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健林谈商业地产
地产“教父”王健林“如果房地产企业都要死,万达是最后一个”
5中国经济周刊年第期网址:ww 经济P EOP LE今年的“两会”上,共有200多名人大代表和200多名政协委员来自工商联,这使得工商联成为了今年“两会”上的最大群体。
而从去年年底开始,中国房地产市场开始出现波动,市场发展的重要节点似乎正在形成,关于“拐点是否出现”、“房价和房地产市场未来走势”等问题的热议如火如荼。
在这样的背景下,作为工商联副主席、“新阶层人士”的代表和中国房地产行业的重要领军人物之一的中国房地产协会副会长、大连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成为了两会上记者们“围剿”的重点对象。
“我三个月没买一块地”正在热议的房价“拐点论”成为了记者抛给王健林的第一个问题。
“这要看拐点意味着房价上升减慢,还是掉头下行?如果是后者,我认为中国房地产市场还没有出现拐点。
”王健林以他一贯的逻辑清晰和毫不躲闪地方式表达了自己的观点。
王健林认为决定房价有两个主要因素:供求关系和心理预期。
“供求关系会3个月就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不可能。
美国总统里根说过一句世界名言:‘经济的一半是心理’,我非常同意。
现在大家为什么不买房了?是房子出问题了?还是突然不需要房子了?实际上就是心理预期、消费预期发生变化,买涨不买落。
”王健林解释说。
“这次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用了600多字讲房价和住房问题,这是从来没有过的。
但是,在谈房价问题的时候,总理用了一句话叫:‘防止房价过快上涨’。
”王健林对自己的判断很有信心,“这和前几年有所不同:2004年提出的调控口号是‘稳住房价’,6年是‘调整住房价格’,而今年提出‘防止房价过快上涨’,并没有说要降低房价。
”王健林认为从长期来看,房价肯定是上扬的。
因为所有刚性成本都在增加,包括拆迁成本、土地使用成本等都在增加,需求也是刚性的,比如每年增加的1300万城镇人口等。
“大家现在讨论拐点是因为出现了打折和降价的楼盘,但是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只是几个城市的几个楼盘在降价,而不是全线降价。
”王健林举例说,“比如,万科降价都是老楼盘,基本都是3—4年前拿的地,拿地成本还比较低,所以有足够的抗跌空间,新拿地的楼盘绝对不会降。
商业地产的六大要素
王健林:商业地产的六大要素万达集团已经在全国十五个城市开工建设大型购物中心,面积大约220万平方米,其中12个已经竣工开业。
正在拆迁和报建的还有5个项目,二十个项目总面积接近300万平方米。
我们有个目标,2010年力争做到50个购物中心,面积600-700万平方米,租金收入40亿元以上。
万达集团和16家零售企业,其中12家跨国零售企业,8家世界500强企业,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大家一起在中国共同发展购物中心。
这里面最重要的有四点:1、共同选址。
想去哪个城市发展,需要大家提前排定。
目标城市选定后,由我们选好一个地块,大家再对这个地块进行确认,在规定时间期限内答复。
这就是共同选址。
2、技术对接。
选址完成后,要进行规划设计,初步方案完成后,根据零售商的意见和不同要求,进行技术对接,修改完善设计方案,这些确定后才进入图纸设计阶段。
3、平均租金。
我们第一个购物中心,只有两家主力店,但合同谈判进行了八个月,尤其与沃尔玛的合同长达70多页,还附带40多页的技术标准。
如果按照这个速度,不可能规模化发展。
如果一个购物中心有5-8家主力店,光谈判就要耗很长时间,那么一年只能做一个项目。
那怎么能把购物中心的发展作为我们的支柱产业快速发展?于是我们把全国城市划分为三等,每一等租金多少钱事先明确。
这样的好处是,不用就租金进行旷日持久的谈判。
重点进行业态的组合而不是合同的谈判,有利于我们快速的发展。
4、先租后建。
当面积、租金确认后,先签租约,交一部分保证金,我们才开工建设,进行量身定做。
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发现签了租约以后对方违约的,这样做使得我们建设的面积都是收租面积,保证我们所有的投资都是有效投资。
这些综合在一起,取名叫订单地产。
万达集团是中国目前惟一跨区域规模发展的商业地产开发企业,在这三年中我们有一些经验,也有不少教训。
今天初步总结与大家一起研讨。
商业地产开发关键把握六点:一、只租不售。
做商业地产,是长期投资,不是做住宅销售。
王健林:解析万达运营管理模式的特点及优势
王健林:解析万达运营管理模式的特点及优势提起商业地产,大连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是一个绕不过去的人物。
作为圈内公认的行业老大的大连万达集团,已经在商业地产行业里深耕了十余年。
在今年的中国商业地产行业发展论坛·20XX年会上,王健林董事长毫无保留地将万达广场的运营模式进行了深度剖析,让在场的业内人士感到受益匪浅。
事实上,万达广场从20XX年开头进入提速,投资建设很快,今年还将开业17个广场、12个酒店。
根据王健林董事长的说法,整个万达广场开出来以后,出现一个现象,不像一般的商业物业都需要两年以上的市场培育期才可以活起来,一般万达广场一开起来就比较活。
“我觉得这里面核心的一个方面是我们的运营管理比较好,就是我们的商业管理公司,这实际上已经成了万达核心竞争的一部分。
”王健林董事长表示。
详细而言,王健林董事长从三个方面阐述了万达的运营管理模式的特点和优势。
第一个就是合理规划招商的业态。
