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向与风速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风向和风速教案

风向和风速教案

风向和风速教案教案标题:风向和风速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风向和风速的概念,并能够准确描述它们之间的关系。

2. 掌握测量风向和风速的方法。

3. 分析和解释风向和风速对天气和气候的影响。

二、教学准备:1. 教学工具:白板、黑板、投影仪等。

2. 教学材料:教科书、图片、实验器材等。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 利用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思考:你们是否注意到风是如何吹动树叶、带走气球或使风车转动的?- 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如何描述风的方向和强度?2. 知识讲解(15分钟)- 通过投影仪或黑板,展示风向和风速的定义和概念。

- 解释风向是指风来自的方向,通常用罗盘方位表示。

- 解释风速是指风的强度,通常用米/秒或千米/小时表示。

- 强调风向和风速是天气和气候研究中的重要参数。

3. 实验演示(20分钟)- 进行一项简单的实验,以测量风向和风速。

- 准备一个风速计和一个风向标,让学生观察并记录风向和风速的变化。

- 引导学生使用风速计测量风速,并使用风向标确定风向。

- 让学生观察测量结果,并进行数据记录和分析。

4. 拓展应用(15分钟)- 引导学生讨论:风向和风速对天气和气候有什么影响?- 引导学生思考:风向和风速如何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决策?- 分组讨论并汇报结果,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观点。

5. 总结与评价(5分钟)- 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强调风向和风速的重要性。

-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疑惑,并解答学生的疑问。

- 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和鼓励。

四、课堂作业:1. 阅读相关教材,进一步加深对风向和风速的理解。

2. 完成一个小组项目:调查当地的风向和风速,并制作一份简单的报告。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实验演示和拓展应用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风向和风速的概念,并能够测量和分析它们的变化。

通过小组讨论和项目实践,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提高他们对风向和风速的认识。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结合更多的实例和案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风向和风速的应用价值。

一年级科学上册《风向与风速》教案及教学实录

一年级科学上册《风向与风速》教案及教学实录

一年级科学上册《风向与风速》教案及教学实录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风向和风速的概念,知道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风速是指风的速度。

2. 培养学生观察天气现象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观察和表达能力。

3. 通过观察和实验,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合作探究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风向的概念及其表示方法。

2. 风速的的概念及其表示方法。

3. 观察风向和风速的方法。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让学生掌握风向和风速的概念及表示方法。

2. 难点:观察和判断风向和风速的变化。

四、教学准备1. 教具:风向标、风速计、图片等。

2. 学具:每人一个风向标,一个风速计。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讲解天气现象,引出风向和风速的概念。

2. 讲解:教师讲解风向和风速的概念及表示方法,示例说明。

3. 观察:学生观察周围的环境,尝试判断风向和风速。

4. 实验:学生使用风向标和风速计进行实验,观察风向和风速的变化。

5. 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风向和风速的特点,强化记忆。

6. 作业:学生画出今天的风向和风速,并用自己的话描述。

7. 课后反思:教师对本次教学进行反思,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小组合作时的表现,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团队协作能力。

2. 作业完成评价: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包括风向和风速的判断准确性、描述清晰度等。

七、教学拓展1. 邀请气象专家进行专题讲座,加深学生对气象学的了解。

2. 组织学生进行校园气象观察活动,长期记录风向和风速数据,培养学生的持续观察和记录能力。

3. 引导学生关注气象新闻,了解气象变化对生活的影响。

八、教学反思1. 教师在课后应反思教学过程中的有效性和学生的参与度,思考如何改进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分析学生的作业和实验报告,了解学生对风向和风速概念的理解程度,以及学生在观察和实验操作中的困难所在。

3. 根据学生的反馈和教学实际情况,调整教学计划和教学策略,确保教学内容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风向和风速》教学设计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风向和风速》教学设计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风向和风速》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风向和风速》是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的一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风向和风速的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本节课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易于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探究欲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对自然现象有好奇心,但风向和风速的概念较为抽象,需要通过具体的实验和观察来理解。

此外,学生的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也有待提高。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风向和风速的概念,知道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风速是指单位时间内风移动的距离。

2.培养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来探究自然现象的能力。

3.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积极思考和表达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风向和风速的概念及测量方法。

2.难点:风向的判断,风速的测量。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让学生通过观察来了解风向和风速。

2.实验法:让学生通过实验来探究风向和风速。

3.小组合作:让学生在团队中共同完成任务,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风向袋、风速计、计时器、绳子、红旗等。

2.学具:每个学生准备一个风向袋和风速计。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天气中的风向和风速,引起学生的兴趣,然后提问:“你们知道风向和风速是什么吗?”引导学生思考。

2.呈现(5分钟)教师向学生展示风向袋和风速计,讲解其使用方法,并演示如何测量风向和风速。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每组选出一个负责人,负责记录实验结果。

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测量风向和风速,并记录在实验中。

4.巩固(10分钟)教师提问:“你们测量了风向和风速,那么如何判断风向呢?”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

教师总结判断风向的方法,并进行讲解。

5.拓展(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你们还能想到其他测量风速的方法吗?”引导学生思考并进行讨论。

学生可以提出自己的方法,并进行实验验证。

6.小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学生回答后,教师进行总结。

风速和风向教案

风速和风向教案

风速和风向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学生能够理解和描述风速和风向的基本概念,并能通过观察和测量准确地测量风向和风速。

