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博罗县七年级语文上册15《古代诗歌四首》黄树芬导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3单元 第15课《古代诗歌四首》导学案 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3单元 第15课《古代诗歌四首》导学案 新人教版

古代诗歌四首【学习目标】1、了解一些古代诗歌常识。

2、反复诵读并熟练背诵3、品味语言,体味诗词所蕴含的意境,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重点聚焦】1.“日月之行”四句写大海,全用虚写,却表现了大海有包容天地的气概,更显示了诗人的博大胸怀。

大海的形象正是诗人形象的化身。

诗人已经削平了北方群雄,现在又打垮了乌桓和袁绍残部,为即将挥师南下统一中国解除了后顾之忧。

在踌躇满志的时候,他借大海的形象抒发了建功立业的愿望,写出了千百年来脍炙人口的雄浑诗句。

⒉“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从章法上看,有导出结尾一联的作用,也就是说它跟诗人的乡愁有关。

“日生残夜”“春入旧年”都表示时序的交替,而且是那样匆匆不可待,这怎不叫身在“客路”的诗人顿生思乡之情呢?海日生于残夜,将驱尽黑暗;江春,那江上景物所表现的“春意”,闯入旧年,将赶走严冬。

不仅写景逼真,叙事确切,而且表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真理,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

跟“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相比,显得开朗一些。

⒊《天净沙秋思》这首小令描绘了一幅绝妙的深秋晚景图,真切地表现出天涯沦落人的孤寂愁苦之情。

情调虽然低沉些,却反映了当时沉闷的时代气氛,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

前三句作者用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九种景物巧妙组合,向人们展示了一幅游子漂泊行旅图。

四、五句“夕阳西下”进一步点明时间。

“断肠人在天涯”是点晴之笔,点明了人物,道出了游子的情怀。

前四句写景,极力渲染悲凉气氛,均系为此作铺垫。

【走进作者】1. 曹操,字孟德。

东汉末(朝代)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代表作有《步出夏门行》《蒿里行》等,用乐府旧题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气魄雄伟,慷慨悲凉,对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也有所反映。

2. 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中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是中国文学史上负有盛名且影响深远的唐代诗人和文学家,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七年级语文上册 15 课 古代诗歌四首导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 15 课 古代诗歌四首导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

15 课古代诗歌四首哪些诗句是写者博大的胸怀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是初春的景色年级组教导处【主题阅读】(一)阅读诗词《西江月》,完成文后各题: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

14、这首词写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象?你从哪里看出来的?15、“稻花香里说丰年”,是谁在说?这是什么写法?有何妙处?16、“路转溪头忽见”什么景象?(用词中一句调整语序后回答)17、“路转溪头忽见”中的“忽”字有什么表达效果?18、全词八句,只有后两句才点出有人夜行,这两句对全词起了什么作用?19、“惊鹊”、“鸣蝉”、“蛙声”描绘了一个怎么样的夏夜风光?反映了夜行人什么心情?(二)阅读诗句,完成文后各题:绝句杜甫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20、说一说“两个黄鹂鸣翠柳”这句诗的意思。

21、整首诗歌营造了一种什么样的氛围?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能力提升】22、根据要求默写。

(1)《钱塘湖春行》描写西湖莺歌燕舞的景象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现西湖之春到处充满生机勃勃景象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观沧海》中描写大海雄伟壮阔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现诗人博大胸襟和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远大抱负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次北固山下》中表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真理,给人以乐观进取、积极向上的精神鼓舞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诗人触景生情、思念家乡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5课古代诗歌四首教案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5课古代诗歌四首教案新人教版

广东省汕头市龙湖实验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5课古代诗歌四首教案新人教版学习目标:1、背诵并默写这四首诗词。

2、理解诗歌大意,体会诗歌的意境。

3、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1、背诵并默写这四首诗词;2、理解大意,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理解诗歌的意境。

课时安排:二课时主要教学环节:第一课时一、出示学习目标:1、朗读、背诵并默写《钱塘湖春行》和《观沧海》。

2、理解这两首诗歌的大意以及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课前预习检查:1、请学生试背这两首诗。

2、关于白居易和曹操的简介。

3、关于这两首诗歌的体例。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自号香山居士。

唐代大诗人。

他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反对形式主义。

其诗歌形象鲜明,语言通俗,内容清新,如《长恨歌》《琵琶行》《卖炭翁》《忆江南》《赋得古原草送别》等,深得人们的喜爱和传诵。

有《白氏长庆集》72卷,集诗3000余首,数量之多,是唐代诗人中首屈一指的。

《钱塘湖春行》是穆宗长庆三年春白居易任杭州刺史时所作。

钱塘湖是西湖的别名。

诗中描写了西湖早春的明媚风光,抒发了诗人喜悦的感情。

曹操(155-220),字孟德,沛国谯县(今安徽省毫县)人。

东汉末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在镇压黄巾起义中,逐渐扩充军事力量。

建安元年(196年)迎献帝都许昌,用他的名义发号施令,先后削平吕布等割剧势力。

建安五年(200年)在官渡大败兵强地广的袁绍,此后逐渐统一了北方。

成为魏王朝的实际创建者。

可是袁绍的儿子与强盛的乌桓互相勾结,于是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曹操亲率大军北上,追歼袁绍残部,五月誓师北伐,九月胜利会师,途经碣石山。