王健林表示,万达广场有一个特点,就是次主力店和主力店的比重比较大,一般都占50%以上,百货、电影城、超市、卡拉OK、电子游玩等等,餐饮类的比重也比较大。
而且在这些主力店当中,万达广场在招商方面也特殊注意一个问题,就是非零售比重。
“我们任何一个广场都强调非零售比重要占50%以上,这就是业态的合理搭配,电影、唱歌、餐厅,尤其是餐饮业给付的租金比较低,文化、体育、健身,像游泳等这些都是租金比较低的。
”事实上,有些购物中心的招商部门、商业运营部门“就不懂这个道理”,大量的业态同质化都是服装类、珠宝类,这些同质化很高,这样就不能体现一站式服务特点。
虽然一开头给的租金高,但是可能2-3年才能火,即使招商进来以后,成长性也比较低。
“我们也是在多年的调整当中发觉了这个隐秘,所以我们现在一般的一开头规划招商的时候,放得比较多的是非零售比重,现在强调多的是文化、消遣、餐饮。
”第二个方面,王健林表示,万达的商业运营当中特别强调让商家赚钱,“我们当时提出一个口号,取消利润考核指标,只考核三项,我提了三句话,商业管理公司就是安全、服务、品质。
王健林资产帝国全面盘点:十个集团公司与四千亿资产
王健林资产帝国全面盘点:十个集团公司与四千亿资产王健林资产帝国全面盘点:十个集团公司与四千亿资产2014-06-01地产八卦女进入2014年,在万达集团年会上,王健林曾经提出,“今年要推动2个目标公司上市,这是投资管理中心的重点工作。
”其中2个目标公司则包括万达院线以及万达商业地产。
在过去的两年多来,王健林率领万达集团在海内外大肆收购。
原中国建设银行投资理财总监兼投资银行部总经理王贵亚,现任万达集团高级副总裁。
在王健林的安排中,49岁的王贵亚将负责筹建万达集团金融板块。
最新登上中国首富宝座的王健林,正在打造他的资本市场版图,并为其注入金融基因。
两个目标公司上市2014年1月18日,大连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在万达内部年会的全文讲话稿对外披露,其中明确提到,2014年将全力推动万达两个目标公司上市。
尽管王健林并没有披露更多上市项目的细节,但目前处于IPO排队状态的电影院线业务和处于初审状态的商业地产业务被业内看做是最有可能的两个项目,而其中,当属已通过审核、排名较为靠前的万达院线希望最大。
目前万达已经拥有了两个海外上市平台,即2013年6月,借壳香港上市公司恒力地产,后改名的万达商业地产;以及去年12月在纽交所上市的美国AMC。
4月21日晚间,证监会公布了第二批预披露公司名单,去年福布斯内地首富王健林创立的万达集团旗下的万达电影院线股份有限公司赫然在列。
万达院线的预披露招股书中显示,万达院线计划发行不超过6000万股,拟融资20亿元,上市地点选择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中小板。
资料显示,王健林通过其控制的万达投资持有万达院线68%的股份,其他27名股东持有剩余32%股份。
目前万达院线的主营业务为影院投资建设、院线电影发行、影院电影放映及衍生业务。
与诸多影院公司不同的是,公司旗下影院均为自主投资建设,不存在加盟形式合作影院。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万达院线旗下影院均为万达商业地产所有,因此影院场所租赁所导致的关联交易也成为了市场关注的焦点。
万达董事长王健林的哈佛演讲
王健林:万达创新之道中国包括亚洲的经济基本上是政府主导型,和市场主导型是有差距的,企业家总绕不开官商关系或者政商关系这个话题,我说八个字亲近政府远离政治,你不理政府那些中国证明纯粹是忽悠,美国也不可能不理政府,因为审批,但是你把握好一个关键,不去做使自己能伤筋动骨的事情,我觉得问题不大,其实要做到这一点非常重要的就是说创新创新再创新。
【编者按】大连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9月8日在美国哈佛大学做讲演,在谈到政商关系时他表示,政商关系在中国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这个问题比在哈佛读博士后还要困难,在中国尤其是民营企业能成功做大太不容易了,比美国企业家要艰辛好多倍。
处理官商关系或者政商关系要做到八个字:亲近政府,远离政治。
此外,王健林表示企业家精神最重要的两条标准是:一,创新或者叫做敢闯、敢试。
二,坚持精神,凡是成功的企业家或者卓越的企业家都接近生命力。
以下为王健林演讲文字实录:王健林:各位老师、各位同学,大家下午好。
不好意思,我只能讲中文。
刚才托尼教授已经介绍了万达发展比较快,今天我站在这里,还是抱着诚惶诚恐的心态,因为哈佛在世界所有人的心中都是一个神圣的殿堂。
实际上万达相对世界上最顶级的企业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所以我们丝毫也不敢懈怠,但是因为托尼教授邀请我,所以我也想跟大家有一些分享。
首先我介绍万达,为什么1988年成立,到现在24年时间,发展这么快,1988年成立的时候,其实我是借了8万美金,50万人民币注册的,当时成立的公司需要100万,因为当时进入地产需要100万,我找了一个人担保,这个人收了我50万,所以我就实际上注册100 万,但实际上拿了只有50万,而且借了100万的人,给我要求是五年,各每年25%的回报。
不过当时能借到,能发展也是不错的,要是没有那个人借给我这个钱,也许没有今天这个企业,所以正因为这样,我的企业发展以后,从明年开始我也计划在中国推出支持创业的计划,其实在几年前我已经跟团中央四、五位知名企业家创造了一个知识青年的创业基金,不过后来我觉得还是我自己来搞更好一点,我自己准备明年再成立一个知识青年创立基金,从我自己的发展,我有这个机会。
万达式扩张 王健林 调控下的商业地产
在非凡博 治投资管理公 司总裁蔡廷如看来,眼下 万达商业模式的核心在于 : 依靠其自身的知名度和购
