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齿髓腔底穿置失活剂引起牙周组织损伤及下唇麻木1例

牙齿髓腔底穿置失活剂引起牙周组织损伤及下唇麻木1例
牙齿髓腔底穿置失活剂引起牙周组织损伤及下唇麻木1例

牙齿髓腔底穿置失活剂引起牙周组织损伤及下唇麻木1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某女,53岁,右下颌后牙自发痛数日,来口腔科就诊。患者于21日前右下颌后牙自发痛,遇冷热食物时疼痛剧烈。口腔科以47急性牙髓炎诊治,用裂钻开髓后,窝洞内有鲜血冒出。探﹙++﹚,叩﹙±﹚冲洗后置樟脑酚棉球,2d后又在47窝洞内置失活剂(亚砷酸)。患者隔日因疼痛剧烈,随来口腔科,自述疼痛一天一夜,牙龈处溃烂,下半口牙及面部疼痛剧烈,无法进食。医生随即取出窝洞内失活剂,换樟脑酚棉球,全身用抗生素药。2d后患者复诊,自述下唇麻木,喝水时右侧口角漏水,右侧下颌牙及头颞部疼痛剧烈。

1.2检查48近中阻生,47远中邻面龋,松动Ⅲ,牙龈乳头及附着龈颜色呈乳白色﹑青色。47叩﹙++﹚探﹙++﹚,窝洞内有充填物﹙棉球﹚,取出棉球后,窝洞内渗血﹙暗红﹚。47排X线片后查,髓腔底穿通,牙槽骨周围骨质破坏。

1.3治療47局麻下拔除,刮除牙槽窝内坏死组织及牙槽骨,直至有鲜血渗出后,缝合伤口,置碘仿沙布块止血。口服甲硝锉及营养神经药物,配合针灸及物理治疗损伤的下牙槽神经。1w后拆线,创口愈合良好,下颌牙疼痛缓解,11d 后下唇麻木症状消失,恢复正常功能,嘱1个月后义齿修复47。

2 讨论

下颌磨牙近远根在颊侧融合,根管亦在颊侧连通,根管横段面呈”U”字形,开髓时易将根管侧的连通误认为是被穿通的髓室底。牙髓炎在治疗过程中出现冷热痛﹑自发痛,轻微的叩痛,医生考虑急性牙髓炎,开放引流是正确的;在引流后,探痛明显,为下一步去髓放失活剂,临床上也常见。但医生对下颌磨牙髓腔的解剖生理疏忽,竟然把钻穿了髓底后的鲜血误以为是打开了牙髓腔;还滥用化学制剂﹙亚砷酸﹚失活剂,对口腔科药物性能的了解不足,造成了47牙体及牙周组织化学性的损伤,直至损伤了下牙槽神经。下牙神经为下颌神经分支中最大者,与舌神经同经翼外肌深面,下行于翼内肌与下颌支入下颌神经沟,下牙槽神经沿下颌神经沟下行,伴随下牙槽血管经下颌孔入下颌管,沿途分支在下颌骨牙槽突基底部吻合成下牙槽神经丛,由该丛分出下牙支间支及根间支,分布于整个下颌牙及其牙周膜和牙槽骨。失活剂有多聚钾醛﹑亚砷酸﹑金属砷等。其作用机理主要使牙髓血管壁平滑肌麻痹,血管扩张,形成血栓,造成循环障碍并通过细胞膜作用于线粒体,破坏细胞呼吸使其牙髓坏死。其中亚砷酸毒性较大,若药物漏出,接触牙齿周围的软组织,砷剂在牙髓组织中渗透无自限性,易造成牙槽骨坏死,甚至牙槽神经的损伤。此病例口腔科医生因临床多年,自以为技术熟练,操作时太大意,动作粗鲁,竟将髓底穿通后误以为牙髓炎出血。

患者复诊时问诊不清随意置放亚砷酸失活剂,造成了化学性的损伤牙周组织﹑牙槽骨及神经。所以,口腔科医生在治疗时一定要熟练掌握牙体及其周围组织的解剖结构,操作要轻柔﹑规范,认真对待每1例患者。还要掌握药物的理化特

第六章 牙列缺损缺失 活动

第六章牙列缺损/缺失的固定-活动义齿修复 一、选择题 1.不属于按基牙放置部位分类的附着体为( ) A.冠外附着体 B.冠上附着体 C.冠内附着体 D.根面附着体 2.弹性附着体阴性与阳性结构结合关系是() A.阴性与阳性结构之间只有牙合向可动度 B.阴性与阳性结构之间只有龈向可动度 C.阴性与阳性结构之间只有根向可动度 D.阴性与阳性结构之间有颊舌向可动度 3.固位型圆锥形套筒冠内冠最佳内聚角度为() A.2° B.4° C.6° D.8° 4.冠内附着体位于基牙的部位是() A.牙冠轴面近中 B.牙冠轴面远中 C.牙冠组织内 D.牙冠组织外 5.套筒冠小连接与义齿可摘支架的连接处位于() A.外冠近中或远中轴面的中二分之一处 B.外冠近中或远中轴面的中三分之一处 C.外冠近中或远中轴面的中四分之一处 D.外冠近中或远中轴面的中五分之一处 6.固定附着体义齿组成部分可能有() A.支托 B.舌杆 C.连接体 D.以上都不是 7.可摘附着体义齿组成部分可能有() A.连接体 B.基托 C.全冠 D.以上都是 8.附着体义齿固定效果不佳的原因是() A.附着体阴阳性结构之间间隙过大 B.卡环固位体固位不良 C.附着体义齿基托面积过小 D.基牙牙周条件差 9.套筒冠义齿固位效果不佳最有可能的原因是() A.套筒冠义齿内外冠之间不密合 B.套筒冠义齿小连体强度不够 C.套筒冠义齿人工牙选择不当 D.套筒冠义齿基托范围不够 10.磁性附着体固位的固位-可摘式义齿适用于() A.缺牙区较大的单、双侧非游离端缺损 B.游离端缺损、缺牙隙大 C.余留牙有Ⅱ度松动 D.缺牙区牙合龈距离大于6mm E.缺牙区牙合龈距离小于6mm 11.关于磁性附着体以下描述正确的是() A.根上型主要用于全口覆盖义齿和部分覆盖义齿,亦可用于过渡性义齿 B.冠外型常用于单个牙缺失的游离端牙列缺损 C.连接型多用于双侧游离端牙列缺损的可摘部分义齿修复 D.种植型可用于任何牙列缺失或缺损的义齿修复 E.支架型多用于单侧游离端牙列缺损的可摘部分义齿修复 12.对磁性附着体的主要特点描述错误的是() A.有足够且稳定的固位力 B.Z-Ⅰ型磁性固位体可达到每单位9.3N的固位力 C.磁性固位体受覆盖基牙方向的限制,有严格的就位道方向要求 D.不传递侧向力而利于基牙健康

