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论仁ppt课件

合集下载

孔子课件(共24张PPT)

孔子课件(共24张PPT)

孔子的箴言名句:
听其言而观其行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孔子的箴言名句: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雕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匹夫不可夺志也
孔庙
孔子论学习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 者不如乐之者。
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 。
儒家:崇奉孔子学说的重要学派。学说 内容重视伦理道德教育,它的经典是封 建统治阶级的最高教条,成为中国封建 文化的主体,也为后代保存了丰富的民
族文化遗产。
《论语》
《论语》是早期语录体散文 ,记载孔子 及其弟子的言行,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 子纂录而成。
《论语》涉及哲学、政治、经济,教育 、文艺等诸多方面,内容非常丰富,是 儒学最主要的经典。
要点:
(1)他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创 立了以“仁”为核心的早期儒家 学说,教导人们怎么为人处世。 因此,人们称他为圣人。 (2)流传于世的一部《论语》, 其中许多思想,可让人终生奉行 ,而且沿用至今。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联系这句话的意思 ,举举生活中的实例,想想,孔子是在教 导我们做什么样的人?
只有真正的贤者,才能不 被物质生活所累,才能始 终保持心境的那份恬淡和 安宁。穷困不要紧,重要 的是有节操,有乐观的生 活态度。

第三个故事
(2)孔子为什么说了解一个实在不容易啊?
【眼见不一定为实,内心的想法太主 观,要从多种角度,不同方面,全面地 去了解一个人】
孔子知道错怪颜回,才有此感叹,从他的感 叹中,你觉这是一位怎样的圣人?
21 孔子
大教育家孔子
请同学们都从不同途径了 解孔子,请大家初步交流一 下。

论语论仁

论语论仁

• 初,孤竹君欲以次子叔齐(上图)为继承人,及父卒,叔齐让位于伯 夷(下图)。伯夷以为逆父命,遂逃之,而叔齐也不肯继承,亦逃之。 后来二人听说西伯昌善养老人,尽往归焉。及至,正值西伯卒,武王 兴兵伐纣,二人叩马而谏,说:“父死不葬,爰及干戈,可谓孝乎? 以臣弑君,可谓仁乎?”武王手下欲动武,被姜太公制止,说:“此 7.15冉有曰:“夫子為衛君乎?”子貢曰: 义人也”,扶而去之。后来武王克商后,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 “諾。吾將問之。”入,曰:“伯夷、叔 食周粟,逃隐于首阳山,采集野菜而食之,最后饿死于首阳山。
• 4.4子曰:“苟志於仁矣,無惡也。” • 1,朱熹注:苟,誠也。志者,心之所之也。 其心誠在於仁,則必無為惡之事矣。楊氏 曰:“苟志於仁,未必無過舉也,然而為 惡則無矣。” • 2,董仲舒《春秋繁露· 玉英篇》:“難者曰: 為賢者諱皆言之,為宣、穆諱獨弗言,何 也?曰:不成於賢也。其為善不法,不可 取亦不可棄。棄之則棄善志也,取之則害 王法,故不棄亦不載,以意見之而已。茍 志於仁無惡,此之謂也。”《鹽鐵論· 刑德 篇》:“故春秋之治獄,論心定罪,志善 而違於法者免,志惡而合於法者誅。”
• 8.7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 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已, 不亦遠乎?” • 弘,寬廣也。毅,強忍也。非弘不能勝其 重,非毅無以致其遠。 • 仁者,人心之全德,而必欲以身體而力行 之,可謂重矣。一息尚存,此志不容少懈, 可謂遠矣。程子曰:“弘而不毅,則無規 矩而難立;毅而不弘,則隘陋而無以居 之。”又曰“弘大剛毅,然後能勝重任而 遠到。”
“兗公”,宋真宗加封為“兗國公”,元文宗又尊為“兗 國複聖公”。明嘉靖九年改稱“複聖”。山東曲阜還有 “複聖廟”。 • 子曰:“吾與回言終日,不違,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 以發,回也不愚。” • 子謂子貢曰:“女與回也孰愈?”對曰:“賜也何敢望回? 回也聞一以知十,賜也聞一以知二。”子曰:“弗如也; 吾與女弗如也。” • 子曰:“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 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