能下金蛋的鸡
物 中心内商业配套的吸引力,带动周边土地升值 ,然
“ 我现在心态很好 , 就像毛主席讲的 , 不计较一城~ 后以住宅 和公寓的销售赚取利润 ,推进发展 。最终 , 池的得失。反正万达现在有本事 , 在哪都能开 , 在哪 银行 、商家 、购房者和万达 自己共享盛宴。 开都能火。 ”
C v rSo y o e t r
f /
于是 ,在 2 0 04年开业 的长春万达 广场 ,消费 者 来后要进行较大的设施投 资,不 可 能遇 到 一 点 困 难就 看到沃尔玛的招牌了。本来 ,沃尔玛对建在城市中心 撤 出 ,这种主力店稳 定性 较好。所以万达在招商 中,
很 大 风 险了 。 ”
地产的理想运作模式不应该像住宅地产那样 、靠销售
如何将大房客、小租户们召之即来?王健林的秘 收入来弥补投资,但光靠租金 ,回收期又太长,所 以, 诀并不复杂 : 首先要 确保项 目兑现承诺,万达每 年 最好 的方式就是做信托基金 ,让租金变成了信托基金 “ l O月有~个招商大会 , 一两千个商业连锁公司来参加 , 的分红方式。 ”南京大学不动产研究 中心主任高 波在
判条件是 : 万达可以去做一个长期持有的购物中心, 什么万达在地方政府眼里如此受欢迎 。几年前 ,广州 “
但你得在旁边给我搭配一点可以卖的住宅地或者写字 白云机场搬迁 ,广州市政府主动找到王健林 ,邀请他
00块 楼。 目前 ,在万达集 团的收入中,住宅和写字楼的销 去 机 场 旧址 开 店 ,当 时 周 边 土 地 价 格 大 约 是 70
万达商业地产模式是什么
万达商业地产模式是什么万达商业地产模式深度分析:万达业务结构、地产盈利模式、商业模式被时代大潮推上来的万达拥有众多成功的基因,但在潮落之后,万达还能够走得更远吗万达誓言要成为一个新巨人。
2011年,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表示,保守估计,我们再过4年就可以在经营规模、租金收入等方面做到全球第一。
在宏观调控逼厄、房地产企业整体陷入不景气之时,王健林的底气从何而来要知道,万达商业地产还未上市,其资金链也在走钢丝。
王健林的这番豪言与之前接受媒体采访时的谨慎有些自相矛盾。
2011年4月,王健林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现在商业地产火,绝对是暂时现象,就是个别投资者的预期还没有改变,觉得住宅不能炒我炒商铺吧,但是如果这个风向一改变,他就啥也不炒了。
基于这种情况,我们上半年就维持少拿地、不拿地,如果上半年的销售掉到2万亿以内,全年肯定会出大问题,那我们下半年就象征性弄几个得了。
然而仅隔几个月,王健林就改变了说法,现在是最后的机会,可以做大市场份额,可以积累经验,可以赢得未来的市场空间和话语权。
那么,在最后这个如此之短的时间窗口内,王健林能实现他的巨人梦想这个全球第一的称号对万达真的重要吗美合集团副总裁汪传虎对此评价说,租金规模第一有什么用十倍于别人的面积租金才比别人多一块钱也是第一,但有什么用呢由运营能力支撑的坪效以及与高坪效对应的高租金才是衡量商业地产成功的标准。
我认为,万达不要再拿规模第一作为自己成功的标准了,而应扎扎实实地提高自己的运营能力,才能最终成功。
刀尖上的舞蹈万达的目标是到2012年在全国建81个万达广场,而至2010年,已开业的万达广场只有27个。
也就是说,现在至2012年期间,万达在建和新建的万达广场数量就达到54个,这一千万平方米左右的规模所需资金量不言自明,其也面临着巨大的资金压力。
万达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是现金流滚资产模式的成功,这玩的也是刀尖上的舞蹈。
这家中国最大的商业地产公司,至今尚未上市,但据说一点也不缺钱。
王健林:掌舵“万达”斩浪而行
蠹
世
过两年 , 王健林 的心又开始“ 不安分” 了。
18 9 8年 的~ 个 偶 然 机 会 , 他 的 人 生轨 迹 发 生 了最 为 深 刻 的 令 转 变 。那 一 年 , 连 市 西 岗 区住 宅 开 发 公 司 欠债 1 9万 元 、 临破 大 4 濒
产 。西 岗区政府为了拯救这个“ 烂摊子” 面向全 区公开招贤。 , 王健 林主动请缨 , 并且选择了一个谁都不愿碰的烫山芋 : 旧城改造。 那个 时候 ,暇城 改造能得到政府 的支持 ,想 开发 多少给 多 “
大 连 万达 集 团创 始 于 1 8 9 8年 , 已发 展 成 为 以商 业 地 产 、 现 高
“ 实也很简单 , 其 我们就是做了几点创新 , 一是推 出 1 O多平 3
级 酒店 、 化产 业 、 锁 百 货 为 四 大 支柱 产 业 的 大型 企 业 集 团 。现 米的大户型, 文 连 二是 在北方率先设计了明窗大厅 , 三是采用了铝合金 有员工近 2 0 00 0人。万达集 团在全 国五十余个城市投资项 目, 资 窗 。 ” 多年 以后 , 健 林轻 描淡 写 回顾 当年 的成 功 。 王 产 10 0亿 元 , 销 售 额 6 0亿 元 , 纳 税 5 0 年 0 年 0亿 元 。 并在 全 国 拥
栏 目
王
王健林:万达商业模式的竞争优势
不做管理者 ,后来发现问题一大堆 ,逼着我们重新成立 自 保证越开越旺 ,这才能 留得住商户。所以一定要有优秀的 己的管理公 司。我们先成立 了规划部 ,后来发现 自己做设 专业管理公司。 由于有专业的管理公司 ,我们连续五年租
计时 ,把平面做完了 ,请规划院做 图纸的时候 ,不 同城市 金收缴 率达 9 .%以上。 95 的不同设计院都有一个培训过程 ,翻来覆去要解释为什么 第五 ,人才优势。我们现在有两万多 员工 ,有人负责
常低。还有一个问题就是经常打官司,最多的时候我们 有
第一 ,资源优势 。我们做 了 l 年商业地产 ,与很多银 0