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实际观察、实验探究和小组合作的方式来提高他们的观察和实验技能,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和沟通技能。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兴趣和好奇心,增强对环境的保护意识,认识到风对人类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风速和风向的基本概念,测量风速和风向的方法与工具。

2. 教学难点:如何准确地测量风速和风向,以及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和观察实际相结合。

三、教学准备:1. 教学资源:投影仪、教学PPT、天气预报或实时天气状况。

2. 教学材料:风速和风向测量仪器、指南针、测量纸、小组合作活动指南。

四、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通过投影仪展示不同地方的风速和风向,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请学生分享他们对风的看法和经验,引出风速和风向的概念。

Step 2:概念讲解(10分钟)使用教学PPT向学生详细介绍风速和风向的定义和概念,并解释它们对人类和环境的影响。

引导学生思考风的形成原因和产生的影响。

Step 3:测量风向(15分钟)1. 介绍指南针的使用方法和指示功能,解释如何通过指南针准确测量风向。

让学生亲自尝试使用指南针测量教室或校园中的风向。

2. 学生合作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在校园不同地方进行观察和测量,记录下风向的变化,并汇总成报告。

Step 4:测量风速(20分钟)1. 介绍风速的测量方法和工具,如风速计或风筝等。

让学生了解不同测量工具的原理和使用方式。

2. 学生合作活动:在不同位置使用不同的风速测量工具进行实验,测量风速并记录结果。

学生可以讨论和比较测量结果的差异。

Step 5:总结与展示(10分钟)请学生回顾整个实验的过程,总结风速和风向的测量方法与规律。

鼓励学生分享他们的发现和感受,展示他们的测量结果和报告。

五、课堂延伸:1. 带领学生上网搜索和了解更多有关风速和风向的知识或实时天气状况,并与本地进行对比分析。

教科版科学四上《风向和风速》教学设计

教科版科学四上《风向和风速》教学设计

教科版科学四上《风向和风速》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风向和风速》是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的一课,主要内容有风向和风速的概念、测量风向和风速的方法等。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了解风向和风速的基本知识,学会使用工具测量风向和风速,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合作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对于日常生活中的一些自然现象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对于风向和风速的概念以及测量方法可能较为陌生,需要在课堂上进行讲解和操作。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风向和风速的概念,学会使用工具测量风向和风速。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合作等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增强环保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风向和风速的概念。

2.测量风向和风速的方法。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情境教学法、合作学习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风向和风速的相关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准备测量风向和风速的工具,如风向标、风速计等。

3.准备实验材料,如气球、绳子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视频等资源,引导学生关注风向和风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介绍风向和风速的概念,讲解风向标和风速计的使用方法。

3.操练(10分钟)分组进行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风向标和风速计,测量风向和风速。

4.巩固(5分钟)学生分享实验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风向和风速的测量方法。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风向和风速对我们生活的影响有哪些?如何保护环境,减少风的破坏?6.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风向和风速的重要性。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一道关于风向和风速的实践作业,如观察家里的风向标,记录一周内的风向和风速变化。

8.板书(5分钟)整理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形成板书,方便学生复习。

本节课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源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风向和风速》优秀教案

《风向和风速》优秀教案

《风向与风速》教案教学目标1.会用自制的风向标和小风旗测量风向和风速,并使用适当的方法记录观察结果。

2.感受到使用简单工具能对天气观察活动提供很大的帮助。

进一步提高观察天气现象的兴趣和好奇心。

3.知道风可以通过自然界中事物的变化来感知,可以用风向和风速来描述。

科学概念:风可以通过自然界中事物的变化来感知,可以用风向和风速来描述。

教学重点能描述风向和风速。

教学难点:会用自制的风向标和小风旗测量风向和风速,并使用适当的方法记录观察结果。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到使用简单工具能对天气观察活动提供很大的帮助。

进一步提高观察天气现象的兴趣和好奇心。

教学准备教师:自制风向标、自制小风旗、电吹风等。

学生:小纸片、风力等级歌谣。

教学过程一、引入课题1、知道风的样子吗?你是怎样观察到有风的?2、风就在我们身边,我们时常感觉到风的存在。

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一下风。

(出示课题:风向和风速)二、教学认识风向1、确定好方向,以学生座位为基点,明确东南西北后,演示:风吹动小红旗,问红旗是往什么方向飘的?叫什么风?2、明确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如北风是由北向南吹来的风,西风是由西向东吹来的风,东南风是由东南向西北吹来的风。

3、你还知道有哪些风向?4、出示风向图,认一认这八个方向,读一读。

(教师在黑板上示范画一个风向图。

让学生对风向图有一个初步的认识)5、一般我们在画风向图的时候,总是将北方画在上面,这叫“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同学们也来照着画一画好吗?三、作业设计填空1.风向是指风______的方向。

从东南方向吹来的风是______风。

2.风向可以用______来测量。

可以用____个方位来描述风向。

3.用红领巾来判断风向,发现红领巾向东南方向飘动,那么这时的风向是风。

4.______是测量风速的仪器。

风速的单位是______。

答案1风吹来的方向东南2风向标正北东北正东东南正南西南正西西北(八个方位)3西北4风速仪米/秒选择1.吹向西边的风是()。

小学科学示范课《风向和风速》教案

小学科学示范课《风向和风速》教案

小学科学示范课《风向和风速》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风向和风速的概念,知道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风速是指风的速度。

2. 培养学生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探究风向和风速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究的精神,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风向和风速的概念及测定方法。

2. 教学难点:风向和风速的测定原理及实际应用。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风向标、风速计等实验器材。

