭泣流出的眼泪。
高二语文教案:《蝶恋花(欧阳修)》(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
![高二语文教案:《蝶恋花(欧阳修)》(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https://img.taocdn.com/s3/m/fa01222f8e9951e79b8927ce.png)
蝶恋花欧阳修班级:姓名:组内评价:教师评价:【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掌握作者从闺妇和行人两方面兼写离愁相呼映射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能够对诗歌中佳妙的炼字进行鉴赏。
情感态度价值观进一步了解欧阳修词风,赏析词中的意境。
重点和难点1、掌握作者从闺妇和行人两方面兼写离愁相呼映射的方法。
2、能够对诗歌中佳妙的炼字进行鉴赏。
【知识准备】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谥号“文忠”。
汉族,吉安永丰(今属江西)人,北宋时期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和诗人。
与韩愈、柳宗元、宋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
仁宗时,累擢知制诰、翰林学士;英宗,官至枢密副使、参知政事;神宗朝,迁兵部尚书,以太子少师致仕。
卒谥文忠。
其于政治和文学方面都主张革新,既是范仲淹庆历新政的支持者,也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导者。
又喜奖掖后进,苏轼兄弟及曾巩、王安石皆出其门下。
创作实绩亦灿然可观,诗、词、散文均为一时之冠。
散文说理畅达,抒情委婉;诗风与散文近似,重气势而能流畅自然;其词深婉清丽,承袭南唐余风。
曾与宋祁合修《新唐书》,并独撰《新五代史》。
又喜收集金石文字,编为《集古录》。
有《欧阳文忠公文集》。
●【六一居士】客有问曰:“六一,何谓也?”居士曰:“吾家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
”客曰:“是为五一尔,奈何?”居士曰:“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间,是岂不为六一乎?”●请你对以上文言片段做一次口译训练吧。
【题目解说】这是一首抒写闺中情思的词,“”是它的主题,以其细腻委婉的感受而闻名。
同时,通过对的描写,抒发了的感慨。
【背景资料】张惠言在《张惠言词选》中认为:“庭院深深,闺中既为邃远也:楼高不见,哲王又不寤也。
章台游冶,小人之径。
雨横风狂,政令暴急也。
乱红飞去,斥逐者非一人而已。
”黄蓼园在《蓼园词选》中说:“杨柳烟多,若帘幕之重重者,庭院之深以此。
语文选修苏教版 唐诗宋词选读 《蝶恋花》课件(与“诗词”有关的文档共12张)
![语文选修苏教版 唐诗宋词选读 《蝶恋花》课件(与“诗词”有关的文档共12张)](https://img.taocdn.com/s3/m/b850555dd1f34693dbef3eb3.png)
4
第四页,共12页。
• 六一居士初谪滁山,自号醉翁。既老而 衰且病,将退休于颍水之上,则又更号
六一居士。 客有问曰:“六一,何谓 也?”居士曰:“吾家藏书一万卷,集 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 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客曰:
7
第七页,共12页。
• 炼字赏析
• 1.赏析“庭院深深深几许”中的“深”字。
“深深”二叠字本已写出庭院的幽深、空旷,再用一
个“深”字的设问,让庭院的“深”“旷”得到深入 和强化。暗示了女主人公孤身独处的深沉心事和怨恨
莫诉之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 2.赏析“杨柳堆烟”中的“堆”字。
•写出了杨柳之密,雾气之浓,阻碍了女主 人公远望丈夫的视线,传达出深居闺中的
3、欣赏探究名句,对诗歌中的佳妙的炼字进行鉴赏。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撰写文笔隽永的诗词意境想像文章,体会古代诗词的情感。
2、北宋早期婉约的词以婉约风格为主流、以亲情和离愁别恨为主旨 的艺教学重难点】
1、诗词阅读鉴赏的一般方法,能对诗歌中的 佳妙的炼字进行鉴赏。
11
第十一页,共12页。
布置作业:
•
教材“阅读提示”里认为,晏殊词“理深旨 远”,有同学在预习时提出不同看法。请你再 选读几首晏殊词,谈谈自己的看法?