Hale Waihona Puke 09 1 8个人专 门来负责打官司。后来 ,我们成立了万达 商业地 行达成 紧密合作协议 ,我们在哪里他就跟进。20 年 l 月 0 5 0家商 家与会 , 产公司,首先 ,跟商家签定单 ,照单去做 。其次 ,先租后 l 号 ,我们举办 了一个招商大会 ,超过 1 0
设计圆满展示出来 ,并要求大家 同时开业 ,做到这一点要 做的好 不是看你的销售额 。做 l 亿有 1 0 亿利润 的企业 ,绝 费很大的力气。 第 二,完整 开始我们做商业中心的时候 ,自己 对比做 10 0 亿才 1 亿利润的企业优秀 。 第叫 .管 优势。不动产开业仅仅是开始 ,开业以后
了什么问题 可以马上沟通 。 招超市 ,别的他不会做 。所以说发展专业化很重要 ,分工 的细化 ,使企业越来越好。
这种商业模式 的市场竞争优势主要有五个方面 :
1 O
这么设计 ,图纸改动量让我们承受不了。所以我们想真正 设计超市 ,有人 负责设计电影 院,招商部 门有的只招餐厅 ,
打通上下游 ,就成立了 自己的商业规划院。我们的商业规 有的只招家电 ,有的只招健身中心 ,越来越专业化 。很多
王健林的商业地产王国
王健林的商业地产王国:万达金融游戏繁荣背后11月的一天,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前往九省通衢的武汉市,去视察当地第一高楼—高达200米的万达中心,一座投资总计达70亿元的庞然大物。
按照计划,2012年的元旦节时,这里将呈现一场由奥运会焰火团队定制的焰火表演。
这更像是王的玩具。
早在两年前,王即花费重金在已封顶的基础结构里预埋了焰火炮管和电脑控制系统—全球仅有两栋高楼预置类似焰火燃放装置,另一个是台北101大厦,但它只能燃放简单的焰火。
这场可由电脑编程以求千变万化的烟火秀花费不菲,时长仅20分钟的燃放成本即高达300万元。
彼时,或将吸引上百万的市民在长达20公里的江滩上驻足观看。
隔江相望的则是当地妇孺皆知的楚河汉街,它亦是万达的商业地产项目。
其拆迁面积高达110万平方米,相当于超过150个标准世界杯足球场面积,涉及搬迁超过1万户居民、400个商业网点,甚至还包括湖北省数个直属厅局级政府单位。
起初,很多商户对未来商铺的营业环境心存疑虑—几年内周围将是一片工地。
不过王健林以实际行动打破了这一疑虑—所有工地均采用8米以上的超高围档将之与外界隔绝,每个出入口均安装价值100余万元的专用洗泥机,车辆进出皆用高压水龙冲刷,以求一尘不染。
了解王行事方式的人不禁想到他的口头禅:“想做一件事,总能找到办法;不想做一件事,总能找到理由。
”王健林还要以另一种方式庆祝这一时刻,由于担心全国各地高管们通过视频难以体验到项目现场的冲击力,他们均飞赴武汉参加项目表彰会。
王这样解释其良苦用心:“过去解放军打仗,一个大战有几个阶段战役,每个阶段战役下面有若干个小战役。
一支部队一年打下来,少说也得开十几次总结会。
就是毛泽东说的八个字:总结经验,以利再战。
”他希望借此下属“不再依然故我”,并目睹“万达产品现在进步到什么层面”。
王有理由骄傲。
如此大的项目,从拿地到竣工,他只来过四次。
而工程工期亦堪称奇迹——仅用了8个月时间。
此前,万达和当地政府约定的交地时间是2010年6月30日,开业时间则为2011年9月30日。
万达王健林:如何实现“快速扩张”与“资金平衡”
万达王健林:如何实现“快速扩张”与“资金平衡”?在“千亿销售额”与“千亿资产”之间,万达选择了后者。
作为一个资产膨胀速度超快,却又长期没有资本市场“接口”的巨无霸企业,业界对其生命力颇为担心。
但倔强、直爽的王健林却用继续增长的资产规模,回应着这些质疑。
他要以万达的高速扩张,创造一个“快而不倒”的案例。
“如果一个企业的老板整天去爬山,我不相信那个企业能够做好。
”这是在万达集团内部流传最广的一句出自老板王健林口中的话。
有如中国经济的增长总是习惯于推翻过往的经济学认知一般,万达高速扩张之下的生命力,也似乎在创造一个“快而不倒”的案例。
在万达尚未完成资本市场的IPO之前,似乎没人能解释“快而不倒”的密码所在。
但是,对内严格的军事化管理,与对外将商业模式作为谈判筹码的要诀,却令万达超大的资产规模保持着成本的“低位运行”,而王健林的“红顶路线”,似乎更让人相信,万达“快而不倒”规律或许将难以复制。
然而,无论能否复制,以及王健林行事风格所引起的崇敬与非议,均是这个独特企业之于中国企业发展历程的价值与意义所在。
集权“范本”“如果都让项目公司拿地,万达就离垮掉不远了。
”王健林说话很不客气。
2008年,王健林多方周旋之下,将万达集团的运营总部搬到了北京。
其时,这家资产规模已经达到1000亿元规模的企业,把注册地仍然留在了“发家”的大连。
王健林则在大连与北京两地奔波:他不能不回大连——大量的政府关系等着他来维护;他也不能不在北京,因为虽然他已贵为万达集团的董事长兼总裁,但每个城市商业地产的地拿不拿,做成怎样的业态,各种业态占有怎样的比例,均要等着王健林自己拍板定夺。
作为一家资产规模已经超千亿规模的大象企业,万达没有设置“决策委员会”进行日常决策,而对于日常经营的决策,就更没有投票制。
“如果都让项目公司拿地,万达就离垮掉不远了。
”王健林说话很不客气。
搬入北京总部之后一年,也就是2009年,他又对自己的下属发表了一番教诲:“一块土地是不是适合做商业?做什么商业?做多大面积?哪几个主力店?步行街朝哪个地方开口?住宅要配多大面积?要不要配酒店?配哪些业态?这些判断能力,我不客气地说,万达集团除了我之外还没有第二个人能够完全具备。
万达j集团王健林年会内部讲话(完整版)
万达王健林年会内部讲话(完整版)导读:这是王健林在万达年会上的发言。
2020年,万达将成为世界五百强以及全球最大的不动产企业;2020年,万达将全力推动2个目标公司上市。
从最大非上市商业地产公司到全力冲击资本市场,行为背后意味深长。
时间过得真快,又到一年年会。
2019年中国经济增速持续放缓,GDP增幅首次低于8%。
但万达集团逆势增长,取得非常好的成绩。