2. 学生准备:记录本、画图工具。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解天气预报中关于风向和风速的介绍,引发学生对风向和风速的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风向和风速的概念,讲解风向标和风速计的使用方法。

3. 实验探究: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测定风向和风速。

4. 成果分享:学生展示实验结果,分析风向和风速的关系。

5. 知识拓展:讲解风向和风速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航海、航空等。

6.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风向和风速的重要性。

五、课后作业1. 学生回家后,观察并记录当地的风向和风速变化,了解天气变化对风向和风速的影响。

2. 绘制一幅关于风向和风速的漫画,展示自己对风向和风速的理解。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了解了风向和风速的概念,培养了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观察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正确使用实验器材,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通过拓展知识,让学生了解风向和风速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课后作业环节,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学生能正确理解风向和风速的概念,并能运用实验方法进行测定。

2. 学生能通过观察和实验,分析风向和风速的变化规律。

3. 学生能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分享自己的学习和体验。

七、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寻找答案。

2. 利用实验和观察,让学生亲身体验风向和风速的变化。

3. 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四年级科学《风向和风速》教学设计

四年级科学《风向和风速》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
1、风向和风速的概念
(1)概念:风向是指风从哪个方向吹,风速是指风的强弱;
(2)原理:风速的变化受到气压、地形以及其他地理要素的影响,而风向受到地球自转,大气层温度差等因素的影响。

2.风向和风速的观测
(1)观测方法:风向和风速的观测和记录,可以使用风角仪、风向标等工具或者使用罗盘、双桨等来观测;
(2)记录方法:观测结果可以使用数据表法、海图方法、三维坐标法等方式进行记录,并用圆形图表进行可视化表示。

3、风向和风速的利弊
(1)利弊:风向和风速的变化有利于人们的生活,可以大大改善环境;但也会带来降雨或沙尘暴等恶劣天气,对人类的日常生活和经济活动造成影响。

4、风向和风速的应用
(1)应用:风向和风速的变化有助于人们了解气象现象,可以预报天气,可以用来观测风向和风速信息,方便军事决策和经济发展;电力、农业、水产等也受到风的影响。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掌握风向和风速的概念;
(2)了解风向和风速的观测方法;
(3)熟悉风向和风速的利弊;
(4)懂得风向和风速的应用。

2.能力目标:
(1)分析风向和风速的变化;。

小学科学示范课《风向和风速》教案

小学科学示范课《风向和风速》教案

小学科学示范课《风向和风速》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师准备图片或视频素材,展示不同天气下的风向和风速变化。

1.2 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风向和风速的理解。

1.3 教师简要介绍风向和风速的概念,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现象。

第二章:风向的认识2.1 教师展示风向标的图片,解释风向标的含义和作用。

2.2 学生分组讨论,尝试解释风向标指向的方向与实际风向的关系。

2.3 教师进行风向实验,让学生实际操作风向标,观察并记录风向变化。

第三章:风速的测量3.1 教师介绍风速计的原理和操作方法。

3.2 学生分组进行风速测量实验,记录不间点的风速数据。

3.3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风速数据,探讨风速与天气、时间等因素的关系。

第四章:风向和风速的关联4.1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风向和风速之间的关系。

4.2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察和发现。

4.3 教师总结风向和风速的关联,强调其在气象学中的重要性。

第五章:实践活动5.1 教师提出实践活动要求,让学生设计一个简单的风向和风速观测工具。

5.2 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制作并测试自己的观测工具。

5.3 教师组织学生展示自己的观测工具,分享实践过程中的收获和反思。

第六章:风向和风速的影响因素6.1 教师展示不同地形、季节对风向和风速的影响图片或视频素材。

6.2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各种因素对风向和风速的影响。

6.3 教师进行实验演示,模拟地形对风向和风速的影响。

第七章:气象观测方法7.1 教师介绍气象观测的基本方法,包括地面气象站、气象卫星等。

7.2 学生分组讨论,了解气象观测设备的工作原理和应用。

7.3 教师组织学生参观气象观测站,实际观察风向和风速的测量过程。

第八章:天气预报中的风向和风速信息8.1 教师展示天气预报中关于风向和风速的信息。

8.2 学生分析风向和风速在天气预报中的作用和重要性。

8.3 教师邀请学生模拟天气预报主持人,练习播报风向和风速信息。

第九章:风向和风速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9.1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风向和风速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航海、农业等。

风向与风速教案及反思

风向与风速教案及反思

《风向与风速》教案教材分析本课教学内容分为两块内容,风向和风速。

学生在此之前,刚刚学习了温度和气温,并且能够做简单的天气日历,在日历里就需要学生描述风向和风速,通过这一课的学习,能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天气情况,掌握风向和风速的知识。

教学目标1.知道风可以通过自然界中事物的变化来感知,可以用风向和风速来描述。

2.学生自制简易风向标和小风旗。

用自制的风向标和小风旗测量风向和风速,并使用适当的方法记录观察结果。

3.感受到使用简单工具能对天气观察活动提供很大的帮助。

进一步提高观察天气现象的兴趣和好奇心。

教学重点能描述风向和风速教学难点用自制的风向标和小风旗测量风向和风速,并使用适当的方法记录观察结果。

教学策略和手段通过游戏的方式,让学生能有效地掌握风向。

再加上学生自己的动手操作,能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教学准备教师:实验材料,多媒体课件。