第十二页,共12页。
12
孤独凄苦之情。
8
第八页,共12页。
• 此词写闺怨,借黄昏、雨
骤风狂,透露出思妇内心的苦 闷。
• 运用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层层深入,步步开掘的艺术手 法。
9
第九页,共12页。
探究北宋早期婉约词词的特点,评价其 在词的发展过程中的地位影响
语文必修4苏教版第三专题版块二《蝶恋花》最新同步教案1
![语文必修4苏教版第三专题版块二《蝶恋花》最新同步教案1](https://img.taocdn.com/s3/m/efb92751a76e58fafab00395.png)
语文必修IV苏教版第三专题版块二《蝶恋花》最新同步教案《蝶恋花》教案1教学目标:1.体会大量使用偶句的所谓赋体笔法的特点。
2.理解“春愁”的含义,理解“伫倚危楼”、“对酒当歌”的抒情涵义。
教学重难点:1.春愁的表达方式。
2.曲婉而深挚的抒情。
教学课时:二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教学《蝶恋花》。
教学流程:第一教学板块――了解作者,知晓背景。
柳永,字耆卿,初号三变。
因排行七,又称柳七。
祖籍河东(今属山西),后移居崇安(今属福建)。
宋仁宗朝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故世称柳屯田。
由于仕途坎坷、生活潦倒,他由追求功名转而厌倦官场,耽溺于旖旎繁华的都市生活,在“倚红偎翠”“浅斟低唱”中寻找寄托。
作为北宋第一个专力作词的词人,他不仅开拓了词的题材内容,而且制作了大量的慢词,发展了铺叙手法,促进了词的通俗化、口语化,在词史上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有《乐章集》。
第二教学板块――解词释句,整体感知。
1.朗读课文,对照注解,理解文本大意。
2.强调以下词语的含义:⑴伫:久立。
⑵危楼:高楼。
⑶黯黯:因离别而伤心的样子。
⑷疏狂:生活放纵散漫,不受礼法约束。
⑸强乐还无味:又。
⑹消得:值得。
第三教学板块――品味语言,鉴赏形象。
1.“草色烟光残照里”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抒发了怎样的感情?提示:“草色烟光残照里”以细风、草色、烟光、残阳几个关合着相思离愁的意象,组成一幅凄美、感伤的黄昏春望图,借景抒情,表现了漂泊异乡的落魄感受。
2.“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是千古流传的名句,说说它好在哪里?提示:“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是本词的画龙点睛之笔,一语道破春愁难遣,为春愁憔悴无悔的隐秘:为了她的坚贞情爱,我亦值得憔悴、瘦损,以生命相托!语直情切,荡气回肠,通过细腻的心理描写,成功地刻画出一个志诚男子的形象。
3.这首词刻画了怎样的抒情主体形象?提示:独倚危楼,时已黄昏却久久不忍离去,借酒浇愁,对酒当歌,却无法排遣无边的春愁,孤单凄凉,相思满怀。
(苏教版)《蝶恋花》(晏殊)教案(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苏教版)《蝶恋花》(晏殊)教案(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d76d0bdf6429647d27284b73f242336c1eb930ed.png)
(苏教版)《蝶恋花》(晏殊)教案(网友来稿)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蝶恋花》(晏殊)。
(2)理解诗歌的背景,了解晏殊的生平和创作风格。
(3)分析诗歌的主题思想,品味诗歌的语言和艺术特色。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诗歌内容。
(2)学会欣赏古典诗歌,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古典诗歌的魅力,培养对古典文学的热爱。
(2)领悟诗歌中所蕴含的哲理,提升自身的人文素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诗歌的字词认读和理解。
(2)诗歌的朗读和背诵。
(3)诗歌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的分析。
2. 教学难点:(1)诗歌中关键字词的含义和翻译。
(2)诗歌意境的感悟和描绘。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相关的情境,让学生更好地体验诗歌所表达的情感。
2. 合作探讨法:引导学生相互交流、讨论,提高他们的问题分析和解决能力。
3. 案例分析法:以《蝶恋花》(晏殊)为例,分析诗歌的创作技巧和艺术特色。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晏殊的生平和创作风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朗读诗歌,理解诗歌大意。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诗歌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4. 案例分析:详细讲解《蝶恋花》(晏殊)的创作背景、诗句含义等。
5. 实践活动:让学生进行诗歌朗读和背诵,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