万达规模越来越大、业务范围越来越广、大事越来越多,还是那句话,难免挂一漏万,我只能挑主要的讲。
一、2019年工作成绩(一)超额完成全年任务2019年万达集团资产达到3800亿元,同比增长27%;收入1866.4亿元,完成计划的104%,同比增长31%,不包括投资收益在内,预计经营净利润125亿元。
万达连续8年保持环比30%以上的增速,如果2018年、2019年继续保持这种增速,那么万达将创造世界商业史上的一个奇迹:大型企业连续10年保持30%以上的增长。
商业地产公司收入1456.2亿元,完成计划的106%,同比增长32%。
其中地产业务收入1262.5亿元,同比增长24.5%;回款945亿元,完成计划的101%,同比增长24%;竣工入伙845亿元,完成计划的99%,同比增长57%;新增持有物业411.9万平方米,同比增长31%,累计持有物业1703.9万平方米,继续保持全球第二。
全年施工面积5179万平方米,同比增长46%,万达一家企业的施工面积接近整个欧洲施工面积的总和;新开工面积2490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17.6%;竣工面积1356万平方米,同比增长50.4%。
新发展项目(含文旅项目)38个,购买土地楼面面积3747万平方米,同比增长286%;商业地产土地储备总面积7647万平方米,同比增长51.8%。
土地储备大幅增加,为今后两年高增长奠定基础。
2商管公司组织开业18个万达广场,租金收入85.6亿元,同比增长46%;2019年租金收缴率100%,创造万达历史和全球大型不动产企业新纪录。
王健林的商业智慧
王健林的商业智慧王健林,中国亿万富翁、万达集团的创始人与董事长,被誉为中国商业界的传奇人物。
他以其独特的商业智慧和卓越的领导能力,将万达打造成了全球最大的地产开发与运营商之一。
本文将通过对王健林的商业智慧的分析,探讨他的成功之道。
1. 坚持大规模、集中式的经营王健林一直坚持大规模、集中式的经营策略。
他通过大规模购买土地、建设大型购物中心和酒店等项目,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这种经营模式使得万达能够以低成本取得规模优势,并且通过统一管理,提高运营效率和品牌影响力。
2. 跨界布局,掌握全产业链王健林在建设旅游地产、酒店、文化产业、体育产业等领域时,善于跨界布局,掌握全产业链。
通过整合资源,他实现了项目的互补和协同发展。
例如,万达广场和万达酒店相互支持,旅游地产与文化产业互相促进,实现了产业链的优化和提升。
3. 抓住消费升级的机遇王健林在商业战略中,注重抓住消费升级的机遇。
他洞察市场需求的变化,积极调整产业布局。
随着中国中产阶级的崛起和消费习惯的改变,他将重心从房地产转向文化、旅游、体育等消费领域,迎合市场的需求,并且不断推出更具吸引力的产品和服务。
4. 团队合作,倚重专业人才王健林非常重视团队合作和倚重专业人才。
他懂得自己在企业管理和各个领域的专业知识和经验有限,因此注重吸引和培养能力出众的专业人才。
他的管理团队包括行业内的顶尖人才,通过他们的协作和共同努力,万达得以快速发展壮大。
5. 勇于创新,不断变革王健林敢于创新,并且持续推动企业的变革。
在互联网的冲击下,他看准了线上线下融合的趋势,积极推动万达线上业务的拓展。
同时,他也提出了"文化+科技"的发展战略,将科技引入旅游、文化等传统产业,推动万达实现业务转型和升级。
6. 注重企业社会责任王健林一直注重企业社会责任,积极投身于公益事业。
他大量投资于扶贫、教育、环保等领域,帮助更多的人脱贫致富、接受教育,并且关注生态环境的保护。
他的公益事业不仅改善了社会民生,也为万达树立了正面的形象。
王健林的隐形商业布局
王健林的隐形商业布局在昆明万达广场当天的开业仪式上,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亲自出席。
尽管目前正处于万达商业地产上市前的静默期,但从王健林接受记者采访所谈内容中仍能体现万达的隐形商业布局。
独自的商业模式从2000年开始进入商业地产,万达只用了15年的时间就在全国开业了一百个万达广场。
如今,万达持有的物业面积将达到2300万平方米,成为全球最大的不动产持有者。
王健林表示,之所以将第100个万达广场落户昆明,正是基于其产品自身品质与独特的产品类型,以及昆明在泛亚金融商业区域的位置所决定。
王健林认为,正是由于多种因素叠加,促成了万达最具代表意义的项目。
万达飞速发展背后的核心,是其创造的独自的商业模式。
首先,凭借订单式地产迅速在全国扩张,将其成熟的商业地产模式不断滚动复制。
其次,作为军人出身的王健林,其一手打造的团队必需具有超强的执行能力,旗下一般的项目面世平均不会超过两年。
同时,万达拥有一批“铁杆”商家的追随,而这些商业资源也是万达最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部分。
“百年企业,国际万达”,这是万达人自己提出的口号。
在王健林看来,万达今日的成功,并不是用一两句话就可以简单的复制。
要想扎扎实实做一百年,你就得想做长远的事情,想具有长期竞争性得产品。
万达的产品基本上是建设一代,研发一代。
只有具备危机意识的企业,才会不断创新,通过产品的创新,才能具有竞争能力。
而走人脉的企业很少做到,只有走市场的企业才能真正做大、做强。
“腾百万”蓄势待发无论成立万汇网还是联手百度、腾讯打造新的万达电商公司,自从商业地产龙头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提出“全面电商化”的思路后,外界对它的审视从未停止,期待也愈来愈高。
万达电商公司要做什么?从目前各种媒体报道情况来看,最大可能是O2O资源整合,绝非传统意义的电子商务零售。