跃马扬鞭,登山观海。

面对洪波涌起的大海,他触景生情,感慨万千,借《步出夏门行》这一旧题,写下了历代传诵的壮丽的诗篇。

乐府诗:是可以歌唱的,一般无标题,而结尾一句有时是诗的附文,跟诗的内容没有多大的联系。

《观沧海》选自《乐府诗集》是《步出夏门行》中的一章。

古代诗歌四首 导学案设计(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古代诗歌四首 导学案设计(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古代诗歌四首导学案设计(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诗词有关知识,有感情地反复诵读并熟练地背诵,理解诗歌意。

能力目标:品味语言,体味诗词的意境。

情感目标:启发学生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思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重点难点】 1. 诵读并背诵,理解诗歌意思。

2. 品味语言,体会意境。

【方法手段】 1.诵读法 2.合作探究法【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观沧海》《次北固山下》一.新课导入古代诗词是我国古代文学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其中有很多佳作,不仅语言隽美,而且意境深远;它们有的充满了生活的情趣,有的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因此千百年来广为传诵,成了流传千古的名篇。

我们在课外已经接触了不少优秀的古代诗词,从今天开始,我们将陆续学习课本中的五首古代诗词,主要是领会古人融情于景,借景抒情的手法,和讲究炼字炼句的创作精神。

二.讲解《观沧海》【知识链接】曹操(155~220),字孟德,沛国谯(今安徽毫州)人,东汉末年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建安时期的代表诗人之一。

东汉末年,在镇压黄巾起义军中,逐步扩充军事力量。

建安元年迎汉献帝到都许昌,用他的名义发号施令,“挟天子以令诸侯”,先后削平吕布等割据势力。

官渡之战大破军阀袁绍后,逐渐统一了北方。

建安十三年,进位为丞相,率军南下,被孙权和刘备的联军击败于赤壁。

后封魏王。

曹操一生未称帝,他病死后,曹丕继位后不久称帝,追尊曹操为武帝。

他在北方屯田,兴修水利,解决了军粮缺乏的问题,对农业生产的恢复有一定作用;用人唯才,打破世族门第观念,罗致地主阶级中下层人物,抑制豪强,加强集权,所统治的地区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精于兵法,著《孙子略解》、《兵书接要》等书。

善诗歌,其诗内容较为丰富,风格慷慨悲壮,《观沧海》、《龟虽寿》、《短歌行》和《蒿里行》等篇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求贤若渴之心,或反映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气魄雄伟,苍劲悲凉。

散文亦清峻整洁。

著作有《魏武帝集》,今有整理排印本《曹操集》。

《古代诗歌四首》 导学案设计(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古代诗歌四首》 导学案设计(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古代诗歌四首》导学案设计(人教版七年级上册)【预习课导学】(自习15分钟)预习任务:1、了解诗歌常识,把握相关文学常识。

2、背诵并默写全诗。

3、理解诗歌主旨,学会赏析名句。

预习步骤:1、背诵全诗。

2、了解每一首诗的及写作背景。

3、理解诗歌中所蕴含的情感和思想。

4、赏析名句。

【探究课导学】第一课时《观沧海》《次北固山下》【学习目标】1、了解一些古代诗歌常识。

2、学习《观沧海》和《次北固山下》,理解诗歌主题和的思想感情。

3、观赏精彩文句,培育想象力量,体会诗歌意境和思想感情。

【资料助读】简介:1.作家作品简介1、《观沧海》选自《乐府诗集》是《步出夏门行》中的一章。

曹操(155-220),字孟德,沛国谯县(今安徽省毫县)人。

东汉末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在镇压黄巾起义中,渐渐扩充军事力气。

建安元年(196年)迎献帝都许昌,用他的名义发号施令,先后削平吕布等割剧势力。

建安五年(200年)在官渡大败兵强地广的袁绍,此后渐渐统一了北方。

建安十二年(207年)东征乌桓,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功。

次年率军南下,被孙权、刘备的联军击败于赤壁。

后封魏王。

曹丕称帝,追尊他为武帝。

善诗歌,《步出复门行》《蒿里行》诸篇,用乐府旧题抒发自己的政治理想,气魄宏伟,慷慨悲凉。

对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也有所反映。

【学情检测】【整体感知】:熟读全诗,,概括诗歌的主要内容。

【自研自探导学】1、研读《观沧海》,品评探究,领悟诗的意境美。

(1)“”开篇点题,交待了观看的方位、地点以及观看的对象。

(2)“”字统领全篇,是诗的线索。

描绘的景物有哪些?其中哪些是动景,哪些是静景?(3)“水何澹澹,山岛竦峙”两句渲染了大海怎样的气概?(4)哪些语句最能体现博大的胸怀?试作赏析。

2、研读《次北固山下》,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意境美。

(1)文中的千古名句是哪一句?试作赏析。

(提示:赏析角度:炼字、修辞、手法、思想、情感、哲理)(2)“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这两句诗的意思是什么?(3)“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运用了什么修辞,表达了怎样的情感?拓展延长:把《次北固山下》改写为散文(提示:情感真实,语言流畅)【检测矫正】【归纳小结】第二课时《钱塘湖春行》《天净沙》【学习目标】1、把握白居易、马致远的文学常识。