仁者爱人_课件

仁者爱人_课件

仁者见仁
4.15 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 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 曾子曰:“学说可以 用一个根本的原则贯起来。”曾参答道:“是的。” 孔子走出去以后,其他学生问道:“这是什么意 思?”曾参说:“夫子的学说只不过是忠和恕罢 了。”
既以非之,何以易之?子墨子言日:“以兼相爱、交相利之法易之。”然则兼 相爱、交相利之法,将奈何哉?子墨子言:“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 共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是故诸侯相爱,则不野战;家主相爱,则不相算;人 与人相爱,则不相贼;君臣相爱,则惠忠;父子相爱,则慈孝;兄弟相爱,则和调。 天下之人皆相爱,强不执弱,众不劫寡,富不侮贫,贵不敖贱,诈不欺愚。凡天下祸 算怨恨可使毋起者,以相爱生也,是以仁者誉之。 (《墨子·兼爱中》)
课堂小结
孔子仁的多重含义 忠、恕
学人谈片
仁 论善良
仁者爱人 仁者见仁
百家争鸣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兼爱
课堂作业
1. 阅读下面的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 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 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1)孔子在这里把“仁”与“圣”做了区别,这个区别的关 键在哪里?请用自己的话简要陈述。 (2)孔子认为“圣”的境界“尧舜其犹病诸”,你如何理解?
百家争鸣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孟子日:“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 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 下可运之掌上。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见孺 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 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由是 观之,无侧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 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 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 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有是 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谓其君不能者,贼其君者 也。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 之始达。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 母。” (《孟子·公孙丑上》)

课件《好仁不好学ppt课件

课件《好仁不好学ppt课件
? 提示:
(先进的知识技能与良好的道德品质之间关 系就是成才与做人之间的关系。)
(幸福就是人们的渴求在被得到满足或部分 被得到满足时的感觉,是一种精神上的愉 悦。)
资料一
? 第三次科技革命是人类文明史上继蒸汽技术革命和 电力技术革命之后科技领域里的又一次重大飞跃。它以 原子能、电子计算机 和空间技术的广泛应用为主要标志, 涉及信息技术 、新能源技术、 新材料技术 、生物技术 、 空间技术和 海洋技术 等诸多领域的一场信息控制技术革 命。这次科技革命不仅极大地 推动了人类社会经济、政 治、文化领域 的变革,而且也影响了 人类生活方式和思 维方式 ,使人类社会生活和人的现代化向更高境界发展。 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讲,第三次科技革命是迄今为止人类 历史上规模最大、影响最为深远的一次科技革命,是人 类文明史上不容忽视的一个重大事件。
—— 《论语 ·阳货》
仁、礼、文
——
··
》而学 语论《
文学以则 力余有行 仁亲而众爱泛
信而谨 弟则出 孝则入子弟
曰子
《诗》、《礼》
陈亢问于伯鱼曰:“子亦有异闻乎?”
对曰:“未也。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曰: ‘学《诗》乎?'对曰:‘未也。'‘不学 《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他日,又 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礼乎?'对曰: ‘未也。'‘不学礼,无以 立。'鲤退而学礼。”
原因三:学可去蔽
子曰:“由也!女闻六言六蔽乎?”
对曰:“未也。”
“居!吾语女。好仁不好学,其蔽
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
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
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
学,其蔽也狂。”
——《论语 ·阳货》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优质课)课件:12.《论语》十二章(共22张PPT)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优质课)课件:12.《论语》十二章(共22张PPT)
《论(lú n)语》属语录体散 文,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 子关于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 记录,共20篇 。内容有孔 子谈话,答弟子问及弟子间 的相互讨论。它是研究孔子 思想的主要依据。南宋时, 朱熹把它列为“四书” (《论语》《孟子》《大学》 《中庸》)之一,成为儒家 的重要经典。
孔子
德配天地,道冠古今 删述六经,垂宪万世
适用的。 • 第四则主要谈对知识的巩固与创新。学习是一个由浅入深、不断循序 渐进的过程,只有不断学习,不断创新,才能为人师表,简练的话语 中蕴含深刻的哲理。 • 第五则讲的是学习方法,强调学习和思考相结合的必要性,阐明了 “学”与“思”的辩证关系。
论儒家经典
• 第六则是讲孔子称赞颜回,对他作了高度评价。这里讲颜回“不改其乐”, 这也就是贫贱不能移的精神,这里包含了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道理,即人总 是要有一点精神的,为了自己的理想,就要不断追求,即使生活清苦困顿也 自得其乐。 第七则讲的是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在这里没有具体指懂得什么,看来是 泛指,包括学问、技艺等。 第八则是要提倡“安贫乐道”,认为有理想、有志向的君子不会总是为自己 的吃穿住而奔波,“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对于有理想的人来讲, 可以说是乐在其中。同时,他还提出,不符合于道的富贵荣华,他是坚决不 予接受的,对待这些东西,如天上的浮云一般。 第九则讲的是学习态度和个人修养,强调无论何时何地都要虚心向别人学习, 同时要有正确的学习态度。“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已成为至理名言。
• •