五、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蝶恋花》(晏殊)。
2. 结合课文,分析晏殊的诗歌创作风格。
3. 选取一首类似的诗歌进行欣赏和分析,体会古典诗歌的魅力。
4. 写一篇关于《蝶恋花》(晏殊)的观后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他们的学习状态。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估他们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3. 诗歌朗读与背诵:评估学生的朗读和背诵能力,检验他们对诗歌的熟悉程度。
(苏教版)《蝶恋花》(晏殊)教案(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苏教版)《蝶恋花》(晏殊)教案(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4d451bd282d049649b6648d7c1c708a1284a0afd.png)
(苏教版)《蝶恋花》(晏殊)教案(网友来稿)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并背诵《蝶恋花》(晏殊)的内容;2. 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诗句的意义和背景,学生能够领会诗歌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提高他们对传统文化艺术的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1. 诗句的意义和背景;2. 诗歌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
教学难点:1. 诗句中的一些生僻字词的解释;2. 诗歌深层含义的理解。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内容包括《蝶恋花》(晏殊)的诗句、翻译和背景介绍;2. 学生准备《蝶恋花》(晏殊)的文本。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PPT展示《蝶恋花》(晏殊)的诗句,引导学生关注诗歌的美感;2. 学生自由朗读《蝶恋花》(晏殊),感受诗歌的韵律和意境。
二、作者介绍(5分钟)1. 教师通过PPT介绍晏殊的生平和创作背景;2. 学生了解晏殊的背景,理解诗歌创作的背景。
三、诗句解析(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句的意义,解释生僻字词;2.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深入理解诗句的含义和作者的情感;3. 教师选取几个重要的诗句进行详细解析,帮助学生领会诗歌的意境。
四、情感体验(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朗读、默写等方式,体验诗歌中的情感;2. 学生分享自己的情感体验,互相交流。
五、总结与拓展(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诗句的意义和背景,诗歌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2. 学生通过课后作业,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3. 教师推荐一些相关的古典文学作品,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
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诗句的意义和背景,诗歌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指导和帮助,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六、课堂互动(10分钟)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诗句中的意象和情感;2. 学生通过互动交流,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互相启发;3. 教师选取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小组,邀请他们分享讨论成果。
《蝶恋花》名师教学设计(苏教版高一必修四)
![《蝶恋花》名师教学设计(苏教版高一必修四)](https://img.taocdn.com/s3/m/9db2b3d6cc17552706220825.png)
《蝶恋花》名师教学设计(苏教版高一必修四)[教学目标]1. 认识诗歌意象,分析诗歌手法,感悟全诗情感。
2.体会诗词在“炼字”上的艺术魅力。
[课时安排]1课时一、导入课文:春天是百花盛开的季节,去野外踏青,我们常看到蝴蝶在花丛中飞舞的和谐图景。
那么,同学们,你们知道蝴蝶为什么要迷恋花丛吗?也许从生物学的角度来说,蝴蝶是为了食物而留恋。
但这个解答实在太过冷漠。
文学家们对此有自己诗意的理解。
张爱玲的好友炎樱说:“每一只蝴蝶都是一朵花的精魂,回来寻找前生的自己。
”那是一种天生的爱恋:蝴蝶生来就是要恋上花的,而花生来就是在等待那飞翔的精灵。
这种情感早已被古人所咀嚼,梁简文帝就有“翻阶蛱蝶恋花情”的诗句,而晏殊就用其中的“蝶恋花”三字,把唐教坊曲和敦煌曲子词中的《鹊踏枝》的词牌,改成了现在的《蝶恋花》。
这就是词牌名《蝶恋花》的由来。
从这些看来,《蝶恋花》充满了相思之意。