七年级语文上册 3.15《古代诗歌四首》导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

七年级语文上册 3.15《古代诗歌四首》导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
初步感知学习目标。
学会概括,使语言精炼。
找出并品味重点句子,各抒己见。
注意引导学生倾听,并按要求进行评价。
精读研讨,理解课文主旨。
二、深入体会、赏析。
1、读“日月之行”至“若出其里”诗句,体会诗人将自己这种昂扬奋发的精神融会到诗里,表现了诗人博大的胸怀。
2、想像“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是怎样的情景。如果你身临其境,将会有怎样的感受?
现代文阅读课
课 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任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习
1.作者简介:曹操、王湾、白居易、马致远
2.用自己的学习方式和习惯整理积累词语。
3.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备习检查(交流)
情境导入
出示检测学案。
适时做必要的点拨纠错。
(板书课题)
独立思考;对子间互问互答;进行报告。
字词答案不一致,强调动手查字典的重要性。
1、组员互相说说对这些问题的理解。
2、同学畅所欲言。
引导学生通过把握文章内容,体会作者感情。
展开想像,任选一首诗改写成一篇散文。
启发学生有创意地写作。
写出自己想说的话。
注意语言的训练。
选择课文中的一个片段,仿照其写法,写一篇短文。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3、“几处”为什么不是“处处”,“谁家”为什么不是“家家”?
4、《天净沙 秋思》仅仅28个字,一个长期漂流他乡的游子的悲哀就这样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文字不多,然而思乡之情却绵绵柔长,缠绕在读者心头。体会作者的“情”是如何传达出来的?
引导学生首先独立阅读,
自主探究;
其次合作交流,共同研讨。
题目的含义及对其他同类型人的了解,教师进行补充讲解

2019-2020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 15 古代诗歌四首导学案 新人教版.doc

2019-2020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 15 古代诗歌四首导学案 新人教版.doc
2、《观沧海》是写景抒情诗,描绘了一幅壮丽景象,抒发了作者的抱负。
3、想象“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是怎样的情景,如果你身临其境将会有怎样的感受?
4、《次北固山下》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从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
5、从《钱塘湖春行》的哪些词语可以看出写的是初春景象?
6、《天净沙秋思》表达了作者怎样 的思想感情?
4.启发学生热爱 祖国古代文化知识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Ⅲ.《钱塘湖春行》
1.诗的四联各写了什么内容?
2.从《钱塘湖春行》的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是写初春景象?
3.哪句诗说明诗人已陶醉在美好的湖光山色之中了?
4.“几处”为什么不是 “处处”,“谁家”为什么不是“家家”?
Ⅳ.《天净沙·秋思》
这首小令描绘了一幅绝妙的深秋晚景图,真切地表现出天涯沦落人的孤寂愁苦之情。情调虽然低沉些,却反映了当时沉闷的时代气氛,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
重点
了解诗词有关知识,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难点
启发学生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知识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学生活动
预习笔记(关键点、知识点、切入点及纠错)
Ⅰ.《观沧海》
1.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诗人勾画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抒发了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
2.全诗以哪个字展开来写的?
全篇可以分为两个层次:
第一层次(前三句)作者用九种景物巧妙组合,向人们展示了一幅游子漂泊行旅图。
第二层次(四、五句)“”进一步点明时间。“”是点晴之笔,点明了人物,道出了游子的情怀。
前四句写景,极力渲染悲凉气氛,均系为此作 铺垫。
这篇作品在布局上有一个显着的特点:前三行全是写景,没有提到抒情主人公,但每一个景物细节都意味着他的存在──“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是他眼中所见;“古道”是他的经行地;“瘦马”是他所骑;而“西风”正吹在他身上。透着一种悲凉。仅仅28个字,一个长期漂流他乡的游子的悲哀就这样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文字不多,然而思乡之情却绵绵柔长,缠绕在读者心头。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15课 古诗诗歌四首导学案(无答案)(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15课 古诗诗歌四首导学案(无答案)(

第15课古诗诗歌四首我的课堂我作主! 我的课堂我表现!【自研课导学】预习课(晚自习20分钟)自读自悟:1.理解诗句2、了解诗歌的艺术手法和思想感情。

资料准备:收集作者有关的诗加以诵读自主积累:文学常识、古诗名句。

自我感悟:【展示课导学】(课题:《古诗四首》课时:第一课时晨读课目标:·学习目标:1、正确掌握诗歌的朗读技巧,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语音与朗读音节)2、理解“注解”中重点字词的意义。