据王健林本次对中房网等媒体透露,新的电商公司在筹建一个大数据中心,另外计划收购的一个公司的还没有完成,现在同时有几十个软件在研发当中,预计明年三季度将在全国正式全面上线。
王健林小目标
王健林小目标王健林是中国著名的实业家、企业家,也是中国最富有的人之一。
他有一个经常被媒体提及的小目标,就是希望旗下的房地产公司万达集团在2020年实现年销售额达到一万亿元人民币。
这个小目标虽然被称为“小”,但却意味着非常巨大的挑战和追求。
万达集团是中国最大的商业地产开发商和运营商之一,拥有万达广场、万达商业、万达酒店等多个业务板块。
要实现一万亿元的年销售额,需要在各个业务板块都取得突破性的增长,并且要在市场竞争激烈的环境下保持竞争优势,这对企业的管理和战略规划都是巨大的考验。
王健林之所以有这样一个小目标,是因为他对中国经济的发展充满信心。
他认为中国的消费能力会不断增长,人民生活水平会越来越好,因此商业地产行业的需求也会逐步扩大。
通过提供更好的购物、娱乐、住宿等服务,万达集团可以满足人们对更美好生活的追求,从而实现自己的发展目标。
为了实现这个小目标,王健林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他在不断扩大业务规模的同时,注重提升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
万达广场成为了中国最受欢迎的购物中心之一,万达酒店也逐渐在国内外市场树立起良好的品牌形象。
其次,他加大了对科技创新和研发的投入,通过引进先进的技术和设备,提高产品的竞争力和生产效率。
再次,他积极开拓国际市场,通过对外投资和合作,拓展了万达集团的业务领域和地域范围。
最后,他将注重在企业内部培养人才,促进员工的专业能力和创新意识的提升,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实现一万亿元的年销售额不仅是王健林个人的小目标,也是他对中国经济发展的期许和贡献。
中国的商业地产行业在王健林的引领下,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为中国经济的增长和就业增加做出了重要贡献。
无论最终是否能够实现这个小目标,王健林的努力和追求都值得我们学习和敬佩。
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了只要心怀梦想,坚持不懈,就能够成就一番伟大的事业。
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个人经历走向成功的秘诀
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个人经历走向成功的秘诀王健林1954年生,四川人,大连万达集团董事长,中共十七大代表,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常委,第十一届全国工商联副主席,现任中国民间商会副会长,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副会长,中国商业联合会副会长,中国慈善联合会副会长。
个人经历王健林,男,曾用名王建林。
1954年生于四川省绵阳市,祖籍四川省广元市苍溪县。
王健林的父亲王义全是参加过长征的老红军,建国后回到老家四川长期担任地方干部。
1958年,王义全受四川省林业厅的指示到大金县(现在改名叫金川县)负责组建森工局,4岁的王健林也跟随父母来到了阿坝州的大金县生活,王健林的小学、中学分别在大金县东方红小学和金川中学度过。
1969年,14岁的王健林成为了森工局下属的营林处的职工。
1970年,在营林处工作了1年的王健林决心要参军。
不过他参军的过程却还是费了一番周折。
据王健林母亲秦嘉兰回忆,因为阿坝州当时不征收城市户口的青年,所以她就把王健林送回了苍溪老家,在那里上山下乡,就这样,王健林才当上了兵。
在去部队前,王健林改掉了自己原先的名字王建林。
关于王健林入伍还有一个故事。
一位王健林当年的战友曾在微博上回忆了当时的情景:1971年初春,吉林省集安县鸭绿江边的大山深处的军营里来了一批新兵,新兵里面有四川和辽宁抚顺的,班长去挑选新兵时,他先选2个抚顺兵,然后走到一个又小又瘦的新兵面前问他想当侦察兵吗,他没有任何犹豫的说了愿意。
就这样王健林成了一名侦察兵。
他很好地抓住了由对方抛过来的机会,在往后的人生中,这种不放过任何机会、勇于挑战的性格对他的成功起到了很大的帮助。
1978年,入伍8年的王健林晋升为排长,并进入大连陆军学院学习。
在大连陆军学院学习期间,他多次对部队的教材提出质疑,部分质疑内容被接受而写进了教材。
1979年的8月,王健林从大连陆军学院毕业,由于成绩优秀,留在学院的大队当参谋,后被调到学院的宣传处任职干事,负责动员学院的军士报考党政专修班。
万达董事长王健林无锡万达城项目采访现场实录
万达董事长王健林无锡万达城项目采访现场实录2021-02-28 09:47:02••••以下是大连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同意访问时的现场实录整理:关于万达文化旅行城现场提问:万达加速在全国布局文化旅行地产项目,这次什么缘应选择在无锡,无锡万达城在万达全国中处于什么位置?王健林:长三角是咱们布局的重点,咱们在全国布局十个,不管如何也可不能离开长三角,长三角必然要布局。
与宁波、南京、无锡等地址相较,选择无锡的缘故一方面是由于无锡在杭州、南京和上海等地域三角形的中心位置,离每一个城市轨道交通40多分钟,开车也就一个多小时距离,交通超级便利。
第二,那个城市本身经济比较发达,再加上历史上无锡也发生了很多故事,因此就选择在那个地址。
在万达所有文化旅行项目中,包括尔后还要看的项目中,“青岛东方影都”和“无锡万达城”放在一样重要的位置,这两个是咱们的核心产品。
青岛项目是制造中国文化品牌,咱们想把中国的影视,包括文化打到国际上去;无锡项目是重点打造旅行式度假,或叫文化旅行的核心产品。