探讨重度磨耗并牙列缺失的咬合重建与修复治疗效果

探讨重度磨耗并牙列缺失的咬合重建与修复治疗效果 发表时间:2014-06-09T15:24:44.65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第51期供稿作者:易东花马凤娟 [导读] 并排除了原有的牙齿陡壁锐尖,而且获得最大范围牙尖交错位,使牙周组织受到均匀,减轻咀嚼肌负担,咀嚼功能得到了改善[6],效果理想,值得推广。 易东花马凤娟(新疆哈密地区第二人民医院 839001) 【摘要】目的:探讨重度磨耗伴牙列缺失患者进行咬合重建方法的疗效观察。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15例重度磨耗伴牙缺失患者,通过咬合重建后采用烤瓷冠和可摘局部义齿联合修复等治疗,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5例重度磨耗伴牙列缺失的患者,经修复后临床效果的主观评价为美观15例、咀嚼有力15例、感觉舒适13例。均无根尖病变、扣痛及松动等现象。修复满意度达到100%。结论:重度磨耗伴牙列缺失的患者,咬合重建进行烤瓷冠和可摘局部义齿联合修复治疗,明显提高了患者的修复满意度,改善患者的预后效果。 【关键词】重度磨耗牙列缺失咬合重建烤瓷冠 【中图分类号】R78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3)51-0105-01 重度磨耗牙列在临床上常表现为咀嚼肌肉疼痛不适、牙本质过敏、咀嚼效率低下、食物嵌塞等症状,严重影响进食,还严重影响患者的容貌、发育功能,使颌间距离变低,严重者可起颞下颌关节紊乱等[1]。合曲线的异常和和平面位置,颌骨升支部位置的改变,以及由此引发的机体多功能的影响和组织病理变化。修复治疗主要是通过修复,完成咬合重建,恢复其正常的生理外观和功能[2]。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15例重度磨耗伴牙缺失患者,通过咬合重建,进行烤瓷冠和可摘局部义齿联合修复等治疗。在临床取得满意的效果,现将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15例重度磨耗伴牙缺失患者,其中男9例,女6例,年龄(45-80)岁,平均年龄(63.4± 2.5)岁。患者均牙列缺损并且伴有重度磨耗,有明显的垂直高度降低,或伴有不同程度的咀嚼功能降低等症状。经临床检查及影像检查,患者的咬合均有不同程度的紊乱,未见骨关节疾病。 1.2治疗方法: 1.2.1修复前准备:修复前进行全口牙周洁治,对龋坏和非龋性牙体缺损作充填治疗,对于根尖和牙髓病变患者,进行根管和牙髓等对症治疗,有效控制其临床症状后,再进行咬合重建。 1.2.2过度义齿的制作:通过息止颌位时鼻底至颏底的距离减去其牙尖交错位时鼻底至颏底的距离,再减去2~3mm的正常息止间隙作为垂直距离升高的高度。取印模,用面弓合叉转移上颌与颞下颌关节位置关系及髁道斜度于可调节式合架上,通过自凝树脂,制作全牙颌垫式义齿。过渡义齿试戴3~6个月,检查垂直距离调整后的颌位是否合适,以及期间根据患者的佩戴情况进行相应的调整。患者感觉舒适、咀嚼有力、双侧颞颌关节无明显不适时所处颌位作为咬合重建的最适位[3]。 1.2.3永久性修复义齿的设计和制作:测量患者试戴过渡义齿的最终垂直距离和颌位,以此为标准,制作永久性修复体。使用性能良好的硅橡胶印模材料制取印模,用超硬石膏灌模,作固定烤瓷冠。前牙区的烤瓷修复应满足患者对美观的要求,应建立合理的覆合覆盖关系,后牙以功能恢复为主,应建立良好的牙尖交错关系。固定修复试戴调合后黏固。 1.3临床疗效评定标准[4]:满意:咀嚼功能良好,颞下颌关节症状消失;疾病满意:颞下颌关节症状和咀嚼功能明显改善;不满意:颞下颌关节症状和咀嚼功能没有明显改善,甚至加重。 2 结果 2.1主观评价:15例重度磨耗伴牙列缺失的患者,经修复后临床效果的主观评价为美观15例、咀嚼有力15例、感觉舒适12例。 2.2 基牙复查结果:1例患者因有结石出现牙龈红肿,给予局部刮治抗感染治疗后恢复正常; 1例早起出现一侧咀嚼肌酸痛,嘱先进软食,逐步增加较硬的食物,2个月后症状逐步减轻,6个月后症状消失。其余均无根尖病变、叩痛及松动等现象。 3 讨论 牙列重度磨耗伴有牙列缺损的患者经常规义齿修复效果不十分理想。牙列严重磨耗常常表现为牙体硬组织解剖形态的破坏、导致牙合曲线和牙合平面位置的异常以及颌骨位置关系的改变[5],使垂直距离降低,咀嚼无力,咀嚼效率是正常牙列的1/3~1/4。重度牙齿磨耗的咬合重建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临床问题,传统的修复方法并不适合每位患者。因此,对其进行咬合重建时一定要注意确定合适的咬合平面,制作义齿时一定要注意整个牙的咬合曲线,给患者佩戴暂时性临时冠以抬高咬合是十分重要并且必需的。通过1-2个月过渡期临时冠的应用,进行日常的咀嚼行动,使口颌系统适应新的下颌颌位。本文采用烤瓷冠和可摘局部义齿联合应用于牙列缺损伴过度磨耗的患者,减少了可摘局部义齿的面积,咀嚼效率接近正常牙列,恢复了正常合曲线性状和平面位置,提高了义齿的舒适性和美观性。并排除了原有的牙齿陡壁锐尖,而且获得最大范围牙尖交错位,使牙周组织受到均匀,减轻咀嚼肌负担,咀嚼功能得到了改善[6],效果理想,值得推广。参考文献 [1]吕冲,陈昌晖,汲平.重度磨耗伴牙列缺损的一次性咬合重建修复.广东牙病防治,2010,18(5):233–236. [2]杨春敏,陈莹.牙列缺损伴重度磨耗11例修复观察[J].中外医疗,2009(23):39-40. [3]李波,李晓,易新竹,牙列重度磨耗对面高度的影响.现代口腔医学杂志,2007,25(3):145-166. [4]赵育明.老年患者牙列缺损重度颌磨耗的修复体会[J].陕西医学杂志,2009,38(10):1357-1359. [5]白乐康,张晓燕.牙列重度磨耗重建中的固定修复治疗.临床口腔医学杂志,2004,20(2):107—108. [6]林云红,汪厚希,李本光.烤瓷修复体修复重度咬合磨耗后的咀嚼效能[J.口腔颌面修复学杂志,2004,5(2):101-102