那么现在我们就来读一读晏殊的这首《蝶恋花》,看看其中的情感是否如我们对词牌的解读。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朗读是打开诗词之门的第一把钥匙。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感知其中的情感。
2.请一学生读,其他学生评价(学生多会评价同学缺乏情感)3.那么这首词主要表达的是什么情感呢?(词眼——离别苦)三、品味诗歌:我们通过整体的感知获得了对词的初步印象,对它的情感有了大致的感知,那么请同学们再次自由朗读,选择一句你认为能体现离别之苦的句子,说一说词人是如何表现这种离别之苦的;试一试怎样把这种苦给朗读出来。
(小组合作:一人说,一人读)1、槛菊愁烟兰泣露。
(1)菊花:笼罩着一层轻烟薄雾,看上去似乎在脉脉含愁。
兰花:沾有露珠,看起来又像在默默饮泣。
(2)那菊花怎么会悲愁,兰草怎会哭泣呢?(拟人:用“愁烟”“泣露”将它们人格化,写菊花含愁,兰草哭泣,实际是主人公内心在流泪,表现了主人公的愁情愁绪——这是以悲景写哀情的烘托手法。
)(3)为什么用的是“菊”和“兰”这两种植物?为什么不用别的植物(如松、竹)?松:坚忍不拔的性格竹:刚正有节的节操兰和菊的共同特点是高洁,高雅,超凡脱俗。
(苏教版)《蝶恋花》(晏殊)教案(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苏教版)《蝶恋花》(晏殊)教案(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2c4b8542640e52ea551810a6f524ccbff121ca36.png)
(苏教版)《蝶恋花》(晏殊)教案(网友来稿)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蝶恋花》。
(2)理解《蝶恋花》的诗意和艺术特色。
(3)了解作者晏殊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和背诵,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表达能力。
(2)运用解读、品析等方法,深入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3)通过对比、讨论等方法,引导学生掌握诗歌的表现手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古典诗词的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2)领悟作者对生活和情感的深刻感悟,提升学生的情感素养。
二、教学重点:1. 《蝶恋花》的诗意和艺术特色。
2. 晏殊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三、教学难点:1. 诗歌意境的深入理解。
2. 诗歌表现手法的掌握。
四、教学准备:1. 教师讲义:《蝶恋花》的译文、注释、背景资料等。
2. 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PPT和播放相关音频、视频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晏殊的《蝶恋花》音频,让学生初步感受诗歌的韵律和意境。
(2)简要介绍晏殊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 朗读与背诵:(1)组织学生朗读《蝶恋花》,指导发音和节奏。
(2)鼓励学生背诵,培养语感和表达能力。
3. 解读与品析:(1)分析诗歌的意象、意境和情感。
(2)讲解诗歌的表现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4. 对比与讨论:(1)与其他诗词进行对比,分析《蝶恋花》的独特之处。
(2)组织学生讨论,分享各自的感悟和心得。
5. 总结与拓展:(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2)推荐相关阅读材料,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3)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读诗词,培养审美情趣。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他们的积极性和合作精神。
2. 朗读与背诵:检查学生对《蝶恋花》的朗读和背诵情况,评估他们的语感和表达能力。
3. 解读与品析:通过回答问题和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诗歌意象、意境和情感的理解程度。
4. 作业与练习:评估学生在课后作业和练习中的表现,检验他们对课堂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语文必修iv苏教版第三专题版块二《蝶恋花》最新同步教案
![语文必修iv苏教版第三专题版块二《蝶恋花》最新同步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c08ed53e518964bce847c0c.png)
语文必修IV苏教版第三专题版块二《蝶恋花》最新同步教案《蝶恋花》教案教学目标:1、欣赏苏轼作品清新婉丽的风格。
2、理解本词借此表达的人生哲理。
课型:新授课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学生活动:课前活动:导入:以豪放派著称的苏轼,也常有清新婉丽之作,这首《蝶恋花•花褪残红青杏小》就是这么一首杰作。