现场提问:您之前说过无锡万达城将会和迪士尼掰手腕,比比谁更强,您说那个话的底气从哪里来?王健林:用四句话来形容那个项目,第一规模最大。
第二内容俱全,能够享受到所有万达把握的和正在研发的产品,如室外主题公园,室内水公园等。
第三创新最多,比如世界上首个0岁到15岁的室内儿童主题公园。
第四科技含量最高,所有的东西像儿童乐园等等,咱们都是有知识产权。
这四个特点结合起来就能够够表现出那个项目的重要性。
现场提问:为区别迪士尼,万达城有如何的本地的地域文化或中国的元素?王健林:我说过,迪士尼再好仍是美国文化,咱们要运用中国文化。
无锡万达城不只是表现中国的元素,更要突显无锡本地文化。
比如说咱们的室外主题公园,此刻设计是六个园区,全数是无锡本地的故事,如对紫砂壶文化等元素的包装。
另外,最能表现文化特色的是舞台节目,确实是秀,那个还在调研当中,是美国的团队和咱们本地请的专家和咱们国内的艺术家一路在研究,还在寻觅代表本地合理且正面的故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日志返回日志列表[转] [转] 万达王健林---商业地产的八点心得2012-8-10 21:16阅读(14)转载自召长∙赞(31)∙转载(1500)∙分享(188)∙评论∙复制地址∙举报∙更多已经是第一篇 |下一篇:吹响“归零”号角...一、解决资金商业地产其实是一个进入门槛很高的产业。
平均下来,全世界的房地产公司,只有2—3%的企业在做商业地产,在中国的比例就更少,少于1%。
商业地产是一个复合型的产业,不是房地产行业,也不是商业行业,它包括地产、商业、投资、金融等,非常复杂。
在这个行业里,最需要的就是资金,而且是低成本的、能长期使用的资金。
解决不了长期资金的问题,商业地产是很难做的,即使能做,也走不远。
所以最重要的,做商业地产,首先要有资金实力,或者有长期能使用的资金平台。
万达在这方面有最深刻的教训。
我们在2001年开始做商业地产的时候,是以房地产开发的惯性思维来思考问题的。
从银行贷款,贷二年期,就来做购物中心。
2004年,遭遇宏观调控,短融长投的弊端就显现出来了,尤其是国家把购物中心列入限制发展的七大行业之一,我们的资金链就变得紧张。
幸亏我们的决策有前瞻性,在2004年1月开了一个总裁办公会,决定除了已开工的购物中心,暂停其它购物中心的建设,集中精力寻找长期资金管道,我们找到了一个战略投资者,拿到几十亿元,解决了问题。
如果没有预见性,等到银行催债的时候再想办法,那就可能出问题了。
所以我体会,做商业地产,解决资金而且是可长期使用的低成本资金最重要。
二、找到人才所有行业都注重人才,但对商业地产来说,更需要人才,因为这个行业是一个复合型的行业。
大家不要以为,搞超市、搞百货的人拿来就能用,搞百货搞超市是零售思维,同单纯的房地产思维一样,都不行。
做购物中心,是先做商业规划,然后找租户,找到合适的主力店、次主力店租户,再做商业物业管理。
因此,单纯做零售做百货的人不一定就是商业地产的行家里手,单纯做房地产的人也不一定是,这里需要复合型的知识。
现在中国商业地产人才非常紧张。
我举一个例子说明人才的重要性。
万达在上海的五角场做了一个三十几万的购物中心,计划明年开业。
请了号称世界第一的商业设计公司做设计,这家公司有120多年专门做购物中心规划的经验,全球做了几百个购物中心。
开始动工后,一个偶然的机会,我请美国的托伯曼公司的总裁帮忙看看项目,他们是专门做高端购物中心的,他提出了一些修改意见,让我们有眼前一亮的感觉。
可惜因为已经施工了,基本的东西不能推翻,只能做些修改。
修改之后,规划和人流动线比原来更加合理。
我们计算了一下,仅一项设计上的修改,可以每年增加2000万的租金。
这说明懂行的人才对商业地产多么重要。
所以做商业地产,没有这种既懂商业又懂地产再懂一点金融投资的综合型人才,是非常难的。
正因为如此,万达现在几乎变成了一个学校,一些人来万达做了一两年,就有很多单位想挖他们跳槽。
所以我们想,干脆自己建一个专门的培训学校,慢慢培养商业地产人才。
三、只租不售做商业地产要切记这一点。
在这方面,万达有深刻的教训。
我们现在有21个购物中心,前10个购物中心,有部分商铺是销售的,一共卖了9万多平方米。
如果从单一销售的角度来看,是很成功的,全国每平米均价3万多,卖了几十亿,但是这10个项目竣工后,虽然也进行了招商经营,还是有5、6个出现了问题。
什么问题呢?商铺在销售之后,再进行商业规划、整合,有两个方面保证不了,一是经营的整体性,二是经营的有效性。
销售商铺的时候,因为我们做了十七年房地产开发销售,合同写的很清楚,房子出售后,我们不承担经营上的责任。
根据销售合同,我们在法律上没有责任,但经营不好,业主商户就要闹事,我们在道义上的责任无法推脱。
如果万达不是品牌企业,不是一个把购物中心作为长期发展目标的企业,只是打一枪换一个地方,那我们就不用对业主负责。
当时有四五个业主起诉万达的案子,都以业主败诉为终,因为合同约定很清楚。
但是我们以购物中心作为长期发展方向,作为品牌企业,就一定要解决业主的问题。
去年和今年上半年,我们决定,卖出去的这10个项目,除了南京、青岛等项目,因为地理位置特别好,经营稳定之外,绝大部分出售商铺全都拿回来,保证业主若干年8%的回报率,个别地区9%。
所以商业地产即使有个别成功销售之后仍然红火经营的先例,我个人认为那是个案,不能成为规律。
万达在全国卖了10个项目的商铺,超过一半以上都有问题。
2004年,我们做了一个决定,购物中心只租不售,以租为主也不行,只能只租不售。
凡是销售购物中心的,在全国失败的例子比比皆是,我举几个。
譬如东莞的一个大mall,销售得好,价格高,但是现在刚刚开业,已经出现经营问题,我可以断定他们正在走我们以前走过的路。
无锡站前城投广场,钻石地段,商铺卖的时候火得不得了,现在开业不到两年,整体关门,200多个业主正在打官司。
还有很多例子。