牙列缺损的固定义齿修复 重点总结

第一节概述 一、定义:牙列缺损是指牙列中的部分牙齿缺失 二、病因:龋病、根尖周病、牙周病、外伤、颌骨疾病、发育障碍等。 三、牙列缺损的影响 .咀嚼功能减退.牙周组织病变.发音功能障碍 .影响美观.对颞下颌关节的影响 四、牙列缺损的修复方式 1.固定义齿:利用缺牙间隙两端或一端的天然牙为支持,通过其上的固位体将义齿粘固于基牙上,患者不能自行摘戴。因其结构类似工程桥梁结构,故又称固定桥 2.可摘局部义齿3.固定活动联合修复体4.种植义齿 五、固定义齿的特点 1.义齿所受合力通过基牙全部传导至牙周支持组织,其传导方式类似天然牙。2.义齿咀嚼效率高。3.义齿舒适、无异物感。4.修复后功能活动障碍少。5.切割牙体组织较多。6.不易自洁。7.适应范围小。 六、固定桥和可摘局部义齿的比较 1、固定桥的优点 (1)固位作用好(2)支持作用好(3)稳定作用好 (4)义齿舒适、无异物感。(5)修复后功能活动障碍少。 (6)美观(7)使用方便 2、可摘局部义齿的优点 (1)牙体切割少(2)制作简单,容易修改(3)容易清洁 第二节固定义齿的组成和分类 一、组成 由固位体、桥体、连接体三部分组成,它支持和固定在基牙上形成一个整体行使功能。(retainer、pontic、connector 、abutment ) (一)固位体(retainer) 是在基牙上制作全冠、部分冠、桩冠、嵌体等。与桥体相连。 固位力强,足够强度,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冠内(嵌体),冠外(部分冠,全冠),根内(桩冠,桩核冠) (二)桥体(pontic) 即人工牙,是固定义齿修复缺失牙的形态和功能的部分。 (三)连接体(connector) 连接桥体与固位体的部分称为连接体。 1.固定连接体: 用焊接或整体铸造法形成的连接体。固位体和桥体之间不能活动。 2.活动连接体 固位体和桥体之间通过一种栓道或关节相连,形成一可活动的连接体 二、固定义齿的类型 双端固定桥(完全固定桥)(最理想,广泛应用) 半固定桥(应力中断式桥)(两侧基牙方向差异,共同就位道难取得) 单端固定桥(悬臂固定桥)(以基牙为中心产生杠杆力) 复合固定桥(包含以上两种或三种)

牙体、牙列缺损和牙列缺失修复知识宣教

牙体、牙列缺损和牙列缺失修复知识宣教 牙体、牙列缺损和牙列缺失是人类的常见病、多发病,其病因主要是由龋病、牙周病、外伤、肿瘤和先天畸形引起的。龋病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三大疾病之一,也是形成牙齿缺损和缺失的主要原因。再因其它病因引起的牙齿缺损缺失,需要义齿修复者众多。随着我国人口老年化,牙体、牙列缺损和缺失患者的比例相应增多,所以在修复治疗和护理过程中,我们应从以几方面为病人进行宣传教育。 一、缺牙后对病人身心健康的影响 牙齿是重要的咀嚼器官,当牙齿缺失时会给病人带来许多不良影响,其程度根据缺牙部位和缺牙的数量不同而有所差异。主要表现如下: 1.牙列缺损是指牙列中数量不等的部分牙齿的缺失。根据缺牙的多少对病人的影响也是不等的,当仅缺失个别牙齿时,除局部牙槽嵴有小范围的萎缩外,其影响表现在余留牙方面,可导致余留牙向缺隙倾斜,对颌牙向缺隙伸长,造成早接触和咬合干扰,如不及时修复,会使多个牙受到影响,而且给以后的修复也会带来很多困惑。 2.牙体缺损最常见的原因是龋病和外伤。由于缺损的原因、部位、程度的不同,影响也有差异。当牙体少量缺损,患者可无任何自觉症状,如果缺损深达牙釉质或牙本质,就可引起牙本质过敏、牙髓出血、发炎变性以致坏死,进而可引起尖周病变。 因而牙体缺损不仅仅是本身问题,对牙列、咬合以及牙周组织都会产生影响。(祥见修复学第4版第20页第16行) 3.牙列缺失是上颌、下颌或上下颌牙齿全部缺失,其原因以牙周病、老年生理性退变较多。由于牙列缺失,上下颌骨间失去牙的支持,面下三分之一距离变短,唇颊内陷,肌肉松弛,口角下垂,皮肤皱纹加深,下颌易前伸,直接影响患者的面容,使患者在精神上和心理状态压力很大,产生自卑感,因此应予及时修复治疗。(祥见修复学第4版第146页) 二、心理指导 人们常说“老掉牙”,认为缺牙只是老年人的事情。其实不然,缺牙不仅是老年人,而是不同年令的人都可能有缺牙的时候,如先天性缺牙、外伤、龋病、牙周病等等都可导致不同程度、不同数目牙齿的缺失。当然老年生理性退变导致牙齿缺失更是常见病。所以缺了牙齿给病人心理和生理上造成了一定的痛苦,我们应向病人宣传缺牙后应及时到医院进行治疗修复。修复缺失的牙不仅仅是要吃东西,恢复容貌和发音。除了这些以外,还有一般人想不到的作用:就是能维护整个咀嚼系统的健康。人的正常牙列像一道扎得很紧的栅栏,相邻的牙和相对咬的牙之间相互支持又相互限制。而一旦缺少了一颗或几颗牙又没有及时镶复时,就会像抽去几根桩的栅栏一样,逐渐松垮、倒塌。观察一下拔牙后长期未镶复的牙列,会看到邻近缺隙的牙歪斜,与缺失牙对咬的牙过长,这种咬合混乱的状态不仅有碍美观及咀嚼,影响发音功能,也会连累到有关的肌和维护整个咀嚼系统的完整和健康。 三、修复治疗前的指导 1.患者的心理准备 为了达到理想的修复效果并保证长期成功率,使患者在修复治疗之前,了解在治疗中需要注意的问题,让患者在思想和心理上做好充分的准备。 首先是患者的口内条件。让患者了解自己的缺牙数目、缺牙部位、缺牙间隙的大小、牙槽脊的愈合情况、余留牙的健康情况、牙周粘膜组织健康情况以及治疗的难易成度。 其次是修复的费用和所需的时间。在给患者治疗前,应向患者说明镶牙所用的材料、费用以及治疗方案,让患者有所选择和心理准备。不应盲目的给病人私自制定治疗方案。另外,