“花褪残红青杏小”,既写了衰亡,也写了新生,残红褪尽,青杏初生,这本是自然界的新陈代谢,但让人感到几分悲凉。
睹暮春景色,而抒伤春之情,是古诗词中常有之意,但东坡却从中超脱了。
“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作者把视线离开枝头,移向广阔的空间,心情也随之轩敝。
燕子飞舞,绿水环抱着村上人家。
春意盎然,一扫起句的悲凉。
用别人常用的意象和流利的音律把伤春与旷达两种对立的心境化而为一,恐怕只有东坡可以从容为之。
一、自学指导1、蝶恋花•花褪残红青杏小花褪残红青杏小。
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
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墙里秋千墙外道。
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
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二、合作探究这首词写初夏时节发生于一墙之隔的一次极为平常的遭遇,在略表惆怅与嘲讽之余,却引出妙理,发人深省。
上片为时令背景。
尽管柳绵将尽,春事无多。
然而燕子低昂,绿水环绕,芳草从生,透露出夏日初临的大自然的生机。
下片是在如此明丽的环境中一个“多情却被无情恼”的小小插曲。
墙里墙外的两种人本不相涉。
但一方无情,一方多情,导致了一场感情风波。
《诗人玉屑》卷二一引《古今词话》说此词写行人多情与佳人无情,“极有理趣”。
因为苏轼借此表达了某种人生哲理,行人与佳人的遭遇固属偶然。
“多情却被无情恼”却有普遍性与必然性,在人与物、主观与客观的两者关系中是经常发生的。
人们或许有过多次类似经验,由于不了解“物自无情而人自多情”,许多烦恼由是而起。
然而无情是物的本性,多情是人的本性。
它们始终是难以统一的。
苏轼说自已作文“如万斛泉源,不择地而能出”。
这固然因为他天份高,同时也由于他学养湛深,所以能随处触发,皆成妙谛。
高中语文_蝶恋花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语文_蝶恋花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45efe0a1f46527d3240ce0dd.png)
《蝶恋花》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掌握本词出现的重点字词。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会通过赏析诗词意象品味作品情感的方法,鉴赏诗词的写作风格。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作品通过写景渲染出的主人公的离别相思之苦,进而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多留意观察自然界的美景,做生活的“有情人”。
二、教学重难点1、体会作品借自然意象所表达的主人公的离别相思之苦。
2、鉴赏本词上下片写作风格上的不同。
三、教法和学法1、教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导作用,让学生向“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上转变。
同时又不能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互动、质疑,教师适时的启发点拨,使整个教学导有序,从而构建师生间和谐平等互动的语文课堂。
2、学法:根据高一第二学期学生的古诗词素养情况,着力培养他们学习古典文学的主动性,所以,本课还将采用自主式学习法,让学生在学习古诗词时“动”起来,引导他们自主发现,自主整合,自主积累和自主提高。
四、教学过程1、导语:春天,蝴蝶在花丛中飞翔的图景令我们流连忘返,但是,同学们,你们知道蝴蝶为什么那么留恋花丛吗?有的同学会说,蝴蝶因为食物而留恋,但这个回答过于生硬、冷漠。
文学家们对此自有自己诗意的理解。
张爱玲的好友炎樱曾经说过,“每一只蝴蝶都是一朵花的精魂,回来寻找前生的自己”。
“蝶恋花”三个字,仅从字面上来看,就足以让人心动。
而这种情感也被古人所咀嚼,梁简文帝就有“翻阶蛱蝶恋花情”的诗句,这一诗句的精髓也被晏殊所喜欢,于是,他便将唐教坊曲和敦煌曲子词中《鹊踏枝》的词牌改成了《蝶恋花》。
从这些来看,“蝶恋花”充满了相思之意。
今天,我们大家共同来学习其中一首久负盛名的代表作,那就是晏殊的《蝶恋花》,看本词所传达的情感是否如我们对词牌的解读呢?2、知人论世,了解作者的生平晏殊(991-1055),字同叔,临川(今属江西)人。
七岁能文,十四岁以神童召试,赐同进士出身。
宋仁宗时官至同平章事兼枢密使,范仲淹、韩琦、欧阳修等名臣皆出其门下。
《蝶恋花》教学设计(江苏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
![《蝶恋花》教学设计(江苏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4166b03814d2b160b4e767f5acfa1c7aa0082ca.png)
《蝶恋花·答李淑一》教学设计(江苏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蝶恋花·答李淑一》。
(2)理解诗歌的背景,把握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3)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如韵律、意象、修辞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诗歌内容。