论儒家经典
• • • 第十则讲要珍惜时间,孔子说:“消逝的时光就像这河水一样啊,不分昼夜 地向前流去。” 第十一则讲人要立志。“志”就是人的志向、志气。“匹夫不可夺志”,反 映出孔子对于“志”的高度重视,甚至将它与三军之帅相比。人要有自己的 独立人格,他应维护自己的尊严,不受威胁利诱,始终保持自己的“志向”。 第十二则讲教育方法问题。即:博览群书,广泛学习,就与切身有关的问题 提出疑问并且去思考,仁就在其中了。

《论语》里仁篇浅析课件

《论语》里仁篇浅析课件

1、孔子说,富与贵,每个人都喜欢,但如 果不是正规得来则不要。贫与贱,是人人 讨厌的,要以正规的方法上进,慢慢脱离 贫贱,而不应该走歪路。 2、“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没有 “仁”这个境界,靠什么成名呢? 3、“无终食之间违仁”,“食”就是吃饭, “终食”,吃完一顿饭,“终食之间”就 是指一顿饭的工夫。是说哪怕是一顿饭的 工夫,君子也不会违背仁德境界。
【原文】 4·4 子曰:“苟志于仁矣, 无恶也。” 【译文】 孔子说:“如果立志于仁, 就不会做坏事了。”
“苟”就是如果的意思,“志”就是 立志。本章传统解释如上面的译文, 但与前面三章的内涵接不上。如果解 释成“一个真正有忠于仁的人,看天 下没有一个人是可恶的”,就通了。
【原文】 4·5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 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 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 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孔子在《易·系传》中说:“显诸仁,藏 诸用。鼓万物而不与圣人同忧,盛德大业 至矣哉!”《孟子》最后一篇《尽心》章 的上章里所提到:“君子所性,虽大行不 加焉;虽穷居不损焉,分定故也。君子所 性,仁、义、礼、智根于心。其生色也, 睟然见于面,盎于背,施于四体,四体不 言而喻。”孔子学说主要精神是“仁”。 孔子对于“仁”的注解全部都在《里仁》 这一篇中,谈“仁”的用,多于谈“仁” 的体。
1、“里”字应该作为动词看,当然也指 居住的地方。有处的意思。“居、住、 处”在古文中,有时是表示站或坐在那 里,是动词。因此,本章的“里”的意 义就是“自处”“自立”。 2、中国古代“仁”字就是这样写:人两 足走路旁加个二,“二人”是两个人, 就是人与人之间的事,怎样相处、怎样 相爱、怎样互助的问题,就是仁。而时 习之,学的是什么?学的是仁。