牙列缺损的修复

牙列缺损的修复 目录 第一节固定义齿八、设计原则 第二节可摘局部义齿九、分类设计 一、定义十、义点制作 二、适应性十一、修复后问题及处理 三、按义齿支持形式分类 四、可摘局部义齿的组成和类型 五、牙冠外形高点线与观测线 六、牙列缺失 七、义齿的设计 牙列缺损的修复 第一节固定义齿 固定义齿是利用缺牙区一侧或两侧的天然牙作为基牙,在基牙上做各种类型的固位体,缺牙区做桥体,通过连接体连接成一整体,最后用粘固剂固定在基牙上,患者不能自行取戴的一种修复体。由于其结构与桥梁相似,故又称固定桥。 【适应证】 l.适用于18足岁以上成年人,一般20-55岁最为适宜做固定桥修复。 2.只适用于少数牙缺失,前牙1-4个,后牙l-2个为限,及间隔缺牙不多者。 3.患者全身健康情况良好,且基牙符合要求,能接受牙体制备及能合作者。 4.患者的愿望及职业上要求。 【禁忌证】 l.不适宜青少年患者。 2.严重深覆 、交叉 、过度磨耗等不能通过调磨来协调咬合关系者。 3.缺牙时久, 关系紊乱,致使下颌运动受限者。 4.对死髓牙或牙髓治疗不彻底者。 5.缺牙区牙槽嵴缺损过大,尤其是前牙区缺损者。 6.牙龈进行性炎症,牙槽骨吸收超过根长l/3者。 7.后牙末端游离缺失者。 【准备】 1.根据缺牙数目。部位、 关系及基牙形态、组织结构及牙周支持组织情况来选择基牙和确定基牙数目。 2.检查缺牙区拔牙伤口是否愈合,缺牙间隙大小、牙槽嵴及口腔粘膜等情况。 3.基牙牙冠应高大,根长大,如有牙体或牙周病者,需先做治疗,无髓牙应经过完善的根管治疗。 4.咬合关系应基本正常,基牙如有倾斜移位、对颌牙伸长、扭转或错位者,则必须进行调磨或改变固位体的设计方法。 【方法】 l.基牙牙体制备参照牙体缺损修复,按固位体的类型进行牙体制备时,要求所有基牙相应轴面彼此平行,

夹板式黏结桥修复中、重度牙周炎伴牙列缺损的临床效果

夹板式黏结桥修复中、重度牙周炎伴牙列缺损的临床效果 发表时间:2013-11-06T09:23:47.200Z 来源:《医学与法学》2013年第2期供稿作者:朱彬王焕[导读] 患者的牙龈一般呈暗红色,水肿看上去比较光亮,而严重的牙周炎患者则会出现牙齿自动掉落等现象。 朱彬王焕(河南省周口市口腔医院 466000)【摘要】目的通过对夹板式黏结桥修复中、重度牙周炎伴牙列缺损的临床效果做出分析,对其效果程度进行探讨。方法将本院于2009年5月~2011年5月期间患有夹板式黏结桥修复中、重度牙周炎伴牙列缺损的患者中选择56例患者进行夹板式黏结桥修复,共制作了82件修复体,把患者修复前的情况与修复后的6个月时间、12个月时间、24个月时间的各种信息情况进行对比,判定临床治疗的效果。结果修复后,患者全部曾经松动的牙都得到了相对的改善,粘结后的基牙都没有增加松动的情况,一级的松动程度所占的比例有着明显的升高,经过X射线线片扫描后的情况来看,修复后的牙周膜是完整的,同样清晰完整的还有硬骨板,牙槽骨的高度不再降低,骨的密度也有了明显的增加。结论夹板式黏结桥的治疗方法对严重的牙周炎患者有着明显的治疗效果,在修复过程中带有的牙列缺现象,在临床的实验中有十分良好的效果。【关键词】夹板式黏结桥修复;重度牙周炎;牙列缺损治疗牙周炎是一种病发率和严重程度与人的年龄成正比的牙龈并发病症,平时的牙周炎有牙龈发炎、牙龈出血、咀嚼无力等临床现象。患者的牙龈一般呈暗红色,水肿看上去比较光亮,而严重的牙周炎患者则会出现牙齿自动掉落等现象。夹板式黏结修复是将已经松动的牙齿对其延长使用寿命,此治疗方法有固定形式、可摘取形式和即可摘取也可固定三种治疗形式。目前许多人都采用固定形式治疗和即可摘取也可固定形式治疗,普遍都取得了很好的临床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从本院于2009年5月~2011年5月期间患有夹板式黏结桥修复中、重度牙周炎伴牙列缺损的患者中选择56例患者进行夹板式黏结桥修复,其中男性25例,女性31例,年龄在28到68之间,平均年龄47.2岁。总共完成牙周炎患者的夹板式黏结桥修复了82件修复体,上颌的修复体39件,下颌的修复体43件;总共黏结的松动或者移动的基牙有206颗,其中有57颗Ⅲ级松动牙,有76颗Ⅱ级松动牙和73颗Ⅰ级松动牙。 选择原因:①都接受了牙周炎的基本治疗;②都是完整的牙冠,牙的根尖没有病变现象,并且满足冠高的临床要求(≥4mm);③其他的牙齿没有移动等现象,全方面正常;④选择的患者没有全身性的疾病在身;⑤所选择的的女性患者都没有怀孕现象。56例患者都详细了解了治疗的过程以及观察的指标,并且皆同意。 1.2方法 1. 2.1修复的设计方案 详细了解基牙松动或者移动的程度和牙周炎的程度情况,根据所的情况在缺少牙的两边制作固定形式的修复夹板式黏结桥,本院使用的为舌腭侧的金属性翼板。均匀的将基牙的舌腭侧边磨掉0.5~0.8mm,使其离开颈缘、切缘部位1~2mm,让抱绕基牙的轴面大于180°;在接触的区域稍腭部位准备一个与就位道平行的轴沟,其位置有牙龈壁以及清晰末端;在根管治疗过后的骨髓腔制定一个位形,以此形成磨牙前端的金属翼板以及轴沟固定位形和针道。 1.2.2修复体的制作 制作修复体的材料一般是钴铬合金的金属翼板和烧结饰面的瓷。临床的试戴,检查固定边缘的密合程度,使用PANAVIAF的粘结技术系统进行粘结,粘结的过程严格遵守厂商的要求,将边缘处使用抗氧化剂进行封闭,对抛光、咬牙进行相对的调整,病患者在72个小时之内不可以使用修复体。 1.3临床指标 TM(牙齿松动程度)Ⅰ级<1mm,Ⅱ级1~2mm,Ⅲ级>2mm;PD(探诊的深度)尽可能的靠近牙齿表面,以20~25g力为标准;SBI(牙龈沟出血的指数),0为正常,1为水肿,2为探诊点形出血,3为牙龈边缘扩展,4为溢出牙龈边缘,5为自发出血。 良好为能咀嚼食物,不影响其他牙齿;一般为能拒绝常吃的事物,过硬的不行;较差为桥体自动进行掉落,其他牙齿受影响移动。 1.4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13.0统计学的软件,两足之间的对比用成组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之间的对比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黏结桥基牙修复前后TM对比 通过以上两张表可以得出,56例患者总共完成82件修复体,其中成功率为88.72%,整体的恢复效果处于良好,均可进行正常的咀嚼动作。 3讨论