(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
(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亲人的思念之情,理解革命家的英勇献身精神。
(2)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培养民族自豪感。
(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二、教学重点:1. 诗歌的字词释义和背景知识。
2. 诗歌主题的深入理解和情感把握。
3. 诗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欣赏。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含蓄的意象和修辞手法的理解。
2. 诗歌韵律的感悟和运用。
3. 诗歌情感的体会和表达能力。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音乐、图片、视频等手段,营造诗歌所描述的情境,引导学生身临其境地去感受诗歌的美。
2. 互动式教学法:鼓励学生主动参与,积极讨论,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
3. 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逐步揭示诗歌的内涵和意义。
4. 欣赏教学法:指导学生学会欣赏诗歌的美,提高审美情趣。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杨开慧的照片,简要介绍其背景。
(2)分享毛泽东为杨开慧所写的《蝶恋花·答李淑一》的背景故事。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诗歌,注意字词的读音和韵律。
(2)学生分享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3. 课堂讲解:(1)讲解诗歌的字词释义和背景知识。
(2)分析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3)解析诗歌的艺术特色,如韵律、意象、修辞等。
4.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深入解读诗歌内容。
(2)每组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5. 诗歌欣赏:(1)引导学生关注诗歌的美,提高审美情趣。
苏教版选修语文选修高一选修高中语文 第三专题《虞美人》《蝶恋花》教学设计 苏教版必修4
![苏教版选修语文选修高一选修高中语文 第三专题《虞美人》《蝶恋花》教学设计 苏教版必修4](https://img.taocdn.com/s3/m/b595a46c76eeaeaad0f33022.png)
《虞美人》、《蝶恋花》教学目的要求:1、知识目标:理解这两首词所表现的内容(意象),同时理解个别词义等。
2、能力目标:抓关键词语,理清思路,熟读成诵;同时理解本文将“抽象的感情形象化”的艺术特色和跌宕起伏的笔法。
3、思想感情和价值观目标:理解和体会这两首词中作者各自所抒发的感情。
教学重点和难点:抓关键词语,理清思路,熟读成诵;同时理解本文将“抽象的感情形象化”的艺术特色和跌宕起伏的笔法。
教学方法和学法指导:教师继续进行学法指导,让他们抓住重点进行分析感悟和鉴赏,以此上升为一种能力的培养。
教学过程一、关于李煜李煜{937—978},字重光,史称南唐后主。
他工书,善画,洞晓音律,具有多方面的文艺才能。
宋太祖开宝八年,宋兵攻克金陵,李煜肉袒出降,被送到汴京,被囚禁在一座小楼里,被封为违命侯。
过了二年多囚犯般的屈辱生活,相传后主于七月七日他的生日那天在寓所命歌伎唱《虞美人》词,声闻于外,宋太祖闻之大怒,命秦王赵廷美赐牵机药(中药马钱子的提取物)将他毒死。
可以说此词是他的绝命词。
前人吊李后主诗云:“作个才子真绝代,可怜薄命作君王。
”的确,作为一个“好声色,不恤国事”的亡国之君没什么好说的,可是作为一代词人,他给后代留下了许多惊天地,泣鬼神的血泪文字,千古传诵。
这首《虞美人》就是其中最为人们所熟知的一篇。
二、理清思路,指导学生背诵。
隔句相承,三度对比的特点,进行诵读。
“何时了”“又东风”“应犹在”是一脉相承,专说宇宙永恒不变;“往事知多少”“不堪回首”“朱颜改”也是一脉相承,专说人生之短暂无常。
头二句以春花秋月之无休无尽和人世间多少“往事”之短暂无常对比;“小楼昨夜又东风”的永恒和“故国不堪回首”的变化无常相对比;“雕栏玉砌应犹在”和“朱颜改相对比。
问答对何时了又东风应犹在(永恒有常)知多少不堪回首朱颜改(短暂难测)几多愁江水不言之言(永恒和短暂达到统一)三、具体研习重要的文句1、提问:“春花秋月”本是美好的事物,词人为什么希望它结束呢?明确:它的确是美好的事物,然而随着词人身份地位的改变,这些美好的事物也将在词人的心里改变颜色。
语文 3.2.2(蝶恋花)同步备课教案 苏教版必修4 教案
![语文 3.2.2(蝶恋花)同步备课教案 苏教版必修4 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d0e379d50e79b89680203d8ce2f0066f533642d.png)
蝶恋花教案教学目标:1、披文入情,由辞体情。
2、体味本词的写作特色。
课时:1节教学方式:研习式教学内容及过程:一、导引:有这样一位词人,他擅长小令,多表现诗酒生活和悠闲情致,语言婉丽。
