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人教版必修二考点练习:古代中国农业手工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关于秦汉农业的若干问题》一文中写道:“战国初期||,粮食产量每亩只有一石半左右(合今1.051 7石)||,而西汉时||,据农学家氾胜之讲||,在某些地方中田亩十三石(合今3.76石)||,薄田亩十石(合今2.89石)||。”这
说明()
A.铁犁牛耕技术得到推广B.精耕细作生产有所发展
C.国家重农政策效果显著D.小农生产的优越性显现
解析:选B精耕细作的特点就是在有限的土地上||,通过提高耕作技术||,来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材料中战国初期到西汉粮食亩产量的大幅提高||,正说明了精耕细作生产有所发展||,故B项正确||。
2.唐朝法律曾详细规定了对宰杀耕牛的处罚||,杀自家牛者也要判一年徒刑||。宋代对杀牛者的处罚更为严厉||,杀牛者要处徒刑两年||,甚至要刺配充军||。上述规定反映了() A.封建王朝法律的严酷性
B.奖励耕战政策的必要性
C.小农经济地位的重要性
D.自给自足经济的脆弱性
解析:选C上述规定保障了农业生产需要的畜力||,体现出小农经济地位的重要性||,故C 项正确||。
3.统一后的秦||,除皇室以外||,明显有军功地主和宗法地主两类||,前者主要来源于秦国||,后者是原六国依靠宗法血缘关系的地主、贵族||,两类地主控制了全国大部分土地||。这表明()
A.宗法制度顽强存续B..封建土地制度占据主导
C.秦尚未真正完成统一D.秦的社会矛盾错综复杂
解析:选B根据“两类地主控制了全国大部分土地”可知||,地主土地所有制成为社会的主要方式||,故B项正确||。
4.唐代中叶||,“官授田之法尽费废||,则之所谓输庸调(纳税服役)者多无田之大矣”||,有官员认为“按籍而征之”的传统方法弊病重重||。为此||,政府纳税改革的合理方向应是() A.减免纳税B..按人纳税
C.加征商税D.按地征税
解析:选D题干中提到税制的弊端是“输庸调(纳税服役)者多无田之大矣”||,并不是赋税过重||,故A项错误;题干中提到“‘按籍而征之’的传统方法弊病重重”说明按人头征税已不可取||,故B项错误;题干中提到出现了“多无田之大矣”的现象||,说明与土地有关||,与商税无关||,故C项错误||,D项正确||。
5.王家范、谢天佑先生曾经精辟地指出:“小农经济一锄、一镰||,一个主要劳力加上一些辅助劳力||,一旦和土地结合||,就可以到处组织起简单再生产||。”对这段话最正确的理解是()
A.小农经济具有极强的稳定性
B.小农经济具有顽强的生命力
C.小农经济非常脆弱
D.小农经济生产工具简单
解析:选B小农经济靠天吃饭||,容易受到自然条件、国家政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故A 项错误;材料体现了小农经济可以通过简单的劳动工具就能够组织生产||,体现了其顽强生命力||,故B项正确;材料未提及小农经济的软弱性||,故C项错误;小农经济的生产工具简单是材料的表象||,而非实质||,故D项错误||。
6.隋朝开通了京杭大运河||,把北方政治同南方的经济连接起来||,经历五代十国的分裂以后||,北宋恢复了这条南北枢纽||,京师开封已日益依赖通过运河运来的南方米粮||,漕运成为北宋朝廷的生命线||。材料观点实际上说明了()
A.发展京师经济的重要性
B.京杭运河是北宋水路交通枢纽
C.建设都城防御的急迫性
D.国家经济重心逐渐转移到南方
解析:选D题目中强调的是京杭运河对北宋朝廷的重要性||,故A项错误;材料说京杭运河是北宋朝廷的生命线||,北方的京师依赖南方的粮食||,并没有体现京杭运河是交通枢纽||,故B项错误;京杭运河属于水利工程||,不属于都城防御||,故C项错误;北宋时||,北方的京师依赖南方的粮食||,表明经济重心逐渐转移到南方||,故D项正确||。
7.西汉时期||,先前大量使用的青铜兵器逐渐被铁制兵器取代||,退出历史舞台||。促成这一转变的关键因素是()
A.经济发展导致铸币铜料紧缺
B.农耕工具革新推动兵器革新
C.火药应用改变传统战争样式
D.铁业官营促进冶铸技术进步
解析:选D据材料“西汉时期||,先前大量使用的青铜兵器逐渐被铁制兵器取代||,退出历史舞台”||,联系所学知识可知铁业官营促进冶铸技术进步||,故D项正确||。