咬合重建固定义齿修复对牙齿重度磨耗伴牙列缺损的效果

咬合重建固定义齿修复对牙齿重度磨耗伴牙列缺损的效果 发表时间:2019-03-08T10:41:34.110Z 来源:《心理医生》2019年第4期作者:龙翠桃 [导读] 分析牙齿重度磨耗伴牙列缺损应用咬合重建固定义齿修复的治疗效果 (黔东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口腔医学系贵州黔东南 556000) 【摘要】目的:分析牙齿重度磨耗伴牙列缺损应用咬合重建固定义齿修复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3月—9月收治的54例牙齿重度磨耗伴牙列缺损患者进行分组研究,随机分为两组,各27例,对照组实施颌垫式可摘局部义齿修复治疗,治疗组实施固定义齿修复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的差异。结果:治疗组美观满意、咀嚼有力、舒适度均高于对照组,基牙继发龋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咬合重建固定义齿修复可显著提高牙齿重度磨耗伴牙列缺损的临床效果,改善牙外观和牙功能,具有临床借鉴和推广意义。 【关键词】牙列缺损;牙齿重度磨耗;咬合重建固定义齿修复 【中图分类号】R7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9)04-0120-02 牙齿重度磨耗属于病理性牙体硬组织流失,牙冠的咬合面降低是口腔常见病和多发病,其与睡眠磨牙、不良咀嚼、日常饮食不健康等存在密切关系。颌骨位置出现改变,牙体硬组织解剖形态遭到严重破坏,平面和曲线位置异常以及颞下颌关节功能、咀嚼肌运动功能发生改变等是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并且大多数患者伴随牙列缺失。牙齿重度磨耗伴牙列缺损患者不仅牙冠比较短,而且垂直距离也偏低,会严重影响到口颌系统、颜面外观,因此,在进行治疗修复时,需要对牙齿咬合关系进行重建,促使垂直距离恢复,提升牙齿咀嚼功能[1]。本研究选取本院收治的54例牙齿重度磨耗伴牙列缺损患者进行分组研究,现作如下报告。 1.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选取本院2017年3月—9月收治的54例牙齿重度磨耗伴牙列缺损患者进行分组研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与治疗组各27例。对照组男性患者16例,女性患者11例,患者年龄在57~79岁之间,平均(67.5±2.3)岁;治疗组男性患者15例,女性患者12例,患者年龄在58~80岁之间,平均(68.1±2.4)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颌垫式可摘局部义齿修复治疗,治疗组实施固定义齿修复治疗。做好修复前准备工作:全面检查患者口腔情况,同时对两侧颞颌关节进行检查,曲面断层与关节薛氏位需要进行X线拍摄,对伸长牙、尖锐牙尖进行常规调磨,确保牙槽嵴吸收处于根长1/3中,残根残冠松动不明显者予以根管治疗,牙体缺损予以充填,对全口牙进行清洁,并对牙周组织支持不足的牙进行评估。制作模型并对修复前颌位关系进行记录。确定垂直高度:先对息止颌间隙进行测量,以测量距离将常规息止颌间隙(2~4mm)减去,结合面部形态观察法和牙形态对颌间垂直距离进行确定。对过渡性牙合垫进行制作:为确保口颌系统一致性,佩戴损伤牙合垫式义齿后需进行调磨。息止颌间隙在6mm上时,需进行双颌牙列修复,息止颌间隙在6mm以下时,进行单颌修复即可,1~2个月后调整咬合关系,以息止颌位的牙列磨耗程度、大小为依据,对单颌或双颌修复进行确定,不适应升高高度的患者需磨改牙合垫,直到达到最适颌位为止。对固定义齿或牙合垫式可摘局部义齿进行制作,以最适颌位高度为依据进行制作。固定义齿修复时需要进行常规牙体预备工作,对牙模灌注石膏模型进行制作,再对烤瓷或金属冠(桥)进行制作,完成修复体后予以试戴调整,并暂时以丁香油进行粘固,试戴2周未出现不适者,予以永久性粘固。依照常规操作进行可摘义齿制作。 1.3 观察指标 评定患者修复后主观感觉与效果,包括咀嚼有力、美观满意度、基牙继发龋、舒适度等。 1.4 统计学评析 选择SPSS21.0软件,计量资料运用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经比较,治疗组美观满意、咀嚼有力、舒适度均高于对照组,基牙继发龋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 1 对两组患者主观感受及效果进行比较[n(%)] 3.讨论 牙齿磨耗主要是由长期咀嚼运动导致的牙体生理解剖外形损坏或异常,口腔卫生差、长期夜磨牙、咬合关系紊乱等与牙齿磨耗的发生、发展具有直接性关系。对牙重度磨损伴牙列缺失的患者,需要进行咬合重建,从而促使咬合垂直距离恢复正常,对牙列曲线及平面位置进行改善,协调牙合与颞下颌关节、肌肉功能是治疗的关键所在[2]。通过咬合重建,在升高咬合过程中严格遵照缓慢升高、循序渐进的基本原则,可促使其生理垂直距离尽快恢复正常。合理选择固定义齿,有利于调整平面位置与曲线形状,恢复牙列整齐性,确保均匀受力,防止咀嚼损害松动牙齿的情况出现[3-4]。牙齿磨耗是引起颞下颌关节病的主要原因之一,如果重建的患者同时存在颞下颌关节紊乱的情况,需给予可逆行治疗,并进行有效评估后再实施永久性修复。咬合重建固定义齿修复术能够有效改善咬合关系,消除牙齿陡壁锐尖,使整个口颌系统功能得到改善,提高舒适性和美观性,降低基牙继发龋的发生危险,恢复牙列完整性[5]。 由本次研究结果可知,治疗组咀嚼有力、美观满意度、舒适度同对照组比较明显提高,基牙继发龋率同对照组明显降低,(P< 0.05)。可见咬合重建固定义齿修复可显著提高牙齿重度磨耗伴牙列缺损的临床效果,改善牙外观和牙功能,具有临床借鉴和推广意义。