展示课导学学习目标:1.熟记作家作品。

2、能熟练背诵并正确默写四首古诗3.理解重点词的“音、形、义、用”。

4.理解四首古诗的共同写作特色并能概括四首古诗的主题。

【训练课导学】“日清过关”巩固提升三级达标训练题书写等级达成等级批阅日期1.把诗中空缺的诗句填上2.《观沧海》的作者是,子,(朝代)末年家、3. 这首诗以“”字总领,全诗借景抒情,表达了人。

4.这首诗歌中最能体现“沧海”水波荡漾、气势雄伟的两个动词是“”“”5.《观沧海》展现大海宏伟气魄和博大胸怀的诗句(或勾画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物的诗句)是,。

6.《观沧海》展现海岛生机勃勃的诗句是:,。

7.《观沧海》写大风大浪的一句是:,。

8.在古诗文中,“萧”常表示萧索、萧条之意,如《观沧海》中“,”。

发展题9.“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这些句子想象奇特、意蕴深刻,请你进行简析。

10.把诗中空缺的诗句填上11.《次北固山下》先写“客路”而后写“行舟”,与“” “”二词遥相呼应,字里行间流露出诗人的漂泊羁旅之情。

12.王湾《次北固山下》一诗中写时序变迁、新旧交替,蕴含生活哲理的诗句是:。

13.《次北固山下》先写“客路”而后写“行舟”,与“” “”二词遥相呼应,字里行间流露出诗人的漂泊羁旅之情。

14.王湾《次北固山下》一诗中写时序变迁、新旧交替,蕴含生活哲理的诗句是:。

15.王湾《次北固山下》一诗中描写船是上所见景色(以小景与大景互相映衬)的诗句是:。

七年级语文上册《15 古代诗歌四首》教案 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15 古代诗歌四首》教案 新人教版

《古代诗歌四首》一.教学目的1.理解诗的内容,领会其中抒发的感情和表现的生活情趣。

2.体味诗词情景交融的特点和遣词造句的妙处。

朗读背诵诗歌。

3、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教师点拨为辅二、教学设想1.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体味各首诗中作者所创造的意境,难点是作品中表达的感情和生活情趣的领会。

2.以多种形式诵读,在熟读的基础上适当分析、点拨,加深对诗的理解。

三.教学过程一. 导入《观沧海》。

汉献帝建安十二年(207)八月,曹操大破盘踞在我国东北部的乌桓族及袁绍的残余势力统一了北方;九月,在归途中经过碣石山,写下了这首诗。

二.朗读整体感知:解题:汉代乐府诗一般无标题,《观沧海》这个题目是后人加的。

乐府诗原来是可以歌唱的。

诗的最后两句“幸甚至哉,歌以咏志”是合乐时加上的,是诗的附文,跟诗的内容没有联系。

现在来看诗的正文。

读两遍后,指导学生划分层次。

要先提出问题:①全诗14行,除开头结尾两行外都是写景,说说开头两行的作用。

②区分一下哪几行写实景,哪几行写想象之景——虚景。

③写实景中有动有静,分析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然后归纳如下:第一层(开头两句)交代观海的地点,这是继承《诗经》中直陈其事的写法,显得很质朴。

第二层(“水何澹澹”至“洪波涌起”)描写海水和山岛。

海水荡漾,是动态;山岛耸立,是静态,相互映衬,显示了大海的辽阔和威严;,再写草木,仍然是静态,次及“洪波”,又回到动态,显示了大海的惊人力量和宏伟气象。

这一层全是写实景。

第三层(最后四行)借助奇特的想象来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这是写诗人的主观感受,是从两个“若”字看出来的。

问:海是很难写的,可是读了这首诗,我们每个人大概都会感到海的伟大。

这首诗究竟好在哪里呢?(虚景和实景配合得好,有实景才能使人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有虚景,才有新奇感,才能激发读者的想象。

) 三.总结。

古人说:“诗言志。

”这首诗虽然全是写景,但所写的景物都是由诗人的“志”来统帅的。

诗人当时正处在自己事业的最高峰,他已经削平了北方群雄,现在又打垮了乌桓,消除了后患;如果再以优势兵力去消灭南方的割据势力,他就可以荡平宇内、一统天下了。

七年级语文上册 15《古代诗歌四首》教案 新人教版(2021年整理)

七年级语文上册 15《古代诗歌四首》教案 新人教版(2021年整理)

广东省中山市七年级语文上册15《古代诗歌四首》教案(新版)新人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广东省中山市七年级语文上册15《古代诗歌四首》教案(新版)新人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广东省中山市七年级语文上册15《古代诗歌四首》教案(新版)新人教版的全部内容。