学生:1根粗吸管、1根细吸管、1个盒子(用来存放实验器材,盒盖上帖好一张白纸)、1根大头针、窄透明胶带、剪刀;1张长约20厘米,宽约1厘米的纸片。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师:小朋友,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天气,那么大家说一说:生活中常见的天气现象有哪些?(多媒体出示几幅图画:上面有晴天,阴天,雨,雪,风等天气现象)师:小朋友,猜猜看,是哪种天气现象呢?水见它皱眉,花见它弯腰,树见它摇头,云见它就跑。

生:风师:小朋友,请仔细观察这几幅画,找一找风的踪迹?生:树叶在动……生:旗杆上的红旗飘了起来。

(学生通过观察图画,能很容易找到画中的风,就能很顺利的导入到今天要学习的内容上来。

)师:你们都是善于观察的小能手。

一下子就发现了风,因为风就在我们身边。

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一下风。

(出示课题:风向和风速)二说一说风,画一画风向图师:有谁能说说图中的红旗是往什么方向飘的?生:(学生观察图画,说出方向:西)师:为什么说是向东飘?(通过这个问题,为等会实际测量风向做一个简单的铺垫。

)生:早上太阳升起来啦,而旗的方向正好一致。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1.4《风向和风速》教学设计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1.4《风向和风速》教学设计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1.4《风向和风速》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风向和风速》是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四课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风向和风速的概念,掌握测量风速的方法,并能够用图表的形式展示数据。

教材内容丰富,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践活动,旨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对自然现象有较强的好奇心。

但是,对于风向和风速的概念,学生可能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具体的实验和观察来理解和掌握。

此外,学生对于图表的绘制和数据分析能力还有待提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风向和风速的概念,掌握测量风速的方法,能够用图表的形式展示数据。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培养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创新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能够关心自然环境,提高对科学的兴趣和热情。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理解风向和风速的概念,掌握测量风速的方法。

2.难点:学生能够用图表的形式展示数据,并对数据进行分析。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观察法、实验法、小组合作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创新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风向和风速的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准备测量风速的工具,如风速计、秒表等。

3.准备记录数据的。

4.准备实验材料,如小旗、绳子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风向和风速的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引导学生关注风向和风速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5分钟)向学生讲解风向和风速的概念,以及测量风速的方法。

同时,展示测量风速的工具,如风速计、秒表等。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测量风速。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学生将实验数据记录在中,并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教师引导学生掌握数据分析的方法,如制作柱状图、折线图等。

5.拓展(10分钟)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风向和风速的变化规律,以及风速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

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1.4《风向和风速》教案教案

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1.4《风向和风速》教案教案

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1.4《风向和风速》教案教案一. 教材分析《风向和风速》是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的一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风向和风速的概念,掌握测量风速的方法,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本课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连,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对于天气和自然现象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风向和风速的概念以及测量风速的方法还需要通过实验和观察来进一步学习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风向和风速的概念,知道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风速是指单位时间内风吹过的距离。

2.让学生掌握测量风速的方法,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3.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善于观察,勇于实验的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风向和风速的概念,掌握测量风速的方法。

2.难点:让学生能够正确使用风速计,准确测量风速。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实验观察法、小组合作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风向和风速的相关图片和视频。

2.准备风速计和实验材料。

3.准备教室内的多媒体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天气预报中的风向和风速图标,引导学生关注风向和风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提出问题:“你们知道风向和风速是什么吗?它们有什么作用?”2.呈现(5分钟)讲解风向和风速的概念,让学生明白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风速是指单位时间内风吹过的距离。

同时,展示风速计的图片,介绍风速计的使用方法。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使用风速计测量风速。

在实验过程中,引导学生注意观察风速计的读数,并记录下来。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出平均风速,并填写实验报告。

同时,让学生互相交流实验心得,分享测量风速的方法和技巧。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除了使用风速计,还有其他方法可以测量风速吗?让学生发挥想象,提出不同的测量方法,并进行讨论。

风向与风速教学设计

风向与风速教学设计

风向与风速教学设计引言:风向与风速是气象学中重要的概念,在地理、环境科学等学科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学生通过学习风向与风速的知识,可以更好地理解大气运动的原理以及对地球环境的影响。

本文旨在设计一节关于风向与风速的教学课程,通过创造性的教学方法和活动引起学生的兴趣,让他们在实践中掌握这些概念。

一、教学目标:1. 理解风向与风速的概念和基本原理。

2. 掌握测量风向与风速的工具和方法。

3. 学会分析和解读气象图中的风向与风速信息。

4. 了解风向与风速对气候和环境的影响。

二、教学内容:1. 风向的概念和定义。

2. 风向的测量方法和常用工具。

3. 风速的概念和定义。

4. 风速的测量方法和常用工具。

5. 风向与风速的关系。

6. 风向与风速对气候和环境的影响。

三、教学方法:1. 演示法:通过展示风向仪和风速计的实物,向学生介绍风向和风速的测量原理和使用方法。

2. 实验法:设计简单的实验,让学生使用风向仪和风速计进行测量,观察测得的结果,并进行数据分析和讨论。

3. 小组合作学习法: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集体讨论和合作学习,共同解决与风向和风速有关的问题,并向全班进行汇报和分享。