老年人牙列缺损及牙列缺失的修复治疗

老年人牙列缺损及牙列缺失的修复治疗 【摘要】目的分析老年人牙列缺失的原因,并对老年人牙列缺损及牙列缺失的修复治疗情况分析总结。方法将本院350例牙列缺损及牙列缺失老年人患者,进行不同年龄段牙列缺损及牙列缺失情况分析,并对其分别进行不同修复方法进行修复。结果350例牙列缺损及牙列缺失老年人患者,牙列缺损共296例Kennedy 分类:一类198例占56.6%、二类76例占21.7%、三类22例占6.3%,牙列缺失共54例:部分缺失41例占11.7%、全口无牙13例占3.7%。作者同时对54例牙列缺失老年人患者进行总义齿修复,296例牙列缺损患者进行其他义齿修复。结论我们应该对中老年人大力开展口腔健康教育,提高龋病和牙周病的防治工作,使他们真正认识到牙齿缺失对身体带来的不良影响和牙列缺损修复的重要性。 【关键词】老年人;牙列缺损;牙列缺失;修复治疗 口腔是消化系统的门户,营养丰富的食品都需要经过牙齿的咀嚼,才能容易被消化系统吸收,因此,维持牙列的完整性,及时修复缺失牙极其重要。老年人失牙较多,对全口义齿或局部义齿的修复需求很大;老年人失牙是中年人的11.2 倍[1];中年后失牙未及时修复和正确治疗,是老年人牙列缺失发展速度加快、数量增多的原因。还有部分老年患者在口腔治疗过程中,因操作产生疼痛而出现恐惧心理,惧怕诱发心、脑血管疾病的发作,从而不愿进行系统的口腔修复。现对本院350例老年人牙列缺损及牙列缺失的修复治疗情况进行分析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现有本院老年人350例牙列缺损及牙列缺失患者,其中男217例,女133例;年龄均在60岁以上,分三个年龄组:60~70岁为183例、70~80岁为135例、80岁以上为32例;牙列缺损296例、牙列缺失54例。牙列缺损Kennedy 一类198例、二类76例、三类22例。 1.2 牙列缺损及牙列缺失修复方法根据临床检查牙列缺损及牙列缺失情况确定义齿修复状况。将义齿修复状况分为:无义齿、单桥(1个固定桥)、多桥(多个固定桥)、可摘局部义齿、固定桥和局部义齿、上或下颌总义齿、全口总义齿、非正规固定桥。 1.3 修复方法 1.3.1 暂时重建修复常规口腔颌面部检查,首先分析余留牙状况,做牙体、牙周治疗;制取上下颌全牙列模型,灌模;利用蜡堤转移咬关系与可调式架上,进行咬分析,结合牙列磨耗的程度、牙列缺损及缺牙的位置、数目、松动牙情况等,确定需要面重建的牙列以及修复体的设计类型,根据分析结果及设计方案对牙列进行调,再常规牙体预备、取模,常规制作模型。确定重建高度及需要重建的牙列,在需要重建牙列的模型上制作蜡堤。 1.3.2 前牙切垫基牙主要分布3~3;后牙垫:后牙重度磨耗,食嵌、牙周病,前牙及后牙缺失。前后牙垫:牙列重度磨耗,间断性缺牙或孤立基牙,牙周病。嘱患者自然放松,然后反复咬,在口内进行颌位纪录,在架上制作暂时性可摘式重建修复体,首先部分升高咬,3 mm 左右,制作单垫,3 mm 以上需平分

套筒冠义齿修复中重度慢性牙周炎伴牙列缺损的临床应用

套筒冠义齿修复中重度慢性牙周炎伴牙列缺损的临床应用 发表时间:2012-07-18T16:37:58.52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2年第11期供稿作者:刘惠莉陈卓赵曼[导读] 探讨采用套筒冠义齿治疗中重度慢性牙周炎伴牙列缺损的临床效果。 刘惠莉陈卓赵曼(河南省郑州市中心医院口腔科 450007) 【中图分类号】R781.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11-0280-02 【摘要】目的探讨采用套筒冠义齿治疗中重度慢性牙周炎伴牙列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23例中重度慢性牙周炎伴牙列缺损患者经系统牙周治疗后进行套筒冠义齿修复,随访2年,观察牙周袋深度、牙齿松动度、骨密度变化,记录患者的主观感受。结果 23例患者修复成功率达90.32%。结论采用套筒冠义齿修复中重度慢性牙周炎伴牙列缺损效果良好。【关键词】中重度慢性牙周炎牙列缺损套筒冠义齿 在口腔修复临床中,缺失牙数目较多的牙列缺损患者往往合并中重度慢性牙周炎,口内余留牙牙周组织破坏严重,松动明显,多数患者常因种种原因不能或不愿拔牙。笔者对23例中重度慢性牙周炎伴牙列缺损的患者在进行完善的基础治疗后,采用套筒冠义齿修复取得良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8-2009年在郑州市中心医院口腔科就诊的中重度慢性牙周炎伴牙列缺损患者23例。男性14例,女性9例,年龄37-62岁,平均年龄46.8岁。共制作套筒冠义齿31件,其中上颌18件,下颌13件。所有患者具有以下条件:1)牙槽骨吸收不超过根长2/3;2)患者没有接受过牙周系统治疗,近2个月未服任何抗生素,无糖尿病,高血压等全身系统疾病。 1.2 方法 1.2.1 牙周基础治疗对患者进行口腔卫生宣教,行龈上洁治,龈下刮治术,1例行翻瓣手术,4-8周复查,病情稳定,所有患牙均做完善的根管治疗。 1.2.2 套筒冠义齿修复所有病例修复前取分析模型,然后观察牙齿位置、倾斜程度、邻接关系、伸长情况、覆颌覆盖关系,结合X线片观察冠根比例,并在模型上标明牙槽骨吸收部位及其程度。根据患牙松动度,牙槽骨吸收程度、牙齿在牙弓上的位置及牙周膜面积确定套冠固位体内聚角度,然后确定修复体连接方式、基托范围和人工牙的排列等设计方案。 1.2.3 维护治疗义齿戴用1周后复诊调改;2周、3个月复诊,以后每3个月复诊1次,复查牙周各项指标,必要时行牙周局部治疗,每年复查X线片检查牙槽骨情况。 1.3 疗效评定标准 1.3.1 观察指标:牙菌斑指数(PLI)、牙周袋深度(PD)、探诊出血指数(BOP)及牙齿松动度,根据牙齿松动度记录法,分为0度、I度、II 度、III度。 1.3.2 疗效评定标准显效:无自觉症状,能咬硬物,牙周袋深度≤2mm,牙龈无炎症,X线片显示牙槽骨硬板较修复前清晰,骨质再生或致密。有效:无疼痛,能咬中等硬度食物,牙周袋深度2-4mm,牙龈轻度充血,X线片显示牙槽骨无变化。无效:疼痛,不能咬食物,牙周袋深度≥4mm,牙龈明显红肿,X线片显示牙槽骨吸收加重,显效和有效均为成功。 1.4 统计学方法用SPSS10.0统计学软件行t检验。 2 结果 2.1 问诊情况患者23例,套筒冠义齿31件,随访2年。其中显效22件,有效6件,无效2件,成功率90.32%。 2.2 牙周状况 112颗患牙修复前PD为(5.17±0.85),修复后PD为(2.32±0.53),差异有显著性(P<0.05);修复前后患牙松动度比较见表1。 表1 患者修复前后患牙松动度的比较?? 颗( %) 3 讨论 中重度慢性牙周炎伴牙列缺损患者由于牙量减少,咀嚼运动中余留牙易受到超出其承受范围的牙合力,余留牙牙周组织产生继发性牙合创伤,加上口腔内牙周病致病菌群的攻击,剩余牙牙周病罹患率远远超过正常人群[1]。修复此类缺损时,应把牙合力与基牙的承受力和基托下黏膜组织的承受力之间的平衡放在首位,着力保存剩余牙周组织和牙槽骨。因此,无论从生物力学还是机械力学角度考虑,套筒冠都是修复此类缺损的首选。圆锥型套筒冠义齿通过修复缺失牙,恢复牙列的完整性并通过修复体将所有基牙连接成一个整体,在咀嚼时,通过多根牙的牙周膜中纤维共同抵御外力。其多基牙的连线形成平面,更有利于基牙之间的制约作用,减少牙的动度。另外,在松动牙上制作圆锥形内冠,消除了牙龈萎缩,牙槽骨吸收所造成的牙间隙和倒凹区,对伸长、倾斜的患牙进行了纠正,改变了患牙的冠根比列,降低了重心,减少了侧向力和杠杆力对牙周组织的损伤,使患牙牙周组织承受应力下降。与传统卡环固位式义齿相比,套筒冠更有利于基牙的健康[2],而且更美观,摘戴方便、异物感小、对味觉及发音的影响程度小,能更好的满足患者的要求。本研究中义齿修复成功率为90.32%。2例患者修复失败,是由于余留牙太少,牙周条件太差所致,因此对于松动在II度以上、余留牙较少的患者,应格选择适应证,采用缓冲型固位体[3],注意扩大基托范围,加强调牙合,消除咬合创伤。 一般情况下菌斑易附着在基牙边缘,引发龋病甚至导致牙周病进一步恶化。临床医生不仅要高度重视内冠颈部边缘与基牙的密合性,还要加强口腔卫生宣教,定期复查进行牙周维护治疗,才能提高治疗成功率。此外,套筒冠义齿修复时磨牙多,制作复杂,价格贵,对患者牙周健康维护意识和措施要求高,因此修复前必须进行充分的医患沟通。