《古代诗歌四首》教材分析《古代诗歌四首》四首诗具有长于吟诵、激发想象、愉悦性情的特点.这四首古代诗歌,集美景、美情、美言于一体,都是写景抒情的佳作.诗人们登山望海,驾舟扬帆,赏花观鸟,咏春悲秋,用洗练生动的语言描绘出一幅幅图景.学习本课要品味精彩生动的优美语言,吟诵涵咏,熏陶感染,积累诗文语句、积累古代文化常识,积贮丰富的阅读体验,积蓄高尚的道德情感,积聚优雅的审美情趣。

其中《观沧海》描写的是曹操北征乌桓归途中经过碣石山时所见之景,所感之情;《次北固山下》借景抒情,通过描写船在绿水中向前航行时所看到的景色,来表达对千里之外的家乡和亲人的思念;《钱塘湖春行》表达了作者对西湖早春生机勃勃景象的喜爱之情;《天净沙秋思》则体现了深秋的黄昏,风尘仆仆的游子肝肠寸断的乡愁。

学情分析这是学生入初中以来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学习古代诗歌,教学本课有必要向学生简要介绍古典诗词的常识,意在让学生对古诗词有较系统的印象。

同时在授课中要有意识地指导学生朗读。

要注意从形象入手,来体会诗的意境,要引导孩子了解有关诗歌产生的历史背景以及作者的生平与思想。

教学设计(一) ●(设计者:亓鹏飞)教学分析●教学目标1.掌握诗歌朗读的技巧;有感情地反复诵读直至熟练背诵四首诗歌.2.培养学生感悟和朗读古代诗歌的能力,品味语言,体味古诗的意境;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意境,运用想象联想感悟诗歌内容.3.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热情,提高审美和品鉴能力。

2019年七年级语文上册 15 古代诗歌四首导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 .doc

2019年七年级语文上册 15 古代诗歌四首导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 .doc

2019年七年级语文上册 15 古代诗歌四首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学习目标】
1.你能有感情地朗诵四首诗并会背诵。

2.你能说出一些古代诗歌常识。

3.你能理解诗歌主题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学习重点】
1.朗诵诗歌,背诵诗歌。

2.赏析诗歌,理解诗歌的意境。

【难点预设】
学生对于精彩诗句的欣赏,
【知识链接】
1.作者简介
曹操(155~220),字孟德,沛国谯县(现安徽省毫县)人。

东汉末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王湾,洛阳(现河南省洛阳市)人。

唐代诗人。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下(今陕西省渭南县)人,诗人。

他的讽喻诗有《秦中吟》和《新乐府》。

马致远,号东篱,大都(今北京)人。

元代著名散曲家,与关汉卿、王实甫、白朴并称元代杂剧四大家。

2.文体常识——曲
曲是继诗、词而兴起的一种文学体裁。

曲大致分为两种:一种进入戏剧的唱词,是戏曲,或称剧曲;另一种是散曲,是属于广义的诗歌。

散曲没有动作、说白,只供清唱吟咏只用,包括套曲和小令。

【学习过程】
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诵诗歌。

欣赏。

学生自
《钱塘湖春行》一诗的线索是什么
学习了这四首古诗,你么会“断肠”
【收获与反思】。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15课《古代诗歌四首》导学案(无答案) 人教新课标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15课《古代诗歌四首》导学案(无答案) 人教新课标版

《古代诗歌四首》导学案七年级上册执笔:审核:七年级语文组班级:--------- 姓名:--------------------【导学目标】1、了解古代诗歌体裁的有关知识及有关作者的文学常识。

2、理解四首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诗歌情景交融的特点,培养朗读古代诗歌的节奏感。

3、熟读成诵。

第一课时学习《观沧海》和《次北固山下》【知识链接】1.曹操(155~220),字孟德,沛国谯(今安徽毫州)人,东汉末年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建安时期的代表诗人之一。

东汉末年,在镇压黄巾起义军中,逐步扩充军事力量。

建安元年迎汉献帝到都许昌,用他的名义发号施令,“挟天子以令诸侯”,先后削平吕布等割据势力。

官渡之战大破军阀袁绍后,逐渐统一了北方。

建安十三年,进位为丞相,率军南下,被孙权和刘备的联军击败于赤壁。

后封魏王。

《观沧海》正是北征乌桓归途中经过碣石山时写的。

大战之前,身为主帅的曹操,登上当年秦皇汉武也曾登过的碣石山,又当秋风萧瑟之际,展现在他眼前的是一幅怎样的图景?他的心情又是怎样的呢?2. 古时交通不发达,流落外乡或在外任职的人久不得归,自然会产生故园之思,因此乡愁成了诗歌中的一个重要主题。

《次北固山下》这首诗就是写乡愁的,且以“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这一联而闻名于天下。