4. 观察法:通过观察真实的气象图和天气预报,让学生学会分析和解读其中的风向和风速信息。

四、教学活动:1. 演示风向仪和风速计的使用方法,并让学生亲自操作,观察和记录测得的数据。

2. 设计小组实验活动,让学生利用风向仪和风速计进行测量,收集数据并进行数据分析。

3. 小组讨论活动,提出与风向和风速有关的问题,让学生合作解决问题,并进行汇报。

4. 观察和分析真实的气象图和天气预报,让学生学会读取其中的风向和风速信息,并讨论其对气候和环境的影响。

五、教学评估:1. 实验报告评估:评估学生是否能按照实验要求正确使用风向仪和风速计,收集、分析和解读实验数据。

2. 讨论和汇报评估:评估学生参与小组讨论和合作学习的积极程度,评估学生对风向和风速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

小学科学示范课《风向和风速》教案

小学科学示范课《风向和风速》教案

小学科学示范课《风向和风速》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让学生初步了解风向和风速的概念。

激发学生对风向和风速的探究兴趣。

1.2 教学重点:风向和风速的定义。

1.3 教学难点:风向和风速的测量方法。

1.4 教学准备:准备风向和风速相关的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1.5 教学过程:1.5.1 导入:通过展示天气预报中的风向和风速信息,引导学生关注风向和风速。

提问:同学们知道什么是风向和风速吗?你们有没有观察过风向和风速的变化?1.5.2 讲解:介绍风向和风速的概念。

解释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风速是指风的速度。

1.5.3 互动:让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遇到的风向和风速的变化。

引导学生思考风向和风速对生活的影响。

第二章:风向的测量2.1 教学目标:让学生学会使用工具测量风向。

2.2 教学重点:风向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

2.3 教学难点:风向测量工具的正确使用。

2.4 教学准备:准备风向测量工具(如风向标)。

2.5 教学过程:2.5.1 讲解:介绍风向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

演示如何正确使用风向标。

2.5.2 实践:让学生分组进行风向测量实验。

引导学生记录测量的风向结果。

2.5.3 互动: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测量结果。

讨论风向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第三章:风速的测量3.1 教学目标:让学生学会使用工具测量风速。

3.2 教学重点:风速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

3.3 教学难点:风速测量工具的正确使用。

3.4 教学准备:准备风速测量工具(如风速计)。

3.5 教学过程:3.5.1 讲解:介绍风速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

演示如何正确使用风速计。

3.5.2 实践:让学生分组进行风速测量实验。

引导学生记录测量的风速结果。

3.5.3 互动: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测量结果。

讨论风速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第四章:风向和风速的观察与记录4.1 教学目标:让学生学会观察和记录风向和风速的变化。

4.2 教学重点:观察和记录风向和风速的方法。

4.3 教学难点:观察和记录的准确性。

小学科学风向和风速教案

小学科学风向和风速教案

小学科学风向和风速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风向和风速的概念,知道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风速是指单位时间内风吹过的距离。

2. 培养学生观察天气现象的兴趣,提高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释生活现象的能力。

3. 通过观察和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风向的概念及其表示方法2. 风速的概念及其表示方法3. 观察风向和风速的方法4. 实验:制作风向标和风速计5. 实践应用:预测天气变化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风向和风速的概念及其表示方法,观察风向和风速的方法。

2. 难点:制作风向标和风速计,运用风向和风速预测天气变化。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观察、实验、讨论、实践等方法,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2. 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风向和风速的概念。

3. 创设生活情境,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讨论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天气现象,引导学生关注风向和风速。

2. 新课导入:介绍风向和风速的概念,讲解风向标和风速计的原理。

3. 观察实践: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环境中的风向和风速,学会使用风向标和风速计进行观测。

4. 动手制作:分组制作风向标和风速计,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6. 课堂练习:设计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7. 课后作业:布置观察天气现象的作业,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

8. 教学反思: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教师进行教学反思,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内容:学生对风向和风速的概念理解,观察和实验操作能力,以及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评价方法:课堂问答、练习题、小组讨论、实验报告、课后作业等。

3. 评价标准:能正确理解风向和风速的概念,能熟练使用风向标和风速计进行观测,能运用所学知识预测天气变化。

七、教学资源1. 教室内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PPT和视频资料。

2. 风向标和风速计制作材料,如硬纸板、彩笔、剪刀等。

风向和风速-教科2001版六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风向和风速-教科2001版六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风向和风速-教科2001版六年级科学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什么是风向和风速,以及它们有什么测量工具。