《论语》论仁.ppt

《论语》论仁.ppt

(三)统治者如何达到仁呢? (能做到5点即可)
子张问仁于孔子。孔子曰 :“ 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 请问之。曰 :“恭、宽、信、 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 ,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 则足以使人 。”《阳货》
(四)为仁贵在坚持
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 是,颠沛必于是。《里仁》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 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 》
• (二)普通人如何做到仁 • 1.从积极方面来讲,要设身 处地地为他人着想,推己及 人(忠) • 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 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
仁之方也已。《雍也》
2.从消极方面来说,自己不 想要的也不要把它强加给别 人
仲弓问仁。子曰 :“出门如见 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 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 家无怨 。”仲弓曰 :“雍虽 不敏,请事斯语矣 。” 《颜 渊》
子贡曰 :“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 何如?可谓仁乎?”子曰 :“何事 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 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 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 已。”《雍也》
• (二)几个问题 • 1. 孔子的“爱人”是有 鲜明阶级性的。 • 2.不能抹杀孔子对普通 人的关注。
• 厩焚。子退朝,曰 :“伤 人乎?”不问马。《乡党》 • “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为 其像人而用之也。”《孟子 ·梁惠王》
子夏问孝。子曰 :“色难。 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 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为政》
子曰 :“父母之年,不可不知 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里仁》 子曰 :“父母在,不远游。游 必有方 。”《里仁》 孟武伯问孝。子曰 :“父母唯 其疾之忧 。” 《为政》
2.不要忤逆父母,不要违背社 会道德规范和法律

孔子论仁ppt课件

孔子论仁ppt课件
精选PPT课件

10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 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已所不欲,勿 施于人。”
精选PPT课件

11
仲弓问仁。子曰:出门 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 祭。已所不欲,勿施于 人。在邦无怨,在家无 怨。d
精选PPT课件
12
仁的含义:仁爱,关怀, 谅解,容忍
精选PPT课件
13
“爱人”之“爱”是有等级的 爱: 平级之间:平等,尊便 上对下:宽容,关爱 下对上:服从,拥护
孔子论“仁”
1
精选PPT课件
2
孔子矛头的指向:春秋时期, 人心不古,天下无道,礼坏乐 崩,诸侯国攻伐频仍,周天子 王权衰弱,社会处于急剧动荡 之中。
精选PPT课件
孔子的理想社会模式
3
大同:尧、舜时期(祖述尧、 舜) 原始的民主,平等,和爱,天 下为公
精选PPT课件
4
小康:西周文王、武王、周公 时期(宪章文武),拥护周礼。 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
20
子 曰 : “ 仁 远 乎 哉 ? 我欲仁,斯仁至 矣。”
精选PPT课件
21
△“仁”的制度基础:孝与 礼
精选PPT课件
22
有 子 曰 : 其 为 人 也 孝 悌 , 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 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 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 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 之本与!
精选PPT课件
23
子张问仁于孔子。孔子曰:“能 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 问之。”曰:“恭,宽,信,敏, 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 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 人。”
精选PPT课件
42
夫儒者以六艺为法。六艺经传以 千万数,累世不能通其学,当年 不能究其礼,故曰“博而寡要, 劳而少功”。若夫列君臣父子之 礼,序夫妇长幼之别,虽百家弗 能易也。

《孔子的仁学思想》课件

《孔子的仁学思想》课件
强调尊重父母、关爱他人以及养育子孙的责任。
3 慈悲宽恕
解释宽容和原谅的概念,并探讨其在人际关系中的重要性。
八个修身之法
1
自律
追求品德和修养上的自我约束。
整洁
2
注重清洁和整齐,提倡保持良好卫生和
环境。
3
诚实
坦率和真实与他人交往和沟通。
孔子的道德规范
仪礼
形容在社会和个人中的行为规 范和礼仪。
廉耻
诚实、正直和遵守道德规范。
与儒学、道家等其他哲学流派的异同之处。
仁的定义及其重要性
仁的内涵
解释仁的含义,并探讨其与同情 心、共情力的关系。
仁的重要性
阐述仁对个人、社会和世界的重 要意义。
仁的公正
探讨仁与公正的关系,并讨论其 在法律和道德中的应用。
仁的实践方法
1 克己奉公
探讨对他人利益的无私奉献和个人修养的重要性。
2 亲亲敬老
发扬仁爱精神的意义
探讨仁爱精神在个人和社会中的重要性,以及其影响。
孔子对人性的看法
解释孔子对人性的理解和观点,并探讨其在现代社会中的启示。
仁学思想在现代社会中的意义
强调仁学思想在解决现代社会问题和提高人类素质方面的重要性。
仁学思想对企业经营的启示
探索仁学思想如何在企业管理中发挥作用,提高商业道德和企业文化。
仁政的实践
探讨孔子的政治思想如何在中国 历史上得到应用。
仁义礼智信的关系
1
仁义礼智信的内涵
详细解释仁义礼智信的意义和相互关系。
2
四德的实践
探索在现代社会中如何实践仁义礼智信。
3
仁义礼智信与领导力
分析仁义礼智信对领导能力的积极影响。
孔子“学而时习之”的教育理念