他的《浣溪沙》中有“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原诗: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二句,传诵颇广。
知道这位词人是谁吗?对,他就是晏殊。
今天,我们来学习的他另一首颇负盛名的词作――《蝶恋花》。
二、文学常识关于作者:人物评传晏殊(991-1055),字同叔。
抚州临川(今江西临川)人,北宋前期著名词人。
十四岁以神童入试,赐进士出身,命为秘书省正字,迁太常寺奉礼郎、光禄寺丞、尚书户部员外郎、太子舍人、翰林学士、左庶子,仁宗即位迁右谏议大夫兼侍读学士加给事中,进礼部侍郎,拜枢密使、参加政事加尚书左丞,庆历中拜集贤殿学士、同平章事兼枢密使、礼部刑部尚书、观文殿大学士知永兴军、兵部尚书,封临淄公,谥号元献,世称晏元献。
晏殊历任要职,更兼提拔后进,如范仲淹、韩琦、欧阳修等,皆出其门。
他以词著于文坛,尤擅小令,有《珠玉词》一百三十余首,风格含蓄宛丽。
其代表作为《浣溪沙》、《蝶恋花》、《踏莎行》、《破阵子》、《鹊踏枝》等,其中《浣溪沙》中“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为千古传诵的名句。
他亦工诗善文,原有诗文二百四十卷,现存不多,大都以典雅华丽见长。
生平详见《宋史》卷三一一。
有胡亦堂辑《晏元献遗文》一卷。
晏殊自幼聪明,七岁能文,被称为“神童”,十四岁中进士,历任太常寺奉礼郎、光禄寺丞、集贤校理、太常寺丞、户部员外郎、翰林侍读学士、三司使、枢密副使、参知政事等职。
五十三岁时,任枢密使加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官居宰相位。
第二年罢相,被贬为工部尚书,接着又出任颖州(今安徽阜阳)、陈州(今河南淮阳)、许州(今河南许昌)等地的地方长官,后升任兵部尚书。
六十四岁病逝,宋仁宗亲临丧事,死后赠司空兼侍中,谥号元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蝶恋花教案
教学目标:
1、披文入情,由辞体情。
2、体味本词的写作特色。
课时:1节
教学方式:研习式
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导引:
有这样一位词人,他擅长小令,多表现诗酒生活和悠闲情致,语言婉丽。
他的《浣溪沙》中有“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原诗: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二句,传诵颇广。
知道这位词人是谁吗?对,他就是晏殊。
今天,我们来学习的他另一首颇负盛名的词作――《蝶恋花》。
二、文学常识
关于作者:人物评传
晏殊(991-1055),字同叔。
抚州临川(今江西临川)人,北宋前期著名词人。
十四岁以神童入试,赐进士出身,命为秘书省正字,迁太常寺奉礼郎、光禄寺丞、尚书户部员外郎、太子舍人、翰林学士、左庶子,仁宗即位迁右谏议大夫兼侍读学士加给事中,进礼部侍郎,拜枢密使、参加政事加尚书左丞,庆历中拜集贤殿学士、同平章事兼枢密使、礼部刑部尚书、观文殿大学士知永兴军、兵部尚书,封临淄公,谥号元献,世称晏元献。
晏殊历任要职,更兼提拔后进,如范仲淹、韩琦、欧阳修等,皆出其门。
他以词著于文坛,尤擅小令,有《珠玉词》一百三十余首,风格含蓄宛丽。
其代表作为《浣溪沙》、《蝶恋花》、《踏莎行》、《破阵子》、《鹊踏枝》等,其中《浣溪沙》中“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为千古传诵的名句。
他亦工诗善文,原有诗文二百四十卷,现存不多,大都以典雅华丽见长。
生平详见《宋史》卷三一一。
有胡亦堂辑《晏元献遗文》一卷。
晏殊自幼聪明,七岁能文,被称为“神童”,十四岁中进士,历任太常寺奉礼郎、光禄寺丞、集贤校理、太常寺丞、户部员外郎、翰林侍读学士、三司使、枢密副使、参知政事等职。
五十三岁时,任枢密使加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官居宰相位。
第二年罢相,被贬为工部尚书,接着又出任颖州(今安徽阜阳)、陈州(今河南淮阳)、许州(今河南许昌)等地的地方长官,后升任兵部尚书。
六十四岁病逝,宋仁宗亲临丧事,死后赠司空兼侍中,谥号元献。
晏殊知人善任,当世名人范仲淹、孔道辅都出其门下,韩琦、富弼、欧阳修、宋祁等人均被重用,他庭前“门前桃李重欧苏,堂上葭莩推富范”的对联,是他选贤任能的真实写照。
晏殊还很注意培养人才,热心教育事业,1027年,他留守南京(今河南商丘)时,“大兴学校,以教诸生”,使五代以来荒废了的教育事业,很快由衰复兴,体现了他为国兴学,培养人才的战略眼光和实干精神。
晏殊善长诗词尤工小令,他的词,承袭南唐风格,追宗“西昆体”,以情致胜。
文词典丽,雍容华贵,妙语天成,韵味独特,又不失清新雅淡,含蓄委婉,温润圆融,意趣横生的艺术风格。
有“导宋词之先路”,“为北宋倚声家之初祖”的美誉。
“无可奈
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和“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等佳句,为千古传颂。
作品有《珠玉词》、《晏元献遗文》传世。
三、文本研习: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槛.菊(jiàn)不谙.(ān)彩笺.(Jiān)
凝噎.(yē)暮霭.(ǎi)玉砌.(q ì)
纶.巾(ɡuān)豆蔻.(kòu)跬.步(kuǐ)商贾.(ɡǔ)忏.悔(chàn)松柏.(b ǎi)
2、起句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这些景物带有什么特点?