8.春秋时期的鲁国人公输班被誉为木匠祖师||,他发明了锯子、刨子、钻子、凿子、铲子等木工用具||。这些发明的出现主要得益于()
A.小农经济的发展B.铁制工具的普遍推广
C.冶金技术的进步D.“百家争鸣”的出现
解析:选C材料中木工用具的不同形制需要有质量较高的钢铁||,它们的出现是以冶铁技术的进步为前提的||,故C项正确||。
9.唐初官营手工作坊中的劳动者||,主要是官奴婢与刑徒、番户和杂户||,没有人身自由;也有少量的短蕃匠(可纳资代役)和雇匠(政府出资招雇的匠人)||。北宋官营作坊役使的工匠||,有从军队调来仍隶名军籍的军匠||,也有从民间雇来的雇匠||,此外还有一种当行差充的工匠||,称“当行”或“麟差”||,“当行”工匠需付给一定的“雇值”||。据此可知()
A.工匠身份的变化是促使北宋手工业发展的一个主要因素
B.北宋工匠所受的封建人身束缚有所松弛
C.北宋手工业生产超过了唐朝
D.北宋的官营手工业处于优势地位
解析:选B根据材料“北宋……‘当行’工匠需付给一定的‘雇值’”得出北宋官营手工业工匠人身相对自由||,故B项正确||。
10.从明朝后期到清初||,“苏湖熟||,天下足”逐渐变为“湖广熟||,天下足”||,江南地区的粮食甚至需要其他地区接济||。这主要是因为江南地区()
A.手工业发展引起农业种植结构变化
B.工商业市镇大量兴起
C.摊丁入亩导致了农民赋税负担加重
D.经济重心进一步南移
解析:选A手工业发展引起农业种植结构变化||,进而引起农业种植的区域变化||,故A项正确||。
11.下图为汉代画像砖中的《舂米》拓本图||。此图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A.工商食官下的手工业劳作
B.地主田庄里的集体协作劳动
C.个体农户的生产劳作状态
D.精耕细作农业生产场景
解析:选B工商食官盛行于西周时期||,春秋战国时期瓦解||,故A项错误;画像中有多个劳动力在进行集体劳作||,体现了大地主田庄集体协作的情形||,故B项正确;图片中有多个劳动力与小农经济的规模小等特点不符||,故C项错误;精耕细作属于农业的范畴||,而材料中的画像是属于手工业的范畴||,故D项错误||。
12.据《上海县志》记载||,嘉靖时上海县“外内有事||,田家妇女亦助农作||,镇市男子亦晓女红”;《浙江通志》亦云||,万历时嘉善县“纺织为纱||,织之为布者||,家户习为恒业……男妇或通宵不寐”||。材料反映出()
A.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出现
B.小农经济生产方式的变化
C.纺织业是主要的手工业部门
D.家庭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
解析:选B材料信息“外内有事||,田家妇女亦助农作||,镇市男子亦晓女红”“男妇或通宵不寐”||,可知男耕女织生产方式发生改变||,故B项正确||。
13.
A
C.耕作方式不断进步D.农业管理经验比较丰富
解析:选C夏商周时期整地工具和中耕工具种类繁多、层次分明||,说明此时期耕作方式注重精细化操作||,故C项正确||。
14.《汉书·食货志》:“农夫五口之家||,其服役者不下二人||,其能耕者不过百亩||,百亩之收||,不过百石……古者税民不过什一……至秦则不然||,用商鞅之法||,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买卖||。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或耕豪民之田||,见税什五||。”这从本质上反映了()
A.农业生产的产量低B..农民赋税负担沉重
C.小农经济的脆弱性D.土地兼并现象严重
解析:选C“农夫五口之家||,其服役者不下二人||,其能耕者不过百亩||,百亩之收||,不过百石”反映了小农经济规模小和产量低;“古者税民不过什一……至秦则不然……或耕豪民之田||,见税什五”反映了小农经济下农民赋税负担的沉重;“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反映的是土地兼并||。这些现象从本质上反映了小农经济的脆弱性||,故C项正确||。15.自明嘉靖以后||,迎神赛会之风日趋兴盛||,到清乾隆年间达到鼎盛||。一些以丝绸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