牙体、牙列缺损和牙列缺失修复知识宣教

牙体、牙列缺损和牙列缺失是人类地常见病、多发病,其病因主要是由龋病、牙周病、外伤、肿瘤和先天畸形引起地.龋病是危害人类健康地三大疾病之一,也是形成牙齿缺损和缺失地主要原因.再因其它病因引起地牙齿缺损缺失,需要义齿修复者众多.随着我国人口老年化,牙体、牙列缺损和缺失患者地比例相应增多,所以在修复治疗和护理过程中,我们应从以几方面为病人进行宣传教育. 缺牙后对病人身心健康地影响 牙齿是重要地咀嚼器官,当牙齿缺失时会给病人带来许多不良影响,其程度根据缺牙部位和缺牙地数量不同而有所差异.主要表现如下: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牙列缺损是指牙列中数量不等地部分牙齿地缺失.根据缺牙地多少对病人地影响也是不等地,当仅缺失个别牙齿时,除局部牙槽嵴有小范围地萎缩外,其影响表现在余留牙方面,可导致余留牙向缺隙倾斜,对颌牙向缺隙伸长,造成早接触和咬合干扰,如不及时修复,会使多个牙受到影响,而且给以后地修复也会带来很多困惑.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牙体缺损最常见地原因是龋病和外伤.由于缺损地原因、部位、程度地不同,影响也有差异.当牙体少量缺损,患者可无任何自觉症状,如果缺损深达牙釉质或牙本质,就可引起牙本质过敏、牙髓出血、发炎变性以致坏死,进而可引起尖周病变.因而牙体缺损不仅仅是本身问题,对牙列、咬合以及牙周组织都会产生影响.(祥见修复学第版第页第行)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牙列缺失是上颌、下颌或上下颌牙齿全部缺失,其原因以牙周病、老年生理性退变较多.由于牙列缺失,上下颌骨间失去牙地支持,面下三分之一距离变短,唇颊内陷,肌肉松弛,口角下垂,皮肤皱纹加深,下颌易前伸,直接影响患者地面容,使患者在精神上和心理状态压力很大,产生自卑感,因此应予及时修复治疗.(祥见修复学第版第页)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心理指导 人们常说“老掉牙”,认为缺牙只是老年人地事情.其实不然,缺牙不仅是老年人,而是不同年令地人都可能有缺牙地时候,如先天性缺牙、外伤、龋病、牙周病等等都可导致不同程度、不同数目牙齿地缺失.当然老年生理性退变导致牙齿缺失更是常见病.所以缺了牙齿给病人心理和生理上造成了一定地痛苦,我们应向病人宣传缺牙后应及时到医院进行治疗修复.修复缺失地牙不仅仅是要吃东西,恢复容貌和发音.除了这些以外,还有一般人想不到地作用:就是能维护整个咀嚼系统地健康.人地正常牙列像一道扎得很紧地栅栏,相邻地牙和相对咬地牙之间相互支持又相互限制.而一旦缺少了一颗或几颗牙又没有及时镶复时,就会像抽去几根桩地栅栏一样,逐渐松垮、倒塌.观察一下拔牙后长期未镶复地牙列,会看到邻近缺隙地牙歪斜,与缺失牙对咬地牙过长,这种咬合混乱地状态不仅有碍美观及咀嚼,影响发音功能,也会连累到有关地肌和维护整个咀嚼系统地完整和健康.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修复治疗前地指导 患者地心理准备 为了达到理想地修复效果并保证长期成功率,使患者在修复治疗之前,了解在治疗中需要注意地问题,让患者在思想和心理上做好充分地准备.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首先是患者地口内条件.让患者了解自己地缺牙数目、缺牙部位、缺牙间隙地大小、牙槽脊地愈合情况、余留牙地健康情况、牙周粘膜组织健康情况以及治疗地难易成度.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其次是修复地费用和所需地时间.在给患者治疗前,应向患者说明镶牙所用地材料、费用以及治疗方案,让患者有所选择和心理准备.不应盲目地给病人私自制定治疗方案.另外,患者在治疗时所需要地时间和次数,个别牙齿缺失与多个牙齿地缺失在治疗时来地次数不一样;固定义齿修复与活动义齿修复所需要地是间也不一样,所用地材料和价格也有很大差别.所