起句描写了晓庭圃中的景物:菊花笼罩着一层轻烟薄雾,看上去似乎在脉脉含愁;兰花上沾有露珠,看起来又像在默默饮泣。
|兰和菊本就含有某种象征色彩(象征品格的幽洁),这里用“愁烟”、“泣露“将它们人格化,将主观色彩移于客观景物,透露女主人公自己的哀愁。
因此说,这些景物都染上了主观的色彩。
3、第二句中,写罗幕的“轻寒”,与“燕子双飞去”有必然关系吗?特别点出“双飞”有什
么意味?
(先说这两句的大意:新秋清晨,罗幕之间荡漾着一缕轻寒,燕子双双穿过帘幕飞走了。
)这两种现象间本不一定存在着联系,但在充满哀愁、对节候特别敏感的主人公眼里,那燕子似乎是因为不耐罗幕轻寒而飞去的。
这里与其说是燕子的感觉,倒不如是写帘中人的感觉――不只是在生理上感到初秋的轻寒,而且在心理上也荡漾着孤孑凄清而引起的寒意。
|燕子的双飞,更反衬出主人公的孤独。
这两句表面上是只写客观景物,实则暗含着浓浓的情感色彩。
真乃“一切景语皆情语”。
4、第三句“明月不谙离别苦,斜光到晓穿朱户”点明了什么?有没有别的信息?
这句在时间上由“今晨”回到“昨夜”。
有两点变化。
一是点明了幽怨、哀愁是因为“离别”,二是“怨”由隐微转为强烈――怨恨月亮不解人意。
|明月本无知无情,它只顾光照朱户,原很自然;既如此,似乎不该怨恨它。
但却偏要怨。
这种仿佛无理的埋怨,却正有力地表现了女主人公在离恨的煎熬中对月彻夜无眠的情景及外界事物所引起的触动。
这与苏轼《水调歌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机杼相类。
5、看第四、五句――“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问:
⑴词句中哪些词与上面照应?
“昨夜”承上“到晓”,折回写今晨登高望远;“独上”应上“离恨”,反照“双飞”;“望尽天涯路”正从上文的一夜无眠生出。
⑵“昨夜西风凋碧树”只是眼前所见之景吗?“凋”字如何理解?
“昨夜西风凋树”,不仅是登楼即目所见,而且包含有昨夜通宵不寐卧听西风飘落树叶情景的回忆。
|碧树因一夜西风而尽凋,足见西风之劲肃杀,“凋”字正传出这一自然界的变化给予主人公的强烈感受。
故“凋”字既写出了景,又道出了情。
⑶“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与上文有何关系?这句所写的境界有什么特别处?
既然主人公有着浓郁的离愁别恨,就要想法排遣,于是,她“便独上高楼”。
|以上抒写的只是忧伤低迴之音,这里却出人意料地展现出一片无限寥廓的境界――“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有人说,这里固然有凭高望远的苍茫百感,也有不见所思的空虚怅惘,但这所向空阔、毫无窒碍的境界却又给主人公一种精神上的满足,使其从狭小的帘幕庭院的忧伤
愁闷转向对广远境界的骋望。
所以,这几句尽管包含望而不见的伤离情绪,但感情是悲壮的,没有纤柔颓靡的气息;语言也冼尽铅华,纯用白描。
气象阔大,境界高远,成为全词的警句。
6、看最后一句。
分析本句与上句的联系,两个分句之间怎样的关系?这句与上一句有某些共同点吗?
这句与上句亦有一定的因果关系。
由于高楼骋望,不见所思,因而想到音书寄远:“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两个分句一纵一收,将主人公音书寄远的强烈愿望与音书难抵的可悲现实对照起来写,更加突出了“满目山河空念远”的悲慨,词也就在这渺茫无着落的怅惘中结束。
|“山长水阔”与“望尽天涯路”照应,“知何处”的感叹更增添了全词悠远辽阔的意境和令人思之不尽的情致。
四、体味本词的艺术特色。
1、本词与晏殊的其它词作相比,它的上、下片之间,在境界、风格上是稍有区别的。
上片
取境较狭,风格偏于柔婉;下片却境界开阔,风格近乎悲壮。
2、词中,作者用了烘托与反衬的手法写女主人公内心的悲苦。
前者如“槛菊愁烟兰泣露”,
是以悲景写愁,与词中人物同病相怜。
后者如“燕子双飞”、“明月穿户”,都以乐景写悲,以双燕、月光无情反衬女子有情。
五、课后作业:
1、有感情地背诵此词。
2、做“学习讲义”上的有关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