孔子思想课件

孔子思想课件

孔子与儒家讲授课件分以下六个方面对孔子的思想进行讲授,讲授中会涉及一些和当前有关的理论和管理问题:一、孔子论政二、孔子论学三、孔子论仁四、孔子论孝五、孔子论道德修养六、孔子的为人一、孔子论政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为政》第二1)子曰:“导之以政,齐之以德,民免而无耻。

导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为政》第二3)子路曰:“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子曰:“必也正名乎。

”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

奚其正?”子曰:“野哉由也。

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

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

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

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子路》第十三3)齐景公问政于孔子。

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得而食诸?”(《颜渊》第十二11)子夏为莒父宰,问政。

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子路》第十三17)子适卫,冉有仆,子曰:“庶矣哉。

”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

”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

”(《子路》第十三9)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

”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 曰:“去兵。

”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

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颜渊第十二7》)子曰:“从我于陈蔡者,皆不及门也。

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语:宰我、子贡;政事:冉有、季路;文学:子游、子夏。

”(《先进》第十一2)二、孔子论学子曰:“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阳货》第十七2)子曰:“由也,汝闻六言六蔽矣乎?”对曰:“未也。

”“居,吾语汝。

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愚蠢);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放荡无根);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损害正义);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尖刻刺人);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捣乱闯祸);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胆大妄为)。

11《论语》论仁

11《论语》论仁

六、杀身成仁
• 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人,有杀身以成仁。” • 孔子在谈论仁人志士对待生死得态度时,指出仁者应有“杀身成仁”得决心和准备。
七、修身达仁
• 1.“仁”是道德标准和理想人格(孔子把具备“仁”得理想人格得人称为“君子”。孔子得学生曾 参说“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仁”与生活
正如孔子所说,其实要做到 仁并不难,只要你想做。当大家 了解完孔子得仁之后,大家得到了哪些启发?现实生活中我们要怎么做才是“仁”呢?接下来,让我们
再一次与孔子亲密接触,看看我们应该怎样在现实生活中运用“仁”学。

(1)克己复礼:克制
• 自己,回复到礼得规定。 生活中,我们都会有
• 很多欲望,有些欲望是合
• 仁其实很简单,只要你
• 懂得爱人就可以了。你可否
• 意识到,你身边得每个人都很重要,你是否曾经关注过他们,比方说为我们学校得校园环境卫生默默奉献得工 人,如为我们宿舍得安定和谐而苦口婆心得宿管老师,如为我们学校得安全筑起第一道防线得门卫老师……当 你再次遇见他们时,请问一声好,请给他们一个微笑,这样,你就已经是一个“仁”者了。
孔子说:“志士仁人决不为了自己活命而做出损害仁义得事情,而是宁可牺牲自己也要恪守仁义 得原则。”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颜渊问怎样做才是仁。孔子说:“克制自己,一切都照着礼得要求去做,这就是仁。一旦这样做了,天下得一 切就都归于仁了。实行仁德,完全在于自己,难道还在于别人吗?”颜渊说:“请问实行仁得条目。”孔子说: “不合于礼得不要看,不合于礼得不要听,不合于礼得不要说,不合于礼得不要做。”颜渊说:“我虽然愚笨,也 要照您得这些话去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28
巧言令色,鲜矣仁。
.

29
乡 愿 , 德 之 贼 也。
.
D
30
知者乐水,仁者 乐山。知者动, 仁者静。知者乐, 仁者寿。
.
31
仁者安仁,智者利仁。
.
32
子夏曰:博学而 笃志,切问而近 思,仁在其中矣。
.
△实现“仁”的途径D
33
颜渊问仁。子曰:克已 复礼为仁,一日克已复 礼,天下归仁焉。为人 由已,而由人乎哉!
.
21
△“仁”的制度基础:孝与 礼
.
22
有 子 曰 : 其 为 人 也 孝 悌 , 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 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 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 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 之本与!
.
23
子张问仁于孔子。孔子曰:“能 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 问之。”曰:“恭,宽,信,敏, 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 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 人。”
38
樊 迟 问 仁 : 仁 者 先 难而后获,可谓仁 矣。
.