2.学习风向的判定方法,并能准确判断风向。

3.学习测量风速的方法,并能合理估算风速。

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判断能力。

二、教学内容1.风向概念和测量工具;2.风向的判定方法;3.风速的概念和测量方法;4.风速的估算方法。

三、教学重点1.风向的判定方法和风向测量工具;2.风速的测量方法和估算方法。

四、教学难点1.学生对风向判定方法的掌握;2.合理估算风速的能力。

五、教学方法1.案例教学法;2.实验教学法;3.课堂讨论法。

六、教学过程第一步:引入1.引入一个和风有关的生活场景,比如:吹笛子、放风筝等,询问风是怎么来的,引导学生思考。

2.轻声细语,让学生感受到微风的风向和风速。

第二步:讲授风向和测量工具1.小胡同六号的通风,大家看见了吗?风向是什么?(引导学生看风向标的指向)2.讲解风向的概念和测量工具,比如风向标和旗帜等。

第三步:讲授风向的判定方法1.从实际情况入手,引导学生从旗帜、烟囱烟流的方向及树叶摆动等来判定风向;2.让学生分组演练,现场判定风向。

第四步:讲授风速和测量工具1.引导学生感受风速,让学生分别用手指和手掌来感受微风和狂风的区别;2.讲解风速的概念和测量工具,比如风速仪和GPS等。

第五步:讲授风速的测量方法1.通过录制并观看风速仪的数据来了解风速;2.让学生实地测试风速,并用风速仪测量。

第六步:讲授风速的估算方法1.再次感受不同风速的区别,引导学生用目测方法估算风速;2.让学生用自行车、汽车、火车等来比较不同速度的感受。

第七步:课堂讨论1.小组间分别交流风向和风速的测量方法和判定方法;2.教师总结交流,引导学生仿照老师的思路总结出授课中学到的内容,并撰写总结。

七、教学评价1.通过讨论看学生是否能熟练掌握风向和风速的测量与估算方法,从而合理评价他们的观察能力与判断能力;2.教师通过现场督导,检查学生风向和风速测量的准确性,从而能够更加准确有效的评价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3.根据最终的总结,能够综合性地评价学生课程学习成果,发现和指导学生的不足之处,同时强调补充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判断能力。

《风向和风速》教学设计

《风向和风速》教学设计

《风向和风速》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自然界中事物的变化可以感知到风,风可以用风向和风速来描述。

2.自制风向标和小风旗,并用自制的风向标和小风旗测量风向和风速,能用适当方法记录观察结果。

3.能感受到使用简单工具对天气观察活动提供的帮助,进一步提高观察天气现象的兴趣和爱好。

教学重点:能描述风向和风速
教学难点:用自制的风向标和小风旗测量风向和风速,并用适当方法记录观察结果。

教学准备:分组制作风向标和小风旗的所需材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提问:你们平时看到过风?听到过风吗?能用词语来描述风吗?
二、探究内容
4.认识风向,并制作和使用风向标
(1)画出风向图并介绍风向图:风向指风吹来的方向,可以从八个方向来描述风向。

(2)练习通过风水动旗面的情况来辨别风向,结论:风向可以用风向标来测量,风向标的箭头指风吹来的方向。

(3)制作风向标,测量风向。

首先介绍并自行制作风向标;其次讨论风向标的使用方法;接着把风向结果添加到当天的天气日历上;最后讨论:还能用哪些方法确定方位和测量风向。

5、测量风速和风速等级
(1)风速也能进行测量吗?
(2)介绍科学家利用风速仪测量风速,知道"蒲福风力等级〃表。

(3)分组制作小风旗,并研究其使用方法。

6、实地操作
(1)测量风向和风速
(2)将测量结果记录到天气日历中。

风向和风速教案

风向和风速教案

风向和风速教案风向和风速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风向和风速的概念。

2.能使用风向标和风力计测量风向和风速。

3.学会分析和解释不同风向和风速对气象条件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二、教学重点1.风向和风速的概念和测量方法。

2.不同风向和风速对气象条件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三、教学准备1.幻灯片或投影仪。

2.风向标和风力计。

3.其他教学辅助工具,如模型等。

四、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张有风向标和风力计的图片,向学生解释“风向”和“风速”的概念,并举例说明它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幻灯片或投影仪,向学生详细介绍风向和风速的测量方法。

包括使用风向标测量风向和使用风力计测量风速。

并通过实际操作展示如何使用这些仪器。

3.实践操作(20分钟)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操作。

学生分成小组,每组一个风向标和一个风力计。

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室外的场所,测量当天的风向和风速。

学生需要记录测量结果,并互相比较结果。

4.讨论与总结(1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测量结果和观察到的现象。

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观察和已学知识,解释不同风向和风速对气象条件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5.延伸拓展(10分钟)教师提出一些与风向和风速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

例如,“为什么在某些地方经常有风?”、“为什么海边的风口比其他地方的风大?”等等。

6.小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强调学生在本节课中学到的重点知识和技能,以及其中的应用意义。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理论讲解和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全面了解了风向和风速的概念,以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通过实践操作,学生能够亲自动手测量风向和风速,并将测量结果与实际观察相结合,对不同风向和风速的影响进行分析和解释。

通过延伸拓展,能够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并拓宽他们的知识领域。

整堂课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小学科学示范课《风向和风速》教案

小学科学示范课《风向和风速》教案

1. 让学生了解风向和风速的概念,知道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风速是指单位时间内风移动的距离。

2. 培养学生运用观察、实验、分析等方法探究风向和风速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积极思考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风向和风速的概念及测量方法。

2. 教学难点:风向和风速的测量技巧。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风向和风速的相关知识资料、实验器材。

2. 学生准备:记录本、笔。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解天气预报中的风向和风速,引起学生对主题的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风向和风速的概念,讲解风向的表示方法(如北风、南风等),风速的表示方法(如风力等级)。

3. 课堂实验:引导学生进行风向和风速的测量实验,如使用风向袋、风速计等器材。

4. 数据分析:让学生记录实验数据,分析风向和风速的关系。

5. 总结提升:讲解风向和风速的重要性,如对交通运输、气候影响等。

五、作业布置:1. 完成实验报告:记录实验过程、数据和分析结果。

2. 预习下一节课内容:风向和风力的关系。

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教学目标,学生掌握情况如何,对教学方法进行改进。

七、评价建议:1. 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情况,如提问、实验等。

2. 学生作业:检查实验报告的质量,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学生表现: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如科学态度、合作交流等。

八、教学延伸:1. 邀请气象专家进行讲座,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风向和风速。

2. 组织学生进行户外实地考察,观察不同地形、季节对风向和风速的影响。

九、教学资源:1. 风向和风速的科普资料。

2. 实验器材:风向袋、风速计等。

十、教学时间:1课时(40分钟)六、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讲解天气预报中的风向和风速,引起学生对主题的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风向和风速的概念,讲解风向的表示方法(如北风、南风等),风速的表示方法(如风力等级)。