作者王湾,生卒年不详,只知道他是洛阳人,这首诗是他在吴、楚期间写的。

王湾是一个生卒年不详的唐朝诗人,今天我们还记得他的名字,就是因为他写下了这首千古传颂的诗歌,这印证了“人以诗传”的道理。

《观沧海》导学要点:学习虚实结合,描写景物的技巧;感受其间蕴含的情感。

.一、初读,整体感知1.小组竞读,注意节奏,语气、语调。

2.用自己的话理解诗意。

【合作探究】1. 全诗围绕哪个字展开来写的?2.这首诗前两句写什么?中间十句写什么?最后两句又写什么?叙述交代观海的地点,直陈其事,“观”字领全篇。

写景抒情前六句描写海水和山岛,现实中的实景。

后四句借助奇特的想像来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5课:《古代诗歌四首》学案人教新课标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5课:《古代诗歌四首》学案人教新课标版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第15课《古代诗歌四首》学案教师寄语:学记古诗,聪慧一世。

学习目标:1. 学习这四首诗,朗读、背诵这五首诗词。

;2. 理解四首诗歌的意境;3. 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学习重点:1. 朗读、背诵这五首诗词;2. 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学习难点:理解诗歌的意境学习过程一、积累运用(1)《观沧海》极力描写大海的壮阔及由此而想像的景象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次北固山下》写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浪平静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钱塘湖春行》写春天迷人动感的四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4)《天净沙·秋思》画龙点睛地将景中之意达到高潮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二、自主探究《观沧海》中⑴“观”字的作用是什么?⑵那些景物是实写,那些是虚写?⑶体现作者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句子是那几句?⑷本诗的主题是什么?三、讨论交流,合作释疑《钱塘湖春行》是他任杭州刺史时写的。

钱塘湖,即杭州西湖。

诗中描写了西湖早春的明媚春光,抒发了诗人喜悦的情感。

1:统读全诗,从中归结出诗人的游踪。

2:这首诗写的是早春景色,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3:水面初平云低,写的是怎样的景象?为什么说云脚低?4:最后两句是怎样结住全诗的?诗人最喜爱的是什么?四、拓展延伸[:Zxxk]1.T型台秀模样。

根据你的理解,仿照加线部分,将下面这段话补充完整。

(3分)见了大河的汹涌,没见过大山的巍峨,真是遗憾;见了大山的巍峨,没有见过大海的浩瀚,仍然遗憾;见了大海的浩瀚,_____①_____,依旧遗憾;_____②_____,_____③_____,还是遗憾。

出发吧,永远出发。

世上有不绝的风景,人有不老的心情。

2.出门去旅游。

回忆你自己曾旅游过的一个景点,假设你是某一景物,与游人互诉心声,写一段文字,运用拟人、比喻和排比等修辞方式,写法自由,字数不限。

2019年七年级语文上册 15《古代诗歌四首》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doc

2019年七年级语文上册 15《古代诗歌四首》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doc

古代诗歌四首【教材分析】这四首诗歌中,有曹操的《观沧海》抒发作者登山望海的博大胸怀;有王湾在北固山下驾舟扬帆、身临其境写下的“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的长江壮景;有白居易用早营、新燕、乱花、浅草等初春特有的景物写出的自己在白沙堤上驰马赏春的心情;有马致远用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断肠人等十几种物象堆叠吟成的悲秋之音。

我们可以在吟诵中想象诗中的画面,体会诗中的感情,与诗人同悲同喜。

感受诗词的基调,畅谈自己的感受。

【学习目标】1.品味语言,体味诗词意境。

2.揣摩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共2课时2019年七年级语文上册 15《古代诗歌四首》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学习重点】诵读诗歌,引导学生领会诗歌的意境美,感受诗歌的语言美,理解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学习难点】【教学过程】一、导入设计同学们,谁知道在我国的唐代、宋代、元代分别有哪种文学体裁发展得最有成就?(学生回答,教师明确:唐诗、宋词、元曲)的确,中国自古就是一个诗的国度,以古老的《诗经》为发端,优秀的诗歌作品浩如烟海,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四首胜炙人日的诗篇。

(从了解灿烂文化入手,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激发学习兴趣)二、综合指导·1.整体感知四首诗歌的体裁:《观沧海》——乐府诗《次北固山下》——五言律诗《钱塘湖春行)}——七言律诗《天净沙秋思》——小令2.指导诗歌朗读方法:(1)停顿四言、五言诗句一般分两节来读,如:“老骤/伏权”“潮平/两岸阔”。

七言诗句一般分三节来读,如:“问君/归期/味有期”。

(2)重读诗句中需强调的词语要重读,如“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中画线字应加重语气。

(3)语调应根据诗歌内容处理好语调的平缓、上升,如“商女/不知/亡国恨”一句,“商女”读得平缓,“不知”开始上升,“亡国恨”达到顶点,尤以“恨”为甚。

(4)延缓有时某个字的读音要有所拖延,如“却话巴山夜雨时”,其中“雨”字应略为延缓清音,造成一种回味感。

七年级语文上册 15《古代诗歌四首》导学案 (新版)新人

七年级语文上册 15《古代诗歌四首》导学案 (新版)新人

15《古代诗歌四首》根据你掌握的资料,简单介绍一下作者。

1、曹操(公元155-220)字孟德,沛国谯县人(今安徽省亳县)。

三国时期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

曹操好作乐府歌辞(乐府诗),本诗即选自宋代郭茂倩编定的《乐府诗集》。

他的诗歌散文清峻整洁,气魄雄伟,慷慨悲凉,篇中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并反映了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