39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 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 死而後己,不亦远乎?
.

40
志士仁人,无求 生以害仁,有杀 身以成仁。
.
41பைடு நூலகம்
司马谈《论六家要旨》:儒者 博而寡要,勞而少功,是以其 事難盡從。然其序君臣父子之 禮,列夫婦長幼之别,不可易 也。
.
5
西周的政治模式:仁政礼治, 君圣,臣贤,民心 周礼:一套完整的等级制度, 包括典章,制度,仪节,习俗
.
6
社会价值观的核心: 仁
.

7
礼与孝都是外在的要求与 规范 内心道德情感的建设—— 仁
.
△什么是仁?
8
樊迟问仁:爱人
.
9
子曰:“参乎!吾道一以 贯之。”曾子曰:“唯。” 子出,门人问曰:“何谓 也?”曾子曰:“忠恕而 已矣。”
.
24
樊迟问仁。子曰: “居处恭,执事敬, 与人忠。虽之夷狄, 不可弃也。”
.
25
司马牛问仁。子曰:仁者, 其言也讱。曰:其言也讱, 斯谓之仁已乎?子:“为 之难,言之得无讱乎?”
.
△ “仁”的外在表现
26
刚 、 毅 、 木 、 讷 近 仁 敏于事而讷于言。
.
27
雍也仁而不佞。子曰: “焉用佞?御人以口 给,屡憎于人。不知 其仁,焉用佞?”
孔子论“仁”
1
.
2
孔子矛头的指向:春秋时期, 人心不古,天下无道,礼坏乐 崩,诸侯国攻伐频仍,周天子 王权衰弱,社会处于急剧动荡 之中。
.
孔子的理想社会模式
3
大同:尧、舜时期(祖述尧、 舜) 原始的民主,平等,和爱,天 下为公
.
4
小康:西周文王、武王、周公 时期(宪章文武),拥护周礼。 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
.
△“仁”的重要性
14
里仁为美。择不处仁, 焉得知? 当仁,不让于师 d
.
15
君子去仁,恶乎成名? 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 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 是。
.
16
民之于仁也,甚于水火。 水火,吾见蹈而死矣, 未见蹈仁而死者也。
.
“仁者”的好处
17
唯仁者能好人,能恶 人。 苟志于仁矣,无恶也。
.
“不仁”的后果
.
42
夫儒者以六艺为法。六艺经传以 千万数,累世不能通其学,当年 不能究其礼,故曰“博而寡要, 劳而少功”。若夫列君臣父子之 礼,序夫妇长幼之别,虽百家弗 能易也。
.
18
不仁者不可久处约, 不可以长处乐 。
.
△当代人对“仁”的执行状况
19
我未见好仁者,恶不仁者。好仁 者,无以尚之。恶不仁者,其为 仁矣,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有 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我未见 力不足者。盖有之矣,我未之见 也。
.
△其实,“仁”并不遥远。
20
子 曰 : “ 仁 远 乎 哉 ? 我欲仁,斯仁至 矣。”
.

10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 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已所不欲,勿 施于人。”
.

11
仲弓问仁。子曰:出门 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 祭。已所不欲,勿施于 人。在邦无怨,在家无 怨。d
.
12
仁的含义:仁爱,关怀, 谅解,容忍
.
13
“爱人”之“爱”是有等级的 爱: 平级之间:平等,尊便 上对下:宽容,关爱 下对上:服从,拥护
.
34
顔淵曰:“請問其 目。”子曰:“非禮 勿視,非禮勿聽,非 禮勿言,非禮勿動。”
.
35
子夏曰:博学而 笃志,切问而近 思,仁在其中矣。
.
36
人之过也,各于其 党。观过,斯知仁 矣。
.
37
子贡问为仁。子曰: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 其器。居是邦也,事其 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 仁者。”D
.
△“仁”需要坚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