我们观察,凡是卖商铺来做商业地产项目,9成以上运作不好,有个别占着天时地利人和的成功,那是个例现象。
说到这里,大家可能会说:讲了半天,你讲商业地产只租不售,你有钱有资金管道,我们规模小,但也想做,怎么办呢?我给大家出三招。
1、在购物中心旁边规划开发一些住宅。
假如总投资5亿元,7%的回报率,住宅卖了2亿元,剩下3亿元作为租金回收,加起来,回报率12%,就可以了。
2、如果在一个核心区,旁边没有地做住宅,那么办?可以在购物中心上面规划写字楼或公寓,把上面的部分卖出去,也不要卖商铺。
3、如果不能做写字楼或公寓,用地性质就是商业,那么就把租金回报率低的大店卖掉,以卖大店的现金流来平衡回报率,但不要卖小店铺,小店铺的租金是随着商业的升值不断增加的,大店的租金则是非常稳定的,几乎很少增长。
这些招不是我的招,全世界的购物中心都是这样运作。
美国购物中心里50%的主力店,主要是百货、超市这两种业态,地是白送的,有一些甚至连房子都是送的。
美国吉吉彭尼、西尔斯决定一个项目是否进入至少需要三年,你把地块提供给他,他要反复调查三年,分析、规划,才能最后做决定。
而且做了决定也很牛,要你把地送给他,甚至把房子盖好白送给他,他付租金也是极低。
那么为什么购物中心发展商还要把他们拉进来呢?因为要靠他们来拉人流。
美国没有在城里面拆迁的,城里都是私人产权,购物中心都是在郊区,只能靠这一招,拉几个主力店,人流引来了,在主力店与主力店之前做些中小商铺,两层、三层,慢慢提升租金,找到资金平衡点。
想做购物中心,只有这三招。
除此,想卖小店铺,那就不要做了。
四、做对程序做购物中心的发展商,9成多以上是由房地产商转换而来,包括万达,不可避免地带着房地产开发的思维定式,先做规划设计,看立面挺漂亮,自认为各方面都挺好,开始建,建一半甚至建成了再招商,有些主力店来人,在谈判中发展商处于弱势,只能被迫接受他们提出的价格。
大连有个发展商的总经跟我讲:“外国主力店的租金价格真是恨人,要他不行,不要他也不行”。
我说:“那你就是在程序上做错了。
你应该在开始规划时与他谈租金,不是建设期再招商。
而且还可以故意与两三家谈,这样租金就会谈高一点。
”所以做购物中心,非常重要的是做对程序。
一定要先租后建,招商在前,建设在后。
或者叫:颠倒程序,把房地产开发商的惯性思维颠倒一下,招商在前面。
而且招商绝非招一个主力店的问题。
做一个购物中心,一般有七、八家主力店,主力店一定要是不同业态的组合在一起,这样才能满足一站式购物的需求,同时提高大家的比较效益,而且很多大的主力店签约时都要求排他性,不能出现同业态的竞争对手。
所以,一定要把程序做对了,招商在前。
招商在前还有个明显的好处,能节省巨大的投资。
万达现在做购物中心,建安包括税费、管理费等,不算精装,平均每平方米3000元左右。
为什么这么便宜?就是设计阶段与进驻的各店对接好,没有无效面积,大堂、电梯、卸货区的位置都是反复计算好的,所有面积都能产生租金。
我们2004年以后建的购物中心都是收租面积没有无效面积。
而且我们的程序做对了之后,我们与主力店、次主力店签好合同,约定拿到质检验收证书免租三个月,第91天开始计租,不管他们开不开业。
做对程序的好处就是给我们带来效益,避免麻烦。
五、商业定位具体到技术层面而言,商业定位决定项目的成败。
商业有两句名言。
一句是“隔街死”,一条街20米宽,一边火的要命,另一边死街。
还有句话是“一步差三成”,哪怕门挨着门开店,但差一步生意就差了三成。
这些语言都形容了商业定位选址的重要性。
商业地产具体到技术层面,最重要的就是商业定位。
那么,在商业定位里,注重哪几个环节呢?1、定地址。
选址靠的是真功夫,没有教科书,更多要靠经验,这就是零售人员、物管人员与开发设计人员智慧的综合,绝大部分是经验的积累。
在选址上,无论如何不能一次确定,有时间的话,一年的时段,最好在黄金季节、非黄金季节,一天的时间,中午、晚上都看看。
还有一点非常重要,看政府规划,到任何一个城市,先了解当地城市规划,城市发展方向。
暂时人不多不要紧,预计几年后会怎么样。
我们在南昌的项目,头一个在八一广场,效益很好,第二个项目我们去了红谷滩新区。
江西省委省政府、南昌的市委市政府决定在江北发展一片,为体现他们的决心,他们把市委、市政府、公检法等所有行政中心都搬过去,但是他们过去办公了,还是有城无市,人气不旺。
政府希望我们去做一个购物中心,我们规划了一个十几万平的购物中心。
一个十几万平的购物中心要靠十多万人来支持,那里目前至多有一万人,为什么我敢做呢?因为购物中心要两年以后才开业,现在房子卖了很多,另外政府配套建设了两所好学校,我相信,我们的购物中心一上,就会促使更多人入住,形成人气商气。
我看大势,所以新区也敢去。
2、定规模。
购物中心在国际上有个理论,10万平米以内叫最佳规模,当然这是国外的理论,英美、澳大利亚,他们的人口比较少,10万平米是他们的上限。
按照中国的国情和快速发展的态势,我个人认为15万平米是最佳的上限。
规模与效益连在一起,不是越大越好,规模一大,比较效益就下降了。
规模越大,租金越低。
15万平的商业,至少要5家不同业态的主力店,超过20家次主力店来组合。
在中国,零售业态没有这么丰富,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有50万种商品,中国目前只有20万种商品。
目前在中国,大主力店的发展可以,1万平以上的超市、建材店好找,但次主力店的发展相差太远,1000、2000平的次主力店极其难找。
在欧洲,我看到一个糖果的连锁店,每一个店就几百平方米,但是在一个购物中心里可以开4、5个店,每个门口开一个。
别看小小的糖果,一个店可以有上千种类的糖果,甜的、咸的、什么口味都有,卖糖果卖出了世界级的连锁品牌,每年20多亿欧元销售额。
类似这种有特色的次主力店,中国现在很少。
所以,规模上不宜过大。
现在中国购物中心有比大、比规模的不好风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