诗歌代表作除《观沧海》之外还有《蒿里行》《龟虽寿》。

2、王湾(公元693年~公元751年),唐代,号为德,洛阳(今属河南洛阳)人。

3、马致远生于1250年,约卒于1321年,是元代著名的杂剧家。

大都(今北京)人。

马致远以字行于世,名不祥。

晚号“东篱”,以示效陶渊明之志。

曾任江浙行省务官。

一生写了120多首散曲,其中《秋思》堪称“叹世”之作中的代表。

被人称为“元曲四大家”之一,更被时人美誉为“曲状元”。

4、白居易,唐代诗人,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

我国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中国文学史上负有盛名且影响深远的诗人和文学家。

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之称。

1.了解古代诗歌体裁的有关知识。

2.能够准确背诵并默写,能够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品味语言,体味诗词意境。

1.查字典,查准字音;2、反复阅读文章,了解内容;3、上网查阅资料。

(一)《观沧海》1、解题题目《观沧海》中,“观”的意思是“远望、眺望”,沧海:大海,这里指渤海。

从诗的体裁看,它是一首乐府四言诗,从表达方式看,它是一首抒情诗。

2、借助注释,疏通诗歌内容。

补充内容:水何澹澹:何,多么。

澹澹:水波荡漾的样子。

以观沧海:以,表目的连词。

山岛竦峙:竦,高。

峙,挺立。

高高地挺立。

萧瑟:形容风吹树木的声音。

幸甚至哉:幸,庆幸。

至,极点。

庆幸得很,好极了。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若,像。

其,它,指沧海。

3、整体感知(1)全诗以哪个字展开来写的?全诗以“观”字统领全篇,以下由“观”字展开,写登山所见。

(2)这首诗写了几层意思?哪些诗句是写现实的?哪些诗句是想像的?第一层(开头两句):交代观海的地点,“观”字统领全篇第二层(“水何澹澹”至“洪波涌起”):描写海水和山岛。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15古代诗歌四首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15古代诗歌四首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15古代诗歌四首备课人欧阳中华审核人督办领导使用时间学习目标:1、熟读并背诵、默写四首诗歌;了解一些古代诗歌常识;2、理解诗歌字词含义和诗歌大意;初步学习欣赏精彩文句;3、培养想象能力,体会诗歌意境和思想感情。

学习重点:理解诗歌字词含义和诗歌大意;了解一些古代诗歌常识。

学习难点:欣赏精彩文句,培养想象能力,体会诗歌意境和思想感情。

学习方法:熟读四首诗歌,阅读课文注释。

借助参考书,查出《观沧海》《次北固山下》《钱塘湖春行》《天净沙秋思》里面不懂的字词。

尽力尝试归纳四首诗歌的主旨。

一、自主学习1、请简介作者及诗歌创作背景。

2、根据汉字写拼音。

碣澹茂竦峙3、理解字词。

水何澹澹:何,澹澹,至山岛竦峙:竦,峙,萧瑟:幸甚至哉:幸,日月之行,若出其中:若,其二、展示交流1、归纳诗歌主要内容和主旨。

2、全诗以哪个字展开来写的?3、这首诗写了几层意思? 哪些诗句是写现实的? 哪些诗句是想像的?4、诗中哪些诗句最能体现作者博大的胸怀?三、达标拓展1、完成课后练习一。

2、观沧海,全诗以哪个字统领全篇?作者观到的景象有哪些?哪些是动的,哪些是静的?《次北固山下》1、简介作者及诗歌创作背景。

2、讲授古代诗歌常识。

通常所说的古代诗歌包括古体诗、乐府诗、律诗、绝句、词、曲等。

唐代以前出现的较少格律限制的诗体叫古体诗。

如《观沧海》。

而把唐朝新出现的律诗、绝句叫近体诗。

如《钱塘湖春行》就是律诗,《登鹳雀楼》就是绝句。

律诗,因格律要求严格而得名,有五言律诗、七言律诗两种,;律诗的格律规定有、限制了对仗,八句可分为四联,中间两联必须两两对仗,是两对对偶句。

”1、熟悉诗歌。

首联:颔联:——对偶联颈联:——对偶联尾联:这首诗的韵脚是:2、理解字词。

客路潮平两岸阔江春入旧年3、整体把握,疏通文意。

4、归纳诗歌主要内容和主旨。

第二课时一、自主学习《钱塘湖春行》、《天净沙秋思》1、请简介作者及诗歌创作背景及出处。

2、熟悉诗歌。

广东省博罗县泰美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 15 古代诗歌四首导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

广东省博罗县泰美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 15 古代诗歌四首导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

设题形式 :此诗想象奇特,描写生动。

请描绘某句所展现的画面。

思路解析:读懂诗歌——展开联想——扣住画面——用诗意的语言加以描述。

答题模式:在翻译的基础上,丰富画面内容,使之更有意境感。

15 古代诗歌四首《次北固山下》█ 锁定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一些古代诗歌常识。