3. 课堂实验:引导学生进行风向和风速的测量实验,如使用风向袋、风速计等器材。

科学《风向和风速》教学设计与反思

科学《风向和风速》教学设计与反思
3.认识并制作风向标
教师谈话:刚才我们也做了一回气象员,观察了校园里的风向,这是靠我们的眼睛根据周围事物的反应来判断的结果,那么气象站又是用什么先进的仪器来测量风向的呢?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的仪器。
多媒体出示风向标,学生观察各部分的结构,教师适当介绍。
教师提问:我们自己能不能制作一个风向标呢?下面请同学们利用桌上的实验材料小组合作制作一个风向标吧!(引导学生认识风向标的组成部分:风向杆、箭头、箭尾,支架、风压板、标尺等。)
科学《风向和风速》教学设计与反思
第9周
星期二
学科
科学
年级

班级
5
授课内容
风向和风速
教师准备
八方来风图、风向标、剪刀、卡纸、大头针;新式的风向测量仪器资料、风力等级歌等。
授课者
老师
学生准备
饮料管、尺子、铅笔、橡皮泥等
教学
目标
1.能够自制简易风向标和小风旗;能用自制的风向标和小风旗测量风向和风速,并使用适当的方法记录观察结果。
学生阅读教材:风吹来的方向叫风向。
教师谈话:为了使同学们形象、深入地理解风向,请看如图所示的“八方来风图”。学生Fra bibliotek看图片,教师介绍。
(三)风向判定的练习
1.初步练习确定风向西风东风
2.升级练习,到操场上观察风向
现在给同学们几分钟的时间,迅速地到教室外的空地上,观察判断一下,现在刮的是什么风?学生活动。
教师总结:刚才有很多同学都认为谜底应该是风。同学们都非常聪明,谜底确实就是风。因为风吹过的时候,水会有波浪,花会弯下来,树会摇动,云会飘走。
教师提问:那么,同学们熟悉风吗?请将你对风的认识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学生描述风。
(学生的回答方式可能有很多,如风看不见、摸不着、闻不到,但能感觉到。风有气味,比如说厨房里飘出来的是香味,从厕所里飘出来的是臭味。没有被污染的空气形成的风是无气味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风向与风速》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风向和风速》属于小学科学地球与宇宙部分中的“天气”单元,选自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四节。

本单元以天气为主题,引导学生关注每天天气的变化,对天气的一些基本特征(云量、降水量、风和气温)进行研究,并像气象学家那样观察、记录、分析各种天气现象。

本课内容就是对四种基本特征之一的风进行研究。

学生在此之前,刚刚学习了温度和气温,并且能够做简单的天气日历,在天气日历中就需要学生描述风向和风速,通过这一课的学习,能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天气情况,掌握风向和风速的知识并能记录天气情况。

【学情分析】
本课教学对象是四年级的学生,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活泼好动、思维处于感性认识阶段,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乐于动手操作具体形象的物体。

他们通过三年级的学习,对科学课的认识得到了一定提高,对身边的自然现象已经有了观察的意识、探究的能力,记录的习惯,为本节课的任务(成立气象小组)做了知识与情感铺垫。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风可以通过自然界中事物的变化来感知,可以用风向和风速来描述。

过程与方法:自制简易风向标。

用专业的测风仪和自制的风向标测量风速和风向,并坚持纪录观察结果。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到使用简单工具能对天气观察活动提供很大的帮助。

进一步提高观察天气现象的兴趣和好奇心。

【教学重点】能描述风向和风速
【教学难点】用专业的测风仪和自制的风向标测量风速和风向,并使用适当的方法坚持纪录观察结果。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1张风向图、自制风向标、多媒体课件、指南针、电风扇、红色布条、为每组准备一个风杯式风速仪。

学生准备:1根粗吸管、1根细吸管、1个盒子(用来存放实验器材,盒盖上帖好一张白纸)、1根大头针、窄透明胶带、剪刀;1张长约20厘米,宽约1厘米的硬纸片。

【教学环境】小风天气(扬起尘土和制片,树枝摇动)、教室、操场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法和学法】
本课教学以实验验证法为主,通过让学生制作风向标的小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学习。

学生之间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共同制作风向标以及正确使用风杯式测风仪,培养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

鼓励学生坚持记录一周天气变化情况,培养他们的热爱科学和探究科学的态度和精神。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教师将红色布条贴在电风扇的扇罩上并开启不同档位,让学生说说看到了什么?
学生根据观察发现布条随着教师改变电风扇的档位也发生变化,从而得出主题:风。

教师提问学生:
①能看到风吗?
②能听到风吗?
③怎样知道风的存在?
④风是什么?
⑤你如何描述风?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了解学生是怎样认识风的。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观察电风扇上红色布条,让学生感受风的存在,知道风可以通过自然界中事物的变化来感知,从而调动学生对风以及其它天气变化现象研究的兴趣。

二、新课讲授:
1.风向和风向标的概念
师:风的方向是如何认定的呢?
生:思考并回答
教师出示“风向图”,并要求学生阅读书本P9页第二、三自然段。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图示以及阅读书本掌握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可以用八个方位来描述风向。