口腔修复学 第六章牙列缺损、牙列缺失的固定活动义齿修复 讲稿

第六章牙列缺损、牙列缺失的固定活动义齿修复 牙周病的修复治疗概念:是牙周病综合治疗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修复治疗方法来改善牙列中患牙的松动、移位和牙周创伤,以及咀嚼无力等症状,维持牙周病综合治疗的远期疗效。方法:调HE、正畸矫治、夹板固定等 目的: 1.调整咬合,消除因咬合引起的牙周组织创伤,减轻牙周支持组织的负担。 2.固定因牙周炎引起的松动牙,将HE力重新分配,控制病理性松动和移位,使牙周组织获得生理性休息,为牙周组织愈合创造条件。 3.提高咀嚼效能,以利于食物的消化和吸收,从而改善全身健康状况。 第一节牙周病修复治疗的特点和原则 一、牙周病修复治疗特点 牙周病修复治疗的效果与牙周病夹板固定治疗特点有关 ㈠、松动牙的固定 夹板固定的生物力学原理 夹板固定的基本原理是将多个单根或多根的患牙和健康牙,通过夹板连结成一个“多根巨牙”组成一个新的咀嚼单位;当受到外力作用时,将力分散到更多的牙上,共同分担此外力,从而减轻个别牙的负荷。当受到倾斜力作用时,由于原单个牙受力时支点位置的改变,牙运动方向也相应改变,因此不会造成单根牙似的倾斜位移。在夹板的作用下,原单个牙移动成为整体运动,像一个多根磨牙,以更多的垂直方向力作用于牙周支持组织,从而符合牙周组织能耐受较大垂直方向力的生理特点。 (二)、咬合力的分散 牙周病修复治疗就利用牙周组织的代偿功能 牙周夹板将牙列中患牙连接成整体,或将缺失牙通过人工牙修复成完整牙列,发挥所有基牙牙周组织的潜力,减轻个别牙周组织吸收,减少患牙的负担;如果在去除引起牙松动因素的同时将松动牙固定,限制其动度,分散其HE力,减轻患牙的负担,使松动牙的牙周组织能够得到生理性休息,这有利于促进松动牙牙周组织的修复和愈合 二、牙周病修复治疗原则 (一)牙周病修复治疗适应证: 1.牙列中个别牙或一组牙松动Ιo~Πo,牙周组织破坏吸收达根长的1/2~2/3,经牙周病基础治疗基本完成,牙周炎症得到控制,需做牙周夹板修复治疗的患者。 2. 个别或一组牙有明显的咬HE创伤引起牙周病,牙周病基础治疗基本完成,需做牙周夹板修复治疗的患者。 3.因増龄引起牙周组织变化,多数余留牙松动伴牙列缺损,经牙周综合处理,需要做牙周夹板修复治疗的患者。 4.上前牙因牙周病而呈扇形移位,或后牙颊舌向、近远中向移位,患牙牙周组织破坏吸收未超过根长的1/2,经牙周病基础治疗,牙周炎得到控制的患者,可考虑先行正畸治疗,移位患牙复位后,再做牙周夹板修复治疗。 5.个别牙松动度超过Πo,牙周组织破坏吸收超过根长的2/3的中、重度牙周病,牙周病基础治疗基本完成,牙周炎症能得到控制者,需采用套筒冠牙周夹板修复治疗的患者。 ㈡修复治疗前准备 牙周病患者能否进行牙周病修复治疗,在修复治疗前,通过口腔常规检查,除了要了解牙周病基础治疗后牙周病患者的牙周炎症控制情况外,针对牙周病夹板修复治疗特点,还需对牙

活动和固定义齿在牙周病伴牙列缺损修复治疗中的疗效及安全性观察

活动和固定义齿在牙周病伴牙列缺损修复治疗中的疗效及安全性观察 发表时间:2018-04-10T14:13:10.063Z 来源:《航空军医》2018年2期作者:于燕冰[导读] 观察活动和固定义齿在牙周病伴牙列缺损修复治疗中的疗效及安全性。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道里区口腔病防治所黑龙江哈尔滨 150010)摘要:目的观察活动和固定义齿在牙周病伴牙列缺损修复治疗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处2016年12月至2017年12月期间就诊慢性荨麻疹的80例患者进行调查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80例患者平均分成两组,分别为实验组及对照组,每组各40例患者。对照组给予活动义齿修复,实验组患者采取固定义齿修复,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治疗疗效及安全性。结果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实验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有效率,数据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出血量比较中,实验组患者出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分析意义(P<0.05)。结论固定义齿在牙周病伴牙列缺损修复治疗中的疗效明显,治疗总有效率高,可在临床广泛推广。 关键词:固定义齿;活动义齿;牙列缺损;修复治疗;疗效及安全性Efficacy and safety of active and fixed dentures in the treatment of periodontitis with dentition defect Yu Yanbing (Heilongjiang province Harbin Daoli District stomatological prevention and Control Institute,Harbin,Heilongjiang,150010)[Abstract]Objective:To observe the efficacy and safety of activities and fixed dentures in the treatment of periodontitis with dentition defect. Methods:80 cases of chronic urticaria in our hospital from December 2016 to December 2017 were investigated,and 80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based on random number table. They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the experimental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with 40 patient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active denture,and the patients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repaired with fixed denture,and the curative effect and safety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Results:after treatment,the effective rate of the two groups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 The bleeding volume of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was compared. The amount of bleeding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data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 Conclusion:the fixed denture has obvious curative effect in the treatment of periodontitis with dentition defect,and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he treatment is high and can be widely used in clinical practice. [Key words] fixed denture;active denture;dentition defect;repair and treatment;efficacy and safety 牙周病指发生在牙周组织的疾病,常波及牙龈组织及深层牙周组织,牙周疾病是常见的口腔疾病,严重者可导致患者牙齿丧失[1]。牙列缺损指部分牙齿缺失导致牙齿不完整,影响患者咀嚼、发音和美观,甚至影响牙周健康,由于缺牙数量不同,造成影响也不同[2],本文针对活动和固定义齿在牙周病伴牙列缺损修复治疗中的疗效及安全性进行研究,详细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基础资料 选取我处2016年12月至2017年12月期间就诊慢性荨麻疹的80例患者进行调查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80例患者平均分成两组,分别为实验组及对照组,每组各40例患者。实验组男性患者28例,女性患者12例,年龄21至53岁,平均(36.2±2.3)岁;对照组男性患者26例,女性患者14例,年龄24至61岁,平均(43.3±4.3)岁。将患者的性别、年龄及病情等基础资料进行对比,不存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对患者牙齿进行检查记录,患者纳入标准:(1)无其他疾病及体征正常,(2)未接受其他影响研究结果的治疗。排除标准:(1)存在精神疾病及意识模糊患者(2)孕妇及小孩。知识水平在高中及以上,收入不等。所有患者及家属对本次研究知情并自愿加入本次研究。 1.2 研究方法 入院后,首先治疗患者牙周病,提前准备好所需材料及模型,对照组给予活动义齿修复,提前完成圆锥形活动义齿的制作,患者进行试戴内外冠并对不舒服的地方进行调整,将最舒服的内外冠置于硅胶印模中灌注树脂材料安插固定。实验组患者采取固定义齿修复,根据患者牙齿情况确定人工牙排序、修复体的基托范围等准备工作,通过粘合剂将人工牙与自身未脱落牙齿进行连接完成修复。 1.3 指标观察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及出血指数,依据修复后临床效果进行评定,有效:牙齿无松动及发炎情况,不影响患者咀嚼功能;一般有效:患者牙齿有轻微松动,对咀嚼功能无大影响;无效:患者牙齿松动有脱落情况,影响患者咀嚼功能,记录并分析。 1.4 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的80例患者所有数据均行SPSS17.0软件处理,其中两组计量资料对比用()的形式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对比用率(%)的形式表示,行卡方检验,当数据对比呈现为P<0.05的差异性时,统计学意义存在。 2、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 两组患者经治疗后,实验组治疗有效为36例,一般有效为3例,无效为1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7.5%,对照组治疗有效为20例,一般有效为14例,无效为6例,治疗总有效率为75%,实验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有效率,数据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2.2 两组患者术后出血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