2.(能力目标)学习《观沧海》和《次北固山下》,理解诗歌主题 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3.(情感目标)欣赏精彩文句,培养想象能力,体会诗歌意境和思想感情。

1.根据拼音写出恰当的词语(c āng ) 海 (ji é) 石(s ǒng zh ì) (ch áo ) 平 归(y àn ) 水何(d àn ) (xi āo )(s è)2.文学常识填空。

《观沧海》一诗选自__________,作者________,字________,___时期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他的诗以__________见称。

《次北固山下》一诗中“次”意为__________,该诗作者为唐代诗人______。

课前早知道重点:通过朗读课文,培养鉴赏诗歌的能力。

难点:了解首诗歌中所表现的感人至深的亲情。

小贴士█ 学法指导 答题小窍门预习巧导航、探究、展示:(一)整体感知1、《观沧海》写景句子从“”到“”共十句,其中,前六句写的是景,后四句写的是景。

这首诗借抒情。

将眼前海上景色和自已的融合在一起,诗人以自比,开阔的意境,雄浑的气势,也是诗人和的表现。

诗中洋溢着激情。

诗人勾画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表现了开阔的胸襟,抒发了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

2、《次北固山下》北固山:在今江苏镇江市北,三面临长江,与金山、焦山合称京口三山。

“次”的意思是:。

次北固山下,就是的意思。

在冬尽春来的时候,诗人沿江东行途中泊舟在北固山下。

在长江的孤舟上,太阳初升,诗人面对江南的青山绿水,感受时光流驶,心中不禁涌起的思想感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诗歌四首》第一课时
一、学习目标
1. 学习这四首诗,朗读、背诵这四首诗词;
2. 理解四首诗歌的意境;
3. 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学习重难点
1. 朗读、背诵这四首诗词;
2. 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3、理解诗歌的意境
三、学法指导
1.运用诵读法。

“三分诗七分读”。

“以声达意”、“以声移情”、“以声传情”,把握诗歌节奏,在反复朗读之中感受诗情。

2.诗词是我国古代文化的艺术瑰宝,多读多背必有好处。

课前再搜集一些与之相关的诗词,以开阔视野,拓展思路,增加积累。

四、预习学案
1、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1、了解古代诗歌常识
通常所说的古代诗歌包括古体诗、乐府诗、律诗、绝句、词、曲等。

唐代以前出现的较少格律限制的诗体叫诗。

如本课的《》。

而把唐朝新出现的诗、叫近体诗。

如本课的《》和《》就是律诗。

律诗,因格律要求严格而得名,有言律诗、言律诗两种;律诗的格律有规定、限制了对仗,八句可分为四联,两联必须两两对仗,是两对对偶句。

曲是一种与词相近的韵文形式,出现于南宋和金代,盛于元代,是受民间歌曲的影响而形成的,句法较词更为灵活,多于口语,用于韵也更接近口语。

如本课的《》
2.作者简介及写作背景
《观沧海》是的名篇,也是我国第一首完整的写景诗篇,建安12年(207年)曹操北征乌桓,统一了北国,凯旋归来时登上碣石山,伫立峰顶,面对大海,浮想联翩,写下这篇乐府诗。

当时曹操大军,铠甲未卸,征尘未洗,正可以挥师南下,征讨孙刘,实现统一,完成宏业。

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

诗人勾画了大海、的壮丽景象,表现了
的抱负。

《次北固山下》作者,生卒年不详,洛阳人,唐玄宗先天元年(712)中了进士,以后曾往来于吴、楚间,不得归家,故有此作。

古时交通不发达,流落外乡或在外任职的人久不得归,自然会产生故园之思,因此乡愁成了诗歌中的一个重要主题。

这首诗就是写乡愁的,且以“
”这一联闻名。

2、字音积累
(cāng)海(jié)石(sǒngzhì)(cháo)平
归(yàn)水何(dàn)(xiāo)(s è)
3、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文章结构,复述全文
(1)《观沧海》一诗选自__________,作者________,字________,___时期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他的诗以__________见称。

(2)《次北固山下》一诗中“次”意为__________,该诗作者为唐代诗人______。

五、提出对课文有疑问的地方,或找出喜欢的句子进行赏析。

研读《观沧海》,品评探究,领会诗的意境美。

(1)“”开篇点题,交待了观察的方位、地点以及观察的对象。

(2)“”字统领全篇,是诗的线索。

作者描绘的景物有哪些?其中哪些是动景,哪些是静景?
(3)“水何澹澹,山岛竦峙”两句渲染了大海怎样的气势?
(4)哪些语句最能体现作者博大的胸怀?
研读《次北固山下》,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意境美。

(1)文中的千古名句是:
(2)“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这两句诗的意思
(3)“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写的是什么美景?
六、训练案
1、按要求写出《次北固山下》相应的诗句:
首联:颔联:
颈联:尾联:
2、《观沧海》中诗人勾画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的句子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