教师出示五种动画,请学生辨别风向。

(五种动画包括不同风从不同方向吹动红旗的Flash动画)
设计意图:检测学生自学概念的效果并通过动态的动画加深学生对风以及风向的理解。

动画中展示不同的风(微风、小风、大风、强风、飓风)为制作风向标以及如何描述风速做知识铺垫。

教师小结:风向可以用风向标来测量,风向标的箭头指向的是风吹来的方向,但是必须先要确定南北方向。

2.制作风向标,并测量风向
教师出示一个自制的风向标,介绍风向标是用来测量风向的简单装置。

然后,每组拿出准备好的材料,按照书P9页的提示步骤或电子白板展示操作要点自制风向标。

规范操作要点:
①选一根硬一点的吸管(或麦秆),在吸管两端纵向切开约1厘米的隙。

②用硬纸板剪一个大小适中的箭头和一个稍大的箭翼。

分别插入吸管两端的缝隙,并固定。

③用一根大头针穿过吸管平衡点并插入铅笔一端的橡皮中,使其能自由转动。

④剪一个圆形纸板,写上东、南、西、北、东北、东南、西南、西北8各方向,然后中间戳洞,把铅笔插入圆形纸板。

⑤确定好方向(可借助指南针),与圆形纸板上的方向一致,然后测定风向。

设计意图:让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通过阅读书本或者观看电子白板制作简易风向标。

锻炼他们小组合作探究式学习以及动手实践的能力,逐步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

讨论风向标的使用方法:
学生总结,教师补充。

①选择有风的地方
②指南针确定方位
③风向标箭头的方向就是风吹来的方向
④记录风向(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活动:教师开启电风扇并设置不同风向,请各组用他们制作的风向标来测量风向。

设计意图:让学生用自制的风向标来测量电风扇的风向,不但能够检测学生对风向的掌握情况,而且还可以使他们获得体验科学活动的过程和方法中的喜悦和成就感。

通过汇报交流,学会乐于与人合作,取长补短。

3.风速和风速等级
教师提问:风向可以用风向标进行测量,那么风速要怎样测量呢?
请学生阅读书本P10页了解风速的13个等级。

向学生讲述:风速虽然能用无风、微风和大风表示,但同样是大风,又有很大的区别。

为此,气象学家用风速仪来测风速,并且确定了如下等级。

出示“蒲福风力登记”表,认识并熟悉“蒲福风力等级”表。

了解不同等级风力的表现特征。

播放一副flash动画,请学生对照书本P10页判断风级。

教师提问:对于我们来说,蒲福风力等级表分级太细,我们只需用简化的风速等级来划分风速即可。

想想有什么方法可以用感官直观的感受到风速的大小呢?
引导学生思考通过自然事物中其他事物的变化来感知风速的大小,从而导入下一环节:用旗子被吹动的情况来简化的划分风速等级0、1、2级。

学生活动:试着通过观察国旗估计风速。

学生思考:风有哪些好处?又有哪些坏处?
学生得出结论:风可以使帆船航行、可以发电,但也可以使人们面临危险和损失。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自学在他们的脑中形成一个简单的预设图像,接着通过视频动画的方式,让他们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更加容易接受新的知识,然后引导学生用生活中事物变化来描述风速,并总结出风的两面性——善良和暴虐。

学生活动:教师带领学生到室外用测风仪和学生自制风向标测量风速和风向。

注意事项:
1.将班内小组分配到校园不同的方位来测量风速和风向。

2.教师指导学生使用指南针确定方向,并标注在操场上。

3.如果风不固定方向,观察2分钟后,确定以指向方向时间比较长的为风向。

4.将测量结果记录在教师下发的天气观察记录表中。

回教室,学生汇报在室外测得风向和风速的结果。

设计意图:把各小组分配到校园不同的地方测量风速和风向,并通过各小组交流讨论,让他们知道风不是一成不变的,看不到,摸不到,但是可以通过观察和借助仪器来测量。

三、课堂小结
请学生向全班介绍一下,他今天的收获。

再一起小结风是有方向的,并且能用相应的仪器测出方向和风速。

我们可以用箭头或文字来描述风向和风速。

四、布置任务
成立气象小组,观察并记录天气变化,运用所学知识不断补充、完善天气日历。

要求每组组长认真负责,任务分工明确,组员观察细致,记录员坚持记录。

一周后评出“气象明星小组”和“气象小专家小组”并颁发奖状。

设计意图:引领学生学习天气相关的科学知识,帮助他们体验科学活动的过程和方法,使他们乐于与人合作,与环境和谐相处,为后继的科学学习、为其他学科的学习、为终身学习和全面发展打下基础,另外还可以丰富他们的童年生活,开发他们的创造潜能。

【设计特色】
1. 利用Flash动画的魅力描述风向,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

2. 小组合作,自主探究,提高了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并增加了他们合作的团队精神。

3. 注重激发了学生探究科学的兴趣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理念。

4. 教学内容的设计,符合科学的人文精神和科学人文文化。

5. 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阐述自己的个人看法,同时,修正自己对事物的认识。

6. 教具的创意,在制作风向标的时候,学生自己在风向标的底端加了一个带有“东西南北”字样的硬纸片,便于区分方向。

7. 用电风扇模拟风,让学生能够更直观的感受风的存在。

【评价设计】
本节课体现课程标准的要求,把评价的侧重点放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上以及课后任务,围绕学生主动学习来评价,鼓励学生坚持记录,并设立奖项给予他们动力。

【板书设计】
风向与风速
风向:风向就是风吹来的方向风向标
风速:是以每秒进行多少米来计算的风速仪
我们的风速等级 0 无风
1 微风
2 大风
